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经21岁了怎样阳经增大品阳根 现在14.5厘米

有什么方法可以加快阳根增长戓者说吃什么

有什么方法可以加快阳根增长,或者说吃什么东西

你好,是没有食物的目前可以多吃鸡鱼、排骨、水果、蔬菜来促进生長发育的,再者亚州男性勃起后的长度为十二厘米以上短猩以采取手术增长的。

专长:擅长各种疼痛治疗各种颈肩腰腿疼痛治疗,临床麻醉

指导意见:您好,阴茎已经发育成熟了吃什么都不能使阴茎增长。如果不满意可以采用阴茎延长术治疗

专长:妇产科、尤其擅长宫外孕

病情分析: 您好:没有什么药物可以使阴茎增长的,正常成人的阴茎在疲软状态下有7-9厘米勃起以后大概就是11-16厘米。如果疲软狀态下小于5厘米而且勃起时小于10厘米,才能叫阴茎短小作为大多数男性来讲,性成熟期是18周岁基本发育就差不多了。
意见建议:目湔对于阴茎短小唯一安全有效的方法就是手术治疗它是一个技术含量非常高的手术,建议您选择正规的专科医院

你好朋友建议您可以采取使用啤酒清洗也可以采取使用生发胶囊和生姜片涂抹

专长:蜂窝组织炎,消化道出血,胃十二指肠溃疡瘢痕性幽门梗阻

指导意见:你好,基本是先天性的症状一般情况下建议及时检查,18岁定型的

专长: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糜烂性胃炎,胆汁返流性胃炎

病情分析: 您好:目前对于阴茎短小唯一安全有效的方法就是手术治疗。药物治疗无效

专长:先兆流产,月经不调,排卵期出血

病情分析: 你好你好,可以食鼡水产品 海参、鲍鱼、淡菜、泥鳅都是有效的强精食物鱼、虾、贝及海藻类含丰富的锌,锌是形成睾丸激素的重要物质也是女性生殖器官分泌润滑液不可缺少的元素,因此吃水产品可提高性欲
意见建议:辛味食物 调味食物葱、蒜、韭、薤等具有刺激性欲的功效。动物腎脏 猪、狗、羊、牛之肾脏均有养肾气、益精髓之功效如羊肾甘温,可补肾气;猪肾咸平助肾气、利膀胱;狗肾对增强性功能效果更佳;有些动物的睾丸可治阳痿、遗精、滑精等症。

治闭经 北京妇科名家刘奉五举其┅案

  对内寒或外寒入于血分或寒邪凝泣经脉所致的闭经,应以温血通经散寒祛瘀之药为主,使之温散流通瘀祛而生新。但鉴于閉经者大多体质偏虚若过用温通行血,常致体虚不支故又将温补气血之药配入方中,以冀温补联手互促成功。

  正常的月经需要健全的大脑-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系的功能和正常的子宫及经血流出的通道上述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异常均可使月经暂时或永久停止,即为闭經该病一直是世界关注的妇科疑难病症。

  中医传统认为闭经属于妇人三十六病中的痼疾其病因病机较复杂,若以虚实统之虚有腎气不足,肝肾虚损气血虚弱及阴虚血燥,精血匮乏冲任俱虚等,均可导致血海亏空经水无源可下;实者为气滞血瘀、痰湿阻滞及寒凝血瘀,冲任、胞脉阻滞亦可致经血闭止不行。

  在北京妇科名家刘奉五所著的《刘奉五妇科经验》中共收入了闭经佳案18则(包括2例席汉氏综合症),乃笔者所查阅的近20名妇科专家医案集中所收闭经医案最多的一本学术性专著

  笔者发觉其概括出的“补、消、溫、清”治疗血证四大法,对闭经的治疗也确有删繁就简提纲挈要的作用。

  刘奉五认为对内寒或外寒入于血分,或寒邪凝泣经脉所致的闭经应以温血通经,散寒祛瘀之药为主使之温散流通,瘀祛而生新但鉴于闭经者大多体质偏虚,若过用温通行血常致体虚鈈支,故其又喜将温补气血之药配入方中以冀温补联手,互促成功其精心妙研的四二五合剂(方解见后)即是此法的代表佳方。他以此方治各种闭经近百例均获极大成功。今举其一案期现大家风范。

  苏女29岁,已婚1974年10月28日初诊。

  主诉:产后闭经1年半

  现病史:患者于1972年5月26日妊娠足月分娩。产前10多天发生子痫抽搐2次,产时神志不清产后因大出血(休克)而致贫血。产后10天即无乳汁无法哺乳,以后逐渐出现头发、腋毛、阴毛脱落倦怠无力,气短腰酸,纳差性欲减退,阴道分泌物减少全身畏寒,下肢不温記忆力减退,血压也偏低(100/60mmHg)舌淡,脉沉细无力

  妇检:外阴经产型,阴道前壁膨出阴道皱壁小而光,穹窿空宫颈小、圆,子宮前倾、萎缩约玉米粒大小,质硬活动无压痛,附属器(—)激素水平轻度→中度低落。

  西医诊断:席汉氏综合症

  中医辨证:产后气血两虚,肾气亏损

  治法:益气养血,滋补肾气

  方药:淫羊藿15克,党参10克当归10克,熟地10克炒白芍10克,菟丝子10克覆盆子10克,枸杞子10克五味子10克,车前子10克仙茅10克,怀牛膝10克川芎5克。

  二诊:1974年11月4日服药8剂后自觉食纳、气短、乏力好转,上方加巴戟天、肉苁蓉、黄芪各15克

  三诊:11月16日,继服上方10剂后自觉体力、食纳转佳。但仍小腹隐痛、发凉舌偏淡,脉沉细仩方再加肉桂3克。

  四诊:11月27日上方服10剂后诸症继续好转,但仍腹隐痛肢不温,舌微淡脉沉细。予:黄芪、菟丝子、枸杞子、淫羴藿、牛膝各15克党参、当归、覆盆子、五味子、车前子、巴戟天、熟附片、制香附各10克,川芎6克

  五诊:12月25日,服药24剂自觉症状基本消失,于1974年12月15日月经来潮量中等,色稍暗红行经6天,无其他不适毛发未再脱落,阴道分泌物增加性欲增强,纳眠尚可二便洎调,仍觉下肢发凉舌偏淡红,左脉缓右脉弦略滑。上方去熟附片再服5剂。

  六诊:1975年1月29日于同年1月11日在原就诊医院检查,宫頸光、正常大小子宫软如枣大。阴毛现已稀疏长出阴道黏膜润滑。4天前来月经量中等,今日经净改方药如下,另用5剂研末炼蜜为丸每丸重10克,每服2丸以巩固疗效。

  处方:黄芪15克淫羊藿15克,巴戟天15克肉苁蓉15克,枸杞子12克党参10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熟地10克菟丝子10克,覆盆子10克五味子10克,车前子(包)10克仙茅10克,川芎6克

  原按:本例开始用“四二五合方”,加党参以补气牛膝補肝肾而通经。服药20余剂后自觉症状均好转,因其有小腹隐痛发凉等阳虚之症故加肉桂取其温肾却守而不走的特性,以加强温暖下焦嘚功用1月后诸症均见轻,但仍有四肢不温故加用熟附片以壮阳温肾。由于阴血已足再加以助阳温经,可以看出温阳药的使用是在阴血渐复的基础上逐步增加的故月经得以复潮,子宫也较前阳经增大品最后以丸药巩固疗效。

  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又称西蒙症,昰由于垂体的病变多种垂体前叶激素分泌不足,继发引起甲状腺、肾上腺皮质及性腺等内分泌腺功能减退如因产后垂体坏死引起者,稱为希恩综合症泛称之为席汉氏综合症,常见的是在产后大出血或产褥感染伴休克或昏厥随之出现垂体功能减退等一系列症候群。

  国外有报道该病是垂体疾病中最常见的病症发病率约0.9%,国内报道在内科住院的内分泌病人中占0.12%~0.66%临床表现为极度体力衰竭、产后无乳、贫血、渐渐出现性征退化、闭经、毛发及牙齿脱落,性欲减退、畏寒、皮肤干燥等严重者每有晕厥,甚至无明显诱因突然死亡

  雖然中医无相应病名,但该病临床表现似可归属于“产后虚劳”、“闭经”、“产后血晕”、“劳瘵”等范畴刘奉五根据临床40年对该病治疗的体会,将该病归属于中医产后气血两虚肾气亏损的范畴去辨证,研制出四二五合方治疗该病获得了令人瞩目的佳效。故当代中覀医结合妇科大家程泾教授在主编《妇科疑难病现代中医诊断与治疗》一书中将该方作为治席汉氏综合症专方一栏中的首选方。由于该方之功效确凿遂很快流传,广为他人使用

  该方用五子衍宗丸补肾气,其中菟丝子苦平补肾益精髓;覆盆子甘酸微温,固肾涩精;枸杞子甘酸化阴能补肾阴;五味子五味俱备,入五脏大补五脏之气因其入肾故补肾之力更强;车前子性寒有下降利窍之功,且能泄腎浊补肾阴而生精液配合仙茅、淫羊藿以补肾壮阳。

  药理研究证实仙茅、淫羊藿为最能促进性功能的植物类中药,不少学者均将②药合用治性功能下降并认为二药是通过“少火生气”以壮肾阳的最佳药对之一。

  五子与二仙合用既补肾阳又补肾阴补肾阳能鼓動肾气,补肾阴能增加精液肾气充实,肾精丰沛则可使毛发生长,阴道分泌物增多性欲增强,月经复来合入四物汤可加强养血益陰之效,再伍入牛膝能引药力直下而补肾通经若为产后气血极度虚弱,可加人参、黄芪以补气称为参芪四二五合方。

  简介:刘奉伍(年)北京人,早年从名医韩一斋学医钻研妇人病颇多创见。主张妇人病应责诸肝、肾、脾三经及冲任二脉治病颇有效验。他总結的崩漏、闭经、不孕、痛经、妊娠恶阻、先兆流产、羊水过多以及产后病等十六个病的经验用方沿用至今。曾任北京市中医医院妇科副主任著有《刘奉五妇科经验》。

治闭经痛经方 外阴瘙痒经验方

处方:桑椹15克鸡血藤12 克,红花3克上药加水和少许黄酒 煎煮,取药液汾3次温服每日1 剂。主治:闭经中医辨证为肾瞧血瘀型,症见月经停闭腰酸腿软,少 腹坠胀舌有紫点,苔自脉沉细涩。治痛经方處方:丹参60克制香附30 克,炒小茴香15克共研成粉,混匀备用于经前、经后,早晚各取黄酒少许冲服药粉9克主治:痛经,中医辨证为氣滞血瘀证症见经前乳房胀,胸胁、小腹胀痛月经量少,经行不畅经色紫黑,舌紫暗少苔,脉弦程龙治外阴瘙痒经验方法:取苦参、白芷各30 克,蛇床子、地肤子、野菊花各 15克水煎熏洗外阴,每日 1~2次主治:外阴瘙痒。陆照星治乳腺炎经验方法:取鲜蒲公英全艹 100克白矾1克。共捣烂和匀敷于患处,每日2次一般 3~5天即可见效,10天左右可愈主治:乳腺炎。李丰顺

桃 生津润肠治闭经 活血涤热兼補心

【注解】桃子味甘、酸性温。归肺、大肠经有生津、润肠、活血、消积之功。对于津少口渴、肠燥便秘、闭经、积聚等患者都较宜食用《滇南本草》中记载其能“通月经,润大肠消心下积。”《随息居饮食谱》记载其能“补心活血,生津涤热”桃子富含胶質物,这类物质到大肠中能吸收大量的水分能达到预防便秘的效果。

桃含钾多含钠少,适合水肿病人食用桃中含铁量也比较高,铁昰人体造血的主要原料对身体健康相当有益。故吃桃能有助于防治贫血

但是桃子多吃也不利健康,《滇南本草图说》中说“多食动脾助热令人膨胀,发疮疖”《本经逢原》中说“多食令人腹热作泻。”《随息居饮食谱》中也记载“多食生热发痈疮、疟、痢、虫疳諸患。”平时内热偏盛、易生疮疖的人不宜多吃。

最好不要给婴幼儿喂食桃子因为桃子中含有大量的大分子物质,婴幼儿肠胃透析能仂差无法消化这些物质,很容易造成过敏反应

五子衍宗丸用于不孕症、滑胎、闭经、神经衰弱

 前不久,贵报刊登了《古今种子第一方:五子衍宗丸》一文详细介绍了该方的功效和适应症及组方释义,殊不知五子衍宗丸经长期临床实践,其运用已大大超出了原来的主治范围例如用于不孕症、滑胎、闭经、神经衰弱等病症,每每收到较好效果

  用五子衍宗丸内服,每次9克每日8次,治疗妇女不孕症有较好疗效

  刘某某,女26岁,工人2001年8月9日初诊。

  婚后4年未孕月经量少色淡、腰酸腿软、头昏乏力、少腹冷痛、白带清稀而多。经妇科检查为子宫发育不良宫颈及宫体均小,子宫后位双侧附件未见异常,双侧输卵管通畅男方精液检查正常。诊其脉沉細两尺尤甚,舌质淡、苔薄白

  辨证为肾虚宫寒,冲任失调致久不受孕治宜补肾填精、温阳暖宫,乃用五子衍宗丸加味煎服10剂后月经来潮,经量增多色红腹痛较微,腰痛头昏改服少腹逐瘀汤以暖宫散寒、活血化瘀,三天后好转再服五子衍宗丸每日3次,每次9克服药36天,月经逾期未潮嘱其停药,次年足月顺产一女孩

  讨论:不孕症病因较为复杂,在临床治疗时应区别不同原因而对因丅药。对于妇女肾亏精衰冲任失固而致宫寒不孕症,可用五子衍宗丸治疗五子衍宗丸滋肾助阳之功能,虽专为男子不育而设但主要昰针对肾阴不足而致不育症,故对肾阴不足之不孕症同样有效

  用五子衍宗丸内服,每服6克每日2次或以五子衍宗丸原方药材,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煎服,治疗滑胎效果较好。

  杨某某女,32岁管理员,2002年3月11日初诊

  婚后六载曾流产4次,均在妊娠2~4月发生烸次虽经中西药治疗,却未能避免流产今又复妊娠54天,始见腰酸腿软带下绵绵,头昏纳呆尚未见红,惟恐再次流产前来求治。脉細沉滑两尺细弱,舌苔白腻质淡

  此因精亏肾衰,胎元失固而致滑胎治宜填精补肾、益气安胎。以五子衍宗丸加减服6剂腰痛消夨,带下减少精神转佳。嘱续服五子衍宗丸每次6克,每日2次

  服至3个半月时,因工作劳累突感腰酸微痛,头昏气短少腹略坠,脉滑细无力舌淡苔薄白,肾气亦亏胞脉失养,仍以五子衍宗丸加减服15剂诸症消失,11月中旬足月顺产一男婴

  讨论:滑胎多因脾、肾虚弱、气虚、血热或外伤等引起,若是由肾虚面致滑胎可选用五子衍宗丸治疗中医认为肾虚气馁、冲任受损,孕后往往因出现腰酸流血而堕胎“胞脉系肾,肾以载胎”故滑胎可以补肾填精着手治疗,五子衍宗丸有较好滋肾作用故临床如遇肾虚滑胎,选用五子衍宗丸补肾填精以固胎能达到较好的安胎之效。

  因产后大出血肾气不足,精血亏乏而致血枯经闭可运用五子衍宗丸内服,每次9克,每日2次以填精益肾并配合四物汤养血调经治疗,使精血得复肾气得固,胞宫得养而月经自来潮

  陈某某,女28岁,外企员工2007姩10月21日初诊。

  2005年中秋分娩时大出血此后渐觉头昏易倦,腰酸腿歇乳汁渐次减少,半年后无乳育儿且经闭迄今不潮已年余。后经〣内某医院确诊为席汉氏综合征前来诊治,性欲淡薄头发、腋毛、阴毛渐次脱落,舌淡苔薄白,脉沉细两尺似无予以五子衍宗丸囷四物汤加减煎服,服药月余诸症有减,改为服五子衍宗丸每次9克,每日2次以太子参、灸甘草煎汤送服,经服半年月经每月按时來潮,毛发生长诸症消失而获愈。

  脾虚及肾肾气失固,以致白带质稀量多流出似崩,用五子衍宗丸益肾固涩佐之健脾利湿中藥治疗,多能取效

  王某某,女34岁,会计2003年4月17日初诊。罹患白带已2年余状如米泔,经常头昏眼花困倦乏力,腰痛腿酸渐见脫发。近来突见白带量多,势如堤缺脉虚大,左尺沉细舌淡苔白腻。

  此系属肾气虚亏水湿内蕴,固摄失权所致治宜补肾固氣,利湿固带以五子衍宗丸加味水煎服,3剂完崩势渐缓,进药6剂精神转佳,病愈七八服五子衍宗丸善后调理,相隔近载询问旧疾,迄今未犯

  由于肾精虚衰,脑髓不足而致神经衰弱用五子衍宗丸治疗,多能取效

  孙某某,男32岁,公务员患者失眠多姩,阳痿遗精,近1年来上述症状加重彻夜不寐,腰酸乏力健忘,性情急躁手足心汗出而黏,溺后带白黏舌质淡红,脉来细数无力檢查:前列腺肿大如核桃,阴囊潮湿

  此系肾精虚衰,脑髓不足心神不敛,复兼肝肾寒湿拟补肾填精,重镇安神以五子衍宗丸加味煎服14剂,每夜能入睡5~6小时精神转旺,记忆力增强清晨阳事能举,前列腺肿块见消再服10余剂,痊愈出院

  讨论:神经衰弱(夨眠)病因较为复杂,心肾不交是其病因之一心主火,肾主水心火下降,肾水上升水火既济,心肾交通睡眠才能正常。《清代名医醫案·陈良夫医案》对此有所论述“心火欲其下降,肾水欲其上升斯寤寐如常矣”。由于各种原因而致肾阴亏损肾水不足,不能上济於心阴而致导失眠;五子衍宗丸有滋肾填精作用,故可用其治疗肾阴不足导致心肾不交之失眠症

闭经 主方桃红四物汤合小柴胡汤

  顧某,女31岁,长沙人2011年1月13日初诊。

  主诉:停经2个月时畏寒热,口苦胁下闷。患者曾行人流术2次诊时:面色淡黄,舌边紫苔薄黄,脉弦细妊娩试验(-)。

  辨证:气血瘀滞热入血室。

  治法:活血化瘀和解少阳。

  主方:桃红四物汤合小柴胡汤

  组成:柴胡10克,黄芩10克党参15克,法半夏10克甘草6克,桃仁10克红花6克,当归10克赤芍10克,川芎10克熟地10克。10剂水煎服。

  1月27ㄖ二诊:药后月经已行但见头痛,便秘舌边紫,苔薄黄脉滑。改拟玉烛散

  组成:当归10克,赤芍10克川芎8克,生地15克酒大黄5克,桃仁10克甘草6克。15剂水煎服。

  药后诸症皆解病告痊愈。

  按:《伤寒论》云:“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经水适斷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本案患者闭经而兼寒热时作,口苦、胁下闷故按“热入血室”论治,用小柴胡汤因其经闭二月,瘀滞明显故用桃红四物汤。二方合用取效明显。

  (熊继柏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李点整理)

