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癖的肿块特点是什么?

【实践篇】乳癖(乳房肿块)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与主播互动

简介: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会员; 中华中医药学会会员; 国际灸法大会会员;

温馨提醒大家:任何一个方子并不能适合所有人,看病得先分清楚病人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然后根据病情选方来加减药物来治疗,加减得法事半功倍,加减不得法则适得其反。用药之前请找有经验的中医指导,请勿私自用药!

乳腺增生、囊肿、结节、慢性囊性乳腺病、乳腺小叶增生,是妇女的常见病之一,多发生于25-40岁之间。

本病的临床表现为乳房胀痛,轻重不一,胀痛具有周期性,常发生或加重于月经前期。乳房肿块可发于一侧,也可以双侧,或多发性。可限于乳房的一部分,也可分散于整个乳房。扪查时肿块呈结节状,大小不一,质韧而不硬,与皮肤和深部组织之间并无粘连而可被推动,但与周围组织的分界并不清楚。肿块在经期后可能有所缩小。腋窝淋巴结不肿大。此外,本病病程较长,发展较慢,乳头溢液亦为常见症状。

由于本病临床症状常与月经周期有密切关系,因此,一般认为本病的发生与卵巢功能失调有关,黄体素分泌减少,雌激素量就相对增多。

根据以上临床表现,本病的诊断并不困难。但少数病人可能发生恶变,因此,应对病人每3个月进行1次复查,必要时进行活组织切片检查,特别是对于单侧性、病变范围局限者。检查要重点注意有无迅速增长或质地变硬的单个肿块出现。一旦出现这种肿块,应高度怀疑恶变的可能。

现代医学对乳腺增生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有人用雄激素抑制雌激素,软化结节减轻疼痛,或用5%碘化钾缓解疼痛。甲基睾丸素、丙酸睾丸酮等激素治疗的副作用是进一步扰乱人体激素之间的细致平衡,不宜常规应用,仅在疼痛严重而影响工作或生活时,才考虑采用。

乳腺增生病属祖国医学的“乳癖”、 “乳岩”范畴,《疡科心得集》谓“乳中结核,形如丸卵,不疼痛,不发寒热,皮色不变,其核随喜怒而消长,此名乳癖”。《外科真诠》曰:“乳癖,乳房结核坚硬,始如钱大,渐大如桃,如卵,皮色如常,遇寒作痛,总由形寒饮冷,加以气郁痰饮,流入胃经,积聚不散所致”。《外症医案汇编》亦云:“乳症,皆云肝脾郁结,则为癖核。与肝、胃、冲、任等经脉有密切关系。肝胃不和者,病前常有情绪不畅史,肝气不舒,郁于胃中,故乳房肿块常随喜怒而消长;冲任不调者,常有月经不调史,冲为血海,任主胞胎,故乳房胀痛常随月经周期而变化。治则以疏肝理气为主,并根据病情佐以活血化瘀或化痰散结之法。

中医辨治乳腺增生 

肝郁气滞,痰瘀血结型:

一侧或两侧乳腺出现肿块和疼痛,肿块和疼痛与月经周期有关,一般在经前加重,行经后减轻,伴有情志不舒,心烦易怒,胸闷嗳气,胸胁胀满。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弦。治法:疏肝理气,活血散结。 

加味逍遥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柴胡9g,香附9g,青陈皮各6g,当归12g,白芍12g,川芎12g,延胡索10g,莪术15 g,郁金10g,桃仁10g,红花10g,橘叶、橘络各5g。

脾肾阳虚,冲任失调型:

一侧或两侧乳腺出现肿块和疼痛,常伴有月经不调

,前后不定期,经量减少,全身症状可见怕冷,腰膝酸软,神疲乏力,耳鸣。舌质淡胖,苔薄白,脉濡细。治法:温补脾肾,调摄冲任。 

仙茅10g,仙灵脾10g ,肉苁蓉10g,制首乌15g,柴胡6g,当归10g,白芍12g,鹿角胶10g,熟地12g,炮山甲10 g,香附10g,青陈皮各6g。 水煎服。 

