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代表的含义不包括侵袭的含义

文化名词释义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化名词释义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5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深远的现实意义
巨大的文化价值|文化|民族_凤凰资讯
深远的现实意义
巨大的文化价值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一、现实意义。对重塑民族经典的启示意义。可以说,我们身处的时代是经典焦虑的时代,也是重新建立一个民族经典的时代。举办此次纪念活动,就是一种重塑经典、重解经典的活动,能给我们以很多思想上的启示和精神上的支撑。其次,对建构草原文化的意义。我们正在努力建构一种新型的蒙古文化,有人称这种文化为草原文化。这种新型的蒙古文化不仅包括物质文化,更应该具有精神的内涵或精神传统,这样才能变成一种有灵魂的文化。纳·赛音朝克图及其文学作品是这种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纳·赛音朝克图本身也构建了一个传统,即将传统与革新、民
原标题:深远的现实意义
巨大的文化价值我们举行纳·赛音朝克图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是为了通过研究一个时代的个体,从而总结纳·赛音朝克图带给今天的现实意义和文化价值。一、现实意义。对重塑民族经典的启示意义。可以说,我们身处的时代是经典焦虑的时代,也是重新建立一个民族经典的时代。举办此次纪念活动,就是一种重塑经典、重解经典的活动,能给我们以很多思想上的启示和精神上的支撑。其次,对建构草原文化的意义。我们正在努力建构一种新型的蒙古文化,有人称这种文化为草原文化。这种新型的蒙古文化不仅包括物质文化,更应该具有精神的内涵或精神传统,这样才能变成一种有灵魂的文化。纳·赛音朝克图及其文学作品是这种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纳·赛音朝克图本身也构建了一个传统,即将传统与革新、民族性与世界性、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相结合的传统。第三,对跨文化、跨学科的对话与互动的推进。文学与其他学科的对话、本土文化与全球文化的互动,已成为当代追逐的主要方向。纳·赛音朝克图和他的作品能够起到一种纽带作用。他在创作活动中,引进和吸收了世界文学的各种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创作出不同于传统文学的蒙古族现代文学。他所创作的文学作品,不仅给文学研究界留下很多值得挖掘的资源,同时也在教育学、民族学、历史学、语言学等学科中被广泛引用,为促进跨学科的互动和对话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二、文化价值。纳·赛音朝克图的地位和意义已经超出了单纯的文学史范畴,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一个民族的品格和文化价值。在纪念纳·赛音朝克图的文章中,对其人格魅力的肯定和评价更是超过了对他作品的评价。在人们的记忆当中,纳·赛音朝克图是一个善良而温和、宽容而智慧的文人。他的人格是完美的,他的形象汇聚了蒙古人诸多优秀的品格以及价值追求,体现了蒙古民族的集体想象和价值取向。从纳·赛音朝克图形象发觉到平和与宽容是一种精神品格。它既是纳·赛音朝克图的精神,也是蒙古族文化乃至当今草原文化的精髓。他能够平等地对待所有人和事情,也能够接纳人类所有的先进文化和优秀成果。因此,他的形象属于蒙古族,同时也是全人类所追求的文化形象。(作者为内蒙古大学蒙学院教授、评论家)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13 08:36
04/13 08:36
04/13 08:38
04/13 08:37
04/13 08:3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8
12/03 09:23
12/03 09:07
12/03 08:12
12/03 08:12
