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焦宣痹汤 嗜睡,头晖,咽喉有痰是什么原因。

从三焦理论看上焦宣痹汤的灵活应用 杏徒  (上焦)宣痹汤出自清·吴鞠通《温病条辨·上焦篇》(故称上焦宣痹汤),由郁金、枇杷叶、射干、白通草和香豆豉等五味药组成,原为太阴湿温,气分痹
我的图书馆
从三焦理论看上焦宣痹汤的灵活应用 杏徒  (上焦)宣痹汤出自清·吴鞠通《温病条辨·上焦篇》(故称上焦宣痹汤),由郁金、枇杷叶、射干、白通草和香豆豉等五味药组成,原为太阴湿温,气分痹
从三焦理论看上焦宣痹汤的灵活应用 (上焦)宣痹汤出自清·吴鞠通《温病条辨·上焦篇》(故称上焦宣痹汤),由郁金、枇杷叶、射干、白通草和香豆豉等五味药组成,原为太阴湿温,气分痹结而设。导师刘英锋教授师承姚荷生先生的少阳三焦膜腠理论,将此方的主治病机界定为湿中夹热、郁痹上焦,并由此指导思想出发,将此方灵活运用于顽固性咳嗽、慢性咽喉炎、原因不明性胸痹、心悸、多汗、眩晕等多种疑难杂症的治疗。屡获奇效。下面笔者仅就从师所得,整理其理论、经验如下。1.理论依据要点1.1少阳三焦的理论基础少阳三焦,自古有“有名有形”与“有名无形”之争,我们以为:少阳三焦,本有形质。《内经》以六腑论三焦,腑器本有形质,《难经》“有名无形”之辞,也应是“质无定形”之义,而非“没有实质”之谓。其所以无定形,乃因三焦之腑居“脏腑之外,躯体之内,包罗诸脏”(张景岳《类经》),即三焦的形态,因包裹诸多脏腑,随曲就伸,变形无定,而边界难以言连。其实质,乃是外连腠理,内主膜原,遍历胸腹,包裹脏腑,上络心包之膜性组织。其功用为行水道、转气机、游相火,进而协调上下内外之水火平衡,并为主司(协调脏腑)诸气之枢纽。上焦者,为三焦腔腑之上停,“出于胃上口,井咽以上、贯膈而布胸中,走腋”(《内经·营卫生会》),具有宣气机、布精微、散营卫之职,以“如雾”而喜宣透舒达为其常态。1.2上焦湿痹的病理概要湿为阴邪,易害阳位,湿郁于上,势必影响上焦地带的宣透舒达,致使水、火、气道通行受阻,水停生痰。火郁生热,气滞留湿,进而引发胸咽局部郁滞性的病证。如伤湿卫郁营热则咽梗而痛,汗多而不均;风痰夹湿则久咳留恋;湿热郁扰心或心包,则胸闷心悸;湿阻清阳,肺气不宜则头昏不爽。湿痹于上,易于兼涉心、肺、心包。这不仅因为部位相邻,还因于三焦水道通调于肺,且与心包互为表里,以膜相连,共司相火,进而可影响于心。1.3宣痹汤方的用药特点本方药味平淡,贵在轻灵取胜。郁金芳香气窜,舒气透湿,专开上焦郁滞;枇杷叶清凉甘淡,清热而不碍湿,肃降肺气以助调通水道;射干性寒昧苦,散水消湿,化痰利咽;通草淡渗通经,导湿下行;豆豉清香,也助解郁开胃以利运湿。五味相佐,共达宣透上焦湿痹、清解上焦郁热之功。另外,郁金为血中之气药,兼入营血,欲行血中湿滞,非其莫属,故其与枇杷叶清肺利气之品配伍,一气一血,心与肺兼顾,可为上焦湿热通治之基础。