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符号性灭绝,在媒介社会性别与媒介传播模式里如何体现的

天涯社区3G
系统提示该贴不存在。提示:如果部分手机浏览器不支持返回上级功能,请直接使用手机上的 后退 键 实现返回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电视媒介与社会性别呈现.pdf46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17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南京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电视媒介与社会性别呈现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传播学
指导教师:张红军
近年来,学界出现了一种声音:电视进入了“男色时代’’。其主要依据是超
女的冠军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美女,以及荧屏上越来越多的以男性为对象的选秀
节目,男性也成为了“消费的对象。更有人据此论断说在现代社会,女性已经
处于和男性平等的地位。但事实并非如此,现实中男女不平等的现象仍随处可见。
女性主义者认为媒介中存在着相当严重的性别歧视,他们认为媒介是社会文化的
主要传播者,如果媒介没有传播正确的社会性别观,将会对社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因此,对媒介尤其是电视媒介的社会性别观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首先对电视媒介所展示的女性形象和男性形象进行比较分析,论证了电
视媒介有意或无意呈现出霸权的男性形象,而同时呈现出带有性别歧视的女性形
象;其次,从历史、市场等话语背景和媒介自身的话语背景找寻媒介带有性别歧
视观的成因;最后讨论电视媒介面对如此纷杂的话语背景所肩负的责任,以及促
进社会性别平等应采取的策略。
通过分析论述可见,电视媒介中仍存在严重的性别歧视现象。转变媒介的性
别观,加强媒介对社会性别观念的舆论引导,对促进男女社会地位的平等和转型
期中国社会的和谐稳定都有着积极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社会性别,电视媒介,性别歧视,和谐的社会性别观”
..廿 纵..,
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世纪年代以来,媒介与社会性别研究 是女性
主义学术的一个组成部分,一直以批判的视角检讨媒介所维护与再生产的种种社会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中国产业协报会-产业行业报之家
浅谈女性在当代媒介中的符号作用
  摘 要:本文以湖南卫视的《天下女人》为标本,通过分析该节目的背景、定位及其特色,论证在当代传播中特有的地位和符号性的作用,并以传播学中的符号及意义为核心支撑论点,将作为一种特定的传播符号来看待时,她们所承载的文化意义和美学意义,从而确定传播的正确理念和方法。
  关键词:媒介;媒介传播;;受众符号
  自20世纪80年代到今天,有关问题的话题部分,一直都是全社会关注的重点:一是主义的发展以及的意识的自我觉醒,强有力地冲击着人们的社会行为和传统的价值观念;二是由于电视的普及和其广泛的传播效果,使群体顺理成章地在电视媒介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越来越重要。
  一、作为传播符号的崛起背景
  首先一点,电视是大众媒介里面受众最广泛的媒介之一,从电视的产生到其飞速的发展不过几十年的时间,它的信息覆盖面十分广泛而且并不受受众的文化水平的限制,不论是从其传播的范围或是传播的影响力的角度来讲,都是不容忽视的。正是基于此特点,往往电视中所塑造的形象也会产生深刻影响,这对于群体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和谐发展的重要作用不言自明。
  其次,在作为人类社会中的重要性别群体,却经常被看作是男性社会的附属,不仅长期没有得到正视,而且缺乏话语权,在大众媒介中&塑造&的形象还经常被歪曲。大众媒介其实是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一种表达方式,而媒介的内容是一定社会生活的反映和表达,两者互为补充。随着主义的不断发展和自我意识的觉醒,的社会地位在不断地提高,因此要求与男性平等并和谐相处,也要求大众媒介中表现的形象是相应社会中的状态的一种客观真实反映。长久以来,大众文化研究的人们对媒介形象(符号)给予了悲观、否定的解读。但在现如今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双重背景下,文化身份已发生了从边缘到中心、从被动到主动、从消极到积极的变化,媒介的形象塑造和媒介符号的广泛使用表明物质文化以及精神文化对文化身份的确认[1],媒介符号的解读也应该在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语境下得到积极的解读。为了更全面地把握对媒介符号的解读,我们有必要首先了解一下符号在传播学中的运用及意义。
  二、符号在传播中的运用及意义
  (一)符号对于当代传播的意义
