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理想国读后感有将诗人赶出自己的理想国吗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论柏拉图《理想国》中诗人被驱逐的原因及对后世文艺的影响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来源:《世界哲学》2011年第02期 作者:张新刚;
灵魂不朽与柏拉图的新神话——《理想国》卷十厄尔神话解读
引子在《理想国》的最后,苏格拉底讲述了一个灵魂转世神话。一个名为厄尔的战士在战死之后,被安排观看死后世界发生的一切,包括死后受到的奖赏与惩罚,灵魂转世时自己选择来世的命运以及渡过遗忘之河重新获得肉体等。其他灵魂在转世之前都喝了遗忘之河中的水,把死后经历的这一切都忘记了,而厄尔却被禁止喝这河里的水,在复活之后,厄尔告诉世人他所看到的一切。苏格拉底讲述的这个神话就像谜团一样困扰着读者和解释者。厄尔神话带来了几个问题,但却没有现成的线索将这些疑惑一一解开。首先的一个问题是从写作形式上来说,柏拉图刚刚在《理想国》前面,特别是卷十中对诗歌进行了批判,从而将诗人逐出了城邦,但既然将诗逐出了城邦,那为什么在卷十和全书的末尾又来讲述一个神话呢?这第一个问题引出更深层的问题,即在一般意义上柏拉图如何看待神话muthos和logos的关系,还有在厄尔神话里,muthos和logos的关系具体又是如何?第二个问题是从内容上讲的,厄尔神话在卷十乃至全书的位置是什么?因为经过卷二至卷九的长途跋涉,对话似乎已经完成了对卷二中格劳孔挑战的回应,即正义因其自身及其结果而是值得选择的。整个......(本文共计15页)
相关文章推荐
《研究生法学》2003年02期
《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S1期
《世界哲学》2005年03期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出版广角》2010年11期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书城》2013年12期
《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2期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出版:世界哲学杂志编辑部
出版周期: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论柏拉图把诗人逐出“理想国”的原因
一、柏拉图对诗人、诗歌的基本观点:
(一)哲学、诗歌、理想国
柏拉图《国家篇》第十卷中说:“为了不让诗歌责怪我们过于简单粗暴,让我们进一步对它说,哲学和诗歌之间的争吵古已有之。什么‘对着主人狂吠的狗’、‘咿哑学语的婴儿中的巨人’、‘穷鬼中的精明之士’,以及其他无数说法都是这种争论的证据。尽管我们仍旧要声明:要是消遣的、悦耳的诗歌能够证明它在一个管理良好的城邦里有存在的理由,那么我们非常乐意接纳它,因为我们自己也能感受到它的迷人,但是要背弃我们相信是真理的东西总是不虔诚的。”
柏拉图既是哲学家又是政治家,他所构想的理想国,应是一个“哲王之治”的理想的国家。他认为“只有正确的哲学才能为我们分辨什么东西对社会和个人是正义的。除非是真正的哲学家获得政治权力、或者出于某种神迹,政治家成了真正的哲学家,否则人类就不会有好日子过”。
(二)诗人的角色
柏拉图认为,诗人有三种不同的角色:
1、第一种角色,诗人是神的代言人,即灵感神授者,这是就诗的创作状态而言。
柏拉图认为诗人的灵感来源于诗神,来源于神明的启示。“诗神就像这块磁石,她首先给人灵感,得到这灵感的人们又把它传递给旁人,让旁人接上二他们,悬成一条锁链......通过这砦环,神驱遣人心朝神意要他们走的那个方向走,使人们一个接着一个悬在一起。”......&灵感的源泉是神,诗人只是接受赐予,传达着神的指示。“这类优美的诗歌本质上不是人的而是神的,不是人的制作而是神的诏语;诗人只是神的代言人,由神凭附着。最平庸的诗人有时也会唱出最美妙的诗歌。”
2、第二种角色,诗人是模仿者,即是对与真实世界隔了一层的现实世界的模仿,这是从他的模仿说得出的结论。
他认为,诗人的模仿不利于读者对诗歌的理解而且诗歌本身不能反映真实世界,而且
与“理世”&世界的真理隔了三层,诗人离真理最远。在柏拉图的哲学范畴中,“理式”&是作为事物的典范和标准而先验存在的、绝对真实的客观实体。神创造床的“理式”,工匠模仿“理式”&制造作为实物的床,工匠是“床的制造者”;艺术家只能摹仿工匠的成果,制作床的相似物,即所谓的床的艺术形象。诗歌和艺术既不能产生、也不能制作实物,而只是提供一些不具有实体形态的拙劣的仿制品。
3、第三种角色,也是实用的角色是颂诗诗人,即歌颂神的至善,至美,教导青年勇敢,节制,这是他构想理想国时对诗人提出的要求。
柏拉图重视文艺的社会功能,要求文艺“不仅能引起快感,而且对于国家和人生都有效用”,即有益于建立“正义”&的城邦和培育“正义”的人格。因此,“年轻人应该首先接受那些典范的道德的思想才是最重要的”。也就是说,我们要拿什么样的文学作品来滋养我们的年轻人的问题。神灵应该在任何一种形式的诗歌中以正面形象、英雄形象得到再现。而诗歌常常亵渎神灵,丑化英雄,摧残理性,滋养情欲,因此“对于听众的心灵是一种毒素”。因此,柏拉图要把诗驱逐出理想国,除非它“真正能给人教育,使人得益”。
