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有业力管理还是先有因缘

一切痛苦都是有因缘的,业力没有尽,果报也不会尽_法界精进佛子共修道场-爱微帮
&& &&& 一切痛苦都是有因缘的,业力没有尽,果报也…
有些人可能说:“地狱的痛苦到底是什么样的?我实在想象不出来。可不可以讲具体一点,举例说明一下?”龙猛菩萨用了一个适当的假设:在我们人间,一个钉子钉在身上,尚且非常痛苦,但若一日之中有三百短矛不断地刺入你身体,不是一天内三百短矛只刺一次,而是从早到晚不断地刺,那种痛苦简直无法形容。如果我们看见一个人,时时刻刻都在被刺而没有歇息,可是他还没有断气,那么你会作何感想?前两天有个癌症患,她的内脏全部腐烂了,三四个月了,每天都睡不着,几个道友看到以后,都觉得这个人真的很可怜。她说自己正在受地狱的痛苦,我说:“绝对不是,跟地狱的痛苦比起来,你这不算什么痛苦。”她吃不下饭,死也死不了,看起来的确很悲惨。然而,她的痛苦远不及时时被三百短矛猛刺的痛苦,而三百短矛猛刺的痛苦与所有地狱中最轻微的痛苦相比,根本无法与之相提并论,就连千万分之一也比不上。我们凡夫人不畏惧地狱,是因为被无明愚痴所蒙蔽,假如真正现见了地狱的痛苦,可能吃都不想吃,睡都不敢睡。圣天论师说过:“若凡夫亦知,一切生死苦,则于彼刹那,身心同毁灭。”假如凡夫人有神通,能现量了知生死轮回的状况,尤其是自己曾在地狱中的难忍痛苦,那于了知的一刹那,身心会因无法承受而崩溃。月称论师也说:“如诸佛照见,诸业之果报,若凡夫亦知,刹那即昏厥。”可是我们无法回忆这些痛苦,甚至讲到地狱痛苦时,还有些人哈哈大笑,真的很愚痴,非常愚痴!我们每次讲到地狱,想到地狱有无数众生正在感受这样的痛苦,就会觉得很难受,但有些人对自己的轻微痛苦很耽著,对于其它众生的剧烈痛苦,却熟视无睹、置若罔闻。“菩萨畏因,凡夫畏果。”凡夫人只怕恶果,却不知恶果起源于恶因,尤其是大城市很多人,平常任意胡为,只图一时快乐,根本不管地狱的果报。地狱的痛苦,其实超过任何一种痛苦,法王如意宝常引用这个教证来教诫四众弟子,可是你们相续中生起了什么样的境界呢?自己应该反反复复观察。假如对地狱的痛苦不在乎,对地狱众生也生不起悲心,即使你口头上说得再漂亮、行为上再伟大,也是修行的一大失败!地狱里哪一个痛苦都极为漫长,感受百俱胝年也不能止息。即使是痛苦最轻微的复活地狱,用人间的时间来换算,人间五十年是四大天王天的一日,四大天王天五百年是复活地狱的一日,复活地狱的众生需要在自寿五百年中感受痛苦,寿量长达人间的一万六千二百亿年(360×500×360×500×50=1,620,000,000,000年)。在我们人间,被判无期徒刑的人很可怜,假如他再活100岁,那在监狱里100年也不能出来。然而与地狱相较,他的痛苦微不足道,因为地狱众生乃至恶业没有穷尽之间,绝不会有生命止息的可能,而将一直受苦,无有出期。《华严经·入法界品》云:“一切诸报皆从业起,一切诸果皆从因起,一切诸业皆从习起。”在地狱长期受苦之果,完全是恶业之因所生,我们造业的时候不知不觉,而死后感果极其难忍。《未曾有因缘经》中有一个教证,我觉得非常好,经云:“善人乐死,如囚出狱;恶人畏死,如囚入狱。”一生行持善法的人,比如很多高僧大德和瑜伽士,他们死的时候很快乐,犹如囚犯从监狱里放出来。而一辈子造恶业的人,死的时候特别害怕,一刹那也不愿意离开人间,就像自己马上要入于监狱一样。一切痛苦是有因缘的,业力没有尽的话,果报也不会尽。《毗奈耶经》云:“不思议业力,虽远必相牵,果报成熟时,求避终难脱。”不可思议的业力虽然相距遥远,可是一旦因缘成熟,它必定会来找你,想逃避也不可能。因此,我们在有生之年,不要故意杀生等造恶业,而应当尽心尽力地行持善法。诸不善果之种子,即身语意造恶业,尽力不染纤尘许,汝当如是而精勤。龙猛菩萨谆谆教诫道:上述所有痛苦果报,并不是无因无缘产生的,它来自于我们所造的业。造了什么样的业呢?归纳起来,即身口意三门的恶业——身体:杀生、偷盗、邪淫;语言:妄语、恶语、绮语、离间语;意:贪心、嗔心、以愚痴引起的邪见。依靠这十种不善业,产生了三恶趣的种种果报。《长阿含经》云:“但造三恶业,不修三善行,堕推岬地狱,苦痛不可称。”假如造身口意三种恶业,没有行持身口意的三种善行,这样的人会堕推岬地狱(众合地狱),所受的痛苦不可称量。当然,若能发自内心地忏悔,昔日所造的恶业也能得以清净。佛陀在《大集经》中言:“百年垢衣,一日而浣,可得鲜净。”穿了一百年的衣服,肯定脏得不得了,但用一天来清洗的话,也可以变得干干净净。“如是百千劫中所集诸不善业,以佛法力故,顺善思维,于一日一时,能尽消灭。”其实忏悔并不难,《涅槃经》云:“修一善心,破百种恶。”自性罪、佛制罪等百种恶,通过修一善心即可遣除。业力真的不可思议,造一个小小的恶业,成熟率特别高,比如以恶心杀一个众生,来世会堕入地狱成熟异熟果报;反过来说,行持一个小小的善法,如念观音心咒、用转经轮、磕大头,它的能力也非常强。所以,《大智度论》中说:“业力最为大,世界中无比。”业力之网的范围是无限的,有些人认为联通网很大、移动网很大、电信网很大,其实它们只覆盖了部分面积,只有业力之网才是无不遍及的。大家理应对此认真思维,知道行持善法的力量很强,哪怕一天念一遍观音心咒,也能像熊熊烈火般,烧毁无始以来的罪业。反之,一刹那产生嗔心或以恶心杀害一个众生,这个果报无法想象。