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制造业产能过剩相对的是什么行业呢?产能过剩,制造业产能过剩不行了,什么行业崛起呢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中国的芯片行业会在未来几年内崛起!中国现在行多行业总体均不错,可中国就是缺“芯”!

原标题:【深度】没有实体经济的崛起,中国制造业的衰落!(长文)

以前曾说过,没有实体经济的崛起,中国的经济一定不会有未来。只靠房地产、金融支撑的经济是建立在沙土之上的,没有牢固的基础,必然会倒塌。

来源:互联网;转自:制造业电商

真相惊人!楼市是如何打败实体经济的?

现在中国经济有个怪圈,就是全民都在争当房奴,他们一方面在苦兮兮的还贷每月手头的钱交了银行就不剩下什么,另一方面房奴又有一种奇异的自豪感,他们望向没房的人,得意的说:我们家房子又涨了!

似乎所谓的“房子升值”的这笔钱已经进了自己的口袋一样......

楼市是如何打败实体经济的?看了这张图你就懂了

高房价为啥是中国制造的隐形杀手?

房产天生就拥有居住和投资这两大属性。如果过度的将房地产杠杆化、投机化,这不仅会使多数居民群体承受不起,而且还会导致制造业长期低迷不振。居民会因房贷高负债消费能力减弱,而企业会因高房价带来的一系列生产成本的上涨,要么关门歇业,要么搬到更廉价的地方去发展。【制造业电商微信内容不错,值得关註】

如果对比一下不难发现,近十年来作为房价疯涨的直接代价,除了带来严重的通涨之外,最为明显的便是制造业的萎靡不振。近期,国内企业家领袖级人物任正非、马化腾等已经先后代表高端产业对国内高房价表示不满。他们认为,高房价不仅对制造业产生挤出效应,而且还会抑制企业的创新。

曾几何时,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通过低廉的商品价格在全世界无往而不胜。中国制造的成本为什么这么低?除去劳动力价格因素外,最为关键的还是土地使用权分化。中国的土地使用权分为耕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住宅用地等等。

这就使得整个土地因为使用功能的不同而出现价格的差异。在一个城市中,你建厂拿地与商建用地的价格相差很大,这就导致工业的土地成本被人为扭曲。而低地价加上低人工成本,直接导致工业产品价格极具竞争力,这也是中国制造业高速发展的致胜法宝。

而随着近十年房价的飞涨,带动国内土地、房租、用工成本的不断攀升,使中国制造业之前的优势消逝殆尽,很多国内外知名企业都逐步将工厂搬至成本更低的东南亚地区。中国制造业陨落的清晰轨迹正逐步呈现。

举个例子,2001年,中国生产了耐克40%鞋子,而越南生产了13%;到了2005年,中国份额降至36%,越南升至26%;2009年,两国并列以36%的份额旗鼓相当;2010年,越南涨至37%,最终超过了中国的34%。而到了2015年中国比例只剩下越南的一半左右。那为啥说高房价已成为中国制造业的杀手呢?

首先,高房价带动土地租金和用工成本上升,这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中国制造业必是不堪承受。十年前我们可能用一千块雇佣一个工人,更早的时期甚至只要一半,而如今在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三千元每月已很难再找到合适的产业工人。

从表面上看,十年工资涨二倍看上去很多,但实际上却无法抵消由房租带动的生活成本上涨,房价飞涨带来的是房租也水涨船高,而城市中间的商业地产也会因为房租上涨而将成本摊入销售终端,也就是说城市生活成本高企的重要原因是土地因素。

地王频出必会带来的高房价,高房价的背后必定是高租金,而高租金对于多数没有房的产业工人来说带来的必定是生活环境的恶化与生活成本的飞涨,这也是为什么越是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招工越困难的原因。

当所有的土地被炒高后,制造业主只能无奈将产业转移到劳动力价格更加低廉的地区,比如东南亚。否则你的企业将因为成本问题而在竞争中被同行淘汰掉。

再者,高房价让很多企业家“脱实向虚”。打个比方如果一个制造业企业一年辛苦赚个一百万,而一个炒房客也能够通炒卖土地房产赚几百万。那么在正常的情况下制造业将不会再扩大生产甚至关闭,而将钱转而投向土地以及房地产业,这将造成制造业的空心化。

就在稍早之前,上市公司陆续披露了年报、季报,数据显示啊,有315家企业一年赚不够1500万元,也就是说,他们一年的企业利润在深圳还买不起1套房。试想,如果生产制造业微利甚至无利可图,企业家们都去炒房产,那就会导致在没有资金流入的情况下,中国制造业不仅会产业“空心化”加剧,而且转型升级也将无从谈起。

笔者认为,中国经济要想在未来的十年有所作为,一定要“去房地产化”,这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经验总结。日本之所以在二战后迅速崛起,得益于制造业后来居上,但上世纪80年代后搞起“泡沫经济”,在房地产泡沫破灭后,制造业又无法勇担大任,日本经济于是就陷入了持续20年的衰退,至今看不到曙光。

