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塞外阴溃疡鉴别?

Syndrome)是累及多系统,多器官的全身性疾病,口腔及生殖器溃疡具有一定特征性。本病发病机理尚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与免疫失调有关。1937年土耳其医师Behcet首先描述了以口腔、外生殖器溃疡,眼色素膜炎为表现的慢性,反复发作性的综合征,我国1957年以来对此病也不断进行了报道。

 本病世界各地均有报道。但大多数病例集中在东亚、中东、地中海各国,以古丝绸之路地域巧合,故有学者称之为丝绸之路病。据资料报道其发病率日本为13.6/10万,英国6.64/10万,美国6.6/10万,我国黑龙江0.11%,宁夏回族自治区0.12%,但尚无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日本本土患病率较高,但移居美国日本血统人却极少见,提示本病与生活习惯,饮食和环境有关联。

     白塞病的病因至今不明。目前倾向为一异质性疾病,涉及多种因素。

     白塞氏报告在患者口腔病灶的浓液渗出物中含有病毒包涵体,将其接种正常人口腔粘膜,能诱发类似病变,并在患者血中找到一些病毒中和抗体。此后发现动物感染病毒后也可引起类似白塞病改变。因此有些学者认为本病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尤其是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和单纯疮疹病(Herpes simple virus),认为由宿主细胞产生的抗病毒抗体引起自身免疫。但目前尚缺乏确凿的证据。

      链球菌(streptococcus)和结核杆菌(tubercle bacillus)感染对于本病发病可能有重要意义。前者的证据是,拔牙后链球菌感染以及用该菌提取之抗原对肯定的本病患者进行皮肤试验后,病情加重,甚至可诱发本病的再次发作。

     与结核菌有关的证据是,白塞病患者中相当数量过去有结核病史,或现有结核病灶,有些患者行PPD皮试呈强阳性结果,有些患者经抗结核治疗后白塞病得到缓解。

     有证据表明,HLA-B5及其相关的B51亚型为本病的易感基因。例如,沙特阿拉伯患者HLA-B5(5157%阳性,而正常人群只有26%。日本的患者中HLA- B5(5157%阳性,而正常人频率仅为12%,我国初步研究也发现与HLA- B5(51基因有关,有报导一组30例患者中53.3%HLA-B51阳性,而正常人群频率为10.9%。动物实验和人体研究发现HLA- B5(51基因可触发嗜中性粒细胞产生过氧化物的功能增强,这可能与诱发白塞病有关。

       日本是白塞病高发区,1950年以后本病患者明显增多,考虑环境污染是原因之一。因患者血中有机农药较对照组高,其中BHC及滴滴涕尤为明显。血清中铜离子为主的微量原素也较高,与疾病的发作呈正相关。给予小鼠高铜饮食,可诱发与本病相似的皮肤、粘膜及肠道病变。

     在本病中发现多种免疫异常现象,认为是一种免疫性疾病。体液免疫出现异常:50-60%患者血清中出现循环免疫复合物(circular immune complex),中枢神经系统受累者血清IgM、IgA明显增高。在部分患者血清中发现有抗内皮细胞抗体,抗口腔粘膜细胞抗体、抗角蛋白抗体、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抗心磷脂抗体,但这些抗体在发病中的意义尚待进一步研究。

 在急性期部分患者血中补体增高,尤其C9与CH50升高,有些患者口腔病灶内皮下血管中查到C3沉积,在眼色素膜炎发作前C3降低,可能经典和C3旁路均被激活,补体消耗所致。

 淋巴细胞功能异常:早期发现在口腔内皮细胞作用下,患者淋巴细胞可向原始化转变,并对自身口腔粘膜细胞产生细胞毒作用。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失调,有些亚群细胞功能亢进。在本病急性期时CD4/CD8比例失调,CD45RA+细胞缺乏,细胞毒T细胞明显增加,且功能亢进。广泛分布于皮肤粘膜病变处的gδT细胞,在某种链球菌的刺激下可产生大量TNF-α、TNF-β和IL-8,致使中性粒细胞功能亢进;同时在IL-2的刺激下,此细胞还具有NK细胞的活性,表明其在发病中有重要作用。此外,本病组织学改变以及针刺皮肤反应类似于迟发高敏反应,提示有细胞免疫紊乱。嗜中性粒细胞亢进是本病炎症处最显著的特征:①趋化性增强。不仅体外观察嗜中性粒细胞对各种趋化因子敏感,而在患者血清中发现有趋化激活因子存在;②游走及粘附能力增强;③吞噬功能增强,各种介质产生增多。