12/03 09:26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253516
播放数:391187
播放数:294437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字如其人,每一个汉字,都有它自己的意义令:“今”天努力一“点”,明天才有资格指挥别人。真:正“直”,是它的立足“点”。超:“召”示你,不停地走,你才能赶上别人,走在前面。认:看一个“人”,我们往往只重视他的“言”谈,而忽视了他的内心。舒:“舍”得给“予”他人,自己才能获得快乐。劣:平时“少”出“力”,到头来必然差人一等。起:人生的每一次提升,都是自“己”“走”出来的。CCTV美在中视—全球优势传媒资源创新整合者全国热线:400-007-0801绍兴区域服务电话:6CCTV美在中视为您服务的内容:品牌策划 /央视投播/影视制作/广告片/宣传片/MV/微电影/微名片/专题片/三维动画/人物访谈/会议拍摄CCTV 美在中视(诸暨)—弘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微头条立场
的最新文章
在当代影坛,要说谁的电影最具影响力和号召力,我想非周星驰莫属。不管是60、70、80,或者90后,乃至00蒙古的冬天漫长而严酷,气温通常在20°C–45°摄氏度左右。在夏天,大多数的游客涌向这里享受到舒适的温度,看一本小说的走红可能伴随着偶然因素,但如果能流传70余年还长盛不衰,并且不断地被翻拍成新的电影,自然有它的独特如果可以随时和人倾诉,谁愿意一个人沉默不语;如果可以任意和人流露,谁愿意一个人暗自哭泣。蒙古的冬天漫长而严酷,气温通常在20°C–45°摄氏度左右。在夏天,大多数的游客涌向这里享受到舒适的温度,看近日深圳发生泥石流滑坡造成严重的房屋倒塌、人员伤亡22日央视新闻报出以下数据:最新具体伤亡人数仍在统计中有的在业内好评如潮的电影《师父》,首周票房惨淡收场。但一部好电影的得失,其实并不需要一个多么漂亮的票房数字来背书如果有来生, 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 没有悲欢的姿势。 一半在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 一半洒落阴凉, 一电影里一个故事结束,得有个落幕仪式。主角们何去何从,活着还是死了?男男女女在一起了吗?坏人们遭报应了吗?那些入一行, 先别惦记着能赚钱,先学着让自己值钱。只有先升值,然后才赚钱!只有你值钱了,钱就自然来找你!如果你分平安夜快到了!那天你最想要哪一个礼物?我要第十一个!1.一个15分钟的拥抱2.喜欢的人的微信3.一个感动到哭弘扬影视文化传媒为您服务的内容:影视拍摄制作/出品/明星代言/艺人包装/品牌策划 /央视投播/广告片/宣传片前几日我们听过了英文的《青花瓷》,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钢琴版的。会不会是另一种味道呢?弘扬影视文化传媒为您服导读电影《寻龙诀》上映以来,票房一路高涨,对于那些非“原著党”来说,在进电影院之前有必要先进行一下“科普”和当霉神遇到幸运之神......所以他是花光了一辈子的运气才遇见了她吧。满满爱意的一段视频:我一路荆棘,原来只弘扬影视文化传媒为您服务的内容:影视拍摄制作/出品/明星代言/艺人包装/品牌策划 /央视投播/广告片/宣传片我们都知道魔术的神奇之处,往往在于无中生有和偷梁换柱,但是这通常都是借助道具,再加上魔术师熟练的手法,形成的有一种大片,叫全世界期待,而《星球大战·原力觉醒》正是这样的影片。 影片尚未上映,北美预售票房已经突破1亿美弘扬影视文化传媒为您服务的内容:影视拍摄制作/出品/明星代言/艺人包装/品牌策划 /央视投播/广告片/宣传片we12一位朋友给了我一本日记,他说这本日记一定要给大家看,因为它会在寒冬里,带给你无尽的温暖。某年某月某日天气:晴弘扬影视文化传媒为您服务的内容:影视拍摄制作/出品/明星代言/艺人包装/品牌策划 /央视投播/广告片/宣传片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首先你得了解一下战国时期各国地理位置:主角芈月出场了!!!芈月姓名:芈月职业:姬妾 /1、面子有时候我们低头,是为了看准自己走的路。很多人认为,自己已经过得还可以,不愿意去尝试新鲜的事物,很多东娘娘孙俪主演《芈月传》果然是史诗巨制的大戏,无论是网络点播量还是电视台收视率都取得惊人成绩!孙俪当之无愧成为哈哈哈哈呵呵电影各个类型里,纪录片给人的震撼度远远大于其它类型。