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中的水指的是水的最终去向

我国南水北调工程中线调水最终到达的城市是_百度知道
我国南水北调工程中线调水最终到达的城市是
北京C. 济南DA. 天津B
我有更好的答案
其中中线向北到达的终点为北京、中线。南水北调工程分西线答案B本题考查的是南水北调工程、东线三条线
向医生提问
完善患者资料:*性别: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南水北调工程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南水北调沿线各省市将制订最终的水价方案- 中国日报网
> 消费旅游
南水北调沿线各省市将制订最终的水价方案
&&来源:&&作者:满朝旭
[提要]&&目前,沿线各省市将根据实际情况制订最终水价方案,另外要引导各地多用南水北调水来替换超采的地下水。鄂竟平:现在咱们华北,几个省市都严重的超采地下水,造成了生态问题是非常突出的,如果要环境保护就必须压采地下水,不能超采。
   央广网北京1月18日消息(记者满朝旭)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国务院南水北调办日前回应南水北调水价制订情况时表示,工程沿线各省市将制订最终的水价方案,但是水价调整变化不大。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了南水北调中线沿线口门水价,但口门水价并不是居民入户水价,南水北调供水水价的制定没有利润,要有利于节约用水,要保证工程的正常运行,更要使受水地区百姓没有负担,可接受。对于南水北调的水价,国务院南水北调办主任鄂竟平表示:
  鄂竟平:当地的水价普遍的要比外调水的低,但是当地水又不够你必须从外边调水,这就是对于当地政府来说要解决一个外来水与本地水怎么能够融到一起配置给用户,我知道几个省都在深入的琢磨这个事儿,普遍的做法就是要把它捏到一起,合理的提一些一个价,也不会变很大,咱们这个水好,后处理的这方面的需要的成本不高,不会加很多。
  目前,沿线各省市将根据实际情况制订最终水价方案,另外要引导各地多用南水北调水来替换超采的地下水。
  鄂竟平:现在咱们华北,几个省市都严重的超采地下水,造成了生态问题是非常突出的,如果要环境保护就必须压采地下水,不能超采。
  但是,如果要充分发挥南水北调水的最大效益就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水费收缴保障机制,而目前这项机制还未建立,鄂竟平坦言,水费的足额收缴将是下一步尖锐而又必须要完成的工作。
  鄂竟平:采地下水,包括有的县城供水就是地下水,那个相对便宜,突然来了一个这个,那他得重新调,他收也费劲,交给你不也一样的嘛,那这些矛盾下一步会一个个出来,我们估计水费足额收缴要经过几年的磨合,才能够逐步走入正轨。
编辑:小微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新闻热搜榜来源:360新闻南水北调规划最终调水量相当于一条黄河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作者:赵永平
  解渴北方的“输水线”―  重组中国水资源格局,东中线年调水183亿立方米,1.1亿人直接受益  打开中国水资源分布图,这样的不等式让人纠结: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水资源量占到全国的80%以上;而黄淮海流域,人口、经济总量占到全国的35%,水资源量仅占7.2%。  干旱!缺水!北方大地遍布对水的期盼。  “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1952年10月,毛泽东同志在视察黄河时,首次提出了南水北调的伟大设想。  从设想到现实竟如此艰难。仅规划论证就整整用了50年!原水利部南水北调规划局局长张国良回忆,当时主要争论焦点是,从哪调水?调多少水?走什么路线?27位院士、6000人次专家,开了100多次研讨会,对50多种方案进行比选。终于在2002年,中央审议通过了《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  一次次头脑碰撞、观点交锋,让论证更充分、决策更科学,一个个难题也渐渐清晰:  从哪调水?长江年均径流约9600亿立方米,约94%的水白白流入大海,从长江调水缓解北方缺水,是可能的。  调多少水?南水北调规划最终调水448亿立方米,相当于一条黄河的水量!  