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火灾发生后最初只局限于着火点处的可燃物的定义燃烧是否正确

红磷和白磷在相同的环境中,白磷能燃烧而红磷不能燃烧,说明它们燃烧所需的温度不同,可以据此解答;空气中的白磷能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说明燃烧需要空气,可以据此解答;将氧气通入白磷的热水中,白磷要和氧气反应,可以写出它们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煤,石油,天然气为三大化石燃料;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来完成解答;根据燃烧的条件来选择灭火的原理;
解:红磷和白磷在相同的环境中,白磷能燃烧而红磷不能燃烧,说明它们燃烧所需的温度不同;空气中的白磷能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说明燃烧需要空气;将氧气通入白磷的热水中,白磷要和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它们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煤,石油,天然气为三大化石燃料;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可以知道的分子中含有两个氧原子和一个碳原子,所以为二氧化碳,故选;"火立熄"接触到火焰秒后炸开,释放的粉末覆盖在燃烧物上,同时放出不可燃气体,使火焰熄灭,是使燃烧物与氧气隔绝,达到灭火的目的;而用于扑灭一般可燃物引起的火灾,利用了它的不能支持燃烧和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故答案为:红磷与白磷的着火点不同;甲图水中白磷不燃烧,铜片上白磷燃烧;;;;不能燃烧且不助燃.
答这类题目时,可以根据燃烧的条件和学过的相关知识,充分挖掘实验图示中的有用信息,使用控制变量法,对照实验法等来设计实验方案,或者根据问题情景,按照给出的实验方案,进行科学实验探究;然后,分析归纳出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等.最后,运用实验所得,进一步拓展与迁移,以便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1179@@3@@@@燃烧与燃烧的条件@@@@@@112@@Chemistry@@Junior@@$112@@2@@@@化学与能源、资源利用@@@@@@17@@Chemistry@@Junior@@$17@@1@@@@化学与社会发展@@@@@@2@@Chemistry@@Junior@@$2@@0@@@@初中化学@@@@@@-1@@Chemistry@@Junior@@$1007@@3@@@@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01@@Chemistry@@Junior@@$101@@2@@@@地球周围的空气@@@@@@14@@Chemistry@@Junior@@$14@@1@@@@身边的化学物质@@@@@@2@@Chemistry@@Junior@@$2@@0@@@@初中化学@@@@@@-1@@Chemistry@@Junior@@$1116@@3@@@@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106@@Chemistry@@Junior@@$106@@2@@@@微粒构成物质@@@@@@15@@Chemistry@@Junior@@$15@@1@@@@物质构成的奥秘@@@@@@2@@Chemistry@@Junior@@$2@@0@@@@初中化学@@@@@@-1@@Chemistry@@Junior@@$1177@@3@@@@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111@@Chemistry@@Junior@@$111@@2@@@@质量守恒定律@@@@@@16@@Chemistry@@Junior@@$16@@1@@@@物质的化学变化@@@@@@2@@Chemistry@@Junior@@$2@@0@@@@初中化学@@@@@@-1@@Chemistry@@Junior@@$1182@@3@@@@灭火的原理和方法@@@@@@112@@Chemistry@@Junior@@$112@@2@@@@化学与能源、资源利用@@@@@@17@@Chemistry@@Junior@@$17@@1@@@@化学与社会发展@@@@@@2@@Chemistry@@Junior@@$2@@0@@@@初中化学@@@@@@-1@@Chemistry@@Junior@@$1185@@3@@@@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112@@Chemistry@@Junior@@$112@@2@@@@化学与能源、资源利用@@@@@@17@@Chemistry@@Junior@@$17@@1@@@@化学与社会发展@@@@@@2@@Chemistry@@Junior@@$2@@0@@@@初中化学@@@@@@-1@@Chemistry@@Junior@@
@@17@@2##@@14@@2##@@15@@2##@@16@@2##@@17@@2##@@17@@2
求解答 学习搜索引擎 | 燃烧反应的利用推动了人类的进步,燃烧与我们的生活与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1)关于燃烧条件探究的实验\textcircled{1}铜片上的白磷能燃烧,红磷不能燃烧,由此现象能得出的结论是___;\textcircled{2}根据___现象能得出燃烧需要空气(或氧气)的结论;\textcircled{3}乙图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式程为___.(2)燃烧与热量\textcircled{1}燃烧产生热量为我们所用.化石燃料是当前人类的主要燃料,包括煤,___(填字母序号)和天然气.
