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关黔桃香瓜基地在什么地方。怎么走

信息来源:管理学院
发布日期:
全省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基地简介(党性教育类)(一)贵阳市息烽集中营爱国主义教育教学基地
&基地名称:息烽集中营爱国主义教育教学基地&基地地点:贵州省贵阳市息烽县&基地联系人:刘力剑&&&
&&& 基地简介:息烽集中营是国民党军统设立的关押共产党人和爱国进步人士最大的秘密监狱,与重庆白宫馆、渣滓洞监狱和江西上饶集中营同为抗战时期国民党的三大集中营。同时也是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100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是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典型教材。自2008年11月省委组织部下发《关于开展贵州省组工干部培训课程开发活动的通知》以来,我县在省、市委组织部的指导下,组织精干力量开展课题开发,通过到井冈山的实地考察和积极的筹备工作,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现场教学课程体系。在硬件建设方面,配置了投影仪、音响、耳麦等教学设施,完善了教学服务功能;在教学组织管理方面,由于无专门的教学培训组织机构,目前主要以县委组织部牵头,县委党校、息烽集中营、民政局、教育局等单位积极配合,临时抽选相关部门人员开展现场教学组织工作。目前,有教学组织人员2人,组织讲解员4人,专题讲座老师3人,点评老师2人,情景剧演出人员20人。&&(二)贵阳市清镇环境保护审判庭教学基地
&基地名称:清镇环境保护审判庭&基地地点:清镇市&基地联系人:蔡& 明&&&& 何庭长&&
&&& 基地简介:清镇市人民法院环保法庭自日成立以来,以保护生态环境和“两湖一库”水资源为己任,高举法律武器,公正司法、能动司法,是全国首家环境保护法庭。至今已办理案件366件,其中影响较大的有贵阳市两湖一库管理局诉贵州天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环境侵权损害纠纷案、中华环保联合会、贵阳公众环境教育中心诉贵阳市乌当区定扒造纸厂水污染责任纠纷案和中华环保合会诉清镇市国土资源局不履行收回土地使用权法定职责案等,树立了“破坏环境也是罪”的生态文明意识。三年来,环保法庭多次荣获贵阳市中院、清镇市法院先进法庭称号,被全国妇联授为“全国巾帼文明岗”,2010年10月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莅临法庭视察时高度评价:“清镇市环保法庭是能动司法的产物,是为大局服务的产物,是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的产物,是为了有效的为经济社会提供最优质的、最高效的司法服务的产物”。
&(三)贵阳市羊艾监狱警示教育教学基地
&基地名称:羊艾监狱警示教育教学基地&基地地点:贵阳市花溪区磊庄&基地联系人:代永平&&& 胡仕荣
&&& 基地简介:贵州省羊艾监狱位于贵阳市西南花溪区与平坝县交界处原羊艾茶场内,距贵阳市中心40公里。2010年1月,根据贵州省监狱布局调整需要,贵州省羊艾监狱由过去以收押管理女性罪犯为主,兼收押管理男性罪犯的监狱转型为专门收押管理男性罪犯的监狱,占地面积约200余亩。(四)安顺市关岭县上关镇维稳教育教学基地
&基地名称:关岭县上关镇维稳教育教学基地&基地地点:安顺市关岭县上关镇&基地联系人:郭兴国&&&& 韦瑞高&&
&&& 基地简介:上关镇位于关岭县城东南面,东接断桥镇,西南与花江镇相连,北抵关索镇,是一个以布依族、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乡镇。&&& 全镇总面积105.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880亩,全镇辖14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96 个自然村寨,108个村民组,5245户,23715人。&&& 该镇在社会管理方面作出了努力和探索,特别是在综治维稳方面,成绩突出,具体做法是,搭建一个平台,构建两道防线,完善三类调解,抓住四个环节,创机关报五种机制,注意六心调解。做到多年来无人到市、赴省、进京上访,得到省、市、县的充分肯定。&&& 该镇在综治维稳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值得借鉴和学习。
&(五)安顺市王若飞纪念馆、陈列馆教学基地
&基地名称:王若飞个人事迹纪念馆、陈列馆&基地地点:安顺市西秀区&基地联系人:李& 茂&&
&&& 基地简介:王若飞故居位于贵州省安顺市北街,1982年被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公布王若飞故居为全国爱国主义示范基地。2005年王若飞故居被评为百个红色旅游景点景区。整个王若飞故居坐西朝东,呈“甲”字型。占地面积约1900平方米,是我国南方典型的四合院建筑。分别由正方、对厅房、南厢房和北厢房四部分组成。
&(六)遵义市遵义会议纪念馆、凤凰山烈士陵园革命传统教育教学基地&&基地名称:遵义会议纪念馆、凤凰山烈士陵园革命传统教育教学基地&基地地点:遵义市&基地联系人:陈& 松&&& 杨& 利&&
&&& 基地简介:遵义市位于贵州省北部,北依大娄山,南临乌江,古为梁州之城,是由黔入川的咽喉,黔北重镇。遵义会议会址位于遵义市老城子尹路。会址大门临街,大门正中高悬巨匾,那是毛泽东于1964年11月题写的黑漆金匾,上有“遵义会议会址”六个大字,苍劲有力,金碧辉煌。这是毛泽东为全国革命纪念地题字的唯一一处。
&(七)遵义市习水四渡赤水纪念馆,青杠坡战斗遗址革命传统教育教学基地&&基地名称:习水四渡赤水纪念馆,青杠坡战斗遗址&基地地点:遵义市习水县土城镇&基地联系人:董爱民&&& 何云方&&
&&& 基地简介: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运动战战役。从日红军离开遵义开始,到5月9日胜利渡过金沙江为止,历时3个多月,共歼灭和击溃敌人4个师、2个旅另10个团,俘敌3600余人。在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朱德等指挥下,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积极寻找战机,有效地调动和歼灭敌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八)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则戎乡冷洞村“贵州精神”教育教学基地&&基地名称:兴义市则戎乡冷洞村“贵州精神”教育教学基地&基地地点:黔西南州兴义市则戎乡冷洞村&基地联系人: 李国富&&& 朱昌国&&&
&&& 基地简介:学习则戎乡冷洞村砸石造田、进行石漠化治理,发展金银花种植、发明矿泉水瓶滴灌技术同大早大灾作斗争的先进事迹,温家宝总理曾亲临该村考察,提出了大力弘扬“不怕困难、艰苦奋斗、攻坚克难、永不退缩”的贵州精神。
(九)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会议会址革命传统教育教学基地&&基地名称:黎平会议会址&基地地点:黔东南州黎平县&基地联系人:吴玉友&&
&& &基地简介:黎平会议是红军长征途中召开的第一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接受了毛泽东同志避开强敌、向黔西北进军的正确主张,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战略方针之决定》,决定以遵义为中心在黔西北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避免了陷入重围的危险,使红军争取了主动,在危急关头,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
