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中胚性体质怎么区分的?

41924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最新情况

419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2761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8例(四川3例,云南2例,上海1例,山东1例,广东1例),含1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在四川);本土病例2753例(上海2494例,吉林133例,黑龙江45例,江西25例,广东14例,山西9例,江苏8例,浙江8例,陕西5例,河南3例,湖南3例,北京2例,福建2例,河北1例,青海1例),含616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上海533例,吉林69例,浙江4例,江苏3例,广东3例,福建2例,山西1例,陕西1例)。新增死亡病例7例,均为本土病例,在上海;新增疑似病例1例,为本土病例(在上海)。

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2365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22例,本土病例2343例(上海1682例,吉林594例,浙江15例,福建9例,山东8例,江苏6例,陕西6例,广东5例,山西3例,北京2例,河北2例,江西2例,海南2例,云南2例,青海2例,天津1例,湖北1例,四川1例),解除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34397人,重症病例较前一日增加41例。

境外输入现有确诊病例236例(无重症病例),现有疑似病例5例。累计确诊病例18050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17814例,无死亡病例。

截至419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30773例(其中重症病例116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155684例,累计死亡病例4655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91112例,现有疑似病例6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2937350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412624人。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17166例,其中境外输入100例,本土17066例(上海16407例,吉林262例,江苏95例,河北61例,安徽48例,浙江47例,黑龙江28例,江西28例,山东25例,山西21例,河南13例,辽宁9例,广东6例,广西6例,云南5例,湖北4例,青海1例)。

当日解除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26760例,其中境外输入103例,本土26657例(上海25411例,吉林835例,山东89例,江苏58例,河北51例,安徽50例,福建34例,辽宁23例,江西23例,河南17例,广东14例,黑龙江12例,湖北10例,云南8例,广西7例,山西4例,青海4例,天津3例,浙江2例,海南1例,新疆1例);当日转为确诊病例617例(境外输入1例);尚在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266288例(境外输入750例)。

累计收到港澳台地区通报确诊病例347727例。其中,香港特别行政区309935例(出院67882例,死亡9176例),澳门特别行政区82例(出院82例),台湾地区37710例(出院13742例,死亡856例)。

20万管 上海高通量核酸检测实验室建成启用

  核酸检测是判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金标准”。419日,上海之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之江生物)医学检验所在上海市经信委、市卫健委、市临检中心和闵行区卫健委的支持下,启用了一家总面积约1000平方米的单体实验室。这家实验室在闵行区浦江智慧广场火速建成并通过验收,单日检测通量高达20万管,自动化水平高。启用首日,实验室就承接了来自筛查人群和重点保障单位的约3万管样本。

  之江生物董事长邵俊斌介绍,这个项目启动至今不到两周时间,以最快速度完成了实验室的设计、装修、仪器安装调试及性能验证,同时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完成了现场各类审核手续。疫情防控常态化后,之江生物中心核酸检测实验室既可以接收临床各类核酸检测样本,如新冠病毒、HPV(人乳头瘤病毒)、甲型流感病毒和乙型流感病毒等,也可以进行其他项目的医学检验工作。

  传统的核酸检测对检验人员人力要求较高,之江生物利用自主研发优势,使这一单体实验室工作流程高度自动化,既减轻了人力负担,也提高了检测效率。该实验室的日检测通量最高可达20万管,如搭配101201方案,日检测覆盖人群可达200万—400万人次。

  在样本前处理环节,该实验室配备了1296通量的全自动样品处理平台,自动进行样本管开盖和样本上样工作,每台设备的速度达到96个样本/40分钟,有效解决了核酸检测过程中人工样本开关盖这一限速项,提高了核酸检测效率。

  在核酸提取环节,实验室配备40台之江生物自主研发的全自动核酸提取工作站Autra9600 Plus。该核酸提取工作站不到20分钟就能自动化完成96个样本的核酸提取、试剂分装和核酸加样,进一步减少了人工操作,提升了检测效率。

  在实验室的扩增区,排列着20096通道的PCR扩增仪。多仪器平行运转,可显著扩大核酸检测通量,全力保障超高通量的核酸检测能力。

之江生物中心核酸检测实验室启用后,公司团队将与陕西、四川的援沪核酸检测队伍并肩作战。与来自西安、宝鸡、成都、自贡、巴中、绵阳、宜宾等地的检验人员一起,助力上海实现“动态清零”目标。

有了更规范、安全的治疗方案

  如何安全有效地治疗慢性复发性药物性肝损伤?疗效显著的激素类药物又该如何安全用药?近日,科技日报记者从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获悉,由邹正升、赵景民、肖小河分别带领的3个研究团队通力合作,在国际上首次建立规范、有效且安全的慢性复发性药物性肝损伤糖皮质激素治疗方案,构建了慢性复发性药物性肝损伤从预测到治疗的完整诊疗体系,极大程度地降低了患者的复发率。目前,该成果已在线发表于国际权威杂志《消化药理学与治疗学》上。

  生活中,人们常常闻“激素”色变,但在慢性复发性药物性肝损伤的非常规治疗手段中,糖皮质激素因其具有改善毛细胆管的炎症,阻止或延缓肝损伤的作用,已被国际上多部指南提及,但尚缺少明确规范的治疗方案。治疗时,医生面临着糖皮质激素该不该用,用多大量,什么时候停药,能不能解决病情复发甚至恶化等问题。而患者也陷入了不用糖皮质激素病情会加重,用了糖皮质激素会有副作用的两难境地。

  基于中心每年治疗10余万肝损伤患者的庞大的临床资源库,该中心科研团队2016年在国际上首次提出慢性复发性药物性肝损伤48周糖皮质激素递减治疗方案,并展开了严格的随机对照试验。通过近7年研究,经国内外多方权威专家评价,该治疗方案最终被证实可显著降低慢性复发性药物性肝损伤的复发率,且无明显副作用。该中心科研团队将糖皮质激素变为慢性复发性药物性肝损伤的治疗利器之一。

该研究首次明确提出了慢性复发性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类型,为未来利用糖皮质激素的治疗提供了可行性方案及标准。下一步,该中心科研团队将继续探索慢性复发性药物性肝损伤的深层机制,并优化治疗方案,有望彻底解决病情反复给患者带来的各种痛苦。

今年的415日—21日是第28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

  在常见的恶性肿瘤中,乳腺癌严重威胁女性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的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显示,乳腺癌成为全球发病率第一的癌症,2020年我国女性乳腺癌新发病例数高达42万例,死亡12万例。我国乳腺癌患者发病高峰在4555岁,早于西方国家。

  谈起乳腺癌治疗,传统观念是做全乳房切除手术。“但实际上,同全乳房切除手术相比,保乳手术创伤小、对患者心理和生活影响更小。如果病人适合保乳手术,建议把保乳手术作为优选的手术治疗方案。”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兵河说。

  然而,目前我国乳腺癌患者保乳率不足20%,而欧美国家这一比例高达60%80%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吴炅认为,目前,我国提高乳腺癌患者保乳率的时机已经成熟。“一方面,随着患者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选择保乳手术的患者比例上升。另一方面,开展保乳手术所需的多学科保障水平也已提升,多学科合作是安全有效实施保乳手术的重要保证。”他说。

  在临床上,医生要强调保乳手术的适应症或禁忌症。徐兵河表示:“相对来说,病灶比较局限、肿瘤不是很大(或肿瘤大小与乳房大小的比例合适),以及病人能较好地接受后期必要的辅助治疗,就比较适合保乳手术。要注意的是,保乳手术不能残留肿瘤。”

