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杨时求学在求学的过程中,对待老师的态度取联中的宋康有什么相同点

4发现相似题[转载]送东阳马生序中考阅读题
《送东阳马生序》中考阅读试题(49套)
一、(2007年福建省宁德市)
阅读文言文,完成18—22题。(17分)
[甲] 余幼时即嗜学。……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弗之怠(&&&&&&
)&&&&&&&&&&&&&&&
(2)负箧曳屣(&&&&&&&&
(3)四支僵劲不能动(&&&&&&&&
(4)溥幼嗜学(&&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2)如是者六七始已。
20、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2分)
余 因 得 遍 观 群 书
21、比较[甲]
[乙]两文,具体说说文中主人公在学习上的共同点。(4分)
22、读了[甲]
[乙]两文后,你有什么收获。(3分)
18、懈怠,放松;背;同肢,肢体;爱好
19、能译出主要意思,语言通顺即可。
20、余/因得/遍观群书。
21、(1)学习勤奋,他们都是亲自手抄笔录。
(2)不畏艰辛,克服困难,即使手足皲裂,仍不辍学习。
22、能围绕“勤奋”、“学习环境”、“学习条件”中的一点谈感触即可。
二、(鄂州市2007)
[甲]余幼时即嗜学。……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匡衡①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②,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③文不识④,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⑤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⑥给以书,遂成大学⑦。
[注释]①匡衡:汉朝人。②不逮:指隔壁烛光透不过来。逮,及、到。③大姓:大户人家。④文不识:人名,姓文名不识。⑤佣作:做工辛勤劳作。⑥资:借。⑦大学:大学问家。
20、解释下面加点的字。(2分)
①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②礼愈至    
③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④主人怪问衡
21、下列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门人弟子填其室       B  弗之怠
或遇其叱咄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邻舍有烛而不逮       D & 衡乃穿壁引其光
以书映光而读之        &&
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②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23、甲、乙两个文段分别写了哪些事例(故事)?(3分)
甲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甲、乙两个文段中的主人公可谓都取得了成功。请从取得成功的原因的角度谈谈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3分)
20、①借 ②周到 ③报酬 ④感到奇怪 
22、①我站在他旁边侍侯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向他请教。
②主人被感动了,赞叹他的精神,把书借给他,后来,他就成为大学问家。
23、甲文:①“余”凭诚信借书苦读。②“余”毕恭毕敬请教老师。乙文:①匡衡凿壁借光读书。②匡衡劳作不求报酬借书。
24、一个人要在学习上有所成就,就应该:①刻苦勤奋 ②博览群书 ③虚心请教。
三、(2007年临沂市)
文言文阅读(共12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元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一尺矣。
6.解释下面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2分)
①无从致书以观&&&&&&&&&&&&&&&&&&&&&&
&②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③而以书赴告同学者&&&&&&&&&&&&&&&&&&&
④颐既觉
7.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2分)
(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2)以师礼见颢于颖昌,相得甚欢。
8.甲乙两文有写作内容和表达感情上有什么相同之处?(4分)
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甲乙两都写了天气的寒冷,其写作目的是否相同?为什么?(4分)
6.⑴引来,得到;⑵询问,请教;⑶书信;⑷醒,睡醒。
7.⑴抄写完毕,赶快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⑵以拜师的礼节到颖昌拜程颐为师,师生之间相处十分融洽。
8.⑴都写到“求师”这一内容(1分);⑵都体现出求师的诚恳和老师的尊重。(2分)
9.不相同(1分)。甲写天气寒冷意在突出自己学习的刻苦,其目的是为了鼓励马生刻苦努力学习(1分);乙文从侧面写天气寒冷,意在突出杨时对教师的虔诚、恭敬(或尊重)的态度,表达尊师重的思想(2分)。
四、(05安徽省)
阅读下面文言文《送东阳马生序》,回答问题。
17.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3分).
&&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假: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以: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腰白玉之环
&&&&&&&&&&&腰: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
&& (1)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2)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19.文中哪些词句说明作者不辞艰辛、求师勤学的原因?(3分)
20.对文中画线句子,联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或体会。(3分)
17.(3分)(1)借 (2)用 (3)挂在腰间
18.(6分)(1)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2)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能够有所收获。
19.(3分)余幼时即嗜学慕圣贤之道 以中有足乐者
20.(3分)要点:①排除不利于学习的环境的干扰;②在物质上不盲目攀比;③坚定人生追求,刻苦勤奋学习。
五、(2007年内蒙古赤峰市&)
甲:余幼时即嗜学。……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注释】1、昏怠:昏沉困倦。2、辄:就。沃:浇。这里是“洗”的意思。
3、食不重肉:不多吃肉。
22、解释加点的词。(4分)
(1)余幼时即嗜学(&&&&&
&&&&&(2)录毕,走送之&&&&
(3)益慕圣贤之道( &&&&&&)&&&&&&&
(4)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
23、下边加点词用法或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B、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C、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肉食者谋之
24、翻译句子(6分)
(1)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2)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5、甲、乙语段中的人物幼年时人生经历有哪两个主要共同点?(2分)
26、甲段中写人物读书刻苦的语句是:(2分)
27、甲文中“人多以书假余”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范仲淹“被谗受贬”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用文中的句子回答)(4分)
22、(1)爱好、特别喜欢 (2)跑 (3)更加 (4)妻子和儿女
&24、(1)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还是获得了学问。
(2)读书的人(贤德的人)应当忧在天下人之前,乐在天下人之后。
&25、家境贫寒、刻苦读书。
&26、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27、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六、(2008年怀化市)
阅读文言文答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注:① 昏怠:昏沉困倦。② 辄:就。③ 沃:浇。文中有“洗”之意。
④ 重:兼有两种(事物)。
16.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的词语。(4 分)
①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假:___________ ③
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谪:___________
② 录毕,走送之&&&&&
走:___________&
④ 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妻子:___________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乙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2 分)
18.甲乙语段中的人物幼年时人生经历有哪两个主要共同点?( 2 分)
16.① 假:借;② 走:跑;③ 谪:降职远调;④
妻子:妻子和儿女。
17.读书的人(贤德的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18.家境贫寒;刻苦读书。(每点1分,共2
七、(2008年泉港区)
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余幼时即嗜学。……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5、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无从致书以观&&&
言行一致&&&&&&&&&&
B、益慕圣贤之道&&&
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患得患失&&&&&&
D、未尝稍降辞色&&&
6、下面句子中的“以”的用法与例句中加点的“以”的用法相同的是。(&&
(2分)例句:“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A、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B、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
C、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7、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②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8、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由“&&&&&&&&&&&&
”与“&&&&&&&&&&&&
”之间的矛盾决定的。(摘录原文回答)(2分)
9、文章从四个方面叙述了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4分)
7、①(我)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捧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
②我却穿着破棉袄,旧衣衫,生活在他们当中,一点不羡慕他们的意思。
8、嗜学&&&&
家贫 (顺序可换)&&
9、(4分)幼时抄书之辛,成年叩问之难,从师奔走之艰,住读生活之苦。
八、阅读《送东阳马生序》一文选段,完成5—9题。(15分)
5.下列句子“而”字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A.足肤皲裂而不知&&&
B.执策而临之&&&
C.学而不思则罔&&&
D.出淤泥而不染
6.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烨然若神人&&&&&&&
腰白玉之环&&&&
&&&D.主人日再食
判若两人&&&&&&&&&&
&&&腰缠万贯&&&&&&&&&&&
&&&&&&&&再接再厉
