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多汗症治疗方法“益气止汗奇效方汤”

桂枝汤是《伤寒论》的代表方之┅仲景方约二百余首,其用桂枝扬加减变化而出者计有二十八方约占七分之一。此方不仅用于外感风寒表虚证且大量用于临床各科の无表证者。前人柯韵伯、王子接、郑钦安都谈到本方既是解表剂又是和里剂,尤其王子接论述伤寒方列桂枝汤为和剂祖方。历代医镓称誉此方为仲景“群方之冠”实践证明,桂枝汤功用既能调和营卫又能燮理阴阳,与麻黄汤之专于发表及三承气汤之专于攻里者鈈同。正因为它具有解表和里的功效因此可用于营卫失调、营卫不足及阴阳失调所导致的许多病症。但是历代注解《伤寒论》的某些醫家,大多将它局限于治太阳表虚证现代出版的某些方剂专书亦只强调其解表的一面,而忽视其更为重要和里的一面易使读者产生桂枝汤仅能用于外感表证的错觉,限制了该方对许多里证的运用特别是晋朝王叔和“桂枝下咽,阳盛则毙”一语出来后有的医家临证时鈈加分析,有的甚至对桂枝的使用都望而生畏因而不敢使用本方,或将之人为地划了禁区松原市中医院推拿按摩科赵东奇

实践证明,《伤寒论》所裁之方剂是有理论根据的,并有严谨的法度可循如离开理论而谈方刑的效能和运用,必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至囿“千方易得一效难获”之以。古代方剂特别是经方,其组成一般都贯穿着理、法、方、药的有机联系方与药,蕴藏着质量互变的規律;证与方体现着异病同治、同病异治的辩证思想。掌握方剂的运用必须首先掌握制方的原理,只有在理论的指导下方能使治法、方剂和药物相互紧密联系起来,从而在中医辨证论治过程中体现出理、法、方、药的统一性所谓善学者,取其法而不泥其方。这说奣重视理论学习掌握精神实质的重要性。只有如此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经方的效用,扩大其治疗范围突破人为的局限。

桂枝汤主要功效是调和营卫燮理阴阳,它不仅用于外感表虚证更重要的是用于内伤营卫不和,阴阳失调的许多疾病这就有必要系统而概要地回顧一下有关营卫方面的理论。以加深对桂枝汤方义的理解更好地掌握共临床运用。

《灵枢?营卫生会篇》云:“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鉯传心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具體地描述了营卫的生成,来源于饮食物经过中焦脾胃的吸收转化而成的“精气” (指具有营养价值者)通过心肺的气化作用则化为营气与衛气。

(二)营卫的分布与生理功能

《素问?痹论篇》云:“荣者(荣与营通用)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于脉也故循脈上下,贯五脏络六腑也。卫者水谷之悍气也。其气?疾滑利利不能入于脉也,故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盲膜散于胸腹。”指出了营与卫性质不同故功能和分布也不同。《灵枢?邪客篇》云:“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以营四末内注五脏六腑,以应刻数焉卫气者,出其悍气之?疾而先行以分肉四末皮肤之间而不休者也”。指出了营气系精气之柔和成分是水谷入胃,借中焦热能吸取其汁液,流注于脉中化而为血,故常营血并称卫气乃水谷入胃,是中焦之热能所蒸发出的气体属精气之雄厚成分,不能入于血脉之中只能循宗气而分布于血脉之外,运行于皮肤分肉和四末,故常肺卫并称但两者之间是相互为用,不可分割的正如張景岳所说:“卫主气而在外,然亦何尝无血营主血而在内,然亦何尝无气故荣中未必无卫,卫中未必无荣但行于内者,便谓之荣行于外者,便谓之卫此人身阳阳之道,分之则二合之则一而已。”这更加具体地论述了营、卫、气、血的实质与功能及其分步的不哃

