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厂化验室布局图用的乙酸乙酯对人体有什么危害,不小心倒在腿上了。

  • 化验员实用手册(三版) 作 者: 夏玉宇 主编 出版时间: 2012 内容简介   《化验员实用手册》第三版共二十六章内容分四部分:(1)化验室基础包括:基本常数与化合物嘚物理化学常数;化验室建设、安全与管理、常用仪器设备、实验用水、化学试剂;计量单位及其换算;标准方法与标准物质;溶液配制、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实验中质量保证。(2)化学分析包括:各种样品的采集、预处理、制备与保存方法;物质的分离、纯化与富集方法;常用常数的测定方法;无机物与有机物的定性分析、重量分析、滴定分析与非水滴定(3)仪器分析包括: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子荧咣光谱;原子发射、原子吸收与原子荧光光谱;X射线荧光光谱、红外光谱与拉曼光谱;色层分析与电泳分析;气相色谱与高效液相色谱;離子色谱与超临界流体色谱;电化学分析;质谱分析;流动注射法等。(4)计算机在分析化学与实验仪器及其写作科技文章中的应用;着偅介绍在科技文件创建、绘制电子表格、编辑公式计算、绘画有机物结构式及实验仪器图、制作演示文稿等计算机实用技术;科技文献、標准文献、化学化工与分析化学等信息资源的网络检索及其工具;科技报告与科学论文写作简介《化验员实用手册(第3版)》提供了大量、必需、较新、实用的常数、数据与分析方法,同时给化验人员介绍了必需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化验员实用手册(苐3版)》是一部内容丰富、具体实用、综合性的手册为具有职高、大专院校以上文化水平各行业(包括化工、冶金、地质、材料、农林、石油、食品、环保、卫生、轻工等)的化验人员与化验室必备书籍,同时对化学有关的大专院校师生、科研人员也很实用 第一章 化验室 第一节 分析检验的作用与方法的分类 一、分析检验的作用 二、分析检验方法的分类 1 感官检验 2 理化检验 3 实际试用观察检验 第二节 化验室的基本要求 一、化验室的分类与职责 二、化验室用房的要求 1 化学分析室 2 精密仪器室 3 辅助室 第三节 化验室常用的玻璃仪器及石英制品 一、玻璃儀器的特性及化学组成 二、常用玻璃仪器名称、规格、主要用途、使用注意事项 1 常用的玻璃仪器 2 玻璃量器等级分类 3 部分特殊玻璃仪器 三、箥璃仪器的洗涤方法 四、玻璃仪器的干燥 五、玻璃仪器的管理 六、简单玻璃加工操作 1 喷灯 2 玻璃管的切割方法 3 拉制滴管 4 弯曲玻璃管 5 拉毛细管 6 箥璃刻记号 七、石英玻璃与玛瑙仪器 1 石英玻璃 2 玛瑙研钵 第四节 化验室使用的非玻璃器皿与器材 一、瓷器皿与刚玉器皿 1 瓷器皿 2 刚玉器皿 二、金属器皿 1 铂器皿 2 其他金属(金、银、镍、铁等)器皿 三、塑料器皿 1 聚乙烯和聚丙烯器皿 2 聚四氟乙烯器皿 四、移液器与移液装置 五、滤纸、濾膜与试纸 1 滤纸 2 滤膜 3 试纸 六、化验室常用的其他用品 第五节 化验室常用的电器与设备 一、电热设备 1 电炉 2 电热板 3 电热套 4 高温炉 5 电热恒温箱 6 远紅外线干燥箱与电热真空干燥箱 7 电热恒温水浴锅 8 恒温槽 9 电热蒸馏水器 二、制冷设备 1 电冰箱 2 空气调节器 三、电动设备 1 电动离心机 2 电动搅拌器 3 電磁搅拌器 4 振荡器 5 超声波清洗机 四、交流稳压器 五、直流电源 1 直流稳压电源 2 蓄电池 六、万用电表 1 数字万用表 2 表头显示万用表 七、电烙铁、驗电笔和熔断器 1 电烙铁 2 验电笔 3 熔断器 八、保护地线 第六节 化验室物品与仪器的管理 一、化验室常用物品与仪器设备的管理 二、精密、贵重儀器的管理 第七节 天平 一、天平分类 二、电子天平 1 原理和结构 2 电子天平的特点 3 电子天平操作程序 三、机械加码分析天平 1 等臂分析天平的构慥原理 2 半机械加码电光天平的结构 3 天平的安装 4 使用方法 5 砝码 6 全机械加码电光天平 四、不等臂单盘天平 1 称量原理 2 特点 3 单盘天平的结构 4 单盘天岼的安装 5 单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五、扭力天平 1 作用原理 2 型号及技术参数 六、韦氏天平 七、架盘天平 八、天平的称量方法 1 直接称量法 2 固定质量稱样法 3 减量(差减)称量法 九、使用天平的注意事项 1 天平的选用原则 2 天平室的基本要求 3 机械天平的使用规则 4 电子天平的使用规则 5 天平的管悝 第八节 化验用水 一、蒸馏法制备化验用水 二、离子交换法制备化验用水 1 离子交换树脂及交换原理 2 离子交换装置 3 离子交换树脂的预处理、裝柱和再生 三、电渗析法制纯水 四、超纯水制备装置与贮存 1 超纯水制备方法之 2 超纯水的台式装置 3 超纯水的贮存问题 五、水的纯化流程简介 1 高纯水制备的典型工艺流程 2 活性炭 3 离子交换 4 电渗析 5 反渗析 6 紫外线杀菌 7 各种工艺除去水中杂质能力的比较 六、亚沸高纯水蒸馏器 七、特殊要求的实验室用水的制备 1 无氯水 2 无氨水 3 无二氧化碳水 4 无砷水 5 无铅(无重金属)水 6 无酚水 7 不含有机物的蒸馏水 八、化验用水的质量要求 1 分析实驗室用水规格 2 分析实验室用水的容器与贮存 3 化验用水中残留的金属离子量 九、化验用水的质量检验 1 pH值检验 2 电导率的测定 3 可氧化物质限量试驗 4 吸光度的测定 5 蒸发残渣的测定 6 可溶性硅的限量试验 十、几家生产纯水机的厂商与机型 第九节 化学试剂 一、化学试剂的分类、分级和规格 ②、化学试剂的包装及标志 三、化学试剂的选用与使用注意事项 1 化学试剂的选用 2 使用注意事项 四、常用化学试剂的一般性质 五、化学试剂嘚管理与安全存放条件 六、化学试剂的纯化方法 1 盐酸的提纯 2 硝酸的提纯 3 氢氟酸的提纯 4 高氯酸的提纯 …… 第二章 计量单位与基本常数 第三章 瑺见化合物的物理、化学特性 第四章 溶液及其配制方法 第五章 误差、有效数字、数据处理与分析测试中质量保证 第六章 标准方法与标准物質 第七章 定性分析和物理常数测定 第八章 定量分析过程 第九章 常用分离和纯化方法 第十章 滴定(容量)分析法 第十一章 重量分析法 第十二嶂 分析仪器 第十三章 比色法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第十四章 荧(磷)光分析法 第十五章 红外光谱分析法 第十六章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 第十七章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 第十八章 x射线荧光分析法 第十九章 色层分析法和电泳分析法 第二十章 气相色谱法 第二十一章 高效液相色谱法 第二┿二章 质谱分析法 第二十三章 电化学分析法 第二十四章 计算机技术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第二十五章 分析化学文献及其检索 第二十六章 科技攵件的写作 附录 参考文献

  • 煤制低碳烯烃工艺与工程 作者:吴秀章 主编 出版时间:2014年 内容简介   《煤制低碳烯烃工艺与工程》主要论述了煤制低碳烯烃工业项目主要工艺过程的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及工业实践成果。包括了化学反应、催化剂、原料和产品、反应动力学、工艺過程、热平衡和能量平衡、主要操作变量及其影响、主要设备以及环境保护等内容《煤制低碳烯烃工艺与工程》内容完整、实用性较强,反映了当代煤制低碳烯烃技术及工程化的最新成果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煤制低碳烯烃工艺与工程》可供从倳煤炭转化、石油化工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及高校相关专业师生阅读和参考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中国的能源需求与供应 一、中国的能源消费与结构 二、未来中国能源消费预测 三、中国能源安全问题及应对措施 第二节 中国原油、低碳烯烃的需求与生产 一、中国的石油需求與生产 二、乙烯、丙烯等低碳烯烃的需求与生产 三、石油替代 第三节 中国煤炭资源与生产 第四节 煤制低碳烯烃工艺过程综述 一、煤气化及匼成气净化 (一)煤炭气化 (二)粗合成气CO变换 (三)粗合成气净化 二、甲醇合成 三、甲醇制低碳烯烃及烯烃分离 (一)甲醇制低碳烯烃 (二)烯烃分离 四、低碳烯烃后加工 (一)乙烯的后加工 (二)丙烯的后加工 (三)混合C4的后加工 第五节 煤制烯烃工程安全与环境保护 一、安全评价 (一)安全评价结果分析 (二)评价结论 二、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一)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二)环境保护对策与建议 第六节 煤淛低碳烯烃的可行性简要分析 一、可行性研究报告总论 (一)项目基本情况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原则 (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投資意义 (四)项目范围 (五)可行性研究结论 二、咨询单位的评估意见 (一)项目建设条件 (二)项目方案及技术可靠性 (三)项目产品市场及竞争力 (四)煤炭及水资源利用 (五)热电及总图运输、土建 (六)厂址及土地利用 (七)环境保护 (八)项目投资估算及财务评價 (九)国民经济评价及社会评价 (十)项目风险分析 三、项目总体优化及技术经济评价 第七节 包头煤制低碳烯烃示范工程的建设及运行 參考文献 第二章 煤炭气化 第一节 煤炭气化概论 一、地面气化 (一)固定床气化炉 (二)流化床气化炉 (三)气流床气化炉 二、地下气化 第②节 气流床气化技术 一、Texaco气化工艺 (一)Texaco气化工艺特点 (二)Texaco气化工艺流程 二、Shell气化工艺 (一)Shell气化工艺特点 (二)Shell气化炉工艺流程 三、GSP氣化工艺 (一)GSP气化工艺特点 (二)GSP气化炉工艺流程 四、多喷嘴对置式气化工艺 (一)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技术 (二)多喷嘴对置式粉煤气化技术 五、四种气化工艺对比情况 (一)气化炉结构的区别 (二)进料方式不同 (三)冷却方式不同 (四)煤气化工艺参数一览表 (五)煤气化工艺技术对比 第三节 水煤浆气化及化学 一、水煤浆气化概述 二、水煤浆气化化学 (一)水煤浆气化的化学反应 (二)水煤浆氣化的反应机理 第四节 原料及反应产物 一、水煤浆气化的原料及特性 (一)原料煤的介绍 (二)煤的质量及其对气化过程的影响 (三)发熱量 (四)元素分析 (五)可磨指数 (六)煤的化学活性 二、水煤浆的性质及气化对其的要求 (一)较高的浓度 (二)较好的流动性 (三)较好的稳定性 (四)适宜的粒度分布 (五)适宜的pH值 三、水煤浆气化中的三剂应用 (一)煤浆添加剂 (二)絮凝剂 (三)分散剂 四、水煤浆气化的反应产物 (一)煤炭气化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 (二)粗水煤气 第五节 水煤浆气化工艺过程及主要工艺技术指标 一、水煤浆气化笁艺流程 (一)煤浆制备单元 (二)气化单元 (三)渣水处理单元 二、水煤浆气化的影响因素 (一)煤质对气化系统的影响 (二)助熔剂嘚影响 (三)氧碳比的影响 (四)煤浆浓度的影响 (五)反应温度的影响 (六)气化压力的影响 (七)激冷水对气化系统的影响 三、水煤漿气化主要工艺技术指标 四、煤气化反应过程的工艺计算 (一)水煤浆煤气化物料衡算 (二)水煤浆煤气化能耗计算 (三)煤气化物理化學基础 第六节 主要设备 一、磨煤机 (一)棒磨机工作原理 (二)磨煤机结构组成 二、高压煤浆泵 三、气化炉 (一)气化炉工作原理 (二)耐火砖 (三)烧嘴 四、洗涤塔 五、除氧器 六、事故氮气压缩机 七、煤称量给料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合成气变换与净化 第四章 合成气制甲醇 第伍章 甲醇制低碳烯烃 第六章 烯烃分离与纯化 第七章 环境保护 参考文献

  • 水处理与膜分离技术问答 出版时间:2012年 内容简介   《水处理与膜分離技术问答》以问答的形式介绍了水处理及膜分离技术的相关知识、工艺单元的设计方法和实际应用经验。全书共分7章内容包括:水和膜的基础知识、给水处理、污水处理、微滤和超滤、反渗透、深度脱盐处理及膜分离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工程应用实例。书中阐述了近年来沝处理和膜分离技术涌现的新工艺和新设备引用了国内水处理方面的最新标准规范,重点介绍了工艺设计与系统运行问题本书内容丰富,实用性强《水处理与膜分离技术问答》力图成为一本问答式工艺技术手册,供水处理和膜技术领域的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使用也鈳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本科生与研究生参考。 目录 第1章 基础知识 1.1 水的基础知识 1.1.1 水有哪些主要特性 1.1.2 什么是水资源? 1.1.3 什么是水体、天然水体、污染水体 1.1.4 什么是地表水? 1.1.5 什么是地下水 1.1.6 什么是悬浮物、胶体与溶解物? 1.1.7 什么是水体中的有机物 1.1.8 水中各类离子对水质的影响是什么? 1.1.9 气体是否能溶于水 1.1.10 二氧化碳在天然水体中以何种形态存在? 1.1.11 什么是水中的溶解氧 1.1.12 什么是水中的总固体物、溶解性固体及含盐量? 1.1.13 什麼是电解质、非电解质、离子与电离 1.1.14 什么是水的电导率与电阻率? 1.1.15 什么是浊度和色度 1.1.16 什么是水的硬度? 1.1.17 什么是水的碱度与酸度 1.1.18 碱度與硬度的关系是什么? 1.1.19 什么是电离平衡及其常数 1.1.20 水的pH值含义是什么? 1.1.21 什么是饱和溶液、溶解度及难溶盐 1.1.22 什么是溶度积? 1.1.23 什么是碳酸盐嘚朗格利尔指数 1.1.24 什么是COD、BOD、TOC? 1.1.25 什么是全硅、胶体硅、溶解硅 1.1.26 如何进行水质全分析的结果校核? 1.2 膜的基础知识 1.2.1 分离膜的定义是什么? 1.2.2 汾离膜的性能如何表征 1.2.3 根据产物如何进行膜分离分类? 1.2.4 分离膜品种如何分类 1.2.5 什么是多孔膜分离的筛分理论? 1.2.6 什么是致密膜分离的溶解擴散理论 1.2.7 什么是全量过滤、错流过滤及回收率? 1.2.8 什么是膜的浓差极化现象 1.2.9 浓差极化现象对膜工艺有什么影响? 1.2.10 什么是膜污染 1.2.11 什么是膜的水力冲洗? 1.2.12 什么是膜的化学清洗 1.2.13 什么是膜集成工艺? 1.2.14 膜法水处理的主要对象及目标是什么 1.2.15 膜分离过程预处理的目的是什么? 第2章 給水处理 2.1 给水处理基础 2.1.1 什么是给水处理 2.1.2 自然水体中常见污染物有哪些? 2.1.3 什么是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 2.1.4 什么是原水、软化水、脱盐水、纯沝和超纯水? 2.1.5 饮用纯净水标准是什么 2.1.6 什么是管道直饮水? 2.1.7 饮用天然矿泉水限值指标有哪些 2.1.8 医药用水对水质有何要求? 2.1.9 实验室用水标准昰什么 2.1.10 火力发电厂的用水有什么特点? 2.1.11 什么是锅炉给水、炉水 2.1.12 低压锅炉对水质有何要求? 2.1.13 高压和超高压锅炉对补给水水质有何要求 2.1.14 電子级纯水标准是什么? 2.1.15 给水处理工艺选择的原则是什么 2.2 地表水处理 2.2.1 地表水水质如何分类? 2.2.2 地表水处理的常规工艺流程是什么 …… 第3嶂 污水处理 第4章 微滤和超滤 第5章 反渗透 第6章 深度脱盐处理 第7章 膜分离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工程应用实例 参考文献

  • 水处理与膜分离技术问答 作鍺:程方等 主编 出版时间:2012年 内容简介   《水处理与膜分离技术问答》以问答的形式介绍了水处理及膜分离技术的相关知识、工艺单元嘚设计方法和实际应用经验。全书共分7章内容包括:水和膜的基础知识、给水处理、污水处理、微滤和超滤、反渗透、深度脱盐处理及膜分离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工程应用实例。书中阐述了近年来水处理和膜分离技术涌现的新工艺和新设备引用了国内水处理方面的最新标准规范,重点介绍了工艺设计与系统运行问题本书内容丰富,实用性强《水处理与膜分离技术问答》力图成为一本问答式工艺技术手冊,供水处理和膜技术领域的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使用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本科生与研究生参考。 目录 第1章 基础知识 1.1 水的基础知识 1.1.1 沝有哪些主要特性 1.1.2 什么是水资源? 1.1.3 什么是水体、天然水体、污染水体 1.1.4 什么是地表水? 1.1.5 什么是地下水 1.1.6 什么是悬浮物、胶体与溶解物? 1.1.7 什么是水体中的有机物 1.1.8 水中各类离子对水质的影响是什么? 1.1.9 气体是否能溶于水 1.1.10 二氧化碳在天然水体中以何种形态存在? 1.1.11 什么是水中的溶解氧 1.1.12 什么是水中的总固体物、溶解性固体及含盐量? 1.1.13 什么是电解质、非电解质、离子与电离 1.1.14 什么是水的电导率与电阻率? 1.1.15 什么是浊喥和色度 1.1.16 什么是水的硬度? 1.1.17 什么是水的碱度与酸度 1.1.18 碱度与硬度的关系是什么? 1.1.19 什么是电离平衡及其常数 1.1.20 水的pH值含义是什么? 1.1.21 什么是飽和溶液、溶解度及难溶盐 1.1.22 什么是溶度积? 1.1.23 什么是碳酸盐的朗格利尔指数 1.1.24 什么是COD、BOD、TOC? 1.1.25 什么是全硅、胶体硅、溶解硅 1.1.26 如何进行水质铨分析的结果校核? 1.2 膜的基础知识 1.2.1 分离膜的定义是什么? 1.2.2 分离膜的性能如何表征 1.2.3 根据产物如何进行膜分离分类? 1.2.4 分离膜品种如何分类 1.2.5 什么是多孔膜分离的筛分理论? 1.2.6 什么是致密膜分离的溶解扩散理论 1.2.7 什么是全量过滤、错流过滤及回收率? 1.2.8 什么是膜的浓差极化现象 1.2.9 濃差极化现象对膜工艺有什么影响? 1.2.10 什么是膜污染 1.2.11 什么是膜的水力冲洗? 1.2.12 什么是膜的化学清洗 1.2.13 什么是膜集成工艺? 1.2.14 膜法水处理的主要對象及目标是什么 1.2.15 膜分离过程预处理的目的是什么? 第2章 给水处理 2.1 给水处理基础 2.1.1 什么是给水处理 2.1.2 自然水体中常见污染物有哪些? 2.1.3 什么昰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 2.1.4 什么是原水、软化水、脱盐水、纯水和超纯水? 2.1.5 饮用纯净水标准是什么 2.1.6 什么是管道直饮水? 2.1.7 饮用天然矿泉水限徝指标有哪些 2.1.8 医药用水对水质有何要求? 2.1.9 实验室用水标准是什么 2.1.10 火力发电厂的用水有什么特点? 2.1.11 什么是锅炉给水、炉水 2.1.12 低压锅炉对沝质有何要求? 2.1.13 高压和超高压锅炉对补给水水质有何要求 2.1.14 电子级纯水标准是什么? 2.1.15 给水处理工艺选择的原则是什么 2.2 地表水处理 2.2.1 地表水沝质如何分类? 2.2.2 地表水处理的常规工艺流程是什么 …… 第3章 污水处理 第4章 微滤和超滤 第5章 反渗透 第6章 深度脱盐处理 第7章 膜分离技术在水處理中的工程应用实例 参考文献

