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一个句号上面两个箭头上面王下面八是什么字符号什么意思

当前位置:
> 跟同学们谈谈标点符号的重要作用及使用方法
跟同学们谈谈标点符号的重要作用及使用方法
日 09:31:27 来源:
访问量:1497次
作者:夏飞(中学特级教师)& 地址:安徽省利辛县教育局督导室
邮编:236715;邮箱:;电话:
第一篇:谈谈标点符号的重要性
清朝末年的一天,有个书法家奉命给慈禧太后题扇面,写的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诗:&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可是,一时疏忽,竟然漏写了一个&间&字。慈禧大怒,认为这个书法家欺她没有学问,便把书法家问成死罪,喝令推出去斩首。书法家急中生智,忙道:&老佛爷息怒,我这是借用王之涣的诗意填写的词啊!&于是,书法家当场给慈禧太后断句标点:&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慈禧太后听了,转怒为喜,立刻赐酒夸赞。
哇噻,书法家险些丧了他的大命,幸亏巧用了标点符号。呵呵,标点符号真是重要啊!
以前,我到一个贫困的中学支教,新接的课是教学《青纱帐&&甘蔗林》。当谈到标题里的破折号是什么意思时,有几个同学大声说是&和&的意思,因为臧克家的这首诗写的是青纱帐和甘蔗林的关系;但也有一部分同学却认为是&至&的意思,说表示时间的推移,内容的推进,指的是从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到社会主义建设年代。青纱帐和甘蔗林的关系不是并列关系,而是因果关系,它说明今天&甘蔗林&的甜美事业,是以昨天&青纱帐&的艰苦奋斗换来的;为了保卫今天&甘蔗林&的幸福生活,必须发扬当年&青纱帐&的艰苦奋斗精神,这就是这首诗的主题思想。不曾想一个标点符号的争论,竟然加深了同学们对全诗内容的理解。所以我一直很赞赏同学们重视标点,认真读书的好学风,并认为这样的读书方法是可取的。
说到这里,我忽然又想起了一件事:去年中考,有个学生竟把&阅读选文,回答1&&4题&,误解为只做&1和4题&,结果漏答了两题,影响了成绩,教训十分深刻。
正反经验告诉我们,无论读书对话、作文表达、书信交往,都必须重视标点符号,轻视标点符号的作用是不对的。
目前,中学语文课本中选入的不少名家名篇,不仅其&会意也尚巧,其遣言也贵妍&,就是标点符号,也有不少是含义深刻,耐人寻味,具有很强表现力的。例如《国宝&&大熊猫》(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7课),标题先说&国宝&,用破折号解释说明,引出说明对象。在这里,破折号起着两个作用:一是突出大熊猫的珍贵,二是引起读者注意。再如《最后一课》(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7课),结尾处:(韩麦尔)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此时,虽说是要告诉同学们放学了这件事,但由于韩麦尔先生面对祖国被占领的残酷现实已经陷入了极大的痛苦之中,说不出话来,只能用手势,以手语代替了心语,所以这里用冒号、引号,起到了较好的表达效果。感情极为强烈,表现出了韩麦尔先生对失去国土的痛苦心情,集中体现了他的爱国主义精神。
记得以前在《师道》上看到了陈炳林的一篇文章,初看题目就觉新奇:教育学生应在&情、理、严、爱&上下功夫。题中用顿号隔开的四个字,恰是作者做班主任工作的四条经验的高度概括。情是动之以情,理是晓之以理,严是严于律已,爱是倾注爱心。如不用顿号,文章的内容就不能在标题中得到扼要而明晰的显示。还有吕杰汉、邱颜冠在《文明导报》上刊登的一篇文章,题目是:导向&激励&信息&&谈宣传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标题中的三个词,用间隔号分开,表明这篇文章要阐述的是宣传部门的三项主要工作,即大力发挥宣传工作的导向作用,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切实强化宣传工作的激励作用,进一步提高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注重运用宣传工作的信息优势,把经济管理提高到新的水平。
另外也常见有些文章中还使用着重号,用来表示需要强调的部分,如:&我们学习马列主义,尤其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这里着重强调的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
既然标点符号这么重要,那我们就一定要慎重使用,决不能乱用,否则就会闹出笑话。例如一个小学生修改后的作文里有这么一段话:&今日大叔来我家玩,妈妈说做完作业后,可以吃点心。然后,大叔夸我作业做得好,于是大叔抱起了我,妈妈叫大叔小心一点,大叔又亲了我,妈妈也亲了我,奶奶也亲了我。&但是修改前可不是这样的:&今日大叔来我家玩妈妈,说做完作业后,可以吃点心。&然后,大叔夸我作业做得好,于是大叔抱起了我妈,&妈叫大叔小心一点,之后大叔又亲了我妈妈,也亲了我奶奶,也亲了我。&哈哈哈,这要是被他爸知道了,那可就有好戏看了,幸亏老师让他修改了。
因此,我们在语文学习中不管是读书或是写作,除了领会文章的立意,理解布局谋篇,品读词句外,还要重视标点符号,把标点符号与语言文字联系起来阅读、思考、运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正确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表情达意,全面提高读写能力。
