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地球的红飘带带听书

浅谈大型系列报道《万里长歌》的创作手法_文苑_中国广播网
中国广播报简介
中国广播报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10-
通讯地址:北京复兴门外大街2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广播报》社
邮 编: 100866
邮发代号1-8
编辑部:010-
发行部:010-
编辑部:010-
每周二出版 定价;每期3元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广播报& 文苑
浅谈大型系列报道《万里长歌》的创作手法
中广网&&&&05月28日 15:41
浅谈大型系列报道《万里长歌》的创作手法
&&&&&&&&&&&&&&&&&&&&&& 李媛
在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一套节目“中国之声”播出的10集大型系列报道《万里长歌》已圆满画上了句号。历时两个月的时间里,“中国之声”联合中央台驻地方记者站及当年红军长征经过沿线的云南、贵州、四川、湖南、湖北、河南、陕西等10家地方广播电台,沿红军主力长征的路线,辗转10个省区,和广大听众一起踏寻红军足迹,感悟长征精神,见证沿途变迁,亲历红色革命老区新貌。
作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总编室听工部的一名编辑,在系列报道《万里长歌》节目播出以后,笔者接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听众朋友们发来的字字句句、字里行间充满真挚感言的热情洋溢的来信和热线电话,广大听众朋友们希望通过听工部表达对《万里长歌》这个广播专题节目的喜爱和欢迎之情。
笔者认为,大型系列报道《万里长歌》之所以成功,主要是节目内容厚重、充实、主题鲜明,始终围绕“长征”这条主线,整个行程跨度大、范围广;创作手法多元化,运用主持人与嘉宾访谈、前方记者连线、党史专家介绍、有声资料的介入及听众短信互动等一切可调动的广播手段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直播,突出“长征”这一大主题,在引领听众重温历史的同时,感召当代人长征是历史留给中华民族奋发图强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
归纳起来,笔者认为,《万里长歌》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的表现手法,不同与以往的任何广播专题节目,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报道主题鲜明,脉络交代清晰,整个行程跨度大、范围广,形散而神不散。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从8月20日起,在每周六上午9:30——11:30利用两个小时的时间,重篇幅地介绍了长征从江西瑞金出发,经历了湘江激战、强渡乌江、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过雪山草地等等,终于在甘肃会宁会师,谱写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壮歌。
10集《万里长歌》的内容涉及70年前长征的史实和70年后沿途变迁的方方面面,整个行程跨度大、范围广,内容纵横交织,每一集之间勾连紧密,脉络交代清晰,始终紧扣“长征”这一主题,可谓形散而神不散,一路听来,更利于听众对长征的理解和对整个行程的梳理。纵观10集,以点代面,就每一集而言,也是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一一交代,步步展开,逐步推进,突出主题。
在第一集《告别》中,节目紧紧围绕“红军告别江西瑞金进行战略上的转移”这一主题展开,纵向延伸、横向拓展、纵横交织的交代主题。
“转移”是按时间顺序纵向交代,使听众感觉线索脉络清晰、准确:“长征是1934年10月开始的……云石山位于瑞金西部,由于红军中央机关从这里出发,云石山被称为“长征第一山”……当年,中央军委作出战略转移的决定,沿着云石山到万田的羊肠小路,向于都进发,开始了闻名中外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这条约26公里长的路,被称为“长征第一路”……当时,于都城内外集结了红军主力8万多人,用四天四夜的时间安全顺利地渡过了于都河。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由此正式开始,于都河渡口因此被称为“长征第一渡”……”
位于江西省赣州市的革命老区兴国县,因出了54位共和国将军而饮誉全国,人称“将军县”。 兴国县的今昔巨变是通过记者见闻的方式,横向交代兴国将军园及老乡感言、纵向交代老红军讲述等从不同层面充分展现的:“将军园占地约300亩,园区由将军广场、将军馆、大型群雕等组成……群雕正面是兴国人民与红军一道反“围剿”的战斗场面,背面是兴国人民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母送子、妻送郎、兄弟相争上战场的动人场面……这些参加红军的兴国儿女们,经过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孕育出许多革命将领,仅解放初期授衔的就有上将2名,中将5名,少将47名……将军园的设计正是浓缩了兴国人民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和对创建新中国作出的伟大贡献……”
另外一条线索纵向交代:“96岁老红军曾福祥老人回忆当年长征离开时兴国的艰苦状况……”
由记者采访正在务农的老乡的同期声展开横向交代的线索:“老乡感慨地说:现在路修好了,村里人也开始穿上锃亮的皮鞋……现在下雨下雪丝毫不影响外出做生意……现在交通好了,车子可以开进开出,我们发展养猪事业,一年有上万元的收入,日子比已经也好过多了……”
这期节目跨度大、范围广,纵横交织,张驰有度,脉络交代清楚,形散而神不散,紧紧围绕主题,让听众全方位、立体化了解“转移”的目的及意义和老区的时代变迁。
二、创作手法多元,使每一个细节都能在节目中鲜活起来,听众的情绪随着节目的深入而日益高涨。
《万里长歌》整个行程利用主持人对嘉宾的访谈、记者报道、电话连线、节目小片花、有声资料、听众短信互动、有奖竞答等一切可调动的广播手段展开全方位、立体化的直播,使每一个细节都能在节目中鲜活起来,听众随着节目中故事情节的推进而产生强烈共鸣。
不少听众反映,以前对长征的认识是阶段性的、片断的、不连贯的,自从听了《万里长歌》后,还是第一次听到这样详细地梳理长征历史,现在对长征的认识上升到了系统的、全面的、立体的;而《万里长歌》大量运用音响、片花等烘托节目的氛围,也感染和调动着包括本人在内的听众的情绪,使之随着节目的深入,情绪逐步高涨,与节目共鸣,回味无穷,并记忆深刻。
如在第六集《转折》中说到:“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遵义都被尊为圣地。在有关遵义的各种史料中,出现频次最高的两个关键词就是:生死攸关和历史转折……”
《转折》这期节目紧扣“转折”这两个关键词,通过主持人现场直播,前方记者的长途连线、党史专家访谈、电影录音片断、配乐史实旁白、运用时空转换的细节描述等形式,诠释出红军在遵义的这段历史的重要性。
这一集的显著特点是使用借用法,节目中四次借用了“贵州说书人”说书的片断,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遵义乃黔北重镇,有湘江穿城而过……1935年1月召开了著名的遵义会议……濒临绝境的中国革命才有了转机……;乌江是贵州最大的一条河,水深流急,红军勇士们硬是踩到这条蛟龙的后背头,抢渡了乌江天险,打得国民党的双枪兵抱头鼠窜,只晓得跑喽……;娄山关,是川黔交通要道上的重要关口……娄山关战役取得了长征以来最大一次胜利,红军走起路来脚底板儿也越来越有劲了……;赤水河是川黔两省的界河,河道曲折……1935年,毛主席指挥红军四渡赤水……跳出了国民党40万重兵的包围圈圈。四渡赤水是毛泽东军事生涯的“得意之笔”,就是到了老年,他老人家说起来还是高兴得很……。”
这种借用说书的出现,既满足了听众听书的习惯,又带有浓郁的地域文化,符合节目突出“两个关键词”的要求;节目形式新颖、独特,避免了大篇幅地“念”史料,通过引用四段说书片断道出战势一步步递进和发展,使每一个细节都鲜活起来,让听众在轻松的理解史实,并记忆深刻,增强了可听性。
