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是精神分例裂症吗

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抑郁症和精神分裂可能是一回事?! - 壹心理
抑郁症和精神分裂可能是一回事?!
发表于 15:10:43
原题:精神疾病是个连续谱,抑郁症和精神分裂并非截然不同本文由微信公众号 环球科学ScientificAmerican 授权转载撰文:戴维·亚当(David Adam)翻译:张庭 冯胜闯审校:毛利华戴维·库普弗(David Kupfer)可以说是一个当代的“异教徒”。作为美国匹兹堡大学的一名精神科医生,库普弗在过去6年中一直在主持一本书的修订,而这本书通常被称作“精神病学领域的圣经”。今年5月,美国精神病协会(APA)向世人展示了这本书的第5版。这本书名为《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DSM),其中罗列了各种精神疾病的症状,为世界各地的精神科医生提供参考。DSM在精神病学领域的地位是如此神圣,以至于在修订过程中,库普弗提出的唯一一个没有遭到反对的提议,大概就是把这次修订版名称的英文缩写由DSM-V变成DSM-5。尽管DSM-5的标题和内容已经尘埃落定,但笼罩在整个修订过程中的争论却依然在继续。很明显,迄今为止,专家们从没有在如何定义和诊断精神疾病这个问题上达成过共识。和先前的两个版本一样,DSM-5把精神障碍划分成各种不同的类型,如抑郁症(depressive disorder)、双相障碍(bipolar disorder)、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以及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这种把精神疾病分成不同类别的方法,从20世纪80年代初起,就一直在精神病学领域占据主导地位。而这样做的主要依据,则来自几十年前的理论和患者的主观症状。问题在于,对于这样的分类,生物学家一直未能在基因或神经科学层面上找到证据。越来越多精神科医生,不再接受疾病类型这种泾渭分明的框架限制,因为他们在临床诊断时,经常发现很多病人的症状并不能完全归入某种类型之中。库普弗希望,新版的DSM能够摒弃这种类型划分方式,转而采取“维度”(dimensionality)划分方式,即不同精神疾病之间并非完全独立,而是互有重叠。根据这个观点,精神疾病是由一些共同的风险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这些风险因素可以导致某些相互关联的内在驱动力发生异常,比如动机和奖赏期待。这些因素可以检测得到(也就是“维度”),医生可以根据这些因素,把病人定位于精神病谱系的不同位置上。但把精神疾病谱系的概念引入DSM的尝试还是以失败告终,因为一些精神科医生和心理学家认为,这种方法并不成熟。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或许就是进行更多的研究。2010年,美国国立精神卫生研究所(NIMH)发起了一个叫做“研究领域标准”(Research Domain Criteria)的项目,旨在更深入地研究与精神疾病相关的维度变量和大脑回路。领导这个项目的临床心理学家布鲁斯·卡思伯特(Bruce Cuthbert)说,这是一次在精神疾病方面有着“推倒重来”意义的尝试。谈到代替类型划分方式,他说,“我们的确得想想,正常的精神过程是如何产生异常,导致精神疾病的”。但是,这对DSM来说太晚了。库普弗说,他现在明白,改变临床诊断方面的标准是多么困难。“飞机已经在空中,我们得在它的飞行过程中做出改变”。DSM的进化DSM出版新版的频率并不高,毫不夸张地说,天主教更换教皇的频次都比它要快。在1952年和1968年分别出版的DSM-Ⅰ和DSM-Ⅱ中,反映了弗洛伊德的心理动力学观点:精神病源于内驱力之间的冲突。例如,DSM-Ⅰ中对焦虑的描述为“由人格内部的威胁所产生”。按照这个描述,焦虑症状只能由患者自己陈述,几乎无法诊断。到1980年前后,人们在精神疾病的诊断方面已经积累了大量经验。一个很有影响力的美国精神科医生团体发现,有许多病人症状相同,却接受了不同的诊断和治疗,他们非常震惊,因此抛弃了弗洛伊德,转而从中欧引进了一个新榜样:精神科医生埃米尔·克雷珀林(Emil Kraepelin)。克雷珀林曾说过一句广为人知的话,“精神分裂症和双相障碍是不同的综合征,它们有不同的症状表现,也可能有不同的成因”。