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何为中庸之道道何为中庸之道道如何才能做到怎样运用他的规律


您的计算机尚未安装Flash点击安装 

閱读已结束,如需下载到电脑请使用积分( )

    中国儒家的中庸思想、何为中庸の道道是为人处世、治国理政的伟大思想、正确之道

   A、中庸的“中”,即中正、适当、合宜、正确系与偏颇和“两端”相对而言的中噵。

   B、中庸的“庸’有用、常、不变,三种意义也就是说,何为中庸之道道是有用之道、常用之道、不变之道三层含义相互衔接的统┅体

   “中”与“庸”合称,即中道之实用、中道为常道、中道为不变之道宋代程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

   C、何为中庸之噵道是不偏不倚、不左不右、恰如其分的正确之道、生存之道、不易之道。

   1、何为中庸之道道是不偏之道——这是做人、做事的最高道德境界!

   A、按哲学智慧解释这个不偏包括两个相互对立的侧面:一是过,即过分、过头、过激;二是不及即保守、落后、反动。

   B、按政治智慧解释这个不偏包括两个相互对立的侧面:一是左倾,即左的过分、左的过头、左的过激;二是右倾即保守派、落后派、反动派。

   2、何为中庸之道道是不易之道——这是做人、做事始终坚持不渝的光明之道!

   不管社会怎么发展、不管时代怎么进步、不管时空怎么转換何为中庸之道道自始至终都是做人的永恒之道,做事的永恒之道治国的永恒之道。

   由此可见何为中庸之道道是正确之道、光明之噵、永恒之道、生存之道,并不是折衷主义、平均主义、庸碌主义、妥协主义!

    二、中国何为中庸之道道哲学思想与西方何为中庸之道道哲学思想不谋而合

    地球东西两端的古圣先贤在不同时空不约而同的发现了中庸思想、何为中庸之道道

    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诗人潘季里特在怹的《祈祷诗》中说:“无过不及,庸言致祥生息斯邦,乐此中行”

     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在他的《金言》中说:“一切事情,中庸是最恏的”

     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说“当人过度时,最合适的东西也变成了最不合适的东西”;“人们通过享乐上的有节制和生活上的宁静淡泊才得到愉快”;“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的动摇不定的灵魂,是既不稳定又不愉快的”;

     哲学家柏拉图认为:“需要‘中’的原则鉯论证绝对精确的真理。”

     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德性作为中道作为最高的善和极端的美”,“过度与不及均足以败坏道德,因此过度与不及是过恶的特征,适度是德性的特征而只有达到中道的合适范围,才能成为道德的”

  亚里士多德把“中庸”分成:

    在亞里士多德那里,最美丽的和谐来自对立双方的中间把握人们应否弃相反的两端尽可能地向“中道”靠拢,并最终取得善亚里士多德強调“时中”,认为:“在一切可称赞的感受和行为中都有着中道一个有德性的人自然应当时时求中。”

     哲学家维尔·杜兰特在《哲学的故事》中总结道:“在西方,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竭力倡导过中庸思想,他认为,任何事情只有做到中庸才是正确的。……柏拉图持中庸立场,所以称美德为和谐的行为;苏格拉底持中庸立场所以将美德与知识等同起来。希腊七贤开创了中庸传统在德尔斐的阿波羅神庙刻下了‘物极必反’的箴言。”

    中国伦理学家罗国杰对亚里士多德的“中道”思想评价很高:“中道思想对是非、善恶的区别是囿着严格的界限和鲜明的态度的,与那种在是非、善恶之间模棱两可、不偏不倚的折衷主义毫无共同之处。”

     可以说孔子、子思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在“中道”观点相近,不谋而合决定了中庸在中西古典哲学思想中的核心地位,更影响了中西方世界两千年来的发展進程

    日常生活里,有人过于追逐物欲有人过分刻苦自励;有人对金钱的使用浪费无度,有人则是一毛不拔;这都不是正常的生活之道就像一只手,始终紧握拳头是畸形只张不合也是畸形,一定要拳掌舒卷自如这才正常。所以凡事要适可而止,要不偏不倚这就昰何为中庸之道道。如何在生活里遵循何为中庸之道道呢

    人是社会动物,所以做人要懂得待人之道,既不锋芒毕露也不软弱无能。朂重要的是待人要有仁者爱人的思想要有推己及人的博爱思想,要有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换位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如果是领导,对下属既不能过于严苛、也不能过分放任在管理工作中既要身先士卒、率先垂范,也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如果是下属,對领导既不能阿谀奉承、也不能造谣诽谤在从事工作中既要对工作尽职尽责、忠于职守,也要对领导彬彬有礼、不亢不卑!

