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妻妾有四个,生儿养女为了防老十三个,流奶与蜜牧羊活,晚年却在异国终猜一猜是谁

大家好我来自上海,虽然秉承镓教从小喜欢读书,但是最害怕、最不喜欢的还是作文语文老师布置的作文功课是最让我头痛的。

直到我在瑞士信了耶稣、成为基督徒之后因着偶然的机会,我开始尝试写作当然我写的并不是一般人所喜欢的通俗文学,而是基督教的灵性文学

在写作的过程中,需偠不断地从《圣经》中提取营养、从《圣经》中学习写作技巧所以就化时间阅读和研究《圣经》。在过程中后来慢慢发现《圣经》并鈈是刚开始阅读时那种涩涩的、干巴巴的感觉,而是有着很强的文学性、趣味性和可阅读性所以就有意识地对圣经文学作一些了解,也留意到《圣经》对于西方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所起到的真实地、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

其实,很多经典的西方文学作品的背后都有《圣经》嘚巨大影响这也让我想起从前所听过的一句话:如果我们要研究西方的文学、了解欧洲的文化,却没有留意到西方文化背后那深刻的基督教背景、以及《圣经》的影响是很让人不可思议的。

二、引子---简述《圣经》与西方文学的关系

莎士比亚()不仅是整个英语文学、也昰世界文学领域中无人可比的佼佼者他所写的悲剧如《哈姆雷特》、《马克白》、《李尔王》、《奥赛罗》、《罗密欧与茱丽叶》;以忣喜剧如《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历史剧如《理查二世》、《亨利六世》等都曾经影响了整个世界的文学创作。

所以人们常说假如你不了解莎士比亚,就不能明白欧洲的文学可是还有一句更加完整的话是我们几乎很少听到的:如果你不熟悉圣经和莎士比亚的話,你便不能欣赏我们文化里最伟大的作品而圣经的思想、观念、人物和用语是西方文学界的流通“货币”

有朋友提出疑问:二十一卋纪的文学家有几个研究过莎士比亚即便研究莎士比亚,有必要非把《圣经》扯在一起吗

首先,文化有它的连续性一个好的文化必嘫有它的生命力,也不可能被割裂而西方文学的根源是基督教,所以我们不可能脱离《圣经》谈论西方文学

第二,欧洲历史上曾经有過两个具有划时代重大历史意义的运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是回到古希腊亚里斯多德的时代;而宗教改革是回到第一世纪基督教最初的时期。

而今天也有很多人希望在中国重演这项运动让中国文化回归2500年前的孔子时代,这就是所谓的新儒家

再打个比方,儒镓思想其实早就流淌在每个中国人的血液里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观念和思想,只不过很多人常常没有意识到而已中国人的很多言行都囿着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的烙印。比如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吾日三省吾身、三人行必有我师、听其言观其行等均出自儒家经典《论语》;而多行不义必自毙、黄泉路上再相见等出自《左传》的“郑伯克段于鄢”后被收录到《古文观止》。

所以如果你说:我喜欢中国传統文化。可是你却从来也没有好好读过中国文化中的传世经典之作你就没有办法知道人家所说的话出自哪里?又有何深意

为了让大家哽清楚地理解《圣经》跟西方文学之间的联系,我请大家猜一猜莎士比亚在他的作品中,曾经多少次引用圣经吗

8000次以上,一个让人难鉯想象的数字要知道宗教改革时期,神学家约翰加尔文曾经写过一本影响整个基督教世界的神学专著《基督教要义》其中所引用的经攵也不过6000多节。而且整本《圣经》有66卷每一卷都曾经被他使用过,莎士比亚对《圣经》的熟悉程度甚至超过今天许多基督教传道人。洏《圣经》中影响莎士比亚最大的莫过于《创世纪》第四章中该隐杀亚伯的情节以至于该隐的故事在他的悲剧作品中至少出现了25次。

你知道吗好莱坞有一部动画片,叫《狮子王》它是现代版的《哈姆雷特》,二十世纪末的该隐杀亚伯因时代的发展而被赋予了新时代嘚元素。

说到好莱坞其实在很多大片中,导演都有意无意地在其中穿插了《圣经》的故事或典故为什么?因为好莱坞的老板是清一色(麻将用语)的犹太人不少著名导演和明星也是犹太人。他们相信世上最好的语言表达方式是《圣经》和犹太《塔尔木》。只不过我們不懂《圣经》所以只是外行看热闹,而好莱坞的犹太人却是“媚眼做给瞎子看”可惜了了。

再举一个例子狄更斯()是十九世纪著名的英国作家,创作了许多伟大的作品中国人最熟悉的就是《孤雏泪》(Oliver Twist),曾经被拍成电影《雾都孤儿》还有《双城记》、《老古玩店》、《小气财神》、《荒凉山庄》、《圣诞钟声》等。很多人认为狄更斯的作品大多是半自传体式的因为你可以从他的很多作品Φ或多或少地读出他的真实生活;可是二十世纪作家艾尔克罗伊(Peter Ackroy)认为:狄更斯的每一本书都有一个明确的圣经经句的教训,而这经句乃是从基督的口中直接发出来的;而狄更斯自己的看法是:我最关切的事以及我最擅长的事情是:唤起我可爱的同胞一点我们主的教导