于是1980年出版的DSM-Ⅲ,把他的这种思路,变成了现在所谓的类型划分方式。而1994年出版的DSM-Ⅳ,则延续了这一做法,只是简单地增删了一些类型。自此,整整一代深受心理疾病困扰的人,开始走进精神病诊所,依据DSM的标准,他们被诊断出了不同的病症,包括焦虑症、进食障碍和人格障碍,等等。而这些DSM-Ⅳ中出现的大部分病症仍旧出现在了DSM-5里。但在诊所里,不同病症之间的界线却在逐渐消融。精神科医生发现,大部分病人都会带着各种各样的症状来就诊,所以常常被诊断为有好几种不同的精神障碍(即共病,co-morbidities)。在符合DSM-Ⅳ中一种疾病标准的病人中,大约有1/5同时也会符合至少另外两种疾病的诊断标准。病人们并没有看过DSM,史蒂夫·海曼(Steve Hyman)如此说道。海曼目前管理着美国斯坦利精神病研究中心(Stanley Center for Psychiatric Research),这个中心是博德研究所(Broad Institute)的一部分。当病人的症状随着时间发生起伏变化时,他们会得到不一样的诊断结果,这可能会令他们感到不安或空怀希望。海曼说:“问题在于,精神疾病诊断标准是一个尚待研究的领域,而在这样的情况下,DSM却已被作为确凿无疑的标准采纳了。”精神科医生见过太多有共病的病人,以至于他们不得不创造出新的类型,来定义其中的一些病症。举个例子,经典的克雷珀林理论将精神分裂症和双相障碍定义为两种病症,而为了描述兼具这两种病症的病情,精神科医生不得不创造了一个新的合成词“分裂情感性障碍”(schizoaffective disorder),并且这个新类型已被DSM-Ⅳ认可了。有关精神疾病机理的研究,进展一直不大。尽管这方面的研究已经进行了几十年,但几乎所有精神疾病症状背后的基因、新陈代谢、细胞层面的机制,还仍然是个谜。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恰恰是这种根深蒂固的类型划分方式,阻碍了真正有助精细诊断的研究。一部分原因在于,提供科研经费的机构往往偏爱符合DSM诊断标准的研究。尼克·克拉多克(Nick Graddock)在英国卡迪夫大学神经精神疾病遗传学和基因组学研究委员会工作。“几年前,我们根本申请不到经费来研究精神病,研究人员可以研究双相障碍或研究精神分裂症,但把它们结合起来研究就不行”。“我们应该允许研究人员跳出传统来思考,”海曼说,“让他们全面、彻底地重新分析这些病症,这非常有必要。”最近几年,一些研究人员开始接受这种挑战传统的观点——遗传学和大脑成像研究都指出,DSM定义的各种精神疾病并非相互独立的,而是在症状上存在“重叠”。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的研究表明,焦虑症患者和情绪障碍患者的大脑杏仁核,都会对负面情绪和厌恶刺激反应过度。同样,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在执行注意力需要长时间集中的任务时,大脑前额叶皮层都会显示出不寻常的活动。美国麻省总医院的乔丹·斯莫勒(Jordan Smoller)的研究团队,检测了超过3.3万名5种主要精神疾病(自闭症、多动症、双相障碍、抑郁症、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基因组信息,以期找到和疾病相关的基因序列。这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项试图揭示精神疾病遗传根源的研究。今年2月底,这个团队报告说,这5种精神疾病都和一些遗传风险因素有关(具体地说,是4个染色体位置)。“我们在遗传学中所看到的情况,与我们在临床所看到的情况十分相似,”海曼说,“我们必须反思。”“维度”划分因为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上的结果,DSM的类型划分方式的可信度开始受到质疑,而与之对立的维度划分方式则逐渐赢得支持。过去十年中,精神科医生已经提出了许多这样的维度,但并未得到应用——部分原因在于,这些维度没有获得DSM的认可。比如,频繁出现的精神分裂症和强迫症的共病,使得一些学者提出一个精神分裂-强迫症谱系,根据病人的侵入性思维(不由自主要去想自己担心的事,自己无法摆脱)来自外部或内部,而把病人置于谱系的不同位置。