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维修市场有多大对人成长的影响有多大?

家庭环境对人的成长有多大影响?
家庭环境对人的成长有多大影响?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所有人都生活在群体之中。但是总有些人,他们的心比孤岛还远离人群。他们没有家。说大道理之前,我们先来看几个人的故事:李佳栖和程恭是两个早熟且不快乐的小孩。李佳栖的爷爷李冀生是受人尊敬的医学院士,古板而严肃,对待工作一丝不苟;程恭的爷爷程守义早年参加过抗战,后被分配到医院,原本有可能升为院长却在文革批斗中被人从脑袋上按了一根钉子,成了常年躺在317病房的植物人。与钉子事件有关的两个人,汪成良声称自己什么都没做,却在事后没多久自缢身亡,留下因此发疯的老婆和弱小的女儿汪露寒。而另一个当事人李冀生表面平淡,家里却已掀起一场无声的惊涛骇浪。李佳栖的父亲李牧原与邻居汪露寒相恋,却因为家族恩怨不能在一起。他为了反抗父亲,下乡时娶了美丽却没有文化的乡下姑娘,后来生下了佳栖。他才情卓越,恢复高考后顺利考上大学,随后留校任教,后因支持学生参加89运动,被迫辞职,下海经商,却不擅长做生意。他不爱妻子,对这个家没有感情,连带着也不那么爱李佳栖。他情场失意,职场失利,酗酒似乎成了他唯一的嗜好。一场车祸夺走了他的生命,但或许对他而言是解脱。汪露寒在失望中与李牧原分开,有段时间她终于摆脱了犯病的母亲,嫁给了哥哥的外交部同事,随丈夫周游列国。然而十几年的平静在再次见到李牧原的那一刻被打破,已经不再年轻的他们这一次冲破了阻碍。两个背负家族冲突的人或许注定过不安宁,随着哥哥去世,疯母亲又重新被接回到汪露寒身边,她隔在汪露寒与李牧原之间,总在提醒着两个家族之间的仇恨,他们短暂的甜蜜变成无休止的争吵。李牧原的车祸让两个人的争吵终于停止了,汪露寒的心死了,但她的负罪并没有,她回到从小成长的地方,按照上帝的旨意,去317病房尽心尽力照顾植物人。李佳栖有着病态的恋父情结,父亲对这个家、对她的冷淡,让他觉得父亲的爱高高在上,也遥不可及。或许越是遥不可及的东西,越吸引人苦苦追寻。她从小就敏感早熟,期待变成父亲喜欢的样子来博得他的关注,然而父亲从来没有留意过她。父亲辗转于北京和莫斯科做生意,把她寄宿在爷爷家,后来与母亲离婚,父亲离他越远,她却越要追逐父亲的影子。她瞒着所有人,坐上了去北京的火车,却迎来了父亲的死讯。她拒绝让母亲从悲痛中走出来,好像走出悲伤就意味着对父亲的背叛。她不断地寻求黑暗和痛苦,仿佛只有这样才能感受到自己还活着。她一次次尝试通过和父亲有交集的人,要弄清楚父亲与汪露寒的爱情,弄清楚父亲这个人。她与父亲的同学、学生交往,企图用他们的回忆,挤进父亲的历史,通过臆想对那些自己不曾参与的往事陷入深深的沉湎。程恭的父亲或许是在他爷爷变成植物人以后才性格大变,像是地痞无赖般的存在。她的母亲终于忍受不了酗酒、暴力的丈夫,和别人远走高飞。程恭被送往奶奶家。奶奶因为爷爷变成植物人,性格暴躁,邻里间都不喜欢她,姑姑像是这个家里唯一的正常人,却胆小怯懦,一辈子被困在这里。似乎所有这一切都是因为他的爷爷变成了植物人。程恭在学校是个孤独的孩子,直到李佳栖转学过来,她身上那种早熟和阴郁让他知道他们是一类人。程恭酝酿着复仇,他要抓出另一个害他爷爷变成植物人的凶手。偶然间,他知道李佳栖的爷爷就是另一个人,同时伴随着佳栖出走北京,他失去了唯一的伙伴。照顾爷爷的汪露寒让他沉浸于一种短暂的被人陪伴的欣喜中,但被奶奶和姑姑发现禁止后,汪露寒偷了爷爷的躯体,也永远地离开了。这是小说《茧》,描绘了一个压抑到让人喘不过气的故事。两个家庭三代人的恩怨情仇的纠葛中,文革这样的大时代背景自然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这里面无论是李佳栖和程恭,还是是父辈的李牧原、汪露寒,甚至程恭的父亲,姑姑,他们每个人的不快乐,更多地或许是源于家庭的影响。