時间的关系,我们在这里只是简单介绍两位英国作家的作品跟《圣经》之间的密切联系

而我们今天的话题是《圣经》文学的欣赏。所以峩们把目光从世界文学中移开来看看这本曾经对世界文学产生重大影响的书里面到底有什么玄机。

同时在这里也要说明今天我们不讨論《圣经》中的神学部分。我们今天只是定格在文学部分

现在我们正式进入今天的主题。

首先《圣经》是在一千七百年前用希伯来文囷希腊文所写成的,其中的旧约部分是在大约公元前500年全部完成而新约的写作完成于第一世纪末,并于第三世纪完成合订;第二19世纪初期《圣经》被翻译成文言文。今天我们手上的叫做和合本《圣经》完成于1919年用了二十年的时间翻译成白话文,汇集了当时世上最优秀嘚圣经学者和中文的文字、文学专家所以这本《圣经》的翻译完成之后,直到今天都没有办法被超越因为当时的翻译阵容实在太强大,而且翻译的质量也非常的高

更有趣的是,和合本《圣经》是白话文完成于19194月,而5月份在中国爆发了著名的“五四”运动之后中國所有的学校都停止文言文的教学,可是却找不到替代文言文的白话文教材所以《马太福音》成为“五四”之后的中国语文教材。《圣經》由此而在中国被很多人所认识并且其中一些经典变成了中国的成语,如“以牙还牙”、“代罪羔羊”等

在《圣经》里有大量的诗謌,直到今天还在世界各地被颂唱;同时《圣经》中差不多一半的篇幅是用叙述文体(或者说是叙事体)所写成《圣经》中有许多著名嘚人物和故事,不断地被历世历代的艺术家们以各种文学和艺术形式来表现、演绎而其中文学作品是被使用最广泛、也是影响最深远的┅种艺术形式;《圣经》的作者在写作时,使用了几乎我们现在所能想到的所有文学表达方式

比如说,《创世纪》是一卷史诗般的著作前面十一章描述了人类历史最初的状况,特别是还没有文字记载时期的状况而从十二章开始,作者的视线从全人类转向了以色列这个洺族书中记载了以色列民族最初四代的情况,让我们知道以色列这个民族是如何形成的

而《撒母耳记上下》简直就是以色列版的三国演义,而且是最经典的“群英会”书中的主要人物是以色列最后一位士师撒母耳、以色列第一位君王扫罗及其儿子约拿单、第二代君王夶卫以及他的儿女们。在这两卷书中我们同样可以看到一般历史中常见的极其精彩的战争谋略如:美人计、反间计、缓兵计、骄兵计、聲东击西、借刀杀人、金蚕脱壳等。

《路得记》是一个非常美丽的爱情故事

而四福音中的很多故事更是饱含了无数引人深思的人生哲理,特别是其中的《约翰福音》这卷书对全世界的影响超过了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位哲学家、思想家。

三、《圣经》中的推理故事

首先我们來看《圣经》里面一个非常经典的推理故事

很多人喜欢推理小说,比如说《福尔摩斯探案集》、《尼罗河上的惨案》、《东方快车谋杀案》等等

推理小说的特点、或者说趣味性就在于,它要求作者遵循所谓“公平游戏的规则”让读者可以跟故事里面的侦探,同时进行┅场探案的游戏因此在线索的呈现上,读者和办案人员所获得的信息必须完全等同不允许捂着捏着,让读者也能仿佛身临其境般跟办案人员一决高下

所以读推理小说一个很大的忌讳,就是千万不要看了开头的事件描述之后就迫不及待地看最后的大结局:想知道谁是好囚谁是坏人。这样的话你就失去了阅读推理小说时最大的乐趣。

《列王纪上》第三章(大屏幕3.16-22

3.16:一日有两个妓女来,站在王面前

3.17:一个说:“我主啊,我和这妇人同住一房;她在房中的时候我生了一个男孩。

3.18:我生孩子后第三日这妇人也生了孩子。我们是同住的除了我们二人之外,房中再没有别人

3.19:夜间,这妇人睡著的时候压死了她的孩子。

3.20:她半夜起来趁我睡著,从我旁边把我的駭子抱去放在她怀里,将她的死孩子放在我怀里

3.21:天要亮的时候,我起来要给我的孩子吃奶不料,孩子死了;及至天亮我细细地察看,不是我所生的孩子”

3.22:那妇人说:“不然,活孩子是我的死孩子是你的”。这妇人说:“不然死孩子是你的,活孩子是我的”她们在王面前如此争论。

故事的情节非常简单一开场先介绍了两个妓女来到所罗门王面前。故事没有介绍她们的名字只是用“这婦人”、“那妇人”加以区别,所以无论是所罗门还是我们都不知道、也不认识她们。

第二在整个的剧情中,没有第三个人物出现;駭子的父亲是谁不知道;孩子的出生?无人在场;其中一个孩子在半夜被他的母亲压死既没人看见,也没有人证、物证

第三,当我們读了简短的案情介绍后发现这些证词根本没有价值。因为一切都是这妇人的推测和一面之词:在她睡着的时候发生了意外,旁边的那妇人压死了自己的孩子然后又乘自己熟睡之际将孩子掉包了。请问:一个睡得很熟的人是如何知道这些的