2010年,克拉多克和同事迈克尔·欧文(Michael Owen)提出了迄今为止最激进的维度谱系,其中,5种精神疾病被置于同一条谱系上:精神发育迟滞—孤独症—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碍—双相障碍/单相情绪障碍(见图“增加的维度”)。通过评估一系列特质(如认知损害或情绪困扰),受病症影响的严重程度,精神科医生把病人置于轴线的相应位置。克拉多克说,这种诊断方式看上去似乎太简化了,但它的确与病人报告的症状相一致。比如,同时显示出精神发育迟滞和自闭症迹象的人数,就比同时显示出精神发育迟滞和抑郁症迹象的人数多。1997年,当库普弗和DSM-5修订团队开始工作时,他们非常乐观,觉得肯定能够在新版本中引入“维度”分类机制。修订团队组织了一系列会议,讨论怎样引入新方法。其中一个有些激进、极具争议的提议就是,将人格障碍相关的10种病症减少一半,然后引入一系列互有交叉的维度,来评估病人的患病程度。但这个提议和其他提议一样,也遭到了尖锐的批评。批评者说,提议中的量度方法并没有强有力的证据支持,并且对于如何使用这种量度方式来诊断病人,精神科医生也没有经验。另外在2010年-2012年,研究人员曾依据DSM试行版开展临床实验,试着根据人格障碍相关的维度对病人进行诊断,但最后失败了:尝试使用这种诊断方法的精神科医生,都得出了不同的诊断结论。美国杜克大学的退休精神病学教授艾伦·弗朗西斯(Allen Frances)在《英国精神病学杂志》(British Journal of Psychiatry)上的一篇文章中写道,“过早把还不完善的维度体系引入DSM-5,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不利于未来临床医生接受这种诊断体系”。弗兰西斯曾是DSM-Ⅳ修订团队的领导人,也是反对将维度体系引入DSM-5的最强硬的批评者之一。有关维度的提议,在患者团体(指声称代表患者利益并向患者提供服务的组织)和慈善机构中也同样不受欢迎。这些组织中,大多都是经过长期努力,才给不同的精神疾病争取到确切的名称,他们不希望看到“精神分裂症”或“双相障碍”被标成其他名称。一些心理学家还在私下抱怨制药公司对DSM修订的影响,以及制药公司和精神科医生之间的关系。制药公司的行为,其实都是想继续从现存的DSM类型体系中获利,因为美国的医疗保险方案是基于DSM中的病症类型来支付治疗费用的。这些公司不想看到类型体系瓦解。为时尚早?2011年年中,DSM-5修订团队承认失败。在《美国精神病学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的一篇文章中,库普弗和DSM-5修订团队的另一位负责人、美国心理学会研究主管达雷尔·雷吉尔(Darrel Regier)承认,他们过于乐观了。2012年12月,在最终的规划会议上,富有争议的维度诊断法,被美国心理学会理事会投票否决。美国心理学会声明,与此前的版本相比,DSM-5的最终版本是一个明显的进步,它综合了类型和维度诊断体系。先前的药物滥用(substance abuse)和药物依赖(substance dependence)合并成了新的药物使用障碍(substance-use disorder)。亚斯伯格综合征(Asperger's syndrome,自闭症的一种表现形式)和少数几个相关病症并入一个叫做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spectrum disorder)的新类型中;强迫症、强迫性拔毛发癖和其他类似的障碍归为强迫性和相关障碍(obsessive–compulsive and related disorders)。雷吉尔说,最后的这两个变化,可以给有志探究病症之间联系的研究人员带来帮助。“研究领域标准”项目是此类研究活动中最大的一个。去年,美国国立精神卫生研究所批准了7项研究加入此项目,经费总额达500万美元。而且,卡思伯特说,该计划“代表美国国立精神卫生研究所在未来几年,将逐渐增加转化研究的比重”,目标就是找到新的维度变量,然后评估它们的临床价值,并为新版DSM提供信息。美国国立精神卫生研究所资助的项目中,有一个是由美国Laureate大脑研究所的耶日·博杜尔卡(Jerzy Bodurka)主持的。该项目研究的是快感缺乏,即无法从诸如锻炼、性行为或社交活动中获得乐趣。快感缺乏在很多精神疾病中都存在,包括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博杜尔卡的团队正在验证一种假说:功能失调的大脑回路触发了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然后炎性细胞因子通过压抑动机和快感,导致快感缺乏。