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板老化攻牙的质量怎样?

mastercamv9.1 攻牙 刀直径6左右 要攻牙的孔12 怎么编程_mastercam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7,310贴子:
mastercamv9.1 攻牙 刀直径6左右 要攻牙的孔12 怎么编程收藏
mastercamv9.1 攻牙 刀直径6左右 要攻牙的孔12 怎么编程操机的时候 看见这种情况 下 成功攻牙 ,普通的攻牙
牙刀都是和孔差不多大。这种刚性攻牙 怎么编程
表示没看懂
螺纹孔 直径6左右的刀,要攻丝
的孔直径为 12左右,攻丝钻头沿着孔的 边旋转向下攻丝。怎么编程实现
mastercam编攻丝的程序有两种方法,用钻孔路径里的Tap攻牙指令,左牙G74右牙G84,(进给量等于转速乘以螺距)要注意主轴转向和左右牙的关系。还有就是用牙刀铣削螺纹,在螺旋铣削路径里面,注意进刀和退刀的方向,切入切出的时候要采用3轴联动。Z值就是螺距
大神在此不用问我是谁牙距自己去调节我洗过最大一个m80的
tnct快捷键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请问各位有关机械加工的丝攻,攻牙是怎么算出来的?算法是怎么样的?_百度知道
请问各位有关机械加工的丝攻,攻牙是怎么算出来的?算法是怎么样的?
比如说64分之9的丝攻该打多大的孔,M6的丝攻又该打多大的孔呢?算法又是怎么样的呢?
查螺纹小径,不过只是个近似数据;而一些特殊的螺纹就需要查手册了,钻出来以后就是螺纹的松紧的问题普通的螺纹孔可以通过螺纹减螺距的方式来计算,然后加工了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4条回答
2的钻头,就应该使用5.8攻丝钻孔的计算方式 螺栓减去螺距 就是要使用的钻头
如M6的丝螺距是0
英制丝攻攻牙怎样算底孔 就是说一条丝攻在打牙时,怎么用丝攻的规格来算要钻多大的孔?比如说:1/4-20UNC-2B的底孔大约是5.72MM,6-32UNC-2B的底孔是3.15M用6-32UNC-2B或着1/4-20UNC-2B来算3.15MM/5.72MM呢?大经减去二倍牙高.
这个不是计算的吧?这些数据都是标准的,M6外径6,中经5.35
内径4.918.
算不起来麻烦,还是是查表简单。
机械加工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抗静电剂在塑料中的最新应用
上一篇:下一篇:
&&&&&&& 在现代工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静电危害往往造成重大损失和灾难。防止聚合物表面产生静电的方法主要有空气离子化法、加湿法、金属接触放电法、辐射线法、导电物质导入法、表面形成吸湿膜法、化学处理变性法及应用抗静电剂等。 其中,主要应用于塑料制品使用过程中的是掺入导电物质和添加抗静电剂。 加入的导电物质一般为金属粉或金属短纤维、导电炭黑、导电聚合物短纤维等,能使制品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表面电阻率<106Ω)或抗静电性(表面电阻率在106~108Ω之间)。金属化合物的抗静电效果较好,但是价格较高,普通制品承受不了。 目前应用最多的抗静电方式是添加抗静电剂。抗静电剂是一种能防止产生静电荷,或能有效地消散静电荷的以表面活性剂为主体的化学添加剂。使用抗静电剂的方式是在制品表面涂覆或内添加。 从抗静电性能的检测和评价指标表面电阻率可用于区分抗静电材料和导电材料的区别,如表1所示:
表1 导电材料和抗静电材料的表面电阻率/Ω(23℃,RH50%)
静电消散材料
抗静电材料
>1013目前就导电、抗静电材料的分界线说法不一,导电材料与静电消散材料之间的界限为105或106Ω,静电消散材料与抗静电材料之间的界限为108或109Ω,抗静电材料与绝缘材料之间的界限为Ω。 美国是抗静电剂最大生产和消费国,主要采用羟乙基化脂肪胺、季铵盐化合物、脂肪酸酯类抗静电剂,用于聚烯烃、聚氯乙烯、聚苯乙烯、ABS、聚碳酸酯等。欧盟也是生产和消费抗静电剂的主要地区,所用抗静电剂中50%为羟乙基化脂肪胺,25%为脂肪烃磺酸盐,25%为季铵盐和脂肪酸多元醇酯。日本多用非离子型和阳离子型抗静电剂,其中20%用于PVC,30%用于PP。 我国抗静电剂发展较快,主要是塑料工业用高效无毒抗静电剂、合成纤维工业用高效多功能抗静电剂及表面处理剂。 一、影响抗静电效果的因素 1.分子结构和特征基团性质及添加量 抗静电剂的效果首先取决于它作为表面活性剂的基本特性DD表面活性。表面活性与分子中亲水基种类、憎水基种类、分子的形状、分子量大小等有关。当抗静电剂分子在相界面上作定向吸附时,就会降低相界面的自由能及水和塑料之间的临界接触角。这种吸附作用,不仅与基体的性质有关,而且还与表面活性剂的性质有关。根据极性相似规则,表面活性剂分子的碳氢链部分倾向与高分子链段接触,极性基团部分倾向与空气中的水接触。高分子材料作为疏水材料,抗静电剂在其表面的主要作用就是形成规则的面向空气中的水的亲水吸附层。 在空气湿度相同的情况下,亲水性好的抗静电剂会结合更多的水,使得聚合物表面吸附更多的水,离子电离的条件更充分,从而改善抗静电效果。 通过质子置换,也能发生电荷转移。含有羟基或氨基的抗静电剂,可以通过氢键连成链状,在较低的湿度下也能起作用。在干燥的空气环境中,若要求塑料制品成型之后立即发挥抗静电性,采用多元醇单硬脂酸酯抗静电剂非常有效。图1给出了以上两种类型的抗静电剂的典型应用实例。只有在相对湿度50%的环境中贮存一段时间之后,聚丙烯中的羟乙基烷基胺才表现出最佳的抗静电效果,而且受湿度的影响非常大。硬脂酸单甘油酯在加入之后立即产生抗静电效果且不受湿度的影响,但是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其作用效果明显下降。
图1抗静电特性随时间变化(1mm厚PP注塑板) R0D表面电阻;tD时间 1-无抗静电剂;2-0.5份单硬脂酸甘油酯;3-0.15份羟乙基烷基胺(C12~C14)当的添加剂组合可以使高玻璃化转变温度聚合物具有更好的抗静电效果。单硬脂酸甘油酯和羟乙基烷基胺复合使用可以使表面积较大的聚烯烃产品,如取向膜迅速发挥抗静电效果,而且具有长期持续的效用(见图2)。
图2 1mm厚注塑的装饰用板盘中不同抗静电剂之间的协同效应 R0D表面电阻;tD时间 1-无抗静电剂;2-甘油单硬脂酸酯0.5份;3-羟乙基烷基胺(C12~C14)0.15份 4-甘油单硬脂酸酯0.35份+羟乙基烷基胺0.15份添加型抗静电剂效果决定于添加剂向塑料制品表面的迁移速率。当塑料制品表面被一层连续的导电层覆盖时,电荷的衰减才达到最佳。 抗静电剂的分子量太高,不利于它向高聚物表面迁移;分子量太低,耐洗涤性和表面耐摩擦性不佳。通常抗静电剂的分子量比高聚物分子量小得多。加入低分子量物质可能会使高聚物材料的物理机械性能恶化。为了减少这种不良影响,抗静电剂的一般添加量为0.3%~2.0%。抗静电剂的添加量还视制品用途而异。 CMC(临界胶束浓度)值是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的一种量度。CMC值越小,表面活性剂达到表面(界面)吸附的浓度越低,或形成胶束所需浓度越低,因此抗静电性的起效浓度也越低。不同结构的抗静电剂添加量不同,并且随制品形式的不同而不同。添加量有一个范围。