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困难咋办?

很多中小企业管理效益并不好,十分迫切需要进行人力资源的数字化转型,但是通过进行人力资源数字化转型不是容易的事,中小企业人力资源数字化转型面临哪些难点?

很多中小企业还处于生存发展阶段,盈利能力和经济实力还相对薄弱,但HR系统项目前期是需要投入较大的成本,这对于一些中小企业是有较大的经济压力,因为节省成本选择低价的系统软件最终导致项目失败的例子并不少见。怎样从价格和需求中进行合适取舍,是中小企业面临的重要难题。

当前很多中小企业管理效益较低,与其管理落后、效率不高关系很大,但使要想推进人力资源数字化不是简单的买个HR系统软件就可以实现,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是管理流程的稳定高效,但很多企业原有的制度并不规范,难以在HR系统落实运行,为系统的实施上线带来较大阻碍,这种情况往往需要对企业的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进行完善调整。

人力资源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不在于硬件和软件,而在于人。人才能力的不均衡,也是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普通员工没有信息意识,技术人员不了解行业情况、公司业务,管理者把握不准转型方向,这些认知的局限性,往往会阻碍整体的数字化转型进度,这是中小企普遍存在的状况。

企业人力资源数字化转型的推进必须有高层领导支持,若高层领导对HR系统项目重视程度不高,那么项目的预算会相应较低,这会导致系统选型过程面临较多阻碍。而且没有人喜欢改变自身的工作习惯,上线新的系统还有对管理流程进行重塑,这很容易引起员工的抵制和反感,若高层领导不进行动员和宣导,项目很难推进下去。

以上几个方面都是中小企业在人力资源数字化转型过程普遍存在的难点,只有做好转型准备,选择合适的,这样才能增加人力资源数字化转型的成功率。同鑫目前已成功助力多家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改革,若有兴趣进一步了解欢迎联系同鑫科技!

更多人力资源系统相关资讯: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数字化转型成为许多企业抵御冲击、寻求机遇的新抓手。展望未来,以数字化转型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是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

据IDC调查结果显示:受到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响,73%的组织将重新评估当前的数字化转型项目,以提高效率和投资回报率。6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将专注于新的业务和运营模式。

在疫情的催化下,大多数企业都已意识到智能化可以有效助力企业达成降本、增效、提质的目标。然而统计显示,我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比例仅为25%,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空间巨大。然而,升级改造前期投入大,改造需求相对碎片化、多样化,不少中小企业面临的不会转、不敢转、不想转等问题。

面对这些困难,2020年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方案》,重点通过“四个一批”来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一是广泛征集推广一批面向中小企业技术力量强、服务效果好的数字化服务商和优秀数字化产品和服务。二是总结推介一批数字化赋能标杆中小企业的实践案例,示范推广带动更多的中小企业加快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转型。三是组织“创新中国行”、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高端论坛等一系列的活动,推动供需对接,推广各种数字化产品的应用。四是利用“企业微课”等线上平台,开展一批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技术培训。

2020年4月,国家发改委、中央网信办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 培育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2020 年5 月,相关部门联合启动“数字化转型伙伴行动(2020)”,全力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帮助企业借数字化东风,走出困境,提升效率,创新发展。

数字化转型涉及企业方方面面,是个系统化工程。那么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是什么?先进制造业公众号长期致力于传播、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带着这样的疑问,先进制造业公众号联合人民邮电出版社共同策划留言赠书的活动,数字化转型的亲历者、先行者,通过留言的方式分享了他们关于数字化转型的洞见。今天我们将部分留言编辑成文,希望他们的观点能为广大对数字化转型尚存困惑的中小企业提供新的思路,同时,感谢所有参与留言的粉丝。

@恰到好处:转型升级,变则通,通则变,企业数字化转型,企业是主体,数字化是技术手段,转型是目标。为什么转?怎么转?转什么?一把手要挂心头。

数字化是企业资产升级和重构基础,需统筹规划,厘清业务条块和发展阻力问题,重构IT架构,重组组织机构,规划发展蓝图,夯实新基建和能力中台底座,优化业务流程,建立数字资源管理服务平台,建立针对内外部应用和服务端应用服务工具,提速内部协同效率,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争创世界名企!

@王东亮:数字化面临的问题:1.一把手不明白啥是数字化转型,听不明白,看不懂,让他明白最难!2.数字化转型带来的好处,不直观,不容易衡量,不好评价。3.对于离散型重工制造业,车间层面就是最大的难点,最大的黑箱,人员流动大,素质不一,采集生产过程数据是难题,计划排产,能力平衡更是看不到希望!

@Max: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即使决心和意识都很到位,企业也仍将面临另一个困难,这个困难来自组织自下而上的阻力。从组织结构的角度讲,数据并不是只拿给CEO看的,它必须被各个组织层级使用。数据的意义不在于仅仅提供给CEO一个报告或者参考,数据驱动型组织一定是宏观和微观结合的组织。
在宏观层面,它要提供管理层使用的策略型数据,不致让这个组织进退失据;
在微观层面,它必须指导业务乃至驱动业务,让业务无论在策略上还是执行上都能够左右逢源、融通有序,不用通过不断地试错才能知晓真正有用的下一步是什么。

@松果:企业数字化转型,最困难的可能并不是数字化技术,而是企业自身的软实力。
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首先应该做的是企业自身认知和组织能力的转型。组织能力是企业战略发展的依托,而反过来也可能成为企业战略目标达成的制约和掣肘。沿着旧地图,永远找不到新大陆。