研究人员打算通过分析基因表达和大脑扫描,来探究大脑回路、细胞因子和快感缺乏之间的关系。从理论上说,如果能够弄清楚快感缺乏的生理机制,那么不管有没有DSM,病人都可以得到明确诊断和相应的治疗。卡思伯特说,一个大的挑战就是让药品管理者也认同这个观点:DSM对精神疾病类型的划分,并不是能证明药品对某种病症有效的唯一方式。他说,目前关于这个原则的沟通结果,还是比较正面的。因为这有先例,“疼痛不是一种障碍,而美国食品及药品管理局(FDA)却给镇痛药品颁发许可证,”卡思伯特说。对于科学家来说,“推倒重来”是明智之举,但这样的话,DSM-5怎么办呢?许多局外人认为,在维度这方面,DSM-5和DSM-Ⅳ一样,没什么改进。库普弗和雷吉尔说,许多关于维度的尚未做最后决断的部分,都已经包含在手册中,以后会对它们做进一步的讨论和研究。DSM-5会被当成一个“动态文件”,可以比以前的版本更快地在网上更新,库普弗补充道。这就是为什么DSM的后缀由“Ⅴ”变成了“5”的原因。他说,一旦以后的研究证实了维度诊断的可行性,也许这些研究的直接影响就是,维度体系会被纳入DSM-5.1或DSM-5.2。然而,所有相关人士都赞同一件事——他们现在效仿的,不再是弗洛伊德或者克雷珀林,而是发生在肿瘤学上的基因革命。现在,科研人员和医生,都是基于肿瘤的详细遗传信息,而非它长在身体哪个部位,来分类和治疗癌症。精神病学界认为,利用遗传学和大脑成像对心理健康进行诊断,也可以同样如此。当然,这需要时间,在精神病学发展到足够程度,足以让类型划分体系成为历史之前,可能还有一代人都将接受有瑕疵的诊断方法。“我希望,我能够给一个可能患有双相障碍的病人作出合理的临床诊断,”克拉多克说,“我会做血液检测,寻找遗传风险,然后将他送进大脑扫描仪,再叫他想些不太开心的事情,使他的情绪系统活跃起来。”检测结果可用于追溯根本病因——如大脑内某些化学信号有问题。“然后,我就能给他提供关于生活方式的建议和治疗的方案。”他顿了顿说,“事实上,我这只是白日做梦,因为到那时候我已经退休了。”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环球科学ScientificAmerican,经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 环球科学ScientificAmerican(邮箱:)了解更多抑郁方面的知识,接触抑郁领域的专家点击:
心理咨询师、青岛蓝橡树心理援助中心创始人
陪你成为更好的自己
300.00元/50分钟
好评率100%
飘P./RR2856
健康专栏·壹心理&怎样区别抑郁症与精神分裂症?
怎样区别抑郁症与精神分裂症?
发病时间:不清楚
怎样区别抑郁症与精神分裂症?
您输入的回答少于20个中文字,请补充输入。
精选回答(2)
擅长:擅长各类精神障碍的诊断和治疗:精神分裂症、躁狂症、失眠症、抑郁症、焦虑、强迫、恐惧、神经衰弱、疑病症、心理生理障碍、儿童心理精神障碍等各类精神障碍和心理障碍。
  你好,详细的情况可以跟我说明一下,比较严重最好是去当地专科医院找专家治疗,也可以来西安。在情感方面,单纯性精神分裂患者的淡漠和抑郁症患者的情绪低落,共同呈现出一个结果是没有喜怒哀乐的表现,该高兴时表现不出高兴的样子。但是,他们的本质是不同的,单纯性精神分裂患者并没有意识,这种淡漠是呆滞型的;而抑郁症患者心里有反应,知道遇到高兴的事情应该高兴,但是没有心情。当医生了解、检查病情后,抑郁症患者如果认同医生的话,那么患者便容易交流。精神分裂症患者由于存在严重的情感障碍,无论医生怎样引导发问,患者或者不作答,或者所答非所问,对此无动于衷。  在思维方面,两者都是反应比较慢,就是大家常说的“脑子反应慢,跟不上趟”。但是抑郁症患者只要给他足够的时间还是有反应的,只是反应慢,而单纯性精神分裂患者则没有反应。另外,抑郁症患者的主要表现是有消极悲观的意念,如思考困难、挫折、失败、患病、自责等不良念头。这些念头主观片面、不可取,但就是油然而生,无法摆脱。而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妄想症状多种多样,非现实,荒谬离奇,无事实根据。  在行为方面,这两种病人都是不爱动,不爱跟人交流,人际交往少等。但是他们的内心感受是不一样的。单纯性精神分裂患者根本就没有什么内心感受,而抑郁症患者是没有心情,其实他们内心的感受很深刻,只是没有表现出来。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jh-jhy
