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2013级985院校电子信息专业,现在纠结读研去清北还是出国,本人gpa4.0是什么意思以上,能吃苦耐劳

有工作经验的人出国留学是为了什么?中间会遇到哪些不一样的阻碍?
有些人想到留学,可能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学习完本科或者高中之后出国深造。而生活中也不乏一些人,他们是有了工作经验后再选择出国留学的。工作经验对于申请的作用大吗?中间又会遇到哪些不一样的阻碍?
按投票排序
谢邀。我2002年进大学,学的是电子商务,父母给填的专业。我拿到学士学位了,但对这个行当本身兴趣不大。2004年大二时,出版第一本书,之后一直靠自由撰稿过活。专栏,出书,等等。2012年,我做了八年的自由撰稿,一直在上海,然后到来巴黎,读艺术市场与鉴定。申请签证时遇到过大问题。其一就是跨专业,其二就是身为自由撰稿人,收入无法保证。多亏了我的编辑们仗义,帮我开了收入证明(有些其实是不合手续的,他们硬给办了),我才出得来。去年最后一次面签时,签证官问过我动机。我当时的话,法语翻成中文是:我写过艺术专栏,也写过艺术家的传记,但我觉得,我需要更全面的学习;我还是想继续作为自由撰稿者的生涯,但想尝试变得更全面。与此同时,我觉得作为自由撰稿人,欧洲的经历对我有益。签证官阿姨问:还有呢?我说:我小时候,看的第一本西方小说是《三剑客》,第二本西方小说是《高老头》。达达尼昂和拉斯蒂涅这两个少年,都是去了巴黎才开始他们真正的人生。我虽然有自己的职业生涯,但还是无法全然锁定自己将来的最后方向,但我觉得这样的经验是好的。当然有一句话我没说:我是因为女朋友想来巴黎,我才来的。————————————————————————————个人感觉在签证时,工作经验和你的预期目标都是有作用的。预期目标和规划保证对方信赖你没有移民倾向;工作经验保证你说的预期目标不是瞎胡扯。————————————————————————————还是多说几句留学目的。我在巴黎,遇到过许多例子。消极的例子是,有一个同学问过我:“佳玮,你后悔来巴黎吗?”“没有啊,在那些博物馆上课就觉得值回票价了。”“可我觉得巴黎跟我想象中不太一样啊。”当然,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些迷惘的。但更多的是积极例子。比如,我在索邦学语言时,认识一位四十四岁的半秃头大叔。他是个电气工程师。我问他为什么要进修,他说,觉得上课很有趣。我在大学城,认识一位阿姨,叫柳德米拉,俄罗斯人,在旧俄做跟火箭科技沾边的工作,现在倒是家庭妇女。因为丈夫嫌她法语还是有口音,所以来进修玩儿。我认识一位俄罗斯的同学,三十七岁了,唱花腔女高音的,理所当然,长了一副花腔女高音的魁伟体格,但人极温柔,声音如棉絮,细细碎碎。每次谈起来,她就多愁善感的眨蓝玻璃般的眼睛,虽然体格雄伟,但神情小鸟依人,翻来覆去,用她断断续续的法语说:“我来学唱歌,因为有许多基础没打好。噢还有,我到巴黎是找真爱的……可是真爱很难找……男人大多数,都只想跟你玩儿,但不想娶你……但我还是觉得,我能找到真爱……”一位委内瑞拉人,三十九岁,本身是作品不少的建筑师。她说她来巴黎,主要是想上一点古建筑方面的课(她之前只学过现代建筑,似乎)。最单纯的想法呢?去蓬皮杜中心看那几尊耶稣-拉斐尔-索达的涂色钢管作品。一位意大利姑娘,九零后,叫弗朗切斯卡。米兰人,唱歌的,有歌剧或群唱表演时她就去,好的时候一个月唱六次,糟糕的时候一年唱两次;收入差的时候,唱一晚上累岔气了,只有15欧元。她承认自己做唱歌这行很麻烦,因为意大利唱歌的太多,而她父亲是工程师,与艺术界并无瓜葛,想帮忙也帮不上。若按一般看法,这就是个事业岌岌可危、甚无着落的姑娘,但她觉得自己挺好,还要多学。她来巴黎上课,每个月还要不时坐火车去别的地方唱歌。她说是蛮辛苦的,但总觉得能学到东西,很好玩。一个英国姑娘,叫克莱赫,二十九岁。在大连呆过,普通话说得很好,会念《行路难》,还会说“彪呼呼”。她自己似乎是出版行业编辑,来巴黎学14-16世纪意大利绘画史。她说纯粹是对一切有兴趣,还拿录音笔要我念:蒸羊羔蒸熊掌蒸鹿尾儿烧花鸭烧雏鸡烧子鹅……她到最后的目的也就是,have fun。基本上,许多有工作的人,都已经明白了。如果是为着一个很功利的目的学习,类似于你要做麻婆豆腐了才现场翻菜谱,趣味不大;学习本身当然应该有目的性,但不必太明显。我认识的许多同学,仅仅是相信着”学东西是件好事,总会对你有所益处“。这就是我的想法。我不是神,无法规划未来的人生,也不知道我学的东西什么时候能带来回报;只是相对于不学,学总是更好一点的,哪怕是为了HAVE FUN。世界上是有许多东西,学了之后能让生活更有趣的。
