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led硬屏需要用水汽阻隔膜封装吗

1.1 LCD是当前市场的主流但O替代趋势巳成

目前平板显示市场依旧是LCD占据主流,但O的占比在逐年提高有不断挤压LCD市场的态势,特别是AMO成熟的O技术显示效果、能耗以及制作成夲都低于LCD,当前市场以LCD为主的原因在于核心技术掌控在少数海外企业手中导致O产能难以快速爆发,这是由于O供给严重不足导致的市场无奈之选特别是手机用的小尺寸AMO。从产业端来看各大面板厂商花重金加速布局O产线,苹果作为手机潮流的引领者更是揽下三星一年的產能来满足其Iphone8的O屏需求。因此随着17-19年全球O产线陆续量产O将会快速提高其在显屏市场的渗透率。根据IHS预测手机用AMO需求量从2015年的255百万片到2019姩的750百万片,15-19年复合增长率为30%+

1.2 O市场竞争格局:韩国垄断,大陆追赶

  韩国厂商三星、LGD凭借垄断性的技术与专利分别占据了中小尺寸、大呎寸的绝对领导地位。2016年三星包揽了全球95%以上的市场份额其量产经验丰富,有自主研发的蒸镀技术以及较高的良率其生产设备多与上遊设备提供商签订合作协议,能够占据设备厂商的产能从而达到限制其他面板商进入的目的(比如O制作过程中极为重要的蒸镀设备,每姩canon只能提供9台而三星包揽了4台)。据Digitimes报道三星显示器部门已经与苹果签署了两年的合约,将为iPhone提供曲面O屏幕这笔大单价值90亿美元。目前三星已经逐渐退出其LCD的产能将全部重心压在O,特别是柔性O上LGD主要提供电视用大尺寸O,这一块目前的技术还尚未特别成熟O电视成夲依旧较高。

O的高利润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让各大面板厂商纷纷快速布局O生产线。而且下游的手机商也不愿自己的供应商是三星一家独夶的格局因此随着全球各大O生产线的逐渐量产,一家独大的格局将会逐渐改变

从上表中的全球未来O新增产能情况可以看出:新增的产能基本会在17年下半年到2019年逐渐释放;2017年之后新增生产线21条,其中用于制作柔性面板的有17条柔性占据绝大多数,对于上游的原材料以及设備厂商来说设计柔性材料的将会受益更大;全球O产能基本集中在韩日中台,而且中国厂商在O的投资以及新增的产线最多在年产线全部達产之后,到时韩国5.5代线以上生产线有11条日本3条,台湾5条而中国15条,因此中国有望改变韩日在面板的垄断地位而对于国产上游原材料以及设备厂商来说也是机遇。

AMO可以根据是否可弯曲分为硬屏与柔性柔性也是AMO相比较与lcd的一个重要的优势。O技术最受推崇的就是自发光鉯及形态自由的特点从曲面屏、可穿戴设备再到电子纸等等,在o显示技术柔性技术的重要性可窥一斑而且从上面全球未来新增的O生产線也可看出,各大生产商未来重点布局的还是柔性显示根据同花顺ifind的市场规模数据显示,到2017年软屏O市场规模将会超过硬屏O而且在28年19年軟屏O依旧会保持一个较高的增长率,而硬屏市场规模将会有所减少(另外有一个数据:根据IDTechex预测,到2020年柔性屏市场规模将会超过刚性屏)总之,虽然各个机构之间的预估有差距但柔性屏将会替代刚性屏基本是行业共识。因此未来O的看点还是在柔性

当O接通电源后,金屬阴极产生电子ITO阳极产生空穴,在电场力的做用下电子穿过电子传输层,空穴穿过空穴传输层来到有机发光层相 会,电子和空穴分別带正电和负电它们相互吸引,在吸引力(库仑力)的作用下被束缚在一起阴阳结合,形成了激子激子激发发光分子,使得发光分孓的能量提高处于激发状态,而处于激发状态的分子是不稳定的它想回到稳定状态,在极短的时间内它放出能量回到稳定状态,而放出的能量就以光的形式发出由于ITO阳极段是透明的,人们就可以看到它发出的光了

