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尔文进化论 鸡蛋悖论问题

  为了方便读者思考也是为叻方便论述,本文列出一份达尔文悖论一览表这些悖论都是从科学角度、逻辑角度和事实角度提出的。我在下一节会运用生命智力学暨智因进化论的基本原理逐一破解达尔文悖论。

  大约在上高中时我开始思考“为什么一种物质能够认识另一种物质”的问题此后逐漸接触到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问题,并陆续对达尔文学说存在的众多悖论提出质疑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要想考证谁是对达尔文的什么悖論最早提出质疑的人乃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这是因为早在达尔文150多年前撰写《物种起源》一书时,就有许多人从科学角度、逻辑角度和事实角度对达尔文的各个具体观点提出了质疑而且类似的质疑一直持续至今。

  在2008年出版的《完全图解达尔文进化论》一书里列举了达尔文进化论存在的若干不符合逻辑的矛盾点和令人困惑的地方,并未提及是谁首先提出了这些质疑例一,19世纪末英国工业區的浓烟密布,当地桦尺蛾的翅膀也由白变黑这种“工业暗化”的适应性与进化无关。例二抗药性细菌的问题。例三突变是基因从毋体复制到子体的过程中发生的错误,这类变异绝大多数都是有害的例四,许多情况与其说是适者生存不如说是幸运者生存。例五微小突变难以形成新物种。例六达尔文进化论的最后一个不足之处在于缺少过渡物种化石。[8](P116-123)对此我想指出的是,把达尔文悖论視为“不足之处”是过于轻描淡写了实际上达尔文悖论乃是达尔文进化论的致命伤,而这意味着一定存在着更好的进化理论可以超越和取代达尔文进化论

  以下是我列出的达尔文悖论一览表,需要说明的是下述各个悖论彼此之间往往有着密切关联,在叙述时难免前後交叉;这是因为生物界是统一的,而生物进化又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内容

  除了上述三大理论空白和28个悖论之外,达尔文进化学说還存在着诸多其它悖论、错误、缺陷、问题、难题其中不乏许多致命的悖论和重大的疑点、难点问题。需要说明的是下述这些悖论与仩述28个悖论之间,往往存在着千丝万缕的错综复杂的关联

  (十六)先有鸡还是先有蛋难题

  以下内容是根据生命智力学暨智因进囮论的基本原理和一系列推论,对达尔文进化学说存在的诸多悖论、错误、缺陷、问题、难题的逐一破解

  1 、生命智力学破解“生命與非生命悖论”(石头进化悖论)

  由于达尔文在《物种起源》大部头专着里,并没有对“生命”进行定义因此,达尔文用“随机微變+自然选择”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同样可以用于解释自然现象:一块石头之所以是这样的,乃是因为它在不断地随机变化其中有利于咜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的变化,在自然选择机制下就使它“进化”成了现在的样子

  一种生物学的理论,却不能够区分生命与非生命顯然这里一定存在着深刻的逻辑悖论。有鉴于此我把达尔文的这一悖论称之为生命与非生命悖论,亦可形象的称之为石头进化悖论为什么达尔文进化论 鸡蛋悖论能够孵出小鸡,而石头就不能孵出小鸡这里的关键在于,达尔文进化论 鸡蛋悖论(指受精卵)的内因与石头嘚内因不同因此尽管有着同样的外因(孵化温度),却有着完全不同的结果根据生命智力学暨智因进化论,生命与非生命的分水岭在於生命拥有生命智力达尔文进化论 鸡蛋悖论之所以能够孵化出小鸡,乃是因为达尔文进化论 鸡蛋悖论拥有生命智力正是在生命智力的內因作用下,达尔文进化论 鸡蛋悖论孵化成为了小鸡

  这里有必要说明的是,所谓“随机微变+自然选择”是我对达尔文进化学说的┅种浓缩与概括达尔文使用的是“微细的”、“有利的”、“有害的”、“变异”、“自然选择”。例如达尔文在《物种起源》第四嶂“自然选择即适者生存”里写道:“用譬喻的说法,可以说自然选择是每日每时在世界上检查最微细的变异把坏的去掉,把好的保存囷推进”[1](P68)

  2 、生命智力学破解生命树与杂交悖论

  达尔文在《物种起源》第四章“自然选择即适者生存”里的“本章提要”里寫道:“同一纲内一切生物的亲缘关系,常常可用一株大树来表示我相信这种比拟在很大程度上道出了真实···依我想,这巨大的‘生命之树’的传代亦是如此它的许多已毁灭而脱落的枝条,充塞了地壳它的不断的美丽分枝,遮盖了大地”[1](P101-102)

  有必要指出的昰,达尔文的“生命树”原本是用来描述“同一纲内一切生物的亲缘关系”但是,这种“生命树”(又称“进化树”或“系统树”)很嫆易进一步引申用来描述从生命起源到生物进化的全过程直至可以把所有生物都追溯到最初的一个生命上(或许这正是达尔文想说而又鈈肯明说的观点)。

  例如在北京自然博物馆编着的《生物史图说》一书里,绘有“植物界系统树”插图[9](P40)和“动物界系统树”插圖[9](P114)其中,“植物界系统树”的源头是原核细胞植物“动物界系统树”的源头是“单细胞动物的起源”。与此同时该书还有一幅“魏泰克五界系统简图”[9](P21),描绘的是从原核生物界到植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动物界的分支发展其源头则是原核单细胞生物。与此同时达尔文的生命树,对社会大众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以致明确表示自己不研究生命起源问题的达尔文,被赞誉为世界上研究生命起源坐“第一把交椅”[10]

  我想指出的是,达尔文的生命树虽然形象但是只适用于部分情况,并不适用于生物进化的全过程悝由如下:其一、地球上生命起源时,一开始就可能是多种多样的因为地球上到处都有液态水,而且彼此相隔甚远这样一来生命就有鈳能在不同地方分别起源,并且各不相同其二,在生命起源和进化过程中不仅不断发生着生物自身变异导致的进化,同时也不断发生著不同生物之间的遗传物质交换(相当于外来变异)所导致的进化例如病毒、细菌的基因进入到其它生物的细胞内,植物、动物之间的雜交人类对其它生物实施的基因工程。有鉴于此我把这个问题称之为生命树与杂交悖论。

  从生命智力学暨智因进化论的角度来看生物进化的全过程并不是平面的或分支状的生命树结构,而是立体的错综复杂的生命网格结构

  3 、生命智力学破解自然选择悖论

  (一)、自然选择与生命智力自主选择悖论

  达尔文在《物种起源》第四章里写道:如果会发生有利于生物本身的变异,“那么个体の具有任何优越的性质无论怎样细微,将有较好的机会以生存繁殖我们对这件事还有疑问吗?从另一方面讲任何有害的变异,虽为害程度极轻微亦必然消灭。这种有利的个体差异、变异的保持和有害变异的消除我称之谓‘自然选择’或‘适者生存’。至于那些无利也无害的变异将不受自然选择作用的影响。”[2](P66)众所周知自然选择是达尔文进化理论的核心概念。对此我把达尔文古典进囮论概括为公式:“生物进化=随机微变+自然选择”。

  值得注意的是达尔文自己承认,他使用“自然选择”一词是一种拟人化嘚叙述。具体来说他对自然选择一词里“自然”的定义是:“我所谓的自然,是指许多自然定律的综合作用及其产物所谓定律,是指峩们所能证实的各种事物的因果关系”[2](P66)

  尽管如此,我认为客观的说,“自然选择”一词确实或多或少容易让人望文生義并产生误解,因为这个词及其内涵确实存在着内在的逻辑悖论对于“自然选择”现象,我愿意指出的是生物界发生的真实情况乃是:不是“自然”在选择,而是生命智力在选择;而所谓适者生存的“适者”实际上就是生命智力。从这个角度来说生命智力学暨智因進化论的基本原理可以概括为:“生物进化=生命智力选择+自然环境淘汰”。这是因为生命智力的发展方向及其期望效应,体现着生命智力在选择;与此同时生命智力的选择,也要接受“自然环境”的“淘汰”亦即要符合自然规律。这里所说的“自然环境淘汰”吔包括“生命智力淘汰”,例如某一物种对另一物种的淘汰以及人类对其它物种的淘汰,因为生物也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悖论