1.4辨证与鉴别要点(1)辨证要点:有胸咽自觉痹阻与轻度郁热的现象,具体如:①自觉咽梗或喉阻,局部或有微痛,或有漫肿暗红,或咽干不欲多饮;②自觉胸闷不舒,或有微咳不爽,或胸微痛,或喜深透气或叹气;③常喜咳咯清嗓,有痰感,但咳咯不爽,痰白而粘稠不易出;④舌象、脉象不一定有突出改变,比较常见的是:舌质稍暗红,舌苔薄白腻;或脉两寸独沉,或一寸沉而另一寸浮。(2)鉴别要点:与外感风热相较,经脉、表证不典型;与心肺脏病比较,里证不突出;多属与上部胸膜比邻兼涉之症,具体如:①或有寒热外症,但并不显著;或微发热而不恶寒,但口不渴;或微恶寒而不发热;②或有咳喘,或有心悸。但均不严重;或看似急重,但心肺并无显著器质性改变;③或与外感史有关,但多为后遗病症,久久难愈。2临床运用举例2.1湿闭咳嗽龚某某,男,73岁,日就诊。主诉:反复咳嗽3个月。初因受凉,引发急剧咳嗽,无寒热,查血象无异常。胸透:肺纹理增粗。曾服麻杏甘石汤、止嗽散之类,咳嗽略减,近期因食油炸食品再度加重。服用前方及罗红霉素、甘草片等效也不佳。现症:咳嗽,呈阵发,咳甚微有脸部发热,咽略痒不痛,痰少而色灰白,吹风咳也加剧,但身无怕冷,二便、眠纳均可;舌色稍红,苔白稍厚,脉略弦、关旺寸部不足;咽稍红,扁桃体不肿。此为感冒流连,属肺有风痰兼上焦湿邪郁热,故治疗在疏风宣肺化痰的同时,还须舒气透湿清热,以上焦宣痹汤台止嗽散加减:郁金15g,白通草5g,枇杷叶、射干、荆芥、白前、陈皮、百部、紫菀、连翘、银花各10g,桔梗6g。服7剂后,咳嗽大减近除,痰反易出而量相对增多,为上焦气开邪出、痰湿未净的应有反应。以杏苏散合千金苇茎汤4剂理气化痰善后而愈。按:急性咳嗽多因风寒、风热抉痰而作,以寒性凛咧、风热急迫,故其作也速。但慢性久咳,除有气虚、伏痰以致外邪残留不去之外,合有湿邪也是不可忽视的常见原因,尤其是湿与热合,则如油人面,最是缠绵,辛散解表、苦寒清里皆不能即应起效,久用重剂,反有助热、碍湿之弊。对此,宣痹汤恰到好处,可为治疗慢性久咳立一大法,尤其是常法难以取效时,转用此法,往往有山穷水尽柳暗花明之妙。湿郁咳嗽者,常为胸咽隐约不适(难以名状)而作,咳虽不剧,但缠绵难愈。病久则湿也易与众因夹杂,用药又当加减合方:如挟风则兼见痒而作咳,宜合止嗽散加减;肺热则也可呛急而咳,或咳时觉有热气冲咽之感,宜合泻白散加减;挟寒可胸背怕冷、受凉加剧,可合三拗汤加减;挟痰较多则咽梗突出、咯痰也多,或咳有痰声,可合枳桔二陈或千金苇茎汤;若湿热俱重而伴有高热无汗,是已牵涉太阴,单用此方恐其病重位深,药轻浅不足胜任,可合《温病条辨》杏仁汤,多能转疑难为神奇。2.2湿阻咽痛官某某,女,45岁,日初诊。主诉:咽痛咽干9个月。缘于2004年4月牙龈脓肿,然后出现咽痛、咽干。牙龈脓肿穿刺后已愈,唯遗咽痛至今未愈,语多则痛,干甚,如食辣椒感,舌根部有异物感,喜饮温水,无咳无痰,咽痛甚则引颈项、肩背酸;咽有血丝、滤泡,不甚红,扁桃体略肿,舌淡红,苔薄白。脉略细弦滑、偏沉,左寸沉甚。此上焦火热未清,复为湿郁,湿热郁滞少阳经脉。治以舒气宣透为主,方选上焦宣痹汤参小柴胡汤加减:郁金15g,枇把叶、射于、柴胡、法夏、桔梗、秦艽各10g,黄芩、连翘、生甘草、白通草各5g。日服1剂,7剂后。