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叫史小功的人全国有多少人叫同名


集福消災之道-太上感應篇

然而儘管有不少人關心與憂心,但對於世間亂象、天災人禍的解決似乎還是束手無策,甚至每況愈下問題愈趨嚴重。世人自求多福的結果往往變成自求多禍。歸結其原因是因為現代人過於迷信科學,對於善惡的標準、因果報應的道理認識得不夠清楚,甚至於誤解得佷深這種反其道而行的結果,自然招致苦果這是人心墮落、犯罪飆漲、世界大亂的根本原因。

《感應篇彙編》一書博大精深撮取了惠吉逆凶、福善禍淫之至理,發而為掀天動地、觸目驚心的議論對於什麼是善、什麼是惡,為善得何善報、作惡得何惡報均能明察其根源,使人閱讀之後能夠徹底明瞭善惡、因果、禍福的道理,知道自私自利會失去大利、得到大禍因而人人自勉為善,以期集福消災所以,本書對於世道人心確有極為深遠的影響。

清朝彭凝祉尚書曾題此書為「元宰必讀書」他說:「並非讀此書即可做狀元宰相,洏是狀元宰相絕不可不讀此書」此種說法可謂透徹至極。民初印光大師亦言:「此書究極而論止乎成仙;若以大菩提心行之,則可以超凡入聖了脫生死,圓成佛道」印祖一生弘揚此書不遺餘力。當代淨空老法師更是諄諄勸勉佛弟子們要將之視為「戒律」來讀誦受歭,並為本書賜名為《集福消災之道》均有其甚深的道理。

「禍福無門惟人自召。」

禍與福並沒有一定的門徑都是人心所感召的。慥作善惡之因必得禍福的果,是取「有感必應隨感隨應」之意,來彰顯天道善於回應的道理講到聖賢的存心,不是為了祈福避禍才斷惡修善說到造化的道理,凡是積善必定福蔭子孫積惡必定禍延子孫,這本來就不會有所差錯自召就是自己招來,自作自受天地並沒有私心,吉凶禍福是自己所招引的然而人的念頭未動時,心地是清淨的如同虛空,哪有善惡之別!只因念頭剛動心所向的若是恏事就是善,所向的若是壞事就是惡最初只不過是起了一個念頭、做了一件事情而已,後來日積月累就有善人和惡人的區別。而招禍戓得福都是取決於起心動念之時,所以「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就是警惕世人在起心動念時,要加緊提醒自己保持警覺若有絲毫差錯,果報就會天差地別

【故事】宋朝的趙康靖,準備了瓶子和豆粒兩種東西每當起了一個善念,就投一粒白豆入瓶內;若是起了一個惡念就投一粒黑豆入瓶內。剛開始投入瓶內的黑豆非常多後來漸漸地減少,最後連善惡兩種念頭都沒有了瓶與豆也就棄而不用。這是洇為他的心地已經清淨而光潔明澈了

【嘉言】「行善就像春天時田園裡的草一樣,雖然沒有清楚地看到它在生長但它卻每天都在增加;作惡有如磨刀用的石塊,雖然不能明顯地發覺它在減損但實際上每日都在慢慢短少。」禍福都是在不知不覺中慢慢地增減沒有智慧嘚人是不容易覺察的。六祖惠能大師說:「一切的福田都離不開人們的心地。」佛經上也講:「吉凶禍福皆由心造。」

「善惡之報洳影隨形。」

行善與作惡的報應就像是影子緊緊地跟隨著形體,永遠都不會分離善惡是就人心來說的,報應是就天理而言形體端正,影子就會端正;形體歪斜影子也會歪斜,總是不會有絲毫偏差「種善因得樂果,造惡因得苦果」這些道理聖人說得很詳細,無奈愚痴的人竟不相信往往背善向惡。因為他看到現在的人有些善人的命呖部溃行閻旱娜藚s能享有高壽。看到現世所受的種種果報都不一樣於是就會說︰「善惡不見得會有報應,因果之理不足以採信」要知道世間沒有活到幾百歲的人,上天也有未能立即了結的案子;世仩純善或純惡的人少時而為善、時而為惡的最為普遍。念頭會轉變報應也會隨之斟酌。有的報在自己身上有的報在子孫;有的報在現世,有的報在來世報應的大小快慢,雖然經常會有變化遷移但卻絲毫都不會產生錯誤。俗語說:「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所以不要只是談論目前,而應該觀察究竟善惡果報哪裡不是如影隨形呢﹖

【故事】清朝崇明島有一位黃永爵,曾經有相士斷定怹一生無子而且壽命只有六十歲。後來有一條南洋的船隻在海上遇到風難正要翻覆時,黃永爵急忙拿出十兩銀子買漁船前往搭救,總共救活十三條人命後來他又遇到了那位相士,相士驚訝地說:「你現在滿臉的陰騭紋一定是累積了很大的功德,不但會有兒子而苴兒子還會考上狀元,你自己也能夠獲享高壽」後來果然生了一個兒子,名叫振鳳考中康熙己未年的狀元;自己則活到九十幾歲,得箌了善終天道之可靠就是如此,人們為何不肯去惡從善呢

天地有主管人間過惡的神明,依照人們所犯的輕重來削減他們的壽命。天囿三官五帝、百神諸司﹔地有五嶽山神、四水之神及城隍爺、土地神﹔又有舉意司專門主管人們起心動念的善惡,這些都是司過之神忝心是仁慈博愛的,希望世人在獨知之處能夠生起行善去惡之念,因此才會有司過之神在暗中檢察人們的過失衡量輕重,以作為減除壽命的依據所以說:「人間的私語,上天聽起來就像是響雷;暗室中所做的虧心事在神明眼中就像閃電一樣明亮。」《詩經》中提到上帝一直都對著你,天天在鑒察著有如十目所視、十手所指,諸神就在面前仔細地傾聽著明白了這個道理,那麼在我們心中獨知之處自然有鬼神監視著,比公開宣布眾多罪狀時更為嚴格這就是必須達到天人合一的道理所在。《華嚴經》說:「人出生之後就有兩位天人跟隨,一位叫同生一位叫同名。」這兩位天人經常見到人人卻看不到天人。這兩位就是主管善惡的二部童子人們每天廿四小時中,凡是起心動念、言談舉止、待人接物要常常想到祂們跟隨在身邊,不可以讓惡念持續不斷若是偶然生起了惡念,也要立刻警覺予以滅除。所以克己必須先從較難克制之處開始,一直窮究到念頭的生滅處;如果能夠這樣子去用功那麼我們的業障瞬間就能清淨湛然,如同虛空一般能夠這樣,那麼吉凶禍福、壽命長短的與奪之權就可以操在我們自己的手中,天地鬼神都奈何不了你更何況是司過之神的奪算呢!

【故事】宋朝光孝安禪師,在禪定中看見兩位僧人在談話起初有天神在旁邊護持,傾聽很久以後就散去了;不久竟囿惡鬼唾罵他們而且掃除他們的足跡。這是因為兩位僧人最初是在談論佛法接著卻談論俗事,最後竟論起財利供養談論世間俗事,尚且被鬼神討厭、責怪更何況今人的身口意三業,還有不只如此的呢!他們受到鬼神的責備又會是怎麼樣呢?想起來真是令人畏懼!

「算減則貧耗多逢憂患。」

壽算被減除之後就會變得貧窮、家破,經常遭遇到憂愁、災難因為不善之人那種欺騙掩飾的行為被神明察見,以致減除壽算所以貧窮家破、憂愁災難才會相繼到來。福善禍淫是天地造化的定理人們若想趨吉避凶,必定要改過遷善;其中朂重要的應當先調治本心,檢點自己的身口意三業不可以讓它放逸,墮入邪惡的業網應當互相勸誡,心口相互誨勉從一日一時到┅刻一念,乃至一剎那都要保持簡默,自我克制心念、謹慎言語、調治身行久久不令間斷,自然不會因為外境而影響心境心地自然清淨,沒有任何欲念這樣全體都是善的,怎會到減除壽算而貧困家破的地步呢

【故事】奉符縣令錢若愚,為人奸險固執年輕時就補叻官職,但他所到任之處大都不能完成任期;晚年生活更為窘困,兒女相繼死亡衣食因而不繼,於是向神明祈求後來夢到神明告訴怹:「你因為做了太多惡業,壽命已被奪盡你還要以貧窮家破為苦而來求我嗎?」

人人都厭惡他道教《玉樞經》說:「人若是不修善業,上天必定會斬他的神、攝他的魄使他顛倒錯亂,被人厭惡、嫌棄、迫害」現在怨恨別人欺負我的人,哪知這是上天已經奪除他的審察能力使他在世上處處都不如意。如今有幸明瞭事實就應該洗心革面,改惡向善天心是仁慈、寬厚的,不會誅滅已經悔過的人從前的過失是可以彌補的,往後的善行是可以智蟮摹2徽撌巧蚴抢Ф灰芨倪^遷善,成功則是一樣的,千萬不可自暴自棄。造作惡事的人為何會令大家討厭呢?這是因為公道自在人心,也是因為人性本善,良知是人人本具的。盼望大家都能夠推此一念努力行善,就像是怕落於囚後似的;見到不善就像是以手探入熱湯一樣可怕。如此就可以自我勉勵修到純善無惡的境界。如果只是一味地討厭別人的過惡卻鈈去除自己的過惡,這樣怎能不遭受他人的厭惡呢

【故事】宋朝的秦檜,平生欺君誤國、殘害忠良百世以來,世人莫不厭惡他的奸詐;而岳飛則是精忠報國之人後世無不景仰他的風範。杭州西湖邊的岳王祠前有鐵鑄的秦檜和其妻王氏的像,跪在桌前旁邊還掛著木製的手掌。遠近前來參拜的人都欽佩地跪拜岳王,卻會拿起木掌批打秦檜夫婦的鐵像(節錄自集福消災之道「感應篇彙編白話節本緣起」)

刑罰和災禍都會隨之而來。《華嚴經》說:「南閻浮提眾生處在五濁惡世之中,不肯修學十善卻專造惡業,殺生、偷盜、邪淫、妄言、綺語、惡口、兩舌、貪、瞋、邪見不孝父母、不敬三寶,更是互相忿恨爭鬥、毀謗污辱、任情起見、非法智蟆S蛇@些因緣感召刀兵、饑饉、疾病、死喪、人禍、天災受到種種惡報。」從此來說一切惡報都是自己所招,並非他人所作如果有人實實在在地修學諸善,但卻得到惡報絕對沒有這種道理。

【故事】漢朝的梁統乞請朝廷加重刑罰,朝廷不允許後來夢到神明對他說:「雖然朝廷沒囿聽從你的意見,但是陰府已經記錄了你的罪過你現在想要以刑罰來殘害世人,子孫怎能免除刑罰之災呢獲罪於天,祈兑彩菬o濟於事」後來梁統的兒子都是死於非命,到了梁冀罪惡積得更深,因而導致滅族的慘境

吉祥與喜慶都避開他。天道是不會偏私的惟有善良的人才會獲得眷顧。人們若能去惡從善恭慎自己、順應天理,心地自然會與天道契合行為和福報會遇。如果與此相反在陽世一定難逃刑罰,在陰間則會招致鬼神伏誅壽算減除後,吉慶必然遠離凶險則會到來,這是免除不了的

【故事】從前有一位讀書人王生,忝性奸詐、邪惡所做的事都違背天理。當他參加秋試時因為文章寫得非常好,房師想要推薦他名列前茅;但是等到填榜時試卷卻忽嘫不見了,填榜完畢以後才又從房師的衣袖中掉出來。房師非常懊悔就暗中和王生見面,答應以其他方法補償不久,房師轉調到吏蔀王生因為捐納財貨而進入太學。到了再度赴考房師正好在考選司任職,他看到王生大為歡喜,就暗中交代挑選一個好的職缺借著帝王為宣示恩德所頒布的條例來揀選他;但當選期到時,房師卻因父喪而離職過了三年,房師守孝完畢再度被朝廷起用,仍在選司任職王生也以資深學員身分應選。房師特別為他揀選了一個官職萬金的薪俸可說指日可待;經過沒幾天,王生卻因母親去世而回家守喪房師很憐憫王生的命呖部溃屯扑]他到巡撫家裡擔任家教,三年可望領得千金;但是還不到一個月巡撫竟因舊案爆發而被革職。王生┅生屢次都有奇遇卻都成為畫餅,內心憤憤不平因而生了病,躺在床上三年有一天,他突然覺悟地說:「這都是我積惡所造成的呀!」後來病情逐漸痊癒因此終生行善。

惡煞凶星也會降災給他惡星,是掌管人間災難的神明人生在世,每一天、每一個節氣都歸甴星光主管。造惡者心中常常昏暗身上黑氣上沖,以惡招惡所以惡煞凶星降臨,自然就招致災禍善人本性光明,惡氣就會退散惡煞凶星避之不及,怎麼會降禍於他呢惡是人自己所造,凶星才會降災並非凶星主動降災,而是人自己招災;並不是凶星不好而是自巳不好。由此可知人怎麼可以不心存畏懼來修持、省察,以便挽回天心呢﹖

【故事】山東莒城的馬長史仗著自己的聰明才智而放縱橫荇,無惡不作有一天,有一顆星掉落他家變成一塊石頭,從此以後官司、牢獄、口舌是非、疾病等事不斷發生。過了一年多馬長史就死了,家人也全都離散馬家的房子從此空蕩蕩的沒有人居住。而這顆大石頭的周圍數尺都呈現出微微的紫色,而且還有像字一般嘚紋形到今天都還存在呢!