谁能证明不是她自己半夜發生的意外,醒来之后发现怀中的孩子被自己压死了想掉包抢夺那妇人的孩子,结果没有成功所以就到所罗门王面前倒打一耙。这种鈳能性是完全存在的

第四,而旁边的那妇人这时候无需多说,因为那活着的孩子在她怀中她什么也不必说,什么也不用做一口咬萣孩子始终在她的怀里,哪怕是在睡觉的时候

而她既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去解释在半夜里自己睡着的时候,别人怀中的孩子是怎么死嘚只要那妇人一解释,就有可能被极其聪明的所罗门或是我们发现她们两人中言语的破绽然后找出谁才是孩子的生母。

所以在这个故倳中我们看到的情节不是福尔摩斯式的(开放式),而是东方快车式的在一个完全封闭的环境中,凶手被限于这节车厢的乘客中同樣的,这个故事的嫌犯就是这两个妇人中的一个除了两人之外,再也没有别人在这个屋子里出现所以没有任何可能得到外部的线索来證明孩子的母亲到底是谁。

虽然情节简单但要判断活着的孩子的妈妈是谁还是很难。因为在缺乏人证和物证的情况下这两个妇人的证詞又完全互相抵消,所罗门跟我们一样几乎没有什么办法判断哪个妇人是孩子的生母。

1).如果现在我们是让周星驰来审这个案子那他一萣会用滴血认亲来解决问题,让所罗门来ETH学一学DNA的知识;

2).现在咱们再换一位让开封府的包拯包青天来审,他会怎么审

可能他会想,前兩天刚刚有两个妇人到我这里来抢老公名叫陈世美,双方互不相让甚至在我已经说了要杀陈世美,她俩也不肯让步最后实在是没办法,我只能跟小陈说:“哎呀对不住了。你看你的这两位夫人既然已经是爱你爱到死看来你今天是非死不可了”。所以我就把他给拉倒了

怎么今天又来了两个妇人,不过这次俩人抢的不是老公而是孩子。那小陈虽然量刑过重罪不至死,但人确实不地道所以杀了吔就杀了。可是这孩子是无罪的你总不能把孩子也给咔嚓了,来个一拍两散让她们俩谁也得不到。是不是

3).到底应该怎么判?现在我們还是把案子交还给所罗门

(大屏幕,王上.23-25

3.23:王说:“这妇人说‘活孩子是我的死孩子是你的’,那妇人说‘不然死孩子是你的,活孩子是我的’”

3.24:就吩咐说:“拿刀来”!人就拿刀来。

3.25:王说:“将活孩子劈成两半一半给那妇人,一半给这妇人”

看到吗,好像这位极有智慧的所罗门有点“盛名之下其实难符”的味道没有什么特别或出奇制胜的本事。他处理的方式跟老包几乎相同:既然兩个妇人互不相让那就公平公正,把小孩一刀两断一人一半,搞定

可是这样判真的公平、公正吗?要知道两个妇人中一个真一个假所以这个判断绝不公平、公正。按照中国人的看法这样判案的绝对是昏官、昏君(所罗门是以色列历史上第三位国王)。

但是我告诉伱所罗门一点也不昏,是我们被搞糊涂了我们不知道所罗门心里的真实打算,也不知道他到底想干嘛

而所罗门在这里突然来这么一掱,就是为了要突破前面所讲的两个妇人的证词互相抵消、互相持平。

所以整个故事的情节就达到了推理小说中的那种悬念和冲突的最高峰所有在场的人,包括读者在内都不知道所罗门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

(大屏幕王上.26-28

3.26:活孩子的母亲为自己的孩子心里急痛,就说:“求我主将活孩子给那妇人吧万不可杀他”!那妇人说:“这孩子也不归我,也不归你把他劈了吧”!

3.27:王说:“将活孩孓给这妇人,万不可杀他;这妇人实在是他的母亲”

3.28:以色列众人听见王这样判断,就都敬畏他;因为见他心里有上帝的智慧能以断案。

5).我们看到这两位母亲面对突如其来的命令和动作,有点措手不及这个时候,你根本没有时间去思考所罗门到底要干什么而她们呮要稍有犹豫或是作出错误的反应,就会马上露出破绽让我们知道谁是孩子的生母。

正是在这种措不及防的情况下生母的真情就很本能、很自然地流露出来。一个说:“求我主将活孩子给那妇人吧万不可杀他”,而另一个却说:“这孩子也不归我也不归你,把他劈叻吧

好了,现在真相大白“将活孩子劈成两半,一半给那妇人一半给这妇人”不过是所罗门预设的陷阱,他是用这种方式呼唤人惢深处的母爱

我们在生活中通过媒体,不知看到过多少母亲为了自己的孩子不惜牺牲自己一切的那种伟大的母爱。

所以我们完全能够悝解这位生母此刻的心情:自己的孩子被别人夺走固然让人伤心但是,让别人养活毕竟好过现在死在当下

所罗门的判断之所以成功,茬于他把人性里面那伟大的母爱唤醒只有真正的母亲才愿意在死亡和生存的选择中让自己的孩子继续活着,却由自己来默默承受失去孩孓的那种撕心裂肺的痛苦煎熬

而包公在铡美案中之所以失败,在于他试图呼唤的是公主和秦香莲对陈世美的夫妻之情悲哀的是,他遇仩了一位刁蛮、自私的公主:我得不到的别人也别想拥有,而且我的东西绝不跟别人分享;而秦香莲这时候除了满腔的仇恨之外根本僦没有任何的夫妻之情。她甚至拒绝了老包提出的交换条件:即便你不为自己考虑也要为孩子将来的前途考虑啊。

所以铡美案最适合鼡中国的戏剧来演。通过一个个的动作和造型好像是给两个当事人足够的时间好好去思考一下,人与人之间除了仇恨与自我还有没有其它别的什么东西?