  “也有些乳腺癌患者不能保乳,如炎性乳腺癌患者,或病灶广泛存在且分散分布的患者,以及术后表面切缘反复呈阳性的患者。”吴炅表示,乳腺癌患者是否保乳,一定要在医患共同分析讨论病情后作出合理决策。

  除了提高乳腺癌患者的保乳率,在近日启动的“赋能专科建设 共创健康中国——乳腺癌科学化管理促进项目”上,多位乳腺癌专家指出,要重视新辅助治疗在乳腺癌系统性治疗中的作用。最新数据显示,我国乳腺癌治疗中开展新辅助治疗的比例仅为17%,低于欧美国家的40%80%。吴炅在接受采访时呼吁,要让更多乳腺癌患者有机会接触到新辅助治疗,或进入一些新辅助治疗相关的临床研究,使更多患者享有临床获益。

徐兵河补充道,目前国内晚期乳腺癌治疗方案多,通过规范化治疗让晚期乳腺癌患者用上更好的药物,提高晚期乳腺癌治疗的规范性、可及性,以及患者生存质量,是治疗晚期乳腺癌最重要的目标。

  据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网站近日报道,世界卫生组织表示,新冠病毒奥密克戎亚型变异株BA.4BA.5正在南部非洲和欧洲几个国家低水平传播。该组织新冠病毒技术负责人玛丽亚·范克尔克霍夫称,在博茨瓦纳、南非、德国和丹麦等国发现了新冠病毒的这两个亚型变异株。

  她说,迄今为止,BA.4BA.5的传染性和致命性似乎并不比最初的奥密克戎变异株高,但随着更多感染病例被发现,这种情况可能发生改变。她强调称,保持“积极的”基因组监测不可或缺,这一系统将使各国能够追踪和分析这两个奥密克戎亚型变异株以及更早的变异株,“现在还为时过早,但我们必须确保,我们拥有持续跟踪、分享和分析的能力,以便我们能够回答这样的问题。”

  就在范克尔克霍夫发表上述观点几天前,世界卫生组织表示,它正在追踪几十个BA.4BA.5病例,以及之前的奥密克戎变异株,如BA.1BA.2BA.3BA.1.1

  BA.2是目前全球传播范围最广的奥密克戎变异株。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数据显示,BA.2约占美国已测序新病例的85%,而在该国东北部地区,这一比例高达92%

  英国卫生安全局上周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最早的BA.4样本于110日在南非采集到。截至48日,南非已报告了41BA.4型感染者,丹麦报告3例,博茨瓦纳报告2例,英格兰和苏格兰各报告1例。英国卫生部在一份报告中说:“尽管基因组总数很小,但明显的地理扩散表明,这种变异正在成功传播。”

  报告还显示,截至48日,共报告27BA.5病例,全部于225日至325日在南非发现。博茨瓦纳卫生部说,它在全面接种过疫苗的3050岁人群中,发现了BA.4BA.5病例。

  世界卫生组织近日发布报告称,这两个亚型变异株在刺突区域(病毒用来入侵人体细胞的一部分)出现了变异,而且在该区域之外还有独特的变异,这种变异与“潜在的免疫逃逸特性”有关。

科学家表示,另一种奥密克戎亚型变异株XE也在一些国家以低水平传播。XE是一种“重组”变异株,如果某人感染了一种以上的变异株,这两种变异株会结合形成一种新变异株。范克尔克霍夫称,XEBA.1BA.2的结合。最早的XE样本于119日采集到,目前英国、泰国、印度、以色列和日本都已检测到该变异株。

  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蔡尚研究员团队发现:胞内菌入侵肿瘤细胞后,会通过特定的信号通路来重塑肿瘤细胞骨架,帮助肿瘤细胞抵抗血管里的压力,避免其在转移过程中受到损伤。

  近日,科技日报记者从西湖大学获悉,该校生命科学学院蔡尚研究员团队在《细胞》期刊在线发表最新研究论文,首次证实乳腺癌组织中存在多种独特的“胞内菌”,并揭示了它们在肿瘤转移定植过程中所起的关键作用。

  这项研究鉴定了肿瘤微环境中长期被忽视的新成分,揭示了影响肿瘤转移的新因素,为临床控制肿瘤转移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胞内菌影响的不是肿瘤生长

  2020年左右,有研究发现,细菌也是癌症本身的组成部分,存在于广泛的癌症类型中。这些细菌绝大多数存在于细胞质内,被称为胞内菌。

  那么,胞内菌在肿瘤发生、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2017年起,蔡尚团队基于经典的小鼠自发乳腺癌模型,构建了严格的肿瘤菌群研究体系,对这一问题启动了专项研究。

  蔡尚介绍,当时胞内菌还是一个未被证实的猜想。胞内菌在肿瘤细胞内的含量很低,研究团队不断改良检测和染色方法,终于观察到小鼠肿瘤里的细菌定位,并通过高分辨率的电镜清晰地看到了细菌存在于肿瘤细胞的细胞质内。

  下一步,研究团队对这些胞内菌的功能进行了探索。一个简单的思路是:清除这些细菌,看看肿瘤会发生什么变化。

  “结果显示,清除肿瘤菌群之后,肿瘤重量并没有受到影响,但肺转移显著下降。这表明,肿瘤菌群很可能影响的不是肿瘤的生长,而是转移过程。”蔡尚说。

  胞内菌可促进肿瘤细胞转移

  基于此发现,研究团队提出假设:肿瘤组织中的胞内菌会和肿瘤细胞一起迁移到达远端器官并影响转移。也就是说,肿瘤细胞里的细菌会跟着肿瘤细胞一起跑到身体的其他部位。

  为了验证这个假设,他们对原位肿瘤、肉眼可见的肺转移灶、含有微小转移灶的肺组织以及正常的肺和乳腺组织进行细菌16S测序。

  “分析结果显示,早期肺转移的细菌可能仍带有原位肿瘤的菌群特征,而随着肿瘤的生长、扩散,渐渐开始受肺部微环境的影响。”蔡尚介绍。

  再通过分离并染色循环肿瘤细胞,研究团队发现,循环肿瘤细胞能够带着胞内菌“跑到”远端器官;而回输这些胞内菌到肿瘤细胞内,可以看到肿瘤细胞在人体内“跑动”过程中的生存能力更强,甚至那些不容易转移的肿瘤细胞,比如乳腺癌细胞,在输入胞内菌以后,也开始发生转移。

  “这就有力地证明了胞内菌可以促进肿瘤细胞的转移。”蔡尚说。

  胞内菌为肿瘤细胞转移“撑场子”

  为什么胞内菌可以促进肿瘤细胞转移?

