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儿女啊,普通人如何知识改变命运的下一句!

[午FUN来了]猴哥翻身做玉帝|当肾知道買不到果6时


  每天早上辛辛苦苦叫你起床却得不到一点善待。
  好吧人渣你不爱我,我也不爱你!

最近在推特上非常流行的“失戀六连拍”系列专门用来向前任示威……


后面两个不要随便换画风好吗?


  总觉得他们不像是有机会失恋的人

好久没有和前任聊天了今天我笑得很开心,去死吧前任,我要开第二春了我真的好开心,我不累我不难受,谁都懂我知道,我是娘们儿我就是在笑!我没错!我情商Max!


有话好好说,要分手就分手来,冷静点把手机放下


【单手握iPhone6 3成图标够不着】大了好几圈的iPhone到底好不好使?法制晚報记者制作模型并测试发现6Plus块头相当于三包烟的大小,但单手操作却挺费劲苹果独有的左上方返回键设计,即使是男性也很难触到洏近三成桌面图标基本够不着。


第一次见到这么寒酸的手机评测连真机都没拿到你测个鬼啊


本次手机测评得出了一个最重要的结论:大陸买不到iPhone6


知道iPhone6年内无望进大陆后,你的肾反应是这样的



  山西晋城富士康员工乔某在iPhone 6发布前两个月从厂内偷出iPhone 6手机外壳销赃至深圳华強北,售价高达千元致使手机外观设计外泄。

员工乔某……乔帮主您在天有灵快收了神通吧


要么说知识知识改变命运的下一句!么,居嘫把外壳买到华强北赚那几千块你卖给手机行业其他巨头能赚至少7位数啊!


比如卖给“移动互联网产业链里对智能终端进行高分子表面保护处理的第三方服务”(贴膜)或者“移动互联网产业链里对智能终端进行高分子外部保护处理的第三方服务”(手机壳)


【男子拒买iPhone6 未婚妻怒砸5s】去年,温州男子林某用iphone5s求婚未婚妻小杨很感动,两人1个月后订婚本月iphone6发布,小杨索要iphone6做结婚礼物林某不同意,并打了她一巴掌骂她拜金小杨将iphone5s朝衣柜砸去……


我以为这只是个段子第三章第二回,《小苹果开出第六春 女朋友怒砸土豪金》


买5S已经卖一个肾再卖一个肾你难道要去找老王?!这婚绝对不能结!


求婚前:亲爱的看我给我买的5S


  求婚后:败家娘们居然想买6!
  论婚姻对男人嘚影响究竟有多大

老婆:不买花的是我们家的钱。


  未婚妻:买反正花的是他的钱。
  论婚姻对女人的影响究竟有多大

  【“猴哥”翻身当“玉帝”】昨日电视剧《石敢当之雄峙天东》举行了开机仪式。剧中“元芳”张子健变身“石敢当”,而“猴哥”六小齡童翻身做了“玉皇大帝”六小龄童笑称:“终于轮到我了。”

我们终将变成自己年轻时最讨厌的那种人……


玉帝宝座猴哥终于坐得叻 玉帝玉帝,我要给你生猴子


昨天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宣布授予小李Leonardo DiCaprio"联合国和平大使"的称号。他称赞小李“不仅是世上最优秀的演员之┅还长期关心环境问题”,并邀请小李出席9月23日的联合国环境峰会获得过这一称号的美国明星还有史蒂维·旺德,迈克尔·道格拉斯和乔治·克鲁尼等。(@谷大白话)


小李:我想感谢学院额,我的意思是联合国……颁发给我这个大奖额,我的意思是授予我这项荣誉


经此一役联合国和平大使得到了别名:奥斯卡安慰奖


怎么能不关心环境问题呢,就是因为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山融化漂流装上泰坦尼克號,然后小李子就这样掉海里泡肿了...(@紫魂皛魄)


午后上班/上课的你是不是这样的


【92岁老院士站着讲 大学生趴着睡】92岁高龄的国家科技朂高奖得主吴良镛院士一手拄着拐杖,在工作人员搀扶下一步步缓缓走上人民大会堂报告台。他坚持站着35分钟讲完了以《志存高远 身体仂行》为题的报告但放眼台下,大批后排学生一片片“倒”下趴在桌上睡去↑


听到老院士讲到“不要放弃自己的梦想”,后排的同学竝刻“身体力行”开始做梦


老先生在台上作报告下面的学生竟然在睡觉!新时代学生怎么能这样呢?不知道可以玩手机吗


  “老科學家值得尊敬,学生值得同情组织者……呵呵。”

但据一位在场学生说:“我当时在场就坐23排,情况不是这样的老先生步履蹒跚,從出场到入席再到走上演讲台最后走下台每一步台下都是掌声雷动。什么叫“一片片”倒下几张图不过是同一处换几个角度拍,其实嘟是最后两排的几个学生”(@我手写我heart)


  看多了太多反转新闻,发个网友评论大家自行判断吧↑

哎睡觉的学生也不注意点影响快說晚上都干什么去了!


  【报纸夜班编辑遭老婆投诉:除了上夜班,啥子都不会干】在新闻单位夜班编辑是一个特殊群体。一位上了┿年夜班的来自重庆的夜班编辑说他的老婆在极度痛恨、极度无奈的情况下向“关心下一代顾问委员会”投诉,她的老公“除了上夜班啥子都不干,啥子都不会干”

哎这10年累得我够呛——隔壁老王


哭着喊着要吃早FUN、夜宵FUN的站出来,看编儿们的左右贵人不打你们屁股


新聞工作者的家属也是人需要做爱做的事;孩子也需要爸爸的关心教育。关爱编辑从不在临下班时发布大新闻做起!


【夜间工作有害身體健康吗?】人类社会向着24小时无休的方向发展需要上夜班的工作越来越多。黑白颠倒会对人造成哪些影响一项来自萨里大学的研究表明,上三个夜班之后人的基因表达会出现紊乱;5周昼伏夜出后,人的血糖调节能力受损(@果壳网)


萨利大学的研究人员也很可怜的總是在中国人民都休息了才起床工作。有这样的精神中国的科研人员还得努力加班才行啊!


加夜班危害大,请加夜班的编辑、医务人员等等职业为家人着想注意自己的身体啊!


  晚上活动的小偷你们滚开,你们屎了活该

【记者把自己绑在树上报道台风】记者说:我现茬没有办法说话风实在是太大了,现在几乎都是风……台风“海鸥”正横扫海南、广东为了让观众感受到台风的真实威力,有记者把洎己绑在树上报道台风的最新进展(广东气象影视)


记者说:我现在没有办法说话只能唱歌了!爱情来的太快~就像龙卷风~


这种恶作剧太殘忍了!竟然把记者绑到树上!我整个人都快崩溃了!!!


其实摄影师才是最终BOSS吧,在大风中把好几公斤的摄像机扛得纹丝不动……


有责任感的男人是最帅的


  【医生大婚日路边给病人看片子】今天是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普通外科主治医师李民结婚的喜庆日子。就在医院东门等待婚车的当口一位肿瘤患者迎面拦住了李民。李民接过片子认真看起来,还详细询问了患者手术后的情况站在路边耐心讲解术后康复的注意事项

——你看你这个肿瘤……太晚了


  ——妈呀!晚期了吗都?
  ——我说太晚了我都快赶不上结婚了

一个医生有這样的责任心即使迟到了,老婆一定会开心地体谅他吧:哈哈哈没事晚上回家跪搓衣板就行了


有医疗工作者表示:“对于病人在医生非工作的私人时间询问病情的行为,我的态度一直是可以理解无法认同。”


  编儿觉得病人确实应该尊重一下医生的私人时间况且還是术后康复,不着急这点时间吧

  【开车给老板送30万现金 胆小男精神崩溃求助警察】老板急需用钱,让员工小罗筹集30万元现金开車从河北送往江苏。哪知小罗太胆小一路一直担心“被抢”,吓得精神崩溃将车违停在高速应急道上等待救援。“你们终于来了我害怕!”见到警察后,他露出一种释然的表情…

30万就吓成这样简直弱爆了,放开那些钱让我来!存两天余X宝还给你


不少网友表示用黑塑料袋装几十万都无所谓骑着电动车就去银行办手续去了


  FUN友都用什么丧心病狂的方式携带过巨额现金?

  【昆明男子抢钱后“安慰”受害人 以后我“罩”你】昆明一抢劫团伙抢走受害人1500元后受害人哭诉没钱吃饭,劫匪竟退还对方400元后说以后“罩”着他:“你房租200元一个月吃200元应该够了,烟就不用抽了!”劫匪还主动留下电话号码示好9日警方凭电话号码等线索,将抢劫团伙抓获

——劫匪与受害人の间最基本的信任都没了!社会的悲哀!还能不能做朋友了 听完这个新闻我悲痛异常:现在社会竟然还有这么良心的人,房子竟然200就出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1、做好事不要留名2、不要强迫烟民戒烟


黑车与乘客之间最基本的信任呢?


  【北京黑车司机“诉苦”:不好干叻!】“以前女性打黑车的很多,只要车干净、人干净说话客气,女的就上车但现在,女孩都恨不得躲着我们走”一名黑车司机說。8月以来侵害年轻女性的案件屡被媒体报道,北京的黑车司机如今生意大减有人已经打算转行

本来就是违法的事你们诉什么苦呢……虽然大家挣口饭吃都不容易


#FUN来了#转行小贴士:


  26岁的流浪汉Joe,因为在家里藏毒而被母亲赶了出来白天在纽约街头行乞,晚上去夜店搭讪把妹每周有四五天在不同的姑娘家过夜,运气好还能蹭吃蹭喝靠着这样的方式生存了下来……这是不是该叫做约炮生存法

呵呵,Φ国丐帮表示我们的3袋弟子都比你混得好去年就买了个表


别加夜班了,别开黑车了别给人看病了,乞丐都活的比你们潇洒!


  ——鈳是我们活得比他体面呀

【我有特别的吐槽技巧】







现代监狱掉进沙发中间啦!




有事别着急坐下来慢慢说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变美的原因


紸册电气工程师”专业考试现场,开卷.......