  人类的传播是信息的传播,而信息要想从传播者流至受众处,必须借助指代信息的中介&&符号,这样才可以进行传播。传播是人与人关系成立和发展的机制,这种机制包括一切精神象征及其在空间中得到传递,在时间中得到保存的手段(如神态、肢体语言、铁路等)。传播的内容信息,作为一个高度抽象物,它是通过各种符号来表现的。失去了符号,也就失去了信息。符号是信息的表现物,人们是通过符号来描述信息所表达的内容的。我们只有使用符号序列来表达信息,信息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信息[2]。而当我们使用符号来表达事物的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时,我们也就开始了传播。信息传播的符号是随着人类传播活动和传播技术的产生而产生,随着人类传播过程和传播活动,所使用的符号也越来越多,其作用也越来越强。有时为了表征某一信息的意义,往往使用多种不同的符号序列的相同配合。
  (二)在当代媒介中的突出地位
  在当代媒介中,也不再只是单单的普通受众,不论作为传播者还是传播符号,都扮演着重要角色。作为传播者,以其特有的思维方式,为大众传播各种信息,软性的、硬性的。而作为传播符号,得到社会和社会文化前所未有的关注,值得一提的是,在消费时代和消费文化里面,之所以从边缘走到了中心这是由其在消费文化中的符号的作用所决定的。充分说明在消费文化中成了主角。
  三、在当代媒介中的符号作用
  (一)《天下女人》诞生的背景
  《天下女人》是湖南卫视第一档制播分离的节目,也是杨澜实现她的&节目供应商&新定位的重要的一步。然而问题是:杨澜既有的主持谈话类节目的那种知性、冷静、深度甚至有点严肃的风格如何把新节目溶入到&青春、靓丽、&的充满年轻与活力的湖南卫视内涵中来。
  (二)《天下女人》定位及节目特色
  杨澜曾表示,&节目的团队正在尝试开辟一种新型的谈话节目方式,突出话题对生活的介入和实用性,整个节目会有相对固定的文化学、社会学等领域知名专家和明星嘉宾到场,她们的感染力、亲和力以及专业态度,对观众将是非常好的心理按摩&[3]。从这样的介绍,已经能令大众对新节目倾注极高的期待。2008年开始录制的《天下女人》中,节目发挥了杨澜本人深度访谈路线,更加精确地搭建起精神交流的平台。2010年至今参与节目的嘉宾的谈话内容涉及了当代的生活态度,生活观念以及价值观的选择等众多天下女人关注的话题。
  另外,节目不定期地举办的以白领为主要嘉宾、突出职业魅力和风采的各类大型评比、选拔活动,以形式创新、内容丰富的高层次主题充分展示了白领的优雅、美丽、智慧的一面。
  (三)在《天下女人》中的符号作用
  《天下女人》这个节目不同于一些教导物质选择,或是一些侧重在法律和社会的平等方面、妇女的维权方面的节目,它涉及的更多是转型时期都市的实际生活,以及她们精神层面的需求。且《天下女人》中的受邀,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她们都拥有一种现代的风度和魅力,她们都展现出了一种具有现代气息的形象。
  1.命运反抗者的代表
  《谈&美女、丑女&》中作为模特的吕燕,面对外界对她所谓&丑&的评价时,表现出了坚强和自信,最终赢得了鲜花和掌声,同时她也勇于自我挑战,一步步朝着做平面设计师的目标奋斗;闾丘露薇在《谈女人20、30、40》中的她不仅有着&战地玫瑰&的美誉,同时也自己出书写出了对生活和工作的感悟理解,表现出的果敢和执著都十分令人敬佩。这都充分展示出新的现代形象。
  节目中所表现出的现代形象已经从过去的&吃苦耐劳,任劳任怨&变为现在的重视工作生活质量;现代的形象也不再是传统观念下的&女强人&或&贤妻良母&。每一期的节目均是对现实中生活经历的一种真实再现,通过嘉宾自己的直接讲述,讲述迥异的生活,更多地表现出对生活的满足感;现代形象既不是传统道德伦理中顺从、忍让的被动形象,也并非是缺乏所应该具有的内在精神和自然存在感从而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七仙女&。它既注重的基本特征,譬如漂亮的容貌、火辣的身材和的妆扮,也表现出自身的个性发展以及价值的实现,例如新浪网曾公布的有关就业与跳槽的数据,表明的职业流动意识在日益加强,行为也渐渐频繁。这反映出现代所追求的不再仅仅是对于生存的满足,而更多的是对于自身价值实现的需求。
  2.文明家庭建设的代表
  人类社会是男女两性互依互存、互补互动的杰作,没有两性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扶持,人类就不可能生存和繁衍。而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和基础,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领域,也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课堂。在家庭中担当着母亲、妻子、女儿这些重要角色,她们的言行举止、生活态度、生活方式以及思想等都影响着,甚至主导着家庭成员的思想、行为。《冯远征夫妇谈浪漫婚姻》里,夫妇俩与观众共享了他们浪漫的婚姻生活,生活中的细小事情都能让对方感受到温情;《单亲妈妈》中的蓝珍珍,她是公司总裁的同时,又是一个单亲妈妈,但如何让孩子在这个不完整的家庭里享受着完整的爱,是她考虑最多的。她们,为人们呈现了一个个幸福的家庭。《智慧妈妈》,《为婚姻&上保险&》这几期节目,让人们学会了如何经营自己的婚姻。
  3.社会的代表
  目前为止,在我国,娱乐圈明星、医生、律师、教师等等都是或将成为中产阶层中的一员,而&&的引领者大多是这些中产阶级。中产阶层的,不论在社会地位还是在社会影响力上,都是群体中的强势群体,她们基本都有着良好的教育以及职业背景:张扬的个性、小资的情结、经济上的独立。
  就职业而言,嘉宾们的职业大都是影视界的演员或者歌手,专家学者和商人;就学历而言,学历一般是大学本科,甚至更高;就名誉度而言,可以说都是在观众中的知名度和荣誉度相对较高的人。就每期节目内容看,并非围绕如何生存或者不被歧视等话题展开,而是围绕她们生活、工作和情感铺张开来,给观众直观地展示她们的生活工作中的经历、困难以及如何解决等等。