       免疫异常和中性粒细胞功能亢进引起继发性血管内皮细胞损害(或)功能紊乱,造成更复杂的病理生理改变,如内皮细胞损害后释放过多的内皮素使血管收缩;PGI2生成减少,促发血栓形成,管壁通透性增加,出现渗出性改变等。

 本病以血管炎为特征,可累及各大、中、小血管,其中小静脉最常受累。发病的早期类似白细胞破碎性血管炎,或者呈嗜中性粒细胞性血管炎反应。晚期则显示淋巴细胞性血管周围炎。其组织病理学特点:血管周围淋巴、单核细胞浸润,血管壁可有IgG、IgM和C3沉积,大静脉血栓形成,大动脉可由于管壁变性、坏死而形成动脉瘤。血管炎有渗出和增生两种改变,渗出性改变为管腔充血,管壁水肿,内皮细胞肿胀,纤维蛋白沉积等;增生性改变是内皮细胞和外膜细胞增生,管壁增厚,有时有肉芽肿形成。

       本病4-70岁各年龄均有发病,但主要侵袭25-35岁的青年人,男女比例为0.77:1。大多数起病缓慢,全身症状轻,常见为有发热,乏力,食欲下降,头痛,关节疼等。

       几乎所有患者都出现复发性口腔溃疡,且多数患者以此为初发表现,故有人称之为本病的必备症状。每年发作至少三次,见于舌、口唇、齿龈、颊粘膜、软腭等各个部位。病变初为红色小结,继尔出现水泡或丘疹,48小时后可发展为痛性溃疡,溃疡直径2-3cm,于1-2周自行愈合。

       一般在口腔病变后发作,发生率75%,与口腔溃疡性状相似,女性常见外阴及阴道,男性在阴囊和阴茎,也可见于龟头、肛门、子宫颈等处,男性疼痛著于女性。一般1-3周内消退残留疤痕,反复发作频率低于口腔溃疡。

 60-80%患者眼部受累,常见病变为色素膜炎,视网膜血管炎和视神经萎缩,玻璃体炎及眼底出血等。前葡萄膜炎即虹膜睫状体炎,可伴有或不伴有前房积脓。而后葡萄膜炎和视网膜血管炎则是影响视力的主要原因。眼炎反复发作可造成严重的视力障碍甚至失明,是本病至残的最主要原因。男性眼部受累较女性多见且病情严重。主要临床表现为视物模糊,视力减退,眼球充血,眼球疼痛,畏光流泪,异物感及飞蚊症等。眼部病变致盲率高达33-44%。

       发生率56-99.1%,皮损多样,有结节性红斑,假性毛囊炎,痤疮样毛囊炎及非特异性皮肤过敏(如针刺样反应)等。结节红斑最常见,下肢小腿部位多发,对称性,呈园形或橢园形红色隆起的皮下结节,质地稍硬,有压痛,一般一个月内自行缓解。其次为带或不带脓头的毛囊炎,与青春期出现的痤疮相似。

 见于30-60%白塞病患者,大小关节均可受累,常为非对称性的单个或少数关节疼痛,但也可见多关节受累。以膝关节最常见,其次是踝关节、腕和肘关节。大多数为一过性,关节红肿少见,极少引起关节变形,关节X线片一般无明显异常或仅有轻微的破坏。滑膜活检示有多形核或单核细胞浸润,骶髂关节偶有受累,甚至可影响脊柱,但白塞病关节炎具有自限性。

 发病率在30%左右,男性发病高于女性,病变也较严重,多在发病后1-3年出现,中枢神经经受损较周围神经多见,后者一般病变较轻。根据症状可分为脑膜炎型,脑干型,器质性精神症状型,良性颅压升高,脊髓损害等,表现为头痛、头晕、意识障碍、精神异常、脑膜刺激征、癫痫、下肢乏力、麻木、感觉障碍等。脑脊液异常为颅压升高,细胞增多,均半数病人蛋白升高。神经系统损害是白塞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复发率高,治疗效果差,是本病的主要死亡原因。