C.酒精2能源物质燃烧的微观过程如下:若""表示碳原子,""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该反应的生成物A应为___(填字母序号).a.CO
b.C{{O}_{2}}(3)燃烧与灭火1火灾是燃烧最常见的危害,燃烧还能引起爆炸.破坏燃烧条件可以灭火,避免爆炸.右图所示的"火立熄"是一种新型的家用灭火用品."火立熄"接触到火焰3-5秒后炸开,释放的粉末覆盖在燃烧物上,同时放出不可燃气体,使火焰熄灭."火立熄"的灭火原理是___(填标号).A清除可燃物
B使燃烧物与氧气隔绝
C降低燃烧物的着火点C{{O}_{2}}用于扑灭一般可燃物引起的火灾,利用了它的___和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发生火灾时,下列自救方法正确的是(  )①室内起火时,应立即打开门窗通风②身上着火时,不要乱跑,可_百度知道
发生火灾时,下列自救方法正确的是(  )①室内起火时,应立即打开门窗通风②身上着火时,不要乱跑,可
低姿行走,迅速跳楼逃离④撤离时发生火灾时,可以就地打滚使火熄灭③人在高层时,不要乱跑,捂住口鼻,下列自救方法正确的是(  )①室内起火时,可用水浇湿毛巾或衣物,应立即打开门窗通风②身上着火时
提问者采纳
所以要匍匐前进寻找安全出口,故错误,故对,可以就地打滚使火熄灭,不要乱跑,跳楼会造成可能更坏的结果,为了防止烟尘被吸入体内,不应立即打开门窗,增加氧气含量;②身上着火时,由于温度高烟尘会聚集在上方,故对.答案;④由于燃烧产生大量烟尘;③不能跳楼,使火势更旺,故错误,由于楼层很高,用湿毛巾堵住口鼻①室内起火时,因为打开门窗加速空气流通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当前位置:
>>>固体CO2又称干冰,易升华.干冰灭火器常用于扑救档案资料室发生的..
固体CO2又称干冰,易升华.干冰灭火器常用于扑救档案资料室发生的火灾,下列关于干冰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干冰升华时吸热,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CO2覆在可燃物表面,隔绝空气C.CO2不能支持燃烧D.干冰升华后不污染档案资料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泸州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固体CO2又称干冰,易升华.干冰灭火器常用于扑救档案资料室发生的..”主要考查你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二氧化碳的用途&&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二氧化碳的用途
灭火的原理:破坏燃烧的条件,即可达到灭火的目。 ①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破坏燃烧的三个条件中任何一个即可达到灭火的目的。 &灭火原理的实验探究:
&灭火方法:①将可燃物撤离燃烧区.与火源隔离.如液化气、煤气起火,首先要及时关闭阀门,以断绝可燃物的来源;扑灭森林火灾,可用设置隔离带的方法使森林中的树木与可燃烧区隔离②将燃着的可燃物与空气隔离,如厨房油锅起火,盖上锅盖就能灭火;二氧化碳灭火器能火火的原因之一是灭火器喷出的大量二氧化碳在燃烧物表面形成一层二氧化碳气体层,使燃烧物与在空气隔绝,达到灭火的目的③用大量的冷却剂(如水、干冰等)冷却可燃物,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如建筑物起火时,用高压水枪灭火等。易错点:灭火时降低温度不是降低着火点,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一般情况下不能改变。几种常见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适用范围:
泡沫灭火器的灭火原理:1. 泡沫灭火器的灭火原理:现象:当把吸滤瓶倒置后,浓HCl与Na2CO3溶液剧烈反应,产生大量CO2气体夹带着水从导管喷出。方程式:Na2CO3+HCl==2NaCl+H2O+CO2↑(泡沫灭火原理)2. 实际使用的泡沫灭火器,常用硫酸铝来代替盐酸(或硫酸),用碳酸氢钠来代替碳酸钠,为了产生泡沫,常放入甘草或皂角等原来制取液体。把泡沫灭火器倒转时,两种药液相互混合,发生如下反应:Al2(SO4)2+6NaHCO3==3Na2SO4+2Al(OH)3↓+6CO2↑大量的二氧化碳跟发泡剂形成泡沫,从喷嘴中喷射出来,覆盖在燃烧物上,使燃烧物隔绝空气和降低温度,达到灭火的目的。但是,因为泡沫中含有水分,不宜用于扑救遇水发生燃烧或爆炸的物质(如钾、钠、电石等)引起的火灾;对于电器火灾,要在切断电源后才能使用泡沫灭火器。二氧化碳用途:1.