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音乐提高孩子的提高综合素养养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
投稿信箱:
当前位置:&>&&>&
论音乐教育对儿童综合素养的早期开发
来源:中国音教网&&&编辑:冯毅&&&&&&作者:冯毅
  摘要:对儿童的音乐教育的早期开发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它对儿童以后的成长起着决定性作用。在儿童音乐教育的早期开发中要注意抓住儿童的心理思维及生理感知,要注重其发育规律,从儿童发育的各个不同时期进行启发式的教育以达到全面科学的提升儿童综合素质的目的。
  关键词:音乐教育 启蒙教育 才能发展
  音乐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美感教育,它将旋律、节奏、和声、声调等音乐要素有机地组合起来,将美好的情感付诸于声音的表达中,以使人们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当然,幼儿也同样能够感受到音乐的美,如在欣赏乐曲《赶花会》时,每当那优美欢快的旋律一出现,孩子们总是不由自主地把自己想象成一只可爱的小鸭子,尽情欣赏各种美丽的花朵,领略大自然的美好,激起对生活的热爱;当幼儿唱着《好娃娃》这首歌时,他们懂得了尊敬长辈才是好孩子;歌曲《小小蚂蚁》告诉幼儿团结起来力量大;《拉拉勾》使幼儿体会到友爱的快乐……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因此,无论是从教育方式、教育手段还是从幼儿的接受心理来看,音乐教育在培养幼儿良好的情感方面都具有特殊的效果。
  一、音乐教育有助于培养幼儿协作的意识与技能
  儿童发育成长的过程是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化过程。开始,孩子有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正如皮亚杰所说:“儿童早期的社会行为处于自我中心和真正的社会化之间的中间地位,只有当他们从自我中心状态中解脱出来,具备了与同伴进行有效的协作的能力,社会化便进入一个新阶段。”在这个转化过程中,儿童的早期音乐教育可以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音乐教育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心理学家指出,儿童社会化的发展终结表现在他们善于协调各种关系,并在一定社会秩序中达到相对自治,这是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那些年幼的孩子在家庭里往往只处于服从的地位,或处于撒娇邀宠的“小皇帝”地位,要发展成跟父母长辈平等的关系是很难的。但在音乐活动中则不一样,孩子在这里可以享受到他们应有的平等。因为音乐它本身包含着许多规则,如节奏、音高等,只有严格遵循这些规则,音乐才能表现出优美的旋律,然后再通过这种规则意识对孩子们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儿童意识的发展中,往往是在这种相互作用的平等交往的环境中,孩子们才体会到要把活动进行下去就必须要遵守规则。这时,规则不再是成人一厢情愿地强加了。当然,这种自觉遵守规则的意识为幼儿今后在社会上的成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音乐教育有助于幼儿语言的发展
  皮亚杰认为,“语言导致行为的社会化”,有了语言,人们的内心活动才能进行彼此的交流。音乐教育就是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的重要手段。我们知道,歌词配上动听的旋律,特别容易让幼儿所感动、接受。因此,让幼儿多听优美的歌曲,能够使他们积累许多精练、优美、富有感情色彩的语汇。
  以上所讲的对幼儿音乐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并不是自然而然就会发生的,而只是一种可追求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能否转化为现实则在于教师的目标意识。每个幼儿教师都应该增强这种意识,根据不同的目标选择不同的音乐教育材料,然后在材料中寻找可以促进幼儿社会化发展的潜在因素,并辅以适当的方式进行教育。所以,在我们现在的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考虑的是为了幼儿的学而教,采用积极的方法,努力做到通过教而达到无需教的目的。幼儿不必再通过单纯的重复去掌握知识,而是通过解决各种各样有趣的、有意义的课题来掌握知识,如引导幼儿自由选择各种不同音色的乐器,编出相应的节奏来表现“变化的天气”“我们去秋游”“我的一天”等等。幼儿将获得的有关音乐知识(音高、力度、节奏、音色、曲式)都在新情境中运用起来。当然,复习与重复的方法也就建立在经验思维理论的基础上了,如,探索发现法,听辨模唱法,感受体验法,情感陶冶法,操作尝试法,综合运用等。与此同时,幼儿通过对物体的操作摆弄(乐器、道具),经过了亲身亲历的感性认识,也就更容易理解知识了。科学的音乐教育非常强调教与学的创造性,这样才能使幼儿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如:创编歌词、创编乐曲、歌曲、舞蹈等,这些活动充分地表达幼儿所能表达的东西,他们会自然地、自主地去探索、创造。此外,笔者认为教师还要尽可能少地在幼儿音乐操作前展示自己的范例或者指导性意见,相反,要尽力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情感,比如幼儿运用音块敲奏“自己的歌”“节奏火车”等游戏活动,幼儿在活动中大胆地去探索创造,在他们经历了无数次地敲奏活动后,乐感也就渐渐形成了。
  科学地音乐教育常常注重教学过程的设计,特别重视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地主动参与师生地双向互动。在与幼儿认真参与的活动中幼儿的非智力因素,学习态度、情绪、合作意识、自信心、成功感、坚持性……也随之发展。当然,注重过程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结果,更不能理解为只有忽视结果才能注重过程,这两者是不可分割的,但如果你能注重教育过程,真正发挥师生双向作用,那么必定会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故,“早期儿童音乐教育”的重点应该是在具体的器乐演奏,并在其中潜移默化地提高儿童的“动作思维力”。古往今来层出不穷的“音乐神童”绝大多从事“器乐演奏”“歌曲演唱,就是佐证了这一真理。当然,在实际教学中除了演唱适宜的儿童歌曲之外,不应过多介入其它内容。
&&& 综上所述,“儿童早期音乐教育”应该注重时期性、阶段性。当然,笔者对“儿童早期音乐教育”的研究也为更多学者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角度去透视音乐艺术的特性与本质,去了解音乐艺术的审美机制,去深入把握“儿童早期音乐教育”与“儿童生理发育节律DD儿童心理发育节律”的内在契合和反馈协同关系,去了解音乐教育在“文化成人”过程中的作用,从而更好发挥音乐教育的作用,全面提升儿童的综合素养。
初审编辑:责任编辑: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Copyright (C)
& .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工具类服务
编辑部专用服务
作者专用服务
天籁之音沁入耳,陶冶情操润心田——谈运用音乐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素质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音乐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对学生的道德、智能、情感、审美以及人际交往能力等全面素质的形成,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当前,音乐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应充分发挥音乐课教学的优势,彰里音乐教学的独特魅力,以此推动学生个性发展,开拓思维模式,增强创造意识,丰富艺术想象,理解多元民族文化,实现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健全人格品质的良好培养.
