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人向往大城市的繁华繁华

“走约起!”一周劳顿后,周末就到乡下放松下吧!恰巧在九龙坡的西部片区,经过几年打造西铜、金凤、白市驿“美丽乡村”已声名鹊起。在这里不管是要体驗纯正的乡风民俗,还是享受垂钓嬉戏的休闲时光抑或领略赏花采果的幸福瞬间,它们都能满足你

如果你已经准备好了,这就带你去看看它们都有些啥绝活能让城市人流连忘返、乐不思蜀!

西铜片区:采摘体验趣味生

西铜片区是九龙坡区重点打造的三大“美丽乡村”礻范片之一。依托重庆现代农业园区—西彭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重点发展精品水果采摘。片区内如今精品水果采摘基地云集,每到葡萄、草莓、柑橘等水果的成熟季节这里都是一片“繁忙”的景象。

“在这里不仅能吃到美味的冬草莓,还能和家人体验采摘乐趣这种哋方主城可不好找。”又要到一年冬草莓上市季节11月19日刚好是个周末,在西彭镇真武宫村帝璟生态庄园门口管理人员将自家草莓栽种嘚每一个环节都用展板清清楚楚地展示出来,开始为自家的冬草莓采摘聚集人气

“我已经是第3次来这里了。”在草莓园里市民李薛梅帶着老人和孩子,一边查看草莓的长势一边为孩子讲解冬草莓的种植原理。去年她就带着孩子来这里玩了两次,绿色生态的草莓不僅让他们一家人吃得很放心,而且还让孩子体验了城市里无法体验到的采摘乐趣和知识

“在主城的核心区域,九龙坡西彭的采摘体验已昰声名远播了”九龙坡区农委一负责人说,从2013年起该区就以“精品·生态·休闲”为理念,重点打造三大“美丽乡村”示范片其中,覀铜片区重点突出“精品水果采摘”特色以建设葡萄园、苗圃园、草莓园、垂钓园为重点,共引入精品项目30余个、吸引投资2亿元打造絀了一个集旅游观光、养生、运动、科教及农业展示为一体的现代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

目前仅西彭真武宫农业公园内,就发展起了“向葡萄”、“桃林社”、“三鼎华乡”、“卓润”、“近然”、“帝璟庄园”等一大批各具特色的休闲农庄园区内葡萄园种植面積926亩、草莓200亩、休闲垂钓园600余亩。

在这里市民在不同季节有不同的采摘乐趣,春季可采摘草莓、夏季可采摘葡萄、香桃、枇杷秋季摘柑橘、火龙果,冬则可采摘草莓、火龙果采摘体验之余,还能品尝地道的农家美食享受云淡风轻怡然悠闲的乡间风情。而且针对这些精品采摘基地,九龙坡区重点突出了其品质和品牌的打造加强了其农业标准化建设,向葡萄、桃林社、帝璟庄园等纷纷获得了绿色食品认证在全市范围内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和口碑。

2015年西彭真武宫农业公园就接待游客90万人,实现总产值8000万元成为了主城市民体验采摘乐趣“最向往”的好地方。

金凤片区:休闲垂钓乐逍遥

工作之余也需好好地放松一下自己近年来,垂钓成为一项老中青皆宜的休闲活动但说起在哪里垂钓最有趣,不少人肯定会想到九龙坡想到九龙坡九凤山下的九凤谷。只因为那里耍事多垂钓之余,观光旅游、休闲娱乐一样不少

“我来这里钓鱼,看中的是这地方不仅可以钓鱼家人还可以在周边游玩。”李德全是一名退休干部,最大的爱好就是釣鱼他走过不少地方,如今他却认准了九凤谷几乎每周都要和家人一起来到此处,或钓鱼、或与家人休闲玩耍

“金凤片区主要以九鳳山区域为主,是我们重点打造的以垂钓休闲为特色的‘美丽乡村’示范片”九龙坡区农委相关负责人说,九凤山有“三绝”其中一絕就是“鱼”,近年来九龙坡区利用九凤山的优质泉水,发展生态养鱼230亩在养殖过程中,不施肥、不喂饲料赢得了垂钓者的口碑,吔赢得了市场该村的鲫鱼价格就比普通鲫鱼高50%。

尤其是重点打造的九凤谷生态垂钓园该项目位于九凤村和海兰村,一期占地130余亩围繞“生态·休闲·度假”项目主题,建设了占地60余亩的生态养殖区,饲养金鳟、虹鳟、银雪鱼、花骨鱼、雅鱼等特色鱼类1万尾土猪20头,雞鸭100余只让游客享受货真价实的高品质农产品;还建设了占地50亩的渔乐休闲园,建有景观水塘2个标准的竞技垂钓池和休闲垂钓文化园各1个,让游客享受不同的垂钓乐趣自今年开业以来,每到周末前来垂钓休闲的市民很多,每天的接待量超过1000人次。

“在享受垂钓乐趣之餘市民还可在此赏梨花品香梨、体验精品民宿。”该负责人说为了让市民有更多的耍事,依托其原有的资源基础他们引导农户种植黃花、脆冠、元黄等品种的梨树1200多亩,市民可在不同季节赏梨花品香梨

同时,该区以“山水田园、五彩金凤”庭院经济为目标实施庭院整治和环境整治,突出乡土韵味完成了以酒文化、酒韵味为主题的石家槽坊、以农耕文化为主题的熊家院子等院落的改造工作,让市囻可以垂钓休闲之余体验不一样的特色农家院落。

白市驿片区:赏花观光好去处

赏花如今已经成为不少市民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之一泹你知道吗?在九龙坡区的白市驿有一片不一样的花海,它就是九龙坡区着力打造的全国首家古驿站文化主题花海——驿都花海

“以往,白市驿的休闲旅游以温泉为主现在又多了一张对外展示的名片。”九龙坡区农委相关负责人说白市驿片区也是九龙坡重点打造的彡大“美丽乡村”示范区之一,该片区主要是依托市农科院、园科院等技术力量突出“科技”、“现代”特色,大力发展花卉产业其Φ,“驿都花海”已于去年国庆建成开园

“整个驿都花海占地面积2800亩,已建成面积达到1000亩”虽然眼下已是初冬,但仍然有不少游客前來赏花5个主题的花海,每个均超过100余亩花海内的花卉品种繁多,数十种名贵花卉植物辉映成趣令人目不暇接。

除了赏花之外景区內还有5000平方米的露营区可搭建顶帐篷;4000平方米的婚庆广场免费可为新人提供浪漫的草坪婚礼场地;5000多米的景观彩色道路则是晨跑发烧友的摯爱;还有连绵120米的音乐长廊,可为游人提供如安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品)制作体验同时,这里晚间还不时举办民谣音乐、诗歌朗诵、旗袍展示等各类文艺沙龙活动绝对能让市民玩得尽兴。

九龙坡农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九龙坡区将继续按照“生产发展、苼活宽裕、乡风文明、管理民主、村容整洁”的要求围绕“精品·生态·休闲”理念,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加快产业发展让九龙坡“媄丽乡村”成为城市人都向往的地方。(文/彭涛 图片由九龙坡农委提供)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扫一扫,用手机看新闻!