7.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①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②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8.下列表述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略无慕艳意”、“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表现作者在艰苦的环境中一心向学的精神。
B.描写富家子弟的豪华,是为了突出对自己穷酸生活的遗憾。
C.作者以“勤且艰”的求学经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
D.文段内容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精神上的富足,能够战胜物质上的贫困。
9.请从语文积累中找出表现古人“好学”的两个成语:①&&&&&&&&
②&&&&&&&&
7.①到了住所(客舍),四肢(冻得)僵硬不能动弹。&
②我(求学时)勤奋和艰苦大概就是这样。
9.示例:凿壁偷光&&
囊萤映雪& 头悬梁,锥刺骨& 闻鸡起舞
九、(2008年安徽省)
余幼时即嗜学。……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1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3分)
(1)余幼时即嗜学&&&&&
(2)录毕,走送之&&&&&
(3)媵人持汤沃灌
15.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2)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6.作者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羡慕的原因是什么?(2分)
17.作者从哪三个方面写了自己学习的经历?(3分)
18.读了上文,你得到了哪些启示?(答出两点即可)(3分)
14、①嗜:“爱好”或“特别爱好”“喜欢”②走:跑③汤:热水
15、(1)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2)我求学的勤奋和艰苦大概就像这样。
16、作者从读书中得到精神上的快乐,不在意生活的贫困。
17、(1)得书之难(2)求师之诚(3)求学之苦
18、参考示例:(1)学习的动力源于浓厚的兴趣 (2)向人求教要谦虚诚恳 (3)学习要敢于发问 (4)学习要有主动性 (5)学习要勤奋刻苦 (6)以读书为乐,就会不畏艰难。
十、(2008年南宁市)
文言文阅读(18分)
余幼时即嗜学。……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6.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 A.录毕,走送之&
走:跑&&&&
B.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叩:敲门
& C.媵人持汤沃灌&
汤:热水&&&
D.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
7.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组。(&
A或遇其叱咄&&&&&&&&&&&&&&&&&&&&&
B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或王命急宣&&&&&&&&&&&&&&&&&&&&&&&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C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D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8.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9.思索作者的求学经历,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所获得的启示。(3分)
8.译文:我住在客店里,主人每天只提两顿饭 (或每天只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
9.围绕勤学苦学,览群书,尊师好学,家贫嗜学,乐以忘优等,
十一、2008·四川巴中
19.解释加点词。( 4 分)
① 录毕,走送之(
&&&&&&)&&&&&&&
同舍生皆被绮绣(&&&&&&&&&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 ④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20.下列句中的“/ ”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余幼时/即嗜学&&&&&&&&
B、益慕圣贤/之道
C.腰/白玉之环.&&&&&&&
D、门人弟子/填其室
21.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B.略无慕艳意&&&&&&&&&&&&&&&&
人物略不相睹
C.足肤皲裂而不知&&&&&&&&&&&&
国险而民附
D、四支僵劲不能动&&&&&&&&&&&&
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
22.选文写了作者幼时求学的艰难和成年后求师艰难这两方面的内容,其中“求师的艰难”表现在哪三个方面?( 3 分)
23.翻译下列句子。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3 分)
24.“先达”对弟子“未尝稍降辞色”,你认为这种态度对吗?谈谈你的观点。(4 分)
19.4分。(1)跑& (2)同“披”&
(3)成年& (4)担忧
20.3分。B
21.3分。B
22.3分。每项1分。扣问之难,路途之艰困苦,生活之苦。(符合大意即可)
23.3分。因此人们大多数愿意把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博览群书。 重点词是“以是”、“以”、“假”,如翻译错误,酌情扣分。
24.4分。开放题,言之成理,表达流畅,观点明确即可。
十二、(2008年南京艺术学院附属高中招生)
[甲] 既加冠,……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犹当博学审③问,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⑤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⑥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⑥乎?&&&&&&&&&&&&&&&&&&&&&&&&&&&&&&&&&&&&&&&&
[注解]& ①[孤陋]片面、浅陋。②[资]盘缠。③[审]详细。
④[庶几]差不多。⑤[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⑥ [勉]勤勉,努力。
8、以下4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既加冠&&&
若既不出户&&&&&&&&&&&&&
B.故余虽愚&&&
虽有子羔、原宪之贤
C.俯身倾耳以请&&&
夫以孔子之圣,&&&
D.益慕圣贤之道&&&&&
曾益其所不能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A.或遇其叱咄&&
&&&&&&&&B.不幸而在穷僻之域&&&
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D.若既不出户
10、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2分)
(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11、甲乙两段文字所谈的都是为学之道,这两段文字所说的道理,其共同之处有哪些?不同之处有哪些? (2分)
9、A有时 B地方区域等&
C交往&& D门
10、(1)曾经跑到百里之外,追随本乡德高望重、学识渊博的长者,拿着经书向他讨教。
(2)一个人做学问,如果不是每天(或一天天地)进步,那就会每天退步。
11、共同之处:①要勤勉好学,②做学问要与人研讨交流(有能在一起研讨交流的志同道合者
十三、(2008湖北省咸宁市)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余幼时即嗜学……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2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①录毕,走送之(&&&&&&&&
②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③媵人持汤沃灌(&&&&&&&&
④左佩刀,右备容臭(&&&&&&&&&&
23、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一项是【&&&&&&&
A、既加冠&&&&&&
宋既成列&&&&&&&
B、益慕圣贤之道
&&&杀数人,胡虏益解&
C、足肤皲裂而不知&&
久而乃和&&&
D、卒获有所闻&&&&&
士卒不尽饮
24、翻译下面句子。(2分)
①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5、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三条理由(各用四个字概括)。(3分)
26、本文与《黄生借书说》虽然着眼点不同,但两文某些观点仍有其共同之处,请概述。(3分)
22、①跑(赶快)&&
②等待&&
③浸泡&& ④气味&
香气(2分)
23、A(2分)
24、①(向他求教的)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从来没有稍微把语言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②因为(我)心中有足够快乐的事(读书),(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2分,每题1分。第①题“辞、色”的翻译应注意互文义,即“降辞”“降色”;第②题要注意“以”字,“口体之善”的翻译)
25、①刻苦学习&&
②博览群书&&
③虚心求教(3分)
26、都表达了鼓励晚辈勤奋学习,勿虚度年华的观点。
(十四)(2008年湖南常德市中考试题)
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1~4题。
【甲】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今诸生学于太学,……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乙】黄生借书说(节选)清·袁枚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作者)授以书而告之曰:“……予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做官)后,俸去书来,落落(堆积)大满,素蟫(书中蠹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同人共用)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为一说,使与书俱。
1.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的词语。
A.县官日有廪稍之供&&
&&&&&&B.撰长书以为贽
.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
D.其借书亦类予
2.甲文中哪一语句的“诸”字与乙文中“归而形诸梦”的“诸”字的意义、用法相同?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予幼好书,家贫难致。
(2)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4.综合与延伸。
(1)甲文作者借到书“手录”,乙文作者借不到书“形诸梦”,这表现了他们怎样的共同心态?两文写作意图的共同点是什么?
(2)假如你是马生或黄生,读到前辈的赠文,你心中会涌起哪些感想?
1.A.朝廷 B.长信 C.平和 D.像
2.假诸人而后见也
3.(1)他们的学业如果有不精通的地方,德行如果有不成器的地方,不是天资低下,而是用心不如我专一罢了,哪里是别人的过失呢?(2)我小时候爱好读书,(但)家里穷,很难得到书(读)。
4.(1)示例:要求读书学习的迫切心情。劝勉后辈珍惜当下条件,刻苦读书学习。(2)要点:一是敬佩或感谢;二是决心,不辜负希望。
(十五)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1~5题。
【甲】既加冠,……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宋濂尝与客饮,帝(明太祖朱元璋)密使人侦视。翼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帝问其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2)礼愈至
(3)濂具以实对&&&&&&&&&&&&&&&&&&&&&&&
(4)间召问群臣臧否
2.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2)诚然,卿不朕欺。
3.宋濂对乡之先达持怎样的态度?你怎样评价这种师生关系?
4.甲、乙两段文字分别写了宋濂的什么故事?由此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样的品质?
