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周期表要背哪些表白有哪些

化学的表白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化学的表白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热门日志推荐
人人最热标签
分享这篇日志的人常去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
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
请输入手机号,完成注册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必须由6-20个字符组成
下载人人客户端
品评校花校草,体验校园广场&& 查看话题
我们熟知的元素周期表有哪些故事?
无机/物化版之我们熟知的元素周期表有哪些故事?
:dragon7:欢迎前大家多多参与,畅所欲言,把您所知道的关于元素的小故事分享给大家哦~\(^o^)/~:dragon7:
奖项:一等奖:8BB(优秀的还有EPI哦~\(^o^)/~)
& && && & 二等奖:4BB
& && && & 三等奖:2BB
& && && & 参与奖:1BB
:tiger28:由于个人原因,没怎么举办活动,凡参与的均可获得至少1BB,优秀讨论者最多可获8BB加ICEPI 奖励哦。:tiger28:
元素周期表.jpg
钴元素的故事:钴 Co (Cobalt)
1735年,瑞典矿物学家布朗特(G.Brandt)在锻烧钴矿时发现了新元素钴。早在约16世纪时, 萨克森的矿工们发现德国的银矿山有一种和普通矿石的性质不同的矿石(钴矿),它不能用通常的方法去冶炼,因而糟踏了大批的普通矿石。很长时间,这种矿石使人们感到困惑不解,此矿石与铜相似,遇酸变为深兰色溶液。而矿工们就认为这是地里的妖精为了迷惑人们施展的魔法。因此称这种矿石为“精灵”(Kobald)。“科波尔得”(Kobald)一词源自原始的日耳曼神话,在希腊语中表示“淘气的人”(Kobalos),英语中的koblin(意为“妖魔”)也源于此。后来人们又发现这种矿石可使玻璃具有深绿色。1735年,瑞典的化学家布朗特确认钴矿里含有一种遇酸可变成兰色溶液的新金属,用高温煅烧后提出金属钴。布朗特采用了过去矿工们的称呼,把新元素命名为Cobalt,意为“精灵”。汉语译为“钴”,而在德语中就叫做“Kobalt“。 氟元素的故事: 氟 F(Fluorine)
氟的发现,被认为是上个世纪最困难的任务之一。自 1768年马格拉夫发现HF以后,到 1886 年法国化学家莫瓦桑(H.Moissan)制得单质 F2经历了118 年之久。这其中不少科学家为此不屈不挠地辛勤劳动,很多人由此而中剧毒,有的甚至贡献了他们宝贵的生命。1529 年德国化学家阿格里科尔(G.Agricol)确认萤石的存在,人们开始认识氟的存在。
1670年德国纽伦堡的艺术家斯瓦恩哈德(Schwanhard)发明用萤石和硫酸作为玻璃工业的刻蚀剂。
1764年马格拉夫(S.A.Marggraf)研究了硫酸与萤石的反应。
1780年瑞典化学家舍勒在研究硫酸与萤石作用时,他断言生成的酸是一种无机酸,称之为萤石酸,并预言在这种酸中,含有一种新的活泼元素。当时曾被称为“不可驯服的”“不可捉摸”的元素。从这以后,许多化学家致力于分离这个未知元素。但一次一次失败了。先后有德、英、瑞典、比利时、法国的化学家参加了研究工作。仅在法国就经历了四代人,总共106年。为了征服元素氟,先后有四位化学家由于氟中毒而献出了生命,其中有爱尔兰科学院成员托玛克·洛克斯(Tomac Noks)兄弟俩、比利时化学家路易埃(P.Louie)、法国化学家杰罗·玛尼克莱(J.malikre);有的化学家如戴维、莫瓦桑等由于在研制过程中受氟的危害得了重病而过早地去世。