有些智慧浅薄的愚人,对业力的不可思议不太相信,但不相信也没办法。打个比方说,你会用电脑上网的话,通过手指敲几下,整个世界就可以显现在小小的屏幕上。然而,没有见识过网络的牧民或农民,对此根本不相信,但不相信也没办法,因缘本来就是如此不可思议,只要因具足了,其果定然会现前。我们在今生中,纵然无力成办广大的弘法利生和积累资粮的大事,至少也要守护自己的身口意,千万不要受恶友引诱,毁坏自他相续。如果是上等者,不但自己修行很好,还能度化无量众生,引导他们步入解脱,就像很多高僧大德和发心大的菩萨一样。倘若没有如是大的善法因缘,保护自己也应该很容易,不管自己的生活怎么样,尽量不要掺杂恶业因素。假如你造恶业特别严重,那活在世间也没有多大意义。相信因果,是修行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我们平时应当多祈祷上师三宝,就像守护菩提心那样来守护对因果的定解。很多人刚开始有这种定解,但慢慢就会变成法油子。不管遇到什么违缘、处于什么环境,幸好对因果有特别牢固的定解,坚信造恶业肯定堕恶趣,这种定解始终非常坚定,依靠这样的见解也容易生起出离心。总而言之,大家应通过各种方式思维地狱的痛苦。有些人关在房间里观想时,对地狱有情会生起悲心,自然而然流下眼泪,同时,自己也不愿意造恶业。就像曾在监狱中受过很多苦的人,不是特别愚痴的话,出狱之后不会再犯法,不想再被关进监狱。我们也是同样,真正体会到地狱的痛苦后,绝对不愿意造罪业,不愿意再堕入地狱中。当然,若能回忆起以前在地狱所受的痛苦,今后更不会造恶业,但凡夫人被胎障遮蔽,不一定有这种能力。如果真的有宿命通,能忆念自己前世所受的痛苦,佛陀时代就有比丘为之恐惧得全身流血,将僧衣都染成了花色,故而佛陀特别开许他穿一些特殊的衣服。而现在,很多人不必有这种担心,因为他们的心就像金刚一样坚硬,对地狱的悲惨无动于衷,能够让他们伤心的,就是失恋了、破产了、亲友死了,那时眼泪哗啦啦地流下来。其实,世间的悲欢离合并不值得挂怀,如果真的要哭,应该是想到地狱众生的痛苦。然而,不管出家人还是在家人,有这种定解的并不多。但藏传佛教的许多高僧大德,包括很多法师,每天都在观地狱的痛苦,确实收获非常大。希望大家今后不要变成“气球”(徒有其表而缺乏内在),而应该变成名副其实的修行人,有一点真实的修行境界。假如什么境界都没有,短暂人生中演什么角色都没有意义。当你离开人间的时候,该怎么样面对前途的黑暗?应该也要反问自己。《藏历木马年》四月 萨嘎月(公历5月19日-6月16日),做何善恶千亿倍。故此月是一年中神圣的月份。藏传佛教不分派别均特别重视在萨噶月期间行善去恶,并在此萨噶月期间随力依身于身语意三门而广行善业。在殊胜的日子里请大家发广大心、持清净心。依身语意三门广行善业,吃素、放生、供灯、持咒、诵经,回向祈愿世界和平,风调雨顺、无有灾厄、众生吉祥安康,得闻正法、具正知、正见、正念,自利利他!为利有情,广修菩提心、大慈悲心,快速积累成佛的资粮,给广大佛子们提供一个正法共修平台,【法界精进佛子共修道场】每晚20:00 数百人同步共修施食、烟供、药师供、《心经回遮仪轨》、《八十八佛大忏悔文》、《地藏经》、《普贤行愿品》。每周三晚恭请诚烈多吉上师于网络平台给佛子们做佛法开示。恭请各位发心菩萨一起加入到共修的行列中来,与您共证菩提。QT语音房间登陆网址一:/,下载安装于桌面。不需要注册,输入QQ号码和密码进来,输入QT房间号:60070,即可进入房间《法界精进佛子共修道场》直播室。
YY语音房间登陆网址二:/,下载安装于桌面,注册用户名跟密码,登陆之后,输入ID号:,即可进入房间《法界精进佛子共修道场》直播室共修大厅。?敬请关注:“ 法界精进佛子共修道场 ”公众平台法雨甘露 分享朋友圈福慧增上?公众号: 法界精进佛子共修道场添加微信号:F60077 与您共证菩提?【法界精进佛子QT房间60070】敬请加入;殊胜大共修每日相续中。。。?搜索淘宝店铺即可进入“慈心悲愿菩提精舍”点击本文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慈心悲愿菩提精舍微店”煮雪烹茶与您分享殊胜法宝、精美佛珠、禅衣茶服、纯天然手工茶,共享禅茶一味。扫描二维码:
点击展开全文
【法界精进佛子共修道场】秉承“观音心 ,地藏愿,文殊智,普贤行”为宗旨,致力于弘扬正法,传播社会正能量,净化人心,解脱烦恼,为大众缔造一个学习佛法、行持善业、共同利他,成就世出世间福德资粮的平台,这里将是您成佛的摇篮。
您的【关注和订阅】是作者不断前行的动力
本站文章来自网友的提交收录,如需删除可发送邮件到 bang@ 或联系QQ ,
(C)2014&&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34二次元同好交流新大陆
扫码下载App
汇聚2000万达人的兴趣社区下载即送20张免费照片冲印
扫码下载App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
LOFTER精选
网易考拉推荐
用微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阅读(2405)|
用微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历史上的今天