小编认为,纪录片对社会深度的洞察、对人生理性的思考,是一弘扬影视文化传媒为您服务的内容:影视拍摄制作/出品/明星代言/艺人包装/品牌策划 /央视投播/广告片/宣传片动图:一些飞来横“货”!外国的交通新闻,压扁2个撞烂1个撞翻1个而且瞬间起火,就算很小心,这司机也万万没有想1大理云龙县诺邓村世上真有什么地方能抵御岁月变迁,时光侵袭么?地处滇西北大山深处,那座名叫“诺邓”的白族村庄印象最深刻的父亲角色,要数《终结者2》里阿诺饰演的T-800,虽然严格意义讲他并非是主角的父亲,但他却像父亲什么是好工作:一不影响生活作息,二不影响家庭团聚,三能养家糊口。老板只能给一个位置,不能给一个未来。舞台再大传说酸菜鱼始于重庆江津的江村渔船。据传,渔夫将捕获的大鱼卖钱,往往将卖剩的小鱼与江边的农家换酸菜吃,渔夫将酸弘扬影视文化传媒为您服务的内容:影视拍摄制作/出品/明星代言/艺人包装/品牌策划 /央视投播/广告片/宣传片突然忆起从前看过的那些老电影,感慨连连,感谢他们陪伴了我们很多人的童年,我们的童年有他们真是一大幸事。佳人虽你丫闭嘴! Tais-toi! (2003)铁蛋(杰拉尔·德帕缔约)是个大话痨,与人聊天不分时间、场合和对象旅行说陪爱人一起看日出、看日落,是多么浪漫的事,没有任何繁复的人工装饰,完全是大自然的恩赐,有这样浪漫的机会CCTV-Mzzj传播铸就品牌,品牌荣耀中国,扶持家乡经济,助推企业品牌,突破发展模式,拓展销售渠道,聚势凝智启新,同心同行共赢......携手央视,共创辉煌!热门文章最新文章CCTV-Mzzj传播铸就品牌,品牌荣耀中国,扶持家乡经济,助推企业品牌,突破发展模式,拓展销售渠道,聚势凝智启新,同心同行共赢......携手央视,共创辉煌!新闻动态News当前位置:& > 杂文
天台山和合文化的内涵及现实意义
作者:张朝红
  天台山和合文化的内涵及现实意义
  张朝红
  和合是一种状态,是一种理想,是一种思维。“和合学”创始人、人民大学教授张立文在《和合哲学论》一书中说,“和合学”是一个“在途中”的哲学体系,是一条走向“大和至乐”之途。在当前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中,天台山作为和合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应该以怎样的姿态和视角来审视这一命题?个人认为,从最初人们对“和合”的向往,来探索和合文化的源流,或许是为我们提供“和合”的有效途径。
  一、天台山和合文化的内涵
  “和合”一词的应用,最早应属《墨子》,在《墨子》的“尚同”、“兼爱”篇中多处出现。《辞源》中引《墨子?尚同(中)》:“内之父子、兄弟……不能相和合。”这里的“和合”作“和睦同心”解。一些学者认为“和合”“最早出现在佛经翻译上,即‘因缘和合’之意。”高汉先生则在《“和合”的民间传说及其深刻意义》一文中,论证了佛经中的“和合”一词,本来就是翻译者借用了汉语词汇,可见“和合”思想在中国古代由来已久。其实,《墨子》的“尚同”、“兼爱”思想,就是“和合”。张立文在《和合哲学论》一书中,也引《管子?幼官图》和《国语?郑语》等先秦典籍,说明“‘和合’是中国文化土生土长的价值元素。”是言说“道德之意”的哲学语汇,是“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和生意蕴。
  在《词海》中,还能找到援引《西湖游览志》的“和合之神”典故。却不知怎的,只记载了初期的“和合之神”万回,并未说明之后为何演变成“和合二仙”。而这“和合二仙”便与天台山有了联系。
  “和合二仙”是天台山和合文化的象征,但天台山和合文化远不仅于此。本文将从社会和文化两个层面,对天台山和合文化内涵进行阐析。
  (一)社会层面
  1.天台山“和合二仙”的传说,反映了百姓向往和乐美满生活的社会心理诉求。
  唐朝的天台山,出现了两位方外传奇人物―――寒山、拾得,他俩现在与丰干一起,被供奉在国清寺的三贤殿内,而且被传是菩萨化身,寒山为文殊菩萨化身,拾得为普贤菩萨化身。除了位列佛家菩萨行列,两位还是俗仙,被供在婚嫁喜庆场合的中堂,被人们合称为“和合二仙”,成为喜庆之神。据说,这里还有一个典故。民间传说,国清寺举行法会,越州汪老太太和女儿芙蓉赴会,因旅途劳累病倒在寺中,立下遗嘱,说愿将女儿许配给为她治病的寒山、拾得两人中的任何一人。处理完汪氏后事后,寒拾两人互相推让。为了成全友人的婚姻,寒山悄然出走。寒山出走后,拾得也放弃婚姻,出外寻访挚友,最后,在苏州寒山寺找到寒山。兄弟相见,寒山和拾得分别以盛着素斋的竹盒和红艳的荷花相赠,并一起住在了古寺内。后来,人们称拾得为“和(荷)仙”,寒山为“合(盒)仙”。雍正十一年,皇帝下旨敕封寒山为 “妙觉普度和圣寒山大士”,拾得为“圆觉慈度合圣拾得大士”,并为寒山诗集作序。