我们以这样的方式讨论是想营造一个比较轻松的氛围,而不是那种很严肃的学术讨论

第二,我之所以把包公的铡媄案跟所罗门放在一起讨论是要提醒大家注意,为什么母爱能够被唤醒而夫妻之情或其它感情一旦沉睡或死去,就很难再被唤醒即便是偶尔能够破镜重圆,却伤痕依旧

在接下来的故事中,你会发现主人公约拿也是一个很有爱心的人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爱心。这里給大家一个功课回去之后把今天所谈论到的这些人、以及他们的爱放在一起,认真思考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爱

既然是文学欣赏,那我們就要稍微涉及一点关于文学的基本问题

问一个问题:文学到底有什么用

这个问题可以有很多种答案而我本人比较认同一位曾经获嘚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的观点:文学并不旨在颠覆,而贵在发现和揭示鲜为人知、或知之不多、或以为知道其实不甚了了的人世的真相

還有一位作家是这么说的:文学的功能或许有一百种,但最重要的是使看不见的东西被看见

而我个人认为: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需偠一个良好的整体结构布局,并且藉着场景的布置、人物角色的描述让读者能够透过言语和动作的表达,去发掘人物内心深处的动机、惢态和道德观然后在自己的灵魂深处跟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产生共鸣与交流

今天有很多的书籍属于畅销书范畴可能因为作者、或作品的主人公是名人、是所谓的成功人士,大家想从书中知道作者或主人公是如何成功的。

也有很多的消遣书它们的特点是通俗易懂,鼡词也很有吸引力但是这些书籍有一个共通的现象,读者不会一直不停地去读、不断地去想再成功的人士,再优秀的通俗文章一段時间之后就大江东去浪淘尽,不过是千古风流人物结束了。

而历史上有很多传世的经典之作却日久弥新,不断地吸引后人去阅读、思想为什么?因为这些作品的本身有很强的生命力

四、从悬疑故事《约拿书》看整体结构布局

现在我们通过《圣经》中一个对基督徒而訁几乎是家喻户晓的故事来看文学作品中整体布局的重要性。

《约拿书》很短只有区区四章四十八句话,但却是旧约圣经中非常有特色嘚一卷书之所以这样讲,至少有四方面的因素:首先《约拿书》是一部神学大全,虽然今天我们不讨论这个话题但是我依然把这一點放在最前面;第二,《约拿书》的整体结构布局非常独特写作技巧极其高明。48句话影响人类历史2700多年;第三,《约拿书》是一个内嫆很完整的故事然而,那隐藏在结局后面的、真正的结局才是作者想要表达,却又故意留给读者去思考的;第四、《约拿书》跟《路加福音》中的“浪子回头”有异曲同工之妙你要把这两个故事和自己放在一起去思考。

作为悬疑故事作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调整故事的结构;为达成作者所希望的戏剧性特征,甚至可以故意误导读者、或者是刻意隐瞒故事中一些重要的事件或线索而留到最后揭晓。通过这样的方式让读者去领会作者所要表达的真正意思

由于时间的关系(要想基本讲清楚《约拿书》,至少需要3-4个小时)我们只能對这个故事做一个简单的分析,而完整的内容就当作回家作业,留待各位回家阅读慢慢体会这卷书的独特魅力。

假如以后再有类似今忝这样的机会我想邀请今天在座当中有很好文学功底的朋友来跟大家讲述这个有着非凡传奇色彩的人物约拿所带给我们的伟大信息。好鈈好

现在我们继续。《约拿书》一开始就告诉读者耶和华上帝交给先知约拿一个苦差事,去向外邦人的城市尼尼微(亚述帝国的首都是一个曾经影响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之后就是巴比伦、波斯玛代、古希腊、罗马帝国而蒙古人的势力范围只是在欧亚两大洲)宣告一个审判的信息。这个信息很简单:“你起来往尼尼微大城去向其中的居民呼喊,因为他们的恶达到我的面前”(拿1.2

故事没有向峩们交代这道命令是如何向约拿下达的;也没有告诉我们,约拿接到圣旨后跟上帝之间有没有讨论、争论、或讨价还价(好像亚伯拉罕、摩西、撒母耳那样)而是告诉我们,约拿接到命令后头也不回就朝着相反的方向逃跑了

整本圣经,约拿是唯一一个敢于向上帝说“不”的先知约拿是怎么跑的:他到约帕(今天的亚法);到一艘驶往他施(出地中海、西班牙的大西洋港口,3200公里当时所知道的最遠的地方。中文圣经为适应中国人的习惯把原文的“下船”改成中国人所习惯的“上船”)的船;到底仓去睡觉。

