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拉祜族边境旅游去哪儿好,普洱边境老迈寨拉祜族村寨好玩

中缅边境上云南最美的15座小城,你知道几个?
温馨提示:点击内容下方的【阅读原文】,即可下载云游网为您精心打造的云南旅游自驾自助旅游攻略。
这些城市,有的你可能听说过,有的你可能还不知道,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盘点一下中缅边境上最美的15个小城吧。你会发现云南可玩的地方不是只有大理、丽江。
德宏"是傣语的音译,"德"为下面,"宏"为怒江,意思是:"怒江下游的地方"。位于中国云南省西部。面积1.15万平方千米。辖芒市、瑞丽市、梁河县、盈江县、陇川县。德宏州北、西、南三面都被缅甸包围,和缅甸一衣带水,边境风景美不胜收,故这五个县级单位当地人又俗称"外五县"。
1花果之乡、黎明之城——芒市
这是中国唯一一个单字市,傣语为"黎明之城", 德宏州府所在地,是一个以傣族、景颇族、德昂族、阿昌族、僳僳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边境县市,民族风情浓厚,各种民族美食也应有尽有,被称之为“美食天堂”,芒市整个城市像一个大的植物园,街道以芒果、菠萝蜜、桂圆、坚果等等果木为主,因此也有花果之乡的美誉。它也是进入德宏州和缅甸的交通枢纽。
每年4月9日到13日左右都会在芒市举行盛大的傣族传统节日泼水狂欢节,是一年当中最值得期待的节日。
芒市街头,硕果累累
2东方珠宝城、国家试验区——瑞丽
瑞丽,这个以风靡全国的杂志《瑞丽》同名的城市,西北、西南、东南三面与缅甸山水相连,村寨相望,毗邻缅甸国家级口岸城市木姐。是中国唯一按照"境内关外"模式实行特殊管理的边境贸易区,是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中国西南最大的内陆口岸。中缅贸易60%进出口业务是从瑞丽口岸进入的。
在瑞丽,你可以随处见到做珠宝生意的商人,这里是中国重要的珠宝集散中心,也被称为“东方珠宝城”,是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之一,也是中缅油气管道进入中国的第一站。
瑞丽翡翠市场
喊沙边寨民族风情村
3中缅边境名镇——畹町
畹町"系傣语,意为"太阳当顶",所以人们喜欢把畹町叫做"太阳当顶的地方"。畹町人口二万多,市区仅五千多人,是全中国最小的城市之一,是云南的三个边境开放城市之一。最为出名的应该是畹町桥,这是中国西南之门户,320国道之终点,滇缅公路之锁钥,从这里前往缅甸边城南坎、九谷、木姐和腊戍。
畹町亦有边境"袖珍城市"之称,但他却是西南陆路通往缅甸和东南亚国家的主要通道,曾经被称之小香港,是中国率先进入小康的城市在畹町出去的瑞丽江上泛舟漂江,是非常让人神往的一件事。
边关文化园里的博物馆
4目瑙纵歌之乡——陇川
陇川,傣语称"勐宛",意为太阳照耀的地方。也被称之为目瑙纵歌之乡。目瑙纵歌是德宏景颇族最盛大的节日,每年的正月十五左右,上万人齐聚,穿上盛装,挥舞长刀,摇起花扇,跟着瑙双跳起来,虽有上万人,但节奏一点都不会乱,因此也称之为“万人之舞”,申请过世界吉尼斯纪录。
陇川户撒坝子是最为知名的旅游地,不仅有成片的油菜花,还有被誉为天下第一刀的户撒刀,可以削铁如泥。
天下第一刀
5中国鸟类第一县、中国翡翠毛料之乡——盈江
盈江县属喜马拉雅山延伸横断山脉的西南端,境内低山与宽谷盆地交错相间,最高点支那大娘山海拔3404.6米,最低点那邦拉沙河口海拔210米,巨大的海拔差异,造就了盈江县典型的“立体气候”,加之境内森林覆盖率达到73.9%,因此森林的各个角落生活着种类繁多的鸟类。据统计,目前盈江已发现和记录的鸟类已达550余种,占全国鸟类的1/3以上。