1886年法国人莫瓦桑在总结前人经验基础上,在铂制 U形管中,用铂铱合金作电极,在-23℃下,电解干燥的氟氢化钾,终于第一次制得单质氟。这一成果轰动了当时法国科学院,也是当时世界化学领域的一个重大事件。莫也因此而被授予1906年度诺贝尔化学奖。但由于有害气体的毒害,长期劳累,莫瓦桑于获奖的次年便去世,年仅55岁。
关于氟的命名,早在 1810 年德国化学家戴维(H.Davy)与安培(A.M.Aupere)就曾建议用希腊字“Fluo”表示这个未知元素,含“流动”
之意。因含氟矿物称为萤石或氟石,远古时代,人们在金属冶炼过程中就知道用萤石作熔剂。萤石和矿石在一起加热时,会使杂质生成流动性的矿渣而与金属分离,因此将其称为 fluores,拉丁语“流动”(fluere)之意。元素氟“Fluorine”,自萤石(fluor)中制得因此而得名。法语从HF的性质。
又赋予氟元素“破坏的”原意。 氯Cl,,
1774年,瑞典化学家舍勒在从事软锰矿的研究时发现:软锰矿与盐酸混合后加热就会生成一种令人窒息的黄绿色气体。当时,大化学家拉瓦锡认为氧是酸性的起源,一切酸中都含有氧。舍勒及许多化学家都坚信拉瓦锡的观点,认为这种黄绿色的气体是一种化合物,是由氧和另外一种未知的基所组成的,所以舍勒称它为“氧化盐酸”。但英国化学家戴维却持有不同的观点,他想尽了一切办法也不能从氧化盐酸中把氧夺取出来,均告失败。他怀疑氧化盐酸中根本就没有氧存在。1810年,戴维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了所谓的氧化盐酸不是一种化合物,而是一种化学元素的单质。他将这种元素命名为“Chlorine”。它的希腊文原意是“绿色”。中文译名为氯。
英文名称chlorine来自于希腊文khlros(χλωρó',淡绿色),中文取该气体为绿色之意造了“氯”字,日文与韩文则因为氯是盐的主要成分之一而称为“盐素”(日本汉字写作“塩素”)。 铱元素的故事: 铱 Ir(Iridium)
1803年,英国化学家台奈特将粗铂溶于稀王水中,得到一种具金属光泽的黑色残渣,经不同方法处理,他发现其中还含有另一种新元素铱。 年,法国的德士哥特尔(C.Descotils)、沃奎林(L.N.Vauquelin)、富克鲁瓦(A.F.deFourcroy)等人也相继发现铱。
铱的命名为“Iridium”,源自希腊语中的Iris(其所有格为Iridos),意为“彩虹女神”,因为该元素可以形成许多不同颜色的化合物。 “Iridium”
的原意便是 “虹的元素”。在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位虹神名叫伊里斯 (Iris),乃是彩虹的化身,她是诸神的使者。人们就把沟通天和地的彩虹看作是伊里斯来回奔波的天然桥梁,所以古希腊人就用伊里斯的名字称呼彩虹为iris。 l磷元素的故事:磷&&P(Phosphorus)
17 世纪,德国有位汉堡商人布兰德(H.Brand),是个炼金术士,他曾
听传说从尿里可以制得黄金,于是抱着图谋发财的目的,使用尿作了大量实验。大约在1669年一次实验中,他将砂、木炭、石灰等和尿混合,加热蒸馏,虽然没有得到黄金,却意外地分离出像蜡那样的色白质软的物质,它在黑暗中能放出闪烁的亮光,于是布兰德给它取了个名字叫“冷光”(即白磷),他称它为Phosphorus。
磷的命名在希腊语中就是“晨星”,这个词来自 phos(意为“光”)和
phorus(意为“生产”、“诞生”)。晨星是光的“产婆”,因为在它出现
之后不久,太阳就要升起了。在早晨,金星比太阳早到达东方地平线,因而在太阳升起之前,它已闪烁在东方的天空,它就是“晨星”。在汉语中称它为“磷”,曾用“燐”。 砷元素的故事: 砷 As(Arsenic)