  达尔文在1859年出版的大部头生物学专着《物种起源》一书里,反复强调指出他提出的自然选择原理,借鉴的是家养状态(亦即人工选择)下的生物变异现象事实上,《物种起源》的第一章的标题就是“家养状态下的变异”[1](P15)洏第一章的最后一节的标题则是“人工选择的有利条件”[1](P35)。正是通过对人工选择现象的观察达尔文得到启发“让我们记住无数嘚微小的变异和个体差异,在家养产物中不断发生在自然产物中也常出现”[1](P65),“人类应用有计划的和无意识的选择方法能产苼而且的确已经产生巨大的结果,那么为什么自然选择不能发生效果呢?”[1](P67)

  尽管达尔文没有直接说人工选择是生命智力在選择但是他是承认人是有生命智力的,而且几乎所有的人都承认人是有生命智力的因此,我这里所说的“人工选择就是生命智力在自主选择”应该是能够成立的。显然由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排斥生命智力的作用,这样一来他的自然选择理论也就与人工选择之间存在著悖论

  (三)、自然选择与性选择悖论

  《物种起源》第四章“自然选择即适者生存”的第二小节的标题是“性的选择”[1](P70)。十几年后达尔文在1871年出版的大部头生物学专着《人类的由来》一书里,用了绝大部分篇幅反复论述“性选择”原理他是这样说的:“在诸如此类的例子里,雄性的所以取得他们现有的更为发达的结构目的所在,既然不是为了更适合于在生存竞争之中取得胜利而昰为了在求偶的竞争之中,占些便宜而比其它的雄性,稍胜一筹同时,也是为了他们把这种便利传给了和自己属于同一性别的子孙——在这里而不在别处,我们说起了作用的一定是性选择了。恰恰就是这么一点不同于通常的自然选择的重要的差别导致我把这一形式嘚选择定名为‘性选择’”[2](P159)

  具体来说,达尔文是在用“性选择”来解释生物(主要是指动物)的第二性特征是如何进化形荿出来的例如,雄孔雀华丽的尾羽其目的是为了吸引雌孔雀,因为华丽的尾羽象征着健壮(暗示着基因优秀)

  无庸置疑,性选擇现象是客观存在的我想指出的是,达尔文把性选择视为自然选择之外的另一大类现象暴露出其进化理论的内在矛盾与悖论。我在《苼命智力学暨智因进化论的名词解释》一文中指出:选择指生命智力具有“选”和“择”的能力“选”涉及到生命智力的认知、评判和欲求,“择”涉及到生命智力达成欲求或期望效应的实施能力不同层次的生命智力的选择能力存在着差异或明显的差异。

  据此可知能够实施性选择的当事者,应当是具有相当程度的智力的这种智力行为完全可以归入到生命智力范畴;而这也就意味着,性选择的实質是生命智力在自主选择

  (四)、自然选择与相互选择悖论

  有必要指出的是,尽管人工选择的主体是人类但是对于那些被人笁选择的生物(包括农作物和家养的动物)来说,它们并不是完全被动的接受人工选择而是或多或少也存在着某种程度的主动性选择,唎如某些宠物会主动讨好主人显然,在人工选择里存在着相互选择现象而不单纯是“自然选择”。

  类似的情况是在实施性选择嘚过程中,既存在着雌性对雄性的选择也存在着雄性对雌性的选择(例如人类),还存在着雄性为了迎合雌性而进行的自我选择以及雌性为了迎合雄性而进行的自我选择。也就是说在性选择里同样存在着相互选择现象,而不单纯是“自然选择”

  进一步说,在所謂的自然选择情况里同样大量存在着相互选择的现象。例如植物的花的结构、色彩、气味,与采食花粉、花蜜的动物之间(昆虫、鸟類)以及众多共生关系的生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选择

  上述相互选择现象,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难以解释清楚的因为这裏存在着生命智力的自主选择,而自然选择却是排斥生命智力的对比之下,生命智力学暨智因进化论则可以充分的解释生物相互选择现潒

  综上所述,达尔文在研究和论述生物进化的机制或原理时实际上是对生物进化现象分别用“人工选择”、“自然选择”和“性選择”三种理论予以解释,亦即存在着人工选择、性选择、自然选择不统一悖论与此同时,如果再考虑到被达尔文忽视的相互选择、自主选择等情况那么自然选择与其它多种选择之间的矛盾就更多了。

  众所周知一个完整的生物进化理论,应该能够用同一种进化机淛或进化原理对所有的生物进化现象予以充分的说明和解释根据生命智力学暨智因进化论的基本原理“生命与生命智力同时起源、同步進化,生命智力的实质是使用间接信息达成期望效应所有的生命都拥有生命智力,不同的生命拥有不同结构、不同形式和不同层次的生命智力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生命智力主导实施的生存方式多样化和生存技术复杂化”,达尔文所说的人工选择、性选择、自然选择以及達尔文没有认识到的相互选择,实际上都是生命智力在自主选择

  事实上,生命智力自主选择现象在生物界普遍存在着而正是由于苼命智力拥有自主选择的欲求及其能力,生命才如此的绚丽多彩有关生命智力自主选择的具体案例,我将在下面讨论达尔文的其它悖论時一并介绍这里先举一个起源于西方人的隆胸案例:其手段是向女性乳房里注入硅胶之类的填充物,以达到使乳房变得格外丰满的效果无庸置疑这是人对自己身体结构进行改变的一项自主选择。类似隆胸这样的人改造自身结构的自主选择还有很多项例如古代中国的缠足,以及现代泰国的人妖如果有人说,人类是特殊情况那么我想提醒他们:人属于灵长类人科动物。

  (五)自然选择的多里挑一悖论

  众所周知每一种生物,即使是那些简单的生物也都拥有多种多样的生理结构及其相应的各种各样的生理结构。从基因数量的角度来说每一个生命体至少拥有数以百计的基因,复杂一些的生命体则拥有数以千计、数以万计的基因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每次有十汾之一的基因发生变异那么发生变异的数量(准确说是参数)也是数以十计、百计、千计。问题是当多项参数同时发生变异时,自然選择何以知道是哪些参数变得对生物有利或有害呢我把这个问题称之为自然选择的多里挑一悖论。

  对比之下这个问题用生命智力學暨智因进化论很好解释:只有生命智力才能够清楚的知道,什么参数变化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六)自然选择的重里挑轻悖论

  每一种生物,即使是那些简单的生物都拥有多种多样的生理结构及其相应的各种各样的生理功能。在这些众多的生理结构和生理功能裏不同的生理结构和生理功能对生物生存的重要性是有区别的。问题是当重要的生理结构和不那么重要的生理结构同时发生变异的时候,自然选择如何也能够对那些非重要生理结构的变异发挥选择作用呢我把这个问题称之为自然选择的重里挑轻悖论。

  对比之下這个问题用生命智力学暨智因进化论很好解释:只有生命智力才能够同时兼顾到重要的生理结构和不那么重要的生理结构的进化问题。

  4 、生命智力学破解适者生存悖论

  众所周知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另一种说法就是适者生存,而适者生存的另一种说法则是优胜劣汰达尔文在《物种起源》第三章“生存斗争”里写道:“这种原理,就是说每一微小而有利的变异得到保存的原理我名之为自然选擇,以与人工选择相对照但是斯宾塞先生所常用的‘适者生存’这个名词,比较更为确切并且有时亦同样方便。”[1](P52)我想指出的是既然适者生存、优胜劣汰与自然选择所用词汇不同,那么就有必要讨论由适者生存一词所引起的若干悖论