5.选择一个角度,谈谈你读了甲文或乙文后获得的启示。
1.(1)担心 (2)周到 (3)全,都 (4)好坏
2.(1)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2)确实是这样,你没有欺骗我。
3.对乡之先达,宋濂毕恭毕敬,“色恭”“礼至”。对师道尊严赞成与否,言之成理即可。
4.艰难求学和答皇上问两件事,可以看出他的谦恭和诚实。
5.示例:甲文:虚心求教才能学有所得。乙文:只有坦诚相待才能得到别人的理解和信任。
(十六)(09年四川省达州市)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完成20~24题(14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20. 找出文中的两个通假字,并写出本字。(2分)
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①腰白玉之环&&&&&&&&&&&
&&& ②江横玉系腰
①当余之从师也&&&&&
②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①余因得遍观群书&&&&&&&&&&&
②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②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22.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原文】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3.阅读下面的小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3分)
(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结合选文划线部分,联系文意,参考链接内容,谈谈作为当代青年学生的你应当怎样面对自己的学业。
【链接】《华西都市报》6月1日报道,邛崃市实验中学15岁的初三学生邹林颖几天前获得了第19届世界超级模特大赛全球总决赛冠军。该生班主任语文老师告诉记者,她学习一直勤奋,尤擅文科,学业训练兼顾,为人谦逊低调。
20.(2分)支—肢&& 被—披
21.(2分)D
22.(2分)因为内心有值得快乐的事,(所以)不知道吃的穿的比不上别人(注意译准“以” “中” “足”
“口体之奉”,其余译对大意即可给分)
23.(3分)略(抓住勤奋、惜时、静心、戒躁等方面阐述即可)
(十七)2007·内蒙古乌兰察布
13、你知道下列加点词的含义吗?请解释。(2分)
(1)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___________
(2)腰白玉之环&&&&&
腰___________
14、你会做出正确的选择吗?请选择。下列句中的“/”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是一项是(&&&&&
A、余幼时/即嗜学&&&&&&&&&
B、益慕圣贤/之道
C、无/鲜肥滋味之享&&&&&&&
D、烨然/若神人
15.你提炼了文中的重要信息吗?请概括。作者从哪三个方面表明自己求学的艰难?(3分)
16.你得到学习的秘诀了吗?请传授。你从作者的读书经历中悟出了哪些学习秘诀?(2分)
13、(2分)(1)同“披”,穿戴&&&&
(2)腰中挂着
14、(3分)B
15、(3分)得书、从师、求学
16、(2分)学习要勤奋,求师应诚心,求学须不断克服并占战胜困难。
(十八)2007·广州
9.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B.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C.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D.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5分)
(1)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2)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9.D(借;A它,指书/的;B他,指“乡之先达”/他们,指“同舍生”;C日子,天数/每天。)
10.(1)手指不能屈伸,也不敢放松抄写。(2)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能够有所收获
(十九)2007·大连
6.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
(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致:___________
(2)录毕,走送之&&
&&&&&&&&&&
之:___________
7.写出下列加点词的意思。(3分)
(1)手自笔录,计日以还。(《送东阳马生序》)&&
计:___________
(2)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隆中对》)&&
计:___________
(3)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陈涉世家》)&
计:___________
8.作者在学习上遇到的矛盾是什么? 他是如何解决的? (2分)
6.(1)得到(获得、找到、取得)(2)代词,这里指“书”(不解释意思不得分)(2分,每小题1分)
7.(1)计算(2)计策(办法、方法)(3)商议(商量)(3分,每题1分)
8.(1)“幼时即嗜学”与“家贫,无从致书以观”的矛盾。解决办法: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走送之。(2)“益慕圣贤之道”与“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的矛盾。解决办法: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2分,矛盾1分,解决办法1分。答出其中一组矛盾和解决办法即可。用自己的话来答,意思对也可)
(二十)2004·连云港
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8—12题。(12分)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 ①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患:&&&&&&&&&&&
&&&&②
媵人持汤沃灌&& 汤:&&&&&&&&&&&
&& ③
腰白玉之环&&&&&&&&&&
腰:&&&&&&&&&&&
&&&&④
右备容臭&&&&
容臭:&&&&&&&&&&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B. 色愈恭,礼愈至&&
而乡邻之生日蹙&&&&&&&&&&&&&&&&&&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C.同舍生皆被绮绣&&&&&&&&&&&&&&
D.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将军身被坚执锐&&&&&&&&&&&&&&&&&&
奉命于危难之间
10.与“以中有足乐者”一句中 “以”
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以衾拥覆&&&&&&&&&&&&&&&&&&
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D.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11.翻译下面句子。(3分)
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②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12.简述选文是从哪几方面来写作者成年以后求学艰难的。(3分)
8.(2分)①患:担心,忧虑& ②汤:热水& ③腰:挂在腰间& ④容臭:香袋
10.(2分)&
11.(共3分,第①小题1分,第②小题2分)&
①抄完,跑着送还书,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 ②
我站在他的身边,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恭恭敬敬地请教。(意思正确即可,关键词译错酌情扣分)&
12.(3分) ①写叩问之难;②求师旅途之艰;③生活之苦
(二十一)2006·泰安(课改区)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7-9题。(12分)
[乙]太宗朝,有王著学右军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帝听政之余,留心笔札,数遣内侍持书法问著,著每以为未善,太宗益刻意临学。又以问著,对如初。或询其意,著曰:“书固佳矣,若遽称善,恐帝不复用意。”其后,帝笔法精绝,超越千古,世以为由著之规益也。&&&&
(王辟之《渑之燕谈录》)
①太宗:宋太宗。②朝:一代君主的统治时期。③右军:指晋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④翰林:皇帝的文学侍从官。⑤遽(j&):匆忙。
7、解释加点的词。(4分)
①礼愈至&&&&&&&
&&&&&&&至_______________
②媵人持汤沃灌&&&
&&&&&沃_______________
③腰白玉之环&&&&&
&&&&&腰_______________
④世以为由著之规益也&&
益_______________
8、翻译划线的句子。(4分)
①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②书固佳矣,若遽称善,恐帝不复用意。
9、宋濂和太宗共同的治学态度是_______________。甲乙两文在写作方法上各具特色,甲文主要采取_______________的写法,乙文则采用平铺直叙的写法。(4分)
7、①周到& ②热水& ③腰上系着& ④受益
8、①寄居的旅店的主人每天给准备两顿饭,从没有鱼肉这样的美味可以享用。
②(他的)字本来写得不错了,如果立刻称赞(他的字写得)很好,(我)担心皇帝不再用心练了。
9、虚心请教、持之以恒;对比
(二十二)(08年泉州市)
(一)阅读《送东阳马生序》一文选段,完成5—9题。(15分)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5.下列句子“而”字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A.足肤皲裂而不知&&&
B.执策而临之&&&
C.学而不思则罔&&&
D.出淤泥而不染
6.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烨然若神人&&&&&&&&&&&&&&&&&&&
B. 腰白玉之环
判若两人&&&&&&&&&&&&&&&&&&&&&&&&&
右备容臭&&&&&&&&&&&&&&&&&&&&&
D. 主人日再食
臭气相投&&&&&&&&&&&&&&&&&&&&&&&&&
7.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①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②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8.下列表述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略无慕艳意”、“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表现作者在艰苦的环境中一心向学的精神。
B.描写富家子弟的豪华,是为了突出对自己穷酸生活的遗憾。
C.作者以“勤且艰”的求学经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
D.文段内容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精神上的富足,能够战胜物质上的贫困。
9.请从语文积累中找出表现古人“好学”的两个成语:①&&&&&&&&
②&&&&&&&&
5.(2分)B
6.(2分)A
7.(6分。每句3分)①到了住所(客舍),四肢(冻得)僵硬不能动弹。(其中“至”、“支”各占0.5分,句意2分)&
②我(求学时)勤奋和艰苦大概就是这样。(其中“盖”、“此”各占0.5分,句意2分)
8.(3分)B
9.(2分)示例:凿壁偷光&&&
囊萤映雪&&&
头悬梁,锥刺股&&&
(二十三)(2004·佛山)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⑴媵人持汤沃灌()&&
⑵同舍生皆被绮绣()&& ⑶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找出表现作者幼时守信用的句子。
4.作者将自己求学时的“勤且艰”告诉马生,用意是什么?