  “事实上,在转移过程中,肿瘤细胞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威力无边,血管里的血压会对它造成损伤。”蔡尚说。

  他补充说,其团队研究发现,胞内菌入侵肿瘤细胞后,会通过特定的信号通路来重塑肿瘤细胞骨架,帮助肿瘤细胞抵抗血管里的压力,避免其在转移过程中受到损伤。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拥有胞内菌的肿瘤细胞“跑到”远端器官的能力更强。

  最后,研究团队从小鼠回归到人体,收集了配对的乳腺癌病人的肿瘤组织、癌旁组织和淋巴结组织,分析各自菌群的组成。

“结果显示,小鼠乳腺癌组织和人乳腺癌组织具有相同的微生物谱和动态变化。这表明,人乳腺癌菌群可能在人类癌症发生和进展中起着相似的作用。”蔡尚说。

小分子组合或圆心脏再生梦

  研究人员发现,5SM可显著改善成年大鼠心梗后的心脏功能,减少心脏纤维化面积,并可通过激活乳酸信号和mTOR通路,促进心肌细胞代谢由氧化磷酸化向糖酵解转换,最终诱导心肌细胞增殖和分裂。

  心血管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其中,心肌梗塞(心梗)会导致心肌细胞大量死亡,而残余的心肌细胞再生能力有限,最终会导致心脏纤维化和心力衰竭。促使心肌细胞再生,成为心梗患者恢复健康的关键。

  近日,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熊敬维教授、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雷晓光教授、复旦大学赵世民教授团队合作,在《细胞干细胞》期刊发表了一项研究,该研究在国际上首次报告了5个小分子的组合可有效促进成年大鼠心脏再生,并在治疗心梗中发挥一定作用。

  直面哺乳动物心脏再生的世界性难题

  对于严重的心梗,临床上一般有两种应对方法,一是植入支架,把堵塞的血管打通,促使血液流到心梗区域,从而缓解心肌缺血的症状;二是服用起保护心脏作用的药物。“但这两种方法都无法挽回因心梗而丢失的心肌细胞,严重的心梗患者35年内的死亡率高达50%。”熊敬维说。

  “在过去的20多年里,全球在治疗心梗药物研发方面没有太大进展。”熊敬维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称,研发治疗心梗的药物成本高、成功率低,很多大型药厂都把这个项目砍掉,因此大量心梗患者的临床需求一直未被满足。

  面对这种困境,外界对心脏再生医学抱有很大期待。

  能不能让受损的心脏再生?这个问题至今没有答案。熊敬维表示,心脏再生领域存在许多未解决的问题。如提高成年哺乳动物内源性心肌细胞增殖对心脏再生至关重要,但成年哺乳动物内源性心肌细胞增殖率很低;又如,内源性心脏干细胞有利于促进心脏再生,但还没有找到成年哺乳动物的内源性心脏干细胞;再如,利用胚胎干细胞可在体外生产心肌细胞再移植到体内,但其效率低且易引起心律失常甚至致死。

  解决心脏再生这一世界性难题,成为很多生物医学科学家的梦想。

  此前,有研究人员发现特定的基因和小核酸可促进成年哺乳动物心肌细胞再生,但这种促进心肌细胞再生的机制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将基因和小核酸递送入人体的过程中所使用的病毒载体可能产生副作用,存在安全风险;二是这些基因或小核酸递送到心脏后表达不可控,有产生肿瘤的风险,最终会导致动物死亡。也有研究报道单个化学小分子在治疗心梗方面有一定作用,但其治疗效率很低。此外,还有人通过基因编辑把心脏内的其他细胞(如纤维细胞)转化成心肌细胞,这种手段在体外效率很高,但在动物体内效率却很低。

  能不能开辟出其他路径?熊敬维长期研究斑马鱼,这种低等动物有着人类所没有的“超能力”——斑马鱼的心脏受损后在一到两个月内可完全恢复,这是因为斑马鱼的心脏在受损过程中,会让一部分心肌细胞分裂,即一分为二,这就是“再生”。

  受到斑马鱼启发,熊敬维琢磨:包括人类在内的哺乳动物可不可以像斑马鱼一样,通过心肌细胞分裂让受损的心脏再生?

  找到诱导心肌细胞增殖的小分子组合

  2016年,随着新一批博士生入组及新技术的丰富,熊敬维把萦绕在心头多年的目标提上日程——找到能诱导哺乳动物心肌细胞分裂的化学小分子。

  第一步工作是筛选,从成千上万个化学小分子中筛选出符合条件的小分子。

  “过去的化学小分子文库比较有限,现在已相当完备。有的文库反映小分子的结构多样性,有的侧重于小分子的成药性。”熊敬维介绍,他们的目标小分子,不仅要能促进心肌细胞再生,还要有较好的成药性,即具有能进入临床Ⅰ期试验的ADME(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性质和安全性,以便于后期围绕这些小分子开展药物研发工作。

  他们选择的成药性较好的化学小分子文库中含有1.1万个小分子,如果手动筛选,工作量非常大。为解决这个问题,研究团队利用雷晓光建立的一套高通量筛选系统进行筛选。为了“锁定”促使心肌细胞一分为二的小分子,研究团队采用了双荧光细胞周期报告系统FUCCI(标记有丝分裂S-G2-M期)和MADM(显示胞质分裂),FUCCI报告系统很灵敏,符合条件的小分子会被迅速标记出来,MADM系统可进一步验证小分子促进细胞一分为二的效果。

  “高通量筛选系统和敏感的报告系统提高了筛选效率,原来要3年才能做完的事,如今一年或半年就够了。”熊敬维表示。

  最终,研究团队经过6轮筛选找到了13个候选小分子。“但是,这13个小分子只能有效诱导心肌细胞进入细胞周期,不能诱导其发生一分为二的胞质分裂过程。后来,我们就想把候选的单个小分子进行组合后再验证其效果,但13个小分子组合数太多,我们的策略是首先验证两两组合的效果。”上述研究论文并列第一作者、北京大学博士生郑丽霞说。

  郑丽霞介绍,基于两两组合的效果他们进一步结合数学模型预测促增殖效果最佳的小分子组合,并通过体内外实验验证发现由盐酸去氧肾上腺素、巴瑞克替尼、去氢骆驼蓬碱、VO-Ohpic trihydrateAZD3965组成的小分子组合5SM,可以成功诱导成年大小鼠的心肌细胞重新进入细胞周期并发生胞质分裂。

  在完成体外实验后,还必须验证小分子组合5SM在体内的药效。郑丽霞介绍,因为体内与体外的给药方式、给药剂量和给药频率会有所差异,因此他们多次试验,调整给药方式,最终攻破了难题,证明了5SM在体内同样可以发挥作用。

  研究人员发现,5SM可显著改善成年大鼠心梗后的心脏功能,减少心脏纤维化面积,并可通过激活乳酸信号和mTOR通路,促进心肌细胞代谢由氧化磷酸化向糖酵解转换,最终诱导心肌细胞增殖和分裂。

  心梗患者有望用上小分子组合化学药

  这项研究成果首次在国际上发现促进心脏再生的小分子药物组合,揭示了心脏再生领域新的细胞和分子机制,并有望找到治疗心梗的候选小分子药物。

  熊敬维表示:“有一个很重要的发现就是,我们找到的这些小分子并不通过目前主流认为的Yap通路和MAPK通路起作用,而是通过改变心肌细胞的代谢起作用,这和以前研究发现的心肌细胞再生机制不同。”

  对于这项研究成果,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聂宇评价道:“这项研究成果意义重大,这是国际上第一个通过化合物组合诱导心肌细胞原位增殖的研究成果。利用化合物促进心脏再生是大家所期待的一种方式,因为安全性更高。”

  熊敬维表示,接下来,研究团队要进一步研究这些小分子发挥作用的机制,同时,基于这项理论成果研发出一些新技术,为开发治疗心梗的药物提供新思路和新策略,并开展临床药物研发工作。

  “我们已经知道了这5个小分子中哪个发挥的作用最大,我们想再从另外的4个小分子中找一两个发挥辅助作用,并据此研发新的药物。如果在大鼠和猪实验中证明有药效,我们会推动开展临床试验,争取在两年内申请到国家药监局的相关批文。如果顺利的话,估计58年后,我们有望看到心梗患者在治疗中用上小分子组合化学药物。”熊敬维对此充满期待。

  此外,这项研究成果将给其他领域的再生医学研究带来一些启示。熊敬维称,这些小分子组合可能会对神经元再生、肾脏再生、骨骼肌再生等其他领域再生问题的研究提供借鉴。“我认为,其启示作用体现在两方面:首先,要促进没有或还没有找到成年干细胞的实体器官再生,可以考虑采取让细胞一分为二的再生策略;其次,可以借鉴这5个分子发挥作用的关键信号通路。”熊敬维说。

中医专家提醒养生谨记这三点

今日我们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六个节气——谷雨。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唯一将物候、时令与农事紧密对应的节气。谷雨的到来意味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正是万物生长的最佳时节。那么,此时我们该如何养生呢?

