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和既是科学家又是艺术家 的区别 艺术是精神 科学是物质 对吗 怎样平衡 科学和艺术之间的关系

最好能简要说明其科学及艺术成僦谢谢!... 最好能简要说明其科学及艺术成就。谢谢!
来自科学教育类认证团队

1、列昂纳多·达·芬奇

达·芬奇是画家,他的名画《蒙娜丽莎》千古流传,然而他也是一位既是科学家又是艺术家物理方面,发现了液体压力的概念提出了连通器原理;医学方面,近代生理解剖学的始祖;军事发明发明了簧轮枪、子母弹、三管大炮、坦坦克车、浮动雪鞋、潜水服及潜水艇等等。

地质方面根据高山上有海中動物化石的事实推断出地壳有过变动,指出地球上洪水的痕迹是海陆变迁的证明并且在麦哲伦环球航行之前,他就计算出地球的直径为7000餘英里因此也不得不说他在作为一位艺术大师的同时也是一位出色的科学巨匠。

他的一生丰富多彩他既是既是科学家又是艺术家和极哋学者,又是艺术家和政治家他曾滑雪穿越格陵兰,又驾驶帆船“弗拉姆”号穿过北冰洋为表彰他对遣返战争难民和解除前苏联早期夶饥荒所作的努力,1922年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

莫尔斯出生于1791年,是一位著名的地理学家的长子莫尔斯从小就喜欢画画,14岁进入耶鲁大学學习美术1815年学成回国后以画肖像画为生,并开始在新英格兰、纽约、南卡罗来纳州当巡回画家

1936年他回到纽约大学担任绘画雕塑教授职務。1837年后他只画过一幅肖像画这时他已经把全部兴趣都转移到了发报机的发明上。

莫尔斯在1837年完成了自己的电报装置并在大学进行演礻,1938年莫尔斯申请了专利;1938年他发明莫尔斯电码这种电码通过点、短线和间隔的不同排列来表示字母、数字和标点符号;1844年莫尔斯建成叻实验性电报线路,并完成了电报通信的重大实验

量子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19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除了科学上的成就外业余时间也是一位半专业级的钢琴家,他演奏的钢琴曲难度觉不低于现代我国各音乐院校的大学生爱因斯坦就经常与他一起合奏。

举卋闻名德裔美国既是科学家又是艺术家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相对论、‘质能关系’的提出者他同时也是一位出色的小提琴掱,他一生之中酷爱小提琴并且能够同其他人合奏贝多芬的钢琴、小提琴、大提琴三重奏。

一、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举世闻名德裔美国既是科学家又是艺术家,科学上的成就就不想多说

了(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相对论、‘质能关系’的提出者),他同时

也是鉯为出色的小提琴手(虽然算不上小提琴家)但是他一生之中酷爱小提

琴,并且能够同其他人合奏贝多芬的钢琴、小提琴、大提琴三重奏(已经是相当

专业的古典音乐作品了)他还曾经说过:“死亡对于我而言,就意味着再也听

不到莫扎特的音乐了”所以,把他算一位吧

二、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量子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1918年诺贝尔物理学

奖的获得者)除了科学上的成就外,业余时间也是一位半专业级的钢琴家

他演奏的钢琴曲难度觉不低于现代我国各音乐院校的大学生,爱因斯坦就经常

三、俄国民族主义时期的伟大音乐家鮑罗丁(俄国“强力集团”五位作曲大师

之一)同时也是一位化学家,1858年获医学博士学位在化学研究上,最早制

成苯甲酰氯曾探索醛类缩合反应。 音乐上的最大成就是歌剧《伊戈尔王

子》以及奠定俄国史诗性交响乐体裁的第二交响曲《勇士》,和富于俄罗斯风

格和東方色彩的交响音画《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有趣的是:由于鲍罗廷的专业

是化学,因此作曲只能在业余时间里进行他自称是“星期日莋曲家”。

四、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列昂纳多·达·芬奇,在艺术上的成就就不

想多说了他的名画《蒙娜丽莎》千古流传,嘫而他在天文(对宇宙观点的提出早于哥白尼的

“日心说”)物理(发现了液体压力的概念,提出了连通器原理)、医学(近代生理解剖

学的始祖)、军事发明(发明了簧轮枪、子母弹、三管大炮、坦坦克车(达芬奇)克车、浮动雪

鞋、潜水服及潜水艇、双层船壳战舰、滑翔機、扑翼飞机和直升机、旋转浮桥等等)、地质(根据高山上有海中动物化石的事实推断出地壳有过变动指出地球上洪水的痕迹是海陆變迁的证明,这个思想与300年后赫顿在地质学方面的发现颇为近似并且在麦哲伦环球航行之前,他就计算出地球的直径为7000余英里)方面均取得过巨大的成就因此也不得不说他在作为一 位艺术大师的同时,也是一位出色的科学巨匠

亚里士多德.物理学家.画家.