在LOFTER的更多文章
loftPermalink:'',
id:'fks_',
blogTitle:'业力、因缘、因果、轮回',
blogAbstract:'“业”就是事业、企业、业绩,也就是我们所做、所为、所说留下来的一个记录。业和当今西方精神分析学家所研究的潜意识有相通之处。西方最早研究潜意识的是奥地利的医生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 )。他是现代精神分析学的开创人。他认为人往往把自己不愉快的感觉或不原意面对的事情,压到意识里一个黑暗的角落里',
blogTag:'业力,因缘,因果',
blogUrl:'blog/static/',
isPublished:1,
istop:false,
modifyTime:3,
publishTime:5,
permalink:'blog/static/',
commentCount:0,
mainCommentCount:0,
recommendCount:1,
bsrk:-100,
publisherId:0,
recomBlogHome:false,
currentRecomBlog:false,
attachmentsFileIds:[],
groupInfo:{},
friendstatus:'none',
followstatus:'unFollow',
pubSucc:'',
visitorProvince:'',
visitorCity:'',
visitorNewUser:false,
postAddInfo:{},
mset:'000',
remindgoodnightblog:false,
isBlackVisitor:false,
isShowYodaoAd:false,
hostIntro:'',
hmcon:'0',
selfRecomBlogCount:'0',
lofter_single:''
{list a as x}
{if x.moveFrom=='wap'}
{elseif x.moveFrom=='iphone'}
{elseif x.moveFrom=='android'}
{elseif x.moveFrom=='mobile'}
${a.selfIntro|escape}{if great260}${suplement}{/if}
{list a as x}
推荐过这篇日志的人:
{list a as x}
{if !!b&&b.length>0}
他们还推荐了:
{list b as y}
转载记录:
{list d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if x_index>4}{break}{/if}
${fn2(x.publishTime,'yyyy-MM-dd HH:mm:ss')}
{list a as x}
{if !!(blogDetail.preBlogPermalink)}
{if !!(blogDetail.nextBlogPermalink)}
{list a as x}
{if defined('newslist')&&newslist.length>0}
{list newslist as x}
{if x_index>7}{break}{/if}
{list a as x}
{var first_option =}
{list x.voteDetailList as voteToOption}
{if voteToOption==1}
{if first_option==false},{/if}&&“${b[voteToOption_index]}”&&
{if (x.role!="-1") },“我是${c[x.role]}”&&{/if}
&&&&&&&&${fn1(x.voteTime)}
{if x.userName==''}{/if}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list x.l as y}
{if defined('wl')}
{list wl as x}{/list}业力因缘和习气习惯的可怕_趋吉避凶 重新认识传统文化-爱微帮
&& &&& 业力因缘和习气习惯的可怕
像已故的道证法师,台湾的道证法师,她就讲过这么一个故事,她亲身经历的真实故事。道证法师当年还没有出家的时候,她好像也是个医生,在肿瘤科工作,她曾经照顾一位得了肺癌的病人。这个病人是一位大约六七十岁的老太太,在这位老太太病况最严重的时候,曾经有两个月的时间,连续两个月,完全不能躺下睡觉,一躺下,这个身体一放平,老太太就会喘不过气来。所以人啊,得什么都别得病,得病的时候你才会晓得,原来我们这个身体是那么的讨厌,完全是枷锁!当时道证法师看到那个老太太很痛苦,于是就给她讲道理,劝老太太不妨多多念佛,求生净土。这个老太太在病苦的逼迫下,还真就相信了,而且看上去很发心,天天念,她也希望能通过念佛,早日往生到极乐世界去,得到解脱,知道吧?人之常情。那么,到快过年的时候,这位老太太的病情很明显恶化,就不行了,这位老太太倒也很冷静,她就要求道证法师帮她去请一些莲友、请一些居士来助念,助她一臂之力。这个本来是好事吧?本来是好事,但是没有想到的是,大家集合起来念佛,念到一半的时候,突然有一个年轻人,喝得醉醺醺的样子,就这样闯进了老太太的病房。