走什么路线?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淮河、黄河、海河相互连接,构建“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中华水网。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及缺水形势,先期实施东线、中线一期工程。  会不会影响生态?东中线一期工程年调水仅占长江水量的1.5%,通过合理调度,对长江生态基本无影响。  日,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工程正式开工。历时10多年建设,东中线一期工程全线建成。  一条调水线就是一条生命线!  今夏大旱,河南平顶山唯一“水缸”白龟山水库见底,盼水、找水,这座百万人的城市供水告急!关键时刻,正在充水试验的南水北调中线应急调水,丹江水400里驰援,解了平顶山市的燃眉之急。  同样大旱,苏鲁交界的南四湖湖底干裂,生态濒临危机。南水北调东线调水解渴,全线泵站开足马力,长江水飞奔800里,终于让久旱的南四湖再现生机。  “随着工程通水运行,南水北调将逐步发挥出最大效益。”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主任鄂竟平说,按照规划,东中线一期工程年调水183亿立方米,可为253个县级以上城市供水,使1.1亿人直接受益。中线,将使受水区城市生活供水保证率达到95%以上,工业供水保证率达90%以上。东线,将给沿线城市增加供水22亿立方米,增加灌溉面积3000多万亩。  南水北调,这一解渴北方的“输水线”,在中国水资源版图上刻下新的印记。  攻坚克难的“科技线”―  没有创新,就没有南水北调!110项专利、一项项新纪录托起水利丰碑  作为世界最大调水工程,南水北调的许多难题也都是世界级的。没有经验可循,没有参照对比,为了“世界一流工程”目标,建设者们向一个个难关发起挑战。  中线源头,丹江口大坝加高是第一道难关。中线水源公司总工程师张小厅说,难就难在老坝上加新坝,新老混凝土必须合二为一、滴水不漏,这在国内属于首次,也是世界性难题。  浇筑混凝土,一个关键指标是温度控制。为生产这种7℃的混凝土,建设者夏天请它“喝凉茶”,加冰水降温,冬天给它“穿外衣”,采取措施保温。在坝体还埋进900多支仪器,日夜监测大坝的温度、应力等变化。  5年坚持一个温度,这个温度决定了大坝强度。11月10日,丹江口水库水位创历史新高,加密监测显示,大坝滴水不漏,经受住了蓄水考验。  称为中线“咽喉”的穿黄工程,挑战的难题前所未有。“在黄河下面35米深处,挖两条三层楼高的隧洞,可以说,每一步都要创新,到处是拦路虎。”南水北调中线局副总工程师程德虎讲述。  说难度,盾构机换刀可见一斑。从国外量身定做的盾构机,开挖不久刀片崩了。找国外公司却开出了“天价”,怎么办?只能自己攻关。为抵消35米水压,修复区内要充满高压空气,“在里面呼吸都困难,干半小时就感觉筋疲力尽,而一把滚刀重300斤,五六个小时才能挖出来。”检修工武进说。关键时刻冲得上,3个月时间,检修人员更换刀具148把。  说精度,3公里长的穿黄隧洞,测量误差要在50毫米内;3450米的直隧道,只允许有千分之一的倾斜度,肉眼不可能察觉。平常一个项目,GPS定位设备最多用三四台,在这个项目上,增加了一倍。为了精度,建设者们付出了超常努力。  勇担当、敢超越,正是这种精神,让一个穿黄工程攻克7项国内外技术难题,创造了史上最宏大的穿越大江大河工程。  在南阳段,南水北调遇到的是世界公认的“工程癌症”―膨胀土。“这种土遇水膨胀、稀黏,无水则收缩、干散,在上面根本没法修渠。”膨胀土试验段项目经理朱建军说。  头三年,他们挖了13个大坑,一直和这种土较劲。“你能想象吗?3年,我们没干别的,天天就在坑里玩土,尝试不同方式填土、泡水、提取数据。”他说,中线有400多公里是膨胀土,如果试验不成功,就只能挖土来筑堤,那得用多少土?  执着攻坚,终于迸发智慧火花:在膨胀土中掺入3%到5%的水泥,改造后的混合土既牢固又经济。  类似的攻坚克难,在南水北调建设中数不胜数。截至目前,南水北调共取得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等63项成果,申请国内专利110项,创下一项项新纪录:世界第一大输水渡槽,第一次大直径水下盾构,第一次大直径PCCP管道&&这些第一,展示出南水北调的自主创新能力,展示出世纪工程的“中国智慧”。  没有创新,就没有南水北调!近十万建设者用心血和智慧,托起了这条“科技长渠”,筑起中国水利工程史上的一座丰碑。  