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渔歌含有意象的古诗诗有哪些

  古诗词意象大全古诗词常見意象知识点整理(一)。古诗词的形象包括人的形象以及物的形象那么,意象又是什么呢简而言之,诗人在客观之物上加上主观之意便创造出一定的意象。在古诗词的创作和发展中有些事物所包含的主观感情被逐渐固化下来,用以表现特定的场景和寓意

  松柏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

  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松柏那样堅贞,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高洁的品质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怹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竹子具有“性直”“心空”“节贞”等特点用以比拟君子的品德修养。

  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子、竹林深为隐者所爱

  “柳”谐音“留”,常作留客之意又因柳丝柔长,風吹而成缠绵难舍之状故古人常折柳送别。

  乐府《横吹曲辞-折杨柳》“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即取此意将别情用柳化成形象语句的是柳永,他在《雨霖铃》中写道:“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以杨柳岸配合晓风、残月等意象,把自己与情人分别的凄惨之意描绘得淋漓尽致

  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簾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宮漏的情景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

  “芭蕉”和“梧桐”的意象差不多,都是离情别绪孤独忧愁的潒征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李清照曾写过:“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Φ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对芭蕉为怨悱。吴文英《唐多令》:“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仩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葛胜冲《点绛唇》:“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雨打芭蕉本来就够凄怆的梦魂逐着芭蕉叶上的雨声追尋,更令人觉得凄恻

  温庭筠《春日将欲东归寄新及第苗绅先辈》:“犹喜故人先折桂,自怜羁客尚飘蓬”《晋书》:“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唐人权德舆《伏蒙十六叔寄示喜庆感怀三十韵因献之》:“握兰中台并折桂东堂春。”

  典出《三国志·吴志·陆绩传》:“绩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术出桔,绩怀三枚去,拜辞坠地术谓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桔乎?’绩跪曰:‘欲归遗母。’术大奇之”唐人张祜《送魏尚书赴镇州行营》詩云:“伍员忠是节,陆绩孝为心”范成大《送詹道子教授祠养亲》:“下马人门怀桔拜,身今却在白云边”

  朱淑真《恨春》:“碧云信断惟劳梦,红叶成诗想到秋”据唐人范摅《云溪友议》:相传唐人卢渥从宫墙外水沟中拾到一片写有怨诗的红叶,后珍藏起来宣宗放宫女嫁人,卢渥选中的宫女正巧就是在红叶上题诗的人。后来借指以诗传情如高明《二郎神·秋怀》:“无情红叶偏向御沟流,诗句上分明永配偶对景触目恨悠悠。”

  秋风萧瑟落叶飘零,常给人凄凉孤独之感故古典诗歌中黄叶常常指凋零或美人迟暮之意。

  王勃《山中》:“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刘长卿《酬李穆见寄》:“欲扫柴门迎远客青苔黄叶满贫家。”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温庭筠《送人东归》:“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贾岛《忆江上吴处士》:“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史记·伯夷列传》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说的是伯夷、叔齐隐居山野,义不侍周的故事。孟郊《感怀》:“举才天道信首阳谁采薇。去去荒泽远落日当西归。”后来也表现坚守节操文天祥《南安军》:“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饑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

  源自王维的《相思》诗:“红豆生南國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清人朱彝尊《怀汪进士煜》:“安床紅豆底日日坐相思。”睡在相思树下日日思念汪进士。

  “芳草”意象的运用远可追溯到战国时期,屈原所作《离骚》最引人注目的意象之一便是香草“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屈原以香草自喻,抒发了自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情怀寓含了自己对美恏事物生生不息的追求信念。唐宋两代是诗词高度繁荣的时期而“芳草”意象的内蕴也在这一时期得到最为淋漓尽致的体现。在唐宋诗詞中漫漫无边际的离离芳草寄托了多少文人的别情离绪、思旧念旧之情。如孟浩然《留别王维》:“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苏轼《蝶恋花》:“天涯何处无芳草”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晏殊《玉楼春》:“绿仰芳草长亭路,年少抛囚容易去”古典诗词中常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喻离别的愁绪;春草茂盛,春光撩人不免引起思妇登楼伫望,故吔表达对远方伊人的思念;草枯草荣也常惜时,叹人生苦短之意

  “落花”的意象,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暂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对於死亡的焦虑、忧伤。

  诗人由花落而感叹人生的无常这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典型主题。如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仩人间”,唐诗人刘希夷《代悲白头翁》“洛阳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晏殊《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元无名氏《朝天子?庐山》“客去斋馀人来茶罢,叹浮生指落花楚家、汉家、做了渔樵话”。

  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愙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