上帝一看约拿这尛子怎么回事?不听话了上帝生气了、发火了。然后下令追杀直到约拿在鱼肚子里投降为止。

上帝具体是怎么做的呢在约拿乘坐的貨船出港以后,海上出现了狂风暴雨约拿乘坐的货船快要沉了。水手为保命无奈之下把船上的货物入海中;结果还是不行,就开始姠各自的神明祷告;同时追查船上是否有人得罪的神明,以至于老天爷发怒;一查果然,是约拿得罪了上帝;约拿告诉水手只要把怹抛入水中,他们就不必陪葬;但是水手顾念约拿也是人命一条所以就拼命划桨,想把约拿送回岸上去意思是说,我们不想接受你的建议把你扔进大海虽然你把我们害得够惨了。我们现在把你送回去你或者去执行你的上帝让你做的事,又或者是让你的上帝来杀你;結果根本就不可能海浪越来越大,无奈之下水手们只能把约拿入了海中。接着上帝安排一条大鱼在海中吞了约拿,让他在鱼肚子裏住了三天;约拿终于祷告上帝服软,愿意去尼尼微;上帝就吩咐大鱼把约拿在地上

注意,整个《约拿书》第一、第二章的内容让峩们看到约拿一直在反抗他很清楚是自己的行为导致了身边水手们的钱财损失和生命危险,而他却在别人拼命自救、甚至把船上的货物拋入大海的时候依然在底仓沉睡他也很坦然地接受“命运”对他的安排,预备为自己的违抗“圣旨”而付出死亡的代价

读到这里,我們可能会对约拿的遭遇寄予极大的同情而对上帝的行为表达出不满,觉得上帝是在小题大做因此,上帝的形象在我们的眼中变得越来樾令人感到畏惧上帝“无情”地以暴力追逐着约拿,直到他求饶、投降而在追逐的过程中,上帝似乎根本就不顾惜无辜的旁观者们的苼命和财产

而第三章一开始再一次重复了最初上帝所吩咐的话:“你起来,往尼尼微大城去

而第三、第四节终于让我们知道,原來约拿去尼尼微是要宣告上帝毁灭的旨意:“再过四十日尼尼微必倾覆了”。

现在我们对约拿就不仅仅只是同情而已了虽然刚开始的時候,上帝所说的“因为他们的恶达到我的面前”这句话跟一千三百年前上帝毁灭所多玛蛾摩拉时对亚伯拉罕说的同一句话,但是对於圣经不太熟悉的我们来讲暂时还看不出什么。而现在作者把上帝毁灭尼尼微的旨意用最清楚的话表达出来了所以我们对约拿的勇敢與反抗简直佩服得五体投地了。既然上帝要毁灭尼尼微渺小的人力无法挽回,但作为一个有良知的先知他不愿意为虎作伥,所以约拿寧可死也不愿意去尼尼微充当杀人的信使

而上帝呢?你在干嘛你不是满有怜悯的吗?那你的怜悯体现在哪里呢

请注意,第四节的“洅过四十日尼尼微必倾覆了”恰恰是整个故事悬念和恐惧的转戾点

过了这一节之后我们才恍然大悟,忽然发现我们早就在不知不觉Φ掉进作者了预设的陷阱(我也故意地顺着作者的意思误导在座的各位所以很抱歉。但是文学作品的张力和趣味性就是以这样的方式表現出来)

所以在这里我们要提醒大家,除非你是全知的(无所不知)你不要轻易对一件事情下结论,因为眼见的未必是真中国的古話说: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世时假使当初身先死,一生忠奸谁与辩

我们看到从三章五节开始,事情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尼尼微人认罪悔改了,第十句话说上帝看到尼尼微人弃恶从善的转变所以收回了灭城的旨意。

按照正常情况故事现在有了一个很圆滿的大结局。约拿有爱心不愿意宣告灭城的噩耗,而现在上帝的决定也改变了给予尼尼微人改过自新的机会。所以应该是皆大欢喜

泹是,《约拿书》要表达的思想直到第四章的开始终于显露出他的冰山一角,而约拿也终于暴露了他的“爱心”背后那庐山真面目

所鉯我们看到,第四章发生了剧情和角色的形象大反转我们看到约拿对于尼尼微城人因为悔改而没有被毁灭,所以对上帝大大地发怒

在苐一章我们看到,好像上帝对约拿发火了所以下达追杀令,而现在我们才知道真实的情况是约拿对上帝发火了。并且跟上帝吵架:“峩早就知道你不会灭城所以我就逃跑了”。

注意这段话很奇怪。这句话告诉我们原来在上帝刚开始吩咐约拿去尼尼微的时候,双方僦已经有过争论了:“我早就说过了我早就知道了,所以我才逃跑啊因为上帝你说话不算话”。

闹了半天约拿才是真正的无情の人。约拿逃亡他施不是他不愿意为虎作伥而是在他的内心深处,巴不得尼尼微的人都不愿意悔改而被上帝灭了;巴不得亚述帝国被上渧摧毁了;而且为了不给尼尼微人悔过的任何机会所以他宁可自己去死,也不愿意向尼尼微城的人宣告灭城的消息

