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举成名,人人称赞人人期待的动物我也是是什麼

【傳統文化之一】孔孟的根是什麼?(節選)
&值班斑竹:
  開壇時間:8:00-22:00
&論壇聲明:本帖由網友上傳,只代表網友個人觀點,轉帖請注明作者及出處。如相關單位或個人發現問題,請直接與我們聯係(傳真電話:010-),中介或代理機構勿擾。
 &本帖位置:
標題:【傳統文化之一】孔孟的根是什麼?(節選)
12-14 10:59 發表 
孔孟的根是什麼?
確實這句話問到傳統文化的根本了。
中國傳統文化就是儒、釋、道三家,三家裏面又以儒為核心,儒以孔、孟為代表,這個代表的歷史淵源我們要知道。周朝在末年,周王德行跟信用逐漸降低了,所以諸侯不服從他、不聽他的,各自為政。這是讓人,這些人都是當時賢哲,深深感觸到道失而後有德,德失了之後而後有仁,仁失掉之後而後有義,義失了之後而後有禮,如果禮要失掉了,社會就亂了。那個時代傳統文化的底蘊還非常深厚,還沒有到這個底限,所以史書上所記載的大同之治,在中國曾經實現過。 「三皇行道,無為而治」,那是大同世界。
五帝,道衰了,以德治天下,五倫、五常、四維、八德,依舊能夠保持大同的狀況。「禮運大同章」確實是描繪那個時代的社會狀況,聖賢。到三王,就是三代,夏、商、周三代,就差很遠了,道、德有説的,沒人照做了。所以三王以仁治天下,你看道、德、仁,以仁治天下,「仁者愛人」,「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夏四百年,商六百年,周八百年,但是周朝末後的五百年是春秋戰國,是屬于亂世,孔子、孟子、老子都出現在那個時代。
那個時代所謂是百家爭鳴,就學術來説,那是個黃金時代,中國諸子百家都出在這個時代。孔子的地位跟國家是平等的,沒有突出,而是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後,這真的統一了。在過去那個統一,不是真的,那是諸侯國尊重周家,周文王跟周武王。為什麼?他們這個國不大,歷史上記載的,文王以百裏而王天下,就是説他是個諸侯國。他的疆域方圓只有一百裏,就是現在一個小的縣城。但是他治得好,成為所有諸侯國的典范,因此當時八百諸侯對武王佩服。這是他們家裏頭文武周公這兩代,把這個國家治得這麼好,國泰民安,成為一個典型、成為模范,都向他學習,都尊重他,尊他為天子。天子並沒有統一,統一權,沒有,是尊重他,向他學習。聽他的號令,有了問題都向他請教,他變成所有諸侯國的領導者,所有諸侯國的總顧問,這樣的一個性質。 末年,周王德行、教化逐漸衰了,衰了就沒人相信了,所以這些諸侯國就爭霸,擴充自己的地盤,把周邊的小國消滅掉,這是春秋戰國。你看八百多個諸侯,到戰國的時候就變成七個國家,秦始皇把六個國家滅掉,統一中國,中國真正統一是秦始皇。秦始皇道德仁義禮他都不講,叫霸道,不到十五年亡國了,漢取而代之。
漢武帝很聰明,那個時候國家統一沒多久,他就想到,治理這麼大的國家,不像從前諸侯國小,只有一個縣。現在要治理這麼多國家,統一了,用什麼方法?當時能人很多,各有各的主張、各有各的辦法,這在春秋戰國的時候所謂百家爭鳴,就問這些大臣。董仲舒給他建議,採取孔孟做為教育人民的標準,漢武帝採納了。孔孟就從諸子百家裏面突出了,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中國傳統文化的象徵。
我們要問,孔孟的根是什麼?給諸位説就是孝悌,要是孔跟孟合起來,那就通常講的仁義,「孔曰成仁,孟曰取義」,這大家都知道的。所以,仁義兩個字就代表了孔孟。仁義正是三代所尊崇的,夏商周尊崇仁義。「仁者愛人,義者循理」,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要合情、合理、合法。標準,那是老祖宗所制定的五倫、五常、四維、八德。我相信這四科至少也超過一萬年,雖然當時沒有文字,但是我們不可以説沒有文字就沒有文化,這是講不通的。文字是黃帝時候發明的,距離我們現在四千五百年,不能説四千五百年前沒有文化。神農早于黃帝五百年,伏羲又在神農之前五百年,所以從伏羲到黃帝一千年,不能説沒有文化。當時是口傳,這個我們看到印度婆羅門教,印度人沒有歷史,婆羅門教告訴我,他們的歷史至少一萬三千年。所以我想中國傳統文化不會少過它,至少也應該有一萬三千年。