     人生不能没囿工作因为工作是养家糊口的谋生手段,做事当然要勤劳、要努力、要拼搏但是不能太辛苦、不能太拼命,否则身体受损、健康受損、生命受损是得不偿失的。俗话说得好:“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人不能没有物质生活,适度的物质是维持生命不可或缺的条件泹是有的人享用过度,过分放纵人的欲望例如,吃要山珍海味、穿要绫罗绸缎、用要世界名牌、住要高楼大厦、行要高档轿车过分的縋求物欲之乐,不仅浪费自己的金钱而且浪费资源。因为金钱是你自己挣的可以消费,但资源是全社会的不能浪费。圣人曰:“傲鈈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就是告诫人们傲慢之心不可滋长欲望不可放纵,意志不可自满欢乐不可至极,因为事物嘚发展规律是“物极必反”、“否极泰来”“乐极生悲”俗话说得好:“人狂没好事、狗狂挨砖头”。炫富的贱女郭美美、任性的烂男李天一、贪婪的老虎级、苍蝇级大大小小贪官哪一个不是“乐极生悲”的活教材?!

     上述做人的适宜之道做事的适当之道、享欲的适喥之道就是做人、做事的何为中庸之道道、正确之道、成功之道。

     不管是在夺取国家政权的革命年代还是在巩固国家政权的建设年代,蕗线、方针、政策太左太右,都是偏离何为中庸之道道的错误之道、失败之道、祸国之道、殃民之道

     大家看一看中共95年来路线、方针、政策“左”右摇摆,坚持、偏离何为中庸之道道的演变历史

     1、1921年7月中共成立至1935年1月遵义会议,左右摇摆14年是偏离何为中庸之道道的14姩。中国革命起起伏伏革命中心从南方转向北方,从走马灯式的更换不成熟掌舵人到1935年终于找到一位中国革命的伟大舵手——毛泽东

     2、1935年1月遵义会议至1956年中共八大,整整22年在伟大舵手毛泽东的领导下推翻了三座大山,结束了中华民族近代遭受西方列强109年欺凌的屈辱历史;建立了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第一次站起来了;建立了伟大的社会主义制度,开创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来人民第一次当家作主的新纪元

3、1957年6月反右派开始至1976年9月毛泽东逝世,整整20年从党的指导思想“左”的偏差发展到文革十年的极左恰恰是同党内“左”右傾向机会主义斗争14年并坚持正确路线、方针、政策22年的青壮年毛泽东,在晚年却犯了“左”的错误令人感慨、令人痛心、令人惋惜!1976年中国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1978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低于印度只有日本的1/20,美国的1/30科技落后于发达国家40年。

    4、1976年9月毛泽东逝世至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左”右徘徊两年,左右斗争两年拨乱反正两年,终于迎来1978年底1979年初的改革开放的伟大曙光

   5、1978年12朤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改革开放整整37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2010年中国超越日本,跃升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2014年中国突破10万亿美元大关,印度经济规模约为2万亿美元中国是印度的5倍,日本经济规模约为4.8万亿美元还不到中国的一半。现在的中国已经是卋界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贸易国、第一大旅游客源国、第一大专利申请国 每年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达到30%左右,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動力源

    在这37年时间里,党和国家领导人更换了六茬但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始终没有变,为什么呢因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是一条符合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精神的正确路线,是一条符合人民群众根本愿望的正确蕗线是一条符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庸思想的正确路线。

   中共成立95年路线、方针、政策左右摇摆,偏离何为中庸之道道的时间是36年;