第二篇:谈谈标点符号的种类及作用
现行标点符号分为标号和点号两大类,共16种。点号又分为句末点号和句内点号。句末点号用在句末,有句号、问号、叹号3种,表示句末的停顿,同时表示句子的语气。句内点号用在句内,有逗号、顿号、分号、冒号4种,表示句内的各种不同性质的停顿。常用的标号有9种,即: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和专名号。
点号主要是表示语句中的种种停顿和语气,表示语气的如:①黄山的风景美不美?(疑问语气)②黄山的风景是很美。(陈述语气)③黄山的风景多美啊!(感叹语气)
标号主要表明词语或句子的性质和作用,如:①鲁迅的《故乡》 ②鲁迅的故乡 ③《鲁迅的故乡》
大家都知道,我们平时使用的句子,前后都有停顿,并带有一定的句调,能表示相对完整的意义。句子前后或中间的停顿,在口头语言中,表现出来就是时间间隔,在书面语言中,就用标点符号来表示。例如:①爸爸、妈妈上班去了。②爸爸,妈妈上班去了。③爸爸:妈妈上班去了。(剧本中的台词)这三个句子用词相同,但由于用了不同的标点符号,句子结构上的不同和意思上的不同就清楚地表现出来了。汉语中的句子一般来说可分为以下几种:①陈述句:用来说明事实的句子。②祈使句:用来要求听话人做某件事情的句子。③疑问句:用来提出问题的句子。④感叹句:用来抒发某种强烈感情的句子。⑤复句、分句:意思上有密切联系的小句子组织在一起构成一个大句子。这样的大句子叫复句,复句中的每个小句子叫分句。
总的来说,标点符号的作用大致有四种:
一是表停顿,用来表明句子的结构。说话有或长或短的停顿,而写在纸上就用标点符号来表示这种种停顿。举例说明:中国队打败了荷兰队取得了冠军。这句话有两种停顿法,一种是&中国队打败了荷兰队,取得了冠军。&一种是&中国队打败了,荷兰队取得了冠军。&
二是表语气。我们说话的语气有三种:陈述语气,告诉别人一件事情;疑问语气,向别人提出一个问题;祈使语气,要别人做一件事情。这种种语气在交谈中用语调来表示,在书面上用标点符号表示。陈述语气:我今年读了两本有价值的书。疑问语气:你喜欢吃西瓜吗?祈使语气:给我一支粉笔。又如&他去过北京?&和&他去过北京。&两个句子,疑问语气表示他从没有去过北京或向询问别人有没有去过北京,而陈述语气告诉你他去过北京。同一句话,语气不同,意思完全不同。
三是表示词语的性质。某些词语加上某种标点,词语的性质就会发生变化。如单说&刘胡兰&指的是女英雄刘胡兰的名字,写作&《刘胡兰》&,就表示一部歌剧、电影或书籍或文章的名字。又如:&上海话的难学不在于语言的复杂而在于上海人心态的怪异,广东人能容忍外地人讲极不标准的广东话,北京人能容忍羼杂着各地方言的北京话,但上海人就不允许别人讲不伦不类的上海话。有人试着讲了,几乎所有的上海人都会求他&帮帮忙&,别让他们的耳朵受罪。&(余秋雨《乡关何处》)&帮帮忙&是反语,不是真的要别人帮忙做什么事,相反是求他们不要那样做。这是上海人为了要求别人不要讲那些不伦不类的、让人听了浑身起鸡皮疙瘩的上海话而无可奈何说的话,用引号标明,使读者一看就明白,不会引起误解。
四是表情达意。无论口头语言的表达,或书面语言的运用,都是为了传达感情、交流思想。要鲜明、准确、清楚、生动地表达思想感情,除了用词恰当、贴切,造句通畅外,恰当运用标点符号也是不容忽视的。
1862年法国著名作家雨果与一他的出版商赫斯特和布莱特之间的一次通信。雨果的信一十分简单,只有一个&?&号,两位出版商给雨果的回信也十一分简单,只有一个&!&号,这是两封名副其实的&无字信&。那么,它们到底蕴含着怎样的玄机呢?原来,雨果当时正在外地度假,很想知道小说《悲惨世界》的出版情况,一个&?&号将急切之情表露无遗,而两位出版商亦心有灵犀,一个&!&号,表示极其肯定,意思是说,你的书稿写得非常有质量,我们已经编排好,很快将会出版,请放心,惊喜之情尽在不言中。
标点是&无声的符号,有声的语言&,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能有助于人们更加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反之,表达效果就会受到影响,人们就不能明白语意,甚至还会造成误解。
第三篇:谈谈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
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是书面语言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能帮助人们确切地表达思想感情和理解书面语言。下面就跟同学们具体谈谈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
点号分为:句末点号和句中点号。
(一)句末点号。句末点号有:句号、问号、叹号。
1、句号(。):表示陈述句末尾的停顿。
例如:①春天的百花送来了浓香。②请您再说一遍。
祈使句末常用叹号,但如果语气舒缓,也可以用句号。
2、问号(?):表示疑问句末尾的停顿。
例如:什么?抢劫犯?他!我的儿子?
选择问句中间的停顿用逗号,句末用问号。
例如:通宝,你是卖茧子呢,还是自家做丝?
用&好不好、行不行&等提问格式表示的较委婉的祈使语气,也可用问号。
例如:你听听群众的意见好不好?
虽然有疑问代词或疑问格式,但是整个句子不是疑问语气,句末不能用问号。
例如:①他为什么要发出官场腐败的疾呼?这是值得谈一谈的问题。②你完全知道这件事应该不应该谈?
3、叹号(!):表示感叹句末尾的停顿。
感叹句和语气强烈的祈使句、反问句,末尾要用叹号。例如:
①这是一个多么平静的原野!(感叹句)
②世界上哪有不包含矛盾的事物!(反问句)
③你赶快去喊他!(祈使句)
倒装的感叹句以及呼语在感叹句句末,叹号不能在句中,必须放在句末。例如:
①多美啊,黄山的风景!
②再见,妈妈!