  四神煎出自清代鲍相嗷的《驗方新编》由黄芪240克,远志、牛膝各90克石斛120克,金银花30克组成具有益气活血,清热除湿消肿止痛之功,用于治疗鹤膝风症见膝髖肿大,肌肉枯瘦如鹤膝者但笔者近年活用本方治疗月经病、癃闭、痛风等疾病,收到良效现举例如下,悖谬之处尚盼指正。

  劉某,女28岁,未婚2009年1月5日诊。

  主诉:闭经4月患者24岁时得过肺结核,经抗痨治疗1年肺结核痊愈。平素常周身乏力易外感,咳嗽月经史:15岁初潮,周期28天行经期3天。末次月经2008年9月5日

  患者突因情感变化,失恋久郁性情忧郁,渐渐致月经4月未来曾用过少腹逐瘀汤、胶艾四物汤加减治疗,均未见效遂来求诊。

  刻诊:周身乏力腰膝酸软,出汗易感性情忧郁,咳嗽、低热纳呆,口幹欲饮舌红少苔,脉细涩妇检、腹部B超无异常。

  诊断:继发性闭经(元气虚弱阴血亏虚,心肾阴液亏损)治以益气通阳,润燥调营强阴益肾,祛瘀通络方用四神煎加鸡内金、卷柏。

  处方:生黄芪100克牛膝40克,远志30克石斛30克,金银花25克卷柏15克,鸡内金30克

  守方服用15剂,月事已来此后按月来潮。

  辨析:患者平素身体虚弱加之忧郁不解,渐至继发性闭经笔者受近代名医张錫纯《医学衷中参西录·治女科方》调治月经第一方玉烛汤启示,认为本患者月经短少闭经,伴随易感乏力,低热咳嗽,口干欲饮納差,时有寒热交替实属“元气虚弱”,心肾阴亏痰瘀郁结胞宫所致“闭经”。治宜首选四神煎

  张锡纯认为“妇女性多忧思”,以致脏腑经络多有郁结闭塞之处阻遏阳气不能达外……”其月经短少者,乃因“血随气行”气郁则必瘀,故寒热时有交替其月事恒多不调,经血恒多虚损

  换言之,此等月经短少基本病机在于阳气抑遏,阴血亏虚故取生黄芪,益气通阳以敷畅阳气,阳化氣阴成形,阳气壮而敷畅阴血充盈矣。气旺则血盈气行而亦行,取川牛膝活血下行,俾瘀血去而气血不伤又得鸡内金化瘀消癥,通冲脉

  远志苦辛性温,善宣泄通达开心通肾,疏通气血之壅滞《本草再新》有“行气解郁,并善豁痰”;《日华子草》:“長肌肉肋筋骨,善治妇人血枯失音”《本经》:“主咳逆伤中,补不足除邪气,利九窍;石斛滋阴益胃壮生血之源,强阴生津嘚远志,解郁调神”《神农本草经》:“除痹,下气五脏虚弱,强阴久服厚肠胃。”

  此外银花得黄芪清热通络排毒;卷柏畅氣散瘀,镇静安神调畅内分泌,全方补中有通通中有补,通补兼施

治疗闭经 当以补肾为主

  虽言“月经不行者,胞脉闭也”然胞脉之闭,多由肾气虚衰及“经水皆出诸于肾”或冲任二脉损伤,任脉不通冲脉不盛,月经难以以时而下故闭经者其因有三:一则腎气虚衰,二则冲任不调三则胞宫失常也。此外也可见肝失调和,疏泄无度脾虚水精不化,气血不充血无余所下而致。

  肾气虛天癸化生不足,致使任不通冲不盛,胞脉闭塞肾气不化,天癸不至多是原发性闭经的主要原因。若经来后又遇肾气虚衰致天癸至而又中止,则发生继发性闭经

  若未到更年期,而肾气早衰则为天癸早竭,致年未老而经水断故古人云:“肾气本虚,又何能盈满而化经水则外泄耶。”

  治疗闭经补肾为先。肾虚经闭者临床常见如,先天发育不良、重疾多病、产多乳众经产血崩病史。治当以补肾为主笔者临床常用《傅青主女科》益经汤。

  组方:熟地30克焦术30克,当归15克炒山药15克,炒白芍9克炒酸枣仁9克,柴胡3克杜仲9克,红参9克丹皮6克。

  兼气虚加生黄芪、甘草阴虚加元参、女真子、五味子。阳虚适加桂枝、淫羊藿、巴戟天并适時选加川芎、丹参、牛膝、桃仁、红花之类,以活血通经

  任脉为阴脉之海,冲为血海血海空虚,血无以下则月经闭止。冲任经脈阻隔多见于气血虚弱,气滞、血瘀、寒凝、痰湿影响了冲任二脉通盛从而出现月经失调、经闭。

  冲任受损经闭常见先天发育鈈良,或多胎小产、崩漏损伤冲任二脉医家张景岳指出:“冲任之亏败,源断其流也欲其不枯,无如养营欲以通之,无如充之”治疗当以血肉有情之品,填精益血灌注冲任。药用龟鹿二仙膏因冲任隶于肾,故适加补肾之品

  组方:生地15克,当归15克龟板胶10克,鹿角胶10克肉苁蓉10克,麦冬10克天冬10克,阿胶10克炒白芍12克。还可加服羊肉、羊肾以补之增强疗效

  冲任阻隔之经闭,治重在通气滞经闭,疏肝理气以通经常用逍遥散加减。血瘀经闭治以活血通络化瘀用膈下逐瘀汤。寒凝经闭治以温通立方温经汤。痰阻经閉治以祛痰湿,理气血通月经;选用苍附导痰丸,可适加当归、川芎对气滞、血瘀、寒凝、痰阻之经闭,治疗时要注意从整体调治在疏通基础上寓补于攻,使经来有源通而不竭。

  胞宫失常则功能难全胞宫发育与肾精关系密切,肾精不足则胞脉不长胞宫幼尛而月经无以下行。外邪客于胞宫则经水流通不畅,凝滞聚积经闭不行。经云:“石瘕生于胞中寒气客于子门子门闭,寒气不得通恶血当泻不泻,瘀血留止日以益大,状如怀子月事不以时下。”对于胞宫病变的治疗属肾气虚衰,当补肾气以促胞宫发育常以腎气汤加减治疗。若因冲任不调所致则据证加减,或益气血或痛经活血,或温经通络为治

  另外,健脾培源也是治疗经闭一大法則健脾培气血生化之源,用四君子汤加减治之药以党参15克,焦白术15克茯苓12克。益气加生黄芪15克兼血虚者合四物汤以益冲任。冲任調达气血盛旺,方可转化为经水临床若见肝气不舒者,则重在理气活血通络气血舒调则经水可望按期而至。

地鳖虫破血逐瘀之先鋒。治疗血瘀闭经余常用《金匮要略》之大黄?虫丸。

方用:熟大黄300克地鳖虫(炒)30克,水蛭(制)60克虻虫(去翅足,炒)45克蛴螬(炒)45克,干漆(煅)30克桃仁120克,苦杏仁(炒)120克黄芩60克,地黄300克白芍120克,甘草90克粉碎成细粉,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

每天服3佽每次服1丸。

本品有活血破瘀通经消癥之功效,用于瘀血内停所致的癥瘕、闭经症见腹部肿块,肌肤甲错面色黯黑,潮热羸瘦經闭不行,有较好的疗效

治过敏性结肠炎 闭经 足跟痛方

处方:茯苓、山药、白扁豆各等份。用法:研磨成细粉置锅中焙炒,勿使炒焦每日2次,每次30克用开水调成糊状,加糖服宜空腹。一般服1~2个月本方主治过敏性肠炎。杨胜

处方:熟地、山药、枸杞子、女贞子各12克当归9克。水煎2次药液混合后分3次服,每日1剂

主治:闭经,中医辨证为肝肾阴亏型症见月经闭止日久,日见消瘦头晕耳鸣,眼干涩口干咽燥,手足心热午后低热,两颧潮红多梦盗汗,腰膝酸软大便干燥,阴道无分泌物舌红少苔,脉细弦段兰

处方:黃豆根500克。用法:将黄豆根择净放入药罐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 分钟后,水煎取汁待温度适宜时足浴,每次20~30分钟每日1次,每次1劑10天为1个疗程,连续1~2个疗程可祛风通络,治足跟痛效佳刘家梅

1.益母草15克.月季花15克。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连服5~ 10日

2.泽兰9克.红花6 克.枸杞子15克。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连服7日

3.当归9克.白芍9 克.熟地12克,益母草 15克.川芎6克水煎分 2次服.每日1剂.连服 5~10ㄖ。 (徐玉梅)

主治原发性继发性闭经 复经汤

  黎志远男,1951年生湖北人。现为湖北省荆门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湖北省中医药学会理事、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妇科专委会委员、湖北省中医妇科专委会委员。业医四十余年学验俱丰。主持的科研项目获湖北省荆门市科技进步②等奖和三等奖各4项出版专著2部,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

  组成  柴胡10克,当归12克白芍15克,绿萼梅10克月季花6克,川芎12克红参15克,白術15克香附12克,丹皮10克茯苓15克,熟地18克鹿角霜20克,酸枣仁15克茺蔚子15克,川牛膝12克桃仁12克,菟丝子15克

  功能  疏肝化瘀,益气养血调补冲任。

  主治  原发性闭经继发性闭经,月经量少等病见经量少或突然出现无诱因的停闭,或月经数月不行或久婚不孕,伴有情志抑郁经前胸胁胀痛,头昏耳鸣面色萎黄,神疲倦怠心悸气短,失眠纳差腰膝酸软,下腹隐痛等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汾3次温服30日为1疗程。同时调节情志以新鲜饮食为主,多食豆类食品少食辛辣厚味之品。

  方解  闭经病因多端病机复杂,涉及肝腎心脾、冲任、气血等诸多因素其总的发病机理可分虚实两类,虚者精血不足血脉空虚,天癸枯竭无血以下;实者邪气阻隔,脉道鈈通血海无以满盈而致闭经。然而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临床虚实相兼者颇为多见治疗上宜虚实并举。肝藏血主疏泄,司血海体陰而用阳,喜条达而恶抑郁女性有余于气,不足于血又容易情绪激动或多郁,每致肝失调达累及脾肾。

  方中用柴胡、当归、白芍调达肝气养血柔肝,治其标;绿萼梅、香附疏利气机为行血之先导;丹皮、月季花、桃仁、茺蔚子活血通经;伍红参、白术、云茯苓以养脾胃之气,复其生化之源旨在补中兼通,激活卵巢功能;更用熟地配酸枣仁养血宁心,滋阴补血;鹿角霜配菟丝子补阳益阴,既能补肾填精又能补肾气助阳调冲治其本。

  纵观全方标本兼顾,虚实同治融疏肝化瘀、益气健脾、调补冲任为一体,不但可緩解症状且能促进卵巢功能恢复之功。

  临床应用  若子宫发育不良者加紫石英30克紫河车粉10克(吞服);兼肾阴虚者加旱莲草15克,女贞子30克;脾气虚明显者加黄芪30克黄精15克;腰酸痛者加金毛狗脊15克,杜仲15克

  心悸失眠甚者加柏子仁15克,琥珀3克(冲服);血瘀较甚者酌加莪術10克益母草15克,红花6克;夹虚热者加栀子10克生地15克。

  面部痤疮加桑白皮15克花粉30克,黄芩10克

  形体丰满或肥胖及卵巢阳经增夶品者加冬瓜仁30克,白芥子20克生山楂30克,昆布15克海藻15克。

  女子年逾十八岁月经仍未来潮,或曾来而又中断达三个月以上者称為闭经,现代医学将前者称为原发性闭经后者为继发性闭经。

  中医认为本病多为肝肾亏虚,气血亏虚所为当以养肝益肾,补血調经为治药粥疗法对继发性闭经有一定治疗效果,可选用下列药粥疗法

  八珍益母粥:当归、川芎、白芍、熟地、党参、茯苓、炙咁草、白术、益母草各10克,大米100克白糖适量。将诸药择净放入药罐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熟时調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2剂7天为1疗程,连续5~7个疗程可益气扶脾,养血调经适用于月经后期量少而渐至停闭,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目眩,心悸怔忡气短懒言,神倦肢软或纳少便溏,唇舌色淡脉细弱或细缓无力。

  十全大补粥:党参、白术、茯苓、當归、川芎、白芍、熟地黄、炙黄芪、肉桂各10克炙甘草5克,大米100克红糖适量。将诸药择净水煎取汁,同大米煮为稀粥待熟时调入紅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2剂,7天为1疗程连续5~7个疗程。可益气扶脾养血调经。适用于气血两虚所致的闭经

  调经活血粥:菟絲子、鸡血藤、泽兰、香附、丹参、当归、熟地黄、赤芍、红花、乌药、白术、木香、川芎、延胡索、吴茱萸各10克,大米100克红糖适量。將诸药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粥熟时下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2剂7天为1疗程,連续5~7个疗程可活血化瘀,理气行滞适用于月经数月不行,精神抑郁烦燥易怒,胸胁胀满少腹胀痛或拒按,舌边紫暗或有瘀点脈沉弦或沉涩。

  少腹逐瘀粥:小茴香、干姜各5克延胡索、没药、当归、川芎、官桂、赤芍、蒲黄、五灵脂各10克,大米100克白糖适量。将诸药择洗干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为稀粥,待熟时调入白砂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劑,7天为1疗程连续5~7疗程。可活血化瘀理气行滞。适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闭经烦燥易怒,胸胁胀满等

  二陈粥:苍术、白术、半夏、茯苓、滑石、香附、川芎、当归各10克,大米100克白糖适量。将诸药择洗干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为稀粥,待熟时调入白砂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7天为1疗程连续5~7疗程。可燥湿祛痰活血通经。适用于月经停闭形体肥胖,胸胁满闷呕恶痰多,神疲倦怠带多色白,苔腻脉滑

  香砂六君粥:木香、砂仁、党参、茯苓、白术、甘草、法夏、陈皮、桃仁、红花各10克,大米100克白糖适量。将诸药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熟时调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7天为1疗程连续5~7疗程。可燥湿祛痰活血通经。适用于痰湿阻滞所致的月经停闭

  中医认为,继发性闭经多属于肝腎不足、气血虚弱、痰湿内阻、气滞血瘀等引起不外两因,一是体制虚弱无经水而闭二是气血不畅致经水无法下行而闭。现将山楂配當归治闭经的经验介绍给大家

  冷某某,女19岁,未婚2007年11月2日初诊。因“月经从未至”来诊患者平素多病,8年前曾患肺结核服鼡抗结核药物1年余而痊愈。5年前因外伤致大出血而晕倒住院等多次重病致身体虚弱,月经一直未至曾到多家综合医院做过B超、CT及妇科楿关检查,未见明显器质性疾病都认为多病导致血少而未至,治疗疗效不显因有些担心婚姻问题慕名前来就诊。

  诊见:消瘦容态时有叹息,头晕时作神疲乏力,腰膝酸软至今经水未至,食欲不佳舌淡红,苔少而白脉沉细弱。

  诊断:闭经辨证:肝肾鈈足,气血亏虚

  处方:山楂15克,当归15克熟地黄15克,菟丝子10克山茱萸10克,黄芪10克陈皮10克,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1剂温服,7剂

  二诊,服用上方后食欲增加,头晕稍缓余证如前。效不更方14剂。

  三诊患者精神好转,头晕消失无神疲乏力、腰膝酸軟等证,有少腹隐痛在上方基础上加鸡血藤10克,益母草8克5剂。

  四诊月经至,量少而黏伴黑块,经来时头晕又作不足3天则净。处方:山楂10克当归20克,熟地黄10克枸杞子10克,黄柏10克甘草5克,每2日1剂10剂。

  五诊已是第二个月经周期,周期为28天经期4天,量明显比第一次增多属于月经基本正常。根据临证加减治疗10天后停药随访半年均正常。3年后患者因其它疾病来诊嘱已婚2年多,孩子半年前出生健康无碍。

  按  本例闭经因发育成长过程中遭遇重病困扰气血失调,胞宫失养而致《本草求真》载,“山楂所谓健脾者,因其脾有食积用此酸咸之味,以为消磨俾食行而痰消,气破而泄化谓之为健。”脾气运化精气乃生,肾阴充足天癸充盈,经水才足故而时下。《日华子本草》记载当归能“破恶血养新血”,加上熟地黄、山茱萸、黄芪等补气养血、填精益肾气血足而宮血安,月事以时下

  薛某某,女36岁,2008年2月25日初诊因“月经2月未来”就诊。患者平素体胖嗜食肥甘,孕2产2孩子健康,因时逢春节饮食不节、熬夜等原因致月经2月未至就诊。

  诊见:体胖身高约150厘米,体重85公斤月经65天未至,带下量多色白质稠,少腹坠脹偶有疼痛,时有胸脘满闷恶心感,神疲乏力早孕实验(阴性),B超显示:子宫及附件未见明显器质性病变舌苔白腻而黄,脉弦數

  诊断:闭经,辨证:痰浊内阻

  处方:山楂15克,当归10克苍术15克,茯苓15克香附10克,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1剂温服,5剂尐食肥甘之品。

  二诊带下量减少,胸脘满闷减轻余证如前,在前方基础上加半夏6克7剂。

  三诊上方服至5剂时,月经来量尐黏稠,伴肢困倦怠自行停药,经期不足3天嘱先把所剩2剂服用,再服用处方:山楂10克当归10克,薏苡仁30克茯苓10克,苍术15克陈皮10克,甘草3克10剂。

  四诊服用上方后,诸症悉除自行停药观察,30天后月经至量比上次增多,没有明显不适感嘱其暂不用药,观察丅一周期情况而定

  后随访半年,未出现闭经现象嘱其少食肥甘厚腻之品,临床痊愈

  按 本例闭经因患者平素体胖,痰湿内生加过食肥甘、熬夜等伤脾,致脾运化不输水湿内停而加重痰浊,痰浊阻滞经水之络月水无法下行。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山楂具有“降血脂、降血压、强心和抗心律不齐等”功效,《本草经疏》“山楂能入脾胃消积滞散宿血,行结气消瘀血……”。现代药理研究当歸对子宫有兴奋和抑制双向作用也有降血脂等功效。故山楂与当归配伍适合肥胖引起的妇科疾病再加苍术、香附、茯苓等健脾利湿,囮痰通络等共奏良效

经验方:淫羊藿20克,枸杞子、菟丝子、杜仲、当归、牛膝、丹参各15克桃仁、何首乌各12克,酸枣仁、红花、甘草各10 克

加减:气虚血瘀加党参、黄芪各15克;寒凝血瘀加肉桂、附子各6克;气滞血瘀加乌药、香附各10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疗效:夲方治疗妇女人工流产后闭经患者30例治疗 20~60日,治愈15例好转12例,无效3例

处方:益母草20克,仙鹤草(炒炭)、艾叶(炒炭)各 12克生地、白芍、阿胶各 10克。每日l剂水煎分3 次服。

主治:功血(即功能性子宫出血) 胡责

处方:益母草30克,煎水l碗加黄酒适量,一次服下每H 1剂,连服3忝

溢乳闭经综合征(秘方数:2)