1.⑴热水 ⑵通“披” ⑶因为
2.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
3.计日以还 不敢稍逾约
4.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马生勤奋学习。(意思对即可)
(二十四)(广东非课改)
6.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2分)
A.无从致书以观专心致志B.益慕圣贤之道精益求精
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患得患失D.未尝稍降母色义正辞严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8.人们为什么“多以书假余”?(2分)
9.从本段看,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6.2分A(A致:取得/集中B益:更加C患:忧虑D辞:言语)
7.3分等到他高兴了,我才又向他请教。(原旬中词语翻译错一个扣0.5分,句子不通顺扣O.5分,扣完该小题分值为止)
8.2分因为我守信用,按时还书。
9.3分刻苦好学、博览群书、虚心请教(各1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回答后面问题。(6分)
刘凝之为①人认所著履②,即与之。此人后得所失履,送还。不肯复取。
又沈麟士亦为邻人认所著履麟士笑曰是卿履耶即与之。邻人得所失履,送还,麟士曰:
“非卿履耶?”笑而受之。
此虽小事,然处世当如麟士,不当如凝之也。
(节选自苏轼《志林》)
【注释】①为:被。②所著履:穿的鞋。
(1)文中划线部分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符号的地方用“|”标出来。(2分)
又沈麟士亦为邻人认所著履麟士笑曰是卿履耶即与之。
(2)作者认为“处世当如麟士,不当如凝之”的理由是什么?(4分)
2.就要毕业了,请你在送给好友的照片后面以《自题小像》为题创作一首小诗,或
表达友情,或自我素描,或抒写志向。(4分)
1.(1)2分又沈麟士亦为邻人认所著履|麟士笑日|是卿履耶|即与之。(错、漏、多l处扣1分。扣完该小题分为止)(2)4分刘凝之冷漠傲慢,不肯取回原鞋,不给别人改正错误的机会,使对方很尴尬。沈麟士宽厚待人,坦然取回原鞋,使偶然失误而认错鞋的邻人能够改正自己的错误。
2.4分评分要点:(1)要有诗昧(2分&:(2)主旨符合题目要求(1分);(3)语言形象精练(1分)
(广东课改)
6.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2分)
A.无从致书以观专心致志&&&&&&&
B.益慕圣贤之道精益求精
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患得患失& D.未尝稍降母色义正辞严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8.人们为什么“多以书假余”?(2分)
9.从本段看,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6.2分A(A致:取得/集中B益:更加C患:忧虑D辞:言语)
7.3分等到他高兴了,我才又向他请教。(原旬中词语翻译错一个扣0.5分,句子不通顺扣O.5分,扣完该小题分值为止)
8.2分因为我守信用,按时还书。
9.3分刻苦好学、博览群书、虚心请教(各1分)
(二十五)2006·眉山(实验区)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8~12题。(10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程颢与弟颐①讲孔孟绝学②于熙、丰之际③,河洛之士,翕然④而师之。时⑤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⑥南矣。”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⑦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与游酢⑧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选自《杨时列传&程门立雪》)
【注】①程颢和他的弟弟程颐,二人并称“二程”,北宋时洛阳人,著名理学家。②绝学:失传了的学说。③熙、丰之际:宋神宗熙宁、元丰年间。④翕然:一致。⑤时:即杨时,人名。⑥道:思想、学说。⑦赴告:报丧,把死讯通知有关系的人。⑧游酢:人名,北宋时文人。
&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A.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B.主人日再食(再:两顿)
&&&&C.吾道南矣(南:南方)&&&&&&&&&&&&&&&&&&
&& D.时与游酢侍立不去(去:离开)
&9.下列各句朗读停顿划分不恰当的一句是(&&&&&&&
A.尝趋百里外 / 从乡之先达
/ 执经叩问&&&
B.不知口体 / 之奉不若
&& C.同舍生
/ 皆被绮绣&&&&&&&&&&&&&&&&&&&&&&&&&&&&&&&&
D.而以书 / 赴告同学者
10.翻译下列文言句子。(2分)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②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
11.甲文作者在文段结尾说“盖余之勤且艰若此”,读了文段后,你认为作者求学的艰辛体现在哪些方面?(2分)
12.甲文中的宋濂和乙文中的杨时在求学的过程中,对待老师的态度是相同的,这个相同点是什么?作为现代中学生,请你结合时代和自身体验来评价他们这种师生关系。(2分)
10.(1)因此人家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阅读很多书。(2)到颍昌用对待老师的礼节拜见程颢,彼此相处得很融洽。(此题2分,每句1分,如果每句中译错一个关键词酌情扣分)
11.抄书之苦,求师之难,生活之艰(此题2分,学生任答出两点即可)。
12.恭敬、尊重;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尊师的优良传统,遇到问题虚心向老师请教,并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如学生能从“我爱吾师,但我更爱真理”角度作答则更好)。(此题为开放题,一问一分,其中第一问只要学生答得有一定道理即可)。
(二十六)(吉林)
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回答问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慕,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铨①九龄,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母有病,铨则坐枕侧不去。母视铨,辄无言而悲。铨亦凄楚依恋,尝问曰:“母有忧乎?”曰:“然!”“然则何以解忧?”曰:“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也。”铨诵声琅琅然,争药鼎沸②。母微笑曰:“病少差③矣。”由是母有病,铨即持书诵于侧,而病辄能愈。(节选自蒋士铨《鸣机夜课读记》)
【注释】①铨:蒋士铨,清代著名学者。②争药鼎沸:与烧滚的汤药争着发出响声。
③差:病愈。
9、第一段选文的文体是      ,第二段选文的文体是      。(2分)
10、下面每组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请解释其含义。(2分)
手自笔录&&&&&&&&&&&&&&&&&
&B. 尝趋百里外
暇更录唐宋人诗&&&&&&&&&&&&&&&
11、选文中“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表现了宋濂什么优秀品质?(2分)
12、选文中“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也”感人至深,表达了母亲什么样的情感?(2分)
13、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两段选文的大意。(3分)
14、对待师长,宋濂“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对待母亲,蒋士铨“坐枕侧不去”,“诵声琅琅然”,“持书诵于侧”。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和体验,谈谈在做人方面你所得到的启示。(4分)
9、序或赠序;记。(共2分,每空1分)
10、①抄写②曾经(共2分,每小题1分)
11、围绕“勤学苦读,不畏艰难”回答即可。(共2分)
12、围绕“望子成材,期望殷切”回答即可。(共2分)
13、围绕“第一段选文宋濂回忆自己年少时刻苦求学的经历”和“第二段选文蒋士铨回忆自己年少时得到母亲悉心培育的经历”回答即可。(共3分,内容2分,语言表达1分)
14、围绕“尊师勤学”和“孝敬父母,不辜负父母的殷切期望”回答即可。(共4分,启示2分,结合经历和体验谈1分,语言表达1分)
(二十七)(济宁)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馕(zhǎn)粥不充,日昃(z&太阳偏西)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宋明臣言行录》
7.解释下面加点的字。(4分)
①晨人持汤沃灌:&&&&&&&&&&&&&&&
②腰白玉之环:
③再适长山朱氏:&&&&&&&&&&&&&&&
④往往馕粥不充:
8.将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②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9.[甲][乙]两文都有写生活条件艰苦的句子,请你各摘录一句。(2分)
10.[甲][乙]两文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5分)
7.答案:①热水②挂在腰间(腰佩)③到、往④够、充足
评分:本题4分,答对一个得1分。
8.答案:①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中间,毫无羡慕的意思。②有时夜里疲倦了,就用水洗洗脸。
评分:本题4分,译对一句得2分,意思对即可。
9.答案:甲文:“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或“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乙文:往往馕粥不充,日昃始食。
评分:本题2分,答对一个方面得1分。
10.答案要点:学习条件的好坏,对学习能够产生影响,但不是决定性的。促使学习成功的关键,是长期坚持“勤且艰”,专心致志。我们的生活条件不知比他们优越多少倍,我们应利用这优越的条件,学习他们刻苦勤奋的精神,使自己学业有成。
评分:本题5分,第一问2分,第二问3分。意思对即可。
(二十八)(宁波非课改)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弗之怠(2)走送之
(3)未尝稍降辞色(4)俟其欣悦
1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的)B、弗之怠(指代抄书)
C、走送之(指代藏书之家)D、益慕圣贤之道(的)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2)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20、读了这段文字,你觉得宋濂有哪些品质值得学习?(2分)
(二)(10分)
读书佐酒(元)陆友仁