  综上所述,无论是从她们的职业、学历,亦或是收入,再或者所获得的荣誉而言,她们面临的已不是生存上的压力,而是更高层次的需求与满足。属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4],她们的需求满足是处于金字塔中上层的。比照中产阶层的衡量指标来说明,也就是属于我们所认为的中产阶层,她们所追求的,成为了整个社会的标志性潮流。
  四、作为媒介符号的特殊作用
  从《天下女人》中,我们可以看到,媒介所塑造现代形象的出现,不仅与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密不可分,而且与的自身发展也是紧密相连的。由于媒介的内容是现实社会的某种反映,所以媒介中的形象也毋庸置疑地会随着现实社会的不断变化发展而发展变化。就自身的发展表现而言,可以分为两方面:意识的自觉发展以及主义理论的不断发展。
  以中国为例,&微笑的主义&正在影响人们的观念,这是一种以关怀两性和谐发展并且最终关注&人&这一永恒命题的新策略和新姿态。她标志着中国主义者在思维和策略上的某种调整,其最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两性和谐发展意识替代两性对抗意识、用两性对话的积极姿态替代单性独白的专断状态。现如今我们聚焦两性关系问题,既探讨问题,也不忽视男性问题,换句话说,谋求两性和谐发展,从男性角度出发,在不激化两性关系的基础上,我们试图解构男权中心,同时也在关怀男性,以公正平和的姿态出现在国人面前[5]。最终推动社会的健康发展。
  (一)从人际传播视角观察传播的群体特征
  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任何人的生存发展都离不开和他人之间的交往。人们之间的交往活动中相互之间传递和交换着意见、情感、愿望、观念、知识等信息,从而产生了人与人之间的互相认知、互相吸引、互相作用的社会关系。我们将此称为&人际传播&[6]。基于人际传播的媒体形式差异,我们还可进一步把人际传播划分为直接传播和间接传播两种。人们都是从内心深处渴望沟通的。电视传播以人为核心,在传播中突出人的个性,以生活为切入点,真实记录现实生活的流程,对现实世界保持不间断地记录,营造人们可以参与其中的社会交往空间,电视传播是人性化、生活化和参与性的传播,因此电视传播具有鲜明的人际传播特征。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信息的交流,兴趣爱好的共享,情感的沟通都会让她们聚成群。从消费文化的角度看,引用鲍曼的观点:消费建构生活方式,而生活方式则在于一个人或一个家庭的消费,然而由于不同的风格会吸引不同的社会圈子,所以,&要使一个人成为某一人群里的成员,没有或者几乎没有比选择这样一些符号,如穿符合这一人群品味的服装或者买这一人群喜爱的唱片更好的途径&[7]。
  (二)从组织传播看传播的审美价值
  在古代,被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且女子永不得参政等等。未出阁的女子要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为人妇的女子则必须遵循三从四德。这样的思想,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中,根深蒂固。
  而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组织也越来越多样化,妇联是一个典型的群众组织,她是党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在促进妇女发展,维护妇女权益,推进男女平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工作优势[8]。它从角度出发,宣扬的是能让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是能让增强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能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是能团结各族各界的。
  在社会越来越重视的同时,自身也逐渐深地认识到&自我&的价值,她们对&美&也有着一套自己独到的见解。&美&不仅体现于外表,它还包含女人的内在,这些需要后天长时间的培养,知识的丰富,阅历的深厚,都是她们对&美&学价值的追求。
  (三)从大众传播看&她&形象对于社会的和谐建设
  许多学者都认为,消费是的&专享&行为,在家庭中执行消费,因此消费具有特征,消费被称为&她&。莎士比亚的名言,&弱者,你的名字是女人&也已被&消费者,你的名字是女人&所代替。在西方社会,&交换和消费行为长期以来都是在被性别化,被视为&。这是由于从文明的萌芽阶段就已经开始承担着消费者的角色了。
  企业早已经学会如何迎合消费者。&&角色在企业广告中也已经有了即时的和准确的反映。企业在迎合的招数主要有两种:一是在研发核心消费群为的产品;而另一种是在产品基础上策划研究核心的诉求对象为的广告,在这类媒介广告中,我们处处可以看到形象,有女明星,也有女工人,有知性的气质女人,也有家庭主妇,有老人,也有幼童。广告大多是在针对说话,同时社会资源和文化资源也是围绕在进行合理配置。在当今消费文化的时代,无可厚非地成为了主角。
  经济上,&她&形象的塑造迎合了消费者,尤其是消费者的心理,进而刺激了她们的消费,并促进了社会经济;从社会地位的角度讲,&她&形象为正确认识,以及群体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的作用。这些方面都显示出&她&对整个社会的和谐建设的贡献,不容忽视。