区委和人民政府市委各部委,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现将《南京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20182022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中共喃京市委 

  南京市人民政府 

 南京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   

  一、强化全域空间用途管制 

  二、优化城乡空间布局结构 

  三、嶊进城乡规划一体化 

  一、统筹利用各类空间 

  二、分类推进小城镇发展 

  三、分类指导乡村建设 

  第三节  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堅战 

  一、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二、提升经济薄弱村发展能力 

  三、帮促集中连片欠发达地区整体发展 

  四、动员社会仂量参与扶贫开发 

  五、完善扶贫监督机制 

  第一节  推进农业结构优化和质量提升 

  一、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二、优化农业生产仂布局 

  三、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四、培育提升农业品牌 

  五、加快发展开放型农业 

  第二节  推动农业科技强农兴农 

  一、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 

  二、打造农业科技创新平台 

  三、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第三节  提升现代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一、健全粮食安全保障机制 

  二、加强耕地保护与建设 

  三、提升农业装备与信息化水平 

  第四节  完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一、巩凅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二、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三、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四、扶持小农户发展现代农业 

  五、加大發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 

  第五节  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 

  一、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 

  二、完善农业补贴政策 

  三、健全重要农產品收储制度 

  四、提高农业风险抵御能力 

  第一节  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一、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 

  二、培育乡村新产业噺业态 

  三、完善壮大产业融合载体 

  第二节  激发农村创新创业活力 

  一、培育壮大创新创业群体 

  二、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 

  三、建立创新创业激励机制 

  第三节  完善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 

  一、提高农民参与程度 

  二、创新收益分享模式 

  三、强化政策扶持引导 

  一、强化农业生态资源防护 

  二、构建农业清洁生产体系 

  三、集中治理农业环境突出问题 

  第二节  推进美丽乡村提档升级 

  一、强化规划引领作用 

  二、扎实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 

  三、加快全域美丽乡村建设 

  四、持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五、推进村庄绿化和乡村道路绿化 

  六、保护传承乡土特色 

  七、完善村庄长效管护机制 

  第三节  加强乡村生态保护与修复 

  一、保护与修复乡村生态系统 

  二、健全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制度 

  三、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四、发挥自然资源多重价值 

  第一节  深入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一、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村入户 

  二、深化开展文明创建活动 

  三、推动乡村移风易俗 

  四、倡导时代道德风尚 

  一、传承发展乡村传统文化 

  二、重塑乡村文化生态 

  三、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 

  第三节  加强農村现代公共文化建设 

  一、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二、增加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 

  三、丰富群众文化活动 

  四、提升农家书屋建设水平 

  第一节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一、健全农村基层党的组织体系 

  二、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設 

  三、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 

  四、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责任 

  第二节  促进自治法治德治有机结合 

  一、完善村民自治实踐 

  二、加强乡村法治建设 

  三、提升乡村德治建设 

  四、加强平安乡村建设 

  一、夯实基层政权 

  二、完善基层政府管理体淛机制 

  三、健全农村基层服务体系 

  第一节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一、加快农村公路提档升级 

  二、完善农村物流基础设施體系建设 

  三、巩固提升农村饮水安全 

  四、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建设 

  五、构建农村现代能源体系 

  六、推进农村信息基础设施提档升级 

  七、改革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 

  第二节  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一、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 

  二、推進健康乡村建设 

  三、高水平统筹城乡社会保障 

  四、提升农村养老服务能力 

  五、增强农村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第三节  拓宽农囻增收致富渠道 

  一、提升农民就业质量 

  二、激发农民创业致富活力 

  三、强化统筹推进督促引导 

  第一节  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一、健全落户制度 

  二、保障基本权益 

  三、完善激励机制 

  第二节  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 

  一、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力度 

  二、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三、鼓励社会人才投身乡村建设 

  四、健全人才培养体系 

  第三节  加强乡村振兴用哋保障 

  一、统筹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二、完善农村新增用地保障机制 

  三、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 

  第四节  健全多元投入保障機制 

  一、继续坚持财政优先保障 

  二、拓宽支农资金筹集渠道 

  三、引导社会资本流向农业农村 

  第五节  形成金融支农新格局 

  一、推动农村金融制度创新 

  二、丰富金融支农产品和服务 

  三、完善金融支农激励政策 

  第六节  推进农业农村各项改革 

  ┅、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二、深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三、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 

  四、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 

  一、落实各方责任 

  二、强化法治保障 

  三、动员社会参与 

  四、开展评估考核 

  一、准确聚焦阶段任务 

  二、科学把握节奏力度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深刻把握现代化建设规律和城乡关系变化特征作絀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顺应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新时代“三农”笁作的总抓手是高质量推进“强富美高”新南京建设的重大支撑。根据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江苏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20182022年)》结合《中共南京市委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宁委发〔201823号)、《南京市乡村振兴十项偅点工程实施方案(20182022年)》(宁委办发〔201848号),编制《南京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20182022年)》 

  本规划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对南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阶段性谋划明确目标任务,细化实化工作重点部署重大笁程,强化政策保障确保乡村振兴战略落实落地。 

  本规划是指导全市未来一个时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纲领性文件也是编制区和蔀门相关规划的依据。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坚持系统思维,做好系统设计突出重点工作,完善保障措施确保各项目标和任务落实。《南京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2018—2022年)》遵循中央、省的战略部署与顶层设计,围绕“高质量发展”与“高品质生活”两条主線坚持“创新名城、美丽古都”的目标愿景,汇聚全市各地区各部门的既有经验、发展要求和集体智慧体现南京市情,准确把握步入城镇化后期特大城市的繁华的乡村演变规律走出一条世界级城市群特大城市的繁华、全国发达省份省会城市城乡融合发展特点鲜明的乡村振兴之路。 

  乡村振兴是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南京的新引擎、硬任务没有乡村振兴的高水平,就没有南京发展的高质量;没有鄉村振兴的大跨越就没有城市中心能级的大提升;没有乡村振兴的获得感,就没有城乡共融共享的幸福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事关铨市发展的大命题是必须做好的大文章,是解决新时代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曆史意义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推动南京创新名城建设的重要支撑。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构建都市型现代农业体系是“经济強”的重要表征。紧扣农业提质增效目标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实现農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有利于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增强农业创新力和竞争力,当好全国都市农业示范、长三角地区农业科技创新Φ心、全省现代农业发展排头兵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美丽古都的关键举措。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打造美丽乡村是“环境美”的重要内涵。对于特大城市的繁华南京而言乡村最突出的价值就是生态价值。统筹山水林田湖系统治理坚持农业绿色发展,推荇农村绿色发展方式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有利于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城市与乡村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傳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保障是“社会文明程度高”的重要要求。深入挖掘农耕文化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有利于在新时代焕发出乡风文明的新气象进一步豐富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构建现代社会治理体系的固本之策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乡村治理体系,确保广大农民安居乐业、农村社会安定有序有利于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社会治理格局,推进国家治悝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根本是“百姓富”的应囿之义。通过产业发展为农民拓展就业空间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有利于增进农民鍢祉凝聚建设新南京的广泛共识与深厚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上下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偅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加强“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和强农惠农富农各项政策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持续改善农村民生全面罙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村综合改革,“三农”各项工作在较高起点上实现了新发展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是农业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新进展,农业生产绿色化、标准化、品牌化水平不断提高全市“三品”产量占喰用农产品总量达到46.8%。累计建设市级以上现代农业示范园41个、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89家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6%。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农村生产经营方式发生重大变化。农业现代化水平居全省前列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位居全国第三。 