谢邀。我想讲一个别人的故事。这是一则去年9月的新闻报道,正好是在我开始申请学校的时候。这则新闻报道是这样的:说实话,我觉得他不是一个人。这是一个群体的挽歌。最让我感到悲哀的是,都这样了,记者还是把「结构工程师」写成了「建筑师」。跟他相比,我没有那样的压力,我不用摧眉折腰,我还有选择的余地。他选择了死,我选择了背 GRE 单词。我没有半点贬低别人的意思,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我常常感到庆幸,同时也感到愧疚不安。就像这则报道里说的:每天迟到则是要扣工资的,一个月没有请假或者迟到,则可拿到100元的全勤奖。上午9时整为上班时间,9:01-9:05到达不计入迟到,但是不能得到全勤奖,9:05之后每迟到一分钟扣一元钱,迟到半小时至2小时扣半天工资,迟到2小时以上扣全天工资。张海几乎没有迟到过。唯一有一次他手机闹钟坏了,9:02气喘吁吁跑到办公室,那个月他没有拿到全勤奖。事后,他耿耿于怀好久……从我准备去上学的那一天起,我几乎再也没有9点去上过班。10点算是早的,有时候11点。什么全勤奖,爱谁谁,都是画饼玩儿。8月23日当天上午,张海有一个项目梁跟柱子的计算总是出现问题,他有些着急。分管领导过来说:“你也是有经验的结构师了,怎么这样久了都搞不好?一天内必须改完!”领导的声音很大,办公室另一头的C都听见了。整整一天,张海郁郁寡欢。这要是我,早就掀桌子了。我是打工的,但我不是奴隶。进入8月,他几乎每天加班,甚至通宵。有好几次在机关食堂吃饭,同事听他说:“真是坑爹啊,下辈子再也不画图了,要当公务员。”我永远永远也不会有这样的想法。真的,还不如让我去死。我知道不平等,我知道受欺负,但我死也不会变成欺负别人的人。有一阵子,领导发疯,开会说要全体加班两个月,每天晚上8点下班。谁管你,当着他的面,到5点我背包就走。我还要回家背 GRE 呢。我估计当我终于辞职去上学的时候,领导们都是长出了一口气,「这个刺头终于走了!」当然,他们不辞退我,是因为他们也知道,我虽然刺头,但开同样的工资,基本找不到干活比我更好的。说实话,工作只是一方面。我对很多东西很失望,我只是希望,我能够活的稍微有尊严一点点。我也不知道我的选择是不是个好选择,但我自己觉得很好,「仰天大笑出门去」的那种感觉。现在,我在一万多公里以外,住着建于上世纪40年代的房子,开着产于10多年前的四手本田,每天被作业、考试虐的要死要活。社区里几乎没有中国学生,因为他们都谣传这片低档社区治安不好。但是,我很开心。每天都会笑着起床。我不知道未来在哪里,我也不知道前景怎么样、工作怎么样、形势怎么样。有时候想想也很着急。但不管怎样,我会笑着走向未来。每当想到,现在的生活是之前的我无数次梦寐以求的,我就止不住的开心。人活一辈子,到头来能留下什么呢?能全身心的追求某个自己喜欢的、对别人没有害处的东西,认认真真把它做到,我觉得这就很好。
我20岁大学毕业,现在工作8年了,28岁。我今年买了点比特币,赚了点钱。没有了经济压力,可以想想自己想做什么。我感觉自己最想追求的方向,企业界的话,全世界可能只有谷歌、IBM等一两家企业有这方面研究的职位,而这些职位我的条件申请不到。所以对我而言,转到这个方向的唯一方式就是去美国最好的学校的特定专业读研究生。所以,我现在不工作了。全力备考GRE……这8年在我的工作领域,我已经爬到作为一个技术打工者能得到的最高职位了。所以我并不是想镀金找个更好的工作。我出国后,我会一直留在学术界。那么我在企业界这8年时间是不是浪费了呢?可能确实浪费了一些时间,但这些工程经验和管理经验,我猜对我要研究的领域还是蛮有用的。考GRE要背单词。我发现现在一切网站和软件背单词的方式都很低效,我就自己写了一个背单词的软件。我父母比较担心我什么时候能结婚。其实呢,我3年前差点就结婚了,连婚宴都摆了,最后没有结成。这件事情我看得很开。我觉得吧,男人不用着急结婚,结婚生子也不是男人唯一的选择。
作为一个毕业工作后,辞职留学的人,我想我很有资格回答。我决定出国,仅仅是出国前一年的事情,没有什么高中就开始规划这类长远的眼光,出国留学,纯属拍脑袋就决定了。对于我的决定,我的父亲是很不赞成的,因为25岁高龄出国,抛弃国内所有的已知条件,去寻求一个未知的结果,他觉得我很脑残。我在国内的学历不错,重点本科,工作也很不错,试用期就拿到了同批人3倍的工资(因为本科期间有丰富的在同行业兼职经历和人脉),所以,我的选择,不存在学历镀金或者曲线救国的含义。毕业一年后(算上本科的兼职经历,前前后后3年),我开始感到动力不足,消极,上不来气和看不到希望。我渴望跳出我的井,去感受一下外面的世界,哪怕是挫折。就是想换一个方式生活。放弃是需要勇气的,特别是放弃你已经拥有的看似不错的一切,重新开始,并不是大家想得那么简单。被动的放弃和主动的放弃,更是差别巨大!申请学校,和拿到硕士,都非常顺利,除了写论文的时候,差点把自己写死外。我想,一定和我的工作经验有很大关系。因为,我再次读书,不是盲目的,而是知道自己缺失的情况下去补充和完善自己。读书难不难,当然难,我第一次上某课,因为涉及到辞源和拉丁语,整堂课一个字没听懂,回家坐在床边哭了半个小时。。。。最后买了个录音笔,把课全部录下来,回家一句一句的扣。。。。我觉得,拥有社会经验的人再留学,很大一方面的优势,不是来源于学习能力,而是思考能力和社会能力和生活能力。在异国重开始一段完全陌生的生活,并不是大家想得那么简单,没有强大的意志力和良好的心态,是很难坚持到底的,特别是生活学习全部要靠你一个人来应付。据我所知,我周围拿到硕士学位的人,不超过3成。有很多半途而废的,有读了3年语言,进不了专业的,有大一读了3年换了3个专业的,也有很多在私校混了几年,拿了个野鸡学校的文凭回国应付父母的,也有连野鸡学校的文凭都没,买了个假文凭的,好一点的混个本科就回国。最终留下来的,胜利的,都是耐的住寂寞,内心强大的人。。。。。。