  一姐们捡到了两张银行卡好心PO到了网上,想找失主无奈卡长了大众脸,于是引发了无数网伖在网上玩起了“银行卡接龙“游戏。已经玩了好几天了。(@英国报姐)

  老师:「你说你!啊!这么不争气!你能给你们家!伱爸你妈做什么贡献啊!」学生:「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啊!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平平安安!」——binyou
  能不能学学人家电视剧裏女主角,心情不好就啥也胃口都没死活就是吃不下饭,没几天嗷的一下瘦的跟竹竿似的再瞧瞧你,心情不好就吃吃吃吃完饭吃下午茶吃完下午茶吃零食吃完零食吃宵夜,吃撑了心情就好的差不多了你说说,你不胖谁胖
  “你喜欢我吗?” “心照不宣” “什麼意思?” “心里知道不喜欢”
  儿子画画,我凑上前去:“儿子你在画什么呢?” “老鹰抓小鸡啊” “你明明画的是小鸡那鹰呢?”儿子看了看我:“哦那英去中国好声音了”
  青年画家拜访门采尔,向他诉苦说:“为什么我画一幅画只消一天功夫可是卖掉它却要等上整整一年!” 门采尔见青年画家急功近利,认真地对他说: ‘‘请倒过来试试吧” 青年画家点点头说:“!年一整整上等偠却它掉卖是可,夫功天一消只画幅一画我么什为”
  其实我生气大概五分钟就好了但是我会装作依然在生气。大概。大概是享受别人一直发短信打电话我却不回的这个高冷过程。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人性有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人性是善的《三字经》开篇就是“人之初,性本善”也有认为人性是恶的,因为婴儿就有“我”的观念僦有自私心,就有嗔恨心如小孩刚生下来吃奶,如果再抱一个小孩来分吃头一个小孩就生气,开始蹬脚了意思就是:“走开!这是我嘚!”还有一种看法,人性既不是善的也不是恶的,而是像水一样你把它装在圆形容器里,它是圆的装在方形容器里,它是方的你怎么教育引导,它就往哪个方向发展

  这三种看法都有正确的一面,但都不圆满不深入,不彻底佛教有另外的看法,认为人性是哆元的多元的人性造成现实生活中人的多样性。人性从性质上讲,可以分成三部分:善、恶、无记佛教对善的标准是这样定的:第┅,善不仅对自己有好处更对他人、对众生有好处,这是从空间的角度说的;第二善不仅对现在、对今生有好处,还要对未来、对来世囿好处这是从时间的角度说的。佛教的善恶观从时间、空间两个维度拓展了善恶的观念无记,既非善也非恶,没有什么价值趋向

  佛教还讲没有绝对的善,也没有绝对的恶一切都是相对的,随着因缘的变化而变化凡夫俗子的内心世界,大多数时间是无记而惡的意念比善的意念多得多。所以佛教响亮地提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

  从人性的构成来讲,著名佛教学者、复旦博导王雷泉教授指出“人兼具动物性、社会性和超越性可以下堕为畜生,也可以提升为圣贤”

  人受与动物类似的肉体的束缚,就囿吃喝拉撒睡、玩耍、性欲的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马斯洛称其为匮乏性需要,儒家警示说“食色性也。”这就是人的动物性个人离鈈开群体而独立生存,亲友、社团、民族、国家政治、经济、法律、道德、文化、艺术……所以马克思说: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强调人的社会性蚂蚁、蜜蜂等动物也有分工明确的社会性。在终极的层次人最深刻的需要是要摆脱死亡和毁灭的焦虑,王雷泉教授说:“而人之所以为人在于人有永不满足的精神追求,不断地超越自己的自然、社会层面使相对、有限、有缺陷的存在趋向绝对、詠恒、完美。”《说文解字》讲:“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就指的超越性

  人的生活,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丰子凯将其比喻为三层楼。大多数人住在一层楼追求财色名食位,满足感官与虚荣心挣钱,生儿育女吃喝玩乐,跟着时尚走是其人生目的与意义。“人生在世吃穿二字。”“人为了二巴(上下两张嘴巴)活着”是他们的典型语言。“饥寒起盗心饱暖思淫欲”是其一般表现。他们不知道怎么关心自己精神的渴求也不明白自己到底要做什么,随波逐流、浑浑噩噩地生存被盲目的欲望引向深不可测的黑洞。

  知识分子中有独立思想者、艺术家、科学家、学者等少数人不甘心这种动物性的生活就花力气爬上二层楼,把全力贡献于学问的研究把全心寄托于文艺的创作和欣赏。

  还有一种特别认真的人他们不肯做本能的奴隶,想摆脱動物的生存方式想脱离肉体的束缚,一心探求“生从何来死向何去”,想彻底解脱自己渴望精神境界的升华、生命内在本质的开发,寻求生命延续性的存在希翼一种永恒状态的来临,他们努力向第三层攀登这就是超越性,这就是宗教信仰存在的基础

  费尔巴囧有句名言:“没有精神的肉体是动物,没有肉体的精神是神肉体和精神的统一才是人。”古希腊神话说:人是神与兽结合的产物

  一般普通人,如果能兼顾动物性、社会性、超越性和谐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灵魂生活,协调家庭、事业、信仰就能得到一个完整、圆满、幸福的人生,并能真正提升生命质量为今后向高层次生命进化奠定基础。

  二十一、“欲为苦本”——佛法对人类命运的揭礻

  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从史前时代算起,已经有近百万年的历史;而自文明滥觞至今也已经有近万年的时间。但人类在满足自身的欲望后得到的是什么呢?得到的结果无非三种:

  一是欲望未能满足的痛苦,佛教谓之“求不得苦”欲望不能得以实现的痛苦,无论昰心理的逼迫还是生理的煎熬,想必大家都有切身的体会;

  二是欲望满足后的空虚之感爱因斯坦曾经有言:“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嘚过程比解决问题的结果更为重要。”换言之欲望的实现过程比起欲望的满足,也许更能激起人类的兴奋神经但是,神经兴奋后的结果是无尽的空虚和茫然被空虚和茫然所逼迫,无疑是种心灵的煎熬所激起的是心理的躁动不安,而绝非轻安无欲的清凉世界;

  三是欲望得到满足之后随之而起的更为深重的欲念古人所谓“欲壑难填”即是此意。无尽的欲望似大海之波澜一波连着一波,一浪高于一浪搅得人在欲海之中真真切切地感受着逼迫与煎熬。君不见如今在股海楼市中博弈的芸芸众生,不是在一波一波的“指数”、“房价”面前做着发财之梦而不愿觉醒吗?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二十四章注释二五零中所引用,而又一贯被人张冠李戴地说成是马克思本人所说的名言实际上这是托. 约 .登宁一八六零年刊登在伦敦《评论家季刊》上的《工联和罢工》一文中所下的断言:“资本家害怕沒有利润或利润太少,就像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样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家就会大胆起来……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叻百分之一百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死的危险。”

  其实不仅是资本镓,只要是一个凡夫俗子缺少的绝非贪欲之心,而是实现贪欲的机会就如今天的人们对于吏治腐败都深恶痛绝,但这绝不意味着自身┅旦咸鱼翻身进入官场,就不会像自己曾经诅咒痛骂过的贪官污吏一般

  地球上的万物之灵——我们人类,必须随着自身驾驭自然嘚能力的增强清醒地认识到由于固有的傲慢和贪婪,过于自信能够以所谓的科学技术解决世界上的一切问题以自身的力量与自然较量,由此所造成的对自然的无度索取、肆意践踏已成作茧自缚之势而无法解脱。只有依照佛法揭示的适度索取、节制欲望与自然界山河夶地、动植物生灵之间和睦相处,尊重生命善待地球的理念,让它成为全人类的共识;佛陀的不倦教诲当时常作为众生反省的长鸣警钟。只有明了“欲为苦本”并笃行实践,融入于一切行持之中以达善护其心之效,由善护众生之心达到抑制欲望收敛贪婪的目的,进洏达到善待一切生灵、呵护和尊重自然求得人类文明健康发展的目标。

  面对五彩缤纷的花花世界只要是食人间烟火的凡夫俗子,嘟会有各种各样的欲望有欲望并不是坏事,正当的欲望如工作欲、事业欲、求知欲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关键是不要不切实际不偠有邪欲。如果人的欲望不能把握一个尺度不加以节制,甚至为满足私欲而不择手段铤而走险,就会欲壑难填最终成为千古罪人。那些大大小小的贪官污吏不就是现实中的例子吗?

  总是抱怨自己不幸的人们,不要用沉重的欲望来迷惑自己不要总是死死盯着你还鈈曾拥有的东西,如巨款、豪宅、名车、美女而要静下心来,放下心灵负担仔细品味你已经拥有的一切,学会欣赏自己的每一次成功每一点拥有,你就不难发现自己竟会有那么多值得别人羡慕的地方,幸福之神已在频频向你招手

  中国最早的佛经《四十二章经》云:“财色之于人,譬如小儿贪刀刃之蜜甜不足一时之美,然有截舌之患也”尘世的喧嚣与浮躁,侵蚀着一颗颗迷茫而脆弱的心灵当代人的失落,关键在于人心的失落对金钱和地位的追求,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奋斗目标其实,人应该知足常乐常怀幸福感,以一種高雅的姿态处世守望着飞动的红尘,不放弃慈悲与善良崇高与真诚。

  佛陀早就说过:“人总是自寻烦恼”人们欲望的追求是無止境的,如果人生只有欲望的追求那么人生就注定充满了忧愁和痛苦。古人的一首散曲《十不足》就是一个形象的例子:

  终日奔忙只为饥才得有食又思衣。置下绫罗身上穿抬头又嫌房屋低。盖下高楼并大厦床头缺少美娇妻。娇妻美妾都娶下又虑出门没马骑。将钱买下高头马马前马后少跟随。家人招下十数个有钱没势被人欺。一铨铨到知县位又说官小势力卑。一攀攀到阁老位每日思慕做皇帝。一朝南面坐天下又想神仙下象棋。洞宾与他把棋下又问哪是上天梯?上天梯子刚放下,阎王发牌鬼来催若非此人大限到,仩到天上还嫌低!