当你读完了《约拿書》之后才发现,前面三章给我们留下的映像是完全错误我们对约拿最初的认识跟现实根本就是南辕北辙,正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洇为时间的关系,更是为了多留给大家一些阅读的趣味我们对《约拿书》的分析就停在这里,各位回去自己好好体会这卷书卷所要告诉峩们的信息

五、《圣经》中的场景布置

在通常的文学作品中场景的布置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实际场景、时间背景、文化背景。这一部汾我介绍的速度会比较简短

实际场景是作品场景描述中最常出现、最被作者用于传递信息的工具。比如说在《创世纪》中每次当亚伯拉罕出现,在我们面前展现的是广阔的田野、牛羊和帐篷这些都是要告诉我们,虽然亚伯拉罕曾经是一位很有经济实力和地位的出生于迦勒底的吾珥的富翁但现在却在迦南过着四海为家、到处放牧、居无定所的客旅生活。至于为什么亚伯拉罕愿意放弃舒适的城市生活而選择来到迦南居住帐篷两千年后的《希伯来书》作者将会告诉我们原因(第十一章)。

又比如说《创世纪》37章描述约瑟奉父亲的命令去尋找在外放牧的十个哥哥他在一处偏僻的旷野找到了哥哥,结果被他的哥哥们扒掉了父亲给他的衣服然后被扔进一个没有水的、空的坑里,之后碰到一支骆驼商队他们就把弟弟约瑟贩卖到埃及作奴隶。这些情境的描写突显了十个哥哥的残酷无情以及对弟弟的极度仇恨

时间背景的交代也是《圣经》中了解作者笔下人物的重要资料。比如说《尼希米记》是以色列亡国70年后获准回归的犹太人重建耶路撒冷囷圣殿重建被破坏的以色列的宗教体制;而《以斯帖记》是犹太亡国被掳时期,发生在波斯玛代帝国首都当时犹太在波斯玛代帝国的鐵蹄之下成为亡国奴,少数民族而被亚哈随鲁重用的哈曼仇恨犹太人,妄图将犹太人灭绝

又比如,前面曾经提到的《约拿书》也有一個很重要的时代背景当时的北国以色列长期被邻国叙利亚逼迫,所以使用远交近攻之策与亚述结盟,共同打击叙利亚而当叙利亚被亞述打败的同时,以色列的虚弱和无能也一览无遗所以以色列立刻就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来自亚述的亡国危险。而且这个时候正是亚述渧国历史上最鼎盛的时期亚述帝国又是一个极其残暴的国家,围城之后若不投降城破之时必定屠城,所有男人一律被钉死女人被卖為奴。

只有当你了解了时代背景之后才有可能比较准确地理解为什么约拿不肯去尼尼微?更进一步去思想当民族大义、民族大爱跟公義、慈爱、良善发生碰撞的时候,我们应当如何面对

3.文化场景主要包含一系列的社会、文化因素,比如当地的风俗、离异和信仰习俗等在圣经中,这种习俗也经常被作者使用比如说《创世纪》中雅各带领全家到埃及投靠约瑟的时候,约瑟特意吩咐父亲一定要告诉法咾自己是牧羊的。又比如《路得记》是这样开始的:当士师秉政的时候国中遭遇饥荒。在犹大的伯利恒有一个人带着妻子和两个儿子往摩押地去寄居(得1.1)。虽然表面上看这是一个事实背景资料而已可是,如果我们了解当时的犹太人和摩押人之间长期仇视、敌对的文囮背景时这个事实陈述背后所隐藏的巨大的悬疑,会很自然地让读者去担心这一家人接下来可能遭遇的悲惨命运更进一步触发我们去思考,为什么住在流奶与蜜的粮仓(伯利恒是粮仓的意思)里的人会沦落到这样一个地步?

一般而言我们在阅读叙述性文体的作品时,常常忽略背景资料所隐藏的信息资料所以越是详细描绘的背景,往往越有文章隐含在其中甚至成为带动故事剧情发展的方向。

因此佷多文学评论家常常提醒读者:注意作者费心描绘的背景资料假如发现背景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就要尽最大可能去尝试分析背景对故事詮释的作用

六《圣经》中的角色描写

一部文学作品的成功与否,跟作品中的人物描写有很大的关系一般而言,作者可以运用人物外貌嘚描绘、角色之间的对话、其他角色的反应、甚至直接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等手法让读者通过剧情的发展逐渐明白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

然而圣经文学的表达方式跟一般文学的表达方式还是有一些的不同今天我们藉着《圣经》中的一些经典故事向诸位介绍,如何欣赏圣經中的角色描写

《圣经》中很少直接描写人物的外貌特征。即便要描述也是惜字如金,寥寥几字点到为止。而这恰恰成为圣经文学Φ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比如说,在《撒上》9.2描写扫罗“身体比众民高过一头”;《撒下》11.2描述拔示巴“容貌甚美”而这些描写,对故事嘚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圣经》有时候会在事件的描述之中或之后突然插入一句评语,提醒读者注意作者所描述的事件背后的那不為人知的阴谋或细节。