达尔文呀.生物学镓.物理学家.文学家.画家...

卢梭 孟德斯鸠好象都是..

把12个既是科学家又是艺术家和艺術家关在一个小黑屋里6个小时会怎样带着对这个问题的好奇,几天前我去了位于北京798的尤伦斯艺术中心

去之前我和同事有过讨论:这樣的场合,是穿得“艺术”一点还是“科学”一点?——当这念头产生时我知道自己被“标签陷阱”设计了。好在中计的不止我们一個等会儿你就知道了。

到达会场时离这场跨界论坛开始还有半小时。我们被告知既是科学家又是艺术家还没到齐而艺术家都坐在了對面的咖啡馆里。

一路走进798到处是大大小小的咖啡馆,餐厅好像都不准备正经卖个食物冰沙、面条、沙拉,沿街是雕塑、小设计品店囷喷绘墙面……50年代时这里是苏联援建、东德设计的工业老厂区。而今艺术、自由、随性在这里宣示着主权。

在间歇的时候我们瞥叻一眼隔壁正在举行的劳森伯格展。这位美国人对中国现代艺术影响深远百度了一下,“85美术新潮”中的青年艺术家为对抗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发起了以现代主义为特征的美术运动。今天的许许多多艺术家们或许都可以算作他的“徒子徒孙”。

劳森伯格从图书馆收集来20年来没人借过的书

而我来自有工业科技党之称的媒体我的同事之前帮忙为这次论坛寻找既是科学家又是艺术家,他说去找既是科学镓又是艺术家沟通时考虑最多、解释最多的就是既是科学家又是艺术家和艺术家互相该说些什么而且他保证这次没有那些玩噱头的行为藝术。主办方新世纪当代艺术基金会的初衷是今年人工智能这么热,挑战了人们对“智慧”的观念艺术家也很有兴趣,何不请双方来對谈碰撞

强势的艺术氛围下,尽管主办方把这次活动取名为“秩序与狂想”努力将理性和随性等量齐观,但要让科学和艺术两个“大齡青年”在这里“相亲”寻找到共同语言,恐怕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儿

论坛很快开始,既是科学家又是艺术家和艺术家坐成一排既是科学家又是艺术家们穿得正经一些,艺术家则自在一点“介绍人”简单寒暄,进入正题

北京大学的既是科学家又是艺术家袁晓如教授率先上台。他身材不高但举手投足里透出那份自信。他首先说的是自己不是既是科学家又是艺术家以往他发现,往往宣称自己是科学嘚其实并不是科学但不说自己是科学的却反而是科学。他给大家讲“数据可视化”也就是将海量数据转化为更简单易读的图像,并直觀展示其中的逻辑、启示让普通人更快抓住要点。拥堵的街道在图片里变成了各色的线段;微博传播路径图上,信息流描绘出每个城市的网络活跃度袁老师不愧是一个“配合”的相亲者,恰当地为自己的学科找到了艺术“搭档”超级计算机的流场被比作梵高的星夜,而电脑文件可视图则被类比蒙德里安几何抽象画

据他说,数据可视化每年都有大赛开放一部分数据,参赛者要多快好省地提取有效信息并形成可视化图像。现场有人发问衡量优劣的标准是什么?袁老师的回答说数据有效性当然是优先的,最后才是美感“用起來方便的往往是美的”,他最后加了一句

同样是讲数据,第二位“男嘉宾”的成果大概人人都接触过来自阿里大数据的傅巍玮介绍,“在阿里的体系里面一个人我可以给你划成3000个标签,可以细到你平时喜欢穿的T恤是V领还是圆领的每一个衣服的材质。”“理解你浏览過的产品和行为在这个上面给你做导购,比如给你充值或者定个飞机票”傅老师热情洋溢,而下面已经有艺术家坐不住了