同时《万里长歌》专题节目还注重运用对比的手法抚今追昔,展现贵州的今昔变迁。首先,对于贵州70年前的状况,节目没有直接平铺直叙,而是借用“朱老总的日记”道出了当年贵州的贫瘠:“当年人们形容贵州贫困现状有非常著名的三句话:“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70年前,红军来到贵州时,朱德朱老总在自己的日记上写下他所看到的贵州人民的苦难生活……”
对于70年后贵州新农村变化,节目是通过一段“紫荆花”的动人故事以点概面,展现了富裕起来的贵州农民的精神风貌:“这里的村民们为什么会那么积极地种植紫荆花呢?这其中还有一段动人的故事。<SPAN style="FONT-SIZE: 14 FONT-FAMILY: 楷体_GB年红军抢渡乌江之前,曾经在这里与国民党军队有过交火,三名红军战士在战斗中牺牲。为了纪念牺牲的红军战士,养龙村的村民们在他们的坟前种下了三棵紫荆花,祭奠英灵。紫荆花,它不仅是村民们心中红色的象征,也为养龙村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活力。现在,村民们通过网络查看花圃的种植技术和市场行情。一位花农说:“有文化才能种好花,才能更快地脱贫致富……”近年来,在遵义开展的富在农家、学在农家、乐在农家、美在农家的“四在农家”活动,被誉为山区新农村建设的新路子,目前已在贵州方兴未艾。农民们正在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改变着一家一户、一村一寨的面貌……”节目通过借用、对比和讲故事的手法展现了贵州今昔变迁,借用“朱老总的日记”更具权威性和真实性,体现了节目案头工作准备的较为充分。
整期节目又不惜篇幅对贵州自然景观、地域文化进行大段的叙述,着实令听众大饱耳福地领略了多姿多彩贵州地域文化,同时,对今天贵州的加重描述和引用外国友人对长征的评价,更是张显出70年前遵义在战略上的重要性。
三、运用时空对接的手法,讲述“小故事”体现“大主题”,使那些逝去的人和久远的故事重新跃上耳畔,感动听众。
10集广播专题节目《万里长歌》里,播出了许多的感人故事,每一个细节都是声情并茂、有血有肉地再现人物形象,使那些逝去的人和久远的故事,带着特有的历史沧桑,重新跃上听众的耳畔。《万里长歌》中讲述的那些感人故事令人过耳不忘,无论是“红军夜渡于都河,老大爷拿出自己的寿木为红军搭浮桥”的故事还是“毛泽东和大公鸡的故事”、“半条棉被的故事”、“借据的故事”以及“夜宿梨山的故事”、“铁匠救伤员的故事”和“祖孙四代保红旗的故事”等,都是通过“小故事”体现“大主题”,以小见大,广大听众朋友们一次次被感动的潸然泪下。
《万里长歌》节目在第四集《转战》中讲述了《半条棉被》的故事。故事一开始就把时间拉回到1984年:“《经济日报》记者罗开富在重走长征路的过程中,在汝城县文明乡沙洲村村口,遇到了一位叫做徐解秀的老大娘。老大娘回忆的一段往事深深吸引了罗开富……”故事再一次追溯到1934年:“<SPAN style="FONT-SIZE: 14 FONT-FAMILY: 楷体_GB年一个寒冷的冬天,三位女红军敲开了沙洲村边徐解秀的茅屋。徐解秀和丈夫拿出家中所有的食物为她们做了一顿晚饭,然后留她们过夜。女战士一觉醒来后发现,男主人一直睡在门口的草堆上守护着她们。临走时,一位女红军战士拿起剪刀将那床棉被剪成了两半,握着徐解秀的手说:“等革命成功以后,我们一定会来看你们,到时候一定要送你一条完整崭新的棉被。”徐解秀从红军女战士手中接过这半条棉被,并让自己的丈夫一定要把红军安全地送出大山。可谁曾想,这一走,女红军战士和徐大娘的丈夫再无音讯……”
巧妙运用时空的对接,一下跨越到邓颖超健在的年代:“……罗开富把这个故事整理后,以《三个红军姑娘在哪里》为题发表在《经济日报上》。当时健在的邓颖超、蔡畅、康克清、刘英等15位女红军发表了谈话:‘悠悠五十载,沧海变桑田,我们也想念长征沿途的大娘、大爷、大伯、大嫂们。’在邓颖超的亲自主持下,一场寻找三个红军姑娘的活动在全国展开了。遗憾的是,英雄已无觅处。后来,邓颖超、杨尚昆、聂荣臻等领导还委托记者代表所有的红军战士向徐解秀老人送去了一床崭新的棉被。只是当记者带着崭新的棉被再次来到沙洲村的时候,徐解秀老人却已经带着深深的遗憾离开了人世……”
一遍遍听这个故事,感动的泪水一次次涌出,记者罗开富说的那句话一直回荡在耳畔:“什么叫共产党,共产党就是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分给老百姓。我们共产党是这么做的,也是这么传下来的,一直到今天……”这正是节目中讲述“小故事”体现“大主题”的真实写照。
四、精细片花的合理搭配,成为节目一大亮点,极大地烘托了节目气氛,起到了很好的提升主题作用。
《万里长歌》制作的精致片花,成为整个节目的一大亮点。整体片花融合了电影、歌曲、诗词等各种元素,精选了许多细节片段,力求感人。《万里长歌》节目的片花制作精细、到位,能够准确地为反映红军克服万难、斩关夺隘、军民雨水情、胜利会师等等做好前提铺垫。例如片花的宣传主题词宣传语中说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特别直播《万里长歌》,沿长征路纵横十省,直播十地,万里踏寻英雄足迹,万里展现沿途变迁,万里歌颂长征精神,中国广播史上行程最长的直播行动,正在路上……”
“有一段记忆我们珍存了70年,电影《长征》:“坚持,坚持,再坚持,就剩下一个人也要挡住敌人,掩护大部队过江……”
“有一种精神我们传承了几代人,(电影《万水千山》:“老乡,我们是红军,什么也不怕,多高的山也挡不住我们,我们是共产党的队伍……”
电影《万水千山》:老乡:“我跟你说啊,草地呀可难走了,没有路到处都是烂泥坑,一陷下去就没命了。”
电影《长征》:“中央纵队还没有全部过江,你要不惜一切代价堵住敌人……”
歌曲《四渡赤水出奇兵》:“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歌曲《十送红军》:“一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下了山,秋风(里格)细雨(介支个)缠绵绵——恩情似海不能忘红军啊……”
《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这些由电影、歌曲、诗歌等组成的打隔断和节奏用的小片花,配合节目的播出,成为节目中的一大亮点,极大地烘托了节目气氛,增强了感染力和可听性,更便于听众理解节目的内涵,起到了很好的提升主题的作用。
五、节目中引用外国人对长征的评价,证明了长征对世界人民产生了巨大影响。
《万里长歌》在第六集《转折》、第十集《胜利》中,多次引用了外国人评价长征的内容,证明了长征已成为整个人类坚定无畏的象征。如在第六集《转折》中四次引用了外国人对长征的评价:“蒙哥马利——长征是一次体现出人类坚忍不拔精神的惊人业绩;埃德加·斯诺——长征象一把烈焰,贯穿在现代史上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的历史中;史沫特莱——红军是历史上一支无与伦比的坚强队伍;索尔兹伯里——长征,过去是激动人心的,现在仍然会引起世界各国人民的钦佩和激情……”节目在整个行程结束之际,又重点地介绍了外国友人对长征的评价,他们中还有为长征撰写了书籍。
1936年,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陕北采访4个月后,撰写了《西行漫记·红星照耀中国》一书。斯诺在书中这样评价长征:“读者可以约略窥知使他们成为不可征服的那种精神,那种力量,那种欲望,那种热情……”
德国人王安娜和美国记者史沫特来在1937年初来到延安,详细了解了红军长征历程。王安娜在回忆录《中国——我的第二故乡》中评价到:“长征是艰苦的冒险,长征是人类的勇气与怯懦、胜利与失败的搏斗……长征是人类历史上一个伟大的业绩……”
2005年8月,韩国国家电视台连续播放了中国的24集电视剧《长征》。《长征》的播出引起韩国各界的强烈反响。韩国媒体评论说:“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创造的奇迹,不理解“长征精神”,就不能理解中国,就无法同中国进行充分的交流……”
在本集节目的最后,主持人强调:“在所有的评价当中,也许没有哪一个评价能够比毛泽东的评价更加贴切了: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众多评价都极有力地说明了长征象一条铭刻在地球上的红飘带,早已经超越了国界和种族的界限,成为整个人类坚定无畏的象征。长征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精神中最为灿烂的瑰宝,它更是中国人民在新形势下进行新的伟大长征的精神动力。