除此之外,盈江因靠近缅甸翡翠毛料产地,也成为翡翠毛料集散地,成为中国翡翠毛料之乡。
千岛湖(凯邦亚湖)
盈江550余种鸟。其中很多都是珍惜物种
保山市,古称永昌,是云南省下辖地级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外与缅甸山水相连,国境线长167.78公里,内与大理、临沧、怒江、德宏四州市毗邻。
6极边第一城——腾冲
腾冲市位于云南省保山市西南部,西部与缅甸毗邻,历史上腾冲市曾是古西南丝绸之路的要冲。腾冲市是著名的侨乡、文化之邦和著名的翡翠集散地,腾冲市也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腾冲在西汉时称滇越,大理国中期设腾冲府。由于腾冲市地理位置重要,历代都派重兵驻守,明代还建造了石头城,称之为“极边第一城”。 腾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和顺古镇,银杏村,温泉资源都值得一去。
【西双版纳州】
位于云南省南端。西双版纳,古代傣语为“勐巴拉那西”,意为“理想而神奇的乐土”,这里以美丽的热带雨林自然景观和少数民族风情而闻名于世,是镶嵌在祖国南疆的一颗璀璨明珠。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有占全国1/4的动物和1/6的植物,是名副其实的“动物王国”和“植物王国”,是中国的热点旅游城市之一。
7“献茶水之地”——勐腊县
勐腊”系傣语,“勐”意为平坝或地区,“腊”意为“茶”,“茶水”即“献茶水之地”。传说释迦牟尼巡游到此时,人们献很多茶水,喝不完的倒在河里,此河名“南腊”,即“茶水河”,“勐腊”因以得名。
勐腊县境东、南被老挝半包,西南隅与缅甸隔澜沧江相望,西北紧靠自治州首府景洪市,北面则与普洱市的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相邻。
8“普洱茶”的故乡——勐海县
勐海县东接景洪市,东北接思茅市,西北与澜沧县毗邻,西和南与缅甸接壤。
勐海县是闻名中外的“普洱茶” 的故乡和中国产茶最早之地,有着1700年前的野生“茶树王”以及星罗棋布的古茶树群。四季适宜水稻生长,盛产优质米,自古有“滇南粮仓”之称,是国家级粮食生产基地和糖料基地。
【普洱市】
普洱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西南与缅甸毗邻,国境线长达303公里,澜沧县、孟连县、西盟县分别于缅甸接壤。
9世界拉祜之根,千年古茶之源——澜沧县
澜沧县全名是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因东临澜沧江而得名,为云南省县级面积第二大县,国境线长80.563公里。澜沧县内拉祜族有着独特的民族风情和丰富多彩的神话、诗歌、传说、舞蹈等,口头流传的诗歌以创世叙事长诗《牡帕密帕》最著名,舞蹈以芦笙舞和摆舞最具民族特色。
每年农历10月15~17日是拉祜族的特色节日“阿朋阿龙尼”(葫芦节)。届时,各村寨都要举行歌舞狂欢,男子吹奏葫芦笙领舞、男女共跳“嘎克”舞;女子敲打象脚鼓跳摆舞;男女青年进行民歌对唱;举行体育与游戏表演,如荡秋千、背水、打陀螺、射弩比赛,甚是精彩。
10“边地绿宝石”、“龙血树故乡”——孟连县
孟连县是同向缅甸的重要门户,省级开放口岸。孟连系傣语谐音,意为“寻找到的一个好地方”,有“边地绿宝石”、“龙血树故乡”的美称。孟连县旅游资源以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为主,主要有孟连大金塔、孟连宣抚司署、勐马温泉、三山一河旅游风景区、 富岩大榕树等。
