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发售的时候 电子音乐制作是无损的吗

  无损音乐解压后Hash码不一样?

  前面提到,无损音乐之所以无损,是因为不会对音频数据进行更改。但是有的朋友发现,把某个Wav文件压缩成为无损音频,然后再转回Wav文件,Hash码竟会不一样,这是否意味着无损压缩造成了音质损失?其实并非如此。


为什么Wav文件Hash码会不一样?

  一些无损音乐转码器在压缩音频的时候,会在音频文件加入额外的metadata信息。这部分metadata信息往往是用来储存音乐的相关信息的,例如某首歌的歌名、歌手、所属专辑等等,这些信息和音质无关。某些无损音乐编码工具,在转换格式的时候,就在metadata中写入了此文件“由某某编码”这类内容,转换回Wav文件后这些信息也没去掉,所以就造成了压缩前后文件的差异。但这个差异,和音质无关。


在metadata中写入了东西,Wav文件的Hash就不一样了,但音质是完全相同的

  如何鉴别真假无损?

  从理论上来说,无损可以做到和CD一样的音质,甚至比CD音质更好。但是,不少朋友用耳朵收货,发现无损音质的确差了那么点意思,这怎么回事?很不幸,你被假无损给坑了。

  前面提到,无损的音质取决于音源。由CD转来,那音质就和CD一样;由高清音频转来,那就非常Hi-Res,听着就感觉浑身充满信仰。但如果是由MP3转来的呢?这就非常的坑了。

  MP3是一种有损音频压缩格式,Wav转换成为MP3后会损失16kHz以上的音频信息。把MP3重新转换成为Wav也好,无损音频也好,损失的音频信息并不会凭空补回来。使用MP3等有损格式转换而来的无损,就是人们常说的“假无损”。

  假无损的出现往往是为了噱头,看到某首歌是MP3,对品质有要求的人可能就无视了;但看到是无损的话,妥妥的把歌收藏起来啊!这种情况下,无损就意味着流量,但手中没有无损音乐怎办?就靠骗了。于是可以看到某些无良音乐网站把MP3做成假无损,用户美滋滋以为捡到宝,但其实只是捡到了一堆占据额外空间的无用数据。

  那么要如何鉴别假无损?其实假无损最重要的特征就是缺乏高频信息,打开波形图后一看就一目了然。但开启波形图太麻烦,使用一些软件,也可以做到这点。笔者这里推荐使用Foobar2000来进行无损识别。

  Foobar2000有一个颇为神奇的无损识别插件“fooCDtect”。在Foobar2000安装了这款插件后,就可以通过“转换”菜单找到“辨别无损”的选项。你可以在播放列表中选中N首歌,然后一次性进行无损辨别。如果结果显示的是“CDDA-100%”,那么就说明这肯定是真无损,否则就有可能是假无损。

  现在好音质的设备越来越多,国内一大票自不用说,其实取消耳机孔的潮流,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高音质设备的发展——例如HTC U11就配备了内藏CODEC的USB耳机转接线,某些Lightening耳机例如iSINE20更是在线材中内藏了极高质量的DAC方案。现在的设备的确越来越适合播放无损音乐,希望音乐网站能给我们提供更多、更好质量的无损资源吧。

  【PConline 杂谈】在今年6月初,英国摇滚乐队Coldplay发行了全新的EP《Kaleidoscope》。尽管这张专辑在风格上同其过往发行的如《A Rush of Blood to the Head》、《Parachutes》等相距甚远,但丝毫没有影响粉丝们的热情。

音乐流媒体时代,再抱着CD不放你就out了!

  将这两个消息放在一起看,就很容易可以看出如今消费者对音乐依旧热爱,愿意为喜欢的作品付费。然而随着Walkman一类的纯音乐播放器的退场,证明流媒体已经取代了实体专辑,成为了消费的主要渠道。

  先前消费者不待见流媒体的原因有很多,如移动网络状况着实是很难让人满意。昂贵的流量费用更是直接将表层消费者阻挡。而受限于技术等诸多问题,早先数字音乐的质量并不高,甚至说是极差。这就导致很多狂热粉丝直接选择了放弃。流媒体即无法拉拢表层粉丝,又得不到狂热粉丝的支持,势必是不能成功的。

播放超高清流媒体音乐,除了网路你还缺这些

  但为什么到了今天,流媒体会成为主流呢?