       消化道任何部位均可以出现病变,但以回盲部多见,其次是结肠、胃等处。为多发性溃疡,可深可浅,深者可造成胃肠穿孔。临床症状常见有右下腹疼、恶心、呕吐、腹胀,消化道出血,急腹症等。

发病率10-37%,可累及各种动脉及静脉,静脉受累多于动脉,主要是静脉血栓形成。大血管受损时可表现为动、静脉阻塞,动脉瘤及静脉曲张。静脉受阻常见上、下腔静脉阻塞综合征。动脉受累可形成动脉瘤,多数为单个动脉瘤,常见于主动脉、腹主动脉和胸主动脉。动脉阻塞较少见。但肾动脉狭窄可致肾性高血压,心脏血管炎可影响到心肌、瓣膜、传导系统、出现心悸、心绞痛、心律失常等。白塞病血管受累也是致死的重要原因。

 肺部表现不太常见,主为咯血,可能是肺动脉瘤形成支气管瘘所引起,另外,可见咳嗽,胸膜炎、肺动脉瘤、肺栓塞及气管支气管溃疡等。肾脏受累可出现间歇性蛋白尿、血尿。约10%的白塞病出出附睾炎,表现睾丸疼痛、肿胀,持续1-2周,可反复发作。此外,部分患者急性发作时伴有高热,疲倦、食欲不振、易出汗等症状,也可有全身淋巴结肿大。长期低热者也不少见。

protein)增高,a2和g球蛋白增高,IgG、IgA增高,优球蛋白溶解时间延长。约半数以上患者HLA-B5(51阳性。

ANCA)阳性,但均非特异性,仅能提示本病可能为一免疫性疾病。其他可根据患者临床表现选择一些检查,如:胸片、骨关节相、消化道造影,需要时行脑CT、脑脊液检查及脑电图等,了解相应器官受累情况,行血管造影了解大、中动静脉受累情况。

 白塞病因无特异的病理学和实验诊断指标,故诊断有赖于典型的临床特征和对各种临床表现的综合分析。由于本病的临床谱广,症状相继出现,各患者临床表现不尽相同,一些复杂的白塞病常不易及时诊断。国内外有数种诊断标准。目前多采纳1989年国际白塞病综合症研究小组制定的国际诊断标准。陈寿坡和张孝骞诊断标准在我国也适用,见表1、表2。

1、反复口腔溃疡。(每年至少发作三次肯定的阿弗他溃疡或疮疹性溃疡)

2、反复外阴溃疡。(经医师确诊或本人确认有把握的外阴溃疡或疤痕)

3、眼病。(前或后色素膜炎,视网膜血管炎,玻璃体混浊等)

4、皮肤病变。(结节红斑、假性毛囊炎、脓性丘疹、青春期后痤疮样结节)

以上五项中,凡具备第一条者,加上其余四项中任何两项即可诊断。

2、特殊症状(除外其他病因者)

(1)皮肤病变:结节红斑、多形红斑、针眼处小脓疱等。

(3)血管病变:血栓性静脉炎、大静脉血栓形成、动脉炎、动脉瘤等。

(4)肺部病变:咯血,非特异性肺内阴影,肺间质纤维化等。

(5)胃肠道病变:非特异性溃疡,消化道出血、穿孔等。

(6)泌尿系病变:肾实质损害、膀胱溃疡、血尿、附睾炎等。

(7)神经系统病变:颅神经损害、偏瘫、假性球麻痹,脑膜炎等。

(1)具有三个基本症状

(2)或具有二个基本症状和二个或二个以上的特殊症状。

(1)具有二个基本症状

(2)或具有一个基本症状和二个或二个以上特殊症状。

       白塞病有时诊断并不容易,易与不少病症混淆,应与以下主要疾病进行鉴别。

       本病也有关节症状,男性患者有阴部溃疡,眼炎及皮疹,有时与白塞病难以鉴别,而白塞病早期呈赖特综合征者也有报道。

但赖特综合征阴部溃疡较白塞病更深;皮疹形态也与后者不一样,皮肤毛囊炎后期结痂,角质层肥厚,临床与病理均同角化性淋病相似,生殖器常伴有渗出性红斑样改变;系统性损害不如白塞病重,一般不会有胃肠道和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口腔溃疡少见,粘膜溃疡极少疼痛。