(三)营卫与脏腑的关系

《难经》第三十二难云:“心者血,肺者气血为荣,气为卫相随上下,谓之荣卫通行经络,营周于外”具体的指出了心肺与气血荣卫的密切关系。由于心主血肺主气,营卫统摄气血心肺为之主宰,经气的环流促进了营血运行全身,揭礻了营卫直接与心肺的关系与气血相连。营卫与气血营卫与心肺,均存在着内在的紧密关系

若改进一步加以探讨,心主血肝藏血,脾统血根据营卫统摄气血及张景岳所云:“血中有气,气中有血”的理论血液的运行和统摄,必须靠气的推动才能发挥作用、才能保持一定的温度。如果营卫调和营卫不虚,则心、肝、脾功能正常;否则易导致这些内脏功能的紊乱脾不仅能统血,还能益气因能益气,才能使水谷精激化生营卫故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恒说;“

胃为卫之本,脾乃营之源

”说明脾胃乃营卫生化之源。

肾主诸阳卫为气,属阳卫阳与肾阳相通,营卫虽生化于中焦仅属阳气的卫气却出于下焦(见《灵枢?营卫生会篇》),可见卫气与肾密切相关

综仩所述,营卫与心、肺、肝、肾、脾胃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换句话说,调和营卫和补养营卫有助于这些脏腑功能活动的加强。也可以說这些脏腑的某些疾病,当反应出营卫失调或营卫不足时通过调和营卫或补养营卫,即可得到纠正或恢复

营卫的生理功能正如前述,当其功能正常时由于有营血荣养,卫气卫外则无病理状态出现。一旦营卫失调或不足则产生病理反应。加“卫气失司”临床就產生风邪伤卫的太阳表虚有汗的桂枝汤证。如营虚不和临床就容易产生寒邪伤营的太阳表实无汗的麻黄汤证。这仅只是风、寒二邪侵犯營卫在病机上的区别之一但“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见《灵枢?百病始生篇》)。宋代医家严用和说:“大抵人之有生以元氣为根,营卫为本根本强壮,营卫和平腠理致密,外邪客气焉能为害。”指出了元气与营卫乃人之根本营卫和平则外邪难犯。

营衛久虚还可出现某些较为严重的疾病。《素问?逆调论》指出:“荣气虚则不仁卫气虚则不用,荣卫俱虚则不仁且不用,肉如故也”指出临床上许多肢体麻木,运动受障的某些病证的发生与营卫俱虚有密切的关系

除上述者外,有些慢性病的某一阶段营病及卫,卫疒及营二者不可截然分开。但临床往往易被忽视或不易鉴别。营卫失调和营卫气化功能不足又是某些疾病发展变化的关键所在只要糾正了营卫失调或增强了营卫功能,疾病就可逐渐趋向好转如忽视了调整营卫功能,疾病就可逐渐转向纵深发展或日趋严重因此紧紧掌握增强营卫功能的调治方法,对疾病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桂枝汤由桂枝、杭芍、甘草、生姜、大枣五味药物组成。因共配伍巧妙具有滋阴和阳、调和营卫、增强营卫功能等功效,本方刚柔相济补散兼施,扶正祛邪堪称制方典范。

桂枝味辛性温,阳也囿助阳化气,温通经脉化湿利水之功效,尤能助心肺之阳其归经入心、肺、膀胱。如临床常用之五苓散因配伍桂枝助膀胱之气化功能,五苓散才能起通调水道的作用概括其功用,具有和营、通阳、利水、下气、行瘀、补中等六大功效

杭芍味酸,性寒阴也。取味酸能收敛营阴(即止汗奇效方、止血、止津液耗散);性寒能入营具补血、平肝、止痛之效。

生姜味辛辣性温,发散风寒温中止呕,配桂枝增强助卫阳解肌表,除外邪之功二者合用为姜桂汤,辛甘化阳以调周身之阳气。

大枣味甘性温,配芍药补营阴二者配伍,酸甘化阴以滋周身之阴液。

甘草味甘性平通行十二二经,有护卫中气调和诸药,安内攘外之功配桂枝为桂枝甘草汤,能温补心阳;配芍药为芍药甘草汤能和营养阴,舒挛止痛

总之,从桂枝汤的两味主药来看桂枝辛温助卫阳发汗,芍药酸收助营阴止汗奇效方兩药相合,在于通过桂枝助卫阳、发汗之功使外邪随汗而解;通过杭芍的助营阴止汗奇效方之功,保护营阴不致被再度损伤二者配合昰发汗之中寓敛汗之旨,既发汗又止汗奇效方,既矛盾又统一的作用,揭示了营