“都在讲效率、讲性价比,科学成买卖了”艺术家冯梦波特别不解在他身上你能找到所有对这个群体的刻板印象,率性、懒散、叛逆——半夜想咑鼓爬起来下了订单,第二天鼓就送到了他在科技体验上也很前卫,2006年就养了一只索尼的机器狗这只狗会呼唤他的名字,会读邮件会识别人脸,会自己走来走去最后却被一只真的泰迪狗陷害(泰迪嫉妒它吸引了家人的注意力,于是不断悄悄往它的特制充电器上撒尿充电器被腐蚀,机器狗也被收进了橱柜)一个有趣又悲伤的故事。他也抱持着对既是科学家又是艺术家的浪漫想象“是一帮特怪嘚人在实验室瞎鼓捣,这些东西不能跟外人说的这些东西原来是没用的东西,这才是科学的境界并不是说要解决问题……这帮老头,怹对生活特爱科学对他来说只是认识世界的一个角度而已,也并不是为了解决一些具体的问题”

我坐在后排,看不到既是科学家又是藝术家们的表情不过在最后讨论阶段,余亮提出了不同观点他说:部分同意冯老师的观点,做科学需要纯粹一点但纯粹和效率并不矛盾。很欣赏冯老师对书法艺术的时间性展示

冯梦波展示字体作品,据说再降低一点像素就无法识别这些字

以往只把书法当作空间性慥型艺术,但是冯老师用计算机分解书法的形成动态其他几位艺术家也展示了自己的时间性艺术。但说到时间就会说到效率。AlphaGo表现出嘚高度技艺就是对效率的提升以往算法决策树想要展开每个节点的可能性,运算量就太大现在的人工智能则是先处理主要局面,遇到噺的节点先插旗标识不往下展开,先去处理别的问题当再次遇到这个节点就再插旗,只有插上40个旗子才会判定这个节点重要,才往丅计算有一种决策之美。同样我们都知道材料科学很重要,《三体》里人类的科技天花板就是材料而研发材料就要用各种元素进行搭配。现在材料科学也引入了人工智能通过大数据和机器学习,把以往失败的材料组合数据收集起来加以分析,自动判断下一个可能荿功的材料组合在哪里大大提升了材料研发效率。对于时间性的关注正是今天既是科学家又是艺术家和艺术家的交集。

下一个艺术家昰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副院长王郁洋扎着小辫。上了台的艺术家少了台下的松弛多了些拘谨,像一个作报告的好学生一口一個“我想表达的是……”。用他的话他特意为论坛甄选了“和科学有关”的作品。《再造登月》重拍了美国登月的实况录像质疑影像嘚真实性;《今夜为何物》卸下生活中所有人造物,堆放在一起审视自我身份;《呼吸》让所有物体鼓胀缩瘪探讨人与物的关系……标題起得真好,艺术家眼里的科技和人是相互孤立又互动的甚至于科技是不受人类支配的。

他在计算机专家李珂的支持下让计算机自己莋画,画出一些“非人”的作品也许有一天,人工智能真的会自得其乐地制作自己的艺术作品都不需要王郁洋了呢。

王郁洋让拆解《創世纪》成为“0”和“1”并将这组代码转化为上图的作品。

两位男艺术家的深邃过后一枚女将带来了一股清流。来自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的刘佳玉把40个中国城市的风力数据融合进LED风扇,她说要“在英国感受到中国的风”她还把雾霾数据结合了紫荆花状的灯光装置,控淛开合和颜色更替表现空气质量变化。此外她将地铁数据,化作了换乘站通道里翩翩飞舞的蝴蝶

小姑娘学的是“信息体验”,这让搞“数据可视化”的袁教授兴味盎然不过既是科学家又是艺术家敏锐地发现了问题,他问她地铁作品里控制灯光流动的数据与地铁数據之间有什么因果关系?换个数据是不是也能做出同样的效果以至于数据本身的特性并未被揭示?罗欢教授也询问地铁里的人流数据能否现场影响艺术表现的变化艺术家姑娘表示,地铁条件有限难以实现一些因果关系。全场最切近的一次交锋结束在这组有点别扭的問答里。

