敌百虫能杀28十三星瓢虫虫吗

信息员登录
重要通知:
您现在的位置:
忻州市农业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2014年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的通知
发表日期: 00:00:00&& 作者:tyhrc
忻农办发〔2014〕18号
各县(市区)农委:
  据省、市植保部门预测,今年我市主要农作物病虫总体上为中等偏重发生,其中二代玉米螟、梨小食心虫在忻定盆地大发生,粟叶甲在糜谷产区大发生,玉米大斑病、马铃薯晚疫病仍将偏重流行。为了贯彻落实省农业厅《2014年山西省植物保护工作要点》、市农委《忻州市2014年植保植检工作要点》精神,切实做好特色种植业方面重大病虫的防控工作,现将2014年《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马铃薯田主要病虫防控技术方案》《小杂粮病虫防控技术方案》印发你们,望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进一步细化防控措施和技术方案,认真做好技术培训、新技术园区示范、统防统治等方面的工作,积极组织落实,最大限度地减少病虫害造成的损失,确保农业生产安全。
  附件:1、《2014年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 2、《2014年马铃薯田主要病虫防控技术方案》
   &&&& 3、《2014年小杂粮病虫防控技术方案》
  忻州市农业委员会办公室&&&&&& &
日&&&&&&&&& &
  2014年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根据省、市植保部门分析预测,2014年我市玉米病虫害总体上中等发生,预计发生面积800万亩次。为做好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特制订本方案。
  一、防控目标
  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治处置率90%以上,病虫害总体防治效果80%以上,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达到15%。努力扩大绿色防控示范与推广面积,有效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
  二、防控策略
  根据不同生态区域,针对重点病虫,以保障玉米生产安全为核心,以绿色防控技术为支撑,采取以生物防治为主导、化学和物理防治为补充的综合防控策略。
  三、防控措施
  (一)防控重点
  重点防控地下害虫、二代粘虫、玉米红蜘蛛、双斑萤叶甲、玉米螟、大斑病。
  (二)主要技术措施
  1.地下害虫(地老虎、蛴螬、金针虫、蝼蛄等):利用噻虫嗪或吡虫啉拌种,也可用含有上述成分的种衣剂包衣,可同时兼治苗期蓟马、蚜虫(矮花叶病毒)及灰飞虱(粗缩病)等。
  2.玉米螟:越冬代幼虫化蛹前15天进行白僵菌封垛,降低玉米螟越冬幼虫基数;在越冬代成虫羽化初期开始使用性诱剂诱杀,羽化高峰期运用灯光诱杀;成虫产卵初期释放赤眼蜂灭卵。卵孵化率达到30%时喷洒Bt制剂;心叶末期撒施Bt或毒死蜱颗粒剂,或使用氯虫苯甲酰胺、氯氟氰菊酯、杀灭菊酯等喷雾;推广高秆喷雾器喷洒Bt制剂防治玉米螟,可与甲维盐合理复配喷施,提高防治效果,兼治其它多种害虫。
  3.玉米大斑病:选用君实9号、晋单43、长城706、先牌33、潞玉36、太育2号、华农138、巡天2008、大丰133、诚信5号、双惠100、沃玉3号、瑞普959等抗病品种。增施基肥,适时分批追肥,提高植株抗病力;合理密植,有条件的地方可适期(发病初期)及时摘除病叶,增强田间通透度,降低发病程度或推迟发生期;药剂防治提倡适期早用药,一般在玉米心叶末期至抽雄期或抽丝期的发病初期,叶面可喷施丙环唑、苯醚甲环唑、戊唑醇、烯唑醇、三唑酮、代森锰锌(全络合态)、甲基硫菌灵、多菌灵、吡唑醚菌酯等药剂,视发病情况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