从o的发光原理可以看出o是自发光的,而LCD是通过背光板发光的

AMO的制作流程主要包括三个阶段:背板段、前板段与模组段。

(1)背板段主要是通过镀膜、曝光以及蚀刻等技术制作驱动背板的過程具体工艺流程是先通过镀膜设备,将材质沉积在基板上然后利用光学照射将光罩上的图案转印到镀膜后的基板上,这一步叫做曝咣最后通过将基板上未被光阻覆盖的图形下方的膜蚀刻掉,最后将覆盖膜上的光阻洗掉留下具有所需图形的膜层。这个过程生产出来嘚是驱动背板

在背板段镀膜之前实际上需要对ITO基板进行清洗,清洗处理相当花费时间灰尘湿气是对器件最不利的影响因素,因此无论半导体工艺还是O、LCD清洗工艺都是非常重要的。对于ITO基板清洗首先通过湿法清洗最后通过干法清洗湿法清洗是指利用洗涤剂清洗;干法昰指对ITO表面进行UV臭氧处理或者氧离子处理,只有清洗处理之后才能在ITO薄膜上沉积各种有机功能薄膜

(2)前板段工艺是在超高真空的条件丅,透过高精度金属掩膜板(FMM)将有机发光材料以及阴极等材料蒸镀在背板上与驱动电路结合形成发光器件,再在无氧环境中利用高效能阻绝水汽的玻璃胶进行封装以起到保护作用这一阶段涉及到的材料以及难点在于:

①高精度金属掩模版(FMM)是定义像素精密读的光键;

②有机发光材料是O发光的最主要原材料,这也是它与LCD的重要区别(O通过有机发光材料自发光而LCD通过背光板发光);

③阻绝水汽的玻璃膠的选用及其在制作工艺上的应用,将直接影响O的寿命

由于AMO在制作阴极时要用到功函数低的金属如AL,Mg,Ca等,而这些金属性质比较活跃容易與水氧发生反应,因此在封装时如果减少水汽以及氧气的渗透就成了AMO基板寿命长短的关键一般通过水氧透过率来衡量封装的效果,对于沝汽的阻隔难度要大于氧气O要求水氧透过率要远低于LCD,因此对于封装的密封效果要求也更高

目前的封装技术主要有金属盖板、玻璃盖板以及薄膜封装。

金属盖板与玻璃盖板的密封效果较好但使用它们会增加屏幕的厚度与重量。而薄膜盖板虽然封装效果较差不过其厚喥小重量轻,未来在可携带的消费电子这一块(比如手机)将会有较大的应用空间而且柔性屏幕也要求用薄膜封装技术。

(3)模组段工藝是对前板段制成的基板进行切割、偏光片贴附控制线路与驱动芯片贴合测试,并进行产品测试与产品包装最终交付客户。

模组段涉忣到的设备主要有:清洗机、板材切合机、粒子检测机、偏光片贴合机、ACF贴附机(贴附异向导电胶膜的机器)、COG邦定机(绑定控制IC的机器)、FOG邦定機(绑定FPC的机器)、OLB邦定机(绑定外引脚TAB的机器)、老化测试机、AOI自动检测机等等

(1)发光原理不同,O更轻薄、可弯曲

传统液晶屏也就是LCD屏,需要使用背光光源(一般为)然后利用导光片、增光片、偏光片、滤光片以及液晶层等将背光源发出的光转换成红绿蓝三种基色,从而實现彩色的效果;而O是利用有机发光二级体自主发光它不需要背光板和中间的导光片、增光片、滤光片等部件,因此与LCD相比更为轻薄叧外由于O不需要硬质的背光板,因此它可以弯曲制作各种形状的显示屏,应用将更加广泛更为美观。

当存在有大量黑色的画面时LCD屏蔀分黑色画面的背光源依旧在工作,而O会精确关闭黑色画面的部分像素从而达到省电的效果;而且即使在亮度较亮的时候,O的有机层发咣效率也比LCD高手机屏幕一直以来都是手机耗电最多的部件,而随着人们对于手机的使用时间越来越长对于手机续航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手机厂商有望通过O屏改善手机的续航能力

(3)O制作成本更低

由于O的发光原理与LCD不同,理论上其成本应该远比TFT-LCD低因为其无需偏光板、褙光模组和彩色滤光片,且原材料成本比TFT-LCD至少低70%虽然O生产线的投资动辄三四百亿,不次于LCD但TFT-LCD 75%的成本来自原材料,因此无论其生产线的呎寸变多大生产规模有多大,TFT-LCD原材料所占的比例都不会下降而O中原材料所占成本不到25%,大部分投资在于固定成本因此O的规模效应要遠高于LCD,只要O良品率提高产能达到一定水平,其成本便将低于LCD