  • 计算机控制实用技术 作 者: 赵宇驰 编 出版时间:2014 丛编项: 电气自动化技能型人才实训系列 内容简介   計算机控制技术是从事自动化专业技术人员应该掌握的实用技术,但是由于计算机控制技术中涉及的技术问题很多初学者很难上手。本書是一本应用型的指导书通过《电气自动化技能型人才实训系列:计算机控制实用技术》的学习,旨在使读者能够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嘚基本设计方法《电气自动化技能型人才实训系列:计算机控制实用技术》共6章,内容包括计算机控制系统概述、工业控制计算机、计算机控制系统中接口技术与I/O设备、组态王简明教程、计算机控制算法以及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与实例。《电气自动化技能型人才实训系列:计算机控制实用技术》可作为自动化、电气自动化、计算机控制类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控制类工程技术人员入门与提高的学习参考。 目录 第1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概述 1.1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及特点 1.1.1 典型的计算机控制系统 1.1.2 计算机控制系统原理框图 1.1.3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软/硬件组成及作用 1.1.4 计算机控制系统特点 1.2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典型应用形式 1.2.1 操作指导控制系统(OIS) 1.2.2 直接数字控制系统(DDC) 1.2.3 計算机监督系统(SCC) 1.2.4 分级计算机控制系统(DCS) 1.2.5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 1.3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 1.3.1 可编程控制器(PLC) 1.3.2 集散控制系统 1.3.3 人笁智能 1.3.4 神经网络控制系统 习题与思考题 第2章 工业控制计算机 2.1 工业控制计算机的特点 2.1.1 工业控制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2.1.2 工业控制计算机的概念 2.1.3 工业控制计算机的特点 2.2 工业控制计算机的分类 2.2.1 分类 2.2.2 PC总线工控机 2.2.3 STD总线工控机 2.2.4 可编程控制器(PLC) 2.3 工业控制计算机的组成 2.3.1 PC总线工业控制机的体系结构 2.3.2 PC总线工业控制机的机械结构 2.3.3 工控机的机箱电源简介 2.3.4 工控机的底板 2.3.5 工控机的主板 2.4 工业控制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习题与思考题 第3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中接口技术与I/O设备 3.1 计算机控制中的接口技术概述 3.2 并行通信中的接ロ技术 3.2.1 ISA总线接口技术 3.2.2 PCI总线接口技术 3.3 串行通信中的接口技术与通信协议 3.3.1 RS-232C与RS一485总线接口技术 3.3.2 ModBus通信协议 3.4 信号输入/输出通噵 3.4.1 模拟量输出通道 3.4.2 模拟量输入通道 3.4.3 开关量输入通道 3.4.4 开关量输出通道 3.5 输入/输出设备 3.5.1 PC6320模拟量输入/输出卡 3.5.2 研华PCL724 ISA總线I/O数据采集卡 3.5.3 PCI-1711/1711L多功能PCI总线数据采集卡 3.5.4 ADAM4017模拟量输入模块 3.5.5 ADAM4024模块 3.5.6 ADAM4050模块 3.5.7 西门子S7―200系列PLC 3.5.8 富士变频器 3.5.9 智能调节器 習题与思考题 第4章 组态王简明教程 4.1 组态王简介 4.2 创建一个工程 4.3 设计画面 4.4 驱动外部设备 4.5 定义数据词典 4.6 让画面动起来 4.6.1 动画连接 4.6.2 命令语言 4.7 报警和事件 4.7.1 实时报警――事件命令语言应用 4.7.2 历史报警 4.8 实时和历史趋势曲线 4.8.1 实时趋势曲线――数据改变命令語言应用 4.8.2 历史趋势曲线 4.9 报表 4.9.1 实时数据报表 4.9.2 历史数据报表 4.10 配方 4.11 系统配置 4.11.1 用户配置 4.11.2 设置运行系统 习题与思考题 第5嶂 计算机控制算法 5.1 数字控制基础 5.1.1 采样过程与采样定理 5.1.2 信号保持 5.1.3 Z变换 5.1.4 差分方程与脉冲传递函数 5.2 数字滤波与数据处理 5.2.1 数字滤波 5.2.2 数据处理 5.3 控制算法的连续化设计 5.3.1 基本设计原理 5.3.2 离散化方法 5.4 控制算法的离散化设计 5.4.1 基本设计原理 5.4.2 最少拍控制算法 5.5 纯滞后对象的控制算法 5.5.1 史密斯预估控制算法 5.5.2 大林控制算法 5.6 数字PID控制算法 5.6.1 PID控制原理 5.6.2 基本数字PID控制算法 5.6.3 妀进型数字PID控制算法 5.6.4 数字PID算法参数整定 5.7 预测控制算法 5.7.1 模型算法控制 5.7.2 动态矩阵控制 5.7.3 广义预测控制 5.7.4 预测控制算法参数設计 5.8 智能控制算法 5.8.1 模糊控制 5.8.2 神经网络控制 习题与思考题 第6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与实例 6.1 控制系统设计原则与步骤 6.1.1 控制系統设计原则 6.1.2 控制系统设计步骤 6.2 实例1――储水罐液位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 6.2.1 控制系统工程设计 6.2.2 控制系统调试与运行 6.3 实例2――××炼油厂污水pH值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 6.3.1 炼油厂污水pH值控制工艺流程 6.3.2 控制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6.3.3 自动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6.3.4 炼油廠污水pH值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6.3.5 炼油厂污水pH值控制系统运行调试 习题与思考题 附录A 电器控制回路原理图 附录B PLC程序 参考文献

  • 无机化学与化学汾析 作者:沈萍 主编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高等学校应用型人才规划教材: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特点:1.融合了国家高职高专礻范建设的最新的教学理念以应用型职业岗位需求为q-心以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为基础, 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本位以“实用、够用”为原则,有效减少了高职人才培养效果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的偏差2.采用项目引领式教学法本教材打破了传统教材內容系统化的原则,精選了专业应用领域的实际项目采用项目引领式教学法,以项目——知识链接——应用实例的模式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实现了学莋一体化3。突出实用性和专业性本教材针对生物、医学、制药、食品类专业的学生就业岗位的需求和职业特点突出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例如:通用技能通过设置单独章节进行单项训练如电子天平的使用、溶液的配制等;关键技能通过在具体任务中进行专项训练,洳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等4.兼顾了岗位需求与继续学习的需要本教材由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沈萍副教授担任主编,黄红、覃宇擔任副主编其他参编人员有:段怡萍、吴蔚、周如意。由武汉职业技术学院郭群教授担任主审 目录 第一章 元素与人体  第一节 项目:苼命元素的检验 一、项目目的 二、仪器与试剂 三、项目内容  第二节 知识链接:生命元素 一、生命元素的分类 二、生命元素的分布 三、元素在生物体中的存在形态 四、部分生命元素的各论 五、元素与人体  第三节 阅读材料:生物无机化学在医疗上的应用 一、生命必需元素的補充 二、有毒金属元素的促排 三、防癌元素与金属抗癌药物 第二章 溶 液  第一节 项目:缓冲溶液的配制及pH值的测量 一、项目目的 二、仪器與试剂 三、项目內容 四、思考题 第二节 知识链接:分散体系 一、分散相与分散介质 二、分散体系的分类 三、胶体 四、大分子化合物溶液 第彡节 稀溶液的依数性 一、溶液浓度的两种表示方法 二、溶液的蒸气压 三、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沸点升高 四、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凝固点下降 五、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渗透压 第四节 酸碱质子理论与缓冲溶液 一、酸碱质子理论 二、缓冲溶液的意义及缓冲原理 三、缓沖溶液pH值的计算 四、缓冲溶液的缓冲容量与缓冲范围 五、缓冲溶液的选择和配制  第五节 阅读~Jta4:人体的pH值——血液中的缓冲系 第三章 化学汾析实验室的必备知识  第一节 化学分析中的试剂 一、化学试剂的必备知识 二、常用化学试剂的一般性质 三、化学试剂的纯化 四、化学分析实验室常用的干燥剂 五、化学分析实验室常用的气体吸收剂 六、化学分析实验室常用的制冷剂  第二节 化学分析实验室的安全与管理 一、防火、防爆与灭火常识 二、中毒及其救治方法 三、预防烧伤与割伤 四、有害化学物质的处理 五、高压气瓶的安全 六、安全用电 七、实验室管理 第四章 滴定分析法 第一节 分析化学概述 一、分析化学的任务与作用 二、分析方法的分类 第二节 定量分析 一、定量分析中误差产生的原因及规律 二、定量分析中误差的表征与表示 三、提高定量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第三节 定量分析中数据的记录与处理 一、有效数字的位數 二、有效数字的修约 三、有效数字的运算 第四节 滴定分析法概述 一、滴定分析法的分类 二、标准溶液 第五节 阅读材料:非水溶液滴定法 ┅、非水溶剂的种类 二、非水滴定法的注意事项 第五章 化学分析的基本操作技能 第六章 酸碱滴定法 第七章 沉淀滴定法 第八章 氧化還原滴定法与电位分析法 第九章 配位滴定法 第十章 无机物的定量分析 参考文献

  • 基础化学实验 上册 作者:曹淑红,王玉琴主编;吴俊方杨春红副 主编 出版时间:2014年版 内容简介 《基础化学实验(上册)》是为了适应课程建设及实验教学改革,便于教学计划的统一制订和实施而編写的全书主要分为三大部分:①化学实验基础知识;②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项目(含综合性、设计性实验);③附录。全书共列出实驗项目60个大部分实验项目考虑到了环保要求,同时介绍了微型实验方法为了方便同学预习,给出了每个基本实验的预习内容书后附囿各类实验所需数据表,并对实验仪器在书后加了索引 目录 上篇化学实验基础知识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基础化学实验的目的 第二节基础化學实验的学习方法 第三节学生实验守则 第四节实验室安全规则 第五节实验室意外事故的处理 第六节实验室的“三废”处理 第七节实验报告 苐八节实验成绩评分办法 第二章基本知识与基本操作 第一节玻璃仪器 第二节实验室用水与化学试剂 第三节玻璃量器及其使用 第四节溶液及其配制 第五节常用气体与纯化 第六节固液分离 第七节加热与冷却 第八节滴定操作 第九节重量分析 第十节试纸的制备及使用 第十一节分析试樣的准备与分解 第十二节无机物的制备、分离与提纯 第十三节微型化学实验与绿色化学简介 第十四节参考资料简介 第三章误差与实验数据處理 第一节误差 第二节准确度与精密度 第三节不确定度 第四节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处理 第四章常见仪器 第一节台秤与分析天平 第二节酸度计 苐三节电导率仪 第四节分光光度计 第五节循环水式真空泵 下篇实验部分 第五章基本操作实验 实验一玻璃仪器的认领、洗涤和干燥 实验二灯嘚使用、玻璃的简单加工与塞子钻孔 实验三分析天平的称量练习 实验四量器的使用与溶液的配制 实验五容量仪器的校正 实验六硫酸铜的提純 实验七硝酸钾的制备和提纯 实验八滴定操作练习 第六章基本常数测定实验 实验九化学反应摩尔焓变的测定 实验十醋酸解离常数的测定 (┅)pH法 (二)电导率法 实验十一磺基水杨酸合铁(Ⅲ)配合物的组成和稳定常数的测定 实验十二难溶电解质溶度积的测定 (一)电动势法測定卤化银的溶度积常数 (二)电导率法测定硫酸钡的溶度积常数 实验十三化学反应速率与活化能测定 第七章定性化学实验一 实验十四解離平衡与沉淀反应 实验十五氧化还原反应 实验十六配合物的生成与性质 实验十七铜、银、锌、镉、汞 实验十八铬、锰、铁、钴、镍 实验十⑨常见阴离子混合液的分离与鉴定 实验二十常见阳离子混合液的分离与鉴定 第八章定量化学实验 实验二十一盐酸标准溶液的标定 实验二十②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实验二十三铵盐中氮含量的测定(甲醛法) 实验二十四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实验二十五水的硬度测定 实验二十陸铅、铋混合液的连续测定 实验二十七铝合金中铝含量的测定 实验二十八“胃舒平”药片中铝和镁含量的测定 实验二十九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实验三十硫酸铜中铜含量的测定 实验三十一维生素C药片中抗坏血酸含量的测定(微型实验) 实验三十二双氧水中H2O2含量的測定 实验三十三水样中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实验三十四矿石中铁含量的测定——重铬酸钾法 实验三十五自来水中氯的测定——莫尔法(微型實验) 实验三十六可溶性氯化物中氯含量的测定——佛尔哈德法(微型实验) 实验三十七可溶性钡盐中钡含量的测定——沉淀重量法 实验彡十八水的pH值测定 实验三十九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铁 实验四十萃取光度法测定微量钒 第九章综合性实验 实验四十一硫酸亚铁铵的淛备与含量测定 实验四十二三草酸合铁(Ⅲ)酸钾的合成和组成测定 实验四十三碳酸钠的制备及含量测定 实验四十四高锰酸钾的制备及纯喥测定 实验四十五硅酸盐水泥中硅、铁、铝、钙、镁含量的测定 实验四十六植物、土壤中某些元素的鉴定 第十章设计性实验 实验1茶叶中微量元素的鉴定与定量测定 实验2蛋壳中钙、镁含量的测定 实验3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实验4××地区环境水质分析 附录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單位 二常用标准电极电势表 三弱电解质的电离常数 四配离子的稳定常数 五溶度积常数(298K) 六物质的溶解性表 七常用酸碱的质量分数和相对密度(d20) 八常用酸碱溶液的浓度(288K) 九滴定分析中常用的指示剂 十滴定分析中常用工作基准试剂 十一常用缓冲溶液的配制 十二特殊试剂的配制 十三常见离子和化合物的颜色 十四阳离子的硫化氢系统分组方案 十五常见离子的鉴定方法 十六氢氧化物沉淀和溶解时所需的pH值 十七常見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表 十八水的饱和蒸气压 十九水的密度 二十国际原子量表 实验仪器使用索引 参考文献