  21世纪,无男女地位之分,可是,基于以下三点理由:21世纪是智能化、规范化管理的时代;21世纪是知识经济、信息时代;21世纪是人力资源紧缺的时代[9]。这虽是从宏观角度得出的结论,但是在这一大环境的推动下,传统观念、大众文化以及商业化对的影响却是不容忽视的,中国现代的现状与过去相比较,虽已有了显著改观,但新的同时还是和谐的社会性别意识的建立仍是不可或缺的,因为需要健康发展人们的观念就必须有所变化,需要为两性的和谐发展在建构意识形态上的支持。强大的媒体力量是改善和推动性别文化、推进性别平等的有效途径之一,媒介的最大作用就是传播和宣传以达到改变,或被认同,或接受的传播效果。用户:*密码:*
当前位置: >
媒介仪式,空间与文化认同:符号权力的批判性观照与诠释石义彬 熊慧内容提要 在当代社会的语境下,媒介本身正在成为一种仪式。通过符号权力的空间化过程,媒介制造了一系列的界线与结构,并使它们内化到人们的日常体验和实践中。这不仅强化了媒介作为“社会中心”的神话,同时也改写了当代人对于媒介、自我、群体与社会的认知与感受。关键词 媒介仪式 符号权力 空间 社会类属 文化认同30W[1](p39)
([mechanical solidarity])[2](p8)(Danial Dayan)(Elihu Katz)()[3](p230)(neo-Durkheimian)(Nick Couldry)(post-Durkheimian)[4](p5)
[5](p340)(transcendent)(formalised)[4](p57)
(the sacred)(the profane)(Victoz Turner)(John MacAloon)(Robert Wuthnow)(structure)(communitas)--(liminality)
(bound-ry)[4](p29)//[4](p57)()
(mediated)
Mp3[6](p14)
//(David I.Kertzer)()()[8](p178)
//[9](p339)
(rites de passage)[10](p94-95)
[12](p82)[13](p5)
[1]Carey,W.J.“A cultural approach to communication”[A].in McQuail,D.(ed)McQuail's Reader in Mass Communication Theory[C].London,Thousand Oaks and New Delhi:Sage,2002.
[2][法]爱弥尔?涂尔干.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M].渠东,汲,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3][美]丹尼尔?戴扬,伊莱休?卡茨.媒介事件:历史的现场直播[M].麻争旗,译.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4]Couldry,N. Media Rituals:A Critical Approach[M].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2003.
[5]Edgar,A.&P. Sedgwick(eds.)Cultural Theory:The Key Concepts[Z].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2003.
[6]McQuail,D.Mass Communication Theory[M].Lon-don,Thousand Oaks and New Delhi:Sage,2000.
[7]Thompson,J. The Media and Modernity[M].Cam-bridge:Polity,1995.
[8]Kertzer,D.Ritual,Politics and Power[M].New H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1988.
[9]Durham,G.M.&D.M.Kellner(eds.)Media and Cultural Studies:Key Works[C].2th ed. Malden,MA:Blackwell Publishing Ltd,2006.
[10][英]维克多?特纳.仪式过程:结构与反结构[M].黄剑波,柳博,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11]李培林,等.社会冲突与阶级意识:当代中国社会矛盾问题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12]郭建斌.独乡电视:现代传媒与少数民族乡村日常生活[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
[13][美]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M].吴人,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原载:《湖北社会科学》2008年第2期
阅读数[2528]
如果您已经注册并经审核成为“中国文学网”会员,请
后发表评论; 或者您现在 ?Gender Lecture 媒介与性别1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
评价文档:
Gender Lecture 媒介与性别1
性​别​研​究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大小:439.0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性别的符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