当时道证法师是背向着门坐的,她没有注意到后面的变化,她也不知道有人走进来,她只看到面前躺着的这位老太太,本来念佛正念得好好的,突然间却一脸非常生气的样子,这个眼睛瞪得大大的,还举手起来指着门口,满脸气愤,好像还想开口骂人,但就在她要骂还没有骂出来的时候,“嗯”,这个老太太就断气了!唉,天下事就是这样的,无巧不成书,关键时刻,就在她心念刚转、转坏的时候,她就断气了。那个喝醉酒闯进来的年轻人是怎么回事呢?这个年轻人,原来他是老太太的儿子,这个儿子很早就离家出走了,到处放荡流浪,老太太的心里一直很挂念、很气这个孩子,又气又牵挂,这个是她心里的隐痛,所以她从来没有向道证法师提起过,道证法师也就没有事先提防,没有事先劝老人家趁早放下想开点。但没曾想,就是这个没想到出了问题。这个讨债的儿子平常从来不带露面的,但偏偏就在老太太临命终的那一刻,他出现了,你们说该死吗?如果我们有这样的孩子,那真是该死!哦,还喝得醉醺醺的,闪亮登场。所以,这种业力因缘的阴差阳错、鬼使神差,那真的是让人毛骨悚然的!再加上这个老太太对儿子的一种负面心态,老太太对这个儿子一直是一种“厌而不离”的心态,很讨厌、很生气,但同时还抱有希望,所以忍不住一直想他,越想就越生气,越生气就越想。就这样,在最后的一刹那,随着这个儿子突然现前,老太太一看到他,就情不自禁地把佛给丢掉了!以前累积的愤怒,和“一看到儿子就想骂”的习气,让她不由自主地转移了心念,丧失了正念。虽然当时在场的有那么多人,大家都在帮她助念,但是老太太一气起来就控制不住自己了,周围的念佛声,老太太那个时候好像已经完全听不到了,她心里留下的只有怒气,只有那种负面的情绪。所谓“一失足成千古恨”啊,老太太偏偏就在这个时候断气了,这个万劫难遇的无上救度因缘,就这样被错过了!很可惜!后来道证法师总结说,她说这位病患菩萨的示现,实际上是给我们敲了一个警钟!正是这位老太太,让我们看到了业力因缘和习气习惯的牵引力是如何的可怕,如何的不可思议,就像佛陀说的,众生业力不可思议!所以大家都要警惕就是这样。这个故事里面,有很多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在我看来,那位老太太如果她曾经好好修过净业三福,尤其是,如果她真有好好念佛的话,那么她在临命终的时候是绝对不会碰到这种逆缘的,不会碰到这种事情的,就算不幸碰上,我相信一个具有正信正见的念佛人也不会那么轻易地就被外境给转了,对不对?所以这里面最最重要的,我认为还是这位老太太的内心想法,这位老太太求生净土的信愿似乎并不怎么坚定,她并没有真的相信,并没有真的想要求往生。我们从她的行为、从她的反应就可以看出来啦,这位老太太似乎并不真正了解往生解脱这件事,对她来说到底有多重要,她不了解这个的重要性,所以她才会一碰到境界、才碰到一点小境界就被干扰了。她居然能在生死关头跟儿子打闲岔、生闲气,完全忘记了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所以你们看,你们要注意,我们人的这个业力习气到底可以有多顽固?老太太的这种反应,一见儿子就生气——或者一见老公就生气,换了别的人——这种反应,在我看来,其时已经透露出了她内心深处的某种真实想法,在这位老太太的潜意识里,对往生念佛这件事情,恐怕她根本就没有真正的信愿过。这里就需要大家注意了,我们很多人其实都是这样的、类似的,我们和这个老太太一样,其实很多时候都是口不对心,半斤八两!我们表面上看起来好像也很信佛、也念佛,口头上说起来我们似乎个个都想求往生,但是,我们的内心深处真的是这么想、真的是这么决定的吗?我们可以骗自己,我们可以骗别人,但我告诉你哦,我们骗谁都骗不了阿弥陀佛!比如说,你说你信佛念佛,想求往生,是吧?那你为什么还在和身边的人纠缠不清,还在和别人搞是搞非?甚至某些居士,你为什么还放不下贪嗔痴慢、杀盗淫妄?你为什么才碰到一点小事,别人才得罪了你一下,你就嗔心大动,火冒三丈?在那一瞬间,佛在哪里?佛号在哪里?此外,那些琳琅满目的让我们贪著爱乐的各种“美好”境界,这个美好是打双引号的,我们真的已经舍得、真的已经放下了吗?像这些,都是只有我们自己才能回答的问题。这里需要的是扪心自问,需要的是反省,如果你们扪心自问后,发现自己的心里的确存在有上述的那些习气毛病,那么,这时你就要注意了。这些毛病只说明了一点,那就是很有可能,我们学佛啊,只是在装点门面——师父说的是诛心之语!我们并没有真正的信佛,我们对净土并没有“至心信乐”,甚至,在我们的潜意识里,我们并没有真的想要求往生!想要知道我们自己的潜意识到底是怎么想的,其实很简单,大家只要回忆一下,看看我们的梦就晓得了,梦能透露一切!梦能透露出很多潜意识里深埋的讯息,比如说,假如我们在梦里大做特做,什么黄梁美梦、春秋大梦都做了,但就是没有想佛、念佛,那就说明在我们的潜意识里,我们其实并没有把生死当回事,我们并没有痛念生死,而对净土呢,我们也并没有真正的“至心信乐”,所以我们才会随着妄想执著的这个业力习气流转入梦,而完全忘记了念佛。在梦里是这样的人,一般在梦外往往也差不多,在日常生活中,这样的人肯定也做不到念兹在兹,一心念佛,他造业的时间肯定要比念佛的时间、要比修福的时间多得多,你信不信?(大虚法师)
点击展开全文
趋吉避凶重新认识传统文化,做好中国人,欢迎关注学习中华传统文化!