最后,高房价将抑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之前看过一个在上海的企业案例,本来这个公司有两个门店生意很好,但因为房租合同到期,房东猛涨房价,就算盈利翻倍也交不起房租,最后只好关门了事。所以,高房价不仅对制造业不利,而且对整个实体经济不利。

此外,高房价正在抑制创新,历史上那些伟大的创新企业都诞生在低房价时代,高房价的城市是肯定没有创新土壤。比如在国外,微软最初诞生在新墨西哥州阿尔伯克基市,后来才搬到西雅图;日本的优衣库诞生在山口县,离东京有4个多小时的车程。【制造业电商微信内容不错,值得关註】

而在国内,如果当初杭州房价奇高,肯定无法催生阿里巴巴、快的打车、同花顺等创新性的互联网企业;我们反过头来看,高房价的香港不仅肆生金融泡沫,而且还使其实体经济投资环境恶化。

房产天生就拥有居住和投资这两大属性。如果过度的将房地产杠杆化、投机化,这不仅会使多数居民群体承受不起,而且还会导致制造业长期低迷不振。居民会因房贷高负债消费能力减弱,而企业会因高房价带来的一系列生产成本的上涨,要么关门歇业,要么搬到更廉价的地方去发展。所以,我们不难看出,高房价不仅是中国制造业的的杀手,更是中国经济发展之毒瘤。

中国制造业的衰落,会让其他所有折腾都成一枕黄粱

本文读完,相信你也一样会有醍醐灌顶的感受,特分享于此,以飨诸位。

18世纪60年代的第一次工业革命,让英国成为工业化国家的老大,在差不多整个19世纪,英国所向披靡。

到了19世纪70年代发生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社会从蒸汽与纺织时代跨入到电气与钢铁时代,美国、德国和日本强势崛起。

进入20世纪中叶,美国借助信息科技革命,进一步强化了其霸主地位。

以上是过去两个世纪,人类大概的行走路径。

很遗憾,近两个多世纪里,没有看到中国的身影。中国去哪儿了?

很可悲,封建自闭,一枕黄粱。

进入新世纪,全球产业竞争暗流涌动。中国制造面临着新的发展拐点,我们已经意识到自己在新一轮发展中面临的巨大挑战:一方面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另一方面一些势头强劲的发展中国家也积极谋划布局。

在工业强国面前,我们感受到了自己的渺小与差距,特别是当德国吹起嘹亮的冲锋号角-德国的工业4.0时,我们自己觉得有点慌,快马加鞭,奏出不甘人后的乐章,于是在去年的5月,《中国制造2025》横空出世。

乐章有三节,第一节是2015-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历史的包袱那么重,我们更应该以史为鉴,不能再失去任何机会,不管能否实现,梦想还是要有的。

但横亘在我们面前的不是几排小山丘,而是一座座大山。

首先,整个产业资金流脱实向虚的问题已经是老生常谈,但每次谈都感到很沉重。

其实作为一名身处制造业的人,我自己也是很担忧。我担忧的不是自己的饭碗,因为毕竟是我所处的行业属于高端制造业,和传统的煤炭、钢铁等产能过剩的制造业还不一样。但即便是高端制造业,目前还是国家在主导,说到底是国家烧钱在推动大基建,但你会发现政府提出的PPP项目模式根本没有人搭理。更可怕的是,民间投资持续下滑,现已负增长。

现在人们崇尚的不是实体经济和制造业的发展,而是以房地产和金融市场为代表的虚拟经济。越来越多的企业把投资重点转移到银行理财、信托投资、股权投资及不动产等领域。

脱实向虚急剧蔓延。为什么?因为钱多,傻子也多。即使自己是傻子,只要比别人聪明一点,钱就会向你砸过来。其实本质是整个社会的浮躁不安,人们心中已经信心散失,缺乏安全感,致使虚拟资本不择手段追逐暴利。

我相信人性本恶,贪婪是人的本性,如果不加以遏制,无异于全社会都在play fire!

我担忧的是脱实向虚后的一地鸡毛!

最近几年,移动互联网很火。

可以说BAT是目前中国很了不起的公司,但在本质上BAT们只是起到了平台的作用,起到了管道的作用。我从来不认为中国有了BAT就是有了王牌在手,因为它们本身不创造水。如果这个社会没有了水源,有了平台,有了管道又如何?反而管道长期空置会生锈。所以BAT了不起,毕竟提高了社会效率,解决了大量的劳动力就业,但没必要去拔高与神化,因为它们还能活多少年,其实他们自己也不知道。

金融领域是乱象丛生,在该领域有很多投资机构,股权投资、风险投资、P2P等,其业务范围也不一样。也许是我个人的视野不够,我承认它们是参与社会经济运转的一部分,但总觉得太多太多的机构本身没有创造任何价值,只是在玩投机炒作,在玩资本的游戏,你说他们创造的价值体现在什么地方呢?如果为部分人牟取暴利也算一种价值的话,可能还是有点价值?