腊福大黑山风景名胜区,现存原始森林58平方公里,是普洱市境内边境线上最大、保存得最完好的原始森林。犹如一块璀璨的绿宝石,镶嵌在祖国的西南边界。
11最美佤山——西盟县
西盟佤族自治县成立于1965年,是全国两个佤族自治县之一,西盟的主要节日是拉祜族——哈巴节。哈巴,即拉枯语"月亮节",也称"祭月节"。每年八月十五日。
藤索桥,是西盟佤族、拉祜族在江、河通道上搭建的桥梁,过去用结实粗大的树藤作索引,用竹、木枝杈作栅栏,中间搭上几优木头相互连接建成。西盟南康河、锡古河、南锡河、南卡江上都有这一类桥梁。
【怒江州】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怒江中游,因怒江由北向南纵贯全境而得名。怒江州是中缅滇藏的结合部,有长达449.5千米的国界线。怒江州北接西藏自治区,东北临迪庆藏族自治州,东靠丽江市,西南连大理白族自治州,南接保山市,政府驻泸水县六库镇。
12田园山水如诗如画——片马
怒江州是中国唯一的傈僳族自治州,其中独龙族和怒族是怒江所特有的少数民族,怒江州是中国民族族别成分最多和中国人口较少民族最多的自治州。怒江片马镇位于泸水县西部,南、北、西三面与缅甸接壤,距缅甸克钦邦首府支那仅200公里。片马边境旅游区内,茂密的原始森林令人神往,田园山水如诗如画,垂直性立体气候的植被分布特征显著。
【临沧市】
临沧,古称缅宁,是云南省管辖的一个地级市。以濒临澜沧江而得名。位于中国西南,澜沧江畔,云南省的西南部。
临沧民族众多,其中佤族占全国佤族总人口的三分之二。此外还生活着着佤、傣、拉枯、布朗、德昂、彝、景颇等23个少数民族。
临沧是中国佤文化的荟萃之地,是世界著名的"滇红"之乡,世界种茶的原生地之一,全国著名的"核桃之乡",也是昆明通往缅甸仰光的陆上捷径,因此又被誉为""南方丝绸之路"、"西南丝茶古道"。
13会弹琴的坝子——孟定
孟定,素有“黄金口岸”之称,地处云南省西南部,是耿马县所辖的一个副县级镇,是连接东南亚和南亚大陆的枢纽,与缅甸的清水河市和南邓特区河相望,是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孟定傣语为“会弹琴的坝子”。孟定区位优势使孟定被称为人杰地灵的黄金宝石之地。
孟定是临沧市的主要傣乡
盛大的傣族泼水节
14秘境边关——南伞
南伞镇为云南省临沧市镇康县辖镇,地处云南省西南边陲,临沧市西部,中缅边境中段,南伞镇东与木场乡相连,南与耿马县孟定镇接壤,西邻缅甸掸邦果敢县,北连凤尾镇、勐堆乡,是镇康县城驻地,全县政治、经济、文化和商贸中心。
南伞水库坐落于户育村下户育村旁,水库风景迷人,环境优美。
南伞跨国溶洞旅游区面积约30平方公里,因溶洞群中一洞地跨中缅两国而得名一一跨国溶洞。溶洞长2公里,洞内景观奇特。
南伞镇古树
15佤乡——沧源
沧源佤族自治县隶属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俗称阿佤山区,也称“葫芦王地”。1964年成立了沧源佤族自治县,是临沧市唯一的革命老区县。同时也是一个以佤族为主体,傣、汉、拉祜、彝等20多种民族杂居的边疆民族自治县,是全国仅有的两个佤族自治县之一。
翁丁村位于云南省临沧市沧源县城西北方向约40公里处的勐角乡。这是目前中国保存最为完整的一个原生态佤族村。
翁丁,在佤语中的意思就是云雾缭绕的地方,又有高山白云湖 之灵秀的意思。
沧源”摸你黑“狂欢节,用的是纯天然药物配置的涂料,参加狂欢的人们互相涂抹,相互祝福。“摸你黑”是从佤语音译过来的。意思是“这儿是我们追求的、我们所期待的,坚持下去吧,坚持到永久永久”。(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长按二维码即可快速识别我们哦!)