(十)毕节市毕节试验区―“科学发展观的试验田”教学基地&&基地名称:毕节试验区――“科学发展观的试验田”&基地地点:中共毕节市委党校&基地联系人:王向东&&&& 谭太富&&
&& &基地简介:毕节试验区是1988年6月由时任贵州省委书记的胡锦涛同志亲自倡导,并报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全国唯一一个以“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为主题的综合改革试验区,是科学发展观产生的源头之一。&&& 毕节试验区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可持续发展、推进和谐社会构建。2005年中央宣传部《理论热点面对面》一书曾以《令人神往的美好蓝图》为题,以毕节试验区建设为例,作出“毕节试验区的小试验,体现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大方向”的重要结论。
全省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基地简介(工业园区建设类)
(一)贵阳市花溪区石板镇金石产业园教学基地
&基地名称:金石产业园&基地地点:花溪区石板镇&基地联系人:黎世林&&&& 李永忠&
&&&&基地简介:贵阳金石产业园规划面积19.98平方公里,园区遵循工业化、产业化、城镇化的思路,园区从工业化起步,形成产业化。园区建设将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形成工业推动物流,物流促进工业的发展态势。尽快建成集石材加工、现代物流、商业配套、生态、旅游产业为依托的特色新城,形成多元化产业形态,体现园区的规模效应和聚集效应。在市委、市政府,花溪区委、区政府的支持和贵阳市工业和服务业重大项目第四服务工作队的直接参与下。园区自日开工建设以来累计完成投资60亿元,入驻各类大、中、小企业1000多家,在5平方公里规划范围以内,初步形成了以石材深加工、钢材及五金机电加工销售、二手车及相关汽车项目、农副产品物流、石文化观赏为主的五大产业板块。这五大板块构建起了金石产业园产业布局的基本骨架,奠定了工业化带动产业化,推动城镇化的发展思路。
&(二)贵阳市息烽小寨坝工业园教学基地&&基地名称:小寨坝工业园&基地地点:贵阳市息烽县小寨坝镇&基地联系人:刘力剑&&&& 陈才忠&
&&& 基地简介:息烽县小寨坝工业园区地处黔渝交通要道,位于省城贵阳与历史名城遵义之间,距贵阳82公里,遵义85公里。近年来,小寨坝工业园区依托交通和区位优势,不断做大做强工业"蛋糕",从上世纪90年代单一的10万吨重钙项目到目前拥有2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初步形成了集磷煤、医药、食品、建材等于一体的产业集群,产品规模达到了290万吨复合肥、320万吨硫磺制酸、60万吨合成氨、2.5万吨黄磷、10亿块磷石膏砖,今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预计超过160亿元,增幅43.2%,成为全市乃至全省名符其实的“磷煤化工城”。
(三)安顺市平坝县夏云工业园教学基地&&基地名称:夏云工业园&基地地点:安顺市平坝县夏云镇&基地联系人:邹美荣
&&&&&& 基地简介:夏云工业园位于平坝县夏云镇。2005年10月平坝县委、县人民政府决定,将夏云工业园与黎阳高新区合并(黎阳高新区系2001年4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享受省级开发区政策待遇),充分利用高新区品牌打造好招商引资平台。资源整合后,夏云工业园区将作为高新区工业项目的承接地,也是黎阳高新区开发建设的一个工业新区和园区,其规划面积为31.9平方公里,规划分为一个园区、三大板块、九大功能,即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型材料、机械加工等,是贵州省首家规划的一个纯工业园区。夏云工业园经过5年的开发建设基本实现路通、电通、水通、电视网络通、环境美的目标。日,省长赵克志到夏云工业园视察工作时,高兴地称赞夏云工业园:“领导体制好,工作做得好,环境条件好,发展前景好,是我到贵州工作以后看到最好的县级工业园”。 2007年2月,夏云工业园被省乡镇企业局命名为“贵州省乡镇企业(平坝)夏云工业集聚区”,成为全省首批命名的七家工业集聚区之一。目前已有天津、浙江、山东等省内外38家民营企业入驻,园区总投资23.5亿元人民币,2010年完成工业产值达8.7亿元,上缴税收1530万元,解决就业1420人。园区发展前景良好。&&(四)安顺市普定县化处镇工业园教学基地&&基地名称:化处镇工业园&基地地点:安顺市普定县化处镇&基地联系人:胡永国&&&& 杨& 波&&& 陈发霄&
&&& 基地简介:化处镇位于安顺市普定县西南部,土地面积108.95平方公里,含34个行政村及1个居委会,境内交通便利,株六复线沿境而过,普三公路,普六公路穿境而过,35个村(居)村村通公路,境内交通大动脉“化朵”公路正在修建,土地肥沃,有多种矿产资源,煤炭资源储量丰富。寡日照、高纬度、低海拨,色清味甘、芳香浓郁的朵贝贡茶即产于此,境内风景迤逦,有玲珑剔透的空山,碧绿清澈的磨香河,有着高原明珠之称的窄口水库,军事化防御性的重华山庄。文化底蕴深厚,有着神秘的反字岩,布依铜鼓十二调等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镇党委、政府高举发展、团结、奋斗的旗帜,围绕“转变作风、提高效率、推动跨越”主题,紧紧抓住被安顺市委、市政府定为工贸服务型小型城镇及普定县委、县政府规划的“黄桶―化处”仓储物流工业园区的契机,狠抓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现今,化处镇经济社会面貌已大有改观,人均纯收入达到 2950元,境内有企业30余家,以低碳型企业为主。其中科利公司、重华茶叶有限公司、夜郎湖茶叶有限公司均为省级龙头企业。&&(五)遵义市南部工业集聚区教学基地&&基地名称:遵义市南部工业集聚区&基地地点:遵义市红花岗区&基地联系人:路& 斌&&&& 朱纯刚&
&&& 基地简介:遵义南部工业集聚区:规划面积100平方公里,由3个市级工业园区和1个县级工业园区组成。园区规划由西向东,八大产业依次排开,横跨红花岗区、汇川区、遵义县。现代加工业、IT产业、装备制造业、精密铸造业、新材料工业、化工产业、药业等呈现出产业集聚和企业吸引的魅力。遵义南部工业园区紧邻中心城区,由遵义湘江工业园、遵义和平工业园、苟江冶金循环经济工业园组成。其中,湘江工业园规划面积15.48平方公里,划分为“三个组团”,即居住综合配套服务组团、加工制造物流组团、精密铸造组团。目前已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5亿元,签订招商引资项目5个,以贵州钢绳集团为代表的市内企业异地技改搬迁项目和深圳飞能达科技有限公司节能灯生产等招商引资项目已入园建设。&&(六)遵义市仁怀名酒工业园教学基地
&基地名称:仁怀名酒工业园&基地地点:遵义市仁怀县&基地联系人:罗& 欣&&&& 赵儒亮
&&&&& 基地简介:仁怀名酒工业园区位于仁怀市北部三合镇荣昌坝。规划范围:东起草子坝,西至挑子坝,北为吴家坪,南到茶坊坳,规划用地总面积约6.14平方公里。功能定位为:以酱香型白酒酿造为主体,集办公、研发、展销、培训为一体的综合工业园区。名酒工业园为项目建设提供了一个大型投资平台,对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和辐射带动能力,为实现县域经济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等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园区总体布局可概括为“一带两片”规划布局结构。“一带”即中心共享带,“两片”即北岸片、南岸片。北岸片由一个中心公共服务共享区,即工业配套区,三个工业区和一个居住区组成。南岸片由三个工业区和两个居住区组成。仁怀市名酒工业园区功能分区为:酱香型白酒生产区和酒类配套产业园。生产区分散选址在市内的三个区域,面积12.29平方公里,产业定位为酱香型白酒生产;配套产业区面积1.4平方公里,产业定位为酒类包装物制造与加工、酒类产品包装、仓储及物流配送。&&(七)毕节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教学基地&&基地名称:毕节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基地地点:毕节市小坝镇&基地联系人:申卫文&
