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不愿与人接触,去哪家医院可以治?

  由于复杂的原因,人们对精神疾病存在很多偏见和误解,这种偏见和误解严重影响了精神病人的正常就医,从而使其疗效大打折扣。尽管戳穿这种偏见和误解的道理非常浅显,但这种偏见和误解在社会上却非常普遍。

  患精神病是一种耻辱,因此不愿意承认家属有精神疾病

  曾有家属亲口对我说:“虽然他已经得病三年了,但我从来不承认他有精神病。在重大的打击面面前,否认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它可以保护当事者心理暂时免受痛苦。但事实就是事实,不是你不承认事实就不存在的问题。就像掩耳盗铃,只能是自欺欺人。只有正确面对,不要抱任何幻想和侥幸心理,家属可能常常这样想:“也许过些日子自己就好了”,不是完全没有这种可能,但精神疾病自然缓解的可能性很小。

  人生很多事不是你愿意不愿意去做,而是你应该不应该做的问题。是上医院解决痛苦还是去影院寻求快乐,面对这一问题大家都能做出正确选择,应该说消除痛苦比得到快乐更重要。“得什么病也别的精神病呀,这也是一部分家属的想法,得什么病你能选择吗,如果能选择最好是不得病,但人吃五谷杂粮,谁又能说一辈子不得病。

  因怕别人知道而不愿治疗

  俗话说纸里保不住火,只有病治好了才可能促使其造成不良的后果最小,根本的办法是彻底治疗。讳疾忌医是这种心理的真实写照,欲盖弥彰则是这种观念造成的后果。在这里有多少血和泪的教训。在我刚参加工作时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个病例:一名产后抑郁症的病人,因种种原因,家属一直不同意住院治疗。

  最后终于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因其自杀观念严重,又担心自己死后,孩子受罪,于是病人先掐死了孩子,后自缢自杀,因被家属及时发现,病人没事,但孩子却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而病人经住院治疗一个多月,抑郁症状消失。精神恢复正常,但其掐死亲生孩子的行为将在其心里留下一个难以抚平的伤疤。

  在一个偶然的场合,我曾亲耳听到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得了精神病可千万别去精神病院,我们单位有一个人,从精神病院出来后经常犯病”。误解一是精神病的复发是住院治疗的结果,这显然是一个逻辑错误,复发是疾病的结果而不是治疗的结果。从来没有人说过这样的话,得了癌症可千万不要去肿瘤医院,住完院以后就得死。

  可见这是对精神疾病特有的偏见。误解二是住院后受其他精神病人影响会导致病情加重。误解三是强制住院会刺激病情加重,重性精神病人大多无自知力(不承认自己有精神疾病),因而拒绝治疗,家属总希望劝说病人接受治疗,但无数个事实证明了这种劝说是无效的。

  对以上三个误解,用一个事实就可以批驳:精神病人都是在哪得的病?都是在没有其他精神病人影响下的社会环境中的得病;在哪好的?大多数是在精神病院治好的。可见正确治疗给病人带来的好处远远大于其他病人对病人的影响(或强制住院给病人造成的刺激)带来的坏处。不要因不良的情绪而做出错误的决定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

  按说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大多数人都知道巫医迷信治不了病,道理都懂,但事实却是另一个样子。在天津这样一个文化及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据保守估算,初次患病的精神病人70-80%曾看过巫医。

  不愿来专科医院的原因倒不是不相信这种医院的水平问题。主要是从内心上不愿承认这种病,又轻信不恰当医疗广告宣传。由于复杂的原因,现在的医疗广告水分较大。我曾经看到过能根治精神分裂症的广告,而根治精神分裂症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如果解决这一难题,应该说获得诺贝尔医学奖不成问题,若真是这样还用你自己做广告宣传自己。

  因精神药物副作用大而不愿接受西药治疗

  在医学思维中,第一考虑疗效,第二考虑副作用,药物副作用是一种可能,决不能理解为凡服药者都会出现说明书上写着的所有副作用。固然抗精神病药的副作用较多,但它有可靠的疗效。那么你选择哪个?何况新一代抗精神病药已经比传统抗精神病药减轻了很多。

  这是利弊平衡的问题,要奋斗就会有牺牲,除非你不治疗,因噎废食不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因此用不用药,选择哪种药?应该是医生的选择而不是家属考虑的问题。也许有人会问,中药的副作用不是很小吗,是这样。但就精神疾病而言,中药的治疗效果也远不如西药,对这个问题我愿意与持相反意见者在公正公平的条件下作对照研究,如果是我们错了,我们改正,甚至我们愿意我们错了。

  希望劝说能使病情好转。

  精神疾病是一种疾病而不是思想问题,特别是重性精神病如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尤其如此,疾病能劝好吗?人得了心脏病,你劝他别得这种病有用吗?只有药物及物理治疗才可能好转。精神病人也是这样。劝解是无效的。这与心理治疗是两个概念。