咽痛咽干大减,肩背酸减,脉细弦沉已无,仍略滑,寸稍沉,右稍弦,咽壁仅见少许滤泡。上方再进7剂善后。按:咽痛者,多从火、热论。一般或日风温、实热,或曰风寒、痰火,病程13久则日虚火,多着跟于肺胃,殊不知还有火为湿郁,病属三焦者。因三焦之腑,游行相火,其上焦并于咽中,湿滞三焦,火失疏布而郁积上炎,即可使咽部受灼而痛。若此等咽痛,热重者,可以银翘马勃散、甘露消毒丹之类治之;但若湿偏重而火不盛者,唯上焦宣痹汤轻清宣达、化湿透热,而无寒凉碍湿之弊,可谓恰到好处。2.3湿郁胸痹舒某某,女,47岁,日就诊。主诉:胸闷板痛1个多月。始因于感冒后使用抗生素,以致胸上部板闷隐痛,自觉气息不得畅通,喉中如有痰梗而欲咳,咳则咽痛剧,微痒。咳不甚,喜咯吐,但疲不易出,痰色白中带灰,质浓稠。元气喘,饮食如常,口干多饮,咽不红,舌略红,苔略灰厚。脉较弦,左兼细,右略滑。诊断为胸痹。辨证则属湿痰郁热于上焦胸中。治宜舒气宽胸,宣湿化痰。以上焦宣痹汤合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瓜蒌皮20g,法夏、郁金各15g,薤白、枇杷叶、射干、枳壳、桔梗各10g。服药7剂后,胸闷大减,胸痛近除,口干略减,咳嗽反增,并转以胸骨后及喉痒为主,痒甚则咳,咳无痰出,舌转淡红,苔转薄白,脉细转滑,右寸、左寸及寸上转浮。此为上焦痰湿渐开,风痰上出,郁热未净。再以宣痹汤合止嗽散、温胆汤加减:郁金、陈皮、竹茹各15g,枇杷叶、剂芥、桔梗、百部、白前、连翘、枳壳各10g,生甘草5g。服7剂,胸闷痛均除,咳、痰均大减,咽中不适,仅略需清嗓动作,多语则声嘶也显减,口干再减。风痰郁热均减退而未尽。以上方去荆芥,加桑叶10g、浙贝10g,再进7剂善后告愈。按:论及胸痹,人多知《金匮要略》“阳微阴弦”之说,即病因多从痰饮阴寒考虑,病位多从心肺胸阳论治。其实湿亦为阴邪,而湿重者,亦可浊邪害清而闭阻胸阳,岂可置之不顾?三焦之上停布于胸中,包裹肺心,上焦阳气,又岂可置之不论?湿郁于上焦化热,湿重及肺则胸痹,热重扰心则心悸。此时,若单取瓜蒌薤白白酒汤类,则嫌其温燥助热太过;若取小陷胸扬之类,病因虽然湿痰同类,但终以有形痰饮宜取绱涤,冗形湿郁尤当疏透而立法不同。橘枳姜扬虽能行气,但也嫌其药性偏温,湿热难除。因此,湿痹胸阳而吏有热者。也应选上焦宣痹汤,疏透兼清,才是贴切病机之治。2.4湿困汗多张某某。女,45岁,日就诊。主诉:汗出身冷1年余。10年前曾因动脉导管未闭行手术。术后稳定,素易感冒。今年1月因感冒引发心衰,住院治疗,症状控制出院。但一直阵发身热,汗出,继则身冷恶寒,气短乏力,纳差,食后恶心,喉梗,大便偏干,口干欲热饮,两颧暗红,咽喉壁暗,舌质暗淡,苔厚偏黄,脉细模糊。不流利,不规则,两寸相对微浮。此属湿困,乃湿痰郁热于上焦。治以化湿透热兼化痰。处方:上焦宣痹汤参菖蒲郁金沥法:郁金、竹茹、杏仁各15g,枇杷叶、射干、菖蒲、桔梗、连翘、枳壳、滑石、芦根各10g,茯苓20g,蔻仁6g,白通草5g。服7剂后,头汗止,喉梗尽除,口干、热感、烦躁也减,苔转薄黄,但仍较乏力。此湿化热退,但未全净,继守上方去滑石、芦根,加三七粉3g(冲服)、丹参15g。