&&&&&& 基地简介:毕节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是2010年5月经贵州省发改委批准成立的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可供工业用地近10平方公里,主要发展载货汽车、先进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现代物流等产业。&&& 目前,已有30多个项目入驻园区或正在开展前期工作。正在建设的项目总投资207.12亿元。其中,综合设施项目投资31亿元,占地860亩;工业项目投资176.12亿元,占地5354.8亩,建成达产后新增工业产值700.3亿元,实现税收21.462亿元,新增就业岗位44200个。&&(八)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惠水长田工业园教学基地&&基地名称:惠水长田工业园&基地地点:黔南州惠水县长田乡&基地联系人:李德光&&&& 何利文
&&&&& 基地简介:惠水县长田工业园区紧邻贵阳,北起贵阳市青岩镇与惠水县长田乡交界处,南至惠水县高镇镇赤土村。以101省道为轴线,纵长11公里。横向各延伸1公里,规划总面积14.8平方公里。2003年由州县两级政府共建。
(九)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龙里工业园教学基地&&基地名称:谷脚工业园&基地地点:龙里县谷脚镇&基地联系人:罗宗斯&
& &基地简介:1、发展历程及现状。贵州龙里工业园区是在2002年1月农业部授予的黔南州乡镇科技园区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工业园区,2006年3月经国家发改委审核和省人民政府批准升格为省级开发区。依托贵阳市强大的对外交通优势和经济辐射带动,结合自身的政策、资源、环境条件,龙里工业园区已具备成为黔南工业园龙头的条件。目前园区总规划面积6.8平方公里,审核面积3.3平方公里,已开发面积约2平方公里,入园企业65家。&&& 2、园区规划情况。贵州龙里工业园区是在2002年1月农业部授予的黔南州乡镇科技园区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工业园区,2006年3月经国家发改委审核和省人民政府批准升格为省级开发区。当时园区总规划面积6.8平方公里,审核面积2.28平方公里,已开发面积为2平方公里。经过多年的建设,目前贵州龙里工业园区存量土地已基本开发完毕。在未使用土地中,大部分为开发建设难度大的山体和陡坡。园区用地需求已成为制约园区发展的“瓶颈”,扩区及调区工作迫在眉睫。&&& 鉴于此,县政府根据省、州关于做大做强工业园区的新要求,结合我县地理位置和产业分布特点,把园区扩展为三个工业产业园区,形成“一园三区”格局,即谷脚工业区、龙山工业区、水场工业区。(1)谷脚工业区:规划面积拟由现在的6.8平方公里扩大到50平方公里,其中规划建设用地25平方公里。在产业布局上,结合贵龙城市经济带的产业布局,在谷脚片区建设以民族医药生产及研发、建材、生物制药、食品及保健品加工、加工服务产业区(总部经济区)。(2)龙山工业区:拟规划面积为16.21平方公里,其中规划建设用地12.19平方公里。该区主要发展资源深加工、新能源新材料、农产品深加工、木材深加工、矿产资源深加工等。(3)水场工业区:拟规划面积为12.57平方公里,其中规划建设用地8.37平方公里。该区主要承接贵阳市小河―孟关工业园区的产业发展,充分依托城乡交通优势,拟将水场园区建设成为以发展先进装备制造、机械加工业、汽车零配件加工业、印刷包装业及物流等经济产业为主的产业基地。&&& 扩区后的贵州龙里工业园区,总规划面积由原来的6.8平方公里扩大到78.78平方公里,其中规划建设用地45.56平方公里。本规划的规划期限为年,分为三个发展时期,即快速集聚期( 年)、发展扩展期(年)、优化提升期(年)。预计到2015年工业总产值172 亿元以上,实现税金7.5 亿元以上;到2020年工业总产值410 亿元以上,实现税金18.3 亿元以上;到2030年;工业总产值600亿元以上,实现税金27 亿元以上。&&& 现园区规划编制工作已完成,省商务厅已组织相关部门评审通过,正报省政府审批。另根据园区的发展需要,县政府同时编制了工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等,为下一步龙里工业园区的建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3、贵龙城市经济带基本概况。贵龙城市经济带规划区域东起龙里县水桥(原龙里县城规划边界),西抵我县与贵阳市的行政区划边界,与贵阳市龙洞堡片区接壤,南以黔桂铁路、龙架山森林公园为界,北至千家卡工业园区,总面积95平方公里,可利用土地面积50平方公里。我县拟通过新建一条21.5公里长(其中贵阳境内有4.6公里)的贵(阳)龙(里)城市主干道、新建一条11.66公里长的贵龙纵线干道、改造210国道、新建贵新高速王关互通立交等项目,全面打通该区域与贵阳市各条道路的连接,充分利用该区域紧邻贵阳的区位优势和公路、铁路、空港“三港合一”近郊优势,借助省委、省政府大力实施黔中经济区发展战略和“两快”建设的契机,依托贵阳,主动融入贵阳城市核心圈,背靠大西南,面向华东、华南沿海发达地区,承接产业优化升级和梯度转移,合理布局产业,服务“泛珠三角”区域,带动区域经济实现快速发展。同时,通过将贵龙城市经济带与龙洞堡“临空经济区”联合起来开发,将使该区域逐步成为设施健全、功能配套、人口聚集、产业发展、机制完善,环境优美、总面积近200平方公里的贵阳城市中心拓展区、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高档生态住宅区、新兴科技教育示范区和集物流商贸娱乐等为一体的贵阳城市副中心区,成为西部生态示范性现代化城市和交通接点城市,成为我省对内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和新的经济增长极,成为我省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发展的示范区。今年以来,为进一步加快贵龙城市经济带工作推进步伐,我县专门组建了由县四家班子为主要领导的贵龙城市经济带建设指挥部,以2011年上半年启动经济带城市主干道建设为目标,全力完善各项基础工作和招商引资工作,积极争取贵阳市支持。&&& 4、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目前园区现有日供水5000吨水厂和110KVA变电站1座,为企业提供用水用电保障。该区2.9公里环线道路的供水管网、供电线路建设已完成并投入使用,移动通讯网络覆盖整个聚集区,新增的程控电话线及宽带能够满足该区的发展需要。
全省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基地简介(城镇化建设类)
(一)贵阳市花溪区青岩镇城乡建设教学基地
&基地名称:花溪区青岩镇城乡建设基地&基地地点:花溪区青岩镇交通路240号&基地联系人:邹建云
&&& 基地简介:青岩镇是贵州省四大名镇之一,始建于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位于贵阳市南郊,距贵阳市中心29公里,总面积92.3平方公里,素有贵阳“南大门”之称。全镇共辖17个行政村,2个社区居委会,有汉、苗、布依、侗、壮等11个民族,现有人口31000多人。青岩境内交通便捷,210省道纵贯南北,县乡公路四通八达,纵横交错,村寨道路相互连接。1991年省政府将青岩镇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列为贵州省历史文化名镇,2005年9月被国家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公布为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005年10月荣获中央电视台中国魅力名镇提名奖,2006年被省文联、省诗词学会授予首个“贵州省诗词之乡”的称号,2006年被评为“全国历史文化名镇”,2010年1月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级AAAA景区,2010年1月被全国文联授予“中华诗词之乡”称号。2011年被贵州省爱卫办评为“贵州省卫生镇”称号。&&(二)贵阳市南明区花果园办事处沙坡社区教学基地