  自家的精神病人没有想象中的精神病人那样严重

  我们常常面对这样的询问,我们的孩子有时说话特别明白。这是精神病吗?一般人们认为的精神病或想象中的精神病人都是破衣烂衫,沿街呼号,或目光呆滞,躁狂冲动。这只是典型的或极为严重的病人形象。实际上现在很多精神病人假如你不与他深入接触,仅从外形上几乎发现不了它有异常现象。

  但看一个人是否有精神病不是看它有无正常行为,而是看他是否有无异常行为。换句话说:他只要存在一定的异常现象,就认为其有精神疾病,而不看他还保存多少正常的精神现象。

  道理不说不通沙锅不打不漏。看完这篇文章在经过自己思考,相信大家会做出正确选择。

家住广东河源的王老太(化名)今年80岁,7年前开始出现左侧面部闪电样剧烈疼痛,每天发作十余次,吃饭、刷牙和洗脸都会诱发疼痛,王老太的生活被突如其来的疼痛折磨得够呛。经诊断,王老太所患疼痛为三叉神经痛。在口服卡马西平止痛药2年之后,王老太在当地医院选择三叉神经射频热凝治疗,术后疼痛消失,老太太以为疼痛的噩梦结束了。但好日子只持续了不到3年,跟原先一样的疼痛又重新出现,并且变本加厉的是疼痛发作次数明显增加,虽然增加卡马西平药量可以缓解疼痛,但是头晕、下床就要摔倒的药物副作用让王老太只能在床上度日,吃不好睡不香,日子变得苦不堪言。

王老太的女儿这样告诉医生,“妈妈的日子太难熬了,每天只能躺在床上,不愿张嘴说话、不能笑,太疼的时候甚至不吃不喝!”。老人家的七个子女想通过手术解除老母亲的疼痛,但也有他们自己的担心:1、母亲年纪那么大,又是“三高”,去年脑梗后还在吃阿司匹林,现在每天吃的药片都有十余种,老人家的身体能不能承受手术?2、老人家的身体经不起折腾,不知道在广东有没有能够微创治疗的、经验丰富的医院和医生?

碰巧的是,王老太的一个女儿家住在深圳福田,了解到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功能神经科蔡晓东主任、张豆豆医师团队完成全国首例ROSA机器人辅助皮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球囊压迫术。该手术不开颅,机器人精准定位后只需在脸上穿刺一针,一个针眼,术后一个创可贴覆盖即可治疗三叉神经痛。手术快速、精确、微创、安全,术后2天患者即可出院回家。

(蔡晓东主任团队完成全国首例ROSA机器人辅助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微球囊压迫手术。)

于是上周,王老太在子女的陪同下来到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寻求蔡晓东医生团队的帮助。蔡主任告诉患者及家属:“我们科已经顺利开展了几十例球囊压迫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现在又有世界先进的机器人辅助,手术更精准更安全了!”最终,王老太顺利接受了球囊压迫手术治疗,手术后疼痛缓解效果立竿见影,老人家非常满意,又露出了久违的笑容。生活重现光芒,不再是疼痛的乌云笼罩。

(出院前王老太一家与张豆豆主治医师合影留念)

三叉神经痛,俗称“天下第一痛”,是最常见的脑神经疾病,发病率估计为4-4.5/10万。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女性比男性多两倍,右侧居多。三叉神经痛的特点是:在一侧头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发病骤发骤停、闪电样、刀割样、烧灼样、顽固性、难以忍受的剧烈性疼痛。说活、洗脸、刷牙或微风拂面都会导致阵发性的剧烈疼痛。疼痛历时数秒或数分钟,疼痛呈周期性发作,发作间歇期可为数日或数年,同正常人。长时间发作时,疼痛可以严重到足以影响、进食水、口腔卫生护理以及营养状况。

经皮微球囊压迫术(percutaneous balloon compression, PBC)于1983年由国外学者Mullan和Lichtor 首先提出:患者于全身麻醉状态下经C型臂、DSA或导航引导,先将带芯穿刺针穿刺到卵圆孔,经穿刺针置入Fogarty微球囊导管进入Meckel腔内。在球囊内注入造影剂,当球囊充盈近似梨形表明穿刺到位,球囊机械压迫半月神经节3~10 min后拔除穿刺针局部加压包扎后结束手术。

经皮微球囊压迫术作用原理

扩张的球囊非选择性地压迫三叉神经半月节中的感觉纤维和运动纤维,其中损伤传导痛觉的细纤维(A类δ和C类纤维),降低了感觉冲动的传入,关闭了三叉神经痛觉传导通路的触发开关,达到解除疼痛的作用;同时一定程度保留了传导粗触觉的细纤维(A类α纤维和A类β纤维),从而使面部麻木并发症相比于射频热凝则明显减少,对于第一支疼痛患者能极大减少角膜炎的发生;此外,对运动支的压迫, 造成术后一定程度的咀嚼肌无力, 但大部分于2~3 个月内恢复。