直到《万里长歌》圆满播出之后,编辑部还陆续收到了大量的听众来信和电子邮件,本人在编辑听众来信和邮件的同时,被听众的真挚感言所动,于是,又一次聆听了《万里长歌》,再一次感受每一个细节,再一次在不觉中泪涌双眸。长征第一村、长征小学、长征第一路、长征第一渡、长征广场等等这些与长征相关联的字眼一直萦绕在本人和每一位被感动的听众的脑海里。假如,我们如果没有很好地去学习长征历史,我们对没有经历过的事情总是缺乏应有的认识,缺乏历史的厚重感。老一辈革命前辈们堪称中华民族魂体现者的典范。那些可亲可敬的红军战士,在连吃草根都困难的长征途中,他们是凭着一股什么样的精神坚持到胜利的,是一种信念,一种理想胜天的信念。处在和平年代的我们,鲜有体现中华民族坚韧精神的时刻,但是,毫不夸张地说,祖国什么时候需要我们去长征,我们一定毫不犹豫、勇往直前!因为我们是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我们的血液里流淌着民族精神!&&&&&&&&
以《万里长歌》的解说词来作为本文的结束语。
长征,是举世无双的壮举,它像一条永远铭刻在地球上的红飘带,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象征!
长征,是人类挑战自然的英雄壮歌,是光明与黑暗两种前途的生死搏斗,是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革命伟业!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是中华民族一部惊天动地的英雄史诗!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创造的人间奇迹,是中国革命史上一座万世不朽的丰碑!
大自然的一座座高山、一条条江河;国民党军队的一回回轰炸、一次次堵截---这一切艰险没有压垮英勇的红军,却锻造了中华民族精神之魂——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精神中最为灿烂的瑰宝,它更是中国人民在新形势下进行新的伟大长征的精神动力,它必将激励着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中国朝着一个无人能够预言的未来前进!
&&&&&&&& &&&&&(作者单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李媛)&&&&
<DIV 来源:&&&&责编:刘佳&&&&&&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北师大版四年级第五单元语文表格设计&#46;doc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xe621; 上传我的文档
&#xe602; 下载
&#xe60c;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xe602;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屯升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模板5-6
下载积分:1888
内容提示:屯升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模板5-6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1|
上传日期: 21:14:58|
文档星级:&#xe60b;&#xe612;&#xe612;&#xe612;&#xe612;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屯升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模板5-6
官方公共微信学年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编号: 05《草帽计》教学设计主备课人:张 杰 班级: 四年级(2)班 等 级: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红军在长征途中英勇作战巧计破敌的情况,学习贺龙同志沉着冷静、随机 应变的品格。默读课文,在理解
第三、四节意思,理清层次的基础上,详细复述这两节。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隐蔽、踪影、凌乱、举世闻名、人困马乏、争先恐后”等 词语的意思。教学重点理解贺龙同志巧计破敌中所表现出来的沉着、镇静,足智多谋的品格。教学难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详细复述课文片断。授课时数:2 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课文。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1934 年至 1936 年,中国工农红军以血肉之躯谱写了人类历史上无与伦 比的英雄史诗:二万五千里长征。 “草帽记”就是长征途中发生的许许多多小故事中的一 个。 2.出示课题: 《草帽计》 ,师点出“计” ,组词:计划、计算、计谋、计策。问:什么 叫“草帽计”?(利用草帽设计的计谋。 ) 3.你知道这个草帽记是谁想出来的吗?(贺龙)你对贺龙了解多少?交流资料 简介贺龙: 原名贺文常,字云卿。湖南省桑植县人。一九一四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 一九二七年参加领导南昌起义,任起义军总指挥,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长征中担任红 二方面军总指挥。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元帅军衔。 “文化大革命”中遭迫害致死。 二、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自学生字,读通课文,回答问题。 2.检查朗读。指名分节读正音。回答问题。 三、整体进入 1.自由朗读课文,谈谈你觉得“草帽计”这个计策怎么样?那贺龙是在怎样的情况 下,又是怎样使用“草帽计”的呢? 2.课文中也有一句话写了“草帽计”怎么样,请你用直线划出来,并读好它。 3.出示:贺龙的“草帽计”真神。 师点出“神” ,请同学查字典解释“神”(不平 。
学年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编号:05凡的,特别高超的) 4.课文中从哪些语句中看出贺龙的“草帽记”真神呢?请同学分别从――贺龙、红 军、敌机、白军这几个角度来考虑。在书上找找圈圈划划,分小组讨论。 5、交流: 1)贺龙: ★贺龙仔细观察了地形,然后命令全体指战员把草帽随手扔掉。“仔细观察地形”看 ( 出贺龙的指挥才能,从他作出的命令看出他胸有成竹。 ) ★贺龙笑了笑,指挥部队迅速转移。“笑了笑”一词传神地写出当时贺龙同志对自己 ( 的巧计有充分的把握。 2)红军: ★红军战士虽然都戴着画有红五星的草帽,还是热得汗流浃背。 (为下文贺龙实施“草 帽计”作了铺垫。 ) ★战士们感到很奇怪,但还是服从命令,把草帽丢在路边。 (一是红军训练有素,服 从命令。二是对自己的指挥员绝对得信任,按照命令去做定会胜利。 ) ★顿时,红军的草帽凌乱地扔了一地。“凌乱”的反义词是什么?整齐。 ( “凌乱”一 词写出当时红军战士对贺龙的命令执行得很好。诱敌:让敌人以为是红军逃跑时扔下的。 ) 3)敌机: ★走着,走着,忽然敌机来了。“忽然”一词写出敌机盯得很紧,来去无常,形势对 ( 红军非常不利。 ) ★敌机飞了好几圈,没有发现红军的踪影,便飞走了。 (说明红军隐蔽得好,这是一 支具有服从命令听指挥的素质良好的军队。 ) ★敌机发现了戴着红五星草帽的部队,立刻呼啸着俯冲下来,一阵狂轰滥炸,把白军 炸得死的死,伤的伤,叫苦连天。 (敌人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中计。 ) 4)白军: ★不一会儿,侦察员跑来报告: “有一个团的白军赶上来了。( ”“一个团”说明敌人兵 力之多。 “赶上来了”说明敌人来的速度之快。这给正在行军的红军带来威胁,眼看一场 “遭遇战”不可避免。在这样的情况下,贺龙同志指挥若定,充分看出他的坚毅果断。 ) ★他们已晒得人困马乏,发现路边有草帽,自然满心欢喜,一个个争先恐后地捡起草 帽往头上戴。 6、敌人是怎么中“草帽计”的? 地面上的白军不知是计,戴上了红军的草帽,空中的敌人以为发现了红军的队伍狂轰 滥炸。 ) 四、熟读课文板书设计草帽计 丢草帽 戴草帽 捡草帽 炸草帽