您的【关注和订阅】是作者不断前行的动力
本站文章来自网友的提交收录,如需删除可发送邮件到 bang@ 或联系QQ ,
(C)2014&&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34通灵佛教网&||||||
--(207)[] newsfy
《佛学基础知识》业力与轮回
与一、业的定义古印度语称为竭摩,梵语(Karma),巴利文(Kamma),中文翻译为&业&。业有三种含义:一者、;二者、行动;三者、做事。在佛陀未出世之前的古印度,人们对业的解释为&做事情&。他们认为因为有欲,故有种种的欲向与欲望,我们的意念就有意志与方向,因为有欲向就会造业,有业故有。佛教用语中的&业&特别有&&之意。我们起心动念,对于外境与,起种种心去做种种行为。行为可分为身,口,意:用身体去做,用口去讲或心里在想,这些都是行动,称为造作,也称为业。这样的一个造作过程,就会招感到将来的,从果报来看它的原因,就有所谓业的因;从业的因到业的果报,就有所为的,既是说由业力与外缘配合形成果报,就是所谓的业力。1、业因:我们再造作时,所做的行为,以及所做的事,称为业因。然而真正的业因是,如果没有它,我们就不会造作,故烦恼才是造作(业)的真正之因。2、业力:我们造作的行为会形成一股力量,将来使我们承受各种果报。比如说我们骂人一分钟,这一行为(业因)一分钟后就已消失,但他有力量存在着,到将来有因缘时,它就形成果报,此称为业力。业力本身没有控制者,没有主宰者,是行为本身形成的力量。比如说天下雨,大地自然被它淋湿,它有一股令草木旺盛的力量存在着;我们造作各种行为之后,自然会形成一股力量,将来我们就得要承受各种果报,此为自然界的现象。3、业果:既是业报。我们过去造业,因缘成熟,就形成果报,称为业报。有了业因,就形成业力,但未必既有果报,因为业力形成果报,要依赖外在的因缘来引发,所谓因缘成熟,既是业力(一般人所说的业因)与众缘配合,而形成果报的;如果没有众缘,就不可能形成果报。故经中常说:&若经千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聚时,果报还自受。&这是佛教中一个很着名的偈语,它的意思是:我们所做的行为(业因),形成了业力,它需要众缘来引发,才会形成果报。如果业因没有形成果报,它的势力可延续到千百劫之久,等到因缘会遇成熟时,我们必定要承受那个果报。二、业的分类:业可分为很多种类。1、以身,口,意三业来分。(1)身业:身体的行动是一种造作,故身体的行为就是身业。(2)口业:用心驱使口讲话,是一种行为造作,故讲话是口业。(3)意业:我们的思想,也是一种造作,故驱使心去思维事物,就是意业。身,口,意三业的真正造业的主因是意,也既是我们的心。故有身,口业,必然会有意业存在,有意业未必有身,口业。2、以业的性质来分。(1)善业:我们造作的一切行为,事情,将来会形成好的果报。(2)恶业:我们造作的一切行为,事情,将来会形成恶的果报。(3)无记业:我们造作的一切行为,它不是善的,也不是恶的。比如走路,扒痒,这其中无善亦无恶,那只是你身体痒,就很自然,很习惯的扒了一下,这就是无记业。有人说无记业没有果报,这是不正确的,大乘佛教认为,无记业是有果报的,比如说,在一起飞机意外失事的事件中,当时机师并没有生起杀害搭客之心,但是当一些搭客在命终时,可能生起嗔心,怪罪于机师,认为这是他的疏忽所致,将来那位机师就可能要受到果报。善恶是指我们的心起善或起恶心而言,但有时候并非完全如此。我们有时候会因为愚痴而起善心造恶业。比如说,有人病的很痛苦,你起善心杀了他,杀人是恶业,以后要受恶的果报,但你却以为帮他脱离苦海,解脱了。依佛教的因果业报来说,这只是使他要受的病苦,延迟到下一世罢了。所以善恶业有时候并不因为我们的心是善或恶,而是要以果报来决定才是最正确的!3、以共业与不共业来分:(1)共业:我们造一些业,互相影响,关系密切,大家一起受果报,称为共业。(2)不共业:我们造一些业,只影响个人的身心,个人受报,称为不共业。每个人的身心都是不共业所形成的果报,比如我们内心的思维,别人是不能和我们共同享用的;有比如我们共用佛堂来听闻佛法,同住在新加坡等,此皆是我们的共业。但共业中有不共业,比如新加坡人有不同的家庭,每个人享用自己的家庭物资,享受自己的家庭生活,这就是共业中的不共业,他们造了某些同样的业,共业组织家庭,就生活在一起,那就是共业。4、以定业与不定业来分:(1)定业:有些业的&果报&与&受报的时间&都以肯定,称为共业。比如杀人,果报是将来坠入地狱,称为报定;如果坠入地狱的时间也肯定,称为定业。如果坠入地狱的时间不肯定,称为不定业。在佛经中说,杀父母亲的业是逆罪,死后下一世必定坠入地狱,称为定业。