 球囊压迫的效果一句话总结就是:轻度麻木代替疼痛,短暂咀嚼肌无力。

微球囊压迫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优点

(1)安全:X线定位准确,并发症相对少。

(2)微创:操作简便,治疗时间短,手术切口仅仅是一个针眼。

(3)疗效好:术后疼痛即刻缓解率在95%以上,复发率低,术后5年复发率约为8%。

(4)可重复:复发后也可再次治疗,仍然有效。

(5)全程无痛:人性化、舒适度高,术中不需唤醒刺激。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功能神经科简介

   功能神经科是2014年为承担与国际一流的麦吉尔大学蒙特利尔神经病学研究所/医院(MNI/H)合作的市政府 “医疗卫生三名工程”,以多学科整合、临床和科研紧密结合、O2O(“互联网”线上线下协调发展)的国际先进模式成立的,华南第一家主要收治运动障碍性疾病、癫痫、疼痛等功能性脑疾病、脊髓脊柱疾病及其他需要定向微创技术治疗的脑神经疾病的神经外科亚专业科室。是华南唯一的“国家神经调控协同创新联盟”理事单位中国神经调控联盟常务理事所在单位;科室将在五年内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麦吉尔大学蒙特利尔神经病学研究所/医院—深圳 功能性脑疾病中心”,为广大病友提供一流医疗服务。

作为深圳市疼痛质控中心副主任所在单位,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功能神经科可以开展以下的治疗,包括: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等;微球囊压迫术(PBC)治疗三叉神经痛;脊髓脊柱微创手术治疗颈肩痛、腰腿痛;运动皮层电刺激(MCS)治疗丘脑痛等中枢性疼痛;脊髓背根入髓区切开术(DREZ)治疗臂丛神经损伤后疼痛、脊髓损伤后疼痛及幻肢痛等;脊髓电刺激(SCS)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痛、外周缺血性疼痛、糖尿病足等;鞘内吗啡泵治疗顽固性癌痛;枕神经电刺激(PNS)治疗颈源性头痛;脑深部电刺激(DBS)治疗顽固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疼痛等。

蔡晓东功能神经科主任、神经外科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1988年开始从事神经外科至今。留学日本师从世界立体定向功能神经外科主席大江千广教授。2016年留学加拿大MNI/H。在深圳,首先系统开展立体定向功能神经外科工作,首先开展脑深部电刺激术(DBS脑起搏器术)治疗帕金森病及其他疾病,首先开展精神外科工作。完成了全球首例DBS治疗“音乐家手”和核磁兼容DBS治疗难治性抑郁症。DBS手术数量和治疗病种为华南第一。成立了全国第一家多学科整合的功能神经科。承担市第一批“三名工程”A类项目,与世界著名的加拿大麦吉尔大学蒙特利尔神经病学研究所/医院(MNI/H)合作共建“MNI/H-深圳功能性脑疾病中心”。

  • 荣获2017年、2018年度"胡润·平安中国好医生"

  • 现任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功能神经外科学组委员、

  •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调控专业委员会、

  •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神经微侵袭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委、

  • 广东省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委员会委员、

  • 广东省医院协会临床科主任管理分会委员会委员、

  • 中国医师协会深圳医师分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副会长、

  • 深圳帕金森病及相关疾病治疗中心主任、

  • 中华医学会深圳分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及立体定向功能神经外科学组组长、

  • 深圳市疼痛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副主任。

张豆豆医学硕士、主治医师

毕业于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获医学硕士学位,2016年在加拿大麦吉尔大学蒙特利尔神经病学研究所/医院(MNI/H)学习三个月。

现任中国神经调控联盟理事、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广东省认知学会会员、深圳市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秘书、国际帕金森和运动障碍病学会会员。

从事神经外科临床工作多年,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现专业从事功能神经外科工作。已发表SCI文章以及国内核心期刊论文10余篇,参与市级、院级科研课题5项。熟悉三叉神经痛的诊疗流程,熟悉显微血管减压术、神经调控手术以及球囊压迫、射频、神经阻滞等各种三叉神经痛治疗方法。协助完成全国首例ROSA机器人辅助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微球囊压迫手术;协助完成院内首例眶上神经电刺激治疗三叉神经Ⅰ支分布区带状疱疹性神经痛;完成院内首例吗啡泵置入治疗晚期癌痛;协助完成深圳市首例国产骶神经电刺激治疗神经源性膀胱伴会阴痛;开展X线或超声引导下周围神经阻滞、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

(您可发送咨询短信至以上手机号码,科室人员将尽快在统一时间电话联系您)

张豆豆主治医师:周五下午、周六上午

蔡晓东主任医师:周三上午

门诊地址: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门诊楼220诊室

(挂号:疼痛专科门诊、功能神经科)

蔡晓东主任医师:周二全天、周三下午

门诊地址: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银华大厦四楼特诊科407诊室 

深圳市福田区笋岗西路3002号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内科楼7层

科室电话:8转8078

微信搜索公众号: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功能神经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不愿和人接触的心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