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求图中各梁的支座约束力怎么求。已知F=6KN,q=2KN/m,M=2KM·m,l=2m,a=1m。

在CD之间的任意地方截一刀,然后保留上面一段、丢弃下面一段,在保留段的截面处代上一个力FCD,最后列平衡方程:∑F=0,FCD-F2+F1=0,FCD=F2-F1=20-20=0(kN)截面法四字诀(四个步骤):截、弃、代、平 再问: 那怎么判断轴力的正负号? 再答: 一般是将受拉的轴力设为正,如不知轴力的方向也设为拉

不是啊,二力杆是只有两端受力的,这个中间有个交点E,还会给个力的作用二力杆之所以叫二力杆,就是只受到两个力的作用,如果两端的力的方向不沿杆的方向,那么就会使杆旋转,直至平衡位置,所以二力杆的两端受力方向肯定是沿着杆的 再问: 你看一下我画的滑轮A和杆AB的画得对么,E点那里怎么画啊,谢谢再问: 再答: E就用FEx和F

首先,定义只在两个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的杆件叫二力杆.其次,判断二力杆的关键在于平衡杆件(或物体)受力的数目必须为2,也就是要搞定受力分析.最后,只要物体只受二力而平衡,无论它长啥样,必定是二力杆!

AD确是二力杆.活动支座给整个结构的力是竖直向上的,但不是给杆AD的力.

AB是二力杆,故A,B两点的受力沿AB方向,由于力矩只能与力矩平衡,故O1A上O点受力与A点受力等值反向,O2B亦然

首先注意BD杆为二力杆,所以只存在压力,AC杆不是二力杆,A点有两个力分量. 设:发动机试验台A点处受力水平为Fax(向左),BD杆受压力Fbd,则: F*a+G*b=Fbd*2b;(对试验台的A点取矩) F=Fax;(试验台水平方向平衡) Ft*h=Fax*H;(对AC杆的C点取矩) 三个方程求得三个未知数: F=F

由静力学解得支座竖向反力Y=30+15=45KN;支座反力偶M=30*3+15*2.5=127.5KN*M画剪力图时,无外力段是水平线;均布荷载段斜直线;画弯矩图时,无外力段斜直线,均布荷载段曲线; 再问: 好像湾距是负的?是吗? 再答: 是的,是负弯距;力学要求负弯距要画在X轴的上方;正弯距画在X轴下方(即哪侧受拉,

一般没有具体的数值条件就画正交力既可以了,不过图上的可以用三力交汇原理相对定性的画出力 再问: 在fy向上的时候,fx为什么有的时候冲左有的时候冲右?不应该符合坐标系的右手法则吗? 再答: 这个其实应该只是在计算前的假设方向,具体方向得由数据计算得出

能够使材料产生剪切变形的力称为剪力或剪切力.即可以让试件沿某个方向切断的力.剪切”是在一对相距很近、大小相同、指向相反的横向外力作用下,材料的横截面沿该外力作用方向发生的相对错动变形现象.

只在两力作用下平衡的刚体称为二力体或二力构件.二力杆件 :指的是一个杆件只在两端受力,且处于平衡状态.二力构件只能收两个力,但是二力杆件不限于两个力,只要作用在杆件的两端都算. 再问: 二力杆件与二力构件在我们书上是一个定义,继续看看其他网友怎么说? 再答: 你教材上的定义可能是从力系平衡的角度来定义的。因为从一个力系

图都没有如何求解? 再问: 再问: 多谢 再答: 望采纳!再问: 约束反力怎么求 还是这道题 帮忙在写下过程吧

向上的,你算错了,大小20KN,Y向受力平衡就出来了,左端的力是分布载荷向下的,右端自然是向上的,没有其他的力,在算受力平衡的时候别把力矩算进去 再问: 你忽略了C处还有个未知的力,这个力分解后既有水平方向的,又有Y方向的再问: 是向下的,我想起梁的活动铰链支座有一种是有两个支承面的,这道题应该就是这种,方向沿所在面的

如图,同样都是两端用铰链连接.但BC不是二力杆,AB才是二力杆(注意它们的区别).约束的实质就是力,有一个约束就有一个力的作用,铰链就是一种约束.比如遛狗时,向后用力拉小狗,小狗就停下来了.“用力拉”就是对小狗的约束.

红框中是水平向的外力F对A点的力矩;不是指的Fax对A点的力矩,Fax对A点的力矩为零.

错,除了两端用铰链连接外,构件上还不能作用外载荷(包含力偶)的才是二力构件.

去掉F力后,根据刚梁AB或CD的平衡条件求出杆件1、2和3的关系,再根据变性协调的几何关系建立方程组,便可求出杆件内力.

安全系数就是说把许用应力(即实际结构中的最大应力)限制在设计极限应力的1/3内,即这里AB杆允许的最大应力为200/3=66.6667MPa.乘以AB杆的面积,即得AB杆允许的最大压力.这是是铰支,所以AB杆是二力杆,未知数仅三个(C点处两个:x,y方向力的分量,A点处一个:杆压力Fab,方向沿杆),三个方程(两个平衡

如果忽略CD杆的重力,那么CD杆是二力杆,则CD杆受力方向为沿CD方向.对AB杆力矩平衡就很容易求的CD杆的受力. 再问: CD竿忽略重力,能不能给个计算过程,结果不重要,哪怕用字母代表也可以。谢谢了 再答: 设:CD杆受力为:F 则由AB杆力矩平衡可得:F*ADsin12°=80*AB/2 解得:F=80*AB/2A

全等.证明过程如下:∵ab∥de∴∠abc=∠def①又∵ac∥df∴∠acb=∠dfe②又∵bc=ef③∴△abc≌△def(asa)补充:是用①②③这三个条件证得全等

f(x)=log2^(x^2-2):该函数定义域为全体实数,log对数是以10为底的对数,所以是增函数,而x^2-2的增区间为(0,正无穷),减区间为(负无穷,0),所以整个函数f(x)=log2^(x^2-2)的增区间为(2,正无穷),减区间为(负无穷,-2).顺便问下你那是以10为底还是以2为底的对数,我再继续下一

1) 右图很容易看出 f(x) = f(x+2),所以最小正周期为2,函数周期 为T=2*n(n为正整数)2) 将函数整体在 x 轴方向 左移 1个单位3) 写出函数在(-1,1]上的解析式,其余定义域上的解析式 利用周期关系可推出在 -1

因为 四边形ABCD为菱形 所以 AC垂直于BD 又因为 E H为中点 所以 EH与BD平行 所以 EH垂直于AC 同理 EF垂直于BD 所以 角FEH为直角 同理 其余三只角为直角 所以 四边形EFGH是矩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梁的支座约束力怎么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