  受益于技术的进步,如今数字音乐在录制回放技术等方面已经逐渐完善。音频采样率从最初主流的16bit/44.1kHz,发展到24bit/48kHz甚至24bit/192kHz。这也就使得我们手机中的音乐也从最初320kbps的mp3,逐渐替换成1000kbps以上的APE/FLAC。

  既然解决了音质的问题,那下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网络问题了。我们知道,音乐文件的质量越高,其体积也就越大。早先我们想要享受高品质音乐,需要购买实体专辑(或通过QQ音乐等数字商店),将高品质音乐导出放在硬盘之中。想要享受音乐的时候,直接拿出来播放即可。

  而今,流媒体已经支持在线播放高品质音乐。当然,想要智能手机支持高品质的音乐播放,对智能手机的硬件如音频解码,放大能力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Qualcomm aptx无线音频技术就利用了蓝牙技术在传输音乐的同时还能保证音质,得到优于CD的听觉体验,也并不会出现音、视频不同步的现象。好在如今智能手机对音频的支持正稳步提高,甚至“极端”些的产品特意加入了专门的音频解码芯片。

  但智能手机想要在线收听高品质音乐,最关键之处却是网络性能的高低。

  说起网络问题,又要从运营商以及手机本身考虑。想要在线收听高品质音乐,网速势必要的到保证。如今我们已经进入了4G+的时代,下一步自然是千兆LTE以及5G时代。目前来看,4G+的网速已经可以支持高品质音乐的在线播放。等到了5G时代,或许我们可能得到更多的惊喜。

  然而,尽管运营商已经提供了足够快的移动网络,但倘若我们的手机不支持如此快速的网络,自然是没有意义的。尽管智能机支持网速的能力同自身很多硬件有关,但这其中最重要的当属modem,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猫”。

  家中安装了宽带的朋友对“猫”肯定是不陌生的。要知道,智能手机中“猫”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智能机的联网能力,如智能机的网络连接速度、稳定性以及延迟等等。可以说,智能手机中有一个好“猫”,将大大提高我们的使用体验。

  那么,市面上最好的“猫”是什么呢?

  大家可能知道,高通骁龙835移动平台是目前性能最强的移动平台。但是,最强可不仅仅表现在跑分能力上。要知道,高通骁龙835移动平台整合了目前移动行业最强大的“猫”——骁龙X16 LTE modem。其支持千兆LTE网络连接,下行速度突破了1Gbps,而上行同样达到了150Mbps。并且得益于骁龙的多项独家技术,使得骁龙X16 LTE modem在网络的连接速度等方面都有着极佳的表现。

  为了了解骁龙X16 LTE modem的真实能力,我们PConline手机频道的编辑专门到访了Qualcomm位于2017天翼智能生态博览会的展台,Qualcomm模拟了在LTE环境下X6/X12/X16等不同modem的下载速度,可以看出使用X16 LTE modem的移动终端能够将下载速度稳定维持在100Mbps以上。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再将模拟环境中搭载X16 LTE modem的移动终端的持有比例调高之后,结果呈现不仅X16 LTE modem的移动设备下载速度提升,并且X6/X12等LTE modem移动终端设备的下载速度也都有了可观的提升。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呢?因为相比较于前代产品,X16拥有更高的数据吞吐量,效率更高,的LET网络资源占用减少。当一个网络环境下X16的设备比例更多,其可以释放更多的网络资源从而提高其他modem设备的下载速度。

  换句话说,未来只待千兆级LTE网络的到来,搭载骁龙X16 LTE modem的手机将更加所向无敌。

  得益于骁龙X16 LTE modem的强大,我们从根本上解决了智能手机连接网络的问题。那最后一个阻碍流媒体崛起的就是流量费用了。好在随着政策的不断变化,运营商已经推出了多个流媒体专属音乐包。当然,如果您有更高的需求,还可以选择近期推出的“无线流量”套餐,配合搭载有高通骁龙X16 LTE modem的智能手机,您就可以随时享受高品质音乐了。

  流媒体的兴起,是技术驱动、需求拉动等多重原因造成的。这里既有运营商对网络的升级,也有骁龙“猫”的助力以及消费者对于更好的移动使用体验需求的提升。运营商提供了更快的网络环境,而骁龙“猫”帮助我们更好更快地连接到网络。正是骁龙千兆级LTE modem的存在,使得我们这些普通消费者,可以更快进入无线时代。

  所以下次选购手机的时候,认准高通千兆modem,是一定不会出错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子音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