温馨提示:
1.如果您有任何关于云南旅游的疑问,都可随时通过微信在线咨询,我们将第一时间尽快为您解答。
2.点击内容下方的【阅读原文】,即可下载云游网为您精心打造的云南旅游自驾自助旅游攻略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普洱茶山的坝卡囡村寨介绍
下载积分:1000
内容提示:普洱茶山的坝卡囡村寨介绍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30|
上传日期: 12:02:17|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10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普洱茶山的坝卡囡村寨介绍
官方公共微信当前位置:
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布朗族村寨立村规民约
创建时间:日 | 文档来源: 普洱市民宗局 | 作者: | 浏览次数:
近日,为推进澜沧县景迈山古茶林申遗,澜沧县森林公安局景迈古茶园森林派出所组织民警来到澜沧县惠民镇芒景村,开展巡护、协助村干部召开村民大会,制定村规民约加强景迈古茶山的野生动植物和景迈茶的管理与保护。
惠民乡芒景村国土面积89.58平方公里,位于澜沧县惠民乡南部,有布朗族农户500余户,人口2500多人。有古茶树45万株,毛面积12000亩,芒景所保存的大量珍贵物种、完整的天然林生态系统和其所具有的病虫害自我控制机制,对于研究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保护、茶叶驯化和茶叶种植方式起源具有十分重要的科研价值。
规民约规定:古茶林不准捕猎野生动物,发现一次罚款元,并扣留工具(车辆、枪支等)交森林公安处理;严禁施用违禁农药、化肥,用药必须符合欧盟认证要求;严禁使用塑料(尿素、饲料袋)做茶叶背带;任何个人或公司不允许以任何名义在古茶林里挂牌,经劝说不听者,责令取出牌子。
据了解,自2013年景迈山严禁使用违规农药、化肥以来,茶叶品质得到提高,茶叶价格一路上升。目前,芒景村古茶农民专业合作社被定为中国有机认证、欧盟认证示范点之一,涵盖6个村民小组,生态茶园面积达970亩。古老拉祜族村寨 惊现集体“说唱尬舞”-旅游视频-搜狐视频
古老拉祜族村寨 惊现集体“说唱尬舞”
视频介绍:
1984年,一位拉祜族老人卖了家里唯一一头猪,赚来的60元钱拿去买了吉他,生记硬背教会了全村人弹奏,也成就了大山深处的音乐村,如今上至百岁老人下至断奶儿童,几乎都能歌善舞,通晓吹拉弹唱,是怎样的信念,让拉祜族人对音乐如此热爱?
作者签名:
途牛影视,快乐旅途好故事。
推荐出品人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普洱茶山的坝卡囡村寨介绍.doc 6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150 &&
普洱茶山的坝卡囡村寨介绍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大班章茶区】坝卡囡寨
茶寨名:坝卡囡
曾用名及别名:巴卡囡、巴卡诺 名称来源:“坝卡囡”系傣语地名,“坝”即坝子,“卡”即荒凉的,“囡”即小,坝卡囡,意即为“荒凉的小坝子” 所属村委会:布朗山乡班章村委会
民族:拉祜族 语言:拉祜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分拉祜纳和拉祜西两大方言。 文字:过去无文字,20世纪初西方传教士曾创制过用拉丁字母拼写的文字,但因欠科学,未能推广。新中国成立以后,才创制了新的拼音文字,但现在年轻人大多习汉文。 海拔:1650米
常住人口:55户,267人 古茶面积:全村拥有林地24587亩,其中古茶园占有1000余亩,但古茶树间距较大,棵树尚未统计,树龄多在200年以上。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下辖一个县级市、两个县:景洪市、勐海县、勐腊县,其中勐海县又被称作“中国普洱茶第一县”,著名的“茶王”老班章就位于勐海县的布朗山古茶区。