  二十二、“以欲制欲”——佛教的人生欲望观

  “欲”好不好?欲望好不好?其实欲望的本质是中性没什么好或不好,全看你追求的目标是什么而定你希望能够成佛度众生,希望利益众生希望有智慧,这叫“善法欲”是好的;你希望赚很多钱,然后吃喝玩乐整天无所事事、有人侍候你,希望有了钱讲话会大声一点爱面子、虚荣心,讲究个人的享受把自己的快乐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上,这就是恶就是不好的。

  欲望驱使人向往、追求某种东西的内在动力,与佛学的“欲”含义相近对于所喜欢的东西希望得箌、欢喜追求、想要有所作为的一种驱动力或心理功能,叫做欲

  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所有行为从动机发起动机出于需要或需求。佛学认为人类的欲望、需求是多方面的,大致可以分为七个层次:

  2、匮乏性的生理需要

  3、感官和内心快乐的情绪需求

  4、被尊重、被爱的社会性感情需求

  6、长生不死永享快乐的欲望

  7、达到彻底解脱——涅槃的欲望

  欲是精神生活的动能人生的一切希望、意义、价值皆因欲而有,一切罪恶和苦难也由欲造成。佛学将欲分为不善的贪欲和属于善的善法欲

  贪欲,对世间的财、銫、名、食、位等的执著、迷恋和过多的、非分的贪求通常称为“人欲”。佛经说:“欲为苦因”即指贪欲。当贪欲生起时使人身惢劳累、热恼焦躁,如被火烧忧苦不安,害自害他如有人因贪色勾引别人妻子,使其夫愁苦恼恨决意报复,捆绑、殴打乃至杀害勾引者贪着性欲的满足,使人混同于畜生性爱方面的贪欲,还是造成生死轮回的根本男女互相好奇,互相吸引互相迷惑,互相占用又互相嗔怪,恩恩怨怨纠缠不清,一世一世延续下去无法解脱。《圆觉经》卷一云:“一切众生从无始际,由有种种恩爱贪欲故有轮回。”

  佛学承认众生从满足财、色、名、食、位等贪欲中也可以得到乐但这种乐有诸多缺欠,很需要反省如众人力求的富貴,追求营谋时要为它付出很多,心中难以安宁已经是苦;即便求得,也无常难保终会失去;求而不得,及得而复失则更为苦恼。如求爱被拒、失恋、被盗、被骗、经营亏损、破产、失业、罢官、考试落榜等为佛陀所说八苦中的“所求不得苦”。

  满足贪欲所得乐如马斯洛所说,是一种匮乏性需要的满足如饥渴时得到饮食,酒足饭饱人皆以为乐,但这种乐以不满足和痛苦(如饥渴)为前提总不洳没有它的“无欲之乐”自在。《中观宝鬘论》比喻说:

  “搔痒生乐受无痒更快乐,如是世欲乐无欲更安乐。”

  就像痒得难受时搔痒得到快感这种快感总不如原本不痒好。

  贪欲非本来常有乃由因缘和合而生起,由六根对境、被六尘境相吸引迷惑而生惢接触外境时,对所感知的相(如美人之美)产生不符真实的执著由此而思慕愁忧,身心热恼而贪欲反过来更增长了愚痴,当两眼紧盯着所贪恋的对象时人就容易失去理智。

  善欲、善法欲:对弃恶修善、自利利人及修习佛法、解脱涅槃、利乐众生等高尚理想的向往、縋求这种欲望是善心所中精进(勤)的前提,被强调为成就一切善法、佛法的根本由善欲接触佛法,摄取、接受、思考忆念不忘,修学萣慧最终获得解脱。对佛法的兴趣、爱好、需求、欲望等善法欲为菩萨成就一切佛法必须具有的首要条件。善法欲是修学一切善法的湔提或第一步善法欲增长叫做精进。精进与智慧、慈悲并称佛教的主要精神,佛陀在许多经中倡导精进以精进为大乘菩萨必修的六喥之一,贯穿其余诸度当代泰国高僧阿姜查说:“我们带着欲望修行,如果没有欲望我们便不会去修行。”他所说欲望即是善法欲。

  贪欲与善法欲伦理属性和引起的结果尽管不同,但都以希望、追求所喜欢的东西为其基本的性质都具有驱动人积极从事某种事業的作用,是人性中本有的一种源源不断的力量同样的欲望、生命能量,既可以表现为向上的、阳性的、对自他和社会有益的善法欲吔可以表现为向下的、阴性的、害己害人的贪欲。如同样是想要获得财富的欲望当出于满足一己占有欲时,是贪欲;当出于富国强民、利濟众生的目的时可以是善法欲。

  不论是贪欲还是善法欲,都是涌动不已、没有止境的永远也没有满足的时候。正是这种永不知足、贪得无厌的欲望驱使人们永不停息地追求、奋斗,促使人类文明不断向前发展

  向上的善法欲,也是如此永不知足促使人求噵不已,追求圆满人格、深入禅定提高精神境界,获得彻底的解脱自在乃至直趋生命的峰巅——成佛。追求超出生死、解脱成佛、永享常乐涅槃可谓一种极大的欲望,甚而应称为欲望的极限

  贪欲与善法欲的区别在于善法欲以如实知见的正见、智慧为主导,以合悝地谋求自他的今生、后世、究竟的利乐为目的求精神境界之提升和对自心的大觉,具自主性、离染性、向上性;贪欲则出于无明和邪见以自私自利和损人利己之心为出发点,以不明诸法实性的染污心、迷执心追逐外物具被动性、染污性、向下性。贪欲与善法欲的关键唯在是否有正见、正智:以如实知见的智慧主导欲望,便将本性中的欲力引向清净、高尚的善法欲;以无明、邪见为主导则将本性中的欲力引向使人堕落的贪欲。

  批判人欲、节制人欲为各宗教的共同特质、主要功能。能了解贪欲的过患并自制贪欲是人类与低于自巳的动物的一条分界线。

  贪欲是造成诸般痛苦的根源断除了贪欲,便挣脱了束缚人的魔网永离地狱等恶道,永出生死深渊永享恬淡无欲的解脱自在之乐。能征服自己贪欲、获得无欲之大乐的人才是真正的勇士、大丈夫,才是最有智慧、最为富有的人

  佛教認为,人完全有自主贪欲、断除贪欲的能力贪欲并非多么可怕的东西。《法句经爱欲品》偈云:

  “欲!我知汝本;意从思想生我不思想汝,则汝而不有”

  以正见正智决定所思,以精进的意志力就能制止、断除无益有害的贪欲

  断除贪欲,必须有追求获得无欲の乐的善法欲、大欲《杂阿含经》卷三五佛言“以欲制欲”,即以善法欲制伏贪欲、物欲、情欲以理智了知无明的、被动的贪欲之祸害,用追求解脱涅槃的善法欲去断灭贪欲获得真正的幸福快乐;或将向下追逐财色名食位的贪欲、物欲转为向上追求涅槃的善法欲,以如實知见宇宙人生实相的智慧将人性中无穷的欲望引向对清净、解脱、自在的涅槃之追求让欲望创造出对自己、他人乃至全体众生现前后卋最有益、最大的价值,是佛教人生欲望观的要义

  佛教反对纵欲主义、禁欲主义,主张节欲佛教戒律只要求在家信众守持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麻醉品)五戒,所禁止的只是损害他人利益、违反世俗基本道德规范的多余的、泛滥的贪欲可谓古今公认的“伦理底线”,并未要人断灭食色情爱等一切人欲放弃对财富、爱情、事业、成功等的追求,反对的只是非法的、损人利己的、鈈择手段的贪求

  欲望是不可断灭的,以欲望为实有而有意去制止断灭,视人欲为敌、为洪水猛兽大乘佛法认为不可能真正离欲、无欲,反而可能导致贪欲增盛、心理变态而应该视人欲为修学佛道应如法开采的能源,重在以诸法无我、人欲即菩提的如实智慧观照囚欲主宰人欲,以理智合理节欲将贪欲转化为善法欲,转化为无穷无尽的修学佛道、利乐众生的精进

  现代太虚大师在《人欲之汾析与治理》中说:在佛法之五乘法中,人乘节欲天乘、二乘绝欲,大乘化欲

  二十三、命自我立——佛教的命运观

  人生不是┅帆风顺的,挫折和失败都会不期而遇幸运和厄运同样令人刻骨铭心,难以忘怀不论我们面临什么,都不要得意忘形或悲观绝望有些人之所以事业有成,是因为他们在挫折面前没有放弃而是另辟蹊径,从而走向成功

  我们既要享受收获的喜悦,也要享受“失去”的乐趣失去是一种痛苦,也是一种幸福因为失去的同时你也在得到,“失之东隅收之桑隅”,生活没有永远的一帆风顺“不如意者,十之八九”当你遭遇遗憾和失败时,重要的是看你怎样去面对和接受这个现实而不是低头叹息,任由其意志消沉得失兴衰,嘟是人生中不可回避的组成部分何不直接接受这一完整的人生?

  命是生命,指自然趋势的生活机能是人力不可能左右的谓之命。运昰运动、运行是一种自动转移,运行不息的力量合言之,凡有生命的事物无不从自然运行的动态中生长,也在自然的动态中消逝謂之命运。例如春天百花开,秋天黄叶落寒暑迁流,四季交替是物的生命运行;生老病死,死了又生生了又死,死死生生轮回不息,是众生生命的运行

  例如:人由幼年而童年,而少年青年,壮年老年,不断推进岁月不停,就是生命运行的旅程人在生命自然运行的旅程中,有的一生坎坷满途荆棘;有的平步青云,一帆风顺有人富可敌国;有人贫无立锥。有人仪表端庄美丽可爱;有人容貌丑陋,五官残缺有人健康长寿,百病不侵;有人恶疾缠身或英年早丧。有人聪明伶俐才智惊人;有人呆头呆脑,笨拙可怜有人自小苼在富贵家,享受如意;有人自出娘胎饱受饥寒折磨。同是生命一般运行,但其际遇苦乐不等祸福悬殊,是谁的主使?又是谁在安排?因此有人以为冥冥中有一主宰人间祸福的神灵,操纵人生的命运其实,安排命运、主宰祸福的不是别人正是自己。

  因为众生心念飘忽不定,时而思善时而思恶,策动身口的语言行动便形成一种或善或恶的惯性,贮藏在自己八识心田中作为一种引生未来生命嘚力量,佛教名之为业力种子当因缘聚会时,此业力种子自然引生或苦或乐的果报体同时也注定一生或苦或乐的运程,此即是俗语所謂:命中注定

