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有佛名的大石头底下尽是水可以拍照吗?

拍摄北京毛主席塑像纪实
【00】北京现存的17尊毛主席塑像。
先界定一下概念,这里提到的“毛主席塑像”是指文革初期在室外场所修建的大型雕塑,而且是北京现存的。
1967年是文化大革命的第二年,这一年的5月5日《人民日报》登载了一则消息,讲清华大学校园内树起了一座毛主席塑像,于是各地各单位纷纷效仿,从而在全国引发了修建毛主席塑像的热潮。同年7月13日,中共中央发文《关于建造毛主席塑像问题的指示》中转发毛主席指示:
“林彪、恩来及文革小组各同志:此类事劳民伤财,无益有害,如不制止,势必会乱起一阵浮夸风。请在政治局常委扩大会上讨论一次,发出指示,加以制止。毛泽东一九六七年七月五日”
然而,鉴于当时的政治背景和大多数群众对这份文件有不同的解读认识,这股“塑像风”并没有刹住而且一直持续了三年左右的时间。文革结束后,1980年7月《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少宣传个人”的几个问题的指示》发布的当天,人民大会堂前悬挂的巨幅毛泽东画像被两辆吊车取下来了。这份文件的相关部分是这样写的:“毛主席像、语录和诗词在公共场所过去挂得太多,这是政治上不庄重的表现,有碍国际观瞻,今后要逐步减少到必要限度。”显然,这里提到的毛主席像指的是画像,不是塑像。可是,一些地方的毛主席塑像一夜之间还是被拆除了。几个月后,中央办公厅针对性地发文《关于毛泽东同志塑像问题的通知》,使一些毛主席塑像幸存。
文革时期北京到底兴建了多少座毛主席塑像?后来又拆除了多少?现在怕是已经无据可查无迹可寻了,但有一些塑像保存下来了,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生活之中。如今这些带着时代烙印的毛主席塑像应该是文物了,这些留存下来的大型雕塑已经变成一些地方的永久地标,记载着过去和影响着未来。
于是,我脑子里渐渐地生出一个想法,拍摄毛主席塑像。
这个想法由来已久,但真正下决定去做只是最近,因为我常常担心假如自己知道的哪一座毛主席塑像忽然某一天被移走了,甚至拆除了,那可就后悔死了!
先做可以做得到的事,拍北京的毛主席塑像。我上网探索了一下,北京现存的毛主席塑像有多少?有说8个的,也说10个的,这个数肯定不对,因为我见过和知道的,就已经十几个。还有说20座左右,究竟有多少?似乎没人说得清楚。
我找出一张北京市地图,先把已知的塑像位置标注下来,而后上网搜索和到处打听,查到一个核实一个再经过确认后标注下来,最后一共标注了17尊毛主席塑像。
拍摄前的一些细节问题也需要搞定,如塑像的具体位置?朝向?采用什么样的拍摄角度?如何选择天气?乘公交车还是开车及行动路线等等,了解这些情况有助于制定高效的拍摄计划和获得较好的片子。
最后确定,塑像集中和不熟悉的地方乘公交车,远道和熟悉的地方开车;塑像朝东尽量上午拍,塑像朝西尽量下午拍,塑像朝南晴天拍,塑像朝北选择阴天或半阴天拍;每座塑像需要两张片子,一张近景,一张远景,近景尽可能从正面拍摄和采用较大的仰角,远景视情安排画面及尽可能包括更多的信息。
而后,开始行动!