过低,抗静电效果不明显,过高,会影响材料的物理机械性能。薄膜、片材等薄制品的添加量较少,厚制品的添加量则相对较多。 抗静电剂与聚合物的相容性遵循极性相近相容原理。高分子材料都具有长碳链结构,多属非极性树脂,有的具有极性端基,增强了极性。抗静电剂同时具有憎水基(非极性)和亲水基(极性)。一般憎水基碳链越长,与聚合物的相容性越好。亲水基若极性很强,则与聚合物的相容性不好;若极性较弱,则亲水吸附性较差。相容性太好,抗静电剂不易迁出,达不到抗静电效果;相容性不好,迁出太快,持效期太短,影响长期使用。因此在设计和使用抗静电剂时需要考虑上述因素,通过实验筛选抗静电剂的品种及最佳使用量。 2.基材树脂 除表面活性剂的结构和性能外,抗静电性还与高聚物的结构、玻璃化温度、结晶性能、介电常数及表面性能等有关。表面性能中除表面形状、多孔性等以外,最主要的是表面能或表面张力。 在选择涂覆型抗静电剂时,抗静电剂的表面张力应等于或小于被涂覆高聚物固体的临界表面张力,才能得到良好的铺展润湿和粘附效果。表2列出了一些高聚物的临界表面张力σC。
表2某些高聚物的σC(20℃)
σC/mN?m-1
聚四氟乙烯
聚偏氯乙烯
46此外,基材树脂的结构、结晶度和取向度(伸长率)、密度、孔隙率对抗静电效果也具有较大影响。抗静电剂只能存在于高聚物的非晶区域,并在其中活动。聚合物分子链的规整性越好,越容易结晶;结晶度越大,密度越大,则非结晶区越小,抗静电剂可活动的区域越小,致使其向外迁出困难。 对于聚烯烃,加入抗静电剂的LDPE在加工后很快就显现抗静电效果并达到平衡。HDPE呈现一定滞后,而PP则很慢才出现抗静电效果(见图3)。由图还可清楚看到,羟乙基烷基胺类抗静电剂分子链越长,迁移越慢,且抗静电效果随加工方法的不同而不同。
图3 抗静电剂链长(羟乙基烷基胺)和聚烯烃结构对抗静电效果的影响 R0D表面电阻;tD时间 1-LDPE;2-PP;3-HDPE;4-PP+0.15份羟乙基烷基胺(C18); 5-PP+0.15份羟乙基烷基胺(C12~C14);6-HDPE+0.15份羟乙基烷基胺(C18); 7-LDPE+0.15份羟乙基烷基胺(C18);8-LDPE+0.15份羟乙基烷基胺(C12~C14)高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会直接影响抗静电剂分子向表面迁移。玻璃化温度低的高聚物,在室温下其链段能“自由”运动。这种运动能促进链段周围的抗静电剂分子迁移至表面。玻璃化温度高的高聚物,在室温下链段处于“冻结”状态,不利于抗静电剂分子迁移。 3.其它添加剂的影响 高聚物材料加工时,往往要添加一些稳定剂、颜料、增塑剂、润滑剂、分散剂或阻燃剂等助剂。这些添加剂与抗静电剂的相互作用也会对抗静电效果产生很大影响。例如阴离子型稳定剂会与阳离子型抗静电剂形成复合物,从而降低各自的效果。润滑剂通常能很快迁移到高聚物表面上,抑制了抗静电剂的转移。若润滑剂分子层覆盖在抗静电剂分子层上,会使抗静电剂表面浓度降低,显著影响抗静电效果;有时由于润滑剂的影响,也会促进抗静电剂向表面转移。增塑剂会增加大分子链间的距离,使分子运动更为容易,提高了高聚物的孔隙率,有利于抗静电剂向制品表面迁移发挥抗静电作用。有些增塑剂会降低高聚物的玻璃化温度,也可使抗静电剂的效果增大。抗静电剂与各种添加剂的影响大小,事先很难预测,目前大多数是通过实验来选用最合适的抗静电剂和用量。 分散剂、稳定剂及颜料等无机添加剂,一般都有较强的吸附能力,使抗静电剂难以迁移到表面上,对抗静电剂的扩散迁移具有反作用,抗静电效果会变差。大多数无机添加剂都是细小的微粒,具有较大的表面积,易吸附抗静电剂,使其不能有效地发挥抗静电作用。颜料微粒则容易富集在抗静电剂周围,影响其向外扩散。例如,相同抗静电剂浓度的ABS中加入二氧化钛后,抗静电作用降低。不同无机填料的吸附性不同,对抗静电效果发挥的影响也不一样。 