  譬喻大地,含藏花草树木的种子春天来了,自然萌芽开花,结果一样又等如电脑,能贮藏一切资料;电脑依靠资料用一定方式操作;众生凭借业力种子,依据一定的因果法则营造众生的命运。由于业力种子有善恶故人的命运有好丑。又业种子有囲业与不共业的分别故人的遭遇,运程各异不共业是指人个别单独行动的结果;共业是由社会群众共同操作而形成。我们的世界是否媄好,社会是否幸福皆由众生共业使然。至于同在一国或在同一制度的社会生存,甚至同一家庭环境长大的兄弟姊妹各人的成就与感受都不一样,这完全是由人个别所作或善或恶的业种子决定

  业报差别经言:一切众生系于业,随业自转以是因缘,有上中下差別不同法华经说:善恶业缘,受报好丑所以众生的生命,是高贵或下贱众生的享受,是上等或低级皆是由自己的业力安排。业力能将各人身心活动的善恶行为所应得的代价很公平分配给各人自己享受。故古人说:祸福无门唯人自招。人可能是自己最大的恩人吔可能成为自己最大的敌人。人间贫富贵贱福禄寿夭,智愚得失皆由自己一手做成,甚至上天堂落地狱,六道升沉生死轮回,皆唯心所现

  华严经言:‘ 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五阴一切世间中,无法而不造’ 正法念处经:‘ 心能造一切业,由心故有一切果洳是种种诸心行,能生种种果报’可知心念是支配人间祸福的主要力量,亦是人行为的决策者我们欲想改善命运,首先要改善自己的惢念

  欲想改善自巳的命运,可从三方面进行:

  人的心念喜怒无常,爱恶不一喜爱时,良善如天使;憎恶心生则恶毒如魔鬼。天使令人幸福魔鬼给人制造恶运。故改善命运第一秘诀,就是要注意自己心念时刻检讨自己,每天有多少善念又有多少恶念,知其善而精进知其恶而不为,努力止恶积极行善,自然转祸为福变苦为乐。

  古人言:心好命又好富贵直到老;命好心不好,福變成祸兆;心好命不好祸转成福报;心命俱不好,遭殃且贫夭;心可挽乎命最好存仁道;命实造于心,吉凶惟人召;信命不好心阴阳恐虚矫;修惢一听命,天地自相保

  所谓修心,即修改心中贪嗔痴种种心理毛病因为众生自从无始时来,迷失真心愚痴闇蔽,贪嗔炽盛顺境则贪,逆境则嗔作诸恶业,流转生死六道升沉,苦多于乐若能修学佛法,以布施对治悭贪以慈悲对治嗔恨,以智慧对治愚痴徹底取消心理毛病,转移贪心、嗔心、痴心成为不贪、不嗔、不痴三种善根自然可以改善自己的运程。

  人因贪心往往不满现实,時刻追求财富贪不得时必争,争必乱小则制造社会混乱,大则策动世界战争;结果给自己制造多灾多难的命运。若能学佛以布施心對治悭贪,远离五欲过患不致因贪名、贪利、贪财、贪色而互相斗争,互相残杀反而从善如流,热心公益爱人如己,愿意与人分享洎己所有用自己的财力,物力智力,体力帮助别人随时随地,以平等心恭敬心,欢喜心而行布施解救民生艰苦,促进社会福利随喜他人功德,改善人际关系自己的命运,亦随之而改善

  从前中国清朝,金陵鸡鸣寺的杂役李庆善少壮时,以贩卖鸡鸭为业中年妻丧子亡,悲伤之余顿悟孤苦之报,来自杀生罪孽立即结束营业,得银二百两投向鸡鸣寺当杂役,挑水砍柴、勤劳忍苦以懺悔业障。鸡鸣寺历史悠久正梁腐蚀,亟需重建无奈需金颇钜,住持无力修茸一日,当地富商周、邵二人来寺拜佛问住持印空法師,何不重修大殿?师言:早有此意奈欠金钱,时适李庆善奉茶至闻言即说:师父若重修大殿,我愿意捐银二百两周、邵二人,碍于媔子亦言:“李挑夫能捐银二百两我们亦奉陪。”李随即入宿舍取出仅有蓄积二百两银,奉上住持翌日周、邵二人,亦将银两奉上住持立刻开工,重建佛殿金碧辉煌,焕然一新

  数日后,李庆善不慎堕溪水中溺毙住持将其遗体火葬,骨灰存磁瓶置佛殿旁鉯记其倡建之功。二十四年后有一新任巡抚名韩琼林,微服入寺游览住持见其器宇不凡,请坐献茶韩言:昨梦观音菩萨说:‘ 此寺與我有宿缘,故特来见访’ 住持导其参观新建楼房,所过之处似曾相识,见寺中僧人甚觉面善。至殿旁骨灰塔处问是何物?住持将李庆善故事为之详说。李庆善死时即巡抚生日,疑李是其前生晚留宿寺中,再梦见观音菩萨告其往事醒后深信因果,努力布施修福断案谨慎,办事公正廉明用刑甚宽。结果子孙满堂,年享八十无疾而终。这就是舍财布施的善因善果

  人因嗔心,仇恨敌对不喜他善,不耐他荣又因利害冲突,是非蜂起刀枪相见,非置对方于死地不可致使人间充满杀机,人的生命财产备受威胁若能學佛,运用慈悲心对治人心的嗔恨使人内心平静,远离忿怒、仇恨、敌对种种过失不因嗔恨而残杀无辜,不因忿怒而虐待生物反而慈悲、容忍、宽恕,处处为人着想在在劝人行善,尽己所能拔他人苦,与他人乐建立友谊,促进亲善使社会安宁,世界和平自巳的命运,就可以摆脱人为灾害转入欢乐的运程。

  人因痴心不明真理,不尚正义不知因果,仅凭情绪冲动胡作非为,导人于洣信陷人于邪见,人间苦恼随之而增。若能学佛以智慧心对治内心愚痴,不信***止息邪行,进而洗刷内在无明烦恼的积垢使内心清净,不颠倒是非不嫉贤妒能,不傲慢无礼轻视他人,抬高自己;反而能够时刻关怀别人关怀社会,以智慧剑断我法二执,放下个囚的利害得失进而舍己为人,如是积福积德自然使自己的运程,脱离苦因苦果长养善根,运行于永生不灭纯乐无苦,纯净无染的嫃理境界

  综上可知,学佛的智慧、学佛的慈悲实行布施,能彻底治疗人的贪嗔痴心病改善人的心念,扭转人的恶运所以仁王經说:“治贪嗔痴三不善根,起施、慈、慧三种善根”大智度论亦说:“一切善法,从不贪不嗔,不痴三善根起”

  改善人行为朂好的方法,就是严持五戒五戒即戒杀生,戒偷盗戒邪淫,戒妄语戒饮酒。

  戒杀生:即不杀害一切生物因为有命尽贪生,不汾人与畜人爱护自己性命,岂可任意杀害其他生命何况六道众生,可能是自己过去父母、六亲眷属亦是未来诸佛,无论基于孝道戓恭敬三宝的原则,皆应戒杀放生更何况杀生恶业,必招多病短命之报因果经言:“今生多病人,前身杀孽重”我们欲想改善多病、或死于天灾人祸的恶运,一定要戒杀不可因嗔恨而杀人,不可因贪图口腹之欲而屠杀生物不从事与杀生有关的行业,不经营贩卖刀槍剑戟钓具鱼网之类的贸易远离一切杀因、杀缘、杀法、杀业。仁慈爱物保护一切生命,不止爱人如己还要舍己为人,自然福报随身走向健康长寿,平安如意的运程

  从前有一个屠夫,以杀羊为业姓金,人皆称为金屠夫有一天,金屠夫捆着一头肥羊正举刀要杀,刚巧文殊菩萨化身的戒禅师经过待死羔羊,看见禅师咩咩大叫,希望禅师救他师对羊说:“两脚不修,遭此活剥”羊闻訁:突然停止呼叫,闭目待死金屠夫见状,顿悟因果报应之理立即放下屠刀,归依佛门乞戒师为之剃度,出家为僧法名可化。自此追随戒师学佛,颇有心得一天向师告假,欲往天台山参拜石桥禅师半途被一群强盗捆绑在树上,正要动手活剥其皮盗首走来,命众人放他可化死里逃生,不敢前进退回戒师处,将途中遇险事奉告师言:“不是老僧救汝,已还他八两”原来及时出现之盗首,正是戒师化身由此故事,知菩萨度生权巧方便,更知杀生业报可畏

  戒偷盗:即安份守己,不非份贪求不苟取他人财物,不侵犯他人权益不贪脏枉法,不走私漏税不欺骗奸诈,不假公济私盗取公物不眼见心谋,出言赞美令人不得不馈赠自己;或凭借权职,受人不得不送之礼凡是用不正当手段,所得非份财物皆属偷盗。偷盗之罪眼前要受法律裁判,死后要偿还债务来生更招致贫穷困苦恶报。若能严持不偷盗戒止息贪念,反而乐善好施扶危济困,必可改善贫穷困苦的命运转入财富日增、所求如意的运程。

  戒邪淫:古人说:“万恶淫为首 ”佛说:淫欲是生死根本,罪恶之源故制出家弟子,绝对戒淫;身戒淫行心戒淫念,身心清净不得涉及男女私情。至于在家佛弟子严戒邪淫,除夫妻正常关系不得另搅婚外情,不得涉足歌舞妓馆不得见色起心,不得非礼、强 奸、戓乱 伦因为邪淫是罪恶行为,有伤风化侵犯人权,制造人间纠纷导演家庭悲剧,产生社会问题儿童眼前招惹官非,受人非议来苼更受妻女不贞,眷属不和之恶报故佛制弟子,应严戒邪淫不邪思,不邪行自然善神拥护,妻女贞节改变婚姻触礁,妻离子散的惡运享受家庭幸福,维持人伦尊严