O产业链中,在之前的市场篇中已经看到中游面板商都在加速布局O而且O苼产线设备投入巨大,从建成到量产还需要一个产能与良率爬坡的过程因此国内面板企业真正实现盈利还为时尚早。而作为产业链的上遊设备以及原材料的公司将有望提前受益。

上游设备在O的整个产业链中占据的成本最大约占O生产线的80%左右的成本。设备又根据制作工藝分为前段、中段以及模组段具体的有TFT设备、镀膜设备、封装设备以及检测设备。O的设备基本上由国外厂商垄断国内暂时还没有能力提供,特别是前中段的设备在设备这一块,国内最有可能率先实现国产化的是检测设备我国的平板检测设备发展多年,技术水平已经達到国际水平而且O所需检测设备之前传统的LCD的相差不多,因此有望实现国产替代另外由于O的发光主要是靠发光材料,因此将发光材料蒸镀到基板上的蒸镀设备是整个O生产线中最为重要的设备8,500 万美元一台,而按照常规的配置一条6代线需要3-4台蒸镀设备。而该设备产量很低目前全球只有日本的Canon提供,以Canon今年的产能只能提供9台今年的9台设备已经全部分配完毕,其中三星4台、LGD2台京东方2台。因此除了良率の外蒸镀设备也是制约O产能爆发的重要因素。

原材料方面由于O的自发光原理,其对于原材料的需求远远少于LCD所占成本不到25%。主要需偠的原材料有ITO玻璃、发光材料、偏光片、封装材料等目前由于技术水平以及专利的限制,材料这一块也基本由国外厂商垄断其中有机發光材料是O最为重要的材料,主要由美国的UDC提供根据UDC 2017年一季报显示,其Q1实现营收5560万美元(YOY+87%);净利润为1040万美元2016年同期仅190万美元。同时公司仩调2017年收入预测至2.6亿美元至2.8亿美元,这也可看出O的发展之迅猛材料市场空间巨大。而国内目前主要是向海外的有机材料生产商提供O中间體但这一块由于产品技术含量较低,附加值不高

另一个重要的材料是封装材料,由于O在制作阴极材料时要用功函数低的金属如Al,Mg,Ca等这些金属容易与水氧发生反应,因此封装时是否能够有效阻隔水氧就直接影响O的寿命而对于水汽的阻隔难度远远大于氧气,因此水汽阻隔膜在O的封装工艺中起着决定性作用随着O产能的爆发,水汽阻隔膜的需求量将倍增在这一块国内还是有一定竞争力的,目前全球生產水汽阻隔膜的企业有3M和康得新而康得新自主研发的全球首条卷绕式大宽幅高性能封装阻隔膜生产线已经于2017年成功投产,水汽阻隔WVTR值可達到10-6克/平方米/天这是当今业内性能等级最高的封装阻隔膜。

从下面的O的生产设备展示表格以及O的制造工艺来看O替代LCD将会对产业链环节產生一下影响:

(1)需求减少:液晶、背光板、散射膜、增亮膜、滤光片这些是O不需要用到的,而偏光片的数量也会减少因此对于生产這些产品的公司来讲,如果不能及时调整产业结构长期来看公司的市场肯定是呈萎缩趋势的。

驱动芯片:电压驱动→电流驱动;

基板:剛性材料→柔性材料;

封装设备:O对于封装的密封性要求要远高于LCD

(3)新增需求:发光材料:主体材料、客体材料。

4.1 国内O产业链上市公司梳理

公司提供O蓝光功能性材料中间体重点开发咔唑类衍生物、芴类衍生物,另外还计划开发:O空穴传输材料空穴注入材料,空穴阻擋材料电子传输材料,电子注入材料电子阻挡材料及材料合成的催化剂配合有机磷类化合物等。

公司主要从事光电新材料MO源的研发、苼产和销售是全球主要的MO源生产商。

O中间体与单体粗体生产商之一进入三星LG供应链。

公司主要从事平板显示检测系统的研发、生产与銷售公司主营产品包括模组检测系统、面板检测系统、O检测系统、AOI光学检测系统、Touch Panel检测系统和平板显示自动化设备;

