坝上500以上可以种植什么高价值农作物种植时间表

----> 经济条件较差的地区栽培经济作物效果较好
经济条件较差的地区栽培经济作物效果较好
&&&&&&&&&&&&
一、名词解释1、持续农业: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农业。2、作物布局: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作物结构与配置的总称。3、免耕:又称零耕、直接播种指作物播前不用犁、耙整理土地,直接在茬地上播种,播后作物生育期间不使用农具进行土壤管理的耕作方法。4、轮作:是在同一块田地上有顺序地轮换种植不同作物或不同复种方式的种植方法。5、茬口:是指在轮连作中给予后作物以种种影响的前茬作物及其茬地的泛称。6、叶日积:是指作物维持一定叶面积的日数与叶面积的乘积。7、套作:是指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也称为套种、串种。8、休闲:是在田地上全年或可种作物的季节只耕不种或不耕不种以息养地力的土地利用方式。9、耕作制度:也称农作制度,是指一个地区和生产单位的农作物种植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养地制度的综合技术体系。10、LER:是指土地当量比,用来衡量间作对土地利用程度的指标。间作作物自然亩产量/单作产量。11、复种指数是指全年总收获面积占耕地面积的百分比。12、生态位是指生物在完成其正常生活周期时所表现的对环境的综合适应特性13、冠竞争是指复合群体内的光的竞争称为冠竞争。14、轮作是在同一块田地上有顺序地轮换种植不同作物或不同复种方式的种植方法。15、种植制度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组成(构成)、配置、熟制与种植方式的综合。16、边际效应是指作物边行的生态条件不同于内行,由此而表现出来的特有产量效益。土壤耕作是通过农机具的机械力量作用于土壤,调整耕作层和地面状况,以调节土壤水分、空气、温度和养分的关系,为作物播种、出苗和生长发育提供适宜的土壤环境的农业技术措施。17、生态适应性是指农作物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生态条件的要求与当地实际外界环境相适应的程度。18、套作是指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也称为套种、串种。19、根竞争是指复合群体中作物间水分和养分的竞争。20、茬口是指在轮连作中给予后作物以种种影响的前茬作物及其茬地的泛称。21、农业资源是指人类从事农业生产、经营过程所需要的全部物质要素及信息。22、间作是指在同一田地上于同一生长期内,分行或分带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23、土壤耕作是通过农机具的机械力量作用于土壤,调整耕作层和地面状况,以调节土壤水分、空气、温度和养分的关系,为作物播种、出苗和生长发育提供适宜的土壤环境的农业技术措施。24、休闲是在田地上全年或可种作物的季节只耕不种或不耕不种以息养地力的土地利用方式。25、多熟种植是指在一年内,于同一田地上前后种植两季或两季以上的作物。26、农牧结合是指农区种植业与牧渔业相互适应与协调、牧渔业的规模与种类与种植业提供的饲料相适应,而种植业生产又适应于牧渔业的需要。27、立体种植是指在同一农田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作物(包括木本)从平面、时间上多层次地利用空间的种植方式。&&&&&&&&1&&&&&&&& 28、养地制度是与种植制度相适应的以养地为中心的一系列技术措施体系。29、持续农业: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农业。30、轮作:是在同一块田地上有顺序地轮换种植不同作物或不同复种方式的种植方法。31、茬口:是指在轮连作中给予后作物以种种影响的前茬作物及其茬地的泛称。32、LER:是指土地当量比,用来衡量间作对土地利用程度的指标。间作作物自然亩产量/单作产量。二、填空题1.世界农业发展的三个阶段是指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阶段。2.耕作制度包括种植制度与养地制度两部分。3.在耕作学中符号“/”表示______套作。4.按水旱条件可将耕作制度划分为水田型,水浇地型,雨养型。5.间套作复合群体的六种互补效应分别是密植效应、时间效应、营养异质效应、边际效应、补偿效应和正对等效应。6、在耕作学中符号“‖”表示____间作。7、带宽是间套作的基本单元。8、耕作学的研究任务就是建立一个单位(农户或地区)的合理耕作制度。