学年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编号:05教学内容学习生字和课文。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指名分节读文; 2.简要地说说“草帽计”神在哪儿? 二、学习课文 (一)复述课文 1.复述课文的方法 首先,我们就要熟读课文 第二步,就要来归纳要点 第三步,复述课文 2.各自准备,同桌互相复述,指名复述。 3.小结:刚才我们用了“熟读课文、归纳要点、复述”这三步法来详细复述课文。 (二)自读课文 1、找出课文中的成语,说说那些成语讽刺了白军的丑态? 2、同位交流,集体交流 三、总结并朗读全文 1.从 1934 年 10 月 16 日红军在江西渡过于都河,直至 1936 年 10 月红军三大主力胜 利会师,中国工农红军从江西到陕北,历时两年整,行程上万里,其间经过无数次激烈的 战斗。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路上行军一共 368 天,余下来的 100 天大多都在战 斗中渡过。长征正是依靠中国共产党正确的领导和广大指战员的聪明才智,以及勇敢、顽 强的精神,而胜利地完成了。长征,它将成为人类历史上坚定无畏的丰碑,它永远是铭记 着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精神的地球上的红飘带。 2.让我们齐读课文,再一次地体会贺龙“草帽记”的神妙之处。板书设计草帽计 复述课文的方法 首先,熟读课文 第二步,归纳要点 第三步,复述课文课后反思:
学年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编号:05《包公审驴》教学设计主备课人:张 杰 班级: 四年级(2)班 等 级:教学目标:认识课文的生字新词。理解“审”“懊恼”“闻所未闻”“冒名顶替”的意思。培养 、 、 、 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继续培养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继续培养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 力。授课时数 2 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课前活动: “猜猜我是谁” 每个小组请两位同学上台,一人来说,一人来猜!说的同学可以加上表情和动作,但 不要说出所猜的人的名字里所含的字。 (出示: “福尔摩斯(柯南)、 ”“包公”“马”“驴” 、 、 ) 猜完学生板书。 随即采访: 1.“包公”他性包名公?就像“关公”一样,这是古人的尊称。你对他有哪些了解? (一学生谈、小组可以旁边补充。唱歌也可。 ) 2.“马”和”驴”有相同点吗?(识途) 一、 导入新课 1.擦掉“福尔摩斯(柯南) 、 ” “马” 。今天,我们要讲的小故事,就是和“包公” 、和 “驴”有关。 2.那“包公”和“驴”又有什么联系呢?(先写“申” ,一起案件里都有申诉人,也 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原告” ,当然也要有“被告”了。在一间屋子里,也就是过去的衙 门里,解决原告和被告的纠纷,也就是“审案”了。把字补充完整。 ) 3.读着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感觉?(奇怪、有趣,包公为什么要审驴呢……)那好, 我们就一起来读读这个小故事。 二、 初读概括 1.在预习中有没有遇到影响大家阅读的字?可以互相提醒一下。 2.那我们就一起读读这个故事,看到底讲了个什么事。 (师生读) 3.谁来说说讲了个什么事?(学生概括,师指导) 4.看来“驴”在这个故事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再精练一些,能不能给经过加一个小标 题。 (调换驴〈如果说“丢驴”就加以引导〉――告驴――审驴――找到驴) 5.质疑:这个故事中有哪些你觉得奇怪,或者感兴趣的地方,可以说一说! (随机板 书) 三、 细读探究 (一)引导略读“调换驴“部分 1.在学习上即使有一点疑惑,咱们也千万不能放过,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好吗?刚
学年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编号:05才,为什么说“丢驴”不准确呢? 2.既然没丢,好坏还有一头驴,干嘛要去“告驴”呢?(两头驴相差太大、唯一的财 产) ⑴差别有多大?(学生读书比较) ⑵差别再大不就是一头驴嘛,万一告到公堂又找不到那多丢人呀?(理解“唯一“的 财产) 3.顺势引导、朗读:难怪王五会有那样的反映……谁想读读王五的表现?想想王五当 时的心情!什么心情?再读。 小结:原本荒唐的事,细细分析起来,有时倒也顺理成章。就这样,一桩不大不小的 案子摆在了包大人面前。 (二)学习“审驴“部分 1. 刚才,大家对“审驴”的部分也颇感兴趣,有的还有疑惑。咱们像小侦探一样也 仔细分析分析好不好? 提出要求:包大人审理案件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你不懂的问题,发现了先自己想想能 不能解决,能解决的话一会儿可以考考组里的同学;不明白也不要紧,小组里其他同学思 考完之后大家可以一起讨论, 看看集思广义能不能解决。 最后还可以拿问题考考全班同学, 考考老师好吗? 2. 小组合作研究讨论。 3. 交流汇报提问 (1)有没有挺难解决但你们小组齐心协力解决的很精彩的问题,和大家汇报一下。 (以 小组为单位汇报) (2)谁来提个问题考考大家?(一生问,其他思考、回答) 学生汇报中抓住包公的表现: “皱着眉头想了想,把惊堂木一拍,大声喊”――“驴”被告的案子很奇,开始也犯 难,但马上找到了解决办法。 “关上三天、痛打四十大板”――驴的本性慢、比较迟钝,为了让驴“受够了惊吓” , 才能飞奔回家。 “消息向四面八方传开……到庭听审的不只是几十号人……个个都想来看看热闹。 ” ①这么多人来看,万一审不好怎么办?――了解驴的本性、胸有成竹。②不怕罪犯知道, 把驴藏起来?――制造“审驴”的假象,可以让小偷放松警惕。 四、小结:看来,我们的包大人确实是遇事冷静、足智多谋呀!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深入阅读课文、走进文本,了解包公审驴的过程中的深思熟虑,从而体会 包公的足智多谋。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 1、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课文,你认为这是一位( )的包公。 2、我也认为包公是位足智多谋的断案高手,我们也来学学包公,运用我们的智慧从 这些句子中找出藏逆其中的成语。 (你最感兴趣课文中的哪个句子?为什么?)看来只要 我们认真学习,就能成为学习上的包公。
学年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编号:05二、创设情境 1、在古代有一种官叫“提刑官” ,专门负责检查各县所办案件。今天,老师就来当一 回提刑官,准备去查查开封府的包公所办的案件,各位是否一起前往?那我们就出发吧! 2、各位,我们日夜兼程式,终于到了开封府。 (课件:开封府的图片)一路上不知各 位是否听到沿途百姓称包公为“包青天”?我听说这位包青天最近办了一件离奇的案子, 叫什么什么――审驴?!还听说通过一头驴找到了小偷?这可真让本官好奇不已,我真想 知道包公这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本官决定聘请你们专案调查员, (举起手中的书) 深入这个最好的现场去调查本案的来龙去脉,不知各位是否同意? 3、非常感谢各位的配合,请各位专案调查员从以下几点进行调查: (课件: )①包公审的是一头什么样的驴? ②包公是怎样通过驴找到小偷? ③旁人是怎样看待此事的? 4、在这里本官先谢谢各位了,不过本官还有一些特别提示: 在深入现场调查时,要尊重事实、多听多问。建议从当事人、衙役、围观群众等方面 调查这案件始末,还要特别注意要了解他们当时的感受。 (如:丢驴的人心情如何?衙役 及围观群众做何感想?)你们可以单独进行调查,当然也可以几个人合作调查。希望各位 都有收获! 5、各专案调查员深入“现场”进行调查。 (各自读文,从文中寻找答案。 ) 三、反馈调查情况 1、各位辛苦了!本官对此案有颇大的兴趣,更好奇当时在场的人的反应,如当事人、 衙役、围观群众等。