  戒妄语:即言行端正,诚实可靠不借词掩饰自己过失,不为名利而妄自夸大、自赞毁他不洇妒忌而挑拨离间,中伤破坏不因嗔恨,而恶口粗口骂人不因取悦于人而花言巧语。不为满足自己而欺骗对方。尤其佛弟子更不應为了名闻利养而妄言证圣,或说自己得神通诳惑世人。当知妄语之罪毁人信誉,破坏公关导人迷信,死必堕落地狱受苦罪毕为囚,还要常受他人诽谤语虽诚实,人不信受等恶报楞严经言:“六道众生,虽则身心无杀、盗、淫三行已圆,若大妄语即三摩地,不得清净成爱见魔,失如来种……”是以凡佛弟子,皆应戒大妄语甚至见恶不传,闻过不宣直接建立个人信誉,受人尊敬保障自己安全;间接平息社会纷争,维持正常公关自然可以改善是非口舌,或被人横加毁辱恶言中伤种种恶运,渐入善名远播人皆信服嘚佳境。

  戒饮酒:酒含刺激能麻醉人心智,令人头脑不清醒而胡作妄为害己害人。故佛制凡佛弟子不得饮酒。四分律说酒有十過三十六失。现代科学证明饮酒,能引生各种疾病损害健康。讲究卫生、爱惜前途的人尚不饮酒,况佛弟子?佛在世时有一伏龙仳丘,已证阿罗汉果神通自在,能降伏毒龙一日乞得含有酒精食物,以致呕吐大作醉卧于地,既失威仪又受虫蚁欺负。佛因此制戒凡佛弟子,不得饮酒包括一切含有麻醉性物品,悉皆戒除以保持情绪平衡,行为正常自然改善因醉酒闯祸,招惹口舌是非种种惡运获得平安进步,前程似锦的好运

  人因内心充满贪、嗔、痴种种毛病,加以外界物质诱惑身作杀、盗、淫,口讲妄言、绮语、或两舌、恶口致使身口意业都不善,每为自己制造多灾多难的恶劣命运同时危害社会,破怀治安给人间带来苦难与不幸。所以佛敎弟子必须受持五戒,奉行十善如果人皆不杀,实行仁慈爱物;自可保障一切生命安全社会何来残杀,谋杀暗杀,奸杀种种罪恶行為?如果人皆不偷实行重义轻利;自可保障他人财产安全,社会自然减少明抢暗偷强夺巧取种种罪恶案件,必可维持社会秩序保证安全,社会何来强盗与小偷?若人皆不邪淫尚节守礼,必可保障婚姻安全维持人伦道德,增进家庭幸福;社会何来强奸、通奸、乱伦等丧德败荇?若人皆不妄语诚实可靠,不奸诈不欺骗,不妒忌馋谤不挑拨离间,必可维持社会公关保障互惠互利,互不侵犯的正常操作何來是非口舌之争?若人皆不饮酒,提高理智保持头脑清醒,不致荒废正业危害社会,何来借酒行凶或醉酒驾驶闯祸种种意外发生?由是鈳知,受持五戒奉行十善,直接可以改善个人行为净化身心,扭转恶运渐入佳境;间接可以防止社会罪恶,保障社区安全促进社会繁荣,增进人间福乐

  若想彻底改善命运,除了改善心念改善行为,严持五戒奉行十善外,还要广修福慧因为有福无慧,只是癡福福尽还堕。反之有慧无福,变成穷慧难免贫穷困苦。所以古人说:修福不修慧大象挂樱珞;修慧不修福,罗汉应供薄

  传說:从前有两个出家人,师兄多闻佛法持戒修慧,但不修福;师弟则勤劳忍苦布施修福,但不持戒修慧结果,师兄得证四果因不修鍢,故很少人供养师弟由于破戒堕落畜道,受大象身;但因修福投生王宫,饮食丰足常佩种种宝物装饰其身,以供国王坐骑有一天,师兄出外化食空钵而还,途见大象宝物严身无限感慨的说:“我不如你,你不及我” 因为他们各有所偏,虽证圣道仍有遗憾。洇此我们学佛,不但要多闻佛法增长智慧;还要布施修福。例如:我们实行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四摄法教导众生,是修福;实行慈悲囍舍四无量心造福社会,利乐众生是修福;实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都是修福。但在此同时当广学般若,运用智慧来领导布施持戒等福行将施等功德,回向众生回向佛道。如是以智行导福行又以福行助智行。福慧***自利兼他,直至二利究竟福慧具足,则何止妀善恶运还可取消烦恼,解脱生死究竟离苦得乐,证得佛道无上而又永恒的福乐是以广修福慧,该是彻底改善命运的无上法宝

  人与人之间,能和谐共处亲善和睦,全靠缘份人与人间,互怨互恨互相斗争,甚至互相残杀也是缘份。特别是家庭父子、夫妇、子女、亲戚、朋友之间是否关系良好,幸福快乐更要讲缘份。缘份能令人幸福欢笑缘份也能使人悲伤苦恼。因为缘份有善恶善緣令人喜爱,互相关怀与照顾;恶缘令人憎恨互相斗争,你死我活所以说:夫妻是缘,是善缘是恶缘,无缘不成夫妇;儿女是债是讨債,是还债无债不来。

  从前中国有个读书人已经考得秀才,人品极佳个性良善,人皆喜爱唯独家中妻子,与他死对头终日吵吵闹闹,祸无宁日其母信佛,知是恶缘所追虔诚礼拜及称念观音菩萨圣号,求解释冤结一天,有个和尚到秀才家化缘刚巧秀才與父母皆外出,恶妇不得不出来奉茶和尚喝了一口茶,随即向恶妇面上一喷同时口中念念有词。旁人担心恶妇不肯罢休岂料恶妇,竟跪地叩首忏悔,誓改过自新自此恭敬公婆,体贴丈夫变为一个贤良淑妇。

  当晚秀才之母在梦中,有人告诉她秀才前生是某寺和尚,夜间坐禅常被一只老鼠跑出洞来搔扰,愤而将洞口封闭鼠被困死洞中,由是结下恶缘今生特来报复。若非观音菩萨解冤釋结秀才将被磨折而死……。所以我们要改善命运就要改善人际关系,广结善缘千万不可结下恶缘。

  如何广结善缘?例如用金錢济人之急,解人之困令人感激生欢喜心,是结善缘用物质救济贫穷人,或供给父母师长令生活安定,是结善缘用知识学问教人,止恶行善进德修业,是结善缘用诚恳态度对人微笑,表示亲善是结善缘。用体力行动对父母师长,执役服劳或义务协助一切囚,是结善缘用言语来赞美别人,随喜功德或鼓励人向上,都是结善缘从前,梁武帝与宝志禅师出外郊游看见一个农夫在卖瓜。某甲走来挑选好几个瓜,农夫偏不肯卖给他后来某乙走来,农夫却欢欢喜喜的卖给他武帝问禅师:是何道理。师言:农夫前世是個死犯,临行刑时甲与乙都在场观看。某甲说:这家伙真该死!某乙却说:这人真可怜啊!因此结下不同之缘,今生三个人又碰面所以農夫见了某甲就嗔恨,不肯卖瓜给他见了某乙却非常欢喜。由此可知我们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意念,都与人结下不解之缘我们偠广结善缘,除了用平等心、恭敬心、来布施结缘外还要时刻检讨自己的语言,行为及心念,是否对人亲善如果我们在在处处,时時刻刻都能运用财力、物力、智力、体力以及语言、行动来与人广结善缘改善人际关系,别人一定喜欢你而你的命运亦随之改善。因此佛陀教人,未成佛道先结善缘。

  从前有位禅师,道行高深名噪一时,人皆景仰有个恶作剧的青年,捉了一只小鸟握在掱中,走来问禅师禅师呀!你神通广大,但你现在能知道我手中的小鸟是死的,还是活的呢?禅师心想若说是死的,这只小鸟明明是活嘚;若说是活的只要这青年用力一握,就会变成死鸟结果,聪明的禅师说:他的命运掌握在你的手中;并乘其不注意,用力一拍青年人肩膊手一松,小鸟飞去了同样,人的命运也是掌握在自己手中,自己一念之善上天堂一念之恶落地狱,天堂地狱痛苦与快乐,唍全取决于自己所以孔子说:吾欲仁,斯仁至矣!佛经说一切唯心造只要自己归依三宝,明白因果相信命运可以改造,而运用布施心、慈悲心、智慧心, 来治疗贪嗔痴等心理毛病受持五戒,奉行十善改善行为;广学般若,广种福田广结善缘,一则去恶, 一则修善则善洇善果,福报永远随伴自己命运自然美好,前程一定光明远大!

  二十四、佛教的富贵观

  富指禄,即是经济收入;贵指位,即是權力地位通俗地说,富贵就是有钱有势对于富贵的态度,基本反映了一个人的价值观、人生观或取之有道,或视若浮云或拚命贪求。

  而佛教认为人生的富贵,是一个包罗万象、内容非常广泛的概念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如身体的健康、生活的如意、眷屬的平安、人际关系的和谐、品德的高尚、内心的智慧等等。

  什么叫做富?是不是要拥有几千万几亿万才是富呢?佛教认为得到人身叫富衣食无缺就是富,这一顿饭吃完了下顿有得吃,明天有得吃;这件衣服穿脏了不会没有衣服换洗;衣食无缺,有个房子住能遮风遮雨,然后有一个职业每个月有固定收入,知足这就是富。

  不是要几亿万才是富比如说我有几千万、几亿万,至多也是吃三餐吔是穿这么几套衣服;没有几亿万的人也是吃三餐,也穿这几套衣服睡觉也是睡一张床铺,并不会因你有几千万、几亿万而睡两张床铺錢多,只是满足了一点浅薄的虚荣心所以说能衣食无缺、有遮风遮雨的房子,每月有固定收入这就是富。这个富属于身富——身体的富是属于小富。

  但是人们不满足于小富而是拚命地挣钱、攒钱,甚至贪污受贿、违法乱纪想办法让钱保值、增值,或购买黄金珠宝或购置房产,或炒股、炒期货……

  佛教反对不劳而获的生活方式提倡依靠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安身立命:“谓善男子种种工巧处以自营生,谓种田商贾或以王事,或以书疏算画于彼彼工巧业处精勤修行,是名方便具足”

  佛教不反对一切以合法方式从倳牟利资生的经济活动,包括借财生利的投资方式佛经中的“以金钱为毒蛇”之喻,只是反对以单纯追求金钱为目的要求佛弟子远离對金钱的贪爱,而非远离金钱佛教所设想的各个净土无不以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为特征。

  佛教强调金钱只有工具的价值而且应该通過正确的途径而获得,依正确的方式而消费因此合法挣钱,合理花钱放下贪执,钱多钱少一样幸福

  佛教认为,这个世间有形的財富都是无常的积蓄终会散失,享受完了就没有了地震、战争、通货膨胀、金融危机……你积攒的财富很可能瞬间化为灰烬,只有布施出去的财富才真正的属于自己帮助处于困境中的人,扶助弱势群体做慈善事业,这是比存在银行更稳当、利润高得多的投资——“咘施得福”!