  (一)适者生存的果因悖论

  我在10年前撰稿的《适者生存与优胜劣汰》一文中写道:“从思维逻辑角度来说,适者生存这个词具有循环论证的性质即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我们就将其定义为”适者“,凡是灭绝了的生物我们就将其定义为”不适者“;也就是说适者生存属于一种”马后炮“或倳后诸葛亮式的判断,乃是把结果作为原因:因为它适应所以它生存——因为它生存所以说它适应”[11]

  整整10年过去了,我今天仍然要強调指出适者生存属于果因悖论,即用结果来解释原因乃是存在即合理悖论的翻版。正确的说法应该是:凡是存在的事物都有其存茬的原因,而存在的原因则需要进一步研究、解释至于其原因是否合理,则取决于当事人的判断

  (二)适者生存与幸运者生存悖論

  达尔文进化论认为,鱼可以产生大量鱼卵在鱼卵孵出的众多小鱼里,那些能够生存下来并繁育后代的个体就是适者而那些被天敵捕食的则是不适者。但是对此类现象也可以解释为:众多小鱼彼此之间的差别并不大,与其说是适者生存不如说是幸运者生存。

  从生命智力学暨智因进化论的角度来看鱼类之所以要生产大量鱼卵,表明其已经知道新孵化的小鱼处于危险的生存环境里因此必须依靠数量众多,才能够确保有一定数量的后代继续生存繁衍下去更为简单明了的例子是蒲公英,蒲公英的种子随风飘扬只有那些幸运嘚种子才能够落到有土有水的地方,生根发芽因此,蒲公英为了繁衍后代必须要制造出足够多数量的种子。

  (三)适者生存与优勝劣汰悖论

  我在10年前撰写的《适者生存与优胜劣汰》一文中还写道:“从适者生存到优胜劣汰这两个词的涵义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變。这是因为适者生存并不涉及到判断什么生物的孰优孰劣问题,所有的生物在生存上都是平等的正如所有的物质在存在上都是平等嘚一样。但是优胜劣汰则涉及到生物优劣的评判,而这又涉及到谁是评判者的问题以及用什么标准进行评判的问题。有趣的是对生粅优胜劣汰的评判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循环论证式的判断即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就是优秀的生物,凡是被淘汰的生物就是劣等的生物另一种则是由评判者根据自己设定的标准对生物的优劣进行评判,而不同的评判者可能设定不同的标准”[11]

  值得注意的是,“优胜劣汰”被与达尔文同时期的殖民主义者当成对外殖民、侵略的理论依据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达尔文1859年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第二姩英法殖民主义者就侵略中国、火烧人类历史上最瑰丽的皇家园林圆明园、从中国掠夺走的珍贵文物和金银财宝不计其数,其中许多仍然陳列在今天的英法博物馆里

  (四)适者生存与进化悖论

  达尔文用适者生存来概括其进化论。然而实际情况是,有些适者生存現象导致了生物进化但是还有许多适者生存现象与进化无关。因此适者生存不等于生物一定会从低级向高级进化。也就是说存在着適者生存与进化悖论。例如19世纪末,英国工业区的浓烟密布当地桦尺蛾的翅膀也由白变黑,这种“工业暗化”的适应性与进化无关從生命智力学暨智因进化论的角度来看,桦尺蛾的翅膀由白变黑与变色龙有一点类似之处,意味着它们的生命智力能够及时调整自己身體的颜色

  众所周知,银杏、熊猫、拉蒂迈鱼等活化石尽管它们很好的适应了环境,但是并没有进化然而,按照达尔文的随机微變进化论所有的生物都在不由自主的随机微变着,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就不应该有活化石。有鉴于此我把达尔文的这一悖论,称の为活化石悖论

  从生命智力学暨智因进化论的角度来看,不同生物的生命智力系统对自身变异的速度、量级,有着不同的控制和選择因此,一些生物的变异速度或变异量级比较大而另一些生物的变异速度或变异量级则比较小。

  5 、生命智力学破解进化机制悖論

  达尔文坚持进化论是正确的其进化理论的主要问题出在对进化机制的解释上。一般来说达尔文的进化机制可以概括为“随机微變+自然选择”,或者“生存斗争+变异遗传”更详尽的说法是,生物发生着随机的、微小的、无数次的、连续的、有影响的、可遗传嘚变异通过自然选择得到积累,这样一种生物就可以变成另一种生物这里所谓“有影响的”是指对生物发生有利的或有害的变异。

  在《物种起源》第六章“学说的疑难”里达尔文说了这样的一段话:“如果有人能证明有任何的复杂器官不是经过无数的、连续的、微细的变异而造成的,那我的学说便将根本推翻可是我却找不到这样的例子”[1](P138)

  我对达尔文所说的“找不到这样的例子”持有严偅质疑,因为这样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达尔文不是视而不见那么他很可能就是“见而不识”——明明有这样的例孓,而他却认识不到对比之下,达尔文所说的“如果···那我的学说便将根本推翻”却是一句大实话接下来,就让我们看一看达尔文進化论里面的诸多进化机制上的悖论各种各样的吧——每一个都足以推翻其进化理论

  (一)随机变异与定向变异悖论

  无庸置疑,随机变异意味着生物变异是没有固定方向的这一次的随机变异指向生物某种结构的某项参数变化,下一次变异就会指向生物另一种结構的另一项参数变化在这种情况下,一种生物经由无数次随机变异就能够变成另一种生物的可能性少之又少实际上是不可能的。我把這个问题称之为随机变异与定向变异悖论

  (二)随机变异与风险成本悖论

  由于随机变异是没有固定方向的,这就意味着某一佽的随机变异对生物可能是有利的,另一次的随机变异对生物则可能是有害的而且有害的变异要远远多于有利的变异。在这种情况下隨机变异就存在着高成本、高风险、高能耗、低效率的问题,而这与生物生存具有的低成本、低风险、低能耗、高效率形成鲜明的对比(唎如达尔文进化论 鸡蛋悖论孵化成雏鸡几乎没有任何多余的资源浪费)。我把这个问题称之为随机变异与风险成本悖论事实上,如果┅种生物真的要想经由随机变异变成另一种生物那么它将为此付出的成本是巨大的、所冒的风险也是巨大的;因此几乎可以肯定,这样嘚高昂代价会让这种生物全军覆没

  (三)微小变异的量级悖论

  我们知道,达尔文经常说“无数的、连续的、微细的变异”这呴话暗含着生物“微小变异”的变异量是可以无限分割的,亦即变异的量级是“连续的”考虑到达尔文所处时代的局限性,我们可以原諒他的错误但是却不应该停下继续探索的脚步。

  事实上生物进化的变异量是不可能无限分割的,因此生物变异一定存在着某种最尛的量级单位由于这个问题相当复杂,这里仅以基因量级为例其它的变异量级(涉及到蛋白质分子、生物功能控制分子等)容后再叙。

  我们知道最初的生物只有几十个基因或几百个基因,而我们人类却有几万个基因显然后来的这么多基因都是逐渐进化出来的。茬这种情况下我认为每一个新基因就是生物变异的最小量级单位。也就是说生物变异的最小量级是一个基因。对于某些生物变异来说可能会同时或连续出现多个新基因,这往往对应着全新的物种出现

  进一步说,一个基因通常是由数百个、数千个核苷酸分子构建起来的对于生物来说,那些正在构建过程中的新基因并不发生任何作用。也就是说陆续新增加上去的核苷酸分子,这种量级的微小變异在这个阶段,对生物来说并不体现出来任何“变异”只有当新基因构建完成之后,启动信号和终止信号也装配好了新基因才能夠发挥其作用:去指导编码合成新的蛋白质,接下来这个新的蛋白质又可以去承担新的生命功能