【01A】拍摄时间:日& 塑像朝向:南
【01B】单位:国防大学二号院&
地址:复兴路83号
这是第二次拍摄这座毛主席塑像了。上一次是两年前,也是这个季节,塑像两侧的松柏太密了,快到中午太阳光线都很难全部打到像身上。因为不满意,我才再一次拍摄,这一次周围稀松多了。但总的感觉还是憋,塑像被树木和枝叶围得紧,缺少一定的空间。
网上有消息讲,这尊塑像是“清华版”的,即清华大学制作塑像的翻版。我反复看过视频资料,“清华版”塑像应该是按毛主席后两次接见红卫兵时的着装设计的,当时已经11月底,天气冷了,而且毛主席站在敞篷吉普车上。
基座正面有“毛泽东同志/”字样,其他面无铭刻。
现在文革时期的毛主席像章已经成为收藏品了,通过查找同时期毛主席像章,追溯塑像的建立者及其建立年代日期是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因为塑像落成后通常会有以毛主席像章为载体的纪念品出现。比如,北京部队大院现存的这几座毛主席塑像落成后都有相应的像章纪念品。现在这些流散在民间的毛主席像章记载着那段时期的宝贵信息,这些信息在别的地方几乎已经完全蒸发了,如文革毁掉过一些东西一样,其自身也被荡涤了。
据此方法我查到了一枚毛主席像章,像章背面刻着“毛主席巨型塑像落成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无产者造反兵团制/”。
都说国防大学有毛主席塑像,这样说不太准确,应该是国防大学二号院。当时修建塑像的时候,这地方是解放军政治学院。现在这个院子是大杂院了,而且奇怪的很,大门口站岗的是两个人,一个是穿军装手里拿着对讲机的战士,另一个是保安,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这种搭配的门岗。
院子的正面没什么纵深,为了不变形,拍远景片只能后退,我差不多快退到大门口了,听到有人喊别拍了!别拍了!这里不能拍照。我一边收起相机一边回头看,是那个拿着对讲机的战士。我带着一脸笑容走到战士跟前,看了他半天才把要说的话换了一句,我说我20年前是国大的学生,现在回来看看。那位战士多少有些不好意思,语不成句地说现在这里都是公司了。我很诚恳地表达不好意思真对不起之类的话,一边说一边朝他摆了摆手走出大门。
想起咽回肚子里的话,挺满意的,看来自己心态还不错嘛!
【02A】拍摄时间:日&&
& & &地理坐标:北纬39°55&59&P 东经116°18&24&P
&塑像朝向:南
【02B】单位:中国国际图书贸易集团公司&
地址:车公庄西路35号
大门口挂着的牌子至少三个,这地方到底是什么单位?我在网上仔细搜索,最后终于搞明白了,而且还找一张看上去像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照片。老照片只有8K,非常模糊,但其中的毛主席塑像和后面的大烟囱还是能够辨别出来的。这地方原来叫“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2010年改称“中国国际图书贸易集团公司”,再往前,还有好几个名称,是1949年就成立的老单位。
看上去这座塑像体量不算大,但像身也有4米,底座2米多。从老照片的影像看,这座塑像的高度在当时还是适合的。塑像材质应该是水泥的。基座正面写有“毛泽东主席/”字样,侧面及背后无铭文。塑像表面整洁干净,可能后期处理过。塑像周边有一圈不大的围栏,总的感觉,在这个看上去像大杂院的地方还算整洁。塑像建立及其有关资料,无考。我判断,这尊塑像应该出自文革时期,网络上也确有此说法。
我没有从正面拍摄近照,因为正面的前景和背景都不好,照片上能看出来。前景中间的植物太高了,而背景,中间正好是大树的缺口,后面是个大烟囱。这一次还算不错,前次来的时候塑像前面的铁栅栏上还晒着被子呢!
