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短文的描写,写出迎客陪客送客松,陪客松,送客松得名的原因

黄山奇松(教案)_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黄山奇松(教案)
《黄山奇松》是九年义务教育苏教版六年制第八册的一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黄山的四色之一――奇松,概括了黄山松树姿态独特、潇洒、挺秀,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适合学生朗读。可设计如下教学过程:一、交流资料,引入新课。1、请同学们齐读课题。2、你对黄山了解多少?谁能用搜集来的资料介绍一下。3、课题中的“奇”是什么意思?黄山松到底奇在哪儿,引得人们对它如此偏爱呢?请同学们到文中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渐入意境。1、自由读课文,要求字字读准,句句读通。2、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3、思考:黄山松到底“奇”在哪里?三、细读课文,感悟生活。1、自由读课文,读完想想课文主要写什么?(具体描绘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板书:三大名松)2、快速读,分别找出描写这三大名松的句子来。分别指名读: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3、细读课文,体会每棵松树的动人姿态。●学习“迎客松”。⑴课文是怎样描写迎客松的?从文中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说说迎客松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看插图说话) (板书:迎客松)指名回答、交流,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饱经风霜”什么意思?这里指谁饱经风霜?说明什么?谁来读一读?(2)作者为什么说饱经风霜的迎客松是黄山第一奇松?(学生回答后板书:虽然……却…)“如同”相当于什么?把什么比作了什么?想象迎客松的样子,做做动作。再读这句话,想想你还读懂了什么?(因为他的姿态很像……所以人们称它为迎客松)(3)引读:迎客松不愧为一大名松,古朴苍健,姿态雄伟,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  ),乃至(  )。边读边想想这句话怎样用“不仅……而且……”来表达。(4)看图试背诵描写迎客松的句子,边读边想象和体会。●学习“陪客松”过渡:黄山松真神奇啊!当游客被迎客松热情地迎接到黄山上后,接着谁来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板书:陪客松)(1)自由读描写陪客松的句子,说说你读懂了什么?(2)这里把陪客松比作了什么?这样写好在哪里?如果没有如“绿色的巨人”,效果有什么不同?(板书:……如同……)(3)再读句子,说说陪客松的样子,它与迎客松有什么不同?指名读,试背描写陪客松的句子。●学习“送客松”过渡:当游客饱览美丽的黄山风光后,接着谁来向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 (板书:送客松)(1)指名读描写送客松的句子。(看插图)(2)比较描写送客松的第一句和迎客松的第一句,说说这两棵松树最大的不同是什么?(3)指名读第二句。想想这里的“好象”可以换成哪些词(板书:……好象……)说说送客松名字的由来。指导背诵。4、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黄山松“奇”在哪里?边看图边朗诵描写黄山松的精彩词句,再次感受黄山松的神奇魅力。5、这么神奇的黄山松,在哪里观看最好呢?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句话。6、现在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登黄山最妙的观松处玉屏楼,观赏姿态独特的黄山奇松。配乐朗诵课文第二部分。四、引读课文,移步赏景。1、引读:黄山松不愧是黄山第一绝,它们千姿百态,近看或……或……或……远看或……或……或……从整体上看有的……有的……。省略号说明什么?理解“千姿百态”一词,它们装点着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师生引读,生生引读,指名引读。(板书:千姿百态)2、这里写出了黄山松的什么?谁来读一读?五、总结全文,体验情感。 1、黄山松树以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闻名天下,此时你对黄山奇松是一种怎样的情感,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可以朗读文章的精彩语句、可以写一段话或一首诗,可以画一幅画,也许你还有更好的方式,那就更好了。2、交流展示。3、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对大家说的?
黄山奇松(教案) 相关文章:查看更多>>黄山奇松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黄山奇松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文档简介
总评分3.7|
&&Z​L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该用户其他文档黄山奇松教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黄山奇松教案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热点聚合》: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热门课程推荐
2015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个性化小组课
2015年语文同步个性化小组课
小升初名校冲刺课程
高二全科课程辅导
学大教育文章版权及声明
高中课程推荐
用微信扫一扫
关于学大教育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陪客松 送客松资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