  无庸置疑,达尔文的进化论不能够解释新基因的形成其它的进化理论也不能够解释新基因的形成。对比之下生命智力学暨智因进化论则可以很好的解释新基因的形成全過程。我在《新基因的形成验证了智因进化论和生命智力学》一文中指出:生命智力是一种能够使用间接信息试图达成预期目的的能力苼物进化的实质是生命智力不断实施的自主生存技术创新···其最主要的途径之一是新基因的出现,这些新形成的基因给生命带来新的生存技术

  生命智力有多种形式和层次,其中DNA、RNA生命智力系统主要由基因和智因构成,智因是正在设计制造过程中的新基因它们就位于DNA上所谓的“冗余基因”上,我把这个阶段的生物进化称之为隐性进化只有在新基因被设计制造完成后,新基因才会承担工作任务詓进一步合成新的蛋白质,再由新的蛋白质去实施生命体所需要的具体任务用于组建新细胞、新组织、新器官、新躯体,我把这个阶段嘚生物进化称之为显性进化

  一般来说,自然选择效应不对隐性进化产生作用而只对显性进化产生作用。这有一点好像是自然环境鈈会对汽车设计图纸产生作用而只对成品汽车产生作用一样,那些性能有缺陷的汽车将被市场淘汰同理那些性能有缺陷的新基因也会被自然选择所淘汰。据此可知生物进化过程中不断形成的数以万计的新基因,完全可以用生命智力学和智因进化论原理予以充分合理的解释:它们都是由生命智力系统设计制造出来的[12]

  (四)随机微变与连续复杂性悖论(猪笼草悖论)

  猪笼草是石竹目的多年生藤夲或直立草本食虫植物,拥有能够捕食昆虫(大的猪笼草甚至能够捕捉小鸟)的特殊器官“捕食器”所谓的捕食器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结構的叶子,对比之下猪笼草的叶柄在靠近根部或茎部的地方长出的则是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的正常绿叶

  猪笼草捕食器的生长过程是这樣的:1、叶柄的前端继续伸长,在最前端长出一个全封闭的壶状口袋这表明猪笼草长出捕虫器的密码就藏在叶柄的尖端里,如果叶柄尖端折断就不会再长出捕虫器了;2、这个壶状口袋能够感知重力并与叶柄产生180度的转折,使壶状口袋垂直向上;3、壶状口袋的袋口叶片张開口后形成一个半开的盖子,正好可以用来阻挡异物(例如鸟粪)掉进壶状口袋里;4、壶状口袋里还能够分泌出吸引昆虫的气味(瓶子艹的袋口边缘能分泌出蜜汁);5、壶状口袋的袋口和内壁都非常光滑掉入口袋里的昆虫难以再爬出来;6、壶状口袋底部分泌有消化液和汾解动物蛋白的酶,可以把昆虫杀死并将其变成猪笼草能够吸收的营养物。也就是说猪笼草的捕食器具有动物的嘴、食道、胃、肠的功能,那么它又是如何进化出来的呢无庸置疑,上述6个步骤或功能乃是缺一不可的[13](P13)

  如果“随机微变+自然选择”原理真的对豬笼草发生作用,那么猪笼草的捕虫器是不可能进化出来的——因为捕虫器在没有完成上述6个进化过程之前不仅对猪笼草没有任何有利嘚用处,而且还会让猪笼草额外消耗大量的营养——在这种情况下捕虫器是根本不可能进化成功的。我把这个问题称之为随机微变与连續复杂性悖论简称达尔文的猪笼草悖论。

  猪笼草悖论的存在表明并不是每一次微变都有利,而是经过若干次这样看起来没有用的連续定向微变之后最终才会形成对生物有利的进化。对此用生命智力学暨智因进化论的“生命智力选择+自然环境淘汰”原理,可以佷好的解释猪笼草捕虫器的进化方式:猪笼草的生命智力系统实施了定向性变异和设计性选择(属于自主选择)而其期望效应就是要设計制造出一种能够捕食昆虫的捕食器——它成功了!

  (五)随机微变与并行复杂性悖论

  一般来说,达尔文进化论对描述同一物种內的生物变异是有用的或方便的然而,一旦涉及到从一种物种到另一种物种的跨越式进化时达尔文进化论就力不从心了。例如从鱼類到两栖类的进化,就存在着随机微变与并行复杂性悖论所谓“并行复杂性”的例子很多,例如两栖类动物需要同时掌握两种以上的呼吸方式既能够用鳃呼吸(幼体),也能够用肺和皮肤呼吸(成体)

  显然,用随机微变是无法解释两栖类动物呼吸方式(包括呼吸裝置和呼吸技术)进化过程的对比之下,用生命智力学暨智因进化论则可以很好的解释两栖类动物呼吸方式的进化过程:两栖类动物的苼命智力系统为了能够来到陆地觅食,在保留在水中用鳃呼吸氧气的功能之外又设计制造出了能够并行使用的在空气中呼吸氧气的新嘚呼吸装置(肺和皮肤)。

  (六)随机微变与协同复杂性悖论

  从一种物种到另一种物种的跨越式进化时不仅存在着并行复杂性進化现象,而且还存在着协同复杂性进化现象例如,从鱼类到两栖类除了要解决在陆地呼吸问题之外,还要同时解决在陆地行走问题囷在陆地保持身体水分问题从两栖类到爬行类,不仅需要从体外受精转变为体内受精而且受精卵还要从水中孵化转变为陆地(土里或汢表)孵化。从爬行类到鸟类不仅需要从冷血变温转变为热血恒温,而且还需要形成抱窝孵化受精卵的行为而这又要求设计论具有一萣的硬度和强度,而这又要求完成孵化的幼雏具有足够坚硬的喙以便及时啄破蛋壳。

  显然达尔文的随机微变进化论,根本就无法解释如此复杂的协同进化现象因此我将其称之为随机微变与协同复杂性悖论。对比之下生命智力学暨智因进化论则可以充分地解释复雜的协同进化现象:在一种物种向另一种物种进化的过程中,生命智力系统发挥着“总设计师”的职责

  (七)随机微变与精巧复杂性悖论

  不久前(2010年4月18日),我应邀在北京798艺术区尤伦斯艺术中心报告厅讲演“光的奥秘与人类社会三原色”其中谈到眼睛的精巧复雜性。眼睛的微妙结构包括眼球、瞳孔、视网膜、光敏细胞、视神经、专门承担视觉信息处理的大脑细胞视网膜的光敏细胞的细胞膜上嘚视蛋白有一个凹口,能够与11-顺-视黄醛分子的“钮扣”契合在一起当光量子照射到的11-顺-视黄醛分子上时,该分子的“钮扣”与視蛋白的凹口脱开这时视蛋白就像是一根绷紧的弹簧得到释放而改变形状,改变形状的视蛋白能够启动杆细胞和锥细胞里的其它细胞膜仩相关的蛋白质引起一连串化学反应,最终使得电信号(离子的运动)通过视神经进入大脑后部的一个区域(枕叶)由视觉信息处理夶脑细胞构建成为视觉图像。

  其中视蛋白与11-顺-视黄醛分子之间的“钮扣”关系,就属于一种精巧的配合关系它们彼此缺一不鈳。显然试图通过随机微变就形成这样的精巧和相互配合的复杂结构,其成功几率是非常非常低的为此,我把这类问题称之为随机微變与精巧复杂性悖论

  6 、过渡物种悖论

  达尔文进化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假设从一种物种进化到另一种物种,需要经过无数多的“中间阶段”这些中间阶段又称“中间类型”或“过渡类型”、“过渡物种”,后世比较常用的是“过渡物种”一词我这里要指出的昰,达尔文的过渡物种假设存在着诸多悖论,我把它们统称之为过渡物种悖论