平时可见到有人在书面语中喜欢连着用两三个叹号,以为这样可以表达更强烈的感情。其实表达强烈的感情主要应该依靠句子里的词语,不宜靠叠用叹号,所以我们一般不宜叠用。
(二)句中点号。句中点号有:逗号、顿号、冒号。
1、逗号(,):表示句子中间的一般停顿。例如:
  ①梦,就是理想。(用在主谓之间)
  ②我的日本朋友告诉我,樱花一共有300多种,最多的是山樱、吉野樱和八重樱。(用在比较复杂的宾语前)
  ③突然,门被风吹开了。(用在句首状语之后)
  ④她兴趣很广,什么唱歌啊,跳舞哇,打球啊,她都喜欢。(用在联合短语之间)    
  ⑤妈,你看人家的信了吧?(用在称谓之后)
  ⑥在列宁诞生后的第二年,即1871年,出现了英勇的巴黎公社起义。(用在独立语的前面或后面,或前后都用)
  ⑦许多外国朋友来到桂林游览,从伦敦,从纽约,从巴黎,从世界各地。(用在倒装的句子成分之间)
  ⑧我不晕船,我爱海,我更喜欢看见海的咆哮。(用在分句之间)
2、顿号(、):表示句中较短的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
例如:牛身上到处都是宝,肉可吃,奶可喝,肝、脾、骨可做药。
用了连词&和&的地方,两连词之间就不能再用点号了。例如:孩子们给在地里劳动的父母送开水、红薯和煎饼。
并非所有的并列词语之间都需要用顿号。例如:①省市领导。②城乡交流。③五六十人。
几个并列词语各用了引号,其间即使有停顿,引号之间以省去顿号为宜。例如疑问词连用:&谁&&什么&&怎么&。
顿号还经常用在次序语之后。例如:第一、第二、第三、第五条都是近两天要做的。
次序语用了括号,就不要再用顿号。例如:(1)拟定方案;(2)根据方案操作。
3、分号(;):主要表示复句中并列分句之间停顿,有分清分句层次的作用。
几个分句并列,分句内部已用了逗号,分句之间就用分号。例如:他身材很高大;青白的脸色,皱纹间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
4、冒号(:): 表示提示性话语后或总括语前的停顿。
用在总提语之后,让读者注意下文将要分项来说。例如:我父亲一生有三怕:一怕工作少,二怕麻烦人,三怕用钱多。
用在总括语之前。例如:行动,要靠思想来指导;思想,要靠行动来证明:思想和行动是紧密相联的。
用在较复杂的宾语前。例如:在螳螂世界里,有一种奇怪的现象是:&结婚&就意味着雄螳螂走向自己的坟墓。
用在需要解释的词语或分句之间。例如:三七:中药名,即田三七。
冒号还可以用来隔开作者和书名(或篇名)。例如:①鲁迅:《一件小事》。②巴金《家》。
冒号一般管到句终。例如:梁书记在报告会上强调指出:我们一定要坚持两个原则,一是事实求是,二是理论联系实际。
1、破折号(&&):表示文中解释说明的语句,要连着正文念,占两格。
例如:我国古代的三大发明&&火药、印刷术、指南针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伟大贡献。
单用一个破折号。例如:
①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变&&你这家伙是个很不老实的人。(表语意转换)
②必须巩固和发展已初步形成的&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逐步推进的开放格局。(表语意递进)
③刑警队长:&&你叫警察杀了矿上许多工人,你还&&(表语音中断)
④&嘟&&&火车进了站。(表语音延长)
⑤光辉的知识分子形象&&文君和她的《蜡炬成灰泪不干》(用在文章的副标题之前)
双用破折号:如果解释说明的话插在句子中间就可以在前面和后面各用一个破折号。
例如:细细的秋雨&&大约是今年的最后一场了吧&&在窗外静静地飘洒着。
2、括号((& )):表示文中注释性的话。
句内括号:①只注释句中一部分词语;②句内注释紧挨着被注释的词语,它的末尾不用句末点号。
句外括号:①注释全句;②句外注释放在句子之后,句外括号内如有句末点号则须保留。
句外括号例如:①全国各民族大团结万岁!(长时间的鼓掌)②所谓夏灵胥即是夏完淳了。(《完淳全集》注引作夏灵首,恐误。)
括号内的文字不是正文,只是注释,一般不必念出来。
括号还用在次序语的后面,后面不能再用顿号。
3、省略号(&&):表示文中省略了的话,占两格。
①鲁迅说:&有的在刀柄上刻一点图画,有的在门户上画一些画,心心相印,口口相传,文字就多起来了&&&(引文略去的部分)
②过年的时候,我们各地的花样一向可多啦:贴春联、挂年画、舞狮子、玩龙灯、跑旱船、放花炮&&人人穿上整洁的衣服, 头面一新。(表示未列举的部分)
③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表示省略重复的词语)
④晏阳:不行!伯母的身体已经经不起路上的颠簸了!
杨大哥:&&(表沉默)&&&&&&&&&&&&&&&&&&&&&&&&&&&&&&&&&&&
⑤穿长袍的问:&这一位是&&&&我的兄弟。&戴礼帽的回答。(表中断)
⑥他颤动着嘴唇低低地说:&你&&怎么&&又来了?&&不要&&为我&&耽误工作!&(表断断续续)
文中的&等&&等等&表示省略。用了&等&&等等&又用省略号就是重复。
有时省略的是一整段或几段文字,就用十二个圆点表示,单独成行,不顶格,前面空两格。
破折号也可表示语言中断,或戛然而止,省略号则表示余声未尽。
4、书名号(《& 》):表示书籍、篇章、报刊、剧作、歌曲等名称。
例如:《鲁迅全集》、《故乡》、《茶馆》、《论〈李有才板话〉》,这些书我都看过。
5、引号(& &):用在文中表示引用的话。
引用分为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直接引用对所引用的原话,不能作任何改动;间接引用,即所谓&转述&,可以在文字上有所变动,就不用引号。引用成语、谚语等,用不用引号都可以,以不用为常。重要的或有特定含义的词语,也可以用引号。如果引文连着有好几段,每一段开头应该用一个前引号,只有最后一段地末尾才用一个后引号。
6、连接号(&):表示把意义密切相关的词语连为一个整体,占一个格。
例如:①孙中山(1866&1925),名文,字逸仙。
②&北京&广州&特别快车就要开车了。
③第四届中日围棋擂台赛(聂卫平&羽根泰正)。
7、间隔号(&):表示间隔或分界。用在月份和日期、音译的名和姓、书名和篇名、词牌(曲牌)和词题等的中间。例如:
①刘和珍在&三&一八&惨案中被杀害,时年22岁。
②查里斯&狄更斯,英国著名小说家。
③《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
8、着重号(.):表示要求读者特别注意的词、句。着重号用在需要强调、需要重读的词句下边,每一个字下面都用一个实心的圆点。
9、专名号(&&):表示人名、地名、国名、山名、河流名、机关团体名等,标在字的下边,一般只用在古籍或某些文史著作里面。
为了和专名号配合,这类著作里的书名号可以用波浪线&﹏﹏&。
附标点符号用法简表:
用于陈述句的末尾和语气舒缓的祈使句末尾。
1.用在单句的后面。
2.用在复句末尾。
3.用在省略句的后面。
4.用在无主句的后面。
5.文章段首的小标题后面用句号。
6.用在事件发生的处所或时间的独词句后面。
7.有些祈使句话气比较委婉,句尾可用句号,不用叹号。
①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②请您稍等一下。
用在疑问句的句尾,表示疑问句末尾的停顿。
1.特指问句用问号。
2.设问句用问号。
3.反问句用问号。
4.选择问句用问号。
5.对句子里某一词语有疑问用问号表示。
6.对生年、卒年不详或有疑问的用问号表示。
①他叫什么名字?