谁先来说说从这些人身上调查到的情况? 2、各专案调查员进行反馈。 3、结合学生反馈情况,进行以下点拨: 王五方面: ①你调查得真细致,不仅调查到事情的真相,还询问了当事人的感受。 ②你刚才说那个当事人叫什么名字?那你是否调查了王五丢失的驴长什么样子?现 在的驴又是什么样子的?你是否询问了王五他发现驴丢时的感受?一头毛色光亮的好驴, 却换来了一头毛色难看的瘦驴,也难怪王五又气又恨,懊恼极了。 衙役方面: ①有哪位是从衙役方面进行调查的?你是否询问了衙役为何发笑? ②哈哈!如果我当时在场,肯定也会笑出来的,哪有这样审案的呀!还有谁调查到了 其它信息? 围观群众方面: ①那么围观群众又是怎样看待此事?谁从这方面进行了调查? ②“审问驴子”这种驴子不用说老百姓了,连你我都很少听说,也难怪他们好奇了。 4、从各位反映的情况看,大家调查得都很认真,这点本官非常高兴。那么,现在谁 能来总结一下包公到底是怎样审驴的? ①说得是很详细,但可能是本官年纪大了,听起来有点乱。能否用表示顺序的的词来 说说。 (比如:先……然后……最后……) ②还有什么办法更直观明了?(比如:画示意图) 5、这位包公办案还真有一套。但令本官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包公为什么要审驴,不审 人?(包公怎么知道通过审驴能找到小偷的呢?)哪位愿意解解我心中的疑问?(看来各 位调查还不够全面,没关系,再次进入这一现场,相信有更多的收获。赶快再去调查吧! ) 6、原来包公了解动物习性,懂得毛驴一旦遇到危难,本能地逃回最安全的地方,也
学年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编号:05就是曾经生活过的地方,这样一来就能抓到小偷了。唉!这一点老夫也自叹不如呀!不知 各位还从包公身上学到了什么? 7、本官非常认同大家的观点。这位“包青天”认真观察事物、办案足智多谋,这些 可都值得我们学习呀! 四、智慧延伸 1、本官还听说过包公审石头的故事呢!各位刚才都亲耳目睹了包公的破案机智,为 官就考考你们,若是你们会如何破此案? 2、课件出示案情前半部分。 3、若时间充足就当场说说,若来不及就另找时间。 (本官很高兴看到各位也能够发挥智慧解决问题了,请记住:智慧是一把金钥匙,能 帮我们解决各种问题! ) (本官很高兴看到各位也能够发挥智慧解决问题了,可惜时间有限,本官得前往另外 一知州调查案件,不过请记住:智慧是一把金钥匙,能帮我们解决各种问题! ) (本官相信各位一定能破此案,时间不早了,我们先作歇息,再来说说怎样破案,不 过请记住:智慧是一把金钥匙,能帮我们解决各种问题! ) 五、总结全文 1.静下心来想一想,这个故事里都有谁使用了计谋?结果如何?包公使用了计谋,巧 妙的抓住了小偷。小偷也使用了计谋:他将驴调换,而不是偷走,这样既可以掩人耳目, 又可以让失主有些安慰,让自己逃脱罪责。但这样的计谋最终证明是害人害己,是要不得 的。 2.其实,包公不仅审过“驴” ,还审过“石头” ,还有很多奇案呢?大家想再读一些包 公审案的小故事吗?提供网站、书籍。板书设计包公审驴 王五 急中生智 小偷 偷梁换柱课后反思:
学年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编号:05《语文天地》教学设计主备课人:张 杰 班级: 四年级(2)班 等 级:教学目标:1.借助已经掌握的方法自主学习生字词,并能够用摘录笔记或批注笔记等形式完成对 课文的初步阅读。 2.学习用比较的方法阅读课文,通过比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理解课文意思,能够概括课文大意,用自己的话简述课文内容。 5.能够针对某个问题与同学展开讨论,讨论时尽量围绕一个中心议题发言。 6.习作时学习斟酌语句,努力把句子写好。 7.继续练习为习作写评语,做到语句通顺,有条理。 8.继续练习做单元小结,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主评价。教学难点能够针对某个问题与同学展开讨论,讨论时尽量围绕一个中心议题发言。授课时数3 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拓展阅读 《诸葛亮少年时代的故事》本课叙述了诸葛亮少年时代非常喜欢听先生讲书,为了延长 听书时间偷偷喂米给打鸣的公鸡,弄巧成拙,被先生发现,撵出了学校,非常后悔,认识 了自己的错误。在得到了先生原谅后,更加尊敬先生,先生也更喜爱他,把做人的道理和 平生的学问都教给了诸葛亮,为后来成为大政治家和军事家打下了基础。 二.畅所欲言 围绕“把聪明用在正地方”这一主题安排了口语交际活动,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口语交 际能力,教育学生对人要讲诚信,对坏人要用智谋,培养学生学会在生活中正确运用聪明 才智。 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启发谈话,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使学生能够以“把聪明用在正 地方”为话题,进行交流。教师不要让学生只谈论一方面内容,尽可能引导学生展开不同 的话题,比如:和家长、老师、同学等交往的时候,什么是聪明?当你遇到坏人的时候, 你要用什么样的办法?当你面对学习的时候, 什么是聪明智慧?当你面对困难、 面对失败、 面对游戏、面对自己的缺点……在各种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判断怎样才是真正的聪明做 法?将语文学习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学语文,用语文,使语文的外延等于学生生 活的外延,使每个学生都能有话可说,有事可做。在学生畅所欲言的时候,教师要根据情 况,对学生所说的内容、语句、口气等做以适当的点评,鼓励学生个个参与表达,形成乐 于表达的氛围,提高表达能力。
学年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编号:05教学过程一.初显身手 找关于智谋的典故和成语是综合性语文实践活动,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人际 交往能力,使学生更多地了解关于智谋的有趣的故事,拓宽知识面。 历史上有很多关于智谋的故事,形成了很多有趣的典故和成语。比如:围魏救赵、空 城计、破釜沉舟、隔岸观火、调虎离山……教学前,教师要认真做好动员和布Z工作,让 每个学生都查找资料。课上,教师要采取不同的方式,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查找结果。比如 个人表演的活动有讲故事、猜故事等,小组汇报的有分角色朗读、课本剧等,全体同学要 在对表演的同学及时进行评价。 二.笔下生花 本单元的习作是让学生模拟“少年法庭”对事件做出评判,并设想评判结束后,案中 人物的不同想法,这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习作空间,有利于学生发挥个性,自由表达主题。 在活动中,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 这项活动虽是写的练习,但是,一定不能只进行写的活动。教学时,可以先引导学生 读懂要讨论的文字,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然后,从人物的处境入手,分别分析他们各自 做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做?现在他们都是怎样对待这件事情的?让学生大胆展开讨论,将 他们的想法一一展示出来,然后选择自己认为最有道理的写下来。注意将语句写通畅、简 洁,意思明确。写完后,组织同学读一读,评一评,看看谁的语言最简练,不但把话说通, 而且把话说好,争取做到字斟句酌。 讲评时可按不同的评判结果分组,学生互评,教师巡视指导,逐渐培养学生自改作文 的能力。小组评议后,选出有代表性的习作,在班上交流。 第三课时教学过程一.金钥匙 课堂讨论,大家应该围绕一个议题发表意见。如果自己准备的发言,不符合大家的议 题,就暂时等一等。这两个要求,都是学生在分组讨论时应该注意的。但是,教师们不要 在本单元最后单独地将这个学习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如果能够在本组课文的学习中适时 地提出来,再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讨论活动加以巩固,学生一定会比较自然地掌握,提高课 堂讨论的目的性和实效性。 本单元的“金钥匙” ,可以不单独出现,渗透在每节课中,提示学生围绕主题发表意 见,如果自己的发言不符合大家的议题就先等一等。同时,在倾听的过程中发现别人的优 点、自己的不足,提高课内外语文综合学习的能力。 二.课堂练习 1.读准每课生字、词的音。不理解的词查查词典。 2.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课后反思:
学年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编号:06《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学设计主备课人:张 杰 班级: 四年级(2)班 等 级:教学目标1、认会写会 8 个生字;理解“蜿蜒、忧郁、濒临、丰碑”等词语。 2、图文对照,感受“大眼睛”的特点,并结合第一段和查找的有关背景资料,帮助 理解作者由此联想到的内容。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抄写课文中的“精彩段”。教学重点学会查找资料、筛选资料、使用资料。教学难点通过大眼睛女孩的眼神,感受贫困地区的孩子对学习的渴望。授课时数:2 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借课文中的插图进行说话练习,导入课文。 1、活动:“开火车”说一说有关描写眼睛的词语。 2、出示书中的图片,让同学们运用自己积累的描写眼睛的词语来描述一下图片中这 位小姑娘的眼睛。 (师:我们来看看作者为什么要描述这双眼睛?他又是如何来描述这双眼睛的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检查预习情况。 2、以各种形式的朗读训练使学生熟读课文。 3、引导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指名朗读课文。 四、课堂小结。
学年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编号:06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二、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在学习课文之前,先向同学们推荐课后的“金钥匙” 栏目。)师:找找课文中的哪一段交代了事情发生的背景? 1、学习课文第一段。 (1)默读课文第一段。读完后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这张照片从哪里拍到的?山里的孩子上学条件是怎样的?等等。) (2)再读课文,并谈谈当你知道这张照片是这样拍到的以后,你对小姑娘的这双眼睛 有新的看法了吗?能否描述一下?(师: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描述这双大眼睛的。) 2、重点学习课文 2-5 自然段。在读读、说说、议议中体会贫困地区的孩子是多么渴 望上学、渴望读书。 (1)朗读课文 2-5 自然段,边读边画出作者联想到的内容,然后相互交流。 生:作者联想到这双大眼睛正在专心地听课呢。 生:作者联想到这双大眼睛渴望读书,可是却担心着什么。 师:她会担心什么呢? 生:她可能担心没钱继续上学吧。 生:作者还联想到这双大眼睛在看着很多人,希望我们帮助像她这样的孩子。 (2) 从课文中的两个 “生怕” 你体会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感悟小女孩对知识的渴求。 ) 生:我体会到小女孩听课十分认真。 生:我体会到小女孩很爱学习。 生:我还体会到小女孩很珍惜学习的机会。…… (3)从课文中的两个“虽然”和一个“可是”你又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山 区孩子学习条件的艰苦,他们对知识的渴望,以及他们内心充满忧郁的原因。) 生:我体会到小女孩为了上学不怕条件差。 生:我体会到小女孩怕迟到连头发都没 梳。 生:我体会到小女孩上学不容易。 生:我想小女孩只要能上学什么都不顾了。 (4) 作者为什么能从这双眼睛联想到小女孩对知识的渴求, 山区孩子学习条件的艰苦, 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呢?(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因为了解了山区孩子上学的不易,才会由此联 想到这些内容的,从而知道了解背景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一种方法,也是习作表达
学年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的一种方法。) (5)你看到这双大眼睛还联想到了什么?编号:06(6)有语气地朗读 2-5 自然段,把你认为应该重读的词画出来,并试着读一读。 (7)在 2-5 自然段中选自己喜欢的段落抄写。 3、学习课文 6-7 自然段。 (1)读了这部分内容后,你都了解了这张照片发表后在社会引起了哪些关注?其他人 看到这张照片会怎样呢?边读边画出有关内容。作者运用了什么方式介绍的?(引导学生 找出这张照片的巨大反响。 作者运用了具体的数据来真实地报道了这张照片的社会作用。 ) (2)朗读课文 6-7 自然段,思考:“大眼睛”为什么能成为“希望工程”的标志? (引导学生理解这双大眼睛的照片在社会上引起的关注,以及因此激起了海内外千百 万人的爱心,他们伸出了援助之手,使得许多因贫困而失学的儿童重返校园。) (3)看到“大眼睛”这张照片在社会上引起的关注,你有什么想法? (引导学生结合本校搞的“百日节俭献爱心”活动说说自己的想法。) 三、课外延伸: 再查找一些关于这双“大眼睛”的资料,更加详细地了解关于“希望工程”或是照片 中的这位姑娘的情况。 四、教师小结。板书设计渴望读书的“大眼睛” 虽然……虽然……可是…… “希望工程” 努力学习课后反思:
学年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编号:06《我只看见你的眼睛》教学设计主备课人:张 杰 班级: 四年级(2)班 等 级: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在“非典”肆虐时期,医护人员都得戴着口 罩,病人与医护人员的各种情感交流都来自于“眼睛”,从而体会到医护人员救死扶伤、 不顾个人安危的精神,激起对医护人员的敬佩之情。 2、进一步掌握系统搜集资料的方法环节,初步懂得通过了解背景有助于理解课文的 阅读方法,并学习在习作中交代背景的写作方法。 3、利用所学过的学习生字词的方法,自主学会本课要求掌握的三个生字及生词。教学难点收集相关资料信息,学习过程中充分运用信息。教学重点收集相关资料信息,学习过程中充分运用信息。授课时数2 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设Z,激趣导学 1、设Z情景,让学生亲身体验。(教师戴着口罩进入教室,通过眼神和手势示意学 生,同学生完成师生间问好的开课程序。) 2、谈话导入,出示课题。 (1)刚才虽然老师戴着口罩进入教室,但我们都顺利完成了师生间问候的程序,你们 是怎么理解到老师的意思的? (2)刚才老师戴着口罩的时候,你们觉得教室的气氛怎么样?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3)你们在什么地方经常看到戴口罩的人? (4)对了,我们经常在医院里看到医生、护士是戴着口罩的,由于带了口罩不便说话, 所以那里的气氛都比较严肃,用来交流感情的就只有眼睛和手势了,而更多的是用眼神来 表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诗歌《我只看见你的眼睛》。
