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我们的细胞本身有痛觉吗,对死亡会有强烈的抵触吗?

最近收到一位患者的留言咨询:

“医生,我经常感觉肝区不舒服,并隐隐作痛,这是怎么回事,是不是得肝病了?”

或许这并非是一个人的困扰,不少人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疑惑和不解?

肝脏在人体中是一种最大的实质性器官,帮助人体过滤废物和毒素,并为身体中的各个器官提供所需的能量和血液,如果肝脏出现异常,整个身体健康都会受到威胁。

那肝区疼痛真的就是肝脏出现了问题吗?

一、您真的了解肝区疼痛吗?

为了更准确地判断是不是肝区隐隐作痛,我们需要先知道肝脏在人体中的具体位置。

所谓的肝区,就是肝脏所在的位置区域。肝位于人的右上腹,是“人体最大的腺体”,体积较大,很大一部分都被人的肋弓覆盖,只有少部分会暴露在腹上区和右肋弓之间。而肝脏的上部分则与横膈膜和前腹壁相连,因此人在进行深呼吸时,肝脏会被横隔推动出现下移,将手放在身体右侧的肋下,便能触摸到肝脏

我们常说,肝是一种“沉默的哑巴器官”,没有特别敏感的痛觉神经,那为何会有肝区隐隐作痛的感觉呢?原因在于肝表面一层叫做肝保护膜的薄膜。

虽然肝脏内部没有痛觉神经,但是肝脏外层却分布有很多痛觉神经,当肝脏出现炎症、肿大等情况时,外层的肝包膜会受到牵扯和挤压,肝区就会出现疼痛感。

这只是其中一种情况,另一种情况,可能是由于肝脏内部的组织结构发生了变化,肝细胞出现坏死,使得分解出来的物质刺激到了外层的肝包膜,拉扯到痛觉神经,进而导致肝区疼痛

肝区疼痛不止表现为隐隐作痛。具体的肝区疼痛表现为右肋部或剑突下出现疼痛,在疼痛之前的一段时间内,右上腹会有明显的不适感。疼痛时除了隐隐作痛,还会出现钝痛、刺痛,疼痛持续的时间或长或短,有时是间歇性疼痛,有时又会表现为持续性疼痛

一般情况下,身体出现肝区疼痛,是肝脏疾病的征兆,很多人也是普遍这么认为的。但其实,不只有肝病会引发肝区疼痛。

二、肝区痛,或与这5种情况有关

也就是说,一些人出现肝区疼痛,不一定就是患了肝病的表现,其他情况的发生,也会牵扯到肝包膜并产生疼痛,那都有哪些常见的情况会让人肝区痛呢?

肝病是引发肝区痛的常见原因,也是主要原因。比如身体出现急性肝炎,肝区就容易疼痛,产生疼痛的关键还是肝包膜。急性肝炎时,肝脏中的细胞有不同程度的炎性肿胀,肝脏的体积随之有所增大,拉扯到肝包膜,就会产生刺痛、隐痛

同时,得了脂肪肝,尤其是急性脂肪肝,肝区也会出现疼痛,但是这种疼痛更多地表现为压痛和叩击痛。另外,肝硬化患者也会出现肝区疼痛,尤其到了肝硬化晚期阶段,肝脏肿大的程度严重,肝包膜被紧紧拉扯,刺激到内脏神经,从而产生疼痛,且疼痛感强烈

不仅如此,出现肝脓肿、肝癌,也会有肝区疼痛的感觉。而肝癌患者出现肝区痛的症状说明病情已经进入癌症中晚期阶段,多表现为持续性钝痛或刺痛在夜间或劳累时,痛感明显

如果身体出现一些胆囊类疾病,也会引发肝区疼痛。如患有胆囊炎时,胆囊部位会出现明显的炎症,不断刺激胆囊,引发胆囊痛,但由于胆囊与肝脏紧密相连,胆囊疼痛发作时,一定程度上就会牵扯到肝部,使人感觉到肝痛。另外,胆管中出现结石、肿瘤、血块等,人体同样也能感受到肝区在隐隐作痛。

身体长期处于劳累过度的状态,人体内的能量会供不应求,也会导致肝区不适或肝区疼痛的发生。尤其对于长期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作者或是经常熬夜加班的打工人来说,时间久了,身体机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其中,肝脏的代谢功能会减弱,摄入体内的物质无法被完全代谢,就会堆积在肝内,随着堆积的量越来越大,就会造成肝区疼痛。