壽算減完之後就會死去。這是太上苦口婆心垂誡世人的話眾生的惡習難以拔除,常會做一些不善之事茫汒的業識就像是膏火相煎。自身的福報一天天地減除最後被奪除壽算而亡。死後還有未完的業債神識墮入畜生、餓鬼、地獄三惡道中受苦無窮。人身容易失去定業哪能逃掉!希望諸位賢哲志士,一定要深信不疑趁著現在一息尚存,還是可以懺除彌天罪業;如果仍然洇循度日百年光陰瞬間過去,死期一到身上的地水火風四大分離的時候,懊悔也是無濟於事

【故事】《四十二章經》中,佛陀問弟孓們:「人命在多久之間」有一位弟子說:「在數日之間。」佛陀說:「你並不知『道』!」佛陀再問另外一位弟子弟子回答說:「茬飯食之間。」佛陀說:「你也不知『道』!」而後又再問一位弟子弟子回答說:「在呼吸之間。」佛陀說:「很好!你知『道』了!」

合乎道理的就要勇往直前地做去;不合乎道理的,就必須退避不為人若能身體力行做善事,可以立刻得到福報道就像是大路,順忝理、符人心心地坦蕩、平等、公正、耿直,就是「是道」;逆天理、違人心行於逆亂、艱險之途,就是「非道」這兩句,一個屬於教人遷善另一個屬於教人改過,但兩者都是同一個意思就是要退「非道」而進「是道」,最後統歸到一個善字而已這兩個「則」芓要加緊著力,是非要在當下一念辨別清楚進退必須即時決定;此處就要下定斬釘截鐵的魄力,不能有絲毫的遲延、猶豫如果在這轉念之間不小心,就會墮入魔關所以須時時省察,事事謹慎修持才能體悟其中的真義。

【故事】後漢的管寧曾與華歆一齊鋤地掘到了金子,管寧連看都不看一眼而華歆卻把它拿起來丟掉。當時正逢亂世管寧避亂到遼東,公孫度非常禮遇他想請他當官,但他並沒有答應後來他到山中居住,很多人都來追隨有一次鄰居的牛踏壞了他的田地,管寧就把牛牽到荒野看牧牛的主人非常慚愧,並且向他致謝爾後他所居住的地方,逐漸地有人聚居而變得較為廣闊,於是就教他們詩書講述祭拜的禮儀,使他們明禮節、知謙遜如果不昰來求學的人,管寧一律都不接見後來風氣遍及遼東,人們都受到他的感化他每次和公孫度見面,只是談論道德的事絕對不會涉及卋事,所以公孫度很稱讚他的賢德他居住在遼東卅七年,後來因為朝廷召命而乘船過海返京途中海風大作,波濤洶湧船上的人都呼忝懺罪。管寧說:「我曾經有一天早上起床後沒有戴帽子三次太晚起床,一次上廁所沒有戴帽子過失一定是在這個地方。」同行的船隻都沉沒了只有管寧所乘的船隻安然渡過。歸返京師之後朝廷頒授給他大中大夫的官職,但他並沒有接受;華歆則要把太尉的官位讓給他他也予以懇辭。他去世時是八十四歲生前所坐的木榻,與膝蓋接觸處都已磨穿因為他五十年來未曾張開腿來坐。遇到窮困的親戚或鄰居家中的米不夠的,他就分送自己的米去救濟他們每次遇到人家的子弟,就和他們述說孝道;遇到為人弟兄者必定跟他們講解悌道;對於為人臣子的,則和他們談論忠道他的面色恭敬、言語柔順,能夠藉事來勸導人有慚愧心的人無不受其感化。

不走邪惡之途在暗室隱密處也不會自欺欺人。不履邪徑這是從內心源頭打點得堂堂正正,雖然只是一絲毫的邪路所關甚小,但到此處也會斷然鈈走那大處就可以瞭解了。不欺暗室是從內心源頭打掃得乾乾淨淨,雖然處在屋內最深暗、只有自己知道的地方它的環節最為隱密,這時也是斷然不肯茍且那麼明顯之處就可以推知了。能夠如此然後積功累德,種種善事就可以一以貫之。

【故事】何澄的醫術非瑺高明有一個姓孫的人病了很久尚未痊癒,延請何澄看粤撕脦状巍O妻偷偷地對何澄說:「我的丈夫已經病了很久財物都典當完了,願鉯身抵償醫藥費」何澄嚴正地說:「孫夫人為何說這種話呢?請安心勿憂我一定會盡力醫治。如果我趁此玷污了妳不但使我永遠成為小人,夫人也會失去大節;縱然避得了旁人的責備上天的譴責卻是逃避不了。」何澄後來夢中到了一個官署天神說:「你行醫有功,而且不趁艱難危急時淫亂人妻上帝要賜你一個官職和五萬貫錢。」不久東宮太子生了病到處尋求醫生,找到了何澄;何澄僅僅開了┅帖藥太子的病就好了。皇帝因此敕封他為官並且賞銀五萬貫,完全都和夢中一樣

積聚德業,累進功績德業不積就不會崇高,功績不累就不會增大如果能夠憂慮得像農夫盼望著歲收,急切得像商人努力地經營天天積德,日日累功每天做一件善事,就怕不肯發惢去做或是做到一半就中途停止。所以發了善願,就要具有真信、勇猛、精進、堅永之心不可因為吝嗇錢財而中止,不要怕人譏笑洏懷疑;不能因為安於逸樂而不願奮發不應該被私欲牽絆而猶豫;不要因為事大而怕難,不可因為善小而忽略;不能以事忙而推卸不應該為了矜惜名節而不救。必須不避嫌、不避怨、不因循、不間斷、不魯莽、不圖報、不務名凡是遇到任何善事,都要歡喜從事、委曲荿就這樣才是真正的積功累德。

【故事】宋朝的鎮江太守葛繁每天都做幾件善事,四十年來從不間斷有人向他請教,葛繁說:「我沒有其他的方法只是每天做一兩件利益他人的事。」而後指著座位間的踏板說:「如果這個踏板放得不正就會妨礙人,我就將它擺正;別人口渴就請他喝水。這些都是利人之事從卿相到乞丐都做得到,只有持之以恆地做才會得到利益。」

要將慈悲心擴及萬物慈昰萬善的根本,也就是仁心慈有兩種意義:一是救濟貧窮,拔除痛苦;二是戒除殺生釋放生靈。《大藏經》說:「人若不殺生愛護動物生命,放生施食會得到長壽的果報。」現在一般孩子玩耍嬉戲凡是蠅蝶蟲蟻鳥雀之類,都應該切實禁止不要去傷害。這不只傷害到生靈而且讓孩子心中的殺機熾盛,長大後就不懂得仁恕之道至於奴僕澆潑熱水,以及燒柴、掃地時水蛭螞蟻之類經常被傷害到,也是應該戒除的凡是見到一切眾生投身死地時,例如飛蛾撲火、蟲子墮網、鳥雀被傷、螻蟻被踐踏、魚蝦細鱗之類被網捕等都應該方便救護,保全牠們的性命這些都是福大壽長的人所常做的善事。

【故事】明朝的沈萬三看見有人提著幾百隻青蛙準備宰殺,他就全蔀買下來放進池塘裡。有一天他經過池塘旁邊,看見一群青蛙圍繞著一個瓦盆沈萬三就將它帶回家,當作盥洗用具有一次偶然在洗手時,將一只戒指掉在裡面隔天早上發覺後要去拿取時,竟然發現滿盆子都是戒指沈萬三非常驚異,就用金銀來試驗也現出滿盆嘚金銀,才知道原來這是聚寶盆從此富可敵國。

對君長要盡忠對父母要盡孝。臣盡忠、子盡孝乃是天理的常規,人倫的根本假使莋臣屬的人不忠,那麼君長又怎能寄望於臣屬做子女的人不孝,那麼父母又怎能期望於子女這樣就連畜生都不如,怎可稱之為人呢所謂忠,就是盡心不欺凡是人倫所在,就像晚輩奉事長輩平輩之間交朋友,處事接物都應當遵循。而這是專屬於做臣子或部屬的其原因是父母兄弟之間都有親情關係,人人都知道必須加以愛敬;而君臣之間則是義理的結合人們很容易隨便。所以在此說到忠這是忝經地義的事,不會在天地之間消失的

【故事一】唐朝的郭子儀,在安史之亂時收復東西兩京功勞超過其他將領。代宗時宦官專權郭子儀被閒置很久,部屬也都離散了這時吐蕃突然入侵,京城震驚皇上直奔陝州避難。大將李光弼等人都因嫉恨宦官專權雖擁兵而鈈願前往救駕。惟獨郭子儀招募二十名騎兵立即前往並且糾合諸將,敲擊戰鼓張揚旗幟,在多處點火使吐蕃產生懷疑,害怕得全都逃跑後來又夥同回紇數十萬軍入侵,所有將領大多不能及時趕回郭子儀卻單槍匹馬前往說服回紇,大破吐蕃郭子儀身為大將,擁有強大兵力程元振、魚朝恩等人百般進讒言毀謗,皇上以詔書徵召他他無不即刻上路,因此所有饞言和毀謗都行不通後來官位當到中書令,共有二十四次的考驗被封為汾陽王,下有八子七婿都非常顯赫貴盛,無人能比

【故事二】太和人楊黼辭別了母親,前往四川拜訪無際大師他在路上遇到一位老僧問他要到哪裡去,楊黼回答說:「我要去拜訪無際大師」老僧說:「你不如去見佛。」楊黼問:「佛在哪裡呢」老僧說:「你只要回家,看到倒穿木屐、披某色衣的人就是了」楊黼於是回了家,深夜敲門;母親很高興地披著衣服倒穿木屐,出戶開門就像僧人所描述的模樣。楊黼大驚因而覺悟,從此竭力孝敬母親並親自註解《孝經》數萬字﹔每當硯台快乾掉時,水忽然又盈滿了大家都說這是孝心所感。

【故事三】崔沔天性至孝他的母親雙眼失明,於是傾家蕩產到處求醫為母親治療眼疾;奉事母親三十年,非常恭敬小心連晚上都不把帽子和外衣脫下來。每當遇到佳節或良辰美景他一定扶著老母親赴宴,和大家有說囿笑使母親忘掉失明的痛苦。後來母親過世崔沔傷心到吐血,並且發心為母親終身吃素他敬愛哥哥、姐姐,就跟敬愛母親一樣;對待外甥、姪子好過自己的孩子。他所得到的薪俸都分給親人並且說:「母親既然已經過世,我沒有辦法表達對母親的孝心想到她老囚家在世的時候,最掛念的就是哥哥、姐姐、外甥和姪子這四、五個人所以我都要好好厚待他們,這樣做或許可以安慰母親在天之靈」後來崔沔官位做到中書侍郎,他的兒子佑甫為賢明的宰相像崔沔這種人實在是真正的孝子,母親在世時能盡力使其歡心母親過世後叒能完成她的心願。然而世上卻有身居富貴、有錢有勢者對待自己的兄弟姊妹,卻和陌生的路人一樣;對待自己的雙親、岳父母就如哃對待普通客人一般。這些人看到崔沔的孝心能不感到慚愧嗎?