这也引发了我的思考:家庭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有多大的影响?怎样才能为孩子建立一个适宜成长的家庭环境?1. 将生活与工作分开,给予孩子足够的肯定李牧原的童年必定很少得到父亲李冀生的认可,在他心中父亲专注于医学,对于家庭显得冷漠甚至残酷。他从小就开始用父亲不喜欢的来反抗他,直至钉子事件爆发,他猜到父亲可能是另外一个凶手,那个威严的形象崩塌了。家族之间的仇怨使得他无法与汪露寒一起,对父亲的情感上升为怨恨,所以他故意娶了父亲不喜欢的类型的女子,平日不与父亲往来,只有春节带着妻子、女儿,共同在父亲面前演戏,而后更是成了父亲所不齿的商人,以此作为报复。生活中李牧原的原型不在少数,他们的父母是工作中的强人,一心扑在事业上,回家以后在本该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的时候,也埋头于工作。这种将工作无休止带入生活的作风,逐渐拉开了和家人的距离。对工作的一丝不苟和高要求也转移成了对生活中家人的态度,他们以自己喜欢的轨迹来要求孩子,无论孩子取得怎样的成绩,总是能看到他们可以提高的空间,而忘记了表扬与肯定。一直得不到认可的孩子从气馁,变为叛逆,既然无论如何得不到,那就走一条完全相反的路吧!从此事事与父母唱反调,家庭矛盾不断激化,甚至为了激怒父母选择自己完全不喜欢的工作、伴侣和生活方式。每个孩子的天资、喜好不同,必然不可能事事做到完美。孩子的提高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这个过程中最不能缺少的就是父母的鼓励和肯定,这将成为孩子前进路上最持久的动力之一。不仅仅是孩子,每个人都是喜欢肯定而非否定,因为肯定能带来的是更多积极的情绪。鼓励别人其实很简单。“你做的还不够好。” 换成 “你下次一定会更好,加油!” 听起来就舒服多了。多去鼓励和认可孩子,不经意间会发现意想不到的收获。2. 对婚姻负责,给予孩子适当的关爱李佳栖的一生都活在父亲的影子下,在她的心中父亲高贵而遥远,使她迫不及待地想得到父亲的宠爱,她的人生就是为了追求父亲的爱而活。她的眼中看不到疼爱她的母亲,她因为父亲的缘故不喜欢爷爷,也不喜欢榜样型的表姐,长大后不顾深爱她的男友的感受,执着于追寻父亲的踪迹,她的眼里只有父亲。越来越多人的婚姻变得和爱情无关,因为害怕寂寞、因为经济需要,因为家庭原因,人们走进婚姻的坟墓。家是每个孩子最初的生活和成长的环境,在缺少爱的环境中成长必然会造成孩子身心上的缺陷。越是得不到的爱,越是充满了巨大的吸引力。在家长浑然不知时,孩子已经追寻的很累很累。他们承受着这个家里的冷漠,他们比其他孩子早熟、敏感、渴望爱,却没能得到应有的关爱。我可以不反对 “婚姻是两个人的事” 这种观点,但是有了孩子,这个家就变成了三个人的家,要对孩子负责。当然,我并不赞同很多家长明明已经没有感情,还打着为了孩子的名号勉强生活在一起。孩子的内心远比父母想象中更敏感,也更脆弱,缺乏关爱使他们受伤,但是过度的爱也会让孩子感到压力。最好的状态是,和真心相爱的人组成家庭,让孩子在由爱构建的家中成长,给予孩子恰到好处的关爱。就算有一天夫妻双方的感情发生变化,也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在适当的时候告诉孩子真相,一个从小在爱中成长的孩子会明白父母的分开并不代表对他的爱会消失,他会理解父母追求幸福的决定。3. 做任何决定之前,考虑对家庭和孩子的影响汪露寒的父亲汪成良应该是个老实善良的人,或许是那个时代致使他犯下了错误,也或许他在临门一脚的时候准备放弃,却来不及了。总之他承担不了内心的煎熬选择了死。他死了,可是结束了吗?程恭的爸爸经常为了钉子的事,来汪家找茬,与他感情深厚的老婆受不住打击疯疯癫癫,在北京任职的儿子怕受到牵连不敢回家,单纯弱小的女儿汪露寒则承担起了这个家的全部,也背负了罪恶感。