除了生理、病理性因素在作怪,心理原因也是引发肝区痛的相关因素。常言道:“生气伤肝”,这并不是一句空话,人如果经常易怒、情绪激动,出现肝区疼痛的几率很大。但如果长期压抑自己的情绪,或是遇到挫折,经常处于悲观失望、焦虑、情绪低落、心情压抑、夜晚失眠的状态,久而久之,就会引发一定的生理反应,如肝区疼痛。

由于肝脏与胃部位置紧密,如果肠胃出现问题,也会影响到肝部。比如患有胃炎的人,会出现胃痛,疼痛的范围较大,可蔓延至中上腹,波及到肝脏,就会使肝部隐隐作痛。

另外,胸壁出现病变,如身体右侧肋部肌肉出现损伤、肋骨骨折、肋间神经炎等,也会使人感觉到肝脏出现疼痛。

可见,肝区疼痛,可以由多种原因导致,但无论如何,都要弄清楚肝痛背后的真正原因,如此才能尽早接受治疗,预防不可逆的病变发生。

三、肝区疼痛检查了一大堆?其实这些才是最重要的

想查明肝区痛的原因,消除疼痛,就需要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找到诱发因素,才能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从而解除病灶。但如果刚开始就没找对关键性的检查项目,不仅浪费时间,还浪费钱财,

首先,可以做一个检测乙肝的两对半检查项目,又被称为乙肝五项,此项检查能判断身体内是否感染乙肝病毒或携带乙肝病毒,能确定体内是否有肝炎存在。因为肝炎引发的肝区疼痛在生活中及临床上都比较常见。当然, 除了做乙肝的检查,丙肝的检查也不可少。

其次,可以进行肝功能检测,判断肝脏各项功能是否出现异常,如代谢功能、凝血功能、合成功能等,判断肝脏是否出现损伤

之后,进行腹部超声检查、增强CT检查,可以判断肝、脾的大小和形态,肝脏内重要的血管情况,以及有没有占位性病变,有无肝硬化,从而帮助找到背后的病因。

如果以上的因素被排除在外,则需要进行对肝癌的筛选检查,做甲胎蛋白检查。临床上,甲胎蛋白是最常见的诊断肝细胞癌的一个肿瘤标记物,它本身在我们正常的成人肝细胞里边是不分泌的。但是对于肝细胞癌来说,这些细胞会分泌出这样一种蛋白,而且甲胎蛋白被癌细胞分泌出来以后,就会释放到血液里边,所以,如果体内出现肝癌,在做检查时,就会发现甲胎蛋白升高

出现肝区疼痛,做对检查,找到病根很重要。想摆脱肝区疼痛的困扰,做好预防,养好肝才是关键所在。

四、做对检查,不如好好养肝!

从引发肝区疼痛的众多病因中可以看出,肝脏的健康情况与身体各方面都有关系,既包含生理原因,也包含心理因素,所以,养肝不能只注重预防身体疾病的发生,还要注重心理健康。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加工厂和代谢场所,大部分食物要经过肝脏进行消化分解,如果饮食不当,很容易增加肝损伤的风险。因此,生活中饮食要有度,避免摄入热量太高、过于油腻、糖分过量的食物,如果代谢不完全,就容易得肝病。可以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膳食纤维、蛋白质的食物,给肝脏补充营养和能量,起到保护肝脏的作用。

自古就有“闻鸡起舞”一说,说明晨起锻炼对身体大有裨益。清晨醒来时,做一些运动锻炼,如跑步、散步等,能调整肝脏的状态,提高免疫力。

不要经常处于身体过度疲劳的状态。如果感觉工作累了,就起身活动活动,走一走,动一动,伸伸懒腰,舒展身体和四肢,可以促进身体各器官的血液循环,虽然简单,但却对养肝很有帮助。

尽管肝脏的功能很强大,但是,它却是一种脆弱的器官,不论是酒精还是香烟,都会对肝脏造成损伤,危害肝脏健康,因此,生活中尽量远离香烟和酒精,不要因为这两样危险因素,做了养肝的无用功。

肝区出现疼痛,常常是在提醒我们要对肝脏健康有所重视,当然,不单单限于肝脏,其他身体器官出现疼痛,都是如此。我们不仅需要增强养肝护肝的意识,还需要找到科学正确的养肝之道,从生活各方面做好养肝攻略,这样节省了看病检查的费用,也节约了治疗的费用,何乐而不为呢?