  4.玉米蚜虫:点片发生和盛发初期施药,利用自走式高秆作物喷雾机、烟雾机、水雾机等喷施吡虫啉、啶虫脒、吡蚜酮等。
  5.玉米叶螨:有条件的地方推行水旱轮作,及时除草,消灭早期叶螨栖息场所。叶螨点片发生时,应立即进行防治,可选用阿维菌素、炔螨特、哒螨灵、噻螨酮、氟虫脲、四螨嗪、乐果等喷雾或相互合理混配喷施,同时加入尿素水、展着剂等,可起到恢复叶片、提高防效的作用。喷雾时重点防治玉米中下部叶片的背面。推广使用高秆喷雾器、烟雾机等高效治螨治虫技术。
  6、二代粘虫:
  成虫诱杀技术:(1)谷草把法。从6月10日始,扎直径为5厘米的草把,每亩插60-100个,5天更换一次,换下的草把集中烧毁,以消灭粘虫卵。(2)糖醋法。取红糖350克、白酒150克、醋500克、水250克、再加90%的晶体敌百虫15克,制成糖醋诱液,置于盆内,放在田间1米高的地方诱杀粘虫成虫。(3)性诱捕法。用配置粘虫性诱芯的干式诱捕器,每亩1个插杆挂在田间,诱杀成虫。(4)杀虫灯法。在成虫发生期,于田间安置杀虫灯,灯间距100米,夜间开灯,诱杀成虫。
  幼虫防治技术:幼虫3龄之前施药防治。(1)生物农药:在粘虫卵孵化盛期喷施苏云金杆菌(Bt)制剂,注意临近桑园的田块不能使用。(2)化学农药:低龄幼虫可用灭幼脲;当小麦或水稻田虫口密度达10头/平方米以上、玉米田虫口密度达50头/百株以上时,可用辛硫磷、毒死蜱等杀虫剂喷雾防治。
  封锁隔离技术:在粘虫幼虫迁移危害时,可在其转移的道路上挖深沟,对掉入沟内的粘虫集中处理,阻止其继续迁移;或撒15厘米宽的药带进行封锁;或在小麦、玉米田可撒施辛硫磷毒土,建立隔离带。
  保护利用天敌技术:释放赤眼蜂或田埂种植芝麻、大豆等显花植物,保护利用蜘蛛、寄生蜂、青蛙等天敌防治粘虫。
  7、双斑萤叶甲:及时清除田边、地埂、渠边杂草,降低虫口密度;合理施肥,提高植株的抗逆性。7月中下旬,在成虫盛发之前选用氰戊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等加水喷雾,重点喷玉米雌穗周围。特别要注意对田边地头的杂草进行喷防。首次喷药防治后,间隔7天左右再防治1次。
  四、专业化统防统治主推技术
  (一)深耕冬闲田和播前灭茬技术
  深耕冬闲田和播前灭茬不仅有助于提高地力,更是有效破坏多种病虫害栖息场所、降低病虫源基数的技术措施。
  (二)药剂处理种子技术
  杀虫剂和杀菌剂等合理混配拌种,或实施种子统一包衣。采取技术统一、集中连片、整村推广药剂拌种或种子包衣技术,可提高治虫防病效果。
  (三)玉米秸秆还田和药液灌心
  组织农民采取秸秆粉碎还田,可压低虫源。在玉米喇叭口期,组织农民统一采用Bt、白僵菌、辛硫磷、毒死蜱等实施灌心或统一喷药防治。
  (四)释放赤眼蜂技术
  在玉米螟产卵初期至卵盛期,每亩地设置3~6个释放点,统一组织农民释放赤眼蜂2~3次,将放蜂器具别或挂在中部叶片背面的叶脉上。
  (五)白僵菌封垛技术
  在玉米螟化蛹15天以前,组织农民采用白僵菌统一封垛。
  (六)诱杀成虫技术
  在玉米螟成虫羽化期,组织农民使用灯光诱杀各代成虫,对越冬代成虫可结合性诱剂诱杀。
  五、关键工作措施
  (一)加强监测预报
  认真做好定点监测和系统调查,及时掌握玉米重大病虫动态,及时发布预报,各地要通过各种媒体发布玉米重大病虫情预报,提高病虫情信息入户率。
  (二)加强宣传培训
  通过举办培训班、召开防治现场会、印发明白纸以及报纸、广播、电视、农网等多种形式,使广大农民认识防治玉米重大病虫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向广大农民大力宣传普及玉米重大病虫防控技术。
  (三)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