学年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二、通读课文,初步感知。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编号:06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注意通过课文后生字表纠正读准生字字音。 3、教师通过抽查学生,检查学生对生字新词及某些易读错的字词读音掌握情况:肆 虐、抉择、充满、冷静、安慰、流淌、高尚、闪烁、温柔、深情、信心、心灵。 4、在正音的基础上再通读 3D5 遍课文,并想想课文是写什么的? 5、对了,这首诗就是写给那一场特殊的与“非典”战斗中的伟大战士DD白衣战士 的。诗歌就是歌颂他们大无畏的精神和高尚的心灵的。(边说边播放“非典”时期医护人 员冒着危险拯救病人情景的多媒体课件。) 三、解读课文,理解内容。 1、看了方才的录影,联系一下课文,你觉得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句诗?(板书:我只 看见你的眼睛 是那样美丽动人) 2、为什么说“我只看见你的眼睛”?结合你们调查的结果说说,这里的“你”指谁? 3、是的,作者在抗击非典的一线上,看到医护人员被防护衣、帽、口罩裹得严实, 唯一的,只有那双面对病魔的眼睛,让作者感受最深,所以作者反复吟诵了这一句。(师 示意生齐读“我只看见你的眼睛 是那样美丽动人”) 4、再看看课文,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觉得医护人员的眼睛是那样美丽动人?(师依学 生回答板书:愤怒、冷静、信心、坚定、温柔、深情、高尚。) 5、是的,面对不同的场合,医护人员表现出不同的态度。结合你的调查和体会说说 你感受最深的一个方面。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与学生一起进一步深入学习各个小节的内容) (1)医护人员面对肆虐的病魔,表现出的是愤怒和冷静。(抓住“肆虐、愤怒、冷静” 分析理解。多媒体出示一组“非典”传播之快、感染人数之多、致人至死的数字和治愈病 人的数字,配以解说帮助理解。) (2)医护人员在生死抉择的时刻,表现出的是信心和坚定。抓住“生死抉择、信心、 坚定”理解。(多媒体出示抗击非典英雄的一个时间表,师并相机简单插述叶欣、丁秀兰 等人的事迹。) (3)医护人员安慰受难的病友,却表现出温柔的深情。抓住“安慰、温柔”,与“生 死抉择”对比理解。(根据在医院的调查和看病的经验,讨论解决。师相机简单补充帮助
学年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理解。)编号:06(4)怎么理解“在战斗的日子里”和“高尚的心灵”?(合作讨论解决。师相机补充。) (5)引导学生认识到后两节是前三节的概括。 四、总结 白衣战士在抗击非典这场特殊的战斗里,表现出了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体现了他们高 尚的心灵。这是一种冷静的美、坚韧的美、温柔的美,更是一种伟大的美!所以它是那么 动人。下一节课我们再好好地有感情朗读这动人的诗篇吧。
学年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编号:06教学过程:一、回顾前课所学,导入新课。 1、上一节课,我们通过学习,看到了白衣战士的高尚心灵。那你们有什么感想?想 对他们说一句什么话呢?(根据学生回答相机纠正、表扬鼓励。) 2、大家都说的很好,你们真诚的话语一定会让白衣战士很感欣慰的。这节课我们继 续学习。 二、品读课文,升华感情。 1、诗人刘五云的诗篇写的很好,但大多没有标点,你们能给标上吗?你们标上什么 标点,就意味着你们将用什么的语气朗读每一个诗句。 2、学生边加标点,边练读。 3、逐节检查。 (1)指名学生说标法,并示范读。(要说原因) (2)众生根据指名学生的意见说看法,并朗读。师相机板书相关的标点并点评。 4、学生依据标点有感情朗读课文 三、回顾延伸,点拨提高。 1、这篇诗歌,我们学完了,大家知道它是在什么情况写成的吗? 2、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凡是一篇文章,都有它的写作背景,有的交代了,如前边 我们学习的《渴望读书的大眼睛》;但也有不交代的,如现在学习的这一篇。但知道它的 背景,我们阅读时就好理解。所以,老师想请你们为这篇诗歌加一个写作背景,试试吧。 3、学生自由写。 4、指名读,并当堂点评 5、播放高峰演唱的抗“非典”歌曲DD《路》,渲染氛围。板书设计我只看见你的眼睛 我只看见你的眼睛 是那样美丽动人DD 愤怒、冷静 (。) 信心、坚定 (!) 高尚 !温柔、深情 (……)
学年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编号:06《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主备课人:张 杰 班级: 四年级(2)班 等 级:教学目标1、认识生词 6 个:栩栩如生、屡次、况且、签字、移植、昔日。学习多音字:给。 2、通过多种办法,解决不理解的词、句。 3、读课文,感知语言。初步体会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对死后捐献器官、帮助他 人而感到高兴和骄傲。 4、通过学习, 使学生体会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对死后捐献器官、帮助他人而感 到高兴和骄傲。 5、对死后器官捐献的行为产生敬佩之情。 6、能够领悟有一定内涵的语句的含义,培养有感情地朗读的能力。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字词句。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在三位亲人去世后,捐献角膜的过程中的情感和认识上的变化。授课时数2 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 同学们,你们喜欢名言吗?谁给大家说一句?老师也喜欢名言,送给大家三句。 (出 示:毛主席说:“有的人死得重于泰山,有的人死得轻于鸿毛。”臧克家说:“有的人活 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文天祥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 汗青!”)谁能大声地给大家读读?(生读)相信你们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这三句名言会有 更深入的了解。 二、情境入课:
学年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编号:06前些天,老师在“大宝真情互动”的电视节目中看到了一个真实的、感人的故事。就在去 年, 岁的电视台记者阿红因患癌症去世了, 34 这是阿红清醒时留下的最后一段宝贵的声音。 出示:“我要把自己这双眼睛,献给那些失去光明的人,让他们能够看到祖国的大好河 山……”她在清醒时留下的最后一封信里写道:“朋友,虽然我们从来没有见过面,但是 我的生命在你的眼睛里延续着,祝福你,祝你好好保护自己的眼睛。”她的眼角膜成功的 移植给了一位大学生和一位 70 多岁的老人。可想而知,这两位昔日的盲人,重见光明的 那一刻,将会多么兴奋。生活将会多么美好。这样感人的故事也发生在琳达一家。今天, 我们就来学习课文。齐读课题。 三、读课文,学生字、感知语言: 1、自读。要求做到不漏读、不错读,不断句。想办法处理不认识的字。 2、指名读。教师指导朗读难以读通的的句子,引导学生正音(给予、挚爱、捐赠、 盲童、热泪盈眶、屡次、遵从、振聋发聩、仍然),注意多音字“给”的读音。 3、再读,边读边画出生词。同桌互相当老师指导对方记忆难以记住的字或是笔画。 4、指名到黑板上写生字。 5、共同给生字组词,并写到黑板上,看能组几个词。(以此扩大词汇量) 听写词语、同桌校对:栩栩如生 屡次 况且 签字 移植 昔日 6、选择其中的几个,回想课文内容,说一句或几句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话。 7、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结合上下文理解。同时边思考边画出令自己深受感 动的情境,并在旁边做简单的批注。 四、布Z作业: 1、查阅有关眼角膜的资料。 2、带着自己的理解读课文。 3、写生字。