&基地名称:南明区花果园办事处沙坡社区&基地地点: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花溪大道北段194号星月湾J栋&基地联系人:张晓辉&&
&& &基地简介:花果园街道办事处沙坡路社区成立于2000年7月,辖区面积1.3平方公里,辖区居民8535人(3120户),其中流动人口1043人(450户),辖区内有省管企业、专业市场、酒店、医院、超市等20家。辖区面积大、人口密度大,居民结构复杂,是典型的大型杂居型社区。社区党支部在册党员20人。近年来,沙坡社区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怀下,在花果园街道党工委的领导下,社区两委班子团结协作,以“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为标准,切实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推动社区服务新发展,协力创建宜居宜商的和谐示范社区。&&& 2004年被评为贵阳市社区建设党建示范点,2007年被评为贵阳市绿色社区,2008年被国家商务部授予“全国商业示范社区”称号,2010年被评为贵阳市“五好”基层党组织,2011年被南明区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精品社区”称号,并已申报创建省级“五好”基层党组织。&&(三)贵阳市云岩区延中街道办事处团结社区教学基地
&基地名称:云岩区延中街道办事处团结社区&基地地点: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下合群路9号&基地联系人:张定兰&&
&& &基地简介:处在贵阳市中心繁华地带、楼宇林立的延中街道团结社区,共占地0.3平方公里,现有居民1122户、2395人,辖区内主干道之一的下合群路,因“合群路小吃夜市一条街”而享誉海内外。&&& 贵阳市云岩区延中街道团结社区从用好、用足社区远程教育阵地,着力提升远程教育在服务群众、提升素质、打造生态文明示范经营一条街的功能入手,因人施教抓教育,有的放矢抓培训,做到了特色培训与个性化教育并举,进一步扩展了社区远程教育的内涵和外延,放大了社区远程教育站点的服务功能,凸显了社区远教站服务群众、团结群众的工作效果。&&(四)遵义市红花岗区北京路街道办事处插旗山社区教学基地&&基地名称:红花岗区北京路街道办事处插旗山社区&基地地点: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北京路4巷&基地联系人:黄光友&&&
&& &基地简介:北京路街道插旗山社区位于素有“旱码头”之称的遵义北部,属于典型的城乡结合型、人口密集型社区。辖区面积0.5平方公里,总人口1.2万余人,党总支部直管党员62名,辖区内工商户近300家。一直以来,插旗山社区围绕“居住安全、生活便利、精神愉悦、身体健康”等社区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大力开展以安民、便民、乐民、康民为主要内容的“四民社区”创建活动,得到上级的高度重视和认可。在多年的创建中,插旗山社区先后被中国社会工作协会授予优秀志愿者组织,贵州省党的建设领导小组授予“五好”基层党组织,红花岗区“四民社区”创建示范社区等荣誉称号30余项。
(五)遵义市汇川区洗马路办事处新舟社区教学基地&&基地名称:汇川区洗马路办事处新舟社区&基地地点:遵义市汇川区新舟路29号&基地联系人:陈& 伟&&
&& &基地简介:新舟社区座落在湘江河畔、洗马路中段,总面积0.3平方公里。总户数1639户,总人口3463人,党支部6个,党员244人,60岁以上老人857人,楼院74个,32个居民小组,一个幼儿园,2个服务公司,1家便民超市,10余家餐饮业。2006年,社区被评为“市级示范”社区、“市级平安”社区,工会被评为“先进职工之家”。2010年,党总支被评为省级“五好”先进基层党组织,2011年被评为省级“先进基层党组织”。 社区地理位置特殊,居民相对集中,辖区内没有一个国家单位,居民主体是原化工厂、火柴厂的职工和家属。新舟社区2002年由新舟坝居和竹林角居整合而成,现辖区内两个企业已破产、改制。职工普遍下岗、失业,由于企业破产改制等各方面的原因,社区内矛盾集中,治安不稳定,居民抵触情绪大,加之社区经济基础薄弱,相关设施十分缺乏,给社区工作的正常开展带来一定的难度,针对这一情况,居支两委以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精神为指针,按照 “四民社区”创建的有关要求,紧密配合,大胆探索,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开展了“居家”日间服务中心、“四点半”工程、阳光网络室、图书阅览室、文艺活动室,深化服务型党组织创建工作,以“网络+支部”的模式开展网络化服务,努力构建和谐社区。&&(六)遵义市余庆县松烟镇(全国农民健身示范镇)教学基地
&基地名称:遵义市余庆县松烟镇(全国农民健身示范镇)&基地地点:余庆县松烟镇&基地联系人:张& 俊& 刘正东&&&
&&& 基地简介:松烟镇是唯一一个不是市列建制镇的全市城乡一体化改革试验试点镇。全镇辖7村1社区204个村(居)民小组1人,地域面积136.8平方公里。城区面积2.5平方公里,城镇功能较为完善,城镇化率36.8%,财政总收入达1260.6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05元,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近年来先后被中央、省、市评为“全国亿万农民健身示范镇”、“全省‘双百乡镇’示范镇”、“全省城乡‘美好家园’创建示范镇”、“全市政务公开示范镇”、“全市精神文明建设示范镇”等。&&(七)毕节市黔西县城镇化建设教学基地&&基地名称:黔西县城镇化建设基地&基地地点:毕节市黔西县城&基地联系人:高 林&&
&& &基地简介:黔西县是胡锦涛同志任贵州省委书记时亲自倡导建立的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的东大门,被列为民建中央重点帮扶县。是黔中经济区重要的节点城市、能源基地和旅游目的地,以煤电一体化产业为主导,集聚独特自然风光与水西文化的宜居宜业城市。&1、黔中经济区城镇体系中重要的节点城市之一,贵阳市具有特色的卫星城市,是黔西北地区连接黔中地区的桥头堡。&2、黔中经济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旅游服务基地,中国杜鹃花都。&3、黔中经济区带动圈上的现代工业城市,以煤电一体化产业为主导的能源基地、以制造加工产业为主的承接产业转移基地。&4、毕节市副中心城市之一,“一带两翼”的门户城市。&5、黔西政治、经济、文化、科教中心。&&&&&&&&&&&&&&&&&&& &黔西正以其优良的城市人居环境彰显水西故里、宜居典范。成为贵州省“民族特色楼房长得最高”的县城。&&(八)铜仁市松桃县城镇化建设教学基地
&基地名称:松桃县城镇化建设教学基地&基地地点:铜仁市松桃县&基地联系人:张翔胜&&&唐& 锋&