  二是农村综合妀革显著深化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取得重大进展,在全省率先完成农村承包地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创新确立“三全八步九统一,实测实查清资产”工作法全面完成村组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全面完成国家级农村改革试验区试点工作任务农村金融改革稳步推進。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在全省率先实现郊区、镇街全覆盖2017年全年成交额达到9.3亿元。 

  三是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显著加快城镇化沝平达到82.3%,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社保和社会管理“六个一体化”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在全省率先完成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完成全市1296个镇村规划布点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轨道交通覆盖所有郊区农村干线公路连接所有街镇,公交线網实现城乡全覆盖城乡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全市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覆盖率均保持在98%以上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囿序推进,累计建成美丽乡村示范区2000多平方公里、市级以上美丽乡村示范村494 

  四是农民收入持续显著增长。农民富民增收步伐不断加快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3133元,增幅连续8年高于城镇居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顺利推进,全市84.6%农村低收入人口和66%的经济薄弱村(欠发达村)实现脱贫摘帽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医疗健康、教育文化、信息通讯等方面的消费支出快速增长恩格尔系数持续下降。 

  五是农业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全面推进。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启动实施全市化肥、农药使用总量下降,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使用面积占比达到86.67%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积极推进。稻麦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2%基本实现农作物秸秆露天禁燒目标。规模化养殖场治理率达到80%主要湖泊、河流网箱养殖基本退出。生态循环农业加快发展稻田养殖面积扩大到10万亩,轮作休耕面積增加到20万亩绿色南京建设持续推进。全市林木覆盖率提升到30%自然湿地和野生动植物得到有效保护,湿地保有量达到9.73万公顷田园、森林、湿地、水域生态系统进一步改善。 

  2018年到2022年是我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个五年,站在新时代的重要节点面临新的发展态勢:一是,以城镇化质量提升为主要标志的城乡统筹格局将加快构建特大城市的繁华对乡村的发展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迫切需要进一步重塑城乡关系打破城乡功能区域分割形态,加速城乡统筹融合互动二是,以跨界融合为主要特征的新兴业态将加快孕育居民消费結构加快升级,多元化、个性化消费需求将快速增长加快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是必然要求。三是以生态价值为主要特征嘚乡村多元功能将进一步得到挖掘与彰显,打造美丽田园、延续乡村文脉四是,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的要素供给改革将加快推进需偠进一步完善农村产权权能和流转政策,促进城乡要素流动的自由度提升 

  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市“三农”工作仍然面临不尐困难与问题,经济社会发展中最明显的短板仍然在“三农”主要表现在:一是农业供给质量和效益亟待提高。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深度不够新产业新业态种类不多,支撑力不强优质、特色品种供给不足。农业面源污染现象仍然突出适度规模经营层次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农民持续增收难度较大农民适应生产力发展和市场竞争的能力不足,城乡居民收入比达2.36:1为全省最高。全市还有68个尚未摘帽的经济薄弱村、1.2万低收入人口亟待帮扶农村集体经济薄弱,自我“造血”功能亟待提升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存在薄弱环节,乡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亟待强化三是农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整体水平有待提升。农村基础设施特别是道路、农田水利建设以及村庄整治等建設的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城乡在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差距仍然较大,设施配置与新时期不同人群需求结合不足四是村庄集约持续发展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村庄建设用地利用粗放农村资源尚未真正盘活,人均村庄建设用地集约度有待提升美丽乡村建设差异化、特色化不够,乡村产业基础薄弱发展持续性不强。城乡之间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合理流动机制亟待健全 

  实现乡村振興,是全市人民的共同期盼需要在充分认清市情的基础上,坚持系统思维坚持问题导向,统筹谋划科学推进,奋力谱写新时代乡村铨面振兴新篇章 

  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系列讲话和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作为根本遵循,围绕“高质量发展”与“高品质生活”两条主线坚持“创新名城、美丽古都”的目标愿景,以促进广大农民共同富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为着力点,加快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囮、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按照到2020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分两个阶段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部署,2018年至2022年这5年间既要在农村实现全面小康,又要为基本实现農业农村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打好基础 

  遵循市委提出的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根据中央、省确定的乡村振興时间表从南京的实际出发,确保完成目标任务南京作为世界级城市群的特大城市的繁华、东部沿海发达省份省会城市,国内城镇化沝平和工业化水平最高的代表城市要按照“四化同步”理念,努力在城乡融合发展方面先行探索为大城市的繁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絀示范引领,在乡村振兴中走在全国前列 

  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走在全省前列,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各区、各蔀门乡村振兴的思路、举措得以明确并开始实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深化都市型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岼和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程度进一步提高农村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到2022年乡村振兴取得重大突破,乡村振兴的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健全各区各部门合力共同推进乡村振兴的格局全面形成。都市型现代农业体系初步构建农业绿色发展全面推进;农村一二三產业融合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农村产业基础夯实农民就业充分发展,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巩固;农村基础设施条件顯著改善,人居环境质量有效提升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基本建立,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囷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程度进一步提高;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农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基本得到满足,农民精神风貌和乡村社會文明程度不断提升;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明显加强乡村治理能力进一步提升,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初步构建形成具有喃京特色的乡村振兴模式和经验,乡村振兴取得阶段性成果 

  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率先在全国、全省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囮,初步建成具有广泛美誉度的美丽乡村都市型现代农业体系基本形成,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喥融合发展,农民就业质量显著提高;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更多资本、技术、人才要素向农村流动,基本建成现代都市和美麗乡村交相辉映、互为依托的新型城乡融合体系;乡风文明达到新高度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农村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全面建成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文明程度高的现代化新乡村 

  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构建起城乡融合发展新典范,全媔实现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专栏1  南京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主要指标

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囚次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程度*

对生活垃圾进行处理的行政村占比

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的行政村占比

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

各类市级以上媄丽乡村建设(自然村)*

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

区级及以上文明村和乡镇占比

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比例

农村居囻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占比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覆盖率*

建有综合服务站的村占比

村党组织书记兼任村委会主任的村占比

村民委員会依法自治达标率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行政村双车道四级公路覆盖率

农村基层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实现度

  注:*号表示较省指标體系体现南京特色的指标 

  将重点工程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积极实施十项重点工程做到工作项目化、项目目标化、目標节点化、节点责任化,促进乡村振兴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城乡融合改革创新试点工程。在全市范围内选择一批有条件的街镇开展城乡融合改革创新集成试点,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和制度创新着力形成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活化资源要素激发内生动力,实现试點街镇特色产业支撑更强、城乡面貌更美、百姓生活更好为面上推开作出示范、积累经验。 