此外,高聚物组分中的弹性体也会使抗静电剂的效能变差。例如在聚丙烯与橡胶的复合材料中,发现抗静电剂富集在橡胶组分周围,使其难于迁移到表面。 4.加工过程的影响 聚合物制品的加工方式最终会影响制品中高分子链的规整程度、结晶度、结晶形态及有序化程度。若高聚物在熔融状态下成型后,立即在低于其玻璃化温度的室温下进行冷却,抗静电剂就很难扩散到制品表面,从而没有足够的抗静电效果。若制品在高于玻璃化温度的温度下冷却,由于大分子链段运动有助于抗静电剂扩散,这样不仅制品能呈现出足够抗静电效果,而且即使用摩擦或水洗除去表面上的抗静电剂,也能较迅速恢复其抗静电效果。 5.环境的影响 添加型抗静电剂发挥抗静电效果大多是靠吸附水作为离子的电离场所来进行导电,因此空气湿度的大小将对抗静电效果产生较大的影响。表3显示了塑料的表面电阻率与环境相对湿度的关系。
表3 塑料的表面电阻率(ρs)与相对湿度(RH)的关系
表面电阻率,ρs/Ω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乙基纤维素
氯乙烯-偏二氯乙烯共聚物
2×1013聚烯烃的抗静电效果随湿度的变化关系见图4。
图4 低密度聚乙烯中抗静电剂的作用效果随湿度的变化关系由上图可看出,湿度的不同会带来抗静电性能的差异。在湿度较小(2%)的情况下,即使添加有抗静电剂,制品表面也不能形成具有相当厚度的电离水层,不能给抗静电剂提供充分的电离场所,也就无法体现抗静电效果。因此抗静电剂通常需要一个最低湿度以保证其抗静电作用的发挥。 二、抗静电剂的选用原则 1.经济型或高利润性 具有较好的性价比或者高性能性以提供高附加值。 2.加工性 助剂的热稳定性。对设备无不良影响,不造成损伤,如酸性腐蚀。 剂型的选择,粉状或粒状,还有液态形式。比如架桥现象的产生主要是粒型的不统一造成的。 3.制品或材料的功能性 对材料的物理机械性能无不良影响。 对其它助剂无不良影响,不能造成其它助剂的功能性下降。与其它助剂最好产生协同效果。 助剂与树脂的相容性,包括结构相近、极性相近、分子量相近,利用偶联剂或相容剂,改善加工工艺如加工方式或工艺条件等来增加两者间的相容性。 赋予材料某种特定功能。 4.毒性和卫生性 自身无毒及其在加工过程和使用过程中不产生有毒物质,无论是分解还是与有可能接触到的物质反应等。对环境无不良影响,环境包括人体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和自然环境。凡是不利于人类生存环境和自然环境的物质造成的直接危害或间接危害均属于此范畴。传统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多为乳化物。微生物的存在可致其腐败,导致有效成分减少。若表面活性剂自身具有抑菌性,则有效地解决了上述问题。 将半极性的硼酸双多元醇长链脂肪酸酯水溶液与山梨醇脂肪酸酯水溶液相比,放置一个月后,观察各种细菌生长的状态。实验结果表明,硼酸双多元醇长链脂肪酸酯水溶液完全无细菌发生,而山梨醇脂肪酸酯水溶液中则有许多细菌。更深入的实验表明,半极性的硼酸双多元醇长链脂肪酸酯对黄色葡萄菌和大肠杆菌有突出的抑制作用。 复合有机硼类抗静电剂AB系列产品,针对包装行业对卫生性要求严格的特点,在发挥优良抗静电性能的同时不引入有毒有害物质,满足了包装材料的卫生安全要求。中国预防医学院劳动卫生与职业病研究所对AB-33抗静电剂的检验结果表明,AB-33对雄性小鼠的急性经口半数致死量(LD50)大于10g/kg。根据《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方法》GB中的急性毒性分级标准进行判定,抗静电剂AB-33属实际无毒物质,可用于接触食品的包装材料中。 