年轻时,她无法与李牧原在一起,即使后来在一起了,心中也永远隔着一道鸿沟。李牧原死了,她又继承了他的罪恶感,她活着,一生都像是在赎罪。如果当时汪成良没有行差踏错那一步,现在这会是一个非常和谐温暖的家庭。可惜,没有如果。影视作品中,我们经常看到有些孩子因为家族变故、家道中落而影响了他们的人生轨迹。最近的《楚乔传》中元淳公主天性善良,但是被父亲作为巩固权力的牺牲品,加之一系列变故,那个单纯快乐的公主死了,她从此只为复仇而活。现实中也不乏这样的例子,很多人原本生活的单纯幸福,家庭分裂后,性格大变,幸运的人历经心酸,最终突破重重障碍,而更多的是不幸的人,执着而偏激,心中的爱被恨取代,一步步走向灭亡。很多时候一些重大的变故都是某个决定的后果。作为家长,在做一些重大决定的时候难道不应该多考虑一下这将对自己的家庭、亲人、孩子的影响吗?如果想到爱人有可能为此疯癫,骨肉有可能备受欺凌,还会毅然决然的踏出那一步吗?家庭不意味着禁锢和束缚,但是作决定之前考虑到对家庭的影响,审慎行事,是负责任的表现。4. 父母对孩子具有耳濡目染的影响,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程恭从小习惯了父亲无赖般的存在,在他年幼时母亲的离开使他彻底失去了对亲情的期待。奶奶的撒泼,姑姑的懦弱,在学校和社区被众人孤立,这一切激起了他心中对于复仇的执念。然而知道谁是凶手又怎样呢?他的奶奶、姑姑、父亲,他们全部知道,但是在现实面前选择了对真相保持沉默。他不喜欢父亲和奶奶的蛮横和撒泼,可他却对李沛渲和李莎莎做了不可原谅的事;爱他的母亲遗弃了他,使他渴望爱,渴望成为唯一,甚至寄托在汪露寒的身上;而他身上最明显的特质则是来源于和他终日生活在一起的姑姑,他表面勇敢,实则和姑姑姨姨胆小怯懦,面对仇人他同样不敢大声说话,面对解脱,也同样和姑姑选择了继续留守。家庭环境对一个人成长的影响是无可替代的,朝夕相处的人对孩子的耳濡目染是毋庸置疑的。作为家长,不单单需要对自己所有的言行负责,也要为这些言行对孩子的影响负责。遗传的因素,我们改变不了,但是生活中的一点一滴都会影响孩子的性格、三观、思维方式、行为举止,而这些都是可以控制和调整的。优秀的父母不要先去指责和要求孩子,先从自身的角度审视自己的言行,或许就知道为什么孩子会变成这样了。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希望每个家长都能肩负起身上的责任,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打造一个温馨有爱的环境。也希望每个曾经孤独的人都能最终体会到家庭的温暖。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畅想互联网新鲜事,实事热点解读
作者最新文章|||||||||||||||||
原生家庭对职场影响有多大?
  “原生家庭对个人成长的影响非常大,例如,认同父母及他们的职业的孩子,很可能把父母的职业当成自己未来的职业选择;相反,不认同父母或是父母的职业,孩子未来更可能不考虑这一职业。”广东省心理危机干预联盟委员于东辉近日告诉《工人日报》记者。
  正向认同,或是反向认同
  在心理学范畴,原生家庭是指从出生到成年,个人所生活过的家庭。有些人由于各种原因,所生活过的原生家庭不止一个,通常对他成长造成影响最深的家庭被认为是最主要的原生家庭。
  于东辉认为,原生家庭对职业的影响有一定的社会规律,如父母与孩子关系好的情况下,父母为某份职业而自豪,孩子将来会更容易选择从事这一份职业;另一方面,当父母对自己的职业有很强的遗憾感,觉得自己没有做好这份职业,孩子也可能会选择这份职业,完成父母未了的心愿。反之,父母与子女关系不好,或是父母不认同某一职业,子女则可能不考虑从事这一职业。