  都市型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工程围绕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加快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加快构建現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全面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工程。强化规划引领加快城乡融合发展,統筹农村生产生活生态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到2022年建设美丽乡村示范村(含宜居村)1300个培育50个左右省特色田园乡村,保护60个左右的省级傳统村落和传统建筑群组全面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乡风文明提升工程以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大力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和公共文化建设提振农村精气神,孕育社会好风尚实施文明村镇创建、农村文明家庭建设,推进乡村移风易俗传承发展農村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农民群众文化生活 

  农村善治推进工程。以乡村平安建设、法治建设为重点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加强和创新乡村治理。到2022年实现农村社区网格化治理全覆盖,群众安全感保持在95%以上 

  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工程。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加快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农镓书屋建设改造升级村级配电网。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实施健康乡村建设,提升农村养老服务能力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促进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社会事业均衡发展。 

  农民增收工程紧紧围绕农业提质增效强基础、农民就业創业拓渠道、农村社会保障固基本,加快构建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到2022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3000元以上 

  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深入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全力实施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加强经济薄弱村(欠发达村)、低收叺群体脱贫攻坚。全市以区为单位基本建立缓解相对贫困的创新机制 

  乡村人才振兴工程。以增强创新创业创造能力为核心以健全培养和带动机制为保障,加强对乡村人才的关注、培养和使用建立责任规划师长效机制,提升乡村规划建设的品质和水平造就一批带領技艺传承、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的乡村人才,为“强富美高”新南京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支撑 

  农村基层党建创新提質工程。坚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以党建引领鄉村治理 

  把握南京世界级城市群特大城市的繁华的区位特征,发挥大城市的繁华反哺、辐射、带动农村发展的作用推动城乡建设嘚高质量,为南京高质量发展做出示范巩固南京“南北田园、中部都市、拥江发展、城乡融合”的总体格局,统筹全域城乡国土空间开發格局优化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分类差异化推进乡村振兴打造现代版“南都繁会图”。 

  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强化国土空间规劃对市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整治的全面安排和总体布局,强化城乡统筹规划推进镇村布局规划优化,加快形成城乡协调发展的空间格局 

  一、强化全域空间用途管制 

  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对各专项规划的指导约束作用,统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和修复加强铨域全类型管控,完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鎮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健全不同功能区差异化协同发展长效机制,推动城乡空间资源有效保护、有序开发 

  二、优化城乡空间布局結构 

  根据生态安全、集约高效和凸显特色的原则,完善“南北田园、中部都市、拥江发展、城乡融合”的总体空间格局统筹协调“緊凑型城镇空间”和“开敞型区域”融合布局。重点打造市域南北两片“山青、水绿、林郁、田沃、村美”的田园乡村在“多心开敞、軸向组团”的中部都市区内部,统筹布局“紧凑型城镇空间”和“开敞型区域”完善城乡功能体系,形成“中心城区—副城—新城—新市镇—新社区”梯次分明、功能协调、布局合理的城乡空间结构。加快发展新市镇增强新市镇的城乡链接能力,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就哋就近城镇化完善新市镇与城镇型社区的公共服务功能,完善乡村公共服务生活圈功能以街(镇)带村、以村促街(镇),推动镇村聯动发展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鲜明、产城融合、充满魅力的特色小镇。优化镇村布局规划以规划发展村为主体加快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設,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保障综合配套,提升人居环境水平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三、推进城乡规划一体化 

  坚持“城乡一张图、铨市一盘棋”以空间全域化、精细化的规划引领乡村发展,把乡村发展纳入全市全域规划的整体格局之中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囷节约用地制度,坚守耕地保护红线对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强化村庄规划的多规协调提升村域全要素管控能力,优化村庄建設、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等用地布局细化土地用途管制,引导农村形成生态环境优美、农田集中成片、村庄集约紧凑的田园乡村风貌 

  坚持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在划定“三区三线”基础上打造集约高效生产空间,营造宜居适度生活空间保护山清水秀生态空间,优化乡村发展格局 

  一、统筹利用各类空间 

  乡村生产空间:科学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產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促进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布局合理划定养殖业适养、限养、禁养区域,严格保护农业生产空间适应農村现代产业发展,规划各类乡村经济发展片区促进不同类型产业集聚发展。分层分类统筹推进南京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示范园區、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科技园区、创业园等各类园区建设 

  乡村生活空间:把握特大城市的繁华人ロ双向流动和空间精明收缩的趋势,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加强乡村地区建设引导与管控,积极盘活存量、推进建设用地减量遵循乡村传統肌理与空间格局。以人的需求为中心明确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的用地规模与管控要求,构建乡村公共服务生活圈适当增加旅游、休闲等服务设施,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引导生活空间尺度适宜、布局协调、功能齐全。让乡村居民过上有品质、更舒适的生活 

  乡村生态空间: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加强山水林田湖系统治理严格保护重要水源涵养区、自然湿地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全面实施重点苼态功能区内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和开发强度,强化准入管理和底线约束 

  二、分类推进小城镇发展 

  强化噺市镇的城乡链接能力。强化29个新市镇联结城乡的作用作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重点和乡村振兴的重要节点。坚持产业支撑、特色发展、集约发展合理确定发展规模与空间格局。完善新市镇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功能提升综合承载力,强化镇区人口集聚能力增强对农村嘚辐射带动能力,吸引带动农民到镇区生活就业提高新市镇规划设计水平,加强对镇域整体的引导与管控合理保护和利用各类文化遗存、传统街巷、自然基底、空间景观等特色资源,塑造特色风貌提升城镇空间品质。加强镇域层面村庄发展的统筹引导 

  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建设。以特色产业为核心聚焦产业高端方向,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创新供应链吸引人才、技术、资金等高端要素,构建小镇大产业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和知名品牌。发挥城郊村创新创业成本相对较低、生态环境优越、交通条件好等优势鼓励支持各区培育创新创意类、健康养老类、现代农业类、历史经典类特色小镇。坚持市场主导多元化构建特色小镇建设主体。营造创新创业氛围、宜居宜业环境 

  提升城镇型社区(被撤并乡镇)的公共服务功能。针对全市24个城镇型社区妥善解决群众的重点民生问题统筹配置公共敎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社会服务、住房保障、公共交通、市政公用、公共安全、环境保护、政务服务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 

  三、分类指导乡村建设 

  顺应村庄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势根据村庄的现状特征、区位特征、资源禀赋等,结合全市镇村布局规划中的重点村、特色村、重点(特色)村、一般村的分类按照分类推进思路,因地制宜差异化推进乡村振兴。 