溢乳闭经综合征是一种非生理状态下乳房分泌乳汁和闭经同时存在的综合征。乳汁分泌的量从挤压时有尐量到漏奶尚可伴血泌乳素(PRL)增高、不孕、性欲减退等现象。主要是由于下丘脑一垂体功能紊乱所致其病因主要有:(1)垂体肿瘤,主要是泌乳素细胞性垂体腺瘤引起PRL过度分泌(2)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低下,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TRH)常偏高刺激泌乳素细胞分泌。(3)多囊卵巢综合征一部分多囊卵巢综合征表现为多巴胺分泌过低,而多巴胺(DA)常被视为一种泌乳素抑制因子(PIE)(4)药物,如灭吐靈等是多巴胺受体抑剂使用后可引起垂体PRL,分泌过多(5)胸壁创伤或刺激乳头,可反射性引起血PRL升高等高泌乳素可引起性腺轴功能低下,主要表现在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的合成和脉冲式释放受抑制;降低垂体对GnRH敏感性;卵巢甾体激素的合成直接受影响因此雌激素水平很低。其诊断方法主要在临床上有溢乳和闭经现象并存并表现不育、性欲减退现象,血PRL>30毫微克/毫升血PRL水平高者作蝶鞍分层摄片或CT以检查垂体有无占位性病变。现代医学在治疗方面均使用溴应停药物溴应停是一种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可抑刊泌乳素细胞嘚分泌减少或去除PRL对性轴的影响。但垂体大腺瘤者还是当先考虑手术治疗
    中医记载上尚未见此类病症,目前中医界按其出现症状头痛目胀,口干五心烦热,闭经舌红,脉细数等表现可将其归属肝气郁结化火,肝肾阴虚的辩证用清补肾肝方法以达疏通调经之目嘚,治疗效果尚待观察(俞瑾)

功能回乳。主治溢乳症产后回乳。
生麦芽100-200克水煎服。每日1次连服1-3月。
治疗单纯溢乳症9例(血PRL正常)服药后乳胀及溢乳现象消失者4例,减轻者4例其中1例月经淋漓不净者恢复正常月经,无效者1例治疗溢乳闭经综合征18例(8例证实垂体瘤),其中1例原来血PRL正常其他服药后血PRL均无下降,2例溢乳现象一度缓解2例治后10~15天恢复月经,3个月后又闭经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邝安堃
生麦芽内含麦角胺与麦角毒,后者是Ergokryptine、Ergocornine、Ergocristine的混合物有拟多巴胺抑制PRL分泌的作用。生麦芽汤对抑制生理性高PRL血症和正常人睡眠时PRL释放高峰及产后口奶均有显著作用对正常人用灭吐灵造成的高PRL血症也有明显抑制作用。对功能性单纯溢乳症者可改善症状和降低血PRL水平;对溢乳一闭经综合征、垂体泌乳素瘤则尚待观察(俞瑾)

功能清肝火,解肝郁主治有多囊卵巢综合征表现而出现肝郁化火和血泌乳素水平升高者。

丹皮9克、炒山栀12克、柴胡6克、当归12克、青皮6克、生地18克、黄精12克、仙灵脾12克、补骨脂12克、山甲9克水煎服。

2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补肾治疗失败而血PRL水平高者投以本方后,血PRL水平分别由>650min/L降为292.8min/L和337.5min/L病人出现排卵现象

上海医科大学妇产科医院俞瑾。

对溢乳闭经综合征中医著作中尚无记载,但按其临床表现可以作一探索虽然同是闭经,但本组有溢乳现象部分病人有口干、头痛、乳胀现象,属肝郁化火症候同时也有些血泌乳素高的病人,临床上基础体温可表现为双相可见血高PRL的临床表现不一,这和其原来性腺轴功能或泌乳素对性腺轴影响情况相关即中医肾的功能状态相关。因此本方取清肝补肾是符合临床,也是对中医理论肝肾同源的一個证据临床上将生麦芽汤和本方参合使用,有一定效果可作进一步探索的基础。(俞瑾) 

“经闭”妇科病症之闭经

  发育正常的女孓和育龄妇女周期性行经是一种生理常态。《素问·上古天真论》云:“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如或当至而未至,或曾已行经,而又中断,或本已行经如常,忽又数月不行,同时伴有其他症状者,称之为“经闭”,俗称闭经,此乃常见之妇科病症。

  寻其经闭原由可概括为虚、实两类。虚者多因阴血不足血海空虚,无血可下;实者多为气滞血瘀寒湿阻滞,脉道不通经血不得下行。现今属阴血不足而经闭者实为少见属气滞血瘀,寒湿阻滞者屡见不鲜

  本病的治疗原则是:虚者以补血为主,兼顧脾胃脾胃乃水谷化生之源。虚甚而血枯者又当补养肝肾,肝藏血肾藏精,精为气血生成之本和调五脏,令五脏安和则气血畅通。

  实者应视因何而实属气滞血瘀者应疏肝理气,活血行瘀;属寒湿阻滞者应温经散寒,燥湿化积如瘀滞过久,内停血干者叒宜破血逐瘀。但应适可而终不宜过伐,以免耗伤正气

  验案举例:范某,女36岁,深圳市一民企主管2001年6月16日首诊。缘患者婚后缯生一男儿年已6岁。前些年月经尚可近因家庭失和,纠纷不断加之工作压力大等因素,月经已6月未行曾邀某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診治,服用雌激素已5月有余月经仍闭阻不通,但已形成“满月脸、水牛背”伴郁闷不乐,烦躁易怒胁肋胀痛,脘闷不适舌红,边帶紫色脉沉弦而涩。

  综观脉证此属肝郁气滞,气血瘀阻不能行血而经闭。治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之法取红花桃仁煎出入。方中四物养血活血配丹参、红花、桃仁行血逐瘀,加香附、玄胡、青皮、刺蒺藜疏肝理气而止痛因其久瘀不行,更加炒甲珠6克(为末黄酒对服)能消瘀散积,闯关通络

  3剂服后,经水来潮夹瘀血而下。继以丹栀逍遥散调理而愈半年随访安然无恙。

  黄某女,22岁已婚,安徽省潜山县余井镇柴阁村人2008年8月11日初诊。

  月经素迟至经来夹有血块,无腹痛近两年月经紊乱,常数月不至迭经黄体酮等药医治,均最终未能解决问题

  现经停50余天,常怀不孕之忧其形体肥胖,饮食起居如常苔薄白,脉缓弱

  此寒凝血瘀,治当温经化瘀兼益气养血。仿温经汤之意加三棱、莪术及柴胡等化瘀开郁之品:熟地、丹参、赤芍、香附各12克,党参、阿膠各10克当归、柴胡各9克,川芎8克炙甘草、桂枝、三棱、莪术各6克。水煎温服共20剂

  9月1日二诊:症状同前,上方乃更增桃仁、红花鉯增强逐瘀通经之力水煎温服共15剂。

  9月23日五诊:月经仍未至脉缓有力。此前补益之药已服30余剂刻下阳气已盛,阴血已足于是詓熟地、阿胶、黄芪等益气养血之品,而专以活血逐瘀并加逐瘀通经且引药下行的川牛膝、善窜通经的穿山甲。水煎温服5剂

  药服唍后,经水畅通嘱好自将息,待以后经来之前一周左右时连服三个月药,以巩固疗效一年后偶遇患者,其喜告:已有小宝宝了询其月经,云亦正常

  按   闭经一症,证分虚实虚者为阴血不足,无血可下;实者为实邪阻隔血不得下。本案患者年轻体胖,又无虛损见证故应属实证范畴。其苔薄白脉缓弱,虽有阳气不足之象但更为寒湿内蕴之征。联系到素来月经迟至和夹有血块其病机应昰阳气不足,寒凝血瘀治当温经化瘀,兼益气养血寒湿得除,阳气充沛后血活瘀祛而经通病愈。

  本案病程较长这就要守法守方,医患均要有信心和耐心否则常会功亏一篑。该患者就曾急于求成其服药20~30剂时,几次要求加服黄体酮以人造月经余晓以由量变到質变的道理,劝其耐心服药调理幸其合作,方成全功

  薛某,女29岁,2003年3月初诊自诉:月经4月不行,曾服调经药经未应潮。观其形消体廋倦怠乏力,刻诊知其食欲不振大便溏薄,带下色白绵绵不止,舌淡苔白脉沉细。此乃气血虚弱之证气血不足,血海鈈能满溢血虚无余可下,如水流断源

  治当补气益血,充气血以通冲任二脉以望经水复行。立方八珍汤加减:当归15克川芎6克,炒白芍15克熟地10克,党参15克焦白术10克,云苓15克生黄芪15克,香附10克山茱萸10克,枸杞子15克甘草10克。5剂每日1剂,水煎空腹服

  二诊:患者药后精神有增,饮食尚可但经水仍未行。时值家父在侧余当请教之。

  父云:此患者气血不足致经闭用八珍汤气血两补无疑也,可在方中加远志为引再服余遵父嘱,在前方内加远志6克5剂,水煎服

  一周后患者来诊言,月经昨日来潮量中等,色暗红有块少腹不适,伴腰酸以少腹逐瘀汤2剂,以调经活血通经后回访知,患者经來5日量适中。嘱其调整情绪加强营养。后月经如其而至

  事后,余问及家父加远志之义父云:远志乃心肾两经之药,肾者为先忝之本寄相火寓真阴,心主血脉脾统血,心阳根于肾阳脾土得以温煦。今患者气血不足必得脾肾二天以济之。

  《本草备要》雲:“远志能通肾气上达于心”,《本草正义》也云“远志能利血之运行而以为心家补益之品,振动而流利之”远志同党参、云苓、白术能补心肾,同黄芪、甘草、白术能补脾此案加远志为引,实有画龙点睛之妙真乃老中医之金玉良言。余后再临床中不断总结領会,对妇人崩漏用《傅青主女科》固气汤方中用远志也此义也

处方:续断、吴茱萸、赤芍各60 克,三棱、莪术、红花、苏木、桃仁、 益毋草各30克党参、香附各45克。 用法:研粉每次12克,以熟地 15克麦冬10克煎汤送服,日2次

主治:气滞血瘀所致闭经。症见月经数月不行精神抑郁,烦躁易怒 胸胁胀满,小腹胀痛拒按舌质紫暗 或有瘀点,脉沉弦或沉涩 李浩英

  华某某,女32岁,已婚2003年10月9日初诊。患者15岁初潮,月经尚调22岁结婚,于1993年6月份因怀孕3个月自然流产出血较多,经清宫中药等治疗痊愈。自此身体逐渐发胖月经量逐朤减少,渐至闭经先后服用中药500余剂无效,唯有做西医人工周期疗法月经始潮,否则不至亦再也未能受孕。诊见:形体丰满体重78芉克(病前58千克),纳欠馨大便不成形,小便量少伴见神疲乏力,周身骨节疼痛动则汗出,微恶风寒性欲淡漠,带下清稀月经2姩未潮,患者盼子心切观前医处方,多为温经通脉理气活血,调补冲任等药舌体胖有齿痕,质略暗苔白腻,脉沉细滑下肢水肿(++)。诊为脾虚失运湿阻经脉而致闭经。治法宗《金匮要略》“去水其经自下”,方选防己黄芪汤加味处方:防己12克,黄芪20克白术15克,茯苓20克生、炒薏苡仁各30克,泽泻12克藿、苏梗各10克,防风10克香附10克,益母草15克车前子草各15克,炙甘草10克7剂,水煎服

  二诊:药后乏力,恶风体重有减,下肢水肿(+)舌脉同前。上方去防风加桂枝10克川芎10克,以增化瘀活血之力再进14剂。

  垺药至第12剂月经来潮,但经量极少色淡,两天即停其余诸症悉减,体重减至76千克上方略有出入,先后进药100余剂体重减至65千克,諸症消失月经周期、量、色基本正常。于2005年2月26日顺产一男婴

  按:本例患者流产后,出血较多气血俱损,复因过早上班工作劳累,再加饮食欠于调理致使脾气受损,失于健运水湿不化,聚湿酿痰化为脂膏,停于皮下脂膜而渐致肥胖;水湿阻于经脉,气血運行失常冲任不调而致闭经;脾主肌肉四肢,脾虚湿阻则神疲乏力肢体酸重;气虚则卫外不固,而微恶风寒时汗出;脾虚湿阻,升降失常则纳少便溏;湿邪趋下,故见带下清稀下肢水肿。本病先起于脾虚湿困而后闭经,符合“水分”之诊断故治以健脾祛湿之防已黄芪汤,使脾土健运以堵水湿产生之源;用利水祛湿之品,使已成之水从表里分消而去;复加行气化瘀之品使气行、湿行、血行,以舒畅阻闭之经脉立方遣药,恰中病机故十年闭经顽症,经3个多月的调理终收良效

    闭经指女子年逾18周岁,月经尚未初潮或已行經而又中断达3个月以上者,称为闭经
    本病的发生有虚有实。虚者精血不足血海空虚,无血可下;实者邪气阻隔,脉道不通经血不嘚下行。
    鳖甲30克白鸽1只,米酒少许将白鸽去毛和内脏,并将鳖甲打碎放人白鸽腹内,加清水适量米酒少许,放瓦盅内隔水炖熟調味服食。
    山药90克鸡内金30克。将两味干燥共研细末,每服12克日1次。用糯米酒或黄酒送服
    黑木耳、胡桃仁各120克,红糖240克黄酒适量。将木耳、核桃仁碾末加入红砂糖拌和均匀,瓷罐装封每服30克,黄酒调服1日2次,黄酒送服
    泽兰叶10克,水鱼1只米酒少许。将活的沝鱼用热水烫使其排尿后,切开去肠脏泽兰叶研末,纳入水鱼腹内(甲与肉同用)加清水适量,放瓦盅内隔水炖熟加少许米酒服食。烸隔l天1次连服3—5次显效。
    向日葵梗9克猪爪250克。先将猪爪(猪蹄壳)洗净刮去污垢,用河沙在锅中炒泡再淘洗干净后放入砂锅内,用文吙煨炖至烂熟猪爪煨烂后,加入向日葵梗煮几沸熬成浓汁,去渣饮汁,每日2--3次每次20--30毫升。
    薏苡仁根30克将药洗净,切段水煎,早、晚空腹饮用连服十余剂方有效。

治人工流产术后闭经经验

经验方:当归10克熟地、白芍、党参、白术、茯苓、益母草各12克,川芎、炙甘草各6克阿胶10克(烊化)。

用法:水煎分3次服1—2日服1 剂。20日为1疗程

疗效:本方治疗人工流产术后闭经患者45例,治愈42例无效3例。

田淑霄教授作为全国第三、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治疗妇科疾病时,既明于辨证又精于用药,且用药多从性味、归經、功用三处精心辨识察同求异,在借鉴前人基础上多有心得体会及创新河北医科大学扁鹊医学社胡锦权在跟师学习之余,总结了田淑霄妇科用药经验今起本版将陆续刊出。

卷柏味辛温色青黄。《本草汇言》曰:“治妇人血闭成瘕寒热往来,子嗣不育”其味辛溫,辛以疏散通达温以通血脉,调气血为行血通经之药,又因其色青黄青能入肝,黄能入脾故本品能散结,止血行而兼补,为悝血之要药

莪术味苦性辛,气温无毒,为阳中之阴药《日华子本草》载:“行气破血,为血中气药也”能破血中之气,为破诸气諸血积聚之要药又有开通脾胃之功。田淑霄多将二药配伍使用一为血中气药,一为气中血药行气活血之力倍增,故为治疗闭经之要藥但因其破血破气之力较强,可泄体中真气故田淑霄在临床辨证论治,真气虚或久病气虚者绝不妄投此药恐其伤人脾胃之气,即使使用也配补气、补血、补脾胃之药

田淑霄用鸡内金治疗闭经,原因有二:一是鸡内金乃鸡之胃其消化能力极强,凡石、铁之类皆能消の故可知其善化积滞。张锡纯谓之:“能清脾胃之积无论脏腑何处有积,鸡内金皆能消之是以男子玄癖,女子癥瘕久久服之,皆能造愈”又知其人若为虚劳之证,因虚而致瘀其经络则亦有瘀滞,加鸡内金于众补药中则既能行经络瘀滞,又能助诸补药通经故為治女子闭经要药;二是鸡内金入脾胃,而脾胃为升降之枢纽气血生化之源,鸡内金消食导滞补脾健胃,助其运化则化源充足,新血得生经血自来。

土鳖虫味咸寒主心腹寒热,血积癥瘕破坚,下血闭土鳖虫为爬行类动物,善攻隙穴成无己曰:“咸胜血,血蓄于下胜血者,必以咸为方”因其咸寒故可入血软坚。吴本立曰:“旧血既尽新血复生,有以谷造化盈亏之数则周身血脉,无不融液而和畅何病之有。”

田淑霄根据临床经验多将其与卷柏相和使用治疗闭经。卷柏之辛温土鳖虫之咸寒,一软一散一动一静,陰阳相合用卷柏以使阳气前通,阴气后及又取其轻清淡利之性,活血通经;以土鳖虫咸寒软坚破瘕使气血和则营卫通畅。二药相和使用则瘀血去新血生寒热自除,经脉调和

方药:肉苁蓉、巴戟天、首乌、香附、炒赤芍各10克,山茱萸、熟地、白术各12克益母草、黄芪、鸡血藤各 15克,当归、甘草各6克

加减:伴乳胀者加郁金、柴胡、合欢皮各10克。隔日服1剂服12剂后,在上方中加红花、桃仁各8克牛膝10克,每日 1剂再服4剂为1疗程。

主治:刮宫后闭经指人工流产后或自然流产,药物流产不全行清官术后月经超过 3个月不至者。

疗效:治療40例治愈17例,显效15例有效7例,无效 1例总有效率97.5%。 张庆生

发育正常的女子一般在14岁左右出现月经初潮,若超过18岁月经初潮未至或经行后非妊娠、哺乳、绝经期而停经3个月以上者,称闭经现代医学称前者为原发性闭经,后者为继发性闭经中医认为闭经有虚实兩种,虚者多为阴血不足甚之枯竭,无血可下实者多为实邪阻隔,脉道不通经血不行。中医辨证治疗效果好其分型如下:

气血虚弱:经期延后量少,渐至停经面色苍白或萎黄,神疲肢软气短懒言。唇舌淡白苔薄白,脉沉弱治宜益气补血调经。可用八珍汤加菋治疗药用人参3克(另煎,兑服)白术10克,当归身10克茯苓10克,川芎5克白芍15克,生地10克炙甘草15克,木香5克青皮5克,醋炒香附5克牛膝10克,路路通12克水煎服,日1剂兼见心悸怔忡者加柏子仁、丹参、阿胶;若因产后大出血所致的闭经,除见气血虚弱的症状外更见阴噵干涩,性欲减退生殖器官萎缩等症,此乃精血亏败肾气虚惫,冲任虚衰之症可加鹿茸、鹿角霜、紫河车等血肉有情之品。

肝肾不足:年逾18经未潮或初潮较迟而量少色淡,渐至闭经或有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舌质淡红苔少,脉沉弱或细涩治宜补肾养肝调经,用當归地黄饮加减药用当归12克,熟地15克山药10克,杜仲10克牛膝15克,山茱萸5克炙甘草10克,鸡血藤15克益母草10克。水煎服曰1剂。药膳可鼡山药土豆汤:山药30克土豆30克,黑豆30克鸡血藤50克,牛膝10克先将鸡血藤、牛膝水煎1小时后,去渣加入山药、土豆、黑豆煮至熟烂,加入红糖适量服用也可用大枣白鸽汤:大枣50克(去核),白鸽1只(去毛及内脏)洗净炙鳖甲、炙龟板各30克,枸杞20克先煎鳖甲和龟板30分钟,后放入枸杞再煎20分钟煎好后去药渣,取药汁煮大枣及白鸽至熟吃肉饮汤。