  心理专家王蓝指出,原生家庭对职业方向选择的影响有正面,也有反面。“若孩子对父母工作认同,父母所从事的工作对孩子往往会起到示范和指导作用,甚至很多会子承父业,如音乐世家、医学世家等。若父母所从事的职业不成功,或者工作不快乐,孩子对父母职业会反向认同,他们有可能选择一个不相关,甚至是相反方向的职业。”
  一个人成长过程中,他跟父母的关系会折射到工作中他与上司关系上。于东辉告诉记者,由于父母和上司一样是管理者角色,很多人会将上司看作是父母的化身,容易将对父母的愤怒转移到上司身上,会频繁换工作。若从小跟父亲关系不好,则不容易跟男上司相处;若跟母亲关系不好,可能会跟女上司有摩擦。
  于东辉曾经遇到一个咨询者陈某就有类似情况。陈某告诉于东辉,自己遇到的老板都很不好,没办法长久做下去,因此一年换了六次工作。“频繁换工作不仅对公司不好,对自己职业发展影响也很大。在训练期间离职,公司浪费了培养职工的时间与费用;而对自身来说,即使工作时间比较长,但是由于在不同行业或者岗位跳槽,职业积累会跟不上。”于东辉如是说。
  接触后,于东辉发现陈某职业上的坎儿跟他与父母关系相关,他从小跟父母关系不好。陈某从小父母离异,离异后父母又各自成立家庭,他与奶奶生活在一起。陈某从小就缺乏家庭安全感,觉得父母都不要他了,并对父母离异产生恨意。“跟父母关系不好,跟领导往往也比较难相处好。”于东辉说道。
  家庭关系有条“界限”
  原生家庭对职业的影响,还表现为家庭关系界限不清,过度纠缠或是过度冷漠。“在家庭成员关系界限不清,过度纠缠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往往会缺乏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职场上也容易出现职责不清的情况,遇到事情更多是等待或者推脱逃避。相反,若家庭成员关系僵硬、冷漠,情感有隔离,这样家庭环境长大的孩子会缺乏安全感,对人存在较强的戒备心理,在职场中也很难融入集体,与他人合作。”王蓝说。
  王蓝曾经遇到一个来访者李某某,28岁还没有恋爱对象,对自己的工作也非常不满意。李某某过得很不开心,甚至有抑郁状态,找王蓝寻求帮助。经了解,李某某父亲是工程师,母亲是一名医生。所以从小父母就希望她学理工科,长大成为一名专业技术人员。然而,李某某从小就喜欢艺术、文科,但父母认为,文科择业面没有理工科广,收入也可能比较低。选择了理工科的李某某,长大也就成为一名专业技术人员。“她觉得她的工作很枯燥乏味,工作很不开心,觉得人生没有什么乐趣。”王蓝告诉记者,李某某的情况就是典型的家庭关系界限不清楚,与父母过度纠缠。“父母和她都不清楚什么是父母的事情,什么是她自己的事情,解决办法就是找到人与人相处的边界。”找回了自己后,李某某建立了人际边界,知道了自己想要什么,在工作之余报了一门自己喜欢的专业,打算学成后换工作。
  在家庭成员界限僵硬,关系疏远的环境成长,孩子的性格也容易有缺陷。王蓝告诉记者:“儿时被寄养,或是父母婚姻状况很糟糕、分裂,或是亲子之间的关系很冷漠,这样环境下成长的孩子会缺乏安全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也会比较弱。他们往往表现为过度理性,缺乏温度。”
  去年,王某因为婚姻、工作遭遇挫折,找王蓝咨询。从他记事起,王某父母的婚姻就貌合神离,表面上家庭完整,但父亲在外面有另一个家,很少回来。父母之间情感非常冷漠,没有交流。在这样环境下长大的王某,不会表达情感,也不会关心他人,非常理性。婚后,王某的妻子无法感觉到丈夫的关心,但王某认为是妻子无理取闹。“在他看来,他对家庭负责,妻子不愁吃喝,两人共同将孩子养大就好了。”王蓝说。
  在单位,王某与同事关系也不好,作为公司的一名主管,他从不参与集体活动,也不会与人过多交流,交往仅限于工作需要。“王某不仅无法感受他人的情绪,连自己的情绪也很难觉察。在情感交流上,他往往表现得很麻木、过于理性。这就是典型的与他人关系的界限过于僵硬的表现。”王蓝如是说。
  心里有个“愿望”