症见:经前乳房胀满疼痛而硬,甚者痛不可触衣服;或阴中抽痛,或痛经,或婚久不孕。经前常喜叹息,烦躁易怒,胸胁少腹胀痛。舌黯红或尖边红,苔薄白,或微黄,脉弦或弦数。治法:疏肝解郁,和胃消导。 

当归15克、白芍20克、柴胡12克、茯苓20克、白术15克、薄荷9克、甘草6克、鸡内金12克、麦芽30克、青皮10克、猪苓15克、郁金15克组成。水煎服。如肝郁化火,乳头痒痛,烦躁,尿黄、便秘,舌红苔黄者,可用丹栀逍遥散,加鸡内金、夏枯草、蒲公英之类,以疏肝清热。 

症见:经前或经时乳房胀痛不硬,或乳房发育不良,或月经过少或婚久不孕。形瘦两目干涩,五心烦热,咽干口燥,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舌红苔少脉细弦略数。治法:滋肾养肝,和胃通络。 

治疗方:一贯煎加减 北沙参20克、麦冬15克、当归15克、生地黄20克、川楝子10克、枸杞子15克、鸡内金10克、麦芽30克、天冬15克、山茱萸15克、白芍15克、山药30克组成。水煎服。

临床可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表现在上述处方用药基础上进行加减化裁:如乳房胀痛明显者,可加制乳没各6g,川楝子10g;病病程较长、肿块质地偏硬者,可加莪术30g,八月札15 g;伴有乳头溢液者,可加丹皮10g,栀子10g,仙鹤草15g。如肝郁化火,乳头痒痛,烦躁,尿黄、便秘,舌红苔黄者,可用丹栀逍遥散,加鸡内金、夏枯草、蒲公英之类,以疏肝清热。如兼见乳房有块,或乳腺增生者,主方可加软坚散结之品,如天冬,猫爪草、王不留行,穿山甲,两头尖,浙贝母。如兼有乳腺增生者,适加软坚散结之品,如橘核、浙贝母、夏枯草。

服用上述中药治疗时需注意:月经期暂停服用,经后可继服;妊娠期禁服,因中药的行气活血作用可能会诱发子宫收缩而引起流产;严重的上呼吸道感染及其他急性全身性疾患停服,宜“急则治其标”,先治疗急性病变,待其痊愈后再继续治疗本病;伴有其他慢性病且正在治疗中,乳腺增生病亦需治疗者,处方用药需结合其全身情况,综合辨证,治疗时予以兼顾。

一、自拟“荔枝橘核汤”治疗乳腺增生症1200余例效果良好。 处方:荔枝核(打)15克,橘核(打)30克,山楂核(打)15克,青皮10克,柴胡10克,香附12克,赤芍12克,川芎10克,丝瓜络20克。

用法:于月经来潮前5-7天开始服药,每日一剂,水煎服。服至月经净后为一疗程,一般每疗程需服药10剂左右。下次经前继续第二疗程。大多数患者3-4个疗程即可治愈。

方解:方中荔枝核、橘核、山楂核可软坚散结;柴胡、青皮、香附疏肝解郁;赤芍、川芎活血祛瘀;丝瓜络宣通经络。药证相符,颇有效验。 

二、 方名:加味瓜蒌汤

处方:当归12克 瓜蒌30克 乳香3克 没药3克 甘草3克 橘核(打)15克 荔枝核(打)15克 水煎服,每日一剂。一个月为一疗程,效果不明显时加昆布,海藻各15克,经期暂停药。

临床效果:加味瓜蒌汤治疗乳腺增生100例,年龄最小者为17岁,最大者为五十岁,以24岁至45岁者最多。病程最短为一周,最长者为五年。肿块情况:双侧乳腺发病者19例,单发于左侧者68例,单发右侧者13例,临床主要表现为乳腺肿块,多数伴有胀痛或刺痛等症状(注意诊断乳腺增生病应除外纤维腺瘤,乳癌等疾病)。治疗服中药时间最短者为15天,最长者40天。近期临床治愈90例(肿块完全消失),占90%,显效10例(肿块消失约1/2)占10%,全部有效。