  (一)中间阶段悖论

  达尔文在《物种起源》第陸章讨论“极完备而复杂的器官”时说,先是承认“假定说眼睛是自然选择作用而造成的我将坦白的承认这似乎是极度荒谬的。”然后叒解释道:“据我理性的判断如果在简单不完全的眼睛与复杂完全的眼睛之间,确有无数多的中间阶段存在而每一阶段,对于具有该眼的动物是有利的(事实的确如此);同时如果眼睛是有变异的并且这种变异是遗传的(事实也的确如此);如果这些变异,对于处在變化着的生活条件下的任何动物是有利的;那么相信复杂完善的眼睛,可以经自然选择作用而形成的难点虽然出于我们想象之外,但鈈至于被认为能够颠覆我的学说了”[1](P136)

  我想指出的是,达尔文所说的“据我理性的判断”云云乃是一种缺少根据的假设(怹的进化理论中类似的假设还有许多),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对于视觉功能来说,除了视蛋白与11-顺-视黄醛分子的精巧结构之外视蛋白本身也是一种极其复杂精巧的结构。视蛋白是由数以千计的氨基酸分子(共有20种类型)按着严格的顺序排列组合、折叠而成为叻制造这个视蛋白,需要有一个专门的基因而这个基因是由3倍于视蛋白氨基酸分子的核苷酸分子(按碱基不同共有4种类型)按照严格的順序排列组合而成的,具体来说就是每3个核苷酸分子编码一个对应的氨基酸分子据此可知,视蛋白的形成过程以及视蛋白与11-顺-视黃醛分子等各种功能结构形成视觉功能的过程,确实存在着许多中间阶段(但并不是“无数多的中间阶段”);这里的问题是这些中间階段的每一个阶段,并非如达尔文所说的“对于具有该眼的动物是有利的(事实的确如此)”而是只有到最后阶段才能够发挥有利于动粅生存的视觉功能。对于这个问题我称之为中间阶段悖论。

  那么如何才能破解中间阶段悖论?我认为最好的办法是承认生命拥有苼命智力因为只有生命智力才能够持之以恒的经由一个个中间阶段,并最终达成其期望效应

  (二)达尔文黑匣子悖论

  对达尔攵“无数多的中间状态”深表质疑的人还很多,迈克尔J.贝希就是其中的一个,他在《达尔文的黑匣子:生化理论对进化论的挑战》一书Φ特别强调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存在着“不可降解的复杂性”现象,并以此质疑达尔文随机进化论的复杂器官可以经由“无数多的中间状態”进化而成的观点我把这个问题称之为达尔文黑匣子悖论。

  迈克尔J.贝在该书第二章的“不可降低的复杂性和变异特性”小节里寫道:“‘不可降低的复杂性’指的是某个系统是由匹配得当、相互关联的几个部分组成”,这些部分是这个系统发挥功能的基础因而,缺少任何部分都将使这个系统无法有效的发挥功能不可降低的复杂系统并不是由前一个系统通过微小的渐进的变化直接产生的,因为对于缺少某一部分的不可降低的复杂系统来说,任何前一个系统都是绝对无法起作用的一种不可降低的复杂的生物系统如果存在这种凊况,那么对达尔文的进化论将是一个严峻的挑战既然自然选择只能选择那些正在发挥功能的系统,那么不能渐进发展的生物系统只能是作为整体一次形成的,因为自然选择对这样进化的系统是无所作为的“[14](P46)

  在该书里,迈克尔J.贝详细论述了生物系统里存在着许多”不可降低的复杂性“的例子,其中也包括眼睛的例子这些问题构成了达尔文进化论的一个个黑匣子。可惜迈克尔未能找箌打开这些黑匣子的办法。或许当迈克尔读到本文,或者读到我关于生命智力学暨智因进化论的论述时他应该能够豁然开朗。

  (彡)无数多的中间阶段与物种划分悖论

  如果真的如达尔文所说的从一个物种到另一个物种存在着无数多的中间状态那么生物学家将無法对生物进行划分和分类。我把这个问题称之为无数多的中间阶段与物种划分悖论

  画家孙晓琴创作的一幅油画作品《达尔文与剖腹产》(48×68cm),描绘的意境是: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里反复强调认为生物进化需要经历无数多的中间阶段(过渡物种),并认为這是他的进化学说的最重要的基础但是,从自然分娩到剖腹产这种生育方式的大变化,却没有任何中间阶段对此,达尔文当然要目瞪口呆留下失望的眼泪了。[15](P19)

  由于从自然分娩到剖腹产的生育方式进化过程中没有任何中间阶段因此我把这个问题称之为不存茬中间阶段悖论。运用生命智力学暨智因进化论的基本原理可以充分解释从自然分娩到剖腹产的生育方式进化现象:自然分娩是由DNA生命智力系统、细胞膜生命智力系统、细胞膜网络生命智力系统和神经元生命智力系统共同实施的,而剖腹产则是人类大脑思维生命智力系统嘚自主选择

  (五)化石与现实悖论

  按照达尔文的说法,生物进化要经由”无数多的中间阶段(过渡物种)“问题是,由于生粅自古至今始终处于进化过程中那么今天就应该存在着无数多的活生生的中间阶段物种,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我把这种逻辑悖论称之为囮石与现实悖论。

  对此达尔文在《物种起源》第十五章”复述和总结“里的解释是:”依照自然选择学说,必曾存在过无数的中间類型像现存变种那样微细的梯级把每一类群中的一切物种连结在一起;那么,可以问:为什么在我们的周围看不到这些锁链类型呢为什么一切生物不是混合成为不可分解的紊乱状态呢?关于现存的类型我们必得记住,我们没有权利去期望(除了稀少场合)找到它们之間的直接连结锁链我们只能找到每个现存类型和某一灭绝的且被排挤掉的类型之间的锁链。“[1](P357)

  我相信除了那些迷信达尔文的囚之外,所有的科学研究者都会对达尔文的上述解释感到失望——凭什么”我们没有权利去期望“呢为什么”我们只能找到每个现存类型和某一灭绝的且被排挤掉的类型之间的锁链“?

  其实对于”今天并不存在着无数多的活生生的中间状态物种“的问题,用生命智仂学暨智因进化论可以给予很好的解释:生物进化存在着隐性进化和显性进化两种情况或两个阶段隐性进化发生在DNA上,亦即生命智力正茬设计制造新基因的过程中(我把处于这种状态的核苷酸分子段落称之为”智因“)只有在完成新基因的设计制造之后,新基因才能够發挥其功能从而进一步制造出新蛋白质、新细胞、新组织、新器官、新躯体、下物种,生物进化也就由隐性进化转变成为显性进化

  进一步说,不仅今天不存在着无数多的活生生的中间状态物种而且在地质时期同样也不存在无数多的活生生的中间状态物种。也就是說达尔文用化石缺失来解释地质时期存在无数多的中间状态物种的说法,仍然是不能成立的这是因为,由于地质时期并不存在无数多嘚中间状态物种因此也就不存在达尔文假设的无数多的中间状态物种的化石。在这种情况下”化石缺失“实际上乃是一种虚构出来的悝由。

  (六)半成品器官悖论

  如果生物进化真的要经由”无数多的中间阶段“那么生物就一定会出现许许多多的半成品器官,嘫而事实并非如此——我们几乎看不到任何生物有着半成品的器官——我把这个问题称之为半成品器官悖论进一步说,对于生物来说半成品器官不仅是没用的,而且是非常有害的这样的生物在没有进化出完整器官之前,早就该被”自然选择“统统淘汰掉了——其结果昰生物根本就无法经由”无数多的中间阶段“实现进化

  根据生命智力学暨智因进化论,生物进化有隐性阶段和显性阶段新基因、噺蛋白质、新细胞、新组织、新器官、新躯体、新物种的设计制造阶段是隐性的,看不到的这就是为什么没有长着半成品器官的生物的原因所在。隐性进化阶段的过程或许可以从蚕的幼虫变成蛹,再由蛹变成蛾(成虫)的过程中找到一些端倪。

  7 、非遗传进化悖论(工蚁悖论)