再进7剂阻善后。按:病热、阳气虚,皆可令汗出。湿虽为阴邪,但湿部有热者,也多有汗出,其或是自汗,或是盗汗,均为汗出不彻。如但见头汗,齐颈而还,即是郁热的表现之一。此例患者,为湿郁于上而热尚不盛,其小便自利不同于茵陈蒿汤证(阳明湿郁发热)之小便不利者。此例虽有脉模糊,不流利,不规则,看似病情较重,但因见其体力、精神较佳,故认定是湿邪卒病,影响其心脏痛疾,当先重点治其卒病,待湿邪去、郁热除,再缓图治其素疾。3收获与启迪3.1上焦宣痹汤的灵活加减与推广运用上焦宣痹汤虽原为温病(上焦湿温)而设,但其重在舒气透湿、宣达上焦的立方特点,使其也可以在伤寒、杂病中得到推广运用。即凡是以湿邪郁阻上部气机为主者皆可以此方加减化裁,如湿兼风热而发热咽痛者,可合银翘马勃散;湿兼风寒而恶寒头痛者,可合小柴胡汤;湿兼痰阻而胸脘痞满者,可加温胆汤;兼部热较重而胸中烦热者,可并用栀子豉汤等。另外,临床上因湿邪致病疑惑难辨,而少阳病机水火夹杂,尤其是三焦病位易与他脏互相牵涉,因此,临床诊治每多混淆,失治误治,迁延日久。“致病因夹杂、病位相兼的机转颇多,故临床上运用常需与他方合用,才能灵活应变。广而运用。3.2从上焦宣痹汤证治意义看三焦实质之争三焦实质的“无形”、“有形”之争,若能真正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紧扣辨证论治的要求,加以系统整理与临床印证,是不难得出其应有的结论的。导师刘英锋教授根据中医重功能而轻形态、重气化而轻实质的理论特点,认为对三焦理论的研究应该立足于对证治分类的有效性来加以探讨,才能真正落在实处。如导师将上焦宣痹汤的主治病证,在三焦理论的指导下,效用范围得到有效扩大,即从理论指导实践的角度,比较有效地证明三焦实质是确有其独立意义的。3.3从上焦宣痹主而的灵活应用看寒温学说的沟通上焦宣痹汤之所以可以在温病、伤寒、杂病中灵活化裁而推广应用,其关键在于抓住主要病机的通约性,即六经、脏腑、卫气营血、三焦等辨证纲领,它们的生理病理基础是自然相通的,是对不同层次、不同侧面生命规律的侧重表达;不同的辨迁方法之问是可以融为一体、相互贯通的。如对上焦宣痹汤的主治病证,即可认定位为少阳三焦气分湿郁而偏于上焦之证,因此,若中医同道能寻此所思,锲而不舍地将中医丰富而有效的方证内容加以系统整理与临证挖掘。在不久的将来,构建一个寒温沟通、内外统一的辩证论治体系是完全可以预见的!杏徒按:文中辨证与方药加减万可匆匆略过,俱是临床家之言,读者如需继续深入了解文中方药的使用,可于中国知网下载关于伍炳彩、姚梅龄等大师的文章!本文摘自《四川中医》,2006年第6期。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仅供学习参考。如存在使用不当的情况,请联系我删除!谢谢~
馆藏&47903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 文章列表页