9、带宽包括各个作物的幅宽和间距。10、共处期间的“五早”管理技术是指早间苗、早补苗、早中耕除草、早追肥、早治虫。11、作物布局是种植制度的主要内容与基础。12、休闲是轮作中的一种特殊类型的茬口。13、粮食作物中,最主要的是水稻、小麦、玉米、薯类、豆类五种作物。14、土壤培肥途径有生物养地、化学养地、有机与无机结合。15、在耕作学多熟种植中符号“—”表示年内接茬播种。16、我国最主要的亚热带作物有八种17、农业结构是指农业内部农、林、牧、副、渔业的比重与关系。18、间套作复合群体的六种互补效应分别是密植效应、时间效应、营养异质效应、边际效应、补偿效应和正对等效应。19、耕作制度的分区指标是指地理位置、地貌、水分条件、热量条件、作物类型、熟制。20、农业自然资源包括光、热、水、气、土壤、生物、矿物等七大类。21、耕作学的研究对象是耕作制度。22、热量条件是决定一个地区能否复种的首要条件。23、耕作制度包括种植制度与养地制度两部分。三、单项选择题1.下列哪种属于多熟制(1)五年四熟(2)四年三熟(3)一年一熟(4)?两年三熟(5)三年一熟2.下列哪种生态位不正确(1)时间生态位(2)物理生态位(3)?化学生态位(4)空间生态位(5)营养生态位3.耕作制度改革的战略原则不包括(1)适应原则(2)协调原则(3)经济原则(4)持久原则(5)?重点原则4.下列哪种作物属于C4作物(1)小麦(2)水稻(3)大豆(4)棉花(5)?玉米5.下列哪种类型不属于立体种养类型(1)稻鱼模式(2)?高产玉米栽培模式(3)稻萍鱼模式(4)玉米食用菌模式(5)蔗田食用菌模式&&&&&&&&2&&&&&&&& 6.提高光能利用率的措施不包括(1)增加光照叶面积(2)延长光照时间(3)提高光合效率(4)增加叶日积(5)?增施肥料7.我国的耕作制度共分为几个熟制带(1)1个(2)2个(3)?3个(4)4个(5)5个8.翻耕的缺点是(1)松碎土壤(2)翻转耕层(3)?土壤水分损失(失墒)(4)翻埋杂草(5)加深耕层9.不容易感染土壤病虫害的作物是(1)豆科(2)茄科(3)?禾本科(4)十字花科(5)葫芦科10.农牧结合的关键是(1)?饲料(2)小麦(3)玉米(4)油菜(5)大麦11、与种植制度有关的水分指标不包括(1)降水总量(1)地下水埋深(3)灌溉程度(4)?土壤贮水量(5)湿润指数12、中国干湿分区将农业分成四个区,其中半湿润区水分为(1)250mm(2)250—500mm,(3)?600—1000mm,(4)1000mm以上13、半干旱区的干燥度应该为(1)1.0以下1.5以下(3)?1.5-4.0(4)4.0以上14、我国粮食作物面积最大的几个作物排序为(1)玉米、水稻、甘薯(2)水稻、小麦、玉米、甘薯(3)?水稻、玉米、小麦、甘薯(4)小麦、玉米、水稻、甘薯15、下列哪种循环属于气态型循环(1)氮循环(2)磷循环(3)钾循环(4)?碳循环(5)水分循环16、下列哪项不是土壤耕作的主要任务(1)调节耕层三相比(2)创造深厚的耕层(3)?增加土壤有机质(4)创造良好的耕层构造(5)翻埋杂草、肥料17、我国复种指数最高的省是(1)海南省(2)上海(3)?浙江(4)江苏(5)四川18、下列哪项不是少耕的优点(1)?增加土壤有效养分(2)减轻水蚀和风蚀(3)减少土壤水分蒸发(4)减少农耗时间(5)节约成本19、坡地耕作最宜(1)?横坡耕作(2)顺坡耕作(3)均可(4)逆向耕作20、下列哪种生态位不正确(1)时间生态位(2)物理生态位(3)?化学生态位(4)空间生态位(5)营养生态位21、下列作物中哪种是热带作物(1)水稻(2)玉米(3)?橡胶(4)高粱(5)马铃薯22、我国复种指数最高的地区是(1)华南地区(2)?长江中下游地区(3)四川盆地(4)江淮平原(5)西南高山地区23、下列哪种肥料容易挥发(1)?氮肥(2)磷肥(3)钾肥(4)有机肥(5)钙肥24、我国经济作物面积最大的排序为(1)棉花、油料、麻类、糖料、烟叶(2)棉花、油料、麻类、烟叶、糖料(3)?油料、&&&&&&&&3&&&&&&&& 棉花、麻类、糖料、烟叶(4)棉花、麻类、油料、烟叶、糖料(5)棉花、油料、烟叶、麻类、糖料25、我国的耕作制度共分为多少个一级区(1)3个(2)6个(3)9个(4)?12个(5)15个26、耕作制度改革的战略原则不包括(1)适应原则(2)协调原则(3)经济原则(4)持久原则(5)?重点原则27、提高光能利用率的措施不包括(1)增加光照叶面积(2)延长光照时间(3)提高光合效率(4)增加叶日积(5)?增施肥料28、不属于我国主要的热带作物的是(1)橡胶(2)油棕(3)可可(4)椰子(5)?玉米29、农牧结合的关键是(1)?饲料(2)小麦(3)玉米(4)油菜(5)大麦30、提高光能利用率的措施不包括(1)增加光照叶面积(2)延长光照时间(3)提高光合效率(4)增加叶日积(5)?增施肥料31、翻耕的缺点是(1)松碎土壤(2)翻转耕层(3)?