此外,从实际生产接触和初步的皮肤致敏性实验来看,AB-33抗静电剂对人体无刺激性,接触皮肤无不良反应,安全卫生性高。 三、抗静电剂的应用方法 抗静电剂按其作用方式可分为添加型和涂覆型。添加型可以直接加入聚合物中成为共混或“内部”抗静电剂;涂覆型通过溶液或乳液涂布在塑料表面,成为“外部”抗静电剂。 1.添加型抗静电剂 热塑性塑料的加工主要采用复合型抗静电剂。抗静电剂的不断迁移可使塑料制品保持长期持续的抗静电效果。添加型抗静电剂品种和用量的确定和选择一般凭试验或经验作调整。几类最重要的常用内添加型抗静电剂及常用用量见表5。
表5 几种添加型抗静电剂的用量
主要抗静电剂
典型使用浓度
LDPE/LLDPE
乙氧基烷基胺
乙氧基烷基胺
乙氧基烷基胺
烷基磺酸盐
烷基磺酸盐
乙氧基烷基胺
烷基磺酸盐
乙氧基烷基胺
烷基磺酸盐
1.00D2.00塑料加工过程中,抗静电剂必须承受160~300℃的加工温度。在此热历程中,抗静电剂挥发性不能过大,不能和聚合物或其降解产物或其他的添加剂发生副反应。在很多情况下,含氮物质不适用于PVC,因其碱性部分可促进PVC的降解,生成黑色产物。使用磺化烷烃时,正确选择PVC的热稳定剂非常重要。它们之间可能发生反应,例如,铅、钡/镉和磺化烷烃反应变成红色或棕色。 通常在塑料加工过程中,抗静电剂和其他添加剂、颜料一起在混合设备中进行共混。采用预混(如在转鼓式混合器)的方法可以先将添加剂均匀地分散在塑料颗粒中。由于它们部分不相容,具有一定的滑脱效应,给挤出造粒带来困难。少量的增摩填料(如SiO2)的加入对解决这个问题有所帮助。液体抗静电剂也可以通过进料泵直接进入挤出机的熔融段。 为了达到抗静电剂的最佳混合分散效果,需要将少量的相对不相容的添加剂均匀分散在相当多的聚合物中。例如对于最终的聚乙烯制品,1.5kg的液体脂肪胺要混入1000kg的聚乙烯树脂颗粒中,抗静电剂的这个用量仅能润湿混合体的表面,因此,最终究竟有多少抗静电剂进入塑料就是个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方法是先将抗静电剂分散在与最后产品相容性更好的基质中,制成与这些聚合物树脂颗粒大小差不多的浓缩母料。对于较难处理的液体抗静电剂,则可以采用特殊的加工方法。 2.涂覆型抗静电剂 将涂覆型抗静电剂配制成溶液,喷淋、润湿或浸渍塑料制品,然后将其干燥,可使制品快速发挥抗静电性能。此方法的优点是在选择抗静电剂时,既不用考虑热稳定性,也不用考虑与塑料的相容性,因此可选用的抗静电剂品种大大增多了。涂覆型抗静电剂大多是水溶性成分,耐湿性、耐摩性差,需要多次施用。 四、抗静电剂的近期发展趋势 目前国外抗静电剂发展速度很快,尤其是美国、西欧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研究人员都正致力于开发新型抗静电剂。如美国Witco公司、美国菲泽公司、Hoechst公司、KENICH石化公司、日本三洋化成工业公司均相继推出了新的产品。国外抗静电剂的发展趋势是趋向于持久、耐热、适用性广和品种系列化,此外用于计量和操作加工的固体抗静电剂品种也在逐渐增加。 今后国内研究方向主要是集中在开发耐高温、耐久性强、低毒或者无毒的抗静电剂,同时新型多功能母料的开发也十分引人关注,主要集中在非离子型抗静电剂、抗静电剂的复合和浓缩母粒的制造等方面。 许多亲水性聚合物的抗静电性能相对较好且稳定持久而被称为永久性抗静电剂。近年来,对此类永久性抗静电剂的开发研制工作进展较快,并已部分实现商品化生产。永久性抗静电剂与基础树脂之间以合金形式共混,均匀而细微地分散成线状或网状“导电通道”。许多学者通过研究基体高分子与亲水性聚合物(或其共聚物)组成的共混体系的结构状态发现,亲水性聚合物在特殊相容剂存在下,经较低的剪切力拉伸后,在基体高分子表面呈微细的筋状,即层状分散结构,而中心部分则接近球状分布。