环保先行的“生态线”―  水质安全是调水底线,壮士断腕,水源区关停1000多家污染企业,打造治污环保样本  千里调水,水质是焦点。  鄂竟平说,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之初,就明确提出“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确保水质安全,这是一条调水底线。  治污攻坚,是各部门各地方的联合行动。  规划顶层设计。为确保中线源头水质,国务院实施了《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两个五年规划,累计安排190亿元,将水源区43个县全部纳入规划,使污水处理厂实现全覆盖。同时,国务院六部门建立起协调机制,将源头水质列入地方考核。  制度先行先试。从2008年起,中央财政将水源区各县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范围,累计下达资金147亿元,开创了重点地区生态补偿的先河。  水质达标,考验着各地壮士断腕的决心。  湖北丹江口市,地处核心水源区,关停“五小”企业100多家,关闭污染源120处,砍掉有污染的大小项目120多个。丹江口人形成共识:“生态立市”,所有新上项目,一律先过环保关。  河南淅川县,渠首所在地,10年关停污染企业350家,否决大型项目40多个,取缔4万余箱网箱养殖。“保护水质,该舍的一定要舍弃。”县委书记马良泉的信心坚决。  46岁的淅川农民闫朝建网箱养鱼已经8年,年收入近30万元。“靠水吃水,突然不让养了,真是想不通。”尽管不情愿,但老闫还是舍小家为大家,卖掉所有的鱼,上交了26个网箱。靠政策扶持,转产转业。  初步统计,中线水源区河南、湖北、陕西各地累计关停污染企业1000多家。  不仅是源头,沿线各地严格环保先行。河南省南水北调办副主任刘正才说,在总干渠两侧3000平方公里的水源保护区,仅2013年,全省就有200多家企业被拒之门外。  不仅在中线,东线的江苏重拳减排,“十一五”以来累计关停沿线化工企业800多家。山东在全国率先实施严于国标的地方性标准,取消行业污染排放特权。  一时的“忍痛割爱”换来绿水青山,更带来生态文明理念。“水都”丹江口市借水发展,正从传统高耗能产业向旅游、生物等新型产业加快转型,实现“量增”到“质变”。“从长远看,绿色发展后劲更足,更加可持续。”决策者们认识到。  最新监测显示,中线源头水质连续7年稳定保持在Ⅱ类以上,主要入库支流水质基本符合水功能区要求。东线干线排污口全部关闭,水质达到Ⅲ类标准。  10多年攻坚,南水北调工程成了治污环保的样本,为重点工程践行生态文明提供了借鉴。  节水优先的“发展线”―  再不能与生态争水、与子孙争水,以水定发展,加快用水方式转变  北方人终于盼来生命之水。按照规划,中线一期工程年均调水量95亿立方米,其中河南37.7亿立方米,河北34.7亿立方米,北京12.4亿立方米,天津10.2亿立方米。  今后北方是否“不差水”?宝贵的“南水”怎么用?  “先节水后调水”,今年年初出台的《南水北调工程供水管理条例》,明确提出节水优先是受水区的用水前提,建立合理的水价机制、地下水超采治理等,一系列高效用水措施在制度层面有序推进。  再不能与生态争水、与子孙争水了!节水,正成为沿线各地共识。  北京向机制要水,水龙头越拧越紧。今年5月实施阶梯水价,对洗车、洗浴等高耗水行业,水价调整到每方160元。“不节水,调多少水都不够用。”尽管北京再生水利用率达到75%,但今后还要进一步节水,采取“以水定地”,在地下水严重超采区退出高耗水作物,逐步关停地下水井。  天津精打细算水账,把水细分为5种:地表水、地下水、外调水、再生水和淡化海水,11次调整水价,实现了差别定价、优水优用。节水倒逼结构调整,天津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达到31%以上,万元GDP用水量降低81%。市水务局水资源处处长闫学军说,即便来了“南水”还要节水,到2015年,非常规水利用率要达到30%。  农业大省河南,南水北调水将占城市供水的一半以上。“确保城市用水,返还挤占的农业用水,这意味着1600万亩旱地小麦,今后产量更有保障。”刘正才说。据测算,到2030年全省缺水49.7亿立方米,根本出路还是农业节水,由“第一用水大户”向“第一节水大户”转变。  饱受地下水漏斗区困扰的河北衡水,深感水的不易,“水权就是发展权。”市水务局负责人说,有了地表水,才能严控地下水,高效用好调来的3亿方长江水,衡水有望4年摆脱地下水超采窘境。在河北,明确压采时间表,到2017年地下水超采量减少38亿立方米以上,压采率达到74%。  