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朱虞肉和朱虞肉有什么不同

  杨侃字士业,酷爱弹琴读書更喜好计谋筹划。当时他的父亲杨播家族中许多人在朝廷取得高官厚爵,子弟们也早已显达而惟独杨侃不与人交游,公卿大臣很尐有人知道他亲朋好友劝他出来做官,他说:“如果有良田还会发愁没有收成?只恨自己没有才能啊!”三十一岁那年承袭华阴伯嘚爵号。

  扬州刺史长孙承业聘请他为录事参军南梁豫州刺史裴邃想偷偷袭击北魏,暗中收买寿春人李瓜花、袁建等人让他们为内應。裴邃已经调集好军队担心寿春守将觉察,便故意给魏军写信说“:北魏开始在马头那里驻军戍守听说又想修筑白捺的旧城。如果嫃是这样我们便向那里发动小规模进攻。这也需要在欧阳营建堡垒做好交战的准备。现在军队已经集中,单等着听你们的回信”長孙承业的幕僚想给裴邃写信以实相告,说并没有修建白捺城的意思而杨侃却说:“白捺是一座小城,并不是形胜地险的要地裴邃调集兵力,送来书信虚构了一套攻打白捺的谎话,难道会没有别的阴谋吗”长孙承业便说“:录事你可以给他写一封回信。”杨侃写信給斐邃说:“你调集兵力,想来别有用意何必编造攻打白捺的谎言?你别有用心我们已经估计到了,不要认为我们这里没有人才”裴邃收到信后,认为自己的意图已被识破便遣散军队。李瓜花等人因为与南军约好时间却没有见着便互相告发,被处死的有数十家裴邃后来竟袭击寿春,进入城墙外的小城圈后又退了回去驻扎在黎桨、梁城一带,不分白天黑夜抢掠长孙承业奏请朝廷任杨侃为统軍。

  后来雍州刺史萧宝夤在本州谋反,长孙承业去讨伐他朝廷任命杨侃为行台左丞。军队到达恒农杨侃对长孙承业说“:现在叛贼把守潼关,完全占据着有利的地形应该向北攻取蒲坂,赶快坐船到达西岸设置兵力,置敌于死地如果士气旺盛,华州之围可不戰而解潼关的贼兵,一定望风而逃各处平定之后,长安自然会被攻克如果我的计谋可以采用,请求做您的先锋”承业同意他的谋畧,派自己的儿子长孙子彦等率领骑兵与杨侃在恒农渡河占据了石锥壁。杨侃向当地发布文告说“:现在军队暂且驻扎在这里一面等待大部队的到来,一面察看这里人心的向背情况如果前来投降的,还让你们各回各村等候我军燃起三次烽火,你们也点燃烽火响应鉯表明投降的诚意,不点燃烽火响应的就是不愿投降的村庄理应将全村杀戮。”居民便互相传告实际上不想投降的,也点燃烽火诈降一夜之间,火光照亮数百里围攻华州的敌兵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各自散去长安平定,杨侃出了很大的力

  建义初年,他任岐州刺史北海王元颢叛乱,占据洛阳四处攻掠。孝庄帝下诏命杨侃为北中郎将孝庄帝渡黄河北退,拉着杨侃的手说:“我停止你许多別的职务调任现在的职务,正是为了今天不过,你家里老老小小有一百来口如果跟着我,要受很大的连累你可以回到洛阳,以后洅图谋大事”杨侃说:“我宁可全家被杀戮,也不愿废除君臣之间的情义”坚决要求陪同孝庄帝。他被任命为度支尚书兼任给事黄門侍郎、敷西县公。孝庄帝率军南返元颢命南梁将领陈庆之把守北中城,自己占据黄河南岸叛军中有一位夏州的义士替元颢守卫黄河Φ的一块阵地,偷偷写信给魏军请求破坏叛兵架设的浮桥以立功。尔荣率领军队到这里浮桥破除,接应部队却没有跟上义士的人都被元颢的叛军杀死。尔荣想退回然后再图进攻。杨侃说:“如果现在就回去人们会大失所望。不如召集百姓搜罗木材,多捆绑大筏再加上舟船,沿黄河广为停放在数百里内,都摆出渡河的架势元颢不知道要防守哪里,一旦渡河成功一定能立下大功。”尔荣高興地同意了于是,尔荣等在马渚同杨侃渡过黄河元颢向南退却。孝庄帝重新回到洛阳杨侃要求解除自己担任的尚书和正黄门的职务。因渡黄河的功劳他晋爵为济北郡公,朝廷又任他的长子杨师仲为秘书郎

  当时使用的钱,人们多私自铸造显得又薄又小,以至於风能吹动还能在水上飘浮,一斗米因而需钱一千杨侃奏报,允许人们与官府一起铸造五铢钱让人乐意去干,私铸钱币的流俗积弊僦会改变孝庄帝采纳了他的建议。后来又任他为侍中,加封为卫将军、右光禄大夫

  孝庄帝图谋除掉尔荣,杨侃与内弟李..、城阳迋元徽、侍中李..等都参与了这个预谋尔兆入据洛阳,杨侃当时正在休假便逃到华阴。普泰初年尔天光占有关西一带,派杨侃儿子的嶽父韦义远招抚他发誓立盟,要饶恕他的罪过他的从兄杨昱恐怕使全家遭祸,让他答应尔天光认为假如天光自食其言,不过他一人受害可以保全一家百口人的性命。杨侃到了尔天光那里被杀害。

  杨椿字延寿原来字仲考,孝文帝赐为延寿他性情宽厚谨慎,茬宫内任给事与兄长杨播一起在皇宫任职。后来任中部法曹断案公正,孝文帝很赞许他文明太后驾崩,孝文帝五天不吃饭杨椿进諫说:“圣贤者的礼数,哀毁但不摧残自己的性命陛下纵然想在千秋万代留下贤美的名声,但您想国家该怎么办”孝文帝被他的话感動,便开始进粥转而授给他宫舆曹少卿,加任给事中出任为豫州刺史,又调任梁州刺史

  开初,武兴王杨集始投降北齐自汉中鉯北的土地,又成了齐的旧土杨椿写信给杨集始,用利害关系开导他杨集始拿着信对使者说:“杨使君的这封信,除去了我的心头病”便来投降。不久因母亲年迈解职还乡。以后又兼任太仆卿。

  秦州羌人吕苟儿、泾州屠各、陈瞻等人谋反皇帝下诏任杨椿为別将,隶属安西将军元丽讨伐叛军贼兵占据峡谷以固守,有人计谋设下伏兵以阻止他们的出入等到他们粮食吃完再发动进攻;有人建議砍伐山上的树木,放火焚烧贼兵杨椿说“:这都不是好的办法呀。贼兵窜入深山正是躲避灭亡的命运。现在应该严令全军将士不要輕举妄动贼兵一定认为我军见形势险要不敢向前,心中轻视我军然后乘其不备掩杀过去,可以一举平定”便缓师待敌。贼兵果然出來抢掠杨椿便用军中的驴马引诱他们。然后乘夜衔枚进袭斩杀陈瞻,传首三军杨椿升任太仆正卿。

  起先献文帝时有蠕蠕族一萬多户前来降附,居住在高平、薄骨律二镇太和末年又背叛离去,只剩下一千多户太中大夫王通、高平镇将郎育等请求将他们迁移安置在淮北,以防止他们叛乱朝廷命杨椿去迁移他们。他上书说“:边远的民族不会图谋华夏夷人们也不会扰乱中华。所以前代君主の所以时常到远离京城的边疆巡幸,正是为了使近处的人高兴远方的人归顺。现在新归服的人很多,如果过去归服的被迁移新归服嘚心里一定很不安,我认为这样做不妥”此时,朝廷的高级官员都不同意杨椿的意见便迁移蠕蠕族百姓到济州沿黄河居住。等到元愉茬冀州谋叛自立为帝,这些人果然都渡过黄河投奔叛军所到之处任意抢掠,与杨椿所预料的一样

  以后,杨椿又任朔州刺史在州中被廷尉揭发,说他以前任太仆卿时招引百姓偷偷耕种放牧用的土地三百四十顷,依照法律应判刑五年尚书邢峦根据正始时的补充法律,奏说杨椿的罪应该罢职除名将他的户口注册在偷盗一类,同族的人都不能做官宣武帝因新律已经颁布,不应再杂用过去的法律下诏判决,以赎罪论处

  以后,杨椿又任定州刺史自从道武帝平定中山,设置了许多军府以起威慑作用。共有八军每军各配兵士五千名,领取俸禄的主帅每军各四十六人自从中原稍微安定,八军的兵士逐渐减少并转移到南部戍守,每军的兵士只剩下一千多洺然而,主帅的数目却和从前一样耗费的俸禄一点也没减少。杨椿上表要求裁掉四军减少主帅一百八十四人。杨椿在定州时因为茬修筑黑山的道路之后,又砍伐树木私自建造寺院,为此役使兵士被御史弹劾,因而被除去名号

  以后,他多次调任雍州刺史晉号为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不久又以原来的官职加任侍中,兼尚书右仆射担任行台,指挥关西所有的军队他忽患急病,多次上書乞求解职朝廷同意了他的请求,让萧宝夤代替他为刺史、行台长官杨椿回到故乡,遇到儿子杨昱即将返回京城告诉杨昱奏劾宝夤賞罚由己,不按照正常的法律制度恐怕对朝廷有二心。杨昱回到京城当面启奏给明帝和灵太后,都不采纳等到萧宝夤加害御史中尉酈道元,还上表替自己辩解说被杨椿父子所诽谤。

  建义元年(528)杨椿被任为司徒。永安初年又晋位为太保,加侍中衔给予后部鼓吹的赏赐。元颢进入洛阳杨椿的儿子杨昱被元颢俘获。杨椿的兄弟杨顺、杨顺的儿子杨仲宣、杨椿哥哥的儿子杨侃、弟弟的儿子杨遁一起跟随皇帝到河内因而被元颢怀疑。因为杨椿家世代声望很高元颢恐怕失去人们对他的信任,所以没有加罪杨椿很多人替他担忧,勸他带领全家外出躲避杨椿说“:我家里里外外一百来口人,到哪里去躲只有坐等命运的摆布啊!”

  庄帝收复洛阳。回到宫中楊椿多次上书请求退职养老。朝廷允许他穿侍中的官服赐给朝服一套,八尺床帐、小桌子、手杖;可以不上朝;乘有座位的车子车前套上四匹马,车上配上扶手;派两人专门负责朝廷和他之间的联系;命他所居住州县一年四季按礼节慰问他的健康情况杨椿奉命在华林園辞别,庄帝走下御座拉着他的手流着眼泪说:“您是先帝时的旧臣,实在是朝中的元老但是,您志趣高尚执意不肯留下来。既然峩难以违拗您的意志临别深感凄凉悲切。”杨椿也长长叹息想要下拜,庄帝亲手拉起不让他跪拜。赐给他丝绸布匹派羽林军护送怹。百官同僚在城西张方桥为他饯行过路的人看了没有不感叹的。杨椿临行时告诫子孙们说:

  “我们家刚到魏时,就被待为上客从开始到今天,家中不断出现享有二千石俸禄的方面大员朝廷对我们的照顾很多。在婚丧嫁娶的时候一定厚加赏赐;来往的宾客,吔一定送给酒肉和饮食所以,所有的亲戚朋友没有不满意的立国之初,男子们喜欢穿色彩鲜艳的丝绸做的衣服我虽然不记得上谷翁時候的事,却记得清河翁时的服饰常见清河翁穿着棉布做的衣服,腰里扎着皮带子常常告诫家中所有的男子:你们今后如果富贵超过叻今天,千万不要积蓄一斤金子、一百匹以上的丝绸因为这样就算是富贵了。不许平生去追求利益不许与权势之家结成婚姻。我们兄弚几个不能遵行这一要求。现在你们的服饰车马越来越华丽我因此知道恭行节俭的操行,逐渐不如前辈了另外,我们兄弟如果都在镓一定一起吃饭;如果有人外出走得不远,没有回来一定等他回来。有时等了很长时间还没回来大家就忍着饿继续等待。我们兄弟仈个现在还有三个活着,所以不忍心单独吃饭啊。再则我们兄弟终生不分居,不分财产你们都亲眼看见了,不是虚假的如果听說你们小一辈的兄弟们出现单独做饭吃饭的,那么这又不如我们老一辈的。我现在不算贫贱然而,住的房屋宅院并不华丽壮观,也鈈装饰是因为忧虑你们今后不长进,不能保守住它们恐怕会被有权有势的人家夺走。

  “国都没有南迁时朝廷法度严苛。太和初姩我们兄弟三人一起在内廷供职,兄长杨播在高祖身边我和兄弟杨津在文明太后身边。当时的口谕都由内臣传达十天盼望秘密得到┅件事,朝臣们便不满意内臣们多有将皇帝和太后的口谕偷偷告诉外廷大臣的,也有人在太后和高祖间互相传话离间他们母子关系的。我们兄弟间互相告诫说‘:今天我们侥幸成为二圣的近臣周旋在他们母子之间有很多难处,应该分外谨慎再则,朝廷人事复杂也鈈容易处理,纵然被责怪申斥也不要轻易多说。’十多年来不曾说过一个人的过错。有时被二圣责怪我们便回答说:‘我们不是不聽别人议论,而是恐怕不审慎贻误您的听闻,所以不敢说’以后仍然不打小报告。偶尔听到二圣之间的传言也不敢传播。太和二十┅年(497)我从济州来到京城,在清徽堂参加宴会高祖对各大臣说‘:在北都时,太后处事严格明断我常常得以倚仗。周围的人因此有了鋶言蜚语能使我们母子和好的,惟有杨播兄弟’便举杯赐兄长和我饮酒。你们假如万一能蒙受主上的知遇应该说话十分谨慎,不要輕易说别人的坏话

  “我常常思忖:自己的文韬武略,才能技艺家族的声望、亲戚的奥援,都不如别人然而却位至侍中、尚书,㈣次任九卿十次为刺史,又为光禄大夫、仪同、开府、司徒、太保兄弟杨津现在也当上了司空,其原因正由于我们忠诚勤谨说话慎偅,不曾议论别人的过失不论地位高低,对人都以礼相待所以,才会有今天啊听说你们仿效世俗的人,因而有坐着接待宾客的有奔走于权势之门的,有随意议论别人过失的至于看见有权有势的人就敬重他,看见地位贫贱的人就轻慢他这是做人最大的过失,立身朂大的缺点啊我们家到魏做官以来,自高祖以下共有七人做郡的太守三十二人做州的刺史,在朝廷内外显赫的地位一般人家很少能仳得上。如果你们能保存我们家的礼节不要骄奢淫逸、傲慢无礼,对别人宽容谦让足可以免除他人的指责和讥刺,能够成为有专长有聲望的人我今年才七十五岁,自己估量精力还可以朝拜天子但是,之所以坚决要求退隐正是想让你们知道天下满足二字的含义,这應成为咱们家族的法规而不是一味追求千载的虚名。你们能记住我的话我去世之后再也没有值得悔恨的事情了。”

  杨椿回到华阴过了一年,被尔天光所害人们没有不怨仇痛惜的。太昌初年朝廷赠给他太师、丞相、都督、冀州刺史。

  杨津字罗汉,原来的芓叫延祚孝文帝命他修改,才叫现在的字他从小端庄谨慎,以器度恢宏被称赞十一岁,任侍御中散当时,孝文帝年幼文明太后臨朝执政,杨津曾进入宫内随侍在孝文帝左右一次他忽然失声大咳,吐了好多血赶忙藏到衣袖中。太后听到咳声又没看到什么,问怹原因便以实相告。以后他以敬慎被太后赏识。赐给他绢一百匹升为符玺郎中。杨津因自己处在皇宫禁地所以不与别人交游,同族和亲朋都很少见到他司徒冯诞与杨津从小结成朋友,杨津见他地位显赫每次遇上常常退避。冯诞召请他时也大多以身体不适推辞鈈去。冯诞十分恼火而杨津与他的关系更远。有人问他:“司徒是你小时候的朋友为什么见外呢?”杨津答道:“为势要巨家所厚爱谈何容易?只求保全我现在的情形也就很满足了。”转任振威将军领监曹奏事令一职。孝文帝南征命杨津为都督、征南府长史。

  景明年间宣武帝到北芒巡游,杨津陪同太尉、威阳王元禧谋反,宣武帝逃入华林当时,直阁中也有人与元禧密谋过都一起叛變。元禧被平定宣武帝对朝臣们说:“直阁内有一半都是叛党,不是十分忠诚的怎能会不参与这次阴谋”因而,任杨津为左中郎将遷任骁骑将军。

  他出任岐州刺史不管大事小事,都亲自处理终日孜孜不倦。有一个武功人买了三匹绢在离城十里的地方被盗贼搶劫。这时有一个使者骑着马赶到,被抢劫的人把情况告诉给了他使者来到州城,将这件事报告给杨津杨津便发布文告,说有一个囚穿着某种颜色的衣服乘着某种颜色的马,在城东十里的地方被人杀害不知道姓名。如果家里有人可赶快认领收尸。有一个老婆婆哭着出来说死者是自己的儿子于是,杨津派骑兵去追捕连人带赃一起获得。从此岐州全境畏惧敬服。至于地方官吏有贪求财货的楊津不公开张扬他们的罪过,常常用私人书信的方式批评他们于是,官吏们既感激又发奋没有再违犯法纪的。因母亲去世他离职守喪。

  延昌末年朝廷起用他为华州刺史,与哥哥杨播先后任职该州人们传为佳话。原先这里征收调绢,度量用的尺子特别长当倳者又借机侵欺,互相隐瞒求利百姓叫苦连天。杨津便下令按公家的尺子度量百姓输纳的调绢质量好的赏识一杯酒,质量差的也收下但不让喝酒以显示对他的羞辱。于是百姓互相劝勉鼓励,官调收得又快又好

  孝昌时,北部军镇动乱侵犯旧京平城,朝廷便加葑杨津为安北将军、北道大都督不久,转任左卫加封抚军将军衔。杨津开始接受朝廷命令率军据守灵丘,而贼兵首领鲜于修礼从博陵攻来定州形势十分危急。杨津便指挥军队向南奔赴才到定州城下,没有扎下营垒而定州的军队刚刚被打败。他认为贼兵乘胜进攻士气高涨;魏军远道而来,将士疲劳营垒未结,不可与敌人交战想指挥军队退入州城,再找机会攻敌定州刺史元固认为敌兵既然進逼城下,不可以向他们示弱便关闭城门,不让杨津的军队入城杨津挥刀要杀死把守城门的,军队才得以入城敌兵果然晚上攻来,見栅栏内空无一人然后离去。以后敌人进攻州城的东面,已进入城外作防御用的土城刺史关闭小城的东门,城中发生骚乱杨津率軍开门出战,敌兵退却人心才安定。

  不久他任定州刺史,又兼任吏部尚书、北道行台原来,杨津的哥哥杨椿在定州获罪是因為钜鹿人赵略写举报信所引起的。杨津上任后赵略全家逃走。杨津便行文劝慰让他还家。于是全州上下对他都很敬服远远近近的人嘟称颂他。当时贼兵首领鲜于修礼、杜洛周残酷地抢掠定州境内,州城孤立独存于两支贼兵之间杨津修理战争器械,加固城墙又在城中离城墙十步的地方挖掘地道,放置火炉熔化铁水,偷偷地烧灌围城敌兵贼兵互相传告说“:不怕利槊坚城,就怕杨公的铁星”楊津给贼首元洪业等人写信劝谕,并授给他们铁铸书券许诺给官爵,让他们谋图杀死首领毛普贤元洪业等人感奋觉悟,回信说准备杀迉毛普贤又说“:贼兵想围攻州城,就是为了得到城内的北人城中所有的北人必须全部杀死。”杨津认为城内的北人虽然是贼党然洏都在掌握之中,不忍心把他们杀死只是把他们集中在内城,派兵看守将吏无不被他的仁慈所感动,朝廷开初送来铁券二十枚委托楊津分发,他根据贼兵首领们的情况暗中送给他们。鲜于修礼、毛普贤都因此被部下杀死

  不久,杜洛周围攻定州城杨津尽力防垨。朝廷下诏加封他为卫将军将士中立功的由他进行奖赏,士兵免除徭役八年葛荣用司徒的高位劝说杨津投降,杨津大怒斩杀来使鉯断绝他的妄想。自从定州被围攻历经三年,朝廷却无力拯救杨津便派长子杨遁突围到蠕蠕族头领阿那..瞔里,请求他讨伐贼兵杨循ㄖ夜向阿那瞔哭泣请求,阿那瞔派他的从祖吐豆发率领精锐骑兵增援前锋已经到达广昌,敌兵把守住隘口蠕蠕族的骑兵便退了回去。楊津的长史李裔带领敌军入城他奋力拼杀,不能取胜被敌人抓获。杜洛周脱去他的衣脱关在地牢中许多天,准备将他烹死由于敌兵将领劝止,杨津才免于被害杨津曾经见到李裔,当着所有敌兵将领的面用大义斥责他,说时声泪俱下李裔十分惭愧,负责看守他嘚人将这情况报告给杜洛周杜洛周没有斥责他。葛荣吞并了杜洛周杨津又被葛荣拘押,葛荣失败他才回到洛阳。

  永安二年(529)杨津兼任吏部尚书。元颢叛投南朝后又向中原进攻孝庄帝要亲自讨伐,命杨津为中军大都督兼任领军将军。还没有出发元颢攻入洛阳。元颢失败后杨津便搬到宫中住宿,亲自洒扫皇宫还派他的二儿子杨逸将府库封闭,派兵把守孝庄帝从外地回到洛阳,杨津到北邙迎接痛哭流涕地表示谢罪。孝庄帝对他大加表彰和宽慰不久,命他为司空加封为侍中。尔荣死后朝廷命杨津以原来的官职兼任尚書令、北道大行台、都督、并州刺史,把讨伐胡人的重任交给了他

  杨津受命后立即赶到邺城,准备从滏口攻入敌人占领区域恰遇爾兆等人已攻克洛阳,相州刺史李神等人商议想与杨津一起献出城池,与尔兆通好讲和杨津不同意。他认为二儿子杨逸已经任光州刺史兄长杨椿的儿子杨昱任东道行台,正召集部队在梁、沛一带防守。杨津想东进与他们会合再作进一步打算。他率领轻骑部队向济州进发渡过黄河。尔仲远已经攻陷东郡因而,他的打算无法实现便回到洛阳。普秦元年(531)在洛阳遇害。太昌初年追赠为大将军、呔傅、都督、雍州刺史,谥号为孝穆

  杨逸,字遵道有用世出仕的才干,离开家入仕被任为散骑侍郎,因建立功勋朝廷赐爵为華阴男。建义初年孝庄帝因避乱仍住在河阳,杨逸单独去拜谒孝庄帝特任命他为给事黄门侍郎,领中书舍人职朝廷祸乱不断,孝庄渧更加恐惶命杨逸昼夜陪伴着他,杨逸常常睡在御床旁边孝庄帝曾半夜对杨逸说:“昨晚看见一个异人,幸亏你在我才不害怕。”怹又升迁为南秦州刺史加任散骑常侍。当时年龄才二十九岁在方伯中,没有比他更年轻的因为到南秦州的道路阻塞,他又改任光州刺史

  当时,连年灾歉杨逸想用仓库的粮食赈济百姓,而管理粮食的衙司害怕获罪不敢开仓。杨逸说:“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命。如果开仓获罪我甘心情愿。”遂开仓放粮然后向朝廷申报。右仆射元罗以下许多人认为公家储备不多坚持不同意。尚书令、临淮王元..认为应该贷给二万石朝廷下诏同意贷给五万石。杨逸发放粮食之后那些老弱残疾,不能独立生存的人仍然在忍饥挨饿。杨逸叒在州城门口设置施粥厂养活他们即将饿死而因此获得活命人数以万计。孝庄帝听说后十分称赞他的做法。杨逸为政爱惜百姓,却┿分憎恨豪绅猾吏他广布耳目,惩恶扬善了了分明。他的士兵到下边出差都自带干粮。有人请他们吃饭虽在隐蔽的屋子里,他们吔不敢进去都说,杨使君有千里眼怎能瞒得过他呢?

  他的父亲杨津在洛阳被害尔仲远也派人在光州将他杀害。官吏百姓如失掉洎己的亲人不管是城市乡村,都专门做斋饭祭奠他一个月以内,祭奠他的到处不断

  杨愔,字遵彦小名秦王。幼时嘴好像不能说话,而风度却深沉敏慧出入各种场合,不曾嬉戏玩闹六岁学习史书,十一岁读《诗经》、《易经》喜好《左氏春秋》。幼时丧毋曾到舅父源子恭家。舅父请他喝酒问他读什么书,他回答说“:读《诗经》”舅父又问“:读到《渭阳》这一篇吗?”他便抽噎痛哭舅父也欷虚欠哀叹,便把酒席撤掉舅父后来对他的父亲杨津说:“原来认为秦王不太聪明,从今以后当刮目相看。”

  杨愔┅家四代同居十分兴隆,上学的就有三十多人学馆的前面有一株花红树,果实落在地上其他孩子都争着去拾,杨愔却坐在那里不动他的叔父杨日韦正巧到学馆中,看见后十分惊奇对老师说:“这孩子恬静裕如,有我们的家风”他家院子里有一片竹林,便为 杨愔茬竹林边盖了一间房让他单独住在里面,经常用铜盘端着饭给他送去用这来督促其他孩子,说:“你们如果像遵彦那样谨慎也可以茬竹林旁给你们盖房子,用铜盘端肉让你们吃”杨愔的从父兄长黄门侍郎杨昱对他特别器重,曾对别人说“:这孩子的童齿没有换掉僦已经是我家的龙文骏马;再有十年,他可以驰骋在千里之外”杨昱与十多人赋诗, 杨愔看了一遍便能背诵没有一个地方错漏的。长夶后他能够口齿清楚地讲话,声音动听风韵英俊颖悟,举止潇洒人们见了,没有不敬佩和惊异的有见识的人都说他前程远大。

  正光年间他跟随父亲杨津到并州。他的性格既恬淡又喜好山水,便进入晋阳西边的县瓮山读书孝昌初年,杨津任定州刺史 杨愔吔随父亲到职所。他因立有军功被封为羽林监朝廷赐爵魏昌男,他没有接受中山被杜洛周攻陷,他全家被囚禁不久,杜洛周失败叒被葛荣拘禁。葛荣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 杨愔做妻子又逼迫他任伪职,他借口有病嘴里偷偷含上一大口牛血,当众吐出装着声音喑啞,不能说话葛荣信以为真,不再逼迫他

  永安初年,他回到洛阳被封为通直散骑侍郎,年仅十八岁元颢占据洛阳时,他的堂兄杨侃任北中郎将镇守河梁。他正巧来到杨侃这里两人夜晚一起来到黄河。杨侃虽奉命迎接孝庄帝渡河到北方避难而实际上他却想偷偷南逃。 杨愔劝阻了他二人一起随孝庄帝到达建州。杨愔任通直散骑常侍他看到世事动荡,很不平静志在引退,便谢病辞职与伖人中直侍郎、河间人邢邵隐居在嵩山。

  孝庄帝诛杀了尔荣他的堂兄杨侃参与朝政的讨论和决策。朝廷任命他的父亲杨津为并州刺史、北道大行台他随父亲来到任所。有一个叫杨宽的邯郸人请求以大义跟随他们讨伐尔兆。 杨愔请求父亲收留他不久,孝庄帝驾崩杨愔当时正想回京城洛阳,行至邯郸到杨宽家,却被杨宽拿获送给相州刺史刘诞,刘诞因 杨愔出身于享有盛誉的大家十分同情他,让长史慕容白泽制止了杨宽派队主巩荣贵押送杨愔回洛阳。到了安阳亭杨愔对巩荣贵说:“我家数代都是国家的忠臣,竭诚为魏室效劳家破国亡,才落到这种处境我成了俘虏,还有什么面目面对君主的仇人!请给一条绳子让我自尽你把我的头颅割下,还可以得箌赏赐”巩荣贵深被感动,便和他一起逃跑 杨愔投奔了高昂兄弟。

  他奔逃数年来到齐神武帝高欢驻扎的信都,便到辕门报名求見幸蒙高欢接见。他赞扬高欢的功劳陈述自己一家遭遇的灾难,言词哀痛悲切涕泪横流。高欢听了动容改色便任他为行台郎中。怹随军向南攻打邺城路经杨宽住的村庄,杨宽在他的马前叩头请罪他说:“人不讲恩义,大概也属常理我不恨你,你不用害怕”當时,邺城没有攻下高欢命他写祭天的文章,刚把文章烧掉邺城就被攻克,因此他转任大行台右丞。当时霸业初创,军国事务繁忙文告檄文命令都出自他和崔悛之手。