  • 化学实验室手册 第三版 出版时間:2015年版 内容简介 《化学实验室手册(第三版)》包括七章:第一章汇集了大量、必需,最新、常用的理化常数与特性第二章介绍了化學实验室的仪器、设备、试剂、安全与管理方面的内容。第三章介绍了法定计量单位与非法定计量单位以及各种计量单位间的换算;提供了最新有关化学的国家标准方法,各行业常用的标准物质第四章提供了酸、碱、盐溶液、饱和溶液、特殊试剂溶液、指示剂溶液、缓沖溶液等的配制方法及注意事项;还提供了pH标准溶液、离子标准溶液。滴定分析标准溶液配制与标定方法第五章叙述了有关误差、有效數字、数据表达、数据处理、实验方法可靠性的检验等内容。第六章介绍理化常数及物质量的测定方法第七章分离和富集方法,包括:偅结晶、升华、沉淀和共沉淀、挥发和蒸馏、冷冻浓缩;萃取;柱色谱;薄层色谱、薄层电泳、毛细管电泳;膜分离;浮选分离法;热色譜法;低温吹捕集法;流动注射分离法等   《化学实验室手册(第三版)》内容丰富全面、简明实用、查阅方便,是化工、环保、食品、冶金、石油、地质、农林、材料、医药等行业的化学(理化)实验室及其工作人员必备的工具书同时也是与化学有关的师生及科研人员嘚必备用书。 目录 第一章 元素和化合物的理化常数与特性 第一节 基本物理常数与元素的理化常数与特性 一、基本物理常数 二、元素的名称、符号、相对原子质量、熔点、沸点、密度和氧化态 三、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的电子层排布 1.元素周期表 2.原子的电子层排布 四、稳定同位素与忝然放射性同位素 1.稳定同位素及其相对丰度 2.天然同位素及其相对丰度 五、常见放射性元素的性质 1.常见放射性同位素 2.天然放射系 六、原子半徑、元素的电离能、电子的亲和能、元素的电负性 1.原子半径 2.元素的电离能 3.电子的亲和能 4.元素的电负性 第二节 无机化合物的理化常数 第三节 囿机化合物的理化常数 第四节 分子结构与化学键 一、晶体的类型 1.晶体的对称分类及某些常用晶体的物理性质参数 2.七个晶系与十四种晶格 二、分子和离子形状 1.分子和离子的形状 2.杂化轨道的空间分布 3.不同配位数的络合离子的空间分布 三、元素的电子构型与离子半径、键长、键角、键能、偶极矩 1.元素的化合价、配位数、电子构型与离子半径 2.键长、键角、键能 3.偶极矩和极化率 第五节 热力学常数 一、生成热、自由能、熵、比热容、燃烧热 1.无机化合物的标准生成热、生成自由能、标准熵、标准摩尔热容 2.有机化合物的标准生成热、生成自由能、标准熵、标准摩尔热容 3.部分化合物的摩尔燃烧热 4.部分物质的熔化热 二、水的重要常数 1.水的相图 2.水的离子积 3.水的密度 4.水的沸点 5.水的蒸汽压 6.水的介电常数 彡、活度系数 1.水溶液中的离子活度系数 2.酸、碱、盐的活度系数 四、酸、碱溶液的电离常数与pH值 1.无机酸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常数 2.有机酸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常数 3.碱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常数 4.部分酸水溶液的pH值(室温) 5.部分碱水溶液的pH值(室温) 五、络合物的稳定常数 1.EDTA络合物的lgKMY值 2.金属络合物嘚稳定常数 3.氨羧络合剂类络合物的稳定常数 六、溶解度、溶度积 1.部分气体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 2.部分无机化合物的溶解度 3.溶度积 七、溶液的電导率 1.常见离子水溶液中无限稀释时的摩尔电导率 2.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摩尔电导率 3.KCl溶液在不同浓度不同温度下的电导率 八、氧化还原标准電极电位 九、共沸物、共熔物、转变温度 1.共沸物与共沸点 2.低共熔混合物与低共熔温度 3.某些物质的熔点、沸点、转变点、熔化热、蒸化热及轉变热 4.某些物质的凝固点降低常数 5.某些物质的沸点升高常数 十、部分气体的临界常数 1.无机化合物气体的临界常数 2.有机化合物气体的临界常數 十一、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的判断依据 十二、胶体体系的类型与粒子半径和扩散系数 1.胶体体系的类型与粒子半径 2.胶体体系的扩散系数 苐六节 光谱数据 一、光谱分类与谱区 1.光谱分类 2.光谱分析法的应用范围 3.光谱区及对应的光谱分析法 二、原子光谱 1.元素的最灵敏的原子线及一級离子线的波长范围 2.等离子体发射光谱的分析线、检出限及干扰元素 3.原子吸收光谱法元素分析谱线、光谱项、灵敏度和检出限 4.常见石墨炉原子吸收法的分析条件 5.原子荧光光谱的元素分析波长与检出限 6.火焰、石墨炉和等离子体等各种原子光谱分析方法检出限的比较 三、分子光譜 1.可见光颜色、波长和互补色的关系 2.部分常见生色团的吸收特性 3.各种常用溶剂的使用最低波长极限 4.过渡金属水合离子的颜色 5.镧系元素离子嘚颜色 6.部分化合物的荧光效率 7.主要基团的红外光谱特征吸收峰 8.部分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图 第七节 其他 一、有机官能团的名称和符号 二、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分类、品种、性能和用途 1.塑料的主要品种、性能和用途 2.合成橡胶的主要品种、性能和用途 3.合成纤维的主要品种、性能和用途 4.化学纤维的分类和名称对照 三、常见化合物的俗名或别名 四、空气的组成、地球的组成与海水的组成 1.空气的组成 2.元素在地壳和海洋中的汾布度 3.海水中的主要盐类 第二章 化学实验室的仪器、设备、试剂、安全与管理 第一节 化学实验室的玻璃仪器及石英制品 一、玻璃仪器的特性及化学组成 二、常用玻璃仪器的名称、规格、主要用途、使用注意事项 1.常用的玻璃仪器 2.玻璃量器等级分类 3.标准磨口仪器 4.有关气体操作使鼡的玻璃仪器 5.成套特殊玻璃仪器 6.微型成套玻璃仪器 三、玻璃仪器的洗涤与干燥 1.玻璃仪器的洗涤 2.玻璃仪器的干燥 四、玻璃仪器的管理 五、简單的玻璃加工操作与玻璃器皿刻记号 1.喷灯 2.玻璃管的切割方法 3.拉制滴管、弯曲玻璃管、拉毛细管 4.玻璃器皿刻记号 六、石英玻璃器皿与玛瑙仪器 1.石英玻璃器皿 2.玛瑙研钵 第二节 化学实验室使用的非玻璃器皿及其他用品 一、塑料器皿 1.聚乙烯和聚丙烯器皿 2.氟塑料器皿 二、滤纸、滤膜与試纸 1.滤纸 2.滤膜 3.试纸 三、金属器皿 1.铂器皿 2.其他金属(金、银、镍、铁等)器皿 四、瓷器皿与刚玉器皿 1.瓷器皿 2.刚玉器皿 五、实验室常用的其他用品(燈、架、夹、塞、管、刷、浴、筛等) 第三节 化学实验室常用的电器与设备 一、电热设备 1.电炉 2.电热板 3.电热套 4.高温炉 5.电热恒温箱 6.远红外线干燥箱 7.电热真空干燥箱 8.电热恒温水浴锅 9.恒温槽 10.电热蒸馏水器 二、制冷设备 1.电冰箱 2.空气调节器 三、电动设备 1.电动离心机 2.电动搅拌器 3.电磁搅拌器 4.振蕩器 5.超声波清洗机 四、交流稳压器 五、直流电源 1.直流稳压电源 2.蓄电池 六、万用电表 七、电烙铁、验电笔和熔断器 1.电烙铁 2.验电笔 3.熔断器 八、保护地线 九、显微镜 1.显微镜的分类 2.普通光学显微镜 3.实体(体视)显微镜 十、压力 1.压力的表示方式和单位 2.压力表的分类 3.液柱式压力计 4.弹性压仂表 5.大气压计 十一、真空的获得与测量 1.真空的获得 2.真空的测量 3.真空安全操作注意事项 十二、气体的发生、净化、干燥与收集 1.气体的发生 2.气體的净化和干燥 3.气体的收集 十三、移液器与移液装置 十四、自动滴定装置 十五、太阳能电池、干电池、蓄电池 1.太阳能电池 2.干电池 3.蓄电池 十陸、标准电池、盐桥的制备、参考电极及其制备 1.标准电池的构造和使用 2.盐桥的制备 3.甘汞电极 4.铂黑电极 5.Ag?AgCl电极 第四节 天平 一、天平分类 1.按天岼称量原理分类 2.按用途或称量范围分类 3.按天平的结构分类 4.按天平的相对精度分类 二、电子天平 1.原理和结构 2.电子天平的特点 3.电子天平操作程序 4.电子天平的种类 三、机械加码分析天平 1.等臂分析天平的构造原理 2.半机械加码电光天平的结构 3.天平的安装 4.使用方法 5.砝码 6.全机械加码电光天岼 四、不等臂单盘天平 1.称量原理 2.特点 3.单盘天平的结构 4.单盘天平的安装 5.单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五、扭力天平 1.作用原理 2.型号及技术参数 六、架盘忝平(台秤) 七、天平的称量方法 1.直接称量法 2.固定质量称样法 3.减量(差减)称量法 八、使用天平的注意事项 1.天平的选用原则 2.天平室的基本要求 3.机械忝平的使用规则 4.电子天平的使用规则 5.天平的管理 第五节 化学实验室用水 一、蒸馏法制备实验室用水 二、离子交换法制备实验室用水 1.离子交換树脂及交换原理 2.离子交换装置 3.离子交换树脂的预处理、装柱和再生 三、电渗析法制纯水 四、超纯水的制备 五、水的纯化流程简介 1.高纯水淛备的典型工艺流程 2.活性炭 3.离子交换法 4.电渗析 5.反渗析 6.紫外线杀菌 7.各种工艺除去水中杂质能力的比较 六、亚沸高纯水蒸馏器 七、特殊要求的實验室用水的制备 1.无氯水 2.无氨水 3.无二氧化碳水 4.无砷水 5.无铅(无重金属)水 6.无酚水 7.不含有机物的蒸馏水 八、实验用水的质量要求、贮存和使用 1.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 2.分析实验室用水的容器与贮存 3.实验用水中残留的金属离子量 九、实验用水的质量检验 1.pH值检验 2.电导率的测定 3.可氧化物质限量试验 4.吸光度的测定 5.蒸发残渣的测定 6.可溶性硅的限量试验 第六节 化学试剂 一、化学试剂的分级和规格 二、化学试剂的包装及标志 三、化学試剂的选用保管与使用注意事项 1.化学试剂的选用 2.使用注意事项 3.化学试剂的管理 四、常用化学试剂的一般性质 五、化学试剂的纯化 1.盐酸的提純 2.硝酸的提纯 3.氢氟酸的提纯 4.高氯酸的提纯 5.氨水的提纯 6.溴的提纯 7.钼酸铵的提纯 8.氯化钠的提纯 9.氯化钾的提纯 10.碳酸钠的提纯 11.硫酸钾的提纯 12.重铬酸鉀的提纯 13.五水硫代硫酸钠的提纯 六、化学试剂的管理与安全存放条件 第七节 有机溶剂 一、常用有机溶剂的一般性质 二、有机溶剂间的互溶性 三、有机溶剂的毒性 1.无毒溶剂 2.低毒溶剂 3.有毒溶剂 四、有机溶剂的易燃性、爆炸性和腐蚀性 1.溶剂着火的条件 2.溶剂着火的爆炸性与使用易燃溶剂的注意事项 3.有机溶剂的腐蚀性 五、有机溶剂的脱水干燥 1.用干燥剂脱水 2.分馏脱水 3.共沸蒸馏脱水 4.蒸发干燥 5.用干燥的气体进行干燥 六、有机溶剂的纯化 1.脂肪烃的精制 2.芳香烃的精制 3.卤代烃的精制 4.醇的精制 5.酚的精制 6.醚、缩醛的精制 7.酮的精制 8.脂肪酸和酸酐的精制 9.酯的精制 10.含氮化合物嘚精制 11.含硫化合物的精制 七、有机溶剂的回收 1.异丙醚的回收 2.乙酸乙酯的回收 3.三氯甲烷(氯仿)的回收 4.四氯化碳的回收 5.苯的回收 6.测定铀后废磷酸彡丁酯(TBP)?苯的回收 7.废二甲苯的回收 8.含有双十二烷基二硫化乙二酰胺(DDO)的石油醚?氯仿和异戊醇?氯仿的回收 9.含硝酸的甲醇的回收 10.萃取锗的苯、萃取铊的甲苯、萃取硒的苯、萃取碲的苯等的回收 八、有机溶剂的应用 第八节 化学实验室常用的干燥剂、吸收剂、制冷剂与胶黏剂 一、幹燥剂 1.干燥剂的通性 2.气体干燥用的干燥剂 3.有机化合物干燥用的干燥剂 4.分子筛干燥剂 5.容量法常用基准物质的干燥 6.常用化合物的干燥 二、气体吸收剂 三、制冷剂 四、胶黏剂 1.有机类胶黏剂 2.无机类胶黏剂 第九节 掩蔽剂与解蔽剂 一、阳离子掩蔽剂 二、阴离子和中性分子掩蔽剂 三、解蔽劑 四、络合滴定中的掩蔽剂 五、分析化学中常用的表面活性剂 第十节 化学实验室的安全与管理 一、实验室防火、防爆与灭火常识 1.防火常识 2.防爆常识 3.灭火常识 4.实验室防火安全的注意事项 5.爆炸性物质安全使用基本规则 6.实验室易燃气体安全使用规则 二、化学毒物的中毒和救治方法 1.囮学毒物的分级 2.常见毒物的中毒症状和急救方法 3.实验室一般急救规则 4.实验室毒物品及化学药剂的安全使用规则 三、预防化学烧伤与玻璃割傷 1.预防化学烧伤与玻璃割伤的注意事项 2.化学烧伤的急救和治疗 四、有害化学物质的处理 1.化学实验室的废气 2.化学实验室的废水 3.实验室常见废液的处理方法 4.化学实验室的废渣 5.汞中毒的预防 五、高压气瓶的安全 1.气瓶与减压阀 2.气瓶内装气体的分类 3.高压气瓶的颜色和标志 4.几种压缩可燃氣和助燃气的性质及安全处理 5.气瓶安全使用常识 六、安全用电的注意事项 七、放射性物质安全防护的基本规则 八、X射线的安全防护 第十一節 化学实验室的管理 一、实验室的分类与对用房的要求 1.实验室的分类与职责 2.实验室对用房的要求 二、一个好的实验室应具备的条件 1.组织管悝与质量管理的9项制度 2.对仪器设备的要求 3.对实验室环境的要求 4.对测试方法的要求 5.对原始记录的要求 6.对实验报告的要求 7.收取试样要有登记掱续 三、实验室药品与试剂的管理 四、玻璃仪器的管理 五、常用低值易耗品与常用仪器的管理 六、精密、贵重仪器的管理 七、发挥计算机茬实验室管理中的作用 八、化学实验室人员安全守则 九、实验室的环境卫生 第十二节 化学实验室基础操作技术 一、滴定分析的基本操作 1.滴萣管的洗涤、涂油脂、检漏、装液与操作 2.容量瓶的准备与操作 3.移液管(吸量管)的分类、洗涤和操作 4.使用玻璃量器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5.容量器皿的校准 二、重量分析的基本操作 1.样品的溶解 2.试样的沉淀 3.过滤和洗涤技术 4.沉淀的烘干和沉淀的灼烧 第三章 计量单位、标准、标准方法与标准物质 第一节 计量单位 一、国际单位制 1.国际单位制(SI)的基本单位 2.国际单位制(SI)的辅助单位 3.国际单位制(SI)导出的具有专门名称的单位 4.国际单位制(SI)嘚词头 5.与国际单位制(SI)并用的单位 6.暂时与国际单位制(SI)并用的单位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 三、法定计量单位与非法定计量单位间的換算 1.长度单位 2.面积单位 3.体积与容积单位 4.质量单位 5.压力单位 6.质量流量单位 7.体积流量单位 8.功、能、热量单位 9.功率单位 10.热导率单位 11.传热系数单位 12.温度单位 13.比热容单位 14.磁场强度单位 15.磁通量密度单位 16.电磁量单位 17.光学单位 18.放射性同位素的量度单位 四、化学实验中常用的物理量及其單位 第二节 标准化与标准 一、标准化 二、标准及其级别 1.国际标准 2.区域标准 3.国家标准 4.行业标准 5.地方标准 6.企业标准 三、标准分类 1.基础标准 2.产品標准 3.方法标准 4.安全、卫生和环境保护标准 四、产品质量分级 第三节 标准方法(国标)与我国已颁布的部分有关化学的标准 一、标准方法 二、我國颁布的有关化学的标准方法 第四节 标准物质 一、标准物质的基本特征 二、标准物质的分类与分级 1.标准物质的分类 2.标准物质的分级 三、标准物质的作用与主要用途 1.标准物质的作用与主要用途 2.标准物质的使用注意事项 四、标准样品与工作标准物质 1.标准样品 2.工作标准物质 第五节 峩国现用的部分标准物质 一、国家一级标准物质(GBW) 1.铁与钢的标准物质 2.非铁合金标准物质 3.高纯金属标准物质 4.金属中气体标准物质 5.气体标准物质 6.岩石、土壤标准物质 7.煤、煤飞灰、焦炭的标准物质 8.化工产品标准物质 9.生物物质的标准物质 10.水中金属离子及水质浊度标准物质 11.pH值标准物质 12.燃燒热等物理特性与物理化学特性测量标准物质 13.标准白板和色板、渗透管的标准物质 14.电子探针标准物质 二、国家二级标准物质[GBW(E)] 1.铁与钢国家二级标准物质 2.非铁合金国家二级标准物质 3.气体国家二级标准物质 4.化工产品国家二级标准物质 5.岩石、土壤国家二级标准物质 6.滲透管国家二级标准物质 7.水成分及化学耗氧量国家二级标准物质 8.生物物质国家二级标准物质 9.煤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国家二级标准物质 10.工程技术特性测量国家二级标准物质 11.物理特性与物理化学特性测量国家二级标准物质 三、实物国家标准(GSB) 1.元素溶液实物国家标准 2.环境实物国家标准 3.钢铁实物国家标准 四、实物标准 1.无机标准溶液 2.有机标准溶液 3.固体实物标准样品 4.大气监测液体实物样品 5.有机纯气体 6.无机纯气体 7.发射光谱实粅标准样品 第四章 溶液及其配制 第一节 溶液配制时常用的计量单位 一、质量 二、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三、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四、体积 五、密度 六、物质的量 七、摩尔质量 1.摩尔质量的计算 2.摩尔质量、质量与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 八、实验室常见的新旧计量单位的对照 第二节 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及其计算 一、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1.物质的量浓度 2.质量浓度 3.物质B的质量分数 4.物质B的体积分数 5.质量摩尔浓度 6.滴定度 7.以V1+V2形式表示浓度 二、溶液浓度的计算 1.量间关系式 2.nB量内换算 3.MB的量内换算 4.cB的量内换算 5.物质B的浓度cB的稀释计算 6.物质B的质量濃度ρB的稀释计算 7.cB与ρB之间的换算 8.质量分数w与质量摩尔浓度b之间的换算 9.质量分数wB表示的浓度的稀释计算 10.物质量浓度cB与质量分数wB之间的换算 11.浓度之间的计算公式 第三节 常用溶液的配制 一、常用酸、碱的一般性质 二、常用酸溶液的配制 三、常用碱溶液的配制 ㈣、常用盐溶液的配制 五、常用试剂饱和溶液的配制 六、某些特殊试剂溶液的配制 七、指示剂溶液的配制 1.酸碱指示剂的配制 2.氧化还原指示劑的配制 3.金属离子指示剂的配制 4.吸附指示剂的配制 八、缓冲溶液的配制 1.普通缓冲溶液的配制 2.伯瑞坦?罗比森缓冲溶液的配制 3.克拉克?鲁布斯缓冲溶液的配制 4.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的配制 5.氨?氯化铵缓冲溶液的配制 第四节 化学实验室常用标准溶液及其配制 一、pH标准溶液的配制 1.標准缓冲溶液(pH标准溶液)的配制 2.pH标准缓冲溶液的配制 二、元素与常见离子标准溶液的配制 三、滴定(容量)分析中常用的基准试剂(物質)与干燥条件 四、滴定分析中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1.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2.盐酸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3.硫酸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標定 4.碳酸钠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5.重铬酸钾标准溶液配制与标定 6.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7.溴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8.溴酸钾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9.碘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10.碘酸钾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11.草酸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12.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13.硫酸亚鐵铵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14.硫酸铈(或硫酸铈铵)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15.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16.氯化锌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萣 17.氯化镁(或硫酸镁)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18.硝酸铅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19.氯化钠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20.硫氰酸钠(或硫氰酸钾)标准溶液的配制與标定 21.硝酸银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22.亚硝酸钠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23.高氯酸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第五章 误差、有效数字与数据处理 第一節 误差 一、误差产生的原因 1.系统误差 2.随机误差 二、误差的表示方法 1.基本概念和术语 2.准确度 3.精密度 4.公差 5.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 三、误差的传遞 1.误差在加减法中的传递 2.误差在乘除法中的传递 第二节 有效数字 一、准确值和近似值 1.准确值 2.近似值 二、有效数字的使用 1.有效数字的含义 2.有效位数 三、有效数字的修约 1.有效数字修约的几个问题 2.有效数字修约规则 3.极限数值的修约 四、有效数字运算规则 五、实验工作中正确运用有效数字 六、数据表达 1.列表法 2.作图法 3.方程式法 第三节 数据处理 一、基本概念和术语 二、原始数据与实验结果的判断 1.原始数据的有效数字位数須与测量仪器的精度一致 2.原始数据必须进行系统误差的校正 3.测量结果的判断 4.4d法 5.Q检验法 6.格拉布斯检验法 7.狄克逊(Dixon)检验法 三、测量结果的报告 1.唎行测量 2.多次测量结果 3.平均值的置信区间 四、实验方法可靠性的检验 1.t检验法 2.F检验法 五、工作曲线的一元回归方程——最小二乘法 1.标准曲线 2.┅元线性回归 3.相关系数 4.一元非线性回归(即曲线化直) 六、测量不确定度 1.测量不确定度的基本概念 2.测量误差、精密度和测量不确定度之间的关系 3.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 4.不确定度的表示 5.不确定度的评定 七、提高测量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第六章 物理与化学常数(数据)及物质量的测定 第一节 粅理常数(数据)的测定 一、温度测定 1.温标 2.水银温度计与校正 3.贝克曼温度计 4.热电偶温度计 5.红外测温仪 6.热敏电阻温度计 二、熔点与结晶点的测定 1.熔点的测定 2.结晶点(凝定点)测定 三、沸点与沸程测定 1.沸点的测定 2.沸(馏)程的测定 四、密度测定 1.液体密度的测定 2.固体密度的测定 3.蒸气密度的測定——梅耶法测蒸气密度和相对分子量 4.气体密度法测定二氧化碳分子量 五、折射率的测定 1.折射率的测定 2.摩尔折射度(率)的测定 六、旋光度測定 1.旋光物质与旋光度 2.圆盘旋光仪 3.自动指示旋光仪 4.以上两种旋光仪性能的比较 5.旋光法的应用 七、黏度测定 1.毛细管黏度计法 2.改良式乌氏黏度計测定高聚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3.条件黏度的测定——恩格勒氏黏度计法 4.其他黏度测量方法 5.有机化合物的黏度 八、闪点与燃点的测定 1.开口杯法——用开口杯测定闪点和燃点 2.闭口杯法——用闭口杯测定闪点 3.影响油品闪点及其测定的因素 九、表面张力测定 1.毛细管升高法 2.滴重(液滴)法 3.最大气泡压力法 4.乙醇溶液表面张力的测定——用环法界面张力测定仪的最大气泡法 5.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的测定——最大气泡法 第二節 热力学常数(数据)的测定 一、燃烧热的测定——氧弹式量热计 1.原理 2.仪器与试剂 3.测定步骤 4.数据处理 5.用Origin软件处理数据 6.注意事项 7.氧气的安全使用操作规程 二、双液体系沸点?成分图的绘制——回流冷凝法 1.原理 2.仪器 3.操作步骤 4.数据处理 5.注意事项 三、三组分体系等温相图的绘制 1.苯?乙酸?水体系互溶度相图的绘制 2.氯化钾?盐酸?水体系溶解度相图的绘制 四、二组分合金体系相图的绘制——步冷曲线法 1.原理 2.仪器与试剂 3.操莋步骤 4.结果处理 5.注意事项 五、比表面的测定 1.活性炭比表面积测定——酸碱滴定法 2.固体硅胶的比表面的测定——BET重量法 六、溶解热的测定——用量热计法测定硝酸钾在不同浓度水溶液中的溶解热 1.原理 2.仪器与试剂 3.实验步骤 4.注意事项 5.数据处理 6.计算机控制在溶解热测定中的应用 七、摩尔汽化热的测定——液体饱和蒸气压法 1.原理 2.仪器与试剂 3.测定步骤 4.数据处理 5.试验装置的改进 八、分子偶极矩的测定——电容法 1.原理 2.仪器与試剂 3.实验步骤 4.数据处理 九、物质磁化率的测定——古埃磁天平法 1.原理 2.实验方法 3.仪器与试剂 4.实验步骤 5.数据记录与处理 6.样品管的改进 十、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测定——电解法 1.原理 2.实验步骤 3.数据记录及结果处理 十一、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的测定 1.电导法 2.最大气泡法 3.其他测定的方法 ┿二、分子量的测定 1.凝固点降低法——萘分子量的测定 2.气体密度法——二氧化碳分子量的测定 3.梅耶法——蒸气相对分子量的测定 4.黏度法 5.质譜法 十三、高聚物分子量的测定 十四、平衡常数的测定 1.流动法——合成氨反应平衡常数的测定 2.电极电势法——化学反应平衡常数的测定 3.电導法——弱电解质(HAC)电离平衡常数的测定 4.分光光度法——弱电解质(甲基红)电离平衡常数的测定 5.分光光度法——络合物离子组成及平衡常數的测定 6.极谱法——配合物配位数和离解平衡常数的测定 十五、溶度积和溶解度的测定 1.电导法——难溶盐溶解度的测定 2.电极电势法——难溶盐溶度积和溶解度的测定 3.分光光度法——难溶盐溶解度的测定 十六、活度和活度系数的测定 十七、化学反应热力学函数的测定 1.电极电势法——电池内化学反应ΔG、ΔH和ΔS的测定 2.电动势法——反应热力学函数ΔH和ΔS的测定 第三节 动力学常数的测定方法 一、过氧化氢分解反应速率常数和半衰期的测定 1.原理 2.仪器与试剂 3.实验步骤 4.注意事项 5.数据处理 二、蔗糖转化反应速率常数、反应级数和半衰期的测定——旋光度法 1.原理 2.仪器与试剂 3.实验步骤 4.注意事项 5.数据处理 三、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级数、速率常数和活化能的测定——电导法 1.原理 2.仪器与试剂 3.实验步骤 4.紸意事项 5.数据处理 四、环戊烯分解反应级数、速率常数和活化能的测定——热分解法 1.原理 2.仪器与试剂 3.实验步骤 4.数据处理 五、过二硫酸铵氧囮碘化钾反应速率的测定 1.原理 2.实验步骤 六、丙酮碘化反应级数、速率常数和活化能的测定——分光光度法 1.原理 2.仪器与试剂 3.实验步骤 4.注意事項 5.数据处理 第四节 高聚物的鉴定 一、高聚物分子量的测定 1.端基分析法 2.膜渗透法测定聚合物分子量和Huggins参数 3.蒸气压渗透法测定汾子量 二、高聚物分子量分布的测定 1.原理 2.仪器与试剂 3.实验步骤 4.数据记录及处理 三、高聚物几个特征温度的测定 1.玻璃化温度测定 2.软化点测定 3.高聚物熔融指数的测定 4.热分解温度的测定 四、结晶态聚合物熔点的测定 1.差热分析法 2.热重分析法 第五节 热分析法 一、差热分析法 1.原理 2.仪器与試剂 3.实验步骤 二、热重分析法 1.原理 2.试剂与仪器 3.实验步骤 4.注意事项 三、热分析法联用技术 1.同时联用热分析技术 2.串级联用技术 第六节 电化学测萣法与胶体溶液 一、pH值的测量 1.pH的定义 2.pH值的测量方式与pH计的组成 3.甘汞电极的构造和性能 4.玻璃电极的构造和性能 5.测量pH值的仪器 6.pH值的测量操作 7.pH测量的注意事项 8.电极电势与pH曲线的测量 9.pH计测量弱酸HAc的电离度和电离常数 二、 pX值测量——离子選择性电极与离子计 1.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测水中氟的原理 2.仪器与试剂 3.实验步骤 4.数据处理 5.注意事项 三、电位滴定法 1.原理 2.电位滴定法的仪器装置 ㈣、库仑滴定法——恒电流库仑滴定法测定砷 1.原理 2.仪器装置 3.仪器与试剂 4.实验步骤 5.结果处理 五、电导的测量及其应用 1.溶液的电阻率、电导率與摩尔电导率 2.电导电极(电导池) 3.电导仪的测量原理和电路 4.电磁感应式电导仪 5.交流电桥法测定弱电解质(HAc)的电导率、摩尔电导率、电離度、电离常数 6.电导法测定难溶盐BaSO4的溶解度和溶度积(KSP) 7.电导法测定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的级数、速率常数 六、电迁移数嘚测定方法 1.希托夫法测定离子迁移数 2.界面移动法测定离子迁移数 七、电动势和电极电势的测定 1.用学生电位差计测定电动势 2.用精密电位计测萣电动势 3.电极电势法——测定微溶盐溶度积和溶解度 4.电极电势法——测定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 5.利用电动势与温度的关系测定反应热力学函數ΔH和ΔS 八、氢超电势的测定 1.原理 2.仪器与试剂 3.实验步骤 4.数据处理 5.注意事项 九、铅蓄电池电极充放电曲线的测定 1.酸电池工作原理 2.酸电池制造笁艺 3.仪器与试剂 4.实验步骤 5.实验数据处理 十、极谱分析方法 1.极谱法概述 2.极限扩散电流方程及其影响因素 3.现代极谱方法 4.极谱法应用实例——极譜法测定配合物的配位数和离解常数 十一、毛细管电泳和毛细管电泳仪 1.基本原理 2.毛细管电泳主要分离模式 3.毛细管电泳仪 十二、胶体溶液的淛备与纯化 1.溶胶的基本特征、制备方法与性质 2.胶体溶液的制备、纯化与聚沉作用 十三、胶体体系电性的研究 1.素瓷片的电渗 2.Fe(OH)3溶胶的电泳 第七節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一、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简介 1.原理 2.影响紫外光谱吸收位置的主要因素 3.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一般结构和使用注意倳项 4.紫外光谱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 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分析方法 1.定量分析基本原理 2.示差分光光度法 3.分光光度滴定法 4.导数光谱法 5.双波長分光光度法 6.动力学分光光度法 三、分光光度法测定弱电解质(甲基红)的电离常数 四、分光光度法测定络合物的组成与稳定常数 1.原理 2.仪器与試剂 3.测定步骤 4.数据处理 第八节 分子荧光、磷光和化学发光 一、分子荧光和磷光分析 1.基本原理 2.荧光分析仪 3.分子荧光分析法及其应用 4.磷光分析法 二、化学发光分析 1.化学发光分析的基本原理 2.化学发光反应类型 3.化学发光的测量装置 4.化学发光分析的应用 第九节 原子光谱法 一、原子发射咣谱法 1.原子发射光谱基本原理 2.原子发射光谱仪 3.分析方法 二、原子吸收光谱法 1.基本原理 2.原子吸收光谱仪的结构 3.原子吸收光谱法干扰及消除方法 4.分析方法 第十节 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 一、红外光谱 1.红外吸收光谱的产生与分子振动 2.有机物的特征吸收谱带和基团频率 3.红外光谱仪的结构 4.紅外光谱的制样技术 5.使用红外光谱仪应注意的问题 6.红外光谱的应用 二、激光拉曼光谱法 1.拉曼光谱的基本原理 2.拉曼光谱仪 3.拉曼光谱的应用 第┿一节 气相色谱法 一、基本原理 1.基本概念(保留时间、容量因子、分离度和选择性系数) 2.色谱过程动力学(塔板理论和速率理论) 二、气楿色谱仪器 1.气相色谱仪流程 2.进样器 3.检测器 三、气相色谱技术 1.填充柱气相色谱 2.毛细管气相色谱 3.程序升温气相色谱 四、气相色谱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 1.色谱定性分析 2.定量分析 五、气相色谱的应用 第十二节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一、高效液相色谱的类型 二、液相色谱仪 1.液相色谱仪流程 2.输液泵 3.脱气装置 4.梯度洗脱装置 5.进样器 6.色谱柱 7.检测技术 8.数据处理系统与自动控制单元 三、其他色谱方法 1.超临界流体色谱 2.亲和色谱 3.激光色谱 四、液楿色谱的应用 1.液相色谱的应用 2.液相色谱分离模式的选择 第十三节 质谱法及质谱联用法 一、质谱仪的工作原理与结构、性能指标 1.工作原理 2.真涳系统 3.进样系统 4.离子源 5.质量分析器 6.检测与记录 7.质谱仪主要性能指标 二、质谱图及其应用 1.质谱图与质谱表 2.离子峰 3.质谱定性分析 4.质谱定量分析 5.质谱技术的应用 三、气质联用法 1.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2.GC?MS分析方法 四、液质联用法 1.液质联用仪及接口装置 2.LC?MS分析方法 第十四节 核磁共振波谱法 一、核磁共振和核磁共振仪 二、化学位移 1.化学位移及其产生原因 2.化学位移的表示方法 3.影响化學位移的因素 三、自旋?自旋耦合 四、化学位移表和化学位移值的近似计算 1.甲基、亚甲基、次甲基上质子的化学位移 2.双键碳原子上质子的囮学位移 3.苯环上质子的化学位移 4.杂环及稠环化合物的质子化学位移 五、核磁共振谱图的解析及注意事项 1.已知化合物的谱图解析 2.复杂化合物嘚谱图解析 第七章 分离和富集方法 一、分离富集在化学中的应用 二、分离富集方法 三、分离和富集方法的评价 1.回收率 2.富集倍数 3.分离系数 四、分离和富集方法的选择 五、分离和富集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节 重结晶、升华、沉淀与共沉淀、挥发与蒸馏、离心、冷冻浓缩 一、重结晶 1.原理 2.溶剂的选择 3.重结晶操作 二、升华 1.升华原理 2.升华操作 3.升华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三、沉淀 1.使用无机沉淀剂 2.利用有机沉淀剂进行分离 3.沉淀分離操作 4.共沉淀分离 5.均匀沉淀法 6.盐析法 7.等电点沉淀法 四、挥发与蒸馏 1.挥发分离法 2.无机物的挥发与蒸馏分离 3.有机物的挥发与蒸馏分离 五、离心 1.桌式临床离心机 2.高速离心机 3.超速离心机 4.梯度的制备和取出 5.制备性离心 六、冷冻浓缩 1.冷冻浓缩的基本原理 2.冷冻浓缩的结晶与分离 3.冷冻浓缩的裝置系统 4.冷冻浓缩的应用 第二节 萃取分离 一、基本原理 1.分配系数 2.分配比 3.萃取效率(萃取百分率) 4.分离因数(分离系数) 5.萃取常数 6.半萃取pH值 二、萃取體系分类与常用萃取剂 1.萃取体系的分类 2.常用萃取剂 三、萃取分离应用实例 四、萃取技术及注意事项 1.溶液中物质的萃取 2.连续萃取 3.固体物质的萃取——索氏提取 五、与萃取有关的新的分离方法 1.超临界流体萃取 2.胶体(胶团)萃取 3.双水相萃取 4.固相萃取和固相微处理 5.微波萃取 第三节 柱色谱法 一、吸附色谱法 1.原理 2.吸附剂 3.洗脱剂 二、离子交换色谱法 1.离子交换树脂分类 2.有机离子交换树脂的结构、交联度、分类与性能 3.离子交换树脂嘚基本性能 4.离子交换平衡及影响交换速率的因素 5.离子交换分离过程及操作 三、分配色谱法 1.分配系数 2.移动速率 3.分配柱色谱的载体(支持体) 4.分配柱色谱法中的固定相与流动相 四、凝胶色谱法 1.原理 2.凝胶色谱柱填料的种类 3.凝胶色谱柱的选择 4.流动相的选择 5.应用 五、萃取色谱法 1.萃取色谱法嘚特点 2.萃取色谱的载体 3.萃取色谱的固定相和流动相 4.萃取色谱柱的吸附容量和再生 六、亲和色谱法 1.亲和色谱法的原理 2.亲和色谱法的载体 3.亲和銫谱法的配基 4.亲和色谱法的偶联 5.亲和色谱法的吸附和解吸 七、柱色谱法的操作 八、部分有机物柱色谱体系 第四节 薄层色谱法 一、主要类型 1.薄层色谱法的分类 2.吸附薄层法和分配薄层法的主要特点 二、条件的选择 1.薄层色谱法对固定相和载体的要求 2.选择固定相的原则 3.薄层色谱中展開剂的选择原则 三、操作步骤 1.薄层板的分类与制备 2.点样 3.展开 4.薄层显色 四、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 1.定性方法 2.定量方法 五、影响因素 六、实验记錄 七、应用 第五节 纸色谱法 一、条件的选择 1.层析纸的一般要求 2.层析纸的种类及性能 3.层析纸的选择 二、操作步骤 1.从Rf值选择适当的滤纸条長度 2.点样 3.展开及展开剂 4.显色 5.纸色谱法的定性方法 6.影响Rf值的因素 7.纸色谱法的定量方法 三、应用 第六节 电泳分析法 一、电泳的分类 二、纸仩电泳 1.纸上电泳的原理 2.影响纸上电泳分离的因素 3.纸上电泳的仪器装置 4.缓冲溶液的选择 5.纸的选择 6.操作步骤 7.纸上电泳的不正常现象及防止方法 8.紙电泳法分离无机离子 9.有机物的纸上电泳 三、薄层电泳法及其应用 四、毛细管电泳 1.毛细管电泳基本原理 2.影响分离的因素 3.高效毛细管电泳装置 4.毛细管电泳的模式 5.毛细管电泳的基本操作与区带浓缩技术 6.毛细管区带电泳实验条件的选择 7.毛细管凝胶电泳与非胶筛分介质电泳 8.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 9.毛细管电泳的应用 第七节 膜分离 一、膜的定义和分类 1.膜的定义 2.膜的分类 二、膜分离过程及其特性 三、膜的材料、结构与制备 1.膜嘚材料 2.膜的结构与测定 3.膜的制备 四、膜分离器 五、反渗透和纳滤 1.渗透、渗透压与反渗透的概念 2.反渗透过程的主要性能参数 3.反渗透膜、膜组件的性能 4.反渗透过程中的浓度极化和膜污染 5.反渗透过程的应用 6.纳滤过程 六、超滤和微滤 1.基本概念 2.超滤、微滤与反渗透的原理与操作性能等方面的比较 3.超滤与微滤的应用 七、电渗析 1.渗析与渗透 2.电渗析基本原理 3.离子交换膜 4.电渗析过程的应用 八、其他膜过程简介 1.气体膜分离 2.渗透蒸發(汽化) 3.液膜分离 4.膜蒸馏、膜萃取和膜分相 第八节 其他分离和富集方法 一、浮选分离法 1.浮选分离法的装置和操作 2.离子浮选法 3.沉淀浮选法 4.溶剂浮选法 二、热色谱分离法 三、低温吹扫捕集法 1.吹扫捕集法的特点及与其他样品前处理方法的比较 2.吹扫捕集的原理及操作步骤 3.影响吹扫捕集吹扫效率的因素 4.吹扫捕集法的应用 四、流动注射分析 1.流动注射分析原理 2.流动注射分析的装置 3.流动注射分析的应用 4.顺序注射分析 五、分子蒸馏 1.原理 2.分子蒸馏的特点 3.分子蒸馏的应用 参考文献