从三焦理论看上焦宣痹汤的灵活应用 杏徒  (上焦)宣痹汤出自清?吴鞠通《温病条辨?上焦篇》(故称上焦宣痹汤),由郁金、枇杷叶、射干、白通草和香豆豉等五味药组成,原为太阴湿温,气分痹--相关文章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3-
举报邮箱:
Copyright(C)2017 大不六文章网上焦宣痹汤 慢性咽炎?嗓子眼老有痰,每天咔——上焦宣痹汤[ 20:06:03]
专题分类:>>>
  原创&&范怨武前面的话11月23号的时候,我写了一篇《名不符实》,一再声明,《外地朋友不要冲动来找我了啊》!我确认《我只是个水平一般的中医》。所以,我就外出去学习,打算提升一点点水平。我说过,回来会给支持我的朋友们写一篇大干货的,呐,下面奉上新鲜热辣文章,敬请笑纳!PS:己经拉黑了一批人了,总算清静一点。谁也别再让我推荐医生了,也别找我咨询问诊,我不是客服。我就是爱写点文章发泄发泄,本质上是个宅男,拒绝和陌生人交流。另外,我很好奇,为啥都是山东的朋友跑来关注我?为啥不是大深圳的朋友来关注我?我在深圳上班啊!嗓子眼老有痰,每天咔——上焦宣痹汤作者:范怨武咔!呸!咔痰。成年人也好,小娃娃也好。嗯,咯,咔,呸……(请自行脑补声音)你身边要是老有人这样每天咔痰,真是要烦死了。稍敏感点的人,听到这个令人恶心的声音,胃里就一阵翻滚。究竟咋回事呢?这是不是咳嗽?你再仔细一问呢!哦,他不是咳嗽。他就是觉得嗓子眼儿里有东西,粘乎乎的,很难咔出,很难吞进——但最终是能咔点痰粒来的。嗯,你马上会说,这不就是梅核气嘛!你厉害。你吃半夏厚朴汤吧!有用吗?嗯,一部分人有用。有用的这部分人,有这样一个特点,心情不好的时候,咽有异物感,心情好的时候又没有。但更大一部分人吃了没用,越吃,咽部越干燥,最后粘膜都干裂了,再咔痰,带出点血丝来。“有”核气套用刘英锋老师的一句打趣话。这不是“没”核气,这是“有”核气。因为,他有确确实实肉眼可观的痰。同时,他也有确确实实肉眼可观的用药指征。“没”核气,它会时聚时散;“有”核气吧,成天有。这个所谓的疑难病咋搞?快把耳朵洗干净,下面听我细细道来。治这个病之前,我们先看一下,病在哪?在咽部——脾经所过之地界啊(主要是脾)——因为,这是整个条消化道的一部份——确实是在脾的地界的问题——定在太阴在喉部——有人发痒,多是喉的问题——因为,喉是整个呼吸道的一部份——确实是在肺的地界的问题——定在太阴不管你是足太阴还是手太阴,反正都是在太阴上下功夫!我就是这么粗暴。肺脾同治,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嗯,治这个咽老有分泌物、老有痰液、老有咔痰的问题,我多从太阴考虑。为什么老分泌东西呢?你告诉我。哦,你不知道啊?我来给你掰扯掰扯当我吃下第一口饭时,在咀嚼的时候,胃就开始分泌东西了。我虽然看不到胃,但我可以瞎蒙啊,你又拿我没办法!等我吃完一碗饭时,胃在分泌,肠在分泌,其实吧,食道也在分泌哦!嗯嗯。想到了吧?想到了,咽也分泌。恭喜你,答对了,奖10分。咽怎么可能不分泌呢?咽必然也会在分泌。因为整个消化道是一家啊,齐心合力把食消。