以水定发展,南水北调“调”来节水优先的“发展线”―  经济效益:通过增加供水,每年将新增工农业产值近1000亿元;建立合理水价机制,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生态效益:通过优化配置,北方每年减少超采地下水36亿立方米,逐步返还挤占的生态水和农业用水,改善恢复不堪重负的水生态环境。  社会效益:700万人将彻底告别高氟水、苦咸水的历史,消除丹江口下游70万人洪水威胁。  4000多个日日夜夜建设,南水北调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盛世兴水,这跨越半个多世纪的调水工程,成为中华大地的时代标尺!  短评  调水不能忘记节水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在即,北方人就要喝上长江水了。“南北共饮一江水”,几代中国人的调水梦将成为现实。  借南方之水,解北方之渴,南水北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考虑北方缺水的严峻形势,又要考虑对调水区的影响;既要考虑工程技术可行,又要考虑百姓承受能力,涉及经济、社会、生态等方方面面。党中央、国务院立足国情水情,经过50年充分论证,决定实施南水北调这一重大战略性基础工程,充分体现了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过程。  南水北调是顺应时代发展的民生工程。南水北调坚持“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原则,始终把节水、治污放在首位。从水源区到沿线各地坚决关停污染企业,“宁可牺牲发展速度,也要保生态”,在治污理念、机制等方面作出了有益尝试,为国家重点工程践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借鉴。  南水北调是建设者和移民无私奉献的伟大工程。数十万移民舍小家为大家,灌一壶丹江水,掬一把祖坟土,毅然离别家园;近十万建设者矢志创新,攻克一个个世界级工程难题,用心血、汗水建起这座世界最大的调水工程。  长江水来之不易,调水更不能忘记节水。如果以为“南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今后就大手大脚用水,那调再多的水也不够用。饮水思源,必须把节水放在首位,量水而行调结构,促进高效节水;建立合理水价机制,管住无序用水;严控地下水超采,恢复改善生态环境。只有这样,才能让南水北调发挥出应有的综合效益。  节水没有完成时。请大家从我做起,用好每一滴水,珍惜每一滴水!
(责任编辑:un659)
真实的收费公路,究竟是怎样?[]
数字之道:
谣言终结者: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社区热帖推荐
小伙眼睛都直了……[]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南水北调 全面运行(回应)|水质|江水_凤凰资讯
南水北调 全面运行(回应)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1月14日,2015年南水北调工作会议在河南南阳召开。据介绍,南水北调中线自去年12月12日通水一个多月以来,全线水位平稳,工程运行正常,截至14日,已累计向河南、河北、北京、天津输水9400万立方米;南水北调东线从2013年11月正式通水以来,累计抽江水47.93亿立方米,调水到山东2.57亿立方米,圆满完成了调水任务。针对近期有关冰期调水、水质等社会热点问题,记者采访到相关负责人进行回应。
原标题:南水北调 全面运行(回应)1月14日,2015年南水北调工作会议在河南南阳召开。据介绍,南水北调中线自去年12月12日通水一个多月以来,全线水位平稳,工程运行正常,截至14日,已累计向河南、河北、北京、天津输水9400万立方米;南水北调东线从2013年11月正式通水以来,累计抽江水47.93亿立方米,调水到山东2.57亿立方米,圆满完成了调水任务。针对近期有关冰期调水、水质等社会热点问题,记者采访到相关负责人进行回应。渠道结冰会否影响调水?冰期输水技术成熟,严格调度可在稳定冰盖下正常输水对于中线渠道冬天结冰、导致无法调水的担忧,国务院南水北调办主任鄂竟平解释,“国内冰期输水的例子很多,技术上成熟可靠。”南水北调中线冰期输水调度基本方法是:科学预测水的结冰期,通过控制水位、流速,让水面上形成一个稳定的冰盖,然后在冰盖下输水,确保冬季输水安全运行。