       与白塞病一样,可以有全身性症状,都可表现眼色素膜炎,多发性关节炎,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心血管病变,皮肤结节红斑样改变。但结节病组织学上呈肉芽肿,结核菌素试验阴性,Kvein-Siltgbach皮肤试验阴性,血钙代谢异常,血清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升高,可与白塞病鉴别。

       炎症性肠症可有肠外表现,如眼色素膜炎,结节红斑,粘膜溃疡及关节症状。但肠白塞病结肠炎主位于右半结肠,病变不连续,仅偶尔累及直肠;病理上也与炎症性肠病有一定差异后者肉芽肿常见,整个粘膜呈炎性改变,淋巴细胞聚集,粘膜下纤维化。

此外,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班狼疮等病均可有上述症状,应与该病鉴别。

       治疗原则:1、仅有口腔粘膜,皮肤受累,可局部用药,对症治疗。2、眼部病变,除局部用药外加用全身激素。3、重要器官受损时应用全身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治疗。必要时手术治疗。

      口腔溃疡可局部涂含肾上腺皮质激素糊膏,假性毛囊炎和生殖器局部溃疡,局部涂抗生素软膏,眼炎急性发作时用散瞳剂及0.25%-1%可的松滴眼,炎症严重时,球结膜下注射地塞未松5mg1-2次,可减轻炎症渗透出,一般不主张用抗菌素。除非结膜和巩膜受累,此时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是必要的。

1、肾上腺皮质激素类:控制急性症状有效,但减量或停药后易复发,常用于重症患者,往往需要与免疫抑制剂或秋水仙碱联合用药。一般口服强的松30-60mg/日。对于严重眼炎,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及严重血管炎患者可用甲基强的松龙1g/日,三天静脉冲击。同时酌情加用免疫抑制剂治疗。

3、白细胞功能抑制剂:代表药物为秋水仙碱(colchicine),具有抗中性粒细胞趋化作用,也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对关节炎,口腔溃疡及眼色素膜炎有效,常用剂量为0.5mg,一日二次。

4、非甾体类抗炎药:有抗炎、镇痛及退热作用,对发热、关节炎,结节红斑有较好的疗效。

5、抗凝剂:对有血栓形成或大、中动静脉血管炎者,可予阿斯匹林、双嘧达莫(潘生丁)等抗凝剂或予尿激酶、链激酶等溶栓治疗。

6、其他:如果患者有结核病或有结核病史,上述治疗效果不满意,可给于抗结核治疗,三联药物治疗至少观察半年。

       肠道白塞病并发肠穿孔,肠瘘时需外科手术治疗,由于溃疡跳跃分布,手术切除可能不完全,术后有复发可能,还应继续加强内科治疗。

       多数患者仅限于粘膜、皮肤复发性病变或其他器官轻度病变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眼部损害可造成失明。中枢神经病变、大血管严重损害、肠部溃疡穿孔或大出血,如未得到及时处理或病情特别严重可造成病人死亡。

原标题:口腔溃疡与口腔白斑傻傻分不清? 怎么鉴别

相信大多数人都熟悉口腔溃疡,而对于口腔白斑可能都并不了解,结果有的患者往往把这两种口腔疾病所混淆,这对于治疗是非常不利的,下面我们就请武警北京市总队医院口腔黏膜疾病专家给我们详细分析一下这两种疾病的区别。

口腔白斑是指仅仅发生在粘膜上的白色或灰白色角化性病变的斑块状损害,是不能被擦掉的。在临床和组织病理学上又不能列入其它疾病分类之中者,是一种常见的非传染性慢性疾病。口腔各部粘膜均可发生,但以颊、舌部最多。一般发生于老年人较多。

长期以来曾将口腔粘膜上所发生的白色斑块都称为“白斑”,使许多白色损害混同于白斑,从而造成流行病学和治疗方法上的不恰当结果。白斑的色泽除了白色以外,还可表现为红白间杂的损害。应该明确,白斑是肉眼所见的临床术语,在组织病理上的变化,应该符合癌前损害的特征――上皮异常增生,而不是单纯的上皮增生。

