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鸣服用西药危害?

  近日,邯郸一辆小轿车在非机动车道内撞上多辆非机动车,致4死14伤的新闻冲上了微博热搜。经查,驾驶员长期服用某镇痛类处方药,且事发当天超量服药,最终酿成惨剧。

  近年来,酒驾的危害越来越深入人心,但另外一种同样可以造成危险驾驶隐患的“药驾”,却往往被大家忽视。

  服用这些药 你可能“被酒驾”

  “药驾”,顾名思义就是驾驶员服用了某些可能影响安全驾驶的药品后依然驾车出行的现象。由于这些药物服用之后可能产生嗜睡、困倦、注意力分散、头晕、耳鸣、视物不清、反应迟钝等不良反应,很容易酿成祸患。

  从广义的药驾来讲,酒精其实也属于药物的一种,但在国内外的研究和报道中,都将药驾和酒驾分别描述。主要是因为除了更为常见外,酒驾的判断可以通过呼气酒精浓度或血液中酒精浓度的检测结果快速判读,有明确的指标范围。但可能引起药驾的药物品种更多,检测方式技术要求更高,因此存在缺乏药物筛查标准、药驾的辨别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的实际操作层面的困难。所以大家对药驾的意识尚有待提高。

  目前交通事故当中司机体内酒精出现的频率呈降低趋势,而药物出现的频率呈增高趋势,药驾也越来越引起公众的关注。

  目前最为人们所知的可能引起药驾的药品应该是藿香正气水,它是含有酒精的制剂。除此之外,还有复方甘草口服溶液、十滴水、感冒止咳糖浆等制剂中含有酒精。有些人喜欢饮用药酒,药酒是用75%酒精浸泡中药材所成,也会成为引起药驾或是酒驾的隐患。

  小药箱里的常备药 “威力”甚至大过酒精

  除了制剂原因,还有一些药物,因为本身的药理作用,会产生不良反应影响驾驶安全。

  世界卫生组织列出了7大类在服用后可能影响安全驾驶的药品,并提出在服用这些药品后应禁止驾车。这些药物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非常的常见,包括:

  镇静催眠药比如唑吡坦、地西泮、艾司唑仑,会使人头晕困倦、嗜睡、视力模糊、注意力下降。

  抗癫痫药物比如卡马西平、苯妥英钠,可能会使人头晕头痛、嗜睡等。

  抗过敏药比如氯苯那敏也会产生嗜睡。

  解热镇痛药比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会产生头痛、头晕、视觉障碍的不良反应。

  镇咳药比如右美沙芬,会产生嗜睡、头晕的不良反应。

  抗高血压药物比如硝苯地平,会产生头痛、眩晕、嗜睡、低血压。

  降糖药比如格列苯脲,可能会产生低血糖,从而导致惊厥、昏迷、意识模糊。

  这些药物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强度甚至超过了酒精。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西药以外,有的中药也可能会有药驾的风险,比如天麻含有天麻素,有显著的镇静催眠作用;人参有抗疲劳作用,但长期使用易出现烦躁不安现象。

  三种服药习惯 最易发生不良反应

  无论是何种药物,都一定要依照药品说明书或者在医师的指导下使用,不当的用药行为会造成包括药驾在内的不良事件的发生。

  超量服药包括超剂量或自行增加用药频率。药物的很多作用是与剂量成正相关的,超量服药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

  重复用药比如部分感冒药多为复方制剂,含有对乙酰氨基酚、伪麻黄碱、氯苯那敏等,这些成分容易使人犯困。如果再同时服用镇咳药,尤其是复方制剂,其中有的药物成分可能是重复的,使人们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实际服药量增加。

  药物混吃产生相互作用药物与药物之间也可能影响其在人体的作用,随意增加药物种类,也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概率。

  服药至少6-8小时后再开车

  无论是专业驾驶员,还是普通民众,在服药期间都应尽量避免开车上路。在无法避免的情况下,如果服药后出现嗜睡、困倦、注意力分散、反应迟钝、头晕、耳鸣、视物不清、辨色困难、定向差等情况,应立即停止驾驶行为。

  药物在人体内完全清除一般需要3至5个半衰期。所谓半衰期是指,从服药开始一直到药物在体内血药浓度降低到最高血药浓度一半的时候,这个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如果在实际生活中很难做到,也至少应该在药物在人体内的血药浓度达到最高峰后下降到一定水平才能驾车。

  药物与药物不同,血药浓度下降所需的时间也并不完全相同。但是一般来说服药后至少需要6-8个小时后才能驾车。

  避免掉坑 服药之前这样做

  为了避免出现药驾的情况,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疼痛不仅影响生活质量,有人还会由于长期疼痛得不到有效治疗而产生心理疾病,这种情况下服用止痛药能够缓解疼痛,那么,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下常见的止痛药有哪些:

一、常见解热镇痛类止痛药

具有镇痛、抗炎、抗风湿等功能, 无成瘾性。它不仅用于止痛,并且还用于防治冠心病、脑中风。其主要副作用是引起胃肠道不适,可在饭后服用以减轻不适症状。但对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的患者不宜用阿司匹林,孕妇和哮喘病人宜慎用,饮酒前后也不宜服用。

去痛片是一种含有氨基比林、非那西丁等成分的复方片剂,有解热、镇痛和抗风湿的作用, 对头痛的发作治疗有效。

百服宁、必理通、泰诺止痛片、扑热息痛 其有效成分主要是乙酰氨基酚; 散利痛的主要成分也为乙酰氨基酚。这类药的不良反应少,对胃无刺激性仅是偶尔出现过敏反应,如皮疹。