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建管司司长李鹏程说,冰期运行有严格的调度控制,在输水期间,防止冰盖破坏;当气温回升时,确保冰盖就地消融,不产生流冰,避免产生冰塞、冰坝。另外,为防止浮冰阻塞水流通道,在渠道沿线倒虹吸、涵洞、渡槽等进口设置了拦冰索,把浮冰拦住。“实践最有说服力。”鄂竟平说,南水北调中线的最北段、率先通水的京石段工程,每年冬季都会结冰,从2008年起,京石段连续四次向北京市应急供水,累计调水16.1亿立方米,经受住冰期输水的检验。据介绍,目前南水北调中线全线水位平稳,京石段工程已进入冰期运行,北易水节制闸至北拒马河节制闸已形成稳定冰盖,厚度2—7厘米,长度约40公里,到北京的输水流量达13.4立方米/秒。水价怎么定?利节水、可承受、保运行,沿线省市根据实际制订居民水价方案南水北调中线口门水价政策日前已经公布。鄂竟平说,南水北调供水水价的制定,一要考虑有利于节约用水,二要考虑百姓和用水户可承受,三要保证工程的正常运行、满足还本付息等基本要求。鄂竟平表示,口门水价并非最终入户价格,居民用水水价还包括配套工程费用、水资源费、污水处理费等,沿线各省市将根据实际情况制订最终水价方案。下一步要推动建立科学合理的水费收缴保障机制,为工程良性运行提供基础支撑。水质好不好?中线保持Ⅱ类,东线达到Ⅲ类;水质安全保障体系建立最新评估结果显示,南水北调中线水质稳定保持Ⅱ类标准,干线输水水质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建立。鄂竟平介绍,为确保中线源头水质,国家将水源区43个县全部纳入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规划,沿线各地淘汰“两高一低”企业1000多家。“可以说,丹江口水库的这一库清水,是放心可靠的饮用水源。”国务院南水北调办总工程师沈凤生说,中线调水渠道是全线封闭的,外面的水根本进不了输水渠道。干渠两侧还划定了水源保护区,设置隔离带、架设防护网,防止人为污染。另外,调水沿线水质全天候监测。在东线方面,国务院南水北调办环境保护司司长石春先说,到2012年底,规划确定的426个治污项目全部建成,针对不稳定达标断面实施的“十二五”规划,已完成近八成。目前输水干线排污口全部关闭,水质达到Ⅲ类标准。南水怎么用?节水优先,逐步替代超采地下水,让南来之水效益最大化南水北调实施全线统一调度,水量调度以国务院批准的规划为基本依据。在总供水量中,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占84%,农业用水占16%。其中,东线的工业和生活用水占62%,农业用水占36%,航运用水占2%;中线的工业和生活用水约占92.7%,农业用水占6.3%。据介绍,南水北调实施以后,再严控地下水,北方地区每年能减少超采地下水50亿立方米左右。鄂竟平说,关键要落实“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节水优先是受水区的用水前提,去年出台的《南水北调工程供用水管理条例》要求受水区合理配置各种水资源,以调入水源逐步替代超采的地下水。下一步,将协调推动有关部门和地方落实地下水超采、实现最严格的节水制度,建立合理的水价机制,让南来之水效益最大化。《 人民日报 》( 日 04 版)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13 08:36
04/13 08:36
04/13 08:38
04/13 08:37
04/13 08:37
04/13 15:44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8
04/13 09:21
04/13 10:23
04/13 08:14
04/13 08:48
04/13 08:48
04/13 08:14
04/13 10:30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22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9:21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2592
播放数:5129745
播放数:4136912
播放数:2052982
48小时点击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水北调通水即失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