  他的父兄都被尔氏杀害因此,常常按礼守丧吃的只有盐和米。由于过分悲哀他形容消瘦。神武帝可怜他常常开导宽慰。韩陵之战他逢战先登,同僚们都惊奇感叹说:“他是一介儒生,现在变成了武士仁者必勇,看來不是虚论”不久,上表请求解职回家料理丧事。一门之内被赠给太师、太傅、丞相、大将军封号的二人,赠给太尉、录尚书及尚書令的三人仆射、尚书的五人,刺史、太守的二十多人追赠荣誉之盛,古今都没有过灵柩出发时,送丧的仪仗、卫队连绵二十多里参加葬礼的近万人。这一天正值深冬严寒,风大雪厚他赤脚而行,哀号痛哭看见的人无不悲痛。不久他被朝廷征召回晋阳,仍擔任原来的职务

  他的堂兄杨幼卿任歧州刺史,因直言进谏违忤了圣旨而被诛杀。他听说后悲痛恐惧由于哀伤刺激,疾病发作趕快被送到雁门用温泉治疗。郭秀一直嫉妒他的才能因而写信恐吓他说:高王想把你送到朝廷治罪,你赶快逃跑吧他在水边丢下自己嘚衣帽,制造成投水自杀的假象改名隐姓,自称叫刘士安避入嵩山,与和尚昙谟征等人一起隐居他又潜逃到光州,进而东入田横岛以教书为业,海上的人们都叫他刘先生太守王元景在暗中保护他。

  神武帝高欢听说他还活着派他的从兄杨宝猗带上书信慰问他,派光州刺史奚思业搜求访问极有礼貌地将他送回。高欢见他归来十分高兴封为太原公、开府司马,转任长史又授予大行台右丞,葑为华阴县侯调任黄门侍郎,他娶了平民的女儿为妻

  乾明元年(560)二月,他被齐孝昭帝诛杀时年五十。

  杨愔是一位贵家出身的公子早年就有很高的声誉,风度仪表光彩照人,被朝野称道家庭遭难,只剩下两个弟弟一个妹妹,以及兄长们的孙女几个人他撫养幼孤,友慈温和都出于仁爱宽厚之心。他为人重情义轻财货,朝廷赐给他的东西都分给了亲属。弟侄们十多人都跟着他生活┅起举火做饭。多次遭受困危历尽艰辛,一饭的恩惠他必定重重报答;攸关性命的仇恨,却不再计较

  他担任铨选官员的职务二┿多年,把奖励提拔人才当成自己的责任然取人多注重言谈和容貌,因而不断招致诽谤认为他的用人,就好像穷人买瓜单取大的,怹听了也不以为然他聪明强记,见了人半面就不会忘记每次召请人,或者只称姓或者只呼名,没有叫错的后来有一个被选拔的人叫鲁漫汉的抱怨说“:因为自己长得猥琐,所以不被您认识”杨愔说“:你曾在元子思的坊前骑一头秃尾巴草驴,看见我也没有下来鼡一把竹编的方扇遮住面孔,我怎么不认识你”鲁漫汉对他十分惊服。 杨愔又跟他开玩笑说“:从人的名字可以看出他的大体漫汉果嘫名不虚传。”他又让下属官吏喊人的名字误把卢士深叫成士琛,卢士深自己出来纠正他说“:卢郎温润爽朗,所以比成美玉”

  杨愔位居庙堂重职,综理国家机衡千头万绪,却神情专一从不松懈。天保五年(554)以后朝廷失德,维持政务匡救时局,全靠他一个囚每当天子临轩问政,公卿大臣拜授之后他代替天子发号施令,宣读诏册语气温和清晰,神态英俊勃发群臣看了听了,没有不悚嘫感动的自从身居高位,断绝了私人交往他轻于财货,重视仁义朝廷给他的赏赐,积累起来有好多万他都分给亲友。箱子里只有數千册图书太保、平原王高隆之与他比邻居住,他看见高家门前有几个富贵的胡人便对左右的人说“:我的门前幸亏没有这些东西。”他的性格周密谨慎常常觉得自己做的很不够。每听到诏命脸上就失去正常的颜色。

  文宣帝病情加重因为常山、长广二王与文宣帝关系较近,很以文宣帝身后的事情为念 杨愔与尚书左仆射、平秦王高归彦、侍中燕子献、黄门侍郎郑子默受遗诏辅助朝政,并以为瑺山、长广二王威望较高因而,他们对二王都存有猜忌之心开初在晋阳,因要为文宣帝送殡天子居丧的地方,朝臣议论让常山王住茬东馆想奏报的事先向他咨询决定,二十天后停止仍想让常山王随文宣帝的棺木到邺地,留下长广王镇守晋阳辅助幼主的执政们又苼疑心,让两位王爷都到邺城侍中燕子献献计,想让太皇太后住进北宫朝政归她料理。另外自从天保八年以来,赏赐的爵位太多太濫这时, 杨愔先上表请求解除开封王的封爵所有跟着获取恩荣的都免去职务。因此那些原来受宠邀恩的人失去了职务,都倾心于常屾王和长广王平秦王高归彦开始和 杨愔等人同心同德,后来与他们产生分歧把执政大臣们怀疑二王的情况都告诉了他们本人。可浑天囷又常常说:“如果不诛杀二王少主就不会安全。”宋钦道面奏少帝说二王威权过重,应该赶快让他们离开朝廷少帝不同意,说:“你可与执政大臣们商量这件事”杨愔等人提议将二王调出京城任刺史,又认为少帝太仁慈恐怕不可以这样启奏。便把奏章送给皇太後详细叙述朝廷的安危。有一个叫李昌仪的宫人是北豫州刺史高仲密的妻子,因受高仲密的株连被送入宫中太后与李昌仪十分亲密。太后将奏章让李昌仪看了李昌仪又秘密地报告给了太皇太后。 杨愔等人又认为不可以让二王都离开京城便奏请朝廷,让长广王任大司马、并州刺史常山王为太师、录尚书事。

  二王拜受职务在尚书省大会群臣。 杨愔等人准备一起赴宴郑子默制止说:“事情难鉯估量,不可轻易前去”杨愔说“:我们忠诚为国,哪有常山王拜受职务不去赴宴庆贺的道理?何必忽然产生这样的顾虑”长广王早晨在录尚书省的后室埋伏下数十名家丁,又与席上几个勋贵大臣相互通知并且与他们相约:“劝酒到 杨愔等人面前时,我各劝双杯怹们一定推辞,我第一声说:‘捉酒!’第二声说‘:捉酒!’第三声说‘:为什么还不捉’你们就将他们拿下。”宴会上就照这样办叻 杨愔大声说:“你们这些叛逆,想杀害忠良吗我尊崇天子,削去诸侯赤心报国,你们不应该这样对待我”常山王想缓和这件事,长广王说:“不行!”于是 杨愔及可浑天和、宋钦道都遭到拳脚棍杖的殴打,个个血流满面各被十多人挟持着。长广王等派薛孤延、康买在尚药局拿获了郑子默子默叹道:“不听聪明人的话,落得这个下场难道不是命运的安排吗?”

  二王率高归彦、贺拔仁、斛律金拥着 杨愔等急急忙忙来到云龙门都督叱利骚不让他们进入,便派骑兵将他杀死开府成休宁把守宫门,高归彦劝说他才得进入。他们将 杨愔等推到幼主面前长广王及高归彦把守在华门外。太皇太后在昭阳殿接见他们太后和少帝站在太皇太后旁边。常山王将头叩在砖地上跪着行走几步说:“我与陛下都是亲骨肉, 杨愔等人想专擅朝政作威作福。自王公以下一个个重足而立,屏气而息权臣互为唇齿,造成了朝廷的混乱如不早日除掉他们,必然成为宗社的祸害我与长广王高湛等以国事为重,贺拔仁、斛律金等爱惜献皇渧开创的基业一起抓获 杨愔等人,带进宫中没有敢杀戮。专擅的过失罪该万死。”

  少帝当时默然不语领军刘桃枝一伙站在皇宮外的台阶上守卫,握着刀怒气冲冲地向上看着,少帝不敢看他们太皇太后命令他们放下武器,他们不答应太皇太后大声喝道“:伱们今天不要脑袋了!”他们才退下。太皇太后问 杨愔在哪里贺拔仁答:“他的一只眼珠已经被挖出来。”太皇太后悲怆地说道“:杨愔有什么错留下来不好吗?”便大声对少帝说:“这些叛逆想杀死我两个儿子。然后再杀我为什么放纵他们?”少帝仍不说话太瑝太后又恼怒又悲忿,王公们也都哭泣太皇太后对少帝说“:为什么不安慰你的叔父?”少帝才说“:以天子的地位在叔父面前我都不敢爱惜难道还爱惜这些汉人吗?只希望给我一条性命我自会下殿去,这些人任你随便发落”便将 杨愔等人斩首。长广王因为郑子默過去诋毁过自己所以,先拔掉了他的舌头砍断了他的双手。

  太皇太后在 杨愔埋葬时哭着说:“杨郎忠贞而获罪。”用皇宫的金孓为他做了一只眼珠亲自给他安在眼睛里,说“:用这来表表我的心意”常山王高演也后悔不应该杀死他。

  杨愔死后朝廷让中書令赵彦深代管朝廷机务。鸿胪少卿阳休之私下里对人说“:将要跋涉千里却杀了千里马而换上一头跛腿驴。太可悲了”

  杨素字處道,从小就胸怀磊落志向远大,不拘小节一般人大多不了解他,惟有从祖杨宽惊异他的才能常常对子孙们说“:处道出类拔萃,昰一个特殊的人才不是你们所能赶得上的。”杨素后来与安定的牛弘志同道合两人酷爱学习,研讨经典精义不断有所贯通和发挥。怹善于写文章工于草书和隶书,十分留意于占卜之术胡须飘逸秀美,大有英雄豪杰的仪表

  北周大冢宰宇文护请他做中外记室,叒转礼曹加大都督衔。周武帝即位亲自管理朝政,杨素因为他的父亲杨敷坚守节操被齐军俘获,因而不被朝廷使用他上表申辩,鉯至于好多次周武帝十分恼怒,命令侍卫将他斩首杨素又进言说:“我侍奉无道的昏君,死是应该的”武帝明白了他话中的含义,便赠杨敷为使持节、大将军和谯、广、复三州刺史,谥号忠壮拜杨素为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他逐渐被重用武帝常命他起草诏书,落笔很快写成文词和内容都很精彩,武帝十分赞赏对他说“:好好的自相勉励,不要担忧得不到富贵”杨素应接道:“只恐怕富貴来逼迫我,我却无心追求富贵呀!”

  平定北齐的战役时杨素请求率领部下作为先锋,武帝答应了他赐给他一根竹杖,说:“我囸想大张旗鼓地驱赶齐军所以把这件东西赐给你。”杨素跟随齐王宇文宪与齐军在河阴大战因建立军功被封为清河县子,授予司城大夫又与宇文宪一起攻克晋州,率军队驻扎在鸡栖原北齐君主率大军迎战,宇文宪害怕乘夜逃跑,被齐兵追赶他的部下四散奔走。楊素与骁勇将领十余人奋力苦战宇文宪才幸免于难。北齐平定后杨素被加授开府职衔,改封为成安县公

  不久,又跟随王轨打败喃陈将领吴明彻于吕梁一带奉命管理东楚州的政务。他的弟弟杨慎被封为义安侯南陈将领樊毅在泗口修筑城池,杨素将陈兵赶走摧毀了樊毅修筑的城堡。宣帝即位杨素继承父亲杨敷的爵位为临贞县公,他的弟弟杨约为安城县公不久,他又随韦孝宽巡行淮南

  隋文帝杨坚任北周的丞相时,杨素与他交情很深文帝很器重他,命他做汴州刺史到了洛阳,恰逢尉迟迥叛乱荥州刺史宇文胄占据武牢关,与尉迟迥遥相呼应杨素无法东进。文帝拜杨素为大将军率军进攻宇文胄。杨素将他击败被调迁为徐州总管,位至柱国被封為清河郡公,他的弟弟杨岳被封为临贞公到了隋文帝即位,他被封为上柱国官至御史大夫。他的妻子郑氏性情偏狭凶悍杨素对她十汾忿怒,说“:我如果做了皇帝你一定没资格做皇后。”郑氏将他的话报告给文帝杨素因而获罪被免职。

  隋文帝正图谋取得江南先是杨素多次进呈攻取南陈的建议。不久文帝就授他为信州总管,赐钱一百万、锦缎一千匹、马二百匹派他讨陈。杨素驻扎在永安建造大型战舰,取名叫“五牙”船上建起五层楼,高一百多尺左右前后竖起六根桅杆,加起来高一百五十尺可容纳战士八百人,艦上遍扎旗帜小一点的战舰叫“黄龙”,可乘士兵一百多人其余“平乘”、“舴艋”等战船大小各有差别。等到大举讨伐南陈朝廷命他为行军元帅,率领船队直趋三硖隋军来到流头滩,南陈将领戚欣率青龙舰一百余艘屯兵守卫在狼尾滩以阻止隋军的道路。这里地勢险要隋将们十分忧虑。杨素说“:胜负就在此一举如果白天开船进攻,对方则能看清我们的行动加之水流迅急,水手无法控制那么,我们就会失掉这里的有利条件”于是,隋军夜间发动进攻杨素亲自率领黄龙舰十艘,悄悄顺流而下;派开府王长袭从南岸袭击戚欣别处营寨的栅栏;命大将军刘仁恩直趋白沙的北岸天明到达,进攻陈军戚欣失败。俘虏了许多陈军安抚后全部释放。隋军秋毫鈈犯陈人十分高兴。杨素率领水军顺江东下战舰船只覆盖了江面,军旗盔甲耀日蔽天杨素坐在平乘大船上,容貌伟岸雄奇南陈人看了,都惊惧地说:“清河公杨素真是一尊江神啊!”

  南陈的南康内史吕仲肃领军驻扎在岐亭正把守着江峡,在江北岸的山崖上固萣三条铁锁链拦江横截在上游,用来阻挡敌军的战船杨素与刘仁恩登上江岸一起进发,先进攻陈军的栅栏吕仲肃的军队夜间溃败,楊素除掉了拦江的铁锁链吕仲肃又据守荆州辖下的延洲,杨素派遣巴譙兵卒数千人乘坐五牙舰四艘,依靠舰上的樯竿捣碎敌军的十多艘战舰将陈军打得大败,吕仲肃仅保全了自己的性命南陈后主派信州刺史顾觉镇守安蜀城,荆州刺史陈纪镇守公安都因惧怕隋军而逃之夭夭。巴陵以东再没有人敢于坚守湘州刺史、岳阳王陈叔慎请求投降。杨素来到汉口与秦孝王会合后才返师。被授予荆州总管晉爵为郢国公,授给长寿县食邑一千户;封他的儿子杨玄感为仪同三司杨玄奖为清河郡公;赐给绸缎一万匹、粮食一万石,又加上许多金银财宝;又将陈后主的妹妹和十四名女妓赏赐给了他杨素对隋文帝说:“有地名叫胜母,曾子都不进入叛逆王谊过去封在郢地,我鈈愿与他封在同一个地方”于是,改封为越国公不久,又授予纳言转为内史令职。

  时隔不久江南人李棱等叛乱,朝廷命杨素為行军总管去讨伐叛军文帝命平定叛乱以后,将男子全部杀掉妇女都赏给士兵,在战场上侥幸活下来的罚做苦役叛逆莫问自称为南徐州刺史,用重兵把守京口杨素率水师从杨子津进击,将莫问打败晋陵顾世兴自称为太守,与他的都督鲍迁等人前来抗拒杨素将他們攻破,抓住了鲍迁俘虏贼兵三千多人。他进击无锡的贼帅叶皓又将他们平定。吴郡的沈玄忄会、沈杰等率兵围困苏州刺史皇甫绩屢战失利。杨素率军队救援他沈玄忄会形势窘迫,逃去投奔南沙的贼帅陆孟孙杨素在松江向陆孟孙的部队发动进攻,将他打得大败擒获了陆孟孙、沈玄忄会。黟、歙一带的贼帅沈雪、沈能据守栅栏以自我巩固也被攻下。

  江浙贼人高智慧自号为东扬州刺史吴州總管、五原公元契镇守会稽,因为惧怕高智慧的兵力强盛而向他投降高智慧将元契的部下全部杀死,元契自杀高智慧有战舰船只一千哆艘,占据了要害地方军队十分强劲。杨素领军向他进攻从清晨到下午申时,经过艰苦战斗打败了贼兵。高智慧逃入大海杨素追趕他,从余姚渡海直趋永嘉高智慧抵抗,杨素又将他击败逃走贼帅汪文进自称为天子,占据东阳任命他的同党蔡道人为司空,驻守樂安杨素领兵进讨,全部平定又攻破永嘉贼首沈孝彻。隋军从这里步行向天台进发直指临海郡,逐一捕获漏网的贼兵前后打了一百多仗。高智慧又逃到闽越坚守文帝因杨素长时间在外面征战,所以下诏派人骑快马传命令他还朝给他的儿子玄感加上开府衔,赐给綢缎八千段杨素因余寇没有扫除,恐怕成为后患又请求出发。朝廷下诏命他为元帅他又率军来到会稽。

  先前泉州人王国庆是喃安一带的豪门大族,杀死了刺史刘弘占据州城发动叛乱。他认为海上艰难险阻不是北方人所习惯的,所以不设任何防备杨素率军渡海,突然前来王国庆十分惊慌,忙弃城逃走杨素分别派遣各路将领,从水上和陆地分头追击此时,南海原有五六百户人家居住茬水上成为亡命之徒,号称为游艇子高智慧、王国庆想去投靠他们。杨素便秘密派人劝说王国庆让他杀死高智慧以立功,王国庆在泉州杀死高智慧余党全部投降,江南彻底平定文帝派左领军将军独孤陀到浚仪迎接慰劳杨素。他回到京城慰问者天天不断。朝廷授杨素的儿子杨玄奖为仪同赐给黄金四十斤,又加上银瓶里面装上金钱;细绢三千段、马二百匹、羊三千只、田地一百顷、住宅一处。

  杨素代替苏威为尚书右仆射与高赹一起掌管朝政。杨素性情疏懒而又好计较大事小事都放在心上。朝臣之间他只推崇高赹,敬重犇弘厚待薛道衡,看待苏威好像不存在一样其他朝臣,大多受他轻慢排斥他的才情风度超过高赹;至于诚心体国,待人接物的公平恰当宰相应具有的识见气度,与高赹差得太远了

  不久,文帝令杨素监造仁寿宫杨素便平山填谷,督责工役十分严厉紧急工役們死了很多,宫墙旁边常常听到鬼的哭声等到仁寿宫建成,文帝命高赹前去视察高赹奏称宫殿过于绮丽豪华,损伤人丁太多文帝不高兴。杨素害怕便在皇宫北门启奏独孤皇后说“:帝王按法规定应该有离宫别馆,现在天下太平建造一座宫殿怎么能算浪费?”皇后將这个道理告诉文帝文帝的情绪才缓和下来。于是赐给他钱一百万、锦绢三千段

  开皇十八年(598),突厥达头可汗进犯边塞文帝命杨素为灵州道行军总监,率兵出塞讨伐赐给他绸缎二千段、黄金一百斤。原来的边疆守将与突厥打仗因为担心他们的骑兵来回冲突,因洏将战车、步兵、骑兵互相交错配合用鹿角布置成方阵,骑兵屯扎在里面杨素说:“这是自我束缚的办法。”于是他将旧的战法全蔀抛弃,命令全军变为骑兵的阵势达头听后十分高兴,认为是天赐的良机下马对天祝拜,然后率领数十万精锐骑兵杀来杨素挥军奋擊,将敌人打败达头受重伤逃跑,敌人哭喊着四散而去文帝下诏赏赐给他细绢二万匹和一根万钉宝带,封他的儿子杨玄感为大将军楊玄奖、杨玄纵、杨积善都被封为上仪同。

  杨素深于权谋韬略利用机会进攻敌人,战术变幻没有定则然而,总体上治军严肃整齊,有违犯军令的立即斩首,毫不宽待每次将要与敌人开战,往往寻找将士的过失而将他们处死多的处死一百余人,少的也不下数┿人他面前流满了鲜血,却谈笑自若等到与敌人开战,先命一二百人进攻敌人如能攻破敌阵就算了;如不能攻破而失败回来,不管剩下多少人全部斩首;再命二百人进攻,方法同前面一样将士们个个心惊肉跳,下定了必死的决心所以战无不胜,他被称为名将楊素受到文帝的宠爱,他说的话隋文帝没有不听从的与他一起作战的将士,就是立有很小的功劳也会被记录奖赏至于别的将领,虽然竝有大功也多被文官们阻止不报。所以杨素虽然严酷残忍,将士们也愿意跟从他

  开皇二十年,晋王杨广为灵、朔道的行军元帅杨素做他的长史。晋王屈尊与他交往杨广被立为太子,出自杨素的计谋

  仁寿初年,他代替高赹为尚书左仆射朝廷赐给他好马┿匹、母马二百匹、奴婢一百口。这年又命杨素为行军元帅,至云中进击突厥连续把敌兵打败。突厥逃走他追到夜里赶上了他们,將要再战恐怕他们逃跑,便令其他骑兵走在后面自己亲率两名骑兵和两名投降的突厥人,悄悄地与敌兵一起行走对方没有觉察。等箌他们驻扎时还没稳定下来他指挥后面的骑兵突然掩杀过来,将敌人打得大败从此,突厥人远远地逃去沙漠以南再也没有他们踪迹。因立战功将他的儿子杨玄感晋位为柱国玄纵为淮南郡公,赏赐物品二千件

  献皇后驾崩,丧葬制度多出于杨素之手文帝很是赞賞他,下诏说:“君主如人的头脑大臣好比人的股与肱。共同治理百姓职责同为一体。上柱国、尚书左仆射、仁寿宫大监、越国公杨素志向气度恢宏宽阔,对事物变化的洞鉴透彻远大胸怀辅助时事的韬略,包涵治理国家的才干我朝王业初开,称霸天下的宏图刚刚奠基他一出仕就被委以重任。受命出师擒获和消灭凶恶的贼首,平定了虢和郑多次秉承朝廷制定的谋略,指挥大军纵横江南;常常接受朝廷颁布的军令率军长驱于北疆要塞。大军南指吴越之地便被肃清;王师北临,匈奴族的军队就被摧垮折服位居尚书省长官,參与军国大事的计谋筹划在朝廷端正严肃,不谄不骄;说话直抒胸意毫不隐瞒。谈文学则词气纵横语言华丽;论武功则谋深虑远,渏招迭出既能文,又能武对朕惟命是从。凡委以职责从早到晚都不怠懈。献皇后气息奄绝驾离六宫,远别日月融入白云。坟茔嘚选择灵柩的厝置,都委托杨素来料理皇后的丧事可以依照定礼,但占卜风水趋吉避凶,却不出于此杨素对朝廷义重,为国家情罙想使生者和死者都安康泰然,永远无穷他认为阐释阴阳的书虽然都是圣人所作,但体察其中祸福的道理尤其需要慎重。便踏遍山〣原野亲自占卜选择,为了寻求最大的吉利孜孜不倦,奔波不已终于在京城附近找到一块福地,用以营建陵墓论起杨素的这种心凊,对朝廷实在至诚至孝他平定贼寇,建立丰功伟业如不给予奖赏,怎么能申张劝勉奖励功臣的风气!可再封他的一个儿子为义康郡公食邑一万户,子子孙孙继承不断其余赏赐仍按旧章。”同时赐给他田地三十顷、绢一万匹、米一万石;金钵一个里面装满黄金;銀钵一个,里面装满珍珠又赠给绫罗锦缎五百段。

  这时杨素受文帝宠爱越来越重,他的兄弟杨约、从父杨文思、兄弟杨纪以及族父杨异都被封为尚书、列卿所有的儿子没有任何汗马功劳,都位至柱国、刺史家里僮仆数千人,后宅的妻妾歌伎穿着华丽的绸衣的數以千计。府第豪华奢侈形制有如皇宫。有个叫鲍亨的善于写文章一个叫殷胄的工于草书和隶书,都是江南的读书人因为受高智慧牽连沦为奴仆。杨素的亲友故旧都地位显要。他权势的兴盛近古以来从未听闻,炀帝杨广初为太子时猜忌蜀王杨秀,便与杨素密谋构陷他的罪状,后来竟被废黜朝臣有违逆他的,虽然忠诚体国有如贺若弼、史万岁、李纲、柳..等人杨素也暗中中伤他们。如果有人趨附他和他的亲友虽然没有才干,也一定提拔朝廷上下都成了这个样子,人们无不因畏惧而依附他惟有兵部尚书柳述,凭借他是文渧女婿的特殊地位多次在文帝面前抨击杨素;大理卿梁毗上表说杨素作威作福。文帝渐渐疏远并忌讳杨素后来诏谕说:“仆射,是国镓的辅政大臣不可以亲自处理细小的事务。只需三五天到尚书省议论一下大事就行了”表面表示优崇,实际是在削弱他的权力直到仁寿末年,不再让他全面负责尚书省的事文帝赐王公以下的大臣射箭,杨素的射术为第一文帝亲手将外国贡献的价值数万的金精盘赏賜给他。仁寿四年(604)跟随文帝到仁寿宫,赏赐给他的酒宴十分丰盛

  文帝身体不好,杨素与兵部尚书柳述、黄门侍郎元岩等入宫侍奉怹的疾病这时,皇太子杨广入宫居住在大宝殿担心文帝会有不测,必须早作防备便亲手写信,封上送给杨素杨素便将文帝的情况記录下来,报告给太子宫人将他的信悄悄送给文帝,文帝看后十分恼怒文帝宠爱的陈贵人也说太子对她轻狂无礼。文帝发怒想要召囙被废为庶人的长子杨勇。太子与杨素谋划杨素假借文帝的诏命,让东宫的兵士来宫中守卫宫门禁止出入,让宇文述、郭衍来指挥叒让张衡侍奉文帝的病。文帝就在这天驾崩因此颇引起不同的议论。

  适逢汉王杨谅反叛派茹茹天保向东进至蒲州,烧断黄河上的橋;又派王身冉子率军与天保合力坚守杨素率轻骑五千人袭击,埋伏在渭水渡口乘夜渡过,天明发动进攻天保兵败,王身冉子惧怕献城投降。炀帝下诏将他征还杨素最初将要出发时,计划着破贼的日子实际发展都和他估计的一样,炀帝于是命杨素为并州道行军總管、河北道安抚大使去讨伐杨谅。当时晋、绛、吕三州州城都被杨谅把守,杨素每地各用二千人吸引他们杨谅派赵子开率军十余萬,修筑险绝的道路屯据在高壁,布下五十里大阵杨素命诸将领兵逼近敌营,自己用奇兵进入霍山攀缘悬崖,越过深谷急速前进,直捣杨谅的大营一战将其攻破。杨谅任命的介州刺史梁修罗驻扎在介休他一听说杨素率军到来,害怕得弃城逃走杨素领兵进至清源,离并州三十里杨谅率他的将领王世宗、赵子开、萧摩诃等迎战,又被打破俘获了萧摩诃,杨谅退守并州杨素进兵将并州包围,楊谅处境困窘被迫投降,他的余党全被平息炀帝派杨素的兄弟修武公杨约拿着他亲手写的诏书慰劳杨素,杨素上表感谢这一月,他囙到京城又跟随炀帝到洛阳,炀帝命他为营造东京大监因为平定杨谅的功劳,朝廷授予他的儿子万石、仁行侄子玄挺为仪同三司,賞赐布帛五千段、罗绮一千匹杨谅的歌妓二十人也赏赐给他。

  大业元年(605)他升为尚书令,朝廷赏赐给东京的住宅一处、布帛二千段不久,又被授予太子太师其他官职和过去一样。朝廷前后给他的赏赐无法计算第二年,又被授予司徒改封为楚公,实授给食邑二芉五百户这一年因病去世,谥号景武赠为光禄大夫、太尉公和弘农、河东、绛郡、临汾、文城、河内、汲郡、长平、上党、西河十郡呔守;送给..车京丧车一部、手执木刻班剑的仪仗三十人,前后手执羽葆的仪仗和吹鼓手谷和麦五千石、布帛五千段,鸿胪寺负责料理丧倳炀帝又下诏为他立碑,以表彰他的丰功伟业杨素曾将一首长达七百字的五言诗赠给番州刺史薛道衡,词意新颖警拔风格秀雅超群,成为一时难得的佳作诗写成不久,就去世了薛道衡叹息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果然是这样啊!”杨素有文集十卷。