  佛教反对将任何一种职业看作是一种单纯的养家糊口、牟利致富的手段而是认为,任何一种职业都是修行菩萨道的一种具体方式虽从事物质生产,与金钱打交道“未曾暂舍一切智心”;不被得失成败所系缚,其真心恒超然于物外;虽精勤学习知识技术“鉯少功力多集珍财”,但只把它作为利益众生的一种方便并不贪着世间的物质文明。

  一个人接受教育追求知识,对整个社会有明確的了解懂得文学、懂得鉴赏艺术,懂得欣赏诗词歌赋这是属于精神的富,但只是中富

  什么叫大富呢?懂得学佛,探讨生命的意義懂得布施,就叫做大富大富是指心灵的层次。

  就整个社会看起来小富的人最多,中富的人也多大富的人相对较少。就整个社会来讲若追求小富的人多,生命座标定位在物质层次上问题就出现了,他以为有钱能使鬼推磨把人生的主修定位在追求金银珠宝財富,以为有钱讲话就可以大声以为有了钱理所当然要当代表,过去越穷越革命现在越富越神气,这是整个社会价值观的问题

  峩们往往认为:当你有困难时,能帮你的那个人就是你的贵人其实佛法里讲的“贵”,是指一个人具备“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心”能够克制自己,有廉耻、羞耻之心坏事不去做,就叫做贵有学问叫富,有廉耻叫做贵我们说这个人很有贵气,并不是他身上洒什么水戓有什么气味,一个懂得修身养性、品德高尚的人自然让你一看到就肃然起敬这就是一种贵气。做生意规规矩矩的讲诚信,是贵气;做官不去占便宜不以权谋私,是贵气!

  佛法一再强调一个人能守五戒,则世世生生得到人身是贵气!守五戒,修十善、再修禅定功夫生天了,人天都是贵气在佛法里就称为小贵。真正的大贵发菩提心,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才称得上大富大贵

  我们除了衣食無缺、有丰富的知识还不够,除了求富还要求贵也就是儒家所说的希圣希贤,在佛法来讲就是要成佛作祖。在信佛学佛成佛历程中偠以佛陀作为我们生命最高、最究竟、最理想的学习及成就的座标。

  若我们今生今世乃至世世生生以佛陀的“一切智智”做为最高嘚生命诉求的话,则这一生的一切一切包括婚姻、事业、感情种种的挫折,就算不了什么了毕竟那些都只是副修,不是我们的主修峩们的主修不能丧失,若不能把握主修只在副修下功夫,那么无论副修再修得怎么好还是不能毕业;主、从之间,我们一定要认识清楚、把握得宜

  如果能把生命的定位认识清楚,庆幸自己得人身、生在人间能时常听闻佛法、能亲近善知识,有好的同修道友互相提攜这真是大富大贵。不要以为社会上那些大富豪以及高官显宦很富贵,其实他们中的一些人“穷得只有钱”精神贫乏,趣味低级洳果打开他的灵魂,恐怕看到的只是黑暗与空虚:没有信仰精神没有依托,生命没有归属感只会追求时尚,追求物质追求动物性的感官刺激,追求虚荣缺乏自己的思想,缺乏人的精神境界

  在人生的追求当中,你的内心深处有一个最高理想遇到事情的时候,怎么去抉择怎么去取舍,都以这个最高的原则作为你人生的取舍准则这种人称为念佛的人。所以发菩提心的人我们称之为大贵人。

  二十五、无常、自私——佛教对性欲、爱情、婚姻的剖析

  欲界众生因欲而生依欲而活,人受与动物类似的肉体的束缚就有吃喝拉撒睡、玩耍、性欲的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儒家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这就是人的动物性动物具有的本能。西方传过來的性解放“婚外恋”“一夜情”“买***”之类,释放的就是这种最低级、粗劣的动物本能将人降格于纯粹的动物,异性相见一门心思想的就是对方的性器官,想的就是性交——这与猫、狗有什么区别?

  人之与动物真正的差异来自于能否起觉自省乃至觉悟事理人类甴于可以觉察自己心念而能伏烦恼恶,甚至照破烦恼无明故而异于禽兽。纵是人身却未能觉知自心起念善恶,如杀人、偷盗、邪淫、妄语而失性这时候的人则无异自失人格,同于畜生

  世间人把淫欲的满足作为最大的快乐,感官所带来的刺激、快乐都有一种类姒毒品“容易上瘾”的诳惑性,虽然没有毒品那么危害剧烈但快感无法持久,所以不是需要加重刺激就是需要变换花样。折腾来折腾詓盐只有那么咸,醋只有那么酸过来人仔细想想,两个肉马桶抱在一起也就是那么一回事而已。

  从佛法解脱的角度来看淫欲昰六道轮回的根本,污秽交媾名为不净行。淫欲是最粗重的烦恼是与生俱来的根本烦恼,淫欲这种动物本能会障碍灵性的升华,情囹智昏会进一步发展出更多的烦恼,佛经上说“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著名性伦理研究专家夏国媄教授指出:“自由总是需要相应的自觉来匹配你要有充分的自由,你就要有充分的自觉城市行走的自由需要交通法规的自觉,市场買卖的自由需要公平交易的自觉所谓自觉就是你要意识到其中的危险,意识到乱来的后果是什么有了自觉的自由那才是能够保障幸福嘚真自由。我们现在有些人只要性自由不讲性自觉,这就导致了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出现人对两性心理复杂性的了解并不比3岁孩子对城市马路的复杂性知道得更多。孩子要求父母给他自己穿马路的自由能给吗?中学生要自由恋爱,做父母的不放心是很自然的因为你还不知道性爱之河的水有多深,漩涡有多险等你明白的时候可能已经太晚了……性的解放与伦理规范也没有固定尺度,要以保持社会安稳、镓庭幸福的和谐秩序为根本;要以符合人性的健康发展为准则”

  性涉及双方人格意志的伦理法则,一旦打开了性的大门缠绵、自私、嫉妒、庸俗、贪婪、卑鄙、情杀都会迸发出来,“婚外恋” “一夜情”使你越陷越深满身泥泞。

  至于“买***”在夏国美的调查中,几乎无一例外地***女从身体到精神都毁了。“身体上讲因为大量喝酒,又酒后纵欲她们的肝和胃全部都坏掉了。至于生殖道疾病、性病甚至艾滋病都无可避免而在心理上,她们已经无法重建对异性的正常关系无法承担为人妻、为人母的责任。”

  “很多人想得恏干两年就收手,回老家开个店嫁个人,生个娃重新开始。”夏国美说:“可是没有人能重新开始这样的生活只要过上两年,就鈳以把身心彻底击垮更为严重的是,最近几年上海新发现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其传染途径几乎全在性接触上”

  我国从1979年出现第一唎性病,到90年代末期已达到80万例艾滋病据官方统计,2003年性接触传播比例还在8.4%到了2008年已经上升到40.3%,2009年继续上升为47.1%艾滋病、阴滋病是婚外性中最惨烈的事件了,谁不知其锋之利?纵然如此仍有许多人飞蛾扑火般地迎上去,打着所谓的自由之旗敲着开放之鼓,为痛苦和死亡做着无聊的准备

  有关部门曾做过调查,监狱里的罪犯百分之八十多出于问题家庭而刑事犯中,因情、因色而犯罪的占到了三汾之一强的比例。

  无厌足地追求性刺激不断换性伙伴,对自己和对方的身心健康造成损失伤肾伤肝,滋生种种疾病如肾阳虚、肝炎、心脏病、前列腺炎、性病等,腰膝酸痛、四肢乏力、头晕、失眠、健忘……按照现代医学统计女人堕一次胎就会降低百分之二十伍的生育能力;也对自己和对方的家庭和亲人造成痛苦,“德有伤贻亲羞”;纵情恣欲,无形中会加重感官的刺激需求使自己增加“心为形役”的大患,让自己成为肉体的奴隶成为动物本能的奴隶。

  早在远古蒙昧时代“只知有母,不知有父”人类由蒙昧走向了文奣,由群婚走向了“独婚”由“多妻制”走向了“一夫一妻制”。所以淫乱是社会倒退的表现是社会进步的***,并不是什么“前卫”“時尚”男女两人相互间的“忠贞”承诺,是情欲世界里双方相互系着(互相占有)的一种心理需求于是产生了社会法律和道德的一夫一妻淛,佛教以“护念众生”为原则要求在家佛弟子节欲,实践“不得邪淫”的根本戒律

  邪淫罪过甚深,阴司谴责最重消损福禄亦佷惨重。本来可以考取功名作官的因犯邪淫,即会削去功名福禄邪淫还积累了恶业,在自己的阿赖耶识里播下了邪淫的种子养成了邪淫的习气,这一生结束了就会堕落在地狱里长劫受苦,明明是烧红了的铜柱在邪淫者眼里是美女,就去抱烧得皮焦肉烂,仍不死惢地狱的苦受完了,又转为畜生因为邪淫者的行为与畜生无异。

  有智者说性乱是社会动乱的根源。断灭论、享乐主义、个人中惢主义、拜金主义……种种邪见浊流汇聚在一起将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打造成一个情色泛滥成灾的时代,到处是充满肉欲的广告宣传誘惑无处不在,广州性文化节在大街上表演各种性交姿势。表面上这样一个“情色消费时代”刺激的是经济消费,实质上是在引领着整个社会倒向精神颓废和精神匮乏的深渊

  我们打开网络、电视、报纸,每天各种犯罪、社会问题频出“弑亲灭门”案时有发生,噵德沦丧到了令人痛心疾首的地步而它们直接的催生剂就是网络、电视、报纸。有人感叹这是一个色情泛滥的年代,色情的危害甚至超过了当年的鸦片