擅长:精神疾病,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焦虑症,心理咨询等。
这个是很好区别的,因为完全是两种疾病,两者的诊断标准是完全的不同的了。抑郁症主要是情感性疾病,他主要还是情感反应的低落,而精神分裂症是思维方面的问题,表现为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的不协调,所以在临床上,还是很好的辨别的了。
医生回答(4)
擅长:擅长诊治精神分裂症、失眠、抑郁症、焦虑症等各种精神疑难杂症。
目前,在抑郁症首诊颇多的综合医院,正确识别、区分它和精神分裂症关系重大。根据临床实际,应注重以下四点:一、主动与被动。主动求医是抑郁症区别于精神分裂症的一个标志。抑郁症患者主动求医的方式与其他躯体病患有所不同,他们由于不清楚自身疾病,抑或有意无意地回避心理问题,因而,对心理(精神)专科望而生畏,多是选择了大内科、中医科等,并频繁转科。在医生面前,虽然他们外在表现多为语少,吞吞吐吐,表达困难,但他们却想说全讲透,一吐为快,可又怕词不达意,被误解,因此,不少患者沉默寡言,这并非表示不主动合作,而是等待医生为他们开启心扉。还有些患者把事先想好的内容写在纸上,以书面的形式向医生诉说,这也是抑郁症患者主动求医的一种特殊方式。精神分裂症患者求医是被动的,因为他们缺乏或丧失了自知力,对病症没有正确的感受,因而一般对病持否认态度,多数患者是被亲朋好友采用软硬兼施的方法带到医院,患者对医生的检查难以合作。二、痛苦与淡漠。抑郁症与精神分裂症的情感表达方式是不同的,抑郁症患者在就诊时,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很痛苦,愁眉苦脸,垂头丧气,忧心忡忡,不少患者未等开口讲话就潸然泪下。当医生了解、检查病情后,会明显感到患者的痛苦程度与症状体征不符,具有明显的夸张和情绪渲染色彩,这会使医生往“精神异常”方面判定。其实,患者这种特殊的痛苦状态,正是抑郁症心境低落、自卑等基本症状的体现。精神分裂症患者由于存在严重的情感障碍,就诊时多表现为茫然、淡漠、木僵,无论医生怎样引导发问,患者或者不作答,或者所问非所答。也有的患者表现为情感高涨或情感倒错,但精神分裂症患者一般没有为病所急,为病所痛的情感表现。三、意念和妄想。在思维内容方面,抑郁症与精神分裂症有着重要区别,这也是临床上最易混淆的焦点问题。抑郁症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有消极悲观的意念,如困难、挫折、失败、患病、自责、自罪、自杀等不良念头。这些意念在重症患者身上可达到近似于妄想的程度,但与精神分裂症的妄想症状仍有不同,主要区别有二:其一、患者的意念不是凭空而来,而是与所处环境及事件有关,如青年的学习压力、交往障碍、性困惑;中年的家庭、事业问题;老年的多病、孤寂等。其二,患者有自知力,承认这些念头主观片面、不真实、不确切、不可取,但就是油然而生,无法摆脱。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妄想症状多种多样,有的接近现实,有的荒谬离奇,但其共同特征是无事实根据,与患者所受的教育水平相去甚远;患者能把妄想内容描述得生动逼真,并坚信不移,他人无法说服。四、有效与无效。抗抑郁药与抗精神病药是两类作用不同的精神类药,当给患者使用其中某种药物后,从疗效上也可观察和反思出诊断是否有误。抑郁症患者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是无效的,他们及其家属的普遍反映是药物的副作用和病情的恶化。对这些患者进行生理和心理检查后,也证明了这一点。抗抑郁药治疗抑郁症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因为抑郁症的病理机理目前已很清楚,抗抑郁药的药理作用有明确的针对性。近几年,抗抑郁药经过更新换代,疗效明显提高,副作用也降至微乎其微,如SSRI类抗抑郁药(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患者服药1~2周后就感觉起效,治疗3个月,轻症患者基本治愈,中、重度患者一般治疗6个月至1年,期间再辅以心理治疗,也能康复。
副主任医师
擅长:上海新科医院,精神障碍疾病:失眠,抑郁症,强迫症,躯体化障碍,神经衰弱 ,癫痫,精神分裂,焦虑...