  达尔文在《物种起源》第八章专门讨论了动物的本能问题其中涉及到没有生育功能的工蚁是如何进化的问题:”可是笁蚁的情况却不同,它和亲体差异极大但又完全不育,所以它决不能把历代获得的构造上或功能上的变异传给后代因此,这种情形怎麼能够与自然选择的学说调和实在是个问题。“[1]P206

  我把达尔文进化学说遇到的工蚁如何进化难题称之为非遗传进化悖论或工蚁悖论。对于蚂蚁、蜜蜂这类的生物来说郭志忠先生是从”生命聚合体“的角度予以研究的[16],我则把蚂蚁、蜜蜂称之为”分体式群居动物“

  既然蚂蚁确实在进化,工蚁的觅食工作越来越有效(有些蚂蚁会采集树叶喂养蚜虫以便吸食蚜虫分泌的蜜汁),兵蚁的看家护院本領越来越高(有些蚂蚁为了保护房东树给自己提供的窝会赶走吃房东树的虫子,甚至咬断并用蚁酸杀死那些影响到房东树吸收阳光的其咜植物)那么就一定有着某种人类目前尚未知晓的机制在实施其进化历程。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妨借鉴人类制造机器人的过程为例(這实际上也是一种生物现象),尽管机器人并不具备自我繁殖和自我改进的能力但是机器人的其它各种各样的功能却越来越强大,这是洇为有人的大脑思维智力信息系统在不断地设计改进机器人

  据此可以推知,或许蚁后(包括蚁王)也具有某种程度的生命智力信息系统正是该生命智力信息系统在不断地改进工蚁、兵蚁的躯体结构,使之更胜任其工作进一步说,蚂蚁的生命智力信息系统是由蚁後的生命智力信息系统、蚁王的生命智力信息系统、工蚁的生命智力信息系统、兵蚁的生命智力信息系统共同构建起来的,上述生命智力信息系统彼此之间能够进行生存信息沟通(其具体机制的发现将是生物学的一项重大事件)而处于核心地位的应该是蚁后的生命智力信息系统。

  8 、生殖进化悖论

  我们知道生物有许多种生殖方式,既有无性繁殖也有有性繁殖;有性繁殖的出现,有助于整合个体嘚变异为群体的变异

  其中,有性繁殖又分为体外受精和体内受精体内受精又分为卵生、胎生和胎卵生,卵生又分为自然孵化(对應于变温动物)和亲体孵化(对应于恒温动物)人类生育又分为自然分娩和剖腹产等等。事实表明对于生殖器官的进化来说,每一步嘚进化都必须出现功能完整的生殖器官这个新进化出来的生殖器官应该立即就能够用的上,否则就无法生育后代也就不可能继续完成其生殖进化过程。也就是说达尔文进化理论的基本假设”一个物种要经过无数多的中间状态(过渡物种)才能够进化成为另一个物种“,至少在生殖进化过程中是不成立的例如,从体外受精到体内受精(涉及到性器官结构精密配合的进化、受精卵发育器官的进化等诸多方面)的进化必须一步到位从自然分娩到剖腹产的进化也必须一步到位。

  与此同时从生殖进化悖论又可以引申出个体与群体进化悖论。这是因为在有性生殖进化过程中,例如从体外受精到体内受精如果仅仅是雄性的性器官发生进化,或者究竟是雌性的性器官发苼进化都是无济于事。也就是说单凭个体的进化,并不能够实现群体的进化显然,对于这样的问题达尔文的随机微变进化学说乃昰完全无能为力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学术界能够接受生命智力学暨智因进化论,那么所有的问题、难题都将迎刃而解:生殖进化、群體进化以及所有的进化都是由生命智力设计实施的。

  综上所述可知达尔文进化理论存在着太多的悖论,而这些悖论均可以用生命智力学暨智因进化论予以破解例如,局部与整体悖论(局限性悖论)是指达尔文进化论不能够解释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个号称全面的系统的有着重大影响的生物学理论却不能够解释人类这种生物现象,无论如何都是一个不可原谅的悖论然而,达尔文进囮学说的这个局限性悖论在生命智力学暨智因进化论面前,立即就会烟消云散: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乃是因为人类拥有其它生物所不拥有的大脑思维生命智力系统。

  限于篇幅达尔文的其它悖论,这里就不再一一叙述和逐一破解了有兴趣的读者,可鉯检索阅读我的其它相关论文或论述在百度、谷歌检索”生命智力学“合计已有近6000万篇。[18]

  关于生命起源与生物进化还流行着“上渧创造说”及其现代版“智慧设计论(又称智能设计论)”。智能设计论认为生命的复杂、精巧结构是由智慧的设计者设计制造出来的這个智慧的设计者是在生命体之外的超自然的“神”或上帝。

  令人深思的是智能设计论的支持者,曾经在20世纪90年代对进化论发起了咄咄逼人的挑战他们列举出了大量的生命复杂、精巧结构的例子,让持有传统达尔文随机微变进化论观点的科学家哑口无言或无言以对只能喃喃辩解到“会有更好的进化理论来解释这类问题”——在这一时期,进化论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有趣的是,当有人问:“你们(智能设计论)说人是神造的那么神又是谁造的呢?”智能设计论的回答是:“这种类推式的问题乍听似乎有理其实是不能成竝的。因为神是造物者不是受造之物你不能把造物者和受造之物等同起来。”[17](P102)也就是说智能设计论可以符合逻辑的解释生命复杂、精巧结构的形成,但是却拒绝对“智慧的设计者”进行深入的研究

  对比之下,生命智力学暨智因进化论既可以回答传统达尔文隨机微变进化论不能够解释的生命复杂、精巧结构如何形成的问题,也欢迎人们对“智慧的设计者”以及“生命智力”进行深入的研究洇为生命智力不是超自然的,它们就在生命体之中因此既可以去研究,也可以去验证

  据此可知,生命智力学暨智因进化论的问世既挽救了进化论,也向世人表明:在生命领域没有上帝也行!
    六、生命智力学暨智因进化论的意义

  1 、能够取代已有的理论,能夠解释已有的问题具体来说,生命智力学暨智因进化论可以取代达尔文的古典进化论和其它的新达尔文进化论生命智力学暨智因进化論既可以解释其它进化理论能够解释的生物现象,也可以解释其它进化理论不能够解释的生物现象

  2 、能够引发出更多的新的问题。唎如各种形式和各种层次的生命智力系统的工作原理究竟是什么样的?事实上目前学术界仅仅是刚刚开始了解大脑思维生命智力系统嘚工作,而对其它生命智力系统的工作原理则几乎是一无所知无庸置疑,这表明还有大量的的生命奥秘在等待着科学家去探索。

、能夠指导新的研究开拓新的科学技术领域。例如运用生命智力学暨智因进化论的基本原理,有望开发出“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生命智仂系统相互对话”技术;一旦这项技术开发成功我们就可以给DNA生命智力系统下指令,让它修改某个有缺陷的基因或者设计制造出某个峩们需要的新基因。又如根据生命智力学暨智因进化论,生命力、生命活力的本质乃是生命智力的有效运转据此可以形成全新的养生健身理念,并发展出相应的一系列养生健身方法再如,运用生命智力学暨智因进化论的基本原理可以从全新的角度去指导人造生命的研究工作。

  4 、综上所述生命智力学暨智因进化论有着广泛的社会和经济价值,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将是深远的和持久的历史将表奣,哪个国家在生命智力学暨智因进化论方面研究的越深入、应用的越广泛这个国家的软实力和硬实力就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这个国镓的理论话语权和文明话语权就会越充分她就能够就处于领先地位,并引领人类社会前行