 “‘雨生百谷’,谷雨节气在春夏之交,其前后气温回升快,雨量开始增加,早晚温差仍然大,谷雨注意养生,打好健康基础,才能迎来一个健康的夏季。”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中医肝病科副主任医师朱云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谷雨时节的养生有三大要点,祛湿、养肝、防过敏。

朱云医师给出“三招”谷雨养生建议:

谷雨时节雨水多,空气湿度大,容易湿邪困脾,入侵人体,易导致关节疼痛、神经痛、春困、不思饮食等。

谷雨时节要多晒太阳,多运动,最宜快走、慢跑等,可排泄体内湿气,但不可大汗,会导致毛孔开泄,湿邪反而更加容易入侵人体。在饮食方面,可多食用有祛湿功效的食物,如白萝卜、藕、冬瓜、薏米、鲫鱼等。

同时,日常可通过按揉阴陵泉穴达到健脾祛湿的目的。阴陵泉穴,是小腿部位的穴位。取穴时,手贴胫骨内侧向膝盖方向移动,到膝盖内侧凹陷无法移动处即可。可每日早晚用拇指按揉该穴位60下,按揉过程中以感到酸胀为度。

春季阳气升发,肝火逐渐旺盛,至谷雨时节达到最旺,易引动内热而生肝火,出现鼻腔出血、头痛、眩晕、目赤等上火表现。

谷雨时节要重视精神调养,忌怒忌郁,保持恬静的心态,多听音乐,陶冶性情,切忌遇事忧愁焦虑,以防肝火过旺。

在饮食方面,多食性平或微凉、味甘淡的食物,以防春火滋生,同时忌大辛、大热及海腥类的发物。菠菜、苋菜等蔬菜,以及银耳、百合、桑葚等滋阴柔肝的食材此时最为适宜。

谷雨时节柳絮满天飞,又是花粉高峰期。此时,过敏体质的人群容易出现花粉症、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等疾病,表现为脸部红肿、打喷嚏、流鼻涕、咳嗽等症状。

此时,过敏体质的人群要减少与过敏原的接触;外出要做好防护,戴口罩、帽子或者墨镜;回家后更换衣物、洗澡,以免携带花粉、柳絮入室;睡前用生理盐水清洗鼻腔。若柳絮或花粉落入口、鼻或眼睛出现瘙痒等症状,不可用手去揉,要用清水清洗;若出现皮肤红肿,可用湿毛巾冷敷,必要时就诊皮肤科或者变态反应科。

日前,国际著名期刊《CellMetabolism》发表我国军事医学研究院袁增强研究员课题组联合北京大学孙露洋教授课题组关于老年痴呆发病新机制研究论文。该论文以大量实验数据揭示了脑小胶质细胞代谢和表观遗传修饰相互调控在老年痴呆疾病(AD小鼠模型)病理进程中的作用与机理,证实脑小胶质细胞糖代谢紊乱是老年痴呆症发生发展的驱动因素。

论文中的实验显示:老年痴呆疾病(AD小鼠模型)小胶质细胞糖酵解过度激活,导致代谢产物乳酸在细胞内累积,促使组蛋白乳酸化修饰异常升高,而升高的组蛋白乳酸化修饰促进糖酵解相关基因转录激活,进一步恶化小胶质细胞的糖代谢紊乱,致使小胶质细胞稳态失衡及神经炎症发生,进而促进老年痴呆疾病(AD小鼠模型)的发生发展。论文同时介绍了老年痴呆症病人脑组织尸检标本具有老年痴呆疾病AD小鼠模型相似病理机制的科研发现。

袁增强研究员的科研团队自2003年起开展老年痴呆症发病机制与防治策略研究,曾于2019年在《ScienceAdvances》发表芦丁钠改善糖代谢可以干预老年痴呆发生发展的科研发现。这次与孙露洋教授课题组发表的研究成果,进一步证实了通过靶向调控小胶质细胞的代谢稳态,能够恢复小胶质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减轻神经炎症发生,进而缓解老年痴呆疾病病理进程,为老年痴呆疾病防治药物研发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

老年痴呆疾病亦称阿尔茨海默症,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通常会出现记忆力衰退、学习能力降低,并伴有情绪调节障碍以及运动能力丧失等症状。目前,全球罹患老年痴呆疾病的人数超过4000万人,我国大约有900万人,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老年痴呆疾病患者数量呈增多趋势,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但长期以来由于致病机制不清,临床一直缺乏有效干预治疗手段。袁增强和孙露洋课题组的研究成果给解决这一问题带来希望。

...对照看看你的痔疮严重到什么程度了?

主讲嘉宾:沈凯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科 副主任医师

如何判断痔疮的严重程度?

对于痔疮严重程度的判断,临床上主要是根据痔疮患者的便血及痔团脱出情况来分级,一般分为四度。

排便时有出血,排便后擦拭肛周,也能看到纸巾上带血,通常便后出血停止,没有痔团脱出的情况。

除了排便时出血之外,还有痔团的脱出,但是随着排便结束,痔团可以自行还纳(痔团缩回肛门内部)。

除排便时痔团脱出、出血,日常生活中久站、过度劳累、咳嗽等也可导致痔团脱出,且无法自行还纳,需要用手助的方法来帮助还纳,此时情况较为严重。

排便时伴有出血,而且便血量偏大,痔团脱出肛门后无法有效还纳,即使用手托进肛内,短时间内也会再次脱出肛外。

一般来说,三度和四度痔疮比较影响正常的生活、工作,需要手术治疗。如果一度和二度痔疮便血比较严重,医生也会采用一些局部的微创疗法,比如注射硬化剂或套扎的方法,使患者止血,以尽快恢复正常生活。

一些野生毒蘑菇与食用菌菇类的外形特征没有明显区别。

春天气温回升,温暖潮湿的环境适宜菌菇类的生长,菌菇味道鲜美且营养丰富,是春季不可错过的美食。

然而,每年三四月份都是蘑菇中毒高发期,很多人喜欢采摘野生菌菇,而其中却隐藏了许多致命“杀手”。

 “误食毒蘑菇而中毒的死亡率极高!”江西省市场监管局微信公众号近日发文提醒,野生蘑菇采食风险高,要谨慎小心,预防毒蘑菇中毒的根本办法就是不随意采食野生蘑菇。

江西市场监管部门介绍,除了药用菌和食用菌,还有毒蘑菇。目前世界上已知具较明显毒性的蘑菇种类多达400多种,其中含剧毒可对人有致死危险的蘑菇有40多种。毒蘑菇所含毒素复杂,有的毒性非常强,常规烹调方式不能破坏其有毒成份,并且目前没有特效解毒药。

江西市场监管部门还提示,一些野生毒蘑菇与食用菌菇类外形特征没有明显区别,且毒蘑菇没有明显的标志。目前,没有简单易行的方法鉴别野生毒蘑菇是否有毒,即使是真菌专家也难以仅靠其外形特征就能轻易分辨开来。鉴别是否毒蘑菇需要进行动物试验、化学分析、形态比较等。网上流传的方法并不具科学性和普遍性,且有极大误导性。