以上,是正常生理状态。那么病态呢?那么,那么,病理状态呢?必然是什么?我们再来推导一下呗!必然是消化道在加班,就是没有进食的情况下,还在加班分泌呗。为什么会加班?哎呀,这还用说,肯定是主任给的工作量太多了吧,或者给的工作太难了呗,或者你工作能力太差了?什么?听不明白!哦,就是你吃得太多了呗,或者你吃的东西太难消化了呗,或者你脾胃太弱了连口水都化不动。化不动了,会怎样?就会变化为痰湿。忌口八字那我们吃啥了,会造成这种增加痰湿的问题呢?瓜类——大多寒凉,会冷却脾胃,令消化无力——聚湿生痰果类——大多寒凉,即便不凉,它也是湿气重——湿重——令脾胃消化阻力加大——聚湿生痰生的——我们好不容易从猴子进化成人,从吃生的,进化到吃熟的,怎么越活越回去了呢?猴子命长,还是人的命长啊?最后必然是影响胃肠动力,缩短寿命啊!(猴子就是随便那么一扯啊,别跟我说猿,我能不知道猿吗?)——聚湿生痰冷的——0°C的冰水喝进去,变成37°C的尿出来,你说夺走了你多少能量?能不伤脾胃吗?——这个冷,也包括苦瓜芥菜白萝卜马蹄绿豆海带等等等等这些寒性食物——聚湿生饮肥的——油腻啊!脂类重啊,要磨掉,磨啊磨啊,你肠胃能不累?——食积甘的——就是甜的,你吃点高甜的巧克力、或饮料,这个直接就是拥滞脾胃,恶心,没食欲,有没有感觉吃甜的,整个口腔粘粘的?——食积厚味——这个,这个,最常见,就是吃外卖了,味道超重。或者有些菜系,超咸超辣,吃完后,是不是几天没胃口?食欲都被抑制了,这些添加物,直接把胃肠干翻了,倒地不起,不想工作了。——食积这样明白了吗?过食瓜果生冷肥甘厚味——湿聚生痰加上食积后——就是让肠胃加班,不停地分泌粘液,咽部也会分泌。要怎么办?怎么治疗?其实,说白了,就是恢复脾胃的功能,把瓜果生冷肥甘厚味给消掉了,它就不会老分泌分泌的,是吧?总结一句话——健脾化痰。这是我最常用的手法之一。用什么方子呢?知道要健脾化痰,但是你选什么方药呢?这一点,真的是很考验人。早期,我都是摸索的,疗效很低。慢性咽炎治法,我是学习干祖望老的,当时看的是百年百名临床家那本,记得里面引用了一段话:——1993年3月号香港《紫荆》杂志谓:“对于慢性咽炎,国内外均视为不治之症,唯他(干祖望)独有妙手回春之术,治愈率为89%,有效率为98%。”看到“不治之症”时,我眼就亮了,我去,这病是不治之症?既然人家这么判了,那我还研究个啥?干老的方法,有不少是参苓白术散的变法,加了一些养脾阴的药。我心思没那么活络,照着用呗!但是发现,效果并没有书上写的那么好啊!当然了,也可能是当时辨证不精有关。反正是不治之症了,看不好就看不好呗,单位工资又不会少发我的,没有思想上的压力。后来,出来到民营中医馆坐诊了,你想,收人家一百块钱诊金,要是全没疗效,那不是砸自己招牌啊?必须要让人见点效果。但是,我确实是没办法啊!那就不停地看书呗!干老最爱李东垣,我也就跟着看李东垣的书。我尤其爱的是升阳益胃汤,用这个方子加减,治过不少的疑难杂症。关于这个方子的讲解,大家可以看这篇文章。《我的几个常用咳嗽方子(4)》在治疗咽炎的路上一直跌跌撞撞。