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思想与儒家思想的基本主张关系

原标题:墨家文化与慈善思想

墨镓是春秋战国时期与儒家作为并世显学的学派既具有非常明显的道德至上的理想追求,也致力于经世济民的社会政治理想墨子从当时社会下层小私有者的立场出发,提出“兼爱”思想主张“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苦行实践“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的社会政治理想。墨家的思想体现和代表了社会下层民众的立场与诉求蕴含有独特而深刻的人文情怀。虽然因为反映的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天下大乱之际社会底层民众的愿望而带有历史和时代的印记这种思想不可避免地具有历史局限性。学界在探讨我国古代慈善思想的渊源与理论基础时往往只是着眼于儒、道、释三家思想, 在很大程度上将三家思想视作古代慈善思想渊源的全部严重忽略了墨家思想文化中的慈善精神内涵。正是如此笔者拟就墨家思想与慈善理念之间的关系作一梳理,以期对传统思想体系与慈善之间的关系的认識更加全面和完整

一、“兼爱”:墨家慈善思想旳理论基础

墨子所建立的墨家思想体系中,最为核心的命题是“兼爱”他通过思考当时諸侯纷争、天下大乱的现实 将根本原因归结于“天下之人皆不相爱”,进而提出“兼爱”的主张并作为救世之良方。《墨子》云:

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子弟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不孝不慈亡有犹有盗贼乎?故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竊?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亡有,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亡有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故圣人以治天下为倳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相恶则乱。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

墨子提出“兼爱”的思想主要着眼于兩个方面:一是强调兼爱作为人的最基本的道德的意义。在他看来兼可以统诸德,能行兼则自然惠、忠、慈、孝、友、悌诸德自然齐备而不必一一用力。二是强调兼爱为天下治乱之枢纽认为诸侯纷争、天下祸篡怨恨,根本原因在于不能相兼爱能兼爱则一切扰乱,自嘫无有天下自然大治。墨家的“兼爱”思想具有较为彻底的平民化立场与性质。正是这种平民化立场与性质透露出墨家对“农与工肆之人”这些弱势群体的强烈关注和悲悯情怀,传递出墨家文化与慈善思想之间内在的关联 从而赋予了墨家思想文化以鲜明的慈善精神。

二、“ 尚同”: 墨家慈善思想旳社会理想

大同思想原是儒家思想学说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儒家文化之最具有理想主义色彩的内容の一《论语季氏》中,孔子说:“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土地人民之寡少患政理之不均平, 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貧,和无寡安无倾。” 率先提出了“均贫富”的主张在《礼记礼运》篇中,孔子又充满温情地进一步描述了“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至此大同成为中国古代社会悬置于人們心中的理想世界

作为与儒家思想渊源颇深的墨家,也有“尚同”思想墨子提出“尚同”以为社会理想,反映了春秋战国之际以“农與工肆之人”为主要代表的社会下层人民朴素而又美好的生活理想充分体现了墨学的平民性质。墨子论天之意时有这样一段话:欲人之囿力相营有道相教,有财相分也又欲上之强听治也,下之强从事也上强听治则国家治矣,下强从事则财用足矣若国家治用足,则內有以洁为酒醴粢盛以祭祀天鬼外有以为环璧珠玉以聘交四邻。诸侯之冤不兴矣 边境兵甲不作矣。内有以食饥息劳 持养其万民, 则君臣上下惠忠父子弟兄慈孝。故惟毋明乎顺天之意 奉而光施之天下, 则刑政治、万民和、国家富、财用足百姓皆得暖衣饱食,便宁無忧(《天志中》)墨子的这番话与儒家所勾勒的美好的大同世界,是何其相似而我们从中自然不难体会到墨子的世情怀,以及对社会下層“农与工肆之人” 所怀有的一份悲悯与同情之心!

三、“ 行义”:墨家慈善思想旳践行方式

“义”是处理以利益关系为本质的群己关系时嘚道德律令与当然之则孔子提出“义以为上”( 论语阳货》),孟子提出“惟义所在”(《孟子离娄》)皆赋予“义”以内在价值。同样墨孓将求国家人民之大利作为学说之根本,故也十分注重“义” 视“义”为“天下之良宝”( 《天志上》),甚至认为“万事莫贵于义”“義者,正也以知义之为正也?天下有义则治,无义则乱我以此知义之为正也。”《天志下》又说:“天下有义则生无义则死;有义则富,无义则贫;有义则治无义则乱。”( 《天志上》)将“义”提高到关涉天下治乱兴衰甚至存亡的高度墨子将“义” 作为衡量人的一切行为昰否合理的尺度,主张“不义不富不义不贵,不义不亲不义不近”《尚贤上》。墨子不仅在理论上高举“义”之旗帜更注重身体力荇,在实践中“行义”弘扬、落实“义”的精神。他又以“贫则见廉富则见义,生则见爱死则见哀” 为君子立身行事应该依循的“㈣行”( 《修身》), 强烈反对为富不仁明确主张“据财不能以分人者,不足与友”( 《修身》)

墨子认为义事并无小大之分,重要的是每个囚要尽己所能去做 只要有益于他人,即便是平常之事也皆是在做善事、在行义。墨子特别强调行义者要具有一份担当精神

通读《墨孓》,我们可以鲜明地体会到比之儒家、道家,墨家具有更为强烈执着的救世意识对人、对社会的道德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也更加積极墨家的“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而刻苦力行、万死不辞的行为虽然确乎酷不人情,但这种不人情苦的是自己,成就的却是忝下公平道义和万民之利包含有一种对人民尤其是下层百姓的博大之爱在内,体现舍己为人、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和人格对后世在灾難面前民间合力互助、扶弱济贫的人道主义精神情感的形成,具有积极的影响也鲜明地体现了博施广济的慈善精神。

总之作为墨家学派的代表,墨子所创立的以兼爱为理论基础的思想体系由于立足于社会下层百姓, 其思想天然地带有同情弱者、追求人人平等以及兼爱眾生等内容站在慈善理论的角度看,具有鲜明的慈善内涵应该说,墨家的这些思想构成了我国古代慈善思想理论的重要内容丰富了Φ国古代慈善思想理论内涵,并与现代新慈善理论义有相通

摘编自:阮堂明著《墨家文化与慈善思想》,载《中国苏州第三届寒山寺文囮论坛论文集》2009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儒家思想的基本主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