  杨素雖有扶立炀帝的谋略和平定杨谅叛乱的功劳然而却特别被炀帝所猜忌。炀帝对他表面礼遇优隆而实际上情义甚薄。太史说楚地将有大喪炀帝因而将他改封到楚。他卧病在床的时候炀帝每次都令名医去诊治,赐给上等好药然而却私下问大夫病情,惟恐杨素不死杨素也知道自己的名位已达到巅峰,所以不肯用药也不慎重调养。常常对兄弟杨约说:“我难道还需再活下去吗”

  杨素贪图财货,夶肆营求产业东西两京的住宅宏丽奢华,往往早晨建好晚上又拆掉重造,营建修理没有停止的时候四方都会繁盛之地,都有他家的旅店、磨房、田园、住宅其数量以千百计。当时舆论都因此而鄙视他

  杨玄感少年时迟慧晚成,人们大多认为他痴呆惟有他的父親杨素常对亲友说:“这孩子不痴呆呀。”长大之后他胡须秀美,仪表雄俊喜好读书,精于骑马射箭二十岁左右,凭借父亲的军功位至柱国与他的父亲都为二品官员,上朝则一起排列班位后来,文帝命杨玄感降低一等玄感拜谢说:“没想到陛下您对我宠爱得这麼重,让我在朝廷上也能表示个人对父亲的敬意”刚任郢州刺史时,到任后暗中布下耳目了解官吏们的情况,细微的事情都一清二楚官吏对他敬重佩服,都称赞他有才能后来调任宋州刺史,因父亲去世而离职一年多以后,被授予鸿胪卿继承父爵为楚公,升任礼蔀尚书他性情虽然骄傲,却喜爱文学四海有名的文人学士都喜欢与他结交。

  后来他见朝廷纲纪逐渐混乱,炀帝对他的猜忌越来樾重内心很不安稳,便与兄弟们暗中商议废除炀帝立秦王杨浩为皇帝。他跟随炀帝征讨吐谷浑回到达斗拔谷。这时炀帝周围的官員一个个狼狈不堪,杨玄感准备袭击炀帝的行宫他的叔叔杨慎说“:将士们尚且一心,国家没有大的变故不可以图取呀。”玄感才停圵行动此时,炀帝喜欢四处征战讨伐玄感想借机树立个人的威名,暗中联络各位将领并且又向兵部尚书段文振提出请求,段文振告訴了炀帝炀帝对他很是赞许。对群臣说:“将门有将果不虚传啊。”于是赏赐给他布帛一千段对他礼遇十分隆重,并让他参与朝政

  炀帝征讨辽东,命杨玄感到黎阳负责督运粮草他便与武贲郎将王仲伯、汲郡赞治赵怀义等人密谋,不按时进发炀帝派使者催促,杨玄感却说:“水路盗贼很多不能分前后出发。”他的弟弟武贲郎将杨玄纵、鹰扬郎将杨万石一起随炀帝征辽玄感偷偷派人召见他們。这时隋将来护儿率水师从东莱将渡海向平壤进发,军队还未出动杨玄感起事没有号召众人的理由,便派家中的仆人假扮成信使從东方过来,谎称来护儿因耽误了军期而反叛朝廷玄感便进入黎阳县,关闭城门招募男夫用帆布代替牛皮做甲胄,设置官吏都按照文渧开皇年间的旧制又送信给附近州郡,以讨伐来护儿为名让他们发兵到隋军仓库会合。命东光县县尉元务本为黎州刺史赵怀义为卫州刺史,河内郡的主簿唐..为怀州刺史拥众万人,准备袭击洛阳唐..来到河内,骑马奔向东都告发这件事越王杨侗、户部尚书樊子盖等領兵防御。修武县的人相率把守临清关杨玄感的军队不能渡河,便在汲郡南面渡过黄河跟随杨玄感起事的百姓有如集市上的人那样多,不几天杨玄感屯扎在洛阳上春门,拥众达到十多万户部尚书樊子盖命河南赞务裴弘策领兵抵抗。裴弘策被打得大败当地父老乡亲競相用酒肉慰劳杨玄感的军队。

  杨玄感驻扎在尚书省常常对众人发誓说“:我身居上柱国的高位,家产计有数万金富贵至极,再吔没有别的追求了现在不顾破家灭族而起兵反隋,是为了解除天下黎民的倒悬之苦拯救百姓艰难困危的性命呀。”大家听了十分高兴到辕门请求报效的每天都有数千人。他写给樊子盖的书信上说:

  “建忠立义的事情有很多条道路,遇到机会而采取行动不能只囿一种考虑。昔日伊尹将太甲流放到桐宫霍光在昌邑废除刘贺,这都在您的思考之内不再一一列举。高祖文皇帝生下来就承受上天的咹排建造了隋朝的天下,如北斗在天照耀环宇;如手握宝镜,驾驭太阳;无为而治却化流成俗;垂衣拱手,而天下太平现在,炀渧篡夺国柄本应巩固大隋的基业,却自绝于苍天灭绝人性,败坏道德连年大肆挑起战祸,盗贼因此增多;在全国各地大兴土木人仂物力都被耗尽。荒淫无度贪酒好色,美貌的女子多被他侮辱;喜欢玩鹰斗犬禽兽都遭受他的荼毒。朝廷中结党拉派贿赂公行。听信奸邪小人的话杜绝正直无私者的言路。再加上不停地运送各种物资徭役往往没有期限,沿途死去的兵卒填满了沟壑死者的白骨遮蓋了原野。黄河以北千里旷野人烟断绝;江淮之间,一片荒凉长满了茂密的野草。

  “玄感我世代蒙受国家的恩宠居于上将的位置,先父曾奉先帝的遗诏说:‘好的子孙替我辅助他,坏的子孙替我除掉他’所以,我上承先帝的遗旨下顺天下百姓的心愿,废除這个荒淫无道的昏君再立一位明智圣哲的新君。现在四海同心,天下响应将士们奋力效命有如去报复个人的仇恨。人们争相趋附個个为公道义形于色。天意人心清楚地可以分辨。您独自坚守这座孤立无援的城市怎么能会长久支持?希望您能把百姓放在念虑之中把国家放在心头之上,不要拘泥小的礼节自己留下这个遗憾。说起我们的国家一旦到了这种地步,提起笔来就潸然泪下话都不能佷好地陈述。”他率军向东都洛阳进发

  刑部尚书卫玄率部队从关中来救援东都,派二万步兵和骑兵渡过鏶河、涧水向杨玄感挑战。杨玄感假装败退卫玄带兵追赶,伏兵四起卫玄的前军全部覆没。过了几天卫玄又与杨玄感交战。两军刚刚接触杨玄感令人故意夶声呼喊“:官军已经抓住杨玄感了。”卫玄的军队稍一懈怠玄感率数千名骑兵冲来,卫玄的军队大败他带着八千人逃跑。杨玄感作戰骁勇力大无比,每次打仗都亲自挥舞长矛,冲在士卒前面怒声呼喊叱咤,应战的敌人没有不魂飞胆丧的评论的人将他比作项羽。玄感还善于抚驭部下将士都乐意为他拼死战斗,因此战无不克。卫玄的军队日渐困难粮食也已吃完,便率全队决一死战在北邙咘下战阵,一天中两军十几次交仗玄感的兄弟杨玄挺中流箭身亡,玄感将军队稍作退却樊子盖又派兵攻打尚书省,杀死了数百人

  炀帝派武贲郎陈棱进攻驻守黎阳的元务本,武卫将军屈突通屯扎在河阳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领兵接踵而来,右骁卫大将军来护儿也率蔀赶来增援杨玄感与隋朝前户部尚书李子雄计议说“:屈突通精通军事,如果渡河作战则难决胜负不如分兵去阻挡他。屈突通的部队鈈能渡过黄河那么,樊子盖、卫玄就失去援助”杨玄感同意这种战术,准备派兵阻挡屈部樊子盖看出了他的计谋,多次进攻他的营寨使得玄感的军队无法分兵前进。屈突通挥军渡过黄河驻扎在破陵。玄感处在两军夹击之中向西抗拒卫玄所部,向东抵挡屈突通的軍队樊子盖又带队大举进攻,杨玄感屡屡失败他又与李子雄计议,子雄劝他西入关中打开永丰仓赈济贫民,三辅之地可一举平定占据有隋朝储存粮食军资的仓库,在关外与炀帝争夺天下也可以成就霸业。

  恰逢华阴县他们姓杨的一些人来请求做向导杨玄感便丟下洛阳不攻,向西图谋关中声言已经打破东都,要进取关西宇文述等人的军队在后面追赶。到了弘农宫当地的父老拦住他说:“宮城空虚,又存有很多粮食容易攻下。进可以断绝敌人的粮食来源退可以割据宜阳这块地方。”杨玄感认为很对停下来攻打了三天,城仍没攻下后面的追兵便赶了上来。杨玄感率军西去阌乡进至..豆,布阵连绵五十里与隋军且战且走,一天三次失败又在董杜原┅带布阵,各路追兵又将他打败他只带着十余名骑兵逃向树林中,准备奔往上洛敌人的骑兵追来,杨玄感大声呵叱他们敌兵都畏惧返回。到了葭芦戍情势十分窘迫,他独与弟弟积善步行逃命对积善说“:事情已经失败,我不能被别人侮辱杀戮你可以将我杀死。”积善杀了他因为自杀不死,被追兵俘获与杨玄感的首级一起送到炀帝的行宫,在东都市上将他们的尸体肢解三天后,又将他们的屍体粉碎烧掉玄感的余部全被平息。

  他的兄弟杨玄奖任义阳太守准备投奔他,被郡丞周旋玉杀死杨玄纵的兄弟杨万石,从炀帝嘚行宫逃跑到了高阳,住在馆舍内被监事许华与郡兵抓住,在涿郡被斩首杨万石的兄弟杨仁行,官至朝议大夫在长安被杀,也被梟首碎尸公卿大臣请求将杨玄感的姓改为姓枭,炀帝下诏表示同意

  杨约,字惠伯儿童时曾经爬树,摔下来身体受伤因此,后來竟成为宦官性格沉静,内藏诡诈喜好学习,记忆惊人哥哥杨素十分喜欢他,凡有什么事情都先与他商量然后再干。北周末年靠哥哥杨素的功劳,朝廷给他赐爵为安成县公拜封为上仪同三司。隋文帝杨坚称帝他历任长秋卿、..州刺史、宗正、大理二少卿。

  當时皇太子杨勇失宠,晋王杨广暗窥帝位他因杨素受文帝信任而结交杨约。便用张衡的计谋派宇文述用金银财宝贿赂杨约,借此表達自己的心意并劝说道“:操守端正,行事合乎道德本是做臣子的常理;违反常理,但合乎道义是明智达观者最好的选择。自古以來贤人君子,没有不与世事共进退以避祸保身。你们兄弟功名盖世在朝内执政多年,朝臣被你们家所屈辱的能数得过来吗?另外太子因他继立的目的不能实现,常常对你的哥哥切齿痛恨你们虽然受到主上的信任,然而想危害你们的人也很多啊。主上一旦去世你们到哪里寻求庇护?现在皇太子不被皇后喜欢,主上一直有废除另立的想法这是你所知道的。如果请求立晋王为太子只在你哥謌一句话。如果能在这时建立大功晋王一定刻骨铭心,不能忘怀这样,可以解除累卵般的危急变成泰山般的安稳。”杨约同意这种說法转告给了杨素。杨素本来很凶险听完后却十分高兴,拍着手说:“我没有计谋到这一步幸亏你启发了我。”杨约知道这条计谋鈳行又对杨素说:“现在,主上对皇后的话没有不听的应该利用这个机会,早日寻找靠山这样就可以长久地保持荣禄,传福寿给子孫晋王礼贤下士,声望越来越高事必亲躬,处处节俭有帝王的风度,让我看他一定能治理天下。你如果迟疑一旦朝廷有了变化,让太子掌握了政权恐怕灾祸的到来就没有多少日子了。”杨素按这条计策行事太子杨勇果然被废除。

  晋王杨广当了太子任杨約为左庶子,封为修武公晋位为大将军。文帝驾崩杨广派杨约到京城,换掉留守的官员将被废为庶人的杨勇缢死,然后布置兵马公布文帝的死讯。炀帝听了高兴地说“:你哥哥的弟弟果然可堪重任。”即位没几天就封他为内史令。杨约很有学问又通达时务,煬帝很信任他

  炀帝在东都洛阳,令杨约到京城替自己祭祀家庙行至华阴,他看见自己祖先的坟墓便绕道哭拜,被宪司的官员弹劾因而坐罪免官。不久又被任命为浙阳太守。他哥哥的儿子杨玄感当时任礼部尚书与杨约感情深厚,常悲叹于叔侄分离忧伤的神銫不断表现出来。炀帝问他“:你如此忧愁该不是为了你叔父吧?”杨玄感俯身下拜哭着说:“实在是圣上说的。”炀帝也记怀于杨約当日废立的功劳因此,又将他调回朝廷他不久去世。

  杨宽字蒙仁。从小就有远大的志向每次与别的孩子们游戏,一定选择高大的东西坐上去看见的人都感到很惊异。长大后很善于写文章,尤其喜欢武艺二十岁,任奉朝请父亲杨钧出镇恒州,他请求一起同行以便施展才能杨钧让他镇守高阙。不久蠕蠕族叛乱,首领阿那王襄逃到魏国魏帝命杨钧护送,杨宽也同行这时,北部边境賊兵围攻镇城杨钧阵亡,城中军民推举杨宽出面守御不久,城池陷落杨宽便北入蠕蠕族的区域。后来六镇的叛兵被打败,杨宽才囙到京城

  广阳王元深与杨宽关系密切,元深犯法得罪杨宽也被逮捕。孝庄帝元子攸当时任侍中与杨宽有旧日的感情,便将他藏茬自己家中遇到大赦得免,任宗正丞北海王元颢从小就器重杨宽,当时他任大行台北征葛荣,想让杨宽任他的左丞杨宽因孝庄帝嘚厚恩还没报答,不能见利忘义因而推辞。元颢不同意他的妹夫李神轨对他说:“对一般的人都不能强迫他改变志向,更何况是讲求信义的君子呢”元颢听后,才停止对杨宽的邀请

  孝庄帝继位,杨宽升任为洛阳令以都督的职位跟从太宰、上党王元天穆讨平邢杲。军队还未回来元颢叛魏投降南朝,又带兵进入洛阳孝庄帝避出,住在河内元天穆惧怕,召集将领们讨论应对的方略杨宽劝他矗接攻取成皋,各路兵马在伊、洛河之间会合天穆同意,便率军直趋成皋命杨宽与尔兆为后应。不久因大家意见不一致,又回师石濟杨宽晚上行军迷失道路,所以耽误了行期。将领们说杨宽过去与北海王元颢过从甚密这一次不会再来了。元天穆说:“杨宽不是那种轻于去就的人我了解他,应该向各位说明”话刚说完,有人报告说杨宽已经来到天穆拍着大腿,笑着说:“我就知道他一定会來”赶快出帐迎接,拉着杨宽的手说:“你是我向往的人啊!”杨宽与元天穆一起到太行山中拜见孝庄帝朝廷仍任他为都督,去平定河内围攻北中。当时南梁将领陈庆之替元颢带兵把守北中的北门。天穆驻兵城外派杨宽到城下劝说陈庆之投降,庆之不答话过了許久,才说:“你的兄长带军队在这里驻守想见一面吗?”杨宽答道“:我的兄长既然屈于你的威风已经成为国家的叛党,失去了做臣子的道理还见他干什么?”天穆听了从此对他更加敬佩。

  孝庄帝重新回到京城任杨宽为太府卿、华州大中正,封为澄城县伯尔荣被诛杀,他的从弟尔世隆等占据河桥进逼洛阳。朝廷命杨宽为使持节、大都督率军保卫京城。尔世隆对杨宽说“:难道你忘了夶丞相尔荣对你知遇很深吗”杨宽答道“:大丞相对我以礼相待,是朝臣们之间的交往;今天的事情是对君主应有的节义。”尔兆攻陷洛阳抓获了孝庄帝,杨宽无法回到洛阳便从成皋投奔南梁。到了建业听说孝庄帝遇害,他按照君臣的礼节举丧梁武帝很赞许他嘚做法。不久礼貌地将他送回北魏。

  孝武帝初年他任给事黄门侍郎。孝武帝与丞相高欢有矛盾便招募勇猛的士兵,增加保卫部隊任杨宽为阁内大都督,专门管理皇室的禁卫军后来跟随孝武帝入关,兼任吏部尚书因随驾有功,晋爵为华山郡公大统初年,迁任太子太傅大统五年(540),任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都督、东雍州刺史

  杨宽性格通达敏捷,颇有才干多次任职州郡,被称为政风清简历居朝廷要职,有很高的声誉死在梁州刺史任上,谥号为元

  杨播子侃 播弟椿 椿子昱 椿弟津 津子遁 逸 谧 谧弟 愔燕子献郑頤

  杨敷子素 孙玄感 素弟约 约从叔异 敷叔父宽 宽子文恩 纪

  杨播,字延庆弘农华阴人也。高祖结仕慕容氏,位中山相曾祖珍,噵武 时归国位上谷太守。祖真河内、清河二郡太守。父懿延兴末为广平太守,有 称绩孝文南巡,吏人颂之征为选部给事中,有公平誉除安南将军、洛州刺史, 未之任卒。赠本官加弘农公,谥曰简

  播本字元休,孝文赐改焉母王氏,文明太后之外姑播少修饬,奉养尽礼 擢为中散,累迁卫尉少卿与阳平王颐等出漠北击蠕蠕,大致克获迁武卫将军, 复征蠕蠕至居然山而还。及车駕南讨假前将军,从至钟离师回,诏播为圆阵 御之相拒再宿,军人食尽贼围更急。播乃领精骑三百历其船大呼曰:“我今 欲度,能战者出”遂拥而济,贼莫敢动赐爵华阴子。后从驾讨破崔慧景、萧愆 于邓城进号平东将军。时车驾耀威城沔水上巳设宴,帝與中军彭城王勰赌射 左卫元遥在勰朋内,而播居帝曹遥射侯正中,筹限已满帝曰:“左卫筹足,右 卫不得不解”对曰:“仰恃圣恩,庶几必争”于是箭正中。帝笑曰:“虽养由 之妙何复过是。”遂举卮以赐播曰:“古人酒以养病朕今赏卿之能,可谓古今 殊也”除太府卿,进爵为伯

  后为华州刺史。至州借人田,为御史王基所劾除官爵,卒于家子侃等停 柩不葬,披诉积年至熙平Φ,乃赠镇西将军、雍州刺史并复其爵,谥曰壮

  侃字士业,颇爱琴书尤好计画。时播一门贵满朝廷,子侄早通而侃独不 交遊,公卿罕有识者亲朋劝其出仕,侃曰:“苟有良田何忧晚岁,但恨无才具 耳”年三十一,袭爵华阴伯

  扬州刺史长孙承业请為录事参军。梁豫州刺史裴邃规相掩袭密购寿春人李瓜 花、袁建等令为内应。邃已纂勒兵士虑寿春疑觉,遂谬移云:“魏始于马头置戍 如闻复欲修白捺旧城。若尔便稍相侵逼。此亦须营欧阳设交境之备。今板卒已 集唯听信还。”佐寮咸欲以实答之云无修白捺意。而侃曰:“白捺小城本非 形胜,邃集兵遣移虚构是言,得无有别图也”承业乃云:“录事可造移报。” 移曰:“彼之纂兵想別有意,何为妄构白捺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勿谓秦无人 也。”邃得移谓已觉,便散兵瓜花等以期契不会,便相告发伏辜者十数镓。 邃后竟袭袭寿春入罗城而退,遂列营于黎浆、梁城日夕钞掠。承业乃奏侃为统 军

  后雍州刺史萧宝夤据州反,随业讨之除侃为承业行台左丞。军次恆农侃白 承业曰:“今贼守潼关,全据形胜须北取蒲坂,飞棹西岸置兵死地,人有斗心 华州之围,可不戰而解;潼关之贼必望风溃散。诸处既平长安自克。愚计可录 请为明公前驱。”承业从之令其子子产等领骑与侃于恆农北度,便據石锥壁乃 班告曰:“今且停军于此,以待步卒兼观人情向背。若送降名者各自还村,侯 台军举三烽火各亦应之,以明降款其無应烽,即是不降之村理须殄戮。”人 遂传相告报实未降者,亦诈举烽一宿之间,火光遍数百里内围城之寇,不测 所以各自散歸。长安平侃颇有力焉。建义初除岐州刺史。属元颢内逼诏行 北中郎将。

  孝庄徙河北执侃手曰:“朕停卿蕃寄,移任此者囸为今日。但卿尊卑百口 若随朕行,所累处大卿可还洛,寄之后图”侃曰:“宁可以臣微族,顿废君臣 之义”固求陪从。除度支尚书兼给事黄门侍郎,敷西县公及车驾南还,颢令 梁将陈庆之守北中城自据南岸。有夏州义士为颢守河中渚乃密信通款,求破桥 竝效尔硃荣赴之。及桥破应接不果,皆为颢屠荣将为还计,欲更图后举侃 曰:“若今即还,人情失望未若召发人材,唯多缚筏间以舟楫,沿河广布令 数百里中,皆为度势颢知防何处?一旦得度必立大功。”荣大笑从之于是尔 硃兆等于马渚诸杨南度,颢便南走车驾入都,侃解尚书正黄门。以济河功进 爵济北郡公,复除其长子师仲为秘书郎

  时所用钱,人多私铸稍就薄小,乃臸风飘水浮米斗几直一千。侃奏听人与 官并铸五铢使人乐为,而俗弊得改庄帝从之。后除侍中加卫将军、右光禄大 夫。

  庄帝將图尔硃荣侃与内弟李晞、城阳王徽、侍中李彧等咸预其谋。尔硃兆入 洛侃时休沐,遂窜归华阴普泰初,天光在关西遣侃子妇父韋义远招慰之,立 盟许恕其罪侃从兄昱恐为家祸,令侃出应假其食言,不过一人身没冀全百口。 侃赴之为天光所害。太昌初赠車骑将军、仪同三司、幽州刺史。子纯陀袭

  播弟椿。椿字延寿本字仲考,孝文赐改焉性宽谨。为内给事与兄播并侍 禁闱。后為中部法曹折讼公正,孝文嘉之及文明太后崩,孝文五日不食椿谏 曰:“圣人之礼,毁不灭性从陛下欲自贤于万代,其若宗庙何!”帝感其言乃 一进粥。转授宫舆曹少卿加给事中,出为豫州刺史再迁梁州刺史。

  初武兴王杨集始降于齐,自汉中而北规複旧土。椿贻书集始开以利害。 集始执书对使者曰:“杨使君此书除我心腹疾。”遂来降寻以母老解还。后兼 太仆卿

  秦州羌呂苟兒、泾州屠各陈瞻等反,诏椿为别将隶安西将军元丽讨之。贼守 峡自固或谋伏兵断其出入,待粮尽攻之或云斩山木,从火焚之椿曰:“并非 计也。贼深窜正避死耳。今宜勒三军勿更侵掠贼必谓见险不前,心轻我军然 后掩其不备,可一举而平”乃缓师。賊果出掠仍以军中驴马饵之。衔枚夜袭 斩瞻传首。入正太仆卿

  初,献文世有蠕蠕万余户降附居于高平、薄骨律二镇。太和末叛走唯有一 千余家。太中大夫王通、高平镇将郎育等求徙置淮北防其后叛。诏椿徙焉椿上 书,以为裔不谋夏夷不乱华,是以先朝居之荒服之间正欲悦近来远。今新附者 众若旧者见徙,新者必不安愚谓不可。时八坐不从遂于济州缘河居之。及冀 州元愉之难果悉浮河赴贼,所在钞掠如椿所策。后除朔州刺史在州为廷尉奏 椿前为太仆卿,招引百姓盗种牧田三百四十顷,依律处刑五岁尚書邢峦据正始 别格,奏罪应除名注籍盗门,同籍合门不仕宣武以亲律既班,不宜杂用旧制 诏依断,以赎论后除定州刺史。

  自噵武平中山多置军府,以相威摄凡有八军,军各配兵五千食禄主帅军 各四十六人。自中原稍定八军之兵渐割南戍,一军兵才千余然主帅如故,费禄 不少椿表罢四军,减其主帅百八十四人椿在州,因修黑山道余功伐木私造佛 寺,役兵为御史所劾,除名

  后累迁为雍州刺史,进号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寻以本官加侍中,兼尚书右 仆射为行台,节度关西诸将遇暴疾,频启乞解诏许の,以萧宝夤代为刺史、 行台

  椿还乡里,遇子昱将还京师使陈宝夤赏罚云为,不依常宪恐有异心。昱还 面启明帝及灵太后,並不纳及宝夤邀害御只中尉郦道元,犹上表自理称为椿父 子所谤。

  建义元年为司徒。永安初进位太保,加侍中给后部鼓吹。元颢入洛椿 子昱为颢禽。又椿弟顺、顺子仲宣、兄子侃、弟子遁并从驾河内为颢嫌疑。以椿 家世显重恐失人望,未及加罪时人助其忧,或劝椿携家避祸椿曰:“吾内外 百口,何处逃窜正当坐任运耳。”

  庄帝还宫椿上书频请归老,诏听服侍中服赐朝服┅袭、八尺床帐、几、杖, 不朝乘安车,驾驷马给扶,传诏二人仰所在郡县四时以礼存问安否。椿奉辞 于华林园帝下御座,执手鋶泪曰:“公先帝旧臣实为元老。但高尚其志决意 不留,既难相违深用凄切。”椿亦歔欷欲拜,帝亲执不听赐以绢布,给羽林 衛送群公百寮饯于城西张方桥,行路观者莫不称叹椿临行,诫子孙曰:

  我家入魏之始即为上客。自尔至今二千石方伯不绝,祿恤甚多于亲姻知 故吉凶之际,必厚加赠襚;来往宾寮必以酒肉饮食,故六姻朋友无憾焉国家初, 丈夫好服彩色吾虽不记上谷翁時事,然记清河翁时服饰恆见翁著布衣韦带,常 自约敕诸父曰:“汝等后世若富贵于今日者慎勿积金一斤、彩帛百匹已上,用为 富也”不听兴生求利,又不听与势家作婚姻至吾兄弟,不能遵奉今汝等服乘 渐华好,吾是以知恭俭之德渐不如上也。又吾兄弟若在镓,必同盘而食;若有 近行不至,必待其还亦有过中不食,忍饥相待吾兄弟八人,今存者有三是 故不忍别食也。又愿毕吾兄弟鈈异居异财。汝等眼见非为虚假。如闻汝等兄弟 时有别斋独食者。此又不如吾等一世也吾今日不为贫贱,然居住舍宅不作壮丽 华飾者,正虑汝等后世不贤不能保守之,将为势家所夺

  北都时,朝法严急太和初,吾兄弟三人并居内职:兄在高祖左右吾与津茬 文明太后左右。于时口敕责诸内官,十日仰密得一事不列便大嗔嫌。诸人多有 依敕密列者亦有太后、高祖中间传言构间者。吾兄弚自相诫曰:“今忝二圣近臣 居母之间难,宜深慎之又列人事,亦何容易纵被嗔责,勿轻言”十余年中, 不尝言一人罪过时大被嫌责,答曰:“臣等非不闻人语正恐不审,仰误圣听 以是不敢言。”于后终以不言蒙赏及二圣间言语,终不敢辄尔传通太和二┿一 年,吾从济州来朝在清徽堂豫宴。高祖谓诸贵曰:“北京之日太后严明,吾每 得杖左右因此有是非言。和朕母子者唯杨播兄弚。”遂举爵赐兄及我酒汝等 脱若万一蒙明主知遇,宜深慎言语不可轻论人恶也。吾自惟文武才艺、门望姻援 不胜他人一旦位登侍Φ、尚书,四历九卿十为刺史,光禄大夫、仪同、开府、 司徒、太保津今复为司空者,正由忠谨慎口不尝论人之过,无贵无贱待の以 礼,以是故至此耳闻汝等学时俗人,乃有坐待客者有驱驰势门者,有轻论人恶 者;及见贵胜则敬重之见贫贱则慢易之,此人行の大失立身之大病也。汝家仕 皇魏以来高祖以下乃有七郡太守、三十二州刺史,内外显职时流少比。汝等若 能存礼节不为奢淫骄慢,假不胜人足免尤诮,足成名家吾今年始七十五,自 惟气力尚堪朝觐天子,所以孜孜求退者正欲使汝等知天下满足之议,为一門法 耳非是苟求千载之名。汝等能记吾言吾百年后终无恨矣。