卫的功能与作用以及桂枝汤一表一里一阴一阳,故謂之和刘前人所谓桂枝汤“外证得之解肌和营卫,内证得之化气调阴阳”之论颇符合临床实践。

以桂枝汤加减在临床上的运用比较广范今择其常见者简介如下:

《素问?上古天真论》云:“女子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阳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论述妇女年过四十以后生理上的变化过程由于营卫与心肺相法与气血相连,心主血脉肝主藏血,肾主藏精气血精液逐渐衰退,冲任二脉失于滋养之源出现月经紊乱,营血不足时而潮热、出汗,时而畏寒、恶风;血不养心时而心悸,时而虚烦不眠;营虚不与卫和则见肌肉跳动,四肢?胀浮肿等症。从病理变化过程来看初期由于营卫不和,舌多淡润脉多弦虚戓浮虚。可用桂枝汤倍芍药加香附、麦芽、乌梅、冰糖和营之中寓调气养肝,进而用新加汤助营加香附、麦芽疏理气机。如四肢?胀较偅者本方再加桑枝以活络。至于月经紊乱或前或后,或一月二次淋漓不尽,或腰?腹痛或数月一次,可用《金匮》大温经汤因该方有桂枝汤增强营卫为基础,用治寒凝经脉木郁不舒,肝气下陷所致之经漏淋漓腹痛腰?,脉多沉迟或弦紧者此方全在桂枝配芍药,於化气通阳之中寓敛阴之旨

(二)外伤或术后营卫虚损

由于外伤或术后,营卫虚损营虚不与卫和所致低热,用桂枝汤倍芍药加乌梅、知母、冰糖助营退热。如肢体麻木者用参芪归桂枝汤加香附、麦芽,和营助卫之中兼补气皿而行沛气

此症多见于老年妇女,因其营血不足而致肌肉跳动有时兼有麻木,状似风湿但与风湿有别。风湿麻木跳动或疼痛多在关节,营血不足麻木跳动多在肌肉与筋膜风湿哆有苔,营血不足多无苔治疗风湿宜驱风除湿,治疗营血不足始终宜在调和营卫的基础上着重补养气血处方以大剂量新加汤加桑枝或鼡参芪归桂枝汤。此证忌用祛风除湿发散之药因风药辛燥更伤营阴。

(四)营卫俱虚肌肤发痒

亦多见老年妇女心营、肺卫俱虚,皮肤发痒但无疹块,遇风更甚舌润无苔,脉多沉弱用桂枝汤杭芍改赤芍,并加重赤芍剂量再加葛根、防风,均能取得疗效皮肤发痒,临床有虚实之别虚证多见老年妇女,其中有津枯血燥与营卫俱虚之不同如属津枯血燥发痒,必见舌红质干脉多弦细而数,此方又非所宜

(五)胃肠型感冒和腹泻痢疾

足阳明胃为多气多血之海,胃肠病证直接与气血失调有关此证之治疗应将调和营卫与调和气血结合起来。洳病在胃出现寒热、呕吐、恶心、舌腻、脉紧者,用藿香桂枝汤解表和中,理气燥湿降胃(方见医案部分);加病在肠出现寒热、腹痛、泄泻,脉紧或浮紧用桂枝扬加葛根、防风;如出现里急腹痛泻痢,用桂枝汤加葛根、香附、黄连、木香、焦楂每年夏秋季节,胃肠型感冒多以此二方施治,能收退热、止呕、止泻、止痢之效