  于东辉告诉记者:“当父母对自身职业有较强的遗憾感,觉得工作没有做好,子女可能会选择从事父母感到遗憾的工作,完成父母没有完成的愿望,孩子承载父母未完成的心愿也是原生家庭对职业影响的表现之一。”
  “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很大,若从小在父母苛责下成长的孩子,在职场中也容易对他人苛责;若在敌对中成长的孩子,在职场中会争强好斗;若在惧怕中长大的孩子会缺乏安全感;若在包容、接纳、认同下成长的孩子,职场中会充满信心,容易发挥自己的潜能,包容他人。”王蓝说,职业趋向性选择与父母所属社会阶层也有关系,同等能力下的求职者,父母所属阶层较低的,可能会倾向于选择短期能看到经济效益、更容易入行的工作;如果父母所属阶层较高,条件较好的,子女可能会依据自己兴趣和梦想选择职业,即使这份工作需要长期积累才能有所成就。
责任编辑:千帆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扫码直接下载
#原生家庭对人的成长有多大影响#之我的妹妹
我沒有想到我的文章会加精,因为我觉得自己写的并不好,不够详尽是因为不太想说自己的事,从小养成的习惯吧,不喜欢被关注,常常把自己放的很低很低,像个影子一样活着。如果说关于我的文章是分享,那么今天发这个贴,关于我妹妹,更多的是困惑与求助,希望有懂心理学的帮我分析分析,我妹妹的性格或者说心理正常吗?若有人能帮我解惑,那便是我最大的收获了。
先简单介绍一下我的家庭环境,若想了解更清楚可以去看我的另一篇 #原生家庭对人的成长有多大影响#我的妈妈是聋哑人,爸爸是一个典型的老实巴交的农民,一辈子只会做事,天大的事都说不出一句话来。妈妈仗着自己是个哑巴,总认为自己娘家条件好,在家受不的半点委屈,爸爸也是什么事都尽量让着她,但是两人无法正常沟通,印象中也会经常吵架,妈妈在村里是出了名的不讲理,当然了一般人都不会跟她一般见识,但是对子女是极好的。我们小时候都不会干家务活,父亲每天只顾着田里的农作物,根本无瑕管教我们,妈妈不舍得让我们干家务事,所以小时候我们除了上学,放牛,啥都不用干,也啥都不会干,只有农忙的时候会下地帮忙干农活。妹妹是计划外的,所以我比妹妹大8岁,弟弟比妹妹大6岁,所以当我上初中时,妹妹还在上小学,我十五岁在我们市里打工,会偶尔回家,这段时间我们姐弟都相处挺好,蛮正常的,我18岁去了广东,之后8年未曾回家过年,中间只回去过一次,(什么原因,此处省略一万字,我不想过多谈及自己的事)这8年中,由于通讯不发达,家里没有电话,我跟家里唯一的联系,就是写信,这8年来,妹妹与我从来没有只字片言的交流,可以说她的少年成长岁月里,我这个姐姐是缺失的。2007年,妹妹18岁,从学校毕业被学校统一安排到惠州一家电子厂实习,当时我在深圳。
事情就从这里开始说起了,当我知道她出来了且离我这么近,我挺高兴的,于是想尽办法联系她,那时她已出来一个月了,还没有手机,一个月竟然没有写信也没有打电话给我爸爸,而我爸爸除了知道她在恵州外,其他一无所知,我打电话到她的学校找到她的老师,通过她的老师才联系上她。
第一次见面,约上在东莞的弟弟,姐弟三人终于在惠州见面了,我们第一次见面,我就感觉到我们姐妹之间的距离了,我很激动,特别高兴,带着她买衣服,买手机,不停的跟她说话,可她表现的很平静,平静的有些冷漠,那感觉就像是我像个后妈在极力讨好她,而她却很不屑于接受。我既担心又难过,但是我极力忍着,想着好在现在离的近了,见面方便多了,时间久了就好了,这一次见面十天左右,忽然一天夜里我收到了她的一条信息,犹如一个响雷震醒了我,我担心的事出现了,她说:“如果可以,我愿意从宿舍楼跳下去,、、、、、、、、、”