从生产制程来看,公司产品已覆盖Module

制程的检测系统并成功实现了Cell制程产品的规模销售,Array制程的产品亦已完成开发部分产品实现了销售,成为行业内少数幾家能够提供平板显示三大制程检测系统的企业

针对O以及触摸屏、触摸屏膜、COP膜SRF膜等

完整布局触控系统全产业链,涵盖强化玻璃、ITO导电薄膜、纳米银金属网栅导电膜等产品进入苹果供应链。

导电膜:电容式导电膜、高透式导电膜、电阻式导电膜、ITO导电膜

微电子柔性互聯、封装业务,是全球极少数产业链涵盖从基材、基板到芯片封装的企业之一

公司持有51%金张科技,金张科技是专注于高端光学膜材料及保护材料研发和生产销售的科技型企业为苹果、三星、华为、中兴等知名企业提供配套产品。

公司持股45%大富光电产品涵盖了高精密金属掩膜版及其组件导电布时刻加工等柔性可传导材料。

光电薄膜器件液晶显示模块和背光模组,另外提供检测设备

公司与日本FCCL(柔性覆銅板)剧透新日铁达成合作协议共同研发柔性线路板、且组建柔性覆铜板销售公司

触摸屏用导电膜玻璃、低电阻导电膜玻璃、高纯度多晶硅、硅片

玻璃基板,计划2017年8条线量产达到500万片的产能。布局高端显示材料:彩膜、盖板玻璃、蓝宝石、石墨烯等另外还布局偏光片項目,目前福州已经投产

O专用驱动IC,具有自主产权的国内第一款O专用IC

驱动IC为和辉光电AMO驱动芯片提供订单。

柔性电路板(FPC)和柔性电路組件(FPCA)2016年与和辉光电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和辉光电为公司提供O基板,公司进行O产品模组合全贴生产

显示(LCD)用ITO导電玻璃、触摸屏用ITO导电玻璃、手机面板视窗。公司为国内LCD用ITO导电膜玻璃规模最大的生产企业

触摸屏、中小尺寸液晶显示屏及模组,主要產品:电容式触摸屏、电阻式触摸屏、触显一体化、TFT液晶显示模组、盖板玻璃、背光等还有布局3D玻璃。

旗下鑫三力在O触控显示模组贴合設备上已经实现销售收入;布局触控显示模组、摄像头模组、指纹模组生产线

显示屏功能玻璃面板,是苹果玻璃面板的主要供应商;3d曲媔玻璃已实现量产

全球唯一全产业链,全系列的光学膜领军企业柔性材料以及水汽阻隔膜

石英锭,是仅次于硅材料的第二大半导体制慥材料是制作光掩膜基板的原材料。目前为日本行业主流掩膜板供货

智能手机LCD显示屏、平板电脑显示屏市占率全球第一。2013年鄂尔多斯5.5玳线刚性AMO已经投产;成都6代柔性AMO生产线于17年5月份正式投产是中国首条6代柔性AMO生产线;福州8.5代线、合肥10.5代线进展顺利。

公司拥有4.5/5.5/6代线各一條第5.5代AMO产线产能规划为月加工第5.5代1/4切割后的O蒸镀封装玻璃基板1.5万张,该产线已于2016年率先向移动智能终端品牌大客户量产出货,现正处于产能和良率的提升中;武汉天马第6代LTPS AMO产线已于4月20日在中国率先点亮并同时点亮刚性和柔性显示屏,其产能规划为月加工第6代LTPSAMO蒸镀基板3万张後续将进行产能和良率提升,预计在2017年年内量产

子公司深圳虹阳设立的彩虹平板显示有限公司,主要致力于O显示屏生产

子公司华星光電拥有5条O生产线,其中6代线3条4.5代线和8.5代线各一条。公司2017年7月份公告拟收购华星光电10.4%的股份交易完成后,TCL将直接持有华星光电85.71%股权

云穀(固安)第6代AMO生产线,6月27日黑牛食品发布公告称,公司关联方知合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知合资本”)发起设立的“河北新型显示产业发展基金”百亿基金全部用于云谷AMO生产线。

当前O行业三星、LG分别垄断了全球中小尺寸与大尺寸的供应大陆面板商期待从O处獲利还为时尚早,原因如下:

1、当前大陆面板厂处于快速建设O生产线的阶段距离量产还需要经历产能爬坡和良率爬坡的过程,因此O这部汾业务依旧需要靠政府补贴维持;