@T.C.:数字化重塑企业组织边界,重构企业利益边界,传统信息化向数字化转型升级过程中,需要改变传统的理解。
企业数字化是企业战略层级自上而下的工作,需要和企业管理和发展战略目标相匹配融合来整体规划。
清晰企业的管理模式与战略目标,再结合正确的数字化方案和产品。当然,除产品以外,实施服务团队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就不再赘述了。

@王小红Bluer:企业数字化是将当前的数字技术应用到企业的战略和业务目标达成。
即企业的数字化应立足于顶端设计,结合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产品设计能力、社会化服务能力、渠道终端覆盖力,以及未来的产业互联、生态发展方向,依托企业自身优势,抓取企业自身的数字化本
质。说白了,企业的数字化是由企业内生需求驱动发起,而不能IT咨询、软件厂商忽悠牵引。
需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路径循序渐进建设。比如智能化阶段不仅仅需要样本数据积累,而且需要样本有一定的表现期,也就是说很智能化很难一步到位。

@净岢Ryan:通过实践认为有以下几点转变是成功的关键:

1.数字化转型不是一个it项目而是一个企业战略项目/管理项目,牵头人一定需要是公司的决策层参与;

2.不要想一步到位,一定要做好分步实施计划,做好smart管理;

3.只有合适你的数字化产品;这是一个动态匹配的过程,市面上最好的东西不一定适合你,需要根据阶段和位置进行动态匹配。

@高山流水:通过对数字化转型的研究发现,只有企业对其业务进行系统性、彻底的(或重大和完全的)重新定义——而不仅仅是IT,而是对组织活动、流程、业务模式和员工能力的方方面面进行重新定义的时候,成功才会得以实现。
中小企业的数字化应立足于顶端设计,结合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产品设计能力、社会化服务能力、渠道终端覆盖力,以及未来的产业互联、生态发展方向,依托企业自身优势,抓取企业自身的数字化本质。
任何企业谈数字化转型,其核心基础仍然经过数字化重构和整合后的内部能力,这个能力目标就是实现业务的敏捷,自动化,面对市场和客户需求时候的足够柔性应变能力。
如果这个基础能力不具备,就快速地去做消费互联和产业互联,那很可能是赶鸭子上架无法支撑。企业跨越边界走出去是个好事,但是有个过程积累能力,把内功练好。

@杨杨:企业数字化分为内部运营管理数字化、外部商业模式数字化和行业平台生态数字化三大部分。对应地在技术层面,就是要实现系统的内部垂直集成、外部横向集成,以及平台上的端到端集成。
平台经济和平台模式是数字化转型和落地的主要实现方式。对于行业龙头的大企业而言,需要转型成为行业性和社会化平台,最终形成生态链,从而保持行业领袖地位。对于行业内的中小企业来说,则要成为行业平台上的专业化合作伙伴,让自身的价值链在平台上占据重要一环,保持生态合作。

@吴章弟:数字化转型,建立数字化工厂、智能工厂(智能制造)、业务( 数据)中台等,本质是实现全业务全产业链的互联互通(以往都是单点/系统的流程,效率低下),消除以往的各种隐形浪费,以数据来驱动价值链,打造学习型和柔性的组织能力。
另一方面,数字孪生技术的迭代发展,使实时工厂和产品的数字化模型成为可能,管理员和工程师可以基于真实的数据(虚拟现实化现实)进行实时决策,以适应客户端的灵活多变,增强客户服务能力。
当然,数字化转型不是一蹴而就,需要以一套优秀的方法论去实践转型和变革,其困难和阻力不仅来自外部也来自内部。

@江南智能建造社周利鑫: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更加重要,相比大企业,中小企业因为平时的管理不规范,基础数据不全面,需要补上的工作更多,在数智化转型升级的的大趋势下,只有尽快补齐短板,才能不被淘汰!

@Wayne:数字化转型已经演变为企业的群体行动,先行者在建设实践过程中不断取得理想的成效,一方面,更加坚定了转型的信心和方向,另一方面,也在前行的迷雾中遇到了困扰。而跟进者纷纷加快了思维与意识的转变,在自我突破的过程中努力追赶先行者的步伐。企业虽然在行动上有个体差异,但都不约而同的关注到协同发展的问题。企业间步调不一致所导致的数字鸿沟和规模化效应问题,在拉大竞争差距的同时,也影响到了全行业的发展,导致先行者的数字化转型效能无法得到充分释放。自足平台,整合资源,发展应用,是企业数字化转型进至更高阶段的必然途径。

@牛轧糖:数字化转型关键总结来看包括2方面:1.战略与组织改革:即如何确保高层管理者、中层运营者、基层执行员工全身心的投入进去,即如何做到战略与组织能力协同。2.数字化能力建设,包括培养员工认知能力,学习行业经验技术等,打造可视、可管、可控为目标的一体化数字化运营管理平台。

@复慧:数字化转型要发挥真正数据对业务,对企业经营的价值,不能追热词,喊口号。现状是很有企业已经建好的系统运行了大量的业务,还都在发挥作用,这些系统没打通,系统割裂,数据孤岛,历史包袱很重。加上业务较长,业态复杂,转型任重而道远。为此,需要构建数据架构,建立数据标准,与业务融合,发挥业务部门的积极性。

@静心:企业数字化转型还是必须强化标准先行,顶层设计时应注重与国际标准,国内标准相结合;同时还要强化政企互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应该以推动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为目标,与政府的数字化转型同步推动,且可以依托一个开放共享交换平台实现政企跨界数据融合、监管融合!最后就是建议国家加强数字化转型智库建设,加快建立全民数字化能力培养的长效机制。

@冯智明-HR培训师:转型的关键因素包括但不限于:

1、思维转型。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关键是思维转型,培养全员数字化思维,包括:思维方式、工作习惯、操作能力等。