  “和合二仙”的形成,体现了人们对“朋友和合”、“夫妻和合”的寄寓,寄托了百姓对和乐美满生活的向往。而雍正皇帝敕封“和合二圣”,则是顺着这一民意,企求国泰民安,八方归治。从“和合二仙”到“和合二圣”,是民间百姓到最高统治者对“和合”的共同认可,从而使天台山成为无可辩驳的“和合之地”。
  2.千百年来天台山不断接纳中原大姓入迁、繁衍、融合,体现了和睦共荣的社会结构要求。
  社会层面的和合表现,往往是社会大众共同完成的,就像“和合二圣”信仰的形成,是朝野共同推动的。而社会结构的和合,更有赖于社会大众的共同参与,这种表现集中体现在人口的迁徙和融合上。
  据史料载,六朝、汉代及三国时就有许多中原大姓入迁天台境内,此后,南北各地皆有姓氏来迁。入迁的氏族,或因入仕,或因避乱,或因仰慕天台山美景,而融入到这神山秀水之中。据1988年统计,民国前(不含民国)入迁的尚存127姓、252种。其中入迁时间可以确定的有219种:东晋1种,隋代2种,唐代15种,北宋38种,南宋58种,元代25种,明代56种,清代21种,以两宋和明代最多。入迁的氏族,往往聚族而居,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宗族文化。这些外族大姓在繁衍和发展中,与当地居民相处、交融,养成了天台人既具江南灵秀又兼北方豪放的独特的综合气质。虽也是“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但更具特色的是南北兼容的纷呈习俗和绚丽多姿的民间文化。比如天台的饮食文化,是典型的南北大荟萃。特色小吃以粉食为主,就秉承了北方习俗,但加入了南方人的精细,“扁食”、“饺饼筒”就是其中的典型。“扁食”既像北方的饺子但比饺子皮薄,又像南方的馄饨但馅比馄饨多而皮更厚,内中的馅则比饺子和馄饨都精细复杂得多;“饺饼筒”则将“南素北荤”尽裹其中,虽形式上类似于山东的大饼卷大葱,内中的馅却有了“五虎擒羊”的精致复杂。民间文化也同样保留了南北风味。如平桥舞马,就与北方的旱船相似;朗树花鼓,类于安徽花鼓;沿袭近两千年的仙佛庙会“三盘铳”(九遮山村民为纪念亚父范增而举行的庙会),则留有楚汉遗风。但这些民间文艺在千百年的演化中,早已打上了天台山的烙印。就是居所“三透九明堂”,也是源自北方京城的“四合院”,却多了江南的灵秀。而由于长期受着这种独特的天台山文化的熏陶,特别是儒家文化的影响,天台人表现出灵气中的大气、坚忍中的进取、执著中的硬气,为了实现目标锲而不舍、孜孜以求的精神,深刻地影响着天台文化和经济社会的发展。
  这种南北兼容的民风习俗和性格气质,构成了稳定的社会结构,使天南海北的人们在和睦共荣中不断发展进步。
  (二)文化层面
  1.神秀天台山正是文人名士们渴望与山川自然融为一体的精神寄托之所,是一种人与自然和合的人文写照。
  天台山作为和合文化的发源地,并非“和合二仙”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山岳崇拜由来已久,而名山总是与文化连在一起。
  最早倾情于名山的应该是道家。道家立足“道法自然”,追求“天人合一”、“羽化成仙”,而这“羽化成仙”的依托就是名山。自从道家理论创立后,便一直有人孜孜以求,寻访名山修道、弘道。天台山因“盖山岳之神秀者也”,“夫其峻极之状,嘉祥之美,穷山海之瑰富,尽人神之壮丽矣”,也就成了最早的清修高道的向往之地。汉末,葛玄就来山卓庵建观,此后,葛洪、陶弘景、司马承祯、吕洞宾、张伯端等历代高道纷纷来天台山筑庐修炼,著书立说,尤其是张伯端创立的道教全真南宗,更是影响深远。而达成“羽化成仙”目标的仙人们,也把天台山作为他们的理想栖息地。如轩辕黄帝受金丹玉液于琼台;伯夷、叔齐死后授九天仆射治桐柏;西周灵王太子晋“乘白鹤两至赤城,治桐柏,掌吴越水旱”,等等。南朝宋《幽明录》记载的最早的神仙故事“刘阮天台遇仙”,便是天台山上神仙与凡俗和合的典范。
  佛教天台宗的创始人智者大师,曾在当时的陈朝都城金陵开讲禅学,盛极一时,就连皇帝和朝臣都停朝前往听禅,相传大师讲课时是万人空巷。然而,在京城呆了几年之后,大师感到京城喧闹,不利于坐禅,徒众年增一年而得法者反而逐年减少。同时,大师看到东晋孙绰那篇自称“掷地有声”、且流传很广的《游天台山赋》,以及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刘阮天台遇仙”故事,于是,便不顾陈宣帝和朝臣、僧众的多方挽留,于陈太建七年毅然率20余徒前往天台山。在这“玄圣之所游化,灵仙之所窟宅”之地,智远离了奢华生活和权贵纠缠,一心亲近自然,在神奇秀丽的华顶峰,摆脱了“群魔侵袭”,完成了“头陀证悟”,最终找到了佛学的真谛。