  支持专业化防治组织或统一组织农民开展释放赤眼蜂或白僵菌封垛防治玉米螟等统防统治行动。
  2014年马铃薯田主要病虫防控技术方案
  根据省、市植保部门分析预测,2014年我市马铃薯晚疫病将偏重流行,28星瓢虫、豆芫菁将中等发生。为及时、安全、有效地控制马铃薯病虫的危害,特制定本方案。
  一、防控目标
  重发区防控处置率达100%,常发区防控处置率80%以上,其中专业化统防统治30%以上,总体防治效果达80%以上,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
  二、防控策略
  实施以推广抗病品种和脱毒种薯为基础,种薯处理和应急防控为重点,健身栽培和绿色防控为补充的全程综合防控策略,大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及时有效控制病害流行。
  三、防控措施
  (一)防控重点
  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抗病品种合理布局是基础,气象条件适宜时于发病前保护性药剂预防是关键,发病初期突出内吸性药剂应急防治是重点。28星瓢虫、豆芫菁的防治,应重点做好田间虫口密度的调查,及时掌握虫情的发生发展状况,适时喷施化学农药,压低虫口,确保农业丰收。
  (二)防控马铃薯晚疫病的主要技术措施
  1.播期防治
  推广抗病脱毒种薯。各地在加强田间马铃薯品种抗病性监测基础上,选择青薯4号、晋薯16号、冀张薯8号、晋薯12号等抗性强的品种,大力推广应用脱毒种薯。
  种薯处理。种薯出窖时淘汰病烂薯。播种切块时,切刀用酒精或高锰酸钾液或福尔马林浸泡消毒;种块可选用精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或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等药剂拌种,旱作区也可用马铃薯专用浸种剂(如复合微肥稀土旱地宝等)加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浸种,拌药和浸种种薯均需避光阴晾2小时以上方能播种。
  健身栽培。推广高垄栽培,地膜覆盖,合理密植,适时播种,科学轮作等健身栽培措施。尤其在雨水多、墒情好的地方,可采取播种在垄上膜侧等方式,降低薯块带菌率;避免与茄科类、十字花科类作物轮作或套种,禁止与番茄轮作。
  2.生长期防治
  中心病株处理。加强调查,当发现中心病株时,要连根及种薯块全部挖出,带出田外深埋(深度1米以上),病穴撒石灰消毒,对病株周围50米范围内的喷施甲霜灵锰锌或霜脲·锰锌等药剂进行封锁控制,隔10天喷1次,连喷3次,阻止病害扩展。
  控制徒长。在现蕾期当株高30~40厘米,且有徒长迹象时,用烯效唑可湿性粉剂均匀喷雾;或马铃薯专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土豆膨大素等)调控2-3次。
  药剂控病。现蕾后加强定点监测和大田普查,现蕾至开花初期,在连阴雨来临之前喷施1-2次保护性杀菌剂,如代森锰锌(全络合态)、丙森锌、双炔酰菌胺等进行预防;田间见到病株后,重发区立即选用内吸性杀菌剂,如氟啶胺、氟菌·霜霉威、丙森锌、精甲霜灵、霜霉威、烯酰吗啉·锰锌、氟吡菌胺·霜霉威等药剂喷雾防治2-4次,常发和偶发区根据监测预报选用上述药剂防治1-3次或申嗪霉素、枯草芽孢杆菌等生物制剂防治。喷药力求均匀周到,若喷药后6小时遇雨,应及时进行补喷。应特别重视轮换用药。
  储藏期预防:马铃薯收获前一周进行杀秧,把茎叶清理出田外集中处理。选择晴天收获,避免表皮受伤。入窖前剔除病薯和有伤口薯块,在阴凉通风处堆放3天。贮藏前用硫磺熏蒸消毒贮窖,也可腐霉利·百菌清复合烟剂或三氯异氰脲酸烟剂。贮存量控制在贮窖容量的2/3以内。贮藏期间加强通风,温度控制在1-4℃范围,湿度不高于75%。
  (三)防控28星瓢虫的主要技术措施