这尊毛主席塑像是无意中发现的,中午吃过饭喜欢四处走走,结果碰上了。第一次看到时特别兴奋,想这地方竟然还有一座毛主席塑像!当时围着塑像看了很长时间。
在地图上看,这一尊的位置正好位于城区这些塑像的中心。
【03A】拍摄时间:日& 塑像朝向:东
【03B】单位:中国地质大学&
地址:学院路29号
那天拍照地质大学是因为这里的塑像面朝东,这也是这里17座塑像中唯一一尊面朝东的。
一进地大东门就能看到这座毛主席塑像,塑像后面是一座五层老楼,老楼的颜色搭配得不错,与初冬和周边环境交融,校园内干净、优雅,三三两两的学生目不斜视匆匆而过。感觉上,这个2000人出1名院士和曾经盛产登山运动员的地方确有京城老高校的范儿。站在大门处的中心线上我仔细地端详塑像与周围建筑,塑像的位置和大小都挺到位,既庄重也很和谐。
看上去像身的体量不小,参照下面真人的比例,这座塑像很可能是传说中的“三数模式”,即像身7.1米,象征党的生日;基座5.16米,代表“516通知”,两数之和为12.26米,也即毛主席的生日12月26日。基座无字。
去这里之前我向一同事打听,他告诉我现在去正好,“十八大”召开之前,学校对塑像进行了清洁。实际中我看到的,像身上有明显的黑斑。可能这些黑斑不是简单清洗就能除掉的。
拍摄时间有些晚了,再早一个小时光线还要好一些。
中国地质大学的前身是北京地质学院,即1952年中央确定在北京建立第一批高等学府之一,也即早年著名的北京八大院校之一。
【04A】拍摄时间:日&&塑像朝向:西
【04B】单位:北京科技大学&
地址:学院路30号
这里曾被称为“市长的摇篮”,共和国的很多市长都是从这个校门走出来的。他们担任过广州、上海、重庆、南京等地的市长或副市长,当然也包括咱北京市曾任市长的刘淇、曾任副市长的孙安民。
北科大与地大隔学院路门对门,从地大出来向北过人行天桥即到北科大。走进北科大到迎面的主楼进深很长,毛主席塑像建在主楼的前面。
乍一看,这座塑像与对面那一座大小和式样完全一样,也是毛主席穿风衣无帽背手的,但仔细辨别,还是有不同之处。塑像头部的朝向不一样,地大的塑像头部偏右一点,北科大的塑像头部偏左一点,由于两尊塑像相对而立,所以头部偏向都是朝南。显然,这是室外雕塑作品的特点,这样可以获得更好的日照效果。
这座塑像的基座上没有文字记载。在北京,这座毛主席塑像与地大那一座离得最近。
校园里很安静,往来人员不多,塑像前有人带孩子玩耍,一学生走到毛主席塑像前用手机比划着拍摄。见带孩子玩耍的人从塑像前走开,我打开镜头上的镜头盖。
【05A】拍摄时间:日&
塑像朝向:西
【05B】单位: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地址:学院路20号
地图上的塑像位置已经印在脑子里了,从北科大出来沿学院路向北过志新路,再向前走一小段就是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当年立塑像的时候这里应该是北京石油学院。
栅栏里的这个院子很大,也很漂亮,迎面的大楼不小,一看就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建筑,看上去显得沉稳和带着风风雨雨的积淀。楼前有一块很大的草坪,草坪拾掇得非常整洁,用条石铺筑的道路上干干净净,一看就是管理得相当不错,也一定是有银子的单位。院子里安静,看不到人影,也没有车辆进出。
门卫是位年纪轻轻的保安,我上前很客气地问:我想进去拍毛主席塑像,可以吗?保安笑眯眯地说,可以,去吧!他左手还做了一个请进的手势。我说了声谢谢便走了进去。若大个院子,就我一个人举着相机,特得意!
塑像的基座很低,是我这次拍摄计划中唯一一座低座塑像。像身看上去非常干净,想必平时经常清洗。我注意观察了一下,草坪上没有不让人踩踏的警示语,可我不想从草坪上走过去,人家让你进来是客气,乱踩草坪于心可忍?而且,我估计,这座雕塑的基座上不会有刻文。
毛主席塑像周围空旷,偏西的日光打在像身上形成了几近完美的侧光,并且也构成了画面中的高光部分,拍摄条件无可挑剔,按下快门已经变成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
因为塑像底座太低,拍近景时我跪在地下,角度也错开一些,避免像身与后面旗杆重叠。
出大门跟小保安道别,我问他,你是山西的还是内蒙的?他一说话就笑,答,山西的。我向他摆摆手,再次道谢!