  唐朝,继谢灵运之后,一大批有名的诗文大家,如宋之问、孟浩然、李白、韩愈、孟郊、贾岛、元稹、皮日休、杜甫等等,都陆续来到了天台山,并且流下脍炙人口的壮丽诗篇。当然,最为彻底的自然要数那位“和圣”寒山子了。这位白话诗人迷上了天台山,就在“鸟道绝人迹”的寒石山隐居,过上了“石床临碧沼,虎鹿每为邻”、“仙书一两卷,树下读喃喃”的悠然生活。
  这便是“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山水情结使然。同时,也说明了天台山正是文人名士们孜孜以求的、渴望与山川自然融为一体的精神寄托之所,是一种人与自然和合的人文写照。
  2.天台山文化三教合一的形成过程,彰显了兼容并蓄、和而不同的文化和合力量。
  从东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国到天台宗的产生,期间经历了五六百年时间,经过了两个时期。第一时期是佛教刚刚传入中土,由于佛经散乱、由“胡僧”翻译的佛经语义难懂,人们只能用旧有的中国传统思想,即用孔、老的理论术语来解释佛经,甚至是依附在道教法术上。第二时期出现了“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传播、翻译佛经,产生了像法显(汉僧走出去)、鸠摩罗什(“胡僧”请进来)这样一批对佛教传播产生深远影响的中外翻译家和佛学研究专家,并逐渐形成了研究学派。但是,这个时期仍停留在对佛经的解释和借用儒家、老庄思想理解佛经的阶段。
  由于文化的保守性和排他性,作为泊来的宗教,佛教虽然因各自的需要为当时的民众和统治者所推崇,但在理解和接受上却时有分歧。期间,道家为维护正统,抵制佛教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到了南北朝宋泰始三年(467),隐居天台山的高士顾欢发表了一篇《夷夏论》,全面论证了“道为中夏之正教,佛为西夷之异法”,意在抑佛扬道,尊王攘夷。一石激起千层浪,由此引发了上至朝廷奏疏,下至世俗论著的大辩论,史称“夷夏之争”,成为中国历史上首次中外文化的大碰撞。正是“夷夏之争”这场辩论,启发了儒、道、释各教内部的思考和改革,从而促进了相互学习和吸收融合,刺激了道教义理的改革,也推动和促进了佛教的中国化。
  在攘佛的地方产生第一个中国化了的佛教宗派,这也许是一种巧合,也许是一种必然。清灵神秀、超然俗境,有着浓厚和合氛围的天台山,正是静心清修做学问的地方。同时,文化的创新,需要思想的激荡,一个世纪前的那场“夷夏之争”,想必使天台山仍保留着冷静的思辨思维,遗留着活跃的争鸣氛围,受着这种思辨与争鸣的氛围熏陶,以及和合文化的浸染,迷茫中的智便有了“六经注我”的勇气和灵感,才能将各种互不相容的大智慧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佛教和哲学的一个巅峰。
  六百年后,南宋理学的形成,虽然没有直接在天台山完成,却与天台山有着深厚的渊源。南宋理学大师朱熹,在乾道九年(1173)至淳熙十年(1183)间,两次提举天台桐柏崇道观,曾任浙东常平茶盐公事兼办赈务。十年之中,他多次来天台访贤授徒,传扬儒教。期间的学术活动,也是他成就理学的过程。
  朱熹的理学,也是在激烈的争鸣中完成的。在多年的研究儒学过程中,朱熹作为“道学派”代表,与陈亮等“事功学派”之间进行了“义利之争”;也在道学派内部与陆九渊之间就“尊德性”与“道问学”展开了激烈的争辩。经过长期的学术辩论,朱熹逐渐融摄了各家所长,同时兼容了佛、道理论,形成对后世产生深刻影响的理学。台州学院教授曾其海在《朱熹理学与天台佛学》一文中,用大量的例证说明,朱熹的“理”、“理一分殊”、心性理论都明显地保留了天台佛学的思想痕迹,然而却不只是天台佛学思想的重复。
  由此可见,走向三教合一的宋明理学,同样秉承了天台山和合文化的那种兼容并蓄。这种兼容并蓄过程,正如佛教天台宗形成那样,经历了争鸣、碰撞、开放、包容、吸收、融合的洗礼。这似乎是所有新思想、新文化形成的通则。当然,佛教作为一种外来文化,要完成中国化,还需移植、更新等涵化过程,也就是完成本土化或者说民族化过程。而天台宗在中国化的过程中,与其说是一个兼容的过程,毋宁说是一种文化的创新,是智者大师以佛教的方式发展了中华文化。可以说,天台宗是三教合一的最初实践。道教南宗正是吸收了佛教天台宗教义和儒教理学学说形成的。“和圣”寒山子也是三教合一的典型,他由儒入道,由道入佛,由佛入禅,是位亦儒亦释,亦俗亦仙的传奇人物。其所创作的超凡脱俗、蕴涵禅机的“寒山体”白话诗,融合了儒释道文化,正是文化和合的具体体现。