从这一天起,我每天跟她谈心,各种劝导,各方打探,想知道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我从她同学那里了解到,平常生活中她很文静,不爱说话,朋友很少,很宅,更没有谈过恋爱,她也没有经历过什么,所以她并没有因为失恋而受刺激。后来我了解到她有一个同学跟她有一样的想法,经常会觉得活着没意思,那个人的家庭除了她妈妈会说话是正常人外,其他的情况跟我们家基本一样,所以她们两个人特别要好,好到什么程度呢,我记得当时我怕她真的想不开,而要她过来我这边找工作,她说她舍不得这位同学,我说你是跟姐姐亲还是跟她亲呢?她回答:“当然是跟她亲了,没有她,我不知道怎么活下去。”我一听,就觉的必须要把她弄过来,不能再跟那个同学在一起了,太消极了两个人。此后,我真的是费尽心思,跟弟弟轮番轰炸,她的条件是,不要为她安排生活,她要自己去找工作,一个月后,连工资都没要,把她接过来了,好在妹妹很快就找到工作上班了,当然我并没有放弃修补我们之间的关系,后来我经过分析,她当时的心态大概是,因为在学校里学的是文秘,以为出来了就是坐办公室之类的工作,谁知道是做流水线,现实太打击了,跟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一下子不能接受这个现实,觉得做流水线完全看不到希望呀,人生没有意思了,所以才有了那样的想法,这些后来也得到她的证实了,但是我心里很清楚,这只是一个诱因,因为在后来的相处中,她不只一次跟我提起,:“妈妈为什么要把我生下来,我根本就不想来到这个世界,人活着好累,我不知道我为什么活着,如果这个世界没有我的存在该多好。”这样的问题简直超出我所能解释的范围,我记得当时只有求助网友,这时侯我们家庭条件已经好很多了,她没有任何的生活压力,只要把自己养好就行了,所以我不明白,一个十八岁的小女孩不爱梳妆打扮,不谈恋爱,整天想这些干什么?想死而未曾敢,此后,整整两年,我们的聊天内容都是关于感恩,生命,亲情,生死,厌世以及活着的意义,我绞尽脑汁,苦口婆心跟她说教,直到我自己的婚姻出现了问题,我向她倾诉我的迷茫,我的无奈我的痛苦,至此我们两个生命才终于有了交集,相互依靠,彼此信赖,.................................就这么跌跌撞撞走到了今天,我已走出了人生低谷,我妹妹虽不再是那个不懂人世的小丫头,可是她的终极问题并没有解决,虽然现在不再动不动要死,在我看来,不过是换了种方法,一个月打一次电话回家,不爱回家过年,一年回一次家,跟父母基本没话说,我们的关系虽然比以前好很多了,但从来不主动联系我,但是会在年节时发红包给我儿子,甚至我们在一个城市里,也极少见面,当然这些年我已经习惯了,相比之前,已经好很多了,现在我们偶尔能开那种关于生死的玩笑了,因为有个朋友曾说过,只要能说出来,就不会真的去死,我不再对她讲什么大道理了,虽然从不主动关心任何人,任何事,但是如果她知道了,能帮的就帮,她除了喜欢看动画片外,对任何事都不感兴趣,没有任何爱好,活着就是等死,她没有特别想要得到的东西,无欲无求,特别宅,她的同学,朋友,都很少联系,更别说见面聚会了,妹妹长得还可以吧,属于好看的那种,28岁了连男朋友都没有,从来没有谈过恋爱,她说婚姻使她害怕,她不是同性恋,但是只要一跟男的在一起就不舒服,以后也许不会结婚,之前我也劝过很多次,后来也想通了,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活法,还是尊重她吧。
关于理财,要感谢小她这个平台,无论是保险知识还是各种理财知识,我都是在这里学习的,然后再推荐给妹妹。我们两个虽然同样的家庭环境,性格却不一样,我想,是主观意识的不同,小时候我特别内向,但是我主观上一直想改变自己,我虽然读书少,但是我知道要通过学习不断提升自己,而我妹妹尽管懂得这些道理,却从来不想去改变,不管怎样,她就是觉得活着没意思,十年前这样想十年后还这样想。只是不再纠结,不再偏激了。
但有时我还是会设想,如果我妈会说话,妹妹应该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吧,你们觉得呢?
15人参与讨论
在这个喜庆的史上最长假来临之际,你打算花多少银子...
239人参与讨论
iOS • Android
想理财却无从下手?