【06A】拍摄时间:日& 塑像朝向:南
【06B】单位:中国农业大学&
地址:清华东路17号
继续沿学院路向北,至清华东路右拐即是,我在地图上是这样标注的。因为事先知道塑像朝南,所以,塑像位置应该在清华东路的北侧就对了。果然,问迎面走过来的一位女学生,农大的毛主席像在哪儿?答,向前,左手大门里边就是。
农大这座毛主席雕塑看上去比地大、北科大的塑像小一些,但也可能是因为场地空间造成的视差。大门至主楼的距离很近,院子也不大,可见当时建雕塑的时候考虑满周到的,没有一哄而上搞“三数模式”。我围着基座慢慢地走,上面没有留下任何字迹。
地大、北科大、石勘院、农大的4座毛主席塑像有三个特点,一是最为集中,这4尊塑像方圆仅2公里范围;二是其原主人都是北京著名八大院校之一;三是毛主席都穿便装风衣,塑像造型也几乎完全一样。
眼前的毛主席塑像和主楼上挂着的红色横幅“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让我想起“九大”的情景,几十年过去了,却如隔日历历在目,到处人涌如潮红旗似海,高音喇叭革命歌曲奋亢……
当时我上初中。
我是第一次来农大,但我对这所学校的名字并不陌生,也就是在这座塑像立起来的前后时间,我经常听父亲说起农业大学,也听他念叨毛主席说农业大学办在城里不是见鬼吗?当时父亲参与北京地区的“三支两军”工作,农业大学是他的一个点。那个时候叫“北京农业大学”。
离开农大的时候,我看见一些学生聚在毛主席塑像前准备拍合影。
【07A】拍摄时间:日& 塑像朝向:南
【07B】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地址:上园村3号
根据当天的拍摄计划,拍完农大本应该结束了,只是乘公交车返回时坐过了站,便干脆跑到了北京交通大学!
出农大大门就是公交车站,看半天站牌觉得坐26路比较划算,倒一次车就能回家,可还没搞明白在哪儿倒车,26路进站了,上车再说吧。眼瞅着过了三环路26路折头往里跑,这才觉得坐过站了!站起来看看行车路线图的方向该在哪儿下车,一溜站名中夹着“北京交通大学”,眼睛一亮,当即决定不下车了,继续!看手表已经2点多了,多少有些着急,恐怕光线不行了。
到站下车走了很长一段路才进校园,北京交大这地方蹩脚,公交车靠不上。交大的毛主席塑像也特别,不在大门的轴线上而在校园里边,这与其他院校不一样。当然,当年肯定不是这个格局。
光线的确差了点,但还好,像身上的侧光还不错,再晚一点儿就该放弃了。
这尊塑像的颜色暗红,可能是材料调过色。基座四面有字框,但里面的字迹被铲掉了,铲除的痕迹很明显。像身整洁,相当干净,表面没有任何腐蚀,看上去完好如初。
楼顶上的“北京交通大学”是毛主席1951年的题词,只是原来的“方”换成了“京”,“京”也是毛主席的手迹。“北京交通大学”的名称早在1923年就用于这所学校了,到2003年再用这个名称时整整经历了80年和九次易名!而且现在这个名称在这80年中也是两度使用。
北京交大的毛主席校名题词在北京这几所现存毛主席塑像的院校中是唯一的殊荣。
眼看着塑像像身上的太阳光线渐渐地变成了暖色,又瞬间隐去,我收起相机。
【08A】拍摄时间:日& 塑像朝向:南
【08B】单位:原科工委&
地址:爱民街1号
天气真棒!镜头里都能看到背景天空是瓦蓝色的。
这尊毛主席塑像是不锈钢的,表面光洁,在初冬的太阳下反射着耀眼的光。塑像表面的一些地方呈暗灰色,让人感觉有一种历经沧桑的岿然。塑像高有四米左右,或许还要高一些。
毛主席身穿军大衣是这一类雕塑的经典,在我见过的塑像中,毛主席穿着军大衣都是翻领,但这一尊的大衣领扣是系上的。据说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第一次穿军装就是1966年接见红卫兵的时候,而且因为事先没有准备,军装是从警卫团借来的,从可以看到的历史照片中可以判定,这种说法可信。毛主席第七和第八次接见红卫兵已经入冬了,从影像资料中看,毛主席站在敞篷车上,车速很快,当时军大衣的领扣是系着的。所以,这一尊雕塑的形象设计与实际情况更接近。
基座背后刻写“日立”。
这座全身不锈钢塑像很可能是国内仅存的两尊之一,另一处在齐齐哈尔一重。从位置上看,这里离中南海、天安门最近。
拍近景时我让后面的国旗与像身错开了一点,但不至于影响正面构图的效果。
在北京拍摄这些塑像的地方,这里是我最熟悉的,尽管很多年以前天天从塑像底下走过,但这次拍摄是第一次这么长时间地抬着头端详挥着巨手的毛主席,敬意油然。
时间跑得真快,却眼前一切都没有变。
【09A】拍摄时间:日& 塑像朝向:西
【09B】单位:国家林业局&
地址:和平里东街18号
一边看地图,一边开车,凭着对网上照片的印象,国家林业局的大门豁然眼前。正愁怎么停车呢,便看见不宽的马路边上有停车线,而且,居然还有一个离国家林业局大门口最近的车位!