再来看看楼市。从去年开始,当房市四小龙腾地而起时,空气中弥漫着蛋糕的芳香,但多数人只是闻到了点香味,便再无缘分享这场盛宴。人们望房兴叹,企盼那些人吃的是最后的晚餐。【制造业电商微信内容不错,值得关註】

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中国“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巴曙松表示,中国在2015年底的居民房货收入比就已高达0.46,已经超过日本泡沫时期的水平。每一轮房价的上涨,都伴随着居民杠杆率的持续上升。中国居民杠杆率从2005年的17.1%猛增到2015年的39.9%,今年这个数字可能超过43%。

钱是最聪明的,它会流向利润丰厚的地方,资本用看似最合理却又最无情的方式在攫取着越来越小的蛋糕,于是人们不断地加杠杆。

感觉很酸爽,后果很严重。

实业为本,金融为用。我们还是要回到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高附加值的制造产业。

我们大家都知道,第一次工业革命成就了英国的王者风范,但随着伦敦成为全球金融中心,国内的食利阶层日益壮大,对制造业和实体经济的投入不断下降,最后的结局大家都知道:日不落大不列颠帝国后来走向了没落。

大家再想想德国,在金融危机与欧债危机中,唯有德国经济一枝独秀,为什么?因为工匠精神,因为德国从不投机取巧,因为德国高端工业制造业占GDP的29%,成为其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

再者,从整体来看,企业技术人员对技术的尊重与热爱不再,至少不像以前那么踏实,默默耕耘。工程师无心钻研,遑论创新,弃技从商已不是少数人的选择。创新?能更新就不错了!

其实,中国最缺的不是钱,而是对技术的敬仰与尊重,对创新的冲动!

为什么?当人们高谈阔论互联网+的神奇时,当人们被一夜暴富的金融神话诱惑时,当人们被日益高涨的房价抛弃时,还有多少人能在试验室里埋头到凌晨?

需要提及的是,目前我国企业缺乏明晰的研发投入体系,研发经费缺乏持续性。很多时候不是人们不愿意从事科研,而是没有强大稳固的工作及家庭保障。技术人员也有自己的家庭,当每一个普通的个体还在为自己的父母、子女担忧住房与柴米油盐时,你还指望他安心地在冷板凳上做上三年五载?笑话!

对于我国制造业,还有一个不可不提的方面,就是企业与高校产、学、研的结合,其实目前的融合度并不高,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企业与高校各打算盘。产、学、研本来是一条非常好的路子,在我国走得却很缓慢,也变味了很多。高效的研究成果很多就是闭门造车,在数量上可能可观,但没有太多市场价值,实乃资源的巨大浪费!另外,企业的技术发明专利与实用新型专利很多时候也是为了拼数量,实际上很多都没有太大的价值。

事实上,不管是高校还是企业,特别是国企,行政化色彩甚浓,官员的眼里只有政绩、土地、金融,很多对实体技术一窍不通,缺乏合理的实体产业政策规划。体制问题始终严重制约着制造产业的转型升级。

虽然现在中国智造已在前进的路上,但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依然任重道远。一线的人都清楚:我国制造企业虽然也有技术上的革新,但缺少核心技术的重大突破。而任何缺乏核心技术的模仿创新,将无法根本扭转我国在制造业领域的弱势地位,更别说弯道超车。

毫不夸张地说,国与国技术上竞争的残酷丝毫不亚于战争,只是它是一种表面文明的战争。纵观历史,任何国家的崛起都是凭借其强大的经济优势,不管是当初的英国,还是今天的美国,日本,德国,都是挟高附加值制造业睥睨群雄、傲视天下。从某种意义上说,制造业实力的强弱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兴衰。

过去的两个世纪,中国一直在打盹。建国初30年,一直在各种乱折腾。改革开放30年,终于醒了,中国利用“后发优势”,采用拿来主义与模仿,外加中国人的勤劳,低成本且快速地创造了经济奇迹,让我们跟上了世界,没有被拉下太远。

这是一种幸运,但也是一种诅咒:当某一天,我们发现无法再复制上述模仿玩法的时候,我们会无所适从。

于是我们开始玩金融、玩资本。

今天,我们又站在了一个十字路口。我希望如今的中国,能够自我革新,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做制造业,做“中国制造”。

否则,目前看起来热火朝天的各路资本游戏,就一定是一枕黄粱。大国梦,也真的会是梦。

挽救中国实体经济,踏踏实实做到这7点吧

以前曾说过,没有实体经济的崛起,中国的经济一定不会有未来。只靠房地产、金融支撑的经济是建立在沙土之上的,没有牢固的基础,必然会倒塌。

而,中国的实体经济,已经一步步下滑到了如此境地,再不想办法挽救,这一代企业家的家国情坏真的是快要凉透了!