(2)不定业:有一些业的&果报&与&受报的时间&都不肯定,称为不定业。经常听说拜佛忏悔消业障,如果我们有深入经藏的话,就知道佛陀有三不能,其中一项就是&定业佛不能转&比如杀父杀母,定业不能转,今生死后必定坠入地狱,任有你怎样拜佛忏悔,都无法改变它的果报。但是不定业就不同,可以通过拜佛忏悔,修行来改变它。所以有许多人想靠忏悔来把一切的业消灭掉,这是不可能的。有些定业没办法转,一定要受报,那佛陀不是很差劲,没有能力吗?那也不是这样说,佛世时有一位阿& 世王,他杀父篡位,后来忏悔皈依佛教,在他死后,坠入地狱,但是很快就脱离地狱之苦,这是因为他遇到佛陀,皈依三宝,求佛忏悔等种种善根因缘,是他的定业有如此的改变,但&坠入地狱&的这一定业一定是要受的。5、以引业与满业来分:(1)引业:我们造了某些业,可是今生死后到六道中的某一道出世,称为引业。(2)满业:我们投生到某一道,必须要有一些业报,使这一生的业报完满,称为满业。我们今世做人,就是过去世造了投生到人道中做人的引业,但每个人的果报都不一样,所以除了引业之外,还有其他的业,这种种业与引业配合起来,才圆满我们这个人生,这些业报,称为满业。又比如我们造很大的善业,可升天,享受天上的果报;如果造了很大的恶业,也可使我们坠落到地狱中受苦,这就是引业,但坠入地狱的每个众生的业报有不同,此为满业。业的分类很多,现在只讲这些,它们之间都有关系,比如身口意三业,有分善恶与无记,就是说身业有善恶与无记,口业有善恶与无记,意业有善恶与无记。身业有共与不共业;口业有共与不共业;意业有共与不共业,它们之间都有关系。三、业的活动:我们造业后,来世要受果报,它们的活动过程是怎样的?其实,业的活动就是我们生死的相续,我们日复日年复年的生活着,这就是业的活动。我们在受业报的过程中,又再造新的业因。比如说,我们有这样的身体,脑袋和思想,那是过去的业形成的;但是今生的我们仍然利用现世的身心继续造业,故我们的业报不一定是前世带来的,有些是今世做,今世受。比如说抽烟,今生通过一些因缘,你染上了烟瘾;但是今生也可能下决心把它戒掉,这也是业。所谓业是种种行为造作,然后引发其他的因果报应,所以学佛者不应该误会业是前世带来的,我们可通过修身,修戒,修心和修慧,使重业轻受,轻业消除。如有人认为生病是过去的业报,就不去医治,那就不对。我们今世可造业也可以转变业果,因为不是所有的业都是定业,有许多业是不定业,它是随着不同的因缘而转变相续下去的。我们的业如瀑流,并没有停止不变的业因,这句话怎样讲?有些人以为我们造的业因储藏起来不动,遇到了某一些原因,就形成果报,这是不对的!而是我们造了种种业行为之后,它们互相影响,一直产生变化,延续下去。如果影响他的外缘不够强,它的变化就很小,所以你就以为它不动;如果外缘势力强大,它就形成了一个大的果报。打个比喻:你小时候打死一只蟑螂,这个业有很多,一个是你的行为,一个是你与蟑螂的关系,更有你当时起的恶念&杀心。这个恶念延续下来到今天,一直在你的心中,但是你把它遗忘了。它一直延续影响扩大,使你将来会打老鼠,乃至以后会杀人。但是如果你造了一些善业,如持戒,忏悔等,它又会减小,甚至会消灭。我们眼前所见到的山河大地,屋子,一切花草树木等,都是过去业的活动所形成的果报。它显现在眼前,我们对它内心执着,又升起新的内心造作,以后它又会形成新的果报,所以说山河大地也是我们业的活动与果报。四、业的造作者:业的造作者并不是单一的个体,并不是一个&我&再造业,它的主谋是五蕴当中的&行蕴&。这个&行蕴&就是造作的种种心。五蕴的&行蕴&当中包含着我们的种种烦恼,这些烦恼没有主人,烦恼本身就是烦恼,并不是有一个主人说他有烦恼,也不是有一个人有烦恼,当中没有一个&我&,他没有一个主宰者。假如我们有修行,断除一些因缘,那烦恼就没有了,故造业者实在是不可得。但是认为没有&东西&在造业也不对,它是五蕴当中的行蕴中的烦恼在造业。比如说天下雨,大地潮湿了,这是因为雨水弄湿了它,这当中没有主宰者使它潮湿。同样的也没有人在造业,而是烦恼驱使&业&向前继续活动。我们过去造种种的业形成力量(业力),加上过去与现在种种烦恼的引发,使我们所做的行为向前继续推动。烦恼本身没有主人,你今天有嗔心,但明天可能就没有。如果你有修行,嗔心就会消灭,所以嗔心没有主人。以佛法来说,它是五蕴法因缘生灭的相生相续的幻相,既是五蕴之间的种种法互相作用&相生互相一个接着一个的延续下去,就形成了幻相。好像瀑布形成这个例子:水一滴一滴的从高处相生相续地泻下来,就形成了一个我们以为&瀑布&的幻相。同样的,在我们五蕴身心相生相续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些幻相,因为我们有执着,我执,就以为有造业者,有受业者,而实际上业与制造者,只不过是因缘生灭的幻相。