治疗方法:行为认知治疗,心理恢复指导,汉密尔顿焦虑测量,精神饮食恢复.精神药物用药指导...
我来给你解答:情况比较严重你去最好本地的医院找个专家治疗,也可以来上海。抑郁症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心理怎么也感觉不到高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对生活仿佛失去了兴趣,感觉日子昏天暗地。这些抑郁症患者还有一个共同的体征,就是入眠困难,每当晚上,他们的难过的情绪加上对睡眠的恐慌,都让他们的烦乱的心思加重,从而导致失眠,入眠困难,甚至是彻夜不眠。严重的有抑郁倾向 .我们不可能总为一端不可能挽回的过失停止内心的成长,你可以通过心里和治疗改善.
擅长:长期从事精神分裂症、脑病的临床科研工作。善治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弱智、狼疮脑病、脑瘫、脑萎缩、癫痫病、多动症、自闭症、秽语抽动症、脑炎脑外伤后遗症。
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是 精神疾病中非常常见的疾病。抑郁症的表现就是:悲观,厌世,不愿和人交流,觉得自己活着没有意义,甚至有轻生的想法。精神分裂症的表现是:幻听,幻觉,自言自语,自笑,多疑,不愿和人交流,不出门,和人沟通有障碍。
您好,精神分裂症多起病于青壮年,表现为感知、思维、情感、意志行为等多方面障碍,精神活动与周围环境和内心体验不协调,脱离现实。一般无意识障碍和明显的智能障碍,可有注意、工作记忆、抽象思维和信息整合等方面认知功能损害。本病的预防主要是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预防复发和防止发展精神残疾。不良的社会应激因素可以诱发本病发病和复发,应注意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提高适应能力 。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向医生提问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抑郁症会不会发展成精神分裂症_新浪健康_新浪网
抑郁症会不会发展成精神分裂症
  2月16日晚上,网友“sienna赛娜”、一名患有重度抑郁症的26岁北京女孩在微博上留下遗言后,从高楼上纵身一跳,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去年3月17日凌晨,同样患有抑郁症、网名叫“走饭”的一名南京女大学生自杀,并通过有定时功能的“时光机”在第二天发出了最后一条告别微博。
  跟“走饭”留下的“我有抑郁症,所以就去死一死,没什么重要的原因……”那条“轻描淡写”的遗言相比,“sienna赛娜”的遗言被称为“冷静、理性、清晰,但又充满痛楚”,然而,细读她的遗言以及网友的回复,不难发现,无论是包括她自己在内的抑郁症患者,还是非抑郁症患者人群,对抑郁症这种疾病都并不了解,甚至还存在着种种误解。
  为此,记者采访了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余金龙,对“sienna赛娜”遗言中存在的认识误区一一进行剖析。专家认为,“sienna赛娜”将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混为一谈以及她对抑郁症预后的悲观推断可能是她走向绝路的原因之一。
  专家认为,抑郁症是一种经专业治疗后可以治愈的疾病,并非“精神癌症”,其临床治愈率高达80%以上,而且痊愈后患者的智力、记忆力、判断力等都可以恢复到病前;抑郁症也并不是精神病,更不会发展成精神分裂症;抗抑郁药物的副作用并不可怕,不会有持久性的伤害,停药后,副作用大多即可完全消失,且大多患者不需要终生服药。
  文/记者黄蓉芳
  医学指导/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余金龙
  遗言剖析
  抑郁症不会
  发展成精神分裂症
  “抑郁症太痛苦,世界变得黑暗扭曲,再努力也感受不到任何美好,想什么都想到死。姥姥在叫我,应该就要精神分裂,实在熬不住了。”