口腔溃疡是口腔粘膜疾病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疾病,普通感冒、消化不良、精神紧张、郁闷不乐等情况均能偶然发生,好发于唇、颊、舌缘等,在粘膜的任何部位均能出现。年龄不拘,发病年龄估计在10~20岁之间,女性较多。

在口腔黏膜上患有白色或者灰白色呈小圆形的坏死病灶,其周边围着红色边缘;患水疱性口腔炎时,在口腔黏膜,舌部及嘴唇的内侧发生透明样的水泡,经3―4天水疱破溃后,出现暗红色的烂斑。一年四季均能发生,溃疡有自限性,能在10天左右自愈。若口疮经常发生或此起彼伏称复发性口疮。其病损呈溃疡性损害,溃疡具有周期性、复发性及自限性等特点。

机体免疫下降。口腔溃疡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大的痛苦和不便的同时,长期反复发作将直接影响患者整个机体的免疫功能。

内分泌失调。口腔溃疡引起代谢紊乱内分泌失调,出现发热、头痛、头晕、恶心、无力、视力减退、眼球痛、飞蚊症、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严重者可导致失明。

脏器恶变。口腔溃疡也可引发肌肤关节及内脏器官和会阴部的多发性溃疡、复发性色素膜病变等全身症状,甚至造成恶变。

诱发白塞氏病。一个或数个口腔溃疡反复发作甚至此起彼伏,疼痛难忍或伴有其它部位的溃疡(如外阴溃疡),这种复发性口腔溃疡可能就是白塞氏病的警示信号。

口腔溃疡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但如果经常性口腔溃疡,或伴有生殖器溃疡、皮肤损伤等症状,就需要注意了,这很可能是一种自身免疫疾病——白塞病。

对于这种疾病,多数人都是从未听说,即便是非专科医生也少有了解。清远市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学科带头人彭博士介绍说,大家对口腔溃疡都很熟悉,而白塞病最明显的症状就是复发性口腔溃疡,很容易造成误诊、漏诊,关键这种病可累及血管、神经系统、心脏、肠胃等器官,个别严重症状可致死,建议市民如果发现自身存在相关症状,应及时去医院找专科医生进行检查治疗。

多数男性患者病情重于女性

白塞病(Behcet’s Disease,BD)是一种免反应介导的慢性全身性血管炎,常见表现为复发性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眼炎(三联征),还可导致心血管、消化道、关节、皮肤等病变,严重者导致失明、肠穿孔等严重后果。

白塞病也被称为“丝绸之路病”,在由日本作为起点向西的古丝绸之路上,发病率逐渐升高,中国、日本、伊朗、沙特阿拉伯平均发病率约13.5—20/10万。

“有的人经常口腔溃疡,自己吃点维生素或者其他消炎药,短时期内确实有好转,可是过段时间口腔溃疡又复发了。”彭博士介绍说,如果出现反复口腔溃疡,可能是得了白塞病。

她认为,口腔溃疡只是白塞病的一个临床表现,顽固的口腔溃疡是白塞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与首发症状。这种溃疡底部多为白色或黄色,周围环绕红晕,单发或者成批出现在舌、颊、唇、上颚、咽部等,俗称“口疮”,疼痛剧烈,严重者影响进食。

彭博士介绍说,由于没有进行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因此缺乏该病的流行病学资料,可能实际患病率更高。

“这种病在各个季节均有可能发生,与日常天气气候没有太大关系。”她表示,中国地区女性较男性发病率高,但男性患者一般较为严重,更容易眼睛、神经及心血管受累,它的发病年龄大部分在25岁至40岁,偶见儿童或新生儿发,“也有一种说法是该病在北方要比南方更多见,不过并未完全证实。”

除了反复口腔溃疡之外,白塞病还有哪些具体临床表现呢?对此,彭博士进行了详细介绍。

生殖器溃疡。发生率与复发率都少于口腔溃疡,但溃疡深大,疼痛剧烈、愈合慢。男性阴囊、阴茎和肛门周围均可被累及,女性除了外阴,阴道和宫颈亦可发生。这种溃疡会留下疤痕。