  1、做好种薯的药剂处理
  播种前,亩用60%高巧(吡虫啉)悬浮种衣剂30毫升+70%安泰生(丙森锌)可湿性粉剂50克,加水1.5—2公斤,搅拌均匀,配成包衣液,均匀喷施于种薯表面,处理种薯100公斤,晾干后及时下种,可有效控制地下害虫和28星瓢虫。
  2、田间适期施药防治
  从6月上旬起,指定专人检查28星瓢虫在田间的发生情况。在28星瓢虫盛发前期,选用高效氯氰菊酯、氰·辛乳油、马拉硫磷等,亩用药液40—50公斤喷雾防治。
  (四)防控豆芫菁的主要技术措施
  1、人工捕杀 在豆芫菁成虫取食、交尾盛期,利用其白天多在植株顶端活动,且群集 取食危害的习性,进行人工捕捉,或用网捕,减少田间的虫口密度。
  2、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时,要先对邻近草坡草滩、背风向阳的地块施药。可选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或25%氰·辛乳油倍液、20%灭幼脲悬浮剂800—1000倍液,每亩用药液40—50公斤,喷雾防治。丘陵旱坡地区可用1.5%乐果粉或25%乙酰甲胺磷可湿性粉剂喷粉防治,每亩用量1—1.5公斤。
  四、关键工作措施
  (一)加强监测预警。采取定点监测与大田普查相结合的方法,分别执行3-7天一查和7天一报的监测制度,要充分发挥马铃薯田主要病虫预警系统的作用,及时准确发布主要病虫的发生情况和流行态势,科学指导大田防治。
  (二)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专业化统防统治是实现药剂全覆盖处置的最佳组织形式。因此,各地应积极扶持发展专业化防治组织,大力推进大面积的专业化统防统治,提升防控效果。
  2014年小杂粮病虫防控技术方案
  以谷子、糜子、黍子、豆类作物为主的小杂粮是我市农业生产上的一大特色。根据省、市植保部门分析预测,2014年我市玉米螟、粟叶甲将偏重发生,谷子白发病、糜谷类作物黑穗病和豆荚螟等将在局部地块为害加重。为做好防控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病虫造成的损失,特制定本方案。
  一、防控目标
  对玉米螟、粟叶甲、谷子白发病、糜谷类作物黑穗病、豆荚螟的防控处置率达到90%以上,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达到60%以上,总体防治效果达到85%以上,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
  二、防控策略
  普遍推广三年以上的轮作倒茬,精细整地,选用优种,大力推广药剂拌种。在粟叶甲的防控上,努力做到集中连片施药普治,在玉米螟的防控上积极推广运用赤眼蜂防治。
  三、防控措施
  (一)防控重点
  偏关、静乐、岢岚、河曲等县重点防治粟叶甲、豆荚螟,忻定盆地重点防治谷田玉米螟,静乐、五台等县重点防治谷子白发病、糜谷作物黑穗病。
  (二)主要措施
  1、粟叶甲
  (1)灯光诱杀 利用成虫具有趋光性的特点,5—6月份在谷田周围装设黑光灯,诱杀成虫。
  (2)种植诱集田 谷子连片或规模种植区,有计划地提前播种小面积的诱集田,将越冬成虫诱集于长势好的早播诱集田内,集中消灭,减少化学防治面积。
  (3)用高巧(吡虫啉)农药拌种亩用药剂10毫升加水0.1公斤混匀拌种,可有效防治苗期的粟叶甲成虫为害。
  (4)防治粟叶甲成虫 可在出苗后、间苗前,选用4.5%高效氯氰菊酯或20%菊马乳油、50%辛硫磷乳油2000倍液,每亩用药液50公斤田间喷雾,兼治苗期粟鳞斑叶甲、象鼻虫、拟地甲、谷跳甲等成虫。
  对粟叶甲幼虫,可在6月中下旬—7月上旬,每亩用40%辛硫磷乳油1公斤加细土20公斤制成毒土,在田间顺垄撒施于植株心叶内和叶腋间防治。
  2、玉米螟
  (1)灯光诱杀 利用玉米螟成虫的趋光习性,在5—8月份安装频振式杀虫灯集中诱杀成虫。