土壤水分损失(失墒)(4)翻埋杂草(5)加深耕层四、多项选择题1.农业自然资源包括(1)?光(2)?热(3)?土壤(4)肥料(5)?矿物2.我国主要的热带作物是(1)?橡胶(2)?油棕(3)?可可(4)?椰子(5)玉米3.作物的水平结构包括(1)?作物密度(2)?种植行数(3)?间距(4)株高(5)?带宽4.农田物质循环的输入部分包括(1)科技投入(2)?有机肥料(3)?化肥(4)?降水(5)?灌溉5.耕作学的性质(1)?自然科学(2)社会科学(3)基础科学(4)?应用科学(5)人文科学6、下列哪些作物不属于C4作物(1)?小麦(2)?水稻(3)?大豆(4)?棉花(5)玉米7、忌连作作物主要包括(1)?马铃薯(2)?烟草(3)?番茄(4)水稻(5)玉米8、烟草的主要产区在(1)陕西(2)?山东(3)新疆(4)?贵州(5)黑龙江9、按照作物对土壤养分消耗的程度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富氮作物(2)?豆科作物(3)?富碳耗氮作物(4)禾本科作物(5)?半养地作物10、半养地作物主要包括(1)小麦(2)?棉花(3)?花生(4)水稻(5)?油菜11、我国商品粮基地主要集中在(1)?松嫩平原(2)?太湖平原(3)?江淮平原(4)?洞庭湖平原(5)?黄淮平原&&&&&&&&4&&&&&&&& 12、我国农业的问题包括(1)?人多耕地少(2)光热资源丰富(3)?农村经济落后(4)?地区差异大(5)劳动力丰富13、轮作换茬的作用(1)?调养地力(2)?减轻病虫危害(3)?防除或减轻田间杂草危害(4)?合理利用农业资源(5)?改善土壤化学性状14、忌连作作物有(1)甜菜(2)西瓜(3)?烟草(4)?马玲薯(5)?辣椒15、农田物质循环的输入部分包括(1)科技投入(2)?有机肥料(3)?化肥(4)?降水(5)?灌水16、土壤表土耕作的措施包括(1)?耙地(2)?中耕(3)?镇压(4)?起垄(5)?作畦17、季节休闲包括(1)?冬闲(2)撂荒(3)?夏闲(4)全年休闲(5)?秋闲18、按种植业方向将耕作制度划分为(1)?主粮型(2)雨养型(3)?农牧型(4)水田型(5)?混合型19、根据作物对温度的需求把作物划分为(1)?喜凉作物(2)喜热作物(3)?喜温作物(4)?亚热带作物(5)?热带作物20、单作也称为(1)连作(2)?纯种(3)?清种(4?)平作(5)休闲21、土壤表土耕作的措施包括(1)?耙地(2)?中耕(3)?镇压(3)?起垄(5)?作畦五、简答题1.少免耕的优点有哪些?少、免耕的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由于不耕翻和残茬、秸秆或牧草覆盖,水蚀和风蚀明显减轻。(2)免耕不动土和覆盖有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保持水分的作用。(3)通过秸秆覆盖,表土层中土壤有机质增加。再加上免耕不动土,好气性分解较缓慢,因而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但不利于它的矿化。另一方面,耕层下部土壤有机质有减少的趋势。(4)农耗时间减少。在前作收获后,免耕或少耕播种后作物,既争农时,又减轻农忙的紧张度,赢得了农时的主动权,这在南方多熟区尤显重要。农耗时间的减少,也有利于复种面积的扩大与复种指数的提高。(5)节约成本。免耕节省机械投资和减少燃油消耗,但增加除草剂的消耗。2.简述连作应用的必要性。(1)社会需要决定连作。(2)资源利用决定连作。(3)经济效益决定连作。(4)作物结构决定连作。3.争取复种季节超额利用的技术有哪些?(1)改直播为育苗移栽。随着复种指数的提高,移栽技术已运用到棉花、油菜、烟草、甘薯、谷子、高粱上,甚至已试验应用到麻类、豆类、小麦、甘蔗、马铃薯等作物上,大有形成移栽农业之势。为了增加苗期积温利用,采取了保温育苗技术,如温室育秧、农膜育秧、地膜育秧、两段育秧等技&&&&&&&&5&&&&&&&& 术。为减少移栽的返青期而广泛运用营养钵、营养袋、营养块育秧技术。(2)套作技术的运用套种是解决复种生长季矛盾的又一重要方法,即在前作收获前20—40天于行间、株间或预留行间直接套播或套栽后作物,如中稻、晚稻田套种绿肥,早稻田套种大豆或套种黄麻,麦田套种棉花、玉米、花生、烤烟等。(3)促进早发早熟的技术A后作物及时播种,减少农耗期。B前作物及时收获。C促进早熟技术在玉米生育中后期喷乙烯利,可提早成熟7天左右。(4)作物晚播技术播种季节较紧的地区,如长江中下游麦收后种棉,需要晚播棉。晚作物可以适当增加播种量,增加作物的密度。因晚播的营养生长期比较短,植株比较矮小,分蘖或分枝少,密植有利于主茎发育和提早成熟。5.谈谈贵州怎样开发冬季农业。(1)充分利用短间隙期插种蔬菜、饲料、绿肥等短生育期作物。(2)充分利用较长的冬闲期,复种一季作物,提高复种指数,提高资源利用率。