2、流程梳理。对企业核心业务流程的梳理与优化也很重要。

3、战略规划。企业数字化转型是一项系统工作,要有明确的战略目标和统筹规划,以便逐步有序地实现转型。

@杨sir`Alan:传统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应考虑设立首席技术官、首席数据官、首席创新官“铁三角”,协力推动企业的生态协同创新战略,实现创新生态化、生态协同化、协同创新化,才能实现数字经济时代“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的双轮驱动增长。

@Scott Lee:数字化转型的实践关键之处在于高管的支持和战略认知;其次为信息技术和业务之间的匹配,包含战略层面和运营层面的匹配;最后考验的是企业底层运营的数字化赋能水平。

@达瓦里希:为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多样化需求,中小企业特别是传统制造业企业必须改变现有的生产方式与制造模式,对消费过程中产生的数据与信息进行充分挖掘。在引入大数据之后,中小企业将迎来一个全新的变革时代。基于用户需求与数据分析按单生产,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同时,为自身创造更多利润。

@AA弹簧元素:作为企业的高管,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应发出清晰无误的至关重要的指示,以便凝聚团队共识,推动高效执行!具体而言,就是要牢牢抓住下面五个关键成功因素。

1、使员工理解数字化转型意义非凡。

2、在期望看到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面,做他人的榜样。

3、组建一支重承诺的有战斗力的数字化转型团队。

4、尽早识别并实施快赢方案,尽早看到收益。

5、不达目标,誓不罢休。

@零碎记忆:数字化转型是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不断深化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激发数据要素创新驱动潜能,打造提升信息时代生存和发展能力,加速业务优化升级和创新转型,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培育发展新动能,创造、传递并获取新价值,实现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过程。

@华:数字化转型是建立在数字化转换,数字化升级的基础上,进一步触及公司核心业务,以新建一种商业模式为目的的高层次转型。

@路通:企业数字化转型关键企业的领导层,管理层和一线工人成为数字化人员,基础工件,设备装备和生产工艺流程的数学化智能化改造,企业基础台账,生产线,生产车间的数学化改造,工业互联网平台如何构建集成,大企业综合平台工业互联网,小企业,配套企业,供应链企业如何构建工业互联网。

@刘川:数字化转型成为21年最火的话题,应该没有之一。
但数字化转型最难的还是企业家的认知度。毕竟数字化转型属于一把手工程。

中科胜利.人工智能:数字经济高速发展,但很多企业束手无策,因为认知不到数字时代事物动态变化背后的规律,他们的决策模型多还是靠经验决策,习惯走确定性路径,数字能力的缺失,导致企业喜欢盲目跟风而踩不上节奏,看什么火做什么,做什么错什么,找不到驱动创新的底层动力,就丧失了市场竞争的筹码。要突破瓶颈唯有提升认知,在变革时代,认知就是价值。

@暖暖内含光:我认为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在于充分释放数据要素的活力,并至少在同行业之间能保证一套统一的数字化标准,以便于数据的采集、共享、流通与隐私保护。只有数据要素具备充分的活力,转型的企业才能够发挥技术与人才的应有的作用,与数据要素互为犄角,形成数字化企业的强有力的转型架构。

@程建国-中色工信:数字化,囯之大趋势,实践过程中首要一把手领导支持,同时实施时需依据企业实际,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

@湖炜:数字化转型从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各个环节影响企业,无论哪一个环节突破都会取得显著的绩效提升。

@山雪儿:人才最为关键,通过人才转化为技术,才能有更多空间发展。

@蓝:强化政府导向,促进中小企业转变思维;加大扶持力度,加快企业上云用数赋智进程;推广示范应用案例,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经验。

总而言之,数字化转型不仅是个技术问题,是利用数字化的手段,匹配企业的战略规划和商业模式,全方位地重新构建产业价值链和创新链,打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数据通道,促进全渠道、全链路供需调配和精准对接的一系列工作。最后,希望广大的中小企业能够乘数字化转型东风,实现智慧化经营,实现降本增效和价值增值。

数字经济是全球未来的发展方向好。壹路网是一家线上线下融合,从事新商业权威资讯、精品视频发布,同时提供人才、资金、产业对接等整合服务的产业平台。壹路网涵盖13大模块:包含新零售、跨境电商、产业互联网、智慧供应链、数字化转型、新技术、新消费、专家视野、案例库、调研报告、政策动态、壹路头条、壹路精选、深度调研等栏目。

当今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日新月异,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深刻改变着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对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影响深远。习 总 书 记指出,我们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 , 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目前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是创新最活跃的技术领域,已经快速的渗透到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不断地催生着新的技术、新的产品、新的模式和新的业态进步,也在促进着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快速发展。

《数字经济》杂志社邀请到中航工业原首席顾问、中国船舶独立董事宁振波教授,中国软件评测中心副主任兼赛迪智库信息化与软件产业研究所所长吴志刚,橙色云互联网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赵迎芳担任嘉宾,赛迪智库信息化与软件产业研究所副所长姚磊担任主持人,于5月8日在赛迪大厦媒体演播室展开了主题为《互联网设计如何服务制造业》的专题对话讨论。

一、互联网设计为制造业创新开辟了新途径

姚磊: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引领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数字经济正在蓬勃发展,世界主要国家都把数字化发展作为培育发展新动能、塑造竞争新优势的战略举措。

前段时间,我们注意到有一家来自传统制造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创新性的提出了互联网设计研发模式,给制造业创新开辟了一条新路径。

今天,《数字经济》杂志社以“互联网设计如何服务制造业”为主题发起对话活动,邀请到了工业互联网领域的权威专家和企业家,他们分别是中航工业原首席顾问、中国船舶独立董事宁振波教授,中国软件评测中心副主任兼赛迪智库信息化与软件产业研究所所长吴志刚,橙色云互联网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赵迎芳女士。