古代,人类就知道元素砷。一方面它可作为一种贵重药物,另一方面它
又具有毒性。早在四千多年前,我国人民就知道雄黄(As4S4)酒杀菌、驱虫的功效,炼丹家用雄黄作炼制“长生丹”的原料。早在5世纪齐梁人陶弘景所著的《本草经集注》中就有记载。我国古代炼丹家葛洪在《抱朴子·仙药》一书中,明确记述了制取单质砷的方法:“又雄黄……饵服之法,或以蒸煮之,或以酒饵,或以硝石化为水乃凝之;或以玄胴肠裹蒸之于赤土下;或以松脂和之;或以三物炼之;引之如布,如白冰。”这里所述的炼砷原理即以氧化剂将含硫化砷的雄黄转变成氧化砷,再以富碳化合物,在高温下还原生成砷。
隋末唐初的医药家、炼丹家孙思邈,在他的著作《太清丹经要诀》一书
中,也有一段炼砷的记述:“雄黄十两,末之。锡三两。铛中合熔,出之,入皮袋中揉使碎。入坩埚中火之,其坩埚中安药了,以盖合之,密固入风炉吹之,令埚同火色,寒之,开,其色似金。”
几个世纪以后,1250年,罗马的马格努斯(A.Magnus)在由雄黄与肥皂共热时才得到纯净的砷。但比中国炼丹家发现砷晚了约600年。
因此,在世界上首先发现砷元素的应是中国炼丹家,时间为6—7世纪。
但提制纯砷的方法, 究竟是谁先发现的已考查不出。 1649年, 什罗德刊行 《药典》说制砷有两种方法。1725年到1774年经韩克尔等人研究才彻底确定砷。
到了1909年,德国生物学家埃利希(P.Ehrlich)第一次合成了有机砷
化合物“666”,用以治疗梅毒。
在古代,炼金家们用毒蛇作为代表砷的符号。砷的英语名称“Arsenic”
一词来源于阿拉伯语“Azzernikh”,意指砷的矿石——石黄(As2S3),该矿石的拉丁文名称是auriPigmentum, 意为 “金色的染料”, 英语中的Orpiment(雌黄)一词就是由这个字转化来的。 我想说明两个元素,一个镭元素,一个铀元素
德国物理学家伦琴于1895 年发现了X 射线,1896 年,法国科学家柏克勒尔发现了含铀物质的自发放射。居里夫妇决心探索这其中的秘密,他们选择铀射线为科研项目,以发现铀沥青矿里所含有的强烈放射性的新元素。他们首先发现了一种新的放射性元素,为了纪念祖国波兰,居里夫人把它命名为钋;之后了们又发现了放射性更强的镭,并决心把镭提炼出来。由于买不起含镭的铀矿石,他们只好利用廉价的铀沥青残渣,借一间不蔽风雨的厂棚作实验室。冒着酷暑严寒,使用极其简单的工具,忍受着刺鼻的气味,经过54 个月的辛勤努力,终于从几十吨铀沥青残渣中提炼出0.12克氯化镭,并精确地测定镭的原子量为225,放射性比铀强约200万倍。1903 年,居里夫人获得博士学位。同年,因对放射现象研究作出突出贡献,居里夫妇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自从放射性元素特别是镭被发现后,放射学和粒子物理学由此诞生。
为新的实用型放射性材料的使用奠定了基础。 也为放射性材料导致人类癌变奠定了基础。
1789年,由德国化学家克拉普罗特(M.H.Klaproth)从沥青铀矿中分离出,就用1781年新发现的一个行星--天王星命名它为uranium,元素符号定为U。
1841年,佩利戈特(E.M.Peligot)指出,克拉普罗特分离出的“铀”,实际上是二氧化铀。他用钾还原四氯化铀,成功地获得了金属铀。
1896年有人发现了铀的放射性衰变。
1939年,哈恩(O.Hahn)和斯特拉斯曼(F.Strassmann)发现了铀的核裂变现象。自此以后,铀便变得身价百倍。
寻找&超铀元素&的工作,实际上早在1934年就已开始了。这一年,费米在意大利发现,当他用一种新发现的,被称为中子的亚原子粒子来轰击一种元素时,经常会使被轰击元素转变为原子序数比它大1的元素。既然如此,是不是能够使铀转变成第93号元素--一种在自然界中不存在的人造元素呢,费米的小组于是着手用中子来轰击铀,他们获得了一种产物,他们以为他们所获得的产物无疑是第93号元素,并称之为&铀X&。 氧元素的故事:氧 O(Oxygen)