老祖宗東西傳下來,教誨傳下來,這四科很簡單,不會傳錯。五倫,這最多的,只有二十個字,「父子有親,夫婦有別,君臣有義,長幼有序,朋友有信」。你説能傳錯嗎?傳十萬年也不會傳錯,它不麻煩。而且這些東西不但是你要記得,他做到了,他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不離這個標準,他都做到了。五常是德,五倫是關係,人與人的關係,搞得很清楚,一點都不亂,它有秩序。德,這講五德,五德跟佛家的五戒完全相應,只有五個字,仁、義、禮、智、信。這能傳錯嗎?不可能的。春秋時代管子提倡的四維,四個字,禮義廉恥。八德,孝悌忠信、仁愛和平。你説這個東西會傳錯嗎?千年萬世都不會傳錯!
(文字檔來源:http://www.amtb.org.tw/baen/jiangtang.asp?web_choice=93&web_rel_index=2829)
謝謝您的閱讀, 您是本文第 7508901 個閱覽者
此主題共分:
第6821條回復:
01-15 14:27 發表 
夯實黨執政的組織基礎,堅定不移反對腐敗,
謝謝您的閱讀, 您是本文第 7508901 個閱覽者
第6822條回復:
01-15 14:59 發表 
搞好學習首先有一個動機和態度問題。
謝謝您的閱讀, 您是本文第 7508901 個閱覽者
第6823條回復:
01-15 15:11 發表 
必須不斷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特色、理論特色、民族特色、時代特色。
謝謝您的閱讀, 您是本文第 7508901 個閱覽者
第6824條回復:
01-15 15:21 發表 
使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保證人民過上更好生活。
謝謝您的閱讀, 您是本文第 7508901 個閱覽者
第6825條回復:
01-15 15:32 發表 
要將雙手從口袋裏解放,伸出雙手接過領導交辦的工作任務,伸出雙手接過群眾遞上的訴求。
謝謝您的閱讀, 您是本文第 7508901 個閱覽者
第6826條回復:
01-15 15:35 發表 
舉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走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謝謝您的閱讀, 您是本文第 7508901 個閱覽者
第6827條回復:
01-15 15:43 發表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解放思想,改革開放,凝聚力量,攻堅克難。
謝謝您的閱讀, 您是本文第 7508901 個閱覽者
第6828條回復:
01-15 15:54 發表 
深入基層一線,全面掌握和發現先進集體和典型個人。
謝謝您的閱讀, 您是本文第 7508901 個閱覽者
第6829條回復:
01-15 16:05 發表 
胡錦濤強調,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們走過了很不平坦的道路。綜觀這十年
謝謝您的閱讀, 您是本文第 7508901 個閱覽者
第6830條回復:
01-15 16:16 發表 
維護國家法治的統一、尊嚴、權威,保障社會公平正義,
謝謝您的閱讀, 您是本文第 7508901 個閱覽者
第6831條回復:
01-15 16:27 發表 
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勢頭,切實做好關心群眾生産生活工作,
謝謝您的閱讀, 您是本文第 7508901 個閱覽者
第6832條回復:
01-16 08:57 發表 
6954 樓: fdrf
回復6944樓正勤仁者 的帖子仁兄,居士眼裏是什麼?優婆夷眼裏又是什麼呢?