(3)充分利用冬闲田发展反季节蔬菜栽培,不断提高农业投资收益率,增加农民收入。(4)利用各种设施条件,进行高价值经济作物(中药材、花卉、食用菌),提高农业比较效益。A地膜覆盖农业B小拱棚育苗,主要用于水稻、玉米和经济作物育苗。C塑料大棚,在热量条件较好,经济条件较差的地区栽培经济作物效果较好。D日光温室,在热量条件较差,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用于栽培高效经济作物。E现代智能化温室,主要用于经济条件好、技术水平高的地区栽培高效经济作物。(5)间套作新模式的研制及推广,在间套作模式中引入高价值经济作物,提高土地产出率。(6)延长产业链,实行种养加、农工贸一体化经营。6、简述作物布局设计的步骤。(1)明确对产品的需要包括自给性与商品性需要两大部分。(2)查清环境条件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科学技术条件。(3)农作物生态适应性的确定。(4)作物生态区、种植适宜区的划分与适生地的选择。(5)作物生产基地和商品基地的确定。(6)作物组成的确定。(7)综合划分作物种植区划或配置。(8)可行性鉴定将作物结构与配置的初步方案进行下列各项可行性鉴定。7、简述提高年单产的途径(1)增加投入,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增加能量与物质投入,开展农田水利与农田基本建设,改善肥力条件,是克服土地因素障碍、开发土地生产潜力的基础,更是商品生产日益发展条件下,开放性农业生态系统扩大再生产的必然趋势。注重科学技术投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特征。依托科学技术进步,围绕高效利用自然资源,实行超前研究,发展应用技术,大力推广资源节约型的运用技术,尽可能地使资源潜在生产力化为现实生产力。(2)努力提高单位播种面积产量我国人均耕地少,今后农业增产的主要途径是充分利用资源,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这是我国农业特点所决定的。提高单产的主要措施是:&&&&&&&&6&&&&&&&& A改善生产条件,如扩大灌溉面积、增施肥料、防止病虫草害等;B采取先进的综合生产技术,如不断提高品种的增产潜力、改善种子质量、采用先进的耕作栽培技术等。(3)实行多熟种植,提高年单产为了以光热水因素来弥补耕地不足之短,广泛实行间作、套种、复种等多熟种植,是我国农业的一个特色。它对充分开发耕地潜力,提高年单位面积产量具有重要作用。我们以世界7%的耕地养活世界22%的人口,其诀窍就在于此。在生长季长的长城以南地区,努力发展一年二熟,以至三熟,而全国广大地区应广泛提倡间作套种。(4)因地种植,合理布局自然与人工资源环境吻合度最高的地区,也就是生产力最大的地区。应根据地域
分类规律,尽量将各种作物分布在生态适应性最适宜或较适宜地区,实行区域化、专业化种植。(5)保护耕地我国近20年每年减少耕地820万亩,新增人口1380万,人均占有耕地不断减少。8、简述轮作换茬的基本作用。(1)减轻农作物的病虫草害作物的病原菌一般都有一定的寄主,害虫也有一定的专食性或寡食性,有些杂草也有其相应的伴生者或寄生者,它们是农田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在土壤中都有一定的生活年限。(2)协调、改善和合理利用茬口A协调不同茬口土壤养分水分的供应各种作物的生物学特性不同,自土壤中吸收养分的种类、数量、时期和吸收利用率也不相同。B改善土壤理化性状,调节土壤肥力各种作物的秸秆、残茬、根系和落叶等是补充土壤有机质和养分的重要来源。C合理利用农业资源,经济有效地提高作物产量根据作物的生理生态特性,在轮作中前后作物搭配,茬口衔接紧密,既有利于充分利用土地、自然降水和光、热等自然资源,又有利于合理使用机具、肥料、农药、灌溉用水以及资金等社会资源。9、简述我国耕作制度改革的战略重点。(1)多熟多熟制是我国主要农区耕作制度的主体,今后仍是我国耕作制度改革的重点。(2)集约度某一耕作制度的产出水平与复种程度、品种搭配及相应的栽培技术有关,还与投入水平的集约度有关,增加投入,如增加化肥施用量,合理灌溉,增加劳动力的投入、技术投入,均可以提高集约度,提高耕作制度的产量水平。(3)立体种植应扩大视野,扩大领域,从农田扩大到园地、林地、牧地,从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扩大到蔬菜、果树、中药材、食用菌类,甚至适于农田立体种养的动物,如稻田养鱼、养螺等。从单层次到多层次,从地上多层次到地下多层次,发展多类型、高效益的立体种植体系,包括改善间套作的方式与山地立体利用农业。(4)高效提高耕作制度的经济效益,包括提高耕作制度的产出水平,种植高效益的作物,改善农产品的品质,降低成本,扩大规模等几个方面。