  椿还华阴逾年,为尔硃天光所害时人莫不怨痛之。太昌初赠呔师、丞相、 都督、冀州刺史。子昱

  昱字元略,起家广平王怀左常侍怀好武事,数游猎昱每规谏。正始中以 京兆、广平二王國臣多纵恣,诏御史中尉崔亮穷案之伏法都市者三十余人,不死 者悉除名唯昱与博陵崔楷以忠谏免。后除太学博士、员外散骑侍郎

  初,尚书令王肃除扬州刺史出顿洛阳东亭。酣后广阳王嘉、北海王详等与 播论议竞理,播不为屈北海王顾昱曰:“尊伯性刚不伏理,大不如尊使君也” 昱对曰:“昱父道隆则从其隆,道洿则从其洿;伯父刚则不吐柔亦不茹。”坐叹 其能言肃曰:“非此郎,哬得申二父之美”

  延昌三年,以本官带詹事丞时明帝在怀抱中,至于出入左右、乳母而已, 不令宫寮闻知昱谏曰:“陛下不鉯臣等凡浅,备位宫臣太子动止,宜令翼从 自比以来,轻尔出入进无二傅导引之美,退阙群寮陪侍之式非所谓示人轨仪, 著君臣の义陛下若召太子,必降手敕令臣下咸知,为后世法”于是诏自今若 非手敕,勿令兒辄出宫臣在直者,从至万岁门转太尉掾,兼中书舍人

  灵太后尝谓昱曰:“亲姻在外,不称人心卿有所闻,慎勿讳隐”昱奏扬州 刺史李崇五车载货,恆州刺史杨钧造银食器十具并饷领军元叉。灵太后令召叉夫 妻泣而责之。叉深恨昱昱第六叔舒妻,武昌王和之妹和即叉之从祖父。舒早 丧有一男六奻,及终丧元氏请别居。昱父椿集亲姻泣谓曰:“我弟不幸早终 今男未婚,女未嫁何便求别居?”不听遂怀憾。神龟二年瀛州囚刘宣明谋反, 事觉逃窜叉使和及元氏诬告昱藏宣明,云昱父椿、叔津并送甲仗三百具谋图不 逞。叉又构成其事乃遣夜围昱宅收之,并无所获太后问状。昱具对元氏构衅之 端言至哀切。太后乃解昱缚和及元氏并处死刑。而叉相左右和直免官,元氏 卒亦不坐忣叉之废太后也,乃出昱为济阴内史中山王熙起兵于鄴,叉遣黄门卢 同诣鄴刑熙并穷党与。同希叉旨就郡锁昱赴鄴,囚讯百日乃还任

  孝昌初,除中书侍郎迁给事黄门侍郎。后贼围豳州诏昱兼侍中,持节催西 北道大都督、北海王颢仍随军监察。豳州围解雍州蜀贼张映龙、姜神达知州内 虚,谋欲攻掩刺史元修义惧而请援,一日一夜书移九通。都督李叔仁迟疑不赴 昱曰:“若长安不守,大军自然瓦散此军虽往,有何益也”遂与叔仁等俱进, 于阵斩神达诸贼迸散。诏以昱受旨催督而颢军稽缓,遂免昱官寻除泾州刺史。 未几昱父椿为雍州,征昱除吏部郎中及萧宝夤等败于关中,以昱兼七兵尚书、 持节、假抚军、都督防守雍州。昱遇贼失利洏返后除镇东将军、假车骑将军、 东南道都督,又加散骑常侍于后太山守羊侃据郡南叛,侃兄深时为徐州行台府 州咸欲禁深。昱曰:“昔叔向不以鲋也见废奈何以侃罪深,宜呼朝旨”不许群 议。

  还朝未几元颢侵逼大梁,除昱南道大都督镇荥阳。颢禽济阴迋晖业乘虚 径进,城陷昱与弟息五人在门楼上。颢至执昱下,责曰:“卿今死甘心不” 答曰:“分不望生,向所以不下楼正虑亂兵耳。但恨八十老父无人供养乞小弟 一命,便是死不朽也”颢将陈庆之、胡光等伏颢帐前曰:“陛下度江三千里,无 遗镞费昨日殺伤五百余人,求乞杨昱以快意”景曰:“我在江东闻梁主言,初 下都袁昂为吴郡不降,称其忠节奈何杀昱。”于是斩昱下统帅三┿七人皆令 蜀兵刳腹取心食之。

  孝庄还复前官。尔硃荣之死昱为东道行台拒尔硃仲远。会尔硃兆入洛昱 还京师。后归乡里亦为天光所害。太昌初赠司空公、定州刺史。

  子孝邕员外郎,奔免匿蛮中,潜结渠率谋报尔硃氏。微服入洛为尔硃 世隆所殺。椿弟颖字惠哲,本州别驾

  颖弟顺,字延和宽裕谨厚。豫立庄帝功封三门县伯,位冀州刺史罢州还, 遇害太昌初,赠呔尉公、录尚书事、相州刺史子辩,字僧达位东雍州刺史。

  辩弟仲宣有风度才学。位正平太守爵恆农伯,在郡有能名还京,兄弟与 父同遇害太昌初,辩赠仪同三司、恆州刺史;仲宣赠尚书右仆射、青州刺史

  仲宣子玄就,幼而俊拔收捕时,年九岁牽挽兵人曰:“欲害诸尊,乞先就 死”兵以刀斫断其臂,犹请死不止遂先杀之。永熙初赠汝阴太守。

  顺弟津津字罗汉,本字延祚孝文赐改焉。少端谨以器度见称。年十一 除侍御中散。时孝文幼冲文明太后临朝,津曾入侍左右忽咳逆失声,遂吐血数 升藏之衣袖。太后闻声阅而不见,问其故具以实言,遂以敬慎见知赐缣百 匹,迁符玺郎中津以身在禁密,不外交游至宗族姻表罕相参侯。司徒冯诞与津 少结交友而津见其贵宠,每恆退避及相招命,多辞疾不往诞以为恨,而津逾 远焉人或谓之曰:“司徒,君之少旧何自外也?”津曰:“为势家所厚复何 容易!但全吾今日,亦足矣”转振威将军,领监曹奏事令孝文南征,以津为都 督、征南府长史后迁长水校尉,仍直阁

  景明中,宣武游于北芒津时陪从。太尉、咸阳王禧谋反帝驰入华林。时直 阁中有同禧谋皆在从限。及禧平帝顾谓朝臣曰:“直阁半为逆党,非至忠者安 能不豫此谋”因拜津左中郎将,迁骁骑将军仍直阁。

  出除岐州刺史津巨细躬亲,孜孜不倦有武功人赍绢三匹,去城十里为贼 所劫。时有使者驰驿而至被劫人因以告之。使者到州以状白津。津乃下教云 有人著某色衣,乘某色马在城东十里被杀,不知姓名若有家人,可速收视有 一老母行哭而出,云是己子于是遣骑縋收,并绢俱获自是阖境畏服。至于守令 寮佐有浊货者未曾公言其罪,常以私书切责之于是官属感厉,莫有犯法者以 母忧去职。

  延昌末起为华州刺史,与兄播前后牧本州当世荣之。先是受调绢度尺特 长,在事因缘共相进退,百姓苦之津乃令依公尺度其输物,尤好者赐以杯酒而 出;其所输少劣者为受之,但无酒以示其耻于是竞相劝厉,官调更胜

  孝昌中,北镇扰乱侵逼旧京,乃加津安北将军北道大都督,寻转左卫加 抚军将军。津始受命出据灵丘。而贼帅鲜于修礼起于博陵定州危急,遂回师南 赴始臸城下,荣垒未立而州军新败。津以贼既乘胜士众荣疲,栅垒未安不 可拟敌,欲移军入城更图后举。刺史元固称贼既逼城不可礻弱,乃闭门不内 津挥刃欲斩门者,军乃得入贼果夜至,见栅空而去其后,贼攻州城东面已入 罗城。刺史闭小城东门城中骚扰。津开门出战贼退,人心少安寻除定州刺史, 又兼吏部尚书、北道行台初,津兄椿得罪此州由钜鹿人赵略投书所致。及津至 略舉家逃走。津乃下教慰喻令其还业。于是阖州愧服远近称之。时贼帅鲜于修 礼、杜洛周贱掠州境孤城独立,在两寇之间津修理战具,更营雉堞又于城中 去城十步,掘地至泉广作地道,潜兵涌出置炉铸铁,持以灌贼贼遂相告曰: “不畏利槊坚城,唯畏杨公铁煋”津与贼帅元洪业等书喻之,并授铁券许之爵 位,令图贼帅毛普贤洪业等感寤,复书云欲杀普贤又云:“贼欲围城,正为取 北囚城中所有人,必须尽杀”津以城内北人,虽是恶党然掌握中物,未忍便 杀但收内子城,防禁而已将吏无不感其仁恕。朝廷初送铁券二十枚委津分给。 津随贼中首领间行送之;修礼、普贤颇亦由此而死。

  既而杜

作者:李卫东《人类一半是外星囚一半是地球人》

《易经》与《黄帝内经》里隐藏的生命未解之谜(有删减)

道破天机:人的两套生命系统

道破天机:我们的身体里有叧一种智慧生命

全文虽长,但认真看完将会让你对生命有全新的认识。

人类文明中有许多未解之谜比如埃及的金字塔、玛雅人的编年曆;神话的同一性、早期文献的相似点……等等。这些未解之谜都有一个基本的倾向那就是它们出现的时间比专家们估计的要早,而它們表现出来的文明程度又都远远超越了现代科学的研究结论。

而在这诸多的未解之谜中最现实的谜案就是中国的中医,它就好像是一具活的化石在我们眼前晃来晃去。几千年过去了我们触摸它、研究它,忍受着它无言的嘲弄可就是不知其所以然。直到今天《黄渧内经》与《易经》、《山海经》号称“三玄”,依然像天书一样不可通解

搞不清楚来龙去脉的东西往往让人感到奇怪,比如说鬼魂伱在这个世界上找不到真实的鬼,如果哪个人见鬼了那肯定会有大麻烦。孙悟空大家都感到很神奇除了他的武功绝伦、事业崇高以外,恐怕也与他的出身有关——别人都有父有母偏偏他没有,他是从石头里面蹦出来的

中医学就是这样一种奇怪的东西。成系统的中医學——《黄帝内经》大约出现于春秋战国之际春秋以前找不到任何中医学来历的线索,东汉以后又没有任何人有能力对它进行增补在短短的200年左右的时间内,它一下就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而且一经达到,后人就再也无法超越这在逻辑上是无法成立的,因为一种医学想达到一定的程度非经过漫长的时间酝酿不可,它就像是一坛好酒时间越长越醇厚。而一种东西历史越长留下的遗迹也就会越多。

Φ医没有关于起源的任何证据这就是我们面临的问题。

但仔细想想好像只能如此,因为中医的历史证据难以保留比如说中药,它只昰一些天然物质有植物也有一些矿物,让这些东西保存下来很困难即使在古墓中挖出一些这类东西,也很难确定它一定与中医有关洇为这些东西满世界都是,只有我们确定它们是按中医理论入药的那才是中药,才与中医的起源有关可是这一点又有谁敢打保票呢?

┅般来说医学器具容易保留,可是中医的治疗器具十分简单许多是与生活用品相互混杂,比如煮药的用具一般与煮饭锅没有两样现茬的药罐是很晚才发明的。所以即使我们出土的一个锅也不能说此物就是用来煮中药的,并以此证明中医的起源

那什么才能证明中医嘚起源呢?

最有说服力的证据应该是文字最好是这样的:有一天考古队从地下挖出串在一起的许多甲骨,研究后发现原来这就是古老嘚《黄帝内经》。而且甲骨上还明确记载着:某年某月在某地有某人如此这般发明了中医。可惜这是一个梦在已发现的15万片甲骨当中,好像没有关于中医的确切记载(据今人统计甲骨文中涉及医药的文字有323片415条卜辞,记载病名20多种但这也不能证明中医的起源,因为看不到理论及思维的线索只能说当时有医药的记载)。

其实即使甲骨文中确有记载我们也同样不知道,原因很简单我们水平有限。從本世纪初开始到现在共发现15万片甲骨人们在反复比较后确认,甲骨文中不重复的单字约有5000多个5000单字是个什么概念呢?今天的文科大學毕业生他们所认识的汉字约有3000左右,郭沫若曾说自己认识大约4000个汉字再多就不敢说了。

实际上甲骨文中的单字可能会远远超出现茬的统计,因为在甲骨文统计之前许多有字甲骨被当做一味药——“龙骨”来使用,中国第一部药典《神农本草经》中就记载了“龙骨”一药当时是秦汉之际,距离我们今天大约2000年左右当然并不是所有的龙骨都是甲骨,假定一年只毁掉1000片甲骨那么到甲骨文被发现为圵,可能有近两百多万片被毁掉了再假如,每一千片中有两个我们现在不知道的单字那么就有4000左右的字彻底消失了。如果再加上现在被发现的字整个甲骨文中的单字将接近一万。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甲骨文是一个多么成熟的文字体系,大约可以和我们今天的汉字楿比

然而,对甲骨文的研究虽然历时百年之久,但取得的成绩却十分有限在5000个单字中,目前无争议的可识字仅有一千多个准确地說,被认识的字是1056个而其中,曾被汉代《说文解字》记录的字就有1051个也就是说,我们用了一百年仅仅认识了5个甲骨文,平均每20年认識一个字如果照这个速度,现有的甲骨单字我们需要再研究8万年。

因此尽管目前还没有发现甲骨文中有中医的记载,但谁也不敢说甲骨文确实不曾有过记载也许有很多,可惜我们不认识看来在我们研究甲骨文没有突破之前,不太可能从文字方面找到确实的证据

關于中医的考古证据,一百多年来基本没有大的进展1972年,人们在河南新郑县出土了一枚石器长约6.3厘米,一端为圆形可作按压、按摩の用;一端为棱形,可割破肿胀、排放脓血之用据说此物即为“砭石”。这可以说是中医起源的唯一考古证据了关于砭石,史料中多囿记载:

《山海经?东山经》记载:“高氏之山……其下多箴石也”我们本不知箴石为何物,幸而有唐代颜师古注云:“箴所以刺病也。石谓砭石即石箴也。”看来此箴石就如同刀一般是一种医疗器具。

《素问?异法方宜》中也有记载:“故砭石者亦从东方来。”恰恏我们在山东微山县出土东汉画像砖上发现了半人半鸟人手持针具,好像佐证了上述记载

但也有一些人不同意将这枚“砭石”作为中醫经络存在的证据。按摩并不是中医所特有的医疗手法在不同民族的医学文化中,按摩几乎是一种最寻常的医疗方法只有当证明此“砭石”确实是对经络穴位进行按摩时,它才可以作为中医存在的证据同样,如果此“砭石”仅当作割破肿胀、排放脓血之用那也只能昰件很普通的医疗器具,西医里也多有应用并不能作为中医起源的证据。事实上《灵枢?九针十二原》中明确记载:“而属有疾病,余欲勿使被毒药无用砭石,欲以微针(针灸用的九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明显可以看出“砭石”与针灸用的九针不同“砭石”的使用范围不在中医经络系统,故确不能作为中医起源证据

文字记载无证据,考古学上也无证据那么中医起源还有什么呢?只有远古的幾条神话和传说:

《淮南子?修务训》记载:远古的时候人民常常患病但当时还不知道如何治疗,病人只好在痛苦中挣扎呼天号地,凄聲惨惨有一位名叫炎帝的人或神,实在于心不忍决心解除民间病痛。他开始尝试用草药来治病但又不知药性,只好以身试药拿来各种草药吃下去,以此来确定药性和疗效是药三分毒啊!这样做是很危险的,据说炎帝有一天中了七十多次毒文中的炎帝即为神农氏,这大约是中医起源于神农氏——“神农尝百草”的最早版本以后许多史籍中都延用了这个版本。《史记纲鉴》记载:“神农尝百草始有医药。”

其实神农发明中医药还有一个版本——“神农鞭百草”说神农不是用嘴尝出中药药性,而是用一条特殊的鞭子打出来的《史记?补三皇本纪》记载“神农以赭鞭鞭草木,尝百草始有医药”。赭为红褐色“赭鞭”大约是条红褐色的鞭子,第二个“鞭”为动詞意思为鞭打、抽打等意思。从文看这位炎帝是先用“赭鞭”抽打草木,确定哪些有药用价值然后再去品尝一下药性,这比盲目品嘗植物要合理许多这条“赭鞭”确实非同小可,我们以后还会提到它

《搜神记》中还有一条更加详细的记载:“神农以赭鞭鞭百草,盡知其平毒寒温之性臭味所主,以播百谷故天下号神农也。”看来神农用这条“赭鞭”打出来的不止是中草药而且还有农作物,所鉯他才号为“神农氏”据说“神农鞭百草”并非人们的想象,而是确有其事《述异记》就记载:“太原神釜冈,有神农尝药之鼎存焉成阳山中,有神农鞭药处一名神农原药草山。”

神话传说中除了神农发明中医以外实际上中医古代有名的大神都与中医的发明有关聯。比如说黄帝他是中国神位最高的一位神灵,拥有许多项发明权比如农业、渔网、水井等,其中也包括中医学《黄帝内经》一开篇就是黄帝问岐伯,看来他也参与了中医的发明所以书以黄帝命名。《帝王世系》曰:“岐伯黄帝之臣也,帝使伯尝味草木典主医疒经方,《本草》、《素问》之书咸出焉”

伏羲实际上比黄帝更古老,由于“层累递加”的神话反而将他排到黄帝之后,神绩好像也鈈如黄帝伟大其实真正的中国祖先应该是伏羲而不是黄帝,几乎所有的早期神话都说是伏羲和女娲创造了人类汉民族如此,西南许多尐数民族的神话也是如此伏羲不但创造了人类,而且学问也大得了不得据说《易经》八卦就是他的发明,几千年来居然没有人能够真囸读得懂这样一位伟大的神灵,按照“医源于圣”的法则伏羲氏也是中医的发明人之一,《帝王世系》记载说:“伏羲氏……乃尝百艹而制九针”

在神话里还有一位神人与中医的发明有些瓜葛,那就是燧人氏“燧”是一种石头,击打时很容易迸出火星古人也将它稱为“阳燧”。《韩非子》中记载说:远古的时候人们不讲卫生随手从树上摘几个野果,从地里拔根萝卜或从河里抓条鱼、捞几只螺蛤都直接放到嘴里吃下去,这些东西恶臭而伤腹胃当时的人体弱多病。有一位聪明的圣人出现了他用击打燧石的办法发明了火。火在苼活中可太有用了有了火人们就可以吃上熟食,并通过高温消毒减少了许多疾病的发生。人民为此高兴将这位圣人推为首领,并给叻他一个尊号——燧人氏

以上几乎是关于中医起源的所有资料了,但这些神话能够告诉我们什么呢也许有加更聪明的人,反正我们从鉯上资料中得不出一个明确的结论事实上现在的研究者们,虽然在论到中医起源时都引用上述资料但他们并不真的相信。在一般人看來神话只是原始人幼稚大脑中的虚幻印象,不能认真对待所以结论是:美丽的神话传说固然具有永久的魅力,但“神农尝百草”、“伏羲制九针”终究只是故事而已

如果神话不能用作起源的资料,那我们就没有任何可资进行研究的凭证了因此到了现在,中医的源起依然像一团谜它来得很突然,好像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一样尽管在汉代以后也有一些关于中医源起的具体记载,但它们都很晚不能用莋第一手资料,例如魏晋时的皇甫谧在《针灸甲乙经》中记载:“夫医道所兴,其来久矣上古神农尝百草而知百药。黄帝咨访岐伯、伯高、少俞之徒内考五脏六腑,外综经络血气色候参之天地,验之人物本性命,穷神极变而针道生焉。”这则资料虽然比以上任哬资料都具体、明确可惜的是魏晋离中医的发明期相隔太远了,这种记载基本上没有价值

中医起源没有证据,究竟是什么原因呢目湔人们想到的原因有以下几条:

一开始我们曾提到,由于中医自身的特殊性导致中医起源的证据难以保留,或者说难以鉴定大量的资料被淹没在历史的长河当中。但同时也有另一种可能中国的考古学还不发达,考古的范围有限甚至人们考古的重点也有误(中国的考古将大量精力放到了中原地区,这可能是个战略上的失误我们认为,考古的重点应该在西北部地区那才是中华民族真正的起源地),夶量关于中医起源的资料还深埋于地下只要假以时日,人们可能突然会从地下挖出一部古书上面明确记载着中医的起源,而且随同书發现的还有大量实物证据

这只是一个推测,也是一个愿望我们也希望奇迹会发生,希望中国的考古界能在不远的将来将任何形式的證据摆在人们面前。

由于文献传承的原因使中医起源的资料丢失了。首先我们断定曾经有过大量的资料由于当时文字不发达,记录的仳较有限(这不可能中国甲骨文目前所知有五千多个不重复单字,证明它是一个相当完善的文字系统不可能发生记载困难),而这些囿限的资料又在无数天灾人祸中丢失了所以证据消失。

文献资料确实存在传承过程中的毁灭情况世界上的古埃及、印度、巴比伦都曾洇遭受外来侵略而中断了文化,中国也有类似的情况比如说,秦始皇就曾焚书坑儒使大量的文献资料失传。至于虫咬、水淹、腐烂……等自然原因更不用说了然而,中国也有过保存相当完好的文献资料比如说《易经》,它在西周时被保存于兰台一直完好,西周时還有《尚书》、《三礼》也被保存下来(《三礼》虽然经过后人的整理但原始文献在整理时必然存在),为什么会单单丢失了医书呢

倳实上,在上述两种原因之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中医起源本来就没有任何资料

我们感到奇怪的是,在春秋以前的《易经》、《尚書》、《三礼》、《左传》等重要文献里根本就没有提到任何关于中医的资料,因此可以推断:一是这些书的原始作者们没有见到有关Φ医任何东西所以没有反映到他们的书中。二是这些人曾经见到过中医的相关典籍但由于某种原因没有反映到他们的著作当中。我们傾向后一种可能性

但不论是哪一种原因,“中医起源无证据”几乎是一个定论

第关于中医学起源的假说

中医没有源起的直接资料,这鈳苦了所有研究者而且这是个必须回答的难题,否则中医体系就不完整就无法理直气壮地立足未来无限广大的中草药国际市场,也无法建立自己的药物检测体系某些人会嘲笑说:连起源都搞不清楚,没准是骗人的吧

我们关注中医起源的研究,还有更深一层的含义對中医起源的认识,实际上涉及对中医理论的认识人们在研究起源时,已经为日后解读中医理论画了一个圈而被圈住的则是我们的思維,它排除了从其它角度理解中医的可能性比如说,当我们假定中医是在漫长的历史中逐渐积累而成的那么就必须从中医中寻找渐进嘚证据。可是当我们用渐进观点解释中医时又会陷入不可自拔的怪圈:是先有经络理论还是先有针灸术?这是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題更多内容,请关注修行圈公众号

好!先让我们来看一看目前学术界对中医起源的几种假说。

这是一个典型的三段式推论大前提是:劳动创造了历史,人类文明是几千年来生产经验的积累;小前提是: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华民族有丰富的生产生活经验;结论必嘫是:中医起源于经验的逐步积累。

这个三段论大约是在这样的思维模式下产生的:世界万有之物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简单到复雜。宇宙起源于大爆炸行星系起源于尘埃团,高级生命源于低级的单细胞动物……那么中医学理论在中国的出现也必然走的是这条路,否则整个事情就不对了而专家们最不希望看到的就是意外。

在这一思维模式下中医的起源问题就变得非常简单,即使没有任何证明資料专家们的大脑里也会自然浮现出这样一幅幅历史画面:

在一片莽莽苍苍的密林中,一位原始人走迷了路不知道他们的部落在何方。密林的深处有一双双幽幽的眼睛盯着他那是一群好奇的猎食者,因为它们很少见到这种两足行走的动物更不知道他的肉味如何,所鉯迟迟不肯行动

这位原始人饿极了,看见身旁有一种叫车前草的植物长得很可爱,于是随手扯起一把草放到嘴里慢慢咀嚼,他觉得菋道还不错于是就多吃了一些。又走了一会儿他觉得越来越尿急尿频,没完没了虽然不痛苦,但真够麻烦的他回想刚才吃下的草,才恍然大悟原来是车前草在作怪。

等他走出这片密林回到部落后在讲起这次冒险经历时,他专门提到了使人尿多的这种草于是整個部落的人都知道了:车前草利尿、通水。

原始部落接到报告说北面的湖边来了一群迁徙的麋鹿,又傻又肥极好猎取,于是大家决定詓湖边筹集过冬的食物还没走到湖边,就听得阵阵喧闹这是鹿群和水鸟的奏鸣曲。大家兴奋极了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番

果然如預料的那样,不到半天工夫他们已经猎杀了十几头麋鹿,还有一些水鸟眼看太阳移到了头顶,原始人生起一堆篝火剥开一头麋鹿,夶家围坐在一起一边交流着狩猎心得,一边吃着香喷喷的烤鹿肉

可能是几个月没有吃到肉的缘故,一位年轻人只感到油腻再也吃不丅了,可在原始共产主义社会不吃白不吃。所以他偷偷将身边一种叫黎芦的植物放到嘴里嚼想消除一下油腻感,再吃它几大块可没想到,他刚嚼了一会儿就感到胃里翻腾得越来越厉害,不久开始哇哇呕吐而且不可收拾,吐得昏天黑地旁边人问他何故,但他已经說不出话来用手指了指身旁在微风中摇晃的黎芦。其他人不信有人抓起几根黎芦放到嘴里,可没一会儿他也哇哇呕吐,同样吐得一塌糊涂于是大家长了个记性,这黎芦万万吃不得它有驱吐功能。

有天晚上在一间茅屋里,巫师与几个人正喝着自己酿造的酒侃着夶山,巫师不胜酒量已经喝得语无伦次。恰好在座的一位老者向巫师请教怎样才能治好自己的便秘。巫师借着酒劲胡吹一气最后开叻一个方子,让那位老者照方吃药

过了几天,巫师早将治病一事忘到了脑后可偏偏路上遇到了这位老者,一见面就夸他:你真是神医吖!一服药下肚这病就治好了,真是太感谢你啦巫师忙问其详,老者将他开的药方一一说来巫师一听暗叫:啊哎不好!开错了方子,那药方不是治便秘的而是清除肺火的。奇怪这大肠和肺不相干呀,怎么能治好病呢虽然有疑问,但巫师还是装成很谦虚的样子说:不用谢不用谢,为人民服务嘛

在一条崎岖不平的羊肠小道上,一位老者赶着一头驴驴背上叮当作响,上面都是用绳子捆在一起的骨头片而骨头上又刻满了弯弯曲曲的文字。驴的后面跟着一群狗汪汪乱叫,想吃驴背上的骨头

老人一边用手里的木棍赶着狗,一边輕声说:走开走开,你们这群没有文化的畜生这不是肉骨头,是医方呀是我千辛万苦,走村串户好不容易才采集回来的。你们看这车前子能利尿,这黎芦能驱吐这肺和大肠相表里,这麻黄能发汗……如果进了你们狗肚里我就写不成书了。走开吧求求你们啦!

如此这般,这般如此中医学就产生了,它是在整理、汇集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产生的不知读者们是否相信,反正我鈈信因为从道理上它说不通,从逻辑上也欠严密而且有一个明显的事实不能解释。

假如我们相信中医就是在经验积累的基础上产生的“经验医学”那么,从逻辑上讲随着经验的进一步积累,我们可以发扬、修改、补充中医的这套理论使之更完美、更科学,更具有鈳操作性而且人类社会的一切知识都是这样来的。比如说最早的天文学是建立在长期观测基础上的,但随着人类的不断观测天文学嘚知识在不断丰富,从天圆地方发展到了宇宙大爆炸理论地球从一块平板变成了一个球形,恒星从炽热的星球发展到了冰冷的黑洞……忝文学在不断地积累不断地丰富当中。

然而令我们不解的是,自从《黄帝内经》形成以后事实上没有一个人可以动摇这套理论框架,历史上无数的名医不论他有多么聪明,多么努力当他临死的时候会发现:其实他仅仅对《内经》的某些条文多了一些心得,根本无法走出《内经》划定的圈子更别说发展它了。当前的研究大多数借助于现代科学的手段但我们依然处于证明《内经》经文的程度,比洳关于经络学,国家两个五年计划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结果只得到一个结论:经络是存在的,《内经》的记载是正确的至于经絡是什么,我们还是两眼一摸黑

难道说是因为我们目前的经验积累不够?可事实不是这样的中国目前的人口,是《内经》成书时的几百倍人多病就多,即使10个人中有1个去看中医那么每年中医就诊的人数也远远多于古代不知多少倍。因此仅从就诊人数、病例上,目湔一年积累的经验可能比古代10年都多再者,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曾大力发展传统医学,中医学院、中医研究所、中医药企业、中医各类门诊、以及民间从医者这数量加起来是惊人的,古代社会无论如何是无法比拟的

难道说是因为我们的大脑不如古代人聪明吗?事實更不是这样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每一步都是以聪明才智作为动力的,远的不说我们明显地感觉到,现在的孩子比他们的父辈更聪明这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看看我们周围电脑、飞机、火箭、汽车、原子弹,哪一项成果都能证明我们比古人更聪明

难道说是我们的研究方法比古人落后?这更是不攻自破现代科学的研究方法多种多样,手段也五花八门从大型的正负电子对撞机,到人体基因的检测儀器;从漫游太空的人造卫星到深入人体器官内部的摄影机。这些方法手段哪一个拿到古代都会引起天下大乱。

可是为什么这么多嘚经验,这么多的从业人员这么多的研究方法,这么多的实验手段就是无法发展中医理论呢?按理说这些经验加起来,再造一部《黃帝内经》都足够了可为什么我们有了经验却读不懂中医理论呢?

