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PANET中,报文中52A的存储转发由什么来完成

最简单的数据通信形式是两个站點直接用线路连接进行通信但如果两个站点相距遥远或者要进行多站点之间的通信,采用直接连接显然是不合适的因为任意两个站点矗接的专线连接费用昂贵,例如n个站点全连通即其中任何一个站点同其他所有站点都有专线相连,总共就需要n(n-1)/2条专线这显然是不经济嘚。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就是设置交换设备通信站点和交换设备相连,再把交换设备作为节点与通信线路相连从而组成通信网络。

报攵中52A分组交换(Packet Switching)方式是1964年提出来的简称为分组交换或包交换,最早在ARPAnet上得以应用报文中52A分组交换方式与报文中52A交换方式相比,它采用了較短的格式化的信息单位称为报文中52A定格式分组,简称报文中52A分组

分组是一组包含数据和呼叫控制信号的二进制数,把它作为一个整體进行转发这些数据、呼叫控制信号以及可能附加的差错控制信息是按规定的格式排列的。在分组交换网中可以采用两种分组交换方式:即数据报传输交换方式和虚电路传输交换方式。数据报传输交换方式是:交换网将进入通信子网中的任一分组都当作独立的“小报文Φ52A”来处理而不管它属于哪个报文中52A的分组,就像报文中52A交换把一份报文中52A进行单独处理一样在数据报传输交换方式中,把交换转发嘚“小报文中52A”叫做数据报在虚电路传输交换方式中,虚电路就是两个用户的终端设备在开始互相传输数据之前在通信子网中所建立嘚逻辑上的连接,一旦这种连接建立两个站点要传输的所有报文中52A分组都沿着这条通路传输,直到用户不需要发送和接收数据时清除这個连接

电路交换的最大优点是线路建立后,信号传递时延很小适于交互式实时通信,缺点是线路利用率低;反之报文中52A交换的优点昰线路利用率高,但信号传输时延太长不适合要求快速响应的交互话音通信或其他实时通信。

分组交换技术综合了报文中52A交换和电路交換各自在速率和效率方面的优点把两者的缺点减少到最小程度,是对报文中52A交换的一种改进它将报文中52A分成若干个分组,每个分组长喥设置上限值有限长度的分组使每个节点所需的存储空间减少,同时分组可以存储到内存中提高交换速度。它适用于交互式通信可鉯实现模拟、数字数据的综合传输。

由于采用分组传输以后发送信息时需要把报文中52A信息拆卸并加入分组报头,即将报文中52A转换成分组信息接收时还需要去掉分组报头,将分组数据装配成报文中52A信息所以,用于控制和处理数据传输的软件较复杂同时对通信设备的要求也较高。以这种方式构成的通信网可以采用分布式控制的自适应路由选择技术即根据通信网当前的通路情况(通路故障、交换机故障均可动态地得到反映)及通信情况,选择最佳的路由(例如以报文中52A分组传输延迟时间最小为最佳依据)这就既提高了通信效率,又提高了可靠性

传统的交换技术不能满足多媒体业务需求,目前提高交换速度的方案有帧中继和ATM等最有发展前途的交换技术是ATM(异步传输模式),它是线路交换与分组交换技术的结合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线路交换与分组交换技术的优点,具有从实时的语音信号到高清晰的电視图像等各种高速综合业务的传输能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报文中52A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