习 总 书 记指出,世界经济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我国刚刚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也将数字化发展做了系统部署。我们知道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也是数字化发展的主战场。请各位嘉宾站在自己的角度,谈谈“十四 五”时期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总体趋势。

宁振波:作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信息技术中心的原首席顾问,我一生从事飞机设计,在相关方面有一些思考。今天这个题目我认为非常有讨论意义,有了互联网、数字化模型和整个数字化产品研发流程过程体系,使得我们基于互联网的设计制造成为可能。

互联网设计以前被称作异地协同设计制造,它起源于1991年波音777的研制期间。与“数字孪生”一样,在相关名词概念出现之后,通过人们不断的更新含义,最后终于出现了便于理解和推广的名词。我们再谈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转型最难的是在工业和制造业,工业制造业要想实现数字化转型下的互联网设计,研发制造是必须的前提。

它有三个基础条件,第一需要把产品数字化。比如一辆汽车有两三万个结构件和电子元器件,每个零件和元器件都需要变成数字化模型,有了数字化模型,就可以用设计软件来实现产品的数字化,设计出的零件装配件又可以用大量的力学仿真等 CAE软件进行产品仿真,从而确定模型的正确性,然后来构建三维模型,深入进行工艺设计、工艺仿真步骤,形成产品模型来指导生产制造过程的零件制造、装配制造,最后总装形成整个汽车。从微观来看,汽车还是由几万个零件和电子元件组成的。我们可以清晰看到,要实现互联网设计,第一步要做的是产品数字化,第二步要做产品研制过程的数字化,在这过程中,互联网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三步是产品研制环境的网络化,这一方面实际在1991年波音777设计时就已经有过相关实践。当时设计采用的全是有线网络,现在我们的网络互联网体系已经变成了无线加有线的组合,用户最核心的需求是如何实现成本最低、方便使用。因此我们的投资要结合企业实践,通过合理的有线和无线网组合,来支撑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包括产品的数字化、产品研制过程的数字化,总体上用互联网技术来支撑这个数字化体系。

吴志刚:加快数字化发展是我们面向“十四 五”的一个重要话题,数字化发展的主战场在哪?我认为是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给我们创造了一个良好且较大的空间,这是我们面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刚才提到,有了通用的数字化技术才能实现数字化转型,它不仅是创新技术,还是一种通用且成熟的技术。我们有了云计算、大数据,才能够为我们创造新的数字空间。在新的数字空间创建后,我们可以使原有的制造、精密制造和柔性制造成为可能。很多的技术原来无法得到研发和应用,例如之前 PC 制造能力是很弱的,但是现在可以成功上云了,我们能把很多相关的数据采集到位,进行模型的建模,从而创造一个新的制造空间。

在转型过程中,以前的相关工序需要图纸,现在改用数字化的同时还能进行模型的叠加,可以明显提高效率,缩短时间,让柔性制造、敏捷制造、迭代开发成为可能。我认为这将是在“十四 五”期间需要重要考虑的方面。

同时,在制造业数字化的过程中,新数字产业化已经发展成为较大的市场空间。其中,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也成为了使用新信息技术的需求。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的需求,也会让我们的云计算更为成熟,给我们自身产业的自立自强创造良好的基础。

我们可以用自己的 CAD 软件和自动化设计软件实现研发设计,这会为中国的产业提升,以及成为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贡献力量。这也将使制造业整体变成了较大的需求带动侧,促进像橙色云互联网设计有限公司这样的企业快速发展,提供给这些企业巨大的市场,我觉得这是未来发展的趋势。由此来看,“十四 五”期间橙色云有很多的用武之地。

赵迎芳:我从2010年开始进入传统制造业,一开始做的是 CIO(首席信息官),后来2018 年调动到橙色云,全面负责做互联网设计业态。我认为中国制造业的加工生产能力是非常强的,但是现在急需的是研发、设计、创新等方面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核心需要是人才。

数字化转型有几个要素需要认真对待的,第一,数据是基础,这其中包括研发数据等。在互联网设计模式下,我们的数据可能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这些技术的发展,甚至传感器、数据采集等技术的发展,积累有效的数据资产,驱动业务数据化。

第二个很重要的要素是思想,思想的转型是数字化转型的关键。第三就是 IT 技术,数字化转型中的IT 技术与传统模式有很大差别。现在很多企业虽然已经开始实施数字化转型,但更多可能还会从 IT(信息技术)、CT(通讯技术)这些信息化的方面入手。如今数字化转型,要的是换道超车,这是技术、思想的换道,结合海量的产品研发数据基础,通过大数据、5G、云架构、IoT、算法、AI 等新技术,实现换道。因此我认为 IT 技术也是数字化转型的一个关键点。

同时,我认为数字化转型是分几个层次的。第一层次就是企业内部管理需求的驱动,可能是降本提质增效,或是管理诉求的 IT 化。第二层次就是企业的市场驱动,因为市场现在要求的是快速响应和小批量定制,想要实现这样的生产过程,就需要企业做到智能化,能够组织内部的人员、设备等快速响应市场的需求。第三个层次,从国家层面来讲,数字化转型要求的是产业的链接,不同的产业形成上下游的链接是非常关键的,这是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的重要过程。

刚才宁老师提到的产品数字化,在智能制造中分为两部分。第一是我们生产线产出产品的数字化、智能化,它需要所有实体产品在虚拟空间中完成研发设计,橙色云平台可以为这部分企业提供一整套的研发工具。第二个智能制造就是要实现我们产线的自动化和柔性生产制造能力的一种提升。产线的制造能力提升,也需要我们的研发设计创新,和具备相关集成的能力。