我个人认为,有工作经验的人选择出国是值得肯定和鼓励的,而且我向来很敬佩这样的人。我先说3个故事,然后从故事中归纳出一些共性,再总结给题主的问题给出解答。【一】故事一个大哥,在美国工作的时候认识的。年龄记不得了,似乎当时已经27、8了。他本科毕业后在AutoCAD干了6年程序员,有稳定的工作和女朋友。但是还是选择出国。出国前花了半年还是一年的时间,晚上下班回家复习GRE托福,进行申请。最后来到美国。在一所还不错的学校拿了个CS硕士,比较努力地在湾区找到一份工作,年薪180K美金——别太羡慕哦,他的成功你可以复制!一个mm,在英国认识的的朋友。她是我本科校友,跟我同级,但是比普通人晚了2年读研。我们学校王牌文科专业的才女+美女,毕业后顺利回到家乡进入百度做了一年。因为一些原因可能觉得在百度的生活不是她想要的,下决心出国后,辞掉工作专心准备。如愿被英国Top学校录取,来到喜欢的氛围下享受新生活。我当时听她讲她的故事,看到她当时的精神状态,真的为她感到高兴还有一个黑人哥们,是留学的时候的同学,一面之缘,在一次饭桌上聊过。他年龄明显偏大,一问,工作了15年。工作了那么多年,一是梦想,一是觉得能力有瓶颈,于是决定申请PhD,全奖在读书。其实我当时留学的同学中,有很多很多(50%左右)是有工作经验——中国人这个比例很小,一般都是直接一路读到底。【二】归纳通过上面三个故事,可以归纳出几个共同点:1、三人都是“不满”现状,或是厌倦、或是遇到瓶颈,想通过出国来寻求突破。他们都是很明白人,工作过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因此做出出国的决定是很慎重的,知道出国能为他们带来什么改变,不盲目。2、出国前都付出了比一般人多得多的努力。比如边工作边准备GRE,冒着没有工作的风险孤注一掷申请。这种高风险高投入,也最终给他们带来了高回报。一般人下班回家就不想工作,何况还要坚持那么久准备变态的GRE呢?不可想象。3、同样提到一点,如果年龄偏大,还要考虑到时候同学可能会比你小得多。年轻的心态,耐得住寂寞,是很必要的。而且年龄越大,可能更要考虑家庭、伴侣的问题,所以即使是先工作,出国留学也是尽量能在成家之前解决【三】总结总结一下:1、作出决定之前要慎重。毅力,决心很必要。1.1 你是否有时间复习?你是否有能力复习,毕竟离开学校这么久了。1.2 你是否能支持脱产复习的经济负担?你是否能够自己负担你的留学费用?1.3 你是否能够承受留学失败的风险?是否有成熟清醒的认识?1.4 你的家庭情况,是否要考虑配偶子女的问题2、工作过的人出国申请很有优势:2.1 当年读书的时候,老板跟我有一次提到说,她更喜欢招有工作经验的学生,一是有执行力做事有计划,不需要人推着走;二是他们是放弃了工作的高薪回来做“穷苦学生”的,所以一般来说他们目标更明确,更有想法,对自己也更负责。2.2 我也是在工作之后,才慢慢站在更高的角度,看清楚我需要什么技能,我适合什么职业。想清楚这些,比盲目一路读上去,无论是执行力、生活、经济上,都会有优势。
出国留学的主要有三类:1. 原本学历成为工作晋升的阻碍,亟需提高学历的;2. 希望通过出国留学改换专业,从而开启新的职业生涯;3. 希望借留学尝试移民的。当然还有其他各类私人原因,比如男/女朋友在国外啊,比如实现少年梦想等等,就不一一举例了。至于公费留学或者单位赞助留学这种,又是另外的例子。已经工作后,要再申请留学,最大的阻碍无非以下这些:1. 语言问题。很多人工作几年后英语退化的比较快。而如果是去非英语国家,重新学习外语对个人的挑战不小。2. 考试问题。一边工作一边准备各类留学考试,对于个人精力和毅力都是极大的挑战。3. 财务问题。如果个人收入不足的话,或者工作不稳定的话,在申请学校和签证时候的财务证明会比较麻烦一些。4. 适应力问题。工作后的惯性,可能会让你重新适应他乡校园生活有不小的难度。工作经验:1. 如果是相关专业,工作经验,尤其是背景良好企业的工作经验,对于申请的帮助当然很大。2. 如果是非相关专业,如果工作领域与申请专业有一定程度的逻辑关联,你可以在文件材料中进行描述,但是作用就见仁见智了。实际上,相比较无关工作经验,你前雇主的推荐信,对申请作用要大的多。
跟各位知友有所不同,我在大学开始创业,大学念到一半几乎就全职的在外创业(跟导员的关系好,不去上课也能拿个及格分),我创业5年后,破产,迫于压力,也是当时实在是没什么好出路,无奈独身一人去闯美国,但没想到这个无奈的选择,竟歪打正着让我看到了另一个不一样的世界,我喜欢这个环境,喜欢这里的价值观,我个人认为,我终于找到了一个我喜欢的,并且可以为之奋斗的人生目标。
跟一路走来的学生党相比,我们这种有社会经验的人既有优势,也有劣势,先说劣势: 1,年龄要比周围的同学大很多,可能交流上不会那么通畅,毕竟算有代沟。2,离开校园太久,重新拿起书本需要一段时间去适应每天学习看书的生活,实际上,这个对于我是最难的,因为在大学里就是不学无术的问题学生,每科都是刚及格,重新拿起书本,光一个托福和日语,就要了我半条命,这还没算专业课呢,但为了梦想,每天都在刷新自己的新纪录,再难,也会坚持下去。3,毕业后,可能在所在国找工作的时候,因为年龄问题,如果不是很优秀,可能会有些劣势,因为毕竟年龄比应届生要大一些。4,可能会有家庭方面的阻力。有的是结婚了,出国留学也许会把老婆或老公或者孩子一起带上,带不上的,也会有相思之苦,这点我还算幸运,至今还是单身老光棍一个,所以没有这个烦恼,但是一样的,我出国,受到来自于父母的压力是巨大的,因为在我所在的这个东北小城,男人30之前结婚娶妻几乎一条铁律,如果没做到,可能暗示着这个男人某些方面有什么问题,并且周围的亲戚,朋友,也会投来异样的眼神,父母的压力也会很大,我跟父母做了好一阵的工作,父母才同意我这个大龄男重新出来闯一闯。