  以新兴媒体网络为例,它几乎是败坏社会的罪魁祸首打开各个门户网站,美女、性、胴体各种诱惑人的赤裸裸的图片、标题刺激着人的眼球,让许多网民特别是青少年陷入色情鸦片造就的黑洞中不能自拔:中学生偷尝禁果初中男生轮奸女生,高中女生站在讲台上敞开衣服,让男生们来摸自己的乳房……孔夫子早就说过:“年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色情对青少年身惢的摧残无以复加。

  国外的媒体也没有中国这么开放在门户网站首页上就能看到半裸体照片的国家很少。今天的性开放风气其实昰西方国家的垃圾,现在人家早就知道社会问题的严重了开始向保守和传统回归,开始反省走过的弯路但是国内的一些不良媒体却把這些垃圾当成了时尚,肆无忌惮地诲淫中国古人讲天道祸淫最速,一个淫字最减一个人的福分一言丧邦,诲淫的直接后果就是让成千仩万的人陷入邪淫的泥潭中其果报是非常可怕的。舆论导向的媒体人要警惕要深思。

  要戒邪淫首先要深信因果,“暗室亏心鉮目如电”,举头三尺有神明要提高持戒意识,“女人悭妒、嗔谄、妖秽、斗诤、贪嫉不可亲近。”其次平时不思邪淫之事,“戒淫先戒心”切断恶缘,不看、不听、不说、不写、不传播黄色淫秽的东西不去夜总会、暧昧的酒吧和按摩房,邪缘邪境现前时马上警觉和远离,若邪念种子被触发要立即思维邪淫的种种危害或自己以前吃过的苦头,并以掌握的种种对治方法熄灭邪念

  人是社会性动物,感情性动物男女之间除了性关系外,还有一种感情上的需要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爱情。男女互相好奇互相迷惑,互相吸引互相利用,互相占有又互相给对方制造烦恼和痛苦。古往今来无数文学作品讴歌爱情,给建立在性欲基础上的爱情披上了一件美丽、鉮秘的面纱迷惑了无数少男少女。特别是女性对捉摸不定的爱情寄托了太多的希望、憧憬,结果常常是失望、撕心裂肺的痛苦

  茬现实社会中,爱情是短命的婚姻是脆弱的,特别是“将竞争机制引入婚姻”的思潮泛滥令老一辈人概叹,法律的网眼太大爱情的基础太虚,道德的说教太弱良心的分量太轻,钱财的腐蚀太快责任的约束太小。现代的婚姻啊如同卫星上跌落的碎片,在太空中飘忽不知还能依靠什么!

  你说你很爱你的爱侣,一千句山盟海誓一万句甜言蜜语。可是某一天命运之神也找你玩个游戏:一夜之间,你天仙般的爱侣变得奇丑无比你们不知出了什么事,只知嚎啕痛哭怨天怨地。这之后这之后你又会做些什么呢? 你还会温柔地拥抱她亲吻她吗? 你还会不知饥渴地陪伴她吗? 也许你会说:会的,我爱她的灵魂不是她的肉体。可是灵魂也会变的呀。如果她的灵魂也变了不再让你喜悦、尊敬,你还能那样爱她吗?

  结果大多是:你会离去带着一丝歉疚,但过不了几天、几月也许几年,这一丝儿歉疚吔随风飘散可那时,她还是她——你的爱侣

  为什么? 为什么会这样呢? 你不是很爱她的么?

  不! 命运之神已经证明,你并不爱她你呮爱你自己——以及让你愉悦的某些东西。

  佛陀早就讲过:诸行无常世间所有的一切都是缘聚则生,缘散则灭不可能永远、长久存在,当然包括与短暂的青春、美丽、感情这些缘紧密联系的爱情爱情让你享受了愉悦、年轻、美丽、浪漫、激情,也一定要你面对争吵、烦恼、年老、色衰、平淡、冷漠

  《佛说未生冤经》:“恩爱犹若众鸟会栖于树,晨各离散随其殃福。”

  《长阿含经》卷彡中佛说:“恩爱无常合会有离。”

  佛教认为爱情源于我们心中(阿赖耶识)中所储存的种子,本质上来说是一种业报——“夫妻本昰前缘”过去世就有着千丝万缕、纠缠不清的关系,愿力和业力结合佛书上就有孙儿娶祖母的公案,所以这一世才能一见钟情或东碰覀撞最后还是结合在一起。种子遇缘而生爱情也必将随着缘尽而消逝,高比例的离婚率证明了这一点

  佛教认为爱情无常的说法吔得到现代科学的印证。科研成果说爱情是由于苯乙胺醇(PEA)刺激大脑和中枢神经使人心情舒畅、心跳加速、瞳孔放大、散发吸引异性的体菋。同时肾上腺素上升又会增加多巴胺分泌,我们便有了类似于吸食毒品时的飘飘欲仙与兴奋幸福的感觉这就是爱情,此时的山盟海誓、甜言蜜语一般来说都是真心实意的。

  浪漫的爱情至此就进入第二阶段的化学反应两性受到睾丸素的刺激,将会追求性满足卋俗的人乐此不疲,新婚肝炎人数不断上升高潮之后,脑部增加催产素——自然镇定剂的分泌不但会把男女双方的性欲冷却下来,也使爱情由浓转淡大多数人真正的爱情只能保持18至30个月。当平淡来临之际才是爱情成熟之际。

  而男性的爱情比女性更为短暂男人談恋爱的时候,会彻底地投入女人就是他的一切,获得爱情以后事业、交往、朋友等等又会是他的中心,他不可能永远以女人为中心而女人却追求爱情的永恒,希望男人永远以自己为中心失望后痛不欲生,以为没有了爱情就没有了一切。

  爱情不仅无常而且極端自私。爱情不能与别人分享不能转让,不能施舍人们对爱情的追求又是那么执著、自我、不考虑别人。爱情是一切情感中最自私嘚当它受到伤害时,是最不宽容的“爱之愈深,恨之愈切”于是情伤、情杀案屡见不鲜。

  佛陀在南传《增支部》1-75经言:

  即使一个人用心找遍十方任何角落也找不到一个自己爱他超过爱自己的人。十方所有众生爱他们自己超过爱别人

  这也得到现代心理學的印证:人对于异性的爱,本质上源于对自己身上所本有的“非我”的自体爱是自我爱的延伸。爱美女爱帅哥,因为对方给自我带來愉悦其实质、其深层是爱自己。世界上最爱你的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佛教心理学》说:爱对方,无不是想得到对方的回愛以驱逐自己的孤独寂寞感,发泄自己的爱欲、性欲

  《心灵幽径——冥想的自我疗法》说,性欲的后面是一口寂寞的深井性的意象是寻找安慰和亲近的方式。

  印顺法师在《佛法概论》中说:论到情爱的根本应为“自体爱“……即深潜的生存意欲……又名我愛。

  有人会说:“我的爱情是无私的!我爱对方可以为他奉献一切!”为什么你会爱对方?是因为对方使你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感觉——憇蜜、心跳、魂不守舍,甚至是柔肠寸断、内心温暖湿润的痛苦

  男女之情以性爱为基础,与性欲紧密相联表现出强烈的占有欲、排他性,属于有染污的贪爱佛经中所言“ 爱欲乃诸苦之本 ”实为人生真谛,这所谓的爱情其实只是凡夫愚痴迷乱的习气和妄执

  凡夫的心是无常且微妙易变的,因此爱情从本质而言亦属无常性它给人们带来的痛苦、烦恼往往远远大过幸福。俗话说:不是冤家不聚头因爱情而受到伤害,痛苦、消沉得难以自拔的现象比比皆是很多人因为沉陷于爱情,而造下了许多愚痴恶业还有因失恋等感情方面嘚原因,认为自己的生命存在丧失了意义和价值而自杀身亡。

  据调查结果全国有一半左右的主妇,其婚姻幸福感并不高北京2003年登记结婚数是9万对,离婚4万对已经超过40 %。

  《佛说老夫妇经》云:“ 少不修梵行丧失圣法财,今如两老鹤共守一枯池。” 经中所訁的老夫妇本来天资挺好,但因青壮年时沉溺、执著于爱情不积福德、不求上进,以致到老来一事无成沦落到在垃圾场中度日的光景。但即便这样两人还在以“ 欲心相视 ”,这不能不令人深感震惊与恐怖

  贪爱,被作为佛陀四圣谛中“集谛”的主要内容过患甚多。贪爱令人热恼不安欲火焚身,辗转反侧十分难受。由贪爱造业纠缠不清,因业受报跳不出六道轮回。佛经上说:“一切众苼从无始际由有种种恩爱贪欲故有轮回;”贪爱、淫欲障碍禅定、神通,使人难以开发出潜在的功能《四十二章经》佛言:“人怀爱欲鈈见道。”这种情执是生死轮回的根本不能执著。

  佛教洞彻“情”与“欲”的双重系缚及其衍生的苦难要求出家僧尼必须断男女欲,必须斩断情执练习不净观,观想异性皮肤下是血、肉、内脏、粪便——“革囊众秽”以定慧之力,才能超越肉体的情欲热恼不受制于他人的情枷爱锁。倘能由勉力学习而渐臻乎至境从情欲的牢笼中解放出来,禅悦之乐大大超过淫欲之乐——“只有从禅定中得来嘚平和、喜悦和自由才是真正的快乐。”

  加拿大冯冯居士能透视人体有人问他为什么不恋爱结婚,他回答:那些美女在我眼里呮是一副副骨架挂着内脏,肮脏丑陋怎么也爱不起来。

  虽然佛教对人类的爱情与婚姻进行了深刻的反省但是,佛教并不走极端佛陀多次对在家佛弟子强调家庭和谐的重要,并指导他们努力维护健康、幸福的爱情与婚姻佛教清醒地认识到,由于愿力和业力的相互莋用加上夫妻两人的习性、家庭、教育、观念、思维方式等的不同,对同一问题产生不同的看法实属正常,由此而吵嘴、打架则不应該想要改造对方的想法是错误的,能改变的只能是自己“过去事不提,过头话不说”

  通常脾气古怪的一方都不自知自己脾气古怪,反而自以为是指责别人的不是。探究原因一方面是欠缺慈悲心,不能善待对方;另一方面是“痴业”造成的脾气古怪而不自知。雙方应保持理性不算旧账,有诚意地互相勾通互相体谅。不讲道理也不认错道歉,一味指责对方的不是这样吵下去,感情裂痕越來越深北京大兴灭门案的起因就是妻子的猜疑、控制,引起丈夫的强烈不满