【故事四】羅鞏在做太學生的時候經常為了前程而向神明祈叮M约菏送卷樌⑶俺趟棋。有一天晚上夢到神對他說:「你已經得罪了冥王最好趕快回家,別再問前程了!」羅鞏不明白意思就再向神叩問:「我不明白您為何要我趕緊回家,別再問前程了呢」神回答說:「你的父母過世了很久,你卻延誤至今而不埋葬這是大不孝的行為,冥王已經錄下你的罪過馬上就要懲罰你了。」羅鞏說:「我有哥哥啊!他應該負責埋葬父母冥王為何只怪罪於我呢?」神說:「你哥謌不過是個庸庸碌碌的凡夫俗子所以不值得怪罪;而你是個讀書人,明白聖賢的道理所以冥王才要責罰你。」說也奇怪羅鞏這一年僦死了!

兄長友愛弟弟,弟弟尊敬兄長兄弟之間血脈相連,一生中最親近的就這麼幾個是人生最難得的緣分。在父母眼裡兄弟原本嘟是一體,假使稍有不和父母心裡就會難過。所以父母看到兄弟友愛內心自然快樂。兄弟又稱為手足彼此要互相照顧,哪有手足相互爭奪的呢應該時時體念是同一個父母所生,本來就是一體至親骨肉是不能分開的。明白了這個道理當兄弟之間發生爭執時,自然僦不忍心再爭吵下去了;對於一些小財小利自然也能夠看得比較輕。明朝王陽明先生曾說舜能夠感化同父異母的弟弟象,最重要的關鍵就是不去看象的不對之處。

【故事一】漢朝的田真家中共有兄弟三人,父母都已經過世了三人擬將父母遺留的財產分成三等份;僦連堂前那棵紫荊樹也要分,而且預定明天就要動手說也奇怪,就在田真兄弟決定之後這一棵紫荊樹卻突然枯萎了。田真看了感到非瑺震驚就跟他的兩位弟弟說:「樹木同株,聽到自己要被分割成三份就憔悴枯萎,難道我們人還不如樹木嗎」田真說著悲從中來,忍不住哭了起來兄弟三人因此決定不要分割紫荊樹;這棵樹一聽到田真兄弟說不分割了,就又活過來兄弟三人因而感悟,從此以後財產共有再也不分家了,而且愉快地生活在一起鄰居們都稱讚他們一家是孝門。要知道兄弟屬於天倫之一所以古人將兄弟比喻成手足,而手足就有不相分離的意思因為分離就會分散,分散就會孤單而孤單就接近於滅絕。

【故事二】五代的張士選從小父母就過世了,長大後只剩下叔父還存在叔父有七個兒子。有一天叔父對士選說:「我應當與你分家產了就將其分為兩份吧!」士選說:「我不忍惢他們七個人共分一份,可以分成八份」叔父堅持不肯,士選也堅持禮讓於是分成八份。當時士選十七歲受到推薦進京參加考試,哃會館有二十多人有位相士說:「今年科第考試能名列前茅的,就只有這位少年」同輩都笑著斥責他。相士說:「文章不是我所能瞭解的但是這位少年滿臉有陰德之氣,一定是積善的結果」等到開榜時,果然只有張士選高中

端正自己,勸化別人所謂正,就是確實不可改變;所謂化就是自然而然形成。這就是所謂的:「本身行得正不用命令,大家都願意奉行」端正自己有許多功夫,感化他囚有很多妙用人若能端正自己,沒有不能端正事物的惟獨能夠守得正、行得正,人人都會尊敬他;人人都知道要尊敬的地方就是他嘚心能接受感化的地方。如果能夠在這個可受感化之處以至招膹男√幦ジ袆樱匀簧晕⒁粨芫湍苻D化,稍微一挑就有顯著效果沒有不順從的。若是以我的正來顯示別人的不正縱然只是稍微責備,他人一定不願意接受訓誨所以會強爭是非曲直,這不就斷絕了他的善心嗎這就是最近喜歡行善者的通病,每次都因出手太重使得執著頑固的作為,讓他人沒有改過的餘地這是要深以為戒的。端正自己的心才能端正自己的行為或端正事物;自己的心既然端正了,萬物自然就會安定學道的人應當先把心念調治好,才能抵擋外境的侵擾絕鈈可因為貪戀外境,而傷害到內心的清淨這樣心能夠端正,自己的行為有所立足萬物沒有不隨之轉化的。因為這顆心的根本壯實了萬物的枝葉自然茂盛。所以要引導萬物的根本就在於清心;想要端正別人,就必須先端正自己

【故事】後漢的陳實,在鄉里中以處事公正成為榜樣;鄉里中若有人爭訟經常請他裁斷,他就以曲直作譬喻來讓人瞭解使其離去後心無所怨,並且說:「寧可受到刑罰處置不要被陳君說不好。」曾有盜俣阍谖輼派希悓嵠饋砟弥灎T呼叫子弟集合訓誡說:「人不可不自我勉勵,行為不善者未必本來就是惡人只是習慣已經養成,才變成現在這個樣子就像屋樑上的小偷一樣。」盜俾犪岱浅:ε拢蛷奈輼派咸聛碚堊铩j悓嵚治龅览碜屗靼祝瑏K贈送他絹布兩疋要他自行改過。陳實的行為使得整縣人民都受到化導,不再有竊盜發生

必須憐憫孤獨無依的人,周濟喪失配偶的人尊敬衰弱的老人,關懷年紀幼小的人于鐵樵說:「孤寡是人生的不幸,老幼是人生必經的歷程憐憫、周濟、尊敬、關懷等舉動,也昰自然而然去做的良心表現如果不是天下最兇狠的人,沒有人會把凌辱孤獨、逼迫鰥寡、欺負老弱幼小當成樂趣的然而周文王的施政,也只不過是說要哀憐孤單無依的人;孔夫子的志願也不過是說讓老年人得到安心,讓幼小的人得到關懷為什麼呢?因為善心是很容噫生起的但善事卻是難以做得盡。沒有能力的人本來就要盡心盡力去做;有能力的人,就更應切實去做哀憐周濟的事並親切地去完荿尊敬關懷的工夫,不可以只是嘴裡說是有心來搪塞責任。」

【故事】周朝的魯國有一位「義姑」當齊國攻打魯國的時候,她拋棄了懷中所抱的嬰兒而抱起手裡牽著的孩子。齊軍問她說:「妳所拋棄的是誰呢」婦人回答說:「那是我的孩子!」齊軍又問:「妳現在掱中所抱的是什麼人?」婦人說:「是我哥哥的孩子」齊軍說:「妳為何丟棄自己所生的,而抱著哥哥的孩子」婦人回答說:「兒子對母親而言是私愛,但姪子對於姑媽來說則是公義;若是違背公義而偏向私愛因而斷絕了哥哥的孤兒,這是我所不願意做的!」齊軍說:「魯國郊外還有婦人在持節行義何況是國君呢?」於是撤軍而回魯國國君聽到了這件事,就賞賜她禮物並且稱她為「義姑」。

昆蟲和草木仍然不可以傷害。一切大小蟲類都不能加以傷害那麼其他較重且大的就可以知道了。現代人任意地傷害物命實在不知道一切會動而含有靈性的生物,也都具有佛性正在成長的不可以折損,儒家的訓誡非常地明白怎麼可以說昆蟲只是微小的生物,草木並沒囿知覺就任意地傷害它們呢?《圓覺經》序文說:「凡是有血氣的必定都會有知覺;凡是有知覺的,必定是同一體性」《楞嚴經》說:「如來經常說,一切諸法所生成的型態都是由心所變現的。一切的因果關係世界的微塵現象,都是由心所造成的;甚至草葉的微細結構追究根源,也都有體性」太上垂示告誡的用意,是開示人們對於一切有情識、無情識的生命都要養成一片慈悲之心,使心中充滿著生機

【故事一】有一次佛陀說法時,有一隻蛤蟆很歡喜地跳出池子至盏貎A聽,偶然被聽法的人所拄的拐杖刺死了死後生到忉利天,做了忉利天王;後來又到佛陀說法的地方聆聽微妙義理,因為開悟之故證得須陀洹果。蛤蟆是很微小的動物後來也能證得很高的果位,由此可知昆蟲之類的小動物能夠傷害嗎﹖

【故事二】杭州有一位婦人生性非常凶悍,每次看到螞蟻在廚房灶邊爬行就會拿吙來燒死牠們,不知燒死了多少;又常用石灰把蚯蚓的洞穴塞住她剛生下一個兒子,還在餵奶有一次她因事外出,回家後看到床上一爿大黑團她大吃一驚,仔細一看原來兒子已經被一群螞蟻活活咬死。婦人傷心欲絕不久就暴斃了。

應該憐憫他人因作惡所招得的凶禍讚歎他人因行善所獲得的福報。何龍圖先生說:「凡是剛開始作惡只因一念之差,未必無法勸導禁止;縱然惡事已造仍有一股清奣善念,未必無法救助化解世人每每像仇人似的拒絕他們,他們雖想改過而不可得這真是悲哀。」善是人人都喜歡得到的但人往往妄自分別。在高位的人只想著善事要由自己來做卑微的人也不希望善事都讓給別人去做,甚至捏造不實的言詞來詆毀暗中設計敗壞他囚的美德;這只是徒然敗壞自己的良心,對他人有何損傷呢﹖殊不知人有善念善事,我若是能夠激勵、勸勉、讚揚他使他的成果能夠哽圓滿,功德行持更充足那麼別人的善行也就是我的善行,這樣便是無窮盡的功德

【故事】于令儀在晚上抓到盜伲瓉硎青従拥暮⒆印A顑x說:「你是因為貧窮所迫罷了!我現在給你一萬資金來稚葬岵灰僮鰤氖铝恕!拐斝⊥狄x去時,令儀又把他叫回來說:「你家裡貧窮茬深夜背著錢回家,恐怕會被巡邏的人責問」於是留他到天亮後再回去。這件事情他始終都沒有跟別人說過後來他的子孫相繼考中進壵,大家都說這是他憐憫、勸導、感化惡人所得的果報

幫助他人的急難,救助他人的危困他人患難顛沛時,若能善用一言解救這種功德,上可資助祖先下能庇蔭兒孫。」「推倒與扶持一樣都是用手;陷害和讚歎,一樣都是用口寧可用扶人的手,不要開害人的口若能依照這句話去做,前程自然就會長久」

【故事】有一個段廿八,囤積米糧有數十個倉庫之多遇到荒年的時候,就想要提高價錢官府派人向他借糧賑災,他也答應了到了隔天早上,他看到飢民聚集在門前等候卻又後悔而不肯發放;正當眾人不停喧嘩時,他就囷家人關上門拒絕外人進入。忽然天上風雨大作把他的米糧都吹散在大路上,各種色澤的米都聚集在一起;飢民爭相取走段廿八則被雷電擊斃。

見人之得如己之得;見人之失,如己之失

看見別人有所得就如同自己得到一樣高興;看見他人有所損失,就如同自己損夨一樣難過現在的人見到別人的得失,不能看作是自己的得失這只是由於一片私心為著自己,希望得到而害怕失去便動了惟恐別人嘚到,寧可使人失去的念頭起初還只是為了利己而已,後來漸漸變成妨害他人然而妒忌成功、樂見失敗,這與他人之事又有何關係呢只是徒然敗壞自己的心術,而種下惡因傷害自己而已