最后一点想谈一下数字化转型对人才的需求。橙色云平台的诞生其实是基于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人才的诉求,所以我们平台上汇聚了很多的外部工程师,毕竟企业的发展,不可能具备方方面面的人才,通过这种互联网平台汇聚的研发智力资源,就可以用外部资源服务于企业内部的设计需求来提升企业的创新力。

二、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中小制造业发挥着重要作用

姚磊:对于我国的制造业,尤其是在创新中起重要作用的中小制造企业,在研发创新的过程当中,遇到的通病有哪些?现在我们国家正在大力推进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但是中小企业在这个过程当中,它实施推进比较慢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希望各位老师结合全球的制造业发展格局和我国制造业发展的现状来谈谈。

宁振波:我认为,首先要正确理解什么是数字化转型。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应该怎么进行,我通过一个简单例子为大家说明。以前在路上遇见空出租车挥手即坐,同时出租车汽车公司也将公司调度、人力资源、财务管理进行了信息化,这与数字化有着本质上的差别。

数字化下的滴滴打车出现之后,仅靠路边拦车无法百分百打到车,必须通过滴滴打车云平台,让平台上的虚拟空间去建立一个控制体系,用虚拟空间控制每个车的去向和定向,这就是数字化转型。

用户必须先进入虚拟空间,让虚拟空间来控制调度所有的车,才可能打上车。在我看来,这就是虚拟控制实体。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生产制造过程中,必须要依靠数字空间的数据来指导工艺生产制造及实验、批生产过程。同时,在虚拟空间中,利用互联网设计产品的数字化和产品研制过程的数字化,指导自身工艺和生产过程的设备制造,用虚拟的数据控制生产过程,我们就能实现个性化定制。

滴滴打车可以看成虚拟控制,通俗称为赛博控制物理,赛博是控制、通信、虚拟、创新、协同,同时隐藏着大量的计算。CPS(赛博物理系统)简单说就是虚实精确映射,因此一个赛博就创造了一个虚拟空间,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数字虚体。将赛博比作人的思想,思想控制人的行为,控制人的活动,是人体的行为。

现在谈到转型的核心就是用虚拟空间的三维模型,控制我们的设计工艺、生产制造过程。因此我们仅仅只用三维的设计是不可以的。在这里我举一个例子。以前我去到工厂考察数字化转型,在现场看车铣刨磨、锻造铸造、焊接、装配。在工作现场,如果工人仍然使用蓝图或者工艺卡片去工作,那就是传统的“出租”模式。如果生产现场用的是数字化三维模型,那么可以说明这个企业就已经迈过数字化的门槛。我可以负责任告诉大家,中国 99% 以上的企业仍然采用传统蓝图模式,并没有真正转变为数字化,所以我认为转型关键点仍在模式使用这一方面。

对于中小企业来讲,市面上大部分都是较为昂贵的工业软件。实际上很多开源软件虽然不错,但是它只能解决部分通用的小问题,不能解决大量的问题。比如一个复杂的产品设计,一定要花很多钱买软件,这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十分不合算。另外软件人员的成本很高,一年需要花费几十万。有些企业就转而使用盗版软件,但现在打击盗版力度很大,知识产权问题也已经放到非常重要的位置,盗版软件生存空间非常狭小。这就需要像橙色云这样的公司提供软件网络共享,比如 10 家企业上网用橙色云的一套价值 100 万人民币软件,一家企业一年只需要支出10万人民币,帮公司节约了成本。橙色云还可以为企业提供专门的服务工程师,这就是我们数字化转型的价值,橙色云互联网设计有限公司的价值。在欧美、日本这种公司非常多,中国在这一方面还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吴志刚:我认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最核心的难点还是数字化转型的观念。数字化转型的观念是指在数字时代的过程里,不能继续用 IT、信息化的思维去做以前的业务。在这个过程中,核心在于中小企业要深刻认识到转型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在思想观念上做出改变。

为什么要进行数字化转型?只有通过数字化转型,通过数字技术的赋能,才能将原有的不确定性变成数字技术,正如宁教授说的那样,用虚拟空间的过程控制实体,创造出一个大的空间体系。

数字技术给人类创造了认识世界的新速度,数字空间解决了未来很多的不确定性。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去让企业家们认识到数字化转型是必然趋势,我认为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人才匮乏也是显而易见的问题。开发者要有专业的技术技能,而且专业的技术技能不能只靠一个人,要靠一个群体。这就需要建立一个相对有效的、真正基于数字平台的、共享共治的生态体系,依托云平台环境,可以把很多分散的专业化人才有机组合,让大家一起来进行业务工作,从而解决单一企业人才匮乏的问题。

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缺乏有效的工具供给。使用开源工具不能完全解决集成创新的问题,我们需要有专业化公司把这些有效工作专业化的组装起来,让专业的设计人员在每个工序上去做专业的事情,从而形成一个有机的功能体系。

以云平台为纽带,将各个生态链的环节有机组成起来,让中小企业形成协同协作,依托平台的连接器,把分散在全国各地的专业化人员,尤其是产业链上的相关人员链接起来,让大家共同创新协作,这才是在设计过程中解决群体加工问题的关键。实际上,如何在解决产业链的问题和价值链的问题过程里将我们的制造能力发挥出来,是我们去帮助中小企业转型的重要步骤。