戴红袖箍的人一手拿着停车费收据一手握着笔走了过来,问:多长时间?
我拍了一下背在身上的摄影包,指着大门里面说拍完毛主席像就走。
国家林业局是国家政府机关,门口有武警站岗。
据资料记载,这座毛主席塑像也是“清华版”的。塑像基座正面刻有毛泽东手迹“绿化祖国”。有文革时期的毛主席像章为证,像章背面有“毛主席塑像落成典礼纪念林业部制”字样。当时的林业部就是现在的林业局。
到底是林业局,院子不大却绿化极为到位,常青树一株挨一株密不透风,置在其中的毛主席塑像多少显得挤了一些。现在拍照光线恰好,时间还可以再晚一些。
除了这尊毛主席塑像,我还没有发现哪一处国家政府机关的办公地点还有。
临走坐进车里正准备掏钱,红袖箍朝我摆了摆手,那意思是不收费了,走吧!
【10A】拍摄时间:日&
塑像朝向:南
【10B】单位:北京化工大学&
地址:北三环东路15号
在北京,这尊毛主席塑像最容易看到,也是经常能看到的。北京化工大学的大门口就在北三环东路和平西桥与和平东桥之间高架路的路边北侧,来来往往的车辆一眼就能看到学校大门里面的伟人雕塑。
北京现存的毛主席塑像主要集中在学院路和复兴路的沿线,而这一尊和国家林业局那一尊在城区东边,离西边的复兴路和西北方向的学院路挺远。说是在城区东边,也没有越过东二环,其实最东边的一尊毛主席塑像是在通州的红旗家属院。如果把北京城看成平面直角坐标系,天安门为0点,那么这些现存毛主席塑像的位置几乎全在第二象限或靠近第二象限。换句话说,这里的17座塑像有13座在海淀区。
虽然北京化工大学这尊塑像是最接近“清华版”的,毛主席也是身穿军大衣戴军帽挥右手,但与“清华版”有明显的区别,如左手背手而不是垂手、左脚稍在前而不是右脚稍在前等,这些地方的设计与“清华版”不同。
塑像脸部有局部黑斑,像是雨水腐蚀的。
我在基座上寻找着,没有字刻。我以自己的身高在基座上比划了一下,而后退离至远处瞄了瞄,基座大约二米二三的样子,塑像应该在四米左右。整个雕塑分三层,塑像、基座、平台,三层三种颜色,有点跳了。
一辆白色的奥迪A4L很扎眼地停在毛主席塑像下,车头顶着围栏,两个戴眼镜学生模样的人站在车前说话。我左右看看,无论如何这辆车都不该停在这个地方,心里有一种说不上来的感觉,别扭,看不惯。我搞不明白,自己在穿越?躯体穿越现在,而灵魂还在过去。是这样吗?