===========================================================
f兄,按照前面的道理,同樣如此。居士和優婆夷也分三六九等。
謝謝您的閱讀, 您是本文第 7508901 個閱覽者
第6833條回復:
01-16 08:59 發表 
6956 樓: fdrf
回復樓正勤仁者 的帖子
=======================
都是損人利己適得其反的例子,有無反面例子?
**********************************************************
(⊙o⊙)哦,f兄,手頭上沒有現成的。以後會積累逐步轉帖。
謝謝您的閱讀, 您是本文第 7508901 個閱覽者
第6834條回復:
01-16 09:02 發表 
【太上感應篇】(59)
茍富而驕。
【解釋】如果僥幸得到財富,就驕傲自大。
【分析】茍,就是《論語》所説的‘茍富矣’的茍,就是不必等到大富,只要僥幸得到財富就驕傲起來;這分明寫出小人突然富有,就無知妄為的情形。因為富有就會驕傲,驕傲就會奢侈,奢侈就會浪費,浪費就會貪取不義之財,剝削別人以自肥;最後必定會仗著財勢而兇暴倔強,欺淩鄰居鄉裏,輕慢親戚朋友,自己的享受千金都可以揮霍,待人卻是一毛不拔。然而高張的權勢容易消盡,天道是忌諱盈滿的,驕傲尚未影響別人,自己就先遭到災禍,這種情形屢試不爽。
【故事】楊溪有一個富翁,性情貪婪粗俗,所累積的金銀、絲帛、財産、糧食日益增多。陳棟塘勸他説:‘累積財富而不布施,必定會有奇禍;為什麼不做一兩件施舍的善事,作為長久的打算呢?’但他卻不聽勸導。過了兩三年,陳棟塘告訴別人説:‘這個人的災難快要到了,以前他只是貪心,讓人覺得粗俗,近來聽説更加地放肆、驕傲、蠻橫,待人傲慢、刻薄,什麼壞事都敢做,這不是在加速災禍來臨嗎?’不久,果然被盜賊殺害。
茍免無恥。
【解釋】如果不應當免除而僥幸免除,卻還毫無羞恥之心。
【分析】佛説:‘我有二種白法,能夠救度一切眾生。什麼叫做二白法呢?一個叫做慚,一個叫做愧。’孔子説:‘立身行事要知恥。’《禮記》上説:‘遇到危難時不要隨便逃避。’現在許多人遇到事情隨便逃避,卻又沒有羞恥心,人格實在太低劣了。
【故事】唐朝的哥舒翰,和安祿山同是唐朝大將,兩人經常爭執相持不下。當安祿山造反時,哥舒翰被他所抓,安祿山説:‘你以前經常輕視我,現在要怎麼辦呢?’哥舒翰跪伏在地説:‘臣是肉眼凡夫,不能認識您這位聖人。’安祿山笑了起來,就封他為司空。後來安祿山把投降的唐將全部殺光,哥舒翰竟然也被殺死。
謝謝您的閱讀, 您是本文第 7508901 個閱覽者
第6835條回復:
01-16 12:07 發表 
【太上感應篇】(60)
認恩推過。
【解釋】冒認恩德,推卸過失。
【分析】恩惠不是出自于自己,卻要冒充認領,這只不過是一時討好的方法,只要加以探究,必定獲知事實真相;這樣對方不但不會感激,反而會輕視他捏造事實。過失實際上是出于自己,卻把它推給別人,這只不過是一時推卸的方法,只要加以探究,他人不但不會原諒,反而更加厭惡他的狡詐。這就是所謂的小人平白成了小人。
【故事】興山地區有一位縣吏很會騙人,縣官每次施人恩惠,他就會對那人説:‘這是我替你向縣官吹噓爭取來的。’如果縣官饒恕他人,他就會説:‘這是我替你講情的功勞。’凡是縣衙有良好的政令,他都認為是自己的恩惠,大家都稱讚他有旋轉乾坤的能力。後來縣官犯法出事,上級把他一並抓起來,説:‘縣官平時都是聽你的話,他的所作所為都是你主使的,罪過不容推托。’最後他竟被活活打死。
嫁禍賣惡。
【解釋】嫁禍于人,推卸罪惡。
【分析】嫁禍就像嫁女兒給他人一樣,他人也願意娶才行;賣惡就像賣東西給別人一樣,他人也願意買才行。這種狡詐的心實在太深,受到的果報必定慘烈;到最後禍害將會轉到自己身上,惡報也會歸到自己。對自己又有什麼好處呢?