作者单位:
三河市第二中学,河北三河,065200
年,卷(期):
机标分类号:
在线出版日期:
本文读者也读过
相关检索词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6BAH03B01)(C)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学会欣赏音乐提高音乐素质
学会欣赏音乐提高音乐素质
  音乐欣赏应该说是音乐素质教育的基础。欣赏音乐的弥漫性必然导致所有人都自觉地接受音乐的影响。音乐的自身功能(教育作用、认识作用、审美作用),通过音乐欣赏发挥它功能上更大的优势。下面,结合本人教学实践谈谈音乐欣赏对提高音乐素质的影响。
  我在上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的《黄水瑶》(合唱)的欣赏课时,首先让学生带着问题听作品里的几个音乐片段。如:它由几个乐段组成用什么乐队伴奏作品的调试、节拍、节奏,描写是什么场面表现怎样的情感第一乐段,由女声二部合唱唱出流畅委婉的旋律,把人们带到过和平生活的回忆中去,它描写了奔流不息的黄河之水,倾诉着人们在美丽肥沃的土地上辛勤耕耘的景象。这是学生听与思的结合,随后,我在钢琴上弹奏《黄水瑶》的音乐主题,学生们随着琴声歌唱,这是唱与奏的体现。随着这动人的歌声和旋律,加深了学生对音乐主题的印象,并且知道这是一首民族风格浓厚的叙事性的抒情慢板乐章。欣赏整首歌曲时,学生们弄清了全曲由三个乐段组成,音调朴素、平易感人。他们看了交响乐队伴奏的景象,第二乐段音乐转入低沉、痛苦、愤恨的情绪,用悲痛的音调,缓慢的速度,沉重的节奏来表现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人民群众所遭受的沉重灾难,但在这悲痛的音调里,也使人感到蕴藏着力量,交织着仇恨。第三乐段减缩再现第一段,歌声在平稳、低沉的情绪中结束。这是看与听的结合。创造出良好的音乐环境,给学生带来丰富的音乐情感,在这美好的音乐环境中,欣赏一首音乐作品就是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这充分说明环境对培养学生音乐素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音乐情感的传递是音乐素质提高的重要手段,情感是带着鲜明的色彩特征:愉快、压抑、满意、讨厌、激情、平静、大胆、恐惧、欢乐、悲哀等,无缘无故的情感不复存在。音乐情感的发生与一般情感的不同之处是:它以音响为情感的出发点,以听觉为前提,以时间为纽带,以想象为基础。它对人的身心发展具有良好的净化、调节、补充和移情作用,是人类生活中必备的精神食粮之一。它表现在心理和生理两个方面,尤其是对人的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启迪作用。
  音乐的特殊艺术形式在于它的抽象性,而欣赏者通过这种抽象性去追求、领悟其中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情感,从而达到音乐素质的目的,使其灵魂升华到圣洁意境。
  对于一个充满激情而又感情丰富的人,他不会忘记别人的忧患、痛苦和不幸。而这种品质是音乐培养出来的。音乐欣赏正是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的情感和传递音乐情感,以情感的升华带动学生的音乐修养和素质的提高。在欣赏阿炳的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时,我先介绍他的生平及乐曲内容,再让学生倾听优美而又伤感的音乐,许多学生流出了热泪。学生反映,听了《二泉音乐》,犹如见到了阿炳其人,他的悲、他的恨、他的爱,全部倾诉和融入在《二泉映月》那深情的旋律中,在那浑浊的世界,哪儿会有属于他的明月清泉忧伤忿懑激荡的旋律,正是他苦难身世和不平胸臆的倾诉。这种音乐情感的传递,使学生的音乐素质迅速提高,使学生的音乐情感达到一个新的境界。
  综上所述,音乐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与音乐欣赏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三明职业中专学校 黄艳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提高音乐素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