三、互联网设计为工业制造业重新赋能,重构制造业创新体系

姚磊: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创新的门槛还是比较高的,但互联网的开放协同,使得资源能够快速汇聚,尤其是使得技术、人才、资金等资源能够在数字空间快速的汇聚、整合、共享,为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一个更加便利的渠道,这对于现在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自我创新发展的道路中,开辟了一个新的赛道和路径。我们也注意到橙色云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尤其是赵总提出互联网设计概念。我想问一下,具体来说,互联网设计对于制造业转型有什么促进作用?请您简单介绍一下。

赵迎芳:刚才宁老师、吴主任都提到了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是转人。人才是目前中小企业面临的最大痛点,所以橙色云创造的橙色云平台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怎么样解决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中对于具有创新力、研发力、设计能力的人的需求。我们传统企业组织生产的方式都是招人,但实际上在二、三线城市的中小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是非常弱的,中小企业的财力以及当地人才储备都是有限的,招人非常困难。

企业招来了人,也可能留不住人才。因为高能力的设计人员对职业发展是有诉求的,很多人才看重企业研发方向是否可以支撑他的个人职业发展。基于这两点,橙色云打造的第一个互联网设计的业态叫协同创新,即协同组织外的各种专业工程师在任何地点、任何终端、任何时间,都能为那些有痛点、需要数字化转型、需要提升自己研发创造能力的企业提供服务。

我们搭建这个平台,来解决我们传统企业研发创新数字化转型必须自建研发团队或者招人的传统问题。

有了人,就需要工具,因为数字化转型需要把物理空间提升到赛博空间里,在这个过程需要很多工具。拿产品研发设计来举例,CAD、CAE、EDA、PDM 还有异地协同,针对工程师图纸模型评审等工作,都需要一系列的工具支撑,橙色云为此打造了第二个业态模式。

我们给异地协同的工程师们还提供了一个云上的协同研发设计环境,这个环境里面集成了多款 CAD 软件,对于设计人员来说,不同的专业需要不同的软件,且同一专业也可能需要不同品牌的软件以满足一些使用习惯。在橙色云的平台上,我们和很多不同的软件公司达成了战略合作,共建协同研发设计环境生态,也就是共建互联网设计工具这个平台,给工程师们提供协同研发设计环境,从而使研发设计能够实现云上赛博空间的协同。

通过以上这两大业态,能够使研发数据在平台上不断沉淀,数据的不断积累还可以快速的提升研发人员的设计速度。其实在研发过程中,我们可能 80%的零部件是重复使用或者说是不需要创新的,只是把结构画出来,但是这 80%的工作量往往可能影响一个人的研发效率。所以,我们在平台上也为工程师提供了标准件库、元器件库,以及常用的一些零部件库、通用件库,以供不同产业或行业人使用。

在协同方面,我们打造了一款特有的产品——协同沟通工具,它不是简单的视频会议系统。在这个研发设计领域专用的视频协同沟通工具中,参与人除视频交流外,还可以在线对研发模型进行批注,我们的专业工具可以将工程师在评审中的建议、意见永久保存下来,在模型的移动、转动等操作时,批注信息也不会丢失。

姚磊:我认为橙色云在几个方面有所突破,一方面是协同组织外的专业工程师,无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参与创新;另外一方面,橙色云还提供了一个云上设计的良好环境。正如赵总所说,在我们普通的创新活动过程当中,有 80%是重复的活动,通过相关措施避免掉这80% 重复活动,使得这 80% 的精力也能用到我们更加高级的且富有创造力的创新活动中去。

四、橙色云通过云协同研发平台解决数字化转型创新难题

姚磊:宁总、吴主任,您认为橙色云在推动创新体系的重构,推动生产方式的变革,包括产业形态的重塑方面的作用有哪些?

宁振波:我们正打造数字化转型的生态环境,我认为数字化转型在工业和制造业实现过程中最难解决的还是中小企业的问题。

截止到2019年,我连续5年带队到杭州博览会去,博览会现场有一个巨大的展台写着“ Digital or Die”——对大量的企业来说选择数字化还是选择死亡。实际上很多中小企业已经逐步体会到这件事,企业在数字化之后,提高了产品质量,降低了公司成本。现在很多企业都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但是不知道怎么办,赵总讲得非常好,中小企业需要建造全新的制造业环境,互联网经济就是共享经济。以前我们谈共享经济,滴滴打车、网上购物,甚至微信支付宝的花钱可以认为银行都共享了,所以可知工业也能共享,思想观念必须转换。橙色云搭建了一个关于人的生态环境,他们具备数字化设计、工艺、制造知识,这些人在中国是稀缺的。

所以,一方面企业要大力培养人才,另一方面在昂贵的大工业软件的影响下,打造新的数字化的工业和质量生态环境显得尤为重要,如同赵总所说的打造一个服务于全社会的共享平台,把闲散有价值的工程师聚合起来,为全社会提供服务。

在新的制造业的塑造与生态环境下,最重要的就是转换思想。举个例子,把钱放在支付宝微信,你相信自己的钱会丢吗?你认为到底是钱重要,还是产品数据重要?放在产品端来说明,就相当于要一边建设生态体系,一边还要重诚守信,做好数据保密安全工作。我相信新的生态一定能做起来,在这个过程中会有一些不守诚信的企业倒闭,最后筛选出像橙色云这样的企业发展越来越好。

赵迎芳:就像宁老师举的例子,把自己的钱放在微信或支付宝不会担心一样,放到我们的橙色云平台上做工业设计也是安全的。现在数据上平台其实是一种思想,橙色云平台也提供了一套让企业家们放心的安全保证机制,例如说,传输、存储安全管理技术手段,还有对内部平台所有 IT 人员的信用机制、技术管控机制、用户分层等,橙色云都有完备的措施和机制,同时我们也为数据做了容灾备份,防止重要数据丢失。