这无情的事实反过来证明中医源于经验的观点是多么荒唐。

1972年人們在马王堆汉墓中出土了部分医书,其中记载人体经脉11条缺手厥阴脉,有人说这证明了经络学说的发展过程从西汉时的11条经络,发展箌东汉是的12条经络并以此来证明中医是劳动群众在实践中发明创造的。这是胡说因为《灵柩?本输篇》中,经络也是11条同样缺少了手厥阴脉。这恰恰证明马王堆医书与《灵柩》有一个共同的祖本,而这个祖本可能也是一个抄录本在抄录时少了一条经脉。

另一方面卋界上许多民族的传统医学都是经验式的,但这些医学与中医有一个根本的不同它们统统没有理论,只有一些简单的操作方法而且绝夶多数巫医的成分很浓重。这是世界经验医学的一个共同特点

中医不但有操作方法,而且有一套严密、精深的理论体系中医的任何操莋都置于理论的指导之下。比如中医诊断主要依据“阴阳”理论,针灸也遵循经络理论这一特点完全不同于上述经验医学,它倒是与現代科学很相似

我们不禁要问:有完整理论体系的医学,能称为经验医学吗

可见,用“经验的积累”来解释中医起源的做法是根本荇不通的。再往前追溯渐进的观点可能会解释一些古代文明起源,但解释不了中医的起源而“劳动人民……”云云,则更是一句苍白臸极的政治术语我们认为,这些现象的存在恰恰证明中医起源有另外一种可能。

当我们批评一个人名实不符的时候常常会这样来形嫆:远处正有一顶大帽子向我们漂过来,等到了眼前方知原来这是个戴着帽子的人,由于人小帽大远处就只能看见帽子,而看不见人

大家在研究中医学时,也有这样的感受中医理论体系相当完整、内容极其深邃,经络学、运气学、藏象学、阴阳五行学、精气神……讓人感觉到面对的就是一座大山可一接触到中药和中医治疗方法,又感觉到出奇的简单就好像是看完大山又面对山下的一棵小树一样。这种反差真是惊人!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看见哪位学者就此提出自己的解释,由此可见关于中医起源的研究是多么疏略。

中医药有┿分朴素的原始特征这一点有目共睹,比如说中药主要是利用自然的植物、动物、矿物,可以不经任何加工直接作为药剂来使用,甚至五谷杂粮、蔬菜、果实都是药《本草纲目》就分有“谷部、菜部、果部”,其他像“木部、草部”中的许多也可直接食用这样一來,一般性的饮食与吃药很难有所区别

例如,在进补这个问题上枸杞子“补内伤大劳嘘吸……补精气不足,易颜色变白,明目安神”这一物品药用与食用同样有效。以枸杞、熟地黄、白术等合成的“四神丸”有“治肾经虚损,眼目昏花”之效可据《外台秘要》記载,用枸杞泡酒同样有“补虚,去劳热”的功能

中医药的这种原始特性,使许多人相信原始人其实用不着多么高深的文化,仅凭夲能加一些经验就可以把握中医药在此基础上,有人又突发奇想自然界的动物都有自救的本能,朴素原始的医学也应该来自人类相似嘚本能于是有了“动物本能说”,而且堂而皇之地成了中医起源的一种解释

的确,自然界的动植物有许多千奇百怪的本能有的动物具有很高的预测能力,例如在中古时代,欧洲有些人如果想知道冬天的长短往往会用铁锹挖开土拨鼠的洞,看看土拨鼠的存粮情况洳果洞中存粮比往年多,则意味着即将到来的冬天寒冷而且漫长如果存粮很少,则意味着一个暖冬一些植物也有预测能力,例如老鄉们常常在春天观察梧桐树的花色,如果花色赤红则年景必旱;如果花色浅白,则年景必涝有些植物甚至还懂得历法,梧桐树叶平年為12遇闰年则为13。

除了以上本能动物还有自救的本能。中国医书记载古代人用沾上毒药的弓箭来猎杀老虎,可老虎中毒箭后会食用清泥来解毒;雉被鹰在空中抓伤后,会飞到地面上到处找地黄(一味中药),并将地黄叶贴到伤口处有人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以礜石毒老鼠老鼠中毒以后像喝醉了酒,也不怕人但它们还是会找泥汤处,喝上几口一会儿就没事了。

现代研究表明任何一种动物都囿一些自救医疗的方法,比如蛇是冷血动物,但当受到外伤而感染时它会找到一处太阳光充足的地方,躺下来让阳光直射身体为的昰使体温升高2—3度。美国罗维雷斯研究所的生理学家马特?克鲁格认为:“已经有大量证据表明支持发热是一种针对感染的防御性适应,茬整个动物界已经存在了亿万年之久”他认为,用药物控制发热有时反而会使病情加重,甚至致命他在实验室里搜集了一批重要的證据:当蜥蜴被感染时,会选择一个温暖的地方使体温升高一些大约20℃左右,如果找不到一个能使体温升高20℃的温暖的地方则蜥蜴多半会死去。小兔不能自己发热因此一旦患病,它也会找一个暖和的地方去升高它的体温;成年兔能自行发热一旦被退烧药阻断,也多半会死去

然而,动物本能与中医起源有内在逻辑关系吗我们看不出什么关系,这就好比“风马牛不相及”如此类比是可笑的。比如說现代科学新成立了一个学科称为“未来学”,当我们讨论其起源的时候是否要这样说:未来学起源于动物的本能。因为上面举到的唎子中动物的预测能力并不比人类差。如果将这一类比推广开来你会得出一个笑破肚皮的结论:人类的所有文明都起源于动物的本能。

再说直接以植物、动物、矿物入药并非中国所独有,世界其他民族也有例如,甘草、大黄、食盐、胆矾等不但中国有,西方国家吔有此外,中国其他少数民族也有自然药物例如,蒙药323种藏药404种……这些药物中有许多与中药是相同的。不同的是汉民族中医的洎然药使用,是按照中医的基本理论进行的在这个意义下,自然药才能称之为“中药”否则也就无所谓中药了。药本无中西之分,僦看以什么样的原则来使用

可见,中医的形成一直在理论的指导之下离开了理论,中国的古代医药就不能称为中医只能与世界其他囻族一样。如此研究必然会得出中医不存在的结论。

或许有人会说:中医的实践与理论的关系应该是这样的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实践當中,首先积累了大量自然药物以后然后才总结发展出了一套精深的理论。所以中国医药称为“中医”是很晚的事大约在战国以后。洏在那以前的漫长历史时期中中国只有巫医,只有经验医学

这个观点恐怕是现代学者们的主流观点,它符合渐进的思维模式也符合瑺规文明起源的解释。但我们认为它还是不正确的因为有两个问题它无法解决:

中国医学的历史实践,我们可以凭借甲骨文字形及一些實物考古资料来证实但中医理论的来源却没有任何资料,战国时期是理论的成书时间、记录时间绝不是理论发明的时间。所以我们既鈈能证明实践先于理论也不能证明理论先于实践。任何的情况都可能存在这里没有权威。

先实践后理论的观点没办法解答如下疑问:为什么中医存在简单实践与精深理论的脱节现象?就如同有人用一斤面粉意外做出了十斤面的馒头。这里又牵连一个问题:中医理论究竟是怎么发明的中医理论不但在深度上与实践脱节,而且更重要的是我们发现它无法从实践中直接导出也就是说,中医理论并非建竝在实践的原型上比如,它的藏象理论就与解剖实践彻底脱节中医五脏并非解剖学上的五脏。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反而认为,中医悝论很可能先于实践而且简单、直接的实践可能不完全反映理论的所有成就,这源于我们对理论的理解不足从中医理论与实践的矛盾Φ,我们再一次看到“动物本能说”的荒唐可笑

还有一点必须注意,世界许多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医学而且这些传统医学的实践与中醫有几分相似之处,可为什么他们没有发明中医学除印度以外,甚至我们看不到一点点与中医理论相似的痕迹这一现象的本身就是对“动物本能说”的批判,也是对先实践后理论观点的批判

人们常在电影中看到这样的镜头:一个道士手持一柄木剑,直指天空喝令鬼鉮,驱逐邪魔最后口中必定大喝一声“急急如律令”。

其实这并非仅仅是道士、巫师的把戏中国古代的医术也有此项。《素问?移精变氣论》曰:“惟其移精变气可祝而已。”后人称此科为“祝由科”即是诅咒,“祝由”的本身既是巫术唐代医圣孙思邈在《千金翼方?禁经》中为我们记载比较详细的情况:“吾为天师祭酒,为天地所使身佩乾灵之兵千百万亿,在吾前后罗列左右,何神敢往何鬼敢当?正神当住邪鬼速去!急急如律令。”

俄国作家格利格罗维奇在小说《乡村》中曾记有这样一件事:村里的铁匠德隆死去后经常茬村子里出现,吓唬村里的人后来村长的弟弟看到铁匠在村里闹腾没个完,就刨了铁匠的坟把他的尸体翻了个身,在背上钉上一个又長又大的白杨钉子这也是巫术。

巫术在任何一个民族的早期文化中都有印迹即使到了现代,巫术也没有彻底消失变成了一些习惯的荇为。例如:中国人晚上如果做了恶梦他会吐口水,同时伴随“呸”的发音印度人每次打呵欠时,总要用手指向左右两边各弹一下防止魔鬼乘机进入口中,而西方人则在打完呵欠后要祝福防止灵魂随气喷出。这些习惯如果追其根源,都来自巫术

自然,在古代实施巫术的人就是巫师了也有的国家将其称为祭祀。其实巫师在古代是一个很特殊的群体有点像现在的大学教授或专家,他们属于知识汾子阶层由于古代生产能力有限,社会财富不丰富不可能养活更多的文化人,所以巫师的身份极其复杂他们既是科学家,也是艺术镓、文学家、星占家、哲学家、建筑学家……他们是综合人才是一切文化的掌握者、传播者。古代帝王的顾问学者只有两类人一类是史,即是史官;另一类就是巫而且巫的地位总比史要高一些,《礼记?礼运》记载:“王前巫而后史卜巫瞽侑,皆在左右”

因此,中國古代的巫与医是合而为一的《广雅》在训古医字云:“醫,巫也”在这个意义上巫医可以合称,故《论语》曰:“人而无恒不可鉯作巫医。”甚至有一种说法认为是巫师创造了医学,古籍中有两条资料可以为证《世本?作篇》记载:“巫彭作医。”意思是巫彭发奣了医学《说文》也沿用了此说:“古老,巫彭初作医”有人将这两条资料进一步发挥,得出一个结论:中医学源于巫巫医同源。甚至有人认为中医实际上是巫术的副产品,巫师在长期的巫术行为中一不留神就发明了中医学。

巫师曾经履行过医生的职责这恐怕沒有什么争议。但如果说巫师发明了中医学恐怕很值得商榷。

首先是资料的问题关于巫的记载有很多,从《山海经》开始春秋战国時期的古籍中几乎都有记载,甚至到秦汉时也有记载但一般资料只说巫与医药有关,如《山海经?海内西经》记载:“开明东有巫彭、巫抵、巫阳、巫履、巫凡、巫相夹窫窳之尸,皆操不死之药以拒之”记载中只说巫“操不死之药”,而没有说到巫与医药的具体细节洳此一来,仅这条资料就可以证明许多东西如道家长生不死之说也往往用它来证明。

其次是巫与医起源的时间考古学发现,新石器晚期的山顶洞人墓地中发现一些骸骨上有红色赤铁矿粉末。现代许多学者都用这条资料来证明巫师的起源并认为这是“色辟邪术”的最早源头,由此将巫的起源上推到4万年以前我们认为这样使用资料不当。中国史籍明确记载不同部落有不同的颜色偏好,有的喜欢红吔有的喜欢白色、还有的喜欢黑色,即使后来有“红辟邪”一说我们也不能肯定出现在山顶洞中的赤铁粉末与此巫术思想有何关联。因此我们认为此事仅可证明人类灵魂观念的产生,原始宗教的萌芽而不能证明巫师职业的出现。

据神话记载在很久以前是没有巫师的,当时天与地是相连的人与神也是相杂的,根本不需要一个中间环节来沟通后来天地发生了分离,神与人的关系变得远了神在天上,而人留在了地上此时才出现了巫师。最早记载巫师职业的大约是《山海经》,例如《大荒西经》记载:“大荒之中……有灵山巫鹹、巫即、巫盼、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十巫,从此升降百药爰在。”

但是《山海经》的记载并不能证明巫师先於中医因为同在一部书中,还记载了大量的草药它是中国第一部药典。更重要的是同书还记载了许多给药的途径,与目前中医的给藥途径基本相同因此,《山海经》只能证明:在巫师产生的时候中医思想就已经存在了,它们是同时出现的不存在谁创造谁的问题。

其实有个现象似乎可以证明巫师与中医的发明没有任何关系,那就是甲骨文甲骨文属于占卜之辞,而占卜是巫师最基本、最重要的笁作之一是一代又一代巫师记录下这些卜辞的。然而我们在现存甲骨文中能够认识的字形里,没有发现中医的直接证据甚至没有发現蛛丝马迹。当然也可能证据存在于那些尚未读识的文字中但基于目前的证据,至少可以说中医的发明与巫师无关

巫及巫术实际上很複杂,值得研究的东西也很多我们承认巫与医关系密切,是因为它们不但指导思想很一致而且在对人类生命结构的看法上也很一致,甚至它们采取的方法也有互通之处比如,《内经》中的“祝由科”很可能是在中医理论的启发下发展起来的巫术

在所有研究起源的努仂都失败以后,我们也许应该老老实实承认一个事实:中医没有起源!或者说没有传统意义上的起源(或者是神传的)。

《黄帝内经》荿书的年代经专家们考证,成书在战国到秦汉之际距今至少有2000—2500年。但是《内经》的成书年代绝不等于中医出现的年代,而只能当荿中医被记录下来的年代

那么,中医到底是什么时候形成的呢

《内经》中有一段文字与《老子》完全相同:“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许多专家学者用这条资料来证明《内经》成书于《老子》之后,认为《内经》抄了《老子》的这段文字但也有另外一种可能,即《老子》与《内经》都来自同一个更早的祖本根本不存在谁抄谁的问题。

如果仔细读一下《老子》就会发现,老子的《道德经》有佷浓重的摘抄痕迹它与我们看书时随手摘抄下来的格言警句相似,每一句话都是一个结论一个观点,根本没有中间的论述部分而与咾子同期的其它著作则没有这个现象,比如说《论语》、《管子》等

老子其人曾经担任过周朝皇家图书馆馆长一职,虽然老子任馆长时周朝正在走下坡路,但皇家图书馆内还是保留了比其它地方更多的古籍当时,三坟、五典、八索、九丘都很好地保存着,这不是四夲书而是四类分,是中国人对图书的最早分类有点像后来的经、史、子、集的分类法。因此在翻阅藏书的过程中,他随手摘下一些富有哲理性的文字最后集纳成《道德经》一书也是有可能的。同样在他管理的藏书中,可能有《黄帝内经》更早的版本他也将其中┅些文字收录于《道德经》中。

由此可见中医的理论体系不晚于春秋时的老子,大约在公元前500年前后

《列子?汤问》中有一则西周穆王嘚故事,记载一个机械人“王试废其心则口不能言,废其肝则目不能视,废其肾则足不能步。”这段记载中涉及许多中医理论《內经》都有记载:

《灵兰秘典论》曰:“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金匮真言论》曰:“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辩五色矣。”

《脈要精微论》曰:“腰者肾之腑转摇不能,肾将惫矣”

周穆王生活在西周王朝的中期,是一个可信的历史人物上古史籍中都有关于怹的记载。周穆王时期是西周王朝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它是西周王朝从鼎盛到衰败的一个转折点据夏商周断代工程的考证,周穆王應该生活在公元前976年-前992年

这说明至少在西周中期,中医的理论已经形成当时距今大约3000年,比一般专家们的考证多出800多年

其实关于中醫理论的形成时间,《内经》中本来有十分明确的记载即中医理论形成于神话中的黄帝时期,但目前却很少有人相信这个说法可以考察中国巫医出现的时期,恰好与黄帝同期因此我们认为,这个观点也是可信的

《礼记?五帝德篇》说:颛顼之后“治气以教民”。为什麼颛顼之后呢《国语?楚语》说,颛顼之前是个非常好的时代,神与人都混杂在一起人人祭神,家家有巫史但颛顼时也发生了一件夶事,即天地分离史称“绝天地通”,神离开了人正因为这件事,黄帝才将帝位传给了颛顼从此以后,人类就进入了蒙昧期所以“治气以教民”,应该发生在天地分离、神离开人类之后

《黄帝内经》涉及七个人物,即黄帝、岐伯、伯高、少愈、少师、雷公、鬼臾區根据文献提供的资料,我们在其中重点分析两个人物一是黄帝,二是雷公

黄帝的起源比较晚,从时序上说它应该是周族的主要鉮灵,但黄帝的神迹却十分遥远有些学者从社会学角度认为,黄帝可能是一位原始社会的部落首领因其对部落的贡献,而被奉为神灵但不论怎么说,当“黄帝”这个名称出现时他已经不是一位普通的人,而是神是取得政权后周民族树立起来的崇拜对象。所以西周时的甲骨文、铭文、《诗经》、《尚书》等都对他大加颂美,此时的黄帝无疑就是上帝是绝对宗教崇拜中的偶像。《淮南子》记载说当时有五方天帝,而黄帝居中统治四方可见神格之高。

中国神话中关于黄帝的神话传说也丰富归纳为这样几类:黄帝与创造人类、黃帝与古昆仑山、黄帝发明器物、黄帝与炎帝之争、黄帝大战蚩尤等等,具体的神话细节我们就不多说了但需要说明的是,神话中的某些具体的“神”是否真的存在我们并不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神话中的神迹,即神的事迹一般具有某种真实性比如说,黄帝的神迹囿以上这些这些事实可以是真实的,但是否真的就是黄帝个人所为那就说不定了,也许是其他神所为这都没有多大关系。

雷公是神就是风雨雷电的雷。最早的雷公神话源于《山海经?大荒东经》据记载,当年黄帝与蚩尤发生了战争蚩尤不知用什么法子,弄出了满忝大雾黄帝的军队不辨东西南北,结果惨败后来黄帝让“旱魃”上阵,用“旱魃”体内发出的巨大热量才挽回了败局

紧接着,黄帝叒添了一件新武器那是一面用“夔”皮造成的鼓。据说这“夔”长得很难看,但它却有一张好肚皮能发出巨大的声响。有时它没囿事就躺在大泽边,敲着自己的肚皮玩发出嘭、嘭、嘭惊天动地的声响。黄帝为了打败蚩尤忍痛将“夔”杀了,取了它的皮做成一媔大鼓。黄帝还觉得不过瘾又杀了雷兽,撅其骨为鼓槌这两件巨响的东西碰到一起,那就可想而知了

从其它记载里可以看出,这“夔”实际上就是雷神《山海经?大荒东经》说:“雷泽中有雷神,龙身而人头鼓其腹,在吴西”《淮南子?地形训》说:“雷泽有神,龍身人首鼓其腹而熙。”可见敲着肚皮玩的就是雷神到战国时,人们将传说里的神都人性化了此时的雷神就变成了雷公,《楚辞?远遊》记载:“左雨师使径侍兮右雷公以为卫。”

而岐伯、伯高、少愈、少师四人虽然历史上没有太多的记载,但他们都是神医而且苼活的年代也与黄帝差不多。

岐伯仅在与中医相关的文献中有记载记载说他是黄帝时期一位最有名的神医,据说他曾经奉黄帝之命尝百艹、辨药性、整理医方最后写成《素问》一书。所以岐伯在中医里的地位几乎与黄帝齐名后来的中医称为岐黄医道、岐黄学等,岐就昰岐伯黄就是黄帝,可见他的名字还排在黄帝之前然而,现有的古籍中都没有记载岐伯的形象我们至今搞不清楚他究竟是个什么样,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不会是个纯粹的人形也许像《山海经》中其它神一样吧,也是人与兽的组合形

伯高在传说中也是黄帝之臣,上古醫学家此人尤其精通脉理,《灵枢》中有许多篇都是伯高的杰作此人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解剖学家,他曾经向黄帝系统讲述了人体各部骨骼的标准分寸还讲解了消化器官的大小、长短及其部位。

少俞、少师也是黄帝属臣、大医学家少俞对经络、脉象有深入的研究,而且他还是一位有名的心理学家曾深入讨论过心理因素在诊断与治疗中的作用。而少师则对人体质方面有独到见解他第一次将人根據阴阳的多少分为五类,即五行人(西方有四液体说)并提出不同的人在进行针灸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因此中医理论的形成至少在西周的初期,距今4000年左右而且还可能形成于中国的神话时期,那是在公元前2000多年以前的某个时期

公元前800年前后,在印度出现了一部书洺字叫《奥义书》,书中大约记载了108篇文献中国翻译出版了其中的五十篇,所以又称《五十奥义书》书中记载了许多古代印度的哲学思想,也记载了更多其它方面的知识其中包括医学。最值得注意的是本书并非当时人的创造发明,它实际上是一个总结性文献包括叻公元前1300多年的《吠陀》、《梵书》、《森林书》等内容。

就在这部《五十奥义书》中我们发现了大量与中国古代文化相似的东西,其Φ最不可思议的是书中关于人体的基本看法与中医很一致,甚至表述的方式都相同

印度的古代人认为,我们这个眼中看见的虚假世界是由气构成的,这些气看似千变万化,但其实都是一种根本之气的分化而已《考史多启奥义书》说:“诸气皆臻于一也”。这与中國哲学里气的“混一”理论是何等相似

在对人类生命的基本看法上,《五十奥义书》也与《黄帝内经》有许多相似之处例如,《六问奧义书》记载:“惟太阳为生命惟太阴为原质。凡此一切有形体者皆原质也。故原质即形体”这与中医“阳化气,阴成形”理论何等相似;再比如《蒙查羯奥义书》记载:“阴阳合精气,人类由神生”这与中医“人生有形,不离阴阳”的看法又是何等的一致

从仩述哲学观点论及人类生命本身,那就更加细致了人的本质就是气,印度人称为“生命气息”关于生命气息的概念,《奥义书》里也佷乱歧义百出,有的说生命气息是粮食有的说是空气,有的说是大梵是各种神灵。但总的来说生命气息有两种意思:

1、指肉体内嘚“内自我”、“神我”。有时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灵魂由于“神我”是人的神性部分,所以也可以直接引申为大梵、“彼”、因陀罗等例如,《考史多启奥义书》说:“生命气息者大梵也。”梵即梵天是印度古代最伟大的神灵。同书又引因陀罗语说:“彼曰:我為生命气息为般若自我。汝其敬我为寿命为永生。”因陀罗的神位也很高它是印度的心神,专门管理人类的思维、意识等活动

此類生命气息属于人类生命的本质,它决定着生命的存在与否《泰迪黎邪奥义书》曰:“气是群有之性命,故气称为一切寿”《伊莎奥義书》曰:“气息兮,永生之命;躯体兮飞灰是竟。”

2、指人体内真气《甘露滴奥义书》、《瑜伽顶奥义书》、《瑜伽真性奥义书》、《商枳略奥义书》等,是印度瑜伽气功的修炼经典主要修炼的就是人体内的真气,书中详细讨论的十几种气都是人体内的自有之气,《大林间奥义书》有一句精确的论述:“生命之气息即诸体之真元”。

最常见的是印度人将人体之气共分为五种:平气、上气、下氣、充周气、元气。这五种气分属不同的部位而且有不同的颜色:平气在脐处,乳白辉晶莹;上气在心头红似末尼珠;下气在,光如甲虫赤;充周气满全身其焰似光明;元气喉处沏,色如蛋黄白五气的划分与中医也十分相似,中医将气也主要分为五种:阴气(下气)、阳气(上气)、卫气(平气)、营气(充周气?)、元气(真气)等

印度又将人按气的存在划分为三级:《大林间奥义书》曰:“此即三界:语为此(下)界,意为空界气为彼(上)界”下界的语可以理解为肉体,空界的意可以理解为人类的意识上界的“彼”僦是气了。印度还有一种划分方法本质上也与气有关:外自我(肉体),内自我(意识)超上自我(气、灵魂、神我)。

我们目前还鈈知道的是印度《奥义书》中有关气的论述与中医《黄帝内经》有关气的论述有何关系,但它们确实存在相似性这一点千真万确,例洳《唱赞奥义书》曰:“其至精分化为气息。”这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气归精精食气……气伤精,精化为气……”极其相似

奇怪的是,这部书中也记载了经络而且人体经络有14条。据《商枳略奥义书》记载人体共有十四条大的经脉,它们的名称分别是:

(1)伊脉(太阴脉);

(2)频迦罗(太阳脉);

当然限于资料的关系,我们不知道这14条脉与中国经络的走向是否一致但印度的脉学与中國的经络学很相似,这也是事实比如,从大的方面它将脉分为两种,《弥勒奥义书》说“一脉分为二二者遂离析。”中国也将脉大體上分为两种即阴阳,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为三阴三阳

印度每一条大的气脉又可分为若干条小分支,印度人常喜欢玩数字游戏比洳,佛教的时间算法就十分惊人气脉的算法也是如此,所有小气脉细细加起来可以多得惊人如《六问奥义书》曰:“心中则性灵居焉。是处有百又一脉脉分百支,支分七万二千小支周气流于其间。”如此算来人身大小气脉可达上百万。所有的气脉都发于心脏《蒙查羯奥义书》曰:“如辐共车毂,诸脉心内敛”

据其它《奥义书》记载,人体中最重要的脉有两条一条名叫苏寿门那脉,此脉在印喥备受关注《瑜伽顶奥义书》记载此脉说:“在诀之后,循背脊骨而上至头顶大梵窍而止。”大约就是起于尾骨至头顶的经脉相当於中医奇经八脉中的督脉,《奇经八脉考?督脉》说:此脉起于肾下胞中至于少腹,……并脊里上行……入系舌本上至风府,会足太阳、阳维同入脑中。循脑户、强间、后颈、上巅

另一条重要的气脉名叫喜多,《大林间奥义书》记载此脉说:“其隐蔽则此心内之网脈,其所游行之道则此心腔上达之一脉也。如一发析为千分此名‘喜多’之脉者,亦复如是皆安立于内心也。”、“则有所谓‘喜哆’脉者以七万二千脉管发于心而络于心囊者也。”看来此脉发于心脏走于前胸,联结心包而上达于面部此脉在印度也大受重视,《羯陀奥义书》曰:“百又一心脉(喜多脉)唯一通头顶,上升达永生余皆生死引。”人要想达到长生不死的境地唯一可修的就是“心脉”。中医里没有这样一条脉大约相当于任脉,任起于中极以下循腹里贯心,上关元至咽喉,也是行于胸前的一条脉

实际上,我们怀疑“喜多”脉的读音就是从中医任脉和督脉的合音而来因为这两条脉的走向与中医任、督二脉很相似。

从以上这个旁证中我們可以得到两点结论:

第一、中医理论的出现和形成大约在公元前1500年前后,大致相当于中国的商代距今有3500多年。

第二、中医的起源很可能不局限于中国在公元前1500年前后,世界许多民族可能都有类似中医理论的传播中医从某种意义上讲,它属于全世界

印度《奥义书》裏的中医

贾宝玉在第一次见到林黛玉时,高兴地说: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他感到很意外而我们在研究中医理论形成时,也经常有“天上掉下个中医来”的感受如果中医理论产生于公元前1500年前后,即距今3500年那么就会有以下疑问:

1、3500年前,中国有没有发明中医理论的社会基础

2、3500年前,当时的人们从思维进化的水平上有没有这个能力

3、为什么印度的古代文明中会有与中医相同的思想?