(5)农牧结合耕作制度随着人民生活改善,对畜产品需求将进一步增加,对饲料需求量将进一步扩大,种植业为畜牧业提供饲料的任务将更加突出,作物结构将从粮经二元结构转向粮经饲三元结构。(6)机械化耕作制度随着工业发展,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从事农业的人口减少,农业机械化将逐步提上日程。10、简述轮作换茬的基本作用。(1)减轻农作物的病虫草害作物的病原菌一般都有一定的寄主,害虫也有一定的专食性或寡食性,有些杂草也有其相应的伴生者或寄生者,它们是农田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在土壤中都有一定的生活年限。&&&&&&&&7&&&&&&&& (2)协调、改善和合理利用茬口A协调不同茬口土壤养分水分的供应各种作物的生物学特性不同,自土壤中吸收养分的种类、数量、时期和吸收利用率也不相同。B改善土壤理化性状,调节土壤肥力各种作物的秸秆、残茬、根系和落叶等是补充土壤有机质和养分的重要来源。C合理利用农业资源,经济有效地提高作物产量根据作物的生理生态特性,在轮作中前后作物搭配,茬口衔接紧密,既有利于充分利用土地、自然降水和光、热等自然资源,又有利于合理使用机具、肥料、农药、灌溉用水以及资金等社会资源。11、简述中国农业的特点与问题(1)人多耕地少,资源紧缺。我国丘陵山地多,平原少。海拔500m以上的土地占全国总面积的75%。(2)农村经济落后,农民收入低。表现在:A农业比重还较大(农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23.7%,1988年)。B农业人口比重更大。1988年农业人口8.64亿,占全国总人口的80%,农村劳动力4亿,占全社会劳动力的74%(世界平均为43%)。C劳动生产率甚低。劳均生产粮食近1500kg,世界平均水平为2000kg。D农产品商品率低。粮食商品率为35%,整个农产品商品率为60%。E规模小。给农业机械化和水利化带来了很大困难F农民收入低。1990年为630元。G生活水平低。温饱基本解决,但人均肉奶油果糖少,营养差。H农业装备水平有待提高。(3)地区差异大。由于自然、社会经济以及历史原因,我国地区间经济与农业生产水平相差甚大。东部沿海较为发达,中部经济欠发达,西部落后。(4)主要农区光热水资源丰富,生态生产条件有了显著改善。12、简述少免耕存在的问题。(1)多年少、免耕后多数土壤仍有变紧实的趋势,有机质少的土壤更能为明显,不利于根系发育与增产。(2)耕作表层(0—10cm)富化而下层(10—20cm)贫化。(3)影响有机肥、化肥与残茬的翻埋,土肥难于融合,肥料利用率低,氮素损失加重。(4)杂草虫害增多。(5)残茬覆盖导致地温下降。13、试分析玉米大豆间作增产机理。(1)空间上的互补与竞争①增加了采光数量②提高了光合效率③改善通风与CO2的供应状况(2)时间上的互补与竞争(3)地下因素的互补与竞争①减轻自然灾害②边际效应③代谢产物的影响(4)生物间的互补与竞争(5)减少竞争原理14、简述土壤培肥的措施。生物养地就是利用生物及其遗体培养地力或改良土壤。生物养地的主要作用:(1)固氮;(2)增加土壤有机质,为土壤中的生物提供能源;(3)分解有机态养料为无机态养料;(4)保持水土;(5)松土耕地;(6)生物排除盐碱等。化学养地所谓化学养地,即以化学肥料养地。(1)从绝大多数试验看,化肥区(一般其养分量相当于有机肥区)的谷物与牧草产量,或&&&&&&&&8&&&&&&&& 者与有机肥区相等,多数还稍有超过。(2)多数试验的土壤分析表明,合理施用氮、磷、钾化肥后没有损坏地力的迹象,长期施用化肥后,仍可以维持土壤碳与氮值在原有的水平上。有些试验也说明,只施用一种化肥往往会带来消极影响。(3)多数试验说明,施用有机肥有助于改善地力水平,大致经过50—100年施有机肥后,土壤碳或全氮大致可增加30%—40%。同时,化肥也能促进土壤养分平衡,扩大物质循环。其原因是,化肥越多,植物产品越多,植物残茬与翻入土壤中的植物有机体越多,土壤中腐殖质越多。有机与无机结合有机肥料(包括秸秆还田)是一种全肥,它的某些作用是化肥难以替代的。如有机肥与秸秆中磷钾返还比例大;有机肥中含有多种微量元素,这是化肥所缺少的;有机肥料还可能改善土壤的理化和生物学性质,培肥地力,使施用的化肥效果更高。提倡有机肥与化肥合理配合施用,是制订施肥方案的一个重要原则。15、复种在农业生产上的作用是什么?(1)有利于增加播种面积与作物年产量(2)有利于缓和粮、经、饲、果、菜等作物争地的矛盾(3)有利于稳产六、论述题1、阐述设施农业的特点、类型及农作物种类设施农业是指有设施保护的农业。