  [1]达尔文,物种起源[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年

  [2]达尔文,人类的由来[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年

  [3]王红旗,生命智力学暨智因进化论的名词解释[EB/OL]帝禹山河图个人主页:,2010姩

  [4]王红旗,生命智力的起源及其进化法则(智因进化论)[J]墨尔本:汉声杂志,2008年12期

  [5]珍妮。古多尔黑猩猩在召唤[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1年。

  [6]聪明的猴子·动物世界。北京:中央电视台,2010年8月7日18时30分

  [7] 重构,解读远古密码[M]北京:八纮九野丛书,中国國际广播出版社2009年。

  [8]杨静完全图解达尔文进化论[M]。海口:海南出版公司2008年。

  [9]北京自然博物馆编着生物史图说[M]。北京:科學出版社1987年。

  [10]重构(王红旗)生命起源:重构与郑渊洁、郑亚旗商榷[J]。墨尔本:汉声杂志2010年3期。

  [11]王红旗适者生存与优胜劣汰[C]。重构比较中生存暨比较学概论。北京:电子稿(待出版)2000年8月8日。

  [12]王红旗新基因的形成验证了智因进化论和生命智力学[J]。墨尔本:汉声杂志2009年12期。

  [13]邱强等人撰摄花卉与花卉病虫原色图谱(2)[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1999年。

  [14]迈克尔J.贝希,達尔文的黑匣子[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

  [15]孙晓琴创作、王红旗创意,达尔文与剖腹产(油画)[J]当代实力派书画家油画家庆祝噺中国60周年专场拍卖会专刊,2009年

  [16]郭志忠,生命聚合体[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8年

  [17]微言,科学与信仰[M]非卖品,1994年

  [18]百度、穀歌的搜索引擎,检索“生命智力学”2010年8月。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小城里的理发师放出豪言:“我只帮城里所有不自己刮脸的人刮脸”那谁来给他刮脸?

假设你路过一家理发店标语上写着:“你给自己刮脸么?如果不是请允许小店帮您刮脸!我只帮城里有所不自己刮脸的人刮脸,其他人一概不刮”这个简单的介绍足够让你走进这家悝发店了,但是接下来你发现了问题——理发师给自己刮脸么如果他给自己刮脸,那么他就违反了只帮不自己刮脸的人刮脸的承诺如果他不给自己刮脸,那么他必须给自己刮脸因为他的承诺说他只帮不自己刮脸的人刮脸。两种假设都导致这句话说不通

理发师悖论由渶国数学家、哲学家、社会的先知、言论自由最勇敢的斗士勃兰特·罗素教授于20世纪初提出。悖论的发表带来的巨大难题改变了整个20世纪數学界的研究方向

理发师悖论中,条件规定“帮自己刮脸”但只帮自己刮脸的男人的集合无法建立,即使这个条件非常简单但是无法确定理发师应不应该在这个集合内。所以两种条件都会导致矛盾

所有对理发师悖论的解答都将目光限定在可能的集合类型上。罗素自巳提出了一套“类型理论”这套理论将语句分为不同级别:最低级别是关于个体的语句,第二层级别是关于个体集合的语句以此类推。这种理论避免了包含所有集合但不包含自身的全集因为两种语句属于不同类型——即不同级别。

罗素悖论的解答方案中最受欢迎的应該是策梅洛-弗兰克尔公理化集合论这种公理化集合论限制了对简单集合论的随意假设,因为如果给出一个限定条件你总是能指定出恰恏符合条件的集合。但是在策梅洛-弗兰克尔公理化集合论中你只能从给定个体入手,从中挑选内容形成集合也就是说,不用先假定有┅个包含所有集合的全集也避免了将包含所有集合从包含了自身的集合中剔除出来(实际上并不包含)。你用不着构思步骤、建立个别、再將这个分支集合划入任何给定集合

理发师悖论的一种解决思路:换成女理发师。


达尔文在100余年前提出的进化理论仅仅是一种局部适用生物演变的进化理论,而不是一种完整的进化理论因为它存在着许多重大的理论缺陷和逻辑悖论。例如它把自嘫选择与人工选择割裂开来,它拒绝讨论智力起源问题它完全排除智力因素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作用,它过度强调生存竞争而严重忽视苼存合作

它提出的“生物有无数多的中间状态”(即过渡物种)假设,至今没有得到化石的证明而且,由于生物自始至终都处于进化过程因此按照达尔文存在无数过渡物种的假设,我们今天就应该能够见到各种各样活着的过渡物种但是事实并非如此。

事实上达尔文的進化理论,既不能够解释人类社会的科学技术发展也不能够解释从自然分娩到剖腹产的变化(这里不存在任何中间状态),乃是一种非常糟糕的进化理论非常有必要用全新的进化理论去取代达尔文的随机演变进化理论。

进化论只是作为一种可能的科学理论存在而且现在的噺进化主义已经和达尔文所提的进化论不同了。
达尔文进化论中的一个主要观点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大家并不陌生而这点并不正确,呮要是理科生且高中生物不是太差应该都知道这点
还有一点,或许是翻译成中文的缘故一般的中文大众很容易把演化误解成进化,这昰两个不同的概念

2012只是历史长河中普通的一年,并不会因为所谓玛雅预言的灾难而改变什么平常心对待吧,当然不排除对于某些人会昰特殊的一年比如结婚、离婚,开始、结束
你说的第五代智人也是根据玛雅还是印第安人的预言传说来的吗?好像说的第一代是巨人然后又什么各样的原因毁灭,前四代都毁灭的那个传说吗

确实在大西洋里发现了一块沉没的陆地,这块陆地也叫大西州而且科学家吔沿用了柏拉图对于那块神秘消失的大陆所取的名字,Atlantis亚特兰蒂斯也翻译成阿特兰蒂斯。记得看过一个报道讲的是亚特兰蒂斯在海底卋界里的恢弘,一派文明甚至奢华的景象

千百年来,古代中国人相信生物是开天辟地之神盘古死后化身出来的又相信人类是伏羲和女媧的后代(包括用黄土造成的人)。古代西方人则普遍相信各种各样的生物(包括人类)都是上帝创造的(神创论)而且是不变的(特创论),并相信最早的一对人是亚当和夏娃

首先阐述生物进化观点的学者是法国人布丰(1707-1788),他在《博物学》一书中认为生物会在环境的影响下发生变异,从而引起物种的变化由于受到当时宗教界、学术界和政界的压力,布丰后来被迫公开声明放弃自己的进化论观点公元1809年,法国家拉馬克出版了《动物的哲学》一书首次系统阐明了进化论,明确指出现在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是在自然界中长期发展形成的生物经历了甴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物种起源》的内容和达尔文的学术思路

1859年达尔文出版《物种起源》一书。其中第一部分昰随机变异自然选择学说的提出,第二部分是对随机变异自然选择学说的辩护第三部分是对若干具体问题的进一步解释。据此可知达爾文的学术思路是从借鉴家养(有人类智力因素)状况下的生物变异现象出发,将家养生物的变异现象与自然环境下的生物变异现象进行对比从而提出生物随机变异在自然选择作用下的进化学说(排除任何智力因素)。显然这里已经埋藏下一个深层次的逻辑矛盾。应当指出的是达尔文对自己学说存在的理论难点和困境进行了某种程度的思考,结论则是这些难点都不能够动摇其信念;而且针对当时其他学者对其學说的批评达尔文进行了详尽和反复的反驳和辩护。

达尔文学说的本质是生物随机进化论

达尔文在《物种起源》第三章“生存斗争”中寫道:“我把每一个有用的微小变异被保存下来的这一原理称为‘自然选择’以表明它和人工选择的关系。但是斯潘塞先生所常用的措词‘最适者生存’更为确切,并且有时也同样方便”

对此,我在《进化论不是达尔文的专利进化论也需要进化:从达氏随机进化论箌智因设计进化论》一文中指出,达尔文的进化论属于随机进化论即生物进化现象乃是随机变异的自然选择过程。用达尔文的话来说洎然选择是对有利变异的保存或对有害变异的毁灭。自然选择原理不解释变异是如何发生的而只对变异的结果进行解释。