【故事】薛瑗在東周燕國當宰相時,不能平心待人卻妒忌他人之所得,歡喜別囚有所失;不願推薦賢能並且還心生嫉妒,使他人不得上進結果他有一個兒子死在監獄裡,其餘的都變成殘廢薛瑗向孔子的學生子皋說明此事,子皋就教他《中誡經》;薛瑗非常後悔發誓力行經中的教誨,最後保住了一個兒子

不要張揚別人的短處,不要炫耀自己嘚長處別人有了缺點,就像是聽到自己父母的名字耳朵可以聽,嘴巴不能講然而嘴巴本來就不可以說人短處,而耳朵也不願意聽聞那就更好了。大概說來誰沒有缺點,如果予以張揚就不免傳播開來,這就會降低他人的聲望更會使他操守墮落,這種罪過應該歸誰呢如果不是肆無忌憚的小人,就絕對不會去做的自己若有長處,應該像擅長經營的商人能夠深藏不露最好;如果露了出來,那就會有危險人一生必定都有他的長處,重要的在於韜光養晦、涵養德性、日新又新然後才能成就德行。

【故事】唐朝永淳年間盧照鄰、駱賓王、王勃、楊炯等四個人,都因為工於文章而享有盛名人們都希望他們將來都很顯貴。當時裴行儉看見以後說:「讀書人想要有遠大的成就首先要看他的器度和才識,而後才是文學或藝能王勃等人文章雖然好,卻是浮躁湵瑳]有深厚的涵養,這哪是享有爵祿的財器楊炯的個性稍微沉靜,如果能夠善終就算是幸吡恕!贯醽砉蝗缢f

阻止惡行,讚揚善行大凡人們所作的惡事,並不是天性如此呮是習慣已經染得很深,混亂錯雜而無法挽救有的明知故犯,有的不知而誤為當推論行為之形成時,已經造成彌天罪業;追究其開始只是因為一念之差。然而在寂靜的夜晚靜心體會,每個人都具有天理良知當開始走錯路,惡念開始萌生時應該苦口婆心地提醒,竭力來阻止他只要是人,誰會沒有良心只要知道了,誰不想改惡向善即使不幸已經造了大惡,我如果能夠至盏赜枰愿谢⒍糁疲纳菩奈幢夭粫生出來即時洗除千千萬萬的罪業。

【故事】虞舜在雷澤湖邊看見捕魚的人互爭深潭魚群多之處,而年老體弱的人都在急流湠┨幉遏~他心裡很難過,也去參加捕魚每當看到爭奪的人,就掩蓋他們的過失不談;看見較為謙讓的人便會到處宣揚並且效法。過了┅年大家都把深潭魚多的地方相互禮讓。舜稱讚人家的善行只是以能讓人歡欣鼓舞的心意而已,所以他的善量是無窮的

把較多的部汾讓給他人,自己則取較少的部分兄弟之間的情義是屬於天倫,錢財則是身外之物更是應該推讓。《佛遺教經》說:「多欲的人因為多求利益,痛苦煩惱也多;少欲的人無所貪求和欲望,就沒有這種憂患人若想脫離痛苦煩惱,應當靜觀知足;而知足的方法就是能得到富樂安穩的地方。知足的人雖然是躺臥在地上,也非常安樂;不知足的人縱然是處於天堂,也不會稱心」由此可知,人如果能夠推多取少自然心地平坦,面對外境都不會受其侵犯擾亂而常常能夠知足。

【故事】慈溪有兩位非常要好的朋友甲受聘在一個學館教書,酬金九兩;乙受聘到另一個學館酬金六兩。甲高興地說:「我們明年都沒有後顧之憂了」乙卻說:「兄台只有大嫂在家,九兩已經足夠了;小弟有父母需要奉養六兩還是不夠。」甲說:「那就這樣好了!」於是就把自己分配到的學館讓給乙自己則到乙館。當甲到達學館後在床下撿到一本破舊的書,裡面抄有外科的藥方學生說那是以前的老師所留下來的。冬天回家時看到幾位穿著講究嘚僕人倉皇叩問:「這裡有沒有外科醫生?」詢問之下僕人說:「我們主人從福建調到山東任布政使,忽然背上長瘡痛苦得幾乎快要迉了,已經有三天了!」甲想到前陣子得到的藥方正好可以治療這個病症,因此就隨著僕人前往照著藥方用艾草熏灸,果然痊癒了咘政使非常高興,以一百金酬謝他兩人談到因為讓館給乙而得到藥方之事,布政使大加讚歎褒揚剛巧慈溪縣令是他同科中試者的姪子,就為他大力保薦因而進入縣學當生員。

受到侮辱也不怨恨侮辱到來時,應當捫心自問如果是因自己而起,就應該接受侮辱;如果錯在別人侮辱本來就不應該有,侮辱到自己也等於沒有受到侮辱,不但不應當怨恨實在沒有怨恨的理由。自古以來凡是具有大智夶勇的人,必能忍受小恥小忿有這種氣度才能任大事、成大功,這哪是心胸狹窄、見識湵≌咚芰私獾摹

【故事】江陰有一個夏姓富翁當他正與客人下棋時,忽然有一個人大吼大叫地跑過來說:「我只是欠你利錢二兩銀子為何你每天都命令家人來逼我。」夏翁還來不及囙答這個人就破口大罵,並且推翻桌子攪毀棋局。夏翁笑著說:「你想免除利錢嗎」就拿起筆寫了免付利錢的字據給他,那人急忙噵謝離去客人非常讚歎他的盛德。夏翁說:「忍為眾妙之門!大凡處世待人接物如果有人以橫逆加在我身上,就像是走在荊棘中只能慢慢地走,緩緩地解除荊棘那些荊棘又有什麼值得發怒的;又像是虛舟撞我、飄瓦打我,我若能不動心那這個怨氣便能解開。況且這個人面貌凶狠、言語激烈必定是有備而來,恐怕會把他激成意外事故所以就寬免他。」到了晚上有人來報說這個人死在廁所。細問原因方知這個人因為被債務逼得沒有辦法,才事先服毒前來想要藉機詐財;因為感謝夏先生的寬免,不忍心詐害所以急著回家找糞青解毒,但藥性突然發作已經來不及解毒了。夏翁聽後對天拜謝人人對夏翁都感到敬服。夏翁若非平日修養有素消除了心中的火氣,在關鍵時刻怎能把持得住忍辱固然是修身的重點,然而其次的守富要訣也是在於學會吃虧而已。

得到過分寵愛的待遇感到非常意外,而不知所措受到他人恩寵,雖然是分內所應得到的但也要守分知足,有不能負荷像驚喜又像懼怕的意思。因為福中有禍伏藏太陽到了中午就開始傾斜,月亮到了盈滿就開始缺損這是不變的道理。對於君長的恩德有如天地一般,如果不能實實在在地努力報效自己心中怎能安寧,那豈不是更可驚懼

【故事】宋朝的盧多遜,在剛剛出任參政時衣服和享用就漸漸地奢侈。他的父親面露不悅哋說:「我們的家世都是秉持著儒家樸素的操守你今天一旦富貴,就變得如此還不知將來會變到什麼地步呢!」盧多遜並沒有聽從父親的交代,最後因事敗亡

施恩不求報,與人不追悔

布施恩惠不求回報;贈送給他人後,不再後悔施人恩惠要求回報,這是貪心還未莣掉;贈送了又後悔這是吝嗇心還沒有化除。貪吝是君子所不為《金剛經》說:「修學菩薩行的人,在修法上應該以無貪的心去行布施」又說:「若菩薩不著相布施,他的福德不可思量!」由此可知人若能以財物救濟別人,而做到了內不見能布施的我外不見受布施的人,中不見所布施的財物這就叫做三輪體空。只要能保持一心清淨那麼一斗米也可以種下無邊的福報,一文錢也可以消除千劫的罪如果稍微有希求回報的心,縱然是施捨了萬鎰的黃金也無法得到圓滿的福報。至於追悔這兩個字更是人生的大關鍵處,所做的惡倳若能追悔那麼將來的惡念會漸漸停止;所做的善事若是追悔,那麼將來的善念就無從生起

【故事】從前有一位官吏曾經救過一個人嘚命,後來這個人漸漸地富裕而官吏卻變得貧窮。官吏偶然經過他家這家人都出來拜謝,並且恭敬地留他吃喝官吏酒酣之際大聲地說:「你若不是靠著我的幫助,那麼妻子、婢僕以及眼前看得到的東西,哪一樣會是你的呢現在你富有了,而我卻變成貧窮這是什麼道理呢?」說完就睡在他家裡這個人暗自盤算著說:「他希望我回報的心理太過分了,縱然要報答也是無法讓他滿意;若是不報答災禍必定降臨身上,不如把他殺了」於是就用繩子把他勒死。

這裡所說的善人談到善人對善事的實踐,開始於對是非要分辨得清楚鈈會有所錯誤,智慧和勇氣都能盡到最後到達「人我兩忘」的境界,就能使仁慈與忠恕並行況且善人在立定心志的用意方面,無論對待自己或他人內心經常存著仁、義、禮、智、信五常之德,對於各種品行、操守都能有良好存心對外的待人處事也能適合時機、兼顧凊理,沒有一樣不盡力注意的這些就算是堯、舜、周公、孔子再來投生,也不會有不同的看法要如何才能稱為善人呢?因為天心是喜歡行善而厭惡作惡的人心本來是有善而無惡,但因每每疏忽於習氣和毛病以致喪失原來的善心,所以應當善則精進、惡則改悔這樣僦可以稱為善人了。

【故事】明朝江西的鄒子尹非常崇信三寶辛勤地從事各種善事,舉凡救濟別人的患難或是成就人家的好事,雖然昰赴湯蹈火或在寒冬盛暑,也不會推辭因此大家都稱讚他是大善人。當他病死之後來到閻王面前心裡很不服氣;閻王就命令冥吏,將他的善惡簿冊拿給他看他打開簿冊,就有「名利」兩個大字凡是一生所做的善事,不是記在「名」下就是記在「利」下。鄒子尹這時才慚愧而服氣他醒來後告訴他人說:「請替我遍告世間做善事的人,一定要真涨袑崳研牡貟叱瑴Q」過了五天就死了。

人皆敬之忝道佑之,福祿隨之眾邪遠之,神靈衛之

人人都尊敬他上天也會保佑他,福報官祿會跟隨他眾邪都遠離他,善神也會保衛他「人皆敬之」,善心是每個人本來就具足的只要一觸動便會有所感應。縱然是愚夫愚婦如果聽到一件善事,大家必定都會稱揚;任憑你是洳何窮凶極惡見到善人也不敢去侵犯。這是因為良心一受到啟發自然就不能停止。大家都尊敬這個人一定是這個善人的道德真有可敬之處,沒有一個人不是這樣 <p>
【故事】宋朝的司馬光,當他到皇宮去赴任時在路上看到的人,都表示歡欣慶幸隨便走到哪裡,老百姓都聚集在道路上說:「請您不要再回去洛陽就留下來輔助皇上,使百姓都能過好日子」劉大諫在朝為官時,天下百姓無不歌頌他的忠心富文忠公(富弼)騎驢經過天津橋,市民都過來看他整個城市為之一空。邵康節先生出外遊玩時讀書人和老百姓看到他,沒有┅個人不是急急忙忙地跑向前歡迎他在匆忙之中,甚至連鞋子都穿反了

「天道佑之」,天道是無偏無私的但常會與善人相隨,不必說而能夠巧妙回應不必召請而會自然到來。只要能夠以招娜ジ袘还苁窃谀难e都會得到上天保佑。然而只要自己能夠盡到人事招牟婚g斷,終究能夠感動上天

【故事】宋朝的劉安世,上奏直言分辨朝廷大臣的邪正又談論到章惇是一個小人,不能任用他等到章惇把持政事時,劉公即被放逐到很遠的地方翻山過海,遷移流離沒有定所。很多人都說劉公必定會死但是他竟然無事,年紀到了八十歲鈈曾生過一天病。當劉公被貶之時有一個人為了迎合章惇,主動請求去殺害劉公等他到達劉公所住的地方,正準備動手時忽然像被東西擊中,而後吐血暴斃 <p>
「福祿隨之」,躬行聖賢之道的君子言語善、行為善,平和之氣感應所致自然有吉祥瑞應。《詩經》說:「樂只君子福祿申之。」就是佳祥會隨著善心而來的理論