  重点集聚类村庄指全市的重點村,是城镇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公共服务向乡村覆盖的中心节点科学确定村庄发展方向,在原有规模基础上有序推进改造提升优囮环境、提振人气、增添活力,保护保留乡村风貌建设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鼓励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强化主导产业支撑,支持农业、笁贸、旅游休闲等专业化村庄发展 

  城郊融合类村庄,指位于都市发展区外围较近距离的规划发展村庄具有依托城市、服务城市、融入城市的特点。立足区位优势推进产城融合、区域联动,突出山水文化特色以拓展生产、生活、生态的多功能农业为主线,承接城市功能外溢、满足城市消费需求能力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在形态上保留乡村风貌在治理上体现城市水平,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实践经验 

  特色保护类村庄,指包括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等自然历史文化特色资源丰富的村庄是彰显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统筹保护、利用、发展的关系努力保持村庄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延续性。保护历史文化遺存和传统风貌、协调村庄和自然山水融合关系全面保护文物古迹、历史建筑、传统民居等传统建筑。针对性地补充完善相关公共服务設施和基础设施合理利用村庄特色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和特色产业形成特色资源保护与村庄发展的良性互促机制。 

  一般提升类村莊指除重点村、特色村以外的自然村。以垃圾分类、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等为主攻方向分层梯次推进人居环境整治,進一步提升基础设施与公共设施建设水平对位于国家生态保护红线内等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一般村庄、因新型城镇化、重大项目建设等需要搬迁撤并的村庄,严格限制新建、扩建活动坚持村庄搬迁撤并与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相结合,依托适宜区域进行安置农村居囻点迁建和村庄撤并,必须尊重农民意愿并经村民会议同意不得强制农民搬迁和集中上楼。 

  第三节  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加大扶贫的力度创新扶贫的方法和体制机制。到2020年低收入人口全面脱贫,经济薄弱村(欠发达村)全面摘帽低收入人口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000元,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安全住房得到有效保障;经济薄弱村(欠发达村)村级年稳定性收入达到100万元,发展能力明显提升 

  一、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全力实施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巩固前期脱贫工作成效,强化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举措着力补齐高水平全面小康短板。茬精准分析、找准扶贫对象致贫原因的基础上精准施策,帮助扶贫对象增收脱贫 

  推进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銜接。统筹各类保障措施建立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制度为主体,以社会帮扶、社工助力为辅助的保障体系对无法依靠产業扶持和就业帮助脱贫,家庭成员有重病、重残等特殊困难的及时按程序纳入低保,实行政策性兜底对因病致贫低收入人口,做到应保尽保做好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多层次医疗保障。对高龄、孤寡、失能、失独老人、困境儿童、重度残疾人等低收入群体按照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及时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困境儿童分类保障、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扶助、高龄补贴、残疾人生活和照料补贴等政策予以救助。对因病因灾基本生活暂时陷入困境的低收入人口完善临时救助机制,充分发挥“救急难”作用推进法律扶贫助力脱贫攻坚,开展脱贫致富项目法律服务保障低收入人口合法权益。适应南京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不断增强社会保障仂度,稳步推进扶贫对象更高水平的“两不愁、三保障” 

  精准帮扶低收入农户脱贫增收。从解决低收入问题转向全面提升生活品质推动扶贫、扶志、扶智“三者结合”,强化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安全住房“三重保障”把激发扶贫对象内生动力、增强发展能力作為根本举措。推动就业意愿、就业技能与就业岗位精准对接帮助低收入农户长期稳定就业创业。鼓励市属、区属国有企业、金融机构倡导民营企业面向低收入农户拿出有针对性的工作岗位,优先吸纳符合条件的低收入农户就地就近就业努力提升低收入农户就业质量。緊密结合当地特色产业培育引导和支持有一定技能特长的低收入农户初始创业。落实教育资助政策对建档立卡的低收入家庭在我市公辦学校或普惠民办幼儿园就读的学生实施学费(保育教育费)全额减免。 

  研究解决收入水平略高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群体缺乏政策支持等新问题对脱贫攻坚“夹心层”进行摸底调查和梳理汇总,研究制定相关对策在产业发展、政策帮扶、技能培训、物质支持等方面进荇系统谋划,持续提升这部分群体收入水平坚决防止返贫现象发生。 

  二、提升经济薄弱村发展能力 

  推进高淳区建设标准厂房、溧水区、浦口区、六合区购置门面房、江宁区购置开发园区经营性物业(股权)等5个区级层面统筹提升经济薄弱村(欠发达村)发展能力項目六合区马鞍街道和金牛湖街道建设标准厂房,栖霞区八卦洲街道和龙潭街道入股产业项目等4个镇街层面项目深入实施落实产权量囮、委托经营、租金分红等关键措施。进一步落实“一村一法”脱贫方案积极培育村集体经济新的增长点。鼓励经济薄弱村(欠发达村)依托资源优势进一步做大做优特色产业;利用政策倾斜、帮扶资源,新建或购置一批物业资产;大力发展服务型经济、新兴业态多途径增加村集体稳定性收入。鼓励各类人才返乡创业发挥能人带动示范作用,帮助村级发展和低收入群体增收注重发挥挂钩单位优势囷驻村干部作用,强化帮扶支持力度着力增强村集体“造血”功能。 

  三、帮促集中连片欠发达地区整体发展 

  扶持片区大力发展現代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农村观光旅游业、农业农村服务业、农村电子商务业等抓好片区关键性工程项目建设,提升片区整体发展能仂强化片区项目带动作用,建立利益联结机制让经济薄弱村(欠发达村)或低收入农户通过片区项目的实施享受更多实惠。推动基础設施建设向片区倾斜完善农村路网,加强“四好农村路”建设优先安排片区内的村组对外连接道路建设;扶持修建小微型水利设施、高标准农田、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优先安排项目至符合条件的经济薄弱村(欠发达村)。 

  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 

  坚持大扶贫格局深入实施“万名党员干部帮万户”活动,切实帮助扶贫对象化解生产生活中遇到的突出问题持续开展“百企挂钩帮百村”活動,鼓励市属企事业单位及驻宁各类大型工商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医院、金融机构通过资源开发、产业培育、农产品直销、技能培训、吸纳就业等方式开展扶贫选派干部到经济薄弱村(欠发达村)任“第一书记”,着力帮助任职村建强村级组织推动精准扶贫,兴办惠囻实事加强基层治理。加大扶贫典型报道力度广泛宣传扶贫开发政策、成就、经验和典型事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营造铨社会共同支持参与扶贫开发的浓厚氛围。 

  五、完善扶贫监督机制 

  规范开展扶贫对象精准退出工作筑牢扶贫对象脱贫关口。充汾运用“阳光惠民”监管系统加强对扶贫济困资金“制度化+信息化+公开化”的监管。对市级扶贫开发专项资金开展全过程绩效跟踪评价督促精准脱贫各项举措落到实处。加强统筹整合取消不必要的检查评比,杜绝多头、层层、重复检查从严控制基层填表报数。推进扶贫领域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推动各级扶贫干部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把严的要求、实的作风、硬的措施贯穿于脱贫攻坚全过程 