  从三教合一的历程可以看出,文化和合的过程,是一个经过百家争鸣后的百花齐放,是兼容并蓄后的和而不同。
  3.天台山文化三教理论的阐释,展示了人性、社会、自然和合的哲学命题。
  宗教是关于“出入世”的智慧,是对人的终极关怀,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这种智慧的最高境界便是和谐、和合。佛教天台宗的所谓“定慧双修”、“止观并举”,指的是在“修佛”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理论和内心的修炼,还要把这种理念体现在积德行善的实践中,这实际上是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和谐统一,是追求个人自身及人与社会的和合。道教南宗提倡的炼丹当以“性命双修”,就是炼养身体与心性修炼相结合,追求的是“天人合一”的境界。而以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为理想的儒家,从唐朝大儒啖助、陆淳、柳宗元及与韩愈并称“韩李”的李翱,到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程颢、朱熹、王阳明等,在阐述如何修成“圣人”的理论中,或吸收佛教天台宗教义,或从道教南宗思想演绎而来。所谓“以儒治世、以释治心、以道治身”,其实,儒学和佛教天台宗、道教南宗都研究“心性”,即从“生命哲学”到“道德哲学”,强调人性之善,主张扬善除恶,复归本性。这些,都体现了一种对人性、社会、自然和合的追求
  二、天台山和合文化的现实意义
  “和合”是一种状态,简单地说,就是人们对“和合二圣”的推崇,是“天人合一”的境界,是“天下兼相爱”的理想,是和而不同的过程。“和合”贯穿了天台山文化的整个脉络,可以说,是天台山文化的灵魂。在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和和谐世界的今天,我们提倡、弘扬天台山传统和合文化,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当前,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们正面临着政治多极化、文化多样化、矛盾复杂化的冲击,面临着以西方文化为背景的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双重冲突:一个是人与自然的冲突,近一百年间人类所占用和破坏的自然资源,比此前的几十万年还要多,人们不仅恶化了自身生存的空间,也给子孙后代的生存造成威胁,这便是重商主义带来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结果;另一个是文化与文化的冲突,这可能是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激烈的、范围更广的直指西方文化的冲突。
  如何应对这些冲突和矛盾,挖掘、整理、运用好天台山和合文化资源,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一)创建和谐生态文化,使天台山成为天人合一永远的圣地。
  神秀台岳是古人寄情山水、归隐林泉的向往之地,也是现代人返璞归真、亲近自然的理想之所。但是,在飞速发展的今天,天台山同样经受着工业化和城市化所带来的副产品的考验。
  天台山素有“八大景、八小景,无名无姓数不清”的美景胜地,而这其中,最能体现人与自然和合的当数“清溪落雁”了。然而,这里也曾因环境的变化而少见了鸟儿。近几年,通过人们的共同努力,这里又成了鸟儿的乐园:在始丰溪及两岸湿地,绿树与苇草掩映在流淌的溪水中,一群群白鹭穿梭期间,人来不惊,美丽的天使成了天台山美景中的重要一员。鸟儿的去而复返,使这方水土的人们意识到,面对当今资源环境矛盾的日益突出,保护环境,留住青山、绿水、蓝天,就是保住天台山的资源优势,为现代人留住人与自然和合的基础条件。