(三)诗歌的罪状
柏拉图指控诗歌的主要罪状有三条:
1、诗歌模仿的是影子的影子,不是实体和真相,“背弃我们相信是真理的东西”,它同真理隔着两层。
他说:“从荷马开始的诗人这一族都是美德影像的模仿者,或者是他们‘制造的’其他事物的影像的模仿者。他们完全没有把握真相,而是我们刚才所说那种画家。”在《法篇》中他更明确地讲:“我们应当用真理作为衡量的标准,无论对真理作何种解释,而不要用其他东西作标准。”
2、第二,诗歌容易激发人性中的非理性成分,摆脱理性的控制。
柏拉图认为,人的灵魂由两部分构成:一是灵魂的最高部分,这是理性部分,人只
有靠理性,才能真正把握可知世界,领会和认识到正义、幸福、真、善、美的“相”;一是灵魂的低劣部分,这是一些非理性的成分。因此理想国的公民必须以理性控制情感,以便使自己的生活更美好、更幸福。
3、第三,从对青少年的教育出发,对一切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诗歌,都应禁止在城邦中流传,对于创造这类诗歌的诗人则应驱逐出境。
他认为:“我们必须先对编故事的人进行审查,接受好故事,拒绝坏故事。然后我们要鼓励保姆和母亲给孩子们讲那些已经通过审查的故事,用这些故事塑造他们的心灵,胜过用手去塑造他们的身体。他们现在所讲的故事大多数我们都要加以抛弃。”
二、诗人被放逐的原因总结:
(一)理论根据
在柏拉图的心目中有三个世界:理念世界、现实世界和艺术世界。“理念世界”永恒不变,超越时空,独立于现实世界之外,是万事万物产生的原型和追求的目的。“现实世界”&是有感官感知的个别事物所组成,是对理念世界的模仿,是理念世界的影子或摹本,而“艺术世界”则是依存于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的影子。因此,诗人只是影像的制造者,并不曾抓住真理,诗人是不真实的,是拙劣的模仿者。
(二)导出原因
作为思想家的柏拉图,他提出的问题几乎涵盖了文艺理论的各个方面,作为政论家的柏拉图,却时刻想着文艺为他的政治理想服务。他看到了诗人神性的一面,却对诗歌的真理性大为鄙夷;他清楚诗歌特殊的魅力,却只想把这种魅力严格限制在像工匠艺人一样的实际用途上;他想利用诗人为城邦的教化服务,却又要对诗歌进行严格的审查,不合格的有又要被驱除出境。
柏拉图强调德行至卜,鄙视诗人的非理性和不克制、宣泄。而诗歌看重容易激动情感的和容易变动的性格,因为它较之人性中理性的部分更便于摹仿。诗人的作品对真理没有多大的价值而且逢迎人性中低劣的部分,所以应拒绝诗人进到一个政治修明的国家里来,因为它培养发育人性中低劣的部分,摧残理性的部分。“摹仿诗人对于人心也就是如此,他种下恶因,逢迎人心的无理性的部分,并且制造出一些和真理相隔甚远的影像”。摹仿诗人让人们丧失理性,这是柏拉图要驱逐诗人的主要原因。
三、诗人被放逐并不意味着根本上反对诗歌
作为古希腊卓越的哲学家和美学家的柏拉图,自幼就酷爱诗歌、音乐和体育活动,从其本性来讲,他并不拒斥诗歌和其他艺术。因此,即使在他从其政治观、教育观、哲学观出发,为诗歌罗织罪名时,也不时地流露出他对诗歌、音乐和艺术的热爱之情。
他说:“我们必须寻找这样一些艺人,凭着优良的天赋,他们能够追随真正的美和善的踪迹,使我们的年轻人也能循此道路前进,进入健康之乡,那里的美好作品能给他们带来益处,他们的眼睛看到的和他们的耳朵听到的都是美好的东西,这样一来,就好比春风化雨,潜移默化,使他们不知不觉地受到熏陶,从童年起就与美好的理智融合为一。”
由此可见,柏拉图的理想国中,要什么样的诗人存在,什么样的诗人不准入境或被驱逐出境,根本的一条,就看他们创作的作品,是否对培养青少年有益。
(一)“艺术世界”是依存于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的影子。而诗歌归于艺术,诗人的作品对真理没有多大的价值而且描摹人性中低劣的部分。这些都不符合柏拉图“哲人之至”的理想国理念。因此柏拉图要将诗人逐出“理想国”。
(二)柏拉图认为诗歌也有积极的作用,只要诗人的作品对青少年健康有益,他就不会被逐出。因此柏拉图并不是完全地、从根本上否定诗歌的。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柏拉图为什么要驱逐诗人呢、?_百度知道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柏拉图为什么要驱逐诗人呢、?
哲学与艺术真的有矛盾吗?
我有更好的答案
思绪自由联想和奔放的、甚至是疯狂的因为哲学是讲理性的、沉思的、冷静的、遵循一定的永恒规律和规定的,而诗歌是讲激情的,柏拉图要驱逐诗人也就没有什么奇怪啦、非理性、毫无规律和秩序可言的、既然如此
没错,柏拉图认为诗人艺术家描绘的都是影响,是不真实不可靠的虚幻的东西。是不?
采纳率:75%
来自团队: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柏拉图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理想国 柏拉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