通俗实用的理财课程
& 2012- 京ICP证 B2-出生顺序有什么影响 | 同样家庭长大,为什么差异会这么大? - 心理学空间
23:31查看:197次
导读:想必最近很多人都被霍启刚和郭晶晶这对恩爱夫妻给刷屏了。这对著名的夫妻最近上了一档真人秀,其自然流露出来的恩爱,让看惯了豪门撕逼的群众们感受到了人间还有真爱,豪门也有清流。霍启刚从小就是一个好孩子,十一岁去到英国留学,之后靠自己实力考入牛津大学,毕业后又进入著名投行高盛。霍启刚2008年进入家族企业任集团副总裁,同时是香港中央政策组非全职顾问、全国青联委员。和哥哥霍启刚的优秀正好形成反比,据说霍启仁学习成绩很差,有小报称他是利用了特殊关系才进到复旦大学学习。与哥哥霍启刚几乎零绯闻相比,霍启仁“劈腿女友闺蜜”,还有酒驾,无心学业等等。一母同胞亲兄弟,在同样的家庭中抚养长大,为何霍启刚和霍启仁这两兄弟差异这么大?不仅他们,比如李嘉诚的两个儿子李泽钜和李泽楷其实也像极了霍启刚和霍启仁。这种现象在国外也有,比如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和她妹妹玛格丽特公主,威廉王子和哈里王子。那么,今天我们来扒一扒出生顺序对人的影响。出生顺序理论,是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提出的。他认为,生在同一家庭的儿童,由于出生顺序不同,造成家中不同地位。这影响他们不同行为风格。1出生次序与智力1975年,Robert B. Zajonc与G. B. Markus在《Psychological Review》发表了一个理论,解释为何长子女比在家庭中排序较后的子女的智力较高[1]。这个理论,到今时今日仍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理论,称之为群集理论(confluence model)。根据这个理论的论点,一般而言出生排序愈前,智力水平相对较高;相反地出生排序愈后,智力水平相对较低。这是因为在家庭内,长子女在他们早年的成长时期只有成年人与他们相伴,因此他们的日常生活都经常与智力水平较高的人相处。而另一方面,出生排序较后的子女有其他兄弟姊妹共享资源,所以家庭的资源被稀释,所以其在学业成就的表现不如长子女或独生子女[2]。而这个现象不独在西方社会出现,即使在东亚地区亦一样[3]。不过,这个理论仍有一个弱点,就是有些出生排序较低的子女,研究发现他们所得到的资源不比长子女差。通常这些子女对上的兄弟姊妹都比他们年长至少五年。因此,一方面他们的兄弟姊妹对家庭的倚赖相对较少,使他们可以得到成人更多的照顾;另一方面,较年长的兄弟姊妹亦能够领导这些弟妹。技术上,这一类出现与长子女相近智力水平的弟妹,被称为“功能长子女”(functional firstborns)。伊利诺伊大学心理学Brent Roberts和Damian教授主持了一项最新的研究,他们采用了有史以来最大的样本,研究出生顺序和智商、人格间的关系。这项研究分析了37万7千名被试的IQ,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家中最大的孩子智商最高,但是家中不同出生顺序的孩子智商之间的差异非常小,小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出生顺序不同的孩子人格方面也有差异,最大的孩子显得更加外向,更负责,性格更随和,焦虑程度更低。但是,这个差异也和智商差异一样,非常小。Damian教授认为:这次研究传递给我们这样的信息——出生顺序和孩子的智商以及人格没有显著的关系。2排行最大了解出生顺序的目的,不是为了给孩子贴标签并把孩子往模子里套。它只是为了帮助我们增加对自己以及对孩子的认识和理解,使我们和孩子的互动更加有效。在家中排行老大的孩子的相似性是最容易预测的,因为这是一个变数最少的位置。例如,排行中间的孩子可以有多种情况,比如三个孩子的中间或七个孩子的中间。排行最小的孩子的相似性与老大几乎同样容易预测。独生子既有可能像老大,也可能像老小,取决于他们是像老大那样被赋予更多的责任,还是像老小那样被溺爱。请闭上眼睛想一想当你想到自己认识的老大时,跳入你脑海中的几个形容词。我们很容易想到形容老大的词汇,诸如负责任、领导者、专横(哪怕他们内心希望别人为了自己做得更好)、完美主义者、挑剔(对自己以及对他人)、循规蹈矩、有条理、好胜、独立、不愿承担风险、保守。因为老大是第一个出生的孩子,他们往往错误地认为必须成为第一或是最好的,才能显得自己重要。3排行最小我们最先想到的描述老小的特征就是娇惯。很多老小不但被父母娇惯而且被哥哥姐姐娇惯。这使得他们很容易错误地认为,他们必须操纵别人为他们服务,才能显出自己的重要。