苏子美豪放不羁,好饮酒。在外舅杜祁公家,每夕读书,以一斗为率。公深以为疑,使子弟密觇之。闻子美读《汉书·张良传》,至“良与客狙击秦皇帝,误中副车,遽抚掌曰:“惜乎,击之不中!”遂满饮一大白。又读,至“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于留,此天以授陛下’”,又抚案曰:“君臣相遇,其难如此!”复举一大白。公闻之,大笑曰:“有如此下酒物,一斗不为多也。”(选自《研北杂志》)
【注释】①苏子美:即宋代诗人苏舜钦,子美是他的字。②外舅:岳父。
③率(lǜ):标准。③子弟:家中的晚辈。⑤觇(chān)偷看。
⑥副车:帝王外出时随从的车。⑦始臣起下邳(pī),与上会于留指张良在下邳得到《太公兵法》,后与刘邦于留县相会的经历。上,指刘邦。
2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好饮酒(2)闻子美读《汉书&张良传》
(3)遽抚掌曰(4)此天以授陛下
2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以一斗为率(把、用)B、击之不中(指代副车)
C、遂满饮一大白(于是、就)D、与上会于留(在)
2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2分)
公深以为疑,使子弟密觇之。
24、从文中看,苏子美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17、(1)懈怠(松懈、怠慢)(2)跑(3)脸色(神色)(4)等待(等到、等)
18、C(2分)
19、(1)因此人们大多(愿意)把书借给我。(2)所以我虽然愚笨,最终还是有所收获的(最终还是得到了一些知识)。(4分,每句2分,意思符合即可)
20、学习刻苦,求学诚心;尊敬老师,守信用(2分,答出“学习刻苦”或“求学诚心”给1分,答出“尊敬老师”或“守信用”给1分)
21、(1)喜欢(2)听到(3)拍(击)(4)授给(给、给予)(4分,每小题1分)
22、B(2分)
23、杜祁公对此非常怀疑,派加重晚辈秘密地去偷看他。(2分,意思符合即可)
24、热爱读书,喜欢饮酒;性情豪放。(2分,答出“热爱读书”或“喜欢饮酒”给1分,答出“性情豪放”或“性情不羁”给1分)
(二十九)(宿迁)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1题。(15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日:“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节选自《资治通鉴孙权劝学》)
【注】①当涂:当权。②博士:古时专掌经学教授的学官。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4分)
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走:
②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尝:
③蒙乃始就学乃:
④及鲁肃过寻阳及:
9.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2分)
②蒙辞以军中多务(2分)
10.甲文是通过和两件事来反映宋濂求学经历的,乙文则是通过从侧面反映了吕蒙的学习效果。(3分)
11.细读甲乙两文,谈谈宋濂、吕蒙两人的成功对你有什么启发?(4分)
(三十)2006·厦门
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15—19题(17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选自《欧阳公事迹》)
【注释】①[欧阳公]指欧阳修。②[孤]幼年丧父。③[太夫人]指欧阳修的母亲。
④[荻d&]多年生草本植物,与芦苇相似。⑤[闾里]乡里。⑥[士人家]读书人家。⑦[惟读书是务]即“惟务读书”。务,致力,从事。⑧[文字]文章。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以是:______&&&&&
②无从致书以观& 致______
③弗之怠&&&&&&&&&&&&
怠:______&&&&&&&
④家贫无资&&&&
&资:______
16.阅读文言文,要勤查工具书。下面是《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对“假”字的几种解释,判断第______种解释最适合“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中的“假”字。(只需填序号)(2分)
【假】①借。②宽容。③如果,假如。④非正式的。
17.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余幼/时即嗜学B.手指/不可屈伸
C.欧阳/公四岁而孤D.多诵古人/篇章
1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②及其稍长,家无书读。
19.简要回答下面问题:(5分)
(1)平时我们说话、写文章常引用名人事例来印证自己的观点。你认为[甲]段宋濂的事例可以用来印证下面哪一个观点呢?(只需填序号)(2分)
A.崇尚科学、消除愚昧,社会才能进步。
B.虚心请教、经常复习,有助于巩固知识。
C.诚实守信、刻苦学习是成才的重要条件。
(2)你怎样看待“欧阳修母亲画荻教子”这种做法?请结合[乙]段内容谈谈。(3分)
15.①因此②得到③懈怠,放松④钱财(4分,各1分)
16.①(2分)
17.B(2分)
18.(4分)①抄写完毕,(跑着)赶快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②到了他稍稍长大些,家里没有书可读。要点与评分:扣住基本字词,译句要通顺。每句2分。
19.(1)C(2分)(2)(3分)例一:欧阳修母亲在家境贫困的情况下,画荻教子,使孩子不致因贫穷而放弃学习。使儿子体会到即使条件再差,只要不畏艰难、刻苦学习还是可以学好知识的。例二:欧阳修的成才,除了自身的发奋努力之外,与其母亲注意对他的启蒙教育有很大的关系。可见,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子女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要点与评分:可从母亲的角度说,也可从欧阳修成长的角度说。结合文段说出看法2分,语言表达1分。
(三十一)2004·资阳
26.解释下列句加点的词语。(1分)
⑴录毕,走送之 &&走()
⑵腰白玉之环 &&&&腰()
27.选文采取对比的句式阐明道理。如文中将同舍生的豪华穿戴同我的_________作对比,将今日大学生优越的条件同我的对比,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2分)
28.将下边这个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参考答案:
26.(1分,各0.5分)(1)跑(2)挂在腰间
27.(2分,正确填空1分,指出阐述的道理1分,言之有理即给分)自己的粗袍破衣艰苦的学习;业要精,德要成,必须刻苦专一。
28.(4分,每翻译正确一个分句1分,注意落实重点词语:其、成、卑、则、专、耳,这些词语翻译不正确的酌情扣分)如果他们的学业还有不精通,品德还没有养成的,那不是天资低下,而是用心不像我那样专一罢了。
(三十二)2004·太原
阅读文言文,完成12~15题。(13分)
〔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宋濂尝与客饮,帝①密使人侦视。翌日,问宋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②欺。”间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帝问其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选自《明史》)
〔注〕①帝:指明太祖朱元璋。&&&&
②朕:皇帝自称。
12、宋濂是明初著名的文学家。〔甲〕文写宋濂&&&&&&&&&&&&&&&&&&&&&&&&&&&
的故事;〔乙〕文写宋濂&&&&&&&&&&&&&&&&&&&&&&&&&&&
的故事。(2分)
13、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患:&&&&&&&&&&&&&&&&&&&&&&&&&&&
(2)色愈恭,礼愈至&&&&&&&
至:&&&&&&&&&&&
&&&&&&&&&&&&&&&&&
(3)濂具以实对&&&&&&&&&&&
具:&&&&&&&&&&&&&&&&&&&&&&&&&&&
(4)间问群臣臧否&&&&&&&&&
臧否:&&&&&&&&&&&&&&&&&&&&&&&&&
14、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加点词语必须准确译出。(4分)
(1)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2)诚然,卿不朕欺。
v【帮帮你】请联系《隆中对》中“时人莫之许也”和《送东阳马生序》中“弗之怠”两句的翻译来做(2)题,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
15、选择一个角度,谈谈你读了〔甲〕文或〔乙〕文后获得的启示。(3分)
12、艰难(谦恭)求学、诚实待君(大意对即可得分,每空1分,共2分)
13、(1)担心(2)周到(3)全,都(或通“俱”)(4)善恶
14、(1)等到他(老师)高兴了,就又去请教。(2)确实是这样,你没有欺骗我。(大意正确1分,译出加点词1分。每小题2分,共4分)
15、示例1:从〔甲〕文中我得到的启示是虚心求教才能学有所得。示例2:从〔乙〕文中我得到的启示是只有坦诚相待才能得到别人的理解和信任。(紧扣文意谈出启示2分,语言表述1分,共3分)
(三十三)2004·南通
21、选出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每年)&&&
B、非天质之卑(低下)
C、生以乡人子谒余(接见)&&&&&
D、言和而色夷(平和)&
22、选出下列各组加点字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3分)
今诸生学于太学&&&&&&&&&&&&&&
B& 无冻馁之患矣
其一犬坐于前《狼》&&&&&&&&&&&&&&
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亭记》
流辈甚称其贤&&&&&&&&&&&&&&&&
D& 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
2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24、作者认为:“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请联系自身的学习实际,从学习条件与学有所成的关系的角度,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3分)
21.C(3分)
22.C(3分)
23.凡是应该有的书都集中在这里,不必像我那样亲(动)手抄写,要向别人借来书才看得到。
24.不设统—答案。要求:能够阐明学习条件与学有所成之间的关系(2分),语言通顺(1分)。(3分)示例:良好的天资、优越的学习环境等条件并不是学有所成的决定因素,人要有所成就,要靠自己主观努力。
(三十四)2004·甘肃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2~15题。
[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羲之常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有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12.解释下列短语。
①援疑质理:&&&&&&&&&&&&&&&&&&
②临池学书:
③晚乃善:
13.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②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14.宋濂求学与王羲之学书的“吃苦”精神各表现在哪里?(摘文中原句回答)你怎么看这种学习精神?