此外,流传的采摘经验也并不靠谱。毒蘑菇所含毒素复杂,会因品种、季节和生长条件的不同而有差异。也就是说,野生蘑菇毒性会变异,即使采摘以前采过的野生蘑菇,也可能有毒。

据介绍,菌菇通常是指有大型子实体的一类真菌,多达36000种,但并非所有的菌菇都可以食用。菌菇按用途可分为药用菌和食用菌。入药的菌有灵芝、冬虫夏草和茯苓等,食用菌有金针菇、香菇、杏鲍菇、平菇和茶树菇等。

此外,还有一些常见的野生菌,如松茸、黑松露、鸡纵菌和羊肚菌等。很多菌菇具有特殊香气和滋味,主要是因为它们含有一些特殊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如香菇中的香菇醇。菌菇独特的鲜味主要源于其丰富的游离氨基酸和核苷酸等呈味物质。

不少人觉得野生菌高价是由于它天然且营养价值高,然而真的是这样吗?

江西市场监管部门表示,野生菌价高主要是因为“物以稀为贵”,它在营养方面与人工养殖菌相比,并没有显著优势。研究表明,两者在蛋白、糖类等营养元素的差异并不大,甚至有的人工养殖菌菇的营养价值比野生的更好。这种情况的产生是因为人工养殖可为菌菇提供最佳的生长条件,使其含有更丰富的营养成分。其次,两者的主要差异是在微量元素和重金属含量上,野生菌菇中矿物质元素含量通常要比人工栽培菌菇高,而人工栽培菌菇中的重金属污染物铅、镉、汞、砷含量可得到较好的控制。且野生菌菇种类繁多,生长环境复杂,生长过程可控性差,需进一步加强调研和食用安全风险评价。因此,相比野生菌菇,食用人工栽培的菌菇,才是既营养又安全可靠的。

今年以来,浙江、江苏、安徽、内蒙古、天津、河北、北京等多地陆续要求或提倡使用“食安封签”,为外卖食品的“最后一公里”加了一道“安全锁”。近日媒体调查发现,由于经济、时间成本增加等原因,导致“食安封签”推广进度较慢。(419日《法治日报》)

食安封签甫一面世,便受到了消费者的普遍欢迎和认可。作为外卖食品安全监管的一项创新,食安封签可以在“最后一公里”加强对外卖食品的保护,降低外卖食品被不可预知的因素污染的风险,提升外卖食品的质量安全系数,给消费者带来更踏实、更满意的消费体验。

没有食安封签,外卖食品以开放或半开放方式流转,由于流转过程涉及外卖餐饮企业、送餐员、消费者等多个环节,一旦外卖食品中出现不该出现的异物,或出现其他食品安全问题,难以查清问题发生在哪个环节,难以精准追究责任。有了食安封签,外卖食品从餐饮服务企业的起点,到送餐员的中间环节,再到消费终点,一直处于闭环运行的状态,如果外卖食品出现相关问题,便可根据食安封签的完好或拆封、破损情况厘清各个环节的责任,并以此消除各方触碰外卖食品安全底线的侥幸心理,倒逼、约束外卖餐饮企业、送餐员增强自律意识、法律意识,规范服务,管好属于自己的那一段责任环节,合力保障外卖食品质量安全,封堵漏洞,降低风险,维护好消费者权益。

推行食安封签制度是好事,但不少外卖餐饮企业在落实过程中态度并不积极,食安封签在一些地方、一些环节出现了落地难、落地慢的现象,效果不尽如人意。这主要是因为食安封签制度属于倡议性质,缺乏法律法规支撑,缺乏强制执行力,一些餐饮企业、外卖平台对食安封签的了解不够,认识不到位,不愿意为外卖封签付出额外的经济、时间、人工等成本。

要解决食安封签推广进度慢、落地难的问题,把好事办好,有必要把食安封签纳入食品安全监管法律体系,增强食安封签的“法律黏性”。各地可通过制定、完善地方法规或规章来明确食安封签制度,在全国层面,立法部门或监管部门也可在总结地方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修改《食品安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或出台实施细则、法律解释等方式,赋予外卖餐饮企业使用食安封签的法律义务,统一食安封签的格式、标准和完整性甄别方法,规定不使用食安封签、破坏食安封签的法律责任。

应该说,食安封签消耗的经济、时间等成本并不算高——通用封签一条均价仅为几分钱,定制款防水防油封签的价格也只在一角钱左右,而使用封签只是举手之劳,费不了多少事——完全在外卖餐饮企业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况且,不少外卖餐饮企业还会以收取打包费等形式把相关成本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如果依托法律法规强制推行食安封签制度,就不难打消企业的成本顾虑,不难突破企业的成本障碍。

同时,监管部门、消协等也应针对食安封签积极开展宣传工作,教育引导外卖餐饮企业、消费者了解食安封签规则,理解食安封签的价值和意义,增强使用食安封签、监督食安封签的自律意识、主动意识。

前几天,京津冀三地消协联合向外卖餐饮服务企业发出推广使用食安封签的倡议,建议企业施行“一餐一封签”制度,并向外卖餐饮企业赠送500万枚“食安封签”,得到了 30余个品牌外卖餐饮服务企业的响应。这种柔性倡导服务与法律的刚性要求相结合,可以让食安封签制度取得更好的落地效果,值得各地各有关部门学习借鉴。

今年415日至21日是第28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主题为“癌症防治 早早行动”。在日常生活中,哪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与癌症密切相关,应该如何做才能实现有效预防?

六种不良生活习惯与癌症密切相关

癌症是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一大类疾病的总称,在我国,最常见的癌症包括肺癌、乳腺癌、胃癌、肝癌、结直肠癌、食管癌、子宫颈癌、甲状腺癌等。陕西省疾控中心提示,六种不良生活习惯与癌症有关,具体内容如下:

烟草。吸烟是世界上公认的致癌因素,而且与吸烟开始年龄、吸烟年数、每天吸烟支数均有相加关系。吸烟产生的烟雾含有3000多种化学物质,包含众多的致癌物质,包括N-亚硝胺、多环芳香烃、芳香胺等有机化合物,以及无机化合物。其不仅能引起肺癌,还能引起口腔癌、胃癌、胰腺癌、结直肠癌等。需要注意的是,“二手烟”“三手烟”同样对人体造成极大的伤害,特别是对少年儿童的健康危害尤其严重。

饮酒。酒精早在1988年就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定为I类致癌物质。由于酒精代谢后产生的乙醛会引起DNA损伤和突变,而这种损伤引起的错误修复会引发恶性肿瘤。有充分证据表明酒精会升高口咽、喉、食管、胃、肝、结直肠、乳腺发生癌症的风险。

久坐不动。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报告指出,每年有200多万人因长时间坐着不动而死亡。久坐会影响血液循环不畅,血液循环不畅又直接导致肠道的蠕动速度变慢,引起有毒代谢产物排出身体的时间变长,长年累月便会增加肠炎,甚至是肠癌的风险。 另外,久坐人群更容易发生腹型肥胖,引起脂肪肝,不仅会影响肝脏代谢功能,也会增加罹患肝纤维化、肝癌等风险。