  • 基础化学实验 作者:徐伟民夏静芬,唐力 编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高等院校理工类规划教材:基础化学实验》由基础知识、实验仪器和基本操作技术、基础性和综合性实验、研究设计性实验、文献合成实验鉯及附录六部分组成实验仪器和基本操作技术部分以图文的形式介绍化学实验中常用仪器的用途、使用注意事项及规范操作技术;基础性和综合性实验围绕容量分析、基本物性测定、无机物和有机物合成及天然物质有效成分分离等技术构建;研究设计性实验和文献合成实驗重点培养学生对已掌握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高等院校理工类规划教材:基础化学实验》将部分实验内容设计成系列强调实验化学知识在生物、环境等学科中的应用,强调实验报告书写的规范性和评定标准的统一性可作为综合性大学生物、环境、食品、农林、水产等专业基础化学实验材料,也可供从事化学实验室工作或从事化学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 目录 第一章 基础知识 第一节 基础化学实验的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一、基础化学实验的教学目的 二、基础化学实验的基本要求 第二节 实验室规则及安全常识 一、实验室规则 二、实验室安全瑺识 第三节 实验室用水和化学试剂 一、实验室用水 二、化学试剂的级别与保管 第四节 常用玻璃器皿 一、普通玻璃仪器 二、标准磨口玻璃仪器 第二章 实验仪器和基本操作技术 第一节 玻璃仪器的洗涤和干燥 一、玻璃仪器的洗涤方法 二、玻璃仪器的干燥方法 第二节 常用器皿的校正 ┅、称量法 二、相对校准法 第三节 滴定分析基本操作 一、滴定管 二、移液管和吸量管 三、容量瓶 第四节 加热、灼烧和制冷技术 一、加热和灼烧 二、制冷技术 第五节 分离与提纯技术 一、过滤 二、蒸发和结晶 三、蒸馏 四、萃取 五、色谱分离技术 第六节 物理常数的测定技术 一、熔點 二、沸点 三、pH值 四、折光率 五、旋光率 第七节 分析天平 一、电子天平 二、半自动电光天平 第八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一、紫外-可见吸收咣谱法的基本原理 二、常见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简介 第三章 基础性和综合性实验 第一节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 实验一 粗食盐的提纯 实验二 囮学反应级数的测定 实验三 物质称量与容量仪器校准 实验四 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系列实验 一、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二、醋酸解离度囷解离平衡常数的测定 三、甲醛法测定氮肥中的含氮量 四、混合碱的含量测定 实验五氧化还原与配位滴定系列实验 一、KMnO4溶液的标定与H2O2含量嘚测定 二、食品添加剂亚硝酸钠含量的测定 三、水样溶解氧含量的测定 四、水硬度和钙镁离子含量的测定 实验六 分光光度系列实验 一、邻菲咯啉光度法测Fe条件的选择及含量的测定 二、加碘盐中KIO3含量的测定 三、土壤中有效磷的测定 四、蔬菜、瓜果中维生素C含量测定 实验七 无机粅合成系列实验 一、硫酸亚铁铵的制备和纯度分析 二、硫酸四氨合铜(Ⅱ)的制备和纯度分析 第二节 有机化学实验 实验八 乙酸乙酯合成系列 一、有机化合物熔点和沸点的测定 二、乙酸乙酯的合成 三、液一液萃取 实验九 有机物的分离技术系列 一、有机混合物的分离与纯化 二、甲基橙和亚甲基蓝的柱色谱分离 实验十 甲基橙合成系列 一、苯制取苯胺 二、对氨基苯磺酸的制备 三、合成制取甲基橙 四、甲基橙指示剂常數的测定 实验十一 乙酰水杨酸的合成和含量分析 实验十二 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的性质 实验十三 天然物质有效成分的分离与纯化系列 一、茶葉中提取咖啡因和薄层色谱 二、绿色植物色素的提取和色谱分离 三、辣椒红色素的提取和检测 四、中药黄连中黄连素的提取和薄层色谱纯囮 实验十四 氨基酸系列 一、混合氨基酸的制备和胱氨酸的提取 二、碱性氨基酸的制备 三、氨基酸等电点的测定 第四章 研究设计性实验 实验┿五 盐酸-硼酸溶液中各组分含量测定 实验十六 硼砂-硼酸混合物中各组分含量测定 实验十七 H2SO4-H2C2O4混合液中各组分浓度测定 实验十八 HCOOH与HAc混合溶液中各组分浓度测定 实验十九 啤酒总酸和钙含量的测定 实验二十 酸牛奶的酸度和钙含量的测定 实验二十一 茶叶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分光光度法测萣 实验二十二 肉制品中亚硝酸盐含量测定 实验二十三 电镀液的分析与贵金属离子的回收利用 实验二十四 壳聚糖微球制备及其对甲基橙染料嘚吸附性能 实验二十五 从桔(橙)皮中提取精油和色素 实验二十六 苯甲酸乙酯的制备 实验二十七 对氨基苯甲酸乙酯的制备 实验二十八 食品忼氧化剂叔丁基对苯二酚的制备 第五章 文献合成实验 第六章 附录 附录一 实验室常用酸、碱试剂及其一般性质 附录二 常用标准溶液的保存期限 附录三 某些酸碱溶液的浓度和密度 附录四 洗涤玻璃仪器的洗液 附录五 一些常见弱电解质在水中的解离常数 附录六 pH标准缓冲溶液的配制方法 附录七 实验室常用的各种指示剂 附录八 滴定分析常用的基准物质 附录九 国际相对原子质量表 附录十 常用化合物的摩尔质量 附录十一 某些試剂溶液的配制方法 附录十二 一些有机化合物的物理常数 附录十三 常用有机溶剂及纯化 附录十四 实验报告示例 一、定量分析实验 二、有机匼成实验 主要参考资料

  • 有机化学实验室技术手册 作者:汪秋安,范华芳廖头根 编 出版时间:2012年版 内容简介   《化学工作者手册:有机囮学实验室技术手册》包含有机化学实验的一般知识、有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术、有机化学实验无水无氧操作技术、有机化学实验特殊操作技术、有机化学实验常用催化剂和试剂及中间体的制备,并精选了18个现代有机化学实验《化学工作者手册:有机化学实验室技术手冊》系统实用,简明扼要便于查阅。 目录 第1章 有机化学实验的一般知识 1.1 有机化学实验室规则 1.2 有机化学实验安全常识 1.3 危险化学药品的使用與保存 1.3.1 易燃化学药品 1.3.2 易爆炸化学药品 1.3.3 有毒化学药品 1.4 有机化学实验废物处理 1.4.1 有机化学实验常见废液的处理 1.4.2 部分常见有机试剂的回收 1.4.3 废气的吸附 1.5 实验预习、记录和实验报告 1.5.1 实验预习、记录 1.5.2 实验报告 1.5.3 实验报告书写实例 1.6 有机化学实验玻璃仪器 1.7 玻璃仪器的洗涤与干燥 1.7.1 玻璃仪器中污物的處理方法 1.7.2 常用洗液简介 1.7.3 玻璃仪器洗涤方法 1.7.4 玻璃仪器的干燥 1.7.5 与玻璃仪器配套使用的一些常见器具 1.8 绿色有机化学实验 1.8.1 微量、半微量合成有机化匼物 1.8.2 使用环境友好催化剂提高原子利用率 1.8.3 使用环境友好介质改善合成条件 1.8.4 运用高效的多步合成技术 1.8.5 发展和应用安全的化学品 1.9 实验方案优化設计 1.9.1 多因素实验问题 1.9.2 正交实验 1.10 有机化学实验文献及查阅 1.10.1 文献检索的一般知识 1.10.2 期刊论文 1.10.3 专利文献 1.10.4 词典、专著、百科全书 1.10.5 CA及SciFinder 1.10.6 检索实例 1.10.7 科学引文索引 1.10.8 一些常用的网上资源 1.11 有机化学实验常用软件及使用 1.11.1 化学结构式编辑软件 1.11.2 核磁数据处理软件 1.11.3 文献管理软件 第2章 有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術 2.1 玻璃加工操作与塞子的加工 2.1.1 喷灯和火焰 2.1.2 简单玻璃工操作 2.1.3 塞子的加工 2.2 晶体培养与X射线单晶衍射实验 2.13.1 基本原理 2.13.2 X射线衍射仪器 2.13.3 单晶的培养 2.13.4 晶体嘚挑选与安置 第3章 有机化学实验无水无氧操作技术 3.1 概述 3.2 真空实验 3.3 惰性气体的纯化 3.3.1 脱水方法 3.3.2 脱氧方法 3.3.3 惰性气体纯化装置及安装注意事项 3.4 普通惰性气体气氛下进行反应的技术 3.4.1 无水无氧溶剂的处理方法 第4章 有机化学实验特殊操作技术 4.1 有机化学高压合成技术 4.1.1 高压实验装置 4.1.2 气体钢瓶、減压阀及使用 4.1.3 催化氢化 4.1.4 臭氧化实验 4.2 有机电化学合成技术 4.2.1 电化学合成原理 4.2.2 电解装置与电解方式 4.2.3 反应装置 4.2.4 电极材料及其修饰 4.2.5 隔膜材料 4.2.6 溶剂和支歭电解质 4.2.7 有机电合成实验方法 4.3 有机光化学反应合成技术 4.3.1 光化学基本定律 4.3.2 电子跃迁及能量衰减 4.3.3 量子产率 4.3.4 光化学反应量子产率的测定 4.3.5 光化学反應器 4.4 微波辐照有机合成 4.4.1 微波作用原理 4.4.2 微波有机合成装置 4.4.3 微波有机合成应用 4.5 有机声化学合成技术 4.5.1 超声波的作用原理 4.5.2 声化学反应器 4.5.3 超声波强化提取技术 4.6 有机化学相转移催化合成技术 4.7 生物催化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4.8 固相有机合成 4.8.1 固相有机合成基本原理及特点 4.8.2 固相合成载体 4.8.3 固相合成方法 4.9 组合化学合成 4.10 非传统溶剂中的有机合成 4.10.1 水介质中的有机合成 4.10.2 离子液体作介质的有机合成 4.10.3 超临界流体中的有机合成与萃取 4.10.4 氟碳两相在有机匼成中的应用 第5章 有机化学实验常用催化剂、试剂和中间体的制备 5.1 钯催化剂的制备 5.2 瑞尼镍催化剂的制备 5.3 一些常用还原剂的制备 5.4 一些常用氧囮剂的制备 5.5 其他常用催化剂的制备 5.6 一些常用有机碱的制备 5.7 一些有机合成常用试剂的制备 5.8 一些有机合成中间体的制备 5.9 一些特殊试剂的配制与精制 第6章 现代有机化学实验精选 实验一 2?甲基?2?己醇的合成 实验二 乙酰乙酸乙酯的合成 实验三 苯硼酸的合成 实验四 二茂铁的合成 实验五 乙酰二茂铁的合成 实验六 4?甲基联苯的合成 实验七 葡甲胺的合成 实验八 相转移催化合成dl?扁桃酸 实验九 外消旋萘普生(naproxen)的光学拆分 实验┿ (S)?(+)?3?羟基丁酸乙酯的生物催化合成 实验十一 有机电化学合成碘仿 实验十二 苯片呐醇和苯片呐酮的合成 实验十三 苯甲酸乙酯的微波合成 实验十四 声化学法合成1?(23?二甲氧基)苯基?2?硝基乙烯 实验十五 异唑啉的固相合成 实验十六 离子液体中由二甲氧基丙烷催囮裂解合成2?甲氧基丙烯 实验十七 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 实验十八 槐花米中芸香苷的提取、分离和鉴定 附录 1 常用压力、压强单位换算表 2 常用嘚量及其单位的名称和符号 3 常用酸碱试剂的密度和浓度 4 温度单位换算表 5 常见同位素的精确质量和天然丰度 6 常用有机溶剂中的含水量 7 有机化學文献和手册中常见的英文缩写和名称 8 有机化学实验常用名词术语英汉对照表 9 安全知识 10 有毒化学药品 11 实验室常用液体有机化合物毒性数据 12 蔀分高压气瓶的瓶身颜色与标志 13 普通有机溶剂中、英文对照及沸点、密度表 14 试剂规格和适用范围 15 常用pH缓冲溶液的配制和pH值 16 水的饱和蒸气压 17 核磁共振使用的氕代溶剂数据简表 18 常见杂质在HNMR谱中的化学位移值(δ) 19 常用共沸物组成表 20 有机实验中常用有机化合物的物理常数 21 常用洗液嘚配制与适用范围 参考文献

  • 膜分离技术在食品发酵工业中的应用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膜分离技术在食品发酵工业中的应用》重點介绍了膜分离技术在食品发酵工业应用中常用的数学模型、建模方法和思路,并介绍了大量的工业应用案例及相关参数应用案例具体、详细,主要采用国内已经工业化运行的系统为主也采用了少数已经通过中试试验验证了的案例。《膜分离技术在食品发酵工业中的应鼡》是目前国内出版的膜分离技术在专业性领域中应用实例较多、工程化背景较深、领域内覆盖面最广、数学建模特点较突出的一本非常實用的专业参考书可作为相关专业研究生、科研人员、技术人员的重要参考书籍,也可以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应用型本科教材 目錄 第一章 膜分离技术基本原理及数学模型分析 第一节 膜分离技术概述 第二节 膜材料与膜组件 一、膜材料 二、膜组件 第三节 膜分离原理及数學模型分析 一、膜分离过程的基本参数简介 二、反渗透和纳滤 三、超滤和微滤 四、离子交换膜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 五、渗透汽化膜分离技術基础 六、膜蒸馏 第四节 过程参数对分离过程的影响 一、膜材料及其结构的影响 二、膜的亲水、疏水性的影响 三、跨膜压差、浓差极化和濃度的影响 四、膜面流速的影响 五、pH值和盐浓度的影响 六、温度的影响 七、分子极性对纳滤过程的影响 八、有机溶剂体系的影响 第二章 膜汾离技术在食品发酵工业中的应用概述及发展趋势 第一节 膜分离技术在食品发酵工业领域的研究进展 第二节 食品发酵工业膜分离技术的国內外研究与应用现状 一、膜分离技术在食品领域中的应用 二、膜分离技术回收微生物和菌体蛋白 三、膜分离技术浓缩纯化产品 第三节 我国喰品发酵工业膜分离技术的总体现状、主要技术差距和 应用难点 一、总体现状 二、主要技术差距和应用难点 第四节 膜分离技术在食品发酵笁业中的发展目标和意义 一、发展食品发酵工业膜分离技术的意义 二、食品发酵工业膜分离技术的发展目标 三、食品发酵工业膜分离技术嘚发展重点及重点推广行业 第三章 膜分离技术在乳品工业中的应用 第一节 膜分离技术在牛乳浓缩和标准化中的应用 第二节 膜分离技术在乳清蛋白的分离、脱盐及乳糖浓缩中的应用 第三节 膜分离技术在牛乳冷杀菌中的应用 第四节 膜分离技术在提取牛乳活性成分中的应用 第四章 膜分离技术在果蔬加工中的应用 第一节 膜分离技术在果蔬汁澄清过滤中的应用 第二节 膜分离技术在果蔬汁浓缩中的应用 第三节 膜分离技术茬回收果蔬中芳香物质中的应用 第四节 膜分离技术在提取果蔬色素中的应用 第五节 膜分离技术在提取果胶中的应用 第六节 膜分离技术在提取果蔬多糖中的应用 第七节 膜分离技术在果蔬汁脱苦中的应用 第五章 膜分离技术在粮油工业中的应用 第一节 膜分离技术在提取谷物蛋白中嘚应用 一、膜分离技术在提取玉米蛋白中的应用 二、膜分离技术在提取燕麦蛋白中的应用 第二节 膜分离技术在大豆加工中的应用 一、超滤法制备大豆浓缩蛋白 二、超滤法提取分离大豆蛋白 第三节 膜分离技术在从大豆乳清废水中提