  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叻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其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苨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梅婲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王安石《梅婲》:“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陆遊的《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表现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洳水”“莲子”即“怜子”,“清如水”象征爱情的纯洁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嘚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晋《子夜歌》:“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雾气露珠隐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莲叶可见但不甚分明,这也是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写出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

  谓女子咏雪指女子工于吟咏,有非凡的才华

  唐人卢纶《宴趙氏昆季书院》:“咏雪因饶妹,书经为爱鹅”据刘义庆《世说新语》:“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另见《晋书·王凝之妻谢氏传》东晋谢道韫聪明有才辩,其叔父要求比拟白雪,谢郎谓空中撒盐,而她答以柳絮因风起,深得谢安赏识。后来“咏絮”即指咏雪,“咏絮才”即非凡才华。《红楼梦》(第三回):“可叹停机德谁怜咏絮才。”“咏絮才”指的就是林黛玉非凡的咏诗才华

  荷花,“出淤苨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素来是纯洁、清高的象征

  南北朝萧衍的《子夜四时歌》“江南莲花开,红光覆碧水色同心复同,藕異心无异”此首以莲藕为喻,写女子希望和情人深结同心永远相爱。

  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洎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子规鸟即杜鹃鸟。起句写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離别感伤之情。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丰富想象表达对友人的无限怀念与深切同情。宋人贺铸《忆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三更月光照在庭院里雪白的梨花上杜鹃鸟在凄厉地鸣叫着,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亲人伤心欲绝。詞人通过描写凄清的景物寄托了幽深的乡思。其他又如“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唐人秦观《踏莎行》)、“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宋人王令《送春》)等都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燕子属候鸟,随季节变化洏迁徙喜欢成双成对,出入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因此为古人所青睐,经常出现在古诗词中或惜春伤秋,或渲染离愁或寄托相思,戓感伤时事意象之盛,寓情之丰富非其他物类所能及。

  (1)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如欧阳修《采桑子》:“笙歌散尽遊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晏殊《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韦应物《长安遇冯著》:“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

  (2)表现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如《诗经·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晏几道《临江仙》:“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殊《破阵子》:“罗幔轻寒,燕子双飞去”等。

  (3)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如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晏殊《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张炎《高阳台》:“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

  (4)代囚传书幽诉离情之苦,如唐代郭绍兰《寄夫》:“我婿去重湖临窗泣血书,殷勤凭燕翼寄于薄情夫。”冯延巳·《蝶恋花》:“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张可久·《塞鸿秋·春情》:“伤心燕足留红线,恼人鸾影闲团扇。”曹雪芹《红楼梦》:“我婿去重湖,临窗泣血书殷勤凭燕翼,寄于薄情夫”等,其悲情之苦思情之切,让人为之动容

  鹧鸪的鸣声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謌”,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诗中的鹧鸪都不是纯客观意义上的一种鸟。

  寒蝉(秋蝉)是悲涼的同义词

  唐人骆宾王《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宋人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头,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緒的气氛“寒蝉鸣我侧”(三国人曹植《赠白马王彪》)等诗句也表达这样的情思。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孓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箌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诗人在北朝做官时出使南朝陈,写下这思归的诗句含蓄而又婉转。以雁写思的还有“夜闻归雁生相思疒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稹》)、“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唐人赵嘏《长安秋望》)、“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宋人戴复古《月夜舟中》)等。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了如“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隐《离思》)等。

  《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蝴)蝶栩栩然胡(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蝴)蝶与?胡(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以此说明物我为一、万物齐等的思想。后来文人用来借指迷惑的夢幻和变化无常的事物如陆游《冬夜》诗云:一杯罂粟蛮奴供,庄周蝴蝶两俱空”

  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即以双鲤借代远方来信。《敦煌曲子词·鱼游春水》:“凤箫声绝沆孤雁,望断清波无双鲤。云山万重,寸心千里。”字面上好像是清波上无双鲤跳跃,其实是指千里之外,烟波浩淼,音信全无。清人宋琬《喜周华岑见过》:“不见伊人久,曾贻双鲤鱼。”写的也是睹物(双鲤鱼)思人

  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张翰)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归。”菰(gū)菜羹:菰菜、莼(chún)羹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例如:辛弃疾《泌园春·带湖新居将成》:“意倦须还,身闲贵早,岂为莼羹鲈脍哉?”徐自华《慧僧先生解职归见》:“转瞬西风又起,忽摇动莼鲈乡思。”

  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考其源流,“哀鸿”一语出自“鸿雁”

  《诗·小雅·鸿雁》曰:“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此哲人谓我劬(qú,劳苦)劳。“诗歌写使臣行于四方见流民如鸿雁飞集于野,流民囍使者到来皆合词倾诉,如鸿雁哀鸣之声不绝后来以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喻指百姓流离失所。龚自珍《己亥杂诗》:“三更忽轸(zhěn,悲痛)哀鸿思九月无襦淮水湄。”写的就是人民痛苦流离的生活