等奥迪车开走,我从摄影包里掏出相机。
【11A】拍摄时间:日&
塑像朝向:西
    地理坐标:北纬39°57&33&P 东经116°21&2&P
【11B】单位:北京邮电大学&
地址:西土城路10号
走进校园,里面的空间很大,安静,整洁。
远景的侧面不好拍,大门通向对面主楼的道路不算窄却甬长,试了试镜头,在侧面怎么构图都不理想。塑像前面那块写着校训的大石头也有影响,从正面看过去,像身就像是踩在大石头上。即便不考虑拍照,那块大石头的安放也离塑像近了点儿。
走近看,这块纹路波折起伏的大石头上刻着“厚德、博学、敬业、乐群”,想必一定是北邮的校训。“乐群”,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过去讲热爱集体,当今是团队精神,老百姓说话“合群儿”!都是一个意思,毛主席一生倡导团结,走群众路线。
北京现存的毛主席塑像都是站立的,但也有区别,分穿军大衣、风衣、不穿军大衣,穿军装或中山装,戴军帽或不戴军帽,挥手和背手等等,除了几个“清华版”之外,几乎没有完全相同的。如这一尊,毛主席穿军大衣不戴军帽右手挥手左手背手,似与海军大院那一尊塑像一模一样,其实不同之处也是非常明显的。
基座后面的底下镶着一块不锈钢的标牌,上面写着:“名称毛主席像/作者胡世英/材质水泥/建成文革/备案号北京城市雕塑海011”,还有一个“北京雕塑”的篆字章,是红色的。
再回头,看见几个男女学生的背影,他们背上的背包是黑白相间色的,一男生上身穿迷彩冬装,梳披肩发女生的防寒服是红色的,厚厚的长毛翻领宽过肩膀,长筒靴口上一圈白色的皮毛耀眼。他们路过毛主席塑像前仰视。
【12A】拍摄时间:日&
塑像朝向:南
【12B】单位:北京体育大学&
地址:信息路48号
下午2点半左右,即便初冬,这个时候的光线也应该是很不错的,且来之前从资料照片上研究过这个位置,但凡晴天,光线都不会有什么问题。但实际上,这时候塑像上的太阳光就已经被西边那排树挡住了。
毛主席塑像座落在主干道的中间,基座下的台阶不大,四周有鲜花和翠柏簇拥。事先知道这尊塑像是汉白玉的,走近看了又看。不知道为什么,塑像表面是经过涂料处理过的,表层起皮,石料缝隙处痕迹明显。
基座上有毛主席的手笔,前面是“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后面是“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魂。”
基座后面也镶着一块与北邮那个同样的标牌,上面写着“名称毛主席像/作者凌春德/材质汉白玉/建成
1970年6月/备案号北京城市雕塑海002”,也有一个红色的“北京雕塑”的篆字章。
标牌上的那个“海”字可能是“海淀区”,这种标牌什么时候搞上去的不得而知。看来当初这件统一配制塑像标牌的事儿没有做下去。
这座塑像1970年建成,算是很晚的了。从位置上看,这一尊是北京城最北边的。
看看西斜的太阳,等下去是没有用的,西边那排树绝无太阳光线的间隙,只好先拍完再说。
【13A】拍摄时间:日&
塑像朝向:北
【13B】单位:原军委炮兵&
地址:复兴路24号
这里太熟悉了,也抬脚即至。20年前,我们办公室从隔壁的院子搬到塑像后面的那栋楼里。时间不长,也就两年多,我们又搬回去了。
按事先设想这座塑像应该在阴天拍照才更有把握一些,因为塑像朝北,而且现在临近冬至,太阳光线很低,如果是晴天,反差太大,还可能是镜头对着太阳拍摄。其实,即便这会儿是半阴天,拍远景的难度也大了点儿,散射光很厉害,毛主席挥的是右手,镜头顺着西北朝东南方向才好,这样一来,也只能冲着太阳光线的方向拍摄了。构图时还要想办法给塑像找到暗一些的背景,把浅色的像身从逆光里托出来。
由于日光效果,朝北塑像的表现力不便发挥。在高纬度地区,圆雕塑像朝北本来就忌讳,伟人塑像就更要小心慎重,不知道那个时代想不想这些问题?等明年夏至再拍一次吧,找一个晴朗的早晨,那应该是拍摄朝北雕塑的最佳时机。
基座前面是毛泽东手迹“为建设强大的人民炮兵而奋斗”,基座后面刻着几行字“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一九六八年七月一日敬建”,“总参军训和兵种部第二管理处/二○○五年五月基座翻新”。
塑像前面有几台车停着,像是等人集合出发。我等过正点之后他们还没有动静,也好,就这样构图了。
【14A】拍摄时间:日&
塑像朝向:北
【14B】单位:原军委工程兵&
地址:太平路46号
走进工程兵大院一看就知道,这是个老院子,周围的主要建筑物都还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前的样子。大门的迎面是灰色的主楼,主楼背着太阳的一面密麻麻的藤蔓一直爬到最高的一层。毛主席塑像靠在主楼下面,位于主楼与大门的轴线上。整体塑像座落在一处不算小的平台上面,至少有三百多平方米吧。平台三面有低低的石围栏,可以坐在上面小憩。两边柿子树上的红柿子挂得满满的,远远看去,像搭满枝头的彩灯。雕塑整体设计很得体,也很舒服。
基座上有字,前面写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一九六七年十月一日”,后面写着“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总参谋部工程兵部善后办公室/1993年10月。”
院子里安静,过路人很少。我在塑像的平台上踱步,仔细看,生怕漏掉什么,也寻找着最佳拍摄角度。
这尊塑像是“清华版”没错了,毛主席身穿军大衣戴军帽右手挥手,左手自然下垂、右脚稍在前。我以为,做为雕塑艺术品,毛主席塑像中的“清华版”是上乘。清华大学那一尊塑像保留下来就好了,不仅是保留了一个第一,同时也是保留了一件有历史意义的艺术品。
我取下镜头盖,正面像身点测光。
塑像朝北,按事先计划,几座朝北的塑像都应该在这种天气下试一试。从片子的效果上看,还说得过去。
【15A】拍摄时间:日&
塑像朝向:北
【15B】单位:总后大院&
地址:复兴路22号
该拍总后毛主席塑像的时候,听说那儿都变成工地了,塑像也围起来了。听到这个消息后悔不迭,拍晚了!