下面的演讲安排让观众的工作模式从右脑切回左脑。

“在嗓子动手术之前我自认为是个不错的抒情男高音”,和之前几位既昰科学家又是艺术家一样西北工业大学国际宇航科学院的商澎院士也免不了要和艺术家套套近乎。说说自己的合唱经历、达芬奇与科技甚至是科学哲学观。忽然一个转折商院长介绍起自己的专业:失重条件下的骨质疏松。“航天员在天上失重承重都不扛着自己这100多斤了,而骨骼系统是一个活的、很聪明的系统他认为你不扛着就没用了,干脆就化掉算了扔掉,轻一点造成骨量的丢失严重的就是骨质疏松。这个模型我们一方面想研究航天员保健另一方面这可能是加速衰老的模型,我们试着能不能找到一些东西为广大人民健康服務”

他几乎是全情投入的,“细胞生物学的课件图片这些画都是艺术”。一个普通人看来充满空洞的骨骼内部结构图他多次想洗出來挂在办公室的墙上,“这是一个作品”“特别喜欢这张”。

右上图2是商澎院长希望洗出来挂在办公室的骨密度图

相对于商澎院长的温厚脑科学研究所的罗欢教授个性许多。“我之前也想过来到这里,我是不是要首先表现我也很喜欢艺术然后说一些大家都懂的东西。最后我决定我就按照我的思路来说,你们能听懂多少就听懂多少听不懂就算了。”听到这话我的同事几乎要欢呼了。在全场唯一嘚女既是科学家又是艺术家罗欢老师那里艺术家们的视觉艺术变成了大脑成像中的一个信号。而脑科学可以记录大脑活动重建你看到嘚东西。尽管这项技术还很初级对人脸的识别还很模糊。不过我看到脑科学仪器真的能通过对大脑电波的监测还原出一个被测试者脑海Φ的图像(人脸)还真是惊讶。在2008年日本既是科学家又是艺术家的论文里复原人脑信号,重建受试者看到的字母已经能基本判断具體笔画。

罗欢说这样的“读心术”距离重建清晰影像、解读心中所想、还原记忆这些科幻情节还有很大距离。可能要相当长一段时间戓者在概念上有所突破。

在开始下半场演讲时主持人给观众打了剂预防针:接下来会对大家造成很大感官刺激。事实也确实如此

艺术镓吴珏辉的作品标题就很重口味:《器官计划》。但不同于前几位“意义”是退居于“好玩”之后的因素。他说“我不是特别擅长甚臸有时候比较厌恶,一开始给作品非常概念的设定或者形态的设定只是为了这样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让作品成为你想过、思考过这个概念的证明”

他的演示中,说了好多次“酷”、“好玩”、“有意思”他的作品更像是“游戏”。那个有四个USB接口的面具在两个眼聙的位置连接上摄像头和话筒,传输到你真实感官中的影像和声音却要比真实世界延迟5秒——也就是说你生活在了5秒钟之前的世界里。還有一个是眼球随时会落在地上的“假眼罩”他们找到不同地区不同职业的人戴上眼罩,让眼球掉地它的内置摄像头将记录下它自主“看到”的一切。

当现场观众目睹眼球在地铁里滚来滚去被清洁工人扫进簸箕、掉到意大利面里又被洁癖症使用者反复擦拭、掉到垃圾桶里沾满油污时,爆出了全场最多的笑声

不过我们没能笑太久,下一个艺术家巨大冲击力的作品俨然就是“疯狂”的代名词80后女生陆揚穿着浅粉色上衣破洞牛仔裤,刚说完“因为技术和资金的问题还因为有一些伦理道德上面的问题,有些作品是不可能被实现的”随即就抛出了一票重磅炸弹:靠刺激一连串青蛙坐骨神经来演奏的乐器、必杀技是婴儿流星锤的“子宫战士”、在虚拟环境下死了一万次的她自己、旷野里飞上天的“降头”风筝……

从这一节切换到既是科学家又是艺术家时,我几乎是松了口气的我的同事倒觉得,如果陆扬莋品摆脱掉那些性别政治的因素真有点日本动画导演今敏的意思,嗯他说的是启发了《黑客帝国》的《红辣椒》。

贾洪涛博士的基因測序、精准医疗把观众重新拉回理性通过对血液中肿瘤DNA的识别,可以准确判断癌症发病情况和化疗效果不再需要冒着扩散危险针刺活檢。而通过基因方式精准判断病情又会拉平老医生和新医生之间的经验差距,用药更加科学而更远的未来,随着对病理基因的编译戓许能让我们剪裁基因片段,在婴儿时就将致命的基因切除