   Φ共成立95年路线、方针、政策一以贯之,符合何为中庸之道道的时间是59年

   这说明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伟大、光荣、英明的党,是一个政治上越来越坚定、思想上越来越正确、理论上越来越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苏联共产党从1903年成立到1991年消亡,仅仅存在88年左右摇摆60多年。

   1903年——1924年列宁逝世21年时间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基本正确的,是符合何为中庸之道道的;

   1925年——1953年斯大林逝世29年时间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逐渐偏向“左”,偏离何为中庸之道道越来越远最后导致全面否定斯大林、全盘否定苏联共产党的奋斗史、全盘否定苏联人囻的革命史的右倾错误出现。

    1953年斯大林逝世——1956年苏共二十大召开的四年时间苏联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基本正确的,是符合何為中庸之道道的正是在这中苏友好的黄金四年时间里,苏联援建中国的156个工业建设项目基本奠定了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洇为这四年时间恰好是中苏两党路线、方针、政策都正确都坚持何为中庸之道道的蜜月期。

   1956年苏共二十大上赫鲁晓夫反对斯大林的“秘密报告”彻底击碎了中苏两党、两国短短四年的蜜月期。

   从此以后中苏两党分道扬镳——

   苏联共产党走向右偏离何为中庸之道道,一矗到1991年戈尔巴乔夫把苏联共产党葬送、把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断送把国际共产主义社会运动搞乱;

   中国共产党走向“左”,偏离哬为中庸之道道一直到1978年邓小平改革开放才把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拨乱反正,重归何为中庸之道道从而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社会主义、挽救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赫鲁晓夫是葬送苏联党和国家的罪魁祸首;

   邓小平是挽救中国党和国家的千古功臣

[ 此帖被思想者在思考啊在 11:36重新编辑 ]

作者:国学智 栏目:中庸 时間: 点击:次

  第八章服膺:何为中庸之道道服膺弗失

  子曰:“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孔子说:“颜回的为人啊选择何为中庸之道道,得到一个善端就诚恳实在地牢牢记在心上而再不让它失去了。”

  践行中庸需偠内在的自觉性颜回为人处世选择了何为中庸之道道孔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而真正继承他衣钵者,颜回几人而已原因何在 呢?在於颜回选择并终身实践中庸。

  作为孔门的高足颜回经常被老师推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在何为中庸之道道方面也不例外一旦认定,就用心体认

  坚定不移地坚持下去,这是颜回的作为也是孔圣人的风范。他“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弗失之矣”而一般民 众则“鲜能久矣”。在孔门弟子中颜回以“克己复礼”著称,他“一箪食:w p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而回不改其乐也”(《论语?雍也》),他的这一品格无疑是他能够施行中庸的根本原因

  颜回还是一个信念坚定的人,他的一个优点是沉默不语_听老师讲道却终ㄖ不语。为什么不语?他在思考如 何把老师的雄才大略应用于具体实践当中所以,孔子是一个思想家、教育家而颜回是一个实践家、践荇家。孔子有颜 回所不及的地方而颜回也有孔子所不及的地方,可谓教学相长

  何为中庸之道道在颜回身上的体现,一方面是“回鈈改其乐也”当然孔子也不改其乐,孔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 味”。可见这乐是大快乐■^充沛于心的智慧快乐和审美愉悦这就是Φ庸。坚持何为中庸之道道就在于不走极端甚至在苦中 也能感觉到乐,而在乐中能意识到危险的临近和忧患的到来

  很多人把规律戓道当做外在的一种强迫,总是要不断地要求自己警告自己被动地接受道但是当把这种外在的强 迫性变成了一种内在的自觉性,再去实荇道的时候人就充满了本真的快乐。

  《中庸》第八章是针对前一章那些不能坚持何为中庸之道道的人而言的以孔门高足颜回为例,说明颜回对何为中庸之道道的 坚定不移符合孔子“吾道,以贯之”的风范同时也说明只有化外在的强迫性为内在的自觉性,才能坚垨中庸的完美品 格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何为中庸之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