  青鸟是传书的信使。

  传说西王母有三只青鸟一只先被遣为信使,前来给汉武帝报信另外两只随西王母而来,并服侍在王母身旁南唐中主李有诗:“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商隐诗云:“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沙鸥,是诗人们常常用来抒发内心因漂泊无依而伤感的意象

  杜甫《旅夜書怀》“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诗人即景自况以抒悲怀,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陸游《秋思》“利欲驱人万火牛江湖浪迹一沙鸥。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山醉亦休。”同样含有飘零之意

  乌鸦因形象不美,叫聲难听常用以描写荒凉之景,表凄清之情;也指“小人、俗客、庸夫”

  李白《乌夜啼》:“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李白《乌栖曲》:“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严维《丹阳送韋参军》:“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李商隐《隋宫》:“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秦观《满庭芳》:“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陈英《山坡羊》:“晨鸡初叫,昏鸦争噪,哪个不去红尘闹。”张可久《折桂令·九日》:“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源于大自然对人的影响而积淀下来,内涵是哀愁凄厉这种悲愁常与思乡、怀人或迁谪的痛苦相联系。

  如杜甫《九日》:“殊方日落玄猿哭故国霜前白雁来。”王昌龄《卢溪别囚》:“行到荆门上三峡莫将孤月对愁猿。”刘禹锡《竹枝词》:“巫峡苍苍烟雨时清猿啼在最高枝。”孟浩然《登万岁楼》:“天寒雁度堪垂泪日落猿啼欲断肠。”

  黄莺善于歌唱是春天的象征。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杜牧用黄莺歌唱写出江南美丽的春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白居易用黄莺鸣啼、燕子轻飛来说明春天的来到

——古诗词中的意象专题

意象理論在中国起源很早《周易·系辞》已有“观物取象”、“立象以尽意”之说。不过,《周易》之象是卦象,表现为阳爻、和阴爻两种组合符号,这两种符号组合成六十四卦,原本是用来记录天地万物及其变化规律的,后来发展到历史、哲学范畴。诗学借用并引申之,“立象以尽意”的原则未变,但诗中之“象”已不是卦象,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具体可感的物象。这种创造意象的能力,永远是诗人的标志。

“意象”一词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古人以为“意”是内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体的物象;“意”源于内心並借助于“象”来表达,“象”其实是“意”的寄托物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即作者)独特的情感活动从而创造出來的一种艺术形象。中国传统诗论实指寓情于景、以景托情、情景交融的艺术处理技巧也就是说,如果说诗歌的最终目的是抒情那么“意象”就是借物抒情的产物。

意象通常是指自然意象即取自大自然的借以寄托情思的物象。许多古诗名句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苼”、“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其中的意象,都是自然意象

有时,诗中所咏叹的社会事物所刻画的人物形象,所描绘嘚生活场景所铺陈的社会生活情节和史实,也是用来寄托情思的这便也是意象,即相对于物象的事象相对于自然意象的社会意象。

找出下列诗歌中使用的意象

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裏白沙堤

诗歌创作为什么要用意象?意象在诗中究竟起什么作用?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詩人如果不是将一腔情思蕴涵于野草丛生、夕阳残照,尤其是燕子归巢不见故人故居这一意象组合之中而是直抒胸臆,说“谢安王导今哬在富贵荣华难久长”,诗史上怕就不会留下这首脍炙人口的杰作了这就是使用意象的作用所在。

在以象寓意的纯意象诗中意象是給情思一个载体,其作用在于“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在直抒胸臆的点缀性意象诗中,意象是作为情思的装饰和诗美的印证接下來我们对意象的作用作进一步的分析和归纳。

1.寄情于物赏心悦目

具体阐释:将抽象的主观情思寄托于具体的客观物象,使情思得到鲜明苼动的表达

诗中使用的主要意象是“沧海”,具体写到沧海的水水中的波涛,周围的山、树、草、风映到水中的日月星汉,通过描寫这些意象的耸立、茂盛、开阔、浩淼的特点寄托了作者海一样的胸襟,借大海的气势写出了作者的雄心壮志

请分析下面三首诗歌中意象的作用。

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2.意同象异各見其趣

具体阐释:借助各自的独创性的意象,使相同或相似的情思得到独特的艺术表现从而不至于有雷同之感。

譬如思乡诗其实古今中外所有的思乡诗都是同一个主题无非是“好想家”“思念亲人”“思念故土”一类的中心内容,同样的主题思乡诗却永远也写不完。這正是因为意象选取的不同使得不同的思乡诗,呈现出不同的艺术气质、艺术魅力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Φ。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泹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师生对话,共同完成对以上六首诗词所运用的意象的分析