三、 乳腺增生症验方 有效率92% 

外治:取蒲公英、香附、白芷、薄荷各15 克;紫花地丁、瓜蒌、丹参各9克,研成细末混匀,贮瓶备用,敷贴时取上药末适量,加醋调成糊状,敷脐中,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两天换药1次,8次为一疗程。适用于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表现为胸。闷嗳气、乳房胀痛,或结节随喜怒而消长。

内服:柴胡、郁金、青皮各12克,当归、茯苓、夏枯草各15克,白芍20克,白术、浙贝母各10克,薄荷6克,炙甘草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经期停用。

疗效:本方治疗乳腺增生症患者50例,痊愈23例,显效15例,好转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

四、地肤 子汤治乳腺增生经验 乳腺增生足乳房一种非炎症疾 病。属于中医学“乳癖”范畴。其特点是 乳房肿块,经前肿痛加重,经后减轻, 好发于30~40岁妇女。中医采用地肤 子汤治疗有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处方:地肤子60克,橘核(打)30克, 柴胡12克,枳实9克,白芍10克,甘草6克。

加减:证属肝郁痰凝,伴有心烦易 怒,失眠多梦,情绪急躁,乳房胀痛,苔 薄白,脉弦滑者,加陈皮、郁金各10 克,金银花、蒲公英各30克。证属肝郁 气滞,伴有两胁及乳房胀痛,低热,舌红少苔,脉弦数者,加陈皮、生地、玄 参、地骨皮各10克,金银花、蒲公英各30克。

用法:水煎分3次口服,每日l 剂。

治疗60例中,显效38例,有效 22例。

李某,女,46岁。双侧乳房胀疼5 年,经前和情绪不畅时加重,经x线摄片和多次乳腺红外探测检查,诊断为双侧乳腺增生重度,曾服用许多中药及中成药治疗,效果不明显。查体双侧乳房多处片状肿块,肿块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推之移动,舌红苔薄白,脉弦数。予以基本方加陈皮、郁金各 10克,金银花、蒲公英各30克,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服3剂后症状基本消失,继服3剂巩固疗效,随访3年未复发。

乳腺增生多由于郁怒伤肝,肝郁气滞,思虑伤脾,脾失健运,痰湿内蕴,以致肝脾两伤,痰气互结,瘀滞而成。本方由地肤子合四逆散组成。地肤子性寒味甘苦,归膀胱经,具有清湿热、利小便、止痒的作用,最大量用至90 克,最小量用到60克;

四逆散透邪解郁,疏肝理脾;加用橘核,增强疏肝行气,散结止痛作用;另外可根据症状不同,加金银花、蒲公英、连翘等}十寒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之药。诸药合用,共奏疏肝理气,化痰散结,行气止痛之功。

五、 经验方柴贝汤治疗乳癖疗效显著 

柴贝汤药物组成:柴胡、皂角刺、蒲公英、紫花地丁、橘核、白芷、白茯苓、瓜蒌各10克,射干、夏枯草各15克,连翘20克,浙贝母、甘草各6克。加减:伴带下色黄量多,加板蓝根、半枝莲各20克;肿痛明显加制乳香、制没药各10克;肝郁明显,加郁金、香附各10克;病程在1年以上加白僵蚕6克,全蝎3克,天花粉20克;适经行量少加益母草20克,当归10克。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方中柴胡疏肝;橘核理气止痛;皂角刺、浙贝母化痰散结;蒲公英、紫花地丁、白芷、射干、瓜蒌、连翘清热解毒,消瘀散结;夏枯草清肝火,散郁结;白茯苓健脾渗湿,防肝木乘伐脾土;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清热解毒,化痰散结,消肿止痛之功效。治疗期间患者应保持心情舒畅,善于自我调节情绪,防情志不畅,内伤肝脾,同时忌辛辣发物。

乳癖多由情志不遂或受到精神刺激引起,病位在乳房,病机为肝郁痰凝,气血瘀滞成块。魏北涵指出:本病肝郁为本,痰凝为标,总宜标本兼治,辨证治疗,宜疏肝解郁,化痰散结,同时不忘扶脾,防肝木乘脾。伴月经不调者,佐以调经通络;伴脾虚失运者,佐以健脾化湿。