吃得不够。主要指水果、绿色蔬菜、膳食纤维摄入不足。有研究显示蔬菜和水果的足量摄入可以降低上消化道肿瘤的风险,诸如口腔、鼻咽、食管、肺、胃和结直肠的肿瘤发病风险。

吃得太多。主要指过多摄入红肉、加工肉类制品、腌菜、熏炸烧烤类食物。研究显示食用过多的红肉会增加罹患结直肠癌的风险。这是由于高蛋白高脂肪红肉烹调的时候大多会采用煎、烤等高温烹调方式,这过程中就会产生杂环胺、多环芳烃等致癌物质。腌制、熏制等加工肉类含有大量亚硝酸盐,而亚硝酸盐是明确的I类致癌物质。有研究表明,每天摄入50g加工肉类,结直肠癌发生的风险将上升16%

吃得太烫。2018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饮用“65度以上的热饮”定为2A致癌物。口腔、食管和胃粘膜的耐受温度仅为50-60度,吃太烫容易将胃黏膜、食管粘膜烫伤,严重时会引起溃疡、食管炎、胃炎,进而导致消化系统癌症。

生活方式因素是预防癌症的一个重点,为此,陕西省疾控中心建议:

保持健康体重。肥胖与全身多个系统的癌症有关。我们通常以体质指数(BMI)来判断体重是否健康,计算公式为体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kg/m2),我国人群的健康体重BMI为大于等于18.5小于等于2424-28之间为超重,超过28则为肥胖。

积极体育锻炼。WHO推荐每个成年人应每天积极锻炼,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锻炼或者至少75分钟的剧烈有氧运动。中等强度运动指的是让人们的心率提高到最大心率的60%-75%左右的运动。最大心率,可以用“220减去年龄”来估算。

充分摄入全谷物、蔬菜、水果和豆类。全谷物是指脱壳之后没有精制的粮食种子。它保留了谷粒麸皮、胚芽和胚乳,能为人体提供更多的蛋白质、纤维和其他必要的维生素以及矿物质。世卫组织建议每天至少从饮食中获取30克膳食纤维,尽可能每顿饭都包含全谷物、非淀粉类蔬菜、水果和豆类,每天至少摄入400g的各色非淀粉类蔬菜和水果。

限制摄取高糖高脂的加工食物。限制这些食物的摄入有助于控制热量的摄入,进而保持健康的体重。

限制红肉和加工肉类的摄入。每周摄入红肉的量控制在350-500克的范围内,尽量不摄入加工肉类。

限制含糖饮料的摄入。含糖饮料是指通过加入游离糖而变甜的饮料,如蔗糖、果糖、玉米糖浆以及蜂蜜中的糖、糖浆、果汁和果汁浓缩液中的糖等,包括苏打水、运动饮料、能量饮料等。因为含糖饮料的摄入会引起肥胖,而肥胖是诱发癌症的主要因素之一。

限制酒精摄入。乙醇与唾液接触后转化为乙醛,使得乙醛在唾液内的水平比血液内高10-100倍,这就是消化道癌症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为了预防癌症,最好不要饮酒。

不要通过保健品来预防癌症。预防癌症只能通过生活方式的改变来进行,任何保健品都取代不了吃动平衡的预防效果。

尽可能母乳喂养宝宝。母乳喂养可以保护妈妈,研究表明,每5个月的母乳喂养可以降低2%的乳腺癌的发病风险。

养老服务将实现“全覆盖”

【现实挑战】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呈现多样化、个性化,单一机构很难满足

【应对策略】北京市将在政府监管下培育养老服务主体,整合涉老资源为居家老人提供针对性服务

面对老人多样、个性化的养老服务需求,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成立“工作专班”,按照“培育一类主体、构建两种模式、实现全面覆盖”的思路,开展创新完善养老工作模式试点。

近日,北京市委社会工委书记、市民政局局长徐志军到西城区调研养老服务工作,组织召开座谈会,邀请白纸坊街道、月坛街道8个社区不同年龄段、不同身体状况、不同收入水平的居家老年人代表,以及社区居委会、社区社工、社区志愿者、社区养老服务驿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物业公司、家政服务公司、社会餐饮企业等16名基层社区工作人员进行座谈,全面征集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及意见建议。

老人建议增加活动 街道称个性化需求还需细化

来自月坛街道铁二二社区的崔万忠今年71岁,是一位“活力老人”,他建议延长社区老年人活动室的开放时间,同时对其他社区的老年人开放。61岁的张福玲上有90岁高龄的父母,自己也是老人,照顾高龄老人压力很大,她希望对6080岁老人提供更多活动,缓解压力。

 “独生子女特殊困难家庭的老人,面临上有老下有小的难题,特别是在遇到老伴儿突发急性病,对这样的老人更是雪上加霜,希望制定政策时倾向于独生子女特殊家庭老人,让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月坛街道居民刘凤斌老人说。

座谈会上,居家、社区养老居民代表以及基层养老工作人员,纷纷对当前社区居家养老工作开展现状、医护服务、养老资源供需对接精准性等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以西城区月坛街道汽南社区为例,老年人的个性化需求,需要进一步细化;为老服务的专业化品质化还有待提高。”西城区月坛街道汽南社区党委书记惠胤杰,在座谈会现场提出自己工作中遇到的养老难题。

 “对于老人的个性和需求不同,我们服务也存在一定难度,需要不断提升员工的服务质量和水平。”美和康(北京)家庭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祁凯军表示,员工在家庭养老服务方面也存在一定困难,以期通过提高服务质量让老人满意。

徐志军现场听取了来自基层代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养老需求,将碎片化养老政策结合起来,精准开展为老服务。

北京将整合涉老资源 为老人提供针对性服务

据了解,近日,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创新完善养老工作模式专项工作组,通过查阅资料、分析数据、重点访谈等方式,了解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收入群体、不同身份老年人的服务需求,梳理现行政策对全市各类老年人群体的服务供给情况,分析全市养老服务政策体系中供需对接、产业发展、市场培育等方面存在的痛点和难点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创新发展模式。

下一步,本市将按照“培育一类主体、构建两种模式、实现全面覆盖”的思路,开展创新完善养老工作模式试点,努力让老年人过上满意的、高品质的晚年生活。 

“培育一类主体”即培育政府严格监管、政府主导,以养老事业发展为目标、市场化运作的养老服务主体,为老百姓提供可信任信赖、服务质量有保障的养老服务。

 “构建两种模式”即开展就地居家养老服务模式试点,依托街道养老服务联合体建设及纽带平台,整合养老服务机构、物业公司、家政公司、医疗机构、养老助餐、志愿服务组织等各类涉老服务资源,为老年人提供针对性服务;开展异地社区养老服务模式试点,选择郊区闲置宅基地较多的村或待转型培训疗养机构,支持通过适老化改造和应急设备配置,打造高品质的田园(山水)养老社区,为城区老年人异地养老提供更多的选择。

 “实现全面覆盖”即全面调查梳理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诉求,列出每项养老服务项目清单,包括服务项目、服务规范、服务主体、服务提供方式、服务价格等,全面覆盖不同年龄、不同类别老年人的多样化、个性化的养老服务需求。

工作专班开展系列调研 直面问题改进措施

值得关注的是,当天是工作专班成立后进行的第一场调研。随后,调研组还实地查看了白纸坊街道华方居家养老配餐中心、白纸坊街道右北大街社区养老服务驿站,详细询问养老助餐点的老年餐价格、运营成本及享受政府支持政策情况,深入了解养老驿站开展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及价格、员工构成及薪酬、医养结合服务等情况。

接下来,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将开展一系列调研,邀请老人“提需求”、养老从业人员“提建议”,直面问题、改进措施、完善服务,切实增强老年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明确水光针按Ⅲ类医疗器械