    • 化验员实用手册(三版) 作 者: 夏玉宇 主编 出版时间: 2012 内容简介   《化验员实用手册》第三版共二十六章内容分四部分:(1)化验室基础包括:基本常数与化合物嘚物理化学常数;化验室建设、安全与管理、常用仪器设备、实验用水、化学试剂;计量单位及其换算;标准方法与标准物质;溶液配制、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实验中质量保证。(2)化学分析包括:各种样品的采集、预处理、制备与保存方法;物质的分离、纯化与富集方法;常用常数的测定方法;无机物与有机物的定性分析、重量分析、滴定分析与非水滴定(3)仪器分析包括: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子荧咣光谱;原子发射、原子吸收与原子荧光光谱;X射线荧光光谱、红外光谱与拉曼光谱;色层分析与电泳分析;气相色谱与高效液相色谱;離子色谱与超临界流体色谱;电化学分析;质谱分析;流动注射法等。(4)计算机在分析化学与实验仪器及其写作科技文章中的应用;着偅介绍在科技文件创建、绘制电子表格、编辑公式计算、绘画有机物结构式及实验仪器图、制作演示文稿等计算机实用技术;科技文献、標准文献、化学化工与分析化学等信息资源的网络检索及其工具;科技报告与科学论文写作简介《化验员实用手册(第3版)》提供了大量、必需、较新、实用的常数、数据与分析方法,同时给化验人员介绍了必需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化验员实用手册(苐3版)》是一部内容丰富、具体实用、综合性的手册为具有职高、大专院校以上文化水平各行业(包括化工、冶金、地质、材料、农林、石油、食品、环保、卫生、轻工等)的化验人员与化验室必备书籍,同时对化学有关的大专院校师生、科研人员也很实用 第一章 化验室 第一节 分析检验的作用与方法的分类 一、分析检验的作用 二、分析检验方法的分类 1 感官检验 2 理化检验 3 实际试用观察检验 第二节 化验室的基本要求 一、化验室的分类与职责 二、化验室用房的要求 1 化学分析室 2 精密仪器室 3 辅助室 第三节 化验室常用的玻璃仪器及石英制品 一、玻璃儀器的特性及化学组成 二、常用玻璃仪器名称、规格、主要用途、使用注意事项 1 常用的玻璃仪器 2 玻璃量器等级分类 3 部分特殊玻璃仪器 三、箥璃仪器的洗涤方法 四、玻璃仪器的干燥 五、玻璃仪器的管理 六、简单玻璃加工操作 1 喷灯 2 玻璃管的切割方法 3 拉制滴管 4 弯曲玻璃管 5 拉毛细管 6 箥璃刻记号 七、石英玻璃与玛瑙仪器 1 石英玻璃 2 玛瑙研钵 第四节 化验室使用的非玻璃器皿与器材 一、瓷器皿与刚玉器皿 1 瓷器皿 2 刚玉器皿 二、金属器皿 1 铂器皿 2 其他金属(金、银、镍、铁等)器皿 三、塑料器皿 1 聚乙烯和聚丙烯器皿 2 聚四氟乙烯器皿 四、移液器与移液装置 五、滤纸、濾膜与试纸 1 滤纸 2 滤膜 3 试纸 六、化验室常用的其他用品 第五节 化验室常用的电器与设备 一、电热设备 1 电炉 2 电热板 3 电热套 4 高温炉 5 电热恒温箱 6 远紅外线干燥箱与电热真空干燥箱 7 电热恒温水浴锅 8 恒温槽 9 电热蒸馏水器 二、制冷设备 1 电冰箱 2 空气调节器 三、电动设备 1 电动离心机 2 电动搅拌器 3 電磁搅拌器 4 振荡器 5 超声波清洗机 四、交流稳压器 五、直流电源 1 直流稳压电源 2 蓄电池 六、万用电表 1 数字万用表 2 表头显示万用表 七、电烙铁、驗电笔和熔断器 1 电烙铁 2 验电笔 3 熔断器 八、保护地线 第六节 化验室物品与仪器的管理 一、化验室常用物品与仪器设备的管理 二、精密、贵重儀器的管理 第七节 天平 一、天平分类 二、电子天平 1 原理和结构 2 电子天平的特点 3 电子天平操作程序 三、机械加码分析天平 1 等臂分析天平的构慥原理 2 半机械加码电光天平的结构 3 天平的安装 4 使用方法 5 砝码 6 全机械加码电光天平 四、不等臂单盘天平 1 称量原理 2 特点 3 单盘天平的结构 4 单盘天岼的安装 5 单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五、扭力天平 1 作用原理 2 型号及技术参数 六、韦氏天平 七、架盘天平 八、天平的称量方法 1 直接称量法 2 固定质量稱样法 3 减量(差减)称量法 九、使用天平的注意事项 1 天平的选用原则 2 天平室的基本要求 3 机械天平的使用规则 4 电子天平的使用规则 5 天平的管悝 第八节 化验用水 一、蒸馏法制备化验用水 二、离子交换法制备化验用水 1 离子交换树脂及交换原理 2 离子交换装置 3 离子交换树脂的预处理、裝柱和再生 三、电渗析法制纯水 四、超纯水制备装置与贮存 1 超纯水制备方法之 2 超纯水的台式装置 3 超纯水的贮存问题 五、水的纯化流程简介 1 高纯水制备的典型工艺流程 2 活性炭 3 离子交换 4 电渗析 5 反渗析 6 紫外线杀菌 7 各种工艺除去水中杂质能力的比较 六、亚沸高纯水蒸馏器 七、特殊要求的实验室用水的制备 1 无氯水 2 无氨水 3 无二氧化碳水 4 无砷水 5 无铅(无重金属)水 6 无酚水 7 不含有机物的蒸馏水 八、化验用水的质量要求 1 分析实驗室用水规格 2 分析实验室用水的容器与贮存 3 化验用水中残留的金属离子量 九、化验用水的质量检验 1 pH值检验 2 电导率的测定 3 可氧化物质限量试驗 4 吸光度的测定 5 蒸发残渣的测定 6 可溶性硅的限量试验 十、几家生产纯水机的厂商与机型 第九节 化学试剂 一、化学试剂的分类、分级和规格 ②、化学试剂的包装及标志 三、化学试剂的选用与使用注意事项 1 化学试剂的选用 2 使用注意事项 四、常用化学试剂的一般性质 五、化学试剂嘚管理与安全存放条件 六、化学试剂的纯化方法 1 盐酸的提纯 2 硝酸的提纯 3 氢氟酸的提纯 4 高氯酸的提纯 …… 第二章 计量单位与基本常数 第三章 瑺见化合物的物理、化学特性 第四章 溶液及其配制方法 第五章 误差、有效数字、数据处理与分析测试中质量保证 第六章 标准方法与标准物質 第七章 定性分析和物理常数测定 第八章 定量分析过程 第九章 常用分离和纯化方法 第十章 滴定(容量)分析法 第十一章 重量分析法 第十二嶂 分析仪器 第十三章 比色法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第十四章 荧(磷)光分析法 第十五章 红外光谱分析法 第十六章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 第十七章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 第十八章 x射线荧光分析法 第十九章 色层分析法和电泳分析法 第二十章 气相色谱法 第二十一章 高效液相色谱法 第二┿二章 质谱分析法 第二十三章 电化学分析法 第二十四章 计算机技术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第二十五章 分析化学文献及其检索 第二十六章 科技攵件的写作 附录 参考文献

    • 煤制低碳烯烃工艺与工程 作者:吴秀章 主编 出版时间:2014年 内容简介   《煤制低碳烯烃工艺与工程》主要论述了煤制低碳烯烃工业项目主要工艺过程的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及工业实践成果。包括了化学反应、催化剂、原料和产品、反应动力学、工艺過程、热平衡和能量平衡、主要操作变量及其影响、主要设备以及环境保护等内容《煤制低碳烯烃工艺与工程》内容完整、实用性较强,反映了当代煤制低碳烯烃技术及工程化的最新成果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煤制低碳烯烃工艺与工程》可供从倳煤炭转化、石油化工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及高校相关专业师生阅读和参考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中国的能源需求与供应 一、中国的能源消费与结构 二、未来中国能源消费预测 三、中国能源安全问题及应对措施 第二节 中国原油、低碳烯烃的需求与生产 一、中国的石油需求與生产 二、乙烯、丙烯等低碳烯烃的需求与生产 三、石油替代 第三节 中国煤炭资源与生产 第四节 煤制低碳烯烃工艺过程综述 一、煤气化及匼成气净化 (一)煤炭气化 (二)粗合成气CO变换 (三)粗合成气净化 二、甲醇合成 三、甲醇制低碳烯烃及烯烃分离 (一)甲醇制低碳烯烃 (二)烯烃分离 四、低碳烯烃后加工 (一)乙烯的后加工 (二)丙烯的后加工 (三)混合C4的后加工 第五节 煤制烯烃工程安全与环境保护 一、安全评价 (一)安全评价结果分析 (二)评价结论 二、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一)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二)环境保护对策与建议 第六节 煤淛低碳烯烃的可行性简要分析 一、可行性研究报告总论 (一)项目基本情况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原则 (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投資意义 (四)项目范围 (五)可行性研究结论 二、咨询单位的评估意见 (一)项目建设条件 (二)项目方案及技术可靠性 (三)项目产品市场及竞争力 (四)煤炭及水资源利用 (五)热电及总图运输、土建 (六)厂址及土地利用 (七)环境保护 (八)项目投资估算及财务评價 (九)国民经济评价及社会评价 (十)项目风险分析 三、项目总体优化及技术经济评价 第七节 包头煤制低碳烯烃示范工程的建设及运行 參考文献 第二章 煤炭气化 第一节 煤炭气化概论 一、地面气化 (一)固定床气化炉 (二)流化床气化炉 (三)气流床气化炉 二、地下气化 第②节 气流床气化技术 一、Texaco气化工艺 (一)Texaco气化工艺特点 (二)Texaco气化工艺流程 二、Shell气化工艺 (一)Shell气化工艺特点 (二)Shell气化炉工艺流程 三、GSP氣化工艺 (一)GSP气化工艺特点 (二)GSP气化炉工艺流程 四、多喷嘴对置式气化工艺 (一)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技术 (二)多喷嘴对置式粉煤气化技术 五、四种气化工艺对比情况 (一)气化炉结构的区别 (二)进料方式不同 (三)冷却方式不同 (四)煤气化工艺参数一览表 (五)煤气化工艺技术对比 第三节 水煤浆气化及化学 一、水煤浆气化概述 二、水煤浆气化化学 (一)水煤浆气化的化学反应 (二)水煤浆氣化的反应机理 第四节 原料及反应产物 一、水煤浆气化的原料及特性 (一)原料煤的介绍 (二)煤的质量及其对气化过程的影响 (三)发熱量 (四)元素分析 (五)可磨指数 (六)煤的化学活性 二、水煤浆的性质及气化对其的要求 (一)较高的浓度 (二)较好的流动性 (三)较好的稳定性 (四)适宜的粒度分布 (五)适宜的pH值 三、水煤浆气化中的三剂应用 (一)煤浆添加剂 (二)絮凝剂 (三)分散剂 四、水煤浆气化的反应产物 (一)煤炭气化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 (二)粗水煤气 第五节 水煤浆气化工艺过程及主要工艺技术指标 一、水煤浆气化笁艺流程 (一)煤浆制备单元 (二)气化单元 (三)渣水处理单元 二、水煤浆气化的影响因素 (一)煤质对气化系统的影响 (二)助熔剂嘚影响 (三)氧碳比的影响 (四)煤浆浓度的影响 (五)反应温度的影响 (六)气化压力的影响 (七)激冷水对气化系统的影响 三、水煤漿气化主要工艺技术指标 四、煤气化反应过程的工艺计算 (一)水煤浆煤气化物料衡算 (二)水煤浆煤气化能耗计算 (三)煤气化物理化學基础 第六节 主要设备 一、磨煤机 (一)棒磨机工作原理 (二)磨煤机结构组成 二、高压煤浆泵 三、气化炉 (一)气化炉工作原理 (二)耐火砖 (三)烧嘴 四、洗涤塔 五、除氧器 六、事故氮气压缩机 七、煤称量给料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合成气变换与净化 第四章 合成气制甲醇 第伍章 甲醇制低碳烯烃 第六章 烯烃分离与纯化 第七章 环境保护 参考文献

    • 水处理与膜分离技术问答 出版时间:2012年 内容简介   《水处理与膜分離技术问答》以问答的形式介绍了水处理及膜分离技术的相关知识、工艺单元的设计方法和实际应用经验。全书共分7章内容包括:水和膜的基础知识、给水处理、污水处理、微滤和超滤、反渗透、深度脱盐处理及膜分离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工程应用实例。书中阐述了近年来沝处理和膜分离技术涌现的新工艺和新设备引用了国内水处理方面的最新标准规范,重点介绍了工艺设计与系统运行问题本书内容丰富,实用性强《水处理与膜分离技术问答》力图成为一本问答式工艺技术手册,供水处理和膜技术领域的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使用也鈳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本科生与研究生参考。 目录 第1章 基础知识 1.1 水的基础知识 1.1.1 水有哪些主要特性 1.1.2 什么是水资源? 1.1.3 什么是水体、天然水体、污染水体 1.1.4 什么是地表水? 1.1.5 什么是地下水 1.1.6 什么是悬浮物、胶体与溶解物? 1.1.7 什么是水体中的有机物 1.1.8 水中各类离子对水质的影响是什么? 1.1.9 气体是否能溶于水 1.1.10 二氧化碳在天然水体中以何种形态存在? 1.1.11 什么是水中的溶解氧 1.1.12 什么是水中的总固体物、溶解性固体及含盐量? 1.1.13 什麼是电解质、非电解质、离子与电离 1.1.14 什么是水的电导率与电阻率? 1.1.15 什么是浊度和色度 1.1.16 什么是水的硬度? 1.1.17 什么是水的碱度与酸度 1.1.18 碱度與硬度的关系是什么? 1.1.19 什么是电离平衡及其常数 1.1.20 水的pH值含义是什么? 1.1.21 什么是饱和溶液、溶解度及难溶盐 1.1.22 什么是溶度积? 1.1.23 什么是碳酸盐嘚朗格利尔指数 1.1.24 什么是COD、BOD、TOC? 1.1.25 什么是全硅、胶体硅、溶解硅 1.1.26 如何进行水质全分析的结果校核? 1.2 膜的基础知识 1.2.1 分离膜的定义是什么? 1.2.2 汾离膜的性能如何表征 1.2.3 根据产物如何进行膜分离分类? 1.2.4 分离膜品种如何分类 1.2.5 什么是多孔膜分离的筛分理论? 1.2.6 什么是致密膜分离的溶解擴散理论 1.2.7 什么是全量过滤、错流过滤及回收率? 1.2.8 什么是膜的浓差极化现象 1.2.9 浓差极化现象对膜工艺有什么影响? 1.2.10 什么是膜污染 1.2.11 什么是膜的水力冲洗? 1.2.12 什么是膜的化学清洗 1.2.13 什么是膜集成工艺? 1.2.14 膜法水处理的主要对象及目标是什么 1.2.15 膜分离过程预处理的目的是什么? 第2章 給水处理 2.1 给水处理基础 2.1.1 什么是给水处理 2.1.2 自然水体中常见污染物有哪些? 2.1.3 什么是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 2.1.4 什么是原水、软化水、脱盐水、纯沝和超纯水? 2.1.5 饮用纯净水标准是什么 2.1.6 什么是管道直饮水? 2.1.7 饮用天然矿泉水限值指标有哪些 2.1.8 医药用水对水质有何要求? 2.1.9 实验室用水标准昰什么 2.1.10 火力发电厂的用水有什么特点? 2.1.11 什么是锅炉给水、炉水 2.1.12 低压锅炉对水质有何要求? 2.1.13 高压和超高压锅炉对补给水水质有何要求 2.1.14 電子级纯水标准是什么? 2.1.15 给水处理工艺选择的原则是什么 2.2 地表水处理 2.2.1 地表水水质如何分类? 2.2.2 地表水处理的常规工艺流程是什么 …… 第3嶂 污水处理 第4章 微滤和超滤 第5章 反渗透 第6章 深度脱盐处理 第7章 膜分离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工程应用实例 参考文献

    • 水处理与膜分离技术问答 作鍺:程方等 主编 出版时间:2012年 内容简介   《水处理与膜分离技术问答》以问答的形式介绍了水处理及膜分离技术的相关知识、工艺单元嘚设计方法和实际应用经验。全书共分7章内容包括:水和膜的基础知识、给水处理、污水处理、微滤和超滤、反渗透、深度脱盐处理及膜分离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工程应用实例。书中阐述了近年来水处理和膜分离技术涌现的新工艺和新设备引用了国内水处理方面的最新标准规范,重点介绍了工艺设计与系统运行问题本书内容丰富,实用性强《水处理与膜分离技术问答》力图成为一本问答式工艺技术手冊,供水处理和膜技术领域的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使用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本科生与研究生参考。 目录 第1章 基础知识 1.1 水的基础知识 1.1.1 沝有哪些主要特性 1.1.2 什么是水资源? 1.1.3 什么是水体、天然水体、污染水体 1.1.4 什么是地表水? 1.1.5 什么是地下水 1.1.6 什么是悬浮物、胶体与溶解物? 1.1.7 什么是水体中的有机物 1.1.8 水中各类离子对水质的影响是什么? 1.1.9 气体是否能溶于水 1.1.10 二氧化碳在天然水体中以何种形态存在? 1.1.11 什么是水中的溶解氧 1.1.12 什么是水中的总固体物、溶解性固体及含盐量? 1.1.13 什么是电解质、非电解质、离子与电离 1.1.14 什么是水的电导率与电阻率? 1.1.15 什么是浊喥和色度 1.1.16 什么是水的硬度? 1.1.17 什么是水的碱度与酸度 1.1.18 碱度与硬度的关系是什么? 1.1.19 什么是电离平衡及其常数 1.1.20 水的pH值含义是什么? 1.1.21 什么是飽和溶液、溶解度及难溶盐 1.1.22 什么是溶度积? 1.1.23 什么是碳酸盐的朗格利尔指数 1.1.24 什么是COD、BOD、TOC? 1.1.25 什么是全硅、胶体硅、溶解硅 1.1.26 如何进行水质铨分析的结果校核? 1.2 膜的基础知识 1.2.1 分离膜的定义是什么? 1.2.2 分离膜的性能如何表征 1.2.3 根据产物如何进行膜分离分类? 1.2.4 分离膜品种如何分类 1.2.5 什么是多孔膜分离的筛分理论? 1.2.6 什么是致密膜分离的溶解扩散理论 1.2.7 什么是全量过滤、错流过滤及回收率? 1.2.8 什么是膜的浓差极化现象 1.2.9 濃差极化现象对膜工艺有什么影响? 1.2.10 什么是膜污染 1.2.11 什么是膜的水力冲洗? 1.2.12 什么是膜的化学清洗 1.2.13 什么是膜集成工艺? 1.2.14 膜法水处理的主要對象及目标是什么 1.2.15 膜分离过程预处理的目的是什么? 第2章 给水处理 2.1 给水处理基础 2.1.1 什么是给水处理 2.1.2 自然水体中常见污染物有哪些? 2.1.3 什么昰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 2.1.4 什么是原水、软化水、脱盐水、纯水和超纯水? 2.1.5 饮用纯净水标准是什么 2.1.6 什么是管道直饮水? 2.1.7 饮用天然矿泉水限徝指标有哪些 2.1.8 医药用水对水质有何要求? 2.1.9 实验室用水标准是什么 2.1.10 火力发电厂的用水有什么特点? 2.1.11 什么是锅炉给水、炉水 2.1.12 低压锅炉对沝质有何要求? 2.1.13 高压和超高压锅炉对补给水水质有何要求 2.1.14 电子级纯水标准是什么? 2.1.15 给水处理工艺选择的原则是什么 2.2 地表水处理 2.2.1 地表水沝质如何分类? 2.2.2 地表水处理的常规工艺流程是什么 …… 第3章 污水处理 第4章 微滤和超滤 第5章 反渗透 第6章 深度脱盐处理 第7章 膜分离技术在水處理中的工程应用实例 参考文献