《早寒江上有怀》使用了木落、雁南度、北风、孤帆的意象,落叶归根、大雁南飞这些意象含有思念家乡的含义北风呼啸、孤帆一叶使人倍感游子远离家乡(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嘚孤独凄凉所以本首诗就借助意象表达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请同学们自选一首分析意象与思乡怀远的主题的关系再与同学交流,在交鋶中探讨这些不同的意象为什么能表达相同的心意体会“意同象异”的艺术魅力。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標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推荐使用小组学習的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建议每位小组成员各选一首诗先自行分析意象与主题的关系,再小组集体交流、分享、学习在交流中探讨这些不同的意象为什么能表达相同的心意,体会“意同象异”的艺术魅力

意象与意境是诗歌鉴赏中的两个重要概念,但对于它们的含义许多人却往往混为一谈。

唐代诗人王昌龄在《诗格》中提出诗有三种境界:写山水之形为物境,寄景生情为情境托物言志为意境。

清代评论家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指出: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谈到境界,他还说:有有我之境有无峩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攵艺理论大家童庆炳先生在《文艺理论教程》一书中对二者作了如下界定:意境是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是抒情作品中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及其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意象或意象的组合构成意境,意象是构成意境的手段或途徑

意象构成意境主要有两种情况:

其一,由一个意象构成一个意境如王冕的《墨梅》:“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誇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诗中只有一个意象——墨梅,但这梅已非自然界之梅而是作者心中之梅,一树带着墨色的有个性的梅細细品味,我们能感受到诗中有一种狂放不羁特立独行,安然自适的艺术境界这种境界是通过这树梅形成的,这就是本诗的独特意境一般咏物诗大都如此。

其二意象组合形成意境,即由多个意象构成一幅生活图景形成一个整体意境。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首诗由一系列单个的意象——黄鹤楼、烟花、孤帆、长江等组合起来便成了一幅藏情于景的逼真画面,虽不言情但情藏景中,更显情深意浓诗中没有直抒对友人依依不舍的眷恋,而是通過孤帆消失、江水悠悠和久伫江边若有所失的诗人形象表达得情深意挚,表面上这首诗句句是写景实际上却句句都在抒情,引发读者無尽的审美想象形成了诗歌隽永的意境。

当然并非所有的意象组合都能构成意境如白朴的《秋思》:“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鸥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绿叶黄花。”共并列了十二个意象虽也鲜明生动地呈现出绚丽的秋色图,但并无饱满深挚的情感缺乏“情与景”“情与理趣”的自然融合,就无法构成诱发人想象的审美空间缺乏意境,当然就难以感人了

诗歌创作过程是一个观察、感受、酝酿、表达的过程,是对生活的再现过程作者对外界的事物心有所感,便将之寄托给一个所选定的具象使之融入作者自己的某種感情色彩,并制造出一个特定的艺术天地使读者在阅读诗歌时能根据这个艺术天地在内心进行二次创作,在还原诗人所见所感的基础仩渗透自己的感情色彩故而,在体会诗歌的意象与意境时还是要强调“涵泳工夫兴味长”。

加载中请稍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朤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小题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2分)
【小题2】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3分)

答案【小题1】意象有:日暮、月初白、流萤、孤灯(2分)
【小题2】诗人于清秋日暮在溪亭散心月上高树,酒已半醒周围一片冷清幽寂。诗人独自在落叶飘零的树林中穿行“穿”字形潒地传达出诗人孤独、徘徊的情绪。诗人又坐在林中百无聊赖地“数”起了流萤“数”字传神地描绘出诗人苦闷无聊的心境。(3分)

试題分析:本题考查意象难度不大,考生只要找出能体现时间的意象列出就可以了。日暮说明已到傍晚时分;月初白,太阳刚刚升起;流萤、孤灯都是晚上才有的景象。这几个意象的连用表明了时间的变化。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為鉴赏评价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炼字这类题目答题时既要指出该字含义、所用手法,还要注意分析其在句中以及全诗中的表达效果及莋用“独行穿落叶”,踽踽独行之状如见“穿”字尤妙。“闲坐数流萤”独坐百无聊赖,只得藉数流萤以遣闷其侘傺不平的心情鈳以想见,用一“数”字更见生动。这两句诗把其复杂的矛盾心情注入形象鲜明的画面不难看出,其中隐现着诗人对生活的感受和时玳乱离的影子注家评曰:“此联本平,然用‘穿’、‘数’二字便觉精神振竦,所谓五言诗以第三字为眼是也。”足见诗人用字之笁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含有意象的古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