直到我开始应用升阳益胃汤后,才感觉打开了新世界的一面大门。事情经过嗯,患者第一次来诊时,主诉并不是说咽部不适,他说是就咳嗽,反复咳嗽。我分析辨证后,居然也认为是咳嗽,当成咳嗽来治了。(误诊了)而且是认为肺之脾胃虚的咳嗽。直接地用上了升阳益胃汤。嗯,复诊时,他说咳嗽好了。(我洋洋自得)我说再固巩一周,他说好。嗯,三诊时,他说,他咽部的痰没有了,原来每天早上起来都有一口痰的。(等等,什么情况?)我翻记录,他没说过每天早上起来咽部有一口痰啊!啊?我撞上了?(懵了)嗯,门诊太心,我也就没有太在意,这事儿就这么过去了。接着,第二例,第三例,第四例,都是这么治好了。我意识到这个问题了,我的重心应该放在咽炎这一块。问诊时,我应该要多问一句,早上起来咽部有痰吗?有的话,这个主诉咳嗽,就要考虑咽炎,而且我觉得这个咳嗽,不能叫咳嗽,只能叫清嗓子。是的,没错,我这个年轻的老中医,就这么歪打正着地积累了一个经验,从此,打开了一扇治疗慢性咽炎的门。关于升阳益胃汤的分析,请参考《我的几个常用咳嗽方子(4)》鼻咽部,属苗窍,在姚派的观点里,是表证,应该要用有解表的药,而升阳益胃汤里就有四味风药可解表,正是让我撞对了。幸遇上焦宣痹汤正当我得意之时,又撞到门板上了。嗯,有些人,吃了药后,咽部的症状不但没有缓解,反而加重,咽部极干燥。一筹莫展之际,凑巧朋友给我发了一篇论文过来——《从三焦理论看上焦宣痹汤的灵活应用》(《四川中医》2006年第24卷第6期)其实这个方子,两年前就听格非说过,但当时并没有引起我的重视,擦肩而过罢了。等看完这篇文章,我就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从理论上,到实践上,一并解开了多年的困惑。升阳益胃汤治的,是咽壁部位分泌型为主的清嗓子咳嗽,或者说慢性咽炎。而这个上焦宣痹汤治的痰或者分泌物,它不在咽壁上。它在咽壁内的组织间隙里,它是有形的痰湿,却不在咽壁上可以让人咔掉,它钻在咽壁内的组织间隙里,却又总是刺激着你的咽部让你产生异物感,并刺激你的咽部分泌粘液来冲刷它,所以每天早上才会有一口痰在咽部。在了解使用这个方之前,先得了解一下江西姚荷生先生的三焦膜腠理论,这个可能要大家花点时间自己去网上搜索论文学习,并且与陈潮祖先生的三焦膜腠理论(《中医治法与方剂》)互参。三年前我花了相当多的时间去学习陈潮祖先生的这个理论,所以,一看到这篇论文,马上就能着手应用了。论文中述刘英锋教授师承姚荷生先生的少阳三焦膜腠理论,将此方的主治病机界定为湿中夹热、郁痹上焦。后来因为机缘,与刘老师见面,刘老师也一再强调过上焦之胸咽部,将上焦宣痹汤的靶点定得很明确。就是胸咽部有痰湿及湿热,只要这个病机在就可以应用这个方子。说白了啊,这些痰湿,不在肺上,不在气管上,不在咽上,在三焦的上焦里面(你就理解在组织间隙里吧。细胞内可以水肿,细胞外也水肿,不正常的人体体液积聚,对人体产生影响),在组织间隙的话,你是怎么咳嗽,也是咳嗽不掉的嘛,是不是啊?以前从未从这个痰湿浸润咽部的角度去考虑这个咽炎。可是就算考虑了,方子也用不到位。