消炎痛的止痛和退热作用较阿司匹林强,对关节痛、肌肉痛、头痛等均有效。可应用于感冒、发热、枕大神经炎、血管炎等引起的头痛。其副作用和阿司匹林相似,但较阿司匹林为重,所以只有在患者不能耐受阿司匹林时,才选用消炎痛。

其止痛效果不如阿司匹林,但对胃壁的刺激小,较少引起胃出血。可引起头晕、耳鸣、视力减退等。布洛芬的缓释剂叫芬必得,可以延长药物作用时间减少用药次数。

罗痛定是植物中提取的生物碱有止痛及催眠作用,镇痛时可出现嗜睡、头晕、乏力等不良反应。,

安乃近为氨基比林和亚硝酸钠的加成物,主要用于退热及各种疼痛。但本药不宜连续服用,因有可能致肝、肾功能损害; 此外尚可致药物皮疹、白细胞减少等。

麻醉性止痛药是以吗啡为代表的一类止痛药。这类药的止痛效果最好,其最大缺点是易成瘾,用药后可以形成恶性循环,所以一般应尽量避免使用。

吗啡是阿片(鸦片)中提炼出来的药物,在现有的止痛药中作用最佳应用后头痛或其它部位的疼痛迅速消失,疼痛引起的不安、烦躁、呼吸急促、心慌等也随之消失。常用于其它止痛药都不起作用的顽固性头痛。但是应注意不可长期使用,即使是小量应用1~ 2 周均可能上瘾,如停药会出现戒断症状,如烦躁不安、失眠、肌肉震颤、呕吐、腹、 瞳孔散大、流泪、流涕、大量出汗等

杜冷丁是人工合成的类吗啡药物,也有止痛、镇静和呼吸抑制作用,但其作用比吗啡弱8~10 倍,在顽固性头痛中也可应用,但也有成瘾性,故不能常用。

是半合成的药物,止痛效果远较吗啡微弱,但止咳作用较强。

止痛效果较好,但也有药物依赖性,使用时应注意。

三、常见抗焦虑类止痛药

具有抗焦虑和镇静作用,用于紧张性头痛、神经症中的焦虑症、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失眠等。副作用有头晕、嗜睡、恶心、手抖等,有肝病者应慎用(因该药主要是在肝脏代谢)。安定使用时间过长易产生耐受,此时需要增加剂量,因此也要适当控制使用。

舒乐安定,镇静作用较安定强,作用时间较短,服药次日出现头晕等副作用也较轻,睡前服用后可感觉第二天头脑清晰。主要用于因睡眠差造成次日头痛、头晕的患者。

三唑仑,国外又名“海乐神”, 主要用于焦虑、紧张引起的失眠,作用类似舒乐安定,但无一般安定类药物常见的头晕脑胀等不良反应,因此失眠且头痛的患者适用。

佳静安定,国外名“安宁神”, 抗焦虑作用很强,镇静作用较弱,主要用于治疗紧张性头痛,因为镇静作用较轻,所以日间应用对工作影响不大。副作用为嗜睡、头晕、行走不稳等。

服用“去痛片”,千万不要犯这7个错误!

很多人一有疼痛症状发生时,就随意服用止痛药,只要家里药盒上有写“止痛”两个字,就会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但小编建议大家最好不要自行到药店买药或随意服药,应该去医院求助于医生和药师,对疼痛的根本病因作出判断,以利于对症处理。如果总是盲目服用止痛药,反而容易掩盖实际病情,延误治疗。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想法,认为中药止痛药绝对安全,因此随意服用。其实中药也有不良反应。除此之外,很多中成药中都含有复方成分,滥用容易引起肝、肾的损伤,在使用过程中要谨慎。

部分止痛药具有“封顶效应”,并不是剂量越大,止痛效果越好。相反,随意加大给药剂量不但疼痛不能缓解,还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或者造成药物过量从而导致药物中毒。

不同品牌的止痛药,药物有效成分可能是相同的。所以服药前一定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同一类的止痛药不应叠加服用,这很容易导致过量用药。不同止痛药的叠加服用,就等于服药剂量翻倍,很容易导致危险。

很多人都知道头孢类药物不能与酒同服,却往往忽视止痛药也不能与酒同服。大量饮酒后第二天常常会伴有头痛,千万不要吃止痛药去缓解,酒精不但会加重止痛药的毒性,止痛药还会加重对胃肠道黏膜的刺激。哪怕是常规剂量也会引起肝脏和肾脏的损伤。

长期反复使用同一种止痛药会产生耐药性,因此如果需要长期用药,一定要在医生和药师的指导下使用。除此之外,还要注意观察用药期间可能出现的各系统、器官和组织的不良反应。

止痛药与多种药物间有相互作用,同时服用会增加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如阿司匹林可以使口服降糖药的代谢和排泄减慢,增加磺脲类药物的降血糖效果,增加诱发低血糖的风险;可待因和羟可酮会影响抗抑郁药的药效。因此,在服用止痛药的时候应尽量避免与其他药物混服。

小小一粒药,止痛效果好;

千万别乱用,身体危害小。

觉得本文有用,欢迎点赞或推荐给朋友,并关注【中医老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耳鸣用什么药效果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