设施农业就是运用现代工业技术成果和方法、用工程建设的手段为农产品生产提供可以人为进行控制和调节的环境和条件,使植物和动物处于最佳的生长状态,使光、热、土地等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形成农产品的工业化生产和周年生产,从而更加有效地保证农产品的供应,提高农产品质量、生产规模和经济效益,促进农业现代化。主要内容是与集约化种、养殖业相关的园艺设施和畜禽舍的环境创造、环境控制技术及与其配套的各种技术和装备。因此,设施农业又被称为工厂化农业。在美国叫做覆盖农业,在俄罗斯叫做保护地农业,在日本叫做设施农业。设施农业以下五种类型(1)地膜覆盖农业,使用的地膜有普通地膜、微膜、超微膜;有高压聚乙烯膜、高密度聚乙烯膜和线性聚乙烯膜;有黑色、绿色、白色和银灰色膜;有单面膜和双面膜(包括黑白双面膜和黑色、银灰色双面膜)等等。(2)小拱棚育苗,主要用于水稻、玉米和经济作物育苗。(3)塑料大棚,在热量条件较好,经济条件较差的地区栽培经济作物效果较好。(4)日光温室,在热量条件较差,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用于栽培高效经济作物。(5)现代智能化温室,主要用于经济条件好、技术水平高的地区栽培高效经济作物。设施农业的特点(1)设施农业中栽培作物接受的太阳辐射总量和有效辐射量略有减少。(2)设施栽培条件下,作物生长区的温度略有升高。(3)设施栽培条件下,空气流通不畅,气体交换慢,二氧化碳量不足。(4)设施栽培条件下,由于有设施条件保护,土壤蒸发损失减少,湿度较大。(5)由于温、湿度较大,有利于部分病虫害的发生流行。设施农业的作物类型(1)按照作物对光照条件的要求分为强光(西瓜、甜瓜、草莓)、中光(黄瓜、番茄等大多数蔬菜作物)和弱光作物(韭菜、莴笋等)。(2)按照作物对热量条件的要求分为高温(白天24—30℃、夜间18—20℃)中温(白天18—26℃、夜间13—18℃)和低温作物(白天15—22℃、夜间8—15℃)。&&&&&&&&9&&&&&&&& (3)按照作物对水分条件的要求分为耗水作物(白菜、芥菜、甘蓝等)和节水作物(西瓜、甜瓜、苦瓜)。2、根据作物布局的相关知识论述我国农业结构调整的进展、特点、问题及建议。进展:种植业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围绕发展优质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普遍加大了结构调整的力度,作物结构、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的调整优化取得了新的进展。特点:(1)是各地普遍把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作为解决农业发展新阶段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机遇。(2)是各地普遍把农业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作为全面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素质和效益的现实选择。(3)是各地紧密围绕市场需求组织农业生产,积极发展“订单农业”,避免农户盲目生产造成市场滞销。(4)是各地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产品。各地以科学求实的精神,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积极发展当地具有特色、有竞争力的优势产品,同时大力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设施农业),不断提高种植业和养殖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问题与建议:(1)是从总体上看,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已步入新的发展阶段,但和发达国家的差距还较大,处于新阶段的低层次。(2)是由于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是长期的战略工程,在一定周期内,战略调整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一定很快显示出来,这就可能在短期内影响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因此,在农业结构战略调整整个运行过程中,各项保障措施能否跟上去,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从而提高农民在农业战略调整中抗御各种风险的能力,直接关系到整个战略调整的质量。