②难道你不了解我吗?
用于表示一句感情强烈的话完了以后的停顿。
1. 用在赞颂、欢喜、兴奋、激动的句子的句尾。
2.用在表示命令、祈使、请求等有感情的句子的句尾。
3.用在表示愤恨、伤悼、叹息、惊讶感情的句子的句尾。
4.用在表示强烈感情的陈述句句尾。
5.用在不需要回答而又语气强烈的反问句的句尾。
6.用在单独成句的敬语、呼语后面。
7.象声语构成的独词句声音强烈昤用叹号。
8.对句子中某一点表示感叹,就在某词的后面用一个叹号。
①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奋斗!
②停止射击!
③我哪里比得上他呀!
用于表示句子内部一般性停顿。
1.用在复句的各分句之间及倒装句成分之间。
2.主语部分较长或主语部分是动宾词组、主谓词组,它的后面往往用逗号。
3.在要强调的主语、谓语、宾语、状语后面用逗号。
4.用在同位成分或独立成分前后,及在关联词语之后。
5.语气不重的感叹和急促语调的词语后边用逗号。
6.句首呼语和句中呼语不带强烈感情 色彩的,其后用逗号。
7.在&表示&、&认为&、&强调&、&证明&等提示语后面,不是特别强烈的用逗号,不用冒号。
8.&首先&、&其次&、&第一&、&第二&、&第三&等序次语后面用逗号。
①我们看得见的星星,绝大多数是恒星。
②应该看到,科学需要一个人贡献出毕生的精力。
③对于这个城市,他并不陌生。
④据说苏州园林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用于句子内部并列词语或短语之间的停顿。
1.用在并列的词、并列的短语之间。
2.&一&、&二&、&三&&&或&甲&、&乙&、&丙&&&充当序次语时,在它们后面用顿号。
3.由于书名号、引号不表示停顿,在几个并列书名之间或已用引号的并列词语之间一般都使用顿号。
4.顿号相当于&和&、&以及&之类连词。
5.并列的联合词组比较长,停顿大的,就用逗号。
6.联合结构作补语时,联合成分之间用逗号,不用顿号。
7.并列短语作复指成分(即两个以上的词或词组用作一个句子的同一成分时,同指一种事物。复指成分有三种:称代复指、重迭复指、总分复指)时,联合成分之间用逗号,不用顿号。
8.并列词语内部又包含并列词语时,为了分清层次,有的用顿号的地方就可递升为逗号。
9.两件事中选择一件用&或&,不再用顿号。
①正方形是四边相等、四角均为直角的四边形。
②我国科学、文化、艺术、卫生、教育和新闻出版业有了很大发展。
用于分号表示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及分行列举的各项之间的停顿。
1.在两个以上并列分句的复句中,各并列分句之间用分号。
2.用于分清层次。
4.分条说明一个完整的意思,在每一条里,不管是词、词组、单句,还是复句,都作为一个分句,各条末尾用分号,最后一条完了用句号 。 
4.句子里用了余指代词&等等&,代表未说出的分句内容,在&等等&前面已说出的内容部分的后面用了分号,&等等&代表未说出的并列部分,在&等等&的前边也要用分号。
5.并列的几个分句,不论其结构是否一致,几个并列分句之间,都应该用分号。
①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域划分如下:(一)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二)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三)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
用于表示提示性话语后面或总括性话语前面的停顿。
1.用于提示下文,提示部分的后面用冒号。
2.用于称呼语后边,表示引语。
3.冒号用在&注意&、&指出&、&宣称&、&证明&等词语和&如下&、&例如&等引起下文的词语后面,使句子带有祈使、引起下文,使人注意等作用。
3.用于总说性话语后边,以总结上文或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说。
4.用于需要解释的词语后边,表示引出解释或说明。
5.用于写信、讲话稿的呼语等方面的后边。
6.注明引文出处时,作者姓名和书名之间,可用冒号隔开。
①同志们,朋友们:现在开会了&&
②他十分惊讶地说:&啊,原来是你!&
③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门:武门、神武门、东华门、西华门。
④外文图书展销会
日期:10月20日至于11月10日
时间:上午8时至下午4时
地点:北京朝阳区工体东路16号
主办单位: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
⑤张华考上北京大学;李萍进中等技术学校;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前途。
用于行文中直接引用的部分。
1.标明文章中引用的部分。
2.对要着重论述的对象,或对重要的、特定的词语用引号。
3.把表示否定、反义、借用或讽刺的词语用引号引起来。
4.文章中简称用引号。
5.引用成语、俗语、术语、歇后语要标引号,因为同样是引用别人的话。
6.表示节目、纪念日的数字部分和重大历史事件用数字标示的部分要用引号。
7.象声词、音译词要用引号标示。
8.文中的绰号以及需要强调的专有名词用引号。
9.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
① &满招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年了。
②古人对于写文章有个基本要求,叫做&有物有序&。&有物&就是要有内容,&有序&就是要有条理。
③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好。
④他站起来问:&老师,&有条不紊&是什么意思?&
用于行文中注释的部分。注释句子中某些词语的,括注紧贴在被注释词语之后;注释整个句子的,括注放在句末标点之后。
圆括号(& ),有的叫&小括号&。
方括号[& ],多用于文章注释的标号或根据需要作某种标记。
六角括号﹝﹞,多用于文章注释标号或根据需要作某种标记。
方头括号【】,有的叫&黑括号&。
大括号{},用于事项列举分承的各项之前或含有专用术语且含有小括号的内容外面。
1.文中语句的注释要用括号。
2.序次语和订正、补充词语用括号。
3.表示插说的词语用括号括起来。
4.交代时间、地点或文章出处要用括号。
5.对生字进行注音用圆括号()。
6.在介绍剧本中的场景,可只用六角括号的前半边。
7.不该用括号的地方就不要滥用。
①(1)中国猿人(全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或简称&北京人&)在我国的发现,是对古人类学的一个重大贡献。(2)写研究性文章跟文学创作不同,不能摊开稿纸搞&即兴&。(其实文学创作也要有素养才能有&即兴&。)
用于行文中解释说明的部分,或表示语意的转换、跃进,或表示语言的中断,&折&把意思转到另一个方面。
1.用于意思的转换或话题突然转变。
2.用于表示注释。
3.用于声音延长的拟声词后面,表示声音的中断、停顿或延长。
4.表示文中的插说,插说的前后各用一个破折号。