中国是集权型经济,国外是市场型经济,挽救中国实体经济,不应该和国外硬碰硬,应该击中其软肋,发挥我们之优势,才是更有效的办法。

中国不应该盲目的学习国外,而应该只取其精华,大力发展我们的优势,国外的不一定都是好的,以前的我们,盲目的照搬学习,其实是误国误民。

比如:国外有完善的劳工保护体系,甚至有强大的工会,我们以前也把人家的劳动合同照搬过来,但外国企业简单啊,只需要做好产品就行了,中国呢?作好产品也没用,还要维护政府关系、还要面对行业的恶性抄袭和竞争,不考虑中国国情,其实是把中国很多企业架到了虎背上。

而在未来,如何挽救中国实体经济,作为一个在实体经济第一线奋战的我,作为一个一直以来研究中国经济的我,作为一个一直在研究全球经济的我,拿出以下7点意见,希望引起重视,逐步实施,相信,中国实体经济一定可以再创辉煌!

对于体制,改变其实很难,我们不要再去讨论这个话题,只讨论,在当下,如何做,才能做到最好。

1、必须给房地产降温,让投资房地产赚不到钱

中国的钱太多了,往哪里去?当然是往赚钱的行业里去,当大家都感觉房地产比实体经济更安全、更赚钱时,老板的关注点、资金、人才都会从实体经济移向房地产,那样,实体经济只会一步步被掏空,如同实体经济是一个企业、房地产是一个企业一样,一个企业的人、钱、资源全被挖到了另一个企业,这个企业肯定是越来越差,直至关门。

所以,如何给实体经济这个企业更多的未来、希望?只能是从政策上让房地产这个企业更难赚钱。

(1)、没办法,2016年涨幅超过10%的城市全部分别对待,把去年增加上去的杠杆再减下来,比如首付30%,二套60%,三套不能贷。比如二套房计算标准是看房又看贷(去年改成了不看房只看有无贷款,有10套房子没贷款也算首套)。(编者注:房价涨是结果,关键是别放水,其他首付啥的是次要的)

(2)、使用金融政策去改变房地产行情,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比什么限购、限地价靠谱多了。

最近和银行的一个朋友聊天,他的一句话,让我心塞到无语:现在,我们银行有规定,除了政府和房地产,其它行业一律不准发放贷款。

看到了吗?在这样的信贷环境中,房价如何降?实体经济如何活?这TMD是多么打脸的现实!要不要马上重视并改变!?

2、必须规范当前浮躁、赚快钱的商业模式,才能给实体经济让路

什么意思呢?我们用现实来说话。

为什么P2P在中国一下子涌出来数千家,然后99%的全部关闭,要么卷钱跑、要么破产倒闭。

为什么互联网+、O2O在中国一下子这么火,因为好忽悠人投资啊,融不到VC就卖股权啊,反正忽悠到钱就是王道。如今互联网+和P2P一样都快成了过街老鼠了。

为什么今年直播又火了,还是因为是风口上的模式,钱好忽悠,但最终一样难逃99%倒闭,最后留下三家,然后合并成一家,其它全死的结局。

因为违法成本太低,守法成本太高!

如何通过法律、社会教育让大家认识到经济的本质,去除浮躁的心理,去除赚快钱的心理,盯紧中长期投资的回报,把更多的创新、资金转向实体,这样子,在资源支撑下,实体经济才有希望。

这要靠法制!让违法的人、造假数据骗钱的人付出昂贵的代价,这才是王道!

(3)、改革目前实行的劳动合同

给企业更多的自主权和主动权,咱的实体经济都这样了,咱就别在这方面学习国外民主国家的劳工保护了,人家的国家福利、社会保障咱能学到吗?毕竟我们还是这样的初级阶段,大企业都快跑完了,长三角、珠三角的企业都快倒闭完了!

改革的目的是企业愿意去签订,企业和员工都能接受并愿意主动去签订,而不是被绑架,而不是被困住,就这么简单。

给企业更多的自由,让劳工可优胜劣汰,让能者多得,让多劳者多得,让不劳者不能有所获。让企业有更多的自主权。

这年头,做企业到一定级别的,谁不想合理合法?谁想一直在犯法?谁愿意一直扛着棺材上路?

(4)、降低企业社保缴纳基数

如今,一个企业,如果按规定交纳五险一金,这项金额占到了总工资的30-40%左右,这已经占到了企业工资成本的很大一部分,有多少企业能够承受?这也是逼着企业在变相违规。

试想,如果每个员工的缴纳社保成本可以控制在每月500元,所有的企业都会愿意主动全部缴纳,还是那句话,做企业的没有谁就天生愿意犯法违规,谁都愿意与员工共存,但成本太高,企业经受不起啊!