但是刘老师给开出了一张高效的方子——宣痹汤(出自《温病条辨》)组方很简单:枇杷叶、郁金、射干、淡豆豉、通草说实话,用了一段时间这个方子,每味药也算熟悉了,但就是搞不明白这个方子的组方机制,没办法像以前一样拆方。我目前只能把这个方子当成一味药来用,当成一味治胸咽部痰湿浸润的专方来用。论文中也列出的辨证要点与鉴别要点辨证要点有胸咽部自觉痹阻与轻度郁热的现象,具体如:1、自觉咽梗或喉阻,局部或有微痛,或有漫肿暗红,或咽干不欲多饮;2、自觉胸闷不舒,或有微咳不爽,或胸微痛,或喜深透气或叹气;3、常喜咳咯清嗓,有痰感,但咳咯不爽,痰白而粘稠不易出;4、舌象、脉象不一定有突出改变,比较常见的是:舌质稍红,舌苔薄白腻;或脉两寸独沉,或一寸沉而另一寸浮。鉴别要点与外感风热相较,经脉、表证不典型;与心肺脏病相比较,里证不突出;多属与上部腔膜比邻兼涉之症,具体如:1、或有寒热外症,但不显著;或微发热而不恶寒,但口不渴;或微恶寒而不发热;2、或有咳嗽喘,或有心悸,但均不严重; 或看似急重,但心肺并无显著器质性改变;3、或与外感史有关,但多为后遗病症,久久难愈。上面这一段,一定要好好阅读,甚至抄下来,才能体会这个方的精髓。半夏厚朴汤偏温,上焦宣痹汤偏凉。我的用法我是经常把这个方子,用在慢性咽炎上,只要问诊里,患者说,早上起来,喉咙总有痰。或者,他说,感冒好了,但就是没清透的感觉,嗓子眼儿老有异物感。我就会选用这个方子。当然啦,我会查查患者的咽部。一般,咽部红,或咽后壁有滤泡、间隙间粘膜变性肥厚,或轻度弥温性充血(就是红肿),或者声音嘶哑,或主诉有什么声带小结的,这都是咽部有痰湿热的表现之一。我就会选用这个方。问诊时,我会问职业。我发现做销售的,和教师的,此方的应用概率要高一点。我的几个搭配慢性咽炎单用此方的时候很多。如果伴有虚弱感——就是少气懒言,不想说话,明明是脾虚,使用升阳益胃汤却无效的时候,我就会把升阳益胃汤里的柴胡、羌活、独活、防风、黄连去掉,换成上焦宣痹汤。如果还有郁热在,再加点丹皮、栀子。咳嗽如果是感冒后遗症的清嗓子,这都不能算是真正的咳嗽,单用此方的概率很高。如果伴有胸闷、咯浓黄痰,我会再加瓜蒌、桔梗、枳壳、浙贝,或再合用千金苇茎汤。另有迁延不愈的咳嗽,所谓的咽痒过敏性咳嗽,有合用小柴胡汤加减法中的柴六味,疗效可观。盗汗小娃娃,入睡的半小时或一小时内,头部与上半身出粘热咸汗,我会用这个方再加点消食药来治疗,效果很好。失眠确实是上焦湿热的,可以单用此方。或加点夜交藤、合欢皮、酸枣仁、元胡。心悸那种心慌难解的,要跳出来的感觉,又查无异常的,发现确实有上焦湿热所在的,咽部可能也有不适感的,我用这个方子,合上栀子、绵茵陈,效果挺理想的。想要学好此方,一定要去看看刘老师指导的那篇论文。我上面的这些经验,都是在论文的启发下去应用的。还有部分经验,仍在观察回访中,不能一一列出。今天就简单地谈到这里。
专题导读:>>>
"上焦宣痹汤"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咽喉有痰咳不出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