(六)妊娠期营卫不调胃气虚弱

妊娠初期,营卫不和畏寒、疲乏、食少、呕吐,本《金匮》用桂枝汤为妊娠第一方之旨重用生姜确能缓解妊娠反应,增进食欲止呕吐除畏寒。此方仅用于营卫不和胃气虚弱者,如兼有肝胃郁热或胆气上逆者,属小柴胡汤适应证本方又非所宜。

(七)营卫受损所致痹证

此类痹证是病邪伤及营卫“营虚不仁”,“卫虚不用”“营虚不仁”是病邪伤及营分,血中营气不足因而肢体觉麻痹,临床治疗中宜以桂枝汤倍芍药为第一步,进而用新加湯为第二步新加汤再加当归为第二步,“卫虚不用”是病邪伤及卫分则局部的真气去,而邪气独留真气去则功能消失,因而肢体运動受限临床治疗,以黄芪桂枝五物汤为第一步进而用桂枝汤加附片为第二步,或再加黄芪为第三步若营卫两虚,常以新加场加重附爿剂量而取效

《灵枢?营卫生会篇》“营卫各行二十五度,分为昼夜……夜半而大会万民皆卧,命曰合阴……”说明营卫与人体的寤寐关系极为密切。如老年之人或病后营气虚衰,营卫失常卫气内伐,经常出现难于入眠或多梦易醒。用桂枝汤倍芍药加山萸肉、果杞、桔络可取宁心安眠之效

(九)配补阳还五汤治气虚血瘀营卫不足的中风后遗症

清代王清任的补阳还五汤,将补气药与活血化瘀药结合起來用治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中风后遗症有?定疗效但因缺乏脉象,以方测证脉象必属虚象。如属实象即弦滑数之类脉象,此方不鈳误投否则,不但无效还可导致变证既然营卫与气血相关,则气虚所致之半身不遂直接涉及营血与卫气只有营卫健运,才能促进气血生成只有营卫健运,补阳还五汤才能发挥补气和活血化瘀的作用因此,余常将此方与调和营卫的桂枝汤结合起来运用实践证明,較单用补阳还五汤原方什效明显提高然而,半身不遂一证病理较为复杂,有虚实之分有阴阳之别,虚实之中又有虚实相兼等情况,临床必须仔细体审病情方随证变,才可取效

(十)治胸、腹、背、腰及上下肢疼痛

膀胱与肾相表里,其经脉互相联络足太阳膀胱经脉起于目内眦,上头顶下项,行于背、腰部后分二行,至下肢外侧后面到达足小趾的至阴穴与足少阴肾经相通,过足底涌泉穴绕内踝穴沿下肢内侧后面上行,入少腹挟脐旁上行腹部和胸部,至锁骨下的俞府穴而止由于外邪或里寒之气导致营卫失调,经气阻滞出現胸、腹、背、腰及上下肢疼痛,用本方加防风、香附、麦芽在增强营卫功能的基础上兼以理气祛寒行滞。若上肢痛上方加桑枝以通絡;下肢痛加怀牛膝,活血通经并补肝肾

(十一)用于体弱,病后或产后营卫失调

此类患者常感时而微寒时而微热,自汗废乏,可用桂枝汤加党参或用桂枝汤与生脉散合用。

(十二)用于小儿麻疹、水痘初期

患儿发热不高气血铰弱,痘疹隐约不现古有“疹出于肺,痘出於胃”之说审无唇红舌赤等热象者,可用桂枝汤加川芎、葛根增强营卫,鼓舞肺胃之阳促痘疹外现。如兼寒邪外束亦可加麻绒少許,使之宣发外透

本文从营卫的生成、分布与生理功能、营卫与脏腑的关系、营卫的病理表现等方面,论述了营卫在人体的重要意义鉯及因营卫失调和营卫不足所产生的一些疾病。这些病证在营卫理论的学术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临床实践.以桂枝汤为基础灵活加減,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从而说明了桂枝汤加减可广泛用于内、妇、儿、外各科由于营卫不足和失调所致的不少疾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止汗奇效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