如果缴纳基数小了,会不会影响社保总额呢?其实不然,如今整个社会缴纳社保的员工比例总体上不超过30%,如果降低了基数,但提高了总数,比如达到90%的时候,其实总缴纳金额数是不减反增的。

年初的两会上,有代表向总理提议降低企业社保缴纳基数,以减轻企业负担,总理也答应,并说一定要按步实施,毕竟总理发话了,后来也确实是跟进了。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由原来的20%调整为19%,失业保险单位缴费比例由原来的1%调整为0.8%,个人缴费比例不变……2016年5月31日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下发通知,阶段性降低社会保险费率。

对于如此没有诚意、纯属欺上瞒下来忽悠的跟进政策,只能表示一下无奈的呵呵。

(5)、降低个人所得税

还是那个道理,因为税负太高,全国人民从上到下都在犯法,没有几个企业是真正的按规定交个人所得税的,你也别拿国外来说事,人家交税的都是爷,我们交税的都还是孙子,社会保障呢?医疗教育保障呢?住房保障呢?

所以,很多的企业不得不做两套账,就是为了减小员工的个人所得税。

1、继续提高0缴税基数,比如提高到元。

2、降低税率,比如我们的边际税率是45%,这在全世界也是比较高的,新加坡的边际税率是22%,而且起征点远高于我们。

3、把税率改革到90%以上的企业都能接受并愿意主动全额实报去缴纳,这才是目的。

4、房贷利息抵个税是一个好事,赶紧实施!

(6)、降低企业所得税

以前的企业所得税是33%,自2014年起降成了25%,这是一个大进步,但还是居高,建议分类对待,比如实体企业的可以再降至10-15%,先把实体企业振兴起来再说。

如果以上措施只针对制造业,而对房地产、金融业却可以提高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那么,就可以加快资源向实体转移,但这样政府是不是耍流氓?是的,我们就是要耍流氓,因为我们本来就一直在耍流氓,又不多这一回,而且,这又是为了国计民生。

如果大家不明白,我可以举一个直接的例子,就是我朋友的科技企业,以前的增值税是17%,以前就不得不到月末四处想办法买票,后来克强上台后改成了6%,他就再也不找票了,按实际金额照常纳税,因为什么?因为交得起了!因为去买票也省不了钱!所以,一切改革的目的就是,让大家发现违法成本更高时,就会自然而然的开始全部守法!这才是改革的真正目的!

7、不要给钱,给个公平的环境最重要

动不动的这个基金,那个定投,这个扶持,那个补贴的,都会转嫁成腐败的寄生虫。

科技厅、工信厅、商务厅、发改委等每个系统每年都有大量的国家扶持资金,动则几个亿几十个亿,养着一大帮蛀虫公司,每年就是赚一年拿到的几百上千万的补贴,国家扶持什么我就做什么。

国家说要大力扶持外包产业,好,我赶紧把公司包装成外包公司。

国家说要大力扶持动漫产业,好,我赶紧把公司包装成动漫公司。

国家说要大力扶持电子商务,好,我赶紧把公司包装成电商公司。

国家说要大力扶持农业科技,好,包装。

国家说要大力扶持新能源,好,包装。

格力的董明珠曾在一次经济形势座谈会上对总理说,不要给钱,我们也不要扶持政策,我们要的是一个公平、透明、平等的环境。

给了我们这个环境,我们会做的更好,比给钱更好。

虽然也理解国家的初衷是好意,而就是因为这些乱七八糟的钱,把企业的竞争环境破坏了,大家不去搞创新搞研发,而是竞相搞关系,拿补贴。

不搞科技创新的靠拿补贴比苦逼做研发的赚的还多,这不是逼着老实人骂娘吗?

中国想要真正强大,必须拥有强大的制造业和实体经济,单单靠房地产和金融泡沫,是不可能撑得起中国真正的强大的!这都是虚幻的!

只有企业家,才是这个国家真正的脊梁!

只有让企业家对未来有信心,只有让企业家都在踏踏实实做企业,这个国家的经济才能长久,才能真正强大,就像德国,抗风险能力极强,为什么?德国有强大的工业基础!日本和韩国也是!

给企业减负,给企业家尊严,给实体经济活力,我们期待着!

注:MBAClub编辑转载,意在传播价值,如有版权异议,请联系编辑


12月9日,2017雪球嘉年华在深圳举办,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出席并发言。他表示:

2018年中国GDP增速将回落,估计在6.5%-6.7%之间,通胀率将保持合理水平;

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上升,已有3亿人消费水平接近日本,但基尼系数也在上升,财富差距正在拉大;

当前中国经济已经进入存量经济主导、新旧动能转换的时代,资产配置看的是结构性机会,而不是趋势性机会。

下文为李迅雷在中国顶尖投资者盛会雪球嘉年华演讲内容,授权正和岛微信首发。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李迅雷


美国经济复苏有利中国出口

很荣幸参加“雪球”这样盛大的年会,2018年即将来临,明年的宏观经济走势将会如何?资产配置应该怎么做?在此与大家做个交流。

总体来讲,我觉得明年全球经济环境依然有利于中国经济的走稳,美国经济、欧洲经济都会继续复苏,我比较看好的还是美国经济。

为什么相对看好美国经济,而不是欧洲经济呢?