但不只是劣势,优势也有很多:1,对自己的目标很明确。一,有的认为自己的能力不足,想在刷一下学历,好回国增强竟争力;二,有的是想转职,去国外读一个理想职业的学历,好顺利的切到理想的职业;三,有的是单纯的不喜欢国内的职场环境,营商环境,想通过留学来留在当地工作,生活。2,大多有过几次感情经历,所以再找另一半的时候,会更加的理性,当然,也会更耐得住寂寞。3,相比学生党,生存能力会强上许多,因为大多有经验的人经济条件不会太好(有钱高中,本科毕业就出去了)所以相对比较坚强,能吃苦,不矫情,而且大多都有独自在异乡的生存经历,所以动手能力比较强,而且,遇到挫折,心里上也会比较能坦然接受,心理承受力较强。4,因为有过国内的社会经验,更会比较准确的比较国内外的差异,学术,职场,经商环境,因为一路读下来的学生没有国内的社会经验,所以非常的容易把国内过于美化,以为国内遍地是机会,所以有很多学生刚从国外毕业就回国寻找中国梦,殊不知,所谓国内的机会多,更多的是门槛高,比如说要有关系背景,比如说要有领先于国内的高精尖技术,比如说要深谙中国特色的潜规则,比如说要有非常雄厚的资本金,比如说结婚必须要能买得起房子·····我认识很多海归,大部分都说如果当时理性一下,在国外工作几年再回来就好了,而有过国内社会经验的人,一般就不会犯这样的错误,准备回国的,也大多会在国外积攒几年海外经验,准备移民的,也不会对国内有多少留恋,义无反顾的移过去,因为知道自己要什么,相对于国内的美食,热闹,犯点小事可以找关系摆平,亲人,我更加看重的是人权,和在一个符合自己价值观的环境生活,虽然我以前在国内当饭店老板的时候也能勉强的挤进我们当地的二代圈里,但是我很明白的知道我活的并不快乐,我其实是个特别轴的人,不太会对别人献媚,说话也很直,恰恰我这种人在国内算是属于不会做人那种,也因为这个性格,直接导致了我得罪了我们本地的一个大人物,最终导致我后面的破产,仅仅是我不愿献媚,不愿低头做人,不愿装孙子而已,我的这个遭遇,让我知道了,我的这个个性还是比较适合在有规则的社会里生活,所以果断的把自己以后的路定性为长居海外。
先写到这里,以后想到什么,会随时补充,以上。
亲身经历,国内二流本科,毕业后在南京一个国企工作,然后一个机会莫名其妙的自费来德国留学,来之前毫无概念,来了之后发现和想的完全不一样,比想的要难很多,德语难,学制长,毕业率低,很多次都想放弃。读书期间打过各种工:鸡场接鸡,塑料厂套塑料桶,冷库装集装箱,肉饼厂装肉饼,建筑工人,等……这些在国内的大学毕业生有工作经验的同志应该都没干过吧。到最后也总算毕业了。因为人品都还好,最后也无心插柳的在德国找到了工作。回头看来我也不知道出来了的目的是啥,但是很多事情开始就没办法回头,阻碍是随时随地都会有,年纪大学语言不如小孩子快,打工搬大个会怕闪了腰,其他的其实也还好,生活吗,ps,倒是做得一手好菜了。
不请自来,不要见怪。只想自己的经历也能给别人一点借鉴,写得很乱,各位请拍砖。
首先简短自我介绍,本人男,本科国内电子专业,毕业后全职工作两年,留学英国某大学金融专业。楼主的问题分为三个:出国留学是为了什么?工作经验对于申请的作用大吗?出国留学会遇到哪些不一样的障碍?基于我森森的理工科屌丝属性,我习惯性的分成三个大部分来分别回答以上问题,每个问题基本上又分成我和别人两小部分。PS:果然不一板一眼我就会死翘翘。
一,有工作经验的人出国留学是为了什么?
我:为了换专业。非常吹牛逼的说我的成绩还算是顶呱呱、呱呱叫的,不用步步高点读机妈妈也不用担心我的学习。以本科全班将近八成读研的情况来计算我是可以在国内做个硕士IT男的。但是我放弃了。很简单,我觉得我的本科学习没有针对性,我想去社会看看什么样的行业什么样的工作岗位是适合我的,经过社会大澡堂子的洗礼我也可能从IT男变成厨男(没有打错,是厨男,不是处男)。毕业后工作的两年期间,我做过专业对口的电子工程师,任职于江苏省某大型外资企业;也做过售后,负责某500强江苏安徽省售后服务网络体系的建设、监督与管理;更做过没半毛钱关系的金融,任职于国内金融服务机构从事市场工作。两年三份工作算的上频繁,我尽可能的去体验多样的工作和挑战,电子的,金融的,制造设计的,售后服务的,市场销售的,外资的,中资的。正是这一段经历让我下定决心转投金融业。两年我走遍了江苏安徽每一个地级市,见了形形色色的人,干了不同的工作,终于我大腿一拍出国留学,换金融。
别人:在读硕士的大学里,有很多像我一样辞掉工作来留学的。有四大的审计师,国有银行的职员,有哥斯达黎加宝洁的项目经理,有印度国家储备银行的的高级官员(大于35岁),尼日利亚的政府高官(家里孩子都四个了),日本的白头发爷爷(大于60岁,抱歉不知道他退休前的职业),当然还有英国当地金融机构辞职的员工。这些人出国留学目的各不相同,有的想换行业,有的想读书深造,有的是向往自由开放的校园氛围。大多都是为了历练提升自己,抱着出国镀金的目的来读书的在有工作经验的留学生中是相对比较少的。二,工作经验对留学申请作用大吗?