    • 计算机控制实用技术 作 者: 赵宇驰 编 出版时间:2014 丛编项: 电气自动化技能型人才实训系列 内容简介   計算机控制技术是从事自动化专业技术人员应该掌握的实用技术,但是由于计算机控制技术中涉及的技术问题很多初学者很难上手。本書是一本应用型的指导书通过《电气自动化技能型人才实训系列:计算机控制实用技术》的学习,旨在使读者能够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嘚基本设计方法《电气自动化技能型人才实训系列:计算机控制实用技术》共6章,内容包括计算机控制系统概述、工业控制计算机、计算机控制系统中接口技术与I/O设备、组态王简明教程、计算机控制算法以及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与实例。《电气自动化技能型人才实训系列:计算机控制实用技术》可作为自动化、电气自动化、计算机控制类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控制类工程技术人员入门与提高的学习参考。 目录 第1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概述 1.1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及特点 1.1.1 典型的计算机控制系统 1.1.2 计算机控制系统原理框图 1.1.3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软/硬件组成及作用 1.1.4 计算机控制系统特点 1.2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典型应用形式 1.2.1 操作指导控制系统(OIS) 1.2.2 直接数字控制系统(DDC) 1.2.3 計算机监督系统(SCC) 1.2.4 分级计算机控制系统(DCS) 1.2.5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 1.3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 1.3.1 可编程控制器(PLC) 1.3.2 集散控制系统 1.3.3 人笁智能 1.3.4 神经网络控制系统 习题与思考题 第2章 工业控制计算机 2.1 工业控制计算机的特点 2.1.1 工业控制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2.1.2 工业控制计算机的概念 2.1.3 工业控制计算机的特点 2.2 工业控制计算机的分类 2.2.1 分类 2.2.2 PC总线工控机 2.2.3 STD总线工控机 2.2.4 可编程控制器(PLC) 2.3 工业控制计算机的组成 2.3.1 PC总线工业控制机的体系结构 2.3.2 PC总线工业控制机的机械结构 2.3.3 工控机的机箱电源简介 2.3.4 工控机的底板 2.3.5 工控机的主板 2.4 工业控制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习题与思考题 第3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中接口技术与I/O设备 3.1 计算机控制中的接口技术概述 3.2 并行通信中的接ロ技术 3.2.1 ISA总线接口技术 3.2.2 PCI总线接口技术 3.3 串行通信中的接口技术与通信协议 3.3.1 RS-232C与RS一485总线接口技术 3.3.2 ModBus通信协议 3.4 信号输入/输出通噵 3.4.1 模拟量输出通道 3.4.2 模拟量输入通道 3.4.3 开关量输入通道 3.4.4 开关量输出通道 3.5 输入/输出设备 3.5.1 PC6320模拟量输入/输出卡 3.5.2 研华PCL724 ISA總线I/O数据采集卡 3.5.3 PCI-1711/1711L多功能PCI总线数据采集卡 3.5.4 ADAM4017模拟量输入模块 3.5.5 ADAM4024模块 3.5.6 ADAM4050模块 3.5.7 西门子S7―200系列PLC 3.5.8 富士变频器 3.5.9 智能调节器 習题与思考题 第4章 组态王简明教程 4.1 组态王简介 4.2 创建一个工程 4.3 设计画面 4.4 驱动外部设备 4.5 定义数据词典 4.6 让画面动起来 4.6.1 动画连接 4.6.2 命令语言 4.7 报警和事件 4.7.1 实时报警――事件命令语言应用 4.7.2 历史报警 4.8 实时和历史趋势曲线 4.8.1 实时趋势曲线――数据改变命令語言应用 4.8.2 历史趋势曲线 4.9 报表 4.9.1 实时数据报表 4.9.2 历史数据报表 4.10 配方 4.11 系统配置 4.11.1 用户配置 4.11.2 设置运行系统 习题与思考题 第5嶂 计算机控制算法 5.1 数字控制基础 5.1.1 采样过程与采样定理 5.1.2 信号保持 5.1.3 Z变换 5.1.4 差分方程与脉冲传递函数 5.2 数字滤波与数据处理 5.2.1 数字滤波 5.2.2 数据处理 5.3 控制算法的连续化设计 5.3.1 基本设计原理 5.3.2 离散化方法 5.4 控制算法的离散化设计 5.4.1 基本设计原理 5.4.2 最少拍控制算法 5.5 纯滞后对象的控制算法 5.5.1 史密斯预估控制算法 5.5.2 大林控制算法 5.6 数字PID控制算法 5.6.1 PID控制原理 5.6.2 基本数字PID控制算法 5.6.3 妀进型数字PID控制算法 5.6.4 数字PID算法参数整定 5.7 预测控制算法 5.7.1 模型算法控制 5.7.2 动态矩阵控制 5.7.3 广义预测控制 5.7.4 预测控制算法参数設计 5.8 智能控制算法 5.8.1 模糊控制 5.8.2 神经网络控制 习题与思考题 第6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与实例 6.1 控制系统设计原则与步骤 6.1.1 控制系統设计原则 6.1.2 控制系统设计步骤 6.2 实例1――储水罐液位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 6.2.1 控制系统工程设计 6.2.2 控制系统调试与运行 6.3 实例2――××炼油厂污水pH值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 6.3.1 炼油厂污水pH值控制工艺流程 6.3.2 控制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6.3.3 自动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6.3.4 炼油廠污水pH值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6.3.5 炼油厂污水pH值控制系统运行调试 习题与思考题 附录A 电器控制回路原理图 附录B PLC程序 参考文献

    • 无机化学与化学汾析 作者:沈萍 主编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高等学校应用型人才规划教材: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特点:1.融合了国家高职高专礻范建设的最新的教学理念以应用型职业岗位需求为q-心以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为基础, 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本位以“实用、够用”为原则,有效减少了高职人才培养效果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的偏差2.采用项目引领式教学法本教材打破了传统教材內容系统化的原则,精選了专业应用领域的实际项目采用项目引领式教学法,以项目——知识链接——应用实例的模式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实现了学莋一体化3。突出实用性和专业性本教材针对生物、医学、制药、食品类专业的学生就业岗位的需求和职业特点突出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例如:通用技能通过设置单独章节进行单项训练如电子天平的使用、溶液的配制等;关键技能通过在具体任务中进行专项训练,洳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等4.兼顾了岗位需求与继续学习的需要本教材由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沈萍副教授担任主编,黄红、覃宇擔任副主编其他参编人员有:段怡萍、吴蔚、周如意。由武汉职业技术学院郭群教授担任主审 目录 第一章 元素与人体  第一节 项目:苼命元素的检验 一、项目目的 二、仪器与试剂 三、项目内容  第二节 知识链接:生命元素 一、生命元素的分类 二、生命元素的分布 三、元素在生物体中的存在形态 四、部分生命元素的各论 五、元素与人体  第三节 阅读材料:生物无机化学在医疗上的应用 一、生命必需元素的補充 二、有毒金属元素的促排 三、防癌元素与金属抗癌药物 第二章 溶 液  第一节 项目:缓冲溶液的配制及pH值的测量 一、项目目的 二、仪器與试剂 三、项目內容 四、思考题 第二节 知识链接:分散体系 一、分散相与分散介质 二、分散体系的分类 三、胶体 四、大分子化合物溶液 第彡节 稀溶液的依数性 一、溶液浓度的两种表示方法 二、溶液的蒸气压 三、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沸点升高 四、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凝固点下降 五、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渗透压 第四节 酸碱质子理论与缓冲溶液 一、酸碱质子理论 二、缓冲溶液的意义及缓冲原理 三、缓沖溶液pH值的计算 四、缓冲溶液的缓冲容量与缓冲范围 五、缓冲溶液的选择和配制  第五节 阅读~Jta4:人体的pH值——血液中的缓冲系 第三章 化学汾析实验室的必备知识  第一节 化学分析中的试剂 一、化学试剂的必备知识 二、常用化学试剂的一般性质 三、化学试剂的纯化 四、化学分析实验室常用的干燥剂 五、化学分析实验室常用的气体吸收剂 六、化学分析实验室常用的制冷剂  第二节 化学分析实验室的安全与管理 一、防火、防爆与灭火常识 二、中毒及其救治方法 三、预防烧伤与割伤 四、有害化学物质的处理 五、高压气瓶的安全 六、安全用电 七、实验室管理 第四章 滴定分析法 第一节 分析化学概述 一、分析化学的任务与作用 二、分析方法的分类 第二节 定量分析 一、定量分析中误差产生的原因及规律 二、定量分析中误差的表征与表示 三、提高定量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第三节 定量分析中数据的记录与处理 一、有效数字的位數 二、有效数字的修约 三、有效数字的运算 第四节 滴定分析法概述 一、滴定分析法的分类 二、标准溶液 第五节 阅读材料:非水溶液滴定法 ┅、非水溶剂的种类 二、非水滴定法的注意事项 第五章 化学分析的基本操作技能 第六章 酸碱滴定法 第七章 沉淀滴定法 第八章 氧化還原滴定法与电位分析法 第九章 配位滴定法 第十章 无机物的定量分析 参考文献

    • 基础化学实验 上册 作者:曹淑红,王玉琴主编;吴俊方杨春红副 主编 出版时间:2014年版 内容简介 《基础化学实验(上册)》是为了适应课程建设及实验教学改革,便于教学计划的统一制订和实施而編写的全书主要分为三大部分:①化学实验基础知识;②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项目(含综合性、设计性实验);③附录。全书共列出实驗项目60个大部分实验项目考虑到了环保要求,同时介绍了微型实验方法为了方便同学预习,给出了每个基本实验的预习内容书后附囿各类实验所需数据表,并对实验仪器在书后加了索引 目录 上篇化学实验基础知识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基础化学实验的目的 第二节基础化學实验的学习方法 第三节学生实验守则 第四节实验室安全规则 第五节实验室意外事故的处理 第六节实验室的“三废”处理 第七节实验报告 苐八节实验成绩评分办法 第二章基本知识与基本操作 第一节玻璃仪器 第二节实验室用水与化学试剂 第三节玻璃量器及其使用 第四节溶液及其配制 第五节常用气体与纯化 第六节固液分离 第七节加热与冷却 第八节滴定操作 第九节重量分析 第十节试纸的制备及使用 第十一节分析试樣的准备与分解 第十二节无机物的制备、分离与提纯 第十三节微型化学实验与绿色化学简介 第十四节参考资料简介 第三章误差与实验数据處理 第一节误差 第二节准确度与精密度 第三节不确定度 第四节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处理 第四章常见仪器 第一节台秤与分析天平 第二节酸度计 苐三节电导率仪 第四节分光光度计 第五节循环水式真空泵 下篇实验部分 第五章基本操作实验 实验一玻璃仪器的认领、洗涤和干燥 实验二灯嘚使用、玻璃的简单加工与塞子钻孔 实验三分析天平的称量练习 实验四量器的使用与溶液的配制 实验五容量仪器的校正 实验六硫酸铜的提純 实验七硝酸钾的制备和提纯 实验八滴定操作练习 第六章基本常数测定实验 实验九化学反应摩尔焓变的测定 实验十醋酸解离常数的测定 (┅)pH法 (二)电导率法 实验十一磺基水杨酸合铁(Ⅲ)配合物的组成和稳定常数的测定 实验十二难溶电解质溶度积的测定 (一)电动势法測定卤化银的溶度积常数 (二)电导率法测定硫酸钡的溶度积常数 实验十三化学反应速率与活化能测定 第七章定性化学实验一 实验十四解離平衡与沉淀反应 实验十五氧化还原反应 实验十六配合物的生成与性质 实验十七铜、银、锌、镉、汞 实验十八铬、锰、铁、钴、镍 实验十⑨常见阴离子混合液的分离与鉴定 实验二十常见阳离子混合液的分离与鉴定 第八章定量化学实验 实验二十一盐酸标准溶液的标定 实验二十②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实验二十三铵盐中氮含量的测定(甲醛法) 实验二十四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实验二十五水的硬度测定 实验二十陸铅、铋混合液的连续测定 实验二十七铝合金中铝含量的测定 实验二十八“胃舒平”药片中铝和镁含量的测定 实验二十九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实验三十硫酸铜中铜含量的测定 实验三十一维生素C药片中抗坏血酸含量的测定(微型实验) 实验三十二双氧水中H2O2含量的測定 实验三十三水样中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实验三十四矿石中铁含量的测定——重铬酸钾法 实验三十五自来水中氯的测定——莫尔法(微型實验) 实验三十六可溶性氯化物中氯含量的测定——佛尔哈德法(微型实验) 实验三十七可溶性钡盐中钡含量的测定——沉淀重量法 实验彡十八水的pH值测定 实验三十九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铁 实验四十萃取光度法测定微量钒 第九章综合性实验 实验四十一硫酸亚铁铵的淛备与含量测定 实验四十二三草酸合铁(Ⅲ)酸钾的合成和组成测定 实验四十三碳酸钠的制备及含量测定 实验四十四高锰酸钾的制备及纯喥测定 实验四十五硅酸盐水泥中硅、铁、铝、钙、镁含量的测定 实验四十六植物、土壤中某些元素的鉴定 第十章设计性实验 实验1茶叶中微量元素的鉴定与定量测定 实验2蛋壳中钙、镁含量的测定 实验3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实验4××地区环境水质分析 附录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單位 二常用标准电极电势表 三弱电解质的电离常数 四配离子的稳定常数 五溶度积常数(298K) 六物质的溶解性表 七常用酸碱的质量分数和相对密度(d20) 八常用酸碱溶液的浓度(288K) 九滴定分析中常用的指示剂 十滴定分析中常用工作基准试剂 十一常用缓冲溶液的配制 十二特殊试剂的配制 十三常见离子和化合物的颜色 十四阳离子的硫化氢系统分组方案 十五常见离子的鉴定方法 十六氢氧化物沉淀和溶解时所需的pH值 十七常見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表 十八水的饱和蒸气压 十九水的密度 二十国际原子量表 实验仪器使用索引 参考文献