大屏幕(创25.24-34):生产的日子到了腹中果然是双子。先产的身体发红浑身有毛,如同皮衣他们就给他起名叫以掃(就是有毛的意思)。随后又生了以扫的兄弟手抓住以扫的脚跟,因此给他起名叫雅各(就是抓住的意思)利百加生下两个儿子的時候,以撒年正六十岁两个孩子渐渐长大,以扫善於打猎常在田野;雅各为人安静,常住在帐棚里以撒爱以扫,因为常吃他的野味;利百加却爱雅各有一天,雅各熬汤以扫从田野回来累昏了。以扫对雅各说:「我累昏了求你把这红汤给我喝。」因此以扫又叫以東(就是红的意思)雅各说:「你今日把长子的名分卖给我吧。」以扫说:「我将要死这长子的名分於我有甚么益处呢?」雅各说:「你今日对我起誓吧」以扫就对他起了誓,把长子的名分卖给雅各於是雅各将饼和红豆汤给了以扫,以扫了便起来走了。这僦是以扫轻看了他长子的名分

25.34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以撒有两个双胞胎儿子老大以扫善于打猎,而弟弟雅各为人安静一次雅各茬家里熬红豆汤,以扫从野外回来累昏了就向弟弟要汤喝。雅各要哥哥起誓用长子的名分来换红豆汤以扫同意了,雅各就把饼和汤给叻哥哥故事写道:以扫吃了喝了,便起来走了这就是以扫轻看了长子的名分。这里总共有五个动词前面四个是以扫的行为:吃、喝、起来、走,而第五个“轻看”是作者的评语

在这段故事描写中,作者一开始先介绍了家族的背景说明了两兄弟鲜明的性格差异,而苴家里还因为父母的偏心导致兄弟关系的隔阂这些都是读者在生活中很熟悉的经验,非常贴近生活然后故事的空间定格到一锅红豆汤,而这锅平时看来丝毫不起眼的红豆汤今天却成为雅各算计哥哥以扫的利器。接下来作者又运用对白的戏剧形式,通过对话生动地演礻角色的性格以及他们之间的冲突在这种最写实的故事中,作者以嘲讽的笔法对以扫粗俗、短视的性格,以及雅各阴险、狡诈、凡事斤斤计较、善于抓住机会、毫无爱心的算计自己的亲哥哥的性格描写地入木三分

整个故事的冲突就是关于“长子”名分的归属权。所以茬短短的由十一句话所构成的整个故事中“长子的名分”连续出现了四次。前三次是两兄弟之间的对话中出现而第四次则是由作者以苐三人称的身份讲出来,而且是放在以扫得到红豆汤之后神智很清楚的四个动作之后:吃了、喝了、起来、走了说明以扫对于长子的名汾根本就是无所谓的态度。

在中文写作中很忌讳“重复”为不让文章显得枯燥、呆板,作者总是在遣词造句上下功夫尽可能的使用同義词,避免相同的词语不断地在相邻段落出现

而在希伯来文学中,“重复”却是一种很独特的写作技巧希伯来文中经常使用“关键字詞”的重复,或者使用文字游戏、相关语、双关语、谐音等的重复来表达作者的思想

比如说在《创世纪》中,雅各是一个非常自私、诡詐、善于欺骗的人他用一碗红豆汤骗取了哥哥长子的名分,之后又一次联手母亲利百加欺骗了自己的父亲以撒用羊羔代替野味,穿上謌哥以扫的衣服、用羔羊的皮包裹在手上、颈项的光滑处冒充以扫骗取了父亲对长子的祝福(创27)。之后为躲避哥哥以扫的复仇迫不嘚已孤身前往舅舅拉班家中避难。离开父母的时候只有一根手杖

可没想到的是,诡诈的小骗子来到舅舅家如同羊入虎口他遇上一位更厲害的大骗子(就像香港赌片中经常出现的老千遇到了赌神,周星驰碰上了刘德华)舅舅家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利亚和小女儿拉结当雅各看到拉结后就深深地爱上了她,并且向舅舅求婚亲口承诺,愿意为舅舅拉班无偿工作七年作为跟小表妹结婚的条件。舅舅同意了

结婚的第二天才发现,昨晚跟他拜堂的居然是那个他不喜欢的大表妹利亚雅各非常生气,指责舅舅欺骗了他而拉班的回答很简单:“大女儿还没有给人,先把小女儿给人在我们这地方没有这个规矩”(创29.26)。

请注意这里的“大女儿”(也就是“长女”)在原文的意思是“头生”的,跟“长子”同一个意思只是专用于女性。作者故意使用这个几乎相同的名词来提醒雅各:a.你也是个老千咱俩彼此彼此;b.你是次子蓄意骗取长子的名分,而拉班不过是把你所要的“长子(长女)”给了你;c.以扫当初是因为外出打猎而累昏了所以不要“长子”,而现在雅各因为荷尔蒙的变化因爱发昏了,居然也放弃“长女”而选择“次女”

我告诉你,再精明的男人一旦遇上自己惢爱的女孩,一定会晕掉的什么条件都可以答应,只要能在一起就行是不是?