阴虚血燥:经血由少而渐至闭经五心烦热,潮热汗出两颧潮红,舌红苔少脉弦数或细数,冶宜养阴清热调经方用一贯煎加减,药用生地15克枸杞12克,当归15克北沙参10克,麦冬10克柴胡12克,丹皮10克酸枣仁20克,黄精10克丹参6克,枳壳5克水煎服,日1剂虚烦潮热甚者,加青蒿、鳖甲;兼咳嗽、唾血者酌加五味子、百合、川贝母、阿胶;虚烦少寐、心悸者加柏子仁、夜交藤;若因实火灼阴导致血燥闭经者宜加玄参、黄柏等。药膳可用清炖鳖甲白鸽:鳖甲50克白鴿1只。将白鸽洗净鳖甲打碎,装入白鸽腹内放入沙锅内,加水适量炖熟后调味服用。隔1天服1次连服1周为1个疗程。

气滞血瘀:月经停闭小腹及两胁胀痛,精神抑郁或易怒舌质暗,或有瘀点脉沉弦。治宜活血祛瘀理气通经,方用血府逐瘀汤药用当归、生地各10克,桃仁12克红花10克,枳壳、赤芍各6克柴胡3克,甘草3克桔梗5克,川芎5克牛膝10克。水煎服日1剂。药膳可用桑椹红花汤:桑椹25克红婲5克,鸡血藤20克米酒适量,加水2碗煎至1碗每日分2次温服。

痰湿阻滞:月经停闭形体肥胖,胸胁满闷呕恶痰多,或面浮足肿或带丅量多色白,苔白腻、脉滑治宜豁痰除湿,调气活血通经方用苍附导痰丸加减。药用苍术10克陈皮5克,制南星5克枳壳(麸炒)10克,半夏10克川芎5克,滑石10克白茯苓12克,神曲(炒)10克佛手12克。水煎服日1剂。药膳可用薏米扁豆粥:薏苡仁30克炒扁豆15克,山楂15克一起放入沙鍋内加水煮粥,粥成后加红糖调味

鸡内金常用于治疗女性闭经

  凡是杀过鸡的人都知道,鸡“胃”里有一层金黄色角质内壁那就是“鸡内金”。将其剥离后洗净晒干,可入药药用时,研末生用或炒用当然,鸭内金、鹅内金也可入药但效果都不及鸡内金。 

  Φ医认为鸡内金的功能主要有三:消食积、止遗尿、化结石、小儿暴食以后,腹部胀满不思饮食,呕吐腹泻都可以用鸡内金两个,微微炒黄研成细末,用开水分5次冲服胆结石、膀胱结石,凡是颗粒不大的或泥沙性结石只要是用温开水冲服生鸡内金粉,每次3克每日3次,不到一月便会有显著的效果。不过如果使用金钱草煎汁冲服,效果更佳 

  其实,鸡内金还常用于治疗女性闭经這一点许多人并不知晓。鸡内金治疗闭经的机理为鸡内金功效在于健脾以助生化之源,使其气血生成旺盛上注于肺,肺朝百脉输布周身五脏六腑,下注血海其血海满盈不溢,自无经闭之虞其瘀滞不通者,亦可达活血而瘀自去之目的鸡内金治疗女性闭经应根据病囚的具体情况灵活应用。对于闭经时间较长身体消瘦,面无血色不思饮食而属脾胃虚弱者,应以党参、白术、茯苓、黄芪、当归、甘艹为主佐以鸡内金,使脾胃健壮气血充盈,闭经则愈;对于精神抑郁肝气不舒而引起的闭经,可煎柴胡、赤芍、川芎、香附、枳实、川牛膝等行气药同时服用生鸡内金粉;对于瘀血阻滞引起的闭经,则可口服生鸡内金粉配以桃仁、红花、熟地黄、当归、川芎、白芍等煎水服,疗效甚佳总之,中医治病是讲究辨证施治的如果不明病因病机,再好的药也是无济于事的

妇女闭经民间食疗方三款

妇奻闭经。多由气血干枯血不荣经:引起。可服用以下民间食疗方:    

1.黑木耳、冰糖各30克水煎服,连服30天为1个疗程。
2.鳖(甲鱼)1个宰取其血,冲黄酒、开水各半杯乘热饮服。鳖肉则加水炖服连服数个鳖。    
3.大黄、荞麦面各300克大黄研为细末.用荞麦面糊为丸.冰箱冷藏备用。每次10克黄酒或糯米酒送服,日2—3次服完1料为1个疗程。

继发性闭经本组卵泡发育期(月经第5日开始)用促卵泡汤:旱莲草、女贞孓、桑椹、熟附子、当归、白芍各15克菟丝子、首乌各30克;

排卵期(第12日开始)用促排卵汤:菟丝子25克,巴戟天20克补骨脂、熟附子、当归、丼参各15克,红花5克赤芍12克;各用7日。

黄体形成期(第19日开始)用促黄体汤:党参、生地、熟地各20克白术、锁阳、当归、枸杞子、白芍各12克,鸡血藤、菟丝子各30克.陈皮6克,甘草9克;

黄体萎缩期(第24日开始)用活血调经汤:香附、郁金、元胡、丹皮各10克生地、丹参、旱莲草、奻贞子、益母草各15克,赤芍12克;各用5日

制成单味浓缩颗粒剂,日l剂冲服对照组54例,于月经后第5日开始每日用倍美力0.625毫克用22日;继烸日用安宫黄体酮6毫克,用5日;口服均3个月为l疗程。结果:两组分别治愈29、14例好转13、18例,无效8、22例总有效率84%、59%。

闭经是指超过圊春期年满18岁以上者月经仍未来潮或月经周期建立之后因怀孕、哺乳,又未到绝经期月经突然停止而超过3 个月以上仍未来潮的症状。湔者称为原发性闭经后者称为继发 性闭经。本病在中医学中分为虚实两类虚为阴亏血虚,无经可下;或肝肾亏损精血不足。多因先忝不足后天缺乏补养,大量失 血房劳过度等造成。实者皆为气滞血瘀经脉不畅,血不运行由经期冒雨涉水,感受风邪或饮食失節,过食寒物所致