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不能燃烧,比空气重,可用于灭火 2.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可用它做制冷剂或人工降雨 3.工业制纯碱和尿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4.植物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吸收太阳能,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放出氧气 二氧化碳中毒: &&&&&& 二氧化碳中毒是人吸入高浓度的二氧化碳所出现的昏迷及脑缺氧情况,一般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超过1%时,人即有轻度中毒反应;当超过3%时,开始出现呼吸困难;超过6%时,就会重度中毒甚至死亡。 (1)征状中毒主要征状有:头痛、头愫晕、耳鸣、气急、胸闷、乏力、心跳加快,面颊发绀、烦躁、谵妄、呼吸困难,如情况持续,就会出现嗜睡、淡漠、昏迷、反射消失、瞳孔散大、大小便失禁、血压下降甚至死亡。 (2)补救 打开门窗、通风孔,抢救者才可进入。将病人救出后,在空气新鲜处进行人工呼吸,心脏按摩,吸氧(避免高压、高流量、高浓度给氧,以免呼吸中枢更为抑制),开始1~2L/分,随病人呼吸好转逐渐增大给氧量(4--5L/分),以至采用高压氧治疗。(最好是纯氧) 吸入兴奋剂:多种兴奋剂交替、联合使用,如洛贝林、山梗菜碱等。 防止脑和肺水肿:应用脱水剂、激素,限制液量和速度,吸入钠的份量亦应限制。 对症治疗:给予多种维生素、细胞色素C、能量合剂、高渗糖,以防感染。 抢救同时要留意有没有其他有毒气体存在,如一氧化碳等。
发现相似题
与“固体CO2又称干冰,易升华.干冰灭火器常用于扑救档案资料室发生的..”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5605676253161320010732382173707[易燃易爆场所不能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所有的爆炸都属于化学变化B.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就一定会燃烧C.在有易燃易_试卷分析-牛bb文章网
您的位置:&>&&>&&>&[易燃易爆场所不能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所有的爆炸都属于化学变化B.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就一定会燃烧C.在有易燃易
[易燃易爆场所不能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所有的爆炸都属于化学变化B.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就一定会燃烧C.在有易燃易
作者:www.niubb.net&&时间: 20:06:02
所属专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的爆炸都属于化学变化B.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就一定会燃烧C.在有易燃易爆物的工作场所,严禁穿化纤类衣服D.只要是不能燃烧和不能支持燃烧的气体都可以灭火题型:单选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A、不是所有的爆炸都是化学变化,故A错误;B、可燃物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和与氧气接触,故B错误;C、化纤类衣服容易产生静电,使易燃易爆物的工作场所发生事故,所以严禁穿化纤类衣服,故C正确;D、氮气不能燃烧也支持燃烧,因为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所以不能灭火,故D错误.故选C考点:考点名称:燃烧与燃烧的条件概念: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燃烧的三个条件:物质具有可燃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促进物质燃烧的方法:(1)增大氧气的浓度(2)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对燃烧概念的理解: 通常所说的燃烧是一种可燃物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但实际上燃烧并不一定有氧气参加,任何发光、发热的剧烈化学反应都可称之为“燃烧”。