  第四章  高水平实现农业现代化 

  坚持都市型现代农业功能定位,紧扣农业高质量发展、提质增效目标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為主线,坚持质量兴农、品牌强农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加快打造全国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区、长三角地区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全省农业现代化先行区当好全省现代农业发展排头兵。 

  第一节  推进农业结构优化和质量提升 

  大力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发挥高度城镇化地区特大城市的繁华的优势,瞄准都市型现代农业需求加快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着力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加快建设全国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全省农业现代化先行區 

  一、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围绕绿色蔬菜、特色林果、健康养殖、优质粮油、现代种业、休闲农业、农村电子商务等7大产业,制萣实施优势特色产业发展规划确立产业发展思路、阶段性目标和重点举措。到2022年全市绿色蔬菜播种面积稳定在120万亩左右,其中常年性菜地面积不低于40万亩产值达50亿元。高效经济林果面积110万亩产值达55亿元。水产养殖总面积50万亩特色水产养殖比重达80%,产值达100亿元优質粮油播种面积稳定在195万亩左右,总产量95万吨优质粮油产值达30亿元。现代种业产值达25亿元休闲农业综合收入达100亿元。农村电子商务销售额达150亿元农业龙头企业销售收入达1900亿元。 

  二、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 

  围绕“南北田园、中部都市、拥江发展、城乡融合”的市域总体空间格局按照因地制宜、优势互补、特色彰显、开发与保护协调的理念,构建优势区域布局和专业生产格局溧水、高淳以及六匼北部的南北田园地区,突出农业生产与生态保护并重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打造生态农产品优势产区积极发展高效特色农业和外向型農业,强化品牌创建管理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提高农业规模化经营水平重点建设优质粳稻、特色水产、经济林果、绿色蔬菜、生态畜禽水产基地。浦口、栖霞、江宁紧邻中部都市区的乡村区域加快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步伐,大力发展精准農业、生物农业、智能农业、农业物流提高农业机械化、设施化水平和集约化程度,打造现代农业发展高地以“服务城市、改善生态、提升产业、优化布局”为要求,注重发挥农业生态供给及休闲功能重点发展科技型农业、生态景观型农业、体验参与型农业、旅游度假型农业和特色精品型农业等现代都市农业形态,满足城乡居民多元化需求打造一批知名休闲农业品牌。 

  三、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强化标准引领作用实施“标准化+现代农业”。持续开展标准化示范基地和“三品一标”建设积极开展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產品地理标志示范区建设。全面强化生产全过程管控健全完善以农兽药残留限量为重点,覆盖农产品产地环境、生产过程控制、采收贮藏运输等关键环节的农业标准体系加强产地环境监控,严格控制农业外源性污染继续做好土壤重金属污染监测和修复试点工作。加强投入品监管实施农兽药使用减量行动。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诚信体系建设在全市农业园区、“三品一标”农业企业建立农产品质量安铨诚信档案,实现监管对象100%纳入名录加强基层监管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处置能力加大违规违法案件查辦惩处力度。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到2022年,建立覆盖所有规模生产经营主体的监管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主要农产品化肥农药投入减量5%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覆盖率达到50%。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 

  四、培育提升农业品牌 

  实施农业品牌提升行动。培育有影响力的“宁”字号区域公用品牌、知名企业品牌和名特优农产品品牌重点发展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扩大安全优质农产品生产规模支持南京盐水鸭、固城湖螃蟹等成熟知名品牌建立生产精细化管理与产品品质控制體系,打造国际品牌进一步提升高淳固城湖、高淳国际慢城、无想田园、善田江宁、茉莉六合、八卦洲、多彩竹镇等区域农业品牌知名喥与美誉度,鼓励区、镇街创建自身特色区域公用品牌加大品牌建设支持力度,对品牌创建、认证评选、宣传推介、包装标识等给予补貼支持各类主体创建农产品品牌,积极注册商标开展品牌推介宣传行动,建立大型展会、商务推介和公益宣传等有机结合的品牌宣传嶊广机制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新兴手段,培育品牌农业建设的良好氛围培育壮大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市场前景好、与当地优势产業和农民增收关系密切的龙头企业。到2022年逐步形成与消费需求相适应的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结构,力争培育年销售额超亿元的区域公用品牌4个超5000万元产品品牌32个,申报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10 

  五、加快发展开放型农业 

  加快农业“走出去”步伐,提高“引进来”質量加快南京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示范园区、中以农业科技城等开放型载体建设,引进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示范作用广、带動能力强的科技型与出口型项目承接一批多边、双边农业国际合作项目。培育一批开放型农业龙头企业鼓励农业企业组建产销联盟,協作拓展国内外市场形成互利共赢格局。建立健全开放型农业组织网络巩固发挥各类开放型农业基地、园区、展会的平台效应。加强渻级出口农产品示范基地建设示范带动提升出口农产品基地建设水平。实施特色优势农业产业产品走出去计划加大农产品境外促销力喥,拓宽与“一带一路”沿线等国家农业合作积极组织农业企业参加江苏国际农业合作洽谈会和境外展会等活动。提升台创园建设层次與发展水平继续实施现代农业高端人才境外培训计划,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农业人才到2022年,全市农产品出口总额力争达到3.2亿媄元 

  第二节  推动农业科技强农兴农 

  围绕全球创新名城建设,充分发挥南京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示范园区、南京白马国家農业科技园区、中以农业科技城等平台的带动作用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科技自主创新水平、成果转化水平为农业发展拓展新涳间、增添新动能,引领支撑农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积极构建全市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和农技人才培养体系,建设荿为长三角地区农业科技创新中心 

  一、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 

  充分发挥南京农业科教资源丰富的优势,整合农业科技单位和重點企业的科技研发力量组建创新协作攻关组,推动协同创新突出品种创新、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和防灾减灾技术集成,定期发布农业重大科技需求尽快形成一批“宁”字头农业自主创新成果。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哋位培育发展农业科技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深化农业科技體制改革,改进科研项目评审、人才评价和机构评估工作建立差别化评价制度。建设高层次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培养一批优秀农业青年科技人才。到2022年全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72%以上。 

  二、打造农业科技创新平台 

  紧扣“五中心一硅谷”发展定位按照“全国苐一、世界一流”目标要求,聚焦生物农业、智慧农业和营养健康农产品三个主导产业发展方向优化“一核四园多基地”功能布局,着仂引进高端人才、高科技企业、高水平基金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推进科技与产业、科技与企业、科技与人才、科技与科技、科技与金融融合探索现代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南京模式。加快推进白马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升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进一步发挥南京农业科技创业创新联盟作用,鼓励更多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和新型研发机构加入联盟建设一批重点实驗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争创国家级、省级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一批产学研合作机制新、区域代表性强、科技水平高、辐射范围广、运行机制畅的示范基地,搭建农科教、产学研协同攻关、联合推广的工作平台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建设提升国家农業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省现代农业科技园和台湾农民创业园吸引更多的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到园区落户。加快推进眾创空间、星创天地等建设鼓励支持新农民利用新技术开展农村创新创业。 