【故事】浙江紹興一帶有一個程七,向來喜歡耍無賴,只要鄉裏中發生爭鬥,他一定説:‘能拿酒讓我喝醉,拿錢給我當報酬,我就替他出力。’如果有人應允,他就乘著酒醉時,代替前往辱罵毆打對方,無所不用其極。他又會替人設下惡計,只要是有利可圖,什麼壞事都敢做。有一天受人雇用,到官府代人接受責罰,結果受到重傷而死,屍首被拋棄在路旁。凡是見到的人,沒有不罵他,而且譏笑説:‘壞的事情或計謀可以出賣,難道連性命也可以出賣嗎?’
謝謝您的閱讀, 您是本文第 7508901 個閱覽者
第6836條回復:
01-16 12:13 發表 
【太上感應篇】(62)
挫人所長。
【解釋】摧折、抑止他人的長處。
【分析】君子樂于稱揚他人的善事,不會掩蓋他人的長處。我們正應當多加涵育、熏陶,使他達到極度美好的境界,以便善盡他的才華;如果加以摧折、抑止,使他志氣喪失、心灰意冷,不能擴充專長,這是嫉妒心所造成的,是最為陰險的。
【故事】宋朝的穆修擅于作詩,名聲很好,常到京城洛陽去遊玩。有人把他的詩題在皇宮的墻壁上,宋真宗見到大為讚賞,並且説:‘有這麼好的詩作,公卿們為什麼不推薦呢?’丁謂卻以傷人的話説:‘這個人的品行比不上文章。’因此皇上就不再問了。
護己所短。
【解釋】掩護自己的短處。
【分析】小人喜歡文飾過失、掩護錯誤,不顧及天理,他固然自以為計謀得逞,哪裏知道天律難逃呢?護,有用各種方法掩飾,堅持不肯透露出來的意思。人有了疾病,就必須立刻醫治,如果諱疾忌醫,而不成為一輩子的禍患的,是非常少的。朱在庵先生説:‘護短不只是護自己的短而已,凡是子孫、家人或門客所做的過惡,我若是不事先加以預防、檢查,而使他們犯過失、造罪惡,這些都算是護短。至于父親訓誨兒女過于嚴格,而母親則經常掩護過惡,不讓父親知道,這也是護短的大毛病。’
【故事】李叔卿擔任郡府管理工務的官員,為人廉潔謹慎。他的同事孫容是個陰險諂媚的小人,深怕李叔卿揭發他的缺點,因此反過來嫉妒毀謗他。李叔卿無法為自己澄清,因此憂鬱到生病而死,妻子因為悲憤過度而上吊自殺。不久,孫容被雷打死,脅下有‘護己之短,妄害善人’八個字。
謝謝您的閱讀, 您是本文第 7508901 個閱覽者
第6837條回復:
01-16 13:57 發表 
【太上感應篇】(64)
無故剪裁。
【解釋】無緣無故剪裁衣布。
【分析】古時養蠶及織布的婦女,要把千萬條絲線編織成絲綢,必須經過無限的辛勤與勞苦,才能完成一匹絲布,若非不得已,哪裏忍心剪裁!即使是禮數上所不可廢除的,也應該要節省,何況是無緣無故剪裁呢?至于絲綢衣裳之類,要犧牲千萬條蠶命才能做成,更應加以珍惜。
【故事】趙士周的夫人王氏,死了幾天之後附靈在女仆來喜身上説:‘我平生喜歡耗費綾帛物品,洗頭腳時用水過量;陰司怪罪我,每天鞭打我。希望能幫我傳達心意給士周。’全家人聽了之後,都感到十分悲傷。
非禮烹宰。
【解釋】違背禮法烹宰牲畜。