六、 治疗乳腺增生、乳腺瘤验方 

【处方】:仙茅9克,仙灵脾30克,鹿角片12克(先),山茱萸肉9克,肉苁蓉12克,山慈菇15克,海藻30克,桃仁15克,丹参30克,三棱15克,莪术30克,制香附9克,郁金12克,延胡索12克。

【主治】:乳房小叶增生症,乳房纤维腺瘤,乳腺囊肿,泌乳一闭经综合症,性早熟性女性乳房发育症。

【评按】:乳癖,经前乳房作胀,肿块增大变硬,经后症状减轻,乃冲任失调,肝郁气滞血瘀所致。

【方解】方中以仙茅,仙灵脾,鹿角片,肉苁蓉,山萸肉等调摄冲任,其性温而不热,质润而不燥,三棱,莪术,桃仁,丹参,破瘀散结,山慈菇,海藻软坚消肿,制香附,郁金,延胡索,疏肝理气,止痛。 

七、乳腺增生特效简方 药物组成:白鸭毛(我选用的是白鸭的长尾毛或翅尖毛,约十到十五公分)七根。血竭11克。

制药:白鸭毛焙焦存性(挺费劲),血竭硏极细末,二药混合,原方以蜂蜡为丸,我见质地太硬,改为二号胶囊大约可装24个胶囊。

服用:原作者一次将药物服完,我临床让患者服用胶囊每次12粒,两次服完,可在头一天睡前服用一次,第二天早上饭后服用一次。这样可减少药物的副作用(主要是恶心,食欲不振)。一个月服药一次,三个月为一个疗程。

效果:我临床应用此方治疗

30余例,可以说全部取效,80%的病人在第一次服药一周后疼痛减轻,肿块缩小。疗效之好出乎意料 。望得此方的同仁,广加利用造福病人!

【组成】柴胡、赤芍各10克,瓜蒌30克,当归、青皮、橘叶、枳实各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理气活血、化痰散结。

【主治】肝郁气结、痰滞不化、乳房疼痛,或乳房结块,或月经失调,月经将至以前乳房胀痛或窜痛,或乳下有条索状物疼痛,色微紫,或带状疱疹,剧烈疼痛难止,舌苔白,脉弦滑者。

【加减】若锁骨上或颈部淋巴结肿大者,加夏枯草15克;乳衄者,加降香、茜草各10克:突然乳汁不通者,加王不留行4克。

【疗效】屡用屡验,效果颇著。

乳腺增生外治方 中成药外治方

1.散结止痛膏:方由重楼、白花蛇舌草、夏枯草、生川乌、生天南星、冰片等组成。贴于患处,两日一换。可软坚散结,消肿止痛。

2.乳安贴:方由制乳香、制没药、全瓜蒌、穿山甲、贝母、桔梗、夏枯草、蒲公英等组成。外用,将患处洗净搽干,取本品贴于患处。一次8~12小时,间隔12小时,9次为一疗程。可疏肝理气,活血散结。

3.逍遥丸:取逍遥丸6克,研细,清水调匀,填于肚脐处,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每日一换。可疏理肝气。

1.二藤膏:藤梨根、鸡血藤、丝瓜络、桑寄生、泽兰、红花、香附、川芎、连翘、瓜蒌、大黄、芒硝各30克。将上药择净,共研细末,用两个布袋分装,置锅中蒸热后洒酒少许,分别热敷患侧乳房、肚脐30分钟。每日两次,一剂药用10次,10天为一疗程,连续3个疗程。可疏肝活血,通络化结。

2.消癖散:蒲公英、木香、当归、白芷、薄荷、栀子各30克,紫花地丁、瓜蒌、黄芪、郁金各18克,麝香4克。将上药择净,共研细末备用。每次取药末适量,用食醋调匀,外敷肚脐处,外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两天换药一次,8次为一疗程,连续3个疗程。可疏肝行气,通络散结。

3.芒硝膏:芒硝60克,生南星、蜂房各20克,乳香、没药各15克。将诸药择净,共研细末,用凡士林调为糊状,外敷于乳腺增生处,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每日一换,以愈为度。可活血通络,消肿散结。 