在诚信方面,橙色云坚决不会碰触用户的研发数据,也坚决不会对大家的知识产权产生任何不诚信行为,我们有一句话叫“尊重平台所有资源和资源方的创造力产生的产品和价值成果”,这是我们生存之本。

其实中小企业在转型中,需要投入高额成本才能建设局域网内的异地协同环境,一个百人左右的研发团队,建设就需要 2000 多万元。而橙色云提供云设计研发平台,开箱即用,只需要一个浏览器,一个账号,就能使用平台上的资源。同时平台把相关人员归属到组织,通过权限来管控好数据归属,也不用在本地安装任何研发设计软件,更不存在盗版问题。所以我觉得这个研发平台是能大大降低中小企业在研发设计端的成本投入。

吴志刚:就像刚才赵总和宁老师所说的,观念的变革是关键,我认为要真正打造一个工业制造的设计社区、构建社区,让客户用起来安心,使用便捷。通过努力,把社区变成一个设计制造人员和中小企业的共同的温馨、创造的“家”,让生态体系能够繁荣起来。

当然,也要解决繁荣和有效的鼓励激励机制问题。无论是谷歌还是苹果的 APP应用商店,本质上真正的问题就是怎么把基础的环境生态体系构建好,保证在安全有效的环境中,让更多的人能在专业项目上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平台解决好工具使用、便捷性和数据安全保障的问题,就像滴滴打车一样,打造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制造业互联网设计,变成真正意义上的零工经济,创造出真正意义上的新型制造方式。让专业的人来解决中小企业自己搭建研发团队的烦恼,把自身精力放在机理研究上,放在产品数字化上。这样大家才是真正依托平台,让原来做不成的事情,通过平台形成协同制造,把分散在全国各地的、相关的技术人员聚集起来,贡献知识,积累知识,从原有的传统的制造思维变成数字化制造思维,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制造。

赵迎芳:我近期在读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小涓院长的一些文章,里面提到,数字经济的解构与链接很关键。当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允许了这种解构,通过无限解构之后又能产生出新的链接方式,企业的组织结构其实也是一个重新再造的过程。

吴志刚:实际上,在解构的过程中解决了原有的时空限制。通过互联网设计,让我们可以把各地方的人都能组织起来,还能变成7×24小时的协作和延续的设计。这种创新是一种新的制造理念,这种方式创造了一种在互联网空间中的协作模式和业态。例如在原先生产加工过程中,可能还要把机器停掉,但是在互联网过程中,可以不受限制,在一个虚拟空间中一起来做组装和加工。

宁振波:有些地方我觉得要正确认识,橙色云互联网设计面向的对象一定要定义清楚。制造业太庞大了,比如说我一生研究复杂产品,所谓复杂,也就是两类复杂,一类复杂是可分解的复杂,可分解的复杂就是不复杂。换句话说,我们的火箭就是可分解的复杂,每个发动机都可以做实验,一级火箭甩掉之后,二级最后返回地面,它是可分解的复杂,这个可分解的复杂虽然也是复杂,但是可分解后就不复杂了。飞机是不可分解的复杂,飞起来是什么样,降落下来还是什么样,减少的只是油量。

简单的产品总体设计就分成总师、副总师、研究室主任、组长再到每个人,可能成千上万人去负责一个复杂产品,在没有数字化转型之前使用着最传统的方法,每一个工程师设计一个零件,装配不行重新设计,这种自顶向下的一层层分解就是解耦。自底向上的设计,以前一个零件设计就是重构,不行一层一层打回来,现在数字化转型体系了,叫自顶向下的设计,自底向上的综合。

我认为橙色云平台一定是基于对复杂产品的认识,其面向中小企业的界定,定义在哪个层次非常重要。

五、工业互联网为未来技术与产业变革带来突破与改变

姚磊:刚才宁老师也谈到互联网设计使得我们整体设计的流程模式都有颠覆式的变化。现在业界还有一个词就是工业互联网,与互联网设计是同源的,刚才在谈互联网设计时也说到了生态体系产业的新组织生态,工业互联网也是在重构这种制造业的新生态。现在国家把工业互联网上升为重大战略,全国各地也在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有人说它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一个重要的载体,是实体经济长板补短板的重要驱动力,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对于工业互联网这样的产业或者业态的发展,请各位嘉宾谈一谈“十四 五”时期工业互联网对于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带来的颠覆式或者是突破式、跨越式的推动作用。

宁振波:颠覆式跨越式我都不太赞同,现在中国的工业互联网和美国最早提出的工业互联网是完全两件事的,千万不要认为我们的工业互联网讲的还是原来那一套。中国制造 2025讲得非常清楚——创新驱动、提质增效、绿色发展、两化深度融合为主线,智能制造为突破口。去年习 总 书 记 在一些场合上也强调了要以智能制造为主线,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

部分人不太理解智能制造到底是怎么回事,我的解读是:智能制造是人类未来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发展方向,工业互联网是第一步。与美国不同的是,现在工业互联网最重要连接的是生产要素,这其中人、机器、物料、环境都是生产要素,甚至包括数字化的设计方法和相关软件都是生产要素。第二步是环境,环境是什么?拿生产企业举例,企业里要有水电气暖才能运行设备,还有一些生产集成电路的企业,温度、含尘量等也要检测测量。现在 CAD、CAE、CAPP 软件都是方法,未来,人、机、料、法、环、测也是方法,这些都需要联网。