学年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编号:06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课文: 我们昨天已经读过了课文,谁来说说哪个情景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我们穿过时间的隧道,回到 1965 年那个炎热的夏日。当时琳达只有 14 岁,母亲 就不幸去世了,当警官来访,为了医院要取用母亲的主动脉瓣膜和角膜而征求父亲的意见 时,琳达和爸爸的表现截然不同。快速的找一找相关的句子,用”DD” 画出琳达的表 现,“浪线”画出父亲的表现。把你的感受批注在旁边。 2、汇报:指读琳达的表现。 3、琳达无法抑制自己的痛苦,冲着父亲哭喊着,(生接读)琳达发疯似的哭喊着, (生接读)可是父亲却这样说,(生接读) 4、谈感受。指导读。 5、看似普通的话语,女儿却感到是振聋发聩的,你怎么理解“振聋发聩”?接着学 生的回答,问:爸爸的话使琳达受到了哪些触动? 6、那振聋发聩的话是什么呢?我们也记住这句话,慢慢的理解、慢慢的体会吧(齐 读)。 三、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父亲那振聋发聩的话语给琳达上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一课。也就是从这一刻起父亲 便开启了琳达那扇爱的大门DD导读 5-7 自然段。(生读父亲的话) 2、父亲在说这些话的时候流露出了怎样的心情?指读。 3、父亲曾说过:如果死后能有助于他人健康的恢复,那么死也是有意义的。父亲认 为捐献自己的眼睛有什么意义?能从他的的话中感受到吗?谈读结合。 4、在谈论生与死这个话题的时候,他想到的是盲童、是盲童的父母、是自己的女儿! 我们再来通过朗读感受一下父亲那伟大的心愿吧! 女、男分读两次话。 四、学习并感受“骄傲”:
学年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编号:061、父亲想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让琳达感到骄傲,事实上不仅是琳达,就连 14 岁的温迪都 为此而感到骄傲。 所以在后面的文章当中有一个词就反复出现了多次, 这个词就是 “骄傲” 。 2、默读下文,画出带有“骄傲”一词的句子。带着自己的理解读一读。 3、指读四处句子DD出示句子DD集体读。 4、琳达把父亲的话告诉了温迪,温迪被外公的心愿深深打动了,此后,她也见证了 外公捐献角膜的动人一幕。她对妈妈说了什么?温迪为谁感到骄傲呢?为什么? 这种行为是多么令人骄傲呀!温迪就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着浓浓爱意的家庭里,耳 濡目染,使她为母亲、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所以她骄傲的对妈妈说。师生对 读对话。 5、父亲献出的远非一副角膜。这话是什么意思?追问:还有什么? 父亲所遗留的仍辉映在温迪的眼睛里,温迪为此感到骄傲!琳达也为有这样懂事的女 儿感到骄傲。没想到不幸的事又一次降临到了这个家庭里。 什么事? 6、听说有的同学在读这部分时满含着泪花,谁来给大家读读文章中的句子? 年幼时失去了母亲,中年时失去了父亲,两周后又失去了可爱的小女儿。女儿,这 是妈妈唯一的希望呀!琳达再也看不见女儿那碧蓝的大眼睛了,再也看不见她那栩栩如生 的画了。这岂是一般的人所能承受得了的呀!而琳达却承受住了,她是怎么做的?我们一 起读一读! 7、为了别人能够见到光明,温迪愿意像外公、外婆一样在死后捐献自己的眼睛,为 了别人能见到光明,琳达在承受着一次又一次的打击时,帮助父亲、女儿实现了他们的愿 望。这是多么无私的骄傲,多么伟大的骄傲呀!温迪去世三周后,琳达收到了一封来自奥 列根勇敢者角膜银行的一封信。全班同学一起怀着感激之情给琳达读读这封信好吗? 8、琳达一边看信一边想。齐读 15 自然段。你认为温迪是为谁而骄傲?为了什么而 骄傲? 9、透过那双闪烁着骄傲光芒的眼睛,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充满爱的家庭。 外公曾经 说过(带学生说):如果死后能有助于他人健康的恢复,那么死也是有意义的。这不仅是 温迪的外公、外婆做到了,就连 14 岁的小温迪也做到了。他们的眼睛仍在世上焕发着生 命的光彩。 所以说他们的眼睛就是DD齐读课题。 10. 你认为这永生的仅仅是他们的眼睛吗?
学年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编号:0611. 这是爱的永生,是奉献精神的永生。他们这样做有助于别人,有助于人类,有助于 世界。这是多么令人骄傲呀!孩子们,再来读读课题,相信你们的感受会更深刻。DD齐 读(饱含着浓浓的爱意!)再读课题。 12. 你们知道吗?世界上有多少人需要得到这样的眼睛呀!仅我国就有 400 多万因 角膜病而致盲的人!而目前我国的角膜库存却很少,每年只有 3 千多人能进行角膜移植手 术。他们在黑暗中苦苦地等待着。因为他们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会像琳达一家人一样愿 意死后捐献自己的器官。你们听说过这样的事吗?你们看,他们就是这样的人。 五、课外延伸,展示资料: (出示图片)他叫吴翼飞,是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大三学 生。在大家眼里,他是一个阳光、善良的大男孩,去年他死于骨癌。他的眼角膜让四位患 者重见光明…… (出示图片)这是吴翼飞生前为角膜捐献中心所设计的宣传图案:它是由无数片美丽 的花瓣编织成的一颗美丽的心。它似乎在呼吁着我们“献出一点爱吧,世界将会更美好!” 此时此刻,相信你们一定会有很多的话想说,把你最想说的一两句话写下来,好吗?DD (把想要说的话读给大家听) 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这么小就懂得感动与关爱。这不禁使我想到多年以后,你 们当中一定会有人主动捐献出自己的器官。因为你们已经同琳达一家人一样深深的懂得了 生命的意义。我们再来用心的朗读一次父亲那令人振聋发聩的话吧! 六、总结升华: 孩子们,老师把喜欢的 3 句名言,还有从书中摘录的爸爸的话制成了小书签,送给 你们。好好收藏起来,好吗?相信你们随着年龄的增长,对生命的感悟一定会更深、更透 彻。世界上还有各种各样的人需要我们的帮助。让我们伸出友爱之手吧!让我们人与人之 间因真情而温暖吧!让他人因有我们的存在而骄傲吧!板书设计永生的眼睛 母亲 (不理解) 父亲 女儿 捐献角膜 (我的“态度”)(理解) (影响)课后反思:
学年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编号:06《语文天地》教学设计主备课人:张 杰 班级: 四年级(2)班 等 级: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积累词语的方法,畅谈保护眼睛的重要性和方法。 2、学习《谁的眼睛最好》,懂得眼睛的作用,体会到要珍惜、爱护眼睛。 3、完成习作。教学重点通过积累、阅读、习作,体会眼睛的重要性,关爱盲人,珍惜自己的眼睛。教学难点体会眼睛的重要性,关爱盲人,珍惜自己的眼睛。授课时数3 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学习积累词语、句子。 1、观察词语的特点。2、观察句子的特点。 二、哪些词语表示“看”?比一比谁写得多。 1、一个字表示看的? 2、两个字表示看的? 3、四个字表示看的? 4、集思广益,共同讨论。 三、填成语。 四、畅所欲言 1、为什么要保护眼睛? 2、列举同学不爱护眼睛的表现。 3、讨论保护眼睛的好方法。 五、课堂小结
学年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编号:06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第一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学习《谁的眼睛最好》 1、认真读短文,勾画出文中介绍了哪些动物的眼睛?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2、核对答案,分角色朗读。3、办一期有关眼睛的手抄报。 三、初显身手 1、调查周围能帮助盲人的设施。 2、创设情景,感受眼睛的重要性。3、你此时有什么感受和想法? 四、金钥匙。 五、课堂小结。 第三课时教学过程一、习作 1、选题 *眼镜的故事 *怎样保护眼睛 2、审题,注意: 体裁不限。 无论选哪题都要做到表述清楚,内容具体。 二、学生习作。 *――的眼睛 *想象作文:假如我有一双火眼金睛板书设计习 作把背景介绍清楚 有助于读者深入理解你的习作内容课后反思:
屯升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模板5-6―汇集和整理大量word文档,专业文献,应用文书,考试资料,教学教材,办公文档,教程攻略,文档搜索下载下载,拥有海量中文文档库,关注高价值的实用信息,我们一直在努力,争取提供更多下载资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地球上的红飘带连环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