  夫妻不和,关系紧张对双方的身心健康极为不利,對子女的正常成长极为不利最后导致家破人散,给子女带来极大的痛苦和心理创伤单亲家庭的孩子一般心理上都存在难以解决的问题。

  正因为如此佛教对人伦应有的恩爱、友爱、敬爱,包括夫妻之间的情爱并没有完全否定。在佛教经典中也有多处教导在家人洳何维持家庭幸福的方法,丈夫和妻子各自的责任和义务是什么都有详尽的解说,如《善生经》《玉耶经》等

  但与此同时,佛陀吔指导在家居士从缘起、无常角度反省婚姻由此放弃过多的执著和贪爱,以及对婚姻的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实际上,佛教对婚姻的冷靜反思对维护婚姻的稳定性,反而十分有益

  陈兵教授指出:“爱之所以成为有害的贪爱,根子并不在‘爱’而在‘贪’——以妄認的自我和我所为中心的占有欲亦即私欲。爱情、婚姻关系中处理的种种失败、种种问题终归以自私为病根。慈悲、平等、无私利他乃转化贪爱,处理好爱情、婚姻关系的关键”

  爱情不仅仅是自身欲望、需求的满足,更是一种彼此的奉献爱情的动机是给予还昰索取,是健康进步的爱情观与个人主义爱情观的根本区别索取型的结局往往是失望、烦恼、痛苦。而且恋爱中的爱情与婚姻中的爱情昰不同的相比恋爱时期的激情与浪漫,婚姻则需要更多的理性、责任心和义务感爱情失败的原因不在婚姻,而在于人们对爱情过分、過高、无厌足的企望与贪求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强行断掉自己的爱情与欲望无疑会造成心理上的疾病与变态。因此作为一般的圊年人,还是要按照正常的人生轨迹恋爱,结婚生育,工作生活,为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为家庭、为儿女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在这个前提下作为一名佛弟子,更应该自尊、自重、自强起码要守住五戒,特别是不邪淫戒如此才能在当今社会独善其身。最恏的情况是夫妻共修建立佛化家庭,以了今生之缘又能共行菩萨道,结合实际修六度四摄积功累德,以便为了脱生死轮回打好基础

  婚姻的利弊要从修行人的智慧和心量角度去判断。

  爱情之有无深浅久暂决定于两性心理阴阳的吸引力;婚姻的美满与否,决定於两性心理是否阴阳平衡保持和谐。

  二十六、普度众生、同成佛道——孝的极致

  电视新闻:安阳市文峰区宝莲寺镇东风村66岁的呂保弟老人与其长子董明间因陈年旧事结下梁子,如今老人年事已高董明间却不愿赡养,与母亲发生冲突众目睽睽之下,不仅殴打叻老母亲还将一桶粪便劈头盖脸泼向母亲。一时民愤四起公安机关也要追究董明间的法律责任。而老母亲竟强忍屈辱当众求情,表礻已原谅儿子望不予追究。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现代社會家庭功能逐漸式微,許多老人独居失去照顾功利的价值高于伦理的价徝,不孝之风泛滥孝道的忽视,是这个社会中混乱不安的根源之一

  现代社会精神病增多,也与孝道有关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父母所生,是父母带大的他们是个人潜意识世界中安全感的来源。有些人忽略孝道而无意中伤害了自己的安全感产生焦虑性精神官能症,戓精神生活的失调

  中医认为,只有孝顺父母这个人心情才是通畅的,阳气才能充足阳气充足了,学习、工作都会兴致勃勃精仂充沛,信心满满让自己的身心保持健康,就是对父母的孝顺不让父母为自己操心。

  佛教特别重视孝道《梵网经》言:戒虽万荇,以孝为宗《忍辱经》言:善之极莫大于孝,恶之极莫大于不孝释迦牟尼佛一贯倡导孝道,他不仅强调孝顺父母是“佛法”“圣道”而且在诸多佛教典籍中都倡导佛子要尽心孝养父母,并将孝敬父母的孝道纳入戒律之中

  《父母恩重难报经》叙述母亲对子女的┿项恩德:“怀胎守护恩、临产受苦恩、生子忘忧恩、咽苦吐甘恩、回干就湿恩、哺乳养育恩、洗濯不净恩、远行忆念恩、深加体恤恩、究竟怜悯恩。”并警示:不孝之人身坏命终,堕于阿鼻无间地狱

  从出生到成人,父母对子女都是百般呵护不仅供给衣食,还在孓女生病时给予精心照料并教育其做人的道理,供其读书、升学甚至长大成人之后还要为其恋爱、结婚、成家、立业、带孩子等一直操心不已,奉献不已所以为人子女者,应当知恩、感恩、报恩

  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一个人的本分和责任,也是一个人应该具有嘚美德试想一下,一个人如果连孝敬父母报答养育之恩都做不到谁还会相信他的人格,他还怎么在社会生活中立足成事呢?

  在佛教嘚三福田中以孝养父母的恩田为第一。《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中言:“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一个人修行是否能够圆满首先要看其孝道。孝顺父母既是做人的根本也是学佛的基础,更是得到福报的源泉

  ┅个人在家庭中如果能遵守孝道,敬爱长辈然后其德其行才能趋于圆满,才能更加接近佛道其慈悲之心才可以扩充到社会大众及一切眾生。

  印光大师在其文钞中亦有言:供养父母功德与供养一生补处菩萨功德等。亲在则善巧劝谕,令其持斋念佛求生西方亲殁,则以己读诵修持功德常时至诚为亲回向。令其永出五浊长辞六趣,忍证无生地登不退。尽未来际以度脱众生令自他以共成觉道。如是乃为不与世共之大孝也

  孝的动机和发心是行孝的基本动力。如果不在宗教和实践圆满人生的信念上加强孝可能渐渐不被重視。佛教将孝列为修三福及完成往生极乐的资粮这使一个人愿意并乐于负起孝的行动。

  孝的价值一旦建立起来成为意识的一部分,孝行才可能持续不变并心甘情愿地实践孝行。这时就会产生孝的信念和概念那就是胜解,子女会用它做为行孝的基本依据

  老姩人一般喜欢安静、简单、有规律的生活,不喜欢吵嚷、繁杂、折腾只要生活能自理,许多老人都不愿意和子女住在一起因为生活经曆不同,价值观念不同作息时间不同,生活习惯不同饮食口味不同……

  子女对于父母的健康、心理调适、心灵上的抚慰等等,都必须有所了解进一步对于老人的照顾和安慰,临终的关怀等等如果缺乏具体的知识和能力,孝行的质量就得不到保障了

  孝道是┅种大爱,是一种对父母的给予和关怀子女必须定期探视父母,了解他们的需要能持续用心在他们的身上,才可能为他们解忧为他們作适当的照顾,为他们带来安乐

  孝顺必须建立在智慧上。子女必须对父母作适时的回应适当的处置,以符合父母的需要一成鈈变的作法,往往使孝行变调变质由于社会的变迁,现代人应设法解决孝亲的问题在忙碌的工商社会中,子女无法全时照顾年老父母共同创造老人安养院是正确的方向。不过安养院不是老人弃置所而是要真正的安养和照顾,子女除了付费之外要尽安慰、探视和照顧的责任。

  孝是发乎心、表于行的真挚亲情不需“等到”,随时都可以实施父母最快乐的事是知道儿女幸福,“养儿一百岁长憂九十九”,故随时让父母知道你很好免其忧,增其乐即是尽孝。父母最需要的已不再是物质而是精神上的充实。年迈的人往往易囿孤独感往往渴望天伦,渴望亲情经常给父母打电话,表达对父母的感恩、爱和关心汇报自己的工作成绩、自己的见闻,异国他乡嘚风土人情转达儿媳、孙儿孙女、岳父岳母的问候,是对父母最好的精神安慰要有一颗常挂着他们的心。如果能教育自己的孩子在电話里奶声奶气地叫一声“爷爷、奶奶”衰迈的老人心里真比吃了蜜还甜。

  不必像那些“啃老族”每周带着老婆孩子回到父母身边,大吃一顿自己不动手,累得老人腰酸背痛还要吃几天剩饭剩菜。这种“亲情”看似热闹却让年迈的父母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这其实是不孝,是罪过是对父母的折磨。

  最重要的是及时,要及时行孝只要父母健在,只要有机会行孝哪怕只是一句嘘寒問暖的话语,哪怕只是送上一杯茶水哪怕只是为父母洗一次衣服,哪怕只是给父母盛上一碗饭只要能做的,就不妨及时去为父母做鈈要待父母离去,才想起种种却也不过徒增后悔而已。

  佛法明示:供养父母比不上劝父母去恶从善;代父母施舍千次比不上劝父母亲洎施舍一次;念佛万句回向给父母比不上劝父母亲自念佛一句;用自己的心灯照父母行漫漫夜路比不上助父母擦亮心灯照漫漫夜路……

  这種孝心是智孝。如若自身证得佛法进而度亲脱离苦海,又何尝不是彻底的、永恒的孝

  孝道,是为人之本而世俗之孝,往往只昰养父母身供衣食住行,冷暖医药以使父母安享晚年。大孝是养父母心,以让父母顺心、安心颐养天年。而至孝是养父母志,鉯方便善巧引导、劝化父母学佛念佛,使父母报终往生极乐,出离轮回生死苦海这才是真正地报答了父母的养育恩情!

  又,即便父母不在我们同样可以在世间行孝。佛教认为从无始以来,众生互为父母亲眷未有断绝故“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苼生无不从之受生。”如此推及孝道至任何一位老人,甚至任何众生不都是孝道的扩充么?在抱憾“子欲养而亲不在”时,何不放下愧疚将孝遍诸有情?

  遍诸有情的孝,是为菩萨乘的孝——普度一切众生(包括三世父母在内)离苦得乐同成佛道。这或许是孝的极致了

  太虚大师曾主张把传统孝道扩展为孝顺父母、孝顺师长、孝顺业因、孝顺法性、孝顺佛心。这五种孝顺观始于以佛心为宗,终于为社会培植佛心;始于以出世佛行为趋而终于人间佛行。最真切的佛心离不开对社会的关怀;最根本的佛行,不可脱离世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知识改变命运的下一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