&& &基地简介:松桃苗族自治县成立于1956年,是国务院批准成立最早的苗族自治县之一。位于武陵山脉主峰梵净山东麓,地处黔、湘、渝两省一市结合部,与湖南的花垣、凤凰相连接,同重庆的酉阳、秀山接壤,区位适中,交通便利,素有“黔东门户”之称。全县辖28个乡镇,503个村,国土面积3400平方公里,人口65.3万,其中苗、侗、土家等14个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47.5%,是铜仁地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农业大县。&&& 近年来,城乡建设迈出新步伐。全县新增建筑面积142.7万平方米。先后实施了东城新区、旧城改造建设,完成了对人民路、县府路、麻阳街等道路的提级改造,新建了七星大道、松江大道和水塘河大桥、松江大桥、同兴大桥,以及集娱乐、休闲、文化为一体的世昌广场和七星广场等市政设施,县城供水管网工程、污水处理工程投入运行,县城旧城改造面达86%,建成区面积由2005年的4.2平方公里扩展到9.8平方公里;完成城区绿化面积174万平方米,绿化率由2005年的18%增至31.6%。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完成了大兴、迓驾、乌罗、孟溪、盘信等乡镇集镇总体规划编制,启动了盘石、大坪、平头、木树等乡镇集镇总体规划修编,全县城镇化率由2005年的17.0%提升到2010年的31.2%。房地产市场活跃,其开发建设直接拉动投资18亿元以上,提供税收达1.5亿元。同时,切实加大城镇管理力度,深入开展“整脏治乱”工作,城乡环境卫生明显改善,群众文明素质不断提高,“省级卫生县城”顺利达标。2008年全省城建现场会、2009年全省“整脏治乱”工作现场会分别在该县圆满召开,得到了参会人员的一致好评和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
全省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基地简介(新农村建设类)
(一)贵阳市乌当区新堡乡王岗村多功能信息服务站教学基地
&基地名称:乌当区新堡乡王岗村多功能信息服务站&基地地点:乌当区新堡布依族乡王岗村上王岗组&基地联系人:花全&&
&& &基地简介:“布依文化陈列室”、“庖汤第一村”、“三盘四碟八大碗”,“桂花园”,“樱花园”,看到这些标牌,很容易让人们想起博物馆或展览馆,在新堡布依族乡王岗村,却能随时在寨子的小路旁和普通农家门口看到这样的指示牌。王岗村整合资源展示本民族的生活习俗和民居建筑文化,发展旅游服务业,不仅保住了民族传统文化,还使布依村民走上致富路。&&(二)贵阳市息烽县养龙司“男女同工同酬,妇女能顶半边天”示范教学基地&&基地名称:息烽县养龙司“男女同工同酬,妇女能顶半边天”示范基地&基地地点:贵州省养龙司乡堡子村&基地联系人:刘力剑&&徐& 艳&&
& & 基地简介:养龙司乡位于贵州省息烽县北部,北抵乌江与遵义市乌江镇接壤,距县城30公里,省会贵阳98公里,历史名城遵义70公里。全乡辖17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人口人。共和国建国之初,养龙司乡堡子村在全国率先实行男女同工同酬,该事迹材料得到毛泽东主席亲笔批示后,在全国推广,成为中国男女同工同酬第一村,半边天文化发祥地。
(三)贵阳市开阳县南江乡龙广村新农村建设示范教学基地&&基地名称:龙广村新农村建设示范基地&基地地点:贵阳市开阳县南江乡龙广村&基地联系人:樊祖伦&&& 邵志伦&
&& &基地简介:南江乡龙广村位于南江乡西北部,全村面积12.0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815亩,森里覆盖率43%,全村24个村民组,987户、3256人,少数民族占全村总人口的38%,全村总面积12.7平方公里,海拔800至1100米、耕地面积4771亩,其中田1897亩,旱地3092亩,党员78名,60岁以上党员38人,预备党员5名,入党积极分子10名。主要以布依族为主,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村寨。十年前的龙广村还是南江乡的一个贫穷落后的布依族村寨,群众思想意识落后,生产经营主要以传统玉米、水稻等粮食作物为主,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不足1000元,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是村内环境的真实写照。今年来乡党委政府利用远教信息便利的渠道引导农户大力开展枇杷、樱桃、荷花种植面积达8000余亩.在村支部书记邵志伦同志的倡导下,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了龙广村枇杷种植协会,乡农业中心和远教办提供技术对全村枇杷种植开展指导工作。据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龙广村共接待游客8万余人,农民人均年收入突破5491元。
&(四)安顺市平坝县天龙镇芦车坝村教学基地
&基地名称:平坝县天龙镇芦车坝村&基地地点:安顺市平坝县天龙镇&基地联系人:陶永华&&郑映叶&
&& &基地简介:平坝县天龙镇芦车坝村位于平坝县城西南,距县城13公里,距镇政府3公里。全村辖6个村民组,11个自然村寨,农户320户,人口1360人,土地总面积1.2平方公里,共有耕地面积2500亩,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该村结合本地实际,自力更生,依靠科技进步,走多元化发展道路 ,大力发展特色蔬菜种植业和种草养畜,逐步走出了一条适合当地蔬菜生产的“产、供、销”为一体的好路子,成为平坝县的一个蔬菜种植示范村,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树了典型。近年来,通过远程教育、聘请农业技术专家不断开展农业适用技术的培训及组织农户到外参观学习等方式,使全村80%以上的农户掌握了1―2门蔬菜种植适用技术,并规范化地种上了以错季节为主的大白菜、西红柿、辣椒等蔬菜,品种多达26种,种植面积2000多亩,年产瓜果、蔬菜2000多万公斤,产值近450万元。目前,该村已建成沼气池267口,小水窖200口,已产杂交牛犊122头,村民的经济收入不断增加。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通过广大村民的共同努力及各级部门的支持,生产生活条件有很大改善,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群众生产发展,生活提高,村容整洁,全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2009年,全村总收入900余万元, 村民人均收入6100元,人均占有粮食从325公斤增加到368公斤,增幅达13.2%。芦车坝村发展绿色种植走上了致富路,为今后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了坚实基础。
&(五)安顺市平坝县天龙镇天龙村―屯堡文化教学基地
&基地名称:天龙镇天龙村―屯堡文化基地&基地地点:平坝县天龙镇天龙村&基地联系人:谭& 玲&
&&& &&&&&&&&&&&&&&&&&&&&&&&&&&&&&&&&&&&&&&&&&&&&&&&&&& 基地简介:天龙镇屯堡文化研究基地成立于2011年,地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平坝县天龙镇境内,是以屯堡文化与历史研究为依托而建立的以屯堡旅游开发为主要研究方向的文化旅游重点研究基地。基地范围内,有地处喀斯特地貌大山深处历史悠久的天龙屯堡古镇,有天台山、龙眼山两大山脉,有被誉为“山地石头建筑绝唱”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天台山伍龙寺等具有屯堡特色的著名景点。
(六)安顺市平坝县羊昌乡黄土桥村教学基地
&基地名称:黄土桥村新农村建设示范基地&基地地点:平坝县羊昌乡&基地联系人:艾英久&&
&& &基地简介:平坝县羊昌乡黄土桥村位于平坝县城西南,距贵阳54公里,距安顺42公里,共7个自然村寨9个村民组,438户1820人,现有47名党员,1个远程教育接收点。自2006年4月被省建设厅确定为新农村建设试点以来,村党支部带领广大村民因地制宜,抢抓机遇,大胆探索,走出了一条欠发达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路子。“条条大路通米缸,吃饭穿衣靠卖粮,村寨破烂思想旧,有女不嫁黄土郎”。“修池改灶建新庄,黄土村寨易旧裳,生产发展钱袋鼓,有女争嫁黄土郎”。两句顺口溜道出了黄土桥村新农村建设前后的变化。