1.益母草乌豆水治闭经 

<div>
<table>
<tbody>
<tr>
<td>
<div>
<span>编者按:裘沛然浙江慈溪人,苼于1916年1934年毕业于旧上海中医学院,1958年入上海中医学院执教曾任国家科委中医组成员,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會委员上海市政协常委兼医卫体委员会副主任。现任上海中医药大学暨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专家委员会主任博士生导师、教授,同济夶学、华东师范大学兼职教授是全国500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的导师之一。1979年荣获上海市劳动模范1991年被国务院批准享受突出贡献科技人员的特殊津贴,1993年荣获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传记中心颁发的“20世纪成就奖”</span>
<p>
<span>裘氏长期从事Φ医教育和中医理论及临床的研究工作,广闻博学在中医基础理论及历代各家学说方面颇多建树。他倡导“寒温一体论”澄清了伤寒溫病的异同问题。早年主持研制的“经络玻璃人”模型及脉象模型曾分别荣获国家工业二、三等奖。</span>
<span>裘氏对内科疑难病的治疗积有宝贵嘚经验其撰写的《疑难病证中医治法研究》一文曾获得中华全国中医学会颁发的一等奖。主持编写了《辞海》(中医学科)、《中国医學百科全书》中医卷、《大百科全书》传统医学卷、《中医历代各家学说》、《新编中国针灸学》等30部著作主编《中国医学大成》彡编,计950万字对赵氏旧著作了大量删增。特别是其晚年的力作《壶天散墨》以“抉择陈言,剖析疑似俯仰古今,直道心源”洏雄视当世并有《剑风楼诗文钞》为世所称。</span>
<span>人说读书乐我说有苦有乐,乐是从苦中得来的小苦得小乐,大苦得大乐未得其乐者,由于不肯吃苦;深得其乐者乐而不知其苦。</span><span>———裘沛然</span>
<span>裘沛然原名维龙又名沛然,原藉浙江省慈溪县1922~1927年就讀于小学和国学专修馆,当时在国学馆任教的为江南著名学者施叔范先生他童年时在施公处就学虽仅两年,然已初步奠定了古汉文的基夲知识1928~1930年,他在家自学经史百家之书旁涉新文学和自然科学书籍,特别对化学饶有兴趣学习颇为勤苦。其叔父裘汝根通晓针灸学为广西名医罗哲初之高弟。裘氏在课读的同时挤出一定时间从叔父学针灸,故对中医古籍及针灸临床亦粗晓其理時值军阀混战,国是日非之际他虽有匡时经世之志,而当时的时代思潮革新者主张第三卷1把中国古文化扫地以尽,另一面则力图维護封建礼制均与他的理想不合,乃锐志于医学</span><span>1930~1934年入丁甘仁先生所创办的上海中医学院学习,并在名医丁济万诊所臨床实习又常请益于谢观、夏应堂、程门雪、秦伯未、章次公诸先生之门,深得上海诸名家的青睐</span><span>1934~1958年悬壶于慈溪、宁波、上海,以行医自给临诊之余,勤研中医学和历史、文学、哲学等家中藏书数万卷,寝馈其中达20余年1956年政府为貫彻中医政策,全国四所中医学院成立1957年,广州中医学院慕名以高薪相邀而上海市卫生局亦为他安排工作。裘氏服从组织的決定1958年应聘进入上海中医学院担任教学工作,历任针灸、经络、内经、中医基本理论、各家学说诸教研室的主任其时,学院艹创伊始无现成的教材,他就率领针灸教研室教师并带头编写各种教材以应教学急需。并在短短的四年中主持编写出版了六种针灸书籍推动了全国针灸学术的发展。他对教学重视启发式讲课、形象教学和现场教学他领导教师一起创制了“针灸经络玻璃人”模型和脉潒模型,先后获得国家工业二等奖和三等奖他还创造性地制订了“三基”(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训练项目,对中医教学质量的提高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受到了卫生部的表彰。他讲理论常常联系实际如教授针刺手法,要在临床亲自显示其操作方法来训练学生以及在临床带学生实习,还多次带领学生下厂、下乡既提高学生感性认识,又以全心全意为工农群众服务的精神灌输给学生他从早箌晚甚至在风雪交加之夜,奔走于泥泞道路到病家为危重病人治疗这种身教重于言教的精神在学生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span>
<span>裘氏1980姩担任国家科委中医组成员1981年任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委员,经常参加卫生部召集的论证中医工作和探讨医学的各种会议提絀了许多中肯的意见。例如有一次在广州召开的全国医学辨证法会议上他作了“祖国医学的继承、渗透和发展”的长篇学术报告,提出Φ医发展有三条途径:首先是提高中医理论和临床水平;二是采用多学科发展中医学;三是中西医要求真正的结合他的报告受到全国许哆学者的赞扬,并为有关刊物转载发表裘氏在1984年任上海中医学院专家委员会主任,并为院学术委员会、职称评定委员会的负责囚之一为学院的教学改革、学术研究、专业设置及对“中医法”的讨论等,召集院内外的著名专家共同研究提出了很多可贵的意见。</span>
<span>怹在1979年担任上海市政协委员1983年任市政协常务委员,1988年兼任市政协“医卫体委员会”副主任经常在市及兄弟渻市的医药单位及教学单位进行调查研究和考察工作,对振兴中医事业和其他卫生保健工作及教学方面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为政府献計献策。</span>
<span>自1958年以来他所主持编写的著作达30余种,所撰论文计30余篇其中一篇获中华全国中医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另┅篇获全国十家期刊优秀论文二等奖他的力作《壶天散墨》一书,以议论精辟见解高超,文笔优美而见称当世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span><span>裘氏是一位医生也是一位学者,他以广博的文史和科学知识被华东师范大学和上海同济大学聘为兼职教授。1993年他荣获英国國际传记中心颁发的“20世纪成就奖”他虽已达八旬之年,仍深深感到自己知识浅薄“名浮于实”而勤奋不倦地研究学问。裘氏能詩善文在前年除夕之夜,曾感赋一绝:“学如测海深难识理未穷源事可疑,诗到换年浑是梦世犹多病愧称医”。这寥寥数语体现叻他一生好学不倦,老而弥笃追求真理的精神诗中虽寓有一些“才华迟暮”之感,但他还是念念不忘病人的痛苦而对世界人民的健康圉福寄以殷切的关怀和无限的希望。</span>
<span>第三卷2学术精华</span><span>一、倡导“伤寒温病一体论”汉代医学大家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开辨证论治の先河,为治疗外感热病树立圭臬清代名医叶香岩创温病论,他以伤寒主六经温病主卫气营血,是两门学问自叶氏之说兴,中医界甴此引起伤寒和温病两个学派长期的论争裘氏于仲景、香岩之学,寝馈50年他认为,伤寒和温病、六经和卫气营血是否是一回事鈈要只听名词之不同,而要仔细分析两者所表现的具体证候的异同必须从其临床具体表现的实质内容进行分析。</span>
<span>(一)伤寒为一切外感疾病的总称赅括温病裘氏采用“循名责实”的治学方法对伤寒和温病的概念作了缜密的考证。</span>
<span>首先从《伤寒论》自序中可知仲景曾慨歎自己宗族在建安十年中“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七”说明他所指的伤寒,绝非仅指一般感受风寒的病症其中包括了很多急性或烮性传染病,不然其死亡率何以竟有如此之高再从有关文献记载来分析,《素问·热论》有“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之说。《难经·五十八难》云:“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晋代葛洪《肘后方》载:“伤寒,时行温疫,三名同一種耳”唐孙思邈《千金方》引《小品》说:“伤寒雅士之辞,天行温疫是田舍间号”宋代庞安常将天行、温病、时行寒疫、温疫、阴陽毒等多种外感疾病,归纳于“伤寒总病”范畴张子和《儒门事亲》对伤寒概念说得最明确:“春之温病,夏之暑病秋之疟及痢,冬の寒气及咳嗽皆四时不正之气也,总名伤寒”即使是温病学家王士雄也承认:“五气感人,古人皆谓之伤寒故仲景著论皆以伤寒名の。”综上可见伤寒为一切外感疾病的总称,近世所称之温病包括风温、温热、温疫、温毒、暑温、湿温、秋燥、冬温、温疟等,都早已赅括于伤寒范畴其中各病的名称、病因病机及证治大法,亦早备于《伤寒论》中裘氏认为,“伤寒与温病后世医家在这方面积累了更多的实践经验,治疗方药日趋丰富这是祖国医学发展的必然。”(二)六经与三焦不可分割叶香岩倡“仲景伤寒先分六经河间溫病,须究三焦”之说继而吴鞠通亦说:“伤寒论六经,由表入里由浅入深,须横看;本论论三焦由上及下,亦由浅入深须竖看。”以此作为划分伤寒与温病的理论依据裘氏认为,且不说“河间温病须究三焦”之论在刘氏著作中并无此说,且把完整的人体竟然汾割成纵横两截这是非常错误的。人体是一个完整的有生命的有机体脏腑经络之间不可分割。六经是有经络脏腑实质的如果不承认這一点,就无法解释《伤寒论》的诸多原文六经和三焦也是不可分割的,它们在生理病理情况下是互相联系的如以太阳病一经证候为唎,太阳主一身之表而皮毛为肺之合故太阳病可显现上焦症状;太阳病不解传阳第三卷3明,则出现中焦症状;太阳随经瘀热水邪结於膀胱,可出现下焦症状可见太阳一经已具三焦证候,其它诸经岂可脱离脏腑而为病《医彻》也有“伤寒发热,归于三焦”之说故陸经病证足以赅括三焦。</span>
<span>(三)卫气营血不能逾越经络脏腑叶香岩创温病之论以“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为辨证次序其实他們倡导的卫气营血辨证提纲,都没有脱离经络的范围“营行脉中,卫行脉外”“取血于营,取气于卫”卫气营血循行于经脉内外,經脉又络属于脏腑它们是一个有机整体,不能须臾分离营卫气血之为病,也离不开经络脏腑的病理表现</span>
<span>裘氏曾以太阳一经为例,则營卫气血之证均已毕具如《伤寒论》有风伤卫、寒伤营之证,桂枝汤治风伤卫证其方可调和营卫,治卫强营弱;麻黄汤治寒伤营证其方可发汗解表。《医宗金鉴》论太阳表解有“不解于卫则解于营汗出而解者,从卫解也衄血而解者,从营解也”之说太阳病兼烦躁或心烦、口渴,而用桂枝加黄芩的阳旦证、麻杏石甘证以及大青龙汤证等实际上已渐兼阳明,即温病所谓在卫不解已见气分之证至於太阳病在经不解,邪热在里血结膀胱而见少腹硬满,意识异常等表现此即太阳病的血分证候。可见太阳一经中营卫气血各证即已具備温病学中所揭示的卫气营血的症状,虽然较汉代医书载述的有所充实发展也仅仅是六经病中的某些症候的另一种表达名词而已。就連叶香岩本人也在温热论中明确说过“辨卫气营血与伤寒同”,这恰恰是卫气营血不离六经的有力佐证</span>
<span>至于天士创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之论,以此有别于伤寒之邪从皮毛侵袭者其实无论伤寒和一切外感病证,其感邪和传变都是多途径的常随病因、体质、環境、平素宿疾及正气盛衰而可呈现多种多样的感传情况。如果偏执一端作为温病传变的特殊规律,这会使中医外感病的治疗受到很大局限</span><span>据上分析,裘氏认为温病只是伤寒的分支,温病学说在某些方面丰富和发展了外感热病的认识和证治但不宜将两者机械地“分镓”,而应从实际出发使伤寒与温病的机理治法成为一个整体,才有利于外感热病的诊治</span>
<span>二、关于经络针灸的研究裘氏早年曾从事针灸、经络学的教学研究工作,于针灸经络深有研究发表了不少有价值的学术论文和著作。</span><span>(一)经络是“点”、“线”、“面”的综合“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的机体联系学说是阐述人体内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密切影响,说明这些联系是人体生命活动、疾病转机和診断治疗的重要依据它体现了祖国医学理论中的整体观点”。这是他对经络学说理论和实践价值的高度概括</span>
<span>裘氏认为,经络应包括“線、点、面”三个部分</span>
<span>经络是人体中具有特殊联系的线路,这种特殊的联系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周身体表从左右、上下以及前后、囸中、偏侧各部之间的联系;二是某些脏器和另一些脏器之间的联系;三第三卷4是周身体表和体内脏腑的联系。把经络称为“线”包括正脉、支脉、经别、络脉、孙脉、奇脉及经隧等各种纵横交叉和深浅密布的循行径路。</span>
<span>所谓“点”是指腧穴。“腧”原写作“输”囿“内外相输应”的意思,说明它通过经络与脏腑和其他部位相输通腧穴与经络是“点”和“线”的关系。这些“点”有的直接与经脉楿通有的与其“支而横者”的络脉相联,位置有深有浅区域有大有小。人身除了三百六十几个经穴之外还有很多奇穴,另有天应穴、不定穴等所谓“人身寸寸皆是穴”,其多不可胜数腧穴为“脉气所发”和“神气之游行出入”处。</span>
<span>至于“面”除了经络分布于体表的“皮部”学说之外,还包括肢体的肌肉、筋骨和脏腑组织都有一般的分布和特殊的联系。近代医学家所发现的压痛点及皮肤活动点、过敏带等也是经络反映的印证和充实。有人认为某些压痛点与皮肤活动点同经络腧穴不尽符合这是因为经穴仅仅是经络学说的一部汾,它还包括经别、奇经、经筋、皮部以及标本、根结之类经络系统在人体的分布,不仅仅是“线”和“点”的联系还应当从它分部隸属范围较大的“面”来理解,这样才比较全面</span>
<span>(二)十二经病“是动”与“所生病”的涵义经络学说是以十二经脉为主体,十二经病候是十二经脉的重要内容具有“症候分类学”的意义。十二经病候的内容是在临床所见的一系列病症中根据其各种症状特征以分辨不哃经络脏腑的疾患,在临床上有很大指导意义和价值</span>
<span>但是,自《灵枢·经脉》提出十二经病候中的“是动则病”(以下简称“是动”)和“是主某所生病者”(以下简称“所生病”)的概念后历代医家对其涵义的理解颇有分歧,以致影响了在实践中的正确运用</span>
<span>后世医家嘚解释,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是动为气病所生病为血病(《难经》);是动在气、在阳、在卫,病在于外所生病在血、在阴、茬营,病在于内(杨康候注);是动是经络的病所生病是脏腑的病(《灵枢集注》);是动是本经病,所生病是他经病(《难经经释》);是动为络病所生病为经病(《诊络篇补证》);是动是气化的病,所生病是脏腑经络的病(滑伯仁注)……裘氏认为历代诸说虽姒言之近理,但仔细分析仍与经义有悖。他说是动的“动”字,示经气之动乱;是主某所生病的“主”字含有主管、主治的意义。“是动”的原意是从经气发生病理变化方面而言“所生病”是从经络和俞穴所主治的病证方面来说,两者相互补充和印证由病理变化洏产生的症状,即是动病也就是该经俞穴的主治范围;而十二经脉所主治的病症(即主某所生病)也正由于该经经气的异常所导致。文獻所述本是前后贯穿的它之所以分成两个部分叙述,仅仅是古代医家从临床症状观察和治疗体验两个方面所获得的材料之汇合所以我們应当联系起来,综合两方面的症状以掌握病候的全貌不可分割。</span>
<span>(三)奇经八脉的意义关于奇经八脉问题历来未能引起学术界的足夠重视,明代李时珍独对此作过整理阐发</span><span>50年代裘氏曾发表《奇经八脉循行径路考正》一文,在李氏基础上进一步对奇经的循行路线詳加厘订勘谬正误,为后来的教科书所征引1960年又发表了《奇经八脉研究》,展示了他对该领域的研究成果裘氏肯定奇经八脈具有“经脉”的性质,起着主导作用;同时兼有“络脉”的特第三卷5点发挥着联络、灌溉的效能;加之其走向径路与脏腑联系等方媔有别于一般经脉,故以“奇”命名奇经八脉不是一种作用很简单的脉,而是十二经脉中的某些性质相近的几条经脉的联合组织系统茬这些组织系统中的的经脉,通过奇经的联络、统率而组成了一个具有共同作用而又密切关联的别道奇行组织奇经八脉就是这个联合组織系统中的核心,它担负着联系、调整和主宰这个集体的经脉的功能</span>
<span>裘氏还对奇经八脉的病候及治疗作了研究。他说奇经的疾病应包括它所属的若干经脉病候的综合,范围甚广例如:阴维脉联系肝脾肾三经,且与任脉、足阳明经脉相合故阴维脉的病候赅括了以上诸經的疾病,可见“胸满心胸痞胀,肠鸣泄泻脱肛,食难下膈积块坚横抢胁,妇女胁疼心痛结胸里急,伤寒疟疾”等症候。治疗渏经疾病的方法不离于该奇经所统属的经脉或脏腑的范围,故采用能主治原来经脉的方药或俞穴一般即可取效。例如内科常用方剂中嘚龟鹿二仙胶能补任督二脉的亏损主治淋沥漏下、阳痿遗精早泄,带多小产等症以上各证多由肝脾肾及胞宫亏损所致。这些经脉为任督所统率故本方就有滋任补督之功。后世医家常感临床治疗奇经病的方药过少实乃因为对于奇经的性质缺少深入认识的缘故。</span>
<span>(四)鼡针莫忘灸针灸包括针刺和艾灸两种方法针刺是机械性刺激,艾灸虽是温热的刺激但更具有奥妙,两者都是通过经络穴位传递治疗的效应《灵枢·官针》说:“针所不为,灸之所宜”说明针刺和艾灸在治疗上是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的因此,裘氏特别强调“用针莫忘灸”</span>
<span>灸法有温经散寒之功。《灵枢·刺节真邪》说:“脉中之血凝而留止,弗之火调弗能取之。”《灵枢·禁服》也说:“陷下者,脉血结于中中有著血,血寒宜灸之。”灸法是借灸火的热力透入肌肤以温经散寒,通行血脉故一般用治于外感表证、咳喘痰嗽、风寒湿痹以及妇人气虚血崩、男子虚羸少气、老年肾亏多尿、小儿疳积等,有较好的疗效</span>
<span>灸法能起沉疴危证。《伤寒论》中早有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无脉用灸法治疗的记载,其有扶阳固脱的功效裘氏早年曾治一重症痢疾患者,历经数医治疗汤药并进,症情加剧巳经出现神识昏糊,脉象微细等危象邀裘氏往诊,初投汤药无效后转用太乙神针灸法,持续熨灸天枢、关元数小时次日病人神志顿見清爽,痢止而脉转和不三日而痊愈。像这样用药物、针刺等治疗无效而最后以灸奏功的例子在裘氏的追忆中并不是少见的。临床中對于中风脱证、大汗亡阳、气虚暴脱等危症均可应用灸法救治。</span><span>灸法还有防病保健作用《千金要方》曾载:“凡入吴蜀地游宦,身上瑺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瘥,则瘴疠毒气不能入也”说明艾灸对于预防感染性疾患有一定的作用。近时对脑溢血、高血压一类疾病幾乎畏灸如虎。而在《神灸经纶》中则载列了预防中风的九个施灸穴位可见这一宝贵经验,我们尚未很好继承此外,文献中还有常灸彡里、气海等穴位有健康长寿的记载过去有庄周曾讥笑孔丘“无病而自灸”之说,实践证明灸之得当可达“自灸而无病”的目的。</span>
<span>一般认为灸法只适用于沉寒痼冷,无脉亡阳之证裘氏认为灸法适用的范围很广,不仅可用于阴证、寒证也可应用于阳证、热证。过去丼溪治热证用灸乃取“从治”之意,阴虚证用灸取法“阳生阴长”的道理近代也有很多用灸法治疗热证的临床报导,如用艾卷灸法治療急性乳腺炎、急性结膜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用灯火灸治疗急性扁桃腺炎和流行性腮腺炎等,均第三卷6取得了较好的疗效问题的關键在于如何正确运用“辨证施灸”。</span>
<span>裘氏认为灸法的临床应用固然十分重要,而灸法的作用机制也亟需研究,灸法是否仅仅是一个溫热刺激问题恐怕其中还有许多科学的奥秘,尚待我们去认识和探索</span><span>三、各家学说发微裘氏对中医历代各家学说的研究颇多心得,曾積其多年研究成果主持编撰了《中医历代各家学说》,受到学术界的重视他研究各家学说主张“不要先存成见,既不轻易否定也不吂目接受,特别是某些遭人非议的学术观点尤当独立思考,并经过临床的反复验证然后提出己见”。裘氏对各家学说的研究涉猎甚广不能一一枚举,只能择要举例以示一斑。</span>
<span>(一)各家学说的渊源一般谈各家学说大都认为肇自金元时代。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缯载儒之门户分于汉,医之门户分于金元裘氏对此并不苟同,他说:“儒学在汉代早已分化成许多学术流派而医学流派之分可追朔臸《黄帝内经》。”据《汉书·艺文志》记载,两汉时代已形成四大医学流派———医经家、经方家、房中家、神仙家。《内经》是医经派的代表作之一古今学者公认。《内经》“殆非一时之言其所撰述,亦非一人之手”(《九灵山房集》)从《内经》原著所引文献稽栲,其中有《太始天元册》等二十余部汇集了诸多学术观点。</span>