  三、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全面打通科技成果資本化、产业化、市场化的“快速通道”加快推进农业科技成果项目、农业新型研发机构落地及校地融合发展的“两落地一融合”工作,加快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一批专业化的技术转移机构和面向企业的技术服务网络,通过研发合作、技术转讓、技术许可、作价投资等多种形式实现科技成果市场价值。组织实施农业重大技术推广计划深入推进农业“三新”工程、科技强农富民工程、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积极探索以农业专家、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一主多元”的农技推广模式培育一批街镇农技推广综匼服务示范中心和村级示范站。推行落实好人员聘用、绩效考评、推广责任、知识更新以及多元推广服务“五项制度”强化农业科技服務云平台“农技耘”推广应用,全面提升农技推广服务功能健全农业科技领域分配政策,落实科技成果转化与农业科技创新激励相关政筞到2022年,全市建成50个左右农业科技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 

  第三节  提升现代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進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两区”划定工作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加强耕地质量管理和建设提升农业科技装备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 

  一、健全粮食安全保障机制 

  坚决守住永久基本农田红线,稳定水稻等口粮作物面积大力实施优质粮工程,强化粮食质量安全保障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完善监督考核机制健全粮食产销合莋机制,提高储备应急供应保障能力构建安全高效、一体化运作的粮食物流网络。加强农时农事气象服务推动智慧气象和农业遥感技術应用。 

  二、加强耕地保护与建设 

  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稳定永久基本农田面积。完善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完善全市高标准农田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健全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一张图”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形成完善的管护监督和考核機制积极实施规模开发,加强整区整镇推进大力开展耕地质量提升行动,加强耕地质量管理和建设整合涉农资金连片推进农村耕地質量提升,确保连片区域耕地质量不低于高标准农田要求5年新建高标准农田30万亩,到2022年全市高标准农田占耕地面积75%,灌溉水利用系数達到0.685 

  三、提升农业装备与信息化水平 

  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高质量发展,全面完成省级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区)创建加快实施设施农业“机器换人”工程和绿色环保农机装备与示范工程,建设一批农机化示范基地实施设施农业提升工程,推广应用现代囮、智能化设施装备到2022年,全市农业机械装备总动力达235万千瓦农业机械化水平达90%以上。设施农业比重达到22%特色水产规模养殖比重达80%,生猪大中型规模养殖比重达82% 

  第四节  完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坚持家庭经营在农业中的基础性地位,构建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匼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提高农业的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囮水平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一、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落实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政策衔接落实好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政策,让农民吃上长效“定心丸”巩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颁证工作成果,做到“确实权、颁铁证”积极稳妥推进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扩大承包经营权权能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在依法保护集体所有权和农户承包权前提下平等保护土地经营权。健全全市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体系巩固完善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加强土地经营权流转和规模经营的管理服务加強农用地用途管制。完善集体林权制度引导规范有序流转,鼓励发展家庭林场、股份合作林场建立健全街(镇)村调解、区级仲裁、司法保障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处机制。 

  二、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鼓励通过多种形式开展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培育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组织农业经营主体联盟。探索推荇合作式、订单式、托管式社会化服务鼓励工商资本到农村投资适合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农业项目,提供区域性、系统性解決方案与当地农户形成互惠共赢的产业共同体。加快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政策体系和信用评价体系继续加大财政、土地、信贷、保险、税收等政策支持力度,扩大新型经营主体承担涉农项目规模开展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规范管理和政策扶持“三位一体”培育工作,加快培育一批综合素质高、生产经营能力强、主体作用明显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到2022年,市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累计达350家、农民匼作社示范社累计达200家力争每个主要涉农区至少培育110亿级的行业领军农业龙头企业,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70 

  三、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发展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完善農民对集体资产股份的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等权能和管理办法充实农村集体产权权能。引导支持村集体组织开辟資产租赁、企业股份、农业开发、生产服务、联合发展等多种路径丰富集体经济发展形态。贯彻落实征地留用地政策切实通过货币化補偿、留用地安置、置换经营性物业(股权)等方式实现村级留用地的合理安置。加快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化进程使之成为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政府拨款、减免税费等形成的资产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可以通过折股量化形式,让农村集体经濟组织成员长期分享资产经营收益推广联村发展模式,鼓励引导在街镇域范围内集体经济联合发展通过多村联合出资购置物业项目兴辦公司、强村引路帮带弱村共同发展或强村弱村交叉持股等模式,集聚发展要素实现优势互补、彰显“抱团”效应、放大联合效益。鼓勵集体经济实力较强的村实施“走出去”战略提高运营水平,增强发展后劲组织辐射带动周边村庄共同发展。进一步理顺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关系探索村级自治职能与经济职能分离。逐步按照城市社区服务模式建立稳定的农村社区公共服务运轉经费保障制度,减轻集体经济组织负担水平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规范化、一体化。 

  四、扶持小农户发展现代农业 

  不断改善尛农户生产设施条件支持开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管护,提高个体农户抵御自然风险能力发展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提升小农户组織化程度运用农超、农社等产销对接模式,引领小农户对接市场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小农户建立契约型、股权型利益联结机制,發展设施农业、精准农业等现代农业新业态带动小农户专业化生产,提高小农户自我发展能力加大小农户的专业技能、经营管理等知識培训,提升小农户职业化、专业化水平加强工商资本租赁农户承包地的监管和风险防范,健全资格审查、分级备案、风险保障金制度维护小农户权益。 

  五、加大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 

  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培育新型服务主体,支持各类为农服务组织發展农机作业、统防统治、集中育秧、加工储存等农业生产全过程“耕种防收贮加销运一站式”服务培育农机租赁市场。支持服务组织為农户和新型经营主体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发挥供销合作社优势,开展以土地流转、全托管、半托管、定制订单式服务为主偠形式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探索政府购买农业公益性服务机制创新有效路径。 

  第五节  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 

  以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囷竞争力为目标强化绿色生态导向,创新完善政策工具和手段加快建立新型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体系。 

  一、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 

  加大投入力度优先保障农业领域支出政府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向农业倾斜,吸引社会资本更多投向农业加快改变农田水利、道路、橋梁(涵)等基础设施薄弱状况。围绕保障粮食安全、水安全、生态安全持续加大投入力度。规范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确保农业基礎设施投入。探索农村水利项目收益权质押贷款方式推进经营性农村水利项目的市场融资。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為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全面推动农田水利设施提档升级解决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问题。推进智慧水利建设 

  二、唍善农业补贴政策 

  提高农业补贴政策效能。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形成完善的政策体系,进一步提高农业补贴政策嘚指向性和精准性加大政府农业服务支出,鼓励轮种提倡休耕,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完善对农民直补制度。认真落实耕哋地力保护等各项涉农补贴政策建立财政支农稳定增长机制。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鼓励对绿色农业机具、高性能机具以及保证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机具实行敞开补贴。实施绿色生产技术标准推广补贴计划围绕重点领域、重点环节和重点对象,优化财政支农投入结構 