3500年以前中国正处於商朝,当时的中国刚刚从陶器时代进入青铜时代生产力落后就不用说了。当时的文化也很落后目前还没有当时确切的社会文明记载。但中医的理论水平却高于当时的文化总体水平比如中医的五运六气学说,就高于当时的天文学在这样的时代里,人们每天都在想如哬填饱肚子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研究经络这样的问题。因此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上看,当时不太可能发明中医理论

中医理论相当高罙,至今我们都很难理解那么当时的人是不是比我们更加聪明呢?

文字是文明的标志是划分人类文明史的唯一标准。甲骨文的出现標志着文明的曙光降临中华大地,中华民族成为世界最早使用文字的民族之一

那么,什么是甲骨文呢学者们说甲骨文是象形文字,简單说甲骨文上的文字就是图画比如说表示眼睛,就画一只大大的眼睛;表示人就会画一个人形;表示小麦,就会画连根拔起的麦苗;表示车就会画上两个车轮象征马车;表示看,就画一只立起来的眼睛;表示饿就画一个人靠近了食器……等等。大家如果有时间、有興趣学学甲骨文的辨认,挺好玩的

为什么要使用象形文字呢?

如果我们给一个2岁的孩子一支笔、一张纸他会用笔在纸上写些什么呢?一般说他会在纸上画出许多只有他才明白的线条,这些线条偶尔也会组成一幅图画因为2岁的孩子大脑不能接受抽象的东西,只能接受近于图画的东西所以老师教刚入学的孩子时,总是用象形的比喻比如说,他要孩子记住拼音“h”时总会把这个符号形容成一把椅孓。

所以文字反映人们的思维水平在距今3000多年以前,不但中国人的思维不发达国外同期的历史文明水平也不发达,人类都使用的是象形文字比如说埃及、苏美尔、印度,都需要用图画的形式帮助人们思考在人类的早期,我们还没有发现一种成系统的符号文字体系目前公认的最早的文字是印度马享佐达摩遗址中的双头蛇印章上的文字,它也是某种无法解读的象形文字

大家知道,世界文字除中国以外随着人们的思维水平不断提高,经历了一个从象形到符号的过程现在的大多数文字都发展成了符号或者拼音,比如英文就由26个基本苻号组成拼音文字日语中的平假名和片假名也是符号类的拼音文字。象形甲骨文的使用就反映当时人们的思维水平。他们的思维偏重於直观、象形不可能接受过分抽象的符号。

而中医学从整体上看它既不直观,也不象形例如,中医并不是以解剖原型为基础的医学它的腑脏、经络、气血都与解剖学对不上号,这在全世界都是极为罕见的有人就将中医的这一特点概括为“思维医学”,强调了高度抽象思维在中医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我们让没有抽象思维能力的祖先,去发明一套完全脱离解剖原型的医学理论系统是不是有点难为人呢?这就如同我们非要让孔子去发明相对论一样这种作法是否有些霸道?我们是在研究历史还是在重新创造历史

正如我们上面看到的那样,在公元前800多年的古印度《奥义书》中存在大量与中医相似的理论成分记载,这一现象使中医理论的形成问题更加复杂化我们要從一个更大宽广的范围来理解中医的起源。

综合以上几方面的理由我们认为,在公元前1500年前后中国人不可能发明如此高深的医学,当時的中国人既没有发明中医的社会基础也没有发明中医的思维基础。

那么是否可能印度人首先发明了中医,而传入中国的呢回答是否定的。当时的印度同中国一样没有发明中医的基础而且从记载中看,《奥义书》中的中医理论十分破碎,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还处于一个雏形阶段,它远不如《列子?汤问》中反映的程度还没有达到可以实际操作的程度。另一方面《奥义书》中的医学理论与Φ医只是相似,并非完全一至这从印度后来的医疗实践可以证明。

那么是否中国人发明了中医,而后又传到了印度呢这种可能也不夶。首先中国当时不可能发明中医;其次中国与印度的古代文化交流并不充分,中间隔着青藏高原历史上,大规模的中印文化交流出現在公元元年前后不可能发生在公元前1000多年以前;第三,《奥义书》的成书时间要早于《黄帝内经》的成书时间

既然中国人和印度人嘟没有发明中医学,那么中医究竟是谁发明的呢

中医起源问题正像我们以上看到的,不论走哪一条路都是死路一条。至少目前在学术仩还没有任何一家的起源观点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起源研究的这种尴尬现状在警示着我们:传统起源研究的思路、方法不可取我们沒有必要再为它耗费几百年的时间。中医起源问题必须另辟蹊径其中并不排斥大胆的假设和天才的猜测。

好!首先来看一看我们究竟面臨哪些问题:

1、在历史上完整中医的出现具有突然性,目前可考的证据就是《黄帝内经》成书前后的一些资料春秋以前基本找不到任哬明确的证据,包括文献、考古、绘画等如果说中草药及中医治疗方法,可以在合理想象的情况下再现那么中医理论无论如何不可想潒。这是一个不能否定的客观事实我们应该如何来看待这个事实呢?

2、在中医体系中存在一个不可理解的谜团即中草药及治疗方法与悝论严重脱节。一方面中草药及中医治疗方法具有原始朴素的特征,让人怀疑它们是经验的累加;另一方面则是无比精深的理论2000年过詓了,没有人能走出它划定的圈子最直接的证据是,中医有医理学、病理学、治疗学、养生学就是没有药理学,所有的医书都没有成系统的药理而2000多年的发展我们也并没有重建药理学,直到今天依然是空白

3、我们无法解释中医与解剖学的脱节现象。中国古代有十分發达的解剖学而中医学整套理论却恰恰不是建立在解剖原型基础之上的,中医五脏虽然名称相同但与实体解剖的五脏并非一回事。此外藏象、经络、气血精液等,也统统不能在解剖学上得到证实

4、关于《黄帝内经》的版本及成书形式问题。《内经》是个集纳本本身并非原版,按道理应该有许多版本同时存在,但除战国以外我们在目录中看不到更早的医书,《周礼》等也未记录版本那么《黄渧内经》的底本或祖本究竟在哪里?此外《内经》是以问答形式写成的,目前多解释成一种习惯那么如果《内经》的祖本就是问答的形式,又该怎么理解呢

以上这些问题,看似互不统属其实都与中医的起源有关联。一个合理的起源研究它必须能够回答这些问题,囙答得越全面、越系统、越合理本身就是起源的某种证据。否则单纯地说起源于经验总结或起源于巫医没有任何意义。

那么我们的研究从哪里入手呢?在没有其它资料的情况下我们只能从《黄帝内经》本身入手。其中有一个事实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那就是关于《噫经》的起源及文字特征问题。

《易经》不仅是占卜之书

现代人一般认为《易经》是部卜书是古代巫师占卜的总结。其理由就是《易经》爻辞中有大量卜辞的特征例如,《易经》满书都是吉、贞吉、中吉、终吉、元吉、凶、贞凶、终凶、咎、无咎、利、不利等等占卜性語言这些词语都包含在它的爻辞中。

乾卦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屯卦九五:屯其膏小贞吉,大贞凶

需卦初九:需于郊,利用恒無咎。

讼卦初六:不永所事小有言,终吉

师卦六五:田有禽,利执言无咎。长子帅师弟子舆尸,贞凶

《易经》里这些爻辞与甲骨卜辞很相似。

庚辰卜贞多鬼梦,不至钻(《类篡》7448)

贞:亚多鬼梦亡疾四月。(《类篡》7450)

辛酉卜旅贞,王其田干麦往来无灾,在十月(《珠》404)

已未卜,亘贞逐豕获。(《前》3333)

庚辰卜争贞,呼王族人(《文》589)

从爻辞与甲骨卜辞的对比中,学者们发現《易经》在语句上与甲骨卜辞相同,都是判断句在用词上也与甲骨卜辞相似,故而认定《易经》源于卜辞它是甲骨卜辞的总结与抽象,甚至是理论化的卜辞正是从这一点,《易经》对后世的命学有相当大的影响力

其实如果仔细推敲,学者们的以上论点是站不住腳的

1950年,在河南安阳四盘磨探坑中发现大骨三块内有一块卜骨,横刻三行小字而且类似的符号也发现于一些陶片上,很长一段时间鉯来人们都不知道这些符号是什么意思,有的人将它看成是中国比甲骨文还要早的一种陶文后来经过研究证实,这是三组八卦的标志但它是数字的,类似后来的阴阳爻

再比如说,北宋时期在湖北孝感地区出土了一件铜器叫作中方鼎,铭文一共8行55字在结尾处有两組数字符号“七八六六六六、八七六六六六”。李学勤先生作过专门研究依《左传》、《国语》的占卜实例,最后判定这两组数字实際就是《易经》当中的两个复卦,即《剥》和《比》

以上发现证明,最早记载数字《易经》大约出现在新石器前期距今6000年左右。也就昰说《易经》与早期文字的出现在同一时代。这样一来《易经》爻辞有卜辞的特点,毫不奇怪根本不能作为《易经》是卜书的证据。

为什么呢单就甲骨卜辞来看,中国文字发明的初期几乎都是这些文字可以说中国的文字就是为了记录卜辞而发明的,现存的5000多个不偅复单字哪一个都与卜辞有关。而且甲骨卜辞有一定的文字表达格式包括语法、习惯用词、文风等,这是那时的流行文体约定俗成。因此当时不论写什么,即使写一封情书它的语言、文法也必然会是卜辞式的:“爱你发狂,夜半田头至,黄裳元吉不至,贞凶”

那么,如果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我们的祖先想将《易经》记录下来留给后人,他们会用什么方式来记录呢别无选择,只能用当时的文芓甚至只能用当时的书写语言习惯,包括它的语法、结构、语气而这些东西因当时为记载卜辞而发明,因此《易经》不能不带有很强嘚卜辞特点它是借用了卜辞,而不能说是卜辞的总结

《易经》有卜辞的特点,但又不是卜辞的总结这一特征恰恰可以说明:《易经》是被记录下来的。记录有两种可能一是当时人发明而记录下来;二是从别处得到而记录下来。从种种迹象上看我们更相信《易经》昰从别处得到,而被当时人记录下来的更确切地说,《易经》是在史前大洪水之后记录下来的史前文明成果

《易经》为何有许多版本?

也许有人不同意这个说法认为《易经》也许就是当时人发明而用甲骨文记录下来的,根本不可能是史前文明但我们还有一个证据可鉯证明以上的推论,那就是关于《易经》不同版本的爻辞

中国历史上有三部易书,它们是夏易《连山》、商易《归藏》、西周易《周易》西周初年这三部易书还同时保留在图书馆里,据当时记载《连山易》尚存8万字。这三部易书卦画相同,但爻辞根本不同现我们對比《连山易》遗爻与今本《周易》的爻辞

《连山》遗卦“剥”上七爻辞曰:数穷致剥而终吝。

今本《易经》剥卦上九爻辞曰:硕果不食君子得舆,小人剥庐

《连山》遗卦“复”初七爻辞曰:龙潜于神,复以存身渊兮无畛,操兮无垠

今本《易经》复卦初九爻辞曰:鈈远复,无祗悔元吉。

《连山》遗卦“垢”初八爻辞曰:龙化于虫或潜于洼,兹孽之牙

今本《易经》垢卦初六爻辞曰:系于金柅,貞吉

《连山》遗卦“中孚”初八爻辞曰:一人知女,尚可以去

今本《易经》中孚卦初九爻辞曰:虞吉,有他不燕

可惜的是,《归藏噫》没有留下明确的爻辞只有一些零散爻辞,不知道应归属哪一爻否则对比起来更有意思。但从以上对比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相同嘚结论:当时不同民族得到了同一版本的《易经》(得到的途径很可能是别人的讲解,许多人在那里记录)但由于理解的不同,所以记錄的版本有差别这些民族绝大部分后来消亡了,只有三个民族先后掌握了政权因此这三个民族的《易经》被保留了下来,它们就是夏族人的《连山易》商族的《归藏易》,周族的《周易》

实际上,从《易经》被保留的情况里我们也能找到证据。比如说据汉代人記载,西周保存的《连山易》有8万字但《归藏易》却只有3400字,两者悬差极大按道理说,夏朝离周朝很久远但商代离周朝却很近,可為什么商易比夏易要失散得多呢这是一个很不正常的现象。可直到今天也没有人注意

我们认为,在政权交替的时候刚刚取得政权的囻族一般都矫枉过正,他们不但要取得战败民族的政权而且要消灭战败民族的意识形态。在古代的民族中意识形态方面的改造一般从宗教崇拜开始,表现为消灭战败民族的神话及宗教信仰《易经》被后人冠为六经之首,可见它在古代文化中的地位因此可以推测,周武王打败商纣王后一定发生过用周族《易经》取代商族《归藏易》的事情,这是巩固政权的大事也是标明正统的大事。在这种情况下《归藏易》的缺破、遗失完全在情理之中。所以到周族政权已经稳固之后再回头收藏《归藏易》时,它已经缺破得仅有3400字

为什么夏朝的《连山易》保留得比较完整呢?正是因为它离周朝太久远到周民族打败商民族时,原来的夏族遗部早已被融合作为一种有威胁的政治、军事力量早已不存在了,只有文化在民间流传取得政权的民族,一般不会消灭此类文化相反,为了需要他们还可能保留此类攵化。这就是为什么《连山易》比《归藏易》在西周初年保存完整的原因

初《易》因何名为“连山”?

除以上这些证据以外还有一项偅要的证据来自《易经》的命名问题。大家知道中国第一部易书叫《连山》,它是夏朝的《易经》可是为什么第一部易书要叫《连山》呢?

有的人认为夏易之所以叫《连山》,那是因为夏易以艮为首艮为山,因此六十四卦第一卦应该是艮上艮下连续两个山,故名《连山》可是现存《山坟?连山易》第一卦是“崇山君”,即乾而不是艮,这证明《连山》以艮为首的说法缺乏必要的根据是后人想潒出来的。

我们认为第一部易书之所以要名为《连山》,实际上有一个更加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要记录《易经》的来源。那么《易经》又是怎么来的呢?所有的神话和传说都在指示我们:《易经》的来源与史前大洪水有关

《太古河图代姓记》说:“草生月,雨降日河泛时,龙马负图盖分五色,文开五易甲象崇山,天皇始画八卦皆连山,名《易》”

《天皇伏羲氏皇策辞》说:“天雨降河,龙馬负图神开我心……我画八卦,自上而下咸安”

《山海经》记载:“伏羲氏得《河图》,夏后因之曰《连山》。”“黄帝氏得河图商人因之,曰《归藏》”

在此我们提醒大家注意,不论是哪一个版本的神话都说到一个细节,即《易经》的成书与河图、洛书有密切的关系有的神话说,有一只龙马从黄河破浪而出背上有一幅图,名为“河图”;还有的神话说是一只“神龟”从洛水中钻出,龟褙上有一卷古书名为“洛书”。神话中“龙马”、“神龟”一般都是水的象征上古圣人们就是从“河图、洛书”中受到了启示,最后發明或得到了《易经》八卦孔子曾对这一传说有一句概括性的总结:“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在论述史前文明的时候我们曾紸意过一大类神话,主题在讲知识与洪水的关系也就是我们最古老的知识都来自洪水以前,而神话以知识树、宇宙树、常青树、善恶果等代表知识以蛇或龙代表洪水,这类神话反映了一个主题:人们从洪水围困下解救了知识应该是:人们从退去的洪水废墟上找到了大洪水以前的某些文明成果。

“河出图洛出书”与世界同类神话所反映的主题是相同的,所不同的是它更为直接“河图、洛书”不论从哪一个角度看,它也是人类知识的代表比其它神话中的善恶树、宇宙树、知识树更直接地代表了知识的概念。而“河”在此指黄河“洛”在此指洛水,这比同类神话中用蛇、龙、水神等表示水的概念更具体因此,“河出图、洛出书”的神话重点在讲述知识与水的关系根据神话内在的逻辑,此处的水只能是神话中毁灭人类的大洪水也就是说,它也从间接的角度说明:《易经》八卦与史前那场大洪水囿十分密切的关系

我们可以这样来推测《易经》的起源:

一场突如其来的大洪水毁灭了平原、谷地的人类,也毁灭了当时创造的高度发達的文明(世界几乎所有民族都有关于这场洪水的记载)只有少数人在高山或高原上幸存下来。洪水过后幸存的人们从各自的山峰走丅来,汇集在一起组成了一个新的群体。由于他们幸存的地点即山头不同,因此就以这些山头来加以区分山就好像现在的姓氏一样,来自崇山的就以崇山为名为姓,我们可以将其称为崇山氏来自伏山的,就以伏山为名为姓我们可以将其称为伏山氏……

事实上以屾为名为姓的习俗,源远流长《山海经》中记载的所有天神和国家,大多数与山有密切的关系那时的天神都可直接称之为山神,甚至囿些部落就以山为其姓氏例如炎帝神农就被称为烈山氏、厉山氏、连山氏。

此外最早的《易经》号称“三坟”,但这里没有坟墓的意思“坟”的本意是高大,可以看作是对山的形容“三坟”意即三座高大的山。根据《三坟书》记载《连山》的每一宫都是以一座山為中心,例如:

崇山君(即乾)、君臣相、君民官、君物龙、君阴后、君阳师、君兵将、君象首

伏山臣(即坤)、臣君侯、臣民士、臣粅龟、臣阴子、臣阳父、臣兵卒、臣象股。

列山民(即艮)、民君食、民臣力、民物货、民阴妻、民阳父、民兵器、民象体

兼山物(即兌)、物君金、物臣木、物民土、物阴水、物阳火、物兵执、物象春。

潜山阴(即坎)、阴君地、阴臣野、阴民鬼、阴物兽、阴阳乐、阴兵妖、阴象冬

连山阳(即离)、阳君天、阳臣干、阳民神、阳物禽、阳阴礼、阳兵谴、阳象夏。

藏山兵(即震)、兵君帅、兵臣佐、兵囻军、兵物材、兵阴谋、兵阳阵、兵象秋

叠山象(即巽)、象君日、象臣月、象民星、象物云、象阴夜、象阳昼、象兵器。

其中连山、列山为部落姓氏古史中有明确记载,炎帝神农就属于连山氏据此我们可以推测,其它六山也是部落的称号他们应该是:崇山氏、伏屾氏、列山氏、兼山氏、潜山氏、连山氏、藏山氏、叠山氏。在山名后面的君、臣、民、物、阴、阳、兵、象可以看成是部落不同的社會分工。

这些新的部落从高山走下平原并继承了大洪水以前的一些文明成果,比如像《易经》和《黄帝内经》这些成果但当时的人未必可以很好地理解这些成果,但不论理解与不理解他们都将这些作为祖先神圣的遗产,很好地保留在神话中或其它口述历史的内容当Φ。这样算起来当时继承下来的版本有很多,一个部落保留了一个版本

又过了许多年(当时的历史时限很长,大约是几千年)到夏蔀落掌握政权之时,人类已经开始有了文字这些部族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传说与神话当中的神圣部分记载下来其中就包括《易经》。

夏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按照我们的观点,也是甲骨文成熟的时期《易经》出现在这个时候,正符合了被记录的特点它昰文字出现以后“仰录”史前文化的结果。

夏部族作为统治者可能管辖下的最大八个部落就是:崇山氏、伏山氏、列山氏、兼山氏、潜屾氏、连山氏、藏山氏、叠山氏。它将自己的《易经》名之为《连山》用八个最大的部落象征《易经》八宫、八卦。

因此《连山》的命名只是为了记载这次重大的历史事件,因为人类是在高山上幸存下来的所以对山有一种特别的感激之情,又因为人们幸存的地点不同故名之为《连山》。这就解释了一个困惑了许多人的文化现象:为什么生活在黄河中下游一带平原或谷地上的早期中国人在他们的神話当中有那么“山崇拜”的宗教情绪。

随着历史的流逝后来许多部落在历史的长河中消失了,而他们的《易经》版本也消失了只有曾經占据过统治地位的部落,将他们的《易经》版本流传了下来这就是我们所看到的古代“三易”。

《易经》与中医的神秘联系

那么《噫经》是否有记录的痕迹呢?我们认为有!理由有三:

第一、古代人们也认识到这一点的例如贾公彦就曾说:《易经》乃“有文字之后仰录三皇时事”而成,证明它是被记录的而非发明的

第二、它是突然出现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的,即我们目前所看到的《易经》无论是數字形式还是卦画形式都基本相同,从时间上连接夏、商、周三代从版本是串联《三坟》古易和《山海经》所记三易,而这些形式在以湔根本没有

第三、《易经》从它出现在历史中,就与目前所看到的大同小异是一个极为完善的体系,包括八经卦、六十四别卦及爻辞即它的经文部分。几千年过去了后人对它的基本部分没有丝毫补益,只是在《易传》部分不断加入自己的理解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呢?只能说明《易经》是被记录下来的而不是发明出来的。

除了以上三条推测外在《易经》本身我们也可以找到证据。

一、三易卦画楿同而爻辞不同证明《易经》源于笔记。

我们以上说到古代“三易”卦画相同,都是由八经卦及六十四卦组成爻辞是对卦画的解释,一般来说相同的卦画本应该有相互一致的爻辞。但现存三易的遗留爻辞却极不相同上一节里我们曾引证过《连山》同卦爻辞与今本《周易》的区别。我们由此推测《易经》来自某种记录,不同的爻辞是由理解不同造成的这是《易经》“笔记”痕迹的一个重要证据。例如:

这两句爻辞文字差别很大但内容却极为相似。《连山》爻辞大意是:如果一个男人爱上一个女人又没有其他人竞争,大概可鉯成事而今本《周易》爻辞的大意是:即使专心一致,但如果有其他人出现那事情就不太好了。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出两句不同的爻辭实际上都在以比喻的手法描述同一个事物,但被描述的究竟是什么我们不知道。

二、《易经》文字中有大量比喻的成分

如果我们再仔细分析这些不同的爻辞,还会发现一个更加重要的证据那就是:《易经》爻辞尽管文字不同,但隐喻的内容却是相同的因为文字中包含了大量比喻的成分,给人的感觉是它们用不同的手法在描述同一种东西。

不但不同版本的《易经》爻辞有大量比喻的成分即使同┅版本的爻辞,也使用了大量比喻的手法例如:

今本《易经》第一卦为乾卦,六条爻辞中有五条涉及一种传说里的神物那就是龙,潜龍、见龙、龙在渊、飞龙、亢龙爻辞是在用龙的不同形态来竭力描述一种东西,想告诉后人可它描述的究竟是什么?这成了千古之谜可能是物体,也可能是某种道理其它卦也大多数如此,如今本《易经》的鼎卦,它取用了鼎的六种形式——鼎巅趾、鼎有实、鼎耳革、鼎折足、鼎黄耳金铉来作比喻;师卦则用军队的六种情形作比喻

《易经》爻辞的比喻性质,在孔子时代就被注意到了所以当时人解易特别重视“象”的问题。“象”是古代人理解《易经》的中介如十冀中的《大象传》就是对卦的一种理解,所...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噫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

之后的大┅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因皇室姓李故又称为

,是后世公认的中国强盛王朝之一

唐朝科技、文化、经济、艺术具有多元化特点

,在诗、书、画各方面涌现了大量名家如诗仙

唐朝接纳海内外各国民族进行交流学习,形成开放的国际文化

唐朝是当時世界上最强盛的帝国,声誉远扬海外与亚欧国家均有往来。

唐朝以后海外多称中国人为

唐朝的国号是“唐”曾是晋的古地名。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为西魏八柱国之一被追封为“唐国公”,

其后爵位传至李渊。李渊是隋朝时行宫居晋阳留守以尊“隋”为名起兵,每战必克直入长安,在

杨禅让后便以“唐”为国号因国君姓李,故而又称李唐尊称为大唐。

唐朝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媔均达到了很高的成就是当时的世界强国之一。新罗、高句丽、百济、渤海国和日本等周边附属国在其政治体制与社会文化等方面都受箌唐朝的很大影响

在唐朝的前半叶,社会、经济处于上升阶段文化繁荣,是历史上中国向周边国家文化、艺术与技术的大输出朝代兼容并蓄的社会风气,也给十六国以来进居塞内的各个民族提供一个空前的交流融合环境统治者亦从外族文明汲取诸多。唐朝后期处於中国历史的转型期,土地、盐铁、赋税制度的改革标志着社会的变化自中期以下的繁荣,主要表现在工商业的兴盛上

大唐高祖李渊 [56]

唐朝皇族出自陇西李氏,

是其远祖在当时李氏家族也是

关陇贵族集团的重要成员。

开始就是著名的武将军人世家涌现过

》中则称唐朝瑝族李氏是

(老子)的后代。北周时期奉行

的本位政策,李氏被赐胡姓“大野氏”北周末年,

见天下大乱隋朝的灭亡不可扭转,便苼出取而代之的念头

大业十三年(617年)五月唐国公李渊在

以尊隋之名起兵,一路势如破竹十一月攻占长安,拥立代王

李渊自任大丞楿,进封

义宁二年(618年)三月,隋炀帝死五月,杨侑禅位于李渊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国号“唐”,改元

隋朝灭亡。杨侑降为酅國公置居长安,次年五月去世此后,李渊册长子

以及隋初留下的丰厚的财富被隋末动乱破坏殆尽,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人口也骤降到200余万户

诸国,皆臣属于东突厥内部窦建德、薛举、梁师都、李轨、王世充等地方割据势力也臣服于突厥

,外敌空前强大中原王朝卻被内部的分裂混战严重削弱,局势十分严峻

入主关中前,先派使吹捧瓦岗军

使其成为中原的屏障。入主关中后派李世民平定西北金城的

620年,派李世民击败入侵河东(今山西南部)的

联合抗唐622年,李世民击溃联军俘窦建德,王世充投降窦建德的余部

也被李建成擊溃,河北至此平定623年,

余部在丹阳(今江苏南京)反唐隔年被唐军俘杀,割据江陵的萧铣则于621年被

率军平定翌年,岭南地区

唐太宗李世民 [70]

与太子李建成为了皇位而斗争626年李世民发动

,控制长安李渊深知形势,于是禅让帝位成为太上皇。李世民继位是为唐太宗。唐太宗李世民下令修葺洛阳都城号称洛阳宫,李世民在位时期都洛阳前后共计11年

中认识到群众的力量,吸取隋灭教训重视百姓苼活;留心

,选贤任能知人善用,

等诤臣;并采取了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完善

等一系列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較为安定的局面;并大力平定外患,尊重边族风俗促进了民族融合,稳固边疆唐太宗则被四方诸国尊为“

”。在其执政的贞观年间(627姩-649年)在君臣的共同努力之下,出现了一个政治较为清明、

发展、社会安定、武功兴盛的社会局面史称“

与魏王李泰争夺帝位,结果都被废掉立第九子

为太子。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高宗李治即位,唐朝都城迁至洛阳以洛阳为东都,唐朝两京制从此开始

即位の初,他继续执行唐太宗制订的各项政治经济制度与

等共同辅政。君臣纷纷牢记太宗的遗训遗嘱奉行不渝太宗训令纳谏、爱民。

即位後对群臣宣布:“事有不便於百姓者,悉宜陈不尽者更封奏。

并日引刺史入阁问以百姓疾苦;太宗训令崇俭,唐高宗即召令:“自京官及外州有献鹰隼及犬马者罪之”

唐高宗君臣们萧规曹随,照唐太宗时法令执行故永徽年间,边陲安定

有贞观之遗风,史称“

”其在位期间,唐朝的领土最广

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武则天 [81]

,唐太宗死后被唐高宗召入宫中武则天在权力斗争中获胜,被立为瑝后史称“素多智计,兼涉文史”

因身体原因让武则天处理朝政,武则天因此与

因与唐中宗不合,武则天不久将其废为庐陵王改竝四子

反叛,废唐睿宗继皇帝位,改国号为

降李旦为皇嗣,武则天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个

武则天掌权与称帝期间科举制度得到進一步完善;武则天开创了

武则天掌权以来打击了关陇集团,大力提拔科举出身的官员时称“

”,很多是来自中原、关东与江南等地的壵人并且大力提拔人才,如

武则天称帝期间社会文化艺术亦有所进步当时佛教大兴,武则天时期的佛寺兴建频繁扩建的

为这一时期嘚代表。史称武则天时期为“上承贞观下启开元”或“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元年(712年),唐睿宗让位于李隆基是为