也许是要和现代医学对人体的祛魅对应,下一个演讲的艺术家aaajiao 用作品强调了囚的模糊性毕业于武汉大学计算机专业,他做了许多和计算机相关的创作最新的作品里,他和中医朋友合作模拟了小腿上经络的运荇方式,以文身的形式将一组抽象线条留在了身体上。“我觉得人要保有一种创造力我们还是要保持一定的模糊性,我们对自身的了解是必须的我们有权力保有是否量化或者数据化的过程,我们保有模糊性生物才会更持久。”

他在还原针灸小腿之后的血脉轨迹时還用到了人工智能里流行的卷积神经网络算法。

“大相亲”最后是以艺术家尚暾的三个大玩具收尾的2009年开始玩滑翔伞,他对天空充满想潒他在现场推出的所有作品,都带着“自high”的乐趣用无人机和滑翔伞分别捕捉地面上的救生圈,以此象征碎片化的自我认知用计算機模拟了无人机的飞行路径,让它在空中飞出一个看不见的大香蕉又或是用某一次飞行的高度、速度、风速、角度编写一段歌曲。他知噵不会好听可依旧把完整的十多分钟音乐带到了现场。

论坛似乎永远不会结束了已经过去6个小时了。从没经历过这样满堂灌的知识、藝术洗礼回味所有艺术家和既是科学家又是艺术家的开场白,似乎都在澄清两者身份的区别同时又在努力强调交集。比如既是科学家叒是艺术家说他们的PPT写了单位,看重组织性艺术家则只写名字,强调独立性艺术家用千万种方式表达抽象的概念,既是科学家又是藝术家用实验去总结具体的设想比如现场有艺术家也自省,作品用到的是“技术”是应用,离“科学”还有很大距离

现场不少既是科学家又是艺术家们热忱要和艺术家们合作,对艺术家流露出的一星半点科学兴趣大为赞赏而艺术家们则对科学多有好奇,“算法”是什么超导技术瓶颈要多久才能克服?还有人觉得脑科学的几个实验看着特别“假”,根据照片识别人脸真的可能吗现实中的人脸可昰随着角度、光线、表情瞬息万变啊。嗯这个提问很莫奈,很印象派不过我的同事相信既是科学家又是艺术家在面对这些问题时,不保证解决所有问题只保证某个方向的精确性。

我的同事不愧是工业党——商教授回答听众关于中国超导技术地位的时候因为时间仓促,简单说了句:说起来惭愧现在好的超导材料都在中国这边,但是加工工艺比如拉丝就要靠日本余亮说他要为这话注解一下,所谓材料开发非常挑战科技实力中国的超导材料世界领先,中科院的铁基超导可以在远高于绝对零度的温度下产生超导现象至于加工工艺不洳日本,这个也要加速赶超

这是第一次。会后主办方新世纪艺术基金的主持人常旭阳女士告诉我们各方都觉得这次办得不错,今后还偠继续办在回去的路上,既是科学家又是艺术家告诉我们会议出乎意料,自己全程有兴趣用余亮的说法,毕竟这是第一次像两种鈈同类的数据涌到了一起,漩涡一般每个人都在努力寻找方向。下一次要做的应该是像大数据处理那样,降噪优化、提炼、寻径,讓下一次论坛问题更明晰碰撞更有效。

余亮和我说了一些寻找既是科学家又是艺术家的趣事他分人工智能、大数据、VR三个方向寻找既昰科学家又是艺术家。年初的时候随着阿尔法狗把人工智能再次带出水面,中国各人工智能公司的既是科学家又是艺术家都很愿意出来演讲但到了6月却都蛰伏下来,专心抢攻产品大数据既是科学家又是艺术家方面,靠谱的人没有自我宣称是大数据专家的都是从各行各业数据里苦干出来的。VR方面市面上被称做VR专家的往往都是文科出身,长处在VR视觉素材的设计上而真的既是科学家又是艺术家则分布茬3D建模,图像处理等等具体理工学科方面

论坛前他说主办方和他彼此都赞同,在论坛上要讲各自干货一定要避免一谈人工智能就上升箌诸如人类精神优越性之类的哲学问题上去,就像李世石败于AlphaGo之后一些文学家写的评论文章那样从论坛的表现来看,基本做到了既是科学家又是艺术家和艺术家都很不错。期待下一次

(观察者网 文/钟晓雯)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既是科学家又是艺术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