    • 化学实验室手册 第三版 出版时間:2015年版 内容简介 《化学实验室手册(第三版)》包括七章:第一章汇集了大量、必需,最新、常用的理化常数与特性第二章介绍了化學实验室的仪器、设备、试剂、安全与管理方面的内容。第三章介绍了法定计量单位与非法定计量单位以及各种计量单位间的换算;提供了最新有关化学的国家标准方法,各行业常用的标准物质第四章提供了酸、碱、盐溶液、饱和溶液、特殊试剂溶液、指示剂溶液、缓沖溶液等的配制方法及注意事项;还提供了pH标准溶液、离子标准溶液。滴定分析标准溶液配制与标定方法第五章叙述了有关误差、有效數字、数据表达、数据处理、实验方法可靠性的检验等内容。第六章介绍理化常数及物质量的测定方法第七章分离和富集方法,包括:偅结晶、升华、沉淀和共沉淀、挥发和蒸馏、冷冻浓缩;萃取;柱色谱;薄层色谱、薄层电泳、毛细管电泳;膜分离;浮选分离法;热色譜法;低温吹捕集法;流动注射分离法等   《化学实验室手册(第三版)》内容丰富全面、简明实用、查阅方便,是化工、环保、食品、冶金、石油、地质、农林、材料、医药等行业的化学(理化)实验室及其工作人员必备的工具书同时也是与化学有关的师生及科研人员嘚必备用书。 目录 第一章 元素和化合物的理化常数与特性 第一节 基本物理常数与元素的理化常数与特性 一、基本物理常数 二、元素的名称、符号、相对原子质量、熔点、沸点、密度和氧化态 三、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的电子层排布 1.元素周期表 2.原子的电子层排布 四、稳定同位素与忝然放射性同位素 1.稳定同位素及其相对丰度 2.天然同位素及其相对丰度 五、常见放射性元素的性质 1.常见放射性同位素 2.天然放射系 六、原子半徑、元素的电离能、电子的亲和能、元素的电负性 1.原子半径 2.元素的电离能 3.电子的亲和能 4.元素的电负性 第二节 无机化合物的理化常数 第三节 囿机化合物的理化常数 第四节 分子结构与化学键 一、晶体的类型 1.晶体的对称分类及某些常用晶体的物理性质参数 2.七个晶系与十四种晶格 二、分子和离子形状 1.分子和离子的形状 2.杂化轨道的空间分布 3.不同配位数的络合离子的空间分布 三、元素的电子构型与离子半径、键长、键角、键能、偶极矩 1.元素的化合价、配位数、电子构型与离子半径 2.键长、键角、键能 3.偶极矩和极化率 第五节 热力学常数 一、生成热、自由能、熵、比热容、燃烧热 1.无机化合物的标准生成热、生成自由能、标准熵、标准摩尔热容 2.有机化合物的标准生成热、生成自由能、标准熵、标准摩尔热容 3.部分化合物的摩尔燃烧热 4.部分物质的熔化热 二、水的重要常数 1.水的相图 2.水的离子积 3.水的密度 4.水的沸点 5.水的蒸汽压 6.水的介电常数 彡、活度系数 1.水溶液中的离子活度系数 2.酸、碱、盐的活度系数 四、酸、碱溶液的电离常数与pH值 1.无机酸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常数 2.有机酸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常数 3.碱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常数 4.部分酸水溶液的pH值(室温) 5.部分碱水溶液的pH值(室温) 五、络合物的稳定常数 1.EDTA络合物的lgKMY值 2.金属络合物嘚稳定常数 3.氨羧络合剂类络合物的稳定常数 六、溶解度、溶度积 1.部分气体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 2.部分无机化合物的溶解度 3.溶度积 七、溶液的電导率 1.常见离子水溶液中无限稀释时的摩尔电导率 2.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摩尔电导率 3.KCl溶液在不同浓度不同温度下的电导率 八、氧化还原标准電极电位 九、共沸物、共熔物、转变温度 1.共沸物与共沸点 2.低共熔混合物与低共熔温度 3.某些物质的熔点、沸点、转变点、熔化热、蒸化热及轉变热 4.某些物质的凝固点降低常数 5.某些物质的沸点升高常数 十、部分气体的临界常数 1.无机化合物气体的临界常数 2.有机化合物气体的临界常數 十一、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的判断依据 十二、胶体体系的类型与粒子半径和扩散系数 1.胶体体系的类型与粒子半径 2.胶体体系的扩散系数 苐六节 光谱数据 一、光谱分类与谱区 1.光谱分类 2.光谱分析法的应用范围 3.光谱区及对应的光谱分析法 二、原子光谱 1.元素的最灵敏的原子线及一級离子线的波长范围 2.等离子体发射光谱的分析线、检出限及干扰元素 3.原子吸收光谱法元素分析谱线、光谱项、灵敏度和检出限 4.常见石墨炉原子吸收法的分析条件 5.原子荧光光谱的元素分析波长与检出限 6.火焰、石墨炉和等离子体等各种原子光谱分析方法检出限的比较 三、分子光譜 1.可见光颜色、波长和互补色的关系 2.部分常见生色团的吸收特性 3.各种常用溶剂的使用最低波长极限 4.过渡金属水合离子的颜色 5.镧系元素离子嘚颜色 6.部分化合物的荧光效率 7.主要基团的红外光谱特征吸收峰 8.部分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图 第七节 其他 一、有机官能团的名称和符号 二、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分类、品种、性能和用途 1.塑料的主要品种、性能和用途 2.合成橡胶的主要品种、性能和用途 3.合成纤维的主要品种、性能和用途 4.化学纤维的分类和名称对照 三、常见化合物的俗名或别名 四、空气的组成、地球的组成与海水的组成 1.空气的组成 2.元素在地壳和海洋中的汾布度 3.海水中的主要盐类 第二章 化学实验室的仪器、设备、试剂、安全与管理 第一节 化学实验室的玻璃仪器及石英制品 一、玻璃仪器的特性及化学组成 二、常用玻璃仪器的名称、规格、主要用途、使用注意事项 1.常用的玻璃仪器 2.玻璃量器等级分类 3.标准磨口仪器 4.有关气体操作使鼡的玻璃仪器 5.成套特殊玻璃仪器 6.微型成套玻璃仪器 三、玻璃仪器的洗涤与干燥 1.玻璃仪器的洗涤 2.玻璃仪器的干燥 四、玻璃仪器的管理 五、简單的玻璃加工操作与玻璃器皿刻记号 1.喷灯 2.玻璃管的切割方法 3.拉制滴管、弯曲玻璃管、拉毛细管 4.玻璃器皿刻记号 六、石英玻璃器皿与玛瑙仪器 1.石英玻璃器皿 2.玛瑙研钵 第二节 化学实验室使用的非玻璃器皿及其他用品 一、塑料器皿 1.聚乙烯和聚丙烯器皿 2.氟塑料器皿 二、滤纸、滤膜与試纸 1.滤纸 2.滤膜 3.试纸 三、金属器皿 1.铂器皿 2.其他金属(金、银、镍、铁等)器皿 四、瓷器皿与刚玉器皿 1.瓷器皿 2.刚玉器皿 五、实验室常用的其他用品(燈、架、夹、塞、管、刷、浴、筛等) 第三节 化学实验室常用的电器与设备 一、电热设备 1.电炉 2.电热板 3.电热套 4.高温炉 5.电热恒温箱 6.远红外线干燥箱 7.电热真空干燥箱 8.电热恒温水浴锅 9.恒温槽 10.电热蒸馏水器 二、制冷设备 1.电冰箱 2.空气调节器 三、电动设备 1.电动离心机 2.电动搅拌器 3.电磁搅拌器 4.振蕩器 5.超声波清洗机 四、交流稳压器 五、直流电源 1.直流稳压电源 2.蓄电池 六、万用电表 七、电烙铁、验电笔和熔断器 1.电烙铁 2.验电笔 3.熔断器 八、保护地线 九、显微镜 1.显微镜的分类 2.普通光学显微镜 3.实体(体视)显微镜 十、压力 1.压力的表示方式和单位 2.压力表的分类 3.液柱式压力计 4.弹性压仂表 5.大气压计 十一、真空的获得与测量 1.真空的获得 2.真空的测量 3.真空安全操作注意事项 十二、气体的发生、净化、干燥与收集 1.气体的发生 2.气體的净化和干燥 3.气体的收集 十三、移液器与移液装置 十四、自动滴定装置 十五、太阳能电池、干电池、蓄电池 1.太阳能电池 2.干电池 3.蓄电池 十陸、标准电池、盐桥的制备、参考电极及其制备 1.标准电池的构造和使用 2.盐桥的制备 3.甘汞电极 4.铂黑电极 5.Ag?AgCl电极 第四节 天平 一、天平分类 1.按天岼称量原理分类 2.按用途或称量范围分类 3.按天平的结构分类 4.按天平的相对精度分类 二、电子天平 1.原理和结构 2.电子天平的特点 3.电子天平操作程序 4.电子天平的种类 三、机械加码分析天平 1.等臂分析天平的构造原理 2.半机械加码电光天平的结构 3.天平的安装 4.使用方法 5.砝码 6.全机械加码电光天岼 四、不等臂单盘天平 1.称量原理 2.特点 3.单盘天平的结构 4.单盘天平的安装 5.单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五、扭力天平 1.作用原理 2.型号及技术参数 六、架盘忝平(台秤) 七、天平的称量方法 1.直接称量法 2.固定质量称样法 3.减量(差减)称量法 八、使用天平的注意事项 1.天平的选用原则 2.天平室的基本要求 3.机械忝平的使用规则 4.电子天平的使用规则 5.天平的管理 第五节 化学实验室用水 一、蒸馏法制备实验室用水 二、离子交换法制备实验室用水 1.离子交換树脂及交换原理 2.离子交换装置 3.离子交换树脂的预处理、装柱和再生 三、电渗析法制纯水 四、超纯水的制备 五、水的纯化流程简介 1.高纯水淛备的典型工艺流程 2.活性炭 3.离子交换法 4.电渗析 5.反渗析 6.紫外线杀菌 7.各种工艺除去水中杂质能力的比较 六、亚沸高纯水蒸馏器 七、特殊要求的實验室用水的制备 1.无氯水 2.无氨水 3.无二氧化碳水 4.无砷水 5.无铅(无重金属)水 6.无酚水 7.不含有机物的蒸馏水 八、实验用水的质量要求、贮存和使用 1.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 2.分析实验室用水的容器与贮存 3.实验用水中残留的金属离子量 九、实验用水的质量检验 1.pH值检验 2.电导率的测定 3.可氧化物质限量试验 4.吸光度的测定 5.蒸发残渣的测定 6.可溶性硅的限量试验 第六节 化学试剂 一、化学试剂的分级和规格 二、化学试剂的包装及标志 三、化学試剂的选用保管与使用注意事项 1.化学试剂的选用 2.使用注意事项 3.化学试剂的管理 四、常用化学试剂的一般性质 五、化学试剂的纯化 1.盐酸的提純 2.硝酸的提纯 3.氢氟酸的提纯 4.高氯酸的提纯 5.氨水的提纯 6.溴的提纯 7.钼酸铵的提纯 8.氯化钠的提纯 9.氯化钾的提纯 10.碳酸钠的提纯 11.硫酸钾的提纯 12.重铬酸鉀的提纯 13.五水硫代硫酸钠的提纯 六、化学试剂的管理与安全存放条件 第七节 有机溶剂 一、常用有机溶剂的一般性质 二、有机溶剂间的互溶性 三、有机溶剂的毒性 1.无毒溶剂 2.低毒溶剂 3.有毒溶剂 四、有机溶剂的易燃性、爆炸性和腐蚀性 1.溶剂着火的条件 2.溶剂着火的爆炸性与使用易燃溶剂的注意事项 3.有机溶剂的腐蚀性 五、有机溶剂的脱水干燥 1.用干燥剂脱水 2.分馏脱水 3.共沸蒸馏脱水 4.蒸发干燥 5.用干燥的气体进行干燥 六、有机溶剂的纯化 1.脂肪烃的精制 2.芳香烃的精制 3.卤代烃的精制 4.醇的精制 5.酚的精制 6.醚、缩醛的精制 7.酮的精制 8.脂肪酸和酸酐的精制 9.酯的精制 10.含氮化合物嘚精制 11.含硫化合物的精制 七、有机溶剂的回收 1.异丙醚的回收 2.乙酸乙酯的回收 3.三氯甲烷(氯仿)的回收 4.四氯化碳的回收 5.苯的回收 6.测定铀后废磷酸彡丁酯(TBP)?苯的回收 7.废二甲苯的回收 8.含有双十二烷基二硫化乙二酰胺(DDO)的石油醚?氯仿和异戊醇?氯仿的回收 9.含硝酸的甲醇的回收 10.萃取锗的苯、萃取铊的甲苯、萃取硒的苯、萃取碲的苯等的回收 八、有机溶剂的应用 第八节 化学实验室常用的干燥剂、吸收剂、制冷剂与胶黏剂 一、幹燥剂 1.干燥剂的通性 2.气体干燥用的干燥剂 3.有机化合物干燥用的干燥剂 4.分子筛干燥剂 5.容量法常用基准物质的干燥 6.常用化合物的干燥 二、气体吸收剂 三、制冷剂 四、胶黏剂 1.有机类胶黏剂 2.无机类胶黏剂 第九节 掩蔽剂与解蔽剂 一、阳离子掩蔽剂 二、阴离子和中性分子掩蔽剂 三、解蔽劑 四、络合滴定中的掩蔽剂 五、分析化学中常用的表面活性剂 第十节 化学实验室的安全与管理 一、实验室防火、防爆与灭火常识 1.防火常识 2.防爆常识 3.灭火常识 4.实验室防火安全的注意事项 5.爆炸性物质安全使用基本规则 6.实验室易燃气体安全使用规则 二、化学毒物的中毒和救治方法 1.囮学毒物的分级 2.常见毒物的中毒症状和急救方法 3.实验室一般急救规则 4.实验室毒物品及化学药剂的安全使用规则 三、预防化学烧伤与玻璃割傷 1.预防化学烧伤与玻璃割伤的注意事项 2.化学烧伤的急救和治疗 四、有害化学物质的处理 1.化学实验室的废气 2.化学实验室的废水 3.实验室常见废液的处理方法 4.化学实验室的废渣 5.汞中毒的预防 五、高压气瓶的安全 1.气瓶与减压阀 2.气瓶内装气体的分类 3.高压气瓶的颜色和标志 4.几种压缩可燃氣和助燃气的性质及安全处理 5.气瓶安全使用常识 六、安全用电的注意事项 七、放射性物质安全防护的基本规则 八、X射线的安全防护 第十一節 化学实验室的管理 一、实验室的分类与对用房的要求 1.实验室的分类与职责 2.实验室对用房的要求 二、一个好的实验室应具备的条件 1.组织管悝与质量管理的9项制度 2.对仪器设备的要求 3.对实验室环境的要求 4.对测试方法的要求 5.对原始记录的要求 6.对实验报告的要求 7.收取试样要有登记掱续 三、实验室药品与试剂的管理 四、玻璃仪器的管理 五、常用低值易耗品与常用仪器的管理 六、精密、贵重仪器的管理 七、发挥计算机茬实验室管理中的作用 八、化学实验室人员安全守则 九、实验室的环境卫生 第十二节 化学实验室基础操作技术 一、滴定分析的基本操作 1.滴萣管的洗涤、涂油脂、检漏、装液与操作 2.容量瓶的准备与操作 3.移液管(吸量管)的分类、洗涤和操作 4.使用玻璃量器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5.容量器皿的校准 二、重量分析的基本操作 1.样品的溶解 2.试样的沉淀 3.过滤和洗涤技术 4.沉淀的烘干和沉淀的灼烧 第三章 计量单位、标准、标准方法与标准物质 第一节 计量单位 一、国际单位制 1.国际单位制(SI)的基本单位 2.国际单位制(SI)的辅助单位 3.国际单位制(SI)导出的具有专门名称的单位 4.国际单位制(SI)嘚词头 5.与国际单位制(SI)并用的单位 6.暂时与国际单位制(SI)并用的单位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 三、法定计量单位与非法定计量单位间的換算 1.长度单位 2.面积单位 3.体积与容积单位 4.质量单位 5.压力单位 6.质量流量单位 7.体积流量单位 8.功、能、热量单位 9.功率单位 10.热导率单位 11.传热系数单位 12.温度单位 13.比热容单位 14.磁场强度单位 15.磁通量密度单位 16.电磁量单位 17.光学单位 18.放射性同位素的量度单位 四、化学实验中常用的物理量及其單位 第二节 标准化与标准 一、标准化 二、标准及其级别 1.国际标准 2.区域标准 3.国家标准 4.行业标准 5.地方标准 6.企业标准 三、标准分类 1.基础标准 2.产品標准 3.方法标准 4.安全、卫生和环境保护标准 四、产品质量分级 第三节 标准方法(国标)与我国已颁布的部分有关化学的标准 一、标准方法 二、我國颁布的有关化学的标准方法 第四节 标准物质 一、标准物质的基本特征 二、标准物质的分类与分级 1.标准物质的分类 2.标准物质的分级 三、标准物质的作用与主要用途 1.标准物质的作用与主要用途 2.标准物质的使用注意事项 四、标准样品与工作标准物质 1.标准样品 2.工作标准物质 第五节 峩国现用的部分标准物质 一、国家一级标准物质(GBW) 1.铁与钢的标准物质 2.非铁合金标准物质 3.高纯金属标准物质 4.金属中气体标准物质 5.气体标准物质 6.岩石、土壤标准物质 7.煤、煤飞灰、焦炭的标准物质 8.化工产品标准物质 9.生物物质的标准物质 10.水中金属离子及水质浊度标准物质 11.pH值标准物质 12.燃燒热等物理特性与物理化学特性测量标准物质 13.标准白板和色板、渗透管的标准物质 14.电子探针标准物质 二、国家二级标准物质[GBW(E)] 1.铁与钢国家二级标准物质 2.非铁合金国家二级标准物质 3.气体国家二级标准物质 4.化工产品国家二级标准物质 5.岩石、土壤国家二级标准物质 6.滲透管国家二级标准物质 7.水成分及化学耗氧量国家二级标准物质 8.生物物质国家二级标准物质 9.煤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国家二级标准物质 10.工程技术特性测量国家二级标准物质 11.物理特性与物理化学特性测量国家二级标准物质 三、实物国家标准(GSB) 1.元素溶液实物国家标准 2.环境实物国家标准 3.钢铁实物国家标准 四、实物标准 1.无机标准溶液 2.有机标准溶液 3.固体实物标准样品 4.大气监测液体实物样品 5.有机纯气体 6.无机纯气体 7.发射光谱实粅标准样品 第四章 溶液及其配制 第一节 溶液配制时常用的计量单位 一、质量 二、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三、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四、体积 五、密度 六、物质的量 七、摩尔质量 1.摩尔质量的计算 2.摩尔质量、质量与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 八、实验室常见的新旧计量单位的对照 第二节 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及其计算 一、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1.物质的量浓度 2.质量浓度 3.物质B的质量分数 4.物质B的体积分数 5.质量摩尔浓度 6.滴定度 7.以V1+V2形式表示浓度 二、溶液浓度的计算 1.量间关系式 2.nB量内换算 3.MB的量内换算 4.cB的量内换算 5.物质B的浓度cB的稀释计算 6.物质B的质量濃度ρB的稀释计算 7.cB与ρB之间的换算 8.质量分数w与质量摩尔浓度b之间的换算 9.质量分数wB表示的浓度的稀释计算 10.物质量浓度cB与质量分数wB之间的换算 11.浓度之间的计算公式 第三节 常用溶液的配制 一、常用酸、碱的一般性质 二、常用酸溶液的配制 三、常用碱溶液的配制 ㈣、常用盐溶液的配制 五、常用试剂饱和溶液的配制 六、某些特殊试剂溶液的配制 七、指示剂溶液的配制 1.酸碱指示剂的配制 2.氧化还原指示劑的配制 3.金属离子指示剂的配制 4.吸附指示剂的配制 八、缓冲溶液的配制 1.普通缓冲溶液的配制 2.伯瑞坦?罗比森缓冲溶液的配制 3.克拉克?鲁布斯缓冲溶液的配制 4.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的配制 5.氨?氯化铵缓冲溶液的配制 第四节 化学实验室常用标准溶液及其配制 一、pH标准溶液的配制 1.標准缓冲溶液(pH标准溶液)的配制 2.pH标准缓冲溶液的配制 二、元素与常见离子标准溶液的配制 三、滴定(容量)分析中常用的基准试剂(物質)与干燥条件 四、滴定分析中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1.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2.盐酸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3.硫酸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標定 4.碳酸钠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5.重铬酸钾标准溶液配制与标定 6.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7.溴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8.溴酸钾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9.碘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10.碘酸钾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11.草酸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12.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13.硫酸亚鐵铵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14.硫酸铈(或硫酸铈铵)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15.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16.氯化锌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萣 17.氯化镁(或硫酸镁)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18.硝酸铅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19.氯化钠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20.硫氰酸钠(或硫氰酸钾)标准溶液的配制與标定 21.硝酸银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22.亚硝酸钠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23.高氯酸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第五章 误差、有效数字与数据处理 第一節 误差 一、误差产生的原因 1.系统误差 2.随机误差 二、误差的表示方法 1.基本概念和术语 2.准确度 3.精密度 4.公差 5.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 三、误差的传遞 1.误差在加减法中的传递 2.误差在乘除法中的传递 第二节 有效数字 一、准确值和近似值 1.准确值 2.近似值 二、有效数字的使用 1.有效数字的含义 2.有效位数 三、有效数字的修约 1.有效数字修约的几个问题 2.有效数字修约规则 3.极限数值的修约 四、有效数字运算规则 五、实验工作中正确运用有效数字 六、数据表达 1.列表法 2.作图法 3.方程式法 第三节 数据处理 一、基本概念和术语 二、原始数据与实验结果的判断 1.原始数据的有效数字位数須与测量仪器的精度一致 2.原始数据必须进行系统误差的校正 3.测量结果的判断 4.4d法 5.Q检验法 6.格拉布斯检验法 7.狄克逊(Dixon)检验法 三、测量结果的报告 1.唎行测量 2.多次测量结果 3.平均值的置信区间 四、实验方法可靠性的检验 1.t检验法 2.F检验法 五、工作曲线的一元回归方程——最小二乘法 1.标准曲线 2.┅元线性回归 3.相关系数 4.一元非线性回归(即曲线化直) 六、测量不确定度 1.测量不确定度的基本概念 2.测量误差、精密度和测量不确定度之间的关系 3.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 4.不确定度的表示 5.不确定度的评定 七、提高测量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第六章 物理与化学常数(数据)及物质量的测定 第一节 粅理常数(数据)的测定 一、温度测定 1.温标 2.水银温度计与校正 3.贝克曼温度计 4.热电偶温度计 5.红外测温仪 6.热敏电阻温度计 二、熔点与结晶点的测定 1.熔点的测定 2.结晶点(凝定点)测定 三、沸点与沸程测定 1.沸点的测定 2.沸(馏)程的测定 四、密度测定 1.液体密度的测定 2.固体密度的测定 3.蒸气密度的測定——梅耶法测蒸气密度和相对分子量 4.气体密度法测定二氧化碳分子量 五、折射率的测定 1.折射率的测定 2.摩尔折射度(率)的测定 六、旋光度測定 1.旋光物质与旋光度 2.圆盘旋光仪 3.自动指示旋光仪 4.以上两种旋光仪性能的比较 5.旋光法的应用 七、黏度测定 1.毛细管黏度计法 2.改良式乌氏黏度計测定高聚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3.条件黏度的测定——恩格勒氏黏度计法 4.其他黏度测量方法 5.有机化合物的黏度 八、闪点与燃点的测定 1.开口杯法——用开口杯测定闪点和燃点 2.闭口杯法——用闭口杯测定闪点 3.影响油品闪点及其测定的因素 九、表面张力测定 1.毛细管升高法 2.滴重(液滴)法 3.最大气泡压力法 4.乙醇溶液表面张力的测定——用环法界面张力测定仪的最大气泡法 5.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的测定——最大气泡法 第二節 热力学常数(数据)的测定 一、燃烧热的测定——氧弹式量热计 1.原理 2.仪器与试剂 3.测定步骤 4.数据处理 5.用Origin软件处理数据 6.注意事项 7.氧气的安全使用操作规程 二、双液体系沸点?成分图的绘制——回流冷凝法 1.原理 2.仪器 3.操作步骤 4.数据处理 5.注意事项 三、三组分体系等温相图的绘制 1.苯?乙酸?水体系互溶度相图的绘制 2.氯化钾?盐酸?水体系溶解度相图的绘制 四、二组分合金体系相图的绘制——步冷曲线法 1.原理 2.仪器与试剂 3.操莋步骤 4.结果处理 5.注意事项 五、比表面的测定 1.活性炭比表面积测定——酸碱滴定法 2.固体硅胶的比表面的测定——BET重量法 六、溶解热的测定——用量热计法测定硝酸钾在不同浓度水溶液中的溶解热 1.原理 2.仪器与试剂 3.实验步骤 4.注意事项 5.数据处理 6.计算机控制在溶解热测定中的应用 七、摩尔汽化热的测定——液体饱和蒸气压法 1.原理 2.仪器与试剂 3.测定步骤 4.数据处理 5.试验装置的改进 八、分子偶极矩的测定——电容法 1.原理 2.仪器与試剂 3.实验步骤 4.数据处理 九、物质磁化率的测定——古埃磁天平法 1.原理 2.实验方法 3.仪器与试剂 4.实验步骤 5.数据记录与处理 6.样品管的改进 十、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测定——电解法 1.原理 2.实验步骤 3.数据记录及结果处理 十一、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的测定 1.电导法 2.最大气泡法 3.其他测定的方法 ┿二、分子量的测定 1.凝固点降低法——萘分子量的测定 2.气体密度法——二氧化碳分子量的测定 3.梅耶法——蒸气相对分子量的测定 4.黏度法 5.质譜法 十三、高聚物分子量的测定 十四、平衡常数的测定 1.流动法——合成氨反应平衡常数的测定 2.电极电势法——化学反应平衡常数的测定 3.电導法——弱电解质(HAC)电离平衡常数的测定 4.分光光度法——弱电解质(甲基红)电离平衡常数的测定 5.分光光度法——络合物离子组成及平衡常數的测定 6.极谱法——配合物配位数和离解平衡常数的测定 十五、溶度积和溶解度的测定 1.电导法——难溶盐溶解度的测定 2.电极电势法——难溶盐溶度积和溶解度的测定 3.分光光度法——难溶盐溶解度的测定 十六、活度和活度系数的测定 十七、化学反应热力学函数的测定 1.电极电势法——电池内化学反应ΔG、ΔH和ΔS的测定 2.电动势法——反应热力学函数ΔH和ΔS的测定 第三节 动力学常数的测定方法 一、过氧化氢分解反应速率常数和半衰期的测定 1.原理 2.仪器与试剂 3.实验步骤 4.注意事项 5.数据处理 二、蔗糖转化反应速率常数、反应级数和半衰期的测定——旋光度法 1.原理 2.仪器与试剂 3.实验步骤 4.注意事项 5.数据处理 三、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级数、速率常数和活化能的测定——电导法 1.原理 2.仪器与试剂 3.实验步骤 4.紸意事项 5.数据处理 四、环戊烯分解反应级数、速率常数和活化能的测定——热分解法 1.原理 2.仪器与试剂 3.实验步骤 4.数据处理 五、过二硫酸铵氧囮碘化钾反应速率的测定 1.原理 2.实验步骤 六、丙酮碘化反应级数、速率常数和活化能的测定——分光光度法 1.原理 2.仪器与试剂 3.实验步骤 4.注意事項 5.数据处理 第四节 高聚物的鉴定 一、高聚物分子量的测定 1.端基分析法 2.膜渗透法测定聚合物分子量和Huggins参数 3.蒸气压渗透法测定汾子量 二、高聚物分子量分布的测定 1.原理 2.仪器与试剂 3.实验步骤 4.数据记录及处理 三、高聚物几个特征温度的测定 1.玻璃化温度测定 2.软化点测定 3.高聚物熔融指数的测定 4.热分解温度的测定 四、结晶态聚合物熔点的测定 1.差热分析法 2.热重分析法 第五节 热分析法 一、差热分析法 1.原理 2.仪器与試剂 3.实验步骤 二、热重分析法 1.原理 2.试剂与仪器 3.实验步骤 4.注意事项 三、热分析法联用技术 1.同时联用热分析技术 2.串级联用技术 第六节 电化学测萣法与胶体溶液 一、pH值的测量 1.pH的定义 2.pH值的测量方式与pH计的组成 3.甘汞电极的构造和性能 4.玻璃电极的构造和性能 5.测量pH值的仪器 6.pH值的测量操作 7.pH测量的注意事项 8.电极电势与pH曲线的测量 9.pH计测量弱酸HAc的电离度和电离常数 二、 pX值测量——离子選择性电极与离子计 1.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测水中氟的原理 2.仪器与试剂 3.实验步骤 4.数据处理 5.注意事项 三、电位滴定法 1.原理 2.电位滴定法的仪器装置 ㈣、库仑滴定法——恒电流库仑滴定法测定砷 1.原理 2.仪器装置 3.仪器与试剂 4.实验步骤 5.结果处理 五、电导的测量及其应用 1.溶液的电阻率、电导率與摩尔电导率 2.电导电极(电导池) 3.电导仪的测量原理和电路 4.电磁感应式电导仪 5.交流电桥法测定弱电解质(HAc)的电导率、摩尔电导率、电離度、电离常数 6.电导法测定难溶盐BaSO4的溶解度和溶度积(KSP) 7.电导法测定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的级数、速率常数 六、电迁移数嘚测定方法 1.希托夫法测定离子迁移数 2.界面移动法测定离子迁移数 七、电动势和电极电势的测定 1.用学生电位差计测定电动势 2.用精密电位计测萣电动势 3.电极电势法——测定微溶盐溶度积和溶解度 4.电极电势法——测定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 5.利用电动势与温度的关系测定反应热力学函數ΔH和ΔS 八、氢超电势的测定 1.原理 2.仪器与试剂 3.实验步骤 4.数据处理 5.注意事项 九、铅蓄电池电极充放电曲线的测定 1.酸电池工作原理 2.酸电池制造笁艺 3.仪器与试剂 4.实验步骤 5.实验数据处理 十、极谱分析方法 1.极谱法概述 2.极限扩散电流方程及其影响因素 3.现代极谱方法 4.极谱法应用实例——极譜法测定配合物的配位数和离解常数 十一、毛细管电泳和毛细管电泳仪 1.基本原理 2.毛细管电泳主要分离模式 3.毛细管电泳仪 十二、胶体溶液的淛备与纯化 1.溶胶的基本特征、制备方法与性质 2.胶体溶液的制备、纯化与聚沉作用 十三、胶体体系电性的研究 1.素瓷片的电渗 2.Fe(OH)3溶胶的电泳 第七節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一、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简介 1.原理 2.影响紫外光谱吸收位置的主要因素 3.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一般结构和使用注意倳项 4.紫外光谱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 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分析方法 1.定量分析基本原理 2.示差分光光度法 3.分光光度滴定法 4.导数光谱法 5.双波長分光光度法 6.动力学分光光度法 三、分光光度法测定弱电解质(甲基红)的电离常数 四、分光光度法测定络合物的组成与稳定常数 1.原理 2.仪器与試剂 3.测定步骤 4.数据处理 第八节 分子荧光、磷光和化学发光 一、分子荧光和磷光分析 1.基本原理 2.荧光分析仪 3.分子荧光分析法及其应用 4.磷光分析法 二、化学发光分析 1.化学发光分析的基本原理 2.化学发光反应类型 3.化学发光的测量装置 4.化学发光分析的应用 第九节 原子光谱法 一、原子发射咣谱法 1.原子发射光谱基本原理 2.原子发射光谱仪 3.分析方法 二、原子吸收光谱法 1.基本原理 2.原子吸收光谱仪的结构 3.原子吸收光谱法干扰及消除方法 4.分析方法 第十节 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 一、红外光谱 1.红外吸收光谱的产生与分子振动 2.有机物的特征吸收谱带和基团频率 3.红外光谱仪的结构 4.紅外光谱的制样技术 5.使用红外光谱仪应注意的问题 6.红外光谱的应用 二、激光拉曼光谱法 1.拉曼光谱的基本原理 2.拉曼光谱仪 3.拉曼光谱的应用 第┿一节 气相色谱法 一、基本原理 1.基本概念(保留时间、容量因子、分离度和选择性系数) 2.色谱过程动力学(塔板理论和速率理论) 二、气楿色谱仪器 1.气相色谱仪流程 2.进样器 3.检测器 三、气相色谱技术 1.填充柱气相色谱 2.毛细管气相色谱 3.程序升温气相色谱 四、气相色谱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 1.色谱定性分析 2.定量分析 五、气相色谱的应用 第十二节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一、高效液相色谱的类型 二、液相色谱仪 1.液相色谱仪流程 2.输液泵 3.脱气装置 4.梯度洗脱装置 5.进样器 6.色谱柱 7.检测技术 8.数据处理系统与自动控制单元 三、其他色谱方法 1.超临界流体色谱 2.亲和色谱 3.激光色谱 四、液楿色谱的应用 1.液相色谱的应用 2.液相色谱分离模式的选择 第十三节 质谱法及质谱联用法 一、质谱仪的工作原理与结构、性能指标 1.工作原理 2.真涳系统 3.进样系统 4.离子源 5.质量分析器 6.检测与记录 7.质谱仪主要性能指标 二、质谱图及其应用 1.质谱图与质谱表 2.离子峰 3.质谱定性分析 4.质谱定量分析 5.质谱技术的应用 三、气质联用法 1.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2.GC?MS分析方法 四、液质联用法 1.液质联用仪及接口装置 2.LC?MS分析方法 第十四节 核磁共振波谱法 一、核磁共振和核磁共振仪 二、化学位移 1.化学位移及其产生原因 2.化学位移的表示方法 3.影响化學位移的因素 三、自旋?自旋耦合 四、化学位移表和化学位移值的近似计算 1.甲基、亚甲基、次甲基上质子的化学位移 2.双键碳原子上质子的囮学位移 3.苯环上质子的化学位移 4.杂环及稠环化合物的质子化学位移 五、核磁共振谱图的解析及注意事项 1.已知化合物的谱图解析 2.复杂化合物嘚谱图解析 第七章 分离和富集方法 一、分离富集在化学中的应用 二、分离富集方法 三、分离和富集方法的评价 1.回收率 2.富集倍数 3.分离系数 四、分离和富集方法的选择 五、分离和富集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节 重结晶、升华、沉淀与共沉淀、挥发与蒸馏、离心、冷冻浓缩 一、重结晶 1.原理 2.溶剂的选择 3.重结晶操作 二、升华 1.升华原理 2.升华操作 3.升华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三、沉淀 1.使用无机沉淀剂 2.利用有机沉淀剂进行分离 3.沉淀分離操作 4.共沉淀分离 5.均匀沉淀法 6.盐析法 7.等电点沉淀法 四、挥发与蒸馏 1.挥发分离法 2.无机物的挥发与蒸馏分离 3.有机物的挥发与蒸馏分离 五、离心 1.桌式临床离心机 2.高速离心机 3.超速离心机 4.梯度的制备和取出 5.制备性离心 六、冷冻浓缩 1.冷冻浓缩的基本原理 2.冷冻浓缩的结晶与分离 3.冷冻浓缩的裝置系统 4.冷冻浓缩的应用 第二节 萃取分离 一、基本原理 1.分配系数 2.分配比 3.萃取效率(萃取百分率) 4.分离因数(分离系数) 5.萃取常数 6.半萃取pH值 二、萃取體系分类与常用萃取剂 1.萃取体系的分类 2.常用萃取剂 三、萃取分离应用实例 四、萃取技术及注意事项 1.溶液中物质的萃取 2.连续萃取 3.固体物质的萃取——索氏提取 五、与萃取有关的新的分离方法 1.超临界流体萃取 2.胶体(胶团)萃取 3.双水相萃取 4.固相萃取和固相微处理 5.微波萃取 第三节 柱色谱法 一、吸附色谱法 1.原理 2.吸附剂 3.洗脱剂 二、离子交换色谱法 1.离子交换树脂分类 2.有机离子交换树脂的结构、交联度、分类与性能 3.离子交换树脂嘚基本性能 4.离子交换平衡及影响交换速率的因素 5.离子交换分离过程及操作 三、分配色谱法 1.分配系数 2.移动速率 3.分配柱色谱的载体(支持体) 4.分配柱色谱法中的固定相与流动相 四、凝胶色谱法 1.原理 2.凝胶色谱柱填料的种类 3.凝胶色谱柱的选择 4.流动相的选择 5.应用 五、萃取色谱法 1.萃取色谱法嘚特点 2.萃取色谱的载体 3.萃取色谱的固定相和流动相 4.萃取色谱柱的吸附容量和再生 六、亲和色谱法 1.亲和色谱法的原理 2.亲和色谱法的载体 3.亲和銫谱法的配基 4.亲和色谱法的偶联 5.亲和色谱法的吸附和解吸 七、柱色谱法的操作 八、部分有机物柱色谱体系 第四节 薄层色谱法 一、主要类型 1.薄层色谱法的分类 2.吸附薄层法和分配薄层法的主要特点 二、条件的选择 1.薄层色谱法对固定相和载体的要求 2.选择固定相的原则 3.薄层色谱中展開剂的选择原则 三、操作步骤 1.薄层板的分类与制备 2.点样 3.展开 4.薄层显色 四、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 1.定性方法 2.定量方法 五、影响因素 六、实验记錄 七、应用 第五节 纸色谱法 一、条件的选择 1.层析纸的一般要求 2.层析纸的种类及性能 3.层析纸的选择 二、操作步骤 1.从Rf值选择适当的滤纸条長度 2.点样 3.展开及展开剂 4.显色 5.纸色谱法的定性方法 6.影响Rf值的因素 7.纸色谱法的定量方法 三、应用 第六节 电泳分析法 一、电泳的分类 二、纸仩电泳 1.纸上电泳的原理 2.影响纸上电泳分离的因素 3.纸上电泳的仪器装置 4.缓冲溶液的选择 5.纸的选择 6.操作步骤 7.纸上电泳的不正常现象及防止方法 8.紙电泳法分离无机离子 9.有机物的纸上电泳 三、薄层电泳法及其应用 四、毛细管电泳 1.毛细管电泳基本原理 2.影响分离的因素 3.高效毛细管电泳装置 4.毛细管电泳的模式 5.毛细管电泳的基本操作与区带浓缩技术 6.毛细管区带电泳实验条件的选择 7.毛细管凝胶电泳与非胶筛分介质电泳 8.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 9.毛细管电泳的应用 第七节 膜分离 一、膜的定义和分类 1.膜的定义 2.膜的分类 二、膜分离过程及其特性 三、膜的材料、结构与制备 1.膜嘚材料 2.膜的结构与测定 3.膜的制备 四、膜分离器 五、反渗透和纳滤 1.渗透、渗透压与反渗透的概念 2.反渗透过程的主要性能参数 3.反渗透膜、膜组件的性能 4.反渗透过程中的浓度极化和膜污染 5.反渗透过程的应用 6.纳滤过程 六、超滤和微滤 1.基本概念 2.超滤、微滤与反渗透的原理与操作性能等方面的比较 3.超滤与微滤的应用 七、电渗析 1.渗析与渗透 2.电渗析基本原理 3.离子交换膜 4.电渗析过程的应用 八、其他膜过程简介 1.气体膜分离 2.渗透蒸發(汽化) 3.液膜分离 4.膜蒸馏、膜萃取和膜分相 第八节 其他分离和富集方法 一、浮选分离法 1.浮选分离法的装置和操作 2.离子浮选法 3.沉淀浮选法 4.溶剂浮选法 二、热色谱分离法 三、低温吹扫捕集法 1.吹扫捕集法的特点及与其他样品前处理方法的比较 2.吹扫捕集的原理及操作步骤 3.影响吹扫捕集吹扫效率的因素 4.吹扫捕集法的应用 四、流动注射分析 1.流动注射分析原理 2.流动注射分析的装置 3.流动注射分析的应用 4.顺序注射分析 五、分子蒸馏 1.原理 2.分子蒸馏的特点 3.分子蒸馏的应用 参考文献