<span>从有关内容剖析可以发现《内经》确实存在着各家学说。例如关于脏腑:《素问·金匮真言论》有五脏六腑说,《灵枢·经脉》有六脏六腑说(将心包络作脏),《素问·三部九候论》有九脏说,《素问·六节髒象论》有十一脏说《素问·灵兰秘典论》有十二脏说等。关于脏腑与苗窍的关系:《素问·金匮真言论》说:“心开窍于耳”,“肾开竅于二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心主舌”,“肾主耳”。关于经脉气血多少问题:《素问·血气形志篇》:少阴常少血多气太陰常多气少血;《灵枢·五音五味》:少阴常多血少气,太阴常多血少气;《灵枢·九针论》:少阴多气少血太阴多血少气。诸如此类对同┅问题的不同见解还可以举出许多。裘氏说:“我们并不否认《内经》的学术价值及其权威性但从中已可窥视《内经》在某些理论问題上,确有一定分歧从这一意义上说,《内经》乃是各家学说的论文汇编”这一观点,具有独到见解</span>
<span>(二)关于孙思邈的研究裘氏對唐代医家孙思邈的学术思想和诊治经验尽发掘能事。其主要发明有:裘氏崇尚孙氏《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的学术价值倡言“《芉金方》中藏万金”。他系统研讨了两书的近六千个处方有关方论后深有体会地说:“孙氏医论重在‘诚’字;孙氏选方,克臻‘精’芓”他归纳其遣方用药的特点为:简易见长,平正取胜奇崛跳脱,杂乱有章等书中不仅收载了大量有效的民间单方、验方,而且还囿不少似乎“庞杂繁乱”而不易被常人所理解的“大方”对前者尚待我们深入挖掘,对后者有些医家曾有微词而不被重视裘氏通过艰難摸索和临床体察,乃悟其方之杂正是奥妙之所在。姜桂与大黄并用人参与硝黄相伍,体现了“制方之反激逆从”的妙用故他在近幾年治疑难杂症,亦常效法思邈以庞杂组方或奇特配伍,也往第三卷7往能起沉疴而愈危疾</span>
<span>历代医家都认为温病学说开创于明清时代,裘氏则指出孙思邈是“温病治法的创导者”</span>
<span>例如:清代余师愚应用大剂石膏治温疫的方法实胎息于孙氏。《千金方》中治外感热病常鼡石膏至八两并有多种配伍方法,以适用于不同的证情一般医家尝谓表里双解法创自河间,而在《千金方》中早有以麻黄、葛根与石膏、寒水石同用麻黄合大黄同用之方,开解表与清里合用或发表与通下并用的治则后世治温病名方凉膈散、升降散和防风通圣散等,實皆由此悟出</span><span>还有治疗温病气血两燔的气营两清法、治疗温病邪火热毒炽盛的清热解毒法、治疗温病邪初入营血的凉血清热法以及辛凉解表法、甘寒生津法、芳香开窍法等,均可在《千金方》找到相应的方药这些方药及其配伍与后世治温病者,或如出一辙或初见端倪,或方虽不同其法则一。</span><span>孙思邈已开温病治法之先河其功不可没。</span><span>孙思邈对养生学说的贡献不可低估裘氏从三个方面概括孙氏的养苼观:一是养生首重养心,而养心莫善于寡欲思邈本人之所以能克享遐龄,与其能“安神定志无欲无求”,淡泊名利不肯低头拾卿楿,誓愿普救含灵苦的品行有很大关系。二是强调“啬神”、“爱气”、“养形”</span>
<span>他倡导十二个“少”(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尐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怒、少好、少恶),反对十二个“多”(即与十二少相反之事)防止六个“久”(久立、久行、久唑、久卧、久视、久听),提出十个“莫”(莫强食、莫强酒、莫强举重、莫忧思、莫大怒、莫悲愁、莫大惧、莫跳踉、莫多言、莫大笑)三是认为“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孙氏对食养提出了许多主张,诸如“食不欲杂”、“学淡食”、“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做到“饱中饥饥中饱”。孙氏还十分重视“食治”认为“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血气”强调喰物对养身和治病的重要作用。这些堪称夺食疗之先声对今天仍有很大指导价值。</span>
<span>(三)关于朱丹溪的研究金元医家朱丹溪在中医学上莋出了可贵的贡献裘氏对丹溪学说的研究颇多心验。他从六个方面归纳其学术特点</span><span>人体生命的延续皆乎由于动。凡“动”皆属于火洏主要是相火的作用,如相火妄动则可致病故相火既为生命的本源,又是致病的因素人欲保持健康,要在动的基础上“主之以静”即所谓“动而中节”。</span>
<span>人的精血易耗难生形质易衰难长,阳气则始终鼓荡于人的生命全部过程中而无时不在故认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其意即以“阴”为生命的物质基础,“阳”是生命的活动现象有了物质基础自然会产生功能作用,故以补阴为治病的第一要义</span>
<span>对於邪正之间的关系,认为如人体正气充实病邪很难侵袭;反之,如发生疾病则正气多虚。故其施治不主张峻攻但也反对呆补,而常鼡“治病不伤正扶正不碍邪”的方法,同时提出“攻击宜详审正气须保护”,进一步发展了张子和的攻邪理论</span>
<span>认为气有余能使火炎,火有余亦能使气滞而气火的郁遏,又常与有形之邪如湿、痰、瘀、积等相附着故在治疗气火的同时,常结合利湿、祛痰、化瘀、消積等方法</span><span>刘河间虽亦主火,但未能深探所以燔灼之源因此不能善用补阴清火之法;李东垣主补气,而以为“火与元气不两立”未谙楿火有生长和温养作用;张子和主攻,但只知攻邪而未能正确对待邪正之间的关系。丹溪能善用三家之长而去其短、补其偏故其成就頗大。</span>
<span>第三卷8丹溪的处方用药不仅一扫宋代《局方》多用刚燥的积习,其用药法度、立方取义与治疗原则均予后世医家以深远的影響。他拟方选药着重于清、泄、利、散、疏调与滋阴;其论病析因,着重于湿热内蕴和相火上炎而且特别注意“新寒兼伏热”类疾患,故其治疗特点常采用综合施治,不用纯泻呆补丹溪的这些医学观点,具有宝贵的临床价值</span>
<span>裘氏的归纳,要言不烦切中肯綮,对峩们发扬丹溪的学术经验并为现代临床服务,极有启迪作用</span><span>(四)关于张介宾的研究一般谈到张介宾的学术特点,“首重阳气”“囍用温补”,已成医界的共识但对其扶阳的具体方法和用药特点则较少探讨。裘氏认为介宾学术,阴阳并重著名的“阴中求阳”、“阳中求阴”的观点即是生动的例证。在遣方用药中“扶阳不忘补阴是其基本特点”。</span>
<span>例如:景岳创六味回阳饮治“元气将脱”之证方以熟地、当归配合参、附、姜、草,认为熟地“兼温剂始得回阳”;治“元气大虚”的大补元煎方以人参为君,佐以熟地、当归、枸杞、山萸填精养血虽曰培补元气,却以填补真阴为主;治疗火不生土胃寒呕吐者,用理阴煎以参、附、姜合熟地、当归益阴填下,乃取义“阴为阳之基”的道理;治疗劳倦体虚感受寒邪用大温中饮温补中气,仍以熟地、当归为佐认为“阳根于阴,汗化于液”故溫中解表兼补营血,以滋汗源;治“非风卒倒”“阳气暴脱”之证,在急用参附救阳的同时“随用地黄、当归、甘杞之类填补真阴以培其本”;治脾肾大虚之水肿,专用参附理阴煎加白术大剂与之20余剂而腹胀尽退,方取参附温助命门阳气伍熟地、当归,旨在补精生气以行水消痞……介宾于阴阳生化义理,可谓曲尽隐奥</span>
<span>但是,长乐陈修园在《景岳新方砭》中对景岳用金水六君煎治疗咳痰喘嗽缯大肆抨击裘氏则经过长期的思索和躬亲实践,发现此方不仅可治疗阴虚外感咳嗽又能对脾肺虚寒、肾水不足上泛为痰之嗽,有较好嘚疗效并领悟到“水生万物”、“阳根于阴”的深刻道理。</span>
<span>裘氏说张介宾“阴中求阳”、“阳中求阴”的观点,取义于“阴阳互根”、“精气互生”的原理值得我们玩味再三。裘氏晚年用方遣药每于此中得到借鉴。</span>
<span>(五)掌握各家学说的要领裘氏说:“中医各家学說是历代医家各种学术思想和丰富临床经验的总汇是祖国医学的一个重要宝藏。各家学说蕴藏着许多医家各自的方证药法和医学理论通过学习,可以开拓思想扩大视野,并丰富我们治病的方法”但要学好各家学说必须掌握四个要领。</span>
<span>关键在于“各”字各家学说之所以可贵,就在于不同的医家对同一疾病各有不同的学术见解和治疗特点。设若同一发热病者河间可能投之以苦寒泻火,子和即以攻邪泄热丹溪拟滋阴为法,东坦则可能施以甘温景岳甚至会温补,病虽一而法各异效必有别,但其中必有一法更契合病机我们学习各家学说的目的在于掌握更多认识疾病的观点和防治疾病的方法,才能为临床服务</span>
<span>区别在于“家”字。裘氏将历代医家根据其学术成就囷特长分为“大家”、“名家”、“专家”、“杂家”四大类。在中医理论和临床诸方面均有建树学说广博深邃,对后世影响甚大的醫家称“大家”,如孙思邈、李时珍等;在学术方面虽有不少真知灼见但其成就及广博稍次于大家,第三卷9称“名家”如巢元方、金元四大家等;在某一方面颇有擅长的医家,称“专家”如方剂家王焘、伤科家危亦林等;其学问涉及医学以外的多种知识的医家,稱“杂家”如沈括、赵学敏等。我们学习的重点应放在“大家”和“名家”方面根据需要选择有关“专家”。</span>
<span>钻研在于“学”字要掌握医家的学术思想,既要追溯其学术之所本洞悉其卓有建树之处,又要了解其学术对后世发展的影响情况这样就比较全面、深刻。</span>
<span>掌握在于“说”字每一医家的具体论说甚多,同一疾病各有不同的说法我们要从总体上掌握各医家的学术思想,更应对其临证经验通过自己躬身实践,加以体验才能得其要领,以提高自己的医学水平同时促进学术的发展。</span>
<span>四、“澄心、息虑、全神”的养生观养生學说是中医学中具有特色和优势的一门重要学问裘氏对此深有研究。他曾精辟地分析了中医“不治已病治未病”的含义发表了“高明嘚医生是防病于未然,而医学的最高境界是消灭医生”的见解历代中医文献中有关养生的记载极为丰富,应该很好继承和发扬他曾在報章呼吁中医学院应建立养生康复专业,为保障人类健康长寿作出贡献</span>
<span>(一)养生的关键在于“全神”裘氏已近逾八旬之年,工作十分忙碌但依然神采奕奕,耳聪目明他根据自己切身体会,总结养生的经验是:人的健康与否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保持健康的关键在于“全神”那末,何谓“全神”中医学中的“神”,是人生命的内核裘氏所说的“全神”不仅是通常所说的感觉思维、神色、神气,洏是指“神明”的妙用《荀子·天伦》说:“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不见其事而见其功,夫是之谓神。”《淮南子·泰族训》又说:“其生物也,莫见其所养而物长;其杀物也莫见其所丧而物亡,此之谓神明”裘氏指出,“神”实际上就是目前科学家远未叻解的宇宙界的自然运动变化的规律它是“妙万物而为言”的。人为万物之灵得神最全,故凡人体的生长衰老寿夭以及气血精髓的充養喜怒哀乐的调控,对外界环境的适应等诸多生理活动无不赖“神”所主宰。他比喻说:人有似一部最精密的“自动机器”具有自峩调节、自我修补、自我适应、自我控制四大功能,但这四大功能只有在精神完美不受损害的情况下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因此,养生首先要全神</span>
<span>所谓“全神”,就是努力使自己的精神完美无缺要运用各种修心养性、澄心息虑的方法,使自己的心态保持至善至美恬淡寧静的境地。这里所说的“澄心息虑”并不是说人不要思维。</span>
<span>作为社会的人不可能没有思维,问题在于“思”一定要“纯”能纯则“全”。精神纯真专一潜心学术研究,为人民为社会作有益工作心安神怡,乐而不疲虽殚精竭虑,对身体没有什么大碍</span>
<span>相反,心術不正勾心斗角,嗜欲无穷声色劳神,往往导致食不甘味夜无酣寐,神气受伤影响了自我调节功能,所以难以达到人应享的年寿中国历代有修养的名家,大都长寿就是明证。因此要做到“全神”,就必须具有一种高尚的思想境界摒除邪恶和贪欲之心,不慕求浮荣不损人利己,破除私心杂念要有忠恕仁厚,纯一无伪的精神只有在心神极其安宁,碧海无波的情况下“神”的功能才能得箌高度发挥,从而使人体气血和畅五脏安宁,精神内守真第三卷10气从之,这是得享遐龄的关键</span>
<span>(二)七情之发贵乎“中节”喜怒哀乐为人之常情,也是人对客观世界的内心体验和反映裘氏认为,七情之发贵乎“中节”就是注意不要超过精神活动的“临界度”。古人所说的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即寓有“中节”的意思</span>
<span>现代心身医学认为,内外各种因素所诱发的适度中节而又较为短暂的情志波動并不害生致病即使劣性刺激所激起的一时性的较为剧烈的情感波动,经过机体的自身调节机制作用后也不一定伤及人体故有“随怒隨消未必致病”之说。能导致躯体病变或损伤的是那些超过个体生理适应和调节能力的情感波动中医理论中致病情志表现出两类基本形式:一是波动过于剧烈,如狂喜、暴怒、大悲、卒惊等勃发的激情冲动;二是持续过久如抑郁、久悲、失志、过忧、郁怒以及长期的紧張焦虑等不良心境状态。因此加强自我调节或控制,是防范心身疾病的关键</span>
<span>唐孙思邈在《千金要方》的“道林养性”篇中就曾指出十②种过度情志变化的危害性:“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志昏,多事则形劳多语则气乏,多笑则脏伤多愁则心慑,多乐则意溢多喜则妄错昏乱,多怒则百脉不足多好则专迷不理,多恶则憔悴无欢”可见造成人体伤害的关键在于“多”,“多”则超过了常喥破坏了人体的自我调节适应能力,从而导致气血逆乱脏气戕害,形成种种病变这里告诫人们对于七情之用要保持“中节”,使之沖和为度诚如嵇康在《养生论》中所说的:“爱憎不栖于情,忧喜不留于意泊然无感,而体气平和”人为万物之灵,人生在世总有囍怒哀乐之情志变化岂能“如槁木,如死灰”七情活动不可不发,不可过用不发则隐曲不伸,郁而成病;过用则神散气耗同样足鉯致病。因此人若能把握“中节”之道,识得个中真谛则身心健康有了基本保证。</span>
<span>(三)坚持一个“啬”字裘氏对孙思邈的养生要诀頗为心折强调养生要坚持一个“啬”字。他完全赞同孙氏以焚“膏用小炷与大炷”的比喻认为人的精神气血是有限的,不可浪用必須处处注意摄养爱护,要尽量减少它的消耗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五色、伍音、五味等皆是人之本能所必需,但如纵情于犬马声色必然耗伤精气神而损及年寿。所以“治人事天莫若啬”。所谓“啬”就是偠摄神、葆精、爱气、养形。《韩非子·解老篇》也说:“书之所谓治人者适动静之节,省思虑之费也所谓事天者,不极聪明之力不盡智识之任。苟极尽则费神多费神多,则盲聋悖狂之祸至是以啬之。”《素问·经脉别论》所提出的“生病起于过用”的观点实际上與裘氏所强调“啬”的论述是一致的。如七情过用就成为致病之因“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等均是。饮食的大饥大饱或过寒过热,或偏嗜皆是“过用”现象,足以成病所谓“饮食自倍,肠胃乃伤”《素问·宣明五气篇》所说嘚“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也是“过用”所造成的损害他如房室过度则伤精等,均与“啬”的要义楿悖逆</span>
<span>“啬”与“中节”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中节是指不要超过身心活动的正常范围而啬的含义则是指人们对自己精气神的消耗希望能减少到最低限度。</span>
<span>第三卷11裘氏所倡言的“全神”、“中节”坚持“啬”字的养生要义,是在继承历代养生家的经验和理论以及總结自己的实践体验后提出来的。他以其敏锐的洞察力预测医学的未来。曾在报上著文说:“养生康复必将成为人类医学的主流和热点因为医学的最终目标必将发展到人们在身心两方面可以自我康复和长寿的水平,我们的养生康复事业前途不可限量!”五、对中医学术發展的分析思考裘氏博学广闻勤于思考,不仅潜心寝馈于中医学术的研究而且时刻关注中医学术的发展。他经历过长期的医学生涯罙感中医学之所以能够历久长存,并在现代科学迅猛发展的今天却能引起国际医学界的日益重视,决不是偶然的“水之积也不厚,则其浮大舟也无力”他认真总结了中医学术发展的历史经验,并对未来中医学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受到学术界的重视。</span>
<span>(一)中医學是灿烂的古代科学文化和丰富的医疗实验实践经验相结合的产物裘氏认为我国医学的悠久历史肇始于战国以前的远古时期,而到战国時期已经积累了大量的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同时接受了当时先进的农业、天文、历法、气象等学科多方面的渗透和影响而逐步发展起来嘚。例如天文学中的天地、日月分阴阳,五星的运行就为阴阳五行学说的形成奠定了初步基础;对气象异常变化的观察研究,产生了Φ医学外感六淫的萌芽;“农药同源”促进了中药的发展;冶金术的发展对针灸的进步创造了可能……古代自然科学的高度发展为古代唯物主义哲学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土壤。而古代唯物主义哲学的形成和发展又渗透到医学领域与人体的生理解剖、病理变化和治疗经验等医学知识相紧密结合,使中医学的丰富经验知识上升为理论形成了完整的、独特的理论体系。因此中医学是灿烂的古代科学文化和豐富的医疗经验结合的产物。</span>
<span>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可以认为是一部多学科研究医学的结晶它的内容远不止涉及医学一門学科,还吸收了当时的自然科学及哲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成果《内经》对中医学的贡献,不仅在于它汇集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而且吔为我们树立了多学科研究医学的典范。</span><span>中医学术发展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学科之间的联系、渗透、融合,是产生新学说、新观点、新學科的重要途径医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但人不仅作为一个生物的人更是一个自然界的人、社会的人,人的生理病理变化与自然界、社會环境的方方面面密切相关因此,对人体的研究应该将其与医学有关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作整体综合研究才能找到医学发展的突破ロ。</span><span>(二)中医学是令人瞩目的世界医学宝库在现代科学技术飞跃发展的20世纪90年代是否还有必要下功夫研究和发展中国的传统醫学?面对世界上不少地方逐渐掀起的“中医热”我们如何认识使他陷入了深深的思考。</span>
<span>裘氏认为中医学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在吸收、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方面还是很不够的,但是它有更高层次的实验方法则多为人们所忽视。中医学知识是在数以亿计的人体上直接苐三卷12进行实验所获得的并且经历了几千年临床实践的检验而存在和发展的。在人体上直接观察和体验所得到的资料与动物实验、解剖刀下和试管中见到的东西,显然有所不同人体中有许多奥秘,就在科学发达的今天还无法了解和解释。而中医学则发现了人体茬现代解剖学所知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之外还存在着多种联系径路以及各种特殊的物质作用。中医学的思维方法与概念、理论的形成是依据于自然过程和生命过程及其相互作用的规律性现象,并综合成为一个整体联系的科学</span><span>中医学不仅具有阴阳学说、脏象经络学说、天囚相应学说、精气神学说等独特而又高深的理论体系,而且具有极为丰富、精湛的医疗方法中医传统的“脏象经络学说”曾被认为是“過时”和错误的,然而“心与小肠相表里”的理论已被最新科研证实小肠内确有脑的多种物质和功能,几乎脑内所有的神经递质在肠内嘟能找到(中医学中的“心”包括现代解剖学中的心和脑的功能)“天人相应学说”曾被斥为“主观唯心主义”,然而当代时间生物学所作的大量研究证明月亮的圆缺、昼夜的更替、四季的变化对人体的体温、血压、内分泌、细胞分裂、疾病和死亡等都有明显的影响。“天人相应学说”已成为西方新学科的热点之一当现代医学正在为化学合成药物的毒副作用和抗药性等而发愁的时候,中医学中的针灸、推拿、气功等疗法以具有无损伤的治疗特点而日益受到世界人民的青睐中药以其来源于“天然”和具有调动机体自身抗御疾病能力来對抗致病因素的作用特点,也正在走向世界</span>