我:大,非常大。我本科的专业和金融八竿子打不着,没有辅修金融,也没有金融实习。之所以能够申请成功,除了过得去的数理能力和不屎的英语,最关键的就是金融行业的工作经历。当然其他工作经验也非常有用,对于跨专业的我来说金融工作帮助尤其突出。在申请中,我着重讲述了自己作为门外汉在金融业的体会和收获,辅以具体的工作中的故事证明我有能力完成跨专业的学习。别人在晒绩点晒奖学金的时候我晒的是鲜活的工作中的故事。别人:大,比较大。我很猥琐的相当猥琐的看过很多人的留学申请,关于工作经验的部分都写得十分生动又细致,这么不同凡响的一部分立马抓住了眼球。申请的结果是这些人拿到了很好的录取通知书,而且不止一个。三,出国留学会遇到哪些不一样的阻碍?
首先,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国籍不同的思维带来的阻碍。我住学校宿舍,对面住了一个哥斯达黎加小哥,左右两边腐国本地人,斜对面波兰人和德国人,楼上日本人。刚开始觉得别人跟你不一样的想法观点就等于是对自己的鄙视,是赤果果的挑战不能忍啊!渐渐的接触到越来越多的不同文化不同肤色不同国籍的人,我却越来越觉得这种思维的撞击和交流有意思,很好玩。就好比看物画三视图,要正面看,要侧面看,还要俯瞰,还可以问问元芳,这个你怎么看。
最重要的一块当然是语言的挑战。苏格兰口音算是好的了,要命的是日式英语,韩式英语,印度英语,希腊英语,绝对强奸耳朵。作为最后,我来举个发生在我身上的栗子。在图书馆机房上自习,旁边的阿三哥们突然站起来对我说:Excuseme me, could you please touch my mouth after 15 minutes? 我想这个三儿是有怎样的变态恶趣味要我触摸你的嘴,虽然嘴唇肥厚柔软圆润性感,但是黑成翔了啊!!! 然后他默默的指了一下鼠标,说 otherwise the screen will shut off. 囧囧
畢業兩年,決定出國。第三年邊工作邊申請,第四年異國深造。當初大概是覺得從學校到學校的經歷太單調,所以本科畢業選擇的直接工作。恩,實習的地方留下來繼續完成之前的項目。學校到工作的跨越很多時候遠大於繼續學習能給人帶來的幫助,特別是連續在學校呆了那麼多年之後(抱怨一下中國本科學制無緣故地被拉長了)。在工作中,和各個國家畢業的同齡人或者前輩接觸下來,越加體會文化背景,知識背景的差別,同時慢慢理解到國內水平和國際水平的差別(我在07年開始工作,可能當時一是互聯網並沒有現在那麼普及,或者是當時的英語水平和周邊環境影響,國際視野欠缺)。可以說,在一家國際知名事務所工作的經驗讓我直接了解到了自己想要達到目標(人生偶像),和優秀的卻又是近在身邊的可以學習的榜樣。中國將大把機會拱手讓人的同時,卻也為我們這些後生,提供了近距離接觸世界水平的機會。但看樣學樣總是會覺得局限,日益期望國際化的野心也越來越理解國內的國際化環境其實並不國際。希望走出去的想法日益強烈。兩年後,人生第一個完整的項目完成了之後,下定了決心要重新回學校鍛煉自己。國內的環境顯然已經不能吸引我了。當然,家庭的支持還是很重要的。雖然很慚愧,之後學校見到能夠經濟自理的同學都好生佩服。事實上,雖然是我個人的體會,但在歐洲,這樣的學習-工作-學習的過程其實是被學制化的,三年的學士,一年的實習(year out),一年回學校畢業答辯(thesis)的節奏聽上去很像國內的模式。但國內的實習太流於形式,每個人都好像那個”去監獄體驗生活的記者“一樣,走馬觀花,其實什麼都沒看到。因為心境不同。兩年/三年的工作,讓我真正看到一個項目的始末,看到自己一個職業之外,與數(十)種合作工種的配合;看到一個人在自己職業的不同階段(10年/20年/40年)能達到的程度;能看到理論的前沿和實踐前沿的交叉和區別。這個時候的自己,才懂得怎麼去下定決心,告訴自己是不是真心喜歡自己做的事情;才懂得給自己打算在10年,20年,40年之後,自己想要去到哪裡;才懂得自己喜歡的理論是不是真的有用,怎麼才可以將理論更容易與實踐發生交叉。這些問題,一個一個問自己,又一遍一遍和朋友討論,在紙上總結,終於給自己畫下一張路線圖,慢慢把自己引導到海另一邊的課堂,才有了現在更理解自己的自己。回頭看來,離開學校工作,再回到學校,現在再回工作,就像在莫比烏斯環的兩端一樣,雖然事實上是同一條路,確總能給認識自己提供一個新的視角。有了認識,才能有變化。
我来个奇葩点的答案:为了爱(mei)情(zi)我与女朋友交往了一段时间后,女朋友告诉我,她家里对我意见很大。因为女朋友在香港读书,她家里觉得我仅仅是国内本科文凭,有可能眼界不够开阔什么的。而且她本人对长期的异地恋表示担忧。(我当时在上海工作,一个月飞一次)。那还有什么好说的,只有甩开膀子干了。障碍非常多:1. 我负责的项目正处于关键期。说实话我对当时的团队还是挺有愧疚感的,虽然我早早的开始安排了后路,但是应该还是对项目有一定的影响。2. 时间的紧迫性。我3月底才决定去香港读书,而这个时候香港很多学校已经停止申请或者马上就要停止申请了。3. 语言障碍:我英语只过了4级。并且有接近8年没有怎么用过英语了(大一过了4级,毕业工作了5年)。这无论是对我申请学校,还是顺利毕业,都是一个绝大的障碍。4. 对上学的恐惧:其实上了大学后,就没有怎么刻苦的学习过了。虽然一直保持学习的习惯,但是对有考试的读书,却感到非常不安。5. 对未来的担忧。