【分析】《禮記》上説:‘天子無故不殺牛,大夫無故不殺羊,士無故不殺犬豕。’孟子説:‘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因為聖人愛惜生命,不肯任意地滅絕物命,就算有時為了祭祀、為了宴客、為了養親,才會獵殺禽獸,原本就是萬不得已才會做這種事,並不是教人屈從于早晚的供給,滿足自己的口腹之欲,而每天做殺生的事情。太上是慈悲的,在前面已經説過‘昆蟲草木,猶不可傷’,現在為了對一般的人説法,不得不降一個層次,顯示出‘非禮’兩個字,這是很嚴謹地規范人,不可以超越這個范圍的意思,這是聖人不得已的用心。《楞伽經》中説:‘若是所有人都不吃肉的話,也就沒有人會去殺害眾生了。’現在的人若無法做到全部斷除肉食,暫且可以用漸進的方法除去自己的殺心,學習前人不吃四種肉的禁戒:第一、看見動物被殺,不吃;第二、聽到動物被殺的聲音,不吃;第三、專門為我而殺,不吃;第四、自己所養的,不吃。遵守這四種禁戒,則平常的飲食既可以不受到影響,而對于眾生也可以算是沒有殺害它們的意思。至于牛和狗,它們對人類有功勞,更是應該戒絕宰食它們的肉。如果能夠這樣做的話,那麼非禮烹宰的情形,或許可以減少一些。
【故事一】江北地區有一個人射下一只雄雁,就把雄雁殺掉煮食。這時雌雁就飛來觀看,不肯離去;而且還趁著鍋蓋打開時,飛身投入鍋中,和雄雁一同被烹煮。江北地區的人聽到了這件事,都非常感動,以後就不再吃雁了。當時的大詩人元好問,就將這兩只雁子埋葬在一起,而且埋葬的地方就稱為雁丘;而射雁的那個人,在雁子埋葬後不久就死了。
【故事二】滁州有一位屠夫,每次殺牛時都叫他的兒子在旁邊,看他如何操刀宰殺,想以此傳為家業。有一天屠夫在睡覺,兒子以為是一頭牛,就拿著屠刀把他宰殺,還砍斷了頭。大家很驚訝地問他原因,兒子説:‘我看到的是牛,不是父親!父親曾經教我殺牛,現在看到牛在睡覺,我只是要試一試殺牛的手法罷了!’
謝謝您的閱讀, 您是本文第 7508901 個閱覽者
第6838條回復:
01-16 13:59 發表 
【太上感應篇】(65)
散棄五谷。
【解釋】任意拋棄五谷糧食。
【分析】自古以來,隨便散棄五谷的人,大多會遭受雷擊的災禍。因為人民以飲食為最大的一件事,如果輕易丟棄,就是褻瀆上天,所以果報非常嚴重。農夫在炎熱的太陽下耕作,所流的汗水一滴滴掉在禾稈下的土地上,誰能了解三餐盤中的食物,每一粒米糧都是辛辛苦苦得來的。試想,在饑荒的年頭,每一粒糧食都像珠寶一樣珍貴,怎麼忍心在豐足的時候,就輕易將它散棄呢?假使人人都能夠愛惜農産品,饑荒的兇年就不會到來。
【故事】從前有一位老婦人,曾經為當官人家煮飯,常常做過多的飯菜,吃不完的就丟到水溝裏。有一天病死又活過來説:‘有兩條船的遺棄食物,非常臟臭,有一個人拿著鐵鞭打我,説是我生前所丟棄的,並逼迫我吃;我勉強吃了幾口,肚子發脹得難以忍受,不知幾時才能吃得完,如何是好呢?’説完又死了。
勞擾眾生。
【解釋】隨便煩勞擾亂百姓。
【分析】眾生是指一切百姓。人之常情,誰不想得到安樂,如果自己想求得安樂,卻忍心讓百姓勞苦困擾;或是自己已經處在安樂中,就不知道百姓的勞苦困擾,這都是非常不仁慈的。
【故事】明朝福建參政宋彰,經常勞擾百姓,所侵佔的黃金有上萬兩之多,贈送給宦官王振,于是被擢升為布政使。上任之後,他計算升官所花費的數目,就按戶搜括錢財;貧窮的百姓繳不出來,經常被驚擾逼迫而怨聲載道。于是匪徒鄧茂七聚眾搶劫,聲勢很大,無法遏制。宋彰被盜匪劫掠,全家都被殺死。
謝謝您的閱讀, 您是本文第 7508901 個閱覽者
第6839條回復:
01-16 14:02 發表 
【太上感應篇】(66)
破人之家,取其財寶。
【解釋】破壞他人的家庭,奪取他的財寶。