去年,大家都认为美国经济会更强,故判断人民币对美元要继续贬值,于是,都急匆匆地去换美元了,没有想到应该换的是欧元,欧洲经济的增速比美国要更快一些。

而2018年呢,美国还会继续加息,美联储会继续缩表,欧洲呢?欧洲还是保持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从货币政策的收紧力度看,美国经济真的复苏了,欧洲经济还是勉强靠货币总量刺激来维持它的增长,所以,我们应更加看好美国。

不过,虽然我们看好美国经济增长利于中国的出口,但是同时,美国的货币政策又会给中国带来一定的压力,那就是美联储要持续加息。估计今年12月份美国还有一次加息,明年至少加息3次,而且特朗普还要减税。所以说,各国之间的经济发展是个此消彼涨的过程,过去是中国经济增长强劲、欧美弱,如今似乎有点反过来了。美国经济复苏和增长对中国出口有利,但是对于中国的投资未必有利,所以,我们要客观评价全球经济复苏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2017年,中国显然受益于全球经济的复苏,GDP增长了6.9%,其中有0.2个百分点是出口的贡献。而在去年,出口是一个负增长,负了0.4个百分点,若没有出口这个一负数的影响,去年中国GDP的增速会是7.1%;而今年若扣除出口的贡献,GDP增速则是6.7%。也就是说,若不考虑得益于全球经济复苏的出口因素,今年中国经济增速将低于去年,那明年的经济形势将会怎样呢?从经济总量来讲,并不乐观。因为投资增速将回落,即便消费持平,而出口也不会比今年更好,所以,GDP增速应该是回落的,我估计在6.5%-6.7%之间,总量上是回落的。

很多人会问,你是不是看空中国经济?我觉得,这是对我观点非常大的误解。我始终认为,经济总量增速回落是一个自然的现象,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出现的情况,只是增长的速度放缓了,但仍是在增长,不是不增长,也不是负增长。

我们可以比较一下,比如美国、日本、欧盟等,他们的经济增速都是2%点多,全球增速不过在3%左右,中国经济增速能够维持在6%以上属于非常不错了。就像人有生命周期,动物有生命周期一样,万物都有生命周期,中国经济增速在2007年达到了历史最高点,之后便处在回落过程中,回落是非常正常的。我们不应简单地认为经济增速回落就不好,增速上升就是好的,可能更要反过来讲,经济增速上升反而对结构调整是不利的,对去泡沫是不利的,增速下行有利于促进改革、改善经济结构,有利于解决很多问题。

民间投资为何大幅回落?

今年一个很令人担忧的问题,是民间投资增速的回落。2011年,中国民间投资增速大概在30%左右,今年10月份的数据只有1.2%了,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大幅的回落呢?

因为预期回报率在下降,这也是一个正常的现象:前期的高增长来自于需求、来自于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现在由于人口的老龄化、劳动年龄人口的减少、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使得投资回报率水平有一个自然的下行趋势。

此外,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20%左右的房地产开发投资,我估计其增速在2018年是要回落的。2016年,中国房地产投资和房地产销量都出现了回升,尤其是房地产销量创了历史新高,今年下半年之后,随着房地产销量的回落,房地产投资增速也应该会回落,这样对2018年的GDP将是一个负面的作用。由于我国的经济仍然主要靠投资拉动,既然投资增速往下走了,经济增速自然也往下走。

居民可支配收入“被平均”

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我们讲了出口,提到明年的出口不会比今年更好;讲了投资,说了投资增速肯定要回落,另外还有一驾马车是消费。

中国居民收入的增速在回落,尤其是中低收入者收入的增速在回落。大家从这张图可以看到,2016年中国基尼系数在反弹,基尼系数上升是收入差距扩大的结果。

此外,没有多少人关注到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可支配收入增速中位数的变化,中位数目前是往下走的,平均数是往上走的。平均数往上走,不一定就表明居民收入水平普遍提高了,比如说,我们现在这个会场里有3000多人,假定人均可支配收入一年10万元,有人说“我被平均了”,有人说差不多,有人说我比10万块钱要高,但是如果马云进来,大家都被平均了,中位数没有上升,但平均数会上升很多

所以,从消费的角度来讲也并不乐观。但明年做投资还是乐观的,因为有结构性的机会。从全世界的情况来看,转型过程中的国家在转型和发展过程当中,经济增速无一例外是往下走的,这个道理要明白。“十九大”把这个道理讲得很清楚,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GDP不是看增速,而是看质量指数,质量是第一位的,质量更加重要。