5.用在副标题前面,起解释补充正题的作用。
6.用于表示引起下文。
7.破折号用在总结上文。
8.放在引文后面注明出处。
9.对话用破折号可以不用引号。
10.表示事项的列举分承。
①迈进金黄色的大门,穿过宽敞的风门厅和衣帽厅,就到了大会堂建筑的枢纽部分──中央大厅。
②&今天好热啊!──你什么时候去上海?&张强对刚刚进门的小王说。
③&呜──&火车开动了。
④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环境物理学分为以下五个分支学科:
  ──环境声学;
  ──环境光学;
  ──环境热学;
  ──环境电磁学;
  ──环境空气动力学。
用于标明行文中的省略了的话题。常见的省略有两种:一种是引文的省略,一种是列举的省略。
1.省略引文的部分。
2.省略重复的词语。
3.省略列举的人和事物。
4.表示沉默或虚缺。
5.表示声音断断续续。
6.表示含混其辞。
7.用省略号表示没有说完的话。
①她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
②在广州的花市上,牡丹、吊钟、水仙、梅花、菊花、山茶、墨兰&&春秋冬三季的鲜花都挤在一起啦!
③&我&&对不起&&大家,我&&没有&&完成&&任务。&
用于把意义密切相关的词语连成一个整体。
1.两个相关的名词构造成一个意义单位,中间用连接号。
2.相关的时间、地点或数目之间,用连接号,表示起止。
3.相关的字母、阿拉伯数字之间,用连接号,表示产品型号。
4.几个相关的项目表示递进式发展,中间用连接号。此种用法在1995年底以前归属于破折号,《标点符号用法》的国家标准发布后归属于连接号。
①我国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②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③在太平洋地区,除了已经建成投入使用的HAW&4和TPC&3海底光缆之外,又有TPC&4海底光缆投入运营。
④人类的发展可以分为古猿&猿人&古人&新人这四个阶段。
间隔号过去也叫分读号或音界号,在字身中间,印刷上叫中圆点,占一个字的位置。间隔号用来标明某些少数民族人名或外国人的名字和姓氏之间的分界、书名和篇名之间的分界、诗词格调名称和诗词具体题目之间的分界、月份间日期之间的分界和用作复式单位名词的居中点,以及表示标题涉及两个以上事物的承接、层进、并列的关系。
1.用于外国人和某些少数民族人名内各部分的分界。
2.用于书名与篇(章、卷)名之间的分隔。
①烈奥纳多&达&芬奇、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②《中国大百科全书&物理学》、《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用于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等。
1.书名号用来标明书名、报名、期刊名、篇章名、剧目名、歌曲名和法规文件等题名。
2.书名和篇名同时出现只用一个书名号。
3.词牌名和题名同时出现要用书名号。
4.书名号又分双书名号(《》)、单书名号(<>)。书名号里面还要用书名号时,外面用双书名号,里面用单书名号。
①《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
②课文里有一篇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③他的文章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
④桌上放着一本《中国语文》。
⑤《〈中国工人〉发刊词》发表于1940年2月7日。
用于标明要求读者特别注意的字、词、句。在横排的文字,着重号放在被标示的文字的下面;在文字竖排时,着重号放在被标示的文字的右边。
事业是干出来的,不是吹出来的。
注释号有的叫星号,用于对标题或语句的注释。用法与括号、破折号的说明、解释不同,它是标在文章标题或语句后面,然后在本页下面或全文的后面进行文字注释。
注释号有两种:一种是星号(*),又叫六角号;另一种是圆圈内加上数字。注释号均放在被注释的标题或文字后面,表示后边有注释。
注释号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对正文中某些人物、地点、事件和思想观点等进行解释说明;一类是注明正文中所引述的语句、思想观点等的所由出处。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①其足,而置②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其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履:鞋子。
①度:度量。②置:放置。
用于标示人名、地名、朝代名等。过去用在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种族名、机关团体等名的下面,是一条细线。专名号的长短视专名所占位置的长短而定。
司马相如者,汉 蜀郡 成都人也,字长卿。
趋向号用箭头表示,表示事物的方位、发展趋势、主次(从属)关系或事件的排列顺序。
青菜&食草昆虫&蜘蛛&食虫鸡&猫头鹰
(在食物链中,连接各种生物的&箭头&表示生物之间的被吃关系)
①句号的形式为&。&。句号还有一种形式,即一个小圆点&.&,一般在科技文献中使用。
②非并列关系(如转折关系、因果关系等)的多重复句,第一层的前后两部分之间,也用分号。
③直行文稿引号改用双引号& &和单引号& &。
④如果是整段文章或诗行的省略,可以使用十二个小圆点来表示。
⑤连接号还有另外三种形式,即长横&&&&(占两个字的位置)、半字线&&&(占半个字的位置)、和浪纹&~&(占一个字的位置)。
⑥专名号只用在古籍或某些文史著作里面。为了跟专名号配合,这类著作里的书名号可以用浪线&﹏﹏&。
第四篇:标点符号误用例析
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的一套符号,它可以帮助我们分清句子结构,辨明不同语气,正确地理解词语的性质和文章的意义,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标点符号的使用,下面就常见的标点符号误用举例辨析。
一.句号的误用
1.语气强烈的祈使句误用句号
如:小王气愤极了,高声喊道:&你给我出去。&
&你给我出去&不是一般的陈述句,而是一种感情强烈的祈使句,用句号不足以表达这种愤怒情绪,应该为叹号。
2.在句意连贯处误用句号
如:没有朋友,一个人是孤单的,做什么事都很难顺心。爬山没有劲,打球没有趣,连看电影、看比赛,都缺乏滋味。
句中&爬山&后边的几个句子都是对&做什么事都很难顺心&的具体说明,句意是连贯的,可见&顺心&后面应该为冒号。这样,文气就变得通畅了。
3.并列复句的分句间误用句号
如:小张为人忠厚,对自己严格要求,说到做到。对他人则宽大为怀,热情周到。
这是一个并列复句,&为人忠厚&后面有四个小句,实际上是两个并列的关系分句,&说到做到&后边的句号用得不对,应该为分号。
二、问号的误用
1.否定陈述句误用问号
如:发现的这具女尸无头、无手,没有办法从面部特征和指纹上查明死者是谁?