(七)安顺市普定县白岩镇讲义村教学基地
&基地名称:普定县白岩镇讲义村&基地地点:安顺市普定县白岩镇&基地联系人: 刘坤鹏&&& 杜守勇&
&& &基地简介:讲义村位于普定县城的东南部,距普定县城13公里,距安顺市区10公里,全村376户1660人,其中白族781人,苗族791人,是一个白族、苗族杂居典型的民族村寨;森林覆盖率45%,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900余元;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距黄果树、织金洞、龙宫风景区仅几十公里,旅游区位十分优越,有神秘传说的阿宝塘和具有明代军事特色的大小屯,屯堡文化源远流长。寨内保存具有明代皇家建筑风格的半副銮架双柁房,建筑形态别具一格,民族风情引人入胜,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淳朴的白族民风民情,天然构画出一幅优美的田园风光画。
(八)安顺市镇宁自治县大山乡大寨村教学基地
&基地名称:镇宁自治县大山乡大寨村&基地地点:安顺市镇宁自治县大山乡大寨村&基地联系人:王权有&&&& 陈邦仲&
&&& 基地简介:大寨村位于大山乡东南面,距乡政府所在地3.5公里,全村320户,1321人,辖两个自然村寨,6个村民小组,村支两委班子配备齐全,村级领导班子成员5名,其中女干部2人,高中生2人。村党支部共有党员27人。总耕地面积1040亩,其中水田750亩,旱地290亩,山场、林地3500亩。农民收入主要靠养殖、种殖为主要来源,2010年人均吃粮300公斤,人均纯收入3500元。
&(九)遵义市湄潭县(黄家坝邓家寨、湄江镇核桃坝、兴隆镇田家沟)教学基地
&基地名称:邓家寨新农村建设现场教学基地&基地地点:湄潭县黄家坝镇&基地联系人: 刘& 烨&&&
&& &基地简介:邓家寨位于遵义市湄潭县黄家坝镇合同村。近年来,合同村积极开展以“四在农家”建设为载体、以“黔北民居”建筑为标志、以村庄整治为重点的新农村建设。邓家寨作为该村新农村建设的示范点的中心、辐射带动全村的黔北民居建设287户,总规划面积12000余平方米。邓家寨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以其高规格、高质量、高档次的创建获得了中央、省、市、县领导的高度肯定。2009年6月,邓家寨还获得了遵义市委市政府表彰的“阳光村寨”和“平安村寨”称号。&&& 在产业培育方面,邓家寨围绕增收致富,打造观光农业和特色产业经济。在村党支部的积极推动下,“桃花江生态旅游发展协会”应运而生,“支部+协会+农户”的旅游经营模式初见雏形。现在,该村已形成了集生态农业观光、体验式茶海旅游、住乡村宾馆、吃农家素菜为主要内容的乡村休闲旅游经济发展模式。&&基地名称:核桃坝新农村建设现场教学基地&基地地点:湄潭县湄江镇&基地联系人:刘& 烨&
&& &基地简介:湄潭县核桃坝村位于湄潭县城东北角,距县城10公里,全村总面积12平方公里。辖8个村民组807户3347人,全村共有党员70人。2008年经济总产值4600万元,人均纯收入5600元,村集体经济积累达30余万元。曾先后被中组部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中央文明委表彰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贵州省委、省政府授予“小康村”、“五好基层党组织”等称号。&&& 核桃坝村党支部采用“支部带干部、干部带党员、党员带群众”的金字塔发展带动模式,带动本村茶叶产业的发展,给老百姓带来好的经济效益。同时,通过“支部+公司+协会”的茶叶经营模式,先后引进和组建了砖茶有限责任公司、四品君茶业公司、遵义湄潭老村长茶叶有限公司,不断发展壮大茶业经济。&&& 为了最大限度地服务于民、服务于党员,核桃坝村党支部结合村级办公阵地的实际,开拓创新,充分发挥办公阵地的最大功效,使村级阵地建设服务于民最大化。该村完善和扩充了党员活动室、文化图书室、计划生育室、团委妇联办公室、民兵预备役办公室、警务室、综治调解室,同时,还配套建设了篮球场、乒乓球台和村民文化广场,进一步扩展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党员群众活动中心的功能。&&基地名称:田家沟新农村建设现场教学基地&基地地点:湄潭县兴隆镇&基地联系人:刘& 烨&&&
&&& 基地简介:田家沟属于遵义市湄潭县兴隆镇龙凤村田家沟组,有42户人家216人,茶园面积402亩,茶叶加工厂5家,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8000余元,是湄潭县首批黔北民居新村示范点之一,是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社会实践基地。十年前,田家沟村民生存条件差,人畜饮水困难,人畜混居,用电无保障,生活水平低,人均年收入仅800元,当时全是老旧木房。后来,在党的惠农政策指引下,以“四在农家”为载体,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前田家沟已建成黔北民居40户,完成了图书室、篮球场、卫生室等农村公共设施建设。田家沟村民组沼气普及达95%,农电网改造达100%,通讯网络达100%,电脑普及率达95%,新农合参合率、新农保参保率均达100%。&&&&田家沟的村民,从自身物质到精神逐渐富裕起来的切身经历中,用发自肺腑的心声唱出《十谢共产党》的歌谣,并在当地广为传颂。田家沟村民还自编自演的花灯戏《十谢共产党》经媒体报道出来后,迅速走红,广为传唱。&&(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顶效开发区楼纳村“新农村建设”教学基地&&基地名称:顶效开发区楼纳村“新农村建设”基地&基地地点:黔西南州市兴义市顶效开发区&基地联系人:郑周明&&&黄定品&&
&&& 基地简介:实行土地流转,建起了200多亩的特色蔬菜示范基地,示范带动20多户村民发展特色蔬菜,为村民找到了一条发家致富让生活逐步宽裕的好路子;建起了3000多亩的晚丰梨基地,今年已有50%进入挂果期;投入资金530万元,对近3公里的楼纳河道进行改造,使原来2米多宽的河道变成了11米宽,并在河道两旁栽种了杨柳、榕树等树木,在河中投放了许多鱼苗,目前已成为全州乡村旅游的好地方,吸引了许多游客到此参观旅游。&&& 楼纳村辖19个村民小组、16个自然村寨共4300余人。投资50余万元,建起了集党员活动室、会议室、计生服务室、便民利民服务室、村“两委”办公室等为一体的四层综合大楼;投资30余万元,建起了村级文化广场、篮球场、花台等;投资200多万元,硬化了进村道路,修通了进组道路;投入资金390多万元,对72户民居进行了改造,今年还将连片改造80余户,使过去村民的破旧住房变成了统一的青色墙、青色瓦,一层楼变成了两层楼,一幅新农村的面貌已逐渐呈现。&&& 2011年,习近平副主席亲临楼纳村考察新农村建设。&&(十一)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安龙县德卧镇大水井村“五好基层党组织建设”教学基地&&基地名称:安龙县德卧镇大水井村“五好基层党组织建设”教学基地&基地地点:黔西南州市安龙县德卧镇&基地联系人:邹炳松&& 五茂力&&&喻& 勇&&