我所处的行业正是一个快速上升的阶段,并且我当时也算有一定的小成绩。我当时非常担心我去读一年多书后,我能否还能跟上大部队?担心成为某个行业的边缘人士,常常在警醒着我。当然工作对我的留学也有不少好处:1. 工作经验对我申请留学帮助非常巨大:我磕磕巴巴的口语之所以能通过面试,工作经验功不可没。(工作与我申请的专业非常接近)2. 工作经验对我理解所学的知识帮助巨大,从而能让我顺利毕业,并赢取奖学金。3. 工作经验让我有目的的去学习知识,所以学习的积极性与效果,是远远大于我本科时的状态的。===========================当然,整个留学过程让我最大的收获,是我觉得“疯狂的去追求一个女孩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啊”。它让我充分意识到,当一个人为了一个梦想而不顾一切的去追求的时候,是一股多么巨大的力量。
我乙肝携带行走病原体一枚。毕业前留在某著名行业软件龙头实习半年,倒在体检上,直接被强制病休4个月,老板帮忙说情(据说,也许根本没帮)也无济于事。等所有转正名额用完了才让我回来继续实习。第一分正式工作是老头子开后门搞到的垄断企业技术岗位。做了半年不甘心愤而辞职。之间金融危机,好容易拿到某ERP龙头企业码农职位一枚(那时候单纯,眼里只有知名跨国企业),又死在体检。最后去了某大型IT咨询公司,是在战友圈内知名的跨国企业中明确不检乙肝也可以自由参加福利年间的公司。可惜不算是很好的组,三年全组没人升职,只有人走没有人进,覆盖的领域也越来越小,业务没有起色。跟老板提换组被拒绝,计划跳槽但又怕体检。期间谈了个很短的恋爱,因为身体被拒。于是再次愤而辞职决定考试出国一劳永逸解决体检问题,朋友开玩笑说,你这个移动病原体要去祸害美国人了。等半年考试半年申请,期间支教半年,发现国内体检形势已经趋于乐观了,以前砍我的几个公司都纷纷取消乙肝检查了(不得不提那些为自己权益奔走的人,相比之下我弱爆了,想想就惭愧)。不过箭在弦上,无可反悔。最后终于在27岁那年顺利赴美读硕士。申请的过程没什么曲折的,就是每天泡咖啡馆背单词备考。不过由于之前都是做IT咨询的,我投了10家CS和1家信息管理,结果那一家凑数的录取了,10家里杯具大半,还有一个据信写说如果愿意转信管就可以录取。所以专业背景其实还是需要比较match才行,或者你需要在资料和ps里多修饰一下。最后决定还是走码农路线。如果是走技术路线,美国是好地方,是个能让人安心做技术的地方。毕业后几年再出国,有了比较,你更容易知道美国和国内的好与坏。不过多少有种从头开始的感觉。如果你骨子里是八面玲珑的人,呆在国内也许更适合你。如果你希望简单一点,追求技术享受工作,不希望被打扰,美国挺适合你。生活而言,如果国内就是小中产的条件,去美国好坏不好说。如果是一穷二白的打工族,就算考虑了文化差异的不便,应该也还是在美国更容易走上正轨。我这样刚毕业一年不到,从头开始努力奋斗,到现在为止还算满意。人生重在经历,认真活对得起自己就好。
也来说说自己的经历吧,分享下。性别女,25岁的时候申请了出国读硕士,其实算是进修。因为专业没变,工作经验算是一个申请的资本。26岁一个人去了一个新的国家。尽管还在亚太区,但是新的环境里还是面临了不少挑战。出去时为了什么?1. 增长阅历和视野。工作2年后,看看身边同事的职业道路,忽然觉得找不到自己特别想要的。升职的机会虽然近在眼前,但就是觉得不是自己想要的,隐约觉得也不是自己合适和擅长的。想通过一种新的方式去认识自己,看看世界,希望能为自己的我来带来新的选择。2. 30岁之前给自己一个出去见识的机会。25岁这个年龄段的同龄女生都在忙着约会和找对象,当时的我有些眼高,一直没有男朋友。同时有一种年龄的压力,对于未婚女性来说,可能30岁之前得把自己特别想做的事情做了才能安心于家庭吧,至少我是这么想的。所以想抓紧机会出去,增长见识,锻炼自己适应环境的能力。3. 为了向一个我当时很有好感的人致敬。他跟我同龄,长相普通,温文尔雅,斯文有礼,无论学识还是为人都非常优秀。跟他在工作场合认识,虽然见面不多,但我很仰慕,用流行语来说就是“男神”。当时整个行业进入低谷期,他身在同样受波及的金融业,交流的时候心态从容淡定,让我有一种“既见君子,云胡不喜”的即视感。而他虽然已经很优秀了,还依然非常努力,类似工作狂,也没有对象,貌似35岁之前也没有考虑找对象。他的出现让我觉得自己的世界太渺小了。我也想像他一样有那么广的视野和见识,可以说他身上有很大一部分就是理想的自我。留学过程中的阻碍。1. 语言。哑巴英语的教育让我出来之后,在上课、作业、讨论的时候痛苦异常,感觉像是武林中人自费武功你懂吧。想表达得东西永远只能写出来20%-30%,写essay都跟挤牙膏一样。老师布置的课外书永远看不完。而且年龄大了,一熬夜就头疼,每天都顶着个黑眼圈。熬夜读书对体力也是个挑战。(我有个同学,韩国人,45岁做到大boss级别出来,课下跟我们吐槽说记忆力不好,经常忘了上节课老师讲了什么。。。。。。)总之,出来读书一定要趁早啊亲!!!2.毕业压力。每天都在焦虑毕业学分能不能拿到,能不能毕业。因为一旦延期毕业,经济压力直接翻倍。在学期过程中也是每天都在图书馆看书写作业,很少出去玩。提前预习,课程复习,课后作业和讨论,周而复始,紧张的有些枯燥。3. 经济。出国之前的准备和学费已经花掉了我工作攒下的积蓄,而且还向家里伸手要了一部分。