(3)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制约结构调整。一些地区由于水利条件差,难以改种高产优质高效作物;一些地区由于相关的硬件条件和技术手段跟不上,影响种养业上规模、上档次、限制了当地农业资源的深度和广度开发。农业结构战略调整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不是单靠哪一个部门所能完成的,需要交通、通讯、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保障和金融、科技等各部门、各行业服务保障,必须动员全社会的力量积极参与。(4)是部分地方对结构调整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趋同性,对结构调整的理解还不到位。由于农业连年丰收,农产品价格持续走低,个别地方出现忽视农业特别是忽视粮食生产的倾向。(5)是政府对结构调整还缺乏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必要的资金注入。农业结构调整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引进优良品种、发展名优特新产品和农产品加工业等,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特别是一些种养大户,资金短缺的问题比较突出。(6)是农产品质量标准监测体系和市场信息体系建设滞后。由于区分不开农产品的质量档次,优质优价难落实。一些地方的市场体系建设不适应当前结构调整需要,对农民起不到引导的作用,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低。由于信息滞后,一些地方结构调整的趋同性倾向比较突出,使一些农产品出现了新的“卖难”,影响了农民收入,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7)是目前基层农技推广部门的管理体制服务手段、农技人员自身素质不适应农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基层农技部门有编无人、经费缺乏、知识分子政策难落实、工资难于按时足额发放、管理体制不顺和农技人员难于保证主要从事本职工作等问题还普遍存在。同时,一些同志的思想观念和工作方式、农技人员的专业技能不适应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应多渠道增加农业技术推广的投入,加快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步伐,改善服务条件,增加服务功能。3、论述贵州省农业结构调整的主要问题一是从总体上看,贵州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和全国一样已步入新的发展阶段,但和全国的差距还较大,处于新阶段的低层次,主要表现在:主要农产品供给、农民人均纯收入、农民人均&&&&&&&&10&&&&&&&& 基本农田分别为全国平均的75%、62%和40%;农业综合商品率、农业科技贡献率分别比全国低20个百分点和5个百分点;农副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弱,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更弱;全省还有200多万贫困人口尚未脱贫,解决温饱水平低,返贫率高,扶贫攻坚任务艰巨;农民科技文化素质较低。二是由于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是长期的战略工程,在一定周期内,战略调整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一定很快显示出来,这就可能在短期内影响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因此,在农业结构战略调整整个运行过程中,各项保障措施能否跟上去,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从而提高农民在农业战略调整中抗御各种风险的能力,直接关系到整个战略调整的质量。三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制约结构调整。一些地区由于水利条件差,难以改种高产优质高效作物;一些地区由于相关的硬件条件和技术手段跟不上,影响种养业上规模、上档次、限制了当地农业资源的深度和广度开发。