15.宋濂对“乡之先达”持怎样的态度?你怎样评价这种师生关系?
12.①提出疑难,询问道理。②临近水池处练习写字。& ③到了晚年才特别好。
13.①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
②那么他所擅长的书法艺术,也应该是靠自己花费精力所取得,而不是天生的。&
14.宋濂求学与王羲之学书的“吃苦”精神分别表现在:“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临池学书,池水尽黑”。对苦学精神赞成与否,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15.对乡之先达,宋濂毕恭毕敬,“色恭”“礼至”。对师道尊严赞成与否,言之成理即可。
(三十五)2005·黄冈(课改)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完成9——13题。(12分)
9.你知道下列加点词的含义吗?请解释。(4分)
⑴俟其欣悦&&&&&&
(&&&&&&&&&&&
⑵媵人持汤沃灌&
(&&&&&&&&&&&
⑶同舍生皆被绮绣 (&&&&&&&&&&&
⑷腰白玉之环&&&
&&&&&&&&&)
10.你理解下列文言语句的意思吗?请翻译。(2分)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11.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来表现自己求学的艰难?(2分)
12.你从作者的读书经历中悟出了哪些学习秘诀?(2分)
13.你觉得“先达”对弟子“未尝稍降辞色”的态度可取吗?为什么?(2分)
9.⑴等待。⑵热水。⑶通“披”,穿。⑷腰佩(用作动词)(4分,每空1分)
10.家里穷,没有办法得到书,就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2分,如关键词漏译,酌情扣分)
11.幼年读书的艰难;成年从师的艰难;求学生活条件的艰难。(2分,意同即可)
12.学习要勤奋,求师应诚心,求学须不断克服并战胜困难。(2分,意同即可)
13.不可取。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关系,老师应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与学生平等交流、相互信任、共同成长。这样才能有利于我们的学习和成长。可取。我认为“先达”的“未尝稍降辞色”并非不尊重学生,而是一种更负责的尊重。因为只有“严师”,才能出“高徒”,出高素质的学子。同时,尊重师长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2分,无论赞同与否,言之成理即可)
(三十六)2005·山西(课改)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10分)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录毕,走送之&&&
&&(2)腰白玉之环&&&
7.下列句中的“/”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A.余幼时/即嗜学
&&&&&&&&&&&B.益慕圣贤/之道
&& C.无/鲜肥滋味之享
&&&&&&&&&D.烨然/若神人
8.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2分)
9.第②段将同舍生的豪华穿戴和作者的
作对比,体现作者的精神追求。(2分)
10.宋濂无书读,天寒抄录;求师难,恭敬询问;生活苦,以学为乐。这种求学精神对你有什么启示?请结合实际,谈谈认识。(2分)
6、(1)跑 (2)腰里系着
8、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
9、缊袍敝衣(粗袍敝衣) 不畏生活艰难刻苦读书
10、例:虽然我们现在的学习条件优越,远远超过了宋濂,但刻苦学习的精神却比不上他。因此,应该向他学习,不在生活上攀比,专心致志,才能学有所成。
(三十七)2005·烟台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录毕,走送之(&&&&&
(2)俟其欣悦(&&&&&
(3)寓逆旅主人&
(4)皆被绮绣(&&&&&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B.当余之从师也&&&&&&&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足肤皲裂而不知&&&
气可以养而致
D.以衾拥覆&&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9、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0、选段写了作者幼时求学的艰难和成年后求师的艰难这两方面的内容,其中"求师的艰难"表现在哪三个方面?
11、选文主要使用了哪些表达方式,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
7、 (1)跑(或:赶快)&&&
(2)等待(或:等到)&&&
(3)寄居(或:居住、住在)&&&&&
(4)通"披"&&&&&
9、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或:因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感到衣食的享受比不上其他的人。)
10、叩问之难;旅途之艰;生活之苦。(意对即可。)&
11、记叙、议论&&&&
本文有叙有议,叙议结合,写得生动、感人,这样写不仅充分表现了作者“勤且艰”的读书生活和苦学态度,也鲜明地体现了作者劝勉晚生刻苦学习的目的。
(三十八)2005·盐城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第10-13题。(13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当余之从师也,负箧②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③,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④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任末①年十四,负笈②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③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④,削荆⑤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⑥自照。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⑧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注)①任末:人名。②笈:书箱。③或:有时。④庵:茅草小屋。⑤荆:这里指荆的枝条。⑥麻蒿:一种植物,点燃后可照明。⑦悦:敬佩。⑧易:交换。
10.请用“/”为下面两个句子标明朗读停顿。(2分)&&&
& (1)手 指 不可
屈 伸&&&&&&&&&&
(2)夫 人 好 学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媵人持汤沃灌& 汤:&&&&&&&&
&&&(2)以衾拥覆&
衾:&&&&&&&&
(3)负笈从师&&&&
负:&&&&&&&&
&&&&(4)编茅为庵&
为:&&&&&&&&
12.翻译下列两个句子。(4分)
(1)录毕,走送之。&&&&&&&&&&&&&&&&&&&&&&&
(2)人若不学,则何以成?&&&&&&&&&&&&&&&&&&&&&&&&&&&&&&&&&&&&&&
13.〔甲〕〔乙〕两段文字在内容上有哪些共同点?(3分)
10.(1)手指/不可屈伸& (2)夫/人好学& (画出此处即可)(每小题1分)
11.(1)汤:热水& (2)衾:被子& (3)负:背(背着)& (4)为:做(做成)(每小题1分)
12.(1)抄完了,赶紧(或跑着)把书还给人家。& (2)人如果不好好学习,那么凭什么成功
&&(成就事业)?(关键词翻译准确,语言通顺。)(每小题2分)
13.都表现了人物勤奋好学(嗜学、勤学)和求学不怕险阻(艰辛)的精神。(答到一个方面给2分,答到两个方面给3分。只答“从师学习”给1分)
(三十九)2005·湛江
19.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4分)
(1)无从致书以观& 致:__________&&&
(2)& 走送之&&&
走:__________
(3)援疑质理&&&&&
质:__________&&&
(4)& 俟其欣悦& 俟:__________
2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B.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先帝不以臣卑鄙
C.或遇其叱咄&&&&&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D.益慕圣贤之道&&&
孔子曰:“何陋之有?”