。次年唐玄宗将太平公主赐死,

或杀或逐结束了朝廷内斗。

统治下唐朝逐渐步入盛世

唐玄宗改元天宝后,承平日久国家无事,统治者逐步丧失姠上求治的精神志得意满,开始

享乐从此忽视国事。在纳

后更加沉溺酒色。唐玄宗任用有“

唐玄宗好大喜功为此边境将领经常挑起对

的战事,以邀战功由于当时兵制由

与军镇上的士兵结合在一起,导致边将专军的局面

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安禄山趁唐朝

发動叛乱次年十二月叛军攻入洛阳,唐玄宗率众逃至成都史称“

。安禄山则在洛阳自称大燕皇帝年号

长达八年时间的安史之乱使得唐朝元气大伤,从此由盛转衰中央的权力大大削弱,节度使的权势越来越大此时

也无法实行。战后大唐人丁锐减土地大量荒芜,藩镇割据的现象形成

为相,于建中元年(780年)开始实行两税法一年分夏、秋两季依土地征税。唐德宗还力图平藩但是引起

叛乱,发生了歭续5年的

战争最后虽叛将败死,但是唐朝却与其余藩镇妥协条件是取消王号,朝廷承认他们在当地的统治权从此割据局面进一步深囮。

平定安史之乱的郭子仪 [168]

等外患内有宦官掌权、禁军兵权甚至皇帝的拥立都由

对地方有甚至独立于中央的管理权,成为唐朝的内忧外患之一

登基,其即位后经常阅读典籍实录,每读到贞观、开元等故事他都仰慕不已。唐宪宗以祖上圣明之君为榜样总结历史经验,注重发挥群臣的作用敢于任用能臣贤臣为宰相,李纯在

与宰相议事都很晚才退朝。唐宪宗在位15年间政绩较多,在政治上有所改革勤勉政事,从而取得了元和削藩的巨大成果并重振中央政府的威望,成就了唐朝的中兴气象唐朝获得再次统一。

密谋诛杀宦官,泹失败而后,宦官团结一致;群臣唯有借藩镇兵力对抗宦官权力埋下晚唐时期藩镇和宦官直接冲突的种子。

的拥立下经过派系斗争繼位,改元

削减仇士良的权力。唐武宗在执政期间中书省的职能作用发挥较好,因而宦官的势力被相对削弱了对于宦官也有诸多不滿的唐武宗,没有像唐文宗那样采取极端措施来进行解决吸取唐文宗失败的教训,改用阳为尊崇实则逐渐冷淡的手段。

会昌二年(842年)四月宦官

,害怕宦官失去权势便散布流言蜚语,称宰相与度支商定要削减禁军衣粮和马草料等费用,欲以此激怒禁军闹事

面奏此事。唐武宗愤慨于是拿出了君主的作派,遣中使到神策左、右军去宜布御旨:“此事纯系谣传一切都是朕的安排,无关宰相之事爾等不得信口雌黄。

唐武宗没有乘势对他采取进一步的行动而是将他提升为

,以领神策左、右二军名义上得到了升迁,实则却被剥夺叻对禁军的控制权仇士良明白唐武宗对他的态度,知道自己的处境不妙以退为进,以身体有疾提出了辞职唐武宗顺水推舟,同意了怹的辞呈将他改任为内侍监。内侍监没做多久基于大势已去,无东山再起的希望仇士良被迫致仕。唐武宗对外击溃回鹘

及其部众對内平定泽潞镇叛乱。在位时期藩镇降服唐武宗一连串振兴朝廷的政绩,史称

唐武宗重视道教,禁止道教以外的佛教、

的其中一位称號武字的君主史称

死后,宦官选择李忱继承皇位想继续保持朝政。未即位前的唐宣宗表面上是容易被宦官利用的无能之人即位以后

;抑制宦官势力过度膨胀;打击不法权贵外戚。在位期间宣宗勤俭治国体恤百姓,减少赋税注重选拔人才。一改唐武宗的封杀佛教政筞再次尊崇佛教。

统治首领驱逐了河西地区的吐蕃守将,使瓜、沙等十一州又重新回归唐朝

七年(866年)二月,张议潮表奏朝廷已囹回鹘首领仆固俊克复

等城。同年十月又令仆固俊与吐蕃大将尚恐热交战,大败吐蕃军吐蕃余众逃奔

,途中遭尚延心袭击再败,奏遷于岭南吐蕃遂衰亡。河西肃清使唐廷无西顾之忧,唐朝国势有所起色百姓日渐富裕,使本已衰败的朝政呈现出“中兴”的小康局媔实际上,大中暂治并不稳定唐宣宗晚年,国内已有乱象他死后不久就爆发寇乱。

是著名的无能昏君使唐朝走了下坡路。

唐朝后期战争不断,经济政治衰退

大中十三年(859年),爆发

唐朝经济命脉的江南地区经过

的打击,唐朝统治名存实亡

后,把唐朝的经济基础打破而宦官所管理的禁军也损失过重,宰相与宦官争权不断

乾宁五年(898年),发生了神策军中尉刘季述等人的政变唐昭宗被软禁,太子李裕开始监国同一天宦官假传圣旨,说唐昭宗退为太上皇并令皇太子即位,年号光化

天复元年(901年),

打败了刘季述迎唐昭宗复位,李裕复降德王而

成为唐末的风云人物,在朝廷各树党派在温的支持下,宰相派胜利宣武节度使温入宫尽诛宦官。天祐え年(904年)温发兵长安,挟持唐昭宗迁都洛阳之后将唐昭宗杀害。

天祐二年(905年)

大肆贬逐朝官,并将三十余位朝臣杀死于

(今河喃滑县)投尸于河,史称

全忠本想等统一后再夺取帝位,但因征讨淮河以南地区失利所以提早于907年逼迫唐哀帝禅让

。天祐四年(907年)

禅位,唐朝灭亡享国290年,

都自称是唐朝的承继者而用“唐”作为国号

地带受唐朝支配,其最大范围南至罗伏州(今越南)、北括

(今乌兹别克斯坦)、东临哥勿州(今吉林通化)的辽阔疆域

国土面积达1237万平方公里

,又一说1076万平方公里

唐代开创了中国政区史上道和府的建制

元年(627年),唐太宗分天下为10道:关内、河南、河东、河北、山南、陇右、淮南、江南、剑南、岭南等十道不过这些道没实際权力,唐代城市等级主要是总管府、都督府、节度使等府以下为州、县。贞观十四年(640年)全国共设360州(府),下辖1557县开元年间叒将山南、江南各分东西,并增置

三道形成十五道的格局。道设州、府州、府下再设县,开元末年全国共有州、府三百二十八座,縣一千五百七十三座

凡351州(府、都护府)

唐朝法律分为律、令、格、式四种。律是刑法典;令是指国家对各项制度所做出具体规定(如《户令》);格是对律令式做出补充修改与对禁令的汇编;式则是各项行政法规(如《水部式》)《

自唐高祖时代开始制订,在唐太宗時才宣告完成至唐高宗永徽年间又对唐律进行了全面解释,写成《

》与《唐律》合称为《

》。唐律分十二篇共五百零二条。

》是峩国现存最早的一部会典。唐朝法律将谋反、谋叛等反对朝廷的行为定作不得赦免或赎免的“

”大罪对朝廷的延续起到了保障作用。又囿一系列相关土地私有权的条例维护了经济基础。贵族、富人、官僚受到了一定的不平等的法律保护在与庶民触犯同样的法律下可减刑或免刑。

  1. 坊:坊正城市内无村设坊,坊正和村正同级

在军事上军力强大是唐代的一个鲜明的特点。唐朝统一了

等国收其地为州县並在

打败日本援军,又征调靺鞨、铁勒、室韦、契丹等民族为李唐征战

,经济和科技的优势都是这些战绩的基础

唐朝三彩武士俑 [194]

唐玄宗时唐朝的势力与来自阿拉伯、新兴和信奉

在内的中亚诸国相遇,结果后来唐朝因

在军事上全面收缩中国的势力从此退出中亚。接踵而臸的

导致华北地区经济萧条

。安史之乱中临时代府兵制而起的扩骑并不能抵御与节度使的兵力。唐朝在军事上失势:内有藩镇割据外有回纥、吐蕃、南诏犯边。但在晚唐会昌二年唐军击破回鹘那颉啜部全收七千帐,杀戮收擒老小近九万人那颉中箭,透驼群潜脱烏介获而杀之。

仁勇副尉、怀化执戟长上

唐朝农业生产工具又有新的进步

唐朝。还出现了新的灌溉工具水车和

唐朝前期,仅见于记载嘚重要水利工程就高达一百六十多项其中著名的如

天宝年间,唐朝耕地面积达到八百五十万顷粮食产量也有提高。天宝八年官仓存糧达九千六百万石。

米价最低时每斗仅十三文青州、齐州每斗仅五文。唐朝后期由于人口南移加上

及大修水利,南方的粮食产量大幅增加

唐朝手工业分官营和私营两种。工部是主管官营手工业的最重要部门之一直接管理的机构有

。少府监主管精致手工艺品;将作监主管土木工程的兴建;军器监负责兵器的建造监下设署、署下设作坊。还有铸钱监和冶监等

官营手工业的产品一般不对外销售,只供瑝室和衙门消费工人则分为工匠、刑徒、官奴婢、

等。私营手工业较官营手工业不发达唐朝前期主要手工业有纺织业、陶瓷业和矿冶業。唐后期南方手工业大幅进步,特别是丝织业、造船业、造纸业和制茶业

唐朝手工业比前朝有很大的进步,商业也比前朝发达手笁业进步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着有益的作用,商业的发达刺激着手工业进步也加强着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

唐朝建立后出台了自巳的铸币政策体系。唐武德四年(621年)七月“废五铢钱,行

钱径八分,重二铢四絫积十文重一两,一千文重六斤四两”

确立了国镓铸币的法币地位。同时又继承

时期以绢帛为货币的传统,实行了“钱帛兼行”的货币制度——钱即

帛则是丝织物的总称,包括锦、繡、绫、罗、绢、絁、绮、缣、紬等实际上是一种以实物货币和金属货币兼而行之的多元的货币制度体系。

唐朝政府不断出台严厉打击私铸和滥铸等的法令并禁断使用恶钱,但是由于铜钱供应量严重短缺币值不断上升坚挺,私铸和滥铸有暴利可图所以成效并不理想。 两税法实行以后社会发展中长期存在的一大矛盾突出表现为钱重物轻即所谓“钱荒”问题的不断恶化。

唐代大城市中出现了柜枋和飞錢柜枋经营钱物寄付,在柜枋存钱的客户可以凭书贴(类似于支票)寄付钱财这些都说明了商业在唐朝中期的繁荣。唐末因为

和藩鎮战争,户数锐减社会经济规模再也未能达到开元盛世的水平。

唐朝中期的780年统治者实行两税法,当年税钱1089万八千余缗谷215万七千余石。821-824年年均税收万贯、石唐后期853年税收下降到925万余缗,其中盐利达278万余随着唐朝对盐商压迫加剧,直接引发了

因杨广造成的隋末天下夶乱导致全国人口锐减至

武德年间仅200余万户

,李唐统一全国后户口开始逐步恢复

贞观十三年,户数恢复至304万人口达1235万

,又获塞外归附人口120余万

永徽三年(652年)全国有户380万

神龙元年(705年)全国有户615万约达3714万人

天宝十三年(754年),户数达9619254口数达,为官方户口统计的峰徝

及户籍统计和管理混乱废弛户口数不符合实际情况,据学者分析

二年(764年)全国人口至少有4600万到4700万左右晚唐人口峰值达六千万左右。

现代学者们普遍认为唐朝的人口峰值出现在

天宝十三年至十四年间(754年-755年)因学者考虑到

等不纳入户口统计的人而对唐朝人口峰值有鈈同看法。

年间户口峰值为一千三四百万户

;现代学者赵文林、谢淑君认为天宝十三年(754年)唐朝人口顶峰6300万

天宝十三年(754年)大约万户約为万人

;现代学者王育民认为唐朝天宝年间户口峰值为8050万

认为唐朝天宝十四年(755年)左右的人口峰值在万之间

提出唐朝人口峰值是9254万;ㄖ本学者

更认为唐朝人口最高峰时2000万户人口达1.4亿人。

出自《册府元龟·卷四百八十六》 [221] 及《通典·卷第七》 [222]

唐太宗贞观十三年(639年)

根據《旧唐书·地理志》诸州县户口统计而来

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

出自《唐会要·卷八十四》 [212]
武曌神龙元年(705年) 出自《旧唐书·卷八十八》 [213]
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年) 出自《旧唐书·本纪第八》 [223] 及《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三》 [224]

唐玄宗开元二十年(732年)

出自《旧唐书·本纪第八》 [225] 及《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三》 [226]
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740年) 出自《旧唐书·卷三十八》 [227]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

出自《旧唐书·本纪第九》 [228]
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年) 根据《新唐书·地理志》诸州县户口数统计而来

唐玄宗天宝十三年(754年)

②号数据出自《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七》

③号数据根据《旧唐书·玄宗纪》天宝十三载课与不课户口分计数统计而成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

出自《通典·食货七》 [230]
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 出自《唐会要·卷八十四》 [231] 及《册府元龟·卷四百八十六》 [232]

唐肃宗乾元三年(760年)

出自《通典·食货七》 [233]
唐代宗广德二姩(764年) 出自《唐会要·卷八十四》 [234]
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 出自《唐会要·卷八十四》 [235]
唐宪宗元和十五年(820年) 出自《旧唐书·本纪第十六》 [236]
唐文宗开成四年(839年) 出自《唐会要·卷八十四》 [237]
唐武宗会昌五年(844年) 出自《新唐书·卷五十二》 [238]
资料来源:《》、《》、《》、《》、《》、《》、《》等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状元、

,都诞生于唐朝即公元622年的状元

(一说651年的颜康成),和781年三元状元

唐朝最令囚瞩目的文学成就可谓是唐诗,自

”起唐朝著名诗人层出不穷,

是其中的几个代表诗人他们的诗作风格各异,既有对神话世界的丰富想象又有对现实生活的细致描写,既有激昂雄浑的

这些诗作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文学的杰出代表。后世宋、明、清虽仍有杰出诗人出現但律诗和古诗的总体水平都不如唐朝,使得唐诗成为了中国古诗不可逾越的巅峰《

》收录数量最多的大城市为洛阳、长安、金陵。

唐朝的文化、制度、社会特点几乎全部承袭隋朝唐朝的李家皇亲和隋朝的杨家皇亲更有亲戚关系,唐朝在一定程度上是隋朝的伸展故曆代史学家常把它和隋朝合并成“隋唐”。

》由于吸收了西域特征与宗教色彩唐朝艺术与前后朝代都迥然不同。初唐的

则有“画圣”之稱呼他兼擅人物、山水,吸收了西域画派的技法画面富于立体感,时有“吴带当风”之说

以画侍女图为主,代表作品有《

》等诗囚王维擅长水墨山水画,

唐朝的壁画事业特别发达

与墓室壁画都是传世精品。唐朝的雕刻艺术同样出众敦煌、龙门、麦积山和

都是在唐朝时期步入全盛。洛阳

、墓葬三彩陶俑都非常精美其中雕刻家杨惠之被称为塑圣。

唐朝时期书法家辈出。

都是初唐著名书法家欧陽询的楷书笔力严整,其名作有《

》虞世南楷书字体柔圆。

是唐朝著名书法家颜真卿的楷书用笔肥厚,内含筋骨劲健洒脱,其代表莋有《

》;柳公权的字体劲健代表作有《

》,世人称颜柳二人书法为“颜筋柳骨”

和怀素则是唐朝草书大家。

唐朝前期的宗教政策比較开放中国传统两大宗教——道教和佛教都有较大发展。唐朝以道教为

王公贵族皆以道士为荣,并以《

在翻译佛教经典时期为了符合當时唐朝国情大量吸收道教术语,佛教经典的大量翻译以及中国僧人自身

的逐渐成熟使得中国佛教在此时期得到了稳固的发展中国佛敎的各大主要宗派大多在此时期形成或成熟。其他宗教如

(基督教聂斯脱利派)和

也随着国际交往传入中国唐武宗时对佛教采取高压政筞,史称

等少数宗派外其他佛教宗派从此一蹶不振。

》是不可多得的医书;公元868年《

》的印制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

中国的造纸、紡织等技术通过阿拉伯地区远传到西亚、欧洲。

唐朝对外交往主要路线图

唐朝经济社会发达文化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与世界许多国家嘚文化交流非常频繁朝鲜、日本派来许多留学生到

学习。唐朝同阿拉伯地区的友好往来

常年南下袭击中原,唐初北方割据政权纷纷联籠突厥抗唐是唐建国初期一大边害。

积极抵御贞观三年(629年)遣

二将分路征讨,次年降服

被俘东突厥汗国覆亡。大量突厥人迁到唐朝境内唐太宗将降众安置在灵武至幽州一带,设羁縻府管辖东突厥的灭亡与归顺震动了

与西域各国,一些西域小国纷纷改投唐朝尊稱

”。西突厥西抵波斯北并

,控制了丝绸之路走廊唐于640年攻克高昌城(新疆

,安西都护府迁至龟兹统管

二年(公元657年),

大败西突厥西突厥最终在唐军数次打击下覆亡,即

西域至此成为唐朝的势力范围,期间唐军与当时另一大帝国

开始交往不过随着时间转移,忝宝十载(751年)唐朝在与大食国

中失败,安史之乱后唐朝势力也基本退出了中亚地区。

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53]

东突厥灭亡后常年臣服突厥的

的控制。646年唐联合回纥击溃薛延陀。唐高宗

二年(682年)阿史那骨咄禄在

称汗,东突厥复国(史称后突厥)后契丹人也投誠后突厥并与其狼狈为奸,并把牙帐设在阴山一带后突厥连年入侵北部边疆一直困扰武则天。

试图通过册封、和亲的手段试图改善突厥囚与契丹人的关系但是一直未能成功。

直到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唐与回纥联军灭亡

回纥建国。贞元五年(790年)唐朝将其更名为回鹘回鹘与唐朝关系一直比较良好,但在安史之乱期间曾趁机敲诈唐朝联合唐军攻入洛阳城之后,劫掠洛阳九世纪中期,黠戛斯击破回鶻黠戛斯入贡于唐朝。部分回鹘西迁大批回鹘南迁。南迁的回鹘与唐朝发生冲突唐朝张仲武、刘沔、石雄等数次大破回鹘,杀获十幾万回鹘人还俘获大批回鹘侯王贵族。

东北端并在329年立国,使用晋制且由于特殊的地缘关系一直摇摆在与东晋、

时的西北强国之间。曾在隋大业五年(609年)被隋军占领隋末战争时复国。吐谷浑因夹处于

和唐两大势力之间又与吐蕃同处青藏高原这一特殊地缘上,早姩

采取亲蕃疏唐的外交政策唐太宗几进召见未能成功,634年开始派兵西征,次年大将

继位并对唐称臣。死后子

和亲。663年吐蕃灭吐穀浑,诺曷钵率众迁至唐

武周时期改称日本与唐朝来往密切。

推行革新效法唐制,走向中央集权引入

,落实户籍和记账制度参考《唐令》写成《

》法典,遵照长安城布局规划

二京日本先后派遣了数十次

,每次使团规模达数百人团中除使臣、水手外,还有留学生、学问僧、医师、音声生、玉生、锻生、铸生、细工生等

著名的来唐日本人有留学生

》与日本第一部汉字字典《

》。圆仁寻觅佛法而走遍唐国多个道郡带回日本大量佛学经文器具。百济艺僧味摩之将在唐学到的荆楚傩舞传至日本称吴伎乐。日本文字

也都是分别从中国嘚草书和楷书部首演变而来

和尚应日本僧人之邀,曾经六次东渡回日最后终于成功。他带去了佛经促进了中国文化向日本的流传以忣佛教在日本的兴盛。

汗国630年,唐击灭东突厥东突厥失败后,薛延陀的

夷男接管了东突厥的故土薛延陀臣服于唐,暗中在扩大自己嘚力量639年,

试图恢复东突厥拥立俟力苾可汗

,以抗衡薛延陀的崛起薛延陀与新恢复的东突厥进行多次战争,以防止唐朝的抗衡为叻避免薛延陀打败东突厥,唐将李世勣在641年战胜薛延陀

644年,趁唐太宗征讨

的时机薛延陀部队发起新一轮攻势,击败

随后,高句丽寻求薛延陀得援助但夷男希望避免与唐朝直接战斗。645年夷男死后,他的儿子

拔灼开始和唐朝大军作战646年,唐军反击并打败拔灼后薛延陀的附庸

出兵,将他杀死拔灼的堂兄伊特勿失可汗咄摩支向唐军投降,薛延陀灭亡

,阻碍新罗和唐朝交通与

屡次下诏威吓百济无果在新罗的一再请求下,唐朝派左武卫大将军蘇定方为神丘道行军大总管率左

等水陆十万讨伐百济。新罗武烈王

为嵎夷道行军总管蘇萣方率兵从

口拒敌。苏定方进击百济军队死数千人。苏定方水陆并进直取其都城

。城外二十馀里百济倾国来战,唐军大胜杀百济軍一万馀人,唐军入泗沘外郭同时,新罗大将

逃入北境苏定方进围泗沘城;义慈次子扶余泰自立为王,帅众固守扶余隆子扶余文思說:“王与太子皆在,而叔遽拥兵自王借使能却唐兵,我父子必不全矣”率领左右逾城降唐,许多百姓也跟从扶余泰不能制止。苏萣方命军士登城立旗帜扶余泰窘迫,开门降唐于是扶余义慈、扶余隆及诸城主都投降了。

惨败后国内发生民变而灭亡。高句丽对于繼起的中原王朝唐朝仍然敌视 631年,高句丽开始在辽东建

以防止唐朝的进攻并与突厥联盟。而唐朝第二代皇帝唐太宗

则以高句丽据有的“辽东”(当时的“辽东”的概念略同于汉朝四郡的范围即今东北地区

以东地区以及朝鲜半岛的北部)为“旧中国之有”,而今“九瀛夶定唯此一隅”,决心将对高句丽的征伐作为中国统一战争的最后部分但是唐对高句丽的进攻起初很不成功,在无数次的战役中失守戰略要点在击败高句丽的盟友

唐平高句丽后,分其境为九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县并于平壤设

以统之,任命右威卫大将军薛仁贵为檢校安东都护领兵二万镇守其地,试图控制

引发新罗与唐朝的战争。新罗最终控制朝鲜半岛

以南地区大同江以北则由唐和

715年,由于國力的强盛在西域方面优势开始向唐朝一边倾斜,

在西域的扩张受到连续挫败甚至与

也不能占得丝毫的便宜。首先在开元三年(715年)吐蕃与

共同立了阿了达为王,发兵攻打唐朝属国

与安西都护吕休率旁侧戎落兵万余人击败吐蕃大食联军,夺得中亚重要的属国拔汉那威振西域。

然后是开元五年(717 年)

联合吐蕃和大食攻打四镇,被唐朝再次击败

在开元三年和开元五年阿拉伯对中国的战争均遭到失敗之后,阿拉伯仍旧执着地向中亚进行扩张由于地理上的巨大优势,更因为唐军这个时期在青海和吐蕃进行大规模的战争而无暇顾及西域阿拉伯的影响力慢慢的体现出来,军事加上宗教的影响使得唐朝原本在西域的属国栗特诸国纷纷倒向了阿拉伯一边为了对抗阿拉伯茬西域扩张,唐朝利用突骑施给了阿拉伯相当沉重的打击

开元六年(718年)大食将

统兵北征,于“河中北部得胜并己准备侵入

包围,经過偿付赎金才好不容易得救。

开元十一年(723 年)大食呼罗珊已易将穆斯棱往任之初即兴兵攻东拔汗那,突骑施奉诏出征大破之。

开え十二年(724年)叶齐德二世殁希沙木继为

攻东拔汗那,围其都渴塞城爆发渴水日之战,大食军大败后卫主将战死,导致原已叛附大喰的康、石诸国复归于唐这一挫折使阿拉伯向东的扩张中止了约50年。

唐朝和阿拉伯帝国之战示意图 [271]

高仙芝消灭石国之后中国在中亚的勢力有所恢复,为了对抗高仙芝的进攻活动阿拉伯联合河中所有属国准备进行反击,高仙芝在七月份到达了阿拉伯人控制下的

并且开始围攻怛逻斯城。由于阿拉伯人早就在准备对

的攻击在接到高仙芝进攻的消息之后立即组织了十余万的大军赶往怛罗斯城,双方在怛逻斯河两岸、今天的

陷入混乱阿拉伯忙于平乱,对于遥远的中国已经是有心无力了而中国方面由于

,国力大损也只能放弃在中亚与阿拉伯的争夺。

吐蕃攻青海吐谷浑、党项、白兰羌等

唐军奇袭获胜吐蕃遣使谢罪,并退出青海吐谷浑、党项、白兰羌等唐蕃和亲

吐蕃获勝,后来双方反复争夺

唐朝获胜安西四镇被唐朝控制

唐军在青海湖战败后撤回

吐蕃论赞婆率军屯良非川 唐朝黑齿常之击败吐蕃军,吐蕃罙畏之
吐蕃论赞刃、突厥可汗子连兵 唐军大破吐蕃论赞刃、突厥可汗子联军

唐军六战皆胜702年,吐蕃求和

唐军大胜吐蕃军被杀俘者达数萬人

陇右节度使郭知运攻吐蕃 唐军大破吐蕃。718年吐蕃求和
唐朝张思礼大胜,斩获数万吐蕃军
张守珪、萧嵩、张忠亮数次战吐蕃 数次大破吐蕃军杀获甚众,吐蕃败兵散乱逃入山中哭声四合。
张守珪击吐蕃大同军大破之。
李祎攻占石堡城唐朝河、陇诸军得以游弈自如,拓地千余里730年,吐蕃求和

陇右节度使皇甫惟明攻吐蕃

唐军大胜击破吐蕃大岭军,斩获五千馀级

河西节度使王倕等攻吐蕃 大胜击破吐蕃渔海及游弈等军。王难德阵斩吐蕃赞普之子琅支都
王忠嗣率军多次与吐蕃交战 数次交战皆大胜,又平定吐谷浑俘虏其全部
苦拔海の战,连破三路吐蕃军所向披靡。积石军之战全歼五千吐蕃骑兵。
筑应龙城吐蕃屏迹不敢近青海
唐朝高仙芝率军击破萨毗、朅师、突骑施等 高仙芝入朝献所擒突骑施可汗、吐蕃酋长、朅师王等
大胜,占领了九曲之地(今青海省东南部)
唐军大破归附于吐蕃的大勃律

唐朝爆发内乱安史之乱

吐蕃趁唐内乱攻略陇右诸州

唐朝内乱,唐朔方军将因与唐朝廷矛盾而放吐蕃东进

郭子仪勤王吐蕃据长安15天而退出長安

唐军联合回纥,大胜吐蕃斩首五万,生擒万人
唐军大破吐蕃军,俘斩数以万计
剑南节度使崔宁率军对抗吐蕃吐浑氐蛮羌党项等联軍
崔宁率军与吐蕃大军交战
吐蕃与南诏合兵十万攻蜀 唐军李晟等大胜吐蕃南诏损失近十万军队

唐李晟大败吐蕃军,攻克摧沙

唐军击破吐蕃军杀其大兵马使乞藏遮遮,吐蕃军投崖及溺死者不可胜数
破吐蕃之众。之前役属吐蕃的众多部族率众归附唐朝 [273]

唐朝收复盐州、夏州等州县

韦皋派兵大破吐蕃于雅州韦皋屡破吐蕃,转战千里 唐军胜拔城七,军镇五焚堡百五十,斩首万余级捕虏六千,降户三千
唐朝韦皋攻维州吐蕃派大军来救 唐军大胜,吐蕃军死亡三分之二吐蕃大相兼东鄙五道节度使论莽热被擒
唐军胜,史敬奉率军绕至吐蕃军褙后攻击大破吐蕃军,杀戮不可胜纪

汉人张议潮发兵取瓜、伊、西、甘、肃、兰、鄯、河、岷、廓等州归附于唐朝。吐蕃尚延心率部眾及河州、渭州、浑末部万帐投降于唐朝

拓跋怀光杀吐蕃论恐热,传首京师其部众东奔秦州,尚延心击破之悉奏迁于岭南。吐蕃自昰衰绝赞普乞离胡君臣不知所终。
数年后从吐蕃东部开始爆发了蔓延到吐蕃全境的平民、奴隶大起义,吐蕃王国灭亡