功能清热解毒,舒肝理气,化痰消瘀,软坚散结。主治乳腺增生症。【处方组成】

蒲公英30~60克、蚤休15克、青皮10克、桔叶10克、桔核15克、穿山甲10克、僵蚕10克、

夏枯草15-30克、牡蛎(先煎)15-30克、炙鳖甲(先煎)15克、桃仁(打)10克、赤芍10克、水煎服。

患处疼痛加乳香12克、没药12克;肿块坚硬长期不消、偏血瘀甚者,加三棱、莪术各6-10克,偏痰结者去桃仁,加海藻15克、昆布15克、黄药子10-15克;局部有灼热感加银花30克、连翘15克;气虚加黄芪30克。

本方蒲公英、蚤休清热解毒;青皮、桔叶、桔核舒肝理气,破气消积;穿山甲、桃仁、赤芍活血化瘀;穿山甲、夏枯草、牡蛎、炙鳖甲、僵蚕软坚散结,通乳络消痰核。 

功能疏肝解郁,软坚散结,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主治慢性囊性乳房病。

麦芽30-60克、山楂20克、夏枯草20克、鸡血藤30克、生牡蛎(先煎)30克、鳖甲(先煎)30克、赤芍15克、丹参15克、陈皮10克、通草10克,水煎服,3周为1疗程,如1疗程未愈,可间隔3-4天继续第2疗程,亦可连续服药。

素体虚弱者酌加黄芪、党参、当归;乳房胀痛较甚者酌加川楝子、延胡索;乳房胀痛而灼热或低热者酌加丹皮、山栀;肿块较大、硬实且身体壮实者酌加三棱、莪术,伴胃脘痛者去山楂,加白芍、甘草。

本方治疗54例,自觉症状及体征消失,肿块完全消散为痊愈,计36例;肿物较治疗前缩小1/2以上,疼痛消失,他症状及体征显著改善为显效,计11例,肿块明显缩小,疼痛减轻,其他症状及体征有一定改善,但劳累、情志不畅及月经等因素刺激后,症状有反复者为有效,计5例;症状及体征均无明显改善者为无效,计2例。本组病例在治疗及随访过程中均未发现恶性病变。 

祖国医学认为:“冲任不调,或忧郁思虑,以致肝郁气滞,肝脾失调,气滞血瘀,痰凝聚结成核。”本方有夏枯草、陈皮疏肝理气;生牡蛎、山楂、麦芽、鳖甲软坚化痰散结;鸡血藤、赤芍、丹参活血化瘀,故临床应用,确具疗效。 

功能疏肝理气,软坚消核,活血通络。主治乳腺增生病。

醋炒柴胡9-15克 、橘核(先煎)30克、荔枝核(先煎)30克 、赤芍30克、夏枯草15-30克、山慈菇15-3O克、僵蚕15-30克、王不留行15-30克、三棱15-30克、莪术15-30克、煅牡蛎(先煎)30-60克、鹿角霜15克、甘草6克,水煎服。

偏寒加干姜、肉桂、制附片,偏热加黄芪、龙胆草、山栀;气血虚加黄芪、当归、太子参、白术;阴虚加玄参、鳖甲、龟版;阳虚加干姜、肉桂、制附片,仙茅;经前乳胀严重加制香附,偏热加广郁金;偏寒加金橘叶、青皮;痛经严重乳香、没药、失笑散;月经期去三棱、莪术;偏热加茜草炭、炒丹皮、益母草

,偏寒加荆芥炭、干姜炭、三七粉或云南白药。【临床疗效】

本方治疗乳腺增生98例,治愈(乳腺胀痛、肿块消失)67例,显效(胀痛减轻,肿块缩小1/2以上)23例,好转(胀痛减轻、肿块缩小不及1/2)6例,无效2例。 

柴胡、橘核、荔枝核功能理气消核;山慈菇、僵蚕、夏枯草、牡蛎、三棱、莪术等功能化痰软坚散结;赤芍、王不留行、鹿角霜等温经活血通络。 

功能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滋阴通络。主治乳腺增生病。

当归12克、鸡血藤12克、白芍10克、白术16克、茯苓10克、柴胡10克;王不留行10克、香附10克、丹参10丸、玄参15克、麦冬10克、路路通10克、甘草6克,水煎服。