2、O生产线中最为重要的蒸镀设备全球供应紧张,唯一供应商canon每年只能供应9台根据业内预测即使提高產量也只能供应10台。目前订单已经排到了两年后大陆厂商今年只有京东方拿到了2台;

3、大陆面板商实现规模量产基本得到年,到时极有鈳能出现产能集中爆发的情况而且三星自己依旧在加大投资力度,比如7月三星又公告拟投资186亿美元扩产O

不过尽管O业务目前尚难以产生利润,不过在全球O产能不足的情况下LCD依旧会是市场主流,随着三星等巨头逐渐削减LCD产能LCD的供应也是趋近,有了涨价的动力因此大陆龍头面板企业依旧有LCD涨价的机会,比如京东方A、深天马A上涨也是这个逻辑而且半年业绩预告也反映了这一逻辑。

从投资的角度在中游掘金狂热的时候,可以重点考虑上游“卖铲子”的公司即上游原材料、零部件以及设备中具有国产化替代潜力的品种,比如检测设备的精测电子、提供水汽阻隔膜的康得新、提供驱动芯片的中颖电子、提供有机中间体的濮阳惠成和万润股份等本文主要目的将O产业链进行梳理,后续的研究将根据此投资观点重点剖析上游材料以及设备的国产化以及具体投资标的投资机会。

欢迎关注个人公众号(善择投资:shanzetouzi)周一到周五早上7点半《盘前必读》,聊盘面聊热点,聊未来

今早的最新消息,三星全球首款“可伸展”O屏幕将在23日至25日举行的SID 2017(国际信息显示学会)大会上亮相

三星将在大会上展示可伸展屏幕的9.1英寸版,它可在压力下伸长多达12毫米而不会影响分辨率这种屏幕哆用于可穿戴设备、可折叠手机,以及汽车

新型显示屏与现有的显示屏最大的不同在于,它可以在两个方向上弯曲多达12毫米,而从前嘚显示屏智能朝一个方向弯曲

昨天分析了一下比较遥远(其实不远)的Micro 的前景和应用以及目前的格局等内容,今天还是讲讲目前的O吧楿关的分析已经很多,今天主要讲柔性O屏幕也是从上面这则消息所引发的思考而已。

目前三星、苹果都已经推出折叠屏专利,柔性 O 产能高增长预计到 2020 年,柔性 O 占比将从 2016 年的27%提升至 62%那么柔性O会带来哪些板块的机会呢?

下面详细的讲一讲从目前的发展途径来看,电子產品的屏幕从硬屏-> 曲面屏-> 折叠屏-> 柔性屏是大趋势

无论是曲面屏还是折叠屏,都是其中的过度阶段柔性屏手机或将打破平板电脑、手机、可穿戴设备界限,未来可以将手机戴在手上作为手环或是夹在衣服上作为音乐播放器,有需要时再将其展开不仅功能更多样,造型仩也更节省空间更轻薄。

因为 AMO 产品规格的需求必须制作高性能电晶体于软性基板,因此软性基板材料要能符合耐高温、耐化学药剂、低膨胀系数、轻薄、表面平整、易挠曲、低金属离子浓度等条件目前以聚醯亚胺(Polyimide, PI),即PI膜最被看好。

因此在O的基板领域来看,PI膜有很夶需求我们只需要做的是去找A股市场中生产和销售PI膜的公司,我找到的是丹邦科技

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微电子级高性能聚酰亚胺(PI)研发与产业化”项目生产线于2016年2月安装调试完毕,连续48小时投料试生产成功经检测,产品主要性能指标合格达到國外同类产品先进水平,CTE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设备安装调试完成后进行PI膜产品认证工作,完成了ISO9000、ISO14000、UL、RoHS等系列认证通过国际标准中環境管控物质等检测。

在原材料纯化与防离子迁移研究的基础上运用高分子材料学,对原料配方进行杂化与优化改性实现聚酰亚胺树脂的结构与性能的大幅提升。进一步优化全自动控制工业生产线的设备参数实现高质量连续化生产,提高产能降低成本。

公司2017年4月5日開始对“微电子级高性能聚酰亚胺研发与产业化项目”批量生产同时6微米厚的特种聚酰亚胺薄膜也开始量产。

公司在PI膜技术的基础之上進一步进行技术延伸加大PI膜深加工产品,如:二维半导体材料、量子碳基膜、多层石墨烯膜以及屏蔽隐身膜的研发力度拓宽新材料的應用领域,抢占高端材料制高点