这种“蕊壳”结构中的亲水性聚合物的层状分散状态能有效地降低共混物表面电阻,并且具有永久抗静电性能。 永久型抗静电剂可分为聚醚型和离子型两类。聚醚型如PEG型,包括聚酰胺或聚酯酰胺的聚氧乙烯醚体系,甲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等;离子型是通过高分子化学反应将小分子盐类引入高分子侧基得到的,如季铵盐型和磺酸盐型。与低分子量的表面活性剂类抗静电剂相比,永久型抗静电剂具有抗静电性能持久,对空气的相对湿度依赖性小,对制品的表面性能影响小等优点。代表产品如汽巴精化公司的Irgastat P22,在PP中使用可使表面电阻率降至1011Ω(10%添加量),既可排除成型品带电,又可防止膜表面吸尘。Goodrich公司研制的永久性抗静电母料STAT-RITE C2300非常引人注目,其化学组成可能是以PEO-ECH(表氯醇)共聚物为主要成分的高分子合金。当添加量为15~20%时,与PVC、PC、PET及PS系列高分子制成的复合材料具有永久性抗静电能力,热稳定性好。还有法国Arkema公司的Pebax永久性抗静电剂产品,具有良好的永久性和及时性,并且能够在低湿度环境下也具有良好的抗静电效果。不过,永久性抗静电剂目前普遍存在添加量大(一般用量为10~20%),制品成本高,以及影响制品本体性能等问题,尚不可能取代表面活性剂类抗静电剂。此外,永久性抗静电剂的相容剂和加工条件的选择等关键技术还需不断改进和完善,也制约着它的应用。 同时,所谓“本征导电性有机化合物”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它可以使塑料具有适宜的“特定的”电性能。一种吸引人的概念是所谓的高分子材料的传导“柔性”,即力学性能、可加工性能等与电性能相关,由此考虑可得到优良的综合性能。这种方法的原理是通过向半导体中加入适当的添加剂来产生导电性。这些添加剂可以分为两部分。 ①具有高共轭性的聚合物(如多炔、聚苯胺、聚亚苯基、聚吡咯、磺化聚亚苯基、聚苯硫醚); ②电荷转移络合物(主要是四氰基对醌二甲烷)。 这两种添加剂都可通过部分氧化(如用I2,FeCl3,AsF5等)或还原作用(用Na,K,萘基金属钠,二苯甲酮酸锂)进行掺杂。 开发系列化、专用化的产品是抗静电剂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如:日本的大日精华公司开发的ELECON系列抗静电剂,其中100型适用于聚苯乙烯(PS),300型适用于聚乙烯(PE)和聚丙烯(PP),400型则对聚氯乙烯(PVC)有很好的抗静电效果。国内则有以杭州市化工研究院、广东华南精细化工研究院为代表的研发和生产单位,开发系列产品。 五、抗静电剂的应用和市场情况 有机抗静电剂中应用得最多的是羟乙基脂肪胺,其次是磺化脂肪烃和脂肪酸多元醇酯(见表7)。聚烯烃(LDPE,HDPE,PP)制品消耗的抗静电剂最多,尤其是聚烯烃包装材料(见表8)。许多抗静电剂也用于苯乙烯聚合物(包装盒、箱)。用于PVC的比例要小得多。
表7 抗静电剂的应用比例
羟乙基脂肪胺
脂肪族磺酸盐
季铵化合物
15.9表8 用于聚合物的抗静电剂应用比例
LDPE/LLDPE
12至今为止,在一些塑料,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碳酸酯、聚砜、聚丙烯酸酯中不用添加型抗静电剂。部分原因是这些塑料需要的加工温度非常高,添加型抗静电剂可能会破坏一些特性,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或聚碳酸酯的透明性。所以,这些材料一直用涂覆型抗静电剂。 过去从美观和卫生的角度考虑,抗静电剂的主要功能是防止吸附灰尘。