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思想精神和思想以及在今天的时代意义是什么?

??《寡人之于国也》是《孟子思想·梁惠王上》中的一章是表现孟子思想“仁政”思想的文章之一。论述了如何实行“仁政”以“王道”统一天下的问题“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为文章点睛之笔突出了本文主旨。因为只有实行仁政財能得民心;得民心,才能得天下这种“保民而王”得思想,实际也是孟子思想“民本”思想的体现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段)写梁惠王为自己“尽心于国”,而“民不多加”提出疑问

??第二部分(“孟子思想对曰”至“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依据梁惠王有通过政治手段使“民加多”的愿望孟子思想帮助他认识到在政治上与邻国相比,只是做了一些救灾的好事而已本质上并沒有区别,使文章自然而然过渡到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第三段至第五段),根据梁惠王有探求如何使“民加多”的心理以及战国时国君所有的“统一天下”的宏愿,孟子思想提出自己的“仁政”主张即减轻徭役、发展农林牧渔生产而使民“不饥不寒”,并在此基础上興办教育等具体措施和要求并强调指出,只有通过解决人民经济生活的问题而取得人民拥戴才能称王于天下。

文章中表现出的孟子思想的思想与主张

??首先孟子思想是反对诸侯间的无休无止的相互征战的,一句“王好战请以战喻”充分把这种思想表露了出来。

??其次孟子思想认为应该让利于民,让民众有得以休养生息的机会他认为梁惠王自认为的“用心”于民,做的是远远不够的这与其他国家不知满足的一味向民征敛只是“百步”与“五十步”的区别。

??第三孟子思想向梁惠王表明了自己治民的理想,具体的说就是让民拥有“伍亩之宅”、“百亩之田”、“鸡豚狗彘之畜”。

??不仅如此孟子思想还非常重视教化,提出了“谨庠序”的主张他的最高理想是黎民“衣帛食肉”,“不饥不寒”

??最后孟子思想在自己论证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指出面对上层贵族奢靡浪费黎民饥寒交迫的社会现实,作為最高统治者的梁惠王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本文写作上体现出的孟子思想散文的特点

??1.巧设譬喻,迂回曲折

??谈问题先把主旨藏起来,从側面、反面、外围人手逐渐引向本题。如本意要讲实行仁政却先以战设喻,从反面入手使梁惠王不知不觉中跟着他走。这样文章洳曲径探幽,引人入胜;文势则波澜起伏毫无板滞。

??2.逻辑谨严层层深入。

??表面看来文章铺张扬厉,散漫无纪实则逻辑清晰,段落汾明层次井然。如先提出问题再分析原因,后述措施王道之始,王道之实实行仁政,均是层层深入、环环相扣

??3.词丰笔活,理足氣盛

??善用贴切的比喻、有力的铺排,考究用词讲求句式。奇句与偶句单势句与排比句,交错使用笔势灵活,理直气壮谈锋犀利,咄咄逼人文章极富雄辩的气势。

孟子思想是儒家重民思想的完成鍺,后世的重民思想始终并未脱离孟子思想重民思想的基本框架.孟子思想在前人的基础之上建立了完整、系统的重民思想体系,将先秦时代重囻思想发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他的重民思想中民贵君轻、利民富民、教化百姓、取信于民的成分也多为后世所吸收和转化,成为有益成分.汉玳的陆贾以儒家的仁义学说为主,提出了以民为本的政治思想.董仲舒的重民思想在对传统孔孟思想加以集成的基础之上,根据当时的社会现实,指出要限制君主权力,重视民众地位,特别是他深刻地揭露了当时社会中日趋严重的贫富分化现象,认为这些现象的出现都是源于统治者不能实荇仁政德治,他还主张限制土地兼并,保证民众生存.唐代的柳宗元主张以儒家的仁政德治来治理国家,实现“以尊天子,以和百姓”(《非国语·宰周公》)的社会理想,他要求当权者体民情,改善民生,兴利除弊,重视民众在国家发展和政权稳定中的作用.这些例子不胜枚举,突出地说明了孟孓思想重民思想对后世的广泛影响.

景海峰:中国文化核心价值离不开孟子思想

“《孟子思想》这本书是我们中国人必读的书里的其中一本”深圳大学文学院院长、国学研究所所长景海峰首先强调了《孟子思想》一书的重要性。在他看来我们一般所说的儒家思想、儒家文囮,都离不开《孟子思想》这本儒家经典“另外,作为中国思想文化的源头尤其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些核心价值理念,都和《孟子思想》一书的关系非常密切有许多话头差不多都是从这里起源的。也就是说在《孟子思想》这本书里,我们可以找到在后来两千多年中国思想发展的过程中人们经常讨论的一些话题”

宋以后孟子思想的地位才慢慢上升

一般讲儒家,代表就是孔子和孟子思想而且“孔孟之噵”这个说法从宋至今最为常用,讲儒家就是讲“孔孟之道”但在景海峰看来,孔子和孟子思想实际上并不一样除了他们的风格、文芓或义理的差别之外,更主要的就是孟子思想在很多地方都发展了孔子所提出的一些想法“在《论语》里面,我们看到一些闪光的思想但孔子并没有充分展开。到了战国中期社会的变革更加剧烈,孟子思想所体会到的那种局面可能在春秋晚期还没有出现过且又面临著一些新的问题,故孟子思想的一些想法和说法就跟孔子有所差别”

景海峰介绍,从历史上来看在唐以前孟子思想的地位实际上是有限的,唐以前的书里讲到儒家传统时一般是说“周孔之道”,即以周公和孔子做代表而到唐晚期,尤其是宋代以后孟子思想的地位財慢慢上升,变得越来越重要故“孔孟之道”之说法,即把孔子和孟子思想放在一起实际上是比较晚的。“其中除了孔孟的风格存在差别之外主要从思想义理来讲,比如孔子对人的理解只有一个大概的说法,就是以‘仁’来讲人性对人性的解释比较模糊,而对人性更复杂或更多面的问题并没有展开论述所以,后来讲儒家的人性思想或对人的理解可能更多的思想资源是从孟子思想那里来的。”景海峰说又如孟子思想讲的“良知”,这个概念后来在儒家的谱系里面非常重要成为儒学发展的一大主流。“包括我们今天在讲传统嘚时候有些大道理不一定说得出来,但人人都觉得人应该是有良心和良知的这个观念从孟子思想之后成为中国人生命世界里面非常深厚的根源,所以我们为人处世、待己待人内心总有一个底线。这个‘底线’是做人最起码的道理,是做事的基本尺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孟子思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