实质上这是一个否定性的陈述句,&谁&并不是表示疑问,而是表示指称(不定指),句末的问号是误用,应改为句号。
2.非疑问句误用问号
如:至于谁来当我们出版社的总编辑?直到现在还没有人知道。
上面句子里,虽有疑问代词&谁&,但并不是疑问句。&总编辑&后边的问号用错了,应该为逗号。
3.间接引语中的陈述句误用问号
如:座谈会上有人问他对目前相声表演中出现的新形式,如男女对口相声、电吉他相声、群口相声有什么看法?
句中虽然出现了&问&字,但是整个句子只是陈述提出的情况,属于间接引语,并没有直接引用说话人的疑问句,语调也是平缓的,显然是个陈述句。句末的问号,应改为句号。
4.选择问句中问号的位置错误
如:请问:到底是生来就盲的人比半道才盲的人幸福呢?还是恰恰相反。
这是一个由关联词语&是&&还是&&&关联两个候选项的选择问句。既然是一个问句,不管有几个候选项,就都只能在句末用问号。应把句中的问号移到句末,在句中原来问号的位置用逗号。
5.主谓倒装的疑问句中问号的位置错误
如:怎么还不来呀?校长。
这是个疑问句,应该用问号。但为了表达上的需要,先说谓语,然后补出主语。在这种情况下,问号仍应该用在疑问句的末尾,谓语后边一般用逗号点断。如果句子很短,主语是个单音节词,同前边的谓语连得很紧,谓语后边也可以不点断。如:不去吗你?
三、叹号的误用
1.陈述句末误用叹号
如:对烧伤面积达到90﹪的张光春,有的医生就觉得是无能为力的!
这个句子虽带有一定感情,却是个地道的陈述句,可见句末的叹号应改为句号。
2.疑问句误用叹号
如:&这个人怎么买人家的东西竟不给钱!&老板娘闷闷不乐地问道。
这是个疑问句,虽然感情强烈,但基本上还是个疑问句,引语中的叹号不妥,应为问号。
3.句子内部误用叹号
如:伟大祖国的壮丽山河啊!在全面落实&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的时期里,将焕发青春,变得更壮丽。
开头的&伟大祖国的壮丽山河啊&是整个句子的主语,不是一个独立的句子,而叹号却是一种句末点号。因此&啊&后边的叹号属于误用,应改为逗号。全句的末尾&变得更壮丽&后应该用叹号,因为这是一个感叹句。
四、冒号的误用
1.在没有停顿的地方用了冒号
如:我急忙从车上跳下来,说了声:&王大爷再见!&就往家里走。
这个句子是个陈述句,&说了声&跟&王大爷再见&之间没有停顿,&说了声&后边的冒号是多余的,应该删去。同时,&再见&后边的叹号也应删去。
2.总起与分述之间,该用冒号却误用逗号
如:更让人担心的是她的身体状况,经常出现阵发性潮红,一阵阵发热、出汗;常感头疼目眩,心悸恶心;四肢麻木无力,腰酸背痛;晚上更是翻来覆去睡不着觉,严重影响白天的工作。
这是一个总分式的多重复句,在总起与分述之间应该用冒号,即应把&状况&后边的逗号改为冒号。
3.一个句子中误用了两层冒号
如:&我们认为:不犯错误的人只有两种:一种是已经去世的人,另一种是还没有出生的人。
一个句子中不能出现两层冒号。或者把第一个冒号删去,或者把第二个冒号改为逗号。
五.分号的误用
1.内部无停顿的并列成分之间误用分号
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是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在人们的消费中占更加重要的位置;二是发展型消费和享受型消费大众化。
句中各并列部分内部没有逗号,分号应改为逗号。
内部无停顿的并列成分之间,只有在这些成分充当宾语或宾语的同位成分,并且需要强调它们各自的独立性时,才用分号。
如:本书把汉语规范文件分成以下几个部分:汉字;标点符号和数字用法;普通话;汉语拼音;词汇。
2.多重复句的第一层,需要用分号时误用了逗号
如:因为语言文字问题不同于其他问题,有其自身的特点,同时我国的文化教育还不普及,社会语文水平有待提高,而且还有近一亿文盲,所以对语言文字使用不合规范的,不能简单地认为是违法而给予处罚,那样不会有好效果。
这是一个由六个分句组成的多重复句,第一层是因果关系,前边四个分句讲因,后边两个分句讲果。为了使句子内容层次分明,&文盲&后边的逗号应改为分号。
3.并列词语之间误用分号
如:《雷雨》中的人物对话;《红楼梦》里的心理描写;《水浒传》中故事情节的铺叙都极富特色。
这个句子中,并列的三项既不是并列的分句,也不是需要突出并列关系的宾语,而是主语内部的三个并列项,因此应把分号改为顿号或逗号。
六、逗号的误用
1.两个句子间误用逗号
如:马来西亚政府为了吸引外资,鼓励私人办学,结果私人大学一下子冒出上千所,由于其办学资质没有统一规范,我们推荐学生留学马来西亚时,也就只能依据我们自己的不太全面的了解。
这段话的停顿处全用逗号,似乎是一句话,稍加分析就不难发现,这段话有两层意思:前半段是说马来西亚私人大学的情况,后半段是说作为&中介&的&我们&的无奈,所以,应把&上千所&后边的逗号改为句号,句子表达的意思才清楚。
2.充当状语的&把&字短语后面误用逗号
如:演员孙飞虎饰演蒋介石真绝了。我看了电影《西安事变》后,一直把电影中的蒋介石,当作真的蒋介石。
句中&把电影中的蒋介石&这个介宾短语是&当作&的状语,它跟所修饰的&当作&联系十分紧密,两者中间的停顿使得文意不连贯,可见&把电影中的蒋介石&后边的逗号是多余的,应当删去。
七、顿号的误用
1.在并列的几个谓语之间误用顿号
如:商业世界中,最强大的力量不是贪婪、不是恐惧、也不是激烈竞争所引起的战斗能量。商业世界中最强大的力量依然是爱。
&不是贪婪&等三项,虽然是并列关系短语,但它们都是充当谓语的,因而构成三个分句,并列的分句之间不能用顿号,应改为逗号。