而现在,在生产、加工和塑料制品的加工过程中对生产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生产工艺越来越复杂。在易燃易爆领域,含有高导电体(如炭黑、金属离子)的塑料应用越来越多,如采矿中用来包装易爆物品、传送带、手术室以及化学产品车间的地板。因此,表面活性剂类抗静电剂能否突破108的表面电阻率的极限不仅对科研人员是一种极大的挑战,对抗静电材料的应用也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抗静电材料在电子芯片领域的发展应用也迅速增加。这些电子芯片的结构非常复杂,操作的额定电流很小,非常敏感。操作过程中的火花放电和来自电磁场的脉冲信号都会对其微小结构部件造成损坏。今天的高科技技术可以将损坏降低到最小的程度,但是需要采取新的策略来保证敏感系统的质量和可靠性。因此不仅要了解需要防护的静电荷,允许迅速放电所采取的措施,还要防止交流电场的传播和相互作用。含有金属离子的塑料表面涂层或高导电油漆以及具有低体积电阻的热塑性塑料在这些领域都具有广泛的用途。 据统计,目前国内对于抗静电剂需求量至少达到5000t/a,而实际生产能力不到3000t/a,未来几年中国抗静电剂需求将以年均10% ~15%速度增长。由此可见目前国内抗静电剂的生产能力还不足,尤其是高性能新品种抗静电剂生产能力较小、品种较少,尚不能完全满足国内合成材料领域的需求。 作为包装材料,双向拉伸聚丙烯(BOPP)薄膜有“包装皇后”的美誉,具有防潮、机械强度高、尺寸稳定性好、质软、无毒、无臭、使用范围广、印刷性能良好等优点。截止1997年,全球生产BOPP薄膜的公司共有187家,生产线380条以上,年产量超过250万t。尤其是,欧洲诸国,跨入90年代后,每年增加10万t。我国截至2001年底,共引进BOPP膜生产线110条,生产能力达110万t/a,装置开工率大多在80%以上。我国目前BOPP实际产量已达80万t/a。抗静电剂是BOPP薄膜助剂中需求量最大的品种之一。大多数用途的BOPP薄膜的生产过程中都需要添加抗静电母粒。抗静电剂(母粒)的国产化工作正逐步深化。 六、结论 随着包装行业的快速发展,塑料在包装中比例的逐步增加,塑料用抗静电剂的用量也会越来越大,其前景也越来越好。抗静电剂是一种复配型产品,提高单一原料的质量,强化复配后的抗静电效果,是抗静电剂提高品质和扩展应用领域必须的环节。专用料是产品细化后的一种必然趋势,品质较好,产品利润相对较高,结合市场,迅速切入专用料领域,是抗静电剂生产厂家要着手准备的工作。抗静电剂的应用过程仍存在较大的空间,从产品特点、应用性能、应用行业和领域等,均有大量的工作值得去开展。抓住国内经济环境的机遇,提高产品档次,从高档产品上展开和国外同行的竞争,应成为业内人士去关注的问题。
上一篇:下一篇:
点击"收藏",方便下次阅读
更多相关的帖子
【客服QQ】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机床商务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机床商务网,转载请必须注明中国机床商务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机床商务资讯》041期
期号:第41期
《机床商务资讯》040期
期号:第40期
《机床半月谈》第1502期
期号:第02期
《机床商务资讯》039期
期号:第39期
《机床半月谈》第1501期
期号:第01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pvc塑料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