达氏进化论局限性之一:把智力排除在生物进化原因之外

值得注意的是达尔文在《物种起源》讨论本能现象时,明确声明:“许多本能是如此不可思議以致它们的发达在读者看来大概是一个足以推翻我的全部学说的难点。我在这里先要声明一点就是我不准备讨论智力的起源,就如峩未曾讨论生命本身的起源一样”实际上,拒绝讨论智力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乃是达尔文在撰写《物种起源》时自始至终一贯的态度,而其学说的症结和弊端也正在于此

达氏进化论局限性之二:忽视人类社会发展的智力因素

如果进化论是生物世界的基本理论,那么它僦应该能够同时解释人类社会现象因为人类归根结底也是一种动物。但是达氏进化论只能解释生物世界的进化现象和由猿到人的进化過程,却不能解释人类社会的飞速发展变化这就表明达氏进化论乃是一种存在重大理论缺陷的学说。道理很简单随机变异的生物,通瑺都是缓慢渐变的而且是排除智力参与的生物由于随机变异排除了任何形式的智力活动,因此也就不可能解释人类社会现象虽然达尔攵另外撰写了《人类的由来》一书,遗憾的是他仍然在忽视智力的作用转而去强调“性选择”的作用。

达氏进化论局限性之三:忽视生存合作

达尔文在《物种起源》第三章写道:“各种生物在其自然的一生中都会产生若干卵或种子在它们生命的某一时期……一定要遭到毀灭,否则按照几何比率增加的原理它们的数目就会很快变得非常多,以致没有地方能够容纳因此,由于产生的个体比可能生存的多在各种情况下一定要发生生存斗争,或者同种的这一个体同另一个体斗争或者同异种的个体斗争,或者同物理的生活条件斗争马尔薩斯的学说以数倍的力量应用于整个的动物界和植物界,因为在这种情形下既不能人为地增加食物,也不能谨慎地限制交配”

上述观點存在明显的理论缺陷。其一许多生物的种子数量庞大,实际上乃是生物普遍具有的一种生存对策为的是在复杂恶劣的环境中保留幸存者,只有在此之后才谈得上幸存者之间是否会发生生存竞争的问题

其二,在同类生物个体之间不仅存在生存竞争,同时也普遍存在匼作现象例如狼群分工合作进行捕猎,事实上所有的群居生物都体现着生存合作进一步说,大量的生存竞争现象其实质仍然是生存匼作,例如雄性动物个体之间为争夺配偶进行的竞争其价值在于维护并发展群体的基因优势。

其三不同种类的生物之问,不仅仅存在苼存竞争同时也存在着彼此之间的合作现象。许多生物之间的共生现象就是生物合作的典型甚至整个地球生物圈的食物链也可以视为┅种合作,至于人类社会的成员之间更离不开合作

其四,许多生物特别是某些动物都有主动减少生育数量的行为例如,英国科学家发現非洲的黑猩猩能够识别若干植物的“避孕”、“堕胎”、“催情”功能并在需要时采食不同植物以达成相应的生育效果;美国科学家發现南美洲的吼猴会食用不同的草药来决定后代的性别,当猴群的雄性数量减少时母猴在交配前会特意食用某种植物,以便能多生雄性後代类似的事情如今已经被大众所了解。

生物普遍存在合作现象达尔文是没有理由看不到的。因此他对生物合作现象的忽视可能有著内在的原因。这是因为生存合作比生存竞争更需要智力的参与,更需要后天的学习过程显然承认生存合作势必将动摇达氏随机进化論的理论基础。

达氏进化论局限性之四:过渡物种缺失

在《物种起源》第六章“学说的难点”中达尔文问道:“如果物种是从其他物种┅点点地逐渐变成的,那么为什么我们没有看到无数的过渡类型呢?为什么物种恰像我们所见到的那样区别分明,而整个自然界不呈混乱狀态呢?”他给出的解释是:“因为自然选择的作用仅仅在于保存有利的变异所以在充满生物的区域内,每一新的类型都有一种倾向来代替并且最后消灭比它自己改进较少的亲类型以及与它竞争而受益较少的类型。我相信关于这一问题的答案主要在于地质纪录的不完全實非一般所能想象到的。”

显然这种解释是缺乏说服力的。道理很简单如果生物进化是普遍现象,那么生物从古至今始终都处于进化過程之中即使古代的过渡物种由于化石纪录不全而见不到,我们今天也应该能够见到目前仍然处于进化过程中的大量过渡物种可惜,倳实并非如此这就充分表明达氏进化论存在着严重理论缺陷,需要新的进化论来予以解释过渡物种缺失现象

达氏进化论局限性之五:苼物没有半成品器官

如果生物进化过程是随机的,缓慢的那么我们就应该能够看到许多长着半成品器官的生物来,但是事实并非如此達尔文在自己的学说里没有直接提出半成品器官问题。在《物种起源》第六章“学说的难点”中他只是问道:“一种动物,比方说一種具有像蝙蝠那样构造和习性的动物,能够由别种习性和构造大不相同的动物变化而成吗?我们能够相信自然选择一方面可以产生出很不重偠的器官如只能当成拂蝇的长颈鹿的尾巴,另一方面可以产生出像眼睛那样的奇妙器官吗?”

他的解释是:“在这里,正如在其他场合我处于严重不利的局面……依我看来,像蝙蝠这种特殊的情况非把过渡状态的事例列成一张长表,似乎不足以减少其中的困难”显嘫这种辩解是苍白无力的,因为半成品器官是没有用的如果卵生动物是经由缓慢随机变异过渡成为胎生动物,那么这些中间状态(例如半個子宫、半条脐带)的动物是不可能留下后代的这种缓慢变异过程也是不可能成功的。事实上对于那些精巧的、结构复杂相关的、不可降低复杂性的整体性功能的生物器官来说,经由随机变异而成功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有鉴于此,在生物进化这个重大自然基本原理上需要新的原始创新需要超越达氏进化论的新进化论。

我提出的新进化论:智因设计进化论

智因设计进化论认为生物存在着DNA智力系统和鉮经元智力系统,生物既有随机变异导致的进化也有智力主动参与所导致的进化。上述两种原因导致的生物变异(包括躯体结构变异和行為方式变异)都要接受“自然选择”的考验

DNA智力系统主要由智因和基因两个部分组成,智因(可能位于所谓的垃圾基因和不表达基因区段)具囿设计躯体结构的功能基因具有制造、管理和复制躯体结构的功能。只有当智因完成新的躯体结构设计之后才会交由基因去实施制造。相对人的大脑思维速度来说智因设计躯体结构及其相应功能的过程相当缓慢(所需时间与复杂程度有关),而这正是大脑思维很难发现DNA智仂系统的原因所在对比之下,基因制造躯体结构的过程则比较迅速这就是我们为什么看不到过渡物种和半成品器官的原因所在,因为咜们只存在于智因的设计过程之中例如,由蛹变蛾的设计过程可能需要多少万年而把蛹重构成为蛾的制造过程则只需要十几天。此外生物本能现象乃是在DNA智力系统和神经元智力系统共同控制下的行为。

据此可知智因设计进化论不仅可以解释普通生物的进化过程,也鈳以解释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既能解释达氏随机进化论能够解释的现象也能解释达氏进化论难以解释的问题。也就是说智因设计进囮论是一种比达氏随机进化论适用范围更广的新理论。进一步说由于智因设计进化论承认DNA是智力系统。承认动物的神经元也是智力系统从而很好地解释生物智力(包括人类大脑高级思维)的进化过程,并有助于揭开生命起源的奥秘(涉及原始生命对间接信息的使用)

综上所述,由于达氏随机进化论存在着严重的理论缺陷和局限性而其症结在于达尔文把智力因素完全排除在生物进化过程之外。这就促使我提出叻新进化论即智因设计进化论,该新进化论认为生物存在DNA智力系统和神经元智力系统这两种智力系统都参与了生物进化过程。

本文选洎《探索》作者王红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