今后,如果有医美机构拿出一个不是Ⅲ类医疗器械的商品当成“水光针”推销给你,那这家机构可以直接拉黑了。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国家药监局发布了“关于调整《医疗器械分类目录》部分内容”的公告,“水光针”明确按照Ⅲ类医疗器械监管。

 “打一支水光针相当于敷1000张面膜”“大妈变少女,中间只隔着一支混合型水光注射” “一针解决补水保湿、收缩毛孔、淡化细纹、美白祛斑等N种问题”“午餐美容,微创不动刀”……

水光针的补水护肤效果被各路网红带火,成为了非手术类“轻医美”市场的热销项目,吸引万千女性为之痴迷。水光针的注射操作十分便捷,全程仅需1-2小时,看上去是一种“高效安全”的入门级医美项目。小红书上,与“水光针”“水光针医美”相关的种草笔记高达10+篇。

目前市面上,一剂水光针的价格从几百到几千,甚至上万元不等。天风证券指出,从分类来看,我国非手术类医美规模快速扩大,同时占比维持在70%左右,高于全球平均水平,预计2023年轻医美行业规模超2000亿元。

如此巨大的市场,却非常混乱。据《2020年中国医疗美容行业洞察白皮书》数据显示,目前医美市场上流通的针剂正品率仅为33.3%,即每三支针剂当中,就有两支是水货、假货等非法针剂。

医用敷料、化妆品纷纷上场

 “水光针”市场混乱

北青报记者查询部分医美平台发现,平台上使用的水光针针剂的种类,却远比查询到的已经获批为“Ⅲ类医疗器械”的“注射用透明质酸钠”还要多。不仅如此,北青报记者注意到,一些拥有“Ⅲ类医疗器械”身份的产品,其获批适应证却风马牛不相及。

如一款名为“术唯可”的水光针,产品名称为“医用透明质酸钠凝胶”,也获得了“Ⅲ类医疗器械”的级别,但是其注册的适用范围却是“辅助用于预防和减少腹(盆)腔手术的术后粘连”。

而更多水光针的“真实身份”其实是医用敷料,不能用于注射的那种,有的甚至只有化妆品的备案号。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一款名为“可丽金”类人胶原蛋白生物修复敷料为Ⅱ类医疗器械,获批受损创面愈合的产品,却在部分医美机构被用作水光针注射。“伊肤泉”水光胶原的产品名为酵母重组胶原蛋白液体敷料,也是Ⅱ类医疗器械,获批用于“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引起的皮肤疾病的辅助治疗,改善皮炎、湿疹等引起的皮肤瘙痒”等,也未获批用于注射。20209月,有报道称,一岳阳女子打水光针遭毁容,机构给其注射了“菲曼德青春精华液加强型”和“左旋VC”。其中“菲曼德”属于化妆品,而“左旋VC”的包装盒上没有任何中文标识。

不仅如此,在一些电商平台上,打着“水光针”身份其实是精华、面霜、面膜的化妆品有数百种。但是,作为医疗美容项目,“水光针”三个字无法通过化妆品备案。业内人士称,称呼化妆品为“水光针”无非是商家为了提升销售制造的一种噱头。

日前,国家药监局发布了“关于调整《医疗器械分类目录》部分内容”的公告,对于27类医疗器械分类目录有了重新调整。其中,特别是对部分医疗美容用品目录作出了重大调整。《目录》明确,作为“水光针”主要成分的注射用透明质酸钠溶液,用于注射到真皮层,主要通过所含透明质酸钠等材料的保湿、补水等作用,改善皮肤状态,按照Ⅲ类医疗器械监管。

此前,2021119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标准管理中心曾发布了关于征求《医疗器械分类目录》调整意见的通知,其中进一步明确把水光针分类为Ⅲ类器械来监管。

分析人士认为,此次对于调整《医疗器械分类目录》部分内容,将对医美行业产生显著影响。最明显的就是严管机构不合规产品使用。而通过进行医疗器械分类,逐渐清除市场上有关“擦边球”行为。

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规定,对从事Ⅲ类医疗器械经营的企业,实行经营许可管理,经营单位需持有《医疗器械经营备案证》或《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生产工艺、无菌保存等要求,也会远高于Ⅰ类和Ⅱ类医疗器械。   

所谓水光针,是利用负压针向皮肤真皮层注入玻尿酸(透明质酸)、胶原蛋白等物质,使皮肤变得紧致而富有弹性。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方面曾表示,水光针就是一种将以透明质酸钠为主要成分的溶液注射至面部真皮浅层以改善皮肤状态的疗法。作为破皮类注射项目,水光针类产品应该先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Ⅲ类医疗器械认证,才可以生产销售。

但是申请医疗器械Ⅲ类经营许可证时间较久且需要进行大量实验,并且要求生产公司具有与经营规模和经营范围相适应的质量管理机构或者专职质量管理人员,这使得不少商家投机取巧。

关于脱敏治疗的原理及适合人群,来听变态反应科专家怎么说。

你是否在抖被子、打扫卫生时,或者一到花粉季,就不停打喷嚏、流鼻涕?你又是否想通过脱敏治疗来摆脱这一情况?关于治疗原理,适合人群,我们请北京同仁医院变态反应科副主任张媛来详细讲一讲。

Q:脱敏治疗的原理是什么?

张媛:脱敏治疗,专业名称叫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原理是在明确导致过敏性疾病主要过敏原的基础上,让患者反复接触逐渐增加剂量的过敏原提取物,使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对此类过敏原的耐受,从而控制或减轻过敏症状的一种对因治疗方法。

脱敏治疗只要选择了适合的患者,疗效是非常明确的,主要表现为通过脱敏治疗后再次在过敏原环境中暴露后,患者的喷嚏、鼻痒、鼻溢和鼻堵等过敏症状明显减轻或者消失,而且不再需要使用对症治疗的药物了。脱敏治疗更大的益处是它可以改变过敏性疾病的自然进程,尤其针对儿童患者,可预防过敏性鼻炎患者发生下气道哮喘,预防增加新的过敏原,同时在3年治疗结束后,依然可以产生远期疗效。

Q:哪些情况适用该疗法?

张媛:脱敏治疗基础是要明确导致患者临床症状的过敏原,也就是患者先要进行过敏原检测,确定了过敏原之后,再进一步确认阳性过敏原暴露和过敏症状之间的明确联系,必要时可以进行过敏原的鼻黏膜激发试验来确定这种联系。一旦我们确认了过敏原与疾病的关系,才考虑建议患者进行脱敏治疗。此外也要考虑到患者的过敏原具体情况,比如是否阳性过敏原过多不易进行脱敏治疗、以及市场上是否有对应的过敏原疫苗。

目前国内标准化的过敏原疫苗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尘螨,另一个是北方城市秋季的核心花粉黄花蒿,这两个过敏原也是目前中国最常见的室内和室外过敏原。

张媛:一般建议5岁到60岁这个区间可以做。但比如患者60岁以上,治疗意愿非常强,身体状况也很好,没有以上的禁忌症,与患者充分商榷后也是可以做的,但是这种情况一般我们会考虑做常规流程的脱敏,而尽量不会去选择相对快速的集群脱敏。

Q:禁忌症及注意事项有哪些?