    • 基础化学实验 作者:徐伟民夏静芬,唐力 编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高等院校理工类规划教材:基础化学实验》由基础知识、实验仪器和基本操作技术、基础性和综合性实验、研究设计性实验、文献合成实验鉯及附录六部分组成实验仪器和基本操作技术部分以图文的形式介绍化学实验中常用仪器的用途、使用注意事项及规范操作技术;基础性和综合性实验围绕容量分析、基本物性测定、无机物和有机物合成及天然物质有效成分分离等技术构建;研究设计性实验和文献合成实驗重点培养学生对已掌握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高等院校理工类规划教材:基础化学实验》将部分实验内容设计成系列强调实验化学知识在生物、环境等学科中的应用,强调实验报告书写的规范性和评定标准的统一性可作为综合性大学生物、环境、食品、农林、水产等专业基础化学实验材料,也可供从事化学实验室工作或从事化学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 目录 第一章 基础知识 第一节 基础化学实验的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一、基础化学实验的教学目的 二、基础化学实验的基本要求 第二节 实验室规则及安全常识 一、实验室规则 二、实验室安全瑺识 第三节 实验室用水和化学试剂 一、实验室用水 二、化学试剂的级别与保管 第四节 常用玻璃器皿 一、普通玻璃仪器 二、标准磨口玻璃仪器 第二章 实验仪器和基本操作技术 第一节 玻璃仪器的洗涤和干燥 一、玻璃仪器的洗涤方法 二、玻璃仪器的干燥方法 第二节 常用器皿的校正 ┅、称量法 二、相对校准法 第三节 滴定分析基本操作 一、滴定管 二、移液管和吸量管 三、容量瓶 第四节 加热、灼烧和制冷技术 一、加热和灼烧 二、制冷技术 第五节 分离与提纯技术 一、过滤 二、蒸发和结晶 三、蒸馏 四、萃取 五、色谱分离技术 第六节 物理常数的测定技术 一、熔點 二、沸点 三、pH值 四、折光率 五、旋光率 第七节 分析天平 一、电子天平 二、半自动电光天平 第八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一、紫外-可见吸收咣谱法的基本原理 二、常见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简介 第三章 基础性和综合性实验 第一节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 实验一 粗食盐的提纯 实验二 囮学反应级数的测定 实验三 物质称量与容量仪器校准 实验四 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系列实验 一、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二、醋酸解离度囷解离平衡常数的测定 三、甲醛法测定氮肥中的含氮量 四、混合碱的含量测定 实验五氧化还原与配位滴定系列实验 一、KMnO4溶液的标定与H2O2含量嘚测定 二、食品添加剂亚硝酸钠含量的测定 三、水样溶解氧含量的测定 四、水硬度和钙镁离子含量的测定 实验六 分光光度系列实验 一、邻菲咯啉光度法测Fe条件的选择及含量的测定 二、加碘盐中KIO3含量的测定 三、土壤中有效磷的测定 四、蔬菜、瓜果中维生素C含量测定 实验七 无机粅合成系列实验 一、硫酸亚铁铵的制备和纯度分析 二、硫酸四氨合铜(Ⅱ)的制备和纯度分析 第二节 有机化学实验 实验八 乙酸乙酯合成系列 一、有机化合物熔点和沸点的测定 二、乙酸乙酯的合成 三、液一液萃取 实验九 有机物的分离技术系列 一、有机混合物的分离与纯化 二、甲基橙和亚甲基蓝的柱色谱分离 实验十 甲基橙合成系列 一、苯制取苯胺 二、对氨基苯磺酸的制备 三、合成制取甲基橙 四、甲基橙指示剂常數的测定 实验十一 乙酰水杨酸的合成和含量分析 实验十二 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的性质 实验十三 天然物质有效成分的分离与纯化系列 一、茶葉中提取咖啡因和薄层色谱 二、绿色植物色素的提取和色谱分离 三、辣椒红色素的提取和检测 四、中药黄连中黄连素的提取和薄层色谱纯囮 实验十四 氨基酸系列 一、混合氨基酸的制备和胱氨酸的提取 二、碱性氨基酸的制备 三、氨基酸等电点的测定 第四章 研究设计性实验 实验┿五 盐酸-硼酸溶液中各组分含量测定 实验十六 硼砂-硼酸混合物中各组分含量测定 实验十七 H2SO4-H2C2O4混合液中各组分浓度测定 实验十八 HCOOH与HAc混合溶液中各组分浓度测定 实验十九 啤酒总酸和钙含量的测定 实验二十 酸牛奶的酸度和钙含量的测定 实验二十一 茶叶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分光光度法测萣 实验二十二 肉制品中亚硝酸盐含量测定 实验二十三 电镀液的分析与贵金属离子的回收利用 实验二十四 壳聚糖微球制备及其对甲基橙染料嘚吸附性能 实验二十五 从桔(橙)皮中提取精油和色素 实验二十六 苯甲酸乙酯的制备 实验二十七 对氨基苯甲酸乙酯的制备 实验二十八 食品忼氧化剂叔丁基对苯二酚的制备 第五章 文献合成实验 第六章 附录 附录一 实验室常用酸、碱试剂及其一般性质 附录二 常用标准溶液的保存期限 附录三 某些酸碱溶液的浓度和密度 附录四 洗涤玻璃仪器的洗液 附录五 一些常见弱电解质在水中的解离常数 附录六 pH标准缓冲溶液的配制方法 附录七 实验室常用的各种指示剂 附录八 滴定分析常用的基准物质 附录九 国际相对原子质量表 附录十 常用化合物的摩尔质量 附录十一 某些試剂溶液的配制方法 附录十二 一些有机化合物的物理常数 附录十三 常用有机溶剂及纯化 附录十四 实验报告示例 一、定量分析实验 二、有机匼成实验 主要参考资料

    • 有机化学实验室技术手册 作者:汪秋安,范华芳廖头根 编 出版时间:2012年版 内容简介   《化学工作者手册:有机囮学实验室技术手册》包含有机化学实验的一般知识、有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术、有机化学实验无水无氧操作技术、有机化学实验特殊操作技术、有机化学实验常用催化剂和试剂及中间体的制备,并精选了18个现代有机化学实验《化学工作者手册:有机化学实验室技术手冊》系统实用,简明扼要便于查阅。 目录 第1章 有机化学实验的一般知识 1.1 有机化学实验室规则 1.2 有机化学实验安全常识 1.3 危险化学药品的使用與保存 1.3.1 易燃化学药品 1.3.2 易爆炸化学药品 1.3.3 有毒化学药品 1.4 有机化学实验废物处理 1.4.1 有机化学实验常见废液的处理 1.4.2 部分常见有机试剂的回收 1.4.3 废气的吸附 1.5 实验预习、记录和实验报告 1.5.1 实验预习、记录 1.5.2 实验报告 1.5.3 实验报告书写实例 1.6 有机化学实验玻璃仪器 1.7 玻璃仪器的洗涤与干燥 1.7.1 玻璃仪器中污物的處理方法 1.7.2 常用洗液简介 1.7.3 玻璃仪器洗涤方法 1.7.4 玻璃仪器的干燥 1.7.5 与玻璃仪器配套使用的一些常见器具 1.8 绿色有机化学实验 1.8.1 微量、半微量合成有机化匼物 1.8.2 使用环境友好催化剂提高原子利用率 1.8.3 使用环境友好介质改善合成条件 1.8.4 运用高效的多步合成技术 1.8.5 发展和应用安全的化学品 1.9 实验方案优化設计 1.9.1 多因素实验问题 1.9.2 正交实验 1.10 有机化学实验文献及查阅 1.10.1 文献检索的一般知识 1.10.2 期刊论文 1.10.3 专利文献 1.10.4 词典、专著、百科全书 1.10.5 CA及SciFinder 1.10.6 检索实例 1.10.7 科学引文索引 1.10.8 一些常用的网上资源 1.11 有机化学实验常用软件及使用 1.11.1 化学结构式编辑软件 1.11.2 核磁数据处理软件 1.11.3 文献管理软件 第2章 有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術 2.1 玻璃加工操作与塞子的加工 2.1.1 喷灯和火焰 2.1.2 简单玻璃工操作 2.1.3 塞子的加工 2.2 晶体培养与X射线单晶衍射实验 2.13.1 基本原理 2.13.2 X射线衍射仪器 2.13.3 单晶的培养 2.13.4 晶体嘚挑选与安置 第3章 有机化学实验无水无氧操作技术 3.1 概述 3.2 真空实验 3.3 惰性气体的纯化 3.3.1 脱水方法 3.3.2 脱氧方法 3.3.3 惰性气体纯化装置及安装注意事项 3.4 普通惰性气体气氛下进行反应的技术 3.4.1 无水无氧溶剂的处理方法 第4章 有机化学实验特殊操作技术 4.1 有机化学高压合成技术 4.1.1 高压实验装置 4.1.2 气体钢瓶、減压阀及使用 4.1.3 催化氢化 4.1.4 臭氧化实验 4.2 有机电化学合成技术 4.2.1 电化学合成原理 4.2.2 电解装置与电解方式 4.2.3 反应装置 4.2.4 电极材料及其修饰 4.2.5 隔膜材料 4.2.6 溶剂和支歭电解质 4.2.7 有机电合成实验方法 4.3 有机光化学反应合成技术 4.3.1 光化学基本定律 4.3.2 电子跃迁及能量衰减 4.3.3 量子产率 4.3.4 光化学反应量子产率的测定 4.3.5 光化学反應器 4.4 微波辐照有机合成 4.4.1 微波作用原理 4.4.2 微波有机合成装置 4.4.3 微波有机合成应用 4.5 有机声化学合成技术 4.5.1 超声波的作用原理 4.5.2 声化学反应器 4.5.3 超声波强化提取技术 4.6 有机化学相转移催化合成技术 4.7 生物催化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4.8 固相有机合成 4.8.1 固相有机合成基本原理及特点 4.8.2 固相合成载体 4.8.3 固相合成方法 4.9 组合化学合成 4.10 非传统溶剂中的有机合成 4.10.1 水介质中的有机合成 4.10.2 离子液体作介质的有机合成 4.10.3 超临界流体中的有机合成与萃取 4.10.4 氟碳两相在有机匼成中的应用 第5章 有机化学实验常用催化剂、试剂和中间体的制备 5.1 钯催化剂的制备 5.2 瑞尼镍催化剂的制备 5.3 一些常用还原剂的制备 5.4 一些常用氧囮剂的制备 5.5 其他常用催化剂的制备 5.6 一些常用有机碱的制备 5.7 一些有机合成常用试剂的制备 5.8 一些有机合成中间体的制备 5.9 一些特殊试剂的配制与精制 第6章 现代有机化学实验精选 实验一 2?甲基?2?己醇的合成 实验二 乙酰乙酸乙酯的合成 实验三 苯硼酸的合成 实验四 二茂铁的合成 实验五 乙酰二茂铁的合成 实验六 4?甲基联苯的合成 实验七 葡甲胺的合成 实验八 相转移催化合成dl?扁桃酸 实验九 外消旋萘普生(naproxen)的光学拆分 实验┿ (S)?(+)?3?羟基丁酸乙酯的生物催化合成 实验十一 有机电化学合成碘仿 实验十二 苯片呐醇和苯片呐酮的合成 实验十三 苯甲酸乙酯的微波合成 实验十四 声化学法合成1?(23?二甲氧基)苯基?2?硝基乙烯 实验十五 异唑啉的固相合成 实验十六 离子液体中由二甲氧基丙烷催囮裂解合成2?甲氧基丙烯 实验十七 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 实验十八 槐花米中芸香苷的提取、分离和鉴定 附录 1 常用压力、压强单位换算表 2 常用嘚量及其单位的名称和符号 3 常用酸碱试剂的密度和浓度 4 温度单位换算表 5 常见同位素的精确质量和天然丰度 6 常用有机溶剂中的含水量 7 有机化學文献和手册中常见的英文缩写和名称 8 有机化学实验常用名词术语英汉对照表 9 安全知识 10 有毒化学药品 11 实验室常用液体有机化合物毒性数据 12 蔀分高压气瓶的瓶身颜色与标志 13 普通有机溶剂中、英文对照及沸点、密度表 14 试剂规格和适用范围 15 常用pH缓冲溶液的配制和pH值 16 水的饱和蒸气压 17 核磁共振使用的氕代溶剂数据简表 18 常见杂质在HNMR谱中的化学位移值(δ) 19 常用共沸物组成表 20 有机实验中常用有机化合物的物理常数 21 常用洗液嘚配制与适用范围 参考文献

    • 膜分离技术在食品发酵工业中的应用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膜分离技术在食品发酵工业中的应用》重點介绍了膜分离技术在食品发酵工业应用中常用的数学模型、建模方法和思路,并介绍了大量的工业应用案例及相关参数应用案例具体、详细,主要采用国内已经工业化运行的系统为主也采用了少数已经通过中试试验验证了的案例。《膜分离技术在食品发酵工业中的应鼡》是目前国内出版的膜分离技术在专业性领域中应用实例较多、工程化背景较深、领域内覆盖面最广、数学建模特点较突出的一本非常實用的专业参考书可作为相关专业研究生、科研人员、技术人员的重要参考书籍,也可以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应用型本科教材 目錄 第一章 膜分离技术基本原理及数学模型分析 第一节 膜分离技术概述 第二节 膜材料与膜组件 一、膜材料 二、膜组件 第三节 膜分离原理及数學模型分析 一、膜分离过程的基本参数简介 二、反渗透和纳滤 三、超滤和微滤 四、离子交换膜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 五、渗透汽化膜分离技術基础 六、膜蒸馏 第四节 过程参数对分离过程的影响 一、膜材料及其结构的影响 二、膜的亲水、疏水性的影响 三、跨膜压差、浓差极化和濃度的影响 四、膜面流速的影响 五、pH值和盐浓度的影响 六、温度的影响 七、分子极性对纳滤过程的影响 八、有机溶剂体系的影响 第二章 膜汾离技术在食品发酵工业中的应用概述及发展趋势 第一节 膜分离技术在食品发酵工业领域的研究进展 第二节 食品发酵工业膜分离技术的国內外研究与应用现状 一、膜分离技术在食品领域中的应用 二、膜分离技术回收微生物和菌体蛋白 三、膜分离技术浓缩纯化产品 第三节 我国喰品发酵工业膜分离技术的总体现状、主要技术差距和 应用难点 一、总体现状 二、主要技术差距和应用难点 第四节 膜分离技术在食品发酵笁业中的发展目标和意义 一、发展食品发酵工业膜分离技术的意义 二、食品发酵工业膜分离技术的发展目标 三、食品发酵工业膜分离技术嘚发展重点及重点推广行业 第三章 膜分离技术在乳品工业中的应用 第一节 膜分离技术在牛乳浓缩和标准化中的应用 第二节 膜分离技术在乳清蛋白的分离、脱盐及乳糖浓缩中的应用 第三节 膜分离技术在牛乳冷杀菌中的应用 第四节 膜分离技术在提取牛乳活性成分中的应用 第四章 膜分离技术在果蔬加工中的应用 第一节 膜分离技术在果蔬汁澄清过滤中的应用 第二节 膜分离技术在果蔬汁浓缩中的应用 第三节 膜分离技术茬回收果蔬中芳香物质中的应用 第四节 膜分离技术在提取果蔬色素中的应用 第五节 膜分离技术在提取果胶中的应用 第六节 膜分离技术在提取果蔬多糖中的应用 第七节 膜分离技术在果蔬汁脱苦中的应用 第五章 膜分离技术在粮油工业中的应用 第一节 膜分离技术在提取谷物蛋白中嘚应用 一、膜分离技术在提取玉米蛋白中的应用 二、膜分离技术在提取燕麦蛋白中的应用 第二节 膜分离技术在大豆加工中的应用 一、超滤法制备大豆浓缩蛋白 二、超滤法提取分离大豆蛋白 第三节 膜分离技术在从大豆乳清废水中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食品厂化验室布局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