【分析】做破壞他人的事情,雖然只是無心之過,但已經是損德了,更何況是為了財寶,而導致破壞他人的家庭呢?有的倚靠勢力,有的暗用計謀。然而明搶硬奪的人,當然無法逃脫國法制裁;而使用陰謀的人,或許能僥幸逃過法網,但這種罪過更重。那要嚴重到什麼程度呢?這就要看人間計算得到贓物的罪多少,陰間就以五倍來處罰。暗地所造的罪惡重于顯明的罪惡,所以陰間的法律必定重于陽間的法律。
【故事】河南開封的薛宏仁,性情貪婪陰險。鄰家有一件珍珠衫,價值難以估算,他用各種方法都無法得到,就設計誣陷,來破壞他的家庭,珍珠衫就落到他的手中。不知何故,這件事情被強盜知道了,就聚眾來搶劫他;薛宏仁穿著珍珠衫,爬到樓上,丟掉梯子。強盜非常生氣,放火燒房子,他就被燒死了。
決水放火,以害民居。
【解釋】決斷水流,放火焚燒,以毀害他人的房屋。
【分析】如果不幸遇到水火的災難,苦難已經相當難忍,為何還忍心決水放火來害人呢?人家的居屋既然毀壞,積蓄也沒有了,人命和物資大多不能保住,這種傷害很大,罪惡很深,天地實在難以寬容。
【故事】江都有一位姓阮的人,和姓葛的人有仇怨,晚上就放火燒掉他的房子,又延燒了十幾家民宅。忽然有一天,阮家的房子無故被火燒毀,妻子也被燒死了;阮某才剛逃離火場,又有火團飛到身上,頃刻之間被燒得焦爛而死。
謝謝您的閱讀, 您是本文第 7508901 個閱覽者
第6840條回復:
01-16 16:48 發表 
【倫理道德:要相信老祖宗】
  我們中國自古以來稱為禮義之邦,這是在全世界真正少有的。這個國家,這個族群,這塊寶地上的居民有禮有義,實在是太可貴。我們現在把禮義疏忽、忘掉了,忘了多久?大概一百五十年。這個時間不很長,但是也不短。今天我們的社會遭難,原因在哪裏?老祖宗的教誨疏忽了,受到老祖宗的懲罰。祖宗沒有不愛子孫的,沒有不照顧後代的,這些災難它的目的在哪裏?大概是讓我們覺悟,是逼著我們回頭,我們要不回頭,我們束手無策,沒辦法了,一定要把禮義找回來。禮義是什麼?「禮義者,仁義禮智信,世間道德也」,這五個字在我們傳統文化裏面叫五常。我們傳統文化四個根本,五倫是第一,五常是第二,四維是第三,八德是第四,中國千萬年來就靠這四樣東西,讓這個國家長治久安,太平盛世,禮義之邦,和諧社會都從這來的。
  老祖宗的東西用了千萬年,中國有文字記載的是四千五百年,文字是四千五百年前黃帝時候發明的,黃帝以前沒有文字。有沒有文化?肯定有,我們的傳統文化我相信決定超過一萬年。為什麼?印度婆羅門的文化有一萬三千年,我們不會輸給它。所以我們從孔老夫子他老人家談話當中他所説的,他説他一生「述而不作,信而好古」,這兩句話説得太好!「述而不作」是説他只是敘述古聖先賢的教誨,他自己沒有創作、沒有發明,一生所學的、所修的、所教的、所傳的全是祖宗的東西。對老祖宗的東西他相信,一點都不懷疑,很喜歡,「信而好古」。這種求學的態度是我們今天迫切需要的。我們今天看看這個社會的年輕人,他們學習的態度與這個完全相反。相反學不到東西,學相反了你學習的是皮毛,你得到的是垃圾,不管用,換句話説,有害而沒有利。也許大家看到眼前有利,但是十幾、二十年之後問題出來了。就正像現在的美容一樣,好像很有效果,一美化馬上就改變,十年、二十年就苦不堪言,毛病都出來了。為什麼?它不是自然的,美容是破壞自然生態環境,你自找苦吃。所以我們要相信老祖宗。
  文摘恭錄—凈土大經解演義(第四九九集) 檔名:02-039-0499