2.在没有停顿的地方误用顿号
如:①他们兄、弟俩很和睦。
②这个人大概有三、四十岁了。
上面两个句子中的顿号都用在没有停顿的地方,是错误的,应该删去。
3.两层以上并列关系的词语之间误用顿号
如:请将此文件抄报市委副书记陈立、市常委、宣传部长张如等领导同志。
在这个句子里,两个人的名字构成第一层并列关系,张如的两个职衔是第二层并列关系,两个层次都用顿号势必造成层次混乱。应在第一层次用逗号,第二层次用顿号,即张如两个职衔之间保留顿号,而将&陈立&后的顿号改为逗号。
4.书名号或引号连用时多用了顿号
并列的成分如果完全是带引号或带书名号的短语或文章、书籍组成,那么并列成分之间不能用顿号。
如:①课文《拿来主义》中的&大宅子&&鱼翅&&鸦 片&&烟灯和烟枪&&姨太太&等,分别比喻什么?
②第五册中的《阁夜》《旅夜书怀》《客至》《咏怀古迹(其三)》《登岳阳楼》都是杜甫后期著名的律诗代表作。
但是,如果在这类并列成分之中,还有其他的词语,则仍需要使用顿号。
如:①斯汤达的《红与黑》、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狄更斯的《双城记》、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都是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
②请结合文章(《说&木叶&》)说说古典诗歌中&木&与&树&、&落叶&与&木叶&、&落木&与&落叶&的意味有什么不同。
八、书名号的误用
如:①颁发《身份证》②《桑塔纳》轿车③《康佳杯》电视大奖赛④荣获《金鸡奖》⑤开设《小说艺术研究课程》
书名号是表示文化精神产品的专名号。非文化精神产品,诸如物质产品名、商品名、商标名、证件名、单位名、组织名、获奖名、课程名、展览名、活动名、集会名、称号名,都不能使用书名号。上面诸例,都属于误用,应予以删去。
第五篇:标点符号运用达标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
A.秦少游《踏莎行》曰:&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一个迷字就摄住了月光的精髓。
B.很怀疑人类对这个世界的认识真有穷尽的一天?按照事物的相对性推导,是否还存在与物质相对的反物质?
C.我们班有个&班妈妈&,说话霸道而幽默。&班妈妈&这个外号是她自封的,理由实在让人无语:&我的地盘我作主,你们以后就是我的孩子了。&
D.不用说别的.就是光听听这些课程的名称&&《公正》《幸福》《聆听音乐》&&你就有听下去的冲动。
2、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
A.这是一句禅语啊!幸福指数全在自己掌握,如果我们对自己说一句&已经很好了啊&(这是应该经常说的),那么我们生活的枝头也会挂满幸福的露珠儿了吧。
B.某夜,独坐窗前,翻看读书笔记,无意中看到几句话:&素食则气不浊,独窗则神不浊,默坐则心不浊,读书则口不浊&。细细玩味,顿觉神清气爽。
C.一粥一饭是清淡,健康、温暖、妥帖;一瓢一箪是清淡,随意、自在、安心。奢华也罢,绚丽也罢&&生命终究归于平淡。
D.如果你茶饭不思,沉湎于&魔兽世界&不能自拔,如果你忽视现实社会,游走于网络虚拟社区,那么,你&&可能&病&了!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作家大都重视写作前的情感培养:有的借欣赏音乐进入情境;有的面对墙壁久久沉思;有的甚至跳起迪斯科来兴奋自己。
B.农历新年的习俗可多啦,贴春联、挂年画、舞龙灯、放花炮、穿新衣&&等等,到处呈现祥和、热闹的气氛。
C.小李见他笑得有点异样,就问:&怎么了?你。&他回答说:&没什么,别多心。&
D.《旧的&创世纪》中说:&神以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人。&应当倒过来说才对,即&人以自己的形象创造了神&。
4、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国庆节将至,一座&天安门模型&摆在广场上。&天安门&前花团锦簇,增添了浓浓的节日气氛。行人纷纷驻足观看,争相与&天安门&合影留念。
B.人活在世界上,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包括家庭关系;个人思想感情矛盾与平衡的关系。处理得好,生活才能愉快。
C.朱熹49岁那年,上书建议朝廷重修了白鹿洞书院,并亲自制订学规,提出:&博学之,审问之,谨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治学方法。
D.艺术节期间,这个县将举办形式多样的文艺演出活动、科技下乡活动、内容独特的文物、风情、美术、摄影展览,以及大规模的经贸活动。
5、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符合规定的一项是(& )
A.当我来到小桥中间,对岸的槐树后面一声呐喊:&抓住他!&随即蹿出几条黑影,向我冲来,桥开始晃起来,我的心也晃起来,&铁驴&(载重自行车)也晃起来。
B.他常常在夜里吹着笛子,声音清越,吹出月光、竹林、沙滩、仙鹤&&,白天所有的压抑似乎都在这笛声里风吹云散了。