我们身体中有这样一群细胞:它们的存在能使我们在手触碰到蜡火焰的时候把烫、疼痛的感觉从皮肤传递到大脑,同时把神经中枢(脊髓)的信号传到肌肉,产生缩回反射。它们就是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神经原)。

同时神经元又极其宝贵,也可算是对我们“从一而终”:它们不能够像其他细胞那样分裂、再生。至少目前的科学理论认为早在个体出生以前,它们的总数就已经确定了,并且绝大部分都会伴随我们终生,而一旦受损或死亡,却没有新的细胞来取代。正因为如此,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兹海默症、帕金森病才如此令人绝望。

那些健康存活并且伴随我们一生的神经元也像分裂细胞一样的寿命吗?当有机体濒临死亡的时候,神经元也会“集体自杀”吗?

2月26日,意大利帕维亚大学的神经外科医生Lorenzo Magrassi和他的合作伙伴在《美国科学院学报》上刊发的研究结果显示,神经元的寿命,在遗传上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很可能由它生长的微环境决定。

Magrassi在接受采访时对果壳网说:“我们把来自小鼠小脑的神经元前体和起保护作用的胶质细胞前体,移植到大鼠胚胎的中枢神经系统中,这些大鼠正常的寿命是小鼠两倍,结果这些神经元在大鼠小脑中发育,并整合成具有正常功能的神经元,而且它们的寿命也和受体大鼠的寿命一样长。”

“目前人们仍认为寿命的延长等于神经元逐渐死亡并最终患上老年痴呆。而我们的发现证明神经元的寿命远比我们想象中长,这无疑是一个好消息。”作为神经外科医生的 Magrassi 对果壳网说。这个有趣的发现说明,胚胎发育时期的神经元前体,仍有着很大的可塑性。它最终成为什么样的神经元,它的“大限之日”在何时,可能还需要更进一步的发展因素,比如生存环境,来决定。假如神经元的寿命是可以通过环境改变的,那么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就见到了一缕曙光 。“同时这给了我们额外的时间,去发现是什么因素导致了神经退行等病态的产生。” Magrassi说。

针对神经元的寿命是可长可短的问题,Magrassi解释说:“如果把神经元从寿命长的物种移植到寿命短的物种身上,不足以推论这些神经元的寿命,因为当机体死亡时,现在技术最多能保持神经元存活几个小时。”

致谢 @ 指出非条件反射,包括缩手反射,是在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完成,痛觉在大脑皮层形成。

  据英国《独立报》近日报道,科学家们在皮肤下发现了一个新器官,它可以帮助人们感觉到针刺的疼痛,新发现有望催生治疗慢性疼痛的新方案。

  研究资深作者、瑞典卡罗林斯卡学院组织生物学教授帕特里克·恩福斯说:“我们早就知道,皮肤中有各种各样的感觉器官,但我们所知道的这些器官只与触觉有关。而这种由分支细胞和神经构成的网状结构是一种新发现的‘感觉器官’。与其他已知的皮肤下感觉器官不同,这种器官在痛觉中起着作用。”

  研究人员称,这个感觉器官对针刺的疼痛很敏感,一旦被压力激活,它就会向大脑发送信号。然后,大脑向刺痛处发送信号,告诉我们应感觉到疼痛。

  恩福斯说,组成这个器官的细胞叫做施万细胞(Schwann cell),每个细胞看起来都“有点像章鱼”,拥有长长的触角状突起,延伸到周围的神经。施万细胞通常包围和隔离神经。

  为了弄清楚这些皮肤中特定的施万细胞的功能,研究人员测试了将老鼠身上的施万细胞关闭时会发生什么情况。他们使用了一种叫“光遗传学”的方法,将一种吸收光的蛋白插入基因组,当足够的光被吸收时,这种蛋白就会启动施万细胞。

  当这些细胞被激活时,老鼠会缩回它们的爪子,这表明它们感到了疼痛。老鼠也表现出应对行为,如舔舐和摇动爪子等。

  恩福斯说:“当我们关闭这些细胞时,动物对刺痛感觉的压力和疼痛感比普通老鼠要小得多。”不过,当研究人员关闭这些细胞,然后测试老鼠对冷和热的敏感度时,它们的表现与没有关闭这些细胞时一样。

  恩福斯说,这意味着对冷热感觉来说,神经本身可能比施万细胞更重要;而对压力感觉来说,施万细胞更重要。

  研究人员希望,他们的研究能帮助专家们理解慢性疼痛,从而给无数慢性疼痛患者带来新的治疗方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细胞离开人体会怎样 的文章

 

随机推荐