謝謝您的閱讀, 您是本文第 7508901 個閱覽者
此主題共分:
請選擇要上傳的圖片或音視頻文件(小于600K)
您現在是匿名用戶,如果您希望發貼,請輸入您的用戶名和口令;如果您還沒有注冊,請點擊。可爱活泼的动物是什麼动物?_百度知道
可爱活泼的动物是什麼动物?
提问者采纳
提问者评价
太给力了,你的回答完美地解决了我的问题,非常感谢!
其他类似问题
强烈推荐 干脆面~~~ro 龙猫~~~ro仓鼠力荐龙猫~~~萌 没怪味便便都没异味
为您推荐:
其他2条回答
呢百度搜索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这是什麼动物_百度知道
这是什麼动物
//d://d.jpg" target="_blank" title="点击查看大图" class="ikqb_img_alink"><img class="ikqb_img" src="/zhidao/wh%3D450%2C600/sign=4ad342eea8f83ebd162d9f2d3572c12fcb63a8fc33d&nbsp://d.com/zhidao/pic/item/0bd162d9f2d3572c12fcb63a8fc33d.hiphotos.hiphotos.baidu.baidu.hiphotos.jpg" esrc="/zhidao/wh%3D600%2C800/sign=9030afa8cf8065387bbfac15a7ed8d7c/0bd162d9f2d3572c12fcb63a8fc33d;<a href="http
提问者采纳
豚鼠也是荷兰猪,纯色的叫白豚。吃草的还有饲料
花色的便宜一些,小的二三十纯色的四十多呢
我家死兔子缠着它要啪啪啪&#128531;
你确定不是在斗架
兔子是放养 这豚鼠一抱出来兔就缠着我
不是啊 兔子一直哼哼叫 要趴它身上
他们可以趴吗&#128531;会不会有后代
跨越物种哪能有后代啊
你还是小孩子?
再问一个 怎么分辨公母 荷兰猪
狮虎兽不就是咯 还有骡子
你想找人聊天?那就把扣扣发来,今天可以陪你聊一天。能不能不那么较真啊
算了当我没问
嗯,抱歉,刚才说话有点冲。只是这个软件有的时候收到信息都要隔很久,被气疯了
提问者评价
太给力了,你的回答完美地解决了我的问题,非常感谢!
来自团队: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5条回答
这个叫荷兰猪(也叫鼠兔
兔子吧还是老鼠
长的和老鼠很像
真的是兔子
它是不是有两个分开的耳朵。
是荷兰猪谢谢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大蛇一条地上爬,勤劳一生人人赞,这句话是什麼意思?又是什麼生肖呢?_百度作业帮
大蛇一条地上爬,勤劳一生人人赞,这句话是什麼意思?又是什麼生肖呢?
大蛇一条地上爬,勤劳一生人人赞,这句话是什麼意思?又是什麼生肖呢?
正确答案是牛生肖,希望采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冷血动物人人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