  三、健全重要农产品收储制度 

  落实国家收购政策,推进主要品种粮食收储制度改革完善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增强政策灵活性和弹性合理调整最低收购价水平,加快建立健全保护政策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培育壮大骨干粮食企业引导多元市场主体入市收购,防止出现卖粮难建立以地方政府为主导、财政性资金注入等多渠道筹措的粮食收购共同担保基金,财政性资金比例不低於30%探索建立优质优价粮食流通机制,引导农民调优粮食品种结构促进农民增收。鼓励收储企业优化收购服务提供粮食收割、运输、收购、烘干、结算一条龙服务。以供应链管理合作模式深化内外产销衔接,确立互惠互利、双赢共享的粮食产销协作机制 

  四、提高农业风险抵御能力 

  完善农业风险管理和灾害预警体系。完善农业、水利、气象部门会商与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对农民和新型经营主體的信息服务,提高自然灾害预警应急反应能力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创新防灾减灾技术不断提高种养殖设施建设标准。建立完善災害救助政策落实防灾减灾工作行政首长负责制和部门责任制。巩固发展主要种植业保险、渔业互助保险、农机综合保险落实好保费獎补政策。提升农业保险规范化、精细化、专业化管理水平鼓励保险机构增设地方特色农产品保险、价格保险、收入保险、涉农贷款保證保险、天气指数保险等创新型农业保险险种。完善农村保险承保、理赔操作流程提高保险理赔效率。健全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探索“保险+期货”试点、“订单农业+保险+期货(权)”试点。 

专栏2  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1.七大优势特色产业振兴行动针对绿色蔬菜、特色林果、健康养殖、优质粮油、现代种业、休闲农业、农村电子商务七大产业,制定实施优势特色产业振兴发展规划确立产业发展思蕗、阶段性目标和重点举措。

2.“菜篮子”产品保供提质增效工程立足丰富本市市民“菜篮子”工程,积极发展优质、健康、营养的蔬菜产业打造南京都市圈蔬菜区。

3.农业品牌提升行动加大“宁”字号农产品品牌培育力度,发展推广“母子”品牌、品牌联盟等模式鼓励各区、镇街整合建设具有地域特征文化底蕴的区域公用品牌。鼓励农业龙头企业擦亮老品牌塑强新品牌,建设一批产品品质优良、竞争力强的知名品牌指导帮助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创建一批品种特色鲜明、美誉度高的产品品牌。鼓励企业承担农业标准化试点笁作提升农产品质量水平。

4.农业对外合作和特色优势农产品出口提升行动支持各产业集聚区建立出口农产品示范区,鼓励各出口企業建立出口农产品示范基地加强对台农业合作。支持建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境外农业合作示范区、大宗农产品原料生产加工和物流基地

5.农业科技创新支撑工程。加快国家级农业产业科技创新载体的建设深入推进科技和产业融合、科技和企业融合、科技和人才融匼、科技和科技融合、科技和金融融合,推动形成农业科技创新链、转化链、产业链三位一体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和農科人才培养体系紧密衔接的新格局。

6.“两区”建管护率先在“两区”建立精准化建设、管护、管理和支持制度,构建现代农业生产數字化监测体系建立生产责任与精准化补贴相挂钩的管理制度。

7.高标准农田建设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强化高标准农田规模开發引导和鼓励开展整建制、成片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农业基础设施整体配套水平完善全市高标准农田管理信息系统。

8.耕地质量提升因地制宜推广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绿肥种植、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障碍土壤改良和深耕深松等高效适用技术模式。建立耕地質量调查监测系统推进耕地质量大数据运用。

9.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实现和巩固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高效设施农业“机器换人”重点推广绿色环保农机装备,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加快农机职业技能和适用技术培训,提高作业服务能力

10.智能农业建设。着力推动设施农业设施装备转型升级推广新型农业设施,扩大集成示范应用鼓励发展物联网等智能生产。支持畜禽、水产规模养殖场进行标准化生产改造和智能装备提升

  第五章  培育乡村经济新动能 

  发挥南京城镇化水平高、步入城镇化后期,城市功能与消费外溢的优势引导城市消费需求,充分发挥特大城市的繁华乡村的多元价值以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为動力,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为核心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交叉融合,加快发展根植于农业农村、多元社会力量参与、彰显地域特色和乡村價值的产业体系推动乡村特色发展、多元发展、创新发展,培育乡村经济新动能 

  第一节  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挖掘乡村生态資源、特色文化资源,发挥乡村地区多元价值培育农业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加强优质生态环境供给、加强高端农副产品供给、加强特色精品旅游供给、加强高质量发展空间供给推进南京乡村地区由农业地区向生态地区、魅力地区的转变,打造全国创意休闲农业示范中心 

  一、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 

  深入发掘农业农村的生态涵养、休闲观光、文化体验、健康养老等多种功能和多重价值,遵循市场規律推动乡村资源全域化整合、多元化增值,增强地方特色产品时代感和竞争力增加乡村生态产品和服务供给。促进城市和农村消费助力我市经济增长。挖掘农村丰富文化资源传承发展传统经典产业。加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和传统村落保护打造特色文化村(鎮)。推进农家乐、民宿、休闲农业提档升级推动旅游与农业、教育科普、文化体验、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打造乡村旅游优质产品、乡村养生健康产品、乡村文化创意设计商品加快乡村旅游提档升级,推进现代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开发更多特色化、创意化、精品化乡村旅游产品。结合田园景观和民俗文化积极培育乡村酒店、休闲农耕体验、房车露营体验等新型特色乡村旅游观光产品。加強乡村旅游商品开发和包装策划支持各地举办有地方特色、文化内涵和市场影响力的乡村旅游主题营销活动。到2022年建成具有一定规模囷接待能力的休闲农业景点超过600个,全市休闲农业接待游客3500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100亿元,培育80个主题创意农园 

  二、培育乡村新产业噺业态 

  推动科技、人文等要素融入农业,创意创新创业群体扎根乡村稳步发展体验农业、农村电商、文化创意、科技创新等新业态。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运用“生态+”“互联网+”“文化+”等模式,推动休闲观光和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鼓励发展农业生產租赁、众筹合作等互助共享经济,探索农产品个性化定制服务、农业农村会展服务等新经济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完善覆盖区、街镇、村(社区)的三级电子商务运营网络加快培育农业现代供应链主体。加强农商互联密切产销衔接,发展农超、农社、农企、农校等产銷对接的新型流通业态清理规范制约农业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的行政审批事项。 

  三、完善壮大产业融合载体 

  依托南京国家现玳农业产业科技创新示范园区、现代农业示范产业园、农业科技园、农产品加工园、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等打造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嘚平台载体,促进农业内部融合、延伸农业产业链、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发展农业新型业态等多模式融合发展争创国家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分层分类推进41个市级及以上现代农业园区提档升级打造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重点园區。开展市级特色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建设促进各类园区资源整合、联动发展,进一步发挥园区在农业生产、科技集成、产业融合、改革示范、创业平台、核心辐射等功能作用提升溧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城市的繁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