早在公元8世纪,中国人马和在其著作《平龙认》(看风水的书)中曾谈到:大气是由阴、阳两部分组成,阴的部分可用“阳的变化物”如金属、硫黄及木炭等提取出来。燃烧时,这些物质就与大气中阴体混合而生成此二种元素的混合物。阴气是永不纯净的,但以火热之,可以从青石、火硝、黑炭石中提取。水中亦有阴气,它和阳气紧密地混合在一起,很难分解。因此,有人认为阴气就是氧气,从而认为氧气的最早发现者是中国人。对这一说法存有争论。不过至少可以说,在一千多年前,我国学者马和已经对氧气作了十分深入的研究。
17世纪,荷兰化学家德莱贝尔(C.J.Drebbel)曾加热硝石制得过氧气,但未进行研究。约1700年前后,德国化学家斯塔尔(G.E.Stahl)提出一种理论解释为什么有些物质在加热时会燃烧或生锈。他认为这样的物质含有“phlogiston” (燃素),它源自希腊词phlogistos,原意为“易燃的”。
1756 年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M.B.Lomonocol)曾在密闭玻璃器内煅烧金属,作了金属煅烧后重量增加的试验并指出:重量的增加是由于金属在煅烧时吸收了空气的结果。
1772 年,瑞典化学家舍勒首先制得纯净的氧气并对其性质进行了研究。他用硝酸盐KNO3、Mg(NO3)2、氧化物HgO、碳酸盐Ag2CO3、HgCO3加热分解和用软锰矿与浓硫酸或浓砷酸混合蒸馏, 从空气中分出了 “火气” (Fire air,“维持生命的那部分空气”)。但他的研究成果迟至1775年才发表。发现氧的荣誉被英国牧师兼化学家普里斯特利(J.Priestley)所得。1774 年,普里斯特利利用聚光镜加热汞煅灰(氧化汞 HgO),且用水上集气法收集被分解出的气体,研究其性质。他发现这种空气能帮助蜡烛燃烧,使呼吸轻快,使人感到格外舒畅。但由于燃素学说的禁锢,他把这种新气体称作“dephlogisticated air”,意为“脱去燃素的空气”。
1774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Sn和Pb作了著名的金属煅烧试验,指出燃烧就是金属与这种被其称作“上等纯空气”的气体化合的结果,从而推翻了人们信奉达百年之久的“燃素学说”,建立了燃烧的氧化学说,拉瓦锡也
获得了“现代化学之父”的尊称。但拉瓦锡错误地认为在所有的酸中都含有这种新物质,因此他把这种气
体命名为“oxygine”,在英语中就是oxygen(氧),它源自希腊词oxys(意为“强烈”的、“锐利的”)和希腊语中的后缀-genes(意为“产生”)。所以oxygen原意就是“产生某种强烈味道(酸味)的东西”。换句话说,氧
这一名称意味着酸的形成者。在日语中把氧称为“酸素”就是这个意思。
德国人也承袭了拉瓦锡的错误,他们用德语将氧气命名为“Sauerstoff”,意为“酸的物质”。中文曾命名为“养气”,取“养气之质”之意,即人的生命必不可少的东西。 氩元素的故事:氩 Ar(Argon)
1785 年英国科学家卡文迪什(H.Cavendish)曾将一份大气氮试样在氧存在下经过反复放电,由此生成的氮的氧化物以水溶出,仍有占总体积 1%的气泡不能被水溶解。此后 100 多年,这方面的工作毫无进展。直到 1892
年在剑桥Cavendish实验室工作的英国物理学教授瑞利(J.W.Rayleigh)发现,由空气除去氧后制备的氮的密度要比通过亚硝酸铵(NH4NO2)分解而制备的氮的密度高约0.5%。
1894 年,苏格兰化学家拉姆赛(W.Ramsay)把空气通入热的铜而除氧,再用烧红的镁将空气中的氮除去,将余下的这种较重的杂质从大气氮中分离2出来。从这种杂质的发射光谱研究中,他发现有红色、绿色的200多条是已