张媛:禁忌症的选择主要服务于三个主要目的:最大化地保障脱敏治疗的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以及一旦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可以高效地实施处置措施。

具体的禁忌症包括伴有未控制的哮喘或重度哮喘以及不能逆转的呼吸道阻塞性疾病(如肺气肿);对抢救时需要重点使用的肾上腺素有禁忌症,如高血压、冠心病、长期持续使用β受体阻滞剂或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的患者;伴有心血管功能不全者;严重的免疫性疾病,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免疫缺陷性疾病;患者伴发恶性肿瘤 ;缺乏协作和严重心理失调;不应在妊娠期开始进行免疫治疗;5岁以下儿童及60岁以上老年人。

脱敏治疗其实是不影响患者怀孕的,但是一旦患者在治疗期间怀孕了,那么不建议患者继续进行脱敏治疗,这里主要是考虑到怀孕患者在脱敏过程中一旦出现不良反应,无法按照常规的方法进行处置。

脱敏治疗时,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需要精准选择适合做脱敏治疗的患者,也就是前面提到的需要在治疗前明确计划做脱敏治疗的过敏原与患者临床症状之间的关联性,对于伴有多种其他过敏原过敏的多重过敏患者,要和患者充分沟通针对特异性过敏原进行脱敏的收益和局限性。第二,要最大程度地保障脱敏治疗的安全性,这里包括充分考虑患者注射前肺功能的状态和近期过敏原的暴露情况,以及上一次注射(给药)时患者出现的局部和全身不良反应情况,必要时需要提前预防性给予口服抗组胺药和鼻喷激素等对症治疗,甚至倒退调整疫苗的剂量。第三,要充分做好患者的宣教和管理,全面提高患者对过敏性疾病的认知和对脱敏治疗的依从性,以期让患者顺利完成为期3年的脱敏治疗周期。

Q:治疗流程是怎样的?

张媛:目前在国内做脱敏治疗有两种途径,一种是皮下注射,一种是舌下含服。这两种治疗的原理都是,从小剂量的过敏原疫苗慢慢增加剂量一直达到维持量,使患者免疫系统逐渐产生对此类过敏原的耐受,整个治疗周期一般都是3~5年。

皮下注射分相对快速的集群流程和相对慢速的常规流程两种,集群流程就是起始治疗阶段一周来一次医院,需要连续来7周,此后第246周各来一次医院,然后进入维持期,即每6-8周来一次,一直维持3年;而常规流程和集群流程的主要区别就在于一周来一次的起始阶段由7周变成14周,常规流程主要适用于年龄比较大或者伴有哮喘,尤其是哮喘控制不稳定的患者。

如果做舌下含服,疫苗一般存放于一个像眼药水一样的小瓶中,患者卷起舌头,然后把疫苗自然滴落到舌下即可。通常分为12345号瓶,它们的浓度不一样,按照医嘱不同阶段使用不同浓度的疫苗和剂量。舌下含服的疫苗一般有储存条件,建议在0-25摄氏度下保存。

Q:皮下注射和舌下含服有何区别?费用大概需要多少?

张媛:适用人群没有明显区别,治疗原理也是一样的,只是给药方式不同。根据临床观察和文献报告显示,效果差别不大。患者的依从性对脱敏治疗效果很重要,皮下注射每次都要去医院进行,医生会对病人进行管理。而舌下含服通常是开药给患者回家自行进行使用,这种方式不太可控,患者能否按时用药对效果有一定影响。 

北京同仁医院皮下注射三年下来疫苗的费用13000元左右,舌下含服8000元左右,受患者是否能够按期来注射等情况影响,费用稍微会有一些波动。比如,患者受一些因素影响没能在8周内按时注射,再次注射时,剂量可能需要调整,如果这种情况多次出现,整体费用会有相应波动。

有时候去健身房会听到教练跟会员说你是内胚型体质他是外胚型体质,你听到之后可能会疑惑什么是内胚什么外胚,这东西对健身还会有影响吗?其实不同的体脂都能练出好看的肌肉,但是不同的体质对外观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而且不同的体质在生活与训练中所需要注意的事项也不一样,所以才会将不同体质的人分为了这三种。

第一种:内胚型大家肯定会问什么样身材才是内胚型身材?功夫熊猫大家都知道吧,那样的身材就是内胚型身材只不过夸张了一点点,因为我们的手脚要比它长一下,但是躯干的比例差不多都是脖子粗大,腰和肩一样宽的类型,而且四肢与关节都比较粗壮,常常会给人一种虎背熊腰的感觉,这样的体型就属于内胚型。

内胚型体型相对于外胚型来说更容易增肌,因为内胚型骨架比较宽关节粗大,这样会使更多的肌纤维附着在骨骼上面,而且还比外胚型更容易进行大重量的力量训练,这也是因为四肢比较短而且粗大,在使用大重量训练时能更好地保持稳定,所以说内胚型身材更容易增肌,但是容易增肌的同时也更容易囤积脂肪。巨人卡里就是典型的内胚型身材。

你可能会问内胚型身材要如何训练呢?首先大家要知道的是内胚型身材的人往往都有不错的肌肉含量,但是含有较高的体脂,所以说内胚型身材的人更多的需要注重有氧训练,比如游泳、跑步、单车、登山、划船等等这些有氧运动,在进行力量训练时使用多次数多组数小重量的训练方法来提高肌肉的分离度,让肌肉看上去更明显,这样才能使你身材看上去更加好看。

第二种:中胚型中胚型身材就像是飞机中的战斗机拥有最好的配置,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中胚型身材一个最明显的特点就是腰细肩宽,四肢修长单有肌肉,即使不健身也会拥有倒三角只不过不好看罢了,所以说中胚型身材的人如果健身身材变化速度比其他两种体现都要快,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中胚型身材具备了外胚型与内胚型身材的共同特点,在容易增肌的同时也不容易囤积脂肪,施瓦辛格就是典型的中胚型身材,所以说如果你是中胚型身材就可以暗自窃喜一下啦!不过想要拥有好身材同样需要长期的训练。

中胚型体质的人拥有这其他两种体质的共同特点,所以说增肌与减脂都更加容易,最重要的就是了解自己身体情况,比如说你现在是脂肪含量过高,还是肌肉含量过低,如果是脂肪含量过高就需要多进行有氧训练,来减少脂肪的囤积,如果是肌肉含量过低就需要多进行力量训练在增肌就可以了。

第三种:外胚型外胚型体质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看见的“电线杆”类型的身材,长长的四肢,腰细肩细,脸也细,会给人一种比较薄弱的感觉仿佛一阵风就能吹倒一样,外胚体质的特点就是不容易长脂肪,差不多就是大家所说乱吃不胖的体质,不过不容易长脂肪的同时也不容易长肌肉,而且因为四肢比较细长,关节也比较细,所以说不容易进行大重量的力量训练,所以说增肌对于外胚型身材的人来说是非常不友好的事情。李小龙就是典型的外胚型身材。

如果你是外胚型身材就需要多进行力量训练,尽量减少有氧训练,而且在进行力量训练一定要循序渐进,因为外胚型身材关节力量与钙密度都会比较低,在进行力量训练时容易造成关节损伤,所以说外胚型体质的人一定要逐步增加训练重量,而且在训练完之后还要多做一件事,那就是吃、吃、吃!重要的事情说三次,外胚型身材的小伙伴一定要注重饮食特别是在训练完一个小时左右多吃高蛋白的食物,这样才能使肌肉生长更快同时减少肌肉流失。

不管你是外胚、中胚还是内胚,都只不过外界因素,最终决定你是否能练成自己想要的肌肉还需要日复一日的坚持训练,即使你拥有这中胚的黄金健身体质如果好吃懒做一样是很难拥有想要的身材,所以说天赋只决定1%还有99%来自于你的汗水。这一期就结束啦~~小伙伴们你们是哪一种体质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外胚型体质优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