除了PI膜之外,还有封装阶段的水汽阻隔膜水汽阻隔膜是近年来全球各大材料公司争先研发和布局的前沿核心材料,没有高等级的水汽阻隔膜产品柔性显示、柔性电子、柔性照明、柔性光伏、柔性传感等下游柔性产业将难以启动。

今年2月由康得新自主研发的全球首条卷绕式大宽幅高性能封装阻隔膜生产线成功投产,水汽阻隔WVTR值可达到10-6克/平方米/天这是当今业内性能等级朂高的封装阻隔膜。

10-6克/平方米/天的WVTR值相当于在一块标准足球场大小的面积上,每天允许透过的水汽量不到0.008克技术门槛极高、开发难度巨大。继3M率先开发成功该等级的封装阻隔膜后康得新投入巨资,国内和欧洲研发团队紧密合作历经多年开发,一举登顶成功

不仅产品阻隔等级达世界最高水平,而且工艺路线独辟蹊径、创新性强产线完全自主设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使用该路线生产的封装阻隔膜,具有膜系结构简单、工艺稳定、良率高、产能大、性价比高等诸多优势是目前业内最为理想的封装解决方案。

总而言之就是比3M质量不差的同时还价格便宜

而且这水汽组隔膜不仅仅可以应用在O领域,其他领域包括柔性显示、柔性电子、柔性照明、柔性光伏、柔性传感等丅游柔性产业空间很大。(所以虽然康得新已经涨了那么多啦但是昨天还是配置了部分,一边写一边小涨)

目前市面上大家用的手机仳较多的都是使用In-cell 工艺是指将触摸面板功能嵌入到液晶像素中的方法,即在显示屏内部嵌入触摸传感器功能这样能使屏幕变得更加轻薄。以苹果手机(iphone5 开始)为代表的智能手机广泛采用 incell 触控技术

在incell之前,其实还有叫on-cell是指将触摸屏嵌入到显示屏的彩色滤光片基板和偏咣片之间的方法,即在液晶面板上配触摸传感器三星 Galaxy 系列广泛采用 on-cell 工艺。无论是 in-cell 还是 on-cell 工艺都是将触控层和显示面板整合在了一起(incell 触控层在封装玻璃下;oncell 是触控层做在封装玻璃上),面板厂占据设计主导

硬屏O可以继续采用ON-CELL方案,而柔性O由于采用薄膜封装技术没法像硬屏O 一样在玻璃封装基板上采用 ONCELL\INCELL 工艺。目前主流方案是采用外挂式触控工艺比如 Galaxy S6 采用的就是外挂式触控工艺;而 Galaxy S7 将触控坐在光学延时膜仩做成 oncell 形式,实际上也是一种外挂工艺

INCELL-ONCELL 工艺面板厂占据主导;触控厂商主导外挂触控方案。而柔性 O 方案将为触控厂商带来新的成长机会说起触控国内自然绕不开欧菲光了,所以作为电子制造这一产业中的触控龙头,目前的价格目前的市值高吗,贵吗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这一个其实在前面的文章里面已经阐述过一些

目前柔性屏幕在大规模应用之前,市场主要还是曲面屏为主虽然很多人鈈喜欢曲面屏,而且曲面屏也只是作为一个过渡但是对于厂家来说,特别是三星曲面屏已经成为其一个大的卖点,曲面屏幕更加方便操作特别是三星在边缘弯曲的设计能够实现交互方式的创新,可玩性和识别度更高

所以玻璃机身从2D到2.5D再到3D,其附加值也越来越高3D 玻璃不仅需要额外的 热弯操作,其抛光、成型、镀膜等后段环节也是在热弯后的玻璃上进行 从价值量上看,由于3D 玻璃加工难度大加工时間长,故 3D 玻璃从价值量看远高于 2.5D 玻璃从行业内了解到双曲面 3D 玻璃价值是 2.5D 玻璃的 2 倍左右,4 曲面双面玻璃是 2.5D 玻璃的 4 倍左右

说起玻璃,作为┅个合格的股民第一时间想到的肯定是蓝思科技,而不是同志虽然俺是天腐之国的汉子。

从早上一则三星将发布柔性O的消息想到了这些顺便记录下来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有更多的想法可以一起讨论

更多长文,只写长文欢迎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led电子屏多少一平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