农业结构战略调整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不是单靠哪一个部门所能完成的,需要交通、通讯、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保障和金融、科技等各部门、各行业服务保障,必须动员全社会的力量积极参与。四是部分地方对结构调整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趋同性,对结构调整的理解还不到位。由于农业连年丰收,农产品价格持续走低,个别地方出现忽视农业特别是忽视粮食生产的倾向。五是政府对结构调整还缺乏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必要的资金注入。农业结构调整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引进优良品种、发展名优特新产品和农产品加工业等,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特别是一些种养大户,资金短缺的问题比较突出。六是农产品质量标准监测体系和市场信息体系建设滞后。由于区分不开农产品的质量档次,优质优价难落实。一些地方的市场体系建设不适应当前结构调整需要,对农民起不到引导的作用,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低。由于信息滞后,一些地方结构调整的趋同性倾向比较突出,使一些农产品出现了新的“卖难”,影响了农民收入,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七是目前基层农技推广部门的管理体制服务手段、农技人员自身素质不适应农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基层农技部门有编无人、经费缺乏、知识分子政策难落实、工资难于按时足额发放、管理体制不顺和农技人员难于保证主要从事本职工作等问题还普遍存在。同时,一些同志的思想观念和工作方式、农技人员的专业技能不适应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应多渠道增加农业技术推广的投入,加快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步伐,改善服务条件,增加服务功能。4、试论述你对我国耕作制度改革的设想。(1)适应市场需要,调整作物结构与布局为适应粮食增产与经济发展及轻工业与畜牧业发展的需要,要根据供求规律灵活调整粮经饲糖茶果菜的比例,既要确保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不断提高粮食单产与总产,也要发展经济作物、蔬菜、果品、饲料、特作等价值较高的作物。在粮食作物中,要考虑口粮、饲料粮及工业淀粉用粮的需要,把饲料粮生产如玉米、大麦、燕麦及青绿饲料的生产,纳入总体生产计划进行安排。经济作物应在最适宜区集中发展,形成各具特色的高效益的棉区、烟区、麻区、果产区。(2)进一步发展多熟制(3)南方冬闲田的开发利用(4)因地制宜地发展双季稻在中亚热带以南的地区,应稳定双季稻和双季稻三熟制。(5)北方麦田两熟是北方地区增产粮食的重要途径(6)改进间套作技术(7)研究推广农牧结合的种植制度进一步研究菜籽饼、棉籽饼的利用与农作物秸秆的利用,扩大饲料来源。(8)改进旱地耕作制度应加强农田基本建设,研究保土、保水、保肥耕作法,发展多熟分带轮作、聚垄耕作法,进一步提高旱地的生产力。&&&&&&&&11&&&&&&&& (9)发展高效益耕作制度目前高效益耕作制集中体现于各地兴起的吨粮田、双千田。各种粮、经、饲、菜、药、果、菌、鱼的立体多层次间套作与复合种养体系有了较大发展,比较有希望的形式有南方的麦—瓜—稻、菜—稻—稻、菜—稻、蔗—稻,北方的棉蒜两熟、粮菜两熟及粮菜三种三收、四种四收等。(10)进一步强化养地制度,加强高产稳产农田建设如吨粮田建设、水利建设、园田化建设等。重视有机肥料,广泛推行秸秆还田,努力按比例增加化肥用量。(11)研究适于机械化的种植制度与配套技术当前应着重研究小麦、玉米、大豆机械化增产技术,小麦、玉米套作的机械化技术,南方稻麦两熟机械化技术等。&&&&&&&&12&&&&&&&&
分享给好友:
All Rights Reserved 图宝贝
本站声明:本站所转载之内容,无任何商业意图,如本网站转载稿件涉及版权、著作权等问题,请您来函与本站管理员取得联系,友情链接请加QQ,要求PR 或者 BR >=2(联系方式:QQ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经济农作物种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