如2Mg+CO22MgO+C;2Na+Cl22NaCl燃烧与发光,放热,火焰之间的关系:(1)燃烧与发光,放热的关系燃烧一定发光,放热,但发光,放热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因而不一定是燃烧,如原子弹,氢弹的爆炸。(2)燃烧与火焰的关系 火焰是气体物质燃烧所特有的现象、液体物质的燃烧主要是其蒸气的燃烧,因而产生火馅。若固体物质的沸点较高.燃烧时无蒸气逸出,则无火焰,如铁勺燃烧:若固体物质的沸点较低,燃烧时有蒸气逸出,就有火馅,如钠、硫的燃烧。 (3)发光与放热的关系化学反应瞬间放出热量较多时.就以光的形式出现,反之则不发光,因此,发光一定收热,放热不一定发光。燃烧反应是既发光又放热的反应,单一的发光或放热反应不一定是燃烧。影响物质着火点的因素: 着火点不是同定不变的。对同体燃料来说,着火点的高低跟表面积的大小、材料的粗细、导热系数的大小有关系。颗粒越细,表而积越大.导热系数越小,着火点越低,所以块状的木材难点燃,向木材的刨花很好点燃。对于液体燃料和气体燃料来说,火焰接触它们的情况和外界压强的大小有关系,所以测定物质的着火点对外界条件有一定标准。 (1)内在因素可燃物的性质,不同种物质燃烧的现象不同。例如,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监色火焰,细铁丝在空气中却不能燃烧。 (2)外部因素 ①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如煤的燃烧经历了煤块→煤球→蜂窝煤的过程,蜂窝煤能使煤更充分燃烧的原因是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大;如俗语说“人要实,火要虚”。②氧气的浓度越大,燃烧就越剧烈。如硫在空气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而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可燃物在纯氧中比在空气中燃烧会更剧烈。燃烧的利与弊燃烧会放出入量,人类需要的大部分能量来源于化石燃料的燃烧.人类利用燃烧放出的热量,可以做饭、取暖、发电、冶烁金属等,但燃蛲也有不利的地方,燃料燃烧不充分时,不仅产生的热量少,浪费资源,而且还会产生CO等物质,污染环境考点名称: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灭火的原理:破坏燃烧的条件,即可达到灭火的目。 ①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破坏燃烧的三个条件中任何一个即可达到灭火的目的。 灭火原理的实验探究:实验方案现象分析点燃三支蜡烛,在其中一支蜡烛上扣一只烧杯.将另两支蜡烛放在烧杯中,然后向其中只烧杯中加适量碳酸钠和稀盐酸如下图:①在倒扣烧杯中的蜡烛熄灭 ②正放在烧杯中的蜡烛正常燃烧 ③加入适量碳酸钠和稀盐酸的烧杯中的蜡烛很快熄灭①在倒扣烧杯中的蜡烛因钮气不足而熄灭 ②正放存烧杯中的蜡烛与氧气接触,温度保持在蜡烛的着火点以上,因此能正常燃烧 ⑧稀盐酸与碳酸钠迅速反应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蜡烛很快熄灭。灭火方法:①将可燃物撤离燃烧区.与火源隔离.如液化气、煤气起火,首先要及时关闭阀门,以断绝可燃物的来源;扑灭森林火灾,可用设置隔离带的方法使森林中的树木与可燃烧区隔离②将燃着的可燃物与空气隔离,如厨房油锅起火,盖上锅盖就能灭火;二氧化碳灭火器能火火的原因之一是灭火器喷出的大量二氧化碳在燃烧物表面形成一层二氧化碳气体层,使燃烧物与在空气隔绝,达到灭火的目的③用大量的冷却剂(如水、干冰等)冷却可燃物,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如建筑物起火时,用高压水枪灭火等。易错点:灭火时降低温度不是降低着火点,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一般情况下不能改变。几种常见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适用范围:灭火器灭火原理适用范围泡沫灭火器灭火时.能喷射出大量二氧化碳及泡沫,它们能黏附在可燃物上,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达到灭火的目的可用来扑灭木材、棉布等燃烧引起的灭火利用压缩的二氧化碳吹出干粉(主要含有碳酸氧钠)来灭火具有流动性好,喷射率高、不腐蚀容器和不易变质等优良性能,除可用来扑灭一般失火外,还可用来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在加压时将液态二氧化碳压缩在小钢瓶中,灭火时再将其喷出,有降温和隔绝空气的作用火火时不会因留下任何痕迹而使物体损坏.因此可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处的失火.使用时,手一定要先握在钢瓶的木柄上,否则.会把手冻伤。