既是说造业者,受业者只不过是五蕴的生灭,也就是因缘的生灭幻相罢了。我们再以瀑布这个幻相来做比喻:有一个瀑布,下面有一块石头,经过长年累月的小滴冲击,石头变得光光滑滑的,你就会说瀑布把石头冲的光光滑滑的。同样的道理,里面并没有瀑布,只不过有很多很多的水滴连续的泻下来,经过了很久,石头就光滑了。并没有一个单一的个体使石头光滑,而是不知几千万滴的水把石头冲的很光滑。同样的道理,五蕴形成我们这个身心,而它又把我们向前推动,使得我们以为有人在造业。五、业的止息:修行解脱者,进入无余涅盘后,他今生的果报身都舍掉,不再执取,以后再也不会在三界六道中受生,既是不受后有。业的止息并非把它完全灭除,这是断灭见;或是把所有的业果受完后,业才止息。正确的说法是当业没有烦恼为缘,将来的业果就不会生起。比如说,新加坡的蓄水池里有很多水,你家要装置水管,再开水龙头,自来水才会到你的家里来。如果没有这些设备,你家就没有自来水。在此比喻中,水管是外缘,蓄水池里的水是业因,业因没有外缘的引发,是不会形成果报的,此称为业的不生。我们千万别误会,以为解脱者把所有的业完全断除,而是他们没有烦恼为外缘,业果就不能生起。故经中说:此灭故彼灭,此生故彼生。此话之意是:我们现在的烦恼不生起,将来的业有也没有机会生。因为互相因缘作用,有因必须要有缘,缘不生,因就不会生成果报,所以此灭故彼灭。没有业果就不可讲有业因,因,果是相对的,没有儿子就没有爸爸,没有爸爸就没有儿子。比如我现在出家了,我不是爸爸,但是在座各位有孩子的,就是你孩子的爸爸,那你就有爸爸与孩子的因果。如果没有业果,业因就不可得。打个比方说:这里有一罐油,如果没用它来点灯,那就不可说它是灯的因,如果用它来炒菜,吃了就排泄出去,怎莫可以说油是灯的因,故没有果就没有因。一个人没有烦恼,那就不会受果报,过去所做的一切就不能称为业因。所以烦恼的止息,就是业的止息,并非断尽业因来止息业,也不是承受完所有业果来止息它。六、业的自性:佛法中所讲的&缘起性空&是最讲究的法。这句话之意是:一切法都是众因缘在生灭,它的本性不可得,起行本空,没有自性,不是永恒存在,是无偿的,这是万法的实相,就是空相。这个业也是万法,除了一些少数的无为法以外,一般的法都是业的作用。业是因为众生执着而有;我们迷惑,在这缘生缘灭的万法中执着而做种种行为与造作,使他向前延续,这其中一无所得,没有东西在生灭。一个有智慧的人去寻求业的生灭相,其实是不可得的,因为它没有一个完整的自相,自体,故业没有自性。现在让我们来看看经论上对业的解说:(1)、&诸业本不生,以无定性故;诸业亦不灭,以其不生故。&这句话之意是:一切业本来不生,只有迷惑者才看到业的生灭。比如我们从淩晨二点到六点,坐在森林里观察&雾&,我们看到朦胧的雾,观看它合适生灭?又比如我们把冰放在水里,冰慢慢的溶解,那它何时不见掉?我们不能够看不到冰就说它不见掉,它一刹那一刹那溶成水,当你看不到它的形状时,你说它灭掉。同样的,我们看到雾的形状时说有;我们看不到它的形状时说灭。如果我们真正坐在那寻找的话,是看不到它的生;同时等它&生&出时,在坐在那儿观察:早上阳光照到&雾&,你也看不到它的灭。只不过经过一个时候,你就会发现到看到有一个自体,自性的&雾&,就认定它在或不在,结果就发现它生,它灭。而实际上是没有&雾&在生,&雾&在灭。只不过是空气冷了,水分子慢慢的增加凝结起来,我们就看到朦胧的一片,你就认为&雾&&生&了。当阳光普照大地,空气热了,水分子慢慢蒸发,&雾&慢慢不见掉,你就认为&雾&&灭&了。就是这么一回事,里面没有&雾&。&雾&是我们给那片蒙蒙的水份一个名称罢了。所以业报也是如此,它没有生,因为没有自性;因为没有生,所以它没有灭。(2)、&若诸世间业,从于烦恼出,是烦恼非实,业当何有实。&这话之意是:世间的一切业报都是由于烦恼而生,但它本身是不实在的;现在烦恼,待会儿就快乐了,明天又烦恼了。它是变化无常,不实在的。不实在的东西做出来的东西,怎么是实在的哪?因为业与烦恼幻生幻灭,所以我们才可证悟到解脱。既是说:如果业是实在的,我们就不可能解脱。因为业本身是如幻如化的生灭,它没有自性,是不实在的,没有人束缚你,一切都是我们迷惑,执着而认为实有,当我们把这个执着放下,我们就解脱,不会被这个业所转;如果业是实在的,有自性的,我们把执着放下的话,那么这个业还是存在,阿罗汉就不可能解脱生死了。七、轮回之迷我们对轮回产生迷惑的原因:1、我们生不知来自何处?死不知往那里去?我们没有宿命通,不知道过去世怎样来?我们没有天眼通,不知道将来死了往哪去?结果我们生起一些邪见,胡思乱想,想出一套道理。