学习过程中和同学之间的社交也是畏手畏脚,怕花钱。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不敢跟同学出去,最多去一个学期结束完的party。我们专业不是纯技术派,适当的社交其实非常有必要。而且更不敢生病,看病支出更是一笔大花销。为此一有空就出去跑步。但最后还是因为不适应天气变化重感冒了一场,那真是一段难熬的经历。最后来说说收获吧。现在已经回国了,又重新回到了曾经的行业。1. 心态。跟出去之前相比,对自己的认识更明白了一些。知道了自己擅长什么,优势在哪,方向在哪。心态没那么急躁了,也宽容了很多。我觉得是留学的经历所带来的。2. 朋友。在留学这个过程中,朋友是最意外的收获。看到了很多人不同的生活方式,接触了基督徒,丁克族,富二代,军队高层,教授。。。。。。跟一些人还保持着联系。3. 见识。这个稍微实用或者功利一些,更新了自己的知识面,独立判断的能力也略有长进。回国后的薪水也涨了不少,现在1-2年的积蓄基本可以覆盖掉留学期间所有花费了。当然,也会有遗憾。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更努力的学习,还是偷懒了些。只想说,对于我等普通家庭的人来说,能阶段性的放弃赚钱的目标出来读书,也是一种小奢侈。真希望以后也能有足够的财务自由,让自己想读什么专业就读什么专业。
大学毕业后在国内工作三年,很失败,各种失败,没有妹子,没赚到钱,没有升职的希望,没钱也没能力自己做生意。所以我决定出国。念了个美国的MBA,专门学怎么小本经营,怎么白手起家的商学院,很屌丝的学校,却对我很有益处。然后在纽约找工作,工作几年之后, 感觉自己很失败,各种失败,没有妹子,没赚到钱,没有升职的希望。不过这次不同的是,没打算回国,我自己创业了。自己的同学还有同龄的朋友已经是上市企业的一把手,也有些已经是在国内商海多年的成功人士。可是我不出国就没有我现在的小本生意。就没有机会往返中美之间过自己的逍遥日子。我觉得有工作经验之后的好处就是知道自己要什么,出国的目的明确,不过,仅此而已。
不喜欢的工作=煎熬的一天*一辈子向后退两步是为了跳的更高
我觉得读研究生,尤其是实用性学科,不是做学术那种的。 工作两年再去申请才是可行的流程。看你读什么学科了。如果是商科等,就是最多人读的那些marketing,business management之类。很多研究生申请要求两年以上工作经验,是一种职业化教育。人家明确规定没工作过的,我们一般不考虑要,除非你特别优秀。(我有学姐是特别优秀,GPA将近4.0,没有工作经验被cornell的酒店管理给录取了)如果是人文学科,(抱歉以我的知识水平只接触过人文学科),历史文学政治之类的,那你读出来基本上是选择学术之路了,要一路读上去的,最终学历起码是博士,除了直接申请博士的,研究生学历只作为跳板,那么为了保持学术研究上的敏感度和热情,还是一路读上去好了,因为你的路很明确了。如果是像我这样的,人文学科历史学本科,想着考虑未来要做什么这种比较实际的问题,我还是建议工作两年再去申请,明确自己的目标。我尤其需要工作经验来弥补个人背景上的短板,去证明自己为什么要转学科,去说服对方学校录取我。我认识朋友说研究生里面很明显大陆学生就一路读上去,无缝衔接,然后歪果仁都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多老的都有。完全没有必要担心自己年龄大成为异类(额其实我作为女的还是又担心啦..= =)我总觉得没想好就一路读上去,只是把失业时间推迟了几年。你到时候还是要面对一定程度的从学校跨到社会的迷茫。有些事情没必要那么急的,工作几年再出国读书是很正常的,不是个奇怪的现象。
最近不停地在网上搜索各种有关工作后出国读书的信息,隐隐地给自己寻找慰藉,知道这条路蛮难,尤其当你工作得心应手,家庭美满幸福的时候,很难找到一个理由说服自己和家人,放弃眼前的美好,另辟蹊径,这确实需要勇气和毅力,但经过几个月的煎熬,我下定了决心,去美国读博士,有梦就去追,时日无多呀。
我不去试试,我会后悔一辈子
看了大家的答案,觉得这个问题很开放,所以想提供一点不一样的故事。我三本毕业之后和几个同学创业。两年的创业经历非常历练。从开始被人骗,消极悲观,众叛亲离,到后来努力拼命,只是短短两年。期间经历过净资产负债数万,所有银行账户加口袋里的钱不到20人民币的窘境。第一年末是我最艰苦的时候。一同创业的同学都离开了,因为他们觉得受不了了。我是领头的,一个人走在街上各种伤心。女朋友也离开了。那时候应该是10月,大家过完国庆节刚开始上班,我在想找谁借钱交营业税。那时候忽然觉得这样下去根本不是个办法。可以说是时运到了吧,忽然燃起一种斗志,觉得要改变生活,要挣到钱,要出国学习,觉得自己会的太少,能做的太少,看不清世界。之后一下子就奋发起来,一边开始准备出国材料(自己申请过的都知道材料最麻烦),一边到处接单挣钱。当时也确实遇到贵人,给我介绍了很多生意。总之一切虽然都还是很艰苦,但是感觉有希望。我觉得一个人做出出国这样的决定,不会是没有原因的。也许条件好的人,出国就不过是读寄宿学校的感觉的人,会认为出国就是have fun。对我来说完全不是。我觉得我这一年多看尽了自己的这个小世界的人情冷暖,也受够了各种屈辱,我要寻找改变,我要拓展视野,我要给自己贴金,我要去国外挣钱。从高的理想层面,到低的物质层面,我都有很多理由支持我出国。