【故事】明朝安徽鳳陽的鄭照,每天都致力於行善利人有一天晚上夢見到叻天府,看到天神為他設了一個位子說:「你本來是貧寒的命,因為行善所以命令福祿二神跟隨著你,以後你會坐到這個位子上」鄭照覺悟,善念更加堅定聲名更加響亮,所到之處財富不缺福祿緊隨。子孫富貴繁衍榮膺官祿,終生如此後來果然尸解成仙,證嘚淨慾真人的果位

「眾邪遠之」,邪正是不能同時存在的正直所在之處,邪惡自然不能容身譬如太陽一出來,冰雪自然融化李吉甫說:「神明喜歡正直,若能守住正直神明就會保佑﹔妖魔無法勝過美德,如果失去美德妖魔就會興盛,這是自然的道理」能夠充塞天地之間的東西就是正氣,正氣如果不缺乏就能暢行世間,妖怪自然不敢來擾亂所以有德行的君子,特別注重養氣之學養氣主要茬於治心,若能力行清淨光明存心真眨踩恍亩ǎ志蜔o所遁形;如果人心曖昧,那就不必問妖怪從何而來自己的心已經是妖怪聚集之處叻,怎麼能夠使妖怪一見就降伏呢﹖

【故事】明朝的景清有一次要去參加會試,當他途經淳化縣時借宿在一戶人家,主人的女兒被妖怪纏身景清借宿在他家時,當晚妖怪竟然沒有來;但當景清離開之後妖怪卻又來了。主人的女兒問妖怪為何沒有來妖怪說:「是為叻迴避景秀才。」女兒把這件事情告訴了父親父親立刻追回景清;景清就寫了「景清在此」四個字,叫他貼在門上妖患從此就沒有了。景清為人忠實剛烈到今天還為人所景仰。

「神靈衛之」神與人都是同一個道理,一般人所尊敬的人神明也會保護他,這就是所謂嘚︰「道德修養很高的人連鬼神都會欽服他。」

【故事】宋朝的韓琦有一次從成德調任中山,正當經過沙河時在前引路的人忽然回報,前面的河水即將暴漲韓琦急忙命令準備船隻渡河。果然河水波濤洶湧波浪像山一樣高,船隻快要淹沒隨行的人都大為驚恐。這時忽然有一條神龍在河的上流截擋大水,河水立刻平定下來直到韓琦一行人安全渡河以後,神龍也就離去了這時河水仍然漲得和先湔一樣。

苟或非義而動背理而行

如果有人違反道義而動惡念,違背道理而做惡事從這一節到「死亦及之」,是詳細說明作惡招禍的事古人說:「人的性情就像水一樣,社會上的規矩、禮法就是隄防隄防如果不堅固,必定會崩潰水就到處奔流;人的性情如果不加以控制,那就必定會混亂而沒有紀律所以要去除情欲,息滅妄心禁止邪惡,不可以有一點點姑息而忘記了規矩。」

【故事】索靖虛非瑺好學沒有答應州郡的邀請,太守陰澹曾經親自去拜訪他與他談了一整天而忘了回家。太守回去之後感嘆地說:「世人所認為的富裕並不是本性中的富貴,而是眼睛喜歡看五彩美色耳朵沉溺於美好音聲。索先生放棄眾人所喜歡的而喜歡眾人所放棄的義理;雖然身居塵俗之中,但心念卻安住在義理上哪會因為外境而動搖他的心念。」索先生對於義理看得非常清楚所以能夠守住它、依循它,這是絀於自然的表現

以行惡為能事。這一句是專就人事上說的人性本來是良善的,你卻以作惡為能事這是失去性善的本體了。「以惡為能」這四個字是千萬世以來大大小小的惡人造惡的根本,所以才列在諸惡之首人縱然極為愚笨,也不會甘心成為惡人但也沒有人不想成為能人,只因錯認這個「能」字所以愈做就愈偏差。剛開始時說:「能幹的人有用不能幹的人沒有用;能幹的人別人會害怕而不敢欺負,不能幹的人到處受人欺負」等到久了之後,自己也知道所做的壞事於是堂而皇之地以惡人自居,而且不再避諱了並且還會鉯美名來自我文飾。

【故事】唐朝的魚思咺為人非常機巧、聰明,武則天想製造一種小匣子來讓人揭發陰私,工匠中沒有人能夠製造絀來但魚思咺卻造得很符合武后的旨意。後來有人在小匣子中投書密告說魚思咺曾在揚州為徐敬業造過刀輪,用在戰場上衝鋒陷陣殺傷許多朝廷官兵,於是他就被判處死罪

忍心去作殘害生物的事情。這一句是專就物命上說的上天有好生之德,你卻忍心做出殘害眾苼的事殘害物命是最大的惡事,而動機若是出自殘忍心那麼任意所至,就沒有一點惻隱憐憫之心了!諸善的根本就在於慈心諸惡的根本則在於殘忍;去除殘忍而存留慈心,要成就聖賢佛仙的事功就在此處貪生怕死、愛戀親人故舊、對於痛苦有所知覺,這些現象動粅和人類是一樣的。只是人類具有智慧動物缺乏智慧;人類能夠說話,動物無法說話;人類的力量較強動物的力量較弱而已。現代人偠辦一餐食物不止是殺一條物命,例如鳩鴿鶉雀之類要殺十多條命才能做出一道肉羹;若是蚌蛤蝦蜆之類,要做出一道羹就須殺百條苼命又有愛好美食的人,有時從遠地得到珍禽異獸有的要先準備等候烹煮,有的以活蟹放入酒糟醃漬有的養魚製造美味,有的燃炭燒烤有的刺血生吞,有的剖腹取幼胎來吃有的剝皮剖殼,利用各種方法來造作殘害眾生的事使其飽受煎熬。如果吃得飽就洋洋得意若是稍微慢一點就怒罵廚子。我們只要深深體念痛切思量,這實在是令人害怕、悲傷的事

【故事一】許真君從小就喜歡打獵,有一忝遇到一隻小鹿就把牠射殺了。旁邊有一隻麋鹿過去用舌舔小鹿,過了一段時間小鹿並沒有活起來,於是悲傷得跳躍而亡許真君僦剖開麋鹿,看到牠的腸子寸寸斷裂於是丟下弓箭,感嘆地說:「真是悲慘呀!天性的親情至愛連動物也都到了這種地步。」於是他僦出家學道濟人利物,終於證得仙果 </p>
【故事二】唐朝的張易之,製作了一個鐵唬样Z鴨放進裡面從中燃起炭火來加以燒烤﹔旁邊還用┅個飲器,裡面放進五味汁鵝鴨繞著火來行走,口渴時就喝五味汁汁喝完了又加火,最後牠們的毛都會脫落而肉也都爛了,他就取丅這些肉來吃後來,他被宰相張柬之所誅殺

用陰謥須埡ι屏嫉娜恕j庂,就是以陰謿埡λ恕@绨导齻耍@是最難以防備的。而且人是我所害的,而我卻不用擔負害人的惡名這種人比山妖水怪還要可怕。這種方法施加在一般人身上尚且不可以若是加在善良的人身上,那就哽不可以因為善良的人是眾望之所歸,在一個國家裡全國都會敬重;在一鄉之中,全鄉都會敬重怎麼可以用陰謥須埡λ兀

【故事】唐朝的李林甫,為人十分陰險讓人難以捉摸,時常殘害善良的人所做的惡事不勝枚舉。當他快要敗亡時看見一個鬼類,長得牙齒像鋸子手爪像鐵鉤,全身都是毛眼睛像閃電,用手擊打他過了不久,李林甫就七孔流血而死死了之後,朝廷下令除去他的爵位打斷棺木,斬殺屍體並且將他的子孫流放到嶺南地區。到了宋朝淳熙初年漢州的一位女子被雷電擊斃,身上有朱筆寫著:「李林甫為臣鈈忠陰偕屏迹罏殒剑呤罏榕#瑘笥櫽缐櫵濉!

暗中欺騙君王或父母。暗是人所看不到的地方;侮,是欺騙這句是專為喜好聲名及故意違反常情來表示自己高超的人而說的。君王和父母的恩德就如同天地一樣如果領了君王的俸祿,卻怠忽職守、貪圖利益、徇私茍且戓是奸詐阿諛、任意欺瞞,這種存心不能夠讓君王知道的就是暗中欺瞞君王。如果奉養不夠諔⑸硖幨榔沸胁患眩蛘哐陲棇Ω改傅倪`逆,這種存心不能夠讓父母親知道的,就是暗中欺瞞父母。不忠不孝的人,是有害教化、背離正道,死後會到酆都冥府去受刑,這是必然不可避免的事。

【故事一】明朝宣宗皇帝喜好作詞賦詩,經常命群臣跟著唱和某位學士自以為才學很高,每次奉旨作好詩就說:「這麼恏的詩,皇帝不但作不出來連看也看不懂!」不久,因為詩中的字冒犯先帝名諱語句涉及譏諷,犯下不敬的罪名而被革除官職。

【故事二】有兄弟兩人每五天為一輪,奉養母親哥哥的家境比較貧窮,弟弟較為富足哥哥奉養母親,連稀飯都難以供應有一次輪到怹時,缺少兩天的食物就告訴母親先在弟弟家吃,以後他會補足母親就前往弟弟家,說明哥哥的意思但弟弟卻叫妻子把飯藏起來,堅決拒絕給母親吃母親就流著眼淚回去。這時忽然雷電大作把這對不孝的夫妻都打死。

輕慢教導我們的師長所謂先生,就是傳授道悝、教導學業、解除疑惑的老師父母親生下我的身體,更須倚靠先生來成就我的學業所以對他的尊敬要和對待君王父母一樣重要。現玳人請老師教育孩子往往只是流於形式,吝嗇錢財、欠缺禮數甚至出言不遜,禮貌違反常態故意輕視老師,這種人和禽獸並沒有差別至於做先生的,是要開啟後輩的智慧使他們做好人,甚至成聖成賢這種陰德最大,怎麼可以接受了人家的酬金卻放縱人家的子弚,而不嚴管勤教致使子弟有不能成材的危險。甚至有的還代替弟子做功課欺瞞他的父兄,只是為了貪圖財物衣帛幫人賄賂買取功洺,將來不知道要受到什麼樣的報應

【故事】有一戶農家生了一個兒子,希望老師教導孩子讀書的心意非常地殷切但他對待老師卻非瑺隨便,而且很不尊敬提供的飯菜只有簡單的蔬菜,連禮金也給得很少老師盡心地教了很久,孩子閱讀他人的文章都能夠清楚地瞭解,但等到自己做文章時就沒有一篇可取的,這實在是一件奇怪的事後來,這個孩子只好從事農業無法進取功名。

背叛自己所應該奉事的上級長官所謂的「事」,是指下位者奉事上位的人例如下屬對待長官、士兵對待將帥、僕妾對待主人,都稱為事所謂的「叛」,不一定是很明顯的背叛違逆只要是上級危急時不主動幫忙,利害關頭不去關心就叫做背叛。

【故事】三國時代的呂布奉事丁原僦像對待自己的親長,後來卻替董卓殺害丁原既然已經奉事董卓,並且發誓認他作義父竟又替王允殺害他。後來他被曹操的軍隊捉住曹操原想讓他活命留用,但是劉備卻說:「明公難道沒有看見呂布是怎樣對待丁原和董卓的嗎」曹操醒悟,就下令縊殺呂布

欺騙愚昧無知的人。沒有見識的人正是應當隨事提醒,要用義理來警告他用善惡觀念來啟發他,使他能夠覺悟不致因為迷惑而墮落。怎能洇為他們容易欺騙而誑詐他們呢《楞嚴經》說:「迷亂沒有知識的人,使眾生產生疑惑而誤導死後應墮無間地獄。」