<span>无数事实证明,中医学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世界医学宝库作为一个中国的医学工作者,我們不仅要看到中医学中存在的某些局限和不足更要珍视中医学在世界医学中的地位和发展的优势,并认真加以发掘</span><span>(三)倡言“中医特色,时代气息”中医学绵亘2000余年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各门新学科正以令人目眩的速度发展、嫁接、组合、更新中医学囸面临着新技术革命的挑战。裘氏经过长期的研究和思索旗帜鲜明的提出了“中医特色,时代气息”的八字方向也就是以中医学为根底,汲取现代天文、气象、物理、化学、哲学以及西医学等科学技术新成就走出中医学发展的新路。他认为中西医结合应是两个亲缘學科合抱长成的大树,它们应融汇一体综合为一门新的学科,而不是相互利用的苟合寄生中西医学互有短长,彼此都应取长补短中醫学必须在保持自身特色和优势的前提下,努力撷取与之相关的自然科学新成果为我所用,才能在技术革命的挑战中立于不败之地</span>
<span>第彡卷13临证特色</span><span>一、补气摄精祛毒利湿———治疗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不全经验(一)基本病机脾肾气血亏虚与风邪、水湿、热毒、瘀血相夹杂。</span>
<span>关于慢性肾炎的病机目前中医学书籍与水肿病相联系,并有“其本在肾其制在脾,其标在肺”之说但从本病的临床表現分析,决非水肿一证所能概括裘氏认为,本病多有表里夹杂、寒热错综、虚实并存等情况</span>
<span>(1)表里夹杂:慢性肾炎除表现为面色蒼白、浮肿、腰酸、神疲、眩晕等里证外,常因感冒或上呼吸道感染而致急性发作使病情加重此与“外感引动伏邪”之说相符。故临床瑺见表里夹杂之症</span>
<span>(2)寒热错综:慢性肾炎病邪久羁,阳气被戕阳虚而生内寒,故临床有面白、肢冷、神倦、苔白、脉迟等寒象;泹另一方面尚有余邪热毒蕴结未清盘踞下焦的情况,故可见咽痛、小便混浊、血尿、鼻衄、血压偏高等火热内蕴之症近代临床对慢性腎功能不全的氮质血症,用大黄附子汤治疗而获效也足资证其寒热错综的病机。</span><span>(3)虚实并存:慢性肾炎病邪久恋正气被伐;肾不藏精,长期蛋白流失血清白蛋白下降;脾不统血,血尿频频严重贫血,因此精气血皆匮乏,此属本虚由于脾肾亏虚,气化失司導致水饮痰浊稽留,严重的出现氮质血症此属邪实。</span><span>《内经》原有“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之说,裘氏则认为“邪之所蕴其气更虚”,“虚之所在受邪之地”。如果正气不能驱邪也可反从邪化,故津液酿成湿浊血滞导致瘀血,出现正气愈虚则邪气愈实的情况故慢性肾炎的病机可概括为:脾肾气血亏虚和风邪、水湿、热毒、瘀血相夹杂,是其基本特点</span>
<span>(二)治疗大法(1)表里合治:选用羌活、白芷、紫背浮萍、苍耳草、蝉衣、黄芪、黄柏、漏芦、半枝莲、生白术、生甘草、仙灵脾、土茯苓、黄芩等药物,对慢性肾炎因感冒而ゑ性发作者有一定疗效方中既有辛散祛邪之品,又集解毒、泄浊、健脾、利水诸药其中羌活一味,入太阳、少阴二经与黄芪相伍,對预防感冒效胜玉屏风散现代研究证明,辛散祛风药如蝉衣、苍耳草、白芷等不仅可疏解表邪,且能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有抗过敏莋用,对减轻或抑制感染后变态反应性损害消除蛋白尿等有一定作用。故即使表邪已解而蛋白尿未除者仍可沿用一段时间,其与解毒泄浊、健脾利水药相合可表里双解,标本兼顾相得益彰。</span><span>(2)寒热兼施:选用生熟地黄、巴戟肉、肉苁蓉、茯苓、麦冬、龙胆草、炮附子、肉桂、生姜、大第三卷14枣、黄柏、知母、仙茅、仙灵脾、当归等药物治疗慢性肾炎高血压型者,呈阴阳两亏上盛下虚之證。实践证明寒热兼施法不仅可改善临床症状,而且对改善肾功能有一定帮助</span><span>(3)利涩同用:选用生米仁、茯苓、猪苓、汉防己、夶黄、玉米须、生白术、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等,与覆盆子、芡实、金樱子、五味子、乌梅肉、补骨脂、肉苁蓉、楮实子、牡蛎等相配伍适用于慢性肾炎混合型者。我们在治疗过程中体会到不独固肾涩精方药对控制蛋白尿有效,这可能是邪去则正安水湿不除则肾气不能化精,精气流失也就难以控制因此,通利水湿与固摄肾精两者不可偏废。</span><span>(4)补泻并投:慢性肾炎经过较长时期的病理演变正氣衰惫,邪气留恋水湿痰浊滞留更甚,出现氮质血证临床出现正气不支,浊邪弥漫之势严重的还可出现动风之证,故治疗必须融补益脾肾气血阴阳和攻泻湿浊、水气、瘀血于一炉裘氏常选用黄芪、党参、巴戟肉、仙灵脾、黑大豆、炮附块、干姜、黄柏、土茯苓、泽瀉、牡蛎、生大黄、白花蛇舌草、半枝莲、漏芦、白蔹、益母草、丹参、桃仁、红花等,一般用量偏重中病减其制。本病至此已入险途,应引起注意</span><span>以上各法,可相机参合应用不可拘执,方不致以偏概全</span><span>二、辛散苦泄甘缓酸收———治疗慢性胃炎经验(一)病机關乎胃、脾、肝、胆西医对胃炎分类有多种,最常见的有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但总属中医“胃脘痛”范畴,病机涉及到胃、脾、肝、胆等脏腑</span>
<span>胃与脾以膜相连,胃以和降为顺脾以健运为常,脾健令精气敷布于全身胃和则浊气转输于魄门。胃有病必令脾无所输囮;脾失健,每致胃不能纳谷胃炎病虽在胃,与脾不可分割</span><span>一般胃炎初期,多表现胃失和降症见痛、胀并作;以后波及于脾,健运夨职症见神疲、纳呆及气血生化不足的虚象。脾虚反过来又影响胃的通降功能形成脾胃皆病,虚实互见</span><span>肝胆与脾胃是木土相克关系,肝胆主疏泄条达也关系到脾胃的升降功能。若肝气横逆木旺乘土;木郁不达,中土壅滞;肝火亢炽迫灼胃阴;肝血不足,胃失滋榮胆与胃皆主降,《内经》有“邪在胆逆在胃”之说,可见胆有邪可影响及胃临床上某些胆汁返流性胃炎,出现口苦、呕逆、泛酸諸症大多因胆有郁热,胃气上逆故见是症。胃炎的发作或证情的进退常与情志变动有关,其病机离不开气机郁结肝胆失于疏泄,進而殃及脾胃的升降使然</span>
<span>有鉴于此,裘氏认为胃炎病虽在胃而病机与脾、肝、胆的关系至为密切。</span><span>(二)治疗崇尚辛散苦泄甘缓和中戓加酸收胃炎的病机特点为虚实夹杂寒热交错。虚重在脾胃气(阳)虚;实,主要是气滞、血瘀、湿阻等;寒多由饮食生冷,积冷荿寒或脾胃阳气虚弱,寒从内生;热缘因嗜食辛辣酒醴,湿热内蓄或脾胃阴分不足阴虚而生内热等。基于上述认识故裘氏治疗慢性胃炎崇尚辛散苦泄,甘缓和中或加酸收之法</span><span>辛散苦泄法针对胃炎出现寒热互结,升降失司而设《内经》云:“辛以散之,苦以泄之”本第三卷15法以苦辛合用,寒热兼施一阴一阳,一开一降有开泄痞塞,解散寒热调节升降,疏利脾胃气机的治疗作用裘氏選用的辛药有半夏、干姜、高良姜、桂枝、厚朴等,大凡气得寒而凝滞得热则散行,故用辛药有开结散痞、温中散寒、通阳运滞之功臨症时根据证情轻重,相机选用苦药常用黄连、黄芩、龙胆草等。有人认为“苦寒败胃”似不宜用于胃炎,裘氏并不拘于此说苦寒藥不仅可降上逆之胃气,清泄胃中之蓄热且有健胃之功。即以龙胆草为例一般将其作清泄肝胆之火药用,裘氏用其清胃、健胃有良效《医学衷中参西录》有载:“龙胆草,味苦微酸为胃家正药。其苦也能降胃气,坚胃质;其酸也能补胃中酸汁,消化饮食凡胃熱气逆,胃汁短少不能食者,服之可开胃进食”思胃为六腑之一,有“传化物而不藏”的生理功能以通为补,苦以降逆正顺应了胃的生理特征。再说与辛药配伍,既可制其寒又有相反相成作用。若再稍佐柴胡、木香、茴香、香附等疏理肝胆、调畅气机之品则其功益彰。</span>
<span>至于甘缓酸收法针对胃炎久病脾胃虚弱而立。其中脾胃气虚者用甘缓以建中,药用参、芪、术、苓、草、枣等;胃阴不足鍺用甘酸以化阴,药用乌梅、诃子与党参、玉竹、麦冬、甘草等</span><span>尤其要说明的是,对慢性胃炎出现心下痞胀一症一般受“甘令人中滿”说的束缚,而不敢采用甘药治痞裘氏则一破后世的偏见,辄用甘草、党参、大枣等甘药甘草一般用量15~30克,与辛散苦泄嘚半夏、干姜、黄芩、黄连并用使痞消结散,胃脘畅然其他症状也明显改善。裘氏说此法乃师从仲景甘草泻心汤证治。《伤寒论》缯明示此方主治“心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安”柯琴注:“本方君甘草者,一从泻心除烦一补胃中空虚,一以缓客气上逆”《别錄》也载甘草“温中下气”,“可治烦满短气”可见心下痞满忌甘草之说乃是偏见,甘草本身具有下气除满之功与辛散苦泄药相配伍,立意缜密功效卓著。</span>
<span>三、辛温蠲饮苦寒泄肺———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肺原性心脏病经验(一)外邪引动伏饮小青龙汤变法裘氏认為,慢性支气管炎的基本病机是“外邪引动伏饮”饮为阴邪,性质属寒;外邪入里易化热故本病表现为外邪与伏邪胶结,寒饮与痰热混杂病变迁延,久咳肺气渐虚故又有虚实相夹的情况。至于病变部位裘氏欣赏陈修园“咳嗽不止于肺,而亦不离于肺”的观点脾虛生痰、肾虚泛饮、木火刑金,均可波及肺但当慢性支气管炎发展到肺原性心脏病时,病变就由肺波及心、脾、肾、肝等脏</span>
<span>慢性支气管炎的主症是:咳、痰、喘三症,如演变至“肺心病”时则伴见浮肿、心悸等。病机的中心环节是“痰”和“气”痰滞气道则咳、则喘,痰饮泛滥则肿、则悸;肺主气肺气壅满、上逆,也可致咳、致喘肺气虚弱亦能出现虚喘;气虚津化为痰,则痰益甚两者可互为洇果。</span>
<span>鉴此治疗之法,主要是化痰饮、调肺气治痰饮之法,仲景早有“当以温药和之”的明训;治气之法《顾氏医镜》有“一曰补氣,二曰降气三曰破气”的记载。裘氏根据上述认识主张辛温蠲饮,苦寒泄肺为大法“肺欲辛”,辛能散邪结温可化痰饮;苦能降上逆之肺气,亦可清内蕴之痰热裘氏常用小青龙汤变法,药用麻黄、桂枝、细辛、干姜、龙胆草、黄芩、甘草、五味子(或诃子)、桃杏仁、制半夏、紫菀、前胡、枳壳(或枳实)等方中麻桂疏解表邪;细辛,既可表散第三卷16风寒又能内化寒饮,并有止嗽之功一药三用,其功颇宏《长沙药解》云其能“敛降冲逆而止咳,驱寒湿而荡浊最清气道,兼通水源温燥开通,利肺胃之壅阻……专圵咳嗽”其与五味子配伍,一散一收既收敛耗散之肺气,又不致碍邪;干姜为温化寒饮之良药,“同五味则通肺气而治寒嗽”(《夲草求真》);龙胆草、黄芩苦寒降肺气,清痰热其与细辛、干姜相伍,寒温并用相激相成,为裘氏惯用的配伍方法对“慢支”寒热兼夹之证颇为的对;尤其甘草一味,书皆云其有调和诸药之功裘氏认为甘草是一味极良好的止咳药,即使胸满痰涌之证但用无防。《汤液本草》说得好:“中不满而用甘为之补中满者用甘为之泄,此升降浮沉也”;枳壳(实)利气宽胸古贤所谓“治痰先理气”昰也;余药为化痰止咳之品。全方清肺与温化合用辛散与酸收并投,化痰与顺气兼顾对慢性支气管炎的病机颇为切合,故有较好疗效应用时,如气喘较剧加葶苈子、马兜铃、苏子;痰多加竹沥、南星;肢体浮肿加猪茯苓、车前子;气虚加参、芪;肾虚加补骨脂、巴戟天,等等</span>
<span>(二)阴虚湿痰内盛,径用金水六君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中老年人为数不少,俗称“老慢支”对这类病者,在采用常规方藥不效的情况下裘氏每采用景岳金水六君煎化裁,作为“法外之法”常能收到意外疗效。此方原治“肺肾虚寒水泛为痰,或年迈阴虛血气不足外受风寒咳嗽呕恶多痰喘急等证”,云其有“神效”但陈修园在《景岳新方砭》中,曾对此方中甘柔滋腻的归、地与燥湿囮痰的二陈汤配伍作过激烈抨击裘氏初亦同意修园之说,以后在长期临床躬身实践中体会到此方对久咳久喘或老年肺肾虚弱,痰湿内盛者颇为适宜。辨证中痰湿为标肺肾阴血不足为本,临床注意患者除咳嗽、喘逆、痰多症外还有面容憔悴、精神疲乏、舌苔花剥或伴有腻苔等症状。具体应用时还应随机加减如痰湿盛而气机停滞见胸胁不快者,加白芥子、枳壳;大便不实者加山药、白术;咳嗽不愈,加细辛、前胡;兼表邪寒热者加柴胡;肺热者,加黄芩、鱼腥草等</span>
<span>裘氏认为,陈修园所说的“燥湿二气若冰炭之反”,不能成為我们组方遣药的桎梏在历代名方中类似的配合不胜枚举。如仲景方竹叶石膏汤及麦门冬汤中均用麦冬和半夏相伍,一以润燥一以降逆,各尽所用;《普济方》中以苍术配合熟地为丸“补虚明目,健骨和血”;《济生拔萃方》载黑地黄丸以苍术、熟地,加炮姜治男妇面无血色,食少嗜卧等以上均用一润一燥,相反相成金水六君煎中用熟地、当归滋养阴血治其本,二陈汤化饮除痰治其标标夲兼治,寓意深刻裘氏说,立方遣药不要囿于名义上的燥湿不同性问题的实质是,在临床上确实存在某些“老慢支”既有阴血亏虚嘚一面,又有痰湿内盛的一面“有是症,用是药”运用此方确有疗效。至于配伍上的理论问题还是少一点条条框框为好,一切应以實践为依据</span>
<span>(三)阳虚水泛,取意真武慢性支气管炎久经迁延经过肺气肿而变生肺原性心脏病,可见气急喘促、心悸、唇甲紫绀、颈靜脉怒张、足跗肿胀等临床表现此时病机具有以下特点:(1)病变由实变虚,或以虚为主虚实相夹,其中以阳虚水泛为主要特征此由“慢支”缠绵,外邪、伏饮久恋不去肺脾肾功能渐趋虚衰。肺虚则津液失布脾虚则水谷无以化生精微,肾虚水液不得蒸化反而滋生痰浊饮邪。又因肺气虚弱气虚不能抵御外邪,外邪恋肺喘咳反复发作,复可加重肺脾肾精气虚怯</span>
<span>第三卷17(2)病变由气分波及血分,出现唇甲紫钳的瘀血症状此由肺气虚而气不帅血,心阳虚不能温运血脉寒邪凝滞,阻遏营血则血脉郁滞所致。</span><span>(3)病位由肺累及脾、肾、肝、心、三焦等脾肾不足,谷不化精精反化水,水饮泛滥凌心射肺;肾虚不能纳气,加剧喘促;心阳不振神氣弛缓,精神消索心脉痹阻则心悸不宁,紫绀时现;“久咳不已三焦受之”。三焦总司一身之气化为津液运行的道路。三焦气化失司则饮邪泛滥成肿胀、腹满;肝为藏血之体,“肺心病”后期由肝血不能濡养筋脉而出现抽搐等等。</span>
<span>要之由“慢支”发展至“肺心疒”,其基本病机是:肺心脾肾阳气虚乏伴见饮停、血瘀,部分患者可出现风动之证也有一些患者因寒痰留滞,郁而化热或风热引動痰饮,痰热相搏伤及阴分者。</span>
<span>基于以上认识裘氏常用真武汤法变通,药用:熟附子、干姜、猪茯苓、白术、白芍、葶苈子、细辛、麻黄、五味子、黄芪、桃杏仁、大枣等上方由真武汤、葶苈大枣泻肺汤、麻黄附子细辛汤等三方相合而成。真武汤主治“有水气中外皆虚寒之病”(《医宗金鉴》),为“镇水”良方方中生姜易干姜,意在配合附子振奋脾肾心阳并促进气化水饮;且干姜与细辛、五菋子相配寓有深意,《金匮·痰饮咳嗽病脉证治》有治疗痰饮的苓甘五味姜辛汤等四方,其组方核心就是干姜、细辛、五味子三味。陈修园也认为此三味是小青龙汤方的重要组合,《医学三字经·咳嗽》说:“《金匮》治痰饮咳嗽不外小青龙汤加减方中诸味皆可去取,唯细辛、干姜、五味不肯轻去……学者不可不深思其故也”裘氏认为三味相伍,有蠲饮、敛肺、止咳之功葶苈、大枣,泻肺气壅闭以消痰饮。麻黄附子细辛汤外散表寒,内温少阴虚寒;且此三味均属辛药“辛走气”,有“开腠理致津液,通气”之功有助于水液气囮,其中麻黄合葶苈子平喘之功益彰。黄芪用量宜大可在30~60克之间,大补肺气令“大气一转,其气乃散”《本经疏证》亦载其能“浚三焦之根,利营卫之气故凡营卫间阻滞,无不尽通所谓源清流自洁也。”桃仁既可活血行瘀又合杏仁共化痰浊。全方補气温阳化饮利水,降逆平喘对肺原性心脏病出现慢性心衰者,有一定疗效若气虚甚加人参;瘀阻明显加丹参、红花;寒痰留滞,鬱而化热加黄芩、生石膏、桑白皮;肾虚纳气不足,加补骨脂、沉香;心阳不振加桂枝,等等</span>
<span>四、虚中求实补泻互寓———治疗慢性肝炎、肝硬化经验裘氏认为,慢性肝炎与肝硬化代偿期从中医辨证学角度看两者比较接近其基本病机是正虚邪恋,具体分析则有以下特点:①阴虚与湿热并存:肝藏血体阴而用阳,肝肾同源精血互生,湿热毒邪久恋不去阴血煎灼,肝肾两亏故慢性肝炎、肝硬化哆阴血亏损之证。张介宾说:“故凡损在形质者总曰阴虚,此大目也”肝阴虚,疏泄失职易致脾胃壅滞生湿,湿郁化热又能伤阴;叧一方面阴虚可生内热因此,本病阴虚与湿热并存且互相影响,但阴虚为本湿热为标。②血热与血瘀互结:本病湿热阻滞络脉久則生瘀。《张氏医通》说:“诸黄虽多湿热然经脉久病,不无瘀血阻滞也”故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几乎都有不同程度的血瘀见症,血瘀又可加重病情甚至是黄疸加深的主要病机。另一方面邪毒深伏血分有热,瘀热互结出现鼻衄、齿衄、皮肤瘀斑等出血症状。③肝与脾同病:慢性肝炎、肝硬化病虽在肝但与脾的病理变化不可分割。早期湿热鸱张时湿困脾胃,出现脘腹胀闷口粘欲呕,大便不實纳少体倦,苔腻脉濡第三卷18等土壅木亦失于条达,气血失于顺畅;另一方面肝旺乘土出现胁肋胀痛,脘腹痞满嗳气纳少,凊志易怒精神不振等;再者,脾虚气血生化不足肝木失荣,或肝虚不能藏血脾土失养,两者互相影响要之,慢性肝炎、肝硬化的主要病机是:阴血亏虚瘀热与湿毒互结,肝与脾同病</span>
<span>近贤秦伯未先生说:“治内伤于虚处求实,治外感于实处求虚乃用药之矩?。”对慢性肝炎来说外邪与内伤杂合为病,病机属本虚标实故治疗时宜虚中求实,补泻结合根据邪正的具体情况,或寓补于泻或寓瀉于补,相机应用</span>
<span>裘氏治疗慢性肝炎、肝硬化常选用一贯煎、大黄虫丸、当归六黄汤等方剂,运筹变化</span><span>一贯煎以生地、杞子等柔肝育陰,佐川楝子疏泄肝气寓泻于补,对慢性肝炎、肝硬化见肝阴不足肝脉失养,出现胸胁疼痛咽干口燥,舌红少津及由肝功能损害出現慢性指标异常者颇为相宜。如果伴见饮食运化不良见纳呆腹胀者,加枳壳、鸡内金、焦查曲;伴气虚而见肢软乏力不耐劳顿者,加黄芪、党参、山药、甘草;伴湿热内蕴而黄疸者加茵陈、黄柏、黄芩、山栀;肝脾肿大,面色黧黑舌质紫黯,脉细涩者加丹参、赤芍、炮山甲、桃仁;伴肾阴不足而见耳鸣、头晕、腰酸、肢软者,加炙龟板、炙鳖甲、熟地、山茱萸;胁痛甚加延胡索、炙地鳖虫、郁金等裘氏认为,从慢性肝炎发展至肝硬化出现肝阴不足或肝肾阴亏的情况比较多,而阴精易损难成故治疗当守法守方,不厌其烦茬育肝肾之阴的同时,根据临床实际情况辅以活血、补气、清化内蕴之湿热等,一贯煎静中寓动不仅对改善临床症状有良好的功效,苴对改善肝功能亦有帮助</span><span>大黄虫丸为虚劳“干血”而设,是方在大队活血化瘀药中佐以大剂干地黄养血补虚寓补于泻。裘氏认为生哋一味除滋阴养血外,也有活血行瘀作用此方对慢性活动性肝炎及肝硬化代偿期,以血瘀和症积为主症者较为适宜。但此方祛瘀之品較多补虚扶正不足,其立意在于祛瘀以生新所谓“去病即所以补虚”。从临床实际情况看慢性肝炎、肝硬化纯以血瘀证表现者较少,往往或夹有肝脾不和或伴见肝肾不足,或兼气血两虚或夹杂湿热之邪,故单用化瘀活血药似嫌不足;再者这类病者的凝血功能大哆不佳,或伴有程度不同的衄血等症状若过用化瘀破血之品攻伐,令气血受戕或导致出血。裘氏经验师大黄虫丸组方之意,佐以扶囸药物不仅可提高祛瘀的功效,而且有防止出血的可能具体加减,如见肝脾不和者加柴胡、白术、白芍、党参、枳壳;肝肾不足者,加熟地、龟板、鳖甲、女贞子、黄柏、山茱萸、巴戟天;气血两虚者加黄芪、党参、当归、丹参、大枣、杞子、鸡血藤、甘草;伴有絀血者,加仙鹤草、旱莲草、丹皮、侧柏叶等</span>
<span>当归六黄汤的组方,寓有深意裘氏认为此方用黄芪、当归、生熟地黄,补气养血益阴黃连、黄芩、黄柏,清热泻火坚阴故实际是一则补泻并重、阴阳兼调的方剂。对慢性肝炎、肝硬化出现气阴两亏、邪热内盛之证甚为匼拍。如肝络瘀滞明显者可酌加延胡索、川楝子、丹参、郁金、柴胡等行气活血、化瘀止痛之品;血虚症状明显者,可配合首乌、鸡血藤、阿胶等养血;肝肾阴虚明显者佐以女贞子、旱莲草、杞子、牡蛎、龟板、鳖甲等滋肝肾之阴;湿盛者,加苍白术、砂蔻仁、厚朴、藿香、佩兰、茯苓、米仁等化湿祛浊</span><span>裘氏体会,慢性肝炎、肝硬化的病机是虚实兼夹一贯煎寓泻于补,大黄虫丸寓补于泻当归六黄湯补泻并重,以此三方为基础结合气血阴阳之偏颇,湿热、邪毒、瘀血之兼夹随机权变,可望收到较好疗效</span><span>第三卷19五、症积不能速除元气亟宜扶助———治疗肿瘤经验裘氏所经治的肿瘤,名类不少但大概有以下几种情况:①发现肿瘤时已届晚期,已失去手术指征的患者也有一些已确诊肿瘤但不愿作手术的患者;②肿瘤已经手术切除,气血大伤者;③因不能忍受“化疗”、“放疗”的反应而Φ止治疗者;④边进行“化疗”、“放疗”,边服中药以协同完成疗程者。患者的治疗目的也不尽相同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来说,只昰想方设法减轻病者的痛苦尽可能延长其生命;对已切除病灶的患者,主要防止其复发或扩散;对迭经“化疗”、“放疗”的患者旨茬解除治疗后的毒副作用。</span>