眼炎。白塞病引起的眼炎是导致失明率最高的眼炎,眼睛红肿、疼痛、畏光或视力下降、视物不清,两只眼睛均受累,慢性、复发性、进行性发展,是本病致残主要原因。

皮肤病变。白塞病皮损发生率高,可达80%—98%。临床表现差别很大,男性多为假性毛囊炎,女性更常见结节性红斑,被针刺到的地方常形成脓疱疹(针刺反应阳性)。这些皮肤病变容易产生溃疡,进一步遗留疤痕和色素沉着。

血管炎。白塞病在本质上是血管炎症,从心脏到大中小血管均可累及。少部分患者会出现血栓性静脉炎以及深静脉血栓,严重者还可以并发肺栓塞,心脏和冠脉受累患者可出现活动后气短、憋气,胸口疼痛甚至晕厥。还有的患者可以出现动脉瘤,引起局部栓塞、缺血,动脉瘤破裂后可以大出血,甚至危及生命。

消化道病变。白塞病可引起全消化道病变,口腔往下的食管、胃、肠、肛门均可形成溃疡,表现为腹痛、消化道出血甚至肠穿孔、肠梗阻,很难与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鉴别。

关节炎。很多白塞病患者可罹患急、慢性关节炎,表现为关节肿痛,一般为非侵蚀性、对称或非对称性寡关节炎。

神经病变。白塞病的神经损害多为中枢神经病变,可以出现各种脑梗塞、脑血管瘤、脑出血,也可以因小血管供血不足出现脑与脊髓的脱髓鞘病变,甚至形成脑组织中的肉芽肿性包块,包块可以液化变成囊肿样病灶。

“需要强调的是,白塞病它不是性病,也不是传染病,它的发生与遗传易感性、感染和免疫功能异常有关。”彭博士表示,白塞病可能在全身多个部位都会呈现不同程度的症状,这种情况是比较少见的。

刚“遭遇”白塞病时,很多人会误认为是口疮或慢性肠炎、胃溃疡等,并不引起重视。可是,随着疾病的发展,有些患者会出现眼部炎症,表现为结膜炎、虹膜睫状体炎、前房积脓、眼色素膜炎等,前往眼科问诊多次,就是不见效果;有的患者会突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皮肤疼痛性红斑,即便很小的损伤也易出现脓包;有的患者甚至在没有高血压等基础病史时,就突发脑梗塞、肢体偏瘫等。

事实上,有的患者对白塞病存在认知误区,并没有放在心上。此前,清远有一位男性患者患有白塞病,在医院经过治疗,病情有所好转。可是因为工作中应酬多,烟酒不断,加上工作压力大,导致病情又开始反弹。后来因为工作太忙,这名患者就没到医院进行后期治疗了。

“在发病初期,很多患者看病没有走对科,非专科医生也会出现误诊等情况。”彭博士表示,治疗白塞病需要各个科室配合治疗,不同病情又有其侧重面,治疗方案需要高度的个体化,目前风湿科也已经联合眼科等多个科室集中学习了解白塞病,向其他科室医护人员普及相关知识,加深对病情的了解,希望在遇到类似病例时,能够及时对症下药,以免患者病情加重。

彭博士详细解释说,很多患者都辗转多个医院后才获得诊断,也常常被诊断后又在另一个医生处被推翻。这是因为白塞病是一种异质性很高的疾病,它的诊断只有“分类标准”作为参考,缺乏明确的实验室标志物和可靠的诊断标准,主观性非常强。临床非风湿专科医生缺乏白塞病的专业知识,警惕性不高,也是导致漏诊、误诊的主要原因之一。

她认为,白塞氏病病程漫长,容易复发,导致患者心情烦躁,精神负担重,甚至对治疗失去信心。做好患者疾病教育,稳定情绪,纠正患者的错误认识,解除心理障碍,排除一切不良刺激因素,在医生的指导下积极系统地治疗才有利于病情的恢复。白塞病的任何症状的出现都是不能忽视的,需要认真系统的治疗,以达到避免症状复发和重要脏器不可逆损伤的治疗目标。

“如果已经确诊为白塞病,患者一定要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少吃热性的东西,不吸烟不酗酒,减少复发。”彭博士提醒说,白塞病需要重视但不必太害怕,因为绝大多数为轻型,只有少数为重症,个别是致死性的,采取乐观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及时就诊,完全可以恢复健康、控制疾病进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外阴溃疡就一定是白塞病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