21.请将“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一句翻译为现代汉语。(4分)
22.选段分别从哪两方面叙写了作者的求学之难?& (2分)
19.(1)得到,获得(2)跑(3)询问(4)等,等待(每答对一个得1分)
20.B因为&
(A中“于”分别是“向”和“在”之意:C中“其”分别是“他”和“难道”之意;D中“之”分别是“的”和用来表示宾语前置。)&&&
21.参考译文:天气特别冷的时候,砚池里的墨水像结成的冰块一样坚硬,手指不能弯屈伸直,(我)也不敢放松学习。(译对“大”、“冰坚”、“弗”等给3分,句意准确而且通顺的给1分。)
22.(1)得书难:(2)拜师难(写出一点得1分,共2分。)
(四十)2006·宁波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弗之怠&&&&&&&&&&&&&&&&&&&&&&&&&&&&&&&
(2)走送之
(3)未尝稍降辞色&&&&&&&&&&&&&&&&&&&&&&&&&
(4)俟其欣悦
1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2分)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的)&&&&&&&&&&&&&&&&&
B、弗之怠(指代抄书)
C、走送之(指代藏书之家)&&
&&&&&&&&&&&&&&&D、益慕圣贤之道(的)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 (2)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20、读了这段文字,你觉得宋濂有哪些品质值得学习?(2分)
17、(1)懈怠(松懈、怠慢)(2)跑& (3)脸色(神色)& (4)等待(等到、等)(4分,每小题1分)
18、C (2分)
19、(1)因此人们大多(愿意)把书借给我。(2)所以我虽然愚笨,最终还是有所收获的(最终还是得到了一些知识)。(4分,每句2分,意思符合即可)
20、学习刻苦,求学诚心;尊敬老师,守信用(2分,答出“学习刻苦”或“求学诚心”给1分,答出“尊敬老师”或“守信用”给1分)
(四十一)2009福建漳州
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5—9题(16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盖余之勤且艰苦此。
【乙】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5、解释加点的词(4分)
(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
(2)俟其欣悦(&&&&&&&&&&&&
(3)于是遂就书&&&&&&&&
(&&&&&&&&&&
(4)吾徒相教(&&&&&&&&&&&&
6、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
7、宋濂和邴原小时候都是家贫好学,但他们的求学态度有什么不同?(2分)
8、书塾中的老师值得我们敬佩的是什么?(3分)
9、读了上面两则短文,你得到怎样的启示?(3分)
5、(1)借& (2)等待&
(3)于是,就&&
(4)白白地& (每个1分,共4分)
6、(1)(我)曾经走到百里之外,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2)我一来仰慕他们不孤单,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每小题2分,共4分。)
7、宋濂,目的性明确,主动借书抄录阅读,拜访名师,虚心求教。而邴原,中是被动地等待机会,只有遇到富有同情心的教师,才能得到学习的机会。(2分。)
8、(1)具有伯乐之慧眼,(2)富有同情心,(3)能把孔子关于教育对象“有教无类”的主张作为办学方针的可贵精神。(3分。能答出两点,即可得3分,若有其他答案,只要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9、(1)为自己的学习创造条件,(2)要充分利用已有的学习条件,(3)学习是一个长期而又艰辛的过程,应有恒心和毅力。(3分。能抓住一点联系实际进行阐述,自圆其说即可得分)
(四十二)2009湖北黄冈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21—24题。(12分)
【甲】当余之从师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颤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选自《宋名臣言行录》)
【注释】①孤:幼年丧父谓之孤。②再适长山朱氏:改嫁到长山姓朱的人家。③世家:身世。④南都:地名。⑤颤粥不充:颤,稠粥。充,充足。⑥日昃:太阳偏西。⑦六经: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经书。⑧慨然:形容慷慨激昂。
2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4分)
(1)腰白玉之环&
(2)同舍生皆被绮绣(&&&&&
(3)媵人持汤沃灌(&
(4)感泣辞母&&&&
22.下面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①足肤皲裂而不知&&&&&&&&
②范仲淹二岁而孤
B.①当余之从师也&&&&&&&&&&
②去之南都
C.①以衾拥覆&&&&&&&&&&&&&&
②辄以水沃面
D.①余则组袍敝衣处其间&&&&&&
②其如土石何(选自《愚公移山》)
23.翻译句子(2分)
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24.两文段的主人公都克服了生活的艰难,勤奋苦渎,从文段中来看,二者的读书动力略有差别,请分别用自己的话概括,甲文宋濂是:①&&&&&&&&&&&&&&&&&&&&&&&&&&&
,乙文范仲淹是:②&&&&&&&&&&&&&&&&&&&&
。反映古代名人苦读的成语故事有:③&&&&&&&&&&&
、&&&&&&&&&&&&&&&&&&
&&&&(要求填写两个)。(4分)
21.(1)用作动词,“腰佩”或“腰上佩带”;(2)通“披”,“穿”或“穿着”;(3)热水;(4)辞别。(答出意思即可,每小题l分,共4分。)
22.C(A①连词,“却”;②连词,“就”。B①助词,取消独立性;②动词,“到”。C①和②都是介词,都当“用”讲。D①人称代词,“他们的”;②加强反问语气。)(2分)
23.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里。(2分,大意正确l分,关键词语翻译错误酌情扣分。)&&
24.①以读书为乐(有极强的求知欲望)(1分)②因感恩慈母,承担家庭责任而读书(1分)③囊萤映雪 悬梁刺股 凿壁偷光 画荻凿壁等(要求填写两个,一个1分)
(四十三)2009湖北荆门
10.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同舍生皆被绮绣:被子   &&&
B.右备容臭:气味,这里指香气。
C.腰白玉之环:腰佩,用作动词  D.媵人持汤沃灌:热水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久而乃和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B.今虽耄老,未有所成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C.今诸生学于太学        受任于败军之际
D.以衾拥覆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第一段将“余”与“同舍生”的求学对比,表现作者求学勤艰,乐以忘忧。
B.选文第二段用排比写“同舍生”求学之便,强调了天资和求学条件的重要性。
C.选文是作者写给同乡后学的临别赠言。
D.作者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马生,感情真挚诚恳。
10.A& 11.C& 12.B
(四十四)2009四川南充
文言文比较阅读,完成24—28题(共10分)
[甲]既加冠,益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翌日,问宋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帝问其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选自《明史》)
【注】①帝:指明太祖朱元璋。&&&
②朕:皇帝自称。
24.给加点字注音(2分)
翌日(&&&&&&
25.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患:_____________
(2)色愈恭,礼愈至&&&&&&&
至:_____________
&&(3)濂具以实对&&&&&&&&&&&
具:_____________
(4)间问群臣臧否&&&&&&&&&
臧否:_____________
26.下面含有词类活用的一句是(&&&
A.帝密使人侦视&&&
B.坐客为谁?&
&&C.卒获有所闻&&&&&
D.善者与臣友
27.翻译下面句子。(2分)
诚然,卿不朕欺。
28.宋濂是明初著名的文学家。[甲]文表现宋濂&&&
&&&&&&&&&&&&&
的品质;[乙]文表现宋濂&&
&&&&&&&&&&&&&&&&&&
的品质。(2分)
24.duō&& y&
25.(1)动词,担忧、忧虑的意思;周到、到位;同“俱”,都,完全;好坏优劣
27.确实如此,你没有欺骗我
28.勤奋好学,尊敬老师&&&&
实事求是,荐人唯贤
(四十五)2009浙江绍兴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媵人持汤沃灌(&&&&&&&&&&&
)(2)同舍生皆被绮绣(&&&&&&&&&&&&
(3)腰白玉之环(&&&&&&&&&&&
)(4)余则袍敝衣处其间(&&&&&&&&&&&&
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句子: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14、文中写“同舍生”的目的是什么?(2分)
12、(1)热水(2)通“披”,穿(3)腰挂,作动词(4)破
13、(我)寄住在旅店里,店主每天提供两顿饭食,(我)从没享受过鲜鱼肥肉的好滋味。
14、通过对比,①反衬自己求学生活之艰苦,②同时也突出自己求学信念之坚定。
(四十六)2009山西太原
阅读文言文,完成9~12题。(13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①,自谓可将兵十万。会有土寇②,自练乡兵与之角③。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州官使试于一村,沟洫④甫⑤成,水大至,人几为鱼。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节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①经年:一年左右。& ②土寇:土匪。&
③角:战斗。& ④洫(x&):沟渠。& ⑤甫:刚。
9.甲文记叙了作者小时候借书和&&&&&&&&&&&&&&&
的学习经历;乙文中刘羽冲最终抑郁而死的原因是打仗失败和&&&&&&&&&&&&&&&&&
10.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余幼时即嗜学&&&&&&&&
嗜:&&&&&&&&&&&&&&&&&&&&&&
(2)走送之&&&&&&&&&&&&&&
走:&&&&&&&&&&&&&&&&&&&&&&
(3)自谓可将兵十万&&&&&&
将:&&&&&&&&&&&&&&&&&&&&&&
(4)会有土寇&&&&&&&&&&&&
会:&&&&&&&&&&&&&&&&&&&&&&
11.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2)恒独步庭阶,曰:“古人岂欺我哉?”