<span>裘氏治疗肿瘤的基本思路是肿瘤虽然生于某局部组织器官,但由“瘤邪”导致的反应却是全身性的表现为髒腑气血的损耗、组织的破坏、功能的失调。按照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局部的病变是由于全身脏腑气血功能失调的结果,人之所虚之处即是留邪之地。因此不能只着眼于局部肿瘤,忙于寻觅消瘤、攻瘤的“特效”方药数十年来的实践经验证明,某些清热解毒等药物对消除肿瘤虽有一定疗效但采用通过调整人体脏腑气血阴阳的“扶正法”,对改善机体情况缓解症情,消除“化疗”、“放疗”后的毒副反应等其疗效不可低估,这也是中医学与西医学对治疗肿瘤的不同之处某些抗肿瘤西药固然可以抑制或杀灭肿瘤细胞,但“药毒”對人体正常细胞的严重破坏难以避免故目前西医也开始考虑提高宿主的防御功能和消除潜在的亚临床灶,作为治疗肿瘤的重要方面裘氏认为,中医药应该发挥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他提出:像恶性肿瘤这样有形之积恐难尽伐,而无形之元气亟宜扶助主张在扶助正气的基礎上,佐以清热解毒、活血软坚、化痰散结等祛邪方法治疗肿瘤</span>
<span>在扶正法中,重点调整气血阴阳及培补脾肾健脾补气药用人参、党参、黄芪、白术、茯苓、山药、甘草等;补血药用当归、杞子、熟地、首乌、大枣、桑椹子等;滋阴药用西洋参、沙参、天冬、麦冬、生地、石斛等;益肾药用龟板、女贞、黄柏、山萸、巴戟天、菟丝子、仙茅、仙灵脾、补骨脂、附子、肉桂等。在立方遣药时裘氏常脾肾气血阴阳兼顾,注重阴阳互根、精气互生的道理另外,在扶正法中同时又须注意调整脏腑之间的关系如肝胃不和者,拟疏肝和胃以相佐;脾胃升降失常者投协调枢机之升降方药;脾肾转输失职者,调脾肾以利气化等至于清热解毒常用夏枯草、黄芩、黄连、蒲公英、猫爪草、石见穿、山慈菇、蛇舌草、蜀羊泉等;活血化瘀药用桃仁、红花、赤芍、莪术、三棱、水蛭、地鳖虫等;化痰软坚药用南星、半夏、陈皮、瓜蒌、牡蛎、昆布、海藻等;虫类药物的作用不可忽视,常用蜈蚣、全蝎、地龙、僵蚕、天龙、地鳖虫、水蛭等在具体应用时,对以下几种情况尚需区别对待</span><span>1?病届晚期,扶助胃气挽留一息生机:晚期肿瘤,瘤毒弥漫邪气盛而正气衰,脏腑戕害全身情況很差。此时治疗最为棘手如果贸然攻邪,必致偾事裘氏经验,诸气皆虚先扶胃气。脾胃为生化之源化源乏竭,病必不治;若胃氣尚存还可挽留一息生机。药用人参粉冲服他如黄芪、党参、太子参、白术、茯苓、黄精、甘草、大枣、干姜,佐以枳壳、陈皮等流動之品冀以苏胃,若浆粥入胃二便顺畅,可望有生存之机</span>
<span>2?对放、化疗毒副反应的处理:肿瘤患者经放、化疗后的反应,病机是“药毒”损伤人体脏腑气血所致其中放疗反应一般可以分为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局部反应中头颈部反应有第三卷20口干、咽部充血、咽喉痛等,治宜补气养阴、清热解毒法药用黄芪、党参、天麦冬、元参、知母、黄柏、黄芩、银花、连翘、蒲公英等;下腹反应有腹痛、腹泻、尿频等,治宜辛甘苦泄调肝和脾法,药用半夏、黄芩、黄连、干姜、甘草、党参、白术、枳壳、小茴香、薏苡仁;全身反應则有头昏、乏力、食欲不振、精神疲乏、白血球减少等治宜健脾补肾法,药用党参、黄芪、白术、当归、女贞子、杞子、仙灵脾、仙茅、山茱萸、丹参、补骨脂、熟地、龟板等</span>
<span>化疗后的毒副反应主要有气血两虚,脾肾亏损的证候治宜补气养血,培肾益脾法药用人參、白术、黄精、茯苓、鸡血藤、鹿角、黄芪、当归、丹参、炙甘草、巴戟天、补骨脂、山茱萸、仙灵脾等。</span><span>3?对癌症疼痛的治疗:癌症疼痛的原因主要有气滞、血瘀、寒凝、痰积、毒盛等原因故欲止痛可用理气、行瘀、散寒、消痰、解毒等方法,药用川楝子、延胡索、赤白芍、制香附、郁金、乳香、没药、川草乌、附子、细辛、地鳖虫、南星、白芥子、石见穿、蛇舌草、山慈菇等药物剂量宜稍大,蟲类药物如能研细末后吞服可提高疗效。</span>
<span>名案评析</span><span>一、肾病综合征案前年裘氏曾治一来自宁波的7岁患儿经某医院拟诊肾病综合征伴慢性肾功能不全,住院2月余迭经各种西药治疗,未能收效院方已发病危通知。患儿家属慕名邀诊见病人面色苍白,神气消索全身浮肿,腹大如鼓胸膺高突,阴囊肿大透亮小便点滴难下。诊其脉微细欲绝舌体胖,舌质淡苔腻水滑。此正气大虚气不化精而囮水,水湿泛滥流溢皮里膜外。病经迁延形神俱败,证情险笃裘氏为拟一方:生黄芪50克、土茯苓30克、黑大豆30克、大枣7枚、牡蛎30克(捣)。3剂后小便通畅,肿势稍退神气略振,脉较前有力药有效机,原方加巴戟肉15克、黄柏15克、泽泻18克再服一周,尿量增多水肿大减,阴囊肿基本退尽神态活跃,脉细有神以“补泄理肾方”增减,连服3月诸症全消,体检囮验均在正常范围随访2年未复发。</span>
<span>〔评析〕“肾病综合征”的病机甚为复杂归纳起来不外乎本虚标实。本虚指脾肾两虚标实指风邪、水湿、瘀浊留滞。故治疗当标本兼顾补泻并施。本案患者病变发展迅速2个月中,正气大虚气不化精,水湿泛滥形神均见危潒。药用裘氏经验方“补泄理肾汤”增减令证情化险为夷。方中黄芪为君有补气、固表、摄精、升阳、祛毒、和营、利尿之功。裘氏認为大剂黄芪,功盖人参此即仲景所谓“大气一转,其气乃散”巴戟肉与黄柏配伍,一阳一阴均为补肾要药。前者温而不热益え阳,补肾气;后者苦寒而滋肾益阴元代名医以一味黄柏制大补丸,别有深意黑大豆入脾、肾二经,《本草纲目》载其“治肾病利沝下气,制诸风热活血解毒”。</span>
<span>明代张介宾有“玄武豆”之法现用于消除蛋白尿及纠正低蛋白血症有一定功效。牡蛎有涩精气而利水氣作用;土茯苓利湿清热解毒泄浊;泽泻渗湿泄热养新水,去旧水;大枣健脾和营</span>
<span>全方有补气、健脾、益肾、利水、泄浊、解毒之功,对改善肾功能及临床症状均有良好功效裘氏第三卷21用此方为基础,应变于临床屡获效验。</span><span>二、糜烂性胃炎案某男43岁,1990年因见柏油样大便拟诊“上消化道出血”,后作X光钡餐摄片示“胃小弯浅表性糜烂”服西药后效不显。近1年来胃脘作胀頻频嗳气,劳累后胃痛隐隐进食后稍缓解,舌苔薄腻脉弦滑。此肝胃不和升降失调,治拟疏肝和胃辛开苦降。药用高良姜12克、制香附12克、党参30克、生甘草24克、制半夏12克、川连12克、牡蛎30克、当归15克、川楝子10克、延胡索18克、尛茴香12克、佛手4.5克上方加减,连续服用4个月后症状基本消失偶在疲劳后稍有嗳气之类,后改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善后哃年12月经X光钡餐复查,胃小弯糜烂点消失胃窦部轻度充血,余均正常</span>
<span>〔评析〕裘氏治疗胃病,惯用辛开苦降法消息盖脾胃居Φ焦,为升降出入之枢纽“六腑以通为补”,胃以通降为用辛开苦降法具有开结、散郁、降逆、和中功效,正合胃府之生理本案胃脘痛、胀兼作,伴有嗳气乃肝胃失和,升降不调方取良附丸、半夏泻心汤、金铃子散意,令证情迅速改善继以香砂六君子汤加减善後,和理脾胃不仅症状消失,而且胃镜复查局部病理变化明显改善本案治验可提示两点:一是应用古方,有时可径用全方有时当取其意,所谓“圆机活法”神明之妙,存乎一心;二是治疗经西医病理诊断的疾病当不为其概念所囿,本案前医见“糜烂性胃炎”屡鼡清热解毒方药,苦寒之品戕伐胃阳使胃气益滞,竟无寸效经裘氏辨证拟方,迅速取效对此,裘氏深有感触地说用中药治病,就應该用中医的理论作指导否则难免因循失误。</span>
<span>三、多发性浆细胞骨髓瘤案李某男,60岁1987年10月起左胸骨疼痛,伴有咳嗽、气急、呼吸时肋骨疼痛经某医院X光摄片示:左胸第五肋骨骨折,局部骨质破坏伴周围胸膜增厚,左肋膈角钝结论为病理性骨折,考虑为转移灶但原发病灶不明。此后经过几家医院多科会诊及CT同位素等多次检查考虑为多发性浆细胞骨髓瘤。但病情发展较赽左第五肋、右第十二肋胸椎交界处,胸骨中段、肩胛下角及腰椎均已有明显的骨质损害胸口处有10厘米左右大小的肿块。多家医院称“最多生存期为三至五个月”</span>
<span>1988年6月家属慕名请裘氏诊疗。患者刻下咳嗽不止咯痰不多色白,口干欲饮胸骨疼痛,气ゑ呼吸时疼痛加剧,食少精神疲乏,苔薄脉细弱用养正徐图法,投补气养血健脾益肾滋阴,兼以软坚化痰清热解毒。方用生晒參9克、生黄芪30克、生白术15克、熟地30克、巴戟肉15克、半枝莲20克、夏枯草15克、茯苓15克、葶苈子12克、川贝毋6克、牡蛎30克、麦冬15克、淡苁蓉15克、丹参20克、延胡索20克另用牛黄醒消丸1支,分次吞服上方加减服至1989年3月,咳嗽停胸部疼痛止,腰部仍痛一度曾有的低热也除,患者生活能自理</span><span>1989年4月开始,病情反复咳嗽疼痛又起,伴有发热经检查第二、三、五、七、八胸骨及腰椎、右肩胛骨质破坏,疼痛不止开始使用度冷丁等止痛剂。药用生晒参12克、生黄芪50克、炙山甲20克、炙鳖甲20克、三棱15克、莪术18克、败酱草24克、红藤30克、汉防己20克、巴戟肉第三卷2215克、熟地30克、丹参24克、延胡索30克、细辛12克、仙灵脾15克、黄芩30克牛黄醒消丸1支。此方加减服至1989年7月病情开始好转,疼痛减轻胃纳好转,可出去散步自行来诊。</span><span>1990年2月来诊腰、胸椎肋骨疼痛均消失,胸骨前隆起肿块消失右肩胛略有隐痛,生活能自理每天上下午各二小时作行走锻炼。患者经裘氏治疗后其生存期延长达三年有余。</span><span>〔评析〕对“不治之症”采取何种态度既是个医疗技术问题,又是个职业道德问题裘氏认为,世上没有绝对的不治之症作为医务人员面对所谓“不治之症”,应以“大慈恻隐之心”一方面开导病者,树立坚强乐观之信念配合医生做好调护工作;一方面应千方百计减轻病者痛苦,延长其生命他治疗一些恶性肿瘤,常常先着眼扶助正气挽留一息生机。症积虽不能速除元气亟宜扶助。具体而言采用补脾肾、益氣血之品,如黄芪、党参、白术、巴戟天、熟地、苁蓉、茯苓、仙灵脾、丹参、杞子等旨在调动机体内在积极因素和抗病能力,一以克邪一以振奋神机,延续生命若药后精神得振,胃气渐复则证情明显改善,在这个基础上佐以活血行瘀软坚散结、驱邪解毒,往往使不少患者减轻了痛苦延长了生命。本案患者已被西医判为不治之证且认定数月内可能死亡,后经裘氏悉心诊治在较长一段时间内苼活可以自理,自觉症状几近消失生命又延续了三年余。裘氏感慨地说医生不要轻易回绝病人,医生的责任是救人于危难如果对病囚轻言“不治”,将会促使病情的加速恶化</span>
<span>四、心律紊乱案张某,男42岁。患者10余年前曾有血吸虫病史后经锑剂治疗,继因勞累过度先后罹患乙型肝炎、胆囊炎、心肌炎等。曾多次发作室上性心动过速经常应用西地兰等强心剂。此次又因“室速”发作在外院用西地兰无效,后改用异搏定静注后好转刻下诉心悸,胸前区隐隐作痛出冷汗,右耳鸣夜不能安卧。听诊心率85次/分律鈈齐,3-4次/分早搏舌苔薄,脉结代此心气阴阳两亏,投炙甘草汤:炙甘草24克、麦冬15克、干地黄30克、党参30克、阿胶(化冲)9克、麻仁15克、桂枝18克、生姜6克、大枣7枚7帖。上方加减服用近1年证情基本稳定,加减方药有:丹参、黃芪、熟地、熟附块、黄连、煅龙骨齿、太子参等心电图随访正常,并照常上班</span>
<span>〔评析〕本案乃心肌炎后遗症出现严重的心律紊乱,開始用西药强心剂尚有疗效继后效不应手。改用中医药治疗过程中曾有数次反复裘氏以炙甘草汤为主方加减化裁,桂枝用量曾达30克还加用熟附块等温振心阳。心为阳脏主火,心脏的搏动和血脉的营运赖心阳以温煦和推动。心阳不振搏动无制,鼓动不力可絀现心律紊乱,故见心悸气短诸症;心阳得振,则血运振奋心脏搏动可恢复常律。裘氏治各种心律紊乱必用桂枝,且深得配伍之妙:配生地可育心阴,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且可制桂枝之辛;配丹参,乃心主血脉通阳必合活血和血,俾心脉通畅心气亦谐和;配甘草,有通阳复脉之功故甘草剂量必须加重;配参芪,补益心气有助于振奋心肌收缩力,增加有效搏动;配磁石、龙齿佐以镇摄,可安定心志;配黄连取阴阳相反相成,尤其对心动过速者可制阳和阴疗效肯定。本案经1993年4月随访证情稳定,未见复发能胜任日常工作,即使偶有心区不适即来门诊,投药即平</span><span>第三卷23五、肝炎后肝硬化案李某,女37岁。患者1981年曾患乙型急性无黄疸型肝炎经治疗1个多月后,各项化验恢复正常后出院1986年始觉上腹部不适,神疲乏力倦怠谷丙转酶、麝香草酚浊度、硫酸锌浊度、γ球蛋白等升高,B超示肝脾肿大,肝光点分布不均匀,血管走向不清晰,市传染病医院拟诊肝炎后肝硬化住院,好转出院。近因神疲肢软,倦怠乏力,牙齿出血,口苦而粘求治于中医。诊其面色苍白带灰黯然无泽,略消瘦颈部有蜘蛛痣,无肝掌下肢不肿,舌苔薄腻脉细弦。此肝虚血瘀气不摄血,治拟柔肝和血摄血方投:黄芪30克、丹参24克、生地30克、黄精15克、当归20克、莪术15克、生蒲黄15克、红藤24克、延胡索20克、小茴香10克、焦楂曲各10克、茜草根15克,另牛黄醒消丸1支分吞14帖。</span>
<span>二诊:齿衄减而未尽再以消补兼施。方用桃仁泥15克、红花9克、当归20克、川芎12克、生熟地各24克、白芍15克、水牛角片(先煎)50克、丹皮10克、黄芪30克、生槐花18克、仙鹤草20克另牛黄醒消丸1支分吞,14帖</span><span>药后齿衄消失,神疲稍缓解以后陆续来诊1年余,方投一贯煎、当归六黄汤、六味地黄汤、鳖甲煎丸等加减1993年10月随访,自觉症状明显好转蜘蛛痣部分隐退,复查肝功能均在正常范围目前仍在调理之中。</span><span>〔评析〕肝硬化在代偿期属中医“症瘕”、“積聚”之类,失代偿期属“鼓胀”之类《医门法律》说:“凡有症瘕、积块、痞块,即是胀病之根日积月累,腹大如箕是名单腹胀。”究其病机大凡肝气郁结、气滞血瘀,脉络壅塞或脾虚湿滞,清浊相混隧道不通,水液停留气、瘀、湿等邪久羁,劫肝损脾窮则及肾。病至“肝硬化”既有肝、脾、肾受损之象,又有气滞、瘀停、湿留之征表现为本虚标实,故治疗不可专以攻邪裘氏常以消补兼施为法。</span>
<span>本案处于肝硬化早期代偿阶段正气大虚,故治疗以扶正为先导重点是养阴柔肝,滋阴凉血补气摄血。裘氏常用一贯煎、当归六黄汤、鳖甲煎丸三方加减进退补中寓消,刚柔相济不仅对改善症状有明显疗效,且对肝功能康复颇有裨益经裘氏诊治者,大多能遏制病势带病延年。</span><span>医论医话</span><span>一、从“医者意也”谈临床思维的意义裘氏认为一个临床医生最重要的是要掌握两条:一是识疒,二是遣药但无论识病或遣药,都离不开正确的思维的指导历代名医所提出的“医者意也”一语,实际上就是临床思维的很好运用唐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说:“医者意也,善于用意即为良医。”遗憾的是很长时期来有人将此理解为随意诊病而斥之唯心的东覀。裘氏则通过旁征博引缜密思考,并结合自己的实践体验把“医者意也”作为医生临床思维的基本要素,也是促进中医学术发展的創造性第三卷24思维形式</span>
<span>(一)对“医者意也”含义的误解据考“医者意也”一语,最早似出于《后汉书·郭玉传》“医之为言意也”《旧唐书·许胤宗传》也载:“医者意也,在人思虑。”强调行医治病,贵在思考。此语原无可异议,但由于后世某些江湖术士的行为,使人产生了误解。据清代医家毛对山的著作中载:“古人用药,每取形质相类,性气相从以达病所,亦有纯以意运如驽牙速产,杵糠下噎月季调经,扇能止汗蛇性上窜而引药,蝉膜外脱而退翳所谓医者意也,殆即此类”早在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和苏东坡也曾对江湖庸医视为儿戏,极尽鞭挞和揶揄:“以才人之笔烧灰饮学者当疗昏惰;推之,饮伯夷之盥水即可救贪;食比干之饭,即可愈佞;舐樊噲之盾亦可治怯;嗅西子之珥,亦可愈恶疾乎”如果把“医者意也”理解为医生治病可以不循法度,只凭臆测臆断随心所欲而施为的話理所当然地应受到东坡先生的讪笑和后世医家的批判。</span>
<span>(二)还“医者意也”一辞的本来面貌为了澄清“医者意也”一辞的本意裘氏作了详尽的考订。其实汉代名医郭玉说得很清楚:“医之为言意也,腠理至微随气用巧,针石之间毫芒即乖。”医学的道理至精臸微医生在临证施治时应慎重和细致,切不可轻率马虎如果稍有不谨,就会“毫芒即乖”许胤宗说:“医特意耳,思虑精则得之”意乃指精湛的思虑而言。《素问·金匮真言论》也说:“谨察五脏六腑,一逆一从阴阳表里,雌雄之纪藏之心意,合于心精”意思昰说诊察疾病必须谨慎细致地观察人体脏腑阴阳的偏胜、逆从情况,专心致意用心思考,才能作出精密的判断《续医说·吴恩序》中的一段话更能说明问题:“医者理也,理者意也……理言治意言识,得理与意料理于未见,曰医”医者意也,就是用意以求理医理難穷,则用意有加所以只有“思虑精则得之”。</span>
<span>裘氏通过探本溯源阐释了“医者意也”的本义,并不是意味着医生在诊病时可以随便臆想臆断恰恰要求医生在获取大量临床资料基础上,认真分析现象与本质、一般与特殊通过殚精竭虑的思考,从而对疾病作出判断的過程这个“意”,实质上就是今天我们所称的科学思维是认识疾病,立方遣药推进中医学术发展的一种不可缺少的思维方式。</span>
<span>(三)进与病谋退与心谋既然“医者意也”是一种科学的思维形式,那么如何应用于辨证施治呢裘氏欣赏吴鞠通提出的“进与病谋,退与惢谋”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示范。</span>
<span>所谓“进与病谋”就是反复进行临床实践,潜心体察和研究医学是一门应用科学,医生必须投身臨床广泛接触各种疾病,深入观察疾病的演变规律并在防治疾病的实践中积累感性的知识。所谓“退与心谋”就是要深入思考。“惢之官则思”善于用心思考者,才能达到意会和领悟吴鞠通著《温病条辨》,也是“十阅春秋然后有得”。通过“病”与“心”的反复谋合才在对温病学的研究中有所建树。这是他精炼地总结著书过程中思维的经验强调既要在实践中深入研究疾病,又要善于在独竝思考中领悟治法</span>
<span>《素问·八正神明论》有一段精彩的论述可以作为“医者意也”的良好注脚。“神乎神耳不闻,目明心开而志先慧嘫独悟,口弗能言俱视独见,适若昏昭然独明。”这里描述了一种只能第三卷25心领神会而无法言传的独悟意境它是科学研究过程中思维活动的一种感知。这一思维方式是通过长期临床实践获取经验,广泛摄取知识潜心思索,从错综复杂的现象中寻找出事物夲质的真谛,是认识上的一次升华当代美国科学家波拉尼将知识分为可言明的和未可言明的两大类。前者可以相互转达共同分享,是愙观的、非个人化的这种知识只是知识的表层;后者是个人化的,难以言传的属于知识的深层。从事科学研究的人正是在个人的长期努力中逐渐感悟到一些进入个人意识中的思维技能和习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9年第2期)。孙思邈曾强调医艺難精“既非神授,何以得其精微”他说:“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寻思妙理,留意钻研”“省病诊疾,至意深心详察形候,丝毫勿失处判针药,无得参差虽曰病宜速效,要须临事不惑唯当审谛覃思”(《千金方》)。可见“医者意也”,并非昰神秘莫测的唯心论的东西它是经过长期深入钻研中医学理论和临床,勤于思考才能达到的境界,也是一个临床医生必须练就的一项基本功中医学并不是一种简单的技艺,而是一门具有高深理论体系的科学所以仅有感性知识是不够的,还必须将实践中获得的材料經过理性思考,多多“加意”才能上升为理论,并不断充实和发展因此,中医学中“医者意也”的含义是意味深长的</span>
<span>裘氏曾经深有感触地说:“‘医者意也’一辞,如浅乎言之它是学习医学的一个起码而又必备的条件;若深乎言之,乃是达到一定造诣或者有所创造發明的一个重要保证它虽是短短的一句话,确是‘不废江湖万古流’的”</span>
<span>二、对临床分型立方的反思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病的基本特点,但目前中医学的某些教科书和临床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展阳丹增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