  (2)白僵菌谷草封垛 从5月中旬起玉米螟越冬幼虫化蛹前,按每立方米玉米、谷草秸秆7克白僵菌粉加滑石粉250克,均匀施入垛内,压低越冬虫量。
  (3)在玉米螟卵孵化率达到30%时喷洒Bt制剂,或辛硫磷颗粒剂灌心,或使用高效氯氟氰菊酯(功夫)喷雾。
  (4)在玉米螟重发区,有条件的地方可在一代卵始盛期(成虫羽化率达到15%)和盛期各放一次赤眼蜂,第一次放7000头/亩,第二次放8000头/亩,每亩设放蜂点3个,在放蜂点上选择健壮植株,在中部的一张叶片上,沿主脉撕成两半,取其中一半放上蜂卡,沿茎秆方向卷成筒状,然后用线钉牢。
  3、谷子白发病、糜谷类作物黑穗病
  (1)积极推广张杂谷和晋谷25号等抗病丰产品种。
  (2)精细整地,增施农肥,实行三年以上轮作倒茬。
  (3)播种前普遍开展选种、晒种、药剂拌种 用甲霜灵与50%克菌丹,按1:1的配比混用,以种子质量0.5%的药量拌种,种衣剂可与甲霜灵、克菌丹混合同时包衣、拌种,但须随拌随播,一般不能过夜。
  (4)孕穗—抽穗期田间拔除病株,并带出田外深埋或烧毁,不要拿拔下来的病株病穗去饲喂牲畜。
  4、豆荚螟
  (1)灯光诱杀 利用豆荚螟成虫的趋光习性,在豆类作物身份长期在田间设置黑光灯、虫情测报灯诱杀。
  (2)田间喷药 在成虫盛发期或卵孵前期,选用下列药剂田间喷雾防治:90%晶体敌百虫或50%杀螟松1000倍液,2.5%高效氯氟氰菊酯(功夫)2000倍液,亩用药液30—40公斤。每隔7—10天防治一次,连续防治2—3次。
  四、关键措施
  (一)加强监测预报
  认真做好定点监测和系统调查,及时掌握小杂粮重大病虫发生动态,及时发布预报,努力提高病虫信息的进村入户到位率。
  (二)加强宣传培训
  通过举办培训班、召开防治现场会、印发明白纸以及报纸、广播、电视、农网等多种形式,使广大农民认识防治粟叶甲、玉米螟等重大病虫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向广大农民大力宣传普及小杂粮重大病虫的综合防控技术。
  (三)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
  支持专业化防治组织或统一组织农民开展释放赤眼蜂或白僵菌封垛防治玉米螟等统防统治行动,把农民一家一户不好办、办不好的病虫防治工作通过专业化防治、统防统治等形式“统”起来办好,真正提高防治效益,减少农药污染。
-----省外植保-----
四川植保信息网
河南植保信息网
广东植保信息网
河北植保网
福建植保信息网
山东植保信息网
天津植保信息网
北京植保信息网
内蒙古植保信息网
海南植保信息网
陕西植保信息网
安徽植保网
广西植物保护网
-----省内植保-----
晋中植保网
阳泉植保网
临汾植保网
-----相关网站-----
山西省农业厅
山西气象信息网
中国农技推广网
中国农药信息网
中国农业信息网
中国农药咨询网
中国植保植检网
-----全省涉农网站-----
-----综合类网站-----
山西省植保植检总站、山西省植物保护学会版权所有
地址: 太原市双塔西街98号 邮政编码: 030001
技术支持: 北京金禾天成科技有限公司站内检索:&
您所在的位置 >
马铃薯二十八星瓢虫将中度偏重发生
来源:农业局&&&&发布日期:日&&&&浏览次数:
&&&&&&&&&&&&&& 0
&&&&&&&&72,15600200065-100.056393.630-50%457.25350
2:40%50-7550/2.5%2.5%30-5050/;90%100050%50050/
版权所有:吴起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电话: 7612287 &&&& 邮编:717600
&&技术支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四星瓢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