C.不过今日的&粉丝&不比往年,索签的要求高得多了:不但要你签书、签笔记本、签便条、签书包、签学生证,还要题上他的名字、他女友的名字。
D.胖老人每次起竿摘鱼都要用眼角瞟一下瘦老人,好像在说:&你就这么熬下去吧,伟大的谈判者!&而瘦老人只以泥塑般的安静来回答。
二、指出下列各句中使用标点符号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1、我不知道你是谁?但是我知道你找我一定有事。
2、怎么了?你。
3、今天去呢?还是明天去呢?我实在拿不定主意。
4、浦东展开了翅膀,她是那样欢快、昂扬、奋发、正在向辉煌的明天飞去。
5、这次汇演中有上海的越剧、沪剧、淮剧、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
6、打好这一仗的关键是:一要发动群众;二要找准目标;三要速战速决。
7、李三问:&去哪里?& &操场!&王二答道,这两个字吐得很重,让李三有些发蒙。
8、晚上开大会,张书记宣布:厂里要实行两项改革措施:一是持证上岗,二是脱产培训。
9、为了子孙后代,为了中华民族,他们成了&盗火的普罗米修斯。&
10、吴名早上跟我说:&他的脚崴了一下,他说他今天不能来上课了。&
11、出版社在1997年第一季度社科新书征订单上提醒邮购者:务必在汇款单上写清姓名及详细地址(汇款单附言栏内注明所购的书名、册数)。
12、写文章应力求&句无余字,篇无长语&。(姜夔《白石诗说》)
三、给下面段话中的话号内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一只青蛙坐在河边( )一只蝎子路过()对他说( )( )青蛙先生,我想过河,可是我不会游泳。你能不能发发慈悲,让我坐在你背上,把我送过河()()青蛙说:&可你是蝎子呀,蝎子最喜欢蜇青蛙了。& 蝎子说:&我蜇你干什么呀,我的目的是到河对岸去。&&好吧,上来吧,我送你过河!&青蛙说。 可是,他们才到河中间,蝎子就不由自主地使劲蜇了青蛙一下。青蛙痛苦地挣扎着,奄奄一息地问:&你为什么要蜇我呀?这下子,我们两个都活不成了。& 蝎子说:&没办法,因为我是蝎子,蝎子就是喜欢蜇青蛙,我实在管不住自己。&
王勇聪明而且勇敢。他专爱和有钱有势的人作对。一个财主为了报复他,故意雇他做长工。一天,财主和老婆下棋,把王勇叫到跟前说:&咱们赌个输赢。你猜这盘棋谁赢?猜对了,赏你一个元宝()猜错了,打你20皮鞭。& 王勇随即写了( )你赢她输( )四个字。 财主故意输给了老婆,得意洋洋地要打王勇20皮鞭。王勇念道:&你赢她( )输( )&财主无话可说。 第二盘,财主赢了老婆。王勇又把这4个字读了一遍:&你赢,她输。&财主也没有办法,既没有打成王勇,又赔了元宝。
标点符号运用达标训练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答案:C& [解析:A&一个迷字&中的&迷&应该加引号。B第一个问号应该改为句号。D课程名称不应该加书名号,可以加引号或者不加。]
2、答案:B&& [解题思路:去掉冒号或将第一个句号移到引号内。]
3、答案:D&& [解题透析:A、分号连用错,分号应改为逗号。B、&&&&与&等等&连用错误。C、倒装问,问号在后面。提示:标点符号一般都是考查较为常见的用法。平常记住一些标点符号的用法就能以不变应万变了。]
4、答案:B&& [解析:A项&模型&应该在引号外;C项去掉冒号;D项&科技下乡活动&后的顿号改为逗号。]
5、答案:A&& [提示:连续不同内容的问题,各句都用问号。]
二、指出下列各句中使用标点符号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1、前一个分句虽有疑问词&谁&,但它不是疑问句,而是陈述句。
2、这是一个倒装句,后面是主语,问号(或感叹号)置于句末,才能准确表达出疑问或反问的语气。
3、选择问句虽然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择项,但仍然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因而只能在句末用一个问号,句中各项之间应用逗号。注意:这里强调的句子是一个。
4、这个复句由三个分句组成,三个分句间应该用逗号,而不能用顿号。
5、&越剧、沪剧、淮剧&是一个层次,它和&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组成联合词组,又是一个层次。不同层次之间都用顿号,必然脉络不清。应改用逗号。
6、并列的分句之间如果没有逗号,则不用分号。有任何一分句用了逗号,则要用分号。
7、在引用的话语结束后,在&说&(道、讲、问、答)之后的标点只能用句号,不能用逗号及其它标点符号。
8、同一句中两冒号,应改掉其中一个冒号。
9、句号是全句的语气,须放后面去。
10、非直接引用不用引号。
11、括号去掉,地址后加逗号。
12、括号里的文字如果是注释句中的一部分,括号应紧贴被注内容之后,如①句号应移至括号后;如果是注释整个句子,应放在句号外。
三、给下面两段话中的话号内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一)& 。 , :& ? &&
(二) ;& & ?!
编辑:海水蓝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面入下面肉是什么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