  余金龙:抑郁症的确很痛苦,最主要的症状之一就是悲观、消极,看不到人生的希望,看不到世界的光明和美好。但是,因为“姥姥在叫我”,她就认为“应该就要精神分裂”,显然是误解。
  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疾病。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最严重的精神病,起病跟大脑中神经递质多巴胺失衡有关,思维、情感和意志行为处于分裂状态,极度不协调,而且社会功能严重受损;而抑郁症的起病跟大脑中神经递质5羟色胺减少有关,在心理上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思维迟钝、兴趣减少、自责自罪、社交退缩等;在身体表现为头疼、头晕、心悸、失眠、胸闷、胃痛等。
  幻觉并不是抑郁症的主要症状,大多数抑郁症没有幻觉,只有当抑郁症严重到一定程度时才有可能出现幻觉。因此,赛娜说“姥姥在叫我”,应该是一种幻听。
  但这种幻听跟精神分裂症的幻听有着本质的不同。抑郁症的幻觉是短暂的、片断的;而精神分裂症的幻觉是持续的、清晰的,尤其是言语性的幻听,大多是评论性的、命令性的幻听,而且患者的行为也会受这种幻听的影响,比如患者幻听到别人命令他做什么,他就去做什么,无条件地服从。
  因此,赛娜幻听到的“姥姥在叫我”,并非就是精神分裂前兆。抑郁症也不会发展成精神分裂症。如果她是因为担心会精神分裂而选择自杀,实在是太可惜了。
  余金龙说,这种对精神分裂的担心,其本身就是一种焦虑情绪,临床上伴焦虑情绪的抑郁症比单纯抑郁症的自杀率要高。
  并非精神癌症
  临床治愈率80%以上
  “现在意识已经濒临分裂边缘,入院是唯一选择,但明白医治这精神癌症耗时耗财而且效果难以保证。”
  余金龙:赛娜对抑郁症的预后估计过于悲观和消极,但这也正是抑郁症患者的特点,就是凡事都往坏的、消极的方面去想。事实上,抑郁症并非她所认为的“精神癌症”。相反,只要患者接受系统的正规治疗,目前抑郁症的临床治愈率高达80%以上,有些程度轻微的甚至不治疗也会好。
  看得出来,她对“入院”也存在一定的误解。其实,对于严重的抑郁症,住院有利于康复。
  很多民众以为治疗抑郁症的药物都很贵,实际上治疗抑郁症1个月的总药物费用大多在几十元至几百元之间,并且医生在选药时通常都会考虑到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
  在治疗时间上,只要患者及时就诊,配合治疗,轻度抑郁症的症状一般在1个月左右就可以得到缓解,严重的抑郁症一般需要1到3个月左右。还有一部分抑郁症可以快到1周左右见效,尤其是某些双相抑郁。
  因此,赛娜对抑郁症预后的悲观估计可能也是她走向绝路的原因之一。
  愈后不会失去工作能力
  社会功能完全可恢复到病前
  “即使有幸痊愈,失去工作能力的前精神病患者在现今社会也难以谋生……”
  余金龙:抑郁症只是一种精神疾病,并不是精神病。因此,抑郁症患者并不就是精神病患者。而且,不同于精神分裂症会让患者的社会功能严重受损,抑郁症患者康复后的社会功能不会因此受损。治愈后,其智力、记忆力、判断能力等功能都不会受影响,全都能恢复到生病前。
  虽然按照赛娜遗言所述,病中的她“失去大部分记忆、思考、交流和行为能力,没有方向感,无法组织语言文字,大脑仿佛被绑架,甚至连点餐和发邮件都难以顺利完成”,但是,这一切都是可以恢复的。尤其是赛娜这个病例,她治愈后,其社会功能甚至要比一般人更强。因此,她其实根本不用担心自己失去工作能力,更无需为治愈后的谋生而担心。
  并非都要终生服药
  停药后副作用大多可消失
  “……更害怕长期服药和随时可能复发的阴影相伴终生。”
  余金龙:赛娜在遗言中写道:“药物治疗的副作用更像恶狗噬咬身心。”显然她很担心药物的副作用。抗抑郁药是会有一定的副作用,但其实,新型的抗抑郁药的副作用已经明显减少了。即使有的人对药物的副作用比较敏感,医生也可以帮助其调整药量或药物品种,尽量将副作用减少。而且,抗抑郁的药物对人体通常无持久性的伤害,只要一停药,所有的副作用大多就会很快消失。
  赛娜说害怕长期服药。其实,抑郁症患者大多数不需要终生服药。尤其是第一次发作,治愈后,再巩固治疗一段时间就可以考虑在医生指导下渐停药。
  此外,虽然抑郁症会有一定的复发率,但是只要在复发后接受系统治疗,再复发的治疗也大多不难。
  专家分析
  忧虑:
  发病率6%但就医率不到一成
  余金龙说,全球抑郁症患者达3.5亿人,每年约有100万人因此自杀。每100个中国人里就有6个人在其一生中的某个阶段会患上抑郁症,其中女性的患病率为5%~10%,男性要低一倍,大概在3%~6%。然而,由于公众对抑郁症认知度和关注度的缺乏,抑郁症患者的就医率并不理想。据悉,目前我国抑郁症患者的就医率不到一成,有的是不知道自己患有抑郁症,有的是担心被歧视为精神病而拒绝看医生,也有的是找不到正规的专业机构进行治疗。在重度抑郁患者中约有10%的抑郁症患者最终选择自杀,如果是双相抑郁,其自杀率还会高一些。
  治疗:
  内源性抑郁症更易治愈
  余金龙说,抑郁症可分内源性抑郁症和外源性抑郁症,内源性抑郁症的治疗主要用抗抑郁药物,并配以心理治疗;外源性抑郁症则以心理治疗为主,配合药物治疗。
  “只要用药得当,内源性抑郁症更易治愈,外源性抑郁症反而难治一些,因为心理个性方面的调整更复杂些。”他说,“sienna赛娜”的抑郁症属于内源性抑郁症,其实是比较好治的,她选择自杀有些可惜。
  治疗双相抑郁需加情感稳定剂
  他说,抑郁症还可分为双相抑郁症和单相抑郁症。单相抑郁症就是单纯的只有抑郁发作;而双相抑郁症既有抑郁发作,又有躁狂发作,临床上双相抑郁症自杀率比单相抑郁症高,两者的治疗方案也有不同。有的药物对双相抑郁症特别有效,而且治疗双相抑郁症,还需要添加情感稳定剂。因此,若能早期鉴别双相抑郁与单相抑郁,这对制订治疗方案和预防患者自杀都有帮助。
  他分析,有的双相抑郁症的躁狂相多为轻躁狂状态,有时甚至没有明显的躁狂行为,而是只表现为工作能力超强、精力异常充沛、思维异常敏捷、主意多、点子多、睡眠需求减少、行为易冲动、脾气易暴躁、滥交异性、花钱大方等。“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有这些表现,大多数都是只有其中的两三项表现。”他说,很多名人、伟人、艺术家、公司总裁、干部领导、高级白领、杰出人士、优秀学生是双相抑郁症。
  “从‘sienna赛娜’微博中的其他内容可以看出,她常去夜店,她的朋友对她的评价是开朗、活泼、热情,再结合她的抑郁特征,由此可以推断,她可能是属于双相抑郁症。”余金龙说。
  提醒:
  治疗期尤需要家人朋友的关怀
  余金龙说,抑郁症治疗的难点在于患者通常难以积极配合治疗,而且抑郁症患者本身的特点就是生存欲望不强,很多甚至就是想死,而抗抑郁药物起效又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特别需要家人、朋友、同事同学等对病人更多的关怀,帮助病人积极接受治疗,在药物还未起效之前,支持病人渡过难关。
  “sienna赛娜”的遗言:
  抱歉很多事情没来得及处理和交代就离开。抑郁症太痛苦,世界变得黑暗扭曲,再努力也感受不到任何美好,想什么都想到死。姥姥在叫我,应该就要精神分裂,实在熬不住了。再见,大家。
  并非新闻报道通常说的想不开或某种压力过大而轻生。已经抑郁多年,一直没法完全感受到正常人的乐趣和追求,只是以为自己生性冷漠被动。元旦高烧三天后,开始经历抑郁症爆发,整夜失眠,兴趣欲望全部消失,抗拒交流,变得邋遢懒惰,身心状态全面恶化。春节前在安定医院确诊为重度抑郁症,发展至今失去大部分记忆、思考、交流和行为能力,没有方向感,无法组织语言文字,大脑仿佛被绑架,甚至连点餐和发邮件都难以顺利完成,药物治疗的副作用更像恶狗噬咬身心。现在意识已经濒临分裂边缘,入院是唯一选择,但明白医治这精神癌症耗时耗财而且效果难以保证。即使有幸痊愈,失去工作能力的前精神病患者在现今社会也难以谋生,更害怕长期服药和随时可能复发的阴影相伴终生。自知不属于意志力强大人群,无力继续与日夜不断的恐怖体验纠缠,不愿就此生活在议论和同情中,亦不愿给脆弱的家人再增加长期照料病人的精神和经济负担。责任和道理我都明白,也曾尝试自救,但身心脱离自我控制,时刻被绝望和无力困扰滑向黑暗深渊的痛苦实在不堪忍受,反复思考后还是选择自行结束。请大家理解我的挣扎和无奈,原谅我的自私和懦弱。再见,爱你们。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电话:0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神经病和精神病的区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