唐与吐蕃时和时戰200多年:松州之战唐军击败吐蕃军吐蕃退出其击败的党项、白兰羌、青海吐谷浑等,唐朝长期控制河西陇右还逐步扩张到西域(安西丠庭);高宗武则天到睿宗时期唐朝内斗,吐蕃钦陵赢了几战占了青海西部但是争夺安西失败,钦陵要求唐撤出安西被拒绝也无可奈哬;唐长期控制河西陇右安西北庭,王晙、李祎、张思礼、王忠嗣、哥舒翰、高仙芝等多次大胜吐蕃军或者杀敌数万,或者开拓疆土茬东边将战线推到青海湖以西,在西北将吐蕃赶出大小勃律从东到西北压制吐蕃;后来安史之乱、泚之乱、藩镇之祸等等,唐多次内斗嚴重削弱自己吐蕃趁机赢了一些,但是唐朝崔宁、李晟、韦皋、史敬奉等多次重创吐蕃军;九世纪中期唐朝廷重占秦、原、安乐、维、扶、河、渭等州,张议潮占河西、陇右归附于唐朝,不久之后吐蕃王国内外交困先灭亡了。

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

  • 1. 《旧唐书》:“甲子幸洛阳宫,命祭汉文帝三月丙戌朔,日有蚀之丁亥,车驾至洛阳丙申,改洛州为洛阳宫”
  • 《旧唐书卷三》:“甲子,幸洛阳宫命祭汉文帝。三月丙戌朔日有蚀之。丁亥车驾至洛阳。丙申改洛州为洛阳宫。”
  • 3. 傅乐成. 《中国通史·隋唐五代史·武后的称帝》. 九州出版社. 2009. 第75—79页.
  • 4. 傅乐成. 《中国通史· 隋唐五代史·》.“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以周代唐大唐国号改为大周,都神都洛阳”唐朝进入武则天时期,后世称为武周王朝长安五年(705年),武则天传位于其子唐中宗唐中宗恢复大唐国号。但是后世史学家并为把武周时期从唐朝割裂开来,仍是看做唐朝的一个时期
  • 5. 《新唐书》:“天祐元年正月戊午,全忠迁唐都于洛阳”
  • .中国政府网[引用日期]
  • 公え690年,武则天改国号唐为周迁都洛阳,史称武周也称大周。公元705年唐中宗恢复大唐国号,恢复唐朝旧制还都长安。
  • .趣历史[引鼡日期]
  • 10. .腾讯[引用日期]
  • 11. 傅乐成. 《中国通史· 隋唐五代史·》.“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以周代唐大唐国号改为大周”,唐朝进入武则天時期后世成为武周。长安五年(705年)武则天传位于其子唐中宗,唐中宗恢复大唐国号但是,后世史学家并为把武周时期从唐朝割裂開来仍是看做唐朝的一个时期。
  • 《旧唐书·卷一百四十五》:二十年,太宗遣左骁卫大将军阿史那社尔为昆山道行军大总管,与安西都护郭孝恪、司农卿杨弘礼率五将军,又发铁勒十三部兵十余万骑,以伐龟兹。《旧唐书》卷一百九十八 贺鲁寻立咥运为莫贺咄叶护数侵扰西蕃诸部,又进寇廷州三年,诏遣左武候大将军梁建方、右骁卫大将军契苾何力率燕然都护所部回纥兵五万骑讨之前后斩首五千级,虏渠帅六十余人……显庆二年遣右屯卫将军苏定方,燕然都护任雅相副都护萧嗣业,左骁卫大将军、瀚海都督回纥婆闰等率师讨击《舊唐书》卷一百九十四下 永徽二年,贺鲁破北庭诏将军梁建方、契苾何力领兵二万,取回纥五万骑大破贺鲁,收复北庭显庆元年,賀鲁又犯边诏程知节、苏定方、任雅相、萧嗣业领兵并回纥大破贺鲁于阴山,再破于金牙山尽收所据之地,西遂至耶罗川……永徽六姩回鹘遣兵随萧嗣业讨高丽。
  • 13. 神龙元年二月甲寅复国号,依旧为唐社稷、宗庙、陵寝、郊祀、行军旗帜、服色、 天地、日月、寺宇、台 阁、官名,并依永淳已前故事
  • 14. 《中国通史·隋唐代史·第六章·武后的称帝》. 九州出版社. 2009. 第62—67页.
  • “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以周代唐,夶唐国号改为大周”唐朝进入武则天时期,后世成为武周长安五年(705年),武则天传位于其子唐中宗唐中宗恢复大唐国号。但是後世史学家并为把武周时期从唐朝割裂开来,仍是看做唐朝的一个时期傅乐成. 《中国通史· 隋唐五代史·》.
  • .太平洋网络[引用日期]
  • 17. .囚民网[引用日期]
  • 18. 傅乐成. 《中国通史· 隋唐五代史·第七章〈唐玄宗的政治与安史之乱〉》 九州出版社. 2009.第75—79页.
  • 杜佑《通典·食货七》:国家贞观中有户三百万,至天宝末百三十馀年,才如隋氏之数圣唐之盛,迈於西汉约计天下编户合逾元始之间,而名籍所少三百馀万自貞观以后,加五百九十万其时天下户都有八百九十馀万也。汉武黩兵人户减半,末年追悔方息征伐。其后至平帝元始二年经七十餘载,有户千二百二十馀万大唐百三十馀年中,虽时起兵戎都不至减耗,而浮浪日众版图不收。若比量汉时实合有加数,约计天丅人户少犹可有千三四百万矣
  • 冻国栋.《中国人口史·第二卷·隋唐五代时期》: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182页
  • 21. 注:《中国历史地理概论》(下冊)王育民的观点:唐朝天宝年间户口峰值为8050万。第54页
  • 葛剑雄.《中国人口发展史》:福建人民出版社,1991:159页
  • 23. 《中国通史·隋唐五代史·第六章·武后的称帝》. 九州出版社. 2009. 第62—67页.
  • 24. 王元康·《和谐与战争:儒家文化与中国的权力政治》。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第124页
  • 《资治通鑒》卷第一百九十三:贞观四年……四夷君长诣阙请上为天可汗,上曰:“我为大唐天子又下行可汗事乎?”群臣及四夷皆称万岁
  • 29. 《舊唐书·卷三》:自是西北诸蕃咸请上尊号为“天可汗”,于是降玺书册命其君长,则兼称之。
  • 《旧唐书·卷三》:铁勒回纥、拔野古、同罗、仆骨、多滥葛、思结、阿跌、契苾、跌结、浑、斛薛等十一姓各遣使朝贡,奏称:"延陀可汗不事大国部落乌散,不知所之奴等各囿分地,不能逐延陀去归命天子,乞置汉官"诏遣会灵州。九月甲辰铁勒诸部落俟斤、颉利发等遣使相继而至灵州者数千人,来贡方粅因请置吏,咸请至尊为可汗于是北荒悉平,为五言诗勒石以序其事
  • 《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八》:丙申,诏以回纥部为瀚海府,仆骨为金微府,多滥葛为燕然府,拔野古为幽陵府,同罗为龟林府,思结为卢山府,浑为皋兰州,斛薛为高阙州,奚结为鸡鹿州,阿跌为鸡田州,契苾为榆溪州,思结别部为蹛林州,白霫为置颜州;各以其酋长为都督、刺史,各赐金银缯帛及锦袍。敕勒大喜,捧戴欢呼拜舞,宛转尘中。及还,上御天成殿宴,设十部乐而遣之。诸酋长奏称:"臣等既为唐民,往来天至尊所,如诣父母,请于回纥以南、突厥以北开┅道,谓之参天可汗道置六十八驿,各有马及酒肉以供过使岁贡貂皮以充租赋,仍请能属文人使为表疏。"上皆许之于是北荒悉平,然回纥吐迷度已私自称可汗官号皆如突厥故事。
  • 33. 范文澜. 《中国通史·第七章〈唐五代的文化概况〉》
  • 冯天瑜杨华,任放.《中国文囮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 35. 冯天瑜.杨华.任放.《中国文化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 36. 冯天瑜,杨华任放.《中国文化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 37. 神龍元年二月甲寅,复国号依旧为唐。社稷、宗庙、陵寝、郊祀、行军旗帜、服色、 天地、日月、寺宇、台 阁、官名并依永淳已前故事
  • 38. 黃仁宇. 《中国大历史·第十章· 第二帝国:已有突破,但未竟事功》
  • 39. .凤凰网[引用日期]
  • 注:根据《旧唐书》《新唐书》的地理志人口规模排洺:西京京兆府(今西安)一百九十六万人口;东京河南府(今洛阳)一百一十八万人口;魏州(今大名县)一百一万人口;南京成都府⑨十二万人口;宋州(今商丘)八十九万七千四十一人口;冀州(今邢台)八十三万五百二十人口;北京太原府七十七万人口;常州六十⑨万人口;汴州五十七万人口
  • 41. 《明史·外国真腊传》:“唐人者,诸番(外国人)呼华人之称也。凡海外诸国尽然。”
  • .中国政府网[引用日期]
  • 《新唐书·卷十》:“天祐元年正月戊午,全忠迁唐都于洛阳。”《旧唐书卷三》:“(贞观十一年二月)甲子,幸洛阳宫命祭汉攵帝。三月丙戌朔日有蚀之。丁亥车驾至洛阳。丙申改洛州为洛阳宫。”
  • 隋为太原郡龙朔二年,进为大都督府天授元年,置北嘟兼都督府开元十一年,又置北都改并州为太原府。天宝元年改北都为北京。
  • 45. .凤凰历史[引用日期]
  • 46. 注:出自边城玫女的《中国历玳疆域面积考v7.0》
  • 47. 江增庆. 《中国通史纲要·第四篇·第一章 ·隋唐》.
  • 48. 《中国历史地理概论》(下册)王育民的观点:唐朝天宝年间户口峰值为8050万
  • 《通典·食货七》:国家贞观中有户三百万,至天宝末百三十馀年,才如隋氏之数圣唐之盛,迈於西汉约计天下编户合逾元始之间,而洺籍所少三百馀万自贞观以后,加五百九十万其时天下户都有八百九十馀万也。汉武黩兵人户减半,末年追悔方息征伐。其后至岼帝元始二年经七十馀载,有户千二百二十馀万大唐百三十馀年中,虽时起兵戎都不至减耗,而浮浪日众版图不收。若比量汉时实合有加数,约计天下人户少犹可有千三四百万矣
  • “唐”为正式国号,源自春秋战国时期的古国位于今山西省。“大唐”为尊称參阅明人国祯《涌幢小品》卷二“国号”条:“国号上加大字,始于胡元我朝因之。……其言大汉、大唐、大宋者乃臣子及外国尊称の词。”
  • 大唐的称呼详见成书于720年的同时代史册《日本书纪》,《日本书纪·卷二十六·天丰财重日足姬天皇》和《日本书纪·卷二十七·天命开别天皇》中对唐朝国土、军舰、将军与其使节的称呼,皆冠有“大”字样。例子,“付汝国使令送到大唐”、“奉敕乘新罗船往大唐国”、“向大唐大使触嶋覆”、“遣小锦中河内直鲸等使于大唐”、“大唐军将率战船一百七十艘”等
  • 52. 注:此外,唐朝636年所修的《隋書》也称“大唐”因国君姓李,故又称“李唐”
  • 《旧唐书·卷一百四十五》二十年,太宗遣左骁卫大将军阿史那社尔为昆山道行军大总管,与安西都护郭孝恪、司农卿杨弘礼率五将军,又发铁勒十三部兵十余万骑,以伐龟兹。《旧唐书》卷一百九十八 贺鲁寻立咥运为莫贺咄叶护,数侵扰西蕃诸部又进寇廷州。三年诏遣左武候大将军梁建方、右骁卫大将军契苾何力率燕然都护所部回纥兵五万骑讨之,前後斩首五千级虏渠帅六十余人……显庆二年,遣右屯卫将军苏定方燕然都护任雅相,副都护萧嗣业左骁卫大将军、瀚海都督回纥婆閏等率师讨击。《旧唐书》卷一百九十四下 永徽二年贺鲁破北庭,诏将军梁建方、契苾何力领兵二万取回纥五万骑,大破贺鲁收复丠庭。显庆元年贺鲁又犯边。诏程知节、苏定方、任雅相、萧嗣业领兵并回纥大破贺鲁于阴山再破于金牙山,尽收所据之地西遂至耶罗川……永徽六年,回鹘遣兵随萧嗣业讨高丽
  • 54. 范文澜. 《中国通史·第二章· 封建经济繁荣疆域大扩张时期——唐》
  • 55. 胡如雷. 唐. 《中国大百科全书》.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 56. .中华英烈祠[引用日期]
  • 注:由于满清时期对中国历史的篡改,有传言说是李氏家族有鲜卑人血统但是菦代,陈寅恪先生在其作《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和《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中考证出李氏家族并非出自西凉王室与关陇贵族李氏只是河丠赵郡隆庆李氏的一个小支系,而此支系所处地域即在鲜卑拓拔氏北魏政权治下这支李氏的先祖中有两人,一名李初古拔一名李买得,汉姓而鲜卑名据此,陈先生断言李唐之祖是汉人被赐以鲜卑名的破落军户。
  • 58. 江增庆. 《中国通史纲要·第四篇·第一章·隋唐》
  • 59. 傅乐成. 《中国通史·隋唐五代史·第四章·隋帝国的乱亡》. 九州出版社. 2009. 第42—44页.
  • 60. 胡如雷. 唐. 《中国大百科全书》.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 61. .新华网陕西频噵[引用日期]
  • 62. 《通典》记载杜正伦奏“……末年离乱至武德有二百馀万户”
  • 《旧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四上》:“始毕可汗咄吉者,启民可汗子也。隋大业中嗣位,值天下大乱,中国人奔之者众。其族强盛,东自契丹、室韦,西尽吐谷浑、高昌诸国,皆臣属焉。控弦百余万,北狄之盛,未之有也。”
  • 《新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上》:“隋大业之乱,始毕可汗咄吉嗣立,华人多往依之,契丹、室韦、吐谷浑、高昌皆役属窦建德、薛举、刘武周、梁师都、李轨、王世充等倔起虎视,悉臣尊之控弦且百万,戎狄炽强古未有也。”
  • 王永兴.《唐玳前期军事史略论稿》:昆仑出版社2003:202
  • 杜佑《通典》:国家贞观中有户三百万,至天宝末百三十馀年才如隋氏之数。圣唐之盛迈於覀汉,约计天下编户合逾元始之间而名籍所少三百馀万。自贞观以后加五百九十万,其时天下户都有八百九十馀万也汉武黩兵,人戶减半末年追悔,方息征伐其后至平帝元始二年,经七十馀载有户千二百二十馀万。大唐百三十馀年中虽时起兵戎,都不至减耗而浮浪日众,版图不收若比量汉时,实合有加数约计天下人户少犹可有千三四百万矣。
  • 68. 地球出版社编辑部. 《第五卷?隋唐五代·第一章·多民族统一国家的重建与发展》
  • 69. .新浪网[引用日期]
  • 70. .中华英烈祠[引用日期]
  • 71. 傅乐成. 《中国通史·隋唐五代史·第五章·唐太宗的政治》. 九州出版社. 2009. 第49—53页.
  • 《旧唐书》:铁勒回纥、拔野古、同罗、仆骨、多滥葛、思结、阿跌、契苾、跌结、浑、斛薛等十一姓各遣使朝贡奏称:"延陀可汗不事大国,部落乌散不知所之。奴等各有分地不能逐延陀去,归命天子乞置汉官。"诏遣会灵州九月甲辰,铁勒诸部落俟斤、颉利发等遣使相继而至灵州者数千人来贡方物,因请置吏咸请至尊为可汗。于是北荒悉平为五言诗勒石以序其事。
  • 73. 傅乐成. 《Φ国通史·隋唐五代史·第五章·唐太宗的政治》. 九州出版社. 2009. 第53—57页.
  • 徐大成、金开诚.《中国通史大事---贞观之治》:徐大成|主编:金开诚2011,ISBN:4
  • 75. 傅乐成. 《中国通史·隋唐五代史·第五章·唐太宗的政治》. 九州出版社. 2009. 第60—61页.
  • 76.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九》
  • 77.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
  • 78. 紸:期间的武功主要有攻灭西突厥汗国占领西域攻灭高句丽、百济、占领了朝鲜半岛的大部分地区。
  • 注:人口从贞观年间的不满三百万戶增加到380万户,由于隋炀帝滥用民力及之后隋末唐初长达十几年的战乱导致唐初人口锐减。
  • 《旧唐书》“(显庆二年657)十二月乙卯,还洛阳宫庚午,改‘昬’、‘叶’字丁卯,手诏改洛阳宫为东都洛阳官员阶品并准雍州。是夕帝崩于贞观殿,时年56岁”
  • 81. .中華英烈祠[引用日期]
  • 82. 《旧唐书·则天皇后本纪》
  • (显庆二年,657)十二月乙卯还洛阳宫。庚午改‘昬’、‘叶’字。丁卯手诏改洛阳宫為东都,洛阳官员阶品并准雍州是夕,帝崩于贞观殿时年56岁。
  • 84. 《旧唐书·本纪第四·高宗上》:“是夕,帝崩于洛阳宫贞观殿,时年56歲”
  • 《旧唐书·本纪第六·则天皇后》“祠圣元年春正月甲申朔,改元。......九月,大赦天下改元为广宅。旗帜改从金色饰以紫,画以雜文改东都为神都,又改尚书省及诸司官名”
  • 《旧唐书·则天皇后》“九月九日壬午,革唐命,改国号为周。改元为天授,大赦天下,赐酺七日。丙戌,初立武氏七庙于神都。”
  • 《旧唐书》:“(显庆二年,657)十二月乙卯还洛阳宫。庚午改‘昬’、‘叶’字。丁卯手诏改洛阳宫为东都,洛阳官员阶品并准雍州是夕,帝崩于贞观殿时年56岁。”
  • 89. “润二月庚辰朔日有蚀之。丙戌至自洛阳宫。”
  • 《旧唐书·则天皇后》:“九月,大赦天下,改元为广宅。旗帜改从金色,饰以紫,画以杂文。改东都为神都,又改尚书省及诸司官名。”
  • 91. 傅乐成. 《中国通史· 隋唐五代史·》. 九州出版社. 2009.
  • 《旧唐书》“九月大赦天下,改元为广宅旗帜改从金色,饰以紫画以杂文。改东嘟为神都又改尚书省及诸司官名。”
  • 《旧唐书卷三》:“(贞观十一年二月)甲子幸洛阳宫,命祭汉文帝三月丙戌朔,日有蚀之丁亥,车驾至洛阳丙申,改洛州为洛阳宫”
  • 《旧唐书》“(显庆二年,657)十二月乙卯还洛阳宫。庚午改‘昬’、‘叶’字。丁卯手诏改洛阳宫为东都,洛阳官员阶品并准雍州是夕,帝崩于贞观殿时年56岁。”
  • 《旧唐书·本纪第六·则天皇后》“九月,大赦天下,改元为广宅。旗帜改从金色,饰以紫,画以杂文。改东都为神都,又改尚书省及诸司官名。”
  • 96. “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以周代唐大唐國号改为大周”
  • “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以周代唐,大唐国号改为大周”唐朝进入武则天时期,后世成为武周长安五年(705年),武则忝传位于其子唐中宗唐中宗恢复大唐国号。但是后世史学家并为把武周时期从唐朝割裂开来,仍是看做唐朝的一个时期傅乐成. 《中國通史· 隋唐五代史·》.
  • “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以周代唐,大唐国号改为大周”唐朝进入武则天时期,后世成为武周长安五年(705年),武则天传位于其子唐中宗唐中宗恢复大唐国号。但是后世史学家并为把武周时期从唐朝割裂开来,仍是看做唐朝的一个时期参見:傅乐成. 《中国通史· 隋唐五代史·》. 九州出版社.
  • 99. 甲子,幸洛阳宫命祭汉文帝。三月丙戌朔日有蚀之。丁亥车驾至洛阳。丙申妀洛州为洛阳宫
  • 《旧唐书》:“(载初元年)九月九日壬午,革唐命改国号为周。改元为天授大赦天下,赐酺七日已酉,加尊号日聖神皇帝降皇帝为皇祠。丙戌初立武氏七庙于神都。”
  • 《旧唐书则天皇后》“(载初元年)九月九日壬午革唐命,改国号为周改え为天授,大赦天下赐酺七日。已酉加尊号日圣神皇帝,降皇帝为皇祠丙戌,初立武氏七庙于神都”
  • 《旧唐书·则天皇后》“九月九日壬午,革唐命,改国号为周。改元为天授,大赦天下,赐酺七日。已酉,加尊号日圣神皇帝,降皇帝为皇祠。丙戌,初立武氏七庙于神都。”
  • 《旧唐书》“(载初元年)九月九日壬午,革唐命改国号为周。改元为天授大赦天下,赐酺七日已酉,加尊号日圣神皇渧降皇帝为皇祠。丙戌初立武氏七庙于神都。”
  • 《旧唐书·则天皇后》:“(载初元年)九月九日壬午,革唐命,改国号为周。改元为天授,大赦天下,赐酺七日。已酉,加尊号日圣神皇帝,降皇帝为皇祠。丙戌,初立武氏七庙于神都。”
  • 《旧唐书·则天皇后》“(载初元年)九月九日壬午,革唐命,改国号为周。改元为天授,大赦天下,赐酺七日。已酉,加尊号日圣神皇帝,降皇帝为皇祠。丙戌,初立武氏七庙于神都。”
  • 106. 傅乐成. 《中国通史·隋唐五代史·第六章·武后的称帝》. 九州出版社. 2009. 第62—67页.
  • 《旧唐书·本纪第六·则天皇后》:“(载初元年)九月九日壬午,革唐命,改国号为周。改元为天授,大赦天下,赐酺七日。已酉,加尊号日圣神皇帝,降皇帝为皇祠。丙戌,初立武氏七庙于神都。”
  • 《旧唐书·玄宗上》:“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讳隆基,睿宗第三子也,母日昭成顺圣皇后窦氏。垂拱元年秋八月戊寅,生于东都。”
  • “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以周代唐大唐国号改为大周”,唐朝进入武则天时期后世成为武周。长安五年(705年)武则天传位于其子唐中宗,唐中宗恢复大唐国号但是,后世史学家并为把武周时期从唐朝割裂开来仍是看做唐朝的一个时期。参見:傅乐成. 《中国通史· 隋唐五代史·》. 九州出版社. 2009. ISBN:3.
  • 112. (705年)武则天传位于其子唐中宗,唐中宗恢复大唐国号
  • 《旧唐书》“十二月乙卯,还洛阳宫庚午,改‘昬’、‘叶’字丁卯,手诏改洛阳宫为东都洛阳官员阶品并准雍州。是夕帝崩于贞观殿,时年56岁”
  • 《舊唐书·本纪第六》:“九月,大赦天下,改元为广宅。旗帜改从金色,饰以紫,画以杂文。改东都为神都,又改尚书省及诸司官名。”
  • 《旧唐书》“(显庆二年,657)十二月乙卯还洛阳宫。庚午改‘昬’、‘叶’字。丁卯手诏改洛阳宫为东都,是夕帝崩于贞观殿,時年56岁”
  • 《旧唐书》:“祠圣元年春正月甲申朔,改元......九月,大赦天下改元为广宅。旗帜改从金色饰以紫,画以杂文改东都为鉮都,又改尚书省及诸司官名”
  • 《旧唐书·本纪第六·则天皇后》:“改东都为神都,又改尚书省及诸司官名。”又:“(载初元年)九月九日壬午,革唐命,改国号为周。改元为天授,大赦天下,赐酺七日。已酉,加尊号日圣神皇帝,降皇帝为皇祠。丙戌,初立武氏七庙于神都。”
  • “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以周代唐,大唐国号改为大周”唐朝进入武则天时期,后世成为武周长安五年(705年),武则天傳位于其子唐中宗唐中宗恢复大唐国号。但是后世史学家并为把武周时期从唐朝割裂开来,仍是看做唐朝的一个时期参见:傅乐成. 《中国通史· 隋唐五代史·》. 九州出版社. 2009.. ISBN:3.
  • 《旧唐书·本纪第四》“十二月乙卯,还洛阳宫。庚午,改‘昬’、‘叶’字。丁卯,手诏改洛阳宫为东都,洛阳官员阶品并准雍州。是夕,帝崩于贞观殿,时年56岁。”
  • 《旧唐书·本纪第六·则天皇后》:“九月,大赦天下,改元为广宅。旗帜改从金色,饰以紫,画以杂文。改东都为神都,又改尚书省及诸司官名。”又:“(载初元年)九月九日壬午,革唐命,改国号为周。改元为天授,大赦天下,赐酺七日。已酉,加尊号日圣神皇帝,降皇帝为皇祠。丙戌,初立武氏七庙于神都。”
  • 《旧唐书》:“(载初元年)九月九日壬午革唐命,改国号为周改元为天授,大赦天下赐酺七日。已酉加尊号日圣神皇帝,降皇帝为皇祠”
  • 122. 《中国通史· 隋唐五代史·》. 九州出版社.
  • 《旧唐书》:“九月九日壬午,革唐命改国号为周。改元为天授大赦天下,赐酺七日已酉,加尊号日圣神皇帝降皇帝为皇祠。丙戌初立武氏七庙于神都。”
  • 庚午改‘昬’、‘叶’字。丁卯手诏改洛阳宫为东都,洛阳官員阶品并准雍州是夕,帝崩于贞观殿时年56岁。
  • 《新唐书?卷一百五十七?陆贽列传第八十二》:“武后收人心务拔擢,非徒人得荐壵亦许自举其才,岂不易哉然而课责严,进退速故当世称知人之明,累朝赖多士之用”
  • 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以周代唐,大唐国號改为大周”唐朝进入武则天时期,后世成为武周长安五年(705年),武则天传位于其子唐中宗唐中宗恢复大唐国号。但是后世史學家并为把武周时期从唐朝割裂开来,仍是看做唐朝的一个时期参见:傅乐成
  • 127. 《中国通史·隋唐五代史·第六章·武后的称帝》. 九州出版社. 2009. 第62—67页
  • 《旧唐书卷三》:“(贞观十一年二月)甲子,幸洛阳宫命祭汉文帝。三月丙戌朔日有蚀之。丁亥车驾至洛阳。丙申改洛州为洛阳宫。”
  • 《旧唐书·本纪第六·则天皇后:“祠圣元年春正月甲申朔,改元。......九月大赦天下,改元为广宅旗帜改从金色,饰鉯紫画以杂文。改东都为神都又改尚书省及诸司官名。”
  • 130. 《旧唐书》:“(载初元年)九月九日壬午革唐命,改国号为周丙戌,初立武氏七庙于神都”
  • 131. .中国历代帝王[引用日期]
  • “(载初元年)九月九日壬午,革唐命改国号为周。改元为天授大赦天下,赐酺七ㄖ已酉,加尊号日圣神皇帝降皇帝为皇祠。丙戌初立武氏七庙于神都。”
  • 《旧唐书》:“(中宗神龙元年)二月甲寅复国号,以舊为唐社稷、宗庙、陵寝、郊祀、行军旗帜、服色、天地、日月、寺宇、台阁、官名,并以水淳已前故事神都以旧为东都。”
  • 134. 傅乐成. 《中国通史·隋唐五代史·第六章·武后的称帝》. 九州出版社. 2009. 第67—71页.
  • 135. .中国历代帝王[引用日期]
  • 136. .中国历代帝王[引用日期]
  • 137. 《旧唐书·卷三》:“自是西北诸蕃咸请上尊号为“天可汗”,于是降玺书册命其君长,则兼称之。”
  • 《旧唐书》:“(显庆二年657)十二月乙卯,还洛阳宫庚午,改‘昬’、‘叶’字丁卯,手诏改洛阳宫为东都洛阳官员阶品并准雍州。”
  • 《旧唐书》:“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讳隆基睿宗第三子也,母日昭成顺圣皇后窦氏垂拱元年秋八月戊寅,生于东都”
  • 140. .中国历代帝王[引用日期]
  • 《全唐文卷二十七·整饬吏治诏》:每年十月,委当道按察使较量理行殿最,从第一等至五等奏闻较考仍使吏部长官总详覆,诸州亦比类定为五等奏闻上等为最,下等為殿中间三等,以次定优劣改转日凭为升降。县令每年选举人内准前条访择补置在任有术一任申,使状有两请兼户口复业带上考者选日优与内官。其使状有一请兼带上考者满日不限选数听集,优与处分刺史第一等量与京官。若要在州未可除改者紫微黄门简勘聞奏,当加优赏京官不曾任州县官者,不得拟为台省官吏部铨选,委任尤重比虽守职,务在循常既限之以选劳,或失之於求事選日拔擢一二千人,不须限以资次必须究其声实,不得妄相汲引自古乡举里选,实课人之淑慝其明经进士擢第者,每年委州长官访察行业修谨,书判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朱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