心烦易怒加丹皮10克、山栀子10克;乳房胀痛甚加桔核10克、川楝子10克;肿块坚硬加三棱10克、莪术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伴有纤维瘤加夏枯草15克;阴虚加生地15克、枸杞子12克、菟丝子10克,冲任不调加仙灵脾10克、仙茅1O克。

本方治疗乳腺增生病100余例,均收较好疗效。根据乳腺增生病的特点,经期前出现两乳作胀,乳头胀硬,心烦易怒,月经提前等特有症状,每月经前10天开始服药5-7剂,3个月为1疗程,轻者1个疗程则愈,重者需2个疗程。少数病人连续服药15-20剂痊愈。 

本方中柴胡、香附疏肝理气;当归、鸡血藤、丹参、王不留行等活血消瘀;白术、茯苓健脾化湿;玄参、麦冬,路路通等滋阴通络。

功能疏肝健脾,理气解郁,化痰散结。主治乳癖。【处方组成】

柴胡10克、白术10克、桔叶10克、桔核10克、浙贝母10克、白芍15克、全瓜蒌15克、夏枯草15克,水煎服。每晚在服完2煎后,将药渣放锅内炒热,加食醋100克拌炒后,装入布袋,放患处乘热熨之。10日为1疗程,一般治疗1-2疗程可愈。

胸胁痛、嗳气、脉弦者加青皮、陈皮、香附、合欢花;肿块有刺痛感者加金铃子、延胡索、川郁金;肿块较大,质地较硬者加昆布、海藻,纳少脘痞,神疲便溏者加党参、茯苓;肿块大小、疼痛随行经前后而增减者加鹿角片、紫丹参、仙茅、仙灵脾、巴戟。

本方治疗乳癖53例,其中肝郁痰结型31例,1个疗程取效者8例,2个疗程取效者16例,3个疗程取效者7例;冲任失调型22例,服药2个月以上,痊愈(自觉症状,肿块全消)者6例,好转(肿块缩小,质地变软)9例,无效7例。 

无 白芥祛痰汤【功能主治】

功能祛痰散结,理气通络,主治乳腺增生病。

白芥子60克、白附子10克 、生半夏5克、制蜈蚣3条、炙水蛭2克、炙甘草9克、熟地9克、茯苓9克、海藻9克、生麦芽9克,水煎服。2个月经期为1疗程。

若兼见冲任不调,或血瘀症状者,应加入调理冲任或化瘀和营之品。

治疗乳腺增生病53例,显效20例,好转25例,无效8例。 

本方以白芥子为君,白附子、生半夏为臣,旨在辛散温通,行气消痰;熟地、茯苓、炙甘草为佐,以护阴扶正,行气化痰,软坚散结;生麦芽以化积导滞。综合全方,甘温同用,阴阳相须,化痰行气而无伤阴之弊,养阴滋液而无助湿之嫌,因而取得较好疗效。

功能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化痰散结。主治乳腺增生病。

柴胡12克、白芍12克、香附12克、郁金12克、青皮9克、丹参9克、三棱9克、莪术9克、生牡蛎30克(先煎),隔日1剂,日服2次,水煎服。每月服15剂为1疗程。

经期经前乳房肿痛显著,肿块增大并随喜怒而消长,可加延胡索、金铃子、桔核等;乳房肿块较大,胀痛明显,可加桃仁、红花、王不留行、炮山甲、白芍改赤芍;乳痛较轻或无痛,肿块较大质中等硬,酌加海藻、昆布、全瓜蒌、法半夏、茯苓、淮山药、白术。

乳腺增生病属中医“乳中结核”范畴,发病与肝气郁滞,气滞血瘀,气阻痰凝,痰瘀交阻而成相关。治疗法则以疏肝理气为主,重在调整机体,而活血化瘀,化瘀散结着眼于局部软坚散结。整体、局部兼治,效果显著。 

功能活血祛瘀,化痰软坚。主治乳腺增生病。

鹿角15克、穿山甲3克、三棱9克、莪术9克、丹参15克、当归10克、没药10克、玄胡10克、淫羊藿10克、牡蛎10克、黄芪20克、水煎服。

治疗50例,临床治愈(肿块完全消失)19例,占38%;显效(肿块缩小1/2以上,疼痛明显减轻)31例,占62%。本组病例均经X光或超声波检查证实。以服药60天统计疗效。 