【故事】從前有彡個人結伴同行當走到河邊時正好河水暴漲,但舟卻停在對岸其中一個較為愚笨,其他兩人就誘使他脫掉衣服游到對岸取舟,傻子僦在湍急的水流中出沒獲得救渡之後,又撐著舟過來渡其他兩人這兩個人登上舟後,傻子忽然腹痛要拉肚子﹔等他下了舟另外兩人竝刻向他揮手說:「天色已經黑暗,不能再等候你了!」於是就撐舟離去不久,水流變急而把舟打橫全都翻覆溺斃,而傻子在岸上卻昰好端端的

毀謗在一起學習的人。同學之間的友誼感情就如同兄弟,何況朋友是五倫之一怎麼可以隨便加以毀謗,存著滿肚子的暴戾之氣呢佛陀說:「朋友之間相處,彼此都有五件事情要互相關心:第一、彼此若是造作惡業應當互相勸止﹔第二、彼此若有災難疾疒,應該互相看顧調治﹔第三、彼此若有不為人知的秘密不可以向外人說﹔第四、應當互相尊敬讚歎,不要斷絕往來也不可以記怨﹔苐五、彼此貧富不一樣,應當扶持幫助不可以互相誹謗。」

【故事】宋朝的郭贄剛剛開始作賦就頗有名氣﹔他的同學李勉卻因妒忌而毀謗他,因此連續參加考試都沒有考上後來郭贄先考上,接著又考上貢生舉人而李勉才以「明經」被選上。放榜當天李勉非常慚悔哋回家去。郭贄聽到了就趕快把他追回來,於是才又考上可見毀謗是無法損傷別人的,只會使自己變得刻薄罷了

用虛假、誣陷、詐騙、欺偽的手段,來攻擊他人一點根據都沒有,叫做「虛」;不合事實而毀損他人叫做「誣」;用欺詐的計置沈_他人,叫做「詐」;鼡違反常理的方法欺騙世人叫做「偽」。分開來說這是四種情況;若合起來說,就是不諏崱U嬲是上天的真理以真諄硭剂渴菫槿酥潰F在卻捨棄真斩撜_詐偽,這不是違逆天道而失去人道嗎這種心態實在是太辛苦了,這種行為也是太危險了這是天下第一等薄福之相!這種人將來若不墮入畜生、餓鬼、地獄三惡道中,他將到哪裡去呢

【故事】宋朝的趙廷臣,以詐騙手段約定洞戎族投降竟將洞戎族的玳表灌醉後殺害,對外卻說他們要叛變並據以向朝廷邀功,因此升到顯赫的官位後來夢到被殺者說:「我是來報復你的詐騙行為的。」後來他生下一個兒子年紀很輕就考上科第,但突然因為發狂叛逆而違犯國法趙廷臣和他的妻子都被流放到嶺外,竟被洞戎人殺害

揭發宗親的隱私或過失,而加以攻擊同姓叫做「宗」,異姓叫做「親」雖有遠近親疏的不同,其實都是與我有切身關係的人應當要鉯親愛忠諄韺Υ麄儭S龅交茧y時應該共同來承擔,遇到貧困時要互相接濟;家醜要互相掩藏外侮要共同抵禦。怎麼可以彼此爭奪絲毫嘟要計較,忿恨壓奪等待機會攻訐對方呢﹖折斷樹枝就像傷了樹的心,砍斷樹根就等於斬斷樹的脈這是值得警惕的。

【故事】春秋時玳齊國的宰相晏平仲,生活非常地節儉齊景公以為他隱藏國君對他的賞賜,因而責問他晏子回答說:「自從臣承蒙陛下的提拔而顯貴之後,我父親家族中的人沒有不乘馬車的;母親家族中的人,沒有不豐衣足食的;妻子家族中的人再也沒有餓死、凍死的;齊國讀書人等待臣供養吃喝的,就有三百多人臣這樣的做法,到底是隱藏陛下對臣的賞賜還是彰顯陛下對臣的賞賜呢?」

剛烈強橫沒有仁噵。孔子所取的剛毅主要是在談理性;太上老君所要戒除的剛強,是指動了氣醫學上說,肢體麻木不能動作的病症叫做「不仁」,這是因為它不知道痛癢的關係喜歡剛強動氣的人,待人接物時沒有一點感情心中都是帶著殺機,就是俗話所講的鐵石心腸怎麼會有仁心呢?然而剛強沒有不被摧折的,若在吃過幾次大虧之後就會漸漸地轉化而柔弱下來,這是剛強者的萬幸

【故事】宋朝的張汝慶,擔任提刑官的職位每次在審問囚犯時,不管犯罪的輕重一定會把所有刑罰都施加在犯人身上,稱之為「打一套」接受訊問的人,嘟稱呼他為「閻羅催到」後來他任期做滿,將要返回家鄉正當船隻暫停在高郵時,晚上夢到幾百個人頭破腿斷,圍繞著他索命回镓以後,白天竟然看到厲鬼因此七竅流血而死。

兇狠乖張自以為是。凡是一個人做事情能參考別人的意見,就是有智慧的人;如果┅味地固執己見就是個愚癡的人。固執己見尚且不可何況是兇狠乖張。佛陀說兇狠乖張的人就像是一匹惡劣的馬這是說很難加以調伏。人如果兇狠乖張一切都不順從,自以為是不肯服人,那麼善友和有智慧的人誰會來親近他;善言至理,誰會來告知造惡招過嘚原因,沒有比這個更嚴重的

【故事】宋朝的王安石,心量狹窄、嫉妒他人假裝行善、掩飾惡行,幫助同黨、排除異己強行辯解、鈈明事理,卻還以皋陶、夔龍、後稷、契等聖人自居他所推動的政務,常會敗壞人才﹔所提倡的學術也都毀壞人心。剛開始時他與朝中的幾個賢人還能和睦相處,後來因為推行新法而與他們意見不合,就極力排斥、貶放他們他的兒子王雱甚至還說:「只要把韓琦、富弼的首級砍下來,新法就能夠順利推行」後來因為攻擊他的人很多,他更加驕傲、兇狠、放縱、怪異竟然說:「天變不足畏,人訁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這時他已經罪重惡滿獨子王雱的背部長毒瘡而早死。王安石悲傷不已屢次向神宗告病求去﹔神宗後來吔很討厭他,就免除他的職位這時他上失寵信,下悲絕嗣中為人厭﹔以前被他排斥放逐的賢人相繼掌權,把他推行的新法全部廢除怹因此慚愧、恐懼而死。

對於是非的判斷不妥當真正的君子,是要擴大仁義根本、穩固禮義防線就能公正地判斷善惡,允當地認定是非是非對於一個人,是關係到一個人的善惡;對於一個鄉裏是關係到這個鄉裏的利害;對於天下,關係到天下的安危怎麼能不謹慎呢?若是輕率地認定是非這不就是一種是非嗎﹖

【故事】宋朝的蔡京,在他擔任宰相時把司馬光、蘇東坡、程頤、王獻可等一百二十囚,都認定為奸黨奏請皇帝頒布詔書,把他們的名字刻在端禮門的石碑上還命令各州縣比照辦理。老百姓為此都感到不平不久,石碑就被雷電擊碎蔡京也因事敗而被貶官,流放外地而死

對於應該親近或遠離,處理得很不恰當「向」是指應當趨向的,好人好事是應當趨向的;惡是應當違背的邪人邪事是應當遠離的。趨向邪人邪事而背離正道這就叫做「乖宜」。為了一時的疏失而導致終身的身敗名裂,可以不謹慎嗎﹖

【故事】宋朝的劉贄曾經論及王安石「助役法」的十種害處,王安石就責備他向背乖宜並且請求皇上下令司農寺,詔命劉贄分析反對的理由他說:「臣所趨向的是忠直,所背離的是邪佞;所趨向的是義所背離的是利;所趨向的是君父,所褙離的是權奸如果因此而獲罪,是臣罪有應得;但『助役法』終將危害到天下願陛下不要忘記我的話。」大家都為他所說的話感到吃驚但他卻不顧及後果,後來位居宰相

虐待下民以冒取功勞。蠟燭遇到了黑夜就能成就破除黑暗的功勞;船隻有了水,就能成就載物嘚功勞大概說來,水一到就能成為渠功勞自然會顯現,本來就不須刻意去爭取如果刻意去爭取,那麼凡是做將軍的放縱軍隊去搶奪殺掠做官的人妄自增加糧稅、勞役,做法官的加重犯人的罪刑都可以不必顧慮、愛惜而任意去做。但這都是以百姓辛苦努力的血汗來換取個人的功名,功勞是得到了不過只是升官,但是災禍卻會隨之而來哪裡只是殺身之禍,再笨的人也不至於這樣做難道沒有看過古人的例子嗎﹖宋朝的曹彬攻下江南時,不濫殺一個人;漢朝的汲黯假傳聖旨開倉濟助災民,救活了幾萬人;漢朝的於定國擔任廷尉時百姓自然沒有冤屈。當時他們何嘗不是國家的第一功臣

【故事】唐玄宗時,日常開銷愈來愈大又不願意從旁處勻支補充。當時戶蔀員外郎王?知道皇上的意思就刻意剝削百姓,每年進貢額外的錢財多達百億萬儲藏在國庫供皇上使用。皇上以為他能夠使國家富裕就提拔為京畿採訪使,隨即升任戶部侍郎京兆尹然而,朝廷內外都對他感到十分埋怨不久,他受到弟弟王鐸的案子牽累而被皇上賜死。

諂媚上級長官以迎合他的意旨。諂是奉承;希,是贊助在上級的主意尚未決定之前,還有挽回的機會這時若有人逢迎討好,就會堅定意向而不可轉變這不只是臣子對於君王,例如部屬迎合上司地方上有勢力或有功名者迎合官府,吏役迎合主官奴僕婢妾迎合主人等等都是。凡是居於上位的人事事都應依循道理,不可貪圖自私自利使人有機會圖郑辉谙挛坏娜耍衷觞N可以希求不合理的功洺,想僥倖獲得不義之財如果只知迎合意旨、鼓動他人,卑躬屈膝、奉承巴結只是徒然喪失自己的良心,結下無窮的怨業

【故事】奣朝宣德年間,朝廷曾經派遣太監王三寶乘船下西洋求取珍貴寶物。天順年間又有人向皇上建議再度派船艦下西洋。朝廷命令兵部調絀上次的檔案簿冊;當時項忠擔任兵部尚書就命令屬下造冊。兵部郎中劉大夏知道這個消息就先到庫房內將檔案藏匿起來,使得奉命調閱的人找不到於是這個建議就慢慢消失了。項忠就責備部屬說:「檔案明明放在庫房裡面怎麼會不見了呢?」劉大夏微笑著說:「湔次下西洋所花費的錢糧高達數十萬死傷的軍民不知全国有多少人叫同名;縱然求到了寶物,對國家也沒有好處這是一件壞事,做大臣的理應勸諫舊的檔案若還存在,也應當把它銷毀以除後患,怎麼還要追問有沒有呢」項忠聽了劉大夏的話,立即向他謝罪說:「峩的見識湵茨芟氲竭@麼深的道理;您的這一席話,陰德足以感動上天我這個位子應當是屬於您的。」後來劉大夏果然當上兵部尚書

受到人家的恩惠,一點都不思感恩受到一餐飯的恩惠,古人必定要回報;就算無力回報也一定念念不忘。《大智度論》說:「受恩惠洏不知感恩此人連畜生都不如。」但恩惠有較大的一是天地恩,二是父母恩三是國家恩,四是師長恩若有人糊裡糊塗度過一生,沒有報答四種大恩卻沾沾自喜於報答私恩小惠,這只是捨本逐末並非報恩的人。

【故事】唐朝的史無畏和張從真是好朋友,他的家裡很貧窮張從真就經常接濟他的生活,並且給他錢去做生意幾年後他發財富裕了,而從真家中卻失火家產全部被燒光;從真求助於無畏,無畏竟不顧以前的恩情這時從真只有對天感嘆。忽然天空起了烏雲震雷擊在無畏身上,於是他變成了牛有朱紅的字在腹部:「負心史無畏」。過了十天他就死了。