12.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说说乙文中的刘羽冲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9.抄书&&&
治水失败(评分说明:大意对即可。每空1分,共2分)
10.(1)特别爱好(或“喜欢”、“爱好”)& (2)跑&
(3)率领(或“带领”)&
(4)适逢,正赶上(评分说明:结合语境理解正确即可。每小题1分,共4分)
11.(1)因此人家大多数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读到各种各样的书籍。(2)(他)常常独自在庭院(台阶)散步,说:“古人难道在欺骗我吗(或古人怎么能欺骗我呢)?”(评分说明:翻译通顺、完整,大意对即可。每个分句1分,每小题2分,共4分)
12.示例:刘羽冲是一个喜欢读书但做事不切实际的人。他虽然潜心研读古代的兵书和水利书,但不能灵活地运用于实际之中,结果屡遭失败,抑郁而死。(评分说明:言之成理即可。具体谈“读书”的意思1分,具体谈“不切实际”的意思1分,语言表达1分,共3分)
(四十七)2009山东威海
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①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②黑质而白章
B.①色愈恭,礼愈至&&&&&&&&&&&
②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C.①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
②诚宜开张圣听
D.①不必若余之手录&&&&&&&&&&&
②若皆罢去归矣
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②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B.①余因得遍观群书&&&&&&&&&&&
②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C.①今诸生学于太学&&&&&&&&&&&
②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D.①不必若余之手录&&&&&&
&&&&&②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9.下列对甲、乙两段文字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甲、乙两段文字均选自《送东阳马生序》,“序”是一种文体,分“书序”和“赠序”。
B.甲段文字作者叙述自己年轻时的经历,以此来勉励东阳马生。
C.甲、乙两段文字中作者与诸生的学习条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D.从甲、乙两段文字来看,学习成功的关键不在于客观条件的优越。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3分)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③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11.从学习的角度,谈谈上面两段文字给你的启示。(3分)
7.C (2分)&&&
8.A (2分)&&& 9.A
10.(共3分)(如果)他们的学业还有不精通,品德还没有养成的,那么不是天资低下,而是用心不像我那样专一罢了,哪里是别人的过失呢?(意思对即可)
11.(共3分)答案要点:勤奋刻苦,克服困难,坚持不懈,虚心好问,专心致志。
&& (每点1分,答对3点给3分)
(四十八)2009云南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于:________________
(2)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________________
(3)腰白玉之环&&&&&&&&
腰:________________
(4)媵人持汤沃灌&&&&&&
汤:________________
11、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12、第①段中叙述了作者勤苦求学的哪两件事?(2分)
13、第②段对“同舍生”的穿戴作了详细的描写,其作用是什么?(2分)
14、阅读文中画线句子,联系实际,谈谈你所得到的启示。(3分)
10、(1)于:向。 (2)被:通“披”。 (3)腰:腰佩。 (4)汤:热水。
11、因此人们大多把书借给我。
12、幼时借书抄录,成年远行求师。
13、突出了“同舍生”服饰的华贵,与我的“缊袍敝衣”形成鲜明对比(1分),凸显我的志趣所在(2分)。
(四十九)2009江苏镇江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节选),完成13~l7题。(共l3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勤且艰若此。
【乙】祖莹字元珍,范阳遒人也。父季真,位中书侍郎,钜鹿太守。莹年八岁能诵《诗》《书》,十二为中书学生,耽书,父母恐其成疾,禁之不能止。常密于灰中藏火,驱逐僮仆,父母寝睡之后,燃火读书,以衣被蔽塞窗户,恐漏光明,为家人所觉。由是声誉甚盛,内外亲属呼为圣小儿。尤好属文,中书监高允每叹曰:“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时中书博士张天龙讲《尚书》,选为都讲。生徒悉集,莹夜读劳倦,不觉天晓,催讲既切,遂误持同房生赵郡李孝怡《曲礼》卷上座。博士严毅,不敢复还,乃置《礼》于前,诵《尚书》三篇,不遗一字。以才名拜太学博士。(选自《北史》)
【注】①范阳遒(qi&):范阳郡道县。②中书:即中书省,官署名。③耽书:酷爱读书。耽,迷恋、沉溺。④都讲:主讲。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4分)
(1)益慕圣贤之道(&&&&&&&&&&&&&
(2)或遇其叱咄(&&&&&&&&
(3)同舍生皆被绮绣(&&&&&&&&&&&
(4)生徒悉集(&&&&&&&&&&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15.如果用“祖莹偷读”作为上联,结合【甲】文相关内容对出下联,并说说【甲】【乙】两文所写人物宋濂和祖莹在读书上有什么共同特点。(2分)
&&下联:&&&&
&&&&&&&&&&&&&&&&&&&&&&&&&&&&&&&&&&&&&&&&&&&&&&&&&&&&&&&&&&
&&共同特点:&&&&&&&&&&&&&&&&&&&&&&&&&&&&&&&&&&&&&&&&&&&&&&&&&&&&&&&&&&
16.体会【甲】【乙】两文画线句子的人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分别是什么。(3分)
【甲】&&&&&&&&&&&&&&&&&&&&&&&&&&&&&&&&&&&&&&&&&&&&&&&&&&&&&&&&&&&&&&
【乙】&&&&&&&&&&&&&&&&&&
&&&&&&&&&&&&&&&&&&&&&&&&&&&&&&&&&&&&&&&&&&&&
17.结合文中的相关语句,说说从宋濂求师的经历中,你受到哪些启发。(2分)
13.(1)更;(2)有时;(3)同“披”,穿;(4)全、都。
14.因此人家大多数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读到各种各样的书籍。
l5.示例:宋濂借阅&& 他们都想方设法刻苦读书。
16.【甲】通过对比表现宋濂读书的清苦(以读书为乐)。【乙】通过侧面(烘托)表现了祖莹的文章之妙(好)。
17.示例:“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表明求师的艰苦;“余立侍左右”或“俟其欣悦,则又请焉”表明虚心、尊师;“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表明要善于质疑。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杨时求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