  为此,从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到争创国家级生态县,天台山已经走出了坚实的一步。提高绿化率,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发展循环经济,节能减排,创建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等等,一系列的行动都围绕着生态经济发展、优美人居环境创建、可持续自然资源保障和生态文化培育。这个过程,不只是几个指标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人们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转变,是生态文化的深入人心,是将和谐理念化为自觉的生态行动。从而,使天台山永葆青山绿水,成为人与自然和合的理想栖息地,成为天人合一永远的圣地。
  (二)挖掘天台山和合文化的积极因素,为构建当代和谐社会服务。
  日本著名哲学家、佛学家池田大作在《我的天台观》序言中说,之所以提出天台及其思想的问题,是因为“它会给现在正面临崩溃危机的西欧近代文明体系带来一种新的觉醒。”“已经陷入困境的西方的哲学界,如果能注意到东方深藏在底层的生命哲理的存在,很快就会给未来找到光明。”天台山文化中蕴涵的人本思想、有教无类观念和民胞物与思想,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天台山文化释、道、儒三教都重视“心性”研究,强调人自身的修炼,体现了一种人本关怀。天台宗的“一念三千”、“性具善恶”、“无情有性”的思想,都体现了有教无类、民胞物与、众生平等的观念。此外,天台山文化中那种“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无情有性”的理念,则体现了对自然的尊重。这些都是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
  当然,我们弘扬传统文化,并不是盲目的“复古”,而是一种理性的反思,是对传统文化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批判吸收,是一种有选择的扬弃。就像张立文《和合哲学论》中说的:“我们应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展示东亚智慧的‘中和’之道和‘和乐’之境,同时容摄西方智慧之术和纯粹之理,以和合智慧助燃世界文明火炬,耕耘人类文化之田园。”
  因此,如何把天台山传统文化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一切优秀文化的精粹相结合,形成符合现代要求的新的精神力量,从而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是我们当前的紧迫任务。
  (三)坚持百家争鸣,兼容开放,和而不同,不断促进文化和合进步。
  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后结点是三教合一,而这种融合,在天台山首先形成,并保持三教长期并存、相互兼容的局面。这除了天台山山水和谐、适宜做学问外,还因为天台山文化的开放性与包容性。同时,天台山文化的这种局面,也是一种上下互动的结果
  从天台宗和宋明理学的形成可以看出,文化的和合过程,是一个经过百家争鸣后的百花齐放,是兼容并蓄后的和而不同。同时,文化的和合往往只能建立在百花齐放的文化繁荣之中,一旦形成“一枝独秀”,便没了源头活水,也就走向了文明的僵化。“三教合一”的宋明理学,被确定为统治者的“官方理论”后,乘机压制了其他文化,最后也就从僵化到腐朽,成为人们思想的桎梏。以史为鉴,我们在今后的文化建设过程中,应继续坚持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兼容开放,和而不同,不断促进文化的和合进步。
  保持文化的和而不同,还体现在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冲突中,既能学习和吸收外来文化的先进因素,又能保护和保持自身的文化个性,把握现代文明的话语权。从而,使天台山和合文化成为调解文化冲突,构建和谐世界的重要文化力量。
  正如张立文所说,“和合”是一种“在途中”的状态 。从和合文化到文化和合,自然也是“在途中”,在不断的前进和发展中。这个“途中”应该包括和合文化发源地在内的全体“地球人”的共同参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地域文化的深刻含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