2、当我们还活着的时候,听到见到他人讲一些生前死后的事,因为我们本身没有体验,不知是要信或不信?不知是真还是假?3、世间有很多宗教和学说,在解说人生的来去时,讲法都不一样,我们没办法判断谁是谁非,结果对这个轮回就迷惑,不知道是否有此事。八.轮回的证据(1)再生转世的记载:有些人能记得他的过去世,今生是从哪里转世而来,被人家报导出来;中国有这样的事,印度以前就有了,现在的西方也有这样的报导。有一个人,他出生后还记得前生的父母亲、儿子;是某个地方的人;住怎样的房子等等。有些科学家,或好奇者带他去寻找,结果找到了。他的前世的儿子已经变成老公公,他说出那个人名字,小时候所发生的事情,结果证实是他前世的儿子,那些科学家以及好奇者都相信他。十多年前《海峡时报》曾经记载了一个女孩,她自称前世是埃及一个法老王的婢女,法老王死后,他是其中的一个陪葬者,她被关在金字塔里,不能出来,就死在里面。由于它记得法老王埋葬的金字塔的入口处,并且知道怎样开了,她带专家去试验,结果发现真的是如此。这就是再生转世的真实记载,这就证明了我们有前生。(2)通灵的现象:既是灵媒,这些人能与死人通消息,这种现象证明人死后并不是什么都没有了。这些灵媒的神识可以离开身体,让死者上他的身讲话,这声音就是死者的声音,这证明人死后并不是一了百了,还是在活动中。(3)天才儿童:他们生下来不必学习就有特别的能力。最近报道一个六岁的女童,他的父亲发现她有特别的能力,他放下电脑的工作,专心教导她,结果十二岁的她考上了大学,十六岁要考取博士学位,她的愿望是要当一名大学教授。一些天才音乐家,如莫札特、萧邦等,有些小小年纪就会拉提琴,有些会作曲,他们的天份是前世的业带来的,是不需要学习就会的。(4)催眠术:现在的催眠术很厉害,有一些人通过催眠后,可以讲出前生的一些事迹。一些心理学家对这些事情半信半疑,但经过研究,调查后发现真有此事,这说明每个人都有能力记忆起前世,因为他们在清醒时被现前的境界所转,所以没有办法回忆。(5)宿命通与天眼通:一些有高深禅定工夫的修行人,可以用宿命通,知道自己或他人的过去世,或是以天眼通知道自己或他人的未来世。在印度的喜马拉雅山附近,有许多修禅定者能入很深的禅定,他们有宿命通,知道过去世与未来世,有些修禅者甚至能观察到八万劫以前的事情,他们相信有轮回,所以印度是世界上第一个相信有轮回的国家。九、对业与轮回的误解:佛教徒相信业、相信轮回,但对他们有误解。(1)、有些人认为佛教的业与轮回,是释迦牟尼佛从印度教的修行者那学习来的,而事实上并不是。业与轮回是世间的真理,因为印度的一些外道先发现,他们演说出来,而释迦牟尼佛是一位觉者,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觉悟这世间的真理,它所讲演的佛法也必定符和真理,外道把这业与轮回先讲演出来,佛陀也阐释业与轮回的道理,但这并不等于释迦牟尼佛所讲的业与轮回是向外道学习来的。(2)、释迦牟尼佛诠释的业与轮回与外道所讲的不一样:佛教认为业与轮回是无作者、无受者、没有主宰,佛陀说诸法无我,故无造业与受业者;印度外道发现业与轮回的存在,但是却找不出原因,他们认为业与轮回有一个主宰者--大梵天;而佛教认为业与轮回没有主宰,这只是世间自然的法则,以佛法来讲,既是&法尔如是&。(3)、业与轮回是假有的幻相,我们相信业与轮回,但千万别把它当作是实有,它是假有,因缘幻化而有,不实在的。这个业非常,非独立存在。&业非常&之意既是:有些人认为在百千万劫以前造一个业因,它可以储存不变,留到今世才受报,这就是&常见&。如果一个东西&常&,它就不会再变化,故业非&常&。&业本身不是独立存在的&此话之意既是:我们造了一个业,它并不是独立形成的,是众多的东西配合成的;即是我们造业时,并非只造了一个业,而是同时造了很多业。这些业之间互相为因缘和合而生成。所谓因缘和合,既是一个东西,并非由单独一个东西生起,而是由很多东西互相配合而形成的。业也是如此,既然是因缘和合,它不是单一的,不是独立一个存在的,它是由很多东西互相影响,因缘和合而形成的。比如:我们做了一个偷盗的业,人们往往会认为它是单一的行为表现,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它是贪心、有恶朋友、或是没福报,需要它,但又得不到,而造成要偷盗。业是不能断灭的,他一直向前延续,与不同的外缘作用,就有不同的转变。当它转变形成了果报,我们就要受报;它不形成果报,咱们就无需承受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激战2业力换装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