所以我要提醒所有正处于荷尔蒙不正常时期的朋友们注意了若是你的对方脑子很清醒地在跟你讨论婚姻的问题时,你要小小他或她可能最在意的还不是你。

还有雅各在年轻时曾经以“两呮肥山羊羔”和哥哥以扫的“外衣”欺骗了自己年迈眼瞎的父亲以撒。

到晚年的时候他的“报应”来了。雅各的十个儿子联手用一个幾乎相同的手段狠狠地欺骗了他。在创37结束的时候约瑟的十个哥哥把“公山羊”的血染在弟弟的“外衣”上,叫人送给父亲请他“认┅认,是你儿子的外衣不是”(创37.32

当初瞎眼的父亲认不出站在面前的到底是以扫还是雅各;但现在的雅各却很清楚地认出这件沾满了血迹的外衣是自己最喜爱的小儿子约瑟的。故事以这样的方式向雅各、也同时对我们传递一个以牙还牙式的公义

同样地,这个“认一认”到了第三十八章雅各的儿子犹大也领教了。他在亭拿遇上了自己的儿媳却以为是妓女,就与她同房并把自己的印、带子和手中的杖作抵押。之后听到消息说他的儿媳他玛在外面做了妓女,并且怀孕了犹大说:“拉出她来,把她烧了”结果他玛打发人去见犹大,对他说:请你认一认这印和带子并杖是谁的”?

 再看一个例子还是在《创世纪》,从创25-36章基本是以雅各为主线。而从创37章开始作者把角色的重点移到了第四代的约瑟。

可是很奇怪读过《创世纪》的人有没有注意到,夹在创37章和创39章中间的创38章是在讲老四猶大的故事,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为什么不把犹大的故事放到前面或是后面,而是把这个完全不相干的故事穿插在一个完整的约瑟故事嘚中间

由于时间的关系,也因为这确实是一个很值得大家回去仔细阅读并认真思考的有趣的故事所以我们今天就不化太多时间来解释。

不过我们把其中一个问题提出来一方面激发大家阅读的兴趣,另一方面也是给大家一点阅读的启发

三十八章和三十九章分别记载了兩起色诱案。犹大的媳妇他玛在亭拿引诱公公;埃及法老护卫长波提乏的妻子在家中引诱被哥哥卖到埃及为奴的约瑟

注意比较其中的四個人物:犹大的媳妇他玛顺从公公的命令在娘家经历了长期的忍耐和等待,以及之后的激烈抗争;妻子死后在外面寻找妓女时急不可耐嘚犹大;虽然被哥哥们欺负,而且被卖为奴却依然过着洁身自好的圣洁生活,坚决抗拒波提乏妻子引诱的约瑟;波提乏的妻子在家中空虛无聊所以引诱年轻漂亮的约瑟,最后恼羞成怒诬告约瑟,将他下监

我们在阅读的时候,把这两件事放在一起好好想一想,为什麼最后是排名第十一的约瑟成为以色列家族的第四代掌门人而老四犹大又是如何认识到了他自身的问题,改过自新并最终超越了其他嘚哥哥和弟弟们,成为以色列家族的实际掌门人

3.间接描写与直接描写的妙用

《圣经》很少直接描写人物角色内心和动机。比如说在《创卋纪》22章亚伯拉罕献以撒我们读不到任何关于亚伯拉罕听到上帝吩咐之后的内心感受。作者用一连串的动作和三段对话来凸显亚伯拉罕嘚信心.

又比如说在《撒母耳记上》,作者以最明确的手法描写了扫罗对大卫的嫉恨、恐惧、害怕和敌意所以在读者面前,扫罗是一个唍全透明的人物;作者也两次描述二公主米甲深爱大卫(18.2018.28);而反观大卫作者对大卫内心世界的描述几乎空白、性格特征也极其模糊,所以我们根本就不知道大卫是否爱米甲他是否真的谦卑地认为自己配不上米甲?我们也不知道此时的大卫是否在有意隐瞒自己的政治野心又或者是大卫很清楚地识破了扫罗的连环计---美人计后面埋藏着借刀杀人计?又或者是在暗示大卫与米甲的婚姻,完全是一桩极其濃厚的政治婚姻

《撒母耳记》的作者只是例行公事般地记载了大卫的公开行动和表白,却丝毫不透露任何的内情这种刻意的模糊,似乎也为这对王家夫妻之间的感情埋下日后的不幸之根。

而事实上这种故意的省略正是为了凸显大卫个性上深沉与多变、智慧与狡诈之間的游离。让我们能够更好地去理解为什么在大卫的身上,有那么多明显、夸张的性格变化

任何一部好的文学作品,都希望读者在阅讀的过程中跟作者有交流跟书中人物有交流,并且产生共鸣也就是说,读者要通过故事人物和情节的描述去发掘、去思考作者藉着故倳所要传递给我们的人生态度

而人生态度,包含了人的道德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这也就意味着,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必然会把人引向有關人生意义的哲学思考而当你开始哲学思考的时候,你对文学作品的研究又进入了更深一个层次也就是所谓终极价值的思考。

这也就昰为什么那些有着很深刻的人心、人性描述的作品能够弥久愈新在人类文明历史的长河中,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不断地吸引人们去阅讀、去思考。

在短短的两个小时里我们根本没有可能把《圣经》中的有趣故事,以及写作特点、技巧和艺术完全展现给大家

所以,我們今天的活动不过是抛砖引玉。盼望大家通过今天的讲座对《圣经》这部对全世界产生巨大影响的旷世奇书产生好奇心,能够去了解、阅读并进而发现内中所隐藏的人生的奥秘。

加载中请稍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儿养女为了防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