泡沫灭火器的灭火原理:1. 泡沫灭火器的灭火原理:现象:当把吸滤瓶倒置后,浓HCl与Na2CO3溶液剧烈反应,产生大量CO2气体夹带着水从导管喷出。方程式:Na2CO3+HCl==2NaCl+H2O+CO2↑(泡沫灭火原理)2. 实际使用的泡沫灭火器,常用硫酸铝来代替盐酸(或硫酸),用碳酸氢钠来代替碳酸钠,为了产生泡沫,常放入甘草或皂角等原来制取液体。把泡沫灭火器倒转时,两种药液相互混合,发生如下反应:Al2(SO4)2+6NaHCO3==3Na2SO4+2Al(OH)3↓+6CO2↑大量的二氧化碳跟发泡剂形成泡沫,从喷嘴中喷射出来,覆盖在燃烧物上,使燃烧物隔绝空气和降低温度,达到灭火的目的。但是,因为泡沫中含有水分,不宜用于扑救遇水发生燃烧或爆炸的物质(如钾、钠、电石等)引起的火灾;对于电器火灾,要在切断电源后才能使用泡沫灭火器。考点名称:爆炸、自燃自燃:1. 概念:自燃是由缓慢氧化引起的自发燃烧。如果缓慢氧化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失,就会越积越多,当温度升高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时,如果再遇到氧气就会引起自发的燃烧,这就是自燃。爆炸:1. 概念:通常说的爆炸指可燃物拒有限空间内急速燃烧,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量,使气体体积迅速膨胀引起的爆炸。 自燃: 露在地表的煤层,由于气候炎热,发生缓慢氧化反应而导致自燃。贮存棉花、饲草的仓库,沾满机器油的破布、棉丝等堆积时间长了,通风不好有时就会自燃。在干燥的季节,森林也会自燃。 在坟地里出现“磷火”也是一种自燃现象。人和动物机体里含磷的有机物腐败分解能生成磷化氢气体。这种气体着火点很低,接触空气就会自燃。在缺乏科学知识的时代,常把这种自燃现象说成是“鬼火”。 平时将白磷浸泡在冷水里,防止自燃。白磷的着火点低(40℃),可用它做自燃实验。取出少许白磷溶解在二硫化碳中,然后把溶液倒在滤纸上,待二硫化碳挥发后,白磷在滤纸上与空气中氧气充分接触就会自燃。爆炸: 爆炸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观象,但有的爆炸仅仅是由物理变化引起的,如轮胎爆炸;有螳爆炸则是由化学变化引起的,如火药爆炸,汽油、液化气等燃料的爆炸等。其中,由化学变化引起的爆炸是学习的重点,这种类型的爆炸主要是由于:①在有限的空间 (如炸弹)内,发生急速的燃烧,短时问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②氧气的浓度高,或者可燃物 (气体、粉尘)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很大,燃烧范围广,周围的空气迅速猛烈膨胀。防止这类爆炸的方法:通风,禁止烟火等。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爆炸(由化学变化引起)的比较: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爆炸概念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缓慢进行的氧化反应由缓慢氧化引起的自发燃烧可燃物在有限空间内发生的急速燃烧能量变化放热明显放出热量随时散失放热明显放热明显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未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是否发光发光无明显发光现象发光发光联系均属于氧化反应,均放出热量易燃易爆物的:(1)易燃物:一般来说,易燃物指的是那些易燃的气体和液体,容易燃烧、自燃或遇水可以燃烧的固体,以及一些可以引起其他物质燃烧的物质等。常见的有硫;磷、酒精,液化石油气、氢气、乙炔、沼气、石油产品、面粉、棉絮等。(2)易爆物:指的是那受热或受到撞击时.容易发生爆炸的物质。(3)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4)再生产、运输、使用、储存易燃、易爆物时的注意事项: ①对厂房和仓库的要求:与周围建筑物间有足够的防火距离。车间,仓库要有防火、防爆、通风、静电除尘、消防等器材设备,严禁烟火,杜绝一切可能产生火花的因素。容器要求:要牢固、密封、警示标志明显且要注明物品名称、化学性质、注意事项。③存放要求:单存、单放、远离火种:注意通风。④运输要求:轻拿轻放、勿撞击。⑤工作人员要求:严禁烟火、人走电断。火灾自救及逃生策略:(1)可燃性气体泄漏时的注意事项当室内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煤气泄漏后室内充满可燃性气体.在此环境中打电话或打开换气扇开关,可能产生电火花,造成爆炸、所以应先关闭总阀、开窗通风,并在杜绝一切明火的同时,查找泄露的原因。