&& 基地简介:德卧镇大水井村是安龙县10个县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之一。&&& 1、把党员积极性的发挥与做大做强金银花产业有机结合,根据党员在金银花生产、加工、销售等方面的专业特长,分别组建金银花生产服务、加工服务、经营服务党小组,增强党组织和党员推动发展、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把支部每年发展金银花的目标任务以及为群众办的好事、实事在年初群众大会上向群众公开承诺,把党小组和党员兑现承诺情况作为党员年终述职述评的重要指标,以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2、推行“支部+协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以做大做强20000亩优质金银花生产基地为目标,充分发挥党支部在推动金银花产业科学发展上的战斗堡垒作用。目前,该村生产的金银花远销山东、广西、四川、广东、湖南、云南等省(市),直销“王老吉”集团。大水井村成了远近闻名的金银花种植专业村和黔西南州金银花基地建设的主要种源地。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0年的不足800元上升到2900元。其中,年收入3万元以上农户占全村40%,年收入2万元以上的农户占全村60%。 、2008该村被州委、州政府表彰为文明村,2008年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文明村,2010年该村党支部被评为“省级五好基层党组织”。&&(十二)六枝特区郎岱乡青莱塘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教学基地&&基地名称:青莱塘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基地地点:六枝特区郎岱乡&基地联系人:王& 勇&&&&
&& &基地简介:青菜塘村位于镇政府东部1.5公里处。下辖14个自然村,18个村民小组;有党员41名,其中预备党员4名;村组干部23人,村计生协会一个,会员790名;新农村建设理事会1个,理事长1名,成员24名;有910户农户3795人,有劳动力2100人。居住着汉、布依、苗三种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17%。有电视860户,普及率达90%,有电话365户,普及率达40%。
&(十三)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占里、岜沙、小黄村)教学基地&&基地名称:占里――中国计划生育第一村&基地地点:黔东南州& 从江县& 高增乡&基地联系人:李峥嵘&&&&& 吴昌阳&&
&& &基地简介:占里村距县城15公里,是一个自然村寨。全村有167户784人,耕地面积1143亩。自古以来,占里村便有自觉控制人口规模的传统。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占里村创下了两个令世人惊叹的记录:从古至今这里就有“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民风。相传几百年前,一个叫吴公的寨老为村民定规距:一家只能生育两个孩子,违反者将受到相应的惩戒。数百年来“一男一女,一进一出”已经形成占里的生育风俗。&&& 数百年来,占里有效控制生育率的秘密归功于:“换花草”的植物,换花草是生长在山上的一种藤状植物。“换花草”的绝密配方由村里德高望重的药师掌握。药师通常是女性,历来传女不传男。“换花草”具有避孕、换性两大功效。按不同的配方和剂量即可达到不同的需要。有效率达95%,如今占里的人口中男女比例分别为52%和48%。占里奇特的生育文化,引起国家计生委、中国人口情报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人口研究中心等机构的重视,西方一些人总是不负责任地摔击中国计划生育政策违反人权,而占里的先进生育文化恰恰说明只有实行计划生育才能从根本上保护人类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占里村被世人誉为“中国计划生育第一村”,其三个主要因素是:第一是几百年来全寨人真正做到了男女平等。这在追求男女性别平衡体现出来,在生了一个男孩后,二胎要的是女孩,摒弃了重男轻女、多子多福的封建思想。从而使人口性别比长期保持平衡。这是当今中国其他任何地方所不具备的。第二,追求人口与耕地、与自然的平衡,占里耕地少但因为人口总数的零增长,所以人口和耕地、自然保持了和谐与可持续性。第三,如果撇开“换花草”的神秘色彩,一个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村寨,村民们能够世代遵守着祖先的约定,有极强的控制人口意识和自身生存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是值得我们学习和仿效的。&&基地名称:岜沙――中国最后枪手部落&基地地点:从江县丙妹镇岜沙村&基地联系人:李峥嵘&&&&& 梁国本&&&
&& &基地简介:岜沙村位于从江县西南面的丛林中,距从江县城7.5公里,全村478户,2285人,年人均收入2151元。岜沙村民分住在月亮山麓茫然林海中的5个寨子里。&&&&来到岜沙村,仿佛进入了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所见所闻新奇而神秘,犹如步入千年前的原始部落。沿着蜿蜒的青石板路在岜沙寨中穿行,吊脚木楼掩映在翠绿的竹林中,房前屋后鸟语花香,彩蝶翩翩,村边重重叠叠的梯田象彩色缎带一般环绕在青山翠岭上。&&&&留连在岜沙的青石板路上,时常会迎面碰上肩扛猎枪、身挎腰刀、头挽发髻、手提扦扛的赤脚男子,仿佛远古的先民浮现在眼前。岜沙男子发鬏是经历“成年礼仪”后形成的发式,男子经过了“成年礼仪”,这就标志着男子已长大成年,他从此可以参加寨子里举行的各种活动,可以去和姑娘们交往、恋爱了。&&&&在岜沙寨子里观光,路边常有俊俏的苗家姑娘聚在一起绣花、谈笑,她们的刺绣精美绝伦,刺绣是抽象了的花、鸟、鱼、虫、龙等图案,显示着岜沙苗民对自然、生灵和祖先的崇拜。&&&&岜沙苗民与自然和睦相处,岜沙男女青年的恋爱也与自然结下不解之缘。当秋千节到来时,男女青年们便相邀到森林深处去荡秋千。姑娘、小伙一对对的在秋千上飞荡,欣喜的欢叫声、嬉戏声便在幽谷上空回荡。如果男女青年秋千荡得又高又飘,便被认为这对青年有缘份,待他们下了秋千,爱意顿生,就手牵手、肩并肩地向密林深处走去,去经营他们的爱巢。&&& 岜沙人的丧葬极为俭朴。岜沙人认为,人和自然万物一样有新生也有消亡,人的去逝,不过是回归了自然。因此,岜沙人对死很从容,从不为生者预先准备棺木和灵柩、坟地,待某人去逝时,才临时叫人去砍杉木做成简易棺木,逝者必须当天下葬,葬后不建坟墓。&&&&近年来,由于旅游的发展,岜沙成立了苗族文化表演队,在当地为游客表演和外出演出,发展旅游成为了岜沙苗民新的经济来源。
&基地名称:小黄村――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基地地点:黔东南州从江县高增乡&基地联系人:李峥嵘&&& 杨明道&
& &基地简介:小黄村是我县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距离县城18公里。全村830户,3586人。小黄村是侗族大歌的发源地之一。在这里凡是会开口说话的人都会唱歌。这里人人能歌善舞,是极富盛名的“侗歌窝”,素有“歌的故乡”、“歌的海洋”之称。因此人们称小黄村为“歌比话多”的地方。侗族大歌以其多声部的奇妙组合震惊世界,1994年,小黄村被贵州省文化厅命名为“侗歌之乡”;1996年,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首批“中国民间艺术之乡”;2006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小黄村侗族歌手多次参加国际国内重要音乐赛事和文化交流活动。并取得优异成绩。1996年,小黄村歌手随中国民间艺术团赴法国演出。精湛、淳朴、天籁般的歌声轰动号称艺术之都的巴黎。被誉为“清泉闪光之音乐”。2007年,小黄村九位小姐妹歌手随温家宝总理出访日本,并参加中日文化体育交流年中方开幕式暨《守望家园》――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演出。受到温家宝总理的高度赞扬,为贵州省争得了荣誉。如今定位为:世界遗产侗歌之乡。小黄村以民族文化体验为核心,放大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大歌”的文化品牌,构建精品农业、观光农业、生态农业、侗族文化体验的生态、民族文化旅游景区。&&(十三)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贵定县音寨村教学基地&&基地名称:贵定县音寨村新农村建设教育基地&基地地点:黔南州贵定县盘江镇音寨村&基地联系人:黎 琨&&