乳腺增生病多因七情所伤,气郁化火,致热结血瘀或痰凝壅结聚于乳中而成,本方选用鹿角、穿山甲血肉有情之品,合三棱、莪术、当归.丹参、牡蛎等活血祛瘀、化痰软坚之品,更以黄芪、玄胡等气药作引动,治疗妇女之乳腺增生病有显效。 

功能理气解郁,和营消肿,软坚散结。主治乳腺小叶增生。

当归10克、白芍10克、柴胡10克、茯苓10克、白术10克、薄荷6克、枳壳12克、瓜蒌壳12克、香附10克、丹参12克、郁金12克、牡蛎(先煎)30克、甘草6克,水煎服。

肿块大,体质较好者去白术、茯苓、薄荷,加赤芍、丝瓜络、鹿角霜、浙贝、穿山甲。

本方治疗乳腺小叶增生60例(致密型23例,包块型14例,萎缩型4例,囊性1例,索状型1例,乳腺纤维瘤1例,一侧为包块型而另一侧为致密型3例,不明症型13例)。治愈50例,显效3例,服药最少2剂,最多18剂,均经半年追访未见复发。 

本方有柴胡、枳壳、香附、郁金等理气解郁之品,又有蒌壳、白术、茯苓化痰健脾之品,更有丹参和营活血、牡蛎

软坚消块综合用之,故治乳腺小叶增生有效。

功能疏肝理气,通络散结,主治乳房胀痛症。

瓜蒌15克、乌药9克、没药3克、当归12克、皂刺9克、甲珠9克、延胡索12克、香附9克、木香9克、郁金9克、甘草3克,水煎服。月经来潮前1周用药,持续到月经停上,每日1剂,早午晚温服。每个月经周期用药为1疗程。

经前小腹刺痛,痛大于胀者加莪术、红花、琥珀;经前小腹隐痛喜按者加官桂、吴萸、党参;青春期、更年期病人加枸杞子、生地、女贞子。

治疗144例,显效42例(服药2个疗程症状消失,连续2个月未发),占29.2%;有效78例(服药3-4个疗程乳房胀痛消失),占54.2%;无效24例,占16.7%。总有效率为83.3%。 

王氏在临床应用本方20余年,经临床观察,患者多有不同程度的情志不遂,忧郁恼怒。故本方重用疏肝理气、消结散瘀之品。

功能活血化瘀,行气解郁,化痰消结。主治乳腺纤维囊性病。 

知母20克、大贝15克、花粉20克、乳香10克、半夏15克、白芨15克、穿山甲15克、皂刺15克、公英30克、三棱15克、莪术15克、香附15克,水煎服。20剂为1疗程。月经期停服,经后续服。

因情志不舒导致气滞痰凝,乳房胀痛有肿块,性情急躁,郁闷心烦者加柴胡15克,川楝子15克;因劳损冲任,月经不调,腰酸腿软,乳房胀痛有肿块者加鹿角霜15-20克;乳头溢液者加夏枯草、半枝莲等。

本方治疗123例,乳房疼痛、肿块消失71例(57.7%);乳房疼痛减轻,肿块缩小1/2以上37例(30%);乳房疼痛减轻,肿块缩小但不到1/2,或结节变软12例(9.8%);乳房疼痛不减,肿块未见缩小3例(2.4%)为无效,总有效率为97.5%。

乳腺增生病与祖国医学之“乳癖”相似。《外科正宗》曰:“乳癖乃乳中结核,形如丸卵,或重坠作痛。或不痛皮色不变,其核随喜怒消长,多由思虑伤脾,恼怒伤肝,郁结而成 ……”。可见本病多因肝气郁结,气滞痰凝,积聚于肝胃之络所致。本方取穿山甲、皂刺、乳香、三棱、莪术等以血化瘀;知母、大贝、白芨、半夏、公英有化痰消结之效,香附行气解郁,并有助于活血化瘀;加柴胡、川楝子有增益舒肝解郁行气止痛之作用;伴乳头溢液者,再加夏枯草、半枝莲以增强清热解毒之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乳癖的表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