知的谱线中未见到的。他鉴定出这是一种新元素,并命名为Argon,即氩。
“Argon”一词源自希腊语中a— (意为 “不”)和 ergon (意为 “工作”),其原意为“懒惰”、“不活泼”。氩有着某种比金还要冷淡的气质,因此它被称为“贵重气体”(noblegas),直译为“贵族气体”,现代化学中称它为“惰性气体” 让我背一下,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下面~~不会了~~~ 我是来领金币的 氢元素的故事:氢 H (Hydrogen)
早在十六世纪,瑞士的一名医生就发现了氢气。他说:“把铁屑投到硫酸里,就会产生气泡,像旋风一样腾空而起。”他还发现这种气体可以燃烧。然而他是一位著名的医生,病人很多,没有时间去做进一步的研究。
十七世纪时又有一位医生发现了氢气。那时人们的智慧被一种虚假的理论所蒙弊,认为不管什么气体都不能单独存在,既不能收集,也不能进行测量。这位医生认为氢气与空气没有什么不同,很快就放弃了研究。
最先把氢气收集起来并进行认真研究的是在1766年英国的一位化学家卡文迪什。
卡文迪什非常喜欢化学实验,有一次实验中,他不小心把一个铁片掉进了盐酸中,他正在为自己的粗心而懊恼时,却发现盐酸溶液中有气泡产生,这个情景一下子吸引了他,刚才的气恼心情全没了。他在努力地思考:这种气泡是从哪儿来的呢?它原本是铁片中的呢,还是存在于盐酸中呢?他又做了几次实验,把一定量的锌和铁投到充足的盐酸和稀硫酸中(每次用的硫酸和盐酸的质量是不同的),发现所产生的气体量是固定不变的。这说明这种新的气体的产生与所用酸的种类没有关系,与酸的浓度也没有关系。
卡文迪什用排水法收集了新气体,他发现这种气体不能帮助蜡烛的燃烧,也不能帮助动物的呼吸,如果把它和空气混合在一起,一遇火星就会爆炸。卡文迪什是一位十分认真的化学家,他经过多次实验终于发现了这种新气体与普遍空气混合后发生爆炸的极限。他在论文中写道:如果这种可燃性气体的含量在9.5%以下或65%以上,点火时虽然会燃烧,但不会发出震耳的爆炸声。
随后不久他测出了这种气体的比重,接着又发现这种气体燃烧后的产物是水,无疑这种气体就是氢气了。卡文迪什的研究已经比较细致,他只需对外界宣布他发现了一种氢元素并给它起一个名称就行了,真理的大门就要向他敞开了,幸运之神就要向他微笑了。
但卡文迪什受了虚假的“燃素说”的欺骗,坚持认为水是一种元素,不承认自己无意中发现了一种新元素,真是非常可惜。
后来拉瓦锡听到了这件事,他重复了卡文迪什的实验,认为水不是一种元素而是氢和氧的化合物。在1787年,他正式提出“氢”是一种元素,因为氢燃烧后的产物是水,便用拉丁文把它命名为“水的生成者”。 : Originally posted by 痛淡蓝色 at
让我背一下,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下面~~不会了~~~ 我也忘记了;) : Originally posted by 霏凡蕊儿 at
我也忘记了;)... :jok:哈哈哈~~~用化学元素周期表表白_百度作业帮
用化学元素周期表表白
用化学元素周期表表白
H(氢)At(砹)Tc(锝),Os(锇)As(砷)At(砹)Ge(锗)Nb(铌),Nb(铌)Pu(钚)Kr(氪)Y(钇)Pu(钚)Li(锂)Os(锇),Zn(锌)Li(锂)Pu(钚)Kr(氪)Y(钇)U(铀)Tl( 铊)Ag( 银),Ga( 镓)Os(锇)Pd(钯) .连起来应该是:亲爱的,我深爱着你,你不可以不理我,心里不可以有他人,嫁我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元素周期表要背哪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