布朗山乡的班章村委会下辖五个自然村:老班章、新班章、老曼峨、坝卡囡和巴卡竜,被称作“班章五寨”。其中,老班章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原生态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其“茶气强劲、浓酽霸气”的独特口感,有普洱“王者”之称,而其他四个寨子或多或少都和老班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生态环境、茶叶风格都极其类似。
“班章五寨”可以算得上是整个勐海茶区的“明星产区”了,这五个寨子几乎囊括了布朗古茶山最核心的优质产区“大班章茶区”一半以上的古茶资源。“班章五寨”里面有一个寨子很有特点,与其他四个寨子苦茶、甜茶都有分布不同,所产茶叶全部为大树甜茶,这个较为特别的寨子叫坝卡囡。
拉祜族:与葫芦伴生的爱茶民族
大班章茶区的“班章五寨”其中老班章、新班章是哈尼族的分支爱伲人村寨,老曼峨是布朗族村寨,而余下的坝卡囡和巴卡竜则为拉祜族村寨。拉祜族,是中国古老民族之一。“拉祜”一词是这个民族语言中的一个词汇,“拉”为虎,“祜”为将肉烤香的意思。因此,在历史上拉祜族被称做“猎虎的民族”。
查阅云南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的《县志》可知,拉祜族源于甘肃、青海和西藏一带的古羌人,早期过着游牧生活。大约在公元750年至850年后来逐渐南迁,曾在丽江、大理、楚雄、普洱一带居住,南宋大理国时期迁入澜沧和西双版纳。其服饰也很好的反映了这种历史和文化的变迁,既具有早期北方游牧文化的特征,也体现了近现代南方农耕文化的风格和特点。拉祜族是为数不多的几个从原始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直过民族”之一,原生村社、母系大家庭、双系大家庭等社会特征在20世纪末仍有遗存。日,成立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日成立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至1990年又先后成立了孟连、双江、镇沅三个拉祜族等多民族自治县。其中澜沧县是全国唯一的单一拉祜族自治县,那是美丽的拉祜山乡,人间的世外桃源,也是闻名遐迩的普洱茶文化发祥地之一。
拉祜族也常自称“朋雅佩雅”,意为“葫芦的儿女”,他们以葫芦为图腾,来到拉祜族的村寨,寨门、服饰、农具、乐器、用品处处可见葫芦的印记,拉祜族传唱至今的创始史诗《牡帕密帕》记载,至高无上的厄莎神,创造了天地日月,创造了孕育人类的葫芦籽,始祖扎迪和娜迪从葫芦里出来繁衍了人类,从此才有了拉祜族。在过去茶叶还不值钱的时候,拉祜族多以农耕和狩猎为生,传统上成年男子出门身上至少带有三个葫芦,一个装水或酒,一个装火药,一个葫芦笙。日常生活中人们用葫芦保存籽种,表示五谷丰登;饮用葫芦水,表示健康长寿;房屋、生产工具、衣物等有葫芦标志,表示吉祥如意。
拉祜族与普洱茶的渊源也是非常久远的,勐海县的勐宋、勐住、布朗山等茶区的拉祜族村寨都拥有着数百年以上的古茶树,其中部分是布朗先民“古濮人”栽培的,也有一部分是迁徙至此时拉祜族先辈种下。所以,拉祜族与布朗族、爱伲人一样,也是一个擅于种茶、喜爱饮茶的民族。勐海茶区除了布朗山大班章茶区的坝卡囡、巴卡竜两个拉祜族寨子之外,更多的拉祜族人聚居在与布朗山接壤的贺开古茶山,贺开村委会的9个村民小组中,班盆老寨、班盆新寨、曼迈、曼弄老寨、曼弄新寨、曼囡这6个村寨都是拉祜族寨子,另有曼贺勐、曼贺纳两个傣族寨子,一个广冈哈尼寨子,可以说贺开村委会是以拉祜族为主体的村委会。
大班章茶区拉祜族的传统饮茶方式
西双版纳州的拉祜族分布很广泛,发展到今天不同地域的拉祜族饮食、服饰、风俗等已有了些许差异,而且随着历史的进程这些差异正越来越明显。比如布朗山的拉祜族、贺开的拉祜族、景洪大勐龙和勐海勐阿的拉祜族虽然同属于拉祜纳(黑拉祜),但布朗山和贺开的拉祜族的衣饰却有着很多布朗族的元素,这是由于和布朗族混杂聚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云南拉祜族祭太阳神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