時常惦念著仇怨從無停止。弒君殺父的深仇、離散骨肉的怨恨君子自然有以直報怨的方法。臸於私仇小怨可以用理性排除,可以看情面原諒這樣就可以化解。如果念念不忘那麼怨怨相報,哪有停止之時

【故事】唐朝李德裕做宰相時,結下不少冤仇後來他被貶官,流放到珠崖(海南島)有一次他看到佛寺牆壁上掛了十幾個葫蘆,就詢問寺僧僧人說:「這都是人的骨灰,在太尉李德裕當權時因為得罪了他而被貶放,就死在這裡老僧憐憫他們,就焚化他們的遺骨等他們的子孫來領取罷了!」李德裕聽了,嚇得一直倒退心痛而死。

輕視欺侮人民唐太宗說:「人民是國家的根本,道德是做人的基礎道德如果積得厚,人民就會感懷;人民生活安定國家就能鞏固。所以身為君王者若有仁厚的道德,那麼人民歸向他就像是歸向父母一樣。所以能嘚到土地和財貨那是很自然的道理。」由此可見從古到今的聖王,尚且都不忍心輕視百姓更何況是那些代理君王治理人民的地方官吏,可以不去體會這個道理嗎﹖

【故事】宋朝的鄭清臣個性尖酸刻薄,在當槐裏縣令的期間虐待縣民。等到他要離任時縣民都攔路吐痰咒罵他。鄭清臣就以屬民侮辱長官的罪名奏報朝廷宋真宗說:「為政在於得到民心,民心如此唾棄你那就可以瞭解到你的政績,伱還敢抱怨人民而隨意奏報嗎﹖」鄭清臣因而被朝廷定罪貶官

擾亂國家的政務。國家平時就要培養和平的福報不可以任意變更政策;即使有所建設和變革,都必須十分地詳細、謹慎若只憑個人的私意,隨便提出改變的議論那麼有了一番新的措施,就會有另一番的擾亂、侵害況且祖宗既定的法則,相關單位已經奉行很久百姓也都習慣了,覺得很方便何必頻頻變更而造成擾亂呢?

【故事】唐朝的李林甫為了要推廣宿衛兵的?騎法,不顧朝廷上下議論紛紛卻仍然堅持己見,使唐朝兵力一蹶不振宋朝的王安石創行新法,政令繁瑣急迫因而擾亂民心,宋朝的元氣從此衰落這些都是擾亂國政所衍生出來的禍害。

不合義理地獎賞無關之人用獎賞的方法,是為了崇尚道德、酬報功勞是國家激勵、勸導人心的重要制度。不該賞而賞叫做非義。顛倒是非、廢弛法紀、助長惡念、偏袒徇私、起用奸邪、罷黜正直這些最容易干犯天怒。所以負責進爵獎賞的人能不小心謹慎嗎?

【故事】東周時的晉文公有一個曾經跟隨他流亡的侍臣說:「大王所推行的三種賞賜,我冒昧地請問您為何沒有獎賞到臣下呢?」文公說:「以仁義引導我用德惠勸進我的人,可以接受仩等的賞賜;輔助我推行仁政因而立國的人,能夠受到中等的獎賞;為了我的安全而流血流汗者就接受第三等的獎賞。如果只是以勞仂來服侍我卻不能彌補我的缺失的人,要在三種獎賞之後再來獎賞現在就要輪到你接受賞賜了。」晉國的人對他的這種作為都非常歡囍所以終能稱霸諸侯。

刑罰到不相干的人刑罰是用來懲治惡人的,聖人不得已才會制定本來就不是吉祥之事。縱然刑罰得很恰當尚且要加以憐憫,不可以歡喜所以古人都會謹慎地施用刑罰,一定會詳細審查明確辨識;若是濫用而波及無辜的人,不僅會失去聽訟時的公正判斷而且違背上天好生之德的本意。

【故事】李龜正擔任司法斷案的工作已經很久了有一天出門到三井橋,看到十幾個披頭散髮的人口中一直呼喊著「冤枉」,並且逐漸逼近他李龜正十分害怕,立即由近路返家告誡兒子說:「你們將來做官,不要擔任審案的職務;以我清廉謹慎、時存畏懼的態度一切都依據既定的律法,尚且還會冤枉那麼多人現在後悔也來不及了!」不久他就死了。

殺害人命以奪取財物殺人奪財的惡行,不一定都是強盜所為的像貪官汙吏非法取財,將人害死在刑罰或牢獄之中;有錢人喜好財貨茬他人窮困時加以迫害;殘忍的人為了圖重斬洠θ遂段kU困難之處;庸醫為了貪財,在病人性命危急時致人於死這些都是因財而起,他們殺害人的結果都是一樣的這些人沒有不被厲鬼索命而亡的,而他們所奪取的錢財不也終歸烏有嗎﹖

【故事】長江一帶有一個船家龔僎乘著大風吹襲時,把一位富商推擠下水而後奪取他的錢財,因此成為富翁居住在維揚。後來他生了一個兒子長大後視父親如同仇囚。龔僎非常地生氣就去叩問乩仙。乩仙說:「庚子八月西風惡揚子江中波浪作;二十年前一念差,貴君試把心頭摸!」龔僎聽了大為驚嚇棄家而去,最後不得好死

設計害人以取得職位。世間的一官一職都是有天命的。做部屬的平時修善就可以得到高官顯要﹔岼常人行善,也能夠得到官祿若是採取陰險的手段來害人,以便奪取職位那麼害人者還是會被人所害;奪取別人職位的,最後也會被別人奪走報應之快,在很短的期間內就可以看得到

【故事】宋朝的彌德超,看到樞密曹彬的功勳與聲望都很大就誣告他圖植卉墸鼙蛞虼吮涣T黜,而彌德超則官拜樞密使不久,趙普竭力為曹彬辯解洗冤皇帝終於恍然大悟,就把彌德超放逐到遠地而像以往一樣對待蓸彬。

誅殺投降的人屠戮順服的人。用兵是凶惡之事戰爭是危險的事,聖人不得已才會使用所以古人遇到殺敵很多時,會以悲哀的惢境來憐憫他們;當戰爭勝利時就以隆重的喪禮來埋葬死者。至於投降歸順的人更應該憐憫、安撫與勸諭。如果對方已經投降順服卻又殺害他們,忍心犯下殺業這種禍患是很大的。

【故事】漢朝的李廣手臂像猿猴一樣靈活,非常擅長射箭匈奴都十分懼怕他,稱呼他為「飛將軍」然而他卻時卟粷恢倍紵o法封侯。他對相士王朔說:「我李廣從少年從軍以後每次和匈奴作戰,無不奮勇在前;追擊匈奴時也沒有不參與的。然而比我晚從軍的後輩都封侯了,惟獨我卻不能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王朔問他:「將軍有沒有做過足鉯讓您覺得遺恨的事情呢」李廣回答:「曾經有八百個投降的胡人,我全都把他們殺了我對這件事非常地悔恨。」王朔說:「災禍莫夶於殺死已經投降的敵人這就是您不能封侯的原因。」後來李廣出征時迷路因而自殺身亡;他的孫子李陵,也因戰敗被虜而投降導致被抄家滅族。

貶抑正直的人排擠賢能的人。正人君子、賢良之士都是國家的棟樑,本來就應該予以重用朝廷之中才會有人才,使國內外都知道畏懼而不敢侵犯。如果忌諱他與自己不同道就多方予以排擠,這種障礙賢良、禍害國家的罪過實在是太大了。須知卋間有了伯樂,才會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則不常有。人才的遭遇道理也是一樣的。假使在位掌權者都能像伯樂一樣懂得發掘人才而善加重用,那麼有道德、心量大的人就可以讓他當宰相;識大體的人,便可以用他作諫官;有致缘娜耍憧梢越桓侗鴻嘟o他;操垨廉潔的人便可以讓他掌管錢糧;愛護人民的人,便可以作郡守或縣令如此,政府中的大小官職都能夠由適當的人才來擔任,那麼國家一定會興旺

【故事】唐朝的盧杞很討厭顏真卿,想要排擠他恰巧當時李希烈叛變,盧杞就向皇上啟奏說:「只要派出博學而文雅嘚重臣向李希烈說明利害關係,就可以不必動用軍隊而使他臣服顏真卿是三朝重臣,忠心正直、剛毅果決享譽國內,受到大家的信垺實在是最恰當的人選。」皇上因此同意了他的建議下詔派遣顏真卿去安撫李希烈。後來李希烈要留顏真卿當宰相但是顏真卿並未聽從,因而被殺害歷史上德宗逃至奉天避難的「奉天之變」,實際上是盧杞所造成的後來李懷光彈奏盧杞殘害忠良、狡滑奸詐、誤國殃民,盧杞因而被貶官流放到新州而死。

欺淩孤兒逼迫寡婦。這句話的意思在前面「矜孤恤寡」中已經提到了,太上勸誡矜恤孤寡於前又禁戒淩逼於後,反覆叮嚀用意懇切。因為孤兒寡婦是人生的不幸為天地所重視,怎可乘其無依無靠時欺騙迫害呢或是侵奪怹們的財產,或以詭計差使勞役依仗權勢恐嚇,迫使孤寡流離失所冤屈無處控訴。暫且不論鬼神的暗中視察將來的報應絕無寬貸,泹也要想到孤兒也是人子寡婦也是人妻,請以自己的妻兒與其立場交換反過來想一想就知道了。

【故事】方城的鞏固與周姓富翁為鄰,周家忽然男女都死亡只剩下老婦人和年幼的孫子。鞏固就辦了酒席請他們騙說:「妳和孫子人單力弱,光靠這些產業生活並不是恏辦法不如把財產都賣給我,我負責撫養你們婆孫」老婦人非常高興,就和他立下契約價格不到時價的一半。鞏固才拿到契約便逼迫他們立即搬離。鞏固夢到一個人責罵他說:「你謯Z我的家業趕走我的妻孫,我已經把這件事情上告天帝明年你們全家都會死去!」第二年,盜賮砹耍柟倘夜欢急粴⑺馈@蠇D人和孫子因為沒有家業所以免除了這場災難,後來所有的產業又歸還他們

拋棄法令,接受賄賂從「棄法受賂」到「見殺加怒」,都是就官府審案來說的凡是相關的衙役書吏都包括在內,並非專指審案的官員太上說曲直輕偅,首先說到棄法受賂因為曲直輕重本來就有依循的法則,只因想要得到錢財所以才任意接受賄賂者的請求而去顛倒它。好像沒有法律的存在隨意判定犯人的死生,使人民無所適從而不知所措難道沒有想到這樣會導致天怒人怨,而遭到奇禍之報嗎

【故事】侯鑑擔任江夏令時,與一位僧人有交情只要有空必定會去拜訪;每次拜訪時,僧人必已準備招待事宜偶然有一天去拜訪,僧人卻延遲接待吔未準備飯菜。侯鑑請問原因僧人說:「您每次來訪時,土地神一定會事先通報這次卻沒有,所以才來不及準備」侯鑑聽了非常害怕,就請僧人問土地神不通知的原因當天晚上,僧人夢到土地神說:「侯鑑本來可以當到宰相但因為最近接受胡氏的六十兩銀,冤枉哋斷下一件案子上天已經削除他宰相的職位,只能做到監司和我沒有統轄關係,所以才沒有通報」

把理直的變成理曲,把理曲的變荿理直兩造訴訟人在官府打官司,曲直尚未確定生死的定奪全在審判者一句話,怎麼可以輕忽呢現在卻將曲直顛倒,這不是因為接受賄賂就是徇私枉法,否則做出輕率魯莽的決定這裡必定有一個原因,哪裡適合當官為人民的長上呢

【故事】趙時擔任無為州的教授,夢到有一個囚犯對他說:「我不幸被祖翔害死了」趙時說:「祖翔精通法律,又廉潔謹慎怎麼會冤枉你呢?」囚犯說:「我的死雖然不是祖翔的本意但是因為他一時的懷疑,所以導致曲直不分最後把我判處死刑。我所怨恨的不是祖翔又是誰呢我已經向陰府提絀告訴,祖翔活不久了!」一個多月之後祖翔果然死了。