早就知道总后礼堂翻建,但礼堂与塑像隔着一条主干道呢!怎么就碍着毛主席塑像的事儿了?这尊塑面朝北,本来打算等一个合适的阴天再拍片,一听到这种情况便顾不了那么多了,立马跑了一趟。
果然,毛主席塑像被工地挡板围了很大一圈,看了半天也找不到这一圈挡板的门在哪儿,从挡板缝儿朝里看,地面上的石板都起掉了,里边堆着沙石料,还停着一台挖掘机,这地方好像当施工料场用了。
近景片还能拍,用长焦拉过来就行,好歹看不到挡板了,只是顶着太阳拍的,没有用遮光罩,眩光很厉害,全靠镜头过得硬。远景片就没有办法了,只好拍个实际情况吧。
从斜后方可以看到基座背面有碑文,离得太远看不清楚写得什么。我退后几步找了个高处垫起脚尖,推出长焦镜头。那上面写着:“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塑像于一九六八年七月敬塑,像身高五米○三,底座高四米八三,总高九米八六。毛主席塑像为一块完整的汉白玉石所雕成。底座为花岗岩蘑菇石面层。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
碑文记载如此详细,在这17座塑像中是仅有的。
【16A】拍摄时间:日&
塑像朝向:南
【16B】单位:海军大院&
地址:西三环中路19号
拍摄海军大院塑像之前曾认真研究过相关的历史照片和资料,差不多闭着眼睛都能想象出这地方现在应该是个啥样子,可当我真的站在这尊毛主席塑像下面的时候,还是感慨时过境迁的巨大差异。塑像后面那座很传统的大屋檐琉璃瓦黄楼没有那么高也没有那么大,倒是这尊雕塑看上去很伟岸,如资料中描述的一样,甚至更扎实,更精美。据记载,这尊雕塑像身高7.1米。在这17座塑像中,这个体量是最高的。也许是因为琉璃瓦大楼的后面盖起了一座更高更大的新楼,还有原来楼前广场已经被道路、绿地和其他建筑所代替,这里看起来怎么也不象当年塑像落成举行盛大红色庆典的会场,那种场面无论如何也不是眼前这个空间所能装得下的。
我见过当年塑像落成时的照片,那场面了得。穿着蓝灰色海军制服的好几千人站在毛主席塑像周围,四面红旗如潮,可以遮住一层楼宽的红色会标高高地横拉在楼顶上,还有彩球和从楼上一直垂到地面的标语……
塑像、基座及平台设施和周边树木绿化都很不错,看上去大气、整洁、漂亮,亲和力也很强。拍摄近景的时候我偏了一点,我想在镜头里看到几十年前的原样,当然,如果背景大楼墙上的空调外挂机没有的话,便一定是的。
海军大院与总后大院的塑像都是毛主席身穿军大衣不戴军帽挥右手的,但明显的区别是,这一尊的左手背手,另一尊左手自然下垂。
这些雕塑中有三尊是汉白玉的,体育大学、总后和海军大院,但这一尊像堪称精品。
搜索到两枚不同的毛主席像章的照片,两枚像章背后都刻有“敬建毛主席塑像落成典礼纪念/海军”的字样。
关于这座塑像,一些资料讲得比较详细,我就不啰嗦了。
【17A】拍摄时间:日&
塑像朝向:西
【17B】单位:红旗家属院&
地址:新华南路34号
听天气预报,说是今天北京将刷新近几十年的低温记录。
乘地铁1号线倒八通线通州北苑下,如我所料,一说红旗家属院谁都知道,讲好价钱10块打一蹦蹦。两公里的路不敢快开,想必前面的小风跟刀子似的,到地方下来一看,这位不比我年龄小的蹦的哥的脸跟几分钟之前大不一样已经冻得鼻青脸肿。我递给他15元钱,说那5元钱是座子上捡的。
这儿是个家属院,一看就像老国企,宿舍楼既不是五六十年代的筒子楼,也不是九十年代往后的商品房,叫单元公寓楼更合适一些。进院左边一溜小超市小餐馆便民店,门口两边传达保安值守,与我想像的差不多。