联网之后我们可以掌握水、电、气、暖的能源消耗,也可以掌握设备的运行情况,对于物料加工的实时状态也能有所把握。在联网后往前延伸就是物联网——企业外的网络。物联网很成熟,能做到形态不变,比如阿里、京东的物料销售非常好,物料形态不变,一个条码打遍天下,除非食品腐败了,其他方面都不会出现问题。但是企业内部就不一样了,无论是流程型企业亦或是离散型企业,企业内部的物流非常复杂,从一个车间到另外一个车间,零件材料通过车、钳、刨、 铣、刨、磨、焊接、铸造、锻造化学反应流程,它的形态是在变化的。因此企业内的形态物流属于工业互联网范畴,不属于消费互联网和物联网,不能把消费互联网的套路放到企业内部来,会导致崩盘。我认为变是难控制的,不变的才是最简单的。

产品销售出去也能保持基本状态不变,企业内部核心是工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的第一步是连接,第二步是连续,在生产过程中,要把产品的生产模型提炼出来,采集的数据变成生产过程中的真实的产品模型。理论模型是基准,必须和设计的理论模型,或者机理模型比对完之后进行优化,逐步引导企业上工业互联网。我认为工业互联网还要再奋斗几十年,工业互联网是走向智能制造的重要的一步,智能制造推动工业互联网发展。

姚磊:正如宁老师说的那样,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是我们未来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主要方向。吴主任,在这个方向里,请您谈谈给制造业带来的变化。

吴志刚:未来的变化是什么?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深入发展,会进入到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制造业过程的数字化。数字化的过程中所积累的是大量数据,以数据为重要管控的过程中,如何解决数据驱动的整个制造过程,将成为未来发展的整体挑战。

在数据驱动的过程中,通过数据的协同也是解决流程的优化和复杂的过程,正如宁老师所说的流程的优化和重组,这可能会使未来的加工过程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原有的批量性生产变成小批量生产,再变成定制化生产、柔性制造生产。

智能制造是一个大目标,步子要一步一步的走,我们需要补齐很多短板,不断完善过程建设,在管好数据、用好数据的同时有效地衔接好上下游。这也是中国作为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以及质量强国的重要抓手和途径。

赵迎芳:从企业应用端来讲,做企业一定要考虑市场及推广,所有的技术都是服务于企业和社会价值,企业的需求、痛点、应用场景是工业互联网推广的关键。现在平台企业在推广互联网平台的时候,我们要思考一个问题,能不能去解决客户的场景问题、痛点问题以及需求问题,以及能帮他们创造什么价值?

我认为工业互联网发展的一个关键点,也是很多平台需要去思考的,即站在用户端思考能为客户解决什么问题。刚才宁老师和吴主任都提到了设备联网,工业互联网连接是核心,连接的最底层是设备和产品,这些设备和产品的创新改变,也是很多中小企业在产品侧需要思考的问题。

六、新兴制造体系将打破时空界限,让创造者更快乐的去创造

姚磊:有部分观点认为,基于智能制造推动的工业互联网的体系建成以后,下一步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广大的企业上云的过程。请各位嘉宾畅想一下,云上制造也好或者网上制造也好,它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途径,我们未来新型的制造体系应该会是一个怎样的制造体系?

宁振波:之前我在工信部讲过 7个字的畅想——“随时随地不随人”。随时就是任何时候,24 小时,无论是不是地球时间;随地就是任何空间,不管在火星上、月球上、太空里、深海里,任何地方,复杂产品在维修的过程中发现有些零件坏了,但是带的配件也没这个零配件,结果就只好停止运行了。现在怎么办?我就带一些设备就行了,在太空中零件坏了,随时可以造,任何事、任何空间都可以解决。不随人就是对工人的技能没有很高的要求,无论在太空、深海,经过简单的培训就能生产非常复杂的东西,这就是我们的未来。

核心是软件定义的,不是软件定义做不到这一点。软件产品在一定意义上就是数据,数据就一定要形成模型,数据是离散的,形成的模型是有关联关系的,真正工业用的是模型,这个模型就是橙色云要解决的问题。

吴志刚:未来的制造就是无处不在的制造,以及数据驱动的制造,是知识分享的制造,我觉得这是核心中的核心。

宁振波:把数据变成知识,实际上模型就是有知识关联的,数据是离散的,要把数据变成知识,知识和模型是同一层次的,模型是关联关系,不是闭塞的。

赵迎芳:橙色云的愿景是让企业没有难解决的研发问题,实现每个创造者的设计梦想。这里提到创造者,我觉得未来每一个人,都可以在任何情况下,任何空间任何地点,通过任何连接的方式来实现创造。这种创造不见得自己要研发、生产,他的创造是脑力的创造、智力的创造,生产也好,研发也好,它只是一个落地的过程,是可以借助外部的一些资源实现的。最后一句话是:让我们所有的创造者生活更美好,让我们的创造者工作更美好!

姚磊:通过刚才的交流,我现在也在想,未来制造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制造体系?就像刚才各位嘉宾所提到的,未来一定是一个软件定义、一个数据驱动、一个知识分享、一个无处不在、一个让创造者更快乐的去创造的制造体系。非常感谢!

在今天不停的发展过程当中,也要感谢一些人,感谢那些在顶层设计缜密思考,指引产业发展的那些领导者;感谢像橙色云一样,勇于自我突破,然后引领产业创新的这种先行者;感谢那些默默的在自己的领域艰苦耕耘的坚守者。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才使得无论是智能制造的发展,还是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还是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还是未来赋能整个实体经济的数字化转型,包括经济社会的整体转型,实际上是这些人给我们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今天在市场中也诞生了像橙色云这样的云协同研发平台和像橙色云这样的有先进理念、技术扎实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

在未来,我相信在互联网发展中还会有更多的新模式、新业态,就像橙色云一样,他们来自于制造业,扎根于制造业,赋能于制造业,引领制造业的发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数字化转型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