&& &基地简介:盘江镇音寨村新农村建设教育基地是整合2008年建成的全省党员教育短期实践培训基地,位于音寨村委会办公楼二楼,在上级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基地结合自身实际,配备了完善的硬件设施,组建了专业的教师队伍,发挥了基地的重要作用。通过充分整合资源,仅2010年,基地先后组织和配合开展各类培训48次,培训人员6000余人次,并取得良好效果,受到省、州上级部门充分肯定。&&& 该基地所在的音寨村是一个布依族世居的少数民族自然村寨,位于贵定县盘江镇南部,全村总面积18.3平方公里,647户2674人,其中布依族占总人口数的97.3%。该村被确定为全省新农村建设“百村试点”村后,在上级的大力支持下,按照“二十字”方针要求,坚持把乡村旅游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和主抓手,根据坝区千亩油菜和千顷酥李春季花开时节形成的独特奇观,依托丰富的农业旅游资源和特色的民族文化风情,发展以原生态和保留田园风光为重点的农业观光旅游,于2005年成功打造了国家AAA级景区―“金海雪山”乡村旅游景区。景区以其秀丽的自然风光、浓厚的民族风情、完善的基础设施、优质的配套服务,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游客慕名而来,2010年,音寨接待的游客人数达到180万人(次)。该村共有128户群众从事具有布依特色的“农家乐”、36户开办了乡村旅馆,从事旅游服务产业的群众达1000多人。全村人均纯收入从2005年的3380元跃增到2010年的5775元。&&& 同时,音寨村也是全省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百村试点”的试点村,成为全省新农村建设的样板标兵,中央、省领导多次来到音寨村视察新农村建设工作,并对音寨村以乡村旅游带动经济发展、民俗文化与自然景观相得益彰的强村富民模式给予高度肯定和赞扬。
&(十四)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罗甸县罗沙乡油海村教学基地&&基地名称:罗甸县罗沙乡油海村新农村建设示范基地&基地地点:罗甸县罗沙乡油海村&基地联系人:马廷科&
&& &基地简介:贵州省罗甸县罗沙乡油海村是该县北部的一个喀斯特山区小村,像贵州山区的众多小村一样,这儿土少山多,全村1300余人,只有753亩田,收入主要靠务工。近几年来,油海村党支部创新工作思路、转变工作作风,探索出一条山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谐管理的路子,共实施了500余万元的基础工程,开展了一系列的和谐管理工作,促进了村级事业和谐发展,基本实现了全村邻里关系和谐化、村级道路硬化、平房普及化、家庭院落美化、居民生活小康化。如今,油海村成了全县明星村,还多次被省州表彰,多次被中央省州媒体报道,曾被深圳龙岗区作为中青年干部实践锻炼基地,村支书马廷科于2010年被评为全省劳模。油海村的和谐管理模式正在成为山区农村和谐发展的新榜样。&&& &&& 1、充分发挥村党支部在发展事业与克难攻坚方面的主心骨作用,树立基层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与责任意识。近几年油海村党支部改善当地发展与居住环境,先后实施了大量的基础工程,彻底改变全村人居环境;在抗旱救灾等重点难点工作中,村支书带头实施饮水工程,仅20天便建起了抽水站,解决全村人畜饮水难题;在谋求全村经济发展过程中,村支书主动出击,开展考察调研,引进养殖项目进行试验,为村民寻找发展路子;为化解群众纠纷,村支两委班子成员分片管理,有事必调,确保村邻关系和谐化,充分体现了村党支部在带领群众发展,解决实际困难中的组织管理能力,有效地树立了威信,同时也增强了村党组织的责任感。&&&&2、让村民参与项目实施全过程,保证项目质量,保障群众民主权利。几年来,支书马廷科组织村里实施的各种基础设施项目超过500万元,涉及道路硬化、人饮工程、村办公大楼、村民休闲娱乐场所等。在实施各种大小项目过程中,村党支部实行了项目竞争落实机制,由各小组分头发动群众,并拿出项目实施方案,哪个组最先做好,做得最好,项目就先放该组实施;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还实行村民代表参与监督机制,群众选出的代表直接参与项目的每一个环节,做到帐目、物资、工程进展全程参与,工程竣工后,村民代表还参与项目单位一同对项目的满意度进行评分。这种全程参与的管理方式,油海村实施的所有项目都是群众满意工程。&&& 3、村级事业发展实行全民公议,保证智力活水,保障村民主体地位与参与意识。连续六年,油海村党支部每年都会开展一次春节运动会,在运动会上,村支书马廷科都会将一年来的工作向全体村民做汇报,同时把村里下一年的打算向村民征求意见。运动会结束后,马廷科将村组干部、群众代表以及在外工作村民请到一起,每年召开一次发展座谈会,收集多方面的发展意见,并最终确定新一年的工作目标,使村里各项事业发展尽量与村民意愿保持步调一致,从而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良好的民意保障。&&& 4、支书甘当全村形象代言人,做先进发展理念的传播者与山区农村党建文明的探路人。村支书马廷科主动联系县直有关部门,请求将计生、环保、法制、农技等培训工作放到油海村进行,而自己则不厌其烦地组织群众布置会场,每年在油海村开展的培训不低于20次。在马廷科的极力周旋中,省林校还专门到该村开办了一个中专学历培训班,全村90余名青年接受系统的林业知识培训后,将拿到中专毕业证书。这使油海村民足不出户就接受了先进的知识技能培训,达到了节约成本、效益双收的效果。为了让村民开眼界,马廷科带领村民代表外出到都匀、龙里、长顺、安顺、遵义、贵阳等地参观学习,从环境卫生到种植养殖都是学习内容,对推动油海村容村貌美化与拓宽增收思路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村里,支书马廷科请县直相关机构帮助设计制作的宣传栏、公开栏、标语、海报等宣传国家政策与村里发展目标的资料随处可见,村支书。马廷科还利用村民集中的各种场合向村民宣传灌输发展理念,使村民时时处处接收全新理念的熏陶,有效地促进了思想观念的转变。&&& 5、把“民心”作为一号工程来抓,在理顺民心的同时,集聚人心,构建和谐环境。村支书马廷科基本上实行“脱产办公”,村里建起的便民服务站就是他的办公室,实行公开承诺便民服务,群众从一张便民服务卡片上便可以选择需要服务的内容,对于接收的服务事项,马廷科想尽办法给予办理,事无大小均以群众满意为准,仅2010年接办的300余件事务中,做到了99%以上的办结率,他也因此每年自己贴进去数千元人民币。为了营造全村尊老爱幼的良好氛围,在春节运动会上,村里将全部70岁以上的老人请到现场,村支两委班子给老人们集体拜年,同时还为老人们戴上红花、赠送电热毯,赢得了老人们的称赞,也对村民进行了深刻的爱老敬老道德教育。针对全村外出务工人员多,留守老人与儿童人员多的现状,村支部实行一对一帮扶机制,对留守儿童与老人的生产生活进行长期关照,让在外打工的亲人放心挣钱,培养全体村民形成有难必帮的集体精神。在开展工作过程中,对个别有情绪的村民,村支两委主动约谈或上门拜访,并以做实事的方式对其进行感化,从而进一步理夕顷民心,为全村的发展增添润滑剂。&&& &&& 6、整合多种资源,创新开展“春晖行动”,借助外力发展村级事业,扩大油海村影响力。油海村党支部充分利用本村在外工作人员与日常工作联系单位等资源,并通过他们牵线搭桥,争取各种项目支持,通过这此活动先后建起了全县最大的村级组织办公场所;建起了全县第一个村级休闲娱乐场所,在抗旱期间获得了各界数十万元的支持。通过村里在外工作的村民联系,还多次邀请州文艺团体到村里进行文艺演出,同时还与贵阳军代处、贵州果树研究所等单位结成帮扶对子,不断地扩拓宽了油海的发展路子,提升了油海村的影响力。
中共贵州省委党校、贵州省行政学院版权所有
站务联系:
建议使用IE6.0以上版本 以上分辨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薄壳核桃苗基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