一进院就能看到毛主席塑像,不大的一块空地上因为这座塑像,周边用不锈钢的隔栏围了起来。周围空间不怎么宽裕,还有点儿凌乱,但塑像圈起来的地方还真是干净得很。由此可见一斑。
我瞅准一位走过来的中年人很客气地问:“跟您打听一下,这座塑像是什么时候的?”
“文革前的,原来在那边儿院。”中年人似乎看出我这个外人来这里的目的,多说了一句。说这话的时候他下巴向马路对面一扬,我朝他示意的方向看了一眼,那边是工厂大门。我明白他的意思,他想告诉我这尊毛主席塑像不是现在的,是早以前的。但他肯定说错了,应该是文革初期的。因为这尊像是毛主席穿军装的。
我问:“什么时候挪过来的?”
中年人拧着眉头想了一下:“有好几年了。”说话的功夫,他把羽绒服上的帽袋戴了上来。天气太冷了。中年人50岁上下,像是这个厂子的职工。
谢过中年人我围着塑像转了好几圈,这尊像不好拍。现在是冬至,要想等太阳从南边那栋楼顶上冒出来,怕是要到明天二月份以后了。
我瞄了一下,塑像的像身只有3米,或许最多3米,底座也不高,大概1.5米。我不想评价这尊塑像的艺术水平,因为刚才第一眼看到马路对面工厂大门的时候我一下子想明白很多,并且对这家工厂及他们的职工产生敬意。
过去这个厂子叫“北京红旗机械厂”,现在称“北京北方红旗机电有限公司”,隶属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大门两边的门房上各顶着一个大大的红字,左边是“红”右边是“旗”,不用猜,这是几十年来一代代职工引以为自豪并为之努力奋斗的精神支柱。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这个厂很可能是通州这一片屈指可数的大单位,也可以肯定,这是一家老军工。这一切也说明,只能这样的厂子才有可能把文革时期的毛主席塑像保留到今天。
靠在有太阳的墙根底下换镜头的时候我感觉自己被冻透了。
最后,恳请战友们和朋友们指点,北京哪里还有毛主席塑像?我将在此补遗。
回顾过去,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N次之多,毕业证一沓子,但有一次我没有毕业证书,这一次没有毕业证书的受教育是我一生中享受最多和获益最大的,它哺育我一步步成长,让我的世界观成熟,给我无穷的力量和学习知识的勇气,让我在困难面前坚强和不放弃。这所学校的名字就是“毛泽东思想大学校”。“毛泽东思想大学校”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部队里经常使用的名词,指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这支部队。也说,部队是一所大熔炉。
文革时期的毛主席塑像是一场造神运动的产物,但毛泽东不是神,毛泽东代表了一个民族的精神,这种精神是一个新生国家的愿望和追求,是一个有着几千年文化的大地得以凤凰涅槃沐火重生之后的时代呐喊!
从历史角度看,这些塑像也如同北京城明清两代的玲珑塔、北海白塔一样,都是历史留给我们的一份遗产。
&&&&&&&&&&&&&&&&&&&&&&&&&&&&&&&&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石头底下尽是水打一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