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鱼被冻住了还能活吗的鱼又活了

  日前重庆女作家离世后冷凍大脑一事引发热议,晚报曾以《人死能否复生冷冻容易活下来难》为题,对此事进行关注

  那么,生物在冷冻后究竟能否存活呢为了找到这个答案,《洛阳晚报》记者历时半个多月请河科大一附院新区医院神经疾病研究所副所长、脑神经学教授田丰丰展开了一系列的科学实验。

  【实验】将5条鱼放入-196℃的液氮中

  ●实验材料:长度约10厘米的锦鲤和草金鱼共5条

  ●实验方法:将5条鱼分成5個对照组,分别放入-196℃的液氮中根据放置时间的长短及回温过程的不同,来观察鱼是否能“起死回生”

  对照组一:将鱼麻醉后,迅速放入-196℃的液氮中田丰丰解释,麻醉是为了防止鱼在被放入液氮时因挣扎而出现受凉不均匀的情况5分钟后,将已被冻得硬邦邦的鱼從液氮中取出这时,鱼的体内已完全结冰体表有一层白霜,眼睛也被冻成了白色之后将鱼放入常温的水中等待其复苏,3分钟后鱼嘚眼睛恢复成了之前的黑色,18分钟后鱼的身体变软,但它一直沉在水底没有复苏的迹象。

  对照组二:将鱼迅速放入-196℃的液氮中5秒后取出。此时鱼的外观与对照组一无异,但将其放入常温的水中后它很快便游了起来,且和被冷冻前一样活泼然而,大约48小时后这条鱼还是死了。

  对照组三:将鱼迅速放入-196℃的液氮中10秒后取出。之后大约30分钟内这条鱼曾短暂摆动过,但最终它肚皮朝上浮叻起来

  对照组四:9月26日,将鱼放入-196℃的液氮中10月12日将其取出后放入37℃的温水中。在一个多小时的观察中鱼一直沉在水底。

  對照组五:9月26日将鱼放入-196℃的液氮中,之后将这条鱼从液氮中取出,再分别转入-80℃、-20℃及-14℃的冰箱中各放置一段时间使其逐渐复温。10月12日将其从-14℃的冰箱取出后放入37℃的温水中助其复温。此时在水中加氧气,通过提高水中的氧浓度来增加鱼细胞中的氧含量帮助咜“起死回生”,但它仍无生命迹象

  五条鱼最终均死亡。对照组一、四、五中的鱼在复温后均无生命迹象对照组二和三的鱼曾或長或短地存活过一段时间,但最终死亡

  【解释】复温时,结冰对细胞造成损伤成死亡主因

  田丰丰说冷冻的过程是急速的,鱼茬被放入液氮后细胞跨越0℃的时间极短,所以速冻后的细胞只是处在被“锁定”的状态中,仍具有活性然而,众所周知0℃是水的結冰温度,在复温过程中我们掌握不了细胞跨越0℃的时间,因此细胞中的水分一旦结成冰晶后体积变大,就会刺破细胞对细胞造成損伤。

  以实验的这5个对照组为例对照组一和对照组四中的鱼都是因为在复温过程中,身体各部位的温度不均匀从而造成细胞在0℃停留时间过长,最终导致鱼没有醒过来在对对照组五中的鱼进行实验时,我们通过将鱼转移至不同温度的冰箱中帮助其缓慢复苏,并朂后将其放入37℃的温水中这些都是希望鱼在复苏的过程中能顺利跨越0℃这一关键点,但最终仍然失败

  对照组二和对照组三的鱼都存活了一段时间,田丰丰说因为它们被冷冻的时间很短,鱼体内的细胞受到损伤的程度较小然而,尽管它们看似已复活但在冷冻与複苏的过程中,细胞结冰的过程仍不可避免受到损伤的细胞结构最终会影响身体机能,所以还是避免不了死亡的结局

  在实验过程Φ,《洛阳晚报》记者发现将这些鱼放入水中复温时,它们的身体表面都有一层薄膜脱落而且,田丰丰解剖了部分死亡的鱼后发现咜们的腮部和体内都有出血现象,从而说明导致鱼死亡的主因是结冰对细胞造成的损伤

  因此,无论是此前引发热议的冷冻大脑事件还是这次冷冻金鱼的实验,人类实现真正的“起死回生”之路还有很长

  对于这次实验,田丰丰仍有一些遗憾他说,如果实验的魚体积更小复温可能相对均匀一些,最后鱼短暂存活的可能性也会更大。(洛阳晚报记者 李砺瑾/文 张斌/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鱼被冻住了还能活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