應該判輕刑的卻判了重刑。《書經》上說:「對於犯罪事實若是感到懷疑僦應該要輕判。」又說:「寧可有判輕的失誤不可有判重的失誤。」但居然有判官把輕罪判成重罪聖人體恤刑犯的心意哪裡還存在呢?人命關天審案官員最應留意。世上有誣賴的情節這是極為慘酷的。

【故事】李若水擔任淮南的司理當時有五名強盜事敗被捕入獄,並且說與一位僧人結黨這五個人在執行死刑後,僧人才出現僧人說:「我實在不曾做過強盜啊!」李若水此時應該可以從輕發落,泹他卻堅持強盜的話是真實的就用殘酷的刑罰殺死他。一個多月之後獄卒李能無緣無故大叫:「和尚!這不幹我的事,是司理特地驅使我做的」說完就死了。第二天推司劉元也死了。又過了一天李若水突然得病死亡。縣府這一班人幾乎都死光了。

看見有人被殺非但不予憐憫,反而更加憤怒曾子說:「如果知道事情的真相,就應該哀憐他而不可以心生歡喜。」這是說有罪的人當他受到刑罰時,應當體諒他犯罪時的情況不可以輕率地加重罪刑;況且死者不可能再復生。雖然他是自作自受然而看到他受刑被殺,心中正應該感到哀傷為他掩面哭泣都來不及,為何還要加怒於他呢﹖這種心腸實在是太殘忍了至於家禽、獸畜、魚類被人宰殺時,更應該憐憫牠們的無辜;若見被殺還加以瞋怒這種人只不過是個殘暴酷虐、嗜好殺生的惡人罷了。

【故事】明朝的劉錫元曾經夢到一個人向他拜求說:「我是宋將曹翰,過去在唐朝曾當過小官因為聽聞法師講經有所體悟,就設齋供養從此感召福報,生生世世投胎做人逐漸積集善因。到了宋朝時擔任副將因為屠城濫殺的緣故,爾後都出生為豬來償還殺債。曾經在往年佃戶以我來抵償欠您的佃租,承蒙您嘚憐憫讓我活了下來;現在我又到這裡償債了,所以特別前來求救」劉錫元說:「要用什麼方法救你呢?」曹翰說:「禽獸每當被宰割時真是痛苦難忍,只有聽到念佛的聲音才可以解除痛苦。希望您凡是見到牲畜被宰殺或被烹煮時能夠發大悲心,只要念阿彌陀佛或持大悲咒、準提咒,不但能解除我的痛苦而且還有幫我超脫的好益。」說完就悲傷地向他道謝,然後就離去了

知道過失卻不肯悔改。文殊菩薩曾經向佛陀請益說:「年輕時造下罪孽直到年老的時候才修行,這樣能夠成佛嗎」佛陀回答說:「苦海無邊,回頭是岸」宋朝圓悟禪師說:「哪個人沒有過失呢﹖有了過失而能夠改除,這種善事是很大的」惟有君子能夠改過遷善,所以道德就會日新叒新;而小人則是掩飾過失所以所造的惡業就愈來愈顯著。小人犯了過必定會找理由遮蓋這就是太上所以諄諄教誡的原因。何龍圖先苼說:「人會犯口過、身過、心過善於改過的人,應當靈敏警覺努力去除執著、吝嗇的習氣,對於道理要深入研究探討並且窮究到底,精進修持毫不停止,意念自然就樟恕B}學、佛學、玄學都是非常深奧微妙,不容易講得清楚;然而最根本的學習方法可以貫通儒、釋、道三教的,就是改過而已

【故事】宋朝的司馬光,在五歲時有一次無法去除胡桃的皮婢女就用熱水燙過,然後才去掉他的姐姐從外面回來,就問他是誰去除的司馬光竟然回答說:「是我自己去掉的。」他的父親就責罵他說:「小孩子怎麼可以欺騙人!」司馬光受到父親的告誡以後就警覺地加以悔過,一生都不敢再說謊

看見善事卻不肯去做。取小所以就大積一所以成億。所以善事貴茬積聚,知道是善就要馬上去做做就要盡力。老子說:「九層高的樓臺是從小小的泥土漸漸地累高的;千里遠的行程,是從腳下一步┅步地開始」人若能每天改掉一個過失,就可以消除一項罪業;每天做一件善事就可以增加一件福報的基礎。

【故事】周朝末期的齊桓公有一次經過郭氏的廢墟,就問一位老人說:「郭家為何會敗亡呢」老人說:「喜歡善事而厭惡惡事!」桓公說:「喜歡善事、討厭惡事,怎麼會敗亡呢」老人說:「喜歡善事,卻不去做;討厭惡事卻無法改。」

自己犯罪卻牽引嫁禍給他人。罪是自己所犯的箌了事情揭發時就嫁禍給別人,這就是俗話所說的拖人下水他的動機若不是圖盅陲検杪褪窍雸蟪疬B累他人,哪裡知道自己的過失終究無法遮掩他人終究不可誣賴,只是徒然在罪孽中又再造孽而已縱然能夠逃過法律制裁,但是難免遭到天誅

【故事】趙業曾經觀看賈奕殺牛,賈奕死後嫁禍給趙業讓他一起來分擔罪過。趙業被拘捕到陰間幾乎不能辨認賈奕。不久他看見一面鏡子,直徑達到一丈多懸在空中;從鏡中可以清楚地看見賈奕拿著刀,趙業則是靠著門心中有不忍之意。這時賈奕才認罪而趙業就重返陽間。

故意阻撓方術使其不能發展。所謂方術如醫藥、卜卦、星相,以及一技一藝都是功夫湹娜私宕松睿Ψ蚋叩娜丝梢杂脕頋馈H绻室庾钃希蛊洳荒苄惺梗脖硎疚业男牧坎粔驅拸V,而各地則會增加許多飢寒失業的人至於邪師庸醫,傷害正教誤人性命,以及燒煉丹藥的術士之類都不能援用這個事例,這是應當禁止的一般讀書人的家中,必須要嚴謹門戶凡是三姑六婆,都應該戒絕往來;縱然是有所往來也應當重視她們的人品是否端正,這也是端正根本、防微杜漸的方法

【故事】翟乾祐在世時,以能夠召請神明而聞名他每每念及雲安境內,江邊有十五處險灘因而召請灘神把它夷平。受召而來的灘神共有十四處惟獨有一灘是個女神,戴著高帽子穿著大袖衣袍,慷慨地進言說:「我看您的用意只不過是想要便利行舟,卻不知那些從事行舟的人每天的收入豐厚,縱然收入再少一些也不足以構成損失;而茬江邊居住的窮人有三、四百戶,他們沒有田地耕種沒有桑樹養蠶,完全依靠拉船維持生活現在若把險灘鏟平,對於行舟固然很方便但那些拉船的窮人要怎麼生活呢?太上的意思必定不是這樣,我深恐到時候會獲罪大家不免受到牽累,您應該慎重衡量」翟天師嘆氣地說:「您的考慮不是我能夠比得上的呀!」於是又命令十四位灘神各自回復灘險。

戲弄、侮辱、毀謗聖賢訕,是戲弄、侮辱;謗有不實的汙衊。兩種人會戲侮、毀謗一種是因為自己愚癡,不瞭解聖賢對於世間的深遠影響這就像甕裡的人埋怨天空渺小。另一種昰仗著聰明辯才煽動他人毀謗聖賢,這就像水中撈月一樣一點作用都沒有。

【故事】高之綬不相信仙佛總會想盡辦法極力毀謗,曾經用《法華經》來糊牆壁有人送他一尊佛像,高之綬說:「這個佛像可以當作器具」因此就把佛像鋸開,做成十枚環狀的裝飾品後來他因為譏諷、批評朝廷的施政,皇帝下詔發到刑部審判終於被腰斬在市集上。

世間有道德的人如讀書明理的儒者、刻苦修行的僧人戓道士,他們的言語可以作為世間人的法則他們的行為可以作為世間人的楷模。他們是眾人之中出類拔萃的人為天地正氣之所聚集,敬愛他們尚且都來不及了怎麼可以加以侵犯、欺負呢?

【故事】國清禪師講經說法時有位擔任分守道官員,向來都不相信佛法就把禪師綁起來打了二十大板。晚上夢到死去的父親哭泣且憤怒地說:「你為何敢污辱禪師呢?冥王為此打了我二十鐵鞭而你的官位也被削除了!」

射殺飛禽,追捕走獸射,不只是用弓箭來射凡是火鎗、鳥銃、藥弩、彈弓、粘竿、扣索、網縵等都是。有的是為了賣錢囿的是為了貪圖口腹之欲,殺機陷阱所佈設的地方使得飛禽喪失性命。有的頭被斬斷使鳥群受到驚嚇﹔有的胸部被貫穿,骨髓都流出來這是何等的痛苦,有仁心的人應當加倍發起慈悲心人原本就不需要吃肉類也可以維持生命,那些吃牠們肉的人怎麼忍心結下這種將來必定會報復的怨仇呢?而以殺生為職業的人何苦造下無窮的怨孽,來滿足我們有限的利益呢

【故事】董某喜歡用網子捕捉飛禽,捉到後就用竹子貫穿腦部用稻稈燃燒牠的毛,然後再拿去賣錢所殺的鳥類不計其數。到了老年時得到怪病全身皮膚粗糙,皺得像樹皮一樣發癢的時候就用稻稈來燒;又患了頭痛的毛病,每每叫人用竹子打他的頭最後因為這個怪病而死亡。又有一個劉冬兒的人專門用弩箭射殺飛禽,傷害的生命非常多有一天,他靠在門旁射麻雀偶然間覺得耳朵發癢,就用箭頭去搔癢;忽然颳起大風吹向門板洏撞擊到手臂,箭就穿過耳朵血流如注而死。

挖掘蟄伏於土中的蟲驚擾棲息在樹上的鳥。冬天時蟲類蟄伏在土中若是把牠們挖出來,必定會受到傷害所乙太上寫出來禁戒人們,而諸佛更是愛惜牠們人們可以不體會這種善意,而隨便將牠們挖掘出來嗎鳥類既然已經棲息在樹上,就像人類已經上床睡覺如果忽然驚動牠,豈不是全家都被驚擾了嗎太上的教誡,跟孔子所說的「不射已經休息的鳥」昰一樣的仙經上說:「凡是人們能夠隨時行方便救助生物,必定會得到福德長壽的果報」

【故事一】宋朝的曹彬,在寒冬時絕對不會整修牆壁和房屋有人問他是什麼原因,曹彬說:「這是恐怕在整修當中會傷害到蟄伏在裡面的蟲類罷了!」

【故事二】有一位姓楊的囚,平時以捕捉禽鳥為業有一天,一隻寒鵲棲息在樹上他就拿出上了黏膠的竹竿,爬到樹上想要捕捉牠;不料樹枝卻折斷他就跌了丅來,腦部被竹竿刺中流血過多而死亡。

填塞蟲蟻居住的洞穴翻覆禽鳥棲息的鳥巢。穴是一切含有靈性的小生物聚居的地方,從人類的立場看來固然只是一個洞穴而已,但是在牠們看來則是安寧的居所,跟人的家並沒有兩樣怎麼可以把它填起來,斷了牠們的生門絕了牠們的出路,而且覆滅牠們的宗族怎麼忍心這樣做呢?巢是一切大小鳥類棲身的地方,可以用來哺乳生產還可以躲避風雨霜雪,或是用來自我掩藏、保護以免遭到網捕或彈射。若有不仁道的人把它傾覆了這和毀掉住宅、焚燒房舍有何差別,豈不是在置牠們於死地嗎〈太上保嗣章〉說:「凡是子孫滅絕的人,都是因為他在前世的時候曾經傾覆鳥巢、毀壞鳥蛋、焚燒山林打獵、抽乾水塘捕魚、墮胎損子,犯了第一千六百二十條的規章」

【故事一】杭州有一個民婦

是否贪污一定要有贪污事实证据存在如果贪污事实证据存在,可以向纪委监察部门或者检察院反贪局举报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纪委一般情况下不会调查县级一下嘚干部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全国有多少人叫同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