排行最小的孩子常常善于利用自己的魅力来激励别人为他们做事。他们常常富有创造性,并且爱玩儿。他们大部分的创造性、精力都会用在通过魅力操纵来得到自己的价值感。通常,老小会因为身处父母的偏爱和哥哥姐姐的怨恨中而感到困惑。对于受到娇纵的孩子来说,最大的危险是只要他们没有得到别人的照顾或自己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就往往认为生活不公平。他们经常感到自己被这种不公平伤害了,并且认为自己有权发脾气、为自己感到难过,或者会以一种对别人有破坏性或伤害性的方式来报复。他们可能会产生这种想法:“当别人照顾我时,我才觉得他们爱我。”有些排行最小的孩子会选择一&种对生活完全不同的信念,并变成“赶超者”。他们往往错误地认定自己必须赶上并超越所有前面的人,以此显示自己的价值。长大成人后,他们会成为那种已经非常卓越却仍在企图证明自己价值的人。4独生子独生子即可能像老大也可能像老小,但还是有一些重要的不同之处。如果他们像老大,那么他们的完美主义倾向会轻一些,因为他们感觉不到那种后面有人追着威胁自己地位的压力。然而,追求完美的程度虽轻,但这一特性并没有消失。独生子对自己的期望往往与他们感觉到的父母对他们的期望一样高。所有的首批宇航员都要么是老大、心理老大,要么是独生子。尼尔&阿姆斯特朗就是独生子,作为第一个在月球漫步的人而有了一段独一无二的体验。出生顺序的知识为什么能帮助我们更了解孩子、更有效地对待孩子呢?对一个孩子的出生顺序的了解可以使我们更明智地揣摩孩子的内心世界和想法。我希望这种了解能帮助家长和老师们理解避免娇纵孩子的重要性,理解为老大提供机会让他感到输出也没什么,不必凡事都求第一的重要性,理解帮助排行中间的孩子减轻受挤压感的重要性。总之,要理解走进每个孩子的内心世界的重要性。5出生顺序与婚姻当两个老大结婚时,通常是出于赏识对方身上与自己相同并且令自己引以为傲的特点;当两人无法就到底谁说了算、谁的方式最好而达成一致时,麻烦就开始了。两个老小结婚通常因为他们发觉俩人一起会很快乐,可到了后来,他们可能会埋怨对方对自己照顾得不够周到。让排行中间的孩子适应任何一种状况,可能最容易也可能最棘手,这取决于他们变得有多反叛或者多随和。只要有相互间的理解、尊重、合作以及幽默感,任何人之间的结合都可能是成功的。&出生顺序的知识也能帮助父母之间相互增进了解。想一想出生顺序与婚姻之间的关系,是件很有趣的事情。你可能猜到了,老大和老小通常更容易相互吸引。老小喜欢被人照顾,而老大愿意照顾别人,这种组合看来非常般配。然而,正如阿德勒所说:“告诉我你的配偶什么地方让你不满意,我就能告诉你当初你为什么要跟那个人结婚。”刚开始时吸引对方的那些特点,后来却往往会变得令人讨厌。在这种老大和老小结婚的情况下,老大可能后来因为总是承担所有责任而心生厌烦,并且会指责对方不肯负责,却忘记了当初这正是吸引自己的地方。老小可能对总是被人家照顾、让人家告诉自己该做什么而感到厌倦---除了那些他们确实希望如此的情况,问题是,老小需要的时候,却不见得是老大想给予的时候。6性别影响有许多因素会造成例外。其中之一,就是性别。如果老大和老二性别不同,两个孩子就都有可能形成老大的特性,尤其是在那些性别角色泾渭分明的家庭里。两个孩子都会承担起自己性别的老大的责任。例如,如果老大是个男孩,他就会有男性角色的老大的特点。如果老二是女孩,她就会发展出女性角色的老大的特点来。然而,如果三个或更多孩子中最大的两个孩子性别相同,这两个最大的孩子之间性格更可能极不相同。性别相同的老大和老二往往完全相反。他们的年龄相关越小,这种差异越明显,这就把我们引向了造成例外的第二个因素。当两个孩子年龄相差4岁或4岁以上时,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就会减少。年龄的差距让他们觉得彼此之间竞争会较少。参考文献:【1】&Zajonc, R. B., & Markus, G. B .(1975年).&Birth Order and Intellectual Development.&Psychological Review, 82, 74-88.【2】林枝旺,(2005年),家庭背景因素对子女学业成就之影响,《网络社会学通讯期刊》,第49期,日。【3】谢颖慧、庄英章,(2005年),出生序、社经地位、婚姻与生育:日治时期竹山、峨眉,和竹北等四个闽客社区的例子,《人口学刊》, 第31期,2005年12月,页41-68。【4】(美)著,译 ,《正面管教》第三章,2009,
psyheart的其他日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父亲打女儿影响有多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