我研究了三十年,明年通胀起不来

当然,明年还会遇到一定的压力,就是在于金融监管的加强以及货币政策维持中性。大家担心很多事情,监管新规对投资理财带来哪些影响,比如说刚性兑付不能做了,理财配置怎么去配?结构化产品等不能做了,如何获得高收益?这些问题都很现实。我感觉,很多政策的落实需要一个过程,比如说注册制,2015年说要搞注册制,到现在为止,注册制还没有出来,所以,对政策的判断要考虑到它的可操作性到底如何。

明年的货币政策又会怎样?这是很现实的问题。如果说要加息,将对楼市、股市均造成不利的影响,这就要分析多方面因素。

第一,央行是否加息,还是要看明年通胀会不会起来,我觉得明年通胀起不来。每年到现在这个时间段,不少人都会预期通胀会起来。通胀起不起得来,取决于GDP的增速。我研究了三十年中国GDP跟CPI之间的关系,只有GDP增速上升了,CPI才会起来,我认为明年CPI总体水平会比今年略高一点,但还属于可控范围之内,还是在2.5%以下。

第二,美联储加息会不会导致人民币被动加息?我觉得还是取决于多重因素,如果人民币贬值压力不大,加息的必要性也就不大了。近年来讲,人民币的汇率走势是强于预期的,我想明年也不会出现大幅度的贬值,因为总体来讲,中国经济的可控性还是比较好的。

第三,2018年中国GDP增速将是回落的,既然增速是回落的,那么这个时候加息就显得没有必要。所以,我的总体判断是明年上调银行基准利率的可能性不大,但是不排除操作利率,也就是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利率,正回购、逆回购的利率可能还会调整,上半年调整压力大一点,下半年可能松一点。

中国大城市的集聚度还远远不够

这种金融环境和货币政策下,投资应该要把握住两点:

一是要有底线思维,所有政策的出台都是为了维持经济稳定和金融市场稳定,不是让金融市场出现问题,所以,我们不用过于担心货币政策或者金融监管对于我们资本市场带来的负面影响;

二是要掌握好政策稳中求进的原则,我们政策的特征就是维持稳定。我们在过去六七年来采取的政策就是稳中求进,不但适用于经济,也适用于治国理政,这已经是总原则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市场出现异动,可能是反向操作的机会,比如说暴跌的时候应该买入,因为稳中求进始终是我们政策的总原则。

如果细分一下,房地产市场可能在整体走弱的情况下有些结构性的机会,我前面也已经讲到,明年房地产销量肯定要小于今年,销量的回落将导致房地产投资增速回落。

但是,楼市同样需要有一个底线思维,明年初大家会热议一个话题,就是房产税的问题。房产税跟我们现在热议的资管新政,跟我们之前讲到的注册制,估计都是类似的话题,就是会担忧是否会很快推出。如果推出房产税,它会导致什么后果。我们现在政策的要点是防止房地产大起大落,因为房地产不仅是中国的财政,还是中国的金融,更是代表了整个中国经济,所以,我想楼市总体上虽然没有趋势性机会,但是有结构性机会

结构性机会跟我们的人口流动相关,中国的人口从农村到城市,这个过程已经到后期了,但是城市化的过程还远远没有结束,我们可以看一下,中国最大城市的人口只占到整个中国城市人口的3.13%,远低于东京、巴黎、首尔等城市,说明我们城市集聚度是不够的。

但是,我们要看到结构性变化。我们过去谈的是东北振兴、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这个范围太大了。目前已经进入精准化时代,我们已经不能简单讲,是看好长三角还是看好京津冀、珠三角,我们一定要讲得更加精准,就像现在讲的精准扶贫一样,要知道哪个更具体的地方有投资机会。

比如说,长三角已经分化了,浙江的人口流入量明显超过江苏,江苏人口流入量呈现负增长,京津冀地区每个地方的人口都在负增长,这就是问题所在。虽然像京津冀等很多地方都属于国家要振兴发展的地方,但是最终还是要由农民工的两条腿所决定,还是要由当地的就业机会所决定。

所以相对来讲,对于长三角地区,我更加看好浙江,珠三角我看好四个城市——深圳、广州、佛山、东莞。这些地方的人口在不断大量流入,而很多其他地方的人口是净流出了。

另外,高铁、地铁的发展也会改变中国的经济地理。我们把握住一点,中国人口向大城市集聚还远远没有结束,深圳这个地方的活力超过中国任何一座城市,这是势不可当的。所以说,我们的产配置一定要配置在人口集聚、产业集聚的地方,包括股票市场也是一样。

今后的资产配置看结构性机会

按照我的看法,中国的经济不能只看一个面,至少要看两个面,以产业发展为例,有新兴产业扩张的一面,也有传统产业缩减的一面。

从人口流动角度讲,有某些地区人口减少的一面,有某些地区人口增加的一面。从产业来讲,第三产业——服务业的投资增速在上升,制造业的投资增速在下降。

所以说,做行业配置时,看好的是第三产业,相对看淡的是第二产业。但是第二产业里有没有机会呢?同样要看两个面,新兴产业的增速在上升,传统产业的增速在下降。所以,我们要配置的就是新兴产业,要配置的是未来人口集聚地区的房地产。