(2)火灾自救策略 ①迅速找到安全通道;②火灾时上层空气中氧气少,毒气浓度大,所以要匍匐前进:③房间发生火灾时不能随时开门开窗,开门开窗会增加氧气量,使火势更加凶猛;④火灾时,会产生大量浓烟,使人窒息,因此最好用湿布捂住口鼻;⑤在山林中遇到火灾时,应逆风而跑,因为顺着风更容易被烧伤或发生危险。爆炸极限:(1)概念:可燃性气体在空气中达到一定浓度时,遇到明火会发生爆炸,人们把容易导致爆炸的空气中可燃性气体的体积分数范围,称为该气体的爆炸极限。①当可燃性气体在混合气体中的含量高于爆炸极限的上限时,可燃性气体可以安静地燃烧;而低于爆炸极限的下限时,则无法燃烧。②我们通常所说额可燃性气体检验纯度,其实就是检验可燃性气体有没有达到爆炸极限,只要超过爆炸极限的上限,可燃性气体就可以安静的燃烧。(2)几种常见物质的爆炸极限可燃物爆炸极限甲烷5%-15%丙烷2.2%-9.5%乙醇3.4%-19%氢气4.0%-75%一氧化碳12.5%-74%液化气2.0%-12%水煤气7.0%-72%粉尘爆炸实验:(1)实验装置及步骤下面是模拟粉尘爆炸的一个实验:如下图所示,在无盖小塑料筒里放入干燥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金属筒,迅速鼓入大量空气,不久,便会听到“砰”的一声,爆炸的气浪将金属筒的塑料盖掀起。(2)现象:砰的一声响,伴随着一团火光产生,放热,塑料盖被掀起。(3)分析:面粉被吹起,与空气充分接触,又被蜡烛点燃,在有限空间内发生急剧地燃烧,并让出大量热,产生的气浪将塑料盖掀起,说明可燃物的粉尘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燃烧,能发生爆炸。考点名称: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特征和判别物理变化:1. 定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2. 实例:灯泡发光,冰融化成水;水蒸发变成水蒸气;碘,干冰的升华,汽油挥发,蜡烛熔化等都是物理变化。化学变化:1. 定义:物质发生变化时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2. 实例:木条燃烧,铁生锈,食物腐烂3. 现象:化学变化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时常伴随着一些反应现象,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化学变化不但生成其他物质,而且哈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物理变化:1. 特征:没有新物质生成。2. 微观实质:分子本身没有变(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主要指形状改变或三态变化。化学变化:1. 特征:有新物质生成2. 微观实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反应物的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分成了原子,原子重新组成构成新分子。物理变化概念的理解:(1)扩散,聚集,膨胀,压缩,挥发,摩擦生热,升温,活性炭吸附氯气等都是物理变化(2)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变成金刚石不是物理变化而是化学变化,因为变成了另一种物质(3)物理变化前后,物质的种类不变,组成不变,化学性质不变(4)物理变化的实质是分子的聚集状态发生了改变,导致物质的外形或状态随之改变。成语、俗语、古诗词蕴含的化学知识(1)成语、俗语中的变化 ①物理变化:只要功夫深,铁柞磨成针;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木已成舟;滴水成冰;花香四溢等。 ②化学变化:百炼成钢、点石成金、蜡炬成灰等。(2)古诗词中的变化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物理变化烈火焚烧若等闲―化学变化粉身碎骨浑不怕―化学变化要留清白在人间―化学变化物质的三态变化(1)物态变化是指同一种物质可在固态,气态,液态三种状态发生转化的过程,如下图,物态变化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2)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名称和热量变化变化过程名称热量变化固态→气态升华吸热气态→固态凝华放热固态→液态熔化吸热液态→固态凝固放热液态→气态汽化吸热气态→液态液化放热 欢迎您转载分享:
相关试卷分析
热点试卷分析
精彩书库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可燃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