我当时想的是,最坏情况下的出国不会比我当时经历的辛劳更坏很多,I have nothing to lose。准备工作中最大的困难是两个。一是没有钱。申请什么都要钱,学校要申请费,寄材料要快递费,将来办签证还要签证费,每一笔支出都够我活一个月的。白天拼命挣,经常忙到深夜,再趁着对面半球白天去联系学校。白天拿到报酬,赶紧存进银行换成外汇汇出去。就这样钱也不是白来的,很多时候交了钱就没有钱吃饭了。记得第二年年初的关键时候外公给了我他的一笔积蓄,我交清了所有费用。老人家已经作古。过世的时候我立刻买了机票回国了。每次说到这事就无比伤感,和老人最后的交流竟然是要钱。第二个是英语。虽然考过托福,但是没有任何人帮助的前提下炮制所有材料实在很难。自己写出来的东西自己看不下去。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一稿一稿改。后来通过朋友认识一位英国人,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我觉得这些障碍可能人人都有,只是对我来说特别显著。我觉得一个普通人不太可能需要提前一个多星期计划怎么获得115元人民币的快递费。我经常幻想,如果当时准备出国的时候我有足够的钱,会是什么样的。在幻想中一切我的歉疚感都消失了,我不欠任何人人情,也不会在申请材料和出国的过程中留任何遗憾。后来,一切材料办好(财产证明是借钱弄的),出国还是拖到了最后一刻。为了省机票钱,选择了开学前尽可能迟的航班。迟点走也可以去多完成几个项目,多收一些应收帐款,路上盘缠多一些。直到现在我还有快十万的应收账没有收回来,也肯定收不回来了。到了国外之后在同学的沙发上睡了一个星期,因为没时间租房子。后来住过郊外的小房间(真的觉得那是目前出国住过最舒适的地方,虽然现在住的地方条件好了很多),住过阁楼。我觉得我还是很幸运的,整个过程都有贵人相助。每次到了最关键的时候都会有个人伸出援手帮一把。除了外公,英国人,找房子住的时候也是每每能遇到价格便宜条件不错的房子。学习上也总是有靠谱的同学,找工作也承蒙大家照顾很多。再后来,跌跌爬爬弄到毕业,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终于过上了理想的生活。这段经历也算是有个Good ending。现在距离当时创业已经四年了,大多数目的都已经实现或者在实现中。已经看到很多事情国内国外的异同,看过大善大恶,看过不一样的人情冷暖,看过一些更大的事情的起承转合。不过还是觉得需要了解的东西太多,人生不够用。错过了最好的年华,现在只能用更多努力去补。写的比较散乱,还请见谅。
讲讲自己的故事。现在26,下周去日本读心理学本科大三。大学是个985&211,日语专业,毕业先做了点别的,后来又在汽车行业待了两年。去读书完全是“蓄谋已久”,不是脑袋发热决定的。下面来回答下题主的几个问题。1.为了什么?为了学习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并希望以后从事这方面的工作。我的情况和大家不太一样的在于,这里基本上只看到了出去直接读硕士,而我还得苦逼地上大三去。我不能直接申请硕士吗?当然可以申请,但是我还是希望自己能够对这个领域有一个很好的知识结构框架之后再去进行某一个分支的研究。一开始我在怀疑自己是不是为了逃避工作才想去读书,为了验证这个,我就没有辞职,而是边工作边准备。后来发现自己不管工作苦逼不苦逼都想去,于是就下定决心了。上面一些前辈也说了,已经工作几年,并且有些人已经混的相当不错的时候选择出国再去读书,那肯定不是为了镀金,况且现在镀金什么的早就吃不开了,当然也不是去体验异国风情,体验已经风情去旅游就够了。大概都是为了些旁人看起来很傻很二但自己觉得闪闪发亮的事情吧。要不然谁愿意去天天泡图书馆弄奖学金还要打点工当苦逼学生呢?你说是吧。2.不一样的阻碍可能和各位大神不一样的在于,我不光要递交材料,因为我参加的那种大三插班生考试性质稍微特殊,并没有针对留学生的专门考试,而是要和当地人参加同种考试同种面试,我需要去现地参加考试、面试。这是我认为当时最大的阻碍,因为要准备材料,还要看专业书,还要准备考试,还要白天忙活工作,有时候甚至还要加班(虽然我决定要走了之后就在刻意躲加班),还要算计怎么休假,还要去搞短期签证、订机票,等等。真的忙晕到四脚朝天,睡眠时间被严重剥削。哦对,我还报了小提琴课,每周一节,所以还要练琴。不过当时练琴对于我来说反倒是休息。所以如果没有辞职的话,如何平衡各个事物间的重要紧急度就是最大的课题。如果辞职了的话,除了好好准备考试,那就是金钱方面不能有大洞,要维持好现阶段生活。3. 工作经验对于申请的作用我这里是没有作用。因为完全是不搭边。要勉强说的话,也许是在面试的时能够让日本老教授翻我简历时眼前一亮,诶?居然在这里工作过?(因为那个日系车企非常出名……)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还是看专业不看经历……以上。想到了再来补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全国985大学排名2013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