我认为,当前中国经济已经进入存量经济主导、新旧动能转换的时代,既然这样,我们应该配置新动能。如今,新动能和旧动能相比,新动能是1,旧动能是9,1:9怎么转化?只有靠新动能不断做大做强,才有可能转。这就意味着新行业、战略新兴行业有新的投资机会。

所以,把握住两大方向,未来有些产业不断集聚,如传统产业——优胜劣汰、强者恒强,那就去配置行业龙头;有些产业全面扩张,如新兴产业。

怎么来寻找线索呢?我们从中国的研发投入方面去寻找线索。中国在电子通信、核科学、地球与科学及农学领域投入比较大,代表了国家的战略。虽然它的投入不一定有很高的产出,但是毕竟是投入了。比如说中国的通信,从3G到4G、到5G才几年时间,成本巨大,但是确实对IT和通信行业带来了质的飞跃。所以,这是一个投资的思路,包括半导体行业是不是迎来了黄金十年?我不是做电子通信行业研究的,但如果半导体行业真的是实现芯片的进口替代,我们是不是可以在这个领域里去重点配置资产呢?

我前面提到,我不看好消费,指的是不看好消费对GDP的贡献,不等于我不看好消费升级、不看好某些消费行业的崛起。所以,在经济减速的大背景下,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下,我们一定要关注结构变化。趋势性上升的时候看总量,经济步入到存量主导阶段的时候看结构,因此,目前及今后的资产配置,要找的是结构性机会,而不是趋势性机会。

雪球创始人方三文新书《您厉害,您赚得多》,集结雪球6年价值投资精华,中信出版社出版

中国3亿人消费水平接近发达国家

有人说,中国人消费能力很强,出国购物的人均支出全球第一;有人说,中国人消费能力很弱,因此导致了产能过剩。为什么会出现这两种截然相反的看法呢?

中国有13亿多人口,其中属于城镇中等偏上及高收入群体的规模有3亿多人口,相当于一个美国人口这么大的体量,这3亿人口的收入水平已经大幅提升了。这张图是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划分为两类收入的群体,一个是3亿人的,年人均收入水平是5.6万元,另外一个是10亿人的,人均收入水平是1.6万多元。前者按购买力平价,实际可消费能力与发达经济国家的消费能力已经无差异,即这3亿人已经接近日本民众的消费水平了,他们的消费升级确实是存在的。这就是配置大消费的逻辑。

同时,按照十九大提出的,当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要解决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对于3亿率先富起来的人口而言,他们的消费升级对应着配置高端消费行业的投资机会;对于剩余10亿人口,我们关注的是由于政策扶持、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使得他们的消费能力在奔小康的过程中也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所以说,每个群体或每个层面都是有机会的。

此外,在中国经济靠投资拉动的模式下,投资也能拉动消费,例如,住房销量增速的大幅度上升,导致带有“家”的行业股价表现非常好,今年家电、家居、家装的消费增速都比较快。

另外,随着人口老龄化,同样又会带来相应的消费热点,比如说像健康保健、医疗卫生和养老产业的发展较快。随着5G的推出,网络消费将进一步的发展,也会带来更多新的消费亮点。

所以,如果你能够把握住结构变化趋势和规律,能够从宏观维度自上而下地研究行业起伏特征,你就会把握住今年不少投资机会。比如说这两年来最大的特色,基尼系数上升,奢侈品消费水平就上升了,包括澳门博彩业毛收入的增幅,跟国内地产的销量有明显的相关性。比如说茅台销量的大幅度上升,跟高收入群体的收入增速上升相关。左边这张图是茅台的销量增速,右边的是白酒的销量增速,你就会发现,白酒的销量增速接近于0了。

这跟2010年之前完全不一样,2010年之前,两年4万亿投资使得中国经济实现稳增长,那时候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增幅远超高收入群体,对应着农民工进城数量创下历史新高,对应低端白酒销量增速要超过茅台销量的增速。

因此,收入结构的演变带来了消费品行业的几家欢乐几家愁,房地产销量的变化居然会导致澳门博彩业的盛衰,凡事都有因果,从这些宏观因果中寻找资产配置的线索,一定会有收获。我的演讲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1.每年收到100多万份求职简历,谷歌为何不招智商最高的人?

2.风向变了!胆大、心狠、跑得快......谁再这样赚钱,必死无疑

3.重磅!2017最后一大波福利,错过再等一年

4.奥